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范文

时间:2023-03-17 21:10: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翻译是:雄伟长安城由三秦之地拱卫,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五津。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只要在世上还有你这个知己,纵使远在天涯也如近在比邻。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小儿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唐代诗人王勃的作品。“少府”,是唐朝对县尉的通称。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做官,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送给他这首送别诗。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2、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____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3、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____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4、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____陆凯《赠范晔诗》

5、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____高适《别董大二首》

6、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____白居易《琵琶行/琵琶引》

7、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____张谓《题长安壁主人》

8、岂曰无衣?与子同袍。____佚名《秦风·无衣》

9、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____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篇3

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白:《送友人》

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4、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篇4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3、《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4、《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篇5

释义:迎着浩荡春风得意地纵马奔驰,好像一日之内赏遍京城名花。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释义:只要有知心朋友,四海之内不觉遥远。即便在天涯海角,感觉就像近邻一样。

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二首》

释义: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君?

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

释义: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 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5、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释义: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

6、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张先《江南柳·隋堤远》

篇6

古诗配图手抄报的图片欣赏

古诗配图手抄报图片1

古诗配图手抄报图片2

古诗配图手抄报图片3

古诗配图手抄报图片4

古诗配图手抄报图片5

古诗配图手抄报的内容:思乡诗欣赏

1、《客中寒食》

唐·李中

旅次经寒食,思乡泪湿巾。

音书天外断,桃李雨中春。

欲饮都无绪,唯吟似有因。

输他郊郭外,多少踏青人。

2、《江岸秋思》

唐·杜荀鹤

驱马傍江行,乡愁步步生。

举鞭挥柳色,随手失蝉声。

秋稼缘长道,寒云约古城。

家贫遇丰岁,无地可归耕。

古诗配图手抄报的资料:五言律诗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2、《商山早行》

唐·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推荐其他主题的手抄报资料和图片作为参考:

1.古诗配画的手抄报图片大全

2.简单的古诗文配画手抄报图片设计

3.小学古诗配画的手抄报图片

篇7

一、比较阅读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中教师可选取一些体裁、题材、思想、写法相同或相异且具有一定可比性的作品进行比较分析,由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去研读,找出其异同,斟酌其文章内容,从而达到理解文章主旨的效果。

比较阅读适合于同一作品中同一人(或事)的前后比较分析,试举一例。九年级下册中鲁迅的小说《故乡》,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进行全方位的比较。通过比较。学生知道闰土在二十多年前后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以及对“我”、对生活的态度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通过分析。认识到这种变化完全是由黑暗社会制度所致,这样,通过比较阅读,学生达到了深刻理解文章主旨的目的。

比较阅读也适合于同一题材、不同作者作品的比较分析。如九年级上册中鲁迅的小说《孔乙已》,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将此文与八年级上册中吴敬梓的小说《范进中举》进行比较阅读。通过阅读。学生可以了解到孔乙已和范进都是封建科举制度下追求功名的知识分子。教师应引到学生从两人所生活的时代、两人的性格特点、两人的结局及两文的主题进行比较分析。通过比较阅读,学生知道落魄儒生孔乙已,疯颠举人范进这两个人物形象来表现相同的主题。通过比较阅读,让学生复习、巩固了过去所学的课文,又理解了新的课文,这就改变了传统语文教学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比较阅读同样适用于范围不同作家不同作品相似人物的比较分析。运用比较分析可以扩大课堂知识的容量,学生学会由此及彼,产生联想。具体例子这里不再赘述。

二、比较阅读有助于学生理解名家名句

语文教学中要求学生积累名句,而比较阅读可以引导学生领悟名家名句的精深内涵,从而加以掌握。如八年级下册中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把作者:“忧在天下人之前,享乐在天下人之后”的苦乐观,和“迁客骚人”因外物好坏和个人得失而决定悲喜观相比较,从而透彻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更深刻地领悟到为后人广为传颂的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又如七年级上册诗词曲单元中郑谷的《淮上与友人别》和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诗人与友人离别时所作的诗。将这两首诗进行比较阅读,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和领悟诗歌语言含蓄、凝练的特点。《淮上与友人别》中轻拂的柳丝、飘荡的杨花、如泣如诉的笛曲都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难舍哀婉之情。可是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却表现出另一种风格。通过比较可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洗过去送别诗中儿女情肠的情调,代之以积极健康的感情,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这正是它成为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名句的原因。

三、比较阅读有助子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篇8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诗中写道:“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初唐四杰之一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写道:“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这都能证明如果人生没有了知己,那李白又怎能写出千古传诵的佳句?那王勃又怎能写出脍炙人口的诗篇呢?因此,人生需要知己。

