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翻译范文

时间:2023-03-31 20:21: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三峡翻译,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三峡翻译

篇1

1、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悬崖峭壁重峦叠嶂,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2、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无法通行。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快马,也不如船快。

3、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山峰间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峻,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4、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就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常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悲惨凄凉,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之中巫峡最长,猿猴鸣叫几声凄凉得令人眼泪打湿衣裳。”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关键词:“三美”论;典籍翻译;《醉翁亭记》

引言

中国古典散文如同中国古诗词,同样具有意境深邃,语言凝练,结构优美的特点。《醉翁亭记》便是其中的佳作代表。《醉翁亭记》由唐宋家之一的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记录了他虽被贬滁州做知州,却安得自在的心境。文章在描写醉翁亭的自然美景和太守与民宴游的画面的同时,透露出了欧阳公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思想。因其文笔轻快流畅,旋律优美爽朗,巧妙地将写景、叙事和抒情融为一体,无论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是美的,成为脍炙人口的传世名篇。这篇如诗歌一般的散文,历来受到了很多翻译家的关注,英译本颇多。本文将在许渊冲“三美论”框架内在杨宪益戴乃迭夫妇和Herbert A.Giles的两个译本里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译例进行对比研究,从而得出结论:许渊冲“三美论”不仅适用于古诗词翻译,也同样可运用于兼具意境美、语言美、结构美的典籍翻译。

一、许渊冲“三美论”

“三美”说首先由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提出,他说,写文章要“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 后来,许渊冲先生基于自己的翻译实践,将其嫁接到译诗领域,并加以发展,提出了诗词翻译的“三美”原则,即意美、音美、形美。三者相辅相成,层层递进。三美之中,意美居首,因为意美是诗美的必要条件,是音美和形美的出发点和归宿。音美次之,中国古诗格律严格,翻译古诗必须考虑其音韵特点,在译文中加以再现或曲达,以求留存其音律之美。再次是形美,要在传达原文意美、音美的基础上,尽力保存古诗言简意赅的语言形式及其视觉上文字排列营造的形美,使译诗三美俱备。许渊冲先生在译诗语言表达上极其注重译诗与原作在意境、音韵和形式上的一致,出产了很多令人赞叹的美的作品,为国内外读者所追读和欣赏。

二、“三美论”视角下《醉翁亭记》三个英译本对比研究

(一)意美再现的对比

所谓意美,是指译文传达出原作品的内容和意境,使其产生与原作同样的感染力。许渊冲先生另一个翻译说论“三似”中的“意似”是指表层结构,类似于严复“信、达、雅”中的“信”,即忠实于原文的意义;而“意美”尤甚于“信”,它指的是超越作品物质形式的深层结构,指其深层之意,亦或是言外之意。因此,在做内容饱满意境丰盈的典籍翻译时,要选择最适合而又最有表现力的词汇,以期达到最大程度的意美再现。

例1: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杨译:The District of Chu is enclosed all around by hills, of which those in the southwest boast the most lovely forests and dales……

Giles译:The district of Ch’u is entirely surrounded by hills, and the peaks to the south-west are clothed with a dense and beautiful growth of trees……

欧阳公写醉翁亭,没有径直写去,而是委婉道来,从环滁群山到西南诸峰到琅琊山,再山行渐闻水声至酿泉,最后在峰回路转处引出了整个画面里的聚焦点醉翁亭的所在。“环滁皆山也。”文章开篇,就可以领略到欧阳公惜墨如金,简练不凡的文笔。寥寥五字,就描绘出了滁州被峰峦叠嶂的群山所环绕的绵延景象。“环”在此处应为动词,“围绕”“环绕”之意,对此,杨译为“enclose”,Giles译为“surround”,通过翻阅《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知道,“enclose”的解释为“to build a wall, fence, etc. around something”。而“surround”为“to be all around something”。由此可知,“enclose”的词义更局限于围以墙等,使用范围不如“surround”广,所以杨译“enclose”不符合原文的“环”的含义,此处滁州是被群山所环绕,而非为墙或者篱笆之类的篱障封住,故用“surround”更切合原文的意义。Giles译本的另一出彩处是用“entirely”来修饰了“surround”,使得滁州被崇山峻岭包围之势恰到好处地展现了出来。

