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签名大全范文
时间:2023-04-07 10:48: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艺术签名大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 有“爱好”来写作,写作就会成为你的爱好。爱好牌钢笔
2、 像绸缎般柔软,又像钢铁般坚硬。迪克逊牌铅笔
3、 惟有漂亮的笔才能写出漂亮的字。
4、 大事业中的小铅笔。(迪克逊牌铅笔)
5、 问一问出版商们,你就会知道什么纸张最好。莱辛纸品公司
6、 让思想成型。沃克纸品公司
7、 漂亮的信封会使人浮想联翩。(信封)怀特纸品公司
8、 每一位拿笔的人都认识我们。标准纸品公司
9、 高质量的表格有助于企业的发展。巴尔帝莫纸品公司
10、 纸张能显示你的风格。冠军纸品公司
11、 它能为你带来丰厚的利润。(玻璃纸)塞洛风纸品公司
12、 沃特曼制笔公司书写也是一种艺术。
13、 诺尔制笔公司用来描绘未来的铅笔。
14、 埃伯哈德。制笔公司使你的签名更流畅。
15、 (签名笔)西芬钢笔公司写遍整个世界。
16、 卡特钢笔公司说道底,留在纸上的还是墨水。()
17、 西格蒙墨水公司用沃特曼理想牌钢笔,一切都是理想的。
18、 沃特曼理想制笔公司好好地对待你的衣袋和衣袋里的书。
19、 袖珍书籍出版公司经过几代人的手才编撰成功。
篇2
[关键词] 主题书店 比较 发展
无论是国内的主题书店,还是国外的主题书店,它们的产生都是为了满足特定读者群的特殊需要,无论是从社会制度还是从意识形态来看,中外主题书店的产生都有着特定的原因。人类是一种群居动物,常常会寻找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特别是那些在思想和需求上有着相似性的人,因此主题书店为这种需要的满足提供了可能。
主题书店即为专业书店,主要是针对综合类书店来讲,指在销售书籍种类或者经营模式上独辟蹊径、自成一家的书店。这类书店销售内容多集中在某一学科、生活、娱乐领域,主题书店一般经营规模较小,但某一领域的图书品种全,而且图书比较权威,给读者提供的图书和服务针对性较强,可以为读者提供很多增值服务。图书的品种和分类格局呈现出专、精及细分化的特点。其图书分类陈列方法上,改变了学科划分的分类体系,把追求时尚和闲适等意念需求作为图书分类的依据,以此锁定固定读者群,培养拥护者与追捧者,因其特色独具而使消费者养成品牌忠诚度,并以口传效应在朋友中广为流传。
一、中外主题书店的分类
国外的主题书店分类有三种,一种是根据图书的某一主题开设的专业书店,如厨师书屋、“如何做”书屋,以及侦探小说书屋;第二种是根据读者类别进行划分的,例如女性书店、爱狗人书店;第三种就是根据书籍本身所开设的书店,如古董书店,古董书店则专卖稀罕、绝版,装订和印刷值得收藏的书。
而国内的主题书店产生有其历史原因,国有老新华书店已占据城市的黄金商业地段,有足够的营业面积,有天然的商业优势,而新开店在租金和地域缺乏优势的情况下,很难在综合图书的品种上备全、做大,与新华书店竞争。这样,创办具有专业特色的主题书店,成为民营书店经营者的首选。
目前国内主题书店大致可以分为二类:一种是某一学科类别为主题的专业书店,如考古书店、医药书店、园艺书店、美术书店、武术书书店、电影书店、法律书店、广告书店、建筑书店、戏剧书店等等,以及出版社自己的书店。第二类以某一特定读者群为主题的书店,如女性书店、少儿书店等等。其经营取胜的法则是:个性化的文化氛围,方便周到的服务,便利简约的购买条件,持久的情感联络。
二、中外主题书店的比较
下面对国外不同主题书店的服务特色,品种特色,网站建设进行介绍,希望通过这些介绍分析,能够给国内的主题书店的发展有所帮助。
1.服务特色
国外主题书店通过自己的特色服务提供给读者更为人性化的服务和感受,培养读者的忠实度,特色服务各有千秋,但值得学习。
国外的主题书店一般都会为读者提供印有店名、电话号码、地址、经营范围,以及营业时间的书签,而且书签作为书店的名片,制作十分精美,也各显主人特色。
英国伦敦的“厨师书屋”位于伦敦市区的波多贝娄市场旁,市场上的生鲜鱼肉和蔬果,正好与书店的主题相互辉映。
“厨师书屋”里配置了一套现代厨具,每日都有一两位烹饪长在这里煮佳肴;书屋还会邀请食谱作者到这里现身说法,并且举办签名会;在书屋二楼有一间“示范厨房”(demonstration kitchen),每个星期六下午邀请一位著名的厨师来上课,边做边讲解拿手好菜,读者可以有机会向大师学艺,还可以亲自品尝。
美国费城的“博得书店”,每个周末都会举办“亲子同聚”活动;星期一晚上七点半会安排诗歌朗诵,帮助人们度过周末后的低调时光;每个月底的读者讨论会,也可以让读者重温校园生活。
国内的主题书店除了符合主题书店的定义之外,很少提供什么特色服务,由于国内的主题书店多以法律、绘画、工具书、外语为主题,多集中在高校附近,这使得主题书店的特色服务仅局限于培训和一些网上信息服务,没有更加人性化的服务,在创新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努力。
2.品种特色
国外的主题书店在品种方面要求三种全面,一种是同类主题图书现阶段的品种齐全,尤其是该领域内有知名度的作者的图书;二是同类主题图书各个时期的版本全;三就是主题图书的各种载体的图书全。
坐落的美国纽约的“高谈书集”,拥有25万种精藏图书,一位法国旅客以20美金买到一本1923年由法国伽里玛出版社发行的《向普鲁斯特致意》,这本早已绝版的书当年一共只印了300本,不得不让人佩服书店的图书之全。
美国的“爱狗人书店”,虽然书店的面积只有不到4平方米,但是却收藏有3000多种图书,包括小说,非小说,儿童书,画册,凡是与狗有关的新书,绝版书,同类卡片,礼品,应有尽有,决不会让来这里的读者空手而归。
相比而言,国内的主题书店的图书品种,以及载体形式都要少得多,主题类的图书还没有综合类书店提供的全面,笔者去了很多法律和考研类的主题书店,书架上的图书寥寥,要找的图书也没能如愿。
3.网站建设
国外的主题书店大都有自己的网站,并且网站内的频道设置和图书分类十分合理,每个频道的链接都可以打开并且内容丰富,图书信息全面,信息更新也很及时,网上的图书销售实现率很高,网站不仅仅是作为书店的一个窗口,更是读者与书店互动的一个平台,无论身居何处的读者,都可以通过网站了解主题书店的动向,新的图书品种,新的服务,以及开展的活动。
