难忘的一天教学设计范文
时间:2023-03-14 18:34: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难忘的一天教学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大月、小月的知识。
2)使学生掌握大月和小月各有多少天,一年中有几个大月、几个小月。
2、过程与方法:
1)在经历自主探究年月日之间关系的过程中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推理。
2)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等时间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渗透科学思想方法。
3)情感与态度:通过描述与时间有关的事件,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难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大月、小月各有多少天。
【教具准备】课件,年历卡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同学们,今天是个有意义的日子,因为老师们和我们三年级的学生一起学习,我们一定要把这个日子记住,现在是2021年5月7日8时21分50秒(贴板书),哪些是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时分秒)这里还藏着几个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让我们把它们请出来和大家见见面吧。(板书)
2.年月日的由来是怎样的呢,请数学小博士来告诉我们吧(播放视频)。同学们看完视频你知道了哪些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呢?(你的记忆力可真好)
2、 大家可别小看这三个朋友,它们总是帮我们记录着生活中一些快乐的、难忘的甚至是激动的事情,下面老师邀请大家坐上时光快车,去到那些快乐、难忘的日子里看一看好不好?
(看图片3月12日植树节,是的植树可以净化空气、美化环境。6月1日儿童节,这一定是你们最喜欢的日子。9月10日教师节,这一天同学们都会为老师送上鲜花和祝福。10月1日国庆节,这是一个举国欢庆的好日子。)
二、 学习新知
(一)认识年历
时光快车看大家对年月日这么感兴趣,准备送给大家一份礼物,这可是它记录时间的法宝,你知道是什么吗?
1、猜谜语:一张宝宝真神奇,印的全部是数字。
要知几日星期几,一查它就告诉你。
(年历)年历上面记录了月份、日期、星期、节日等等。
(二)大月、小月、特殊月的探究
1、大家可别小看它,它里面可是藏着许多的小秘密呢!接下来就让我们火眼金晶看年历,自己先观察,然后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说一说,比一比,记一记,看哪一个小组是火眼金睛队!
2、学生填表,小组交流。
3、小组汇报观察发现:
(1)一年有12个月
(2)一月有31天。(哪些月也有31天?总结有31天的月份是1、3、5、7、8、10、12月)
(3)有30天的月份是4、6、9、11月
(4)我拿的是2014年的年历,2月份有28天。
4、刚才我们发现的是2014年年历上的小秘密,那么其他年份的年历是不是和今年一样呢?火眼金睛,继续行动!请其他小组也来说一说你们的发现吧!
5、总结:通过我们刚才的统计活动,我们知道了:除了2月份,其他各个月在不同年份中天数是一样的,大多数年份2月份有28天,也有些年份的2月份是29天。
6、全年天数:一年有多少天?你是怎样计算的?学生计算,指名板演。
(三)大月、小月记忆方法
1、 观察统计表,想想,怎样能很快地记住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
2、 学生汇报,老师总结方法:
方法一:拳头记忆法(带领全班一起数,同桌之间数一数,全班再一起数一数)
方法二:歌诀法: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6、反复练习记忆:
(1)自己选择喜欢的一种方法记住它。
(2)同桌之间互相背一背、数一数
(3)大家来挑战(做游戏)
三、巩固应用
四、总结
五、板书设计
年 月 日
2021年5月7日
一年有12个月
大月: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31天)
篇2
一、“学思型”课堂教学设计的依据和内涵
1.“学思型”课堂教学设计的依据。建构主义的观点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且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这种观点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强调教师的不可忽视的主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学生既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又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这个观点为“学思型”课堂教学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2.“学思型”课堂教学设计的内涵。基于以上认识,本人积极加强对新课改条件下初中“学思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摸索出一套适用于初中“学思型”课堂教学设计模式,以解决当前课堂效率较低的问题。“学思型”课堂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为以下几个方面: “导学――学思为先”、“精讲――学思结合”、“训练――学思反馈”的教学思路。
二、“学思型”课堂教学设计的思考与实践
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实施,实施的主要环节是教学过程, 而教学过程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课前的教学设计。《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历史课程应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这就要求教师努力构建适用于初中“学思型”课堂教学设计模式:设计一条看得见的知识明线和一条看不到的情感暗线,并深度整合课程资源。
1.设计一条看得见的知识明线。笔者设计《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学思型”教学案时,在导入环节中这样设计:播放《清明上河图》视频,学生欣赏。教师:这是北宋画家张择端描绘的北宋都城东京汴河及其两岸的街景市貌。同学们想了解宋朝人的日常生活吗?今天,让我们穿越时光,回到宋代的社会去了解他们的衣、食、住、行、娱乐和节日等生活情况。老师带领你们“东京一日游”,体验北宋生活。
(1)魅力大比拼――体验宋代“衣”。学思为先:教师多媒体展示各式宋代衣服图片,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衣服“穿”,结合课文说出其代表的身份、地位,并比比谁挑的衣服穿着最有魅力。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了解宋代服饰的特点;同时,通过对宋代的陋习――妇女缠足和现代美容的对比,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
(2)“品尝”美味佳肴――体验宋代“食”。学思结合:通过创设两个情景问题,使学生对宋代的饮食特点有一个直观的了解。一个是“谁最会吃?”――进城后,分组活动,各小组自行解决吃饭问题,吃完后,各组进行交流,并比比哪个组吃到宋朝最好吃的东西,引出宋朝著名美食。第二个是“你好客吗?”――“假如你是生活在都城东京的宋代人,有一天,一位来自南方的朋友到访,你会怎样款待他呢?”引出南北饮食差异,并与现代相比,知道南北饮食差异今天仍然存在。
(3)考考你眼力――体验宋代“住”。学思结合:展示几类宋代住房图片,学生观察差异,竟猜属哪类民居,各有什么特点?