对于“林壑尤美”这句的翻译,两个译本选用的动词也截然不同。杨译用了一个“boast”,词典里其释意为“(通常不指人)有(值得骄傲的东西)”,如:The hotel also boasts two swimming pools and a golf course.杨译选用“boast”说明“西南诸峰”有值得骄傲的尤美的林壑。而Giles用“be clothed with”则恰与词典中例句“The valley was clothed in trees and shrubs.”有着同工之妙,运用了暗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了西南诸峰之上有尤美的林壑覆盖着。笔者认为这比杨的选词更高一筹。但Giles的翻译也不无错漏,似是因文化差异导致了理解上的偏差,而没有翻译出“壑(山谷之意)”。类似的误译在全文里面有几处,“琅琊”译为“Shangtung”,“亭”译为“kiosque”等,这些是译文失色之处。但是总体看来,Giles凭借其母语的优势,用词更为文雅地道(如翻译“渐闻水声潺潺”借用习语“within earshot of” 等),信手拈来,把欧阳公笔下的醉翁亭周遭的人物风情传达得形象到位。

(二)音美再现的对比

韵律之美之于中国古典文学是极其重要的,表现于诸如平仄、叠音、形声、押韵等等形式。《醉翁亭记》节奏明快起伏,音韵和谐悦耳,要重现音美,着实需要下工夫。

例2: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这句描绘出了滁州人熙熙攘攘、扶老携幼畅快游玩的场景。“负者”“行者”、“歌于途”“休于树”“前者呼”、“前者”“后者”都押尾韵,“伛”与“偻”、“提”与“携”韵母相同或近似,加上“……者……也”经典判断句式的运用,使得行文流畅,读来琅琅可诵,具有音乐和诗歌一般的韵律和节奏。

杨译文中“infirm” “ infants”、“calling” “answering”简单运用了头韵和尾韵;而Giles译文按照原文的断句,在句与句之间的韵律再现方面做出了更大的努力,“Burden-carriers” “travellers”、“shouts” “responses”、“hobbling” “children in”、“along” “arms”、“backwards and forwards”皆运用了押尾韵或押头韵的方式来弥补译文在韵美和谐方面与原文的差距。Giles译本还有一大特点:多用少音节词(单音节、双音节词),读来利落爽快。

Giles译文整体在韵律节奏上有一股洋洒轻快、欢快愉悦的格调。但散文翻译毕竟别于韵律感十足的诗歌翻译,穷尽各大译本,都没有在音美方面做到极致的。这里不赘述。

(三)形美再现的对比

所谓形美,许先生认为,主要体现在诗句长短和对仗工整方面应该尽可能做到和原文相似。在翻译中保持意美和音美已经实属不易,再在两者基础上传达出形美则更是加大了难度。欧阳公的《醉翁亭记》是诗句化的古典散文,里面包含有三、五、六、九字之骈,句式长短错落有致,行文流利潇洒,英译过程中也必然也要考虑到形美再现的问题。