《伯牙绝弦》中的伯牙为子期这位知己逝世而砸了琴,永不再弹琴。这个千古流传的高尚情谊,为后人所赞颂。如果没有了知己,就不会有这个为后人所赞颂的高尚情谊流传后世。因此,人生需要知己。

知己会在你危难时,伸出援助之手;知己会在你面对困难时,鼓励你前行;知己会在你伤心时,不停地安慰你;知己会在你被人误会时,第一个出来帮你澄清。知己不会看你走向无法自拔的道路、知己不会鼓励你去干坏事,知己只会在关键的时候,提醒你该怎样做、知己只会将你从万丈深渊里解救出来。

知已能够与你同荣辱,共进退,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哪怕风再大,雨再大,也视若无睹,因为——值得!

篇9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新课程标准的这一理念,体现出对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这一要求也明显地体现在中考的试题中。

诗歌的最大特征是抒情性和形象性。诗歌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间接抒情是通过诗歌中的人、事、物、景抒情,而这些便是诗歌的形象,也即诗中情感的载体,而准确地把握形象、分析形象便成了理解诗歌主题思想的关键,也就成了鉴赏诗歌的一把钥匙。

【考点解读】

此考点的命题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是写出诗词作品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如2013年甘肃省白银市卷第24题:本诗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又如2013年广东省广州市卷第12题:“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是理解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如2013年甘肃省白银市卷第23题:本诗颔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以“风飘絮”喻_________,以“雨打萍”喻 _________,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国破家亡的悲哀。又如2013年湖北省恩施州卷第23题:“杨花”“子规”在诗中象征什么?诗人为什么要写“杨花落”“子规啼”?

三是结合人物形象分析诗歌表达的情感。如2013年湖北省黄冈市卷第17题:这两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但对项羽评价的感情态度不同,第一首:_____

_____;第二首:_________。

【解题指津】

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它包括以下三种:

一是人物形象。诗中的人物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这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人物形象包括作品刻画的客观人物形象和作品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鉴赏人物形象的依据是人物(肖像、行动、语言、神态、心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情节。鉴赏的角度为所写人物的身份性格、所写人物的思想感情、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答题时要明确形象的总体特征,找到诗人描绘形象的有关诗句,结合诗句分析其思想内容及观点态度,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二是景物形象。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景象(山川草木等)来表现主观感情形象的,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景物类型包括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和色彩描写等。解答此类试题应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社会属性。

三是事物形象。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花鸟虫鱼)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诗。

以上三点中,通过人物形象、景物形象的分析把握诗人的情感是中考常见的考点。

【阅读闯关】

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读出了诗人的哪些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描写了洞庭湖________和________的特点。

(2)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用_________和________写出了一种充满活力的动态美,把春天的美写活了。

(2)诗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狼山观海

〔北宋〕王安石

万里昆仑谁凿破,无边波浪拍天来。

晓寒云雾连穷屿,春暖鱼龙化蛰雷。

阆苑①仙人何处觅?灵槎②使者几时回?

遨游半在江湖里,始觉今朝眼界开。

【注释】①阆苑: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②灵槎:古代神话中往来天上的木筏。

(1)首联描绘了景物气势磅礴的特点,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唐〕虞世南①

垂■②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③秋风。

【注释】①虞世南:初唐重臣,诗人、书法家。唐太宗曾多次称赞其人格。②■(ruí):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③藉(jiè):凭借。

(1)阅读这首咏物诗,你的眼前呈现出怎样一幅画面?试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来刻画蝉,试体悟全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

〔南宋〕刘克庄 【注】

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

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注】刘克庄,南宋著名词人,渴望为抗金复国作出贡献,却不为当朝重用,屡遭迁废,仕路坎坷。

(1)词中“百种千般巧”的“巧”表现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人借“天公”与“花事”的关系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苏幕遮

〔北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词的上片写景,前四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黯乡魂,追旅思”两句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渡荆门送别

〔唐〕李 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加以概括。(100字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品味该诗尾联中“送”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北宋〕王 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两个比喻句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下片抒发了哪几种情感?请概括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采薇(节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 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采薇》选自_______,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一首_______ (体裁)。

(2)两首诗都运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请分别结合诗的最后两句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相见欢

〔五代〕李 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1)“无言独上西楼”句中“独”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词理解“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中“一番滋味”的具体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词专项阅读训练之“形象赏析,情感把握”考点攻略》

1.(1)杨花和子规。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2)诗人听说友人将左迁龙标时的惆怅和恋恋不舍之情。

