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房搬迁范文
时间:2023-04-09 22:39: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厂房搬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指导思想及原则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严格执行《改制方案》及搬迁安置有关法规政策。坚持“企业主导,政府监管,节约用地,依法操作”的原则。具体实施过程中要“严把三关”:一是严把职工身份关,杜绝不符合条件者参与购房;二是严把政策关,防止出现转卖购房指标等非法违规行为;三是严把质量关,杜绝房屋建筑质量问题。同时,推进冶金总厂厂区生产生活用地如期交付市人民政府,安置房建成后,厂区内净地交付,不留一人。
二、搬迁安置对象
本次搬迁安置对象(以下简称为安置对象)是指参与冶金总厂改制的全体职工,包括离退休职工、固定工、合同制工,以及在冶金总厂厂区内居住的非农户口职工遗属。以冶金总厂审核上报市改制办认定名单为准。
三、安置方式与规模
1、安置建设项目名称:安民小区
2、安置用地及选址布局
(1)建设用地:以冶金总厂670亩生产生活用地置换市城区内40亩土地(土地性质为政府划拨方式,土地使用权为冶金总厂)。
(2)安置地点:位于市金锋集团以东、桂林小学以西、新中医院以北、505地质队以南,占地40亩。
3、建设规模及套型
(1)建设规模:该项目总建筑面积为4万平方米,建设用地为40亩,容积率1.5,安置对象根据市改制办批复的意见,数量控制在410户(套)以内。截止时间为年月28日前。
(2)套(户)型及建筑面积:采取公寓楼方式安置,三种规格,套型面积分别约为70㎡、90㎡、120㎡。房屋为砖混结构毛坯房,外墙装饰、内墙拉毛、现浇楼地面、水电到户、穿线管到位,铝合金窗户、进户防盗门。
四、项目建设与管理
1、建设方式:项目建设由冶金总厂改制领导小组具体组织实施。由中标施工单位按合同施工,根据工程进度分期支付工程款。
2、建设进度计划:建设项目要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办理相关许可和审批手续,加快搬迁安置进度。
(1)前期工作:年8月底前,完成土地征收、土地行政划拨、土地平整、办理《土地使用权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完成项目招投标工作。
(2)主体建设:年11月底完成基础工程;年8月底完成主体工程;力争年12月底前完成水、电、道路、绿化及配套设施建设,并组织验收。
3、建设资金来源、使用与管理
(1)项目总需资金:总投资约3911.46万元(不含行政事业性收费及土地成本),其中:①优惠后服务性规费总额214.46万元,合51.2元/㎡;②工程建设费总额3040万元,合760元/㎡;③配套设施费总额667万元,合166.75元/㎡。每平方米建设资金(含水、电等基础设施)控制在1000元左右。
(2)资金来源:根据市人民政府市长办公会纪要、市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会议纪要文件精神,项目范围内“三通一平”等基础设施费(含水电配套及道路绿化等费用),列入冶金总厂企业改制成本安排专项经费,其余一切建设投入均由安置户集资全额承担。
(3)资金使用与管理:设立市住房基金冶金总厂建房专项帐户,按照《冶金总厂改制涉及市有关问题市长办公会议纪要》,安置户所有购房款以及基础设施配套费必须统一进入专户,统一管理,专款专用。审计部门负责项目资金审计。
五、购房程序
1、资格审查:由冶金总厂改制领导小组负责审核参与安置对象资格、家庭人口数,并张榜公示,确认符合条件后,报市房管局备案。
2、报名:《冶金总厂职工搬迁安置方案》正式批复后,同时启动购房报名工作(报名时间以冶金总厂通告日期为准)。符合条件者凭冶金总厂改制领导小组出具的凭证选择房型。一个月内,到委托开户银行缴纳1万元购房定金后,与冶金总厂改制领导小组签订购房协议和搬迁协议。并把安置对象报名名单汇总表报房产局备案,逾期则按自动弃权,取消其安置对象购房资格。
3、安置房面积的选定:按照安置对象家庭人口数×25㎡(独生子女增加1人)所得面积,就近选择户型及面积。为鼓励职工购买小户型房,凡购买70㎡左右房型的,不另补差价。职工在报名时选定购房户型面积大于按家庭人口(城镇户口)计算实际所得面积的,超出部份按同期市场价格补差(扣除土地费用),并补交相关税费;职工选定的购房面积小于按家庭人口数计算所得面积的,多余的面积不得转赠。不参加购房职工无其它补贴。
4、缴款方式:基础工程完工后一个月内,购房户必须于规定期限内缴纳房款总额(预算价)的20%建房款,一层建成后一个月内再按房价总额缴纳60%的建房款,余款(含定金)在交房前一次清,多退少补。逾期按自动放弃处理。
5、房价核定:由市相关职能部门协助冶金总厂改制领导小组依据工程决算及国家相关政策予以核定。
6、房号选择:采取对照户型公开抓阄方式,如对所抓楼层不满意,建房户之间自愿相互调剂的,需报冶金总厂改制领导小组批准。
7、房屋交付:
(1)建房安置户自接到交房通知30日内,必须交清全部购房款额及政策规定应缴纳的相关费款(决算价),办理相关手续,领取住房装修钥匙。逾期未交清房款及相关税费款项的,取消其购房资格,无息退还所交房款。
(2)冶金总厂厂区范围内各类建筑物及附属设施的拆除和新房交付工作,严格按照《关于市人民政府城市规划区土地置换冶金总厂土地及相关事项的协议书》执行。
(3)所有取消购房资格的房屋及多余住房和超面积购房款,均由市政府收回处置,款项专项用于该项目区外基础设施配套等支出。
六、优惠政策
为保护文物,该项目属搬迁安置工程,是项惠民工程。根据市政年第次市长办公会议精神及市政府有关会议精神,该项目享受以下政策优惠。
1、土地为行政划拨;
2、享受经济适用住房的优惠政策。即免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服务性收费取廉租住房建设收费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收费的平均值;
3、根据市人民政府市长办公会纪要、市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会议纪要文件精神,项目范围内“三通一平”等基础设施费(含水电配套及道路绿化等费用),列入冶金总厂企业改制成本安排专项经费,不列入房屋建造成本。
七、产权认定及管理
1、房屋竣工安置后,按有限产权办理产权登记,产权证须按规定注明相关内容,5年内不得上市交易。
2、自取得产权证之日起满5年后,确需转让的,购房人须经市政府产权管理部门批准同意后,并补交届时同地段普通商品房与安置房差价和土地出让金及相关税费后,取得完全产权,方可上市交易。
篇2
关键词:路基;高填方;常见病害
一、高填方路基常见
高填方路基的主要常见病害有四种:一是路面横向裂缝,裂缝处有差异沉陷,由此形成错台;二是路面纵向裂缝,如果十分严重,那么裂缝会扩散到路肩边缘,产生滑裂面;三是填方路基完工以后,出现局部或者整体路基沉陷;四是路基边坡塌陷或路基滑动。
二、路基高填方病害产生的原因
(一)设计问题
在进行勘测时,没有布探高填方路段的地质,未对地质构造不同软弱面分布情况进行了解;未根据填料种类设计高填方边坡,无法真正做到对填料施工工艺践行处理;在处理扩改建路的新旧路连接处时未根据设计要求施工,导致安全隐患比较突出,部分路段沉陷或者整体下沉,严重影响公路的使用寿命。
(二)施工问题
1、在路基填料中,一些劣质土被混进填料中,如泥沼土、腐殖土等等,这些土壤有很多有机物,缺乏抗水性,强度低,容易导致路基沉陷。特别是膨胀土,其固体稳定性较差,遇水就会软化或风化开裂。如果将之用于填料,那么其水分挥发后,会导致严重的收缩开裂问题,影响路基的整体结构。2、相比于普通的路基基底,高填方路基基底必须具备很强承载力,不然就会因为填料增多而压缩原地基,使路基下沉。3、路面缺乏完善的防水剂排水设施,路基排水处理在施工中若没有被处理好,便会导致路基浸水软化,降低路基承载力。4、施工中没有使用分层填筑方法,铺筑厚度随意,尽管依照压实机具的标准碾压,可是压实度依然不够,一旦在对路基设计标高进行填筑时,就会出现变形或者沉降。5、施工时先施工低填方路基,再施工高填方路基,并在施工完成后就开始铺路面,路基缺乏沉降固结的时间,因而路面使用寿命短,很容易沉陷。
三、如何预防高填方路基病害
(一)控制好路基填料土质与级配
首先应做好路基填料土质的配备和检查,不要让不一样的土料相互混填,认真调查已定的取土坑、土料场土层分布、土样含水量,严格区分并禁用不适合的土料。
(二)严格遵循高填方路基施工设计要求
在施工时需要对路堤高度和宽度进行预留,并做好监控措施,通过沉降观测和设计要求来把握好填筑速率。从设计宽度来看,为了让坡边更加密实,每侧超宽应该要>30cm。路基亏坡应该在开台时进行修整,分层严实地填筑,以便于路基的整体性和坡边密实能够符合设计要求,并根据设计边坡线进行每层的填筑上料,在此之前还要放出路堤填筑边线。
(三)压实路基边部
在路堤填筑时应该保证路基边部被压实,因为通常路基边部难以压实,为使路基整体稳定性得以保证,就一定要利用超填削坡的方式确保边坡压实度。
四、高填方路基病害处理方法
如果有些高填方路段发生了病害,可以利用固化剂法、灌浆法或换土复填法来避免高填方路基病害。利用换土复填法的目的是为了挖去原路基的病害土,然后换上符合规定的土。通常选择的是砂砾土,或者符合要求的塑性指数较好的亚粘土。在回填过程中,需扩大挖补面积,一层一层地挖成台阶状,自下而上填筑,碾压密实,压实度需比原路基的压实度高1%-2%。
灌浆法是将水泥浆液和添加剂作为压浆材料,一般来说选用高水速凝材料为宜,这种材料的组成包括了A/B两种固定粉末材料,使用过程中应均匀地混合粉煤灰,并加水进行搅拌,高水材料、粉煤灰、水的搅拌比例应该是1:35:3.5。为控制凝固时间,可将两种材料混合后的凝结时间控制在10-60分钟。然后进行填料强度测试,因为其强度在早期较高,混合料与周围土颗粒也能发生反应,两个小时就能够突破1.5Mpa。混合料在凝固时或凝固后是不会收缩的,故而应该层层自检压实度,并以抽检方式保证灌浆后的路基压实质量。以梅花形布置压浆孔,孔之间的距离为3m,注浆压力0.5-1.5Mpa,压力是先大后小。在注浆后期,有的注浆孔的注浆量在单位时间内上升很明显,我们可以判定渗流注浆变成了胀裂式注浆,从现场的记录数据来看,平均孔隙率是10.93%。
总而言之,在路基高填方施工中,应重点做好质量控制与管理,以有效的管理方案,保证高填方施工和设计规范相符,而且还要进行试验、检测、观测,利用现场数据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降低高填方路基病害给施工带来的不利影响。不论是管理者还是施工者,都应该及早做好防治措施,结合施工经验对出现的病害及时解决,以提高高填方路基的稳定性和耐久性,保证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通信企业;班组长;培训
一、背景
我国改革开放已历经三十几年,改革开放显著特征之一是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换,由此导致了我国企业所有制结构发生了质变,而班组的运作方式、组织形式和管理举措也与时俱进,不断得到完善。班组长是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基层管理人员,其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企业经营的成败。现代企业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以及增强企业活力、提高企业效率和增强核心竞争力,迫切需要研究如何培训优秀的班组长。随着我国通信产业的重新洗牌,目前已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国内三大运营商即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之间竞争日益激烈。此外,在加入WTO后我国逐渐加快融入全球化进程中,外资通信企业对中国市场也跃跃欲试,更加加大了通信企业的竞争。我国通信企业为在激烈竞争中获得有利地位,保持其竞争优势,加强以班组建设为代表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实现其战略的重要举措,而对班组长的培训是班组建设的重要落脚点。