例2这句原文运用了五字骈、三字骈,句与句之间有凝练对称的美感。按许氏“三美论”之说,原文的句子骈散结合,则相应的译文也要采用富于灵活性变化性的句式。

杨的译文读来有一种白话文般清晰活泼之感,对于原文语序也有所调整,把“滁人游也”放在了段首,可能是出于英语行文习惯的考虑,起到总括这段的作用。译文总体来说是原文内容及意境上的忠实再现,但句式较为冗长拖沓,有失原文形式上的美感。对于“前者呼,后者应”的对偶之句,杨译干脆做一句话翻译,变成了“前呼后应”。相比之下,Giles的译文则保留了和原文一样的结构。他临摹汉语的流水句式,选择不用连词而用分号将句子意义分层,句式长短错落有致,完全按照原文中的五字骈和三字骈相应地翻译成对仗的长句和短句,使得译文读上去轻快畅达,看上去怡然舒缓,再现了原文的形式美。再者,对于“歌于途”的翻译,Giles用的“sing their way”比杨译的“sing as they go”要文雅地道。本例只是Giles译本和原文形式美相呼应的一处代表。再如 “朝而往,暮而归……”杨译为“A man going there in the morning and returning in the evening”,Giles译为“Morning is the time to go thither, returning with the shades off night”,“朝而往”和“暮而归”是三字骈,形成对仗,杨译也直接把这两个分句缩减为一句“朝往暮归”,如他在前文中对“前者呼,后者应”合二为一的做法如出一辙,不仅有损原文的音韵,更是对原文形式美的破坏;而Giles根据原文的对仗形式,仍以两个分句处理,实现了原文的形式美再现。依此,Giles在骈句的翻译上实现了与原文在句子长短和对仗工整方面的一致。

三、结语

通过以上译例的对比研究我们发现,两个译本在三美再现方面各有千秋,也存在失彩之处。作为深谙中国文化的杨夫妇,其译本基本做到了对原文意义的忠实再现,但是对音美和形美的传达有所欠缺。而Giles重视再现这篇古典散文的审美信息,尽管因文化差异有几处在意义的传达上出现了误译,但无伤大雅,总体上给读者带来了更多美的视听享受。总而言之,“三美论”框架下,Giles的译文要略胜一筹,在更大程度上重现了这篇古典散文的意境美、语言美和结构美。

参考文献:

[1]Herbert A. Giles. Gems of Chinese Literature. [M].Shanghai. Belly and Malsy, Limited. 1922. P158.

[2] 罗经国.古文观止精选汉英对照[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3] 聂影影.古代散文英译的启示[J].英语教师,2014(12).

[4] 许渊冲.翻译的艺术[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4.

篇3

Mom and dad took me at half past seven every day sent, until to pick me up from work。 In the summer camp we can do the summer vacation homework well, and the teacher will help us to check。 Sometimes we play games; Sometimes we learn; And when we do the manual; Every day we have a very rich。

I also met a new friend in the summer camp。 We like playing together, we also exchanged their like toys。

Time flies, our summer camp is over。 In the end we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teacher held a grand party, invite parents to attend。 I also took part in several programs, I in the pantomime "Snow White" out of the white horse prince, although only a few lines but that's to say English。 I'm not nervous, but I made yuhua district of foreign language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With my classmates and I could say the crosstalk the thumb and forefinger also obtains the consistent high praise。

My summer camp life is really colorful!

翻译:

今年暑假一开始妈妈就给我报名参加了雨艺夏令营。这个夏令营不像我想象的那样带我们出去玩,而是以学习为主的。在夏令营里有来自各个学校的同学,有低年级的也有高年级的。

每天爸爸妈妈7点半就把我送去了,直到下班才能来接我。在夏令营里我们可以把暑假作业做好,而且老师还会帮我们检查。有时候我们做游戏;有时候我们学习;还有的时候我们做手工;每天我们过得很丰富。

在夏令营里我还认识了新的朋友。我们很喜欢在一起玩,我们还交换了自己很喜欢的玩具。

篇4

原文:

