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白发三千丈范文

时间:2023-03-18 15:41: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李白的白发三千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白发三千丈下一句:缘愁似个长。这是李白最著名的诗篇之一秋浦歌。 劈空而来的第一句:“白发三千丈”,作了奇妙的夸张,说得简直不近 情理。一个人的头发,很少有超过他本身的长度的。李白的身度,据他在《上 韩荆州书》中的自我介绍是:“长不满七尺”。

2、参照有关历史记载,在当时 是个中等个儿。以七尺的身躯,而有三千丈的头发,不可能。如果说是每根 头发的总和,也从来没有这种描写法。单看这一句,真叫人无法理解,可是他在下面的一句,接得多么好啊!三千丈,表示很长。因为忧愁而头发变白, 这三千丈的白发,是内心愁绪的象征。“缘”,因为。“个长”,就是这么 长,现在有些地方还有“个长”、“个大”的口语。

3、有形的白发被无形的愁 绪所替换,具体的事物转化成了抽象的事物。人们注意的重点,从“白发” 而转移到了“三千丈”这个数目。

4、于是“白发三千丈”很自然地被人理解为 艺术的夸张,这句诗就成了绝妙的浪漫主义的构思,使人感觉到意趣横生。 然而自己要知道白发,必须对镜。现在诗人在清亮的铜镜里,看到了自 己的萧萧白发,知道是由于忧愤深广所造成。这时有感慨了。于是又进入更离奇的幻想、更巧妙的构思:我的满头白发,这么多,看来有三千丈了,是 因为心头有无限的愁丝所造成的。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夸张是指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缩小或超前的描述。夸张一般分为扩大夸张、缩小夸张和超前夸张三种类型。夸张的作用有:一是深刻地表现出作者对事物鲜明的感情态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二是通过对事物形象的渲染,可以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如课文李白的《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因愁而生白发,但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白发如此之长,可见愁思的深重;他的另一首《望庐山瀑布》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也是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瀑布飞泻而下的壮观,饱含了诗人对神奇的大自然的赞颂;其他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用“千山”“万径”把辽阔的画面凸显出来。

近年高考真题索引

2012年江西卷,2009年四川卷,2008年四川卷,2005年上海卷、福建卷均涉及夸张题。

应考锦囊

提问方式:

本诗用的是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对本诗某句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

答题步骤:

先具体答出表现手法,然后具体分析诗中如何体现夸张手法,最后指出用了这手法以后所起的作用。

答题范式:

本诗用夸张的手法,( )(诗句)突出了( )的特点(情状),表现了诗人( )的感情,起到了( )的作用。

现场练习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 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6分)

(2009年四川卷)

答案解析:

看到作者是陆游,其实诗歌的情感大致就出来了。对于这样熟悉的作者,同学们心中一定要有比较稳定的意识,即他是爱国诗人,主张抗金收复失地。

针对“夸张”专题,本题重点探讨景物描写和情感的关系。景情关系自然是间接抒情,关键是通过什么景来抒什么情。景是情的外化和物化,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是也,所以必须明了写了怎样的景物。本诗前两句,以万里黄河、千仞华山为代表,描绘了被金朝贵族占领的北方地区的壮丽山河,充分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后两句描述了北方人民盼望宋朝军队去收复失地的焦急心情。同时诗中又用壮阔的景色来衬托被压迫人民的心情,形象生动悲壮感人,流露出诗人对沦陷区老百姓的同情和对苟且偷安的南宋统治者的愤慨。

综上,答案为: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1分),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1分),饱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做了铺垫(1分)。第三句“泪尽”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望”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又”字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3分)。

强化训练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①

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①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篇3

一、案例描述

讲解: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师:谁能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生:这句话的意思是不怕中的困难,万水千山在眼里只不过是平平常常的事情。

师:同意他说的,请举手。

学生举手

师:很好,现在请大家关注到这个词――万水千山。(板书)它真的表示走过万条河千座山吗?