打开“蓝道之家”的网站,设置有书店介绍(book store)、图书查询(book search)、图书列表(book list)、重点推荐(highlights)、艺术画廊(fine art)、订购须知(order rule)、与我们联系(contact us)、电子图书馆(e-library)等频道,网站的每个链接里都有一些精品图片,通过图片感受主人的品位,在网站里可以看到对新近图书的介绍,可以看到书店的历史,以及书店主人的寄语。12月24日那一天,打开“蓝道之家”的网站,看到一个闪闪发光的北极星,点击进入,就看到圣诞节的祝福和店内关于圣诞节图书及卡片的介绍,画面精美,感觉很温馨。这种人性化的设计能够让每个打开网页的人得到圣诞祝福。
笔者统计了北京主题书店地图上主题书店的网站,10家主题书店,儿童书店,王府井外文书店,来薰阁,遂雅斋,中国军事书店,中国新闻书店,北京旅游书店,鲁博书屋,龙之媒广告文化书店和八艺时区。显示网站的只有3家,而且是官方网站,中国新闻书店的官方网站是中国新华出版社,鲁博书屋的官方网站根本打不开,只有龙之媒广告文化书店的官方网站还显示了一些有效信息,但是整个网站看起来很杂乱,缺乏文化气息,色彩不够协调。
三、我国主题书店发展的思路
中外主题书店的主要不同在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经营理念,尽管中外主题书店都强调书店的特色和服务,但比较而言,国内的主题书店还不成熟,顾客忠实度也比较欠缺,虽然这样,还是在不断成长,并且有一部分人也在为此而努力,例如上海的自游人自助游主题书店,也开设了“微笑图书室”,为贫困山区的孩子开展图书义卖活动,资助贫困孩子的学习。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在中国,新华书店和大型的连锁书店求的是图书分类全,求的是一种品牌效应;主题书店的存在是有自己的生存空间的,相比国外,我们有悠久的历史,有悠久的文化,我们的主题书店可以包罗万象,可以做精做细,可以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创立不同的主题,提供给读者最有价值的服务,做到求新,因为主题书店一般卖场比较小,主题集中,所以展开服务也比大型书店容易很多。关键在于如何做,主要有以下几点。
1.市场定位要清晰明确
营销学里讲市场定位,图书市场的细分决定了消费者的群体,而主题书店就是将图书市场细分之后为特定读者提供特定服务的典范。做主题书店就不能求大全而应该求小全,小而全才是主题书店的生存之道,国外的主题书店在经营方面就是这样,不论面积有多小,都尽可能地做到经营物品的种类全,同品种书籍的全,很多时候能够不惜血本收集到镇店之宝,也因此得到了很多读者的青睐。作为主题书店,一定要对自己的顾客有尽可能多的了解,最好建立完整的客户数据库,由于顾客群体的特定性,因此主题书店的客户数据库容量并不大,但可以做细做精,让自己的读者群在第一时间了解到所有的商品信息,做到与读者的互动!
2.产品优势
主题方面的产品和其他书店在这方面的产品比较,必须要有某种方面的优势,如品种数量的优势、图书品质的优势、自有产品的优势等。
主题书店的图书品种要具有优势,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稳定的读者。比如商品的类别全面、品种丰富,读者就会首先考虑到在你这个书店最有希望买到他需要的图书,这样就能满足各个层次读者的需求。本来主题类书店的顾客面就比较狭窄,如果只是做这类图书的某几个方面,那对应的顾客会较少。因此在图书品种方面尽可能做足、做细!
作为专业性的主题书店,图书内容、作者(或编译者)和版本的权威性是非常重要的。
3.凸现特色
主题书店的某些产品一般的大型书店也会有,或者有可以替代的同类品种,在这种情况下要吸引读者,就得凸现主题书店的特色了。比如价格有优势,图书品质有保证,再比如可以提供增值服务等,这些都是体现主题书店优势的地方。有优势才有竞争力,要给读者超乎其想象的服务,才能培养自己的读者群,这样的主题书店即使在书价上没有优势,也可以凭着特色和服务赢得顾客的喜爱。国外的主题书店经常会举办各种各样的读者活动,像厨师书店的“示范厨房”,博得书店的“亲子同聚”;还有在相关主题领域有威望的作者的签名售书活动,都是培养读者忠诚度的好方法。
4.做出高知名度,树立良好品牌形象
主题书店的顾客面相对狭窄,如何维护现有的顾客,开发新的顾客读者是关系到长久经营的大事。开发新读者顾客,最直接的两个因素是品牌形象与知名度大小。而扩大知名度主要的两个途径是广告宣传和顾客口碑相传。维护顾客主要的因素是书店的品种结构优势和服务水平。因此,开设主题书店必须要做出很高知名度和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这样就既稳定了老顾客,又吸引到更大范围内的新顾客。
总结来看,一个主题书店之所以能够吸引读者,一靠特色,二靠服务,三靠价格!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够有优势,在与连锁或超级书店的竞争中站稳脚步!
参考文献:
[1]罗紫初汪林中宋少华:出版发行学基础.山西:山西经济出版社,2000
[2]方卿姚永春:图书营销学.山西:山西经济出版社,1999
[3]钟芳玲:书店风景.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
[4]钟芳玲:书天堂.广西:广西师大出版社,2005
[5]省略/fun/special.asp?special_ID=20041112
140911&banKuai_ID=4&lanMu_ID=4
[6]省略/ViewInfo.Aspx?CategoryID=13&ID
篇3
20年前,葛优凭借影片《活着》斩获戛纳影帝,这个鲜活的中国人形象从此名扬国际。此前,胆小、其貌不扬的葛优却经历了各种否定和拒绝。他的成功某种意义上是整个社会转型所致,用葛优的话来说就是:“大家忽然发现,不是只有那些长得好看的,说得好听的人才重要,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很重要,连葛优都能上屏幕,谁不能呢?”