(4)以“车、轿”代步――体验宋代“行”。学思体验:创设情景:我们将要到东京最热闹的瓦子玩,你认为乘坐什么交通工具最舒服、最快到达呢?学生观察图片找出宋代交通旅行的条件。
(5)最佳小导游――体验宋代娱乐。每组选出一名学生当“小导游”,结合图片和课文内容介绍东京瓦子的热闹情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思反馈:接着结合书本P64“练一练”师生共同探讨瓦子盛行原因。
(6)知识竟猜――体验宋代欢乐的节日。学生猜节日来源(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并通过王安石的诗《元日》比较宋代元旦与今天春节的异同。
笔者设计出“东京一日游”之明线贯穿全文,让学生穿越时光,回到宋代社会去了解当时人们的衣、食、住、行、娱乐和节日等等,让学生在体验宋代社会生活的同时进行“学思结合”、“学思训练”和“学思反馈”。
2.设计一条看不到的情感暗线。教育学家杜威认为历史学科是塑造人的道德品质的最优学科,人类的所有道德规范都能从历史中找到其典范。
在设计《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学思型”教学案中,在教学“当时流行的穿着打扮”这一环节,我将其设计为:魅力大比拼――体验宋代“衣”, 这个环节的“学思型”教学案的设计内容前面已阐述。这一教学设计,使学生体会两点情感:一是宋朝服饰特点的历史变化,从王朝初年的简朴到王朝末年的奢侈。一方面表明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统治阶级的日渐腐朽。二是宋代的服饰中明显地反映了少数民族的影响。这是长期以来民族交往和民族融合的结果。从中使学生认识到,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起到了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作用。
整节课笔者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对比、探究的形式,理解和感悟历史与生活、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并通过知识的迁移,使学生理解中华文化的传承性,激发学生促进中华文化的大繁荣,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学习这一情感主线。
3.深度整合课程资源。新课标要求在研读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整合资源,这就要求我们依据“课标”,大胆创新。
(1)整合文本资源。常见文本资源包括教材、教参、教辅资料等。教师必须深度研究文本资料,对现成的研究成果,要认真研磨其在知识、方法、能力等方面的考量,参悟其立意,综合多方面的信息,并进行合理选择和利用。如在点题时,笔者是这样设计的:难忘的“东京一日游”结束了,想一想宋代社会风貌为什么会如此气象万千、多姿多彩呢?老师指导学生结合第9课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加强和第10课宋代经济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来思考。
(2)用好网上资源。网络上的历史资源更加丰富,既有鲜活的史料,也有前沿的史学观点。在设计本课时,笔者利用大量宋代生活图片、视频、歌谣等作为拓展课堂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宋代的生活风貌,对网络资源有意识、有选择地使用,并在此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筛选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
(3)挖掘生活资源。在设计学思反馈时:笔者在课外延伸部分,充分利用学生刚体验到宋代生活和现代对比,设计为礼物大派送:A.李宁牌服装一套;B.麦当劳、肯德基数顿;C.学生喜欢的明星签名贴画;D.飞机、汽车组装模型;E.香港迪士尼乐园门票数张。师:请你根据你所选的礼物,把你想象成22世纪的历史课本编写者,给那时候的学生编写“万千气象的中国――21世纪初期的社会风貌”, 选A者写“衣”,选B者写“食”,选C者写“住”,选D者写“行”,选E者写“娱乐活动”,写法可参照课文内容写,100字以上。
篇3
三天72小时,路上、车上、食堂、宾馆,处处都是讨论与争辩的身影,去其糟粕留其精华,团队的力量在聚集,智慧的火花在碰撞,思维的灵感在迸发,这时1+1+1>3的效果在逐渐显现。
两次教学设计与思考
本次竞赛是当场揭晓竞赛课题,小学科学组的课题是《肺的保健》,是首师大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三课,在之前两课(《饮食与健康》《爱护胃和肠》)的基础上,引入呼吸器官的卫生与保健,整个教学内容围绕两个方面展开:一是了解肺的结构与功能,二是了解关于肺的保健的一些常识。关于肺的结构与功能,教材中安排了四个学习活动:①资料阅读,了解肺的结构;②测量平静状态与运动后的呼吸次数;③实验探究吸入和呼出的气体成分有何不同。④测量肺活量。关于肺的保健,教材中则是安排调查、讨论与资料阅读三个活动展开学习。
在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尤其是团队互评后,针对友队的建设性意见进行的二次修改时,我们继续经历了激烈的研讨,不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对教学设计及课件的细节不断调整、不断完善。
1.“学在先,教在后”――前置学习单
在设计的第一稿中,学习肺的结构与功能时,我们设计了一张课内完成的记录单,让学生在人体轮廓图上画出或写出参与呼吸的器官。如下:
原始设计:
之所以安排这样的一个环节,我们认为学生在进行科学学习时,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课堂的,他们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这些已有的生活经验应该成为我们教学的一个重要资源,这是新课程所倡导的。这张记录单,可以充分展现学生的前概念,在此基础上展开的教学也更贴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思辨与升华:
【朱成名】这样的设计确实很好地尊重了学生,但是否一定要在课内进行?是否一定到了课堂上才开始学习的过程?
【张晨】在传统的课堂上,我们习惯于帮学生安排好一个又一个教学过程,牵着学生小步学习。教育一直倡导“学在先,教在后”,在这里,确实可以改进一下。
【浦小红】其他学科的学习中,老师倡导预习,我们科学学科是否也可以尝试?当然,这个预习不应该简单地看成就是让学生把要学的新课看一遍,直接接受现成的结论,可以研究的方式展开对学习内容的探讨,展示自己的想法,敞亮自己的疑问。
【朱成名】我同意,我们可以在课前学习单上列出本课的几个关键问题,引导学生在课前进行思考,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状态。
【张晨】还可以在最后加入肺部的有关疾病调查,为课堂上肺的保健作好铺垫。
最终设计:
2.自主探究,促进思考――放手让学生研究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有何不同
原始设计:
对于“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这一教学内容,在第一稿的设计中,我们让学生按照教材中的安排,照葫芦画瓢地进行两个观察实验。
思辨与升华:
【张晨】在我们的设计中,学生不用任何思考的照书实验,课堂表面的效果会比较好,但这样会不会帮扶的太多,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利呢?
【朱成名】有道理,那怎么办呢?这里你不教给他们,他们不一定能研究出来啊?不是任何科学实验都非得让学生探究的,不能为了探究而探究,有些时候,我们可以大胆地教给学生,但我认为这个实验不适合让学生来探究。
【浦小红】学生生活中就已经对吸入以及呼出的气体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以前的科学课上有过相关的学习(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氧气支持燃烧等),因此具备自主探究的条件。不让学生探究,老师备课时就有思想顾虑,束缚学生的手脚,何谈解放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朱成名】可是,这样学生实验过程中会一片混乱,很难规范流程,得出正确结论。有些科学实验方式方法是规范的,必须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张晨】你说得有道理,不过这个问题好解决,我们可以设计一张学习单,放手让学生思考,设计实验,然后集体讨论,再规范实验,甚至可以通过视频来指导学生操作。
最终设计:
最终,我们将此活动修改为先谈话导入,“我们每天都呼吸,人吸进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呢?”(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在此基础上追问:“同学们的想法正确吗?怎样证实?”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设计了如下记录单:
3.“生活・思维・生命”――增加对生命的思考
原始设计:
第一稿中“了解肺部疾病及保护方法”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如:“肺部都有哪些疾病?得这些疾病的病人会有些什么表现?这些疾病有什么特征?”(学生调查、讨论与汇报)“怎样预防肺炎、肺结核等疾病?”(学生讨论后,再放一段阅读资料。)
思辨与升华:
【张晨】因为本课研究的是人类自身的相关科学知识,我们能否增加一些学生对生命的思考呢?
【朱成名】这个想法好,可是怎样在课堂上体现呢?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内容已经很丰富了,再增加内容,会不会画蛇添足,冲淡主题呀?
【浦小红】前两课是《饮食与健康》、《爱护胃和肠》,都是关于生命健康的,我觉得可以加,关键是怎么个加法?
【张晨】我们不需要另外添加过多的内容与主题,就在肺的保健方面做些文章,书上介绍的阅读性知识可以留给学生课后拓展学习,甚至可以再补充些知识,做一个课后阅读资源包。课堂上我们可以出示“健康人的肺和吸烟者的肺”的图片,让学生比较它们有何不同,并发表自己的想法。这样通过非常强烈的对比图,引发学生的思考。
【朱成名】这个方法好,我觉得还可以摘录报纸上的报道,每年因吸烟死亡的人数及数据图等,给学生更为直观和权威的感受。
【浦小红】是的,在这里一定要给点时间让学生议一议,从而启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
最终设计:
①谈话:肺是如此的重要。它生病了,就会影响我们的健康,你或家人得过肺部的疾病吗?是什么原因造成?(学生交流课前学习单)
②提问:我们该怎样保护肺?(学生讨论交流)
③出示健康人的肺和吸烟者的肺,提问:看到健康人的肺和吸烟者的肺,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你有什么感想?
④出示吸烟者患病率高的数据。(学生讨论交流)
⑤出示新闻报道,提问:你有什么感受?