生:不是,而是表示经过了很多山和水。

:就说这“万、千”都不是实指万、千,而是表示中翻过了一座座山,又涉过了一条条水。像这样的数字我们称为“虚指”,表示不确切的。

课件出示学生学过带有数字的诗句: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纳兰性德《长相思》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学生齐读。

师:这些我们学过的诗句中的数字也都是虚指。当我们碰到这些数字时,不能用正常逻辑去推理,不然会使本来很有情趣、意境的诗变得不合理、荒唐。这时,我们应该用诗意的眼光去看,诗人用数字为要进行夸张、铺陈、渲染,起到一定的艺术表达效果。比如说――

生:白头发有三千丈长,那是不可能的,其实是表达个人的深深的愁绪。

生2:风刮了两个小时,雪下了两个小时,这样理解就不合常理了。诗人用“一更”实则表达这个夜晚是风雪交加的。

师:说得很正确。现在我们知道了“万水千山”,其实是指途中要越过一座座山,渡过一条条河。而这“越过一座座山,渡过一条条河”也预示着会遇到――

生:许许多多困难。

师:比如――

生2:在翻越高山时,他们行走在悬崖峭壁之间,一不小心,一个战士脚底一滑,跌落山崖。

生3:可能行军在深山老林中,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一些战士因为路途奔波劳累,生病了,却没药医治。

生4:我看过的电影。他们时常没有食物而忍饥挨饿,甚至不得以有些还啃树皮,吃草等。有一些战士活活饿死。

师:是的,同时还要面对的围追堵截。遇到的艰难险阻数也数不尽,我们也可以用一个词形容:万什么千什么――万难千险。(板书)

师:历尽万水千山、万难千险,这就是“远征难”。(板书)可是他们却把这一切看得――

……

二、教学反思

一首几十个字的诗,教师如何合理解读文本,挖掘诗词的原生态教学价值,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设计富有新意的策略,激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思想碰撞,引领学生感悟古诗词的无穷艺术魅力呢?

1.文化的熏陶

作为人文学科的语文课程具有文化的负载作用,对于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在文本解读时,要充分挖掘古诗词中所蕴含的丰富传统文化,用本民族的优秀文化熏陶学生,让他们继承并践行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

《七律・》中的远征难是通过“万水千山”这一个虚指数字来传达的。回看历代的古诗词作品中,不少诗人都爱用虚指数字来表情达意。如唐代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清代纳兰性德的“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等。“虚数”这个模糊语义现象在中国古诗词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和“明月”这个意象出现的频率有的一拼。

教学时,我紧紧专注“万、千”做文章。先是让学生知道这不表示确切的数量概念,而是一个泛化的虚数,然后例举几句学生学过的诗句,让学生知道虚数在诗词中广泛运用。接着学生结合以前对诗句的理解,立刻感受到了本来干巴巴的数字一经诗人模糊语义处理,变得有血肉,有思想,有韵味,使诗词作品具有了无穷的艺术感染力。

2.词语的积累

篇4

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曾参岂是杀人者,谗言三及慈母惊。

3、国耻未雪,何由成名?

4、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5、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

6、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7、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8、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9、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

10、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1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12、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13、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4、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15、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6、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17、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18、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9、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20、土扶可城墙,积德为厚地。

21、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

2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23、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24、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25、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26、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27、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28、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29、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30、人生若波澜,世路有屈曲。

31、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32、吾观自古贤达人,成功不退皆殒身。

33、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篇5

1、陆机才多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

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3、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4、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5、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6、我昔钓白龙,放龙溪水傍。

7、有时忽惆怅,匡坐至夜分。

8、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9、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

10、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1、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1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3、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14、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15、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6、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7、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18、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19、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20、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

21、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2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23、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4、何当一来游,惬我雪山诺。

25、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6、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27、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28、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29、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30、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1、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32、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33、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34、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35、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36、将欲辞君挂帆去,离魂不散烟郊树。

37、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38、青云当自致,何必求知音。

39、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40、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41、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42、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43、长安白日照春空,绿杨结烟桑袅风。

44、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

45、苍苍金陵月,空悬帝王州。

46、宝镜似空水,落花如风吹。

47、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48、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49、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50、碧水浩浩云茫茫,美人不来空断肠。

5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52、相亲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53、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54、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55、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56、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57、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58、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59、座客三千人,于今知有谁。

60、清湍鸣回溪,绿水绕飞阁。

61、乌啼隐杨花,君醉留妾家。

6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篇6

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对古诗词中所采用的艺术手法不了解。教师此时有必要对学生们讲解有关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概念和知识,并说明我们所读到的古诗词是艺术作品,它们表现的是艺术的真实。

