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零丁洋范文
时间:2023-03-21 21:04: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过零丁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千辛万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经过四年的艰苦岁月。
国家危在旦夕似那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可叹我零丁洋里身陷元虏自此孤苦无依。
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2、过零丁洋
宋代: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篇2
师:我国的历代王朝中,南宋是极弱的一个王朝,先期被金入侵,后期被元灭亡。可是,在南宋历史上,却涌现了许多英雄人物。如:岳飞、辛弃疾、陆游,还有我们即将要学习到的文天祥。
师:请结合注释和投影了解一下文天祥。
(投影)
文天祥(1236――1282),字宋瑞,二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理宗宝佑四年(1256)举进士第一。
恭帝德佑元年(1275),元兵长驱东下,文于家乡起兵抗元。
次年,临安被围,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奉命往敌营议和,因坚决抗争被拘,后得以脱逃,转战于赣、闽、岭等地,兵败被俘,坚贞不屈,就义于大都(今北京)。
能诗,前期受江湖派影响,诗风平庸,后期多表现爱国精神之作。有《文山先生全集》。
补题理解诗意――
师:一代名臣,杰出的文学家,他在这首诗里想要向我们传达什么呢?请同学们诵读全诗,根据自己的理解给诗补个题目。
(生读诗,思考)
生:我觉得应该补上人名和时间,可是时间不清楚。我就补――(文天祥)过零丁洋。
生补充:我知道,书注中有,是祥兴元年(1278)。
师:好,一位同学抓住叙事的要素补题,一位同学预习很细心。请继续。
生:(文天祥)过零丁洋(叹零丁)。
师:在前人的基础上添加感受“叹零丁”,你说说你的依据。
生:颈联有诗为证:“零丁洋里叹零丁”。是说文天祥在被俘之后押经零丁洋时感叹自己孤苦伶仃。
生:(文天祥兵败被俘)过零丁洋(叹零丁)。
师:结合诗句说说看。
生:“干戈寥落四周星”。兵器稀少,兵力薄弱,与元军苦苦抗战四年,最终兵败被俘。
师:“寥落”书注解释为“稀少”。你们能说说带有“寥若”的词语吗?
(生思考,查词典)
生:查到了!“寥若星辰”,意思是稀少得就像早晨的星星。指为数极少。
师:同学们,抗元的人就像早上的星星一样稀少,可叹!南宋朝廷一直就有主战派和主降派在抗争,此次兵败,元军统帅张弘范威逼利诱文天祥写信,招降宋朝正在海上坚持抵抗的将领张世杰,文天祥坚决拒绝,并写了这首诗作为回答。可赞!
生:老师我可以在同学们的基础上补:(文天祥兵败被俘)过零丁洋(叹零丁)(有感作诗)。
师:“有感作诗”好!还有什么样的感想呢?
生:惶恐!他在惶恐滩头心情恐慌。
师:对啊,惶恐滩前有大海,后有追兵,形势十分险恶。
生:以死明志,视死如归。“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人都有一死,只留下一颗炽热的丹心光照史册。
师:那你们读读题目,看有什么不妥呢?
(生读)
生:我发现“叹零丁”与“有感”有矛盾。“有感”包含“叹零丁”感受,但诗中还有其他情感。
师:你很敏锐!好,我们再齐读补好的诗题――《文天祥兵败被俘过零丁洋有感作诗》(板书)。
师小结:同学们着重抓住文天祥起兵抗元的个人经历和兵败被俘后的感叹,以及他表明的宁死不屈的决心补题。有思考,有创意。
探讨英雄形象
我们一起来激情朗读我们合作创作的题目――《文天祥兵败被俘过零丁洋有感作诗》,并有感情地诵读全诗。
(师生激情诵读诗歌)
师:现在你在诗中又读到一个怎样的文天祥呢?
生:我读到了一个宁死不屈的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直抒胸臆,表达自己面对生死,无所畏惧。
生:我读到了一个饱经风霜、身世坎坷、又有一颗赤胆忠心的文天祥。他饱读诗书中了进士,可是为了反对侵略,保家卫国,他走上了战场。我在资料上查到,他听到元朝派出大军,要消灭南宋,他听到消息,拿出自己的家产,招募起了3万壮士,组成义军进行抗元。
师:你预习真的很认真。很会搜集资料,并学有所用,令人佩服。继续――
生:我读到了一个能文能武的的文天祥。他饱读诗书,中了进士,留下了很多诗文。他还带兵抗元,指挥战斗。
师:诗中提到他自己读的什么书?