《述游篇》朝代:明    作者:徐熥

去年仲冬束行李,掩泪辞亲赴燕市。

今年五月将中旬,方能税驾归田里。

中间辛苦难具陈,万里风波愁杀人。

从来痛定才思痛,回看往事徒沾巾。

闽溪山水何太恶,水似瞿塘山剑阁。

仙霞岭上气不平,黯淡滩头胆将落。

浙中水浅易胶舟,苍头牵缆如伛偻。

一日才行十数里,舲前兀坐空百忧。

岁除才到云阳下,县官正闭奔牛坝。

停舟三日不得行,关吏相逢便相咤。

扬子长江天际流,江豚吹浪神鼍浮。

长年捩舵神色丧,可怜身世同轻沤。

黄河之水名九曲,由来舟楫愁倾覆。

石尤风急水奔腾,隔江将儿哭。

北方景物更荒凉,满目黄沙古战场。

瘦马驱驰髀肉损,酸风射眸肢体僵。

驰马冲寒过涿鹿,四郊倏忽飞滕六。

千山万径少人行,暮抵良乡无处宿。

长安上策不见收,百金用尽存貂裘。

难从北阙操齐瑟,犹戴南冠学楚囚。

男儿致身苦不早,驱车复出长安道。

风景萧条倍去时,尘土侵人颜易老。

三吴两浙竞繁华,此际令人转忆家。

归家幼子牵衣泣,鬓衰面黑咸咨嗟。

奔走天涯过半载,岁月无情不相待。

人生得志在丘园,何必飘零寄湖海。

行路难,空悲酸,世情反覆同波澜。

篇5

1966年,何跃兰出生在湖南资兴市东江湖畔的一个村庄。从小就好强的她,在20岁那年以优异的成绩考上郴州地区卫校,酷爱文学的她,在校期间撰写了大量诗歌和散文,不久。就担任了学校文学社副社长。

1989年,何跃兰从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郴州汽修厂医务室担任一名厂医,何跃兰同情心很强,有时候看到受伤的病人痛苦的样子,自己都难过很久。一次,一个同事的父亲不小心从台阶上摔了下来,骨折了,当时那个同事家里特别穷,给老人打石膏的钱都没有,何跃兰看到这里,感到很心酸,悄悄地把自己省吃俭用的钱给了那个同事,而这一切都是悄然进行的。她的爱心为她在厂里赢得了好口碑。

1997年5月,在郴州汽修厂当厂医的何跃兰下岗了。来不及伤感的她第二天一大早就上街找工作。她不知不觉中就转到了离家不远的一处服装市场,一抬头,看见有一家店面急转,何不自己也办个服装店呢,自己给自己打工该多好啊,想到这里,她把房子租了下来。

在此之前从未接触过服装生意的她,甚至不知道从哪里批发服装,于是,她悄悄跟着当时去广州服装批发市场的同行,最后顺利地批发了一些服装回来。

下岗后第5天,何跃兰的小店开业了,因为地势好,服装样式新颖,当天营业收入就高达500多元,都快赶上自己过去一个月的工资了,何跃兰仿佛一下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何跃兰特别留意当时的款式,因为进的衣服样式新颖,价格便宜,小店生意日益红火,每天都有好几百元的收入,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她的生活。

1998年8月的一天,何跃兰在公交车上遇到一名汽修厂的同事。当她关切地问对方的家庭时,那个同事忽然流出了眼泪,原来,她儿子3岁时因发烧未及时就诊,烧坏了嗓子,如今都5岁了还不会说话,那同事边说边流泪,何跃兰听着听着,也难过得流下了泪水。回家后,何跃兰的心里特别沉重,厂医虽说不怎么赚钱,但是很多时候,能最直接地救助他人,那么小的孩子以后的路可怎么走啊,这简直就是一个悲剧。想到这里,何跃兰决定重操旧业,重回汽修厂做医生。她的这个举动让当时很多人都不能理解,丈夫也劝说她继续把生意做下去,但是,主意已定的她转让了服装店。

1998年9月,何跃兰出资,承包了汽修厂医务室。当时的医务室属于自负盈亏,除了厂内职工外,也接待附近的一些群众来就医,并按规定收费。当时的何跃兰虽说经过生意场上的磨炼,但是爱心却依旧,让人感动的是,不管是在做生意的那一年多,还是在承包医务室期间,何跃兰一直悉心照料着郴州市东街的一位孤寡老人,当自己的母亲一样,三天两头去看望她,她觉得老人无依无靠真是太可怜了,老人每次生病,都是何跃兰在旁边照顾,老人去医院不方便,何跃兰就把药给她送去,老人发烧输液,怕别的医生扎针疼,都是何跃兰亲自帮她扎针。何跃兰的爱心当时感动了很多人。

