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教育范文

时间:2023-04-07 07:57: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文化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文化教育

篇1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企业文化建设已经越来越受到企业家们的重视,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使企业蓬勃发展,逐渐走向强大。笔者将通过本文分析企业文化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

企业文化;职业教育;就业

长期以来社会上有一种观点认为,学生要到大学毕业后才会进入职场,而企业文化则要等到工作之后才会有所接触,所以大多数学生在校期间对企业文化并不以为然,许多院校也因此忽略了此项教育。事实上,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企业文化建设已经越来越受到企业家们的重视,不少企业家认为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造就长久不衰、优秀的企业。笔者将通过本文分析企业文化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性。

1 什么是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指的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企业经营活动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守的职业道德、价值观念、共同意识、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其中最核心的是价值观念。从企业文化构造方面考虑,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表层,主要包括文体场所、设施环境、厂容厂貌等,作为实体的物质文化层;二是中间层,包括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交往关系以及各种厂规、厂旗、厂徽、厂歌等,主要是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仪式典礼和人际交流方式等;三是核心层,包括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职业道德以及企业精神等,企业的精神文化形成于企业职员共同的价值观念,更多的是观念形态方面的。此外,企业文化具有多种特点,例如它的社会性、时代性、创造性、地域性、效益性、指导性等。而企业文化性质的划分便是依据这些特点归纳的,首先企业文化需要是向上的文化,同时它的存在也是反映企业人格的文化,此外,企业文化是经济现象的反映,是意识化经济要素按一定顺序的组合,也是一种微观管理文化。

2 职业学校毕业生工作的误区

作为职业学院的教师,笔者在经过长期毕业生跟踪调查后发现,现在的毕业生步入社会往往出现适应能力很差的情况,在工作中受不得半点委屈,稍有不满就会离职,对企业忠诚度不高,基本都处在这山望着那山高的阶段,总觉得自己总会找到更好的。特别是在取得一些成绩以后,更是不能受到半点委屈。笔者经过调查分析发现:

2.1 从就业观念方面探讨,很多职业院校的毕业生或是即将毕业的学生都存在一些错误观念。大多数学生在规划择业标准时过于功利化,更多地是将工作待遇、工作环境摆在第一位,一心追求去大城市、大企业发展,而条件较为艰苦的地区或是行业,或是二级城市都被毕业生“拒之门外”。毕业生对于自我定位有所欠妥,对于自我的能力、职业兴趣和职业的发展前景等因素不作考虑,眼高手低导致就业困难。也有一些大学生更喜欢有福利、有保障、稳定、清闲的单位,一次求职定终生的传统观念已根根深蒂固,不愿意四处奔波寻找工作,更不愿意选择有风险、有挑战性的职业,甚至不敢去自己创业。

2.2 从就业心理方面探讨,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在心理方面存在一些不健康的表现。在择业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存在焦虑心理使其产生消极情绪,这种表现是学生难以把握就业前景的一种不安的反应。毕业生对于即将面对的社会没有充分的认识,尚未做好心理准备来迎接新环境,面对就业市场上的各色单位、各种职业没有充足的认识,担心做出错误的选择,这些都是引起他们焦虑的原因。

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最常见的心理表现便是自卑心理作怪。毕业于职业院校的他们只拥有专科学历,而在求职过程中用人单位更多的是追求高学历,如此便导致职业院校的毕业生产生自卑心理,过低的贬低自己,否定自己的水平能力,认为自己不能达到招聘单位的要求,缺乏勇气正视现实,过多的抱怨、贬低自我,这样下去反而不能发现适合自己的职业岗位。

就业挫折承受力差也是一部分学生在遇到挫折时体现出来的心理特征。求职过程中不少大学生抱有“一举中的”的幻想,一心求速成,一旦遭遇一些挫折容易苦闷、焦虑,一蹶不振,陷入失望情绪中不能自拔。对求职中的挫折缺乏心理承受力,无法乐观调整自我心态,勇敢面对再一次的择业。

在择业过程中高职生不健康的心理还表现在盲目从众、攀比心理、人际交往能力欠缺、过分依赖等等。

3 企业文化教育融入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主要以就业为导向,服务于广大企业,所以课程设置方面更应该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在课程教育中融入更多优秀的企业文化,实现共享资源、互补优势、互利互惠,这不仅是职业院校教学课程发展的必然,也是高职教育一条行之有效的创新途径,使得学生、学校、企业都可以得到更好地发展。

第一,培养应用型、技能型、岗位型人才是职业院校的重要责任,在职业教育课程教学中融入企业文化,有助于推动课程教学方向。目前,职业院校的教学课程,关注更多的是对学生进行行为约束和道德规范理论过多实践太少,从而忽视了学生对于未来生存问题的思考。如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我国社会也处于转型时期,大学生受过高等教育,思想观念更为开阔,学生不仅一直注视着国家的发展,更关注自我的成才。所以,教育工作者在平时的教学课程中,更应明确自己的责任,坚持“以生为本”将优秀企业的企业文化更多地应用于职业院校的教学课程中,围绕企业文化开展教学活动,实现共赢。

第二,职业院校培养人才是以面向行业发展为基础的,企业文化、企业精神是一个企业的灵魂。为了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时效性,在职业院校的实际教学中可融入企业文化。为培养出适合企业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主动适应企业的要求,将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同企业所倡导的的企业精神、企业文化、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结合起来,努力培养学生爱岗敬业、敬业奉献及强烈的责任意识,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色,与时俱进,为社会、企业培养更多实用型人才。

篇2

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得中国企业的商务活动,技术交流与合作国际化,预示着我国已经完全步入了国际经济一体化的环境之中。在这种条件下,市场经济的特征日臻显现,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也必将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呈现出日趋激烈的态势。处于知识经济时代,快捷传递的信息、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致使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越来越多。在产品日益同质化的前提下,现代企业的竞争越来越追求差异化战略,越来越突出地表现在企业文化的竞争上。企业文化是一种产生于企业,扎根于企业,与企业相互依存,依附于企业的文化,仅能生存和适用于企业这一空间的文化,即企业文化所包含的所有内容都离不开企业这个主体。因此,外资、合资和民族企业,其企业文化无不打上本土文化的烙印,具有浓重的本土文化色彩,而企业文化发展的总趋势是国际化、本土化、多元化、人性化。因此,构建企业文化教育体系,开展企业文化教育,培养精通企业文化的复合型外语人才,不仅能主动吸纳外国优秀的企业文化,并将其融合到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之中;而且对于企业文化的建设,培育新型企业文化以及主动传播企业文化都是十分重要的。