“我都准备回村继续喂猪了……”
“有的时候我在家里想,我怎么就当了演员了?”也许与性格有关,葛优成为演员看起来似乎非常偶然。“一直到十八九岁都不知道自己将来是什么样的,直到我养猪那会儿,‘’结束了,艺术院校招生,我才忽然好像知道自己想干什么了。我爸演戏的时候,我经常躲在一边看,那时我觉得我可能是他一辈子的忠实观众吧。从性格来说,我到现在还不是那么放得开。比如进了一个大堂的地方,搞什么活动,我不是特别舒服。其实所有的梦想就在考艺术院校的时候,才逐渐形成,那时让我演一个动作:从后面捂女孩的眼睛,我太紧张了,捂住她眼睛,手就下不来了,那女孩最后只好把情人见面的戏变成了抓流氓的戏。”葛优如是说。
虽然出身演员世家(父亲葛存壮是老一代电影演员,母亲施文心是北京电影制片厂的剧本编辑),从小在北京电影制片厂长大,左邻右舍都是当时的知名演员,但葛优小时候似乎不喜欢表演,在幼儿园里,即使有老师的命令,他也不会表演节目。那时的父母都没看出葛优有什么表演天赋,更没有想到他会当演员。回想起葛优小时候的样子,葛存壮至今记忆犹新,“小时候,他要跟人打架,一开战他就溜了,躲起来不正面冲突。现在他的性格也算是本性难移,不爱惹是生非,待人接物也懂得谦让,做事踏实,不张扬,我跟他妈特别放心他”。葛优回忆当时厂里一些年轻演员还是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常常看到有些年轻演员穿着军大衣在厂里过,觉得特别羡慕”。
也许是性格使然,葛优最初的从艺之路并不顺利。中学毕业以后,葛优到北京郊区插队,因为身体单薄,被分去养猪。为了回城,葛优开始投考各艺术团体,“电影学院我去了一趟,要是当时考上了就是另一回事儿了,但是这个事儿也难说。刷下去继续考,后来又考过实验话剧团、青年艺术学院、国防科影文工团,峨影来招人也考过,都不行。考了将近一个月,最后特别戏剧性――第二天我都准备回村继续喂猪了,我爸的一个同事来说,全总文工团还在招生,是不是可以试试?所以第二天没走,就留下了。就这么一个信息让我考上了,这事要说起来就挺神的。全总文工团起码把我收留了,也培养了我”。这年葛优 22岁。
接下来的几年,葛优只是在舞台上跑龙套,“演了三四年之后,没什么动静,也演不了主角,电影也没拍过。我妈想让我改行,当摄影。她说,我当演员可能没出息。现在想起来这都是挺可怕的事,万一当时改了,今儿就没了。我的想法就是还想坚持,那个时候我知道摄影师要掌机器,得经过机械员到几层助理,才能最后熬到摄影师。这个事儿对我来说太渺茫,摸不着。还是坚持吧,还是喜欢演员。一个是里面有好玩的成分,弄这个人物,弄那个人物,男男女女的演员在一起玩,不像现在,现在理解不一样,现在要是说塑造什么人物,保持现在的名分,感觉都不一样了。”
跑了六七年的龙套,葛优的心态始终保持得很好,“也没有说不演主角就怎么着,心里挺平和的,没那么多奢望,想当这星那星的,没那么迫切。只是觉得已经干上演员了,就挺不错的了,慢慢找机会呗。然后 1984年的时候就有电影来了,在《盛夏和她的未婚夫》里演了 20多个镜头,还不是 20多场戏,算是演过电影了”。这也是葛优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演员表上。
“我不就庸俗了点吗?”
不过,紧接着葛优就遇到了自己演艺生涯上的重大转折,“那时候是,让人带着跑八一厂找戏,又拍了几部电影,记得还拍过一个立体电影叫《情投意合》,咱们国家自己生产的摄影机;还有陈胜利导演的《山的女儿》,是河南电影制片厂拍的电影。这几个拍完以后还是没有动静,赶上一个《顽主》,《顽主》是重要阶段。那之后就有片子演了”。
1988年王朔小说《顽主》被改编成电影,葛优在影片扮演了三号人物杨重,一脸的老实本分和宠辱不惊,庄重着用神圣本身,痛击了神圣着的矫揉造作。葛优首次在银幕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他的表演让所有人震惊,他在镜头前放松自如的状态到了令搭档顿感压力的程度。导演米家山回忆说,“张国立、梁天和葛优三个人在表演上实际是暗中较着劲的。当时剧组租了一个小单位的公寓楼,导演和主演都住在顶层,白天拍戏,晚上回来就讨论。国立在上这部片子前,一直是走正剧小生的路子,回来看完样片,他心里就急,找我说,怎么演着演着就觉得力不从心呢。国立是好演员,但当时我们拍戏的路子确实让葛优更加如鱼得水”。葛优的外形与表演都恰合了王朔笔下那种“冷面热心”幽默成性的小人物,他扮演的银幕形象显得轻松、到位,当年就获金鸡奖最佳男演员奖提名。
此前,在传统的表演框架中葛优似乎束手束脚,这一次他的现场表现力第一次有了合适的释放空间,“上世纪 90年代,人们不把那些‘高大全’当回事了,都想看到活生生的人。我有平民色彩,没太多虚头八脑,那时中国人开始需要大批量的幽默,不想进了电影院受教育上课,我代表那时人们的心态,比较放松,比较乐观,也比较普通,谁也别想教育谁,大家都是平等的。”90年代的经济发展冲破了过去很多牢笼式的观念,大家忽然发现,不是只有那些长得好看的,说得好听的人才重要,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很重要。“连葛优都能上屏幕,谁不能呢?”葛优说。
中国社会刚刚改革开放,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能够被明确界定为某一种典型,正茫然地在一片混乱中重新寻找自己的位置,人的内心变得复杂和模糊,干预别人内心的那种权力尤其变得可憎和荒唐。于观、杨重这种小人物的流行,正是对片中父亲和德育教授所代表的荒唐权力进行的软对抗。影片借于观之口说出了这种观点:“我怎么就这么不顺您的心了?我没杀人,没上大街游行……非得绷着块儿,一副坚挺昂扬的样子,这才算好孩子呢?累不累?我不就庸俗了点吗?”