2002年2月22日,何跃兰的事迹在当地反响强烈,与此同时,《焦点访谈》正好需要策划一个下岗再就业典型的专题,于是,就对何跃兰进行了追踪报道。节目播出后,在全国都引起了强烈反响,一夜之间,何跃兰的名字更是响彻了郴州的大街小巷,要知道,在当地能上《焦点访谈》,何跃兰可算是第一人。

何跃兰红了,她成名后虚荣心也在外界的刺激下越来越强。有一次,何跃兰想托人在一个当地的集团给表弟找个工作,集团老总不认识何跃兰,态度傲慢,但是当他知道她是央视报道的何跃兰时,态度立刻360度大转弯,一口就答应了表弟在集团上班的事情。这件事情给何跃兰的刺激很大,看来名气真是好使啊,从此以后,何跃兰一旦遇到什么难题,立刻拿出在《焦点访谈》报道的事情,赢得周围无数崇拜的目光,何跃兰很快就有点飘飘然了。

媒体狂轰滥炸般的采访,也在悄悄改变着何跃兰的人生观,渐渐地,她的爱心也在虚荣下慢慢变得膨胀变质。越来越多的荣誉开始落到何跃兰的头上,她也在急速偏离真实的自我。

名利树下好乘凉,双管齐下造就多面女富豪

何跃兰开始了实施自己事业的进一步行动,她找到市文联的负责人,对方深知何跃兰影响力巨大,同意她成立自己的公司。

2002年5月,何跃兰的文化公司成立,汽修厂医务室则交由父亲何才高打理。公司除了出诗刊,还从事文化艺术策划、人才培训、资料编辑等一些经营项目,因为诗刊不盈利,公司只能靠这些项目来维持,更重要的是靠着这个诗刊,何跃兰可以和当地的一些社会名流交往。其中,郴州市原市委书记李大伦酷爱书法、诗歌,何跃兰投其所好把他聘为名誉编委,由他撰写的诗文手稿也常发于公司旗下的诗刊。

和李大伦交往的那段时间,何跃兰还通过李大伦的关系,认识了不少在当地呼风唤雨的人物,比如市委副书记雷源,他们对何跃兰也很赏识,她和那些官员唱歌跳舞,善于交际的她,就这样一来二去,积累了不少人脉和资源。

但是公司运营不久就陷入困境,何跃兰爱处处讲排场,公司小,员工多,没有稳定的收入和良好的运营,公司很快难以为继。

办公司失败后,何跃兰很不甘心,就在这时,郴州市文化事业发展总公司邀请她加盟,何跃兰决心抓此机会来搏一把。但很快,何跃兰就失望了,看似无限风光的她每月只拿2000多元,这样下去,何时才能出头啊,何跃兰决定寻找目标,主动出击。

何跃兰把目光聚焦在东街桥上,因为东街桥是当时郴江东岸连接该市主城区的一座桥,在1999年“8・13”洪灾中被冲毁,断了当地的交通要道,当地政府一直有意修建一座桥,但因为缺乏资金迟迟没有动工。当地百姓苦不堪言,怨声连天,如果自己把这个项目招商引资修建好,不光名声远扬,还能从中牟利。她把这个想法告诉了李大伦,李大伦一听,说,那太好了,只要你能招商成功,什么条件都能答应你。有了政府方面的支持与承诺,何跃兰胸有成竹。

何跃兰开始动用以前的关系,她着手联系一名在郴州经商的浙江老板,并通过那个老板的牵线,认识了另一名浙江老板,这个浙江老板资产过亿,在全国各地都有投资,更想在本地发展自己的工厂,何跃兰抓住那个浙江老板想在本地投资建厂的心理,拿出当地官员承诺的一些利益,和对方谈判,加上何跃兰很有知名度,妩媚动人善解人意,对方很快就答应为东街桥投资招商资金。资金到位后,何跃兰找到李大伦,说工程资金马上就到账,因为是自己招商的,不想让别人插手这个工程,所以想亲自监管该工程的施工进度,李太伦代表政府方面答应了这个条件。何跃兰再次成为焦点,并获得了当地政府的奖励。