二、我国通信企业班组长培训问题分析
1.相关概念。班组是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单位,是企业最基层的生产管理组织,企业的所有生产活动都在班组中进行,所以班组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企业经营的成败。班组一般具有“结构小”、“管理全”、“任务实”、“工作细”的特点。班组长是班组管理工作的执行者和指挥者,在班组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他们在企业的管理和发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基础性作用。通信企业的基层一般由班组组成,班组一般有班组长和班组成员,班组长负责班组的建设、运营、管理等一系列工作。通信企业的班组对标准化的要求高、服务性要求强、业务技能要求高,并且是企业展示企业形象、树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企业形象展示的关键、服务营销关键。
2.通信企业班组长培训重要意义。(1)对班组长培训有利于提高通信企业管理水平。现代企业的管理结构一般都是三角形样式,基本上可以分为三层,即决策层(高层)、执行层(中层)、操作层(基层);高层“动脑”,中层“动口”,基层“动手”,班组即为基层组织。而班组长作为班组建设的直接领导者,对通信企业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有着重要作用。特别是随着通信企业规模的扩张、业务的迅速发展,员工数量的增加,迫切需要既具有业务多面手,又具备一定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2)对班组长培训有利于提高通信企业竞争力。通信企业由于其行业特点,其竞争力更多地体现于技术、服务、管理、效益和组织等方面,通信企业在提升其竞争力过程中不仅需要有优秀的员工队伍,更需要有优秀的管理者,卓越的班组长能带领团队成员处理来自各个上级部门的任务,提高工作效率。(3)对班组长培训有利于促进通信企业和员工的双赢。随着通信企业改革的深入,班组长被赋予更多的权责及更充分的灵活性,班组长一方面听取团队成员的心声;另一方面及时向上级领导部门反馈意见,频繁参与公司的决策及其实施,对班组长的培训既是员工自身能力的提升又是公司长远发展的需要。
3.通信企业班组长培训过程中存在问题。(1)对培训效果考核体系不健全。通信企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对班组长进行培训,然而多数培训结束时缺乏对班组长的考核,未能充分掌握班组长培训效果如何,导致培训沦为“走过场”。(2)培训目标不明确。多数通信企业在对班组长培训过程中未能让其明确培训目标,对公司文化理念认同感不强,未能够在培训前通过调查问卷与访谈等方式充分了解班组长对理论知识及职业技能的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设置培养目标,导致培训效果大打折扣。(3)培训层次性不强。多数通信企业对班组长培训更多体现为日常工作的要求,未能从整体上对培训进行规划,缺乏系统性,导致培训层次性不强,很多培训按上级领导部门的要求来完成,培训需求存在与实际脱节,缺乏针对性,建立的培训课程体系与班组长现实知识的瓶颈匹配性不强,整体上培训课程立体化不够,分课程上各个课程未能有效衔接断层。
三、我国通信企业班组长培训内容及方法
1.班组长岗位职责及能力要素。明确我国通信企业班组长培训的内容与方法,其基础是要对其岗位职责及能力需求进行细致分析。通过对我国通信企业各业务类型的班组长岗位要求进行分析,提取其通用岗位说明,得知其岗位职责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和各部门班组密切配合,完成公司下达的各项指令,组织本班组各项工作,提高班组整体效率;第二,对自己所在的班组进行有效规划,明确班组内各成员分工,依据上级指令制定相应的战略目标;第三,发挥纽带作用,对班组成员的辅导和培养工作;第四,及时处理客户提出的疑问,将客户及班组成员的建议向上级领导反馈;第五,认真组织班组成员定期学习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针对班组长岗位职责明确其能力要素:第一,知识素质方面。密切关注并能熟悉掌握通信行业的发展趋势;熟练掌握各种移动通信业务与移动通信技术的专业知识,发挥业务技能带头作用;熟知班组各成员岗位职责要求,具备良好职道理及职业素养;熟悉班组建设、班组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消费者行业心理学知识。第二,技能素质方面。熟悉专业技能,把握移动通信技术发展方向,能对班组成员进行技术与业务指导;善于沟通、聆听和说服他人,能有效处理各种冲突,保持班组活力,整合内外资源。第三,综合素质要求。了解系统的思维分析与科学的工作态度;善于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创造性能解决问题;能构建学习型班组,营造团队良好学习氛围。
2.我国通信企业班组长培训内容。(1)构建以知识、技能、理念、综合素质为一体的班组长培训课程体系。在知识体系上,培训重点内容在于通信技术专业知识、管理学理论、心理学理论、压力与情绪管理、团队建设、公共关系理论;在技能体系上,培训重点内容在于通信技术的业务运作、专业技术开发;在综合素质上,注重班组长在人际交流技巧、创新思维、有效激励、公开演讲、行为规范、仪表礼仪及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培训。(2)分层次、有重点地选择培训内容体系。针对不同业务类型班组长能力需求的不同,有分层次设计培训课程,如业务类型课程、客服类型课程等,使各个类型的培训课程能有效衔接。此外,针对班组长通用岗位职责,重点培训如目标管理,使班组长能根据公司及部门目标情况,与班组成员有效沟通,明确班组目标,并为班组成员确定相应的子目标,并能就实现各子目标所需的条件、评价标准、实现目标后的奖惩事宜达成一致。员工管理,指培训班组长具备激励员工的能力且形成激励制度、对新老员工的培训且形成培训体系、分析总结各种类型员工的管理技巧且形成管理制度的能力。事务管理,指培训班组长对班组日常事务的分配、协调、管理、监督的处理能力,使班组事务能够有序有效进行。
3.我国通信企业班组长培训方法。对我国通信企业班组长培训采取何种方法,必须充分考虑培训课程的特点及不同类型的班组长。具体而言,可重点考虑以下几种方法:第一,演示法。通过培训师现场演示和观看视频演示,主要演示业务操作技巧、技术创新过程、流程操作过程等方面技能知识,班组长通过模仿学习,最终在班组成员中加以实践强化。第二,讨论法。组织不同业务类型的班组长在一起对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由培训师负责控制和引导,确保讨论的方向和讨论的气氛,此外,讨论法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班组长的沟通能力与相互间的交流。第三,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通信企业班组长培训中比较常用的方法之一,可以引进外部案例和内部案例相结合,外部案例可以选取其他市优秀模范班组及班组长的事例进行教学,使班组长能开阔视野,达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目的。内部案例是从企业自身选材,引领班组长能注重身边优秀的事迹。第四,角色扮演法。在培训过程中可采用角色扮演法,即让不同业务类型的班组长互换角色,让他们亲身体验其他班组的管理模式和运作过程,帮助班组长站在不同位置上思考问题,从而提高其处理各类问题的能力。第五,体验法。体验法有助于增强培训效果,持续保持班组长良好的学习心态,如通过“空中单杠”、“断桥”、“感恩的心”等体验课程,能培养班组长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使其对工作及生活具有深层的信念与积极的态度。第六,成果展示法。在培训班末期,培训师可以搭建培训成果展示的平台,组织班组长进行学习成果展示,评选出各种类型的奖项,由优秀班组长进行总结。
4.我国通信企业班组长培训效果评估及制度保障。(1)培训效果评估。为了审视班组长培训是否取得预期效果,以便为以后的培训提供数据资料及经验借鉴,有必要对其培训效果进行评估。评估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第一,培训整体评估。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法等方式评估本期班组长培训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目标、培训内容的安排是否合适、培训时间是否合理、培训老师是否受欢迎等,由此衡量培训的整体效果。第二,理念层面,通过面谈、书面汇报等形式考核班组长是否清晰所在通信公司的企业文化、价值观、发展战略等内容。第三,知识层面,通过书面考试、撰写培训总结等形式检查班组长通过培训对产品知识、业务技术知识等与具体工作岗位知识的认知程度。第四,技能层面,通过现场操作及演示等形式检查班组长对通信技术业务知识及岗位技能知识的掌握程度。第五,行为层面,通过观察、演示等形式检查班组长经过此次培训是否带来了工作行为上的改变,并且这些改变是有利于工作绩效的提高。(2)培训制度保障。为确保班组长培训的可持续发展,有必要通过培训制度作为保障。第一,激励制度。通过将班组长的培训与薪酬及岗位晋升挂钩,作为其年度业绩考核的标准,以此来激励班组长在日常工作中获得良好的业绩,进而有资格参加公司举办的班组长培训。第二,考核评估制度。通过人力资源部门按上述层面即理念、知识、技能、行为整体来考核班组长参与培训的效果,以此作为以后薪酬及岗位晋升的依据。第三,风险管理制度。建立班组长的培训风险管理制度,主要目的是避免班组长接受公司提供的培训后短期内辞职对公司造成的影响,通过风险管理制度明确双方的所拥有的权利及承担的责任。
四、结语
班组长在我国通信企业中是最基层领导者,也是管理班组的最直接负责人,一定程度上是传播我国通信企业理念、业务知识、专业技能等方面的桥梁。班组长的素质和能力影响着班组的管理水平和生产能力,影响了部门和公司的整体绩效,最终影响我国通信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因此,通过专业培训,提升班组长素质是我国通信企业班组建设的重点。
参 考 文 献
[1]徐明达.怎样当好班组长:让基层管理有效落地[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篇4
【关键词】“三合一”场所 消防安全 管理办法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各地大量出现“三合一”场所,由于这些场所极其容易发生火灾事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危害。本文主要阐述“三合一”场所消防安全现状与隐患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三合一”场所消防安全整治的有效策略,从而减少火灾事故发生,最大限度地预防人员伤亡和经济财产损失。
1 “三合一”场所的消防安全现状和隐患产生的原因
1.1 安全疏散存在短板