生:一部儒家经典。
师:儒家的代表人物和经典的作品你们知道吗?
生:孔子的《论语》和孟子的《孟子》。
师:孔子和孟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生:孟子有“舍生取义”之说。孟子倡导“仁”。
师:对,在孔子提出“杀身成仁”的基础上,孟子也提倡“舍生取义”。核心是两个字:“仁”和“义”。好,继续。
生:我读到了一个爱国的文天祥。祖国山河破碎如风中柳絮,飘忽不定,个人身世如雨中被打的浮萍,漂泊无依。但是他依然毫不屈服,慷慨就义。
师:好。你从颔联中读到了当时的南宋朝廷危在旦夕、文天祥自己家破人亡。国破家亡之际,他的最终抉择凸显了他的爱国情怀。颔联描写得多形象啊,用了什么修辞?
生:比喻,把国家命运比作风中柳絮,自己身世比作雨中浮萍。十分悲惨。
师:唐代薛涛有咏《柳絮》诗句:他家本是无情物,一向南飞又北飞。柳絮,无情之物啊。而浮萍呢?“漂泊浮萍本无根。”无根之物啊。
师:同学们,你们读出了一个英雄的文天祥,他就像神一样光照史册。可是,他还是人啊,一个普通人应该有的情感他有没有呢?
生:有,他也惶恐,他也感叹孤苦伶仃。
生:他巧用地名,将地名与自己忧虑不安的心情巧妙结合,对仗非常工整。
师:很棒!这一联已经成为经典。诗人回首当初兵败江西,从惶恐滩撤离,前有大海后有追兵,形势非常险恶,再看今日被俘,自己老母被俘,妻妾被囚,大儿丧亡,将士们死的死,散的散,自己只身被押解渡过零丁洋,真是无限悲苦。诗人将往日的体验与今日的感受交错在一起,心中的悲愤自然是难以名状的。你们能读出这种悲愤吗?
生:“说惶恐”和“叹零丁”要重读。
师:请你读一下。
生朗读情感饱满,重读部分语速缓慢而拉长。
师引导同学们动情共读颈联与尾联。
探究英雄缘起
师:好!我们通过探讨和朗读感受到了英雄身上也具有普通人的情感:他惶恐!他也感叹!同学们,这就是人的本性。他是人而不是神!可是正是因为他是人,他却做出了宁死不屈的壮举,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生思考,摇头)
师投影:
南宋末年,民族英雄文天祥抗击元兵入侵,兵败被俘,拒降不屈,殉难于燕京。就义前在衣服上留下这样的绝笔:
“吾位居将相,不能救社稷,正天下,军败国辱,为囚虏,其当死久矣。顷被执以来,欲引决而无间,今天与之机,谨南向百拜以死。
其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宋丞相文天祥绝笔。”
师引导学生反复朗诵两遍。
生举手:我发现文天祥深受孔子和孟子儒家思想影响,他是个真正的读书人!
生:他以天下事为己任,不能救国家和百姓于危亡之中,他深感屈辱,曾经想用自杀来表明心志。
生:他对国家充满感情,就义之前还面向南宋朝廷百拜,心中只有国家,他不愧为民族英雄!
师:同学们,你们现在理解文天祥吟诵的千古名句了吗?他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真正做到了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也!”就让英雄的爱国之心永照史册,请记住这是文天祥用生命谱写的赞歌!请齐诵: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教学反思:
这节课设计是我个人最满意的:自创问题。第一:探究英雄文天祥;第二:探究英雄人性的一面;第三:探究英雄性格形成的缘由。即从“英雄――普通人――英雄”,三步探究,追寻英雄缘起,了解儒家文化对文天祥的影响,进一步体会文天祥的视死如归、舍生取义的爱国豪情。
篇3
寒窗苦读十四年,熟读经书,赴京赶考,通过了科举考试进入仕途。这是苦难遭遇的开始。在频繁的抗元斗争中,兵武器严重不足奋力抗战四年未停。国难当头,他奋不顾身,孤军奋战。
大宋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已经被战争变得支离破碎,自身的安危同样不定,像被暴雨击打的浮萍漂泊无垠,时起时沉。德佑元年文天祥于江西起兵勤王,转战东南,抗击元军,祥兴元年十月兵败被俘。
当年撤离时,惶恐滩头说惶恐,如今被俘,零丁洋里叹零丁。后来元军张弘范一再强迫文天祥招降海上坚持抵抗南宋的张世杰,文天祥便将此诗出示给张弘范看,张自知无望,作罢。后文天祥被押解大都,于元世十九年英勇就义。
古往今来,人生在世谁能躲过一死?为国捐躯,留下赤诚忠心,永垂史册。
古往今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至今读来,依然那么的震撼我心。这首诗把全篇诗的爱国主义思想旗帜高高扬起,使全诗从悲痛的气氛中显示出鼓舞人心的力量。它所透射出的清明性,忠贞热情,照亮了历史前进的道路,激励了无数的仁人志士坚诚地,无私无憾的去身就千古。
篇4
2、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道号浮休道人、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南宋末年政治家、文学家,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3、原文《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译文
篇5
宋代: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译文:你在秋天盛开,从不与百花为丛。独立在稀疏的篱笆旁边,你的情操意趣并未衰穷。宁可在枝头上怀抱着清香而死,绝不会吹落于凛冽北风之中!