⑥为了让肺能正常发挥作用,我们还应该怎样做?(阅读教材中相关资料)
课后学习:肺有哪些常见的疾病?得这些疾病的人会有些什么表现?这些疾病有什么特征?如何预防?(教师提供课后资源包)
整合点及其思考
参加本次网络教研团队赛项,给了我们一个重新审视“整合”的机会。在拿到课题起的整个准备过程里,我们时刻都在思考应该如何“整合”。
【朱成名】我们这次比赛的教案设计就是要把课程内容与信息技术整合起来开展教学,这里的“整合点”不仅仅是运用信息技术的地方,不能只提PPT、网络、视频等,重点要考虑如何落到教学内容上。
【张晨】所谓“整合点”,就是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融合的切入点。这个切入点可以是知识点,也可以是支持能力发展的过程和方法,还可以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浦小红】这点我同意,“整合点”实际上是在实现三维目标教学的某一个或某些环节上,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是信息技术和知识与技能,或过程与方法,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的最佳融合。
【朱成名】不能为了用信息技术而用信息技术。
【张晨】是的,在课堂教学中,“整合点”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还可以贯穿教学全过程。我们不能停留在“情境激趣”这种低层次的整合上,应考虑怎样运用信息技术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又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目标实现。
【朱成名】我认为除了课程内容和媒体运用外,我们还应该把学法、教法考虑进来,整体综合建构教学目标、重难点和教学过程。
整合亮点一:注重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整合
我们用学习单的方式有效整合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这张学习单中,我们设置了三个问题,第一,让学生用图画的方式反映出学生的科学前概念,充分暴露出学生认知盲点。第二,课前,让学生比较安静与剧烈活动时呼吸次数的变化,属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如果在课堂上实施,耗时较长,我们将这个活动整合到课前体验活动之中,初步感受肺的作用。第三,我们让学生调查生活中有关肺部疾病的生活实例,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状态,所有学生的这些生活经验都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宝贵资源。
整合亮点二:注重与学生的探究方式整合
(1)课前:用研究单引导探究
教材中,直接出示了研究方法,但我们认为,可以借助之前学过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相关知识,让学生自行设计探究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培养其自主探究的能力,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
(2)课中:用实验操作规范探究
当然,学生的设计是浅显的,还需要科学的规范,此时,再播放视频,通过实验的规范操作,让学生体悟科学的严谨性,学会科学探究的正确方法。
(3)课后:用自制学具延伸探究
在课后研究中,我们让学生尝试自制肺活量仪器,通过视频的学习,启发学生能够想出多种方法,鼓励创新。
整合亮点三:注重与学生的生活实践整合
学生在了解肺的功能与原理之后,根据生活中的实例,学以致用地提出关于肺的保健方法。在教学设计中,通过朗朗上口的儿歌,让学生更易接受,课后提供给学生拓展资源包,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最终回归到生活中的实践,利用所学的科学知识,意识到科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整合亮点四:注重与学生的科学品质整合
证据意识是科学品质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们通过动画演示,化静为动,将呼吸气体的变化外显,生动直观呈现;实验探究,让学生收集现象证据;我们还通过对数据图表的分析,让数据更有说服力;新闻报道的补充,也带给学生一种眼见为实的震撼,让事实说话。
综上所述,我们在本课教学中,以教材为载体,整合多种资源,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形成一种整合视角上的教学建构,从生活中出发,注重科学的思维训练,运用科学提高生活质量,用科学关注生命的意识。
赛后感悟
【浦小红】参加此次网络教研团队赛项的比赛,对我来说是一次全方位的洗礼。它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专业素养,找到了努力的方向。这次参赛也是一次享受思考、享受质疑、享受交流的痛苦并快乐的旅行。
【张晨】回想起暑假里比赛,紧张而充实的画面立即又浮在脑海里。整整三天,除了吃饭和睡觉,手中写的、嘴里说的、心里想的都是“整合”,一种全新的教研形式,一个与平时完全不同的比赛程序,还有那一张张来自全国各地陌生的面孔,都让自己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懈怠,仿佛在经历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
这72小时的回忆是难忘的,记忆是深刻,带给我,带给整个团队都是无限的收获。
【朱成名】赫尔巴赫说过:“教学的特权就是掠过草地和沼泽,不能总是让人在舒适的山谷中游荡,相反却让人练习登山,并使人在获得广阔视野中得到补偿。”
NOC活动网络教研团队赛项的比赛也正如此,短短三天72小时,汇聚了全国各地的优秀教师群体,大家从各自的“教学山谷”中走出,与同伴们共同“登山”,一路“好风景”,情满于山,开阔了视野,收获了友谊。感谢一路走来的朋友们!
后记:
萧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每人可拥有两种思想。”
通过NOC活动网络教研团队赛项我们走到了一起,彼此交流与分享,汩汩细流在这里会聚成了海纳百川。感谢NOC组委会!
NOC――我们2013再见!
评委之深度评析:
该团队在汲取友队互评的建设性意见基础上,多角度思考整合的切入点,调整学习程序、教学方法、媒体运用手段,变革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创设一个不受学习时空限制的科学学习环境。
于突破时空、动手动脑处切入整合点
本课教材安排“肺的结构与功能”和“肺的保健两大部分”4个学习活动内容,以帮助学生达成《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了解人体呼吸的过程,知道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产生和预防”这一内容标准。但对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而言,让学生亲历所有的学习活动、平均使用短短的40分钟,就意味着所有的学习活动都匆匆而过,无从对其效果有所要求。面对有限的教学时间和丰富的学习活动,团队成员借鉴于其他学科预习活动的启发,调整学习程序,设计了联接课内外的序列学习活动。课前学生借助网络动脑完成学习单,既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有关“呼吸”的前概念,以作为教学设计的起点,又有助于学生对学习问题思考的前提下,在课堂中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视频学习的基础上激发了学生科学学习与技术运用的兴趣。团队成员以开放的理念设计了跨越课堂40分钟时空的科学学习活动,激发和引导学生的自我发展。
于利用资源、立足生活、丰富教学处切入整合点
科学学习的内容要留心从学生身边的现象和事物中节选,贴近学生的生活,并能将学习获得的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进而养成科学生活和行为习惯。设计“肺的保健”部分学习活动时,为了发挥科学学习对生活的指导作用,教师课堂上以层层递进的问题串引发学生的思考讨论,依托信息技术,通过网络搜集的吸烟者高患病率丰富数据资料、形象生动的健康者和吸烟者肺部的强烈对比图片、震撼的新闻报道和补充的课后阅读资源包,帮助学生理解对肺的保健的意义。借助直观的图像视频素材的浏览,养成呼吸系统保健的意识,引发学生对生命的关注。
于探究体验、学会探究、规范实验处切入整合点
篇4
【关键词】朗读;教学;首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在教学中,始终把“读”放在首位,教学设计以“读”贯穿,教学过程以“读”来体现,做到以读代讲,以读代练,以读促思,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理解能力,而要搞好朗读,就要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丰富学生的思维和想象,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朗读形式多样化,激发学生读的欲望。
1、教师范读。范读是最好的朗读指导,是阅读教学中落实、渗透思想教育、传授美感的关键环节,深清并茂的示范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受到情的感染与美的熏陶,有时还可以代替精讲解疑。因为,许多语言往往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只能凭反复的导读示范使学生获得语感去“破译”。小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性,教师范读得好,学生自然会加以品位、体验、模仿,故而教师必须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读出语气和情感,让学生受到熏陶,久而久之,教师的朗读能力会逐渐的转化为学生的自身能力。如教学《秋天的图画》时,我先范读,读出秋天到来时的兴奋、喜悦,学生也觉得这篇文章特别美,激发了学生想读的欲望,学习中通过感悟、模仿继而读得有声有色。当然,教师范读只是引路,学生必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读,读出情感和体验。
2、表演式朗读。表演式朗读有两种:一是分角色表演式朗读。让学生用不同的语气,带着不同的人物情感,读课文里描述的不同角色,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演一演,让他们走进文本,走进角色,用绘声绘色的朗读,形象贴切的表演,努力做到文本情景再现。如教学《去年的树》时,可以五人一组,分别演鸟儿、树、树根、门、小女孩,先让他们进入角色,反复练习,在上台表演,既增添课堂教学情趣,又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乐”中学习,加深了学生对文本情境体验。二是动作表演式朗读。即让学生边朗读边做动作。如《难忘的一天》一文中邓爷爷两次和“我”握手的情景。第一次是高兴得紧紧握手,第二次是赞许的握手。为了加深理解,我让两个同学一组,一边做动作,一边朗读,加深感悟、理解,特别是对“赞许”一词的理解。
3、竞赛式朗读。学生都喜欢参加竞赛,而且都希望自己在竞赛中获胜。我就利用课外的时间开朗读会,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准备,内容不限,可以是古诗、童话、景物描写等,并让全班学生当评委打分,评出优胜者,并给予奖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朗读积极性。这种朗读也可以放在课堂教学时进行,即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请愿意读的学生站起来读,如果有人挑战就再站起来读,最后没人站起来挑战剩下的一个就是优胜者。
二、边朗读边想象,逐步形成良好的语感。
想象和朗读是密不可分的,朗读能让课文内容与学生想象的意象达成一致,使学生产生深刻的情感体验,更准确地理解文章内在含义。在教学中,调动学生全身心投入,使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出意,读出形,读出情,读出味。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展开丰富的想象,在朗读中激起学生对作品内在意境美的再创造,使文中描写的情景像电影画面一样一幕幕地从学生脑海里映过,并产生合理的想象。这样,学生对于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入,对文章语言表达形式的领会就更加深刻,作者表达的情感就更加明白。如:教学《鸟的天堂》一课读作者第一次去“鸟的天堂”时想象榕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的样子。读作者第二次去鸟的天堂时想象榕树周围千鸟竟飞,百鸟齐鸣,穿梭嬉戏于林间的景象,让学生不但感受到南国的美丽风光,还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祖国山河的的秀美,体会了作者的情感,激发学生树立起建设祖国的远大理想。学生的想象与朗读,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正是这种情感的认同,在教学中我惊喜地发现,学生学得很投入,读得很有趣。他们的情感世界随着文本逐渐丰富,而良好的语感也在学生的一次次感情朗读中逐步形成。
三、点拨朗读技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标》指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根据阶段目标,各学段可有所侧重。”要想达到这一要求,教师必须根据课文类型的不同,对学生进行朗读技巧指导和训练,尤其是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更不容忽视。
篇5
·导读寄语·
天下所有的孩子都一样,渴望在父母身边快乐地长大,渴望在成长过程中得到更多关爱。
建议同学们用行动去关心不在父母身边的同龄人,用心去与他们交流,他们的世界会更温暖,我们的心灵会变得丰盈。
湖南省长沙县开慧镇中心小学六年级的同学们参加了爱心环保接力活动。他们积极开动脑筋,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用一双双小巧手制作出了精美的手工作品。他们将这些作品送给大山里的小伙伴,传递动手创作的快乐。
妈妈做韭菜炒蛋时,我看到半个蛋壳掉在浸满蔬菜的水池里,像个白白胖胖的小娃娃,很可爱。我想,何不拿来做个娃娃图案的工艺品呢?