2.(1)雄浑壮阔 气势浩大(2)全诗抒发了诗人想为国出仕,渴望得到引荐的迫切之情。

3.(1)莺争暖树 燕啄春泥(2)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这两句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

4.(1)首联使用想象、夸张等手法,用“凿破”“拍”等颇具表现力的词语描绘了景物气势磅礴的特点。(2)尾联抒发了诗人面对浩瀚水面时眼界开阔、心胸豁然开朗的欣喜、赞叹之情。

5.(1)一只蝉落在高拔疏朗的梧桐树上,垂下像帽带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不时自在地长鸣,声音悦耳动听,传出很远。(2)本诗通过刻画人格化的蝉,热情地赞美了如蝉一般高洁(高尚或洁身自好等)的人格。

6.(1)①姿态轻盈:花瓣薄如蝶翅,轻盈有致。②形小色艳:花朵固小,却猩红如燃,鲜艳娇美。(2)写对风雨摧残花事的不满,曲折地表达了词人才不见用、遭受压抑的凄楚、愁苦,流露出对当权者压制、迫害和摧残人才的不满。

7.(1)碧云、黄叶、绿波、翠烟,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黄昏秋景图。(2)直抒胸臆(或直接抒情)。抒发了词人心头挥之不去、纠缠不休的怀乡之情和羁旅之思。

8.(1)诗人乘舟顺江而下,两岸连绵起伏的群山像画卷一样伴随小舟而行,它们在广阔的原野处消失了;浩浩荡荡的长江水,奔涌向前,流入了广阔无际的原野,诗人的视野顿时变得开阔了。(2)“送”字直接点题(扣题),“送”的主体是故乡的山水,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9.(1)词人把流水喻为美人流转的眼波,把山峦喻为美人蹙起的眉峰,将无情的山水写得有情可感,极言浙东山水的美丽可爱。(2)惜春之情、送别之情以及对朋友的祝福之情。

篇10

理解是记忆的前提。

要记忆一首古诗词,一定要理解这首诗词的内容,了解诗词的思想,把握内在的逻辑。这样在用到的时候,就容易还原成诗词的语言,使我们能够回忆起来。

例如“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这句诗,如果你不理解它的意思,是很难记住的。三秦,指长安城附近的关中之地,秦朝末年,项羽破秦,把关中分为三区,分别封给三个秦国的降将,所以称三秦;而五津,泛指四川。那么这句诗的意思就是,巍巍长安城,雄踞三秦之地,在风烟迷茫之中,遥望着四川。

用“理解记忆法”背诗,不仅记住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还学会了历史、地理知识。

2、图画联想法

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意境是一首好诗的标志。因此,如果我们能在理解诗意的过程中展开丰富的想象,使一首诗所反映的画面在头脑中再现出来,记忆就会更加牢靠,背诵时就会流畅自如。这类方法尤其适合背诵景物类诗文。

比如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空山新雨后”,寂静的,空荡荡的,山林里刚刚下过了雨;“天气晚来秋”,天气到了晚秋这个时候。“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情景简直是一个活的画面。

3、对比诵读法

相对之美是一种大自然的现象,天对地、日对月、东对西、昼对夜……中国古人把这些现象演化为文字形式来抒感、表达意愿,可谓一种伟大创举,其中就有很多对比。我们可以把古诗文中具有对比的部分找出来,记住这个对比的性质、特点、作用,就容易背诵了。

4、关键词记忆法

所谓关键词语,一是指需要背诵的文句、语段的领头字词;二是紧紧抓住容易联想背诵内容支撑点的关键性动词。

如背诵《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历数担当大任的人遭艰难情状的句子,可抓住“苦”、“劳”、“饿”、“空乏”、“拂乱”等意义、用法独特和在文中作用显著的词语。

背诵时常有这种情况,一些本来记得很熟的诗,突然在某个环节上卡壳。这时如果有人提示一下领头字(或词),就会很快地接上。这说明每句诗的领头字,都具有诱发思维、帮助记忆的作用。所以,要下功夫尽可能将它记牢。

关键的字就像是一个渔网,渔网里面还有绳子打结儿的地方,那些关键的点你提起来,所有的其他的点就能体现,这个叫纲举目张。

5、逻辑顺序法

任何文章,都有一个线索,都要有一定顺序的,例如《桃花源记》,是以行踪为线索,《核舟记》呢,是以描写船空间为线索,你先把这个线索写下来,然后接着背。

桃花源记中,顺着小溪走,忘了路,然后呢,到了桃花林,再按着走几步,没有别的树,然后来描写一下这个树林,然后呢,很惊讶,穿过这个树林,有水源,有山,有口,有光,舍船,从口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