从《顽主》开始,葛优成了中国银幕上一类从未有过的小人物的开端,他们中还包括四年以后《编辑部的故事》里的李东宝,五年后《大撒把》里的顾言,十年后《甲方乙方》里的姚远,二十年后《非诚勿扰》里的秦奋。
葛优特别敏锐地认识到,“我觉得90年代不是一个阶段,而是一种开始,这是中国人人性的回归,小人物也可以当道了,你看这些年来,大家捧的人,赵本山、王宝强、张涵予,都不是什么看上去有多牛 B的人,他们和老百姓几乎没有什么区别,电影的生命力在于‘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你老把自己当回事儿,你的艺术生命也就快到头了。”
“演员当到那个时候是很‘舒服’的”
也许因为《顽主》让大家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葛优,也许是人们集体的一种内心需求,总而言之,在《顽主》之后葛优的表演生涯打开了一片新的空间。“《代号‘美洲豹’》是 1989年拍的。当时张艺谋拍完《红高粱》就有名了,不得了。他没看过我的电影,《顽主》还没演呢,正配音呢,儿影厂的一个副导演给张艺谋介绍我。张艺谋见了我一面,之后就定了。这事怎么就那么顺?《顽主》当时也没想找我,开始找的是一个文工团的浓眉大眼的男演员,米家山也没看过我的戏,见了一次以后,看了照片,就让我到峨影试镜头了,当年金鸡奖提名。然后又赶上《代号‘美洲豹’》,我演一个劫机的,电影院里放《代号‘美洲豹’》,观众完全是鼓倒掌。”
但不管怎么说,观众已经不再把这个看不出岁数,但有点儿谢顶,有点儿小坏,却又古道热肠的葛优当外人儿了,“有认识我的了。礼士路的路北边有一片商场。我骑车回家从这里路过,有一个女的叫我杨重。我说这是谁呀?一回头一个女的,打一个招呼,这事记得特清楚。还有一次,在燕京饭店二楼吃饭,那个时候都在大堂,还不用奔单间。旁边一桌是一家人在吃饭,对面一个小女孩,也就是上中学,跟他们家人指着我,意思就是说那是演什么的。我当时特得意太高兴了,特意冲着他们坐,让他们看。演员当到那个时候是很舒服的”。
葛优在这里用了“舒服”二字,要达到这种境界最终的就是需要分寸的把握。无论是成名之后的为人处世,还是在表演上的追求,分寸一直是葛优取胜的关键。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名誉理事、北京电影学院教授李苒苒从专业角度指出,“对于演员来说,恰恰是大喊大叫地过火表演容易些,而把握人物的真实是最难的。葛优恰恰不过火,他有眼下所有中国演员里难得的恰如其分”。
在与观众的关系上,他也始终保持着一种亲切感,除了演戏之外,观众甚至了解他的每一个家庭成员,熟知他和妻子的婚恋故事,认可他对父母的孝顺,同情他的失眠。与此同时,他似乎又不常常走出银幕或者在一些综艺类、访谈类节目上以演员的身份露面,总与观众保持着一种距离感。
回想起《编辑部的故事》播出后,他和王朔、冯小刚签字售书的情境,他说:“《编辑部的故事》算一个重要阶段,也是我的一个里程碑,出大名了。那时候是冯小刚、王朔我们三个人,我们说这不是我们的事儿?人家说,这就是我们的事儿!心里还被震动过。签名开始是他签一个我签一个,后来来不及了,(读者)打起来了。三个人‘咔咔咔’同时在一本上签,那才快了起来。再就是《大撒把》,得金鸡奖,1992年拍的。当年还拍了一个《霸王别姬》。”葛优在享受着成名之后带来的喜悦的同时,却也一刻没有忘记过自己为人处世的原则。
冯小刚如此评价他的这种为人之道,“到现在他有点儿改变,毕竟是一个成功接一个成功,拿了那么多奖,票房也高,观众也喜欢。但就算是这样,他也不敢掉以轻心,说‘什么时候咱也摆回谱儿’,他没有。他常有一种忧虑,那就是别人可能会说他:‘你现在是一影帝,翻过来你不就是一戏子吗!’他总是失眠,失眠就是想事情想得睡不着。他也不是就那一件事情想的,而是杂七杂八的事儿都想,很多事情在别人眼中一下子就过去了的,他就是过不去,他事后总是想:‘这是什么意思啊?’他老是这么琢磨,这样一来有的事情他就把它们想复杂了。比如:‘今天我跟记者说了这么一句话……好像不应该这么说……这太……’就这样想着,一晚上睡不着觉,这就是他的性格”。
东方的杰克・尼科尔森
1994年,在影片《活着》中,葛优那种由内而外的表演感动了全世界的观众。葛优凭借着在影片中出色的演技,荣获了第四十七届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也成为了国际电影节当中第一个中国影帝。当年戛纳电影节的艺术顾问皮埃尔・里斯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说:“首先这是一部宏大的作品,剧本精良,导演对电影语言的艺术化运用方式都近乎完美,至今也是叫我们难忘的中国电影之一。但是我要说,葛优先生的表演仍是其中最震撼人心的部分,这样实力的男性演员在西方电影的发展历程上也并不多见,也只能在杰克・尼科尔森那样的老牌明星身上找到与之匹美的力量感。尤其难得的是,葛优用一种完全东方的方式妥善处理了这种力量,对观众而言,既有冲击力又不存在压迫感,这让我们耳目一新。”
此时葛优的演技已经得到了业内外的公认,戛纳影帝的头衔像是对此前所有肯定的一种总结。回忆起 1990年拍《围城》时的感受,英达表示,“我觉得,葛优在表演上有无师自通的能耐。他从没有上过专业表演学校,按说在表演方面并没有太多的知识积累。而我特别相信,要想演好戏就必须要有深厚的积累,但葛优在表演方面让我感到特别的吃惊和意外。我们俩在一块儿演戏的时候,我总是要和他飙一飙演技,但是每次都飙不过他,我感到特别奇怪。拍《黄河谣》时,我是副导演,希望演员的演技越高越好;在《围城》里,我们俩演对手戏的时候,就希望能水涨船高。尤其是《围城》里他演的李梅亭,不是葛优常演的那种王朔笔下的小人物,而是一个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大学教授,而且是一个有缺点、有毛病的人物。当大家都很清楚地看到一个人的缺点的时候,你的表演就不容易表现出立体感和厚度,特别容易形成脸谱化。而葛优演的李梅亭挺绝的,《围城》里的演技就没飙过他。后来我们俩隔了一段时间没见,我觉得自己掌握了很多新的东西,演技已经提高了不少,这时又跟葛优相遇,就约好这一把我们俩再好好比一比,但是我明显感觉到,葛优的演技也长了一大截,这种感觉一直让我感到非常奇妙”。
每次采访时,如果和葛优谈起表演,他总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来形容对角色的理解,更没有一种对于所扮演角色内心深刻的理解。最后,他会长吁一口气,说:“我觉得演员不用说那么多,就是准备好了,琢磨好了,‘预备,开始’全对,就行了,演员真是干活儿的。”感觉如释重负。