二、企业对复合型外语人才的需求

入世成功将带给中国企业无限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使中国企业面临着更大的挑战,跨国公司大量涌入中国,国际直接投资大幅度增长,在跨国公司本土化的进程中,企业文化的国际化、本土化急需大批既懂企业文化又掌握外语工具的专门人才。另外,中国企业的发展和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企业对复合型外语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占据重要的地位。实用性、专业性和层次性构成人才需求的主旋律,而企业文化是人才需求中的普遍要求,从求职者择业和企业用人两方面都要求外语人才了解企业文化。另一方面,企业文化由美国、日本首倡, 80年代才传入中国,我们的民族企业在这方面急需加强。因此,加强外语人才的企业文化培训,使他们了解中外企业文化的内涵和差异,了解企业文化的传播方式、手段以及企业文化对企业重要性,无疑对迎接就业挑战是大有裨益的;另外,既懂企业文化又掌握外语工具的人才在国际间商务活动和技术交流以及文化交流中将发挥重大作用,并将大大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经济社会的发展,学科专业间交叉融合,淡化专业,特别是淡化外语类专业将成为一个发展趋势。语言类专业的人才相对于其他学科专业的人才而言,他们学习掌握的只是一种交流工具,如果不掌握交流的内容,即简单的外语人才将陷入就业的困境,外语人才的就业优势将不复存在。针对这一现实,许多外语类专业加大了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开设了跨专业课程。试图在加强语言能力的同时,使外语人才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成为外语+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然而,要达到这一目标,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其中有教育教学资源的问题,也有受教育者本身的问题。但是,建立企业文化教育平台,对外语人才施加企业文化培训则是切实可行的。在加强语言能力的同时,具备一定的企业文化知识,使之成为外语+企业文化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并进而在实际工作中拓展专业技能,逐步成为企业需求的人才。

三、企业文化教育体系的内容

不同的企业有着不同企业文化。那么究竟什么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内涵是什么?企业文化是如何形成的?中外企业文化的差异是什么?这是众多学者和企业家们十分关注并值得探讨的问题,也是企业文化教育的基本问题。总的说来,企业文化教育包括以下几个方

面的内容:

1.企业文化的概念与内涵

企业文化又称公司文化。由美国、日本首倡, 80年代传入中国。迄今尚无统一的定义,人们对企业文化的认识不统一,但国内外学者和企业家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主要观点有:五因素说、文化总和说、群体意识说和精神现象说等。企业文化的内涵一般由企业的精神文化、企业的制度文化、企业的行为文化和等四个层面构成。企业的物质文化又通过生产环境、生活设施、文化设施等诸多方面加以体现。

2.企业文化建设

众所周知,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而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网罗人才、留住人才的制胜法宝。全球第一大人力资源公司惠悦公司总裁兼总执行长约翰・海勒说,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将发展重心移向中国,并迅速实现企业人才本地化,这一过程中,“最重要的不是金钱,而是企业文化。”全球第一大零售连锁集团沃尔玛亚洲人力资源部副总裁谭少熙说,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很多企业家将企业文化建设作为第一要务来抓,将 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工作的重要内容积极推进,有的将其列入企业发展规划。中国企业要不断地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和时代感,把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更好地为企业的改革、稳定、发展服务。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就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但是,企业文化、企业理念需要有目的的设计和引导。通过人为的主动提炼、设计和引导,能够使自然形成的文化理念明晰化,使员工对企业文化、理念的理解深刻化,认同彻底化。因此,正确处理文化、理念的自然沉淀和人为设计的关系,是企业文化建设方法中的关键问题。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还要注意企业文化建设的依附性、目的性、社会性、开放性、系统性和可塑性等特点。

3.企业文化的传播

文化一经产生,就会向外传播,进行文化交流活动。企业文化的传播,既可增加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又可对外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目前,企业文化传播(沟通、展示)涉及内容、手段、方式、范围、条件、行为差异等多方面内容。在企业文化传播方面,中国也有着其自身的优势:就中国特殊的环境而言,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作为指导思想的理论的优势,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文化传播中的动力作用,为中国企业的企业文化传播提供了制度和思想上的保证。

4.中外企业文化比较

企业不同,企业文化不同,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企业文化的底蕴首先来自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同时兼收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必定是融合了民族文化和历史人文精神的精华,注重吸收传统文化的营养来充实、丰富、发展自己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发展的总趋势是国际化、本土化、多元化、人性化。为了以开放、兼容的精神,主动学习、吸纳外国优秀的企业文化,融入到民族企业的文化中,要充分利用外语人才的语言优势,研究国外文化及文化背景,了解国外企业文化的形成、内涵和特点,并加以借鉴,以期不断丰富我们民族企业文化。要特别注意学习跨国企业文化,因为在跨文化企业中,管理者和员工面对的是不同文化背景、语言、价值观、心态和行为的合作者,在沟通过程中,信息的发出者和接受者,编码和解码都受到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如若对其民族文化一知半解,就有可能陷入文化陷阱,遭遇 “文化误解”。 美国耐克公司“恐惧斗室”广告以及立邦漆广告都是因为对中国民族文化的把握和理解存在误差,而踏入民族文化的陷阱中。因此,深入学习、研究不同民族的文化是学习借鉴国外企业文化的基础。

篇3

关键词: 企业文化 高等职业教育 关系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发展由多种形式组成,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合资企业等各类企业蓬勃发展,企业的持续发展、企业的关键价值、企业的文化精神、企业的形象等愈来愈受到社会和企业主的重视。高职学生作为企业生产和建设的主要生力军,在企业文化传播中的作用愈来愈显得重要。

1.企业文化着陆

1.1企业文化的含义

企业文化又称组织文化,泛指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特有的文化形象;特指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确立的,被企业全体员工普遍认可和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称。企业文化是企业为解决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而形成的,被企业员工共享并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和认知。企业文化集中体现了一个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主张,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组织行为。