我拿来一个蛋,用刀在蛋尖上轻轻磕出一个小洞。我用筷子把蛋黄和蛋清弄出来,将残留的蛋液洗干净。蛋壳还没全干,我就迫不及待地在上面画了一个可爱的笑脸。妈妈看了,很佩服我的创造力呢!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每天晚餐我都要妈妈做鸡蛋给我吃,我就在一旁收集蛋壳。我一共收集了30个。
星期六,我找来好朋友张景怡一起在蛋壳上画脸谱。
我们在纸上研究各种表情的脸谱,直到研究出了30种不同的脸谱才开始动手画到蛋壳上去。张景怡用铅笔在蛋壳上画草稿,我来涂颜色。看着一个个蛋壳脸谱在手中嬉笑怒骂,我们甭提有多开心啦。希望远方的朋友收到我们的作品后,会很开心!
——向 薇 张景怡
我看见爸爸在用一种黏黏的泥土封沼气池口子。“老爸,这泥土能封住吗?”我好奇地问。
“当然可以了!你看,这种泥黏性可好了,经过烧制后,能装水呢!盖房用的瓦,还有你奶奶的擂姜碗,就是用这种泥做的。”
“我可要大显身手啦!老爸,麻烦您给我留点儿泥,好吗?”
双休日,我叫来小伙伴,一起捏捏,晒晒,画画,涂涂……瞧,这就是我们的得意之作。我很感谢这几个小玩意儿,更感谢漂亮的编辑姐姐,是你们让它们到达远方的朋友手中。
——谢 嘉
我看到隔壁家的宝宝端着一个非常漂亮的青花瓷糖果盒在吃糖。我想,万一打破了该多危险哪,便走上前一把拿下他手中的盒子。我惊讶极了,原来这是一个纸盒子!
迎面走来的刘爷爷告诉我:“这是我用废旧的扑克牌做成的。我还做了笔筒、果盘、篮子……”
“刘爷爷,您是怎么做的呀?”
“其实这不难,只要有心,你也可以学会!”
“那您就收下我这个徒儿吧!”
你看,这就是我做的“青花瓷”糖果盒,漂亮吧?不知道它会漂流到谁的手中。我希望能和远方的他(她)成为好朋友。
——黄典怡
自从学校开展爱心环保接力活动以来,我在家里打扫卫生的时候,变得有点神经兮兮,生怕丢掉了什么“宝贝”。这不,几个空易拉罐和旧红包在我手中来了个大“变身”。
看,这个笔筒还真美观实用吧。我希望远方的朋友用着我自制的笔筒,心情每天都快乐,学习每天都进步。
——胡 蓉
《小学生导刊》编辑部将孩子们的作品送到张家界大庸桥完小和谢家垭希望小学。编辑姐姐把长沙小朋友们参加爱心环保接力活动的故事讲给大家听。他们看到同龄朋友制作的一件件精美的物品,发出阵阵惊喜的尖叫声。同学们说开了,有的说会用树叶做标本,有的说会用棕叶编蚂蚱,有的说会用竹子做自动手枪,他们还说了很多发生在大山里的趣事。他们非常想认识这群长沙的同龄朋友,动手写下了自己的话——
我叫向仙妹,我爱绘画、爱阅读,爱收集树叶标本,善于观察。我平时文静,不爱和同学打闹。我还没满一岁时,爸爸妈妈就外出打工了,让爷爷奶奶照顾我。他们有好几个孙子要带,还要做很多家务,根本没有时间管我。刚上小学时,看到别的同学有爸爸妈妈来接他们回家,我好羡慕啊。我渴望友情,也渴望有人听我倾诉。
远方的朋友,我很高兴通过你创作的作品认识了你。你做的每一个蛋壳脸谱,都有着不同的表情,有开心的,有伤心的,有搞笑的……这些丰富多彩的表情背后,应该都有一段你自己难忘的经历吧。如果你把它记下来,是多么富有创意啊。我收到的蛋壳脸谱的表情是笑脸,我很高兴。
——向仙妹
(指导老师 张君国)
《小学生导刊》的记者来采访我们,她给我们看了你创作的“表情蛋壳”。我觉得你是在用这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情吧!
我想,你是一个聪明上进、想象力丰富、阳光快乐的同学,我很想和你做朋友,我希望能得到你的回信,让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上交流心得,共同进步。
——覃洁力
(指导老师 陈玉莲)
我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小女孩。记者姐姐带来了许多精致的小作品。我收到的小礼物,好像是用纸做的菠萝。我非常想问一下陈晓峰,这个作品是不是菠萝呀?
我们都是同龄人,大家的感受一定差不多。如果有条件,我们还可以到对方家里互相体验生活,那一定会很有意思。我的想法是不是很好?如果你愿意,那就更好了。
——秦娅妮
我看了你的留言:“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我十分受益,我一定会开开心心度过每一天的。虽然我们素不相识,但这个小小的作品在我们心中架起了一座友谊的桥。这是我为你画的一朵花,好看吗?