大多数“三合一”场所或所在的建筑没有按照相关的规范和标准进行建设,建筑内部也存在着诸多消防安全隐患,且大多位于违章搭建的住宅或出租屋内,先天性缺少良好的疏散条件,一般只有狭窄的楼梯,由于缺少疏散通道,从而导致火灾发生时经常会发生通道拥堵的现象;这类场所缺少基本的消防灭火及疏散逃生等设施器材,同时建筑之间间距狭小,导致防火间距不足,使得在火灾发生时极易造成“火烧连营”的局面,且难以展开有效的火灾扑救工作。
1.2 消防安全管理混乱
各场所、各经营者都是只顾自己,不顾其它经营者与邻近者,没有做好安全防范措施,致使难以及时发现火灾。尤其是很多房屋都是建好后再以买断房产权的形式卖给别人的,这样使经营者们可以自由的进行布局、经营产品种类、装潢装修,从而导致物业管理出现混乱,当发现问题时也无法及时解决。
1.3 人员消防安全意识淡薄
很多经营业主由于受“重效益,轻安全”的思想作崇,只考虑自身经济利益,消防安全责任意识淡薄,消防投入不足,消防器材配备缺乏,没有制定相应的消防安全制度,没有落实相关责任,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且大多数“三合一”场所上至业主,下至员工,普遍文化素质较低,消防安全意识差,员工消防安全观念淡薄,缺少相应的消防培训,灭火和逃生常识缺乏,这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他们在发生火灾初期时的处置能力。一旦发生火灾,往往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很难组织起有效的灭火和逃生,容易导致人员伤亡。
2 “三合一”场所消防安全监督管理应对措施
2.1 因地制宜,科学统筹整治工作
要结合实际情况,对本地区内的“三合一”场所进行实地考察,详细了解这些“三合一”场所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有效的整治方案,并作出相应的管理方法。另外,还要全面掌握这类场所的发展动态,力争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2.2 政府牵头,相关行业部门高度重视
“三合一”场所的整治涉及到多个部门,整治的好坏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有着很大关联。因此,当地政府要高度重视“三合一”场所的整治工作,充分意识到整治工作的重要意义,它不仅关系到地区的经济发展,更关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政府应该牵头,协调公安、安监、消防、市场监督管理、建设、规划、城市执法、综治等相关行业部门,深化网格化管理模式,加大整治力度,加强动态监督,及时掌握各地“三合一”场所现状,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明确相关部门的审批、监管职责,严把关口,防止产生新的“三合一”场所火灾隐患。
2.3 明确责任,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政府要明确相关行业部门的管理责任,不断完善相关的制度,定期召开研究会议,分析整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让经营者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加强出租管理措施,落实日常防火巡查检查工作。要将”三合一”场所纳入到安全监督范围内,认识到这类场所的消防安全整治工作不只是消防部门的责任,更需要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通过共同努力,将“三合一”场所的消防安全整治工作落到实处。另外,相关行业部门要定期的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检查工作,做到及时发现火灾隐患,及时解决火灾隐患,对火灾隐患大且不能短时间内整改的场所必要时要采取停业整改等方式,并做好后期的跟踪问效。
2.4 结合实际,防火防盗齐头并进
在“三合一”场所的管理中,有时会存在于防盗、防火两者之间的矛盾,例如:按照消防的相关规定要求,人员密集场所的外窗上不允许设置铁栅栏等影响灭火救援和人员疏散逃生的障碍物,可经营者为了安全起见,几乎在外窗上都安装了铁栅栏。因此,消防部门和治安部门要相互沟通、相互协调,为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共同努力。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对于不同类型的“三合一”场所提出切合实际的防火、防盗策略,不断探索有效的解决方法,使消防和治安两部门为经营者的防火防盗工作共同做好管理。
2.5 技术分离,改善“三合一”场所整治效果
对一时难以搬迁的“三合一”场所,必须通过进行防火分隔、改善安全疏散条件、配备必要的灭火和救生器具、推广安装简易水喷淋和独立式感烟火灾探测器等措施,在同一建筑内实行技术改造;各企业应从自身发展的长远角度出发,以自身利益为前提,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予以积极配合开展整治工作,坚决铲除“三合一”场所赖以滋生蔓延的土壤,确保员工的生命安全。
3 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三合一”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和隐患整治工作,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都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整治工作的重要性,根据实际情况出发,深入进行分析与探索,科学统筹,大力宣传消防知识,定期开展消防培训,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不断探索“三合一”场所消防安全管理的新举措,真正解决“三合一”场所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李麒.“三合一”场所的消防管理对策探讨[J].武警学院学报,2015.
篇5
[关键词] 血液细胞分析仪; 血小板; 直方图
[中图分类号] R331.1+4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4-301-01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血细胞分析仪广泛使用,使临床检验工作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不仅能检测更多的实验参数,而且大大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我们通过分析细胞直方图变化,可以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加强质量管理,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数据。血小板(PLT)检测是研究止血与凝血障碍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其他血小板参数可靠性的基础,其检测结果的可靠性至关重要。血小板由于体积小,特别是容易发生粘附、聚集和变性破坏,故常难以准确计数。血液细胞分析仪的普及,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对血小板检测,其结果往往不很稳定。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的影响因素很多,现探讨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血液细胞分析仪(COULTER DIFF2)。
1.2 试剂:全部配套试剂和质控液。
1.3 检测方法:对日常标本进行分析,并对其中126余例血小板数量与直方图不符标本同时进行显微镜手工法复检。
2 结果
2.1 正常与异常直方图PLT镜检结果:在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而异常直方图的标本,两种方法检测血小板的结果,差异有显著性。
2.2 不同MCV值血细胞分析仪与镜检法PLT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在MCV<70fl时,血细胞分析仪法与显微镜法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3 讨论
采血过程中因操作缓慢、穿刺不顺、组织液混入,混匀不及时等均可促成血小板(PLT)聚集,导致计数结果偏低。在PLT直方图上提示有大颗粒存在,PLT聚集是影响PLT计数主要原因。对此种情况进行了显微镜镜检,并与正常图形进行对比发现,此种异常图形的出现,绝大部分是由PLT聚集所引起,结果极不可靠,须重新采血。
由于血小板(PLT)和红细胞(RBC)是在同一个检测系统中通过颗粒大小来加以鉴别的,不能识别小红细胞与红细胞碎片等,大量小红细胞的存在可引起PLT上限区域的改变。在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大于65fl时,仪器一般无PLT上限区域干扰报警,血细胞分析仪法与显微镜法相比,差异无显著性。在MCV小于65fl时,仪器往往提示上限区域有干扰,红细胞直方图上显示有小红细胞存在,如表2所示。研究发现,MCV值越小,小红细胞数量越多,被记录的PLT数就越多,血小板计数值就越高,须采用手工法计数血小板。
血细胞的检测结果,尤其是血小板(PLT)的结果,直接反映试剂的质量。原则上强调使用与仪器检测原理相匹配的试剂[1]。溶血剂是血细胞分析仪试剂中的主要试剂,能将红细胞溶解,并能使白细胞的体积发生规律性变化。理论上讲PLT计数时的脉冲大小只与稀释液的性能和仪器的设置有关,与溶血剂的性能无关。但实际工作发现,若溶血不完全,由于红细胞碎片冲洗不彻底将引起PLT假性增高。此外,稀释液的渗透压、离子强度等亦可影响检测结果。特别注意的事,试剂应避免污染,否则,杂质微粒会使本底增高,导致最后计数结果偏高。
抗凝剂的种类对检测结果影响较大,国际化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推荐用EDTA二钾抗凝。另外,血液和抗凝剂比例也会影响检测质量。血液比例过高时,由于抗凝剂相对不足,血浆中出现微血块的可能性增加。微凝块可能堵塞仪器影响检测结果。如果血少,抗凝剂的浓度增高,血小板会肿胀、崩解、产生正常PLT大小的碎片,从而无法得出正确的结果[2]。
在正常情况下,血细胞分析仪对血细胞体积的识别有明显的体积界限:PLT2~30fl。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原理设计计数阈值,当血小板体积超过计数阈值上限时。这些体积偏大的血小板被误认为小红细胞而不被纳入血小板计数范围,使血小板计数结果偏低。从表1来看,大PLT引起仪器计数结果偏低。故临床上如遇到肾脏移植、某些血液系统疾病和不明原因血小板减少患者应进行人工计数校正;一般来说,PLT体积异常小的情况极少见,故不作讨论。
另外还有药物对血小板计数的影响,药物种类繁多,代谢机理复杂,其成分干扰血细胞分析仪计数结果,长期应用地高辛、青素、双氢克脲塞、硫酸镁等药物均可引起血小板减少。临床工作中我们也遇到过药物干扰引起血小板计数假性升高病例。当临床遇到不明原因血小板异常者,应显微镜手工法进行校正。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输差;运行值班员;控制方法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9.187