2、《竹石》
清代: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译文: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然那么坚强。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能经受得住,还会依然坚韧挺拔。
3、《过零丁洋》
宋代: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译文: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4、《题李次云窗竹》
唐代:白居易
不用裁为鸣凤管,不须截作钓鱼竿。
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
译文:它不需要被做成用来吹奏的笙箫,也不需要截断做成钓鱼竿。只待冬天千花百草凋零后,在纷飞的大雪中去看那点点葱翠。
5、《拟古九首.其四》
魏晋:陶渊明
迢迢百尺楼,分明望四荒,
暮作归云宅,朝为飞鸟堂。
山河满目中,平原独茫茫。
古时功名士,慷慨争此场。
一旦百岁後,相与还北邙。
松柏为人伐,高坟互低昂。
颓基无遗主,游魂在何方!
荣华诚足贵,亦复可怜伤。
译文:登上高高百尺楼,清晰可见远四方。夜间云聚栖其内,白日鸟集作厅堂。远处山河尽在目,平原一片渺茫茫。古时热恋功名者,慷慨争逐在此场。
篇6
2、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仍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3、文天祥《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5、国庆节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又称十一、国庆节、国庆日、中国国庆节、国庆黄金周。中央人民政府宣布自1950年起,以每年的10月1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的日子,即国庆日。
篇7
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简评:这是一首写时不我待、精忠报国的励志词。
2、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简评:这首诗表达要努力攀登最高峰,实现“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
3、行路难·其一
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简评:这首诗在感叹行路难的同时,发出了长风破浪、克难奋进的坚强声音。
4、过零丁洋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简评:这首诗在叙述人生艰难的同时,选择了舍生取义、以身殉国的价值取向。
5、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清·秋瑾
万里乘风去复来,只身东海挟春雷。
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
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
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篇8
一、品鉴诗歌的内蕴美
古代诗人不仅是技艺高超的文字巧匠,更是深远睿智的的思想家。
作为诗人,他们具备普通人不曾具备的高尚的道义感和神圣的使命感,无论身处变幻无常的政治漩涡中还是身陷风雨飘摇的战争风云中,均能够从容不迫地聆听风雨、直面现实、书写华章。如宋代词人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以无比旷达之心将自己遣世独立的孤独情怀与传说中的美丽神话巧妙融合在一起。在皓月当空、月圆人圆的中秋之夜,在月亮运行的阴晴圆缺的自然规律中,渗进浓郁的哲学意味――“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便使之成为一首将自然美景和社会现实高度契合的写景抒情名篇。
作为智者,他们所具备的人文精神和高尚情操,能够使诗歌表现出“究天人之际,穷苍茫彼岸”之崇高和唯美境界,并以反复锤炼、炉火纯青的语言艺术赋予古典诗词众心所会、世代流播的哲理与思想等美学意蕴。如宋代爱国名将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全诗以激昂悲壮的语言抒写了作者慷慨激昂的爱国激情与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表现了作者舍生取义的高尚情怀,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尤其是诗歌结末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之句被古今中外读者视为千古名句而广为流传。
因此,在教学上述古典诗词时,我们应该从知人论世的角度导入课文,引导学生了解作者身处逆境甚至危难之境所拥有的旷达、崇高、唯美、坚韧之情怀。反复品读文本,让上述古典诗词中蕴涵的丰富而又美好的情感内蕴渗透出开启学生美丽心扉的绵远之力,让学生美丽纯净的心灵在充满诗情画意的古典诗词阅读、品鉴中获得高尚品格的熏染与陶冶。
二、品鉴诗歌的形象美