一.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辨析

所谓生活真实是指社会生活中实际存在的人和事,是客观现实。而艺术真实(就文学作品来说)是作家在真切的人生体验基础上,通过艺术的创造力,以虚幻的形式揭示出来的实际生活的本质与真谛。我们生活中的人、事、景是作家创作的前提和基础,但是作者并非将现实生活中的这些材料原封不动地搬进作品中。他们运用各种艺术手段(如对材料的取舍、改造提炼和虚构以及语言层面上的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对之加工和处理,才能将生活之中的人事物景变为令我们欣赏感叹的文学作品。可见,文学创作是对生活真实的能动反映过程,一方面,文学是站在人的生命体验与审美感受以及对社会人生关注的立场上看待生活的,因此它对生活的认识、感悟与表现带有浓重的主观性色彩;另一方面,文学是以审美的方式把握生活并以激发人们的情感情绪为目的,因而必然讲究艺术技巧。所以艺术的真实是主观的真实,我们在阅读古诗词的时候,不能以求实或通过科学计算的方法去坐实某个具体细节,而是要将它放在诗词的具体语境中和作者要体现的思想感情中去细细体味。

中国古代就有因为忽视文学作品的艺术真实而曲解诗词并闹出笑话的故事,且举两例。

先看杜甫的《古柏行》:孔明庙前有老柏,柯如青铜根如石。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诗人意在借久经风霜、挺立寒空的古柏,以称赞雄才大略、耿耿忠心的孔明。现实生活中的我们是很难看到有“四十围、二千尺”这样高大树木的,杜甫这里用了夸张手法以便衬托孔明形象之高大,不能用生活实际去较真,这个姑且不论。可笑的是北宋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竟然用科学的手段通过一番计算后,埋怨杜甫:直径七尺,高两千尺的树不是太细长了吗?这里,沈括犯了两个错误:文学作品中的这些数据不是生活真实,因而不能用科学实证的方法去求证,这是其一;其二,经过后来学者考证,沈括计算出了错误,诗中的古树应该是直径40尺而非他说的7尺。这样看来,杜甫在夸张的运用上并未比列失调,反而恰到好处。作为一大科学家,沈括以为抓住了大诗人杜甫的漏洞,却不知自己的错误沦为后人笑柄。

再看中学课本中所选的杜牧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对于其中的“千里”和“四百八十”的具体数字我们当然不能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去求证。杜牧用“千里”为我们营造了更大的想象空间,达到了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体现了他高超的艺术手法。而明代的杨慎却在《升庵诗话》中对杜牧颇有怨言,大意是:千里之外的莺啼我们是听不见的,千里外的绿映红人们也不看见。如果把 “千里”改成“十里”,那么莺啼绿映红、村廓、楼台、酒旗尽在其中,岂不更妙?杨慎就是错在用生活中求真求实的眼光去分析诗歌,而不是以审美的眼光欣赏文学作品。作为一个诗论家,其错如此,不是悲哀吗?

综上,文学作品是作者通过一系列的想象、虚构以及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走上艺术真实之路的。

二.中学阶段相关的古诗词举例

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接触的古诗词中需要从艺术真实的角度去欣赏和阅读的不在少数,这里列举一部分并从修辞角度且联系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略加分析,以帮助他们加深对艺术真实的理解。

①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

②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李白)

③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

④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

⑤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

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

⑦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⑧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

⑨白日地中出,黄河天上来。(张嫔)

⑩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

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苏轼)