“他始终在一个似明似幻的过程里,他并不十分要求自己特别明晰于我这个作品到底是直接的要阐述一个什么样的思想,甚至包括一种什么样的理论,他相信一个人本质的体现,这个是葛老师所能够找到一个演员的最准确的位置。”作为多年的好友,谢园只有一个说法。
葛大爷印象说每一句话都会左思右想
葛优曾扮演过无数让人过目难忘的角色,从《顽主》到《大撒把》,从《编辑部的故事》到《活着》,以及上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和冯小刚合作的一系列贺岁片……葛优以其独有的、不温不火的,甚至有些腼腆的个性扮演着一个又一个当代中国社会中喜剧式的小人物。他时常以一种表面的俏皮或自嘲,维护着在众多外来压迫下自己内心的脆弱;在所经历的各色各类灰暗人生中,尽力扮演出哪怕是伪装来的逆来顺受。
上世纪80年代,中国银幕里的“高大全”轰然倒地,人们都希望感受到平等和轻松,更希望在银幕上看到更贴近真实生活心理的小人物,胆小、卑微、狡黠和不安分的面孔渐渐开始在观众眼睛里热络起来。而葛优扮演的每一个角色似乎正好契合了近二十年来某一阶段中国社会大多数人的某种内心感受。他以中国人独有的生命感悟和智慧,嬉笑怒骂地消解着不断面对的无奈与辛酸。此时回想起这些,都好像翻看着那些已经发黄了的老照片,
虽然,早在1994年,葛优就凭借影片《活着》摘得了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的影帝称号,但他始终都没有离开过中国内地这片孕育他的土地。他清楚地明白,他的感悟来自这片土地,理解他的观众也在这里。
与葛优面对面地深聊时,我才发现生活中的葛优并没有想象的那么“贫”,几乎说每一句话之前都会左思右想,生怕考虑得不够周全,以至于停顿的时间过长。不过这也正是葛优的为人之道,无论做事说话都很谦逊且周全,内敛却又不失幽默。
贺岁片时代:冯小刚 x葛优没脾气遇上好脾气
贺岁片=冯小刚+葛优,这个公式从1997年的《甲方乙方》后开始成立。他们两人的个性各走极端,葛优谨小慎微、事事都闷在心里,而冯小刚出名的火爆脾气,什么都敢说。这却不妨碍两人如鱼得水的相交相识,葛优说冯小刚拍戏时容易炸毛,敢说敢为才是一种“好脾气”,像他这种没脾气的就喜欢“好脾气”――两人互补出现代人语言上嬉笑怒骂而行动上隐忍慎重的纠结面貌。
“贺岁片对我作为演员还保持在这个位置上起了特别大的作用。”葛优与冯小刚合作的贺岁片已达十部之多,历经十六年,在大多数观众看来,看贺岁片已经成为了每年年底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当然,其中葛优的偶然缺席也成为了观众最大的遗憾。
在葛优看来,贺岁片是他的一个“重要阶段”,“跟他(冯小刚)合作,首先是他知道我能演到什么份儿上,分寸他能掌握,所以他写的剧本,我演起来有时候不很费劲,也能理解他的想法……《编辑部的故事》、《大撒把》,一直到现在,这个人对我不仅影响了,而且还一直提供了这块土地,而且这土地很肥沃。有人也这么议论,说你是帮了他忙了,因为你演这个戏他才成功。咱不这么说。我看到的是他给我提供的那些条件都很不错,而且演的这些戏,让我在观众里边的人气儿也一直在涨。这跟贺岁片有很大关系。冯小刚开辟的‘贺岁’这个事儿,最早是《编辑部的故事》拍了三集贺岁剧,那之后才有的中国电影贺岁片。所以演他的贺岁片,我觉得踏实,他也不是那种专为了拍贺岁片而拍,每年弄一个,不好就不拍,他现在就是求质量。”
而冯小刚也一样认为,对于葛优的了解和默契让他们的合作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葛优其实是个特别谨小慎微的人。所以,要他演《不见不散》里刘元这种在美国瞎折腾的人,或者《大腕》里那个摄影师,跟现实的他距离挺大的,其实是貌似本色。
葛优不淘气,但他片子里的角色就很淘气,也不是坏,就是在老实和坏之间的那种淘气,过了就是坏,不过就是老实,这就是他在片子里的淘气。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可能这也是他内心的一种愿望,希望自己不是那种思前想后的人,这是他的想象。这种想象是他对生活的一种向往。
篇4
〔关键词〕图书馆本质信息服务图书馆管理蓝海战略
〔分类号〕G250G251
On Library in the Evolution of Social Information Service
Yang Guangfeng
National Science Library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100080
Graduate University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100049
Chen Zhaohui
National Science Library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100080
〔Abstract〕Library is a service institution of the information resource system. It is committed to establishing and developing an information resource system in collections; and it tries to make information free and equal access to all users in services. Different information service institutions, such as libraries, bookstores, Internet and consultation companies that depend on and compete with each other, form the whole social information service system which is full of activities.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is system, libraries should participate actively in this competition, while construct a blue ocean in the resource collection, service, and user aspects.