1.2企业文化的功能

1.2.1企业文化具有导向功能

所谓导向功能就是通过它对企业的领导者和职工发挥其引导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经营哲学和价值观念的指导。经营哲学决定了企业经营的思维方式和处理问题的法则,指导员工采用科学的方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企业的共同价值观念规定了企业的价值取向,使员工对事物的评判达成共识,有着共同的目标,企业的领导和员工围绕他们的价值目标采取行动。二是企业目标的指引。企业的目标代表着企业发展的方向,完美的企业文化会从实际出发,以科学的态度去制定企业的发展目标,具有可行性和科学性,企业员工在这一目标的指导下从事生产经营。

1.2.2企业文化的约束功能

企业文化的约束功能主要通过完善制度和道德规范来实现。企业制度是企业文化的内容之一,企业制度是企业的内部法规,企业的领导者和员工必须遵守和执行它从而形成约束力;道德规范是从伦理关系的角度来约束企业的领导者和职工。

1.2.3企业文化的凝聚功能

企业文化以人为本,尊重人的感情,从而在企业中造成了一种团结友爱、互相信任的和睦气氛,强化了团队意识,使企业职工之间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1.2.4企业文化的激励功能

共同的价值观使每个职工都认识到自己存在和行为的价值,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人的最高精神需求的一种满足,形成了强大的激励潜能。

1.2.5企业文化调适和辐射功能

企业部门之间、职工之间由于各种原因难免会产生一些矛盾,企业与环境、与顾客、与企业等都会存在不协调的现象,需要进行自我调节和相互的调整适应,调适功能也是企业能动作用的一种表现;企业文化不仅在企业发挥作用,对社会也能产生影响,文化辐射的途径更多,功能也很强,如南京的苏果和苏宁等企业,其企业文化的辐射力已波及全国各个地级市,甚至到县级市。

1.3企业文化的着陆

1.3.1企业文化着陆的过程

企业文化着陆包含三个过程:价值观的导入、文化的演变、文化产生动力。价值观的导入包括领导者及员工原有价值观的识别与扬弃,新的文化元素的导入,新的价值观的系统表达;文化的演变包括企业制度的建设,领导行为的培育,内部传播网络的构建;文化产生动力包括新老员工行为的自觉一致,忠于企业文化价值观的队伍的建立。

1.3.2企业文化着陆的内涵

企业文化着陆是每个企业员工对企业文化由逐渐认知到主动传播,到最后成为习惯的一个过程,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即是价值观认知的过程、是员工对价值观认同的过程、是成员相互之间对价值观承诺的过程、是员工尝试价值观行为化的过程、是员工价值观成为习惯的过程。

1.3.3企业文化着陆的阶段

企业文化着陆是企业员工思想意识和行为的演变。企业文化着落包括三个阶段,即认知阶段、尝试阶段、习惯阶段。认知阶段是员工对新价值观知晓的阶段,表现为认识到新价值观的重要性且熟悉组织的新理念体系,可能还不易做到但希望实践;尝试阶段是员工接受企业价值观的阶段,认为企业的价值理念值得信仰,尝试去实践;习惯阶段是绝大多数员工逐渐开始自然地、无意识地按企业价值观做事,制度已深入内心成为心理契约。

1.3.4企业文化着陆的主体

企业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实践且不断传播发展而形成的,企业文化的传播和着陆是每个员工应尽的职责和义务,企业文化着陆的主体人员有:单位领导、部门主管、劳动模范、老员工。单位领导是企业价值观的积极倡导者和主导者,也是劳动模范的发现者和制造者;部门主管是企业制度的捍卫者,价值观的示范者;劳动模范是企业价值观的实践者;员工是企业价值观的维护者和推进者。员工的群体比例很大,对企业文化传播的范围和速度影响也很大,其企业文化着陆的主体地位也更突出。

2.高等职业教育与企业文化着陆的关系

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最高层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毕业后工作的主战场是企业一线,也是企业文化着陆的主要力量。因此,对高职学生在校期间进行企业文化教育,加强对企业文化的了解,对企业的文化着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篇4

[关键词]道路运输; 企业安全;文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F42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1-0322-01

引言

安全文化建设是道路运输企业值得重视的课题。倡导安全文化,必须要以安全教育为主,重点抓好各级领导、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抓好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形成良好的安全氛围和工作环境,才能实现交通安全本质的目标。

1 道路运输安全文化的内涵及作用

在当今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安全文化教育将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样,对提高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安全文化素质及防范各种灾害的侵袭,增强自我保护能力,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始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安全文化是一个大的概念,它包含的对象、领域、范围是广泛的。也就是说,安全文化的建设是全社会的,具有“大安全”的意思,企业安全文化是安全文化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企业安全文化与社会的公共安全文化既有相互联系,更有相互作用。

1.1 在我们生活和生产过程中,保障安全的因素有很多,如环境的安全条件,生产设施、设备和机械等生产工具的安全可靠性,安全管理的制度等,但归根结底是人的安全素质,人的安全意识、态度、知识、技能等。安全文化的建设对提高人的安全素质发挥重要的作用,我们常说文化是一种力,那么这个“力”有多大?这个“力”表现在哪些方面?从我国安全生产方面搞得好的企业来看,首先是影响力,第二是激励力,第三是约束力,第四是导向力。这四种力,也可以叫四种功能。通过观念文化的建设,影响决策者、管理者和员工对安全的正确态度和意识,强化社会每一个人的安全意识。

1.2 道路运输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企业文化是当代世界企业管理的新热潮。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论和方法,80年代传入我国后,经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已经扎根我国很多企业。道路运输企业安全文化就是借助企业文化的成果,充分运用文化的导向功能,把长期的生产经营和安全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本行业特点的安全管理经验,提升到物质与精神结合的境界,成为加强和改进企业的安全管理的精神动力。“安全支出不是费用,而是投资”、“为安全投资是对员工最大的幸福”等体现了安全管理工作的文化性。安全文化包括企业安全价值观念,安全生产责任感,安全道德观念,安全目标和安全行为准则等,既是一种文化现象,又是企业安全管理的一种理论。

2 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措施

现代道路运输,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现代运输设备的技术性能日臻完善,高速公路的大量兴建,公路快速运输系统的初步建成,现代通讯、各种监控手段日趋先进,这些对搞好行车安全,固然十分重要,但掌握、使用、处置这些先进技术设备,对安全生产起决定作用的仍是人。生产技术程度越高,人的管理地位越显重要。这就需要用先进的企业文化引导职工,加强职工的安全文化修养,培育职工安全自律与他律的意识。