1 计量输差的定义
天然气计量输差定义为某一封闭管道中,在同一时间段内天然气输入总量与输出总量的差值。它分为绝对输差和相对输差,通常所说的天然气输差率是指相对输差。一般情况下,天然气生产及经营单位根据自身情况以日或月对天然气计量输差和输差率进行监控,并及时查找原因及调整相应管理措施[1]。
输差控制就是从计量数据入手,通过计量数据的分析,定量输差的异常程度,定性输差引起的原因,定位输差发生的区域,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将输差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2]。
2 输气站运行值班员的主要职责
输气站的运行值班人员的主要工作是负责岗位值班,按时记录、巡查、上报、处理运行情况;负责对设备进行操作、检查和保养;负责岗位工具和安全防护设备设施的管理;负责天然气计量交接工作;参加技术学习和各项安全生产活动,以及协助维修人员做好场站设备的检修等工作,其中天然气计量交接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内容。运行值班人员每天上午8:30完成计量数据的填报工作,如发现气量有差异,应首先检查本单位的计量情况,认真核对数据、分析原因,并将情况立即上报上级调度[3]。
3 以下是运行值班人员控制输差的几种方法,是运行值班人员工作经验的总结。
(1)严密监测运行参数的变化。运行值班员工作在输气管道的最前沿,平时值班工作中要仔细监测运行参数的变化,能有效避免输差,把输差降到最低。如果运行参数有异常要做到全面查找、沉着冷静、细心分析。
1)密切注意输气压力、温度的变化。气体的体积是随温度和压力而变化的,因此在测量天然气体积流量时,压力和温度是流量计算中的重要参数。笔者所在的站场有一次发现温度异常,明显高于近期温度参数,经现场检查温度变送器后发现是温变壳体后盖松动进入雨水所致内部器件损坏,导致温度测量异常。所以日常维护设备及定期对仪表校验非常重要。日常巡检中一定注意检查计量管段连接处是否存在漏气现象,尤其是引压管是否漏气和堵塞。
2)密切注意瞬时流量的变化。保证流量计在正常的工作范围内,不能超范围计量,如流量计的瞬时流量太低则数据计量不上,势必产生输差。控制方法是:通过有效手段如建议分公司调度协调上游来气,确定来气压力稳定,满足下游用户用气需求等方法把流量控制的合理的范围内。此外,流量计之路要定期切换,一般每月切换一次,保证计量设备的良好的工作状态。
(2)通过对比法发现输差异常。1)每日填写《**站运销日报对比表》,竖向比较近期内输气量,了解输气量的波动程度,横向和用户数据比较,确定输差的大小。通过对比法发现问题,是行之有效的方法。2)出现输差异常可以查找上位机上的历史趋势图,通过对比一段时间内的历史数据,从而确定问题设备及其产生时间。
(3)细心填写计量数据。运行参数的每一个数据都关乎流量计算的准确性,所以运行值班人员每日填报运行参数要做到反复核对,细致认真,避免由于数据错误而导致的输差。
此外,定期分析气质组分,并及时在上位机或流量计算机上修改。组分值输入错误必然导致计量数据有误。
(4)正确操作与维护计量设备。现在输气站场的流量计大多采用的是超声波流量计和涡轮流量计,做好流量计的保养维护工作是流量计量的基础。对流量计应定期检查,对流量计运行状态进行分析,按照检定规程的要求进行周期检定或校准。
超声波流量计每年要进行一次声速核查,误差在允许范围之内认为声速核查正常(2‰)。每两年进行一次实流标定。
对于涡轮流量计要严格按照注油频次和每次注油量进行注油,检查计数器的数据是否显示正常及计数准确等。
(5)加强站场设备的精细管理。1)运行值班人员要勤于巡检,巡检中做到“看、摸、听、闻、查、记”,对仪表设备精心操作,严查隐患,巡检中检漏喷壶和可燃气体检测仪不离手,坚决杜绝设备的“跑、冒、滴、漏”现象。2)对于管龄较长的管线要更加注意,由于气体中酸性物质的腐蚀,较易发生泄漏,此外还应注意设备管件及连接件的松动造成的泄漏,发现问题及时处理。3)加强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做好设备的现场管理,做好清洁、、保养、检查和调整工作。及时对分离器和计量器具进行排污,防止因计量仪表积液或冻堵造成计量损失。
(6)加强和输气站上下游的密切联系。如果上游出站突然关闭造成来气量骤然减少,下游用户用气量的波动,流速的剧烈变化会导致输气干线内的气体流态发生改变,产生脉动流,从而会给流量的测量带来较大的误差。同理,和用户建立密切联系,防止用户突然停止用气或者低流量运行。
输差分析要注意的是:天然气输差是由很多因素引起的,输差分析应首先定位计量仪表的原因,因为计量仪表出现故障的可能性远远大于管道泄漏的可能性, 而且计量仪表的处理相对比较容易和及时。因此, 坚持“输差一出、计量先行” 的原则, 将有利于输差问题的解决[2]。
综上所述,运行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注重收集可能产生输差的生产信息,做到输差问题及时发现,及时找出原因,及时制定措施,实现计量输差的有效控制。计量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计量水平,进一步完善计量工作,有效地降低计量输差,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练兴元.天然气生产单位输气c下载输差统计分析[J].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王力勇,宋春慧.天然气长输管道输差控制与分析[J].油气储运.
[3]德州输气站HSE作业指导书[S].
篇7
【关键词】输水管道;设计;取水口;管线布置;管沟开挖;管道基础;穿越障碍物;管道支墩
工程概况
四会市独河主要担负四会市居民生活污水的排放,由于独河改道,改道后独河排水口正处于四会市马房自来水厂原取水口的上游,自来水厂取水水源将受到严重污染,长期饮用影响居民的身体健康。为解决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四会市人民政府责成四会市马房自来水厂取水口搬迁至马房水利枢纽工程闸坝上游800米处,保留原水厂的净水设施、二级加压泵站和供水管网,仅将一级泵站和取水口迁移,铺设一条长4.219km的DN800mm(按水厂规模日供水量3万m3/d设计)的输水管引至原净水厂。该工程已于2010年10月经有关部门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本文主要从输水管道的路线选定、管沟开挖、沟槽支护、管道基础、穿越各种障碍物采取的措施、管道支墩等方面进行探讨,以保证输水管道设计的合理性。
1 取水口位置的确定
由于独河改道,改道后独河排水口正处于四会市马房自来水厂原取水口的上游,自来水厂取水水源将到严重污染,故将取水口搬迁至马列房水利枢纽工程闸坝上游800米处,取水口新址的取水资源论证,防洪评价经有关水利部门审批许可确定的。
2 管线布置
该项目工程获批后,设计人员会同业主及水利有关部门进行实地踏勘,测量放线,共同进行输水管线定线,选线方案取得有关水利部门同意,以选择最佳的地形和地质条件,沿大兴围东堤段坡脚敷设,减少拆迁,少占良田,少毁植被,保护环境,以便施工和检修,保证供水安全。
3 管沟开挖
管沟开挖一般在地质条件良好,土质均匀、地下水位较低的地段开挖管沟,当管沟深度在地下水位以上时,管沟边坡根据当地的土质情况的不同有所不同,从1:0.33~1:1.15不等。在地质条作较差、土质松软、地下水位较高且富含地下水的地段开挖管沟时,必须做好施工降水,做好基糟坑边的支护,基坑边不能堆放弃土,不能有重型及大型机械设备,以免增大对基坑支护的侧压力。施工措施从两方面考虑:①加大管沟边坡的设置坡度;②采用钢板桩支撑管沟,挖管沟不可能无限度地加大管沟边坡从而形成大开挖的施工局面。
4 管道基础
输水管道尽量敷设在土壤耐压强度较高,未经扰动的天然地基上,但由于本工程输水管线长,工程地质条件千变万化,遇软基,若对软基不加任何处治或处理不当,往往会导至基础失稳或过量沉降,造成管道不能正常使用。因此,要对每一段不同地质的管线都要进行细致分析,从地基条件、处理要求、工程费用、材料等多方面进行考虑,以确定合适的地基处理方法,地基处理一定是技术可靠、经济合理、又能满足工程进度的要求。根据输水管道沿线地质特点,输水管道沿线基础分三种处理情况:1) 淤泥土质在管底地基1m内时,采用全部清除淤泥土质并换填好粘土或粉土,换填至管底高程夯实,密实度系数不小于0.9。2) 管底地基在1m~4m范围内的淤泥土层时,应满糟施工打入直径为100mm的松木桩,间距为300mm呈梅花形布置,再在松木桩顶换填碎块石(块径小于300mm),厚度为400mm。然后在碎块石顶面换填200mm厚的石粉渣。3)当管底地基为大于4m以上范围的淤泥土层时,可采用水泥搅拌桩方式。桩径D=550m,间距为纵向1.2m,横向1m,共4排。桩顶为管道中心,桩底为穿过淤泥土层,至下一土层2m以上。
5 穿越障碍物
1)管道穿越河堤
取水口至一级泵房输水管段为倒虹吸管,输水管道需穿堤引至一级泵房,为了不影响提围防洪抢险,采取不完全破除的方法,即进行梯形破除,先在一级泵房下部结构完成时即进行堤围外侧堤围单边梯形开挖,安排从泵房出水口至堤围28m长的输水管道,接着再进行堤围内侧另一单边梯形管沟糟开挖,在安装该段输水管道完成后即把整个堤围恢复至原状。根据水利部门要求,管道穿堤部分设混凝土包封。
2)管道穿越公路
由于输水管道沿线穿越的公路均为一般泥结石公路且路面不宽,以选择路面大开挖施工,输水管埋地敷设不设套管。
3)管道穿越排水渠
项目所在地处水乡,渠系纵横交错,长距离输水管道不可避免与渠系多处交叉,如,该输水管线(桩号3+860~3+865)段跨越大兴围排渠,根据场地实际条件,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支架跨越排水渠结构形式。混凝土支架基础位置选定应满足排水渠的泄洪要求,取排水渠十年一遇洪水位与排水渠坡面相交点为混凝土支架基础位置,此位置选定,既能满足泄洪要求又节省投资。
6 管道支墩
给水管道中的水压力均匀作用于管壁上,当充水进行压力试验时,管内各点水压是均布的,但当水流方向改变,(通过承插接口的水平弯管、水平三通、水平管堵、垂直向上、向下弯管顶端等处)或水流受阻时,水压失去平衡,管件接口就有拉脱的趋势,发生跑水、漏水事故。为了抵抗上述外推力同时保证管道安全运行(特别是在管道试压时)该处必须设置支墩来传递水压合力,管道水压合力由支墩传到土体,借助土壤的反作用力平衡,因此,土壤的反作用力和支墩底面的摩擦力就成了支墩设计的两个因素。支墩不应修筑在松土上,利用土体被动土压承受推力的水平支墩的后背必须为原状土,并保证支墩和土体紧密接触,如有空隙,需用与支墩相同材料填实,水平支墩后背土壤的最小厚度应大于墩底在设计地面以下深度的3倍。
对于特殊及重点部位的给水管道支墩设计,需要在参考图集的基础上根据现场的实际予以优化设计,不但使工程能符合试压的要求,同时也使支墩施工符合工程进度和操作要求。如,本工程输水管线(桩号2+700~2+720)段穿越大兴围排灌站,全长20m,如果套用图集(P0-1.1mpa)直径为800mm管道覆土厚为1.om,支墩的宽度为1.9m,而现状排灌站外墙与输水管道净距只有1.5m,因此,按图集设计显然不符合现场实际,支墩的后背也没有原状土。因此,采取在支墩后背增设永久性木桩来增加支墩后背,同时也减少了支墩的宽度,设计为0.9m。
7 结语
输水管道工程设计中,除要求投资省,技术先进外还要充分考虑施工安装方便等方面的要求,因此,设计时要全面的调查输水管道沿线现状地形、地质情况,气候情况,合理的布置输水管道,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尽量避免考虑不周,给工程项目带来不必要的浪费,只要我们对每一个环节认真研究,并深入现场不断总结经验,就可避免失误,使设计更趋完美。
参考文献:
[1]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2]杨育红.市政给水管道柔性接口支墩优化设计[J]. 中国给排水,2012,28(16)66-67.