——秦圆敏
我是一个性格开朗的小男孩,我们这里虽然比不上长沙,但在我心里,这里的风景是最美的。我们这里有明亮清澈的小河,有甜得像蜂蜜的果实。还有一个叫浑水潭的地方,那里的水冬暖夏凉,我最喜欢那里了。如果有机会,你们一定要过来看看啊。
——李孟平
陈玉怡,谢谢你的礼物,我很希望你能来我们的学校看看。我们学校四面环山,就像一个大摇篮。周围是那么宁静,你还会闻到湿润的泥土气味。路旁的小花上缀满了晶莹的露珠,如同一颗颗闪闪发亮的钻石。
——符照琳
放学后,我一个人走回家,需要两三个小时。我四岁的时候,爸爸就去世了,我和妈妈住在一起。
在家的时候,我帮妈妈做饭、扫地、到山里背萝卜、收稻谷。有一次,我背了一大筐萝卜,摔倒在地上,脚也受伤了,现在已经好了。
有时候我和妈妈去很远的山里砍柴,要很晚才回家。在山里,我好几次遇见了蛇呢。
篇6
关键词:如何驾驭;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发展提高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8-306-01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过程既是知识、信息传输反馈的过程,也是精神、智慧、情感交流融会的过程。课堂教学,作为一个复杂多变的动态系统,其不可预测性及不确定性要求教师必须具有灵活应变、自如驾驭课堂的能力。但是面对活生生的、具有鲜活生命的教育个体,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在运行过程中,越来越走向程式化、固定化,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因此,关注青少年的课堂生活,赋予课堂以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成为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新课改下的英语教学,把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作为教育的目的和方向。我认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是教师的主导地位也应得到充分体现。而教师主导地位的体现,主要取决于驾驭课堂的能力。灵活机智的驾驭课堂是实现教学双赢的关键。
一、善于调节难度
当教师设计的教学内容过于高深晦涩,超过学生思维承载能力,或者浅显简易,失去对思维的锻炼效能时,教师可适时地变换或追加内容,机智地调节内容难度,实现教学的预期目的。当然教师要能够控制课堂的难易度,必须要通读当前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领会高中英语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明确高中英语课程的目标,仔细研读《课程标准》中对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的具体要求;结合所提供的具体教学案例,去领悟、实施建议中的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建议、教材编写和使用的建议,以全面领会《课程标准》。其次要通读货浏览当前高中英语教材,了解全部高中英语教材的基本内容和结构,重点阅读当前所要教授的教材,弄清本册教材的具体内容、教学要求和在整个高中英语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大致了解一下高中英语教材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二、善于营造和谐
和谐、平等的英语课堂教学规律告诫我们,教学活动应是一种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教育双边活动。能否协调好师生关系,能否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是实施高中英语新课标重要内容。那么,怎样才能在英语课堂上协调出良好师生关系,调动出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呢?唯一的办法是摘下学生头上的“紧箍咒”,还学生一个宽松、和谐的英语课堂。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平等”指的是在英语交际活动中,多给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想法和表达不同的信息,让学生跟学生,学生跟老师的交流是平等的。此外还包含教师对学生表达中的错误给予宽容,并亲切地引导和纠正,也包含多关注和鼓励下层生,并在教学活动中多提供促使下层生学业进步的机会。实际上,这种师生的“平等”是以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为保证的。学生得到尊重,师生“平等”的课堂是生动活泼、精神焕发的。
三、善于对症下药
面对教学中出现的偶发事件,教师要善于对症下药。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一位英语教师刚进入教室,班上一位男孩――汤姆大声地说:“老师是一个真正的傻瓜!”可令孩子们吃惊的是,这位老师并没有发火。他真如一个傻瓜,一本正经地走上讲台上起课:“今天,我们要学习标点符号。标点符号对表达语句意思十分重要,请同学们看这个句子:Tom says the teacher is a real fool.”全班同学大笑。老师也笑着扫视了孩子们一眼,然后迅速转身在原句上点了几下。笑声顿了一顿,却更大了。老师转过身也微笑着,唯有汤姆苦笑不得。原来,黑板上的句子变成了:”Tom”, says the teacher, “is a real fool.”从上面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这位老师的教学机智。他聪明、沉着,因经验老道而遇事不冲动。这样处理既有利于本节课的教学,也有利于教育那个孩子,让他受到多方面的教育,这堂课可能使他终身难忘。
四、善于当机立断
当然,善于当机立断并不意味着一定要立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作出最终裁决,而是尽可能地先平息事端,为当事人冷却过热的情绪,为下一步解决问题作铺垫。生活中又许多意外。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年轻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妥善处理并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通过机智巧妙的操作,积极鼓励学生发言,鼓励学生的个性创造;对自己的教学设计因势利导,努力使我们的英语课堂充满活力和动力。教师具有教学机智,掌握教育的艺术,是发挥其教育教学才能的最基本的途径。
五、善于课堂提问
爱因斯坦说:“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美国的斯特林・G・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艺术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感知、分析、概括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使课堂成为师生互动共同参与的舞台;可以调动学生的思维热情,使课堂更加活跃更加精彩。因此教师要认真研究,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努力优化提问质量,使课堂低耗高效。教师要避免随意提问和脱离课堂主线的提问,要根据不同的对象和不同的时机,有针对性的选择不同的提问方法和不同的问题。教师要避免为提问而提问,要努力为提问创设情景,使提问生动有趣,迂回曲折、化大为小,对学生的回答也要及时给予评价、给予指导点拨和补充修改。
六、善于见仁见智
篇7
【关键词】物理课堂;教学;反思
物理课堂是我们物理教师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我们教师除了教给学生物理知识外,我们还应该教会学生什么?带给学生什么?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物理课堂?以下几则是我在上课或听课时真实记录下来的,也许能给读者一些启迪。
一
一日上午,物理组内举行公开课,课题是《平抛运动》习题课,由组内一青年骨干教师执教。看得出这堂课老师作了充分准备,无论是在课堂教学设计,例题的选取,还是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上,老师都下了功夫。课堂上老师不紧不慢,节奏掌握得很好,问题问得到位,学生积极讨论,老师善于点拔,课堂气氛很热烈,教学效果好。评课时组内老师都肯定这是一堂“十分成功”的课。特别是对其中一道例题的选取及问题的设计十分赞赏。这道例题是这样的:有一位猎人外出打猎,看到一棵树上有一只小松鼠,猎人水平瞄准,问小松鼠在下列哪种情形中会被打中?第一,小松鼠作自由落体运动;第二,小松鼠向前跳跃;第三,小松鼠向后跳跃;第四,小松鼠向上跳跃。课堂上学生异常热烈地争论在四种情形中哪一种小松鼠被打中,哪一种会逃离?就这几个物理问题的设计来看,确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但是,老师忽略了重要的一点:小松鼠是鲜活的生命。
我想起了清华大学曾经发生的“刘海洋事件”,想到了现实中很多漠视生命,残害生命的事来,作为教育者,作为教师,我们肩上的责任重大啊!在教学过程中别忘了既要教书又要育人啊!我们万万不能疏忽了最最重要的东西,有些东西会影响学生将来甚至一辈子。我们的教育要关注生命,让学生学会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热爱生命。让学生有颗善良的心。但愿小松鼠别再被打中,更不要看到三次“惨死”在猎人的枪下。
二
有一次,我外出听观摩课,听了一堂物理课。老师演示实验非常成功,实验数据非常理想,学生回答没有不正确的,师生互动配合默契。老师最后问学生有没有问题了,学生回答没有了,老师说:“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这时铃声就响了。
我总觉得这堂课不真实,因为实验太成功了,学生回答太正确了,时间又太恰到好处了。但愿这位老师没有弄虚作假。
其实,现在的一些课如评优课、课堂实录评比总是存在或多或少的作假现象。这些课让学生反复演练,学生什么时候回答,什么时候做什么,由谁回答,谁来做都是事先安排好的,实验数据不理想,老师不惜凑数掺假,最后给听课者上出一堂完美的课。
我在想,这种现象不能让其继续下去,因为它危害不小。老师作假,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潜渐移默化,时间长了,试想,我们的教育会培养出一批什么样的学生来?这些学生将来说不定会干出什么荒唐的事来,作起假来“青出于蓝胜于蓝”,那后果就大了。我们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教会学生几个物理原理,物理规律及物理公式,更要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尊重科学和规律,那么,我们培养的学生将来才是有用之才,栋梁之才!