承包东街桥工程打开了何跃兰财富的开端。何跃兰很快通过投资东街桥的浙江老板认识了浙江的一名官员,又通过该名官员结识了当地的两名老板,在何跃兰的周旋下,两名

老板答应到郴州投资收购某破产企业的一处房产,该房产被斥资一百万收购后,被装饰成古色古香、华贵典雅的茶楼,是当时郴州最豪华的茶楼之一。这个茶楼被并入何跃兰名下后,两名浙江老板将数百万元资金汇入何跃兰账户的当天,一辆红色的本田车也归属在何跃兰名下,也在同一天,何跃兰迅速辞职离开了郴州市文化事业发展总公司。

辞职后的何跃兰,开始扩张自己的事业,她把一家贸易公司收购,并在当地的繁华地段,开了一家美容院和一家百货超市,同时还计划收购一家电站。何跃兰在当地成了最有名气的女富豪。

可因为不善于管理,何的公司渐渐陷入困境,电站因没有满足农民要求,电站上游水被拦截,收购之事不了了之。而当时的茶楼房产位于临街二楼,没有停车场地,尽管她凭借几年来积累起的人脉,让茶楼短暂兴旺了一段时间,但很快陷入冷清。超市和美容院也因为管理问题陷入混乱。在竞争中陷入劣势。

蜕变传销教主,蝴蝶夫人折翼疯狂梦幻吸金路

2006年10月,何跃兰经营的多个产业相继陷入困境,再也难以支撑下去了。恰好此时,有个在境外搞传销的陈博士给她打来电话,承诺她做公司副总。“你过来,我们随时欢迎,有你的名气和背景,我们的事业一定是国内最强。”对方的一番话让何跃兰浮想联翩。

认准好目标后,何跃兰变卖了自己在郴州的全部产业,价值600多万元的资产全部投入传销,2007年7月17日,何跃兰的“广州市博兰化妆品有限公司”登记注册,她的身份也变成了“法国蝴蝶夫人大中华区副总裁”。

何跃兰开始着手拟定每个职员所负责的领域,制定一些诱惑力和煽动性很强的细则,成立产品部、业务部、新闻部,就这样,一套制度设计下来,光设计费就高达百万,何跃兰却觉得钱花得物有所值。

何跃兰还规定了具体会员细则,要加入蝴蝶夫人集团,首先,要购买7000元、3500元和2100元不等的产品,成为金卡、银卡和铜卡不同级别的会员。会员再向外宣传60个人,著其中有两人购买产品,可获得他们消费金额的5.7%作为奖励,而且下线所发展的会员,上线也能再次获得5.7%的“消费提成”。

疯狂的传销在何跃兰,的精心策划下开始实施起来,升为公司总裁后,何跃兰在自身的影响力下大做文章,不断地赞助出席了一系列商业活动,获得了“公益形象大使”等一系列“荣誉”。她还把以前采访过她的那些新闻报道全面收集,然后和电视采访她的视频剪辑,轮番播放。因为那些权威的资料和背景做陪衬,前来参加传销的一些人刚开始还不相信,但是看到《焦点访谈》的专题节目,也都信服了,踊跃加入。就这样,何跃兰公司的会员越来越多,利润越来越大,有时一天收入就有几十万,赚钱如此容易,这让何跃兰激动万分,但她认为这些远远不够,传销是一个相互欺诈的金钱游戏,只有成为别人的上线,才能把别人的钱骗到手,过度的贪婪开始让她越来越不择手段。

何跃兰悟性很强,而且很有感召力和强烈的煽动性。她选择核心人员方面很有一手,首先成员要有领导才能,女性就要相当的漂亮,每次的核心人员都是她亲自挑选,不仅如此,她还把自己的侄女和亲戚也都带入团伙,作为她的左膀右臂,不久,丈夫以及表哥都被何跃兰拉来作为公司主要成员。短短的两年时间,她迅速积累了上千万资产。接着,她以10万元在香港注册成立“法国‘蝴蝶夫人’化妆品公司”,自己摇身一变成为总裁蝴蝶夫人,并在肩上文上一只翩然飞舞的蝴蝶,她发誓要打造属于自己的蝴蝶效应。