2.1 抓好道路运输各级领导的安全教育

对一个单位来讲,领导是否重视安全,是否主动接受安全教育,掌握安全管理知识,是能否搞好安全文化教育的关键,单位领导安全意识的高低,决定着一个单位的安全管理水平,因为领导具有相对权威性及组织协调能力,任何一项工作,只要领导重视了,组织、经费和人员就都有了保证,倡导安全文化教育,营造安全文化氛围都将有可能变为现实。我认为,作为单位领导,首先要把保护职工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在制订计划、发展目标、安排工作任务时,必须以安全保证作为首要考虑因素,不能为片面地追求一时的经济效益而置职工的人身安全于不顾,冒险生产作业;其次,领导者必须以身作则,自觉模范地遵守各种安全制度,给职工树立良好的榜样;第三,必须了解有关安全生产的法规、政策,知道生产中的危险因素并积极加以预防,营造一个“以讲安全为荣,不讲安全为耻”的职工心理环境。在长期的行业管理工作中我们发现,有些企业领导是被动式的抓安全工作,上级要求做“企业安全标准化”和“企业安全应急预案”也会照猫画虎的做,做完就算万事大吉,说和做两张皮,根本没有企业安全文化的主动意识,为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

2.2 强化安全教育,提高职工安全文化素质。

强化安全教育,是实现人的本质安全的需要,安全生产的核心问题是人,人既是安全管理的对象,又是安全管理的动力,而实现安全管理的本质问题,就是要发挥人的本质安全的动力,必须从建立健全安全教育制度入手,形成正常的安全教育程序,做到经常化、制度化,常抓不懈。不仅要把安全工作抓在手上,挂在心上,而且要落实到行动上,促使层层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做好职工日常安全教育,纵到底,横到边,不留死角。做好企业安全文化既要贯彻国家的法律法规,又要结合企业工作实际,做到形式多样,员工喜闻乐见。比如:开展以安全生产为主题的书法、绘画、征文比赛等活动,把安全生产知识变成文艺作品,定期开展活动。这样既活泼了群众文化生活,增加了企业凝聚力,又做好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2.3 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

一是继续强化道路客运安全管理,严格落实“三关一监督”要求,严格执行“三不进站、六不出站”规定,继续开展“安全带一生命带”工程。二是重点加强道路危险化学品运输的安全监管,将道路运输经营许可与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相结合,发现安全隐患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该整改的整改,该停业的停业,该吊销的吊销。三是有效发挥营运车辆监控平台作用。行业管理部门要检查督促各类运输企业有效发挥营运车辆监控平台作用,及时纠正处理各种违章行为。

2.4 完善应急管理和事故报送机制

各行业管理部门要及时更新完善各行业、企业应急预案、应急管理组织机构和应急车辆装备队伍,保证落实好上级重点物资运输和紧急客货运输任务。同时建立健全事故报送制度,规范事故统计口径、时限、内容等,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有效处置,坚决避免因事故处置不当而扩大危害和发生次生灾害,确保员工和群众生命安全。

安全教育是一项受制于人、作用于人、影响于人的工作,为使安全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强化职工的安全教育,从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向有针对性教育转变。把安全生产的基层负责人作为安全教育的重点,充分利用横幅标语、黑板报、企业报刊和安全演讲会、座谈交流会、消防演习、知识竞赛、典型事故案例、安全录像等多种形式进行安全教育,从而形成一个“人人关心安全,事事注意安全”的工作环境,实现人的本质安全的目标,使全体职工人人都树立起“安全第一”的意识,时刻有“我要安全”的觉悟,工作中有“我会安全”的技能,处处有“我管安全”的责任,承担起“我保安全”的任务。

3 结语

道路运输企业的繁荣和发展,离不开安全生产管理,安全责任重于泰山,随着企业的发展,对职工安全文化素质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因此,加强职工安全文化教育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篇5

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工会是至关重要的组成机构,同时工会的核心工作也是为员工服务,切实站在员工的立场上,维护企业员工的合法利益。此外工会还可以为员工的职业发展做出贡献。比如可以组织员工进行岗位培训,或者带领员工参与工作之外的娱乐生活,丰富员工情感世界的同时,也对员工起到教育的作用。因此工会在近些年来,被赋予宣传企业文化、开展企业文化教育的功能。只有充分重视工会对企业文化的宣传意义,才能使得企业文化不断发展,进而企业员工受到更多积极方面的影响。

一、工会宣传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思想政治工作

工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主要体现在其工作是党的思政工作的一个部分,并且工会应该始终在党的政策指引之下,与相关部门以期开展相应的教育工作。还可以采取典型示范的形式展开,其目的是提升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

(二)文化教育工作

文化教育工作既包括文化教育,也包括文体教育,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企业员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从而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得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中可以更加有动力。此外工会还可以利用自身的组织形式,开展知识讲座、爬山锻炼、参观游览这类活跃员工身心健康的工作,从而丰富员工的日常文化生活。

(三)岗位技术培训工作

对员工进行岗位技术培训也是企业工会应该开展的工作,企业工会对员工的职业规划应该有所保障,定期为员工设置带薪进修、组织培训、岗位练习等提升员工自身专业素质的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得员工自身可以在岗位上不断的提高专业水平,以更为先进的思想和技术投入到企业的生产工作中。

(四)新闻宣传工作

工会的宣传教育工作贯穿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整个过程,其需要借助工会的重要作用将企业文化所宣传的企业价值观念、文化理念融入到企业职工的思想与生活中。并且还应该严格遵照党的领导与指示,宣传企业的方针对策。将企业员工关心的热点问题作为企业新闻宣传工作的重点,从而让员工开始重视企业工会在日常生活中的宣传作用与意义。

二、工会宣传教育对企业文化构建的重要意义

(一)使得宣传教育内容更加丰富

工会宣传教育在企业文化构建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其首先体现在可以丰富教育内容方面。工会在开展宣传教育的时候,应该将正面宣传作为自身宣传工作开展的主要出发点。并且在宣传的过程中,注重企业文化的重点,结合相应的热点问题,将企业发展的精神与思想不断传承下去。当企业高层领导做出相应决策的时候,企业也应该将这些内容与政策宣传给员工,从而让员工第一时间了解企业的现状,进而用科学的态度与思想武装自己,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此外,工会还应该善于挖掘企业文化中的创新点,使得企业文化可以在适应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改革与发展,进而形成与时俱进的思想文化内容。