三
一天,科研部主任安排我去听一堂督导课(学校的课堂督导是不打招呼的),被督导听课的是一位刚工作不久的青年教师。我和教研组的一位老教师一起踏进了教室的门。
青年教师有些紧张,脸开始发红。说今天这堂课我们讲评讲义,请同学们把《电磁感应》综合练习拿出来。于是,这位青年教师便开始讲起来,从选择题开始讲到实验题,最后讲到计算题,按照题号一题不漏地讲。我轻轻问坐在旁边的学生:“老师有没有把讲义收起来?”学生说:“没有。”难怪试卷上我看不到老师批阅的痕迹。因此,哪题学生错得多,哪题学生还有什么解法,老师无法知道。青年教师只好一道一道往下讲,整个教学过程很少请学生来回答问题,甚至还出现两处科学性错误。该教师总算把课上完了,脸红了一节课,可能有点慌张或许还有些愧疚。
下课后,我就在办公室和这位青年教师进行了交流。我问:“学生的试卷有没有收上来批阅?”他说:“没来得及。”我又问:“没有批你心里没数,课怎么能上下去,这堂课你上得感觉如何?”他说:“上得不好,我不知道你们要来督导,如果知道我肯定会作好准备。”我说:“课不是上给学校领导看的,而是给学生上课,不管是否有人听课,作为一名教师有责任把每堂课上好,要对学生负责,学校把这个班学生交给你,就是希望你担当起责任来,对得起学生,对得起事业,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你这样的课,给学生留下了什么,学生会怎样对你评价?我们要做一名好老师,做一名有责任受欢迎的好教师。”最后,我告诉他如何上好讲评课,如何进行师生的互动并提出了几点建议。他表示一定要好好上课,上好每节课。
我在想,一个没有责任心的教师,肯定会误人子弟。一个没有好的工作态度的教师很难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因此,我们在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同时,更要提升教师思想品质和敬业精神。
篇8
近来,高效课堂成了教育界的主题词,所谓高效课堂,从专业角度说,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从通俗角度说,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笔者通过一系列学习研究,积极尝试运用体验、探究、感悟,提升这一教学模式,使课堂达到了高效,使学生获得了启迪。
一、创设教学情境,加深情感体验
体验式教学是本模式的起始环节,它是指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或已有经验来认识周围事物,并认识、理解、感悟、验证教学内容的一种教学环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的情境性,认为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高效完成学习任务,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要积极创设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真实情境,使学生感到确有探究的必要,从而积极参与课堂,获得新的体验和感悟。
能引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的因素是学生熟悉的情境,因此,在体验式教学中,笔者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恰当地运用实物演示、直观的音像、故事诗歌、小品等形式和手段来创设情境,借助这些情境的直观性、形象性,对学生的感官产生强烈的刺激,使之进入所创设的情境氛围中,激起相应的直觉情感。这时候,教师应变为平等的参与者和协作者,引导学生感受情境,从情境中发现问题。例如,讲到“同伴互助同行”的有关知识时,如果只是单纯举一些友谊重要性的例子,学生可能也只能停留于理论的理解与体会,如果能够适时创设情境,开展一定的活动,则能够达到较好的效果。笔者上课时开展了“风雨同舟”的游戏环节,请几位学生用眼罩蒙上双眼,让他们各自通过设置了障碍的路径回到座位,被蒙上眼睛的同学困难重重,最后没完成这个任务。之后改变了规则,允许有一个同学在身旁用语言或者肢体帮助,很快,有了同伴的帮助,他们很顺利地完成了任务,这种体验使学生身临其境,产生共鸣,很快便能得出:“友谊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更为可喜的是,被蒙上眼睛的学生甚至还在分享感受时说到:“残疾人的生活很不容易,我们要关爱他们。”这种通过亲身体验产生的感悟,要比教师说教来得真实和深刻。
中国有句谚语:“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对人生经历而言,亲身经历过的事情是最难忘的,所以对体验式教学的探讨和尝试是广大思想政治课教师面临的挑战性任务,是贯彻创新教育的一个切实可行的突破口,更是时代的呼唤。笔者认为体验式教学能把小课堂变大、变活、变新,把学习、研究、社会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它是当前较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模式,它能促进知识、能力、素质三者协调发展,是实现高效课堂的有效方法。
二、转变教学理念,激发探究兴趣
单一、被动和陈旧的教学方式,已经成为影响课堂高效的一个重要障碍,成为扼杀学生创新意识的无形杀手。因此,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养成探究性学习的习惯是推进高效课堂的必要途径。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主动地发现问题、体验感悟、实践操作、表达交流等探究性活动。因此,在激发学生主体探究思想品德学科兴趣的基础上,笔者结合课程内容,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使他们真正体会到探究的乐趣,进而获得创造性成果。例如,在教学 “可持续发展的选择”时,笔者引用了“吃蛋原理”这个哲理事例:
一户人家养了一只母鸡,假如这只鸡一天下一个蛋,对于这户人家来说,有几种消费方式,哪一种方式可能让主人日子越过越红火?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给出选择方案。题目出来以后,学生们很有兴趣,讨论得热火朝天,最终确定了三种方案:第一,坚持每天吃一个鸡蛋;第二,把鸡也杀了吃掉;第三,坚持在一段时期少吃鸡蛋,省出10个,孵成小鸡。在上述三个消费方案中,选择了第三个,就是选择了可持续发展。如此教学,学生们均感觉新鲜有趣,一下子把他们带到了新奇的情境,便于学生理解、掌握书本纯理论的知识,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笔者还经常结合书本要求和社会上存在的一些现象举行一些辩论赛。在辩论中,他们不断探究出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观点。例如,在讲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时,这个内容如果光靠教师讲一点新意都没有,学生也不愿意听,于是笔者在处理这段教材时,先让学生观看“老人倒地该不该扶”的视频,然后把学生分成两组,并选出“伸手相助”和“悄然离开”发表他们的观点,辩论时学生伶牙俐齿,针锋相对。赞同“悄然离开”的学生表达了内心对做好事反被诬陷的担忧,表达了社会的冷漠促使大家不做好事的担忧,而赞同“伸手相助”的学生则义正言辞地强调助人于危难之中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互帮互助是人性的光辉。在辩论中,笔者慢慢把他们幼稚、不成熟的观点引向正确,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消化了书本知识。出乎意料之外的是,学生们在辩论中还对发生这种冷漠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议。显而易见,这种活动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才,培养他们的应变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团体合作精神,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
三、诱导心灵感悟,引领行为提升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和时事紧密联系和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学习了思想品德课以后,要力图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用所学的知识来分析现实生活的问题,并将书本的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因此,在教学中应着力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着眼提高思想政治觉悟,这也是新课程的显著特点,也是思想政治课的基本要求。例如,在讲到“弘扬民族精神”这一内容时,为了说明“中国的脊梁体现民族精神”,笔者在列举了古往今来的仁人志士和英雄人物的基础上,又播放了“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晚会的视频,其中,托举生命的“最美妈妈”吴菊萍事迹的感人场面深深震撼了学生。为了进一步营造气氛,升华学生的情感觉悟,笔者又充满感情地朗读了评委会给她的颁奖词,使学生受到深深地感染和教育。教育要促动学生的心灵,但心 灵的净化和觉悟的提高是一个以情激情、以情育情的内化过程,在教学中,不能只止于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也不能停留在感官的刺激和一时情感的渲染,应着眼学生生命的成长和觉悟的提高,进行不断地熏陶、感染和强化,升华思想觉悟。
探求高效教学模式,构建高效思想品德课堂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本文只是对思想品德课堂教学高效化的实现途径作了一个初步的探讨,还需在实践中继续完善,不断总结,惟有如此,高效教学模式才会日臻完善,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才会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闫冬至.新课程背景下高效课堂管理的策略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
篇9
关键词: 《短歌行》 生命教育 诗歌教学
生命教育倡导“以人为本”,即把“远离”教育的人“还给”教育,让教育回归本质。生命教育的理念要求教育者尊重生命的本质特征,使生命的肉体与灵魂、知识与情意、理性与价值走向和谐统一,唤醒和激发生命的灵性,让生命飞扬得更精彩。
语文学科由于自身学科特点,不仅蕴涵着丰富的生命因素,而且蕴涵着人类的生命价值观,它以选文为中介,呈现人的活动,表现出对生命的关注。中国古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可歌可泣的生命诗篇,选入教材的古代文学作品约占高中语文教材的40%,这些文章大都体现了古人对自我修养、对立身处世、对气节、对人格尊严的重视,以及对人生的积极追求。它们哺育和滋润着一代代的华夏儿女,是炎黄子孙的精神食粮。古人云:“在心为志,发于言为诗。”诗歌是作者灵魂的展示,生命的绽放,人生的写照。学生对文本的学习将会影响他们对生命内涵的认知,学生与相距千年之遥的巨匠们进行精神对话、心灵交流、思想撞击,会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文学修养,提升和丰富精神境界与生命体验,并最终唤起自身在现实中的生命意识和对生命价值的追求,这种影响经过内化将会形成学生自己的生命价值观。
曹操的《短歌行》篇幅短小,但在人教版、苏教版、粤教版中都出现在讲读课篇目中,可见其经典。学习这篇诗歌应该融入新的血液,我认为不仅要鉴赏其艺术特色,而且要在此基础上融入生命教育的理念,让学生通过对曹操其诗其人的全面认识确立自己的积极人生观,使生命更加丰盈。当代的独生子女普遍缺乏“为民族振兴而努力学习”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他们不仅感觉这离自已很遥远,而且害怕承担这样的责任。因此,教师应使学生体会到诗歌中所传递出的曹操的治国平天下的壮志,以及通过努力奋斗实现自我、展示自我,历尽坎坷也决不轻言放弃的拼搏精神,以激励其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努力向上,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我在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上层层推进,由浅入深,不断提升学生的认知,注意讲、读、品的结合。一节课时间虽短,但传递融合了大量的信息,学生不仅仅了解了文本及文本所抒发的情感,还认识了曹操,而且从课堂中汲取到许多生命的养分,树立了积极的人生态度和目标。
《短歌行》的教学设计如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了解《短歌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体会曹操“忧”的内涵;
②掌握“比兴、用典、借代”等古典诗歌的表达方法。
2.能力目标:丰富自身文化积淀,站在历史的高度认识评价曹操并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
①体会曹操“忧”的内涵;
②正确评价曹操,确立积极的人生观。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充分利用多媒体容量大、投影清晰的优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投影:Speak of the devil,and he appears.