以上诗句若是以生活常识或以科学态度去验证,都显得荒谬不经。但从审美所要求达到艺术真实的层面上看,又是魅力无穷的。

先看李白的诗句:①句意为作者因愁苦头发在朝夕间变白了,这种情况在实际生活中不可能出现(除非染发)。李白是用夸张的手法表达极度的愁苦,即郁郁不得志的悲苦。头发的朝夕间变白恰好渲染了这愁苦之深之浓。同样在②中,从生活真实来看,人的“心”不可能被狂风吹去挂在树上,而这首诗要表达的是李白被贬离开长安后,对长安念念不忘的思念之情。人不在,心还在,这样就变得可以理解和接受了。如果我们对③中的诗句以科学和实证的精神去推测,就发现其严重失实,白发怎么可能三千丈?但联系第二句,就明白白发是因愁而长,作者采用了夸张的手法而使诗句更形象、更具感染力。从科学态度来看,④描写的完全是错觉或幻觉。但是它传达了孤独寂寞的人内心的真实感受和强烈期盼,更见细腻传神。此外,雪片不可能有席子那么大,⑤中用高度的艺术夸张以席来拟雪花却精彩绝妙,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花大,密的特点,极写边疆的寒冷,巧妙地衬托出思妇悲惨的遭遇和凄凉的心情。

再看杜甫的诗句:生活常识告诉我们,花不能掉泪,鸟也无心惊这样的人类感受。⑥是以物拟人,将花鸟人格化,有感于国家的分裂、国事的艰难,长安的花鸟都为之落泪惊心。形象地表达出亡国之痛,离别之悲,感人至深。天下露水的颜色并无不同,月亮也只有一个,妇孺皆知。而⑦不过是借今夜“更白”的露水和“更明”的月亮表达了杜甫对失散兄弟的加倍思念。感情因此更为浓烈,效果亦更突出。

同理,从生活真实的角度看,蜡烛有“芯”而无“心”,更无人类的思想感情。在⑧中诗人的眼里烛芯却变成了“惜别”之心,把蜡烛拟人化了。蜡烛那彻夜流溢的烛泪,就是在为男女主人的离别而伤心了。物犹如此,人何以堪?无疑大大增强了情感的分量。在稍有地理知识的人看来,⑨中的描绘与科学相去甚远,若不是写在诗中,恐怕要贻笑大方。但它却形象准确地传达了太阳从地平线喷薄而出、黄河从高原飞流直下的真切感受,令人叫绝。另外,一个人即使瘦骨嶙峋也不会比黄花更瘦,而⑩中的夸张贴切地表达了李清照的思念以及由此带给她精神和肉体上的双重折磨。李善于将抽象的感情具象化,《武陵春》中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将主观的情绪体验“愁”化为有重量的物,凸显了愁的深重,真是形象传神,妙绝千古。再者,生者和逝者是不可能相见的,否则违背科学知识。而苏轼却在《江城子》中描述了他与逝去了十年的妻子相见的情景,?描述的这种无中生有的幻觉,实际上有效真实地表达了作者对亡妻那份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令人扼腕。

篇7

1、红颜多薄命。

2、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

3、恻恻泣路歧。哀哀悲素丝。

4、战国何纷纷。兵戈乱浮云。

5、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6、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7、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8、三山半落青山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9、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10、人生贵相知,何用金与钱。

11、寅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少年。

12、皓齿终不发。芳心空自持。

13、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14、赵倚两虎斗。晋为六卿分。

15、岁时丰衍,九土乐升平。睹寰海澄清。道高尧舜垂衣治,日月并文明。嘉禾甘露登歌荐,云物焕祥经。兢兢惕惕持谦德,未许禅云亭。

16、殊祥萃,九苞丹凤来仪。膏露降,和气洽,三秀焕灵芝。鸿猷播,史册相辉。张四维。卜世永固丕基。敷玄化,荡荡无为。合尧舜文思。混并寰宇,休牛归马,销金偃革,蹈咏庆昌期。

17、越客采明珠。提携出南隅。

18、奸臣欲窃位。树党自相群。

19、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20、果然田成子。一旦杀齐君。

2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2、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23、厢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24、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25、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26、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27、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阑意?

28、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王风委蔓草。战国多荆榛。龙虎相啖食。兵戈逮狂秦。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扬马激颓波。开流荡无垠。废兴虽万变。亦已沦。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群才属休明。乘运共跃鳞。文质相炳焕。

29、人生若波澜,世路有屈曲。

30、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31、清辉照海月。美价倾皇都。

32、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33、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日还。

34、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35、曾参岂是杀人者,谗言三及慈母惊。

36、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7、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

38、严夜警,铜莲漏迟迟。清禁肃,森陛戟,羽卫俨皇闱。角声励,钲鼓攸宜。金管成雅奏,逐吹逶迤。荐苍璧,郊祀神祗。属景运纯禧。京坻丰衍,群材乐育,诸侯述职,盛德服蛮夷。