〔Keywords〕essence of libraryinformation servicelibrary managementblue ocean strategy
图书馆是信息自由和平等获取的重要保障,肩负着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学情报、开发智力资源等重要使命。图书馆又处在社会信息服务体系之中,与其他服务系统存在着合作与竞争。因此,图书馆的发展,不仅要从图书馆的自身角度探究,更要在社会信息服务演进中进行思考。
1图书馆的本质
“今天,好像没有人确切地知道什么是图书馆了”[1]。这也更增加了探究图书馆本质的魅力。事物本质又称为根本性质,可公式化表示为:本质=本质属性+本质要素。
隶属于社会文化系统的图书馆具有三大属性:①相对于经济系统追求经济利益(利润)最大化的公益性(事业性、附属性);②相对于政治系统追求政治利益(权益)的最大化的学术性(教育性);③在社会文化系统中的中介服务性(辅、依附性)。可见,公益性、学术性都是图书馆的边缘属性。吴慰慈教授即明确提出“中介性是图书馆的本质属性”。
徐引篪在对诸种“要素说”扬弃的基础上,提出“图书馆由信息资源、用户信息需求、信息人员、信息设施四方面要素组成”,并认为“信息资源是图书馆最为核心的要素”[2]。无疑,脱掉文献“皮毛”的信息资源是接近图书馆本质的,但如此定义本质要素又是不精确的――婚介所、职介所也内含有某种特定的信息资源。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独特性何在呢?其一在于信息资源是经过搜集、选择、加工、整理形成的有序、成体系的资源集合;其二,按照波普尔(K. Pooper)的思想实验[3],这种信息资源还能够复原人类整体或某种特定文明。因此,可以将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定位于“信息资源体系”。
图书馆的本质属性是中介服务性,本质要素是信息资源体系。那么,图书馆就是一个“信息资源体系的服务系统”。本质属性和本质要素的统一也可以体现图书馆的类特性(与其他机构相区别)、社会特性(与未建成、已灭亡的图书馆相区别)和个馆特性(区分社会上不同的图书馆)。
具体在资源建设上,图书馆致力于信息资源的收集、整序与保存,即形成信息资源体系,这是图书馆最重要的社会分工和使命,是图书馆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同时,图书馆又不只关注信息资源内容本身,而是信息内容、记录方式、信息载体三者的统一,即“把合适的信息内容用合适的方式记录在合适的载体上提供给合适的用户”,这是图书馆在信息服务中的特色。随着人类信息环境的不断变化,现代图书馆信息服务更加致力于保证每一个公民的信息自由和平等获取。
图书馆的本质及其要求形成了它在社会信息服务体系中独特的价值,是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根基,也是图书馆竞争力的重要表现。
2社会信息服务系统的演进
探究图书馆的本质,是在深度上对图书馆进行挖掘。研究社会信息服务各系统的演进,则是在广度上对图书馆进行考察。图书馆、书店、网络、信息咨询公司都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它们彼此相互依存、相互竞争、不断整合,共同构成了完整而富有生机的社会信息服务体系。
2.1书店的新变化
徐树兰曾言:“好学之士,半属寒,购书既苦于无赀,入学又格于定例,趋向虽殷,讲求无策,坐是孤陋寡闻,无所成就者,不知凡几”[4]。在传统观念中,书店只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发行企业,只有公益性的图书馆方能肩负起社会教育的职能。
但随着经营策略与经营模式的变化,现代书店已经不再只是买书付钱就走的地方,而是一个家、全日制的图书馆、爱书人的精神居所、约会的根据地,包括了人文、创意、艺术、生活的精神[5]。具体而言,现代书店的新变化有以下方面:
2.1.1把握信息需求更为敏锐迅速捕捉并满足人们的阅读需求是书店竞争的关键。现代书店更为关注及时准确掌握图书的出版情况和读者的阅读需求。有些书店还将切合大众阅读需求的图书主动送进社区,积极融入居民生活之中,“零距离”服务用户。
2.1.2购藏阅一体的经营模式为了吸引更多的读者,大型书店在强调文献新颖性的同时,也开始重视文献的丰富性。现在很多人去书店就是为了读书、抄书、查资料,书店则主动准备了便签纸、铅笔、马扎凳子等用具方便读者。
2.1.3自由平等与文化经营的理念展览会、诗歌朗诵会、周末小型音乐会、儿童故事时间、新书、作者签名等文化活动在书店越来越普遍。这些活动和全开放式的售书模式一样,都给读者一种“自由平等”的感觉,而没有任何拘束感。
2.1.4网上书店的兴起网络书店是一种新型电子商务模式,在提供的信息量与信息内容、信息检索功能和服务模式(图书排行榜、书评、个性化信息服务)等方面进一步拓展和延伸了传统书店的功能,其访问量和成交量也在不断攀升。
可以说,现代书店已经日益成为一种“富于人文色彩的文化地标和文化形象”,成为大众阅读需求的主要满足渠道。2006年8月12日,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栏目有两则新闻报道[6]:“暑期书店人气旺 变成图书馆和托儿所”、“公共图书馆门前冷落 离公共尚有距离”。这直接反映了现代书店对于图书馆的冲击。
2.2因特网的成熟与发展
ARPANET(1969年)、TCP/IP(1983年)、WWW(1989年)、Web2.0(2004年)……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因特网已经真正融入了现代人的观念之中,成为一种现实的生活方式。网络资源在内容、可信度、质量控制、检索效率等方面都有了显著改进。因特网在信息查询和获取上的优势更为明显。
2.2.1直接而丰富的信息资源因特网作为世界最大的信息资源库,越来越受到用户的信任。不仅大众用户获取时政、娱乐、生活信息倾向利用网络,而且正式的科学活动也开始直接使用网络信息资源作为参考。
2.2.2便捷的信息获取途径电子邮件、搜索引擎等服务为人们所必需,书店、图书馆、文献传递公司等机构也开始借助网络开展服务。用户在网络平台上有了更大的信息服务选择空间。Google代表了网络信息获取的特点:迅速的服务定位;查询、浏览、下载的一站式服务;即时的信息更新。
2.2.3自由平等的交互平台因特网的互动性在Web2.0时代更为突出,从精英到草根、从大众到个性的转变,每个用户都可以自由平等地进行信息创造、、共享和选择。网络“非正式交流”激发了网民的创造性,网民织网也增加了信息内容和信息服务的“可鉴别性”。
2.3信息咨询业的崛起