企业工会可以选择企业中优秀的员工,将其身上的优秀事例进行讲解,以先进典型的方式,让更多员工注重企业员工形象的塑造,从而以榜样的力量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对典型的经验以及其优秀的闪光点进行宣传,将会起到意想不到的宣传与推广效果。

(二)使得宣传教育工作形式更加创新

利用工会对员工进行宣传教育,实际上也是企业文化宣传的重要形式创新。工会在开展企业文化宣传工作的时候要善于转变传统的观念,并且将传统方法与现代方式结合起来,形成符合现代企业发展要求的宣传手段,从而增强企业工会宣传教育的效果。

比如企业工会可以选择利用企业报、企业内刊、企业内部网站以及宣传栏等形式,对企业文化进行宣传。这样的形式可以扩大宣传的覆盖面,从而使得更多员工可以了解到企业工会所宣传的内容。其次通过工会不断完善自身的宣传教育机制,还可以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以员工欣然接受的活动形式传播企业文化,从而将企业的内涵与精神传递下去,让所有员工都可以关注到工会的宣传教育活动。工会在宣传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贴近,这样才能使得企业文化不断发展,从而使得企业文化、管理举措、最新动态以及良好形象可以通过全新的宣传教育方式宣传出去,极大程度丰富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宣传途径,也使得工会的宣传教育更加彰显创新性。

(三)使得宣传教育人才队伍更具专业性

利用工会的宣传作用,对企业文化进行宣传,还可以体现出宣传教育人才队伍的专业性。工会在进行企业文化宣传的时候,必须配备一支具有较高思想政治觉悟、行为端正的队伍。所以企业工会在选择员工的时候,可以从新闻专业的毕业生入手,这样将会增强企业工会的宣传性,使得宣传工作开展更加有章可循。此外,宣传教育工作人员还需要进行定期的培训,对其组织一些外出学习活动,一方面增强了其自身的思想政治觉悟,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另一方面也拓宽了其视野,更容易为企业文化建设贡献出自身的力量。所以,工会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发挥自身的宣传教育工作,更有利于工会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认识,促进企业形成健全的企业文化,进而推动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篇6

【关键词】企业文化;渗透;教学

中职教育是就业预备教育,目的是培养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技能型人才。不少中职学生在企业上岗时面对全新的企业文化氛围,心理准备不足,不能适应一线的工作岗位,所学知识和工作实践脱节,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淡漠,无法在企业的环境里找准自己的位置。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虽是多方面的,但学生在从学校到企业的转变过程中,对企业文化的陌生与不认同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究其根源,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目前中职学校教学过程中缺乏企业文化的渗透教育。

一、企业文化与中职政治教学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及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管理中逐步形成的、为本企业所独有的、并为全体员工普遍接受和共同奉行的思想观念、文化形式、价值体系和行为准则的总和。中职学校的学校性质、办学理念与培养目标决定了政治教学要贴近社会、贴近企业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在政治教学中要融入企业文化的要素,在学生走向职业岗位之前,必须对他们加强企业文化的灌输和熏陶。因此,中职政治学科开展渗透企业文化的教育教学,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的要求和特色,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中职政治教学渗透企业文化的必要性

1.有利于满足学生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通过介绍一些优秀的企业文化理念,创设特定的职业生活情境或场景,让同学们讨论亲历的体验、困惑、矛盾,畅谈对就业、创业的高见等,能够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自我展示的生活激情,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使得政治课在教与学的互动中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2.有助于丰富政治课的德育内容,更好地发挥其德育功能

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加强企业文化的渗透、熏陶,对于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解企业文化的精神实质和职业意义,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职业道德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质,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和美德等,能够产生直接而有效的引导和启迪作用,极大地丰富了政治课的德育内容,增强了政治课的德育功能。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拓宽政治课教学的空间

重视和发挥企业文化的作用,有利于使政治课教学始终与生动的实践活动紧密相联,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间,使优秀的企业文化内化为受教育者的人格、气质和修养,成为维系他们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促使他们能够以一个“准企业员工”的姿态严格要求和规范自己的言行,自觉地参与到学习、生活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中。

三、中职政治教学渗透企业文化的可行性

与其他文化课、专业课相比较而言,在中职政治教学中渗透企业文化,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1.教育的相通性

企业文化更多体现的是对员工群体的规范、整合、凝聚和激励功能,希望用一种无形的文化力量形成一种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凝结员工的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员工为企业和社会发展而努力。中职政治课程的教育教学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树立正确的“三观”,使他们顺利、健康地成长、成才,是要培养他们成为社会所认可的职业人。可见,两者所发挥的功能和作用是相同、相通的。

2.相同的关键词

企业文化中有很多关键词:诚信、责任、吃苦耐劳、团队精神、尊章守纪等,在中职政治教材中也出现了这些词汇。在教学中可以深度挖掘教材,引导学生把自己的追求、自己的情操融入政治课本所表现的那些高尚的企业精神境界之中。

四、中职政治教学渗透企业文化的途径

1.结合企业文化与教学,打造富有企业文化气息的教学环境

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将教学思想与企业文化有机结合,让中职学校的政治教学富有企业文化特色,将企业文化中的职业道德、价值观等纳入教学内容的整个体系之中。通过《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生活经济与就业创业》等相关课程展现企业文化内容,感受到企业和社会需求的气息,使企业文化成为学生知识结构的一部分,从而达到知识、技能、理念、行为规范的有机融合。同时在中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学中创设企业文化的还境,使学生感受到浓厚的企业文化熏陶,在平时学习中能按企业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

2.改进教学方法,形成企业特色文化教育

政治学科各门课程的教学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和途径展现企业文化元素。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企业行为规范案例分析活动。选取的案例贴近学生的典型专业岗位。教学中可以通过演讲、主题辩论、角色扮演等形式,加强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比如在讲授就业择业等相关知识的时候,模拟各种面试场景,让学生在模拟场景中经受锻炼,将学生规范深化在行业规范要求中,将感悟汇成企业文化精神、意识和习惯,内化为自觉行动,树立良好职业形象。

总之,在政治课教学中,企业文化的渗透和熏陶,是一种能够使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方式,越来越受到学生的认可和赞同,符合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客观需要,为政治课找到了一个新的教学支点,拓宽了政治课教学的途径,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增强中职政治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高长梅,吴玉红.校园文化建设全书[M].广州:经济日报出版社,1999.

[2]余兴国.企业文化与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的探索[J].职业教育,2009.