从2007年到2009年,在两年的时间里,何跃兰就让她的“蝴蝶夫人”效应波及全国,6万余名追随者奉何跃兰为精神偶像,“蝴蝶夫人”也很快成为她的代名词,一呼万应,势不可挡。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对于那些拉人头和发展下线来骗取资金的传销,长期以来是实行严厉打击。何跃兰为了应付打击,周密地实施了在聋哑人之间的传销行动,利用网络上的QQ群体来吸纳会员,在网络上疯狂传播。

2008年11月份,开始有媒体质疑“蝴蝶夫人”的传销性质。2009年1月16日,青海发现大量聋哑人涉嫌“蝴蝶夫人”传销,被西宁市工商局城中分局处理。

何跃兰为了稳定军心,开会告诉核心人员,尽管放心工作,“蝴蝶夫人”已经获得了商务部颁发的“电子商务牌照”,是国家批准的。至于那个牌照,谁都没见过。何跃兰号召手下职员群发短信给全国各地的各个会员,在何跃兰的周密计划中,会员继续疯狂进行发展,有时一天有百万的收入源源不断地涌入何跃兰公司的账户。

2009年3月25日,杭州一家新闻媒体发表了一则独家新闻《“蝴蝶夫人”,财富神话还是美丽谎言》,文章通过深入调查,揭示了“蝴蝶夫人”涉嫌专门针对聋人进行传销的真面目,在杭州市聋人圈中引发了强烈反响。报道同时引起了湖南省郴州市警方的注意。因为此时,他们已经在暗中调查这个非法传销组织,并撒下了天罗地网。

2009年4月10日晚上9点,在广州市天河区的一幢大楼里,何跃兰被精心布控在周围的民警抓获。

“放开我,你们想干什么,你们知道我是谁吗?我是何跃兰,《焦点访谈》就报道过我!你们这样,我马上让你们后悔!”何跃兰面对警察大喊大叫,并不时地高喊着郴州某领导的名字相威胁,气焰嚣张。两周后,郴州本地的报纸报道了何跃兰被抓的消息,一时间,成为全城百姓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

同时“蝴蝶夫人”在杭州、郴州的传销窝点被端……至此,以何跃兰为首的传销组织被破获,此案是中国2009年度最大一起传销案件,横跨29个省市,6万人参与,涉案金额3亿多元。

记者手记:采访何跃兰。笔者的心情很沉重,看着眼前忏悔不已、憔悴不堪的何跃兰,除了感叹更多的是惋惜,一个原本有着美好前途的女人将在铁窗下度过自己的余生,实在是一种莫大的人生悲剧。

纵观何跃兰的成长之路,不能不说,最初的何跃兰本质上是一个善良而富有爱心的女人,她如果没有那种持之以恒的爱心,根本不可能感动周围的人,这些都不是伪装所能遮掩的。是发自内心的。在事业上,何跃兰更是一个有着很强能力的女人,以她的聪明才智,只要脚踏实地地工作,她定能取得相当大的成绩。但智慧和才能一旦被膨胀的欲望所扭曲和利用,产生的负面效应和破坏性也是很可怕的。

篇6

在三下乡正式开始之前,对这次的支教活动就有过无数次的设想,每次的集中开会,都会想象着我们支教的情景,这种希翼与期盼真的无语言表。为了更好地了解小学生的课堂情况与小学生的课堂心理,我们第一支教组还特地安排了到湛江市第二十小学听课,同时,再以丰富支教课堂内容,提高学生对语数英及普通话的兴趣为目的,我们各科目还编辑了相应的教材,为支教做好充分准备。