目前,我国有各类咨询机构10万余家,已经基本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多系统、多类型的咨询服务体系,业务范围涉及决策、工程、企业、贸易、商业、金融、法律等领域[7]。信息咨询业的崛起对图书馆产生了更深层次的冲击:
2.3.1核心价值观冲突信息咨询业是伴随信息技术和信息经济成长起来的,重视知识和信息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通过对信息资源的开发、控制、管理、利用,转化为企业资本,并作为商品进行市场赢利。这对图书馆“信息自由平等获取”的核心价值观产生了直接冲突。
2.3.2上层用户的争夺对于图书馆,如果说书店和网络分流了大量的大众用户的话,信息咨询业则分流了具有专深信息需求的上层用户。
2.3.3图书馆的两难困境假使图书馆能够进入信息服务市场并从竞争中获利,那么:如果它依然享受社会资本的无偿注入,便成为私营信息服务商不公平的竞争对手[8];如果遵循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规则,与图书馆脱钩,即放弃公共资金完全进入信息服务的市场竞争,实际上就成为独立的信息咨询服务商――图书馆新的竞争对手。
3图书馆的转型和方向
社会信息服务演进带来的是更加多元、个性和深入的信息服务环境。用户在原有需要得到满足之后进一步激发更高层次的需求,信息服务随之不断推陈出新。图书馆在这种环境下,也努力进行着“现代转型”,如转变工作范式、开展知识服务、开发数字图书馆等[9]。
但是,任何事物及其功能都不可能是无限制的增长,图书馆也是如此,要实现自身的可持续良性发展,图书馆就必须在按照社会分工完成自身本质使命的基础上,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在资源格局、服务格局和用户格局中的战略坐标,及时进行功能“剔除―减少―增加―创造”的优化,从而形成自身的竞争优势并拓展信息服务中的“竞争蓝海”。
3.1资源格局中的图书馆
OCLC研究人员Lorcan Dempsey和Eric Chidress按照资源的唯一性(uniquences)和有序度(stewardship)提出了一个“资料收藏网格(Collection Grid)”[10],这是在平面上构建的一个信息资源格局(见图1)。
图书馆的传统工作重点是书籍、杂志、报纸、学术期刊、政府文件、CD、DVD以及地图和乐谱等已经出版的信息资源(第Ⅳ象限);古籍善本、地方史资料、照片手稿、学位论文等资源构成了图书馆的特藏(第Ⅲ象限),但开发和利用尚无成熟模式;第Ⅰ象限,图书馆主要有学科信息门户和网络资源导航等服务;价值独特的第Ⅱ象限,图书馆的作用还相当有限。
从竞争格局上看,第Ⅰ象限是搜索引擎的主要服务领域,第Ⅳ象限是书店的主营范围,而且它们在资源的丰富性和获取的便捷性上优势明显。OCLC认为,在信息获取日益方便的环境下,“图书馆和档案馆的存在是为那些难找到的、稀缺的、价格昂贵的或唯一性的资料提供中心场所”[13],图书馆只是用户信息获取的最后保障。
资源格局的分析说明了图书馆的在资源建设方面应该更为关注“唯一性”较高、“有序性”较低资源的收藏和管理。结合资源的价值建设机构知识库(不局限于母体机构),注重特藏资源的开发利用,探索数字资源的长期保存和网络资源的组织,将成为今后资源建设的生长点。
3.2服务格局中的图书馆
信息资源从纵向上区分则有“数据、信息、知识和情报”层次结构,如图2所示(情报即有明确的接收对象的那部分信息或知识)。“数据、信息、知识和情报”的划分揭示了不同信息服务系统在服务内容和层次上的不同侧重。服务格局中图书馆的定位应当是以下几点:
3.2.1情报服务和用户教育书店在图书文献的新颖性上具有明显优势,在服务方式和资源全面性上也有很大提高,但其信息服务只是一种“文献提供服务”。而图书馆还可以提供专深的面向用户问题的“情报服务”。更重要的是图书馆服务不仅在于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更在于从根本上提高用户的信息素养。
3.2.2知识服务和学科咨询服务网络可以便捷地进行数据或信息的、查询和获取,但是信息的保存、阅读和社会认同是网络不能单独承载的,更高层次的知识的获得,也必须借助于人的因素。图书馆拥有具备良好信息素养和职业精神的信息人员,具有深厚的人文传统和服务文化,完全可以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形成自己的知识服务优势。
普通的生活、学习和工作资讯可以在网络和人际间得到快捷的满足。经营运作的咨询公司主要面向社会经济、政策及生活领域提供最终的解决方案。图书馆知识服务的重点正是在这两者之间的科学研究领域。科学研究需要参考广泛的信息资源,但又不是以寻求“最终答案”为目的。因此,面向科研的学科咨询就成为一个盲区。图书馆学科咨询可以提供的信息服务和产品有[2]:
索引类:采集+序化
汇编类:采集+筛选+序化
综述类:采集+筛选+提炼+序化
述评类:采集+筛选+提炼+评论+序化
预测类:采集+筛选+提炼+评论+预测+序化
3.2.3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图书馆依靠资源,面对用户,致力于信息自由和平等获取。新的信息环境中,图书馆的服务逐渐由“资源提供”转变为“平台服务”,即由自身资源建设为中心转向信息交流平台的建设,特别是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如国家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科技文献共享平台等[11]。公共信息服务平台面向社会基础性的公共信息需求,以建立共享机制为核心,有机整合资源、服务和工具,全面支持信息检索、交流、传递、处理和管理任务,是具有基础性、公益性和战略性的信息基础设施。
3.3用户格局中的图书馆
图书馆是社会信息服务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要更好的获得社会资本的投入,自然需要积极参与争夺用户的现有竞争之中,丧失用户就意味着丧失生存和发展的权力。
图书馆在用户格局定位中需要坚持三个方向:①积极竞争:信息用户可以跨越信息服务机构的限制,自主地选择切合自己需要的服务,从而呈现一种动态性。图书馆需要正视用户流失的现实,树立竞争意识,积极适应用户需求的变化,提高用户满意度、拓展忠诚用户数。②勇于开拓:图书馆要主动“从人们的需要和情报交流的规律出发,看应该开辟什么样的工作内容,采取什么样的工作形式和方法去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要”[12],即关注用户在现有信息服务体系中尚不能得到很好满足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从而形成不为别人所替代的核心能力。③肩负使命:图书馆作为完全依赖社会公益资本支持的信息服务机构,又应当关注在现有信息服务体系中边缘化的用户,即信息弱势群体。