[3]徐行.职业道德教育中应渗透企业文化[J].调查与研究,2009.

篇7

1.1开放教育《企业文化》课程教学思想

从开放教育《企业文化》课程的教学思想方面来看,其主张让学生通过互联网的课程文件、相互之间的资源共享及沟通交流等方式,全面地意识到《企业文化》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研究范围、研究内容,并逐步深入地掌握与企业文化相关的基本概念与理论,最终让学生能够自觉地将理论连接实际,运用企业文化知识理论解决工作中所遇到的实际性问题。这种层层深入、循序渐进的教学思想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与交互性,让学生能够对《企业文化》的相关内容融会贯通,并发挥出《企业文化》的实践性价值。

1.2开放教育《企业文化》课程教学方式

从开放教育《企业文化》课程的教学方式方面来看,其主张通过多种教学媒体的知识讲解,加深学生对《企业文化》内容的认识与掌握。并尽量将网络课件的编写全面系统化,让学生能够更加清楚、更有条理性地去学习相关的知识。开放教育注重对《企业文化》课程案例的讲解与分析,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发挥出自身的想象力,感受到《企业文化》课程的实际性作用。

1.3开放教育《企业文化》课程教学的不足

在新时代的环境背景下,开放教育《企业文化》课程的教学中仍然有一些问题需要完善,教学效果也有待进一步提升。具体而言,开放教育《企业文化》课程教学的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教学思想方面的不明晰。开放教育的《企业文化》教学重点在于企业文化的本质与内涵,但是只有让学生了解为什么学习《企业文化》,才能够进一步深入地去传播企业文化的相关内容,否则这样的教学思想会显得有一些本末倒置。第二,是教学方式的理论化发展。虽然开放教育偶尔会集中学生开展《企业文化》课程的集中式教学,但是这种教学方式的次数却并不多,以课件为主的理论化教学模式仍然是最主要的教学方式。第三,是教学效果的不尽如人意。在上文的论述中可以明确地看到开放教育《企业文化》课程的教学思想与目标,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其教学效果却并不能够达到教学目标的需求,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且教学实践性也有所欠缺。

2促进开放教育《企业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式

促进开放教育《企业文化》课程教学的改革,是时展与学生受众的双重需求。而想要促进开放教育《企业文化》课程的教学改革,不能仅从某一个方面入手,而是应当多方面、多角度地去完善开放教育《企业文化》课程教学。

2.1明确《企业文化》课程的重要含义

对于开放教育教师,在进行《企业文化》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当明确自身的教学重点,应该充分地展示《企业文化》课程的重要意义,调动起学生学习兴趣与参与程度。随后再逐步深入到教材与课件中,为学生确定学习目标与计划[2]。由于相比于传统的院校,开放教育的师资力量与专业性都相对较为薄弱,因此也就使得许多教师自身不明确怎样去“教”,学生们自然也就不会“学”。教师作为《企业文化》课程内容的选择人与直接教授者,其更应当注重自身对该课程的理解,有主有次、有重有轻,以符合学生学习需求与规律的教学为己任,参考借鉴其他院校《企业文化》课程的教学思想,革新、完善自身的教育思想。

2.2转变单一与固定的理论化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教育中最主要环节,对于开放教育院校也是如此。目前开放教育《企业文化》课程的教授方式是以学生网络自主学习为主、集中交流讨论为辅的,但是这两种教学方式却都过于理论化,在没有良好集体学习环境与学术氛围的前提下,过于理论化的教学模式很容易影响到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容易让他们产生倦怠,或是让他们缺乏学习联想力。《企业文化》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若是教学模式的单一与固定不能够及时完善,那么《企业文化》的实践价值也会被减弱。在《企业文化》课程的教学中,增强实际案例的分析与讲解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对课程的理解;提高集中教学与相互沟通交流的学习机会,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与实践性学习机会;定期进行相关知识学习测评,有助于《企业文化》课程的针对性开展与教学效果的提升。

2.3注重学生们的反馈与意见

篇8

关键词:企业教育创新 企业文化建设 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与开发

随着企业教育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提高和加强,我们过去对企业教育的认识也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以前,我们认为企业教育就是企业培训,只是企业对员工生产知识、工作技能、规章制度的灌输和培训。人们的传统企业教育观中的纯知识化、纯技能化的倾向是很普遍的,这是企业教育认识的一个误区。当然,传统企业教育观直到今天还在人们认识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这是有其合理性的。我们过去确实十分缺乏专业技术人才(直到现在,这也是一个值得我们十分重视的问题)。而有关各种职业或岗位的专门的知识、技能等方面的教育,作为普通教育的继续,其功能主要正是使人们掌握社会经济活动所必须的各种职业劳动技能,使其从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这正好迎合了人们对于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但是,随着外部经济科技条件的变化和发展,我们也就应该把对企业教育的理解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即创新传统企业教育观。

创新传统企业教育观,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作为企业文化核心的群体价值观、企业理念和企业精神,要想真正地发挥作用,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效益,必须要建立在全体员工的了解和认同的基础上的。如果没有全体员工的了解和认同,从而内化在他们日常的具体工作行为中,那么无论这个企业设计制定的企业文化内容是多么的博大精深,在具体的企业经营活动中也是没有半点效果的。马克思说的好,理论只有掌握了群众,才能迸发出无穷的力量。每一个企业建设企业文化的目的,都不是为了形成厚厚的一沓文件让它在文件柜里睡大觉,或者只是作为应付检查和参观的人们的展览材料。我们应该想办法让我们的企业文化尤其是群体价值观、企业理念和企业精神占有广大员工的思想阵地。企业教育便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企业教育培训,时间充足,有专门的师资队伍,可以集中对受训员工进行一系列的企业文化方面的教育。原来纸面上的内涵丰富但又艰深苍白的企业文化理论,经过全体员工的学习、了解、领会、掌握、运用、发展,便会变的生动鲜活、真实有力起来。