“说曹操曹操到”,devil英语中解释为“恶魔”,为何这样翻译?曹操怎么是恶魔了呢?这就是我们习惯性地将曹操往那个方面考虑了。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说到三国英雄,人们往往首先想到孙权、周瑜、诸葛亮等人。至于曹操历来备受争议,汝南名士许劭评其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叱咤风云,堪称英雄,但历来评价并不高。曹操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常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曹操的诗歌《短歌行》,看能否感受到曹操的另一面。
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下全诗。(投影:全诗,注意读音。)
二、初步感知全诗
1.我们先看下题目,“短歌行”,这是一首乐府诗,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的名称。
投影:乐府诗有“长歌、短歌”,介绍背景资料。
2.请在预习的基础上自读全诗,对照注释,了解诗歌的内容并找出不理解的诗句。
教师、学生释疑。(由于本诗较为简单,课下注释较为详尽,学生基本可以理解、互相释疑。)
3.找一名学生读诗,其他同学在脑海里想象一下,假如此时的曹操就在你的面前,他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从动作到神态等。然后,根据想象,由学生来扮演一下曹操,同时把这首诗再给大家吟读一遍。(此环节意在让学生融入到曹操这个人物中去。)
三、品鉴词句,深入体会诗歌
1.通读全诗,用诗中的一个字或词来概括诗人的情感,大家认为哪个词最恰当?“忧。”
2.说明是从哪句或哪几句诗中看出来的?(赏析与诵读同步)
(1)生: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人生短暂之“忧”。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师:我们以前也学过很多有关生命短暂、宇宙永恒的诗篇,如:(由学生回忆回答)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
一生复能,倏如流电惊。――陶渊明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辛弃疾
师:面对人生苦短,诗人用什么来解忧呢?酒。民间素有“一醉解千愁”的说法。可是酒真能解忧吗?(生:不能。)
李白说过:“举杯销愁愁更愁。”罗隐也说:“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酒即使能让人忘却忧愁,也只能是暂时忘却,而不可能从根本上除去,只会醒来更愁。
诗人感慨人生短暂,所以读时应该由深沉缓慢而逐渐慷慨激昂。(学生试读此四句。)
(2)另外一个“忧”字出现在哪里,曹操忧的是什么?
生: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贤才难得之“忧”。
师:好,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人才的渴望,正是因为诗人对贤才如此渴望,以至于诗人付诸想象,希望贤才“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大家把这几句读一下。注意情感的变化起伏,缓慢而深情―轻快愉悦―急切盼望―主客畅欢。
(学生品读)指名朗读。
(3)好,诗歌的最后四句又写了什么呢?投影诗歌创作背景。
在此背景下,诗人写下了此诗,他忧人生之短暂,忧贤才之难得,他忧这些是为了什么呢?请同学们来分析这四句诗,小组讨论。
明确:功业未就之“忧”。
总结:忧的内涵。投影
四、认识并评价曹操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尽管人生短暂,去日苦多,曹操依然要“周公吐哺”,完成“统一大业”。你如何看曹操?现在根据我们对本诗的学习,来谈谈你对曹操的认识。
学生观点:
1.许劭评价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曹操是奸雄,曹操说:宁教我负天下,休教天下人负我。
2.曹操很残忍,滥杀无辜。
3.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上朝配剑,把皇帝当傀儡,是大逆不道的事情。所以他是不忠不孝的奸臣。
4.曹操敢于直说“宁我负天下,不可天下人负我”,可见曹操的直率,曹操是真小人,不像刘备是伪君子。
5.曹操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文学大家……
结合学生列举陈述,投影材料:
1.曹操简介:中国文学史的正面评价(略)。
2.曹操的诗歌:《蒿里行》《龟虽寿》反映汉末动乱的现实、统一天下的理想和顽强的进取精神以及抒发忧思难忘的情绪。
3.评价:
(1)太祖(曹操)……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三国志・武帝纪》注引《魏书》
(2)太祖多疑,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武帝纪》
(3)公元193年,曹操借替父亲曹嵩报仇,曾经血洗徐州和从雍、凉逃难来的手无寸铁的百姓,屠杀的黎民达到几十万之多,“泗水流之不畅”――《后汉书・陶谦传》
(4)“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汝南名士许劭
任何极端地评价曹操的观点都是错误的,我们应该更加辩证公正地评价和认识曹操。
小结:曹操乃世之英雄,以平治天下为己任,以开创太平世界为终极目标。曹操在《短歌行》中不是只有对于生命短暂的感慨,更多的是从现实中开掘生命的深层意义,展现出生命个体的不懈追求过程,显示出生命的伟大。
五、总结诗歌写作艺术特色
篇10
教师培训的心得体会1
20__年_月_日—_日,我很荣幸地参加了市教育局组织的体育骨干教师技能培训为期_天的体育教师业务培训活动。本次培训的主要内容有:学校体育热点、体能训练方法、业余训练方法、专项技术教学训练方法、观摩学习。通过这次培训给予了我们体育教师强烈的感染和深深的理论引领,一个个教学资源实例、一个个有效教学的内涵,使我们在感悟中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教学技能和运动训练水平。
此次培训我带着一种责任和压力而参加的。我们每一位学员都非常珍惜这次培训机会,希望通过这次培训能在教学能力、理论水平上上一个新台阶。在培训中,__学院__学院副院长__教授为我们开设了一堂如何上好体育课精彩讲座。丰富了体育课堂展示了体育教师多才多艺的一面,也让技术动作更加的直观,给我们今后的体育教学提供了新的方法。还聆听了__学院_教授的运动训练体制等、在这些讲座中不仅让我们了解了当前的体育改革动态和文件精神,而且也理解了一些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怎样上好每一节体育课、怎样做好每一个技术动作等等。我经常在领导、专家们讲授的一些教育教学的实例中产生一些共鸣,从而让自己能从理论的高度来解释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现象。通过领导专家的点拔,困扰了许久的一些教学问题也迎刃而解。讲座中我们还不时的观看了优秀体育课图片,更直观地认识如何上好体育课,拓宽了我的视野,更新自我理念,使我在体育教学中有了新知识、新思路、新方法。
四天的培训虽然结束了,可带给我的思考与学习才刚刚开始。当我来参加这个培训之前,只是抱着学到一些新东西的想法,可培训结束的时候,我们心中都明白,在这里所收获的远超出预计的设想。如何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如何上好一节体育课?如何设计出高水平的教学设计,上出高效率的课?只有我们体育教师的观念转变,把适应新的课程方法和理念应用到我们的教学中,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达到我们的追求的"让学生在乐中求学,在学中取乐"。
通过这次培训我也真正感受到教育是充满智慧的事业,深刻意识到自己赋有的责任,我们从领导、专家身上不但学到了教学本领,而且学到了如何为人师。我知道培训只是一个引领,一个导航,主要是靠我们自己去感悟,去体验,去实践,去总结,去反思。“师父领进门,修行在本人”,年轻的老师们,努力吧!新课改给了我们成长的挑战,同样也给我们一个磨砺的平台。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为做一名优秀的体育老师而努力!