[3]蒋静慧、赵跃.长距离输水管道设计若干问题探讨[J].吉林建材2004(4),11-13.
篇8
关键词:建筑消防 给水施工 问题 对策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建筑物使用功能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建筑物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消防设施在建筑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要重视消防的设计及材料设备的选择,同时也要保证施工安装的质量。在建筑消防设施施工中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消防给水管、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系统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原因并提出合理化策略。
一、建筑工程消防给水系统施工中的问题
(一)从消防给水管网方面分析。消防管网按照国家设计规范要求应要布置成环状,管网的进水管不少于两条。但在消防给水系统施工时,施工单位为了省事或降低成本,使用不符合规格和要求的钢管,甚至个别工程还存在将塑料给水管道用于消防给水管道的现象,没有按要求连接,没有提出明确的总体管网设计方案,没有按照施工方案及规范要求对消防给水管网进行试压,没有进行水压强度试验和管网冲洗,这样为供水的可靠性、安全性埋下了隐患。
(二)从室内外消火栓系统方面分析。首先是室内消火栓安装及压力不符合要求,主要表现在:安装在砖墙内的消火栓箱洞口上部没有设置过梁,在荷载作用下容易导致箱体变形、箱门不能开启;随意改变消火栓箱底预留孔位置,并用气焊割孔,使栓口出水方向不能与设置消火栓的墙面成90度角或者与周围距离过小,造成消防水带不能安装至消火栓上或使水带形成弯折影响出水量等等。其次是在地下式水泵接合器和地下式室外消火栓的安装中,没有严格按照标准安装在当地冻土层以下和室外消火栓栓体上安装泄水阀。
(三)从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方面分析。在工程施工中,管道的焊接没有按照《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进行安装,对于直径小于100毫米的管道经常采用焊接,并且大部分的工程管道不安装防晃支架;感温喷头与周围物体的距离设计不合理;部分工程喷淋系统没有设置末端试水装置,在其附近也没有排水管或地漏;水力警铃没有设置在公共通道或值班室的外墙上,发生报警声响时,值班人员不能发现察觉;屋顶消防水箱是与其他用水合并的水箱,这样安装不符合要求,无法保证正常的消防用水量。
二、引发建筑消防设施施工问题因素分析
(一)施工人员素质不同。施工队伍中人员素质不尽相同,在施工单位中存在着只重利益,对人员素质要求标准低的施工单位。而在消防施工单位中缺乏相关的专业的配套人才,无法用科学的试验方法对消防设施进行有效的监测,并没有按照考核人员的标准对上岗员工进行考核。在这类施工中一些施工工作还停留在表面上,还没有对施工进行深度和广度的分析,也没有采用统一的检验及试验方法。
(二)受经济因素的制约。在施工单位中存在着一些只顾片面的追求成本,而随意将消防技术降低的单位,其不按照国际规定的标准进行施工,也不按照标准对施工设施合理化设置,常常敷衍了事,应付过关,留下了火灾隐患。建立健全建筑消防设施安装设计、施工和验收规范是十分必要的,施工安装及监督检查过程必须遵从相关的规范及行业标准。
三、建筑消防设施施工问题对策
做好消防给水系统的施工工作,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保证建筑物和人员的安全,促进建筑工程的消防给水系统的发展完善,保证工程质量,使建筑工程步入健康、安全、文明的发展轨道,增强人们的安全感。
(一)使安全责任制得到落实。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也要积极举办消防知识讲座,经常进行消防培训,领导及管理人员应该参与其中,起带头作用。使每一个人的安防意识都有所提高,安全责任感增强,能够从内心深处真正的重视消防安全。要重视施工的各个环节,从设计、施工到工程监理,每一个环节都要进行严格的把关确保施工质量及安全。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必须制定相关的规定,运用科学合理的措施抓重点、讲实效、狠抓落实,将一切问题消灭在源头,进而减少火灾隐患率。
(二)要普及消防安全知识。要在建筑单位及施工单位中普及消防安全知识,使设计、施工、监理及消防监督管理人员的消防意识有所提高,还要不断的提高其专业素质水平。为了普及消防安全知识,我国在全国各地开展建筑消防安全教育培训。但是消防安全培训工作取得的效果还很小,专业人员的素质及知识水平及有待于提高。
(三)作好消防设施维修保养工作。要保证消防设施在使用过程中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必须定期对消防设施进行维修、养护,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消防设施系统的正常运行,降低火灾安全隐患指数。在选择维修单位时,必须选择专业性较强维修机构,所选的维修人员必须是经过严格培训并取得一定资历的人员,来负责处理日常维修保养工作。
(四)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要落实建筑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健全管理体制、明确建筑安全监督机构和相关管理人员的责任、严格规定建筑安装问题,要加大执法力度,对建筑施工现场进行严格的监督、检查,对擅自发动图纸结构、不按图纸进行施工的行为进行处理,消防设施没有在限期内得到改正的行为也要进行依法处理,用法律手段保证施工健康有序的进行。消防监督部门要发挥自身的监督职能,对日常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如果出现器材、设施损坏现象要及时督促施工进行改进,以确保工程质量与安全。
四、结束语
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使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也促进了建筑业突飞猛进的发展,建筑中的消防设施也在不断的完善中,人们对消防的意识也在不断的增强。建筑中消防安全与否,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在消防设施施工中要重视设计质量及安全设施的安装,还要定期对其进行保养和维修,确保消防设施的质量安全,保障人们生命财产安全,为消防设施施工提供一个和谐的发展空间,促进现代化建筑的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篇9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北京 100875)
[摘要]基于美国顾客满意度模型,依据《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等主要教育法规,建立民办幼儿园园长对地方政府学前教育管理满意度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对J省民办幼儿园园长进行了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结果发现该省民办幼儿园园长对地方政府学前教育管理的满意度一般,尤其对政府财政支持和处理教育公平问题表示不满意。这既与民办园园长对政府学前教育管理的感知有限与期望偏差有关,也与民办园发展环境有关。为此,地方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引导民办园正确理解政策实践;应优化财政投入机制,公平对待公办园与民办园;应放松对民办园的不合理限制,重点解决民办园的师资问题;对民办园的管理要进一步精细和规范。与此同时,民办园园长应合理看待政府学前教育管理的权利与义务。
[
关键词 ]政府满意度;民办幼儿园;学前教育管理稿件编号:201409040005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12年规划项目“经济发展中的我国学前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研究”(编号:12YJC880020),感谢张梦雪和王晶同学在发收和录入问卷过程中的工作
通讯作者:冯婉桢,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E-mail:fwzh714@163.com
一、问题提出
为了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解决入园难问题,2010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要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的发展,并明确地方政府是发展学前教育的责任主体,要求各地政府将发展学前教育的各项举措落到实处。之后,各地政府纷纷出台本地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0-2013年),加强了对民办园的管理与投入。事实上,对民办幼儿园的管理也是地方政府学前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难点。已有研究发现,政府部门欠缺管理民办学前教育的经验。为提升政府对民办园的管理绩效,我们有必要在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启动之时,对民办园进行调查,以了解其对政府学前教育管理的满意度,探析政府管理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顾客满意度( customer satisfaction degree,CSD)是顾客在享受某项服务或使用某种产品以后形成的满意或不满意的态度。这一评价指标最早用于企业质量管理,现已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应用于政府绩效评估。2004年我国即提出要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在管理民办幼儿园的过程中,民办园园长相当于政府的“直接顾客”,其对政府的满意度可以作为评价政府学前教育管理绩效的一项重要指标。已有对学前教育管理的研究多以国际比较和政策讨论的方式进行,对国家宏观层面的政策制度设计提供了诸多建议,但尚无民办园园长对政策实施的满意度评价研究。我国以往对教育满意度的调查,多是请“终极顾客”——社会公众或家长作为评价主体。相比之下,本研究以园长为评价主体获得的满意度评价信息,对学前教育行政管理的内部改进更具直接参考价值。