创新传统企业教育观,能帮助我们走出企业文化建设的误区。有很大一部分企业把企业文化建设看作是开展文化体育娱乐活动。这是对企业文化建设的狭隘理解。不可否认,企业中的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可以使广大员工在轻松、活泼、愉快的气氛中增强对企业的亲和力、凝聚力和认同感。但是,这毕竟与企业文化建设的要求还是有相当大的差距的。首先文化体育娱乐活动不可能完整充分地传达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的群体价值观、企业理念和企业精神,因为这类活动的自由散漫的形式限制了这种传达的真正的完成。其次,文化体育活动随意性太大,很难做到全体员工的广泛参与,比如象棋比赛多是对象棋感兴趣的员工参加,而在企业的演讲比赛上也是很难看到那些平时不善言谈的员工的身影的。而且,这类活动只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外在表现,让普通的员工从这些感性的、随意性的、轻松活泼的娱乐活动中完整充分地感受出领导者们绞尽脑汁、苦思冥想出来的企业文化的内涵,也确实是有点勉为其难。这类活动只能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方面,不可能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更不是企业文化建设唯一的内容。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我认为,在群体价值观、企业理念和企业精神确定之后,面向全体员工进行宣传教育,使他们对这些企业文化的核心观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深刻的认同,便理所当然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了。

篇9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对于社会发展、国家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为我国制造业、交通业、建筑业、汽车业、IT业、医疗卫生业、服务业、管理业等各行业输出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些人才的普遍特点是技能过硬,专业扎实,吃苦耐劳,在工作一线上务实肯干。他们即不同于本科院所培养的以科研为主要领域的人才,也不同于中专院校所培养的蓝领工人。他们在技能方面高于本科学生,在理论基础与发展基础方面优于中专学生。在我国高职院校在本世纪初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高职院校主动探索全新的办学模式与教学模式,校企融合、校企业合作这类办学模式在各级高职高专院校悄然兴起,随着办学的不断推进,高职学生在校园期间便学习了企业当前所应用的主要技能,并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在毕业后可以顺利的步入职场,成为一名准员工。这期中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过程当中将会有怎样的发展趋势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1 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分析

1.1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空间,以学生、教师为主体,由师生所开展的教育、教学、科研、管理、娱乐及生活等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校园特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方面。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是以高职院校校园为空间,在高职教育理念导向下,在特定的高职教育活动中,由高职院校学校全体成员参与所创造的所有物质和精神产品的集合,它同样是以校园为空间,以学生、教师为参与主体,以精神文化为核心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相统一的,具有时代特征和历史传承的一种群体文化。

1.2 高职校园文化的特点分析

(1)多元化,职业院校不同于本科院校那样动辄就有着上百年的历史,职业院校起步晚,发展快,虽然没有本科院校的文化底蕴丰厚,但是在近几年的飞速发展中也形成了独有的破格,其中开放性与兼容性就是重要的特点。正由于职业院校发展较晚,所以大量信息各类文化都向校园冲击而来,而职业院校的定位又是面向企业培养技能型人才,所以,在文化吸纳方面向一块干海绵一样,不断从社会、企业各方面吸收着养份。使得职业院较的校园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特性。

(2)实用化,当前高职院校因其定位在应用技能性人才的平台上,因此无论是教学还是校园文化都定位在实用化的基础上。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在教材设计方面的一个明显的区别就是本科院校更注重理念基础而缺乏实践应用,而高职高专教材却以实践应用为主减少了许多暂不需要的理论支撑,以实用、够用为原则进行组织,这也影响着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形成一种务实的特点。

(3)重学风、重管理,很多本科院校里学生的出勤率不能达到80%,而在高职院校里,通常对于学生的出勤等管理是相对严格的。高职院校通常采用小班授课,对于学生出勤,以上课堂上的学习状态的管理相对本科要严格得多。学生在课堂上也现睡觉、玩手机等情况都被纳入到管理的范围之内,包括学生出早操、晚自习等环节,可能在部分本科院校都不存在的任务,在高职院校当中却要严格执行。形成这一文化是与学生的整体自律能力有关,高职院校学生在自我管理能力方面普遍欠缺一些,若院校不进行管理,则就会出现放羊的局面。

(4)精神文化相对匮乏,相对于本科院校长期形成的文化底蕴,尤其是多年传承的精神文化而言,高职院校在精神文化方面相对匮乏。由于学生每天出早操、晚自习外课程安排也相对较紧,部分学生还要参与顶岗实习等课业,所有,学生的课余时间相对较少。在此种情况下,学生也就没有精力也有兴趣去参加更多的精神文化生活。这是一个现实的,需要改进的重要情况。

(5)职业元素较浓,在高职院校的发展过程当中,一直是向着企业看齐,包括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都是参照了企业元素、职业元素、行业元素,因此,在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里大量存在有职业元素的影子。形成一种贴近市场、贴近社会的独特文化。

(6)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不动摇,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校体制内的一种,在人才培养方面,始终没有放松对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无论是两课的开设还是日常管理方面,始终围绕着社会主义元素、围绕着弘扬正义、引人向善的大方向。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从未松懈,对于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都进行着正面的、激极的、向上的引导。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里面对于这一方面的引导与培养可以说较其他各类院校更多些,除了课堂的主阵地以外,课下也有许多围绕这一元素的主题活动开展,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企业文化分析

2.1 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在社会大环境的文化氛围下,由企业领导者在全体企业员工中提炼的能够使其积极认同,并能长期发展、创造、实践、坚持的整体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经营特色、道德规范、信仰追求、管理风格的总和。企业文化也是由企业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这四个层次所构成的复合体,四者之间的关系可比喻为企业文化的核心层、中间层和外在层,其最终结果是融合了社会文化以及其自身组织管理实践活动的产物。

2.2 企业文化的特点

不同企业会形成不同的文化,但是他们存在着以下共性特点。

(1)制度明确,无论是各级各类企业,或小或大,在管理方面都会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并且会文明下发或张贴。规章制定会涉及到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各个环节,有着明确的原则和执行方法,是可操作、可执行、可考核的。

(2)管理规范,企业要想有着长期的发展并不断进行,除了有明确的规章制度以外,严格执行,并管理规范是必然要求。企业通常会有专职人员来进行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部门、各环节的管理。企业常说要以规范的管理要效益。

(3)竞争性强,企业发展不进则退,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企业要想生存与发展,首先企业自身要有竞争意识,进行不断的改革、创新才能使企业不断发展有着广阔的前景。在这种大的环境下,企业内部的职业也必然形成一种竞争意识。同时企业通常执行着严格的绩效考核方案,使企业员工不自觉的形成一种竞争性的文化氛围。