39、登孤垒荒凉,危亭旷望,静临烟渚。对雌霓挂雨,雄风拂槛,微收烦暑。渐觉一叶惊秋,残蝉噪晚,素商时序。览景想前欢,指神京,非雾非烟深处。

40、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41、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42、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秋。

43、三千双蛾献歌笑。挝钟考鼓宫殿倾。

44、神女去已久。襄王安在哉。

45、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46、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

47、深宫高楼入紫清。金作蛟龙盘绣楹。

48、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49、吾观自古贤达人,成功不退皆殒身。

50、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51、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52、一水牵愁万里长。

53、骐骥筋力成,志在万里外。

54、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55、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丈。

56、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57、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58、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59、鱼目复相哂。寸心增烦纡。

60、向此成追感,新愁易积,故人难聚。凭高尽日凝伫。赢得消魂无语。极目霁霭霏微,瞑鸦零乱,萧索江城暮。南楼画角,又送残阳去。

61、土扶可城墙,积德为厚地。

62、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63、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64、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65、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66、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

67、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68、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69、由来紫宫女。共妒青蛾眉。

70、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71、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72、天生我才必有用。

73、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74、太白何苍苍。星辰上森列。

75、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

76、中有绿发翁。披云卧松雪。不笑亦不语。冥栖在岩穴。我来逢真人。长跪问宝诀。

77、万物兴歇皆自然。

78、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79、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80、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81、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82、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83、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

84、美人出南国。灼灼芙蓉姿。

85、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86、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87、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88、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89、承宝运,驯致隆平。鸿庆被寰瀛。时清俗阜,治定功成。遐迩咏由庚。严郊祀,文物声明。会天正、星拱奏严更。布羽仪簪缨。宸心虔洁,明德播惟馨。动苍冥。神隆享精诚。

90、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91、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92、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93、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海。

94、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95、蟾蜍薄太清。蚀此瑶台月。圆光亏中天。金魄遂沦没。

96、鸣珂碎撼都门晓,旌幛拥下天人。马摇金辔破香尘。壶浆盈路,欢动一城春。

97、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98、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99、国耻未雪,何由成名?

100、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01、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102、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春风满洛城。()

103、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104、去天三百里。邈尔与世绝。

105、三万六千日,夜夜当秉烛。白日何短短,百年若易海。

106、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篇8

静下心来,开启思维的门,让联想与想象的风吹进来,激活心底沉睡的记忆,在稿纸上下一场思想与情感的透雨。

写作中,创造性是她的核心特质。写作宛如发明创造,她体现着作者的一种独特发现,内容的或形式的。宋代的坡曾说过:“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所以,在写作中,求新求异是我们的目标,与众不同是我们的追求。“上帝没有给我们一个蓝色的月亮,但文学艺术却说:‘我给你们创造了一个蓝色的月亮’,于是,我们便有了一个蓝色的月亮。”

“愁”是人人共有的情感,但真正打动人的“愁”却极富创造力。如,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个“愁”字激荡起诸多文人骚客无尽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成就了多少妙作佳章。

故,我们要说,创造性是写作的生命,是写作的精魂,是写作魅力之所在;一切雷同都与写作无缘,缺乏创造性是写作的大忌!

“写作”,“写作”,只有去“写”,你才会“作”。对于写作而言,她是一种制作精神产品的能力,而这种能力不是单靠“听”可“听”出来的,也非仅凭“看”能“看”出来的;说到底,她是依靠动笔“写”出来的。

巴甫连柯说:“作家是用手思考的。”巴金也说:“只有写,你才会写。”

为了具有美的文笔,让我们记住契诃夫的一句话:“把手指写断!”