古典诗词中的形象,是诗人对现实生活的人、物、景等各种现象进行艺术概括后所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具有某种思想内蕴和艺术感染力,具体生动鲜活。古典诗词中的艺术形象一般包括人、景、物等。其中,人物形象既可以是诗人在文本中创作的自我形象,也可以是诗人在文本中塑造的艺术形象。无论哪种形象,都寄寓了诗人无限真挚的情感。因此,认知、感悟古典诗词中的艺术形象,有助于引导学生深入品鉴诗人寄寓于诗歌中的思想感情。下面,我们以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为例,谈谈引导学生品鉴古典诗词中艺术形象的具体方法。
教学时,首先要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过零丁洋》文本,在学生基本读懂文本大意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进行如下鉴赏:首联“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是作者自叙生平;颔联“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是对山河破碎的国势和对自己家破人亡的凄凉情境的具体描写,表现出诗人对国事的担忧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概叹;颈联“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继续叙说艰难的处境和凄凉的心境,流露出满腔的悲愤与惶恐不安;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现出诗人视死如归的壮志豪情。然后再引导学生综合上述分析,一个心系抗金事业、满怀报国热情、视死如归的诗人形象便屹立在学生的面前。
三、品鉴诗歌的意象美
在古典诗词中,诗人通过精美的语言塑造意象,以此寄寓诗人内心的情感。故此,在古典诗词中,意象往往是诗人“心象”的具体表现,是诗人内心情感的物化形态。中国古典诗词讲究含蓄委婉,诗人在文本中常常不愿直抒胸臆,而是把自己真挚、纯美的情怀投射到诗歌作品的具体意象中,使意象成为具有丰富内涵又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学元素,使古典诗词文本呈现“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之美。教学时,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与联想,充分感受古典诗词文本中的意象美,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意蕴和作者情怀的了解与品鉴。
比如,陶渊明《饮酒》(其五)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菊”,意象看似寻常,实则意蕴深远。教学时,笔者引导学生将之与周敦颐散文《爱莲说》中“晋陶渊明独爱菊”和“菊,花之隐者也”两句话联系起来品鉴,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用文笔或者画笔描绘想象之中的唯美画面。结果,学生在这种充满诗情画意的随堂练习中,几乎都能准确把握诗歌中“菊”的意象所蕴涵的丰富意蕴,“自然”、“悠闲”、“恬淡”、“隐居”、“闲适”、“隐逸”、“悠然”等词语频频亮相,描绘的画面也如恬静淡雅的水墨山水画一般。由此,我们感悟到诗歌中的自然意象“菊”所折射出的诗人的悠闲、淡泊、宁静、超然物外的美好品质。
四、品鉴诗歌的语言美
古典诗词语言的个性美,与其他文学艺术作品中的语言个性美一样,是指不同古典诗词文本中各不雷同的语言独特美,是不同古典诗词作者在语言表达中所独有的风格与特性。
古往今来,真正优秀的诗人,无不是由其独特的人生阅历和与众不同的文化熏就了独一无二、性格鲜明的艺术人格,并由这种独特的、鲜明的艺术人格所决定而创作的独具风格与韵味的古典诗词语言。纵观中国古典诗词历史长河,愈是流传千古、脍炙人口者,其语言的个性化色彩愈是鲜明和强烈。充满个性化的古典诗词语言,可以有效启迪和强烈影响学生,培养、发展、完善学生所拥有的、体现自己鲜明独特的个体生命和精神风貌的个性化语言,从而满足学生充分表达个体生命意愿和独特审美体验等诸多需要。故此,教学时,我们有必要引导学生充分鉴赏古典诗词文本中极具个性化的语言美。
篇9
名篇佳作卷帙浩繁,
中国文化蔚为大观,
问我最爱那一首,
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问我为什么喜欢它,
请听我来说此诗,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水惶恐,
伶仃洋里叹伶仃。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你真伟大,
爱国精神感天地,
忠贞气节值我学,
一世经历与遭遇,
无论读书与从军,
一切为了国与家,
因为你知道,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把你的精神表现出,
坚贞不屈英雄气概。
篇10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中国的词、句,都是跟吃有关,比如说吃亏,那就是把亏吃进去了。就连熟人和生人也是,熟人就比如是烤熟的肉,经常吃。生人就是不熟,不喜欢吃。
记得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么,里面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古文流传千古,可以用一个词来说——脍炙人口。脍月字旁,人体器官,也表示吃的意思,炙,其实上面的部首也是月字旁,也就是把肉放在火上烤着,很可口。也就是现在人说的,朗朗上口!
如果碰到哪个美女,那就惨了!那就不是什么沉鱼落雁了,而成了秀色可餐!让人垂涎三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