(4)效益为先,企业生产经营的目标是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因此其在生产决策各方面都是围绕更高利润为前提的,即效益为先。以更高的效益来争取更多的利润才是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也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途径。因此,效益成为评估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标准。作为企业内部文化也或多或少的有着效益当先的影子,企业在制定完善的绩效考核方案的同时,也通常配套工资奖惩机制,对于员工的工作以工资的形式给予反馈。在企业内部举行各级各类比赛,无论是专业能力比赛,还是文化比赛都会以物质奖励作为激励。

3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区别

高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都具有文化的共同属性,都具有培养人、塑造人、引导人、感染人的功能,然而,高职文化和企业文化毕竟是两种不同组织的文化,必然存在一些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3.1 建设主体不同

职业院校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校内外从事各种活动过程中形成一种精神、校风和环境所创造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总和。校园文化的载体是校园内外活动,活动主体是教师与学生,本质是培养高技能人才,核心功能是培育人;企业文化的形成载体是企业生存活动,活动主体是全体企业员工,企业职工是企业文化的创造者,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力军,他们为企业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为企业创造了精神财富,企业文化中的许多内容都是在企业职工中孕育产生的,企业文化的本质是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核心功能是管理人。

3.2 建设目标不同

由于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是如何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培养高技能人才,实现社会效益的办学目标,因此就校园文化本身而言,其建设的目标就是:从精神、物质、制度、活动四个层面入手,培育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用优秀的校园环境、多彩的文化生活、浓郁的学习氛围、催人奋进的学校精神,引导学生去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引导教师去钻研业务,教好书育好人;而企业文化建设围绕经济效益展开,其主要目标是要通过富有实效的企业文化建设培养员工更好地了解行业标准、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培养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不断提高职业能力,从而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企业形象,促进企业发展,追求利润和效益的最大化。

综上所述,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在建设目标指向上有所不同。二者都有培养人才的目标指向,但在人才培养的目的和内容上有所区别。

3.3 价值取向不同

职业学校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地方,学校办学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学校追求的最大目标是社会效益,校园文化隶属于学校,其价值取向也应建立在社会效益上。而企业则不同,企业更多的是为了创造经济价值,衡量企业是否成功主要看其经济指标。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要通过企业文化这一载体把企业员工统一到如何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上,借助这一载体促使企业员工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经济价值。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带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的烙印,其价值取向建立在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上。

3.4 建设途径不相同

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主要是通过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制定可行的规章制度、加强和引导社团建设、加强校风学风建设、塑造学校良好形象几个环节来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主要是通过塑造企业形象、树立企业的价值观、培养团队精神、造就企业家队伍来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4 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联系

无论是高职校园文化,还是企业文化他们都有相通之处就是以培养人才为主,都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篇10

要寓企业文化于语文教学当中,教师必须根据语文教材内容,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地进行。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既要体现知识和能力的培养目标,又要反映企业文化在教学中的渗透。教学在兼顾语文听、说、读、写应用能力培养的基础上,把企业的价值观、精神、思想以及蕴涵在职业、企业里的制度、形象和产品中的文化特色传授给学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接受优秀企业文化的熏陶,成长为受企业欢迎的“职业人”。如高一年级口语训练课《自我介绍》,可把侧重点放在“求职应聘自我介绍”上,在训练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就业教育。

二、用好教材,内延外伸

企业文化中有很多关键词,如敬业、奉献、沟通、诚信等其实都可以在中职语文教材中找到相应的人物、事件素材。在教学中,教师应对教材作深度挖掘,适度拓展,引导学生把自己的追求、情操融入课文所表现的那些高尚的职业精神境界之中。如教学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讲解“当政治家”、“当挑粪的”的事例,诠析“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引导学生懂得若要敬业,便应当尊重职业的神圣,摒弃职业贵贱观念,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要努力做好,做事一心一意,保证质量和效率;《每桶四美元》以一位小职员的故事告诉了我们对企业要忠诚,长期从小事干起并坚持不懈便会在职场上获得成功的道理;《第六枚戒指》彰显了真诚待人、理解信赖的重要性;李白《侠客行》“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讴歌了诚信的分量此外,还要跳出教材,把触角延伸到社会,延伸到企业文化的方方面面,引导学生去欣赏、感悟每一条厂规、一则标语、一块宣传栏等。笔者每学期或播放学校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的视频,或组织学生到本地的一些企业进行参观、访问,撰写心得体会,并利用语文课开展“企业文化交流会”。同学们有了直观的感受,深入的体验,说起“6S管理”、“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等头头是道,滔滔不绝,较好地达到了听说训练和企业文化渗透的效果。

三、结合专业,交叉辐射

中职语文教学应该紧紧围绕专业特点展开,与学生专业学习和就业岗位需要相结合,使学生对自身的专业以及自己今后工作的基本岗位有一定的了解,在职业发展的坐标上找到自己的方向。如教会计专业,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以读、写为主的应用能力,渗透一丝不苟、诚信慎独等职业道德素养,使学生踏上工作岗位后能得心应手;教机电、数控、模具等专业,就要培养学生理解章程、写作操作流程和实训报告的能力,渗透创新、安全意识等职业素养。笔者在计算机班教学的《沁园春•长沙》,在解读诗歌内涵、品鉴语言后,引导学生深入探讨“红色革命精神”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要求任教班级仿真企业,实施“企业化”管理,布置学生为班级设计企业名称、LOGO、愿景、使命、口号等,突出专业特色,彰显“红色”理念,并评出最佳设计方案。学生在运用电脑知识、语文知识设计的同时,也进行了专业技能训练及企业文化学习。

四、注重实践,在做中学

1.创新教学形式,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中职语文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的课程。教师应结合学生特点,积极创新教学形式,创设“互助、互动、合作、开放”的课堂情境,让学生多思考,多说,多动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笔者经常采取“探究教学”“项目教学”“分层教学”“合作教学”等方式来组织教学。以项目教学法为例,项目教学法是指“一个由学员组成的小组有一项确定的工作,他们自己计划并且完成工作。结束时应当有一个正确的结果。”如教学《广告》应用文,笔者首先明确教学目标和任务,指导学生了解广告的特点,让他们自发分组承担任务,搜集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广告,摘录自己认为最好和最差的广告若干例,选派代表上台按广告的特点进行展示、分析、评价。在此基础上,每个同学设计一则推介本地企业产品的商业广告。在这个过程中,小组同学要分工也要合作,这就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同时,让学生参与教学,也培养了学生学习、工作的主动意识以及沟通能力。

2.组织综合实践活动,锻炼学生实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