从这三个方向出发,在社会服务格局中,图书馆需要着重关注的用户及需求有以下几个方面:
3.3.1大众用户的最后信息保障和精神殿堂大众用户的信息需求集中在普通的生活、学习和工作资讯上,主要借助于网络和人际交往得到满足。图书馆并不是其首选,而只是最后保障。同时,图书馆又被视为文化的守望者、人类的精神殿堂,大众用户期望在这里得到灵魂的栖息和精神的升华。这正是上海图书馆的“上图讲座”、国家科学图书馆的“科学文化传播服务”的成功所在,也是“阅读指导服务”兴起的原因[13]。
3.3.2学习型用户的坚实支持和导航者学习型用户的突出特点是需要专业领域的系统学习,信息素养正处于培养时期,更是未来信息用户的中坚。学习型用户是图书馆比较稳定的用户群。因此,如何借助学习型用户树立图书馆的整体品牌和长期社会效益是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突破点。图书馆对于学习型用户意味着丰富的资源保障、实用的信息素养教育、个人学习和相互交流的良好场所。
3.3.3科研用户的信息助手和第一合作者科研用户的需求和行为始终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直接动力源。E-science的研究环境下,科研用户提出“信息随处可得”的要求,Google正是因此成为很多用户的首选。但是,搜索引擎毕竟是面对大众用户的,且无法实现对多种数据库和信息查询工具的调用。目前,国家科学图书馆正推出其桌面信息工具“e划通”,将资源和服务直接嵌入和融会到科研用户的工作、学习环境和过程之中,致力于成为科研用户可靠的第一合作者[14]。
3.3.4信息弱势群体的忠实依靠者图书馆还应该走向“低端”、关注信息弱势群体。学界对于区县级基层图书馆发展的关注[15]、实践领域知识援助服务的开展、民营图书馆建设和研究的兴起[16],都从各个角度说明了图书馆应当成为信息弱势群体的忠实依靠者,保障信息弱势群体的信息自由是现代图书馆的义不容辞的社会使命。
3.4作为共同体的图书馆
多元载体文献的收集、整序、保存以及维护信息平等与自由的职责需要整个图书馆行业分工协作、共同承担。图书馆不同于书店、咨询公司等企业的完全竞争,也不同于各个网站之间的无序状态,是作为一个共同体而存在的。这是图书馆相对于其他信息服务系统的巨大优势。
图书馆共同体的意义就在于使信息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利用,使用户需求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使整体效果大于部分(独立状态下的各图书馆)效果之和。图书馆共同体的形态有图书馆网/联盟、集群图书馆。图书馆网/联盟中,各馆仍然保持了相对独立的管理运行系统,是一种类似于邦联制(confederacy)的松散的“图书馆之间的联合体”;总分馆模式的集群图书馆服务已从合作编目、资源共享拓展到资源全流通(通借通还)、业务管理统一平台和服务网络统筹规划[17],这是一种类似于联邦制(federation)的更紧密的“联合起来的图书馆”。
在现代社会中,脱离了图书馆共同体,完全依赖自身资源开展服务的图书馆作用是极为有限的。当然,在信息服务公共平台建设中,图书馆并不能固步自封,图书馆与书店、网络、咨询公司之间也存在相互学习、共同合作的机会,依托更多社会资源的跨行业联合才是支持科技自主创新和维护信息自由平等获取的最好平台。
4结语
信息资源体系的形成和维护、信息资源的自由平等获取是图书馆的本质要求,是图书馆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图书馆参与信息服务竞争的前提。同时,图书馆也必须关注社会信息服务体系及其演进,主动参与到用户的竞争中。在资源格局、服务格局、用户格局中进行战略定位,形成竞争优势并不断寻找和拓展信息服务的“竞争蓝海”。
图书馆共同体的每一个个体也要寻找自身在行业内的定位,确定核心功能和业务,不断培植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图书馆事业的价值依赖于每一个个体图书馆作用的有效发挥;每一个个体图书馆的良好发展又需要依靠整个图书馆共同体的支持和促进。
参考文献:
[1]于良芝.图书馆学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0.
[2]徐引篪,霍国庆.现代图书馆学理论.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124,143.
[3]波普尔.客观知识:一个进化论的研究.舒炜光,卓如飞,周柏乔,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116.
[4]徐树兰.为捐建绍郡古越藏书楼恳请奏咨立案文.//范并思主编.百年文萃:空谷余音.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5:3.
[5]第三极书局:全球最大全品种书店现身北京.[2006-11-21]..
[6]老槐也博客.CCTV新闻:公共图书馆离公共“尚有距离”.[2006-11-12]..
[7]王文英.论我国信息咨询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科学咨询,2005(17):28-31.
[8]范并思.维护公共图书馆的基础体制与核心能力.图书馆杂志,2002(11):3-8.
[9]吴建中.浅谈21世纪图书馆发展趋势.图书馆杂志,1997(1):35-37,26.
[10]清华大学图书馆译.审视发展环境认清前景趋势:OCLC关于全球图书馆和信息服务现状与未来的研究就报告,2005:86,2.
[11]2004-2010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2006-11-21].most.省略/gjkjjctjptjs/zhxx/200408/t20040825_ 17965.htm.
[12]张晓林.应该转变图书馆研究的方向.图书馆学通讯,1985(3):57-64.
[13]范凡.中国图书馆学会科普与阅读指导委员会在东莞成立.图书馆杂志,2006(8):94-96.
[14]国家科学图书馆隆重推出“e划通”.[2007-02-28].desktool.csdl.省略/index.jsp.
[15]郜向荣,郭亚宁,徐军华,等.基层图书馆生存状态忧思录:5省10县图书馆调查纪实谈.图书馆,2005(1):1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