二、政府学前教育管理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要测量民办幼儿园园长对政府管理的满意度,首先要建立政府学前教育管理满意度的基本理论模型。瑞典于1989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全国性顾客满意度指数(Sweden Customer Satisfaction Barome-ter,SCSB),美国、德国、加拿大、韩国及我国台湾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先后建立了全国或地区性的顾客满意度指数( Customer Satisfaction Index,CSI)模型。其中,在瑞典模型基础上形成的美国顾客满意度模型( ACSI)认可度最高。该模型将顾客满意度置于一个因果互动系统中,顾客期望、顾客对质量的感知、顾客对价值的感知是影响顾客满意度的原因变量,顾客抱怨和顾客忠诚则是顾客满意度的结果变量。国内一些学者在借鉴该模型的基础上形成了政府服务的公众满意度测评指数( CPSI),所提出的共同指标包括公务员的素质、行政效率、服务效果、政府行为的合理化水平等。这为我们考察政府学前教育管理绩效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框架。
另外,一些学者聚焦公众对政府教育管理的满意度进行的研究,也为我们提供了参考,例如将教育公乎作为顾客感知价值的直接体现。参照《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等主要政策文件,加入政府学前教育管理的特定内容,本研究设计的测评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获取民办幼儿园园长对政府学前教育管理的满意度数据。问卷分为开放题目和封闭式题目两类。开放题目用于搜集三类信息,包括民办幼儿园园长对政府学前教育管理行为的感知描述、对政府的抱怨和期待。封闭式题目采用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五等级评定方式,了解民办园园长在各评价项目上的满意程度。
本研究以J省为个案进行研究。J省的民办幼儿园在幼儿园总数中占比多达95%。如何更好地管理民办幼儿园,是J省学前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本研究在2014年J省民办幼儿园园长培训班上发放问卷302份,回收问卷283份,回收率为93.7%。基于数据处理的严格要求,剔除无效问卷与个别值缺失的问卷,获得有效问卷199份,问卷整体的分半信度为0.849。对数据使用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园长与幼儿园的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
在问卷调查之外,本研究还随机选择了10位园长进行深度访谈,从J省某市选择两所幼儿园开展实地调研,并对《J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和《J省某市农村学前教育资源规划( 2011-2015年)》进行了文本分析。
三、民办园园长对政府学前教育管理满意度现状分析
(一)对政府学前教育管理的整体满意度一般
将各评价项目得分汇总平均,获得每位园长对政府管理整体满意度的得分,发现民办园园长对政府管理的整体满意度一般,均值为3.15。
在内部四个质量因子中,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公务员素质、行政效率、服务效果和教育公平。其中,园长对公务员素质满意度最高,而且民办幼儿园园长整体对政府学前教育管理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均值为3.55)、服务态度(均值为3.55)和业务素质(均值为3.54)评价基本一致。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教育公平质量因子上得分最低,达到“不满意”程度。
(二)对政府在学前教育管理中产生的费用与成本满意度偏低
本研究结果显示,近90%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中设有专门的学前教育管理人员。在对行政效率的评价上,园长们对政府学前教育管理部门设置(均值为3.37)和办事效率(均值为3.37)的整体评价一致,对政府学前教育管理中产生的费用与成本(均值为2.82)评价明显偏低。其中,有34.2%的园长对政府学前教育管理中产生的费用与成本“不满意”或“很不满意”,认为政府行政费用与成本过高。行政成本居高不下,是我国政府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政府在学前教育管理过程中的高成本与高费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检查多,实效差;二是管理成本由幼儿园额外负担。例如,有部分园长反映乡镇政府按每生50元收取幼儿园管理费,增加了幼儿园与幼儿家庭经济负担。
(三)对政府提供的财政支持服务满意度偏低
在对服务效果的评价上,园长们对政府行政监督服务的评价(均值为3.34,42.7%的园长选择很满意或比较满意)优于质量提升服务(均值为3.13,34.2%的园长选择很满意或比较满意)和政策规范服务(均值为3.08,30.7%的园长选择很满意或比较满意),对财政支持服务(均值为2.49)的满意度最低。
很多园长高度肯定国培计划以及其他层次的教师培训对民办幼儿园质量提升的帮助,但也有高达54.8%的园长“不满意”或“很不满意”政府的财政支持。他们的不满主要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抱怨当地政府在财政支持分配方面不公平,如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公办园,甚至到了浪费的地步,却对民办园支持很少,或是按照人情关系在民办园之间分配资金,甚至给公务员自己参股的民办园投入很高的财政资金;二是抱怨当地政府根本没有给民办园任何财政支持;三是抱怨当地政府虽有财政支持计划,但根本没有落实。
(四)对政府处理公办园与民办园之间关系时的公平性满意度偏低
在教育公平维度的评价上,民办幼儿园园长整体认为政府在保障民办园与家长之间关系的公平性方面(均值为3.26)做得最好,有约37.5%的园长选择了“很满意”或“比较满意”;其次是处理民办园之间关系的公平性(均值为2.86),约有36.2%的园长对政府处理民办园之间的关系表示“不满”或“非常不满”;再次是处理公办园与民办园之间关系的公平性最差(均值为2.66),有高达45.2%的园长对政府处理公办园与民办园之间关系的公平性表示“不满”或“非常不满”。本研究显示,民办园园长对政府处理教育公平的不满主要来自财政支持方面。如何公平合理地在民办园之间施行财政支持制度,以及如何平衡公办园与民办园之间的财政支持比例,是民办园园长关注的焦点,也是政府需要思考的现实问题。
四、影响民办园园长对政府学前教育管理满意度的因素分析
自2010年以来,J省人民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的实施意见》《J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制定并实施了多项有力措施,如以奖代补、减免租金、财政补贴等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或对民办幼儿园给予用地支持、教研指导、教师培训等。但是,民办园园长对政府学前教育管理的整体满意度并不高。这需要结合民办园园长对政府学前教育管理的感知和期望来分析个中缘由,因为对服务质量的感知与服务期望之间的差异决定了顾客的满意度评价。
(一)民办园园长对政府学前教育管理的感知有限
民办园园长对政府学前教育管理范畴不清楚,是导致其对政府学前教育管理满意度偏低的首要原因。本研究发现,50%以上的民办园园长不能完整、准确地报告有哪些政府部门管理学前教育,90%以上的民办园园长不能清楚描述政府各部门对学前教育管理的内容与方法,很少有园长了解中央政府和本省市实施的学前教育政策。他们大多基于自身园所的管理经验,根据当地管理部门直接介入幼儿园运营的情况定义“政府的学前教育管理”。如此,一些园长对政府学前教育管理的认识就存在错误、片面或主观臆测的成分。例如有园长在访谈中提到:“听说有特困生补助,但从来没有给我们园发过,那些领到补助的肯定是有关系的”,但当问到特困生补助申领应遵循怎样的程序与方法时,这些园长全然不了解。
正如所有的消费者都是在一次消费经历中感知企业的服务质量一样,民办园园长也是在自己有限的与政府部门交往的过程中感知政府的管理质量,而且民办园园长对政府学前教育管理的质量感知与民办园园长的专业资质和素养是有关系的。在参与调查的283名园长中,42.7%的园长只有中专及以下的学历水平,60.4%的园长只有5年及以下的任职经历,这都必然限制了这部分园长对政府学前教育管理质量的感知。
(二)民办园园长对政府学前教育管理的期望有偏差
本研究发现,约有30%的民办园园长对政府学前教育管理的期望存在偏差。在政府财政性经费分配上,这种期望偏差尤为突出。很多民办园园长期望政府在公办园和民办园之间平等分配财政经费。这种期望偏差导致民办园园长对政府的财政支持不满,反映出部分园长对民办园的定位认识有误。公办园是由政府部门举办的、非营利性的、以财政投入为主要经费来源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幼儿园。民办幼儿园则是由社会团体或个体举办的,在满足公众的需求时获取盈利,以使幼儿园得到生存和发展。因此,政府的财政性教育经费不可能以同样的额度和方式进入到这两类性质不同的幼儿园。就民办园尤其是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而言,其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由市场竞争决定,应当通过不断提高自身办园质量与声誉来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与竞争力。
其次,部分民办园园长因对政府有依赖心理而对政府学前教育管理的满意度偏低。优胜劣汰是民办幼儿园发展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市场规律。作为园所的经营者,园长不能产生依赖政府、依赖他人扶持的心理,否则其幼儿园会逐渐丧失自生能力。然而,本研究发现,近些年不少新办的民办园进入学前教育市场,以致出现“僧多粥少”现象,幼儿园之间互相争抢生源,甚至出现恶性竞争的现象。针对这类情况,有园长建议“根据地方人口数量合理规划幼儿园的数量”,以维护地方学前教育市场的健康运行,但也有园长过激地期望政府“不要再允许开办新的幼儿园”或“关闭一些民办园”。很显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些要求明显超出了政府职责范围。对符合政府规定的办园标准和资质的民办园,政府不能以行政命令强制其不得举办,因而无法满足一些民办园园长的过高期望与要求,由此导致其满意度评价不高。
(三)民办幼儿园的生存空间有待改善
本研究发现,政府对民办幼儿园管理环节较多,但管理行为缺乏明确的依据,随意性较强。2012年J省印发了《J省幼儿园基本办园条件标准》,对幼儿园园舍建设、设施设备配备、教职工配备等基本办学标准做了比较明确的规定,但是对卫生防疫、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等办学事项规范得不够清晰细致,造成部分政府相关部门在管理检查中存在主观性较强、随意性较大等突出问题,给民办园正常办学带来极大的困扰。如有许多民办园园长反映“几乎每年都会受到教育、卫生防疫、物价、财政、工商、消防、药监等部门的检查、督导,只有这些部门许可办证后,才可以进行年审。如果有一项没有办到许可证就等于自动放弃年审,连续两年不年审就被注销办学许可证”。
尽管多数部门的管理行为比较规范,但很多园长也反映,确实“有些部门的管理是以收费为目的的”,比如“物价部门每年收取换证费、年检费”,“卫生防疫站年年收取检查费,推销消毒液等”,“食品监督局、卫生局、消防部门等证件年审要几千元,还有很多形式主义的检测费也很贵”。在部分地区还存在政府违背市场规律,直接干涉民办幼儿园收费标准、对民办幼儿园生源地进行划分等行为,对民办幼儿园的生存与发展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消极影响。