教师培训的心得体会2
这次培训给我们小学英语教师带给了一次相当不错的学习机会。透过这次学习,我觉得在教育教学方面收获很多。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东西。下面谈一谈我听课的感受:
在听完如何上好一节英语课的讲座中,我明白教与学这个双边关系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古人云:“温故而知新”。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要把“短时高频率”作为教学的一个注意事项。英语教师要合理利用有限的时间帮忙学生预习新知和巩固复习,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我们不仅仅要加强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提升个人魅力。还要不断反思,要想从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就少不了这个环节;不断的反思、改善。教师职业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不断的反思与积累中获得属于自己的经验与方法,并且能将这种方法深化为一种理论,这便是做一名教师的最高境界了。
此次培训,更新了我的新课程教学理念,提高了我驾驭英语课堂的潜力,为我的英语新课堂教学打开新天地。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都会铭记这段培训的日子,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乘风破浪,远航。
教师培训的心得体会3
20xx年7月16——17日,昌乐县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班在昌乐二中报告厅举行,根据学校安排我和部分同事参加了此次培训活动,期间有幸聆听了臧秀霞、李玲、赵国防和郭美玲共4位专家、名师的教育教学经验报告:臧秀霞主任的《魅力课堂是怎样炼成的》、李玲校长的《让数学好玩》、赵国防老师的《走在教学与教研的路上》以及本校同时郭美玲老师的《让学生的个性魅力在数学日记中绽放》四个报告使我受益匪浅;郭美玲老师的《小数乘法》课堂教学展示给了我很大的启迪,让我懂得计算教学不仅要注重计算方法的总结叙述,更要注重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总之两天的培训让我收获颇丰,如同醍醐灌顶,真有种“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培训不仅是对自己知识的扩充、教学理念的提高,更是对我心灵的一次洗涤,为我下一步的生活和学习,指引了方向。在感悟的同时我还深深地体会到以下几点:
一、向一个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努力。
随着素质教育的快速推进,不论是国家教育部门还是教育专家,都深深地感悟到只凭空洞的教育理论,是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的,素质教育的`实施更需要我们一线教师的共同参与,教育专家提出的新教育理念虽具有普遍性,但在具体实施中还有很多的实际问题,需要我们一线教师来研究和实施,以此来证实新理念的正确性。因此,要做一名好老师,就一定要学会做课题研究,教师要做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要参与课题研究,否则各种先进的教育理论都是一句空话,教师本人也会被教改的潮流冲垮,同时,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是使自己快速成长的一条捷径,好多的教育奇才,教育专家都是从一般的教师参与课题研究而一举成名的,因此,我没有理由,不去参与课改,参与课题研究。 滕州生活
二、做一个有计划有远见的教师。
经常听到老师说“我天天的忙忙碌碌,可到底在忙什么,我自己也不知道,更不用说什么成绩了,烦死了”,听起来好像很可笑,但这却是我们很多人的生活真实写照。整天的忙来忙去,到头来,却不知道自己到底都忙了些什么,虽然教育教学本身就是由很多的琐碎小事构成的,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就真的这么忙,而主要是因为我们的工作没有头绪,没有计划性,也就是所谓的“碌碌但无为”。其实,我们在工作的同时,只要稍稍的对自己的工作做一下计划,为自己的教育发展做一下规划,就会从中找到工作的乐趣,成为一个“碌碌有为”“忙碌并快乐着的人”!
三、做一个有危机感的智慧型教师。
近几年来学生生源在日益减少,教师资源却没有减少的迹象,而且还有大量新毕业的师范类准教师找不到工作,他们都在虎视眈眈的盯着我们的工作岗位,以确保教师的各项待遇和吸纳高素质人才加入教师队伍,这样就对教师行业提出更高的要求,对我们现任教师产生了很大的威胁。“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自己的危机感、压迫感,趁自己还算年轻,及时给自己充电,做一名智慧型的教师,才确保我们工作的稳定性!确保我们不会在几年以后,被那些精力充沛、见多识广的年轻人所淘汰。
四、做一个有爱心、有耐心、有责任心的教师。
且道出了我们做教师的真谛,做一名教师,我们不仅肩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人才的重任,更担负着一位位学生家长的眷眷之心。教师的职业境界有三种,最低境界“工作仅为养家糊口”,第二境界“为了自己的良心而教学”,最高境界“能享受教学的幸福”,当我们静心反思时,我又属于其中的那种境界呢?一名学生对我们老师而言可能只是几百分之一,但对每一个家庭来说,那可是百分之百,甚至是百分之几百阿!我们大部分老师也都有了自己的孩子,谁能希望我们自己的孩子受到不公平的教育呢?而我们又是否做到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我们的学生呢?是否用真诚、善良、谦逊、宽容、爱心、责任心来教育我们的学生呢?
教师培训的心得体会4
短短的几天的培训学习,令我的心境久久不能平静,能够说是我近年来教学生涯中,一次难忘的学习交流。在学校这些勤恳敬业教师的发言中没有多少华丽的辞藻,却流露出大光华人的那种朴实真诚、谦虚好学,勤奋敬业的工作态度,让我在这次学习中受益匪浅,百听不厌,百学不倦。
我想,“作为教师,不仅仅是一个学者,她更应当是一个研究者,”在教学育人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必须以局内人的身份“进入”生活本身,“入乎其内”,根据教学现场当时的“内在真实”,来展示教学的真实面貌。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了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经过培训,我认为,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是教师最基本的道德素养。经过培训学习,我更坚定了自我“教书育人”的思想,要逐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去做:
(一)“做一天蜡烛,就要发一天光;做一只春蚕,就要吐一寸丝。”
这是我的教育观和思想观。我不会有“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逍遥懈怠思想,有的就是一种教师的使命感因为我深深地懂得: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悟、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这种付出是需要以强烈地使命感为基础的,是要以强烈的职责心做代价的。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是要甘于辛劳,甘于付出,甘于无怨,这是师德的首要条件。
(二)要鼓励自我“学无止境”
我要在新学年里,不断学习他人的新经验,使自我具有一桶源源不断的“活水”。如果不强化“自育”意识,力学苦练,做到“问道在先”“术业有专攻”恐非易事。
(三)要热爱自我的学生
教师必须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促进他们全面健康地发展。这种热爱,首先应当是温暖的,是充满情感和爱的事业。作为教师,应当多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这种爱也需要教师对学生倾注相当的热情,对他们给予各方面的关注,从心灵上、思想上、身体上、学习上去关心、热爱、帮忙,把教学中存在的师生的“我”与“你”的关系,变成“我们”的关系。爱使教师与学生在相互依存中取得心灵的沟通,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分担挫折的烦恼。
经过培训,我懂得了怎样去爱学生。“爱”是一门艺术,能爱是一个层面,善爱则是另一个层面、作为教师,今后我要努力做到能爱、善爱,去关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微小的“闪光点”,要爱他们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要爱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能动性,要爱他们成长过程中孕育出来的一串串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