篇9

关键词:语文;修辞;中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1B-0092-01

一、 语文及修辞的内涵

语文,顾其名而思其义,“语者,言也;文者,书也”,通俗地讲,即口头语与书面语。修辞学不仅是语文知识中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还对语文教学起着十分重要的指引作用。

吕叔湘曾经说过:“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就要走上修辞学、风格学的道路,也就是文学语言的研究,这是语言学与文学交界处的学科。” 在培养学生此类素质与能力的过程中,修辞学教学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不过目前中学教学界对修辞的概念往往含混不清,往往将修辞简单地与修辞格等同,下文拟就修辞的概念扼要解释。“修辞”一词最早出自《易经》,《易经・乾卦》云“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此语的含义就是修饰其话语(包含言辞及文辞)需立于诚、信之上,如此方可居守其功业。古人这种“质文统一”的修辞观是需要我们学习与继承的,中学的语文修辞教学不能忘其本宗,这种语言表达的基础要求和道德底线应该成为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

二、 修辞的分类

现代修辞学中修辞的含义由上述概念发展演变而来,但如上文所论,当今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往往将修辞与修辞格简单同一,犯了一个不小的错误,往往会误导学生。

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一书中提出修辞的两类分野,即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消极修辞是指以语言表达的明白精确为目的而进行的修辞。消极修辞一般遵循语法逻辑常规,是抽象的、概念质的。积极修辞又称“ 特殊修辞” “艺术修辞”,指以语言表达的形象、生动为目的而进行的修辞,往往是具体的、体验的,价值高下取决于意境。

语文写作中消极修辞的运用,举个简单的例子,裴多菲在《勇敢的约翰》中写道:“这殷勤的女人说后,就依了约翰,立即领他走到她的坟地,那里,让他独自与苦痛同在,他跌倒在爱人的坟边,流着眼泪。他想念着过去的、美丽的时光,她纯洁的真心燃烧着情焰,她甜蜜的心,她娇媚的脸――凋谢了,此刻在冰冷的地下长眠。”在这里,裴多菲没有运用过于复杂的表现手法,几个简单的他称代词就把语义表达得非常清楚。

相比消极修辞而言,积极修辞更为丰富。我们大体可以依照陈望道的说法将积极修辞分为辞格和辞趣两类。辞格亦即修辞格,包括材料上的辞格,如譬喻、借代、双关、引用等;意境上的辞格,如比拟、讽喻、示现、夸张等;词语上的辞格,如析字、飞白、省略、回文等,章句上的辞格,如反复、排比、对偶、顶真等。辞趣又可分为辞的意味、音调、形貌三个方面。比如,李白的《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这里的“三千丈”白发显然不是在讲事实,而是采用夸张的手法(即运用增加修辞格的方式)表达个人的感受、体验,可以让人充分感受其“愁”的深度与广度,重点是要让读者听众体会那种意境及感受。

三、 修辞学在语文教学中的效用

(一)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现代社会要求中学生具备基本的审美能力,修辞作为语言文字表达格式,能培养学生的语言及文字美感,提高他们语言表达能力,能让他们的语言更加准确、生动、丰富。修辞学这种突破语法逻辑原则,寻求新奇表达形式的特征使它具有特别的修辞性美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充分地分析经典篇目中的修辞范例,那么学生的鉴赏、理解能力也会得到迅速提高,他们的语言文字美感更为强烈,审美意趣也会得到提升。

(二)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逻辑思辨能力

阅读和鉴赏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思考历程。选入教材的文章都是名家名篇,充满了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具有丰富的内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唤起学生日常生活类似的经验感受,展开积极的形象思维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另外,各种修辞的运用,语言文字的生动与否是次要的,它主要的特征是在表达概念时表现出的精准性。比如,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描述道,“不必说碧绿的菜畦, 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 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这里不论是形容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等所用的几个表示色彩的形容词“碧绿”“光滑”“高大”“紫红”,还是描述几种动物形态的动词“长吟”“伏”“直窜”等,它们无疑都十分精准而又形象,说理合理而清晰。通过阅读并鉴赏此类文章,学生的逻辑辨析能力也会得到提升。

当然,修辞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远远要比上文论述丰富得多,只有充分而又正确地融入修辞教学的语文课堂才可以称得上名副其实的语文教学,也才能提高学生们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篇10

李白,一代诗仙,他诗作的浪漫主义风格历来被人们称道。杜甫也曾写道: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现代小孩都能熟练地背诵: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等等想象丰富,大胆夸张的诗句。但是我们在欣赏他带我们的艺术享受同时,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充溢在李白身上的人格魅力,他是一个诗人,他更是一个真性情的人,他有思想有激情,所以我们要把他作为一个诗人来欣赏,更要从他身上汲取精神的力量,把他作为精神的典范,从而在复杂多变的世界面前,更加从容地行走。