五、政策建议
(一)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引导民办园正确理解政策实践
据了解,J省各级政府在财政投入和教师队伍建设等多个方面制定并实施了诸多有力措施,如“国培计划”“特困生资助”等。但是,许多参与调查的民办园园长对这些政策举措并不清楚。同时,一部分民办园园长对已经获得的发展支持还表示了不满。例如,一些园长认为自己参与国培学习与其他园所相比“很晚”,由此而心怀不满;一些已经获得政府支持的民办园,总是期待这种支持能够长期持续,一旦在某些年份没有得到支持,就认为政府政策实施不公正,并不过多地考虑政府的立场与管理规划。对这些民办园而言,不管政府是否实施支持政策,似乎都会引起他们的不满与误解。
因此,政府应加大管理工作的宣传力度。首先,要增加政策实施与管理行为的透明度,公开政策实施的长期规划与目标等方面的信息,以及政府管理的标准与程序。其次,应在民办园中开展政策巡回解读,引导民办园正确理解政策精神,了解政策实施的规划与安排,找到自身园所在政策实施过程中的位置,消除诸如“理所当然应当获得支持”等不健康心态。再次,政府在具体实施管理行为时,要向民办园园长解释管理目标与管理标准,以使其了解政府管理行为的依据,尽量减小民办园园长质量感知的有限性与期望偏差对其满意度评价的消极影响。
(二)政府应优化财政投入机制,公平对待公办园与民办园
政府对民办园的财政支持既要关注效益,也要讲究公平。政府应找准自己的定位,限定自己的主要职责是为一般大众提供具有保育与看管功能的救济型学前教育,对于超出基准服务的学前教育要求,应当由学前教育市场来提供。在这种定位下,政府要突破传统的“唯公”思维与投入倾向,坚持以发展数量充足、办学规范、达到基本质量要求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幼儿园为投入目标,建立以优先发展公益性和普惠性幼儿园为主的财政投入结构。
为此,政府应建立相应的公共财政补贴和奖励制度,明确相应的奖补标准,并根据每年对幼儿园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及其质量的审核结果,对下年度的财政投入做适当增减与奖励,以此引导并鼓励各类幼儿园向公益性与普惠性方向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既在公办园与民办园之间确立财政投入的公平尺度,也才能平等对待每一家民办园。
(三)政府应放松对民办园的不合理限制,重点解决民办园的师资问题
教师质量决定着幼儿园的教育质量。本研究发现,近70%的民办幼儿园的教育质量还比较低。很多园长反映,“招不到也留不住有教师资格、愿意专心从教的幼儿园教师,是制约幼儿园质量提升的关键”。当前,J省幼儿园教师总体数量依然不足,在依靠学费支付教师工资的情况下,民办园自身很难解决该问题。尤其是一些地方政府对民办幼儿园实施限价政策,致使其生存状况堪忧。因此,加大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力度、扩大幼儿园教师数量、提高幼儿园教师整体素质是民办幼儿园园长对政府的集中期待。
为此,政府部门应当放宽对民办幼儿园的不合理限制,依法保障各类民办园的办学自主权,并为民办园按照市场机制竞争发展提供保障措施,同时应继续加大学前教育投入,重点解决师资问题。据了解,J省已经出台了幼儿园教师培养与培训计划,力图从源头上解决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各级政府应切实提高幼儿园教师的待遇,吸引优秀毕业生长期从事幼儿园教育工作。在此基础上,政府应重点打破公办园与民办园之间的壁垒,对幼儿园教师实施统一管理与调配,尤其在幼儿园教师职称评定和评优评先等工作上,应采用公平的标准,在公办园与民办园之间合理分配职称、优秀教师、先进个人等指标,确保民办园教师与公办幼儿园教师享有同样的专业发展机会与待遇。此外,还可以采取派驻公办教师的方式来缓解民办园师资队伍建设压力。
(四)政府对民办园的学前教育管理要进一步精细和规范
首先,政府对民办园的管理要进一步精细,实现管理与指导相结合。政府尤其要对幼儿园如何使用公共财政投入提供指导与监管,以真正有效地提高民办园的办园质量,提高公共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J省一些地方政府直接给民办园发放资金补贴,另外一些地方政府则提供了物资选单,供民办幼儿园选领,但无论哪种形式,都很少有政府部门为民办园提供使用指导和监督跟踪,以至于有园长坦言:“这部分钱不知道该怎么用,很多同行拿着钱干其他事情去了,也没有人管。”还有农村园长表示,考虑到用电价格,从政府部门选领的空调等设备实际上并不会去用,而对政府提供的电脑等教学设备,由于自己不会用也就根本不会选领。
其次,政府各部门的管理应进一步规范。本研究发现,在落实中央政策时,地方政府的一些管理行为显得过于粗放,甚至有不规范行为发生,主要表现在:一是财政投入整体上形成了中央财政从引导性投入变成主体性投入,园舍建设投入的迫切性掩盖了设施设备与玩教具投入的必要性,重数量投入,轻质量投入。二是财政资金在不同性质的幼儿园之间、同类幼儿园内部之间进行分配时标准模糊,甚至发生寻租与腐败行为。正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很多民办园园长证实,“政府财政直接支持的公立幼儿教育机构有过度膨胀的动机,政府监管不力致使学前教育资源浪费严重”。还有一部分园长报告,少数地方政府行政管理人员接受个别幼儿园的贿赂,为其提供“优惠和便利”,甚至为公务员个人参股的民办园分配更多的财政资源等。
(五)民办园园长应合理看待政府学前教育管理的权利与义务
民办幼儿园是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化教育机构,应当立足市场,通过提高幼儿园的竞争力获得持续发展的能力。在发展过程中,民办园园长应正确看待政府的权利与义务,不能将幼儿园的发展寄希望于政府的行政支持。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没有义务利用公共财政扶持市场化经营机构的发展,也没有权利采取行政干预的方式限制一些经营机构以推动其他经营机构的发展。
当前,一些民办园园长对政府的服务期望过高,提出了许多超出政府职责范围的要求,将很多属于自己应该做好的事情推给政府,这些不合理的要求与其定位的偏差,导致民办园园长对政府学前教育管理做出了不甚满意的评判。本研究发现,很多民办园园长希望政府能够帮助民办园处理与家长的关系,有的甚至希望政府阻止民办园跨乡镇招生,认为当前民办幼儿园之间的竞争压力太大,在一定区域内有证幼儿园太多而希望政府予以限制等,都显示出部分民办幼儿园对市场行为的误解与害怕竞争的“情性”经营理念。可见,民办园园长自身的素质与能力还有待提高。
注释:
①数据来自《J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
②当然,政府也会采取政府购买、经费补贴等形式对具有良好资质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予以扶持。
③从财政投入看,2011年J省预算内学前教育经费4.98亿元,比2010年增加了3.13亿元,其中省本级财政投入3000万元,支持普惠性农村民办幼儿园发展。从教师队伍建设看,2011年J省在争取教育部、财政部“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项目资金1800万元的基础上,省级财政投入1200万元用于开展顶岗实习和置换培训、短期集中培训、转岗教师培训等,完成培训农村幼儿园教师8500人,约占农村幼儿园教师的20%。2013年,J省民办幼儿园园长培训项目一期和二期共安排2296名园长参加培训,占当年民办幼儿园园长总数的24%左右。按照这一比例,全省民办园园长全部实现轮训所需时间在5年左右。
④从《J省某市农村学前教育资源规划(2011-2015年)》文本来看,中央财政投入与地方财政投入的比例为4:1。然而,从对J省某市公办和民办幼儿园的实地调研来看,规划资金并没有完全落实和使用到位。
参考文献:
[1]秦旭芳,谭雪青.二元教育政策与民办幼儿园的发展[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0-22.
[2]沈卓.顾客满意度在政府绩效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3]庞丽娟,韩小雨.中国学前教育立法:思考与进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14-20.
[4]洪秀敏,庞丽娟.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制度保障与政府责任[J].学前教育研究,2009,(1):3—6.
[5]冯晓霞,王玲艳,肖树娟,汤霞敏,张怀荣.聚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学前教育建言的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09,(6):3—9.
[6]沙莉,庞丽娟,刘小蕊.通过立法强化政府在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中的职责——美国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2007,(2):3—9.
[7]教育满意度测评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央直属高校有关负责人征求意见座谈会在京召开[N].大学(学术版),2013,(9).
[8]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课题组,全国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EB/OL].nies.net.cn/j g/y sjg/xxzx/xscg/201112/t201112 30_125 80.html, 2014 -9 -3.
[9]汤林春,吕星宇,张文周,朱光华.2009年上海市基础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J].上海教育科研,2010,(4):12-15.
[10]张娜.公众对区域基础教育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北京市公众教育满意度调查[J].中国教育学刊,2012,(8):22-25.
[11]张天雪,祁营.当前公众对教育满意度调查分析——以浙江省为样本[J].中国教育学刊,2011,(8):13-16.
[12]刘静,地方政府教育管理公众满意度测评的实施流程与路径[J].求索,2008,(11):161-163.
[13]刘武,杨雪.论政府公共服务的顾客满意度测量[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29- 132.
[14]盛明科,刘贵忠.政府服务的公众满意度测评模型与方法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06,(6):36-40.
[15]徐友浩,吴延兵,顾客满意度在政府绩效评估中的运用[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0):325-328,
[16]邓赞洲.地方政府教育资源配置公众满意度测评研究[D].湘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17]郭婕,我国政府行政成本的现状、成因及对策[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71-77.
篇10
关键词:预应力梁板常见问题防治措施
预应力混凝土工程与普通混凝土工程相比,有许多特殊技术要求,相关施工规范都有详细规定。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没有严格执行这些规范、施工人员对常见问题的重视程度、认识程度不足以及处理问题的经验欠缺等原因,导致一些质量问题时有发生。下面分别就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板工程一些常见问题和防治措施进行阐述。
1.梁板施工中的混凝土裂缝
产生混凝土裂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内部应力作用、外部荷载作用以及温差、干缩变化等,其形态各异。桥梁结构中小于等于0.05mm的裂缝对使用没有多大危害,但大于0.05mm的裂缝终究会对结构的耐久性产生影响,同时有些裂缝会随着时间的延长继续扩展,因此不能简单处治。
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裂缝根据生成的主要原因,可分为:沉缩裂缝,包括塑性沉降裂缝和塑性收缩裂缝,一般出现在混凝土硬结前,施工后6小时内;温度裂缝,按深度又可分表面、深层、贯穿裂缝,一般出现在施工后1至2天内,深层裂缝和贯穿裂缝出现在21天内;干缩裂缝,分塑性干缩(龟裂)和长期干缩,分别出现在1至7天和数月内。
对这些裂缝的预防措施主要有:
(1)重视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尤其是正确进行施工配合比设计,准确估计粗、细骨料中的含水量,采用合理水灰比,按实际情况掺加必要的添加剂或优质粉煤灰,以减少沉降量和塑性收缩,保证混凝土设计强度、和易性及泌水性。
(2)在混凝土浇筑1~2h后进行二次振捣,表面拍打、振密。箱梁及T梁的翼板待梁身混凝土泌水沉降完成后才继续浇筑。混凝土面初凝后终凝前进行二次抹压,减少收缩量。
(3)采取措施降低混凝土浇筑温度,如采取夜间浇筑、降低骨料温度或加冰水、通过预埋管道通冷却水降温;采用低水化热水泥或加入粉煤灰降低水化热升温等。
(4)加强混凝土表面保护,浇筑后表面应及时用草帘、草袋、砂或养生布等覆盖,洒水或蓄水养护。夏天延长养生时间,冬天采取保温措施,薄壁结构要适当延长拆模时间,使其缓慢降温。
对混凝土裂缝的处治措施有:
(1)对于沉降裂缝或龟裂,发现细微裂缝时可立即抹平压实。
(2)裂缝已行成时,对现浇结构表面抹一层薄砂浆封闭裂缝,保护钢筋,预制构件可在裂缝表面涂环氧胶泥或粘环氧玻璃布,封闭处理。
(3)对于温度裂缝,缝宽小于0.1mm的,可按上述方法进行封闭。缝宽大于0.1mm的深层及贯穿裂缝,可根据裂缝的可灌程度采取灌浆方法进行裂缝修补。
2.预应力管道位置不准、漏浆
预应力管道的位置直接关系到预应力筋的作用位置,其施工偏差不仅增加了摩阻力,产生较大的预应力摩阻损失,还使得预应力筋偏离设计位置,降低预应力效率。预应力孔道漏浆,直接影响到预应力筋的锈蚀保护和传力效果。为防止这类质量问题的发生,施工时可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1)严格按照管道的设计位置采用定位钢筋进行固定安装。对于波纹管,定位钢筋间距一般取0.5米,并与模板内的钢筋骨架绑扎牢固,在曲线段适当加密定位钢筋间距。
(2)预应力管道接头采用同类管道套接,连接长度为管道内径的5~7倍,接头处不得产生角度变化,并缠裹紧密,已防止混凝土浇筑期间管道转动移位及水泥浆渗入。
(3)提高预应力管道材料的强度和刚度,浇筑混凝土时注意对管道的保护,严禁振捣棒振动管道,以防管道损伤,造成漏浆堵管。
3.预应力管道被混凝土灰浆堵塞,预应力筋无法穿过
堵管的原因主要有预埋管接头处脱开漏浆、管道破损或被踩、挤、压瘪,预防这类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
(1)预埋预应力管道应逐根检查并做U形满水试验,安装时所有管口处用橡皮套箍严。
(2)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和浇筑后都要用通孔器检查并不时反复拉动疏通。
(3)管道安装后腰严格控制电焊机使用,防止电焊火花击穿管道。
4.张拉时混凝土出现裂缝
预应力张拉时,混凝土梁端出现纵向裂缝,是较常见又很严重的质量问题,能导致混凝土局部破坏,预应力不能施加,或导致板、梁的破坏而不能使用。出现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张拉时间控制不好,混凝土强度不足;锚区混凝土不密实,局部抗压和抗裂强度不足;锚下钢筋配置不足;张拉施工部正确等。要防止此类质量问题的发生,可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1)按设计要求配置足够的锚下间接钢筋,增强锚下混凝土的局部抗压、抗裂强度,当认为钢筋布置不能充分振捣混凝土时,应重新布置套管及钢筋。混凝土浇筑前应严格按要求进行隐蔽验收。
(2)张拉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要求混凝土试块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
(3)加强锚区混凝土的振捣,提高密实度,也可采用粒径较小的骨料配制混凝土。
(4)采用对称张拉,避免梁体因偏心受力而产生裂缝。
5.张拉时断丝、滑丝
张拉中断丝及滑丝的数量超过规定时降低了预应力值,也易出安全事故。造成断丝的主要原因有:钢绞线材质不均或严重锈蚀;锚圈口处分丝时交叉重叠;锚垫板与钢绞线不垂直;限位板与钢绞线不匹配,限位板限位深度太深;张拉端喇叭管与预埋管形成夹角等。造成滑丝的主要原因有:限位板与钢绞线不匹配,限位板限位深度太深;锚具夹具质量存在问题,锚固效率低;灰浆堵塞锚夹片;钢绞线锈蚀或表面有泥浆、油污以及粗细不一致等。对于这类问题采取的技术措施有:
(1)对钢绞线质量进行严格的进场检验和测试,确保其各项指标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并将钢绞线的直径偏差、椭圆度、硬度纳入检查内容。钢绞线外观应洁净无锈蚀。
(2)严格按规定对锚具、夹具进行抽样检测,如检测结果不稳定,应及时考虑更换产品供应单位。
(3)严格执行千斤顶、油泵、压力表的校核制度,定期进行校核。
(4)确保锚垫板与钢绞线受力方向垂直,钢绞线转弯处应平缓,不能有较大折角,避免产生应力集中。
(5)安装前对锚固系统的每一部分认真清理,对其外观仔细检查,确保完好,并在锚圈孔内涂少量石蜡油,不宜多擦。
(6)严格按施工规范进行张拉操作,千斤顶给油回油应缓慢平稳,张拉、卸载速度不能过快,以免冲击影响夹片的锚固性能。
发生滑丝时的处理方法有:
(1)将卸荷座支承在锚具上,用YC122千斤顶张拉滑丝钢绞线,直至将滑丝夹片取出,换上新夹片张拉至设计应力即可。
(2)如滑丝严重或在滑丝中钢绞线受到严重伤害,则应将锚具上所有钢绞线全部卸荷,找出原因并解决,再重新张拉。
(3)如确定滑丝原因为限位板深度太深造成,应重新试验测定限位深度,然后重新订做限位板。
发生断丝的处理方法有:
(1)提高其他钢绞线的张拉力作为补偿,但任何情况下最大超张拉力不能超过应有规定。
(2)换束。卸荷、松锚、换束、重新张拉。
(3)凡反复张拉超过三次,或张拉力超过钢绞线的抗拉极限强度标准值,则整束更换。
6.张拉控制应力和伸长值不符合规定
根据JTJ041-200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预应力筋的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的差值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规定时,应控制在6%以内,否则应停止张拉,待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予以调整后,方可继续张拉。
在实际施工中常出现张拉控制应力和伸长值不符合规定的情况,这严重影响了预应力的施加,降低了结构安全性。其主要原因有:钢绞线相互缠绞,受力不均;预应力管道位置的不准确、不平顺增大了孔道摩阻力;预应力筋理论伸长量计算中的弹性模量、孔道偏差系数、摩擦系数取值不准以及一端张拉等。对于这类问题可以采取的技术措施有:
(1)采用机械与人工穿束,防止钢绞线相互绞缠。
(2)准确安装预应力管道,保证其位置准确、管道平顺。
(3)计算预应力筋理论伸长值时,实测钢绞线弹性模量以及孔道摩阻系数,以此作为计算依据。
(4)采用两端张拉可有效减少孔道摩阻损失。
7.孔道压浆不密实
预应力筋张拉后,孔道应尽早压浆,以使预应力筋与水泥浆有效黏结并防止预应力筋锈蚀。孔道压浆密实与否直接关系到预应力构件永存内力的稳定性和耐久性,也是后张法预应力梁板质量控制的主要环节。压浆不密实的主要判定方法是:比较水泥浆压进总量小于孔道总空隙量;多波曲线孔道波峰顶排气孔未冒浆。
出现孔道压浆不密实的原因主要有:孔道空隙狭窄或成孔质量不好,粗细不均或有偏孔、缩颈现象;孔道曲线长、曲率小、曲折点多致摩阻力增大;排气孔设置不当,特别是连续梁,多波段竖曲线超长孔道,若波峰处的排气孔不通,在某些曲线段形成空气滞留穴(窝气),阻止进浆而造成空洞;封锚不严,不能保压持荷;水泥浆配比不合理,泌水率过大,浆体离析,孔道内形成游离水;预应力筋编束、捆扎时,绑扎丝过密、松弛,穿束时绑扎丝在孔道不畅处受阻,形成网状塞栓,压浆时此处过水过气而不过浆;压浆机性能不好,压力不够或无法保压持荷,使水泥浆无法借助压力充实到孔道各处不易畅通的细微空间位置,从而造成不饱满、不密实。
预防孔道压浆不密实可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1)优选水泥浆配合比,既保证足够的强度,又能有效地控制泌水率及有效膨胀系数,泌水率在浆体拌制3小时后应小于2%。
(2)合理选用膨胀剂,按设计或规范要求选用质量合格的膨胀剂,并对产品进行膨胀系数的验证。
(3)严格控制压浆工艺,适当提高稳压持荷压力,压浆过程中压力一般应保持在0.4MPa~0.6 MPa之间,稳压压力保持在0.6MPa~0.8 MPa之间,稳压持荷时间不少于5min。
(4)压浆前用高压水冲洗管道,清除杂物,灰浆入泵前应通过直径1.2mm的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