一、李白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他对生活始终充满着激情,他热爱着这个世界,热爱着美丽的河山,热爱着每一寸他踏过的土地。他歌唱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他描绘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他讴歌黄河“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他写长江“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这样大手笔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诗句不胜枚举。一切景语皆情语,只有时刻保有激情的人才会写出这样热情洋溢的词句,所以生活在这个喧嚣尘世物欲横流的时代,不管外界如何变幻,只有常有热爱之心,你就会获得幸福和安宁。

二、李白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

但凡是豪侠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品质,朋友遍天下。李白游历的半生中,也结交了无数的侠骨志士,他重义轻财。曾说“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

他和杜甫的友情成为了文学史上弥久不衰的佳话,李白比杜甫大十一岁,但他对杜甫非常敬重,曾写下《沙丘城下寄杜甫》一诗:“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由于杜甫不在身边同游,“齐歌”引不起李白的感情,“鲁酒”也提不起酒兴,思友之情就象永不停息的汶河水,这是何等深厚的感情!汪伦是安徽的士绅,特别仰慕李白的才学,想一睹李白的风采,就写信给李白“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在“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的招引下欣然而往,给当地的桃花潭增加了一段千古佳话,李白也写下了《曾汪伦》一诗赠给汪伦,歌颂了两人比千尺潭水还深的感情。孟浩然是李白非常赞誉的诗界名士,曾有“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的佳句赠他,在他写给《曾孟浩然之广陵》一诗,“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一片孤帆,伴着诗人的朋友漂向水天相连的远方,直至帆影消失在碧空尽头,诗人却仍伫立江头,凝眸远望,不愿离去。字里行间分明流露出朋友远去的惆怅与留恋。这种深厚的感情和歌颂情感的诗歌辉煌了诗人的诗篇。

三、李白是一个真性情的人

他自由不受拘束,他想歌就歌想笑就笑想哭就哭,他不刻意压抑自己,他自由却不自专,张扬却不张狂。他孤独时就唱“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他郁闷时就歌“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他兴奋时就歌“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我们是每一个真实的人,我们在人生路上会遇到很多挫折很多烦闷,特别是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少了一点单存多了一点世俗,特别是楼房的林立让人与人之间少了沟通多了隔膜,我们的心怎能不疲惫?所以,从李白那里找到力量,放开自己的心,不去过分的压制自己的心灵,释放自己多一点与别人交流,你的生活就会更加美好。

四、李白是一个谦虚的人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是唐代诗人崔颢登黄鹤楼时,面对眼前的景色写出的一首思乡诗。此诗一举奠定了崔颢在唐代诗坛上的地位。后人提到这首诗也是赞赏有加,宋代著名的诗词理论家严羽在他所著的《沧浪诗话》中认为“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到了清代,学者孙沐编选家喻户晓、老幼皆知的《唐诗三百首》时,也将此诗放在七言律诗的首篇。唐天宝三年,李白到黄鹤楼,看到崔诗赞叹不已,也想写一首黄鹤楼的诗,但想来想去,总是跳不出崔诗的意境,于是丢笔叹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提诗在上头。李白贵为诗仙,但每个人都有长处与弱点,面对别人的佳作,李白能够真诚赞美,心服口服。这就反映出他光明磊落,谦虚的人格。这种品格是值得我们每个人特别是年轻人学习的。

五、李白是一个有傲骨的人

李白的人格中,最具魅力的是他傲岸不屈,鄙视权贵的精神。他是怀着“济苍生”的热血踏上长安之途的,可现实是唐玄宗只让他做了一个粉饰太平的御用文人,加上宦官外戚的专权,理想离现实是越来越远。可他铮铮傲骨不肯向权贵低头,桀骜不驯,最终被唐玄宗赐金放还。黑暗的现实,使得本来就“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的诗人更是对权贵王侯嗤之以鼻。于是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大声疾呼“安能吹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在《将近酒》中“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在《设辟邪伎鼓吹雉子班曲辞》中“乍向草中耿介死,不求黄金龙里生”;在《答于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中“绿林高揖汉天子,何必长剑挂卧事玉阶’;在《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中“黄金白壁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