x月12日,斗志昂扬,激情满怀的我们来到了所支教的小学,在打扫完卫生后,我们开始与住宿的学生聊天沟通,以加快与学生们的熟悉程度。13日上午,我们早早就起来准备开班仪式,各班班主任也在自己的教室等待学生们的陆续到来。在开班仪式响亮的鞭炮声中,我们的支教生活正式开始了。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上午的安排课程都是我们第一支教组的课程,各班主任各科任老师都努力的和学生们彼此熟悉,也在课后认真的在办公室备课或讨论各班情况,以将最有趣,最有用的知识带到生动的课堂中。谜语、小游戏、唱歌、朗诵等形式都被应用在课堂上,听着教室传出来书声,那种为师的自豪感与愉便油然而生。在课后时间,我们也在走廊和学生们讲笑话聊天,是这些孩子们,让我们看到对知识渴望的眼神,让我们看到自己的童年,我们一直在被其感动着。

为了提高各个班级间的竞争力,我们还进行了优秀班集体的评比活动,我们队长、组长与各科组长在上课时间和课后时间进行纪律卫生巡查,以评选出最为厉害的班集体。除此之外,我们还举办了一个大型的手抄报比赛,在支教的第三天,我们所准备的30张4开卡纸全部下发完,还不得不到校外进行采购。是的,计划赶不上变化,我们的评比与比赛都还在进行着的时候,这一场台风扰乱了我们以为会如期而至的东西,但我们依然很感谢学生们的热情。

x月16日的这个晚上也许是我们这辈子都不会忘记的。我们艰难的做出撤离返校的选择后,开始了长达一个多钟的电话联系家长,各班主任及科任老师都在拿着名单通知家长第二天接走学生,直至确保所有学生家长都接到通知了大家猜撤离办公室。我们不知道学生如何得知我们要撤走的消息,那天晚上,好多学生都在宿舍里画手抄报,说是要作为礼物送给我们。那种感动,真的是刻苦铭心的。

篇7

1.给下列黑体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重岩叠嶂( ) 绝(山献)( )多生怪柏 属( )引凄异

略无quē( )处 乘奔yù( )风 不见xī( )月

2.一词多义。

(1)绝:①沿溯阻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哀转久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属:①属引凄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或:①或王命急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能以径寸之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黑体词语的意思。

(1)略无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沿溯阻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绝(山献)多生怪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翻译下面的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三峡》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是我国北魏时期杰出的___________家、___________家。

6.三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合称。

【能力提升】

阅读《三峡》全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7.第一段总写三峡“峡长岭连、山高峡窄”的特点。作者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来表现三峡的这种特点?

8.第二段写三峡夏水“水涨流急”的特点。由“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这句你想到了李白的哪首诗?

9.第三段作者抓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典型景物来写三峡,表现了春冬两季三峡风光的清荣峻茂。

10.第四段从听觉方面写三峡秋季景色的幽静、寂寥、凄异。其中援引“渔者歌”有什么作用?

篇8

学习目标:

1.识记注释中的内容并过关。

2.能翻译全文。

3.领悟课文抓住景物特征进行典型化描写的手法。

4.理清本文精妙的写作思路,欣赏优美流畅的语言。

重点:目标1、2。

难点:目标3、4。

课时划分:2课时。

自主学习过程:

一、基础过关检查题

1.给生字注音。

瞿( ) 巫( ) 阙( ) 嶂( ) 曦( )

襄( ) 溯( ) 湍( ) 漱( )

2.解释词语。

沿溯阻绝( ) 不以疾也( ) 素湍绿潭( )

晴初霜旦( ) 哀转久绝( )

3.翻译。

自非亭午夜分:__________。乘奔御风:__________。

素湍绿潭:__________。清荣峻茂:__________。

二、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选自_____,作者_____,_____(朝代)地理学家、散文家。

三、把课文熟读成诵并理解填空

这篇写景散文的写作顺序是:按照景物分,作者是先写_____,后写_____;按季节分,作者先写夏,再写春冬,最后写_____。总体看来,作者是将_____寓于四季变化中来描写的,将静态景物动态化。

全文共四段,第一段写山势,第二段写_____,第三段写_____之景,第四段写“_____”的气势。描写高山连绵不断的句子是_____。山势高耸的句子是_____,又以_____,加以映衬山势之高耸,而且极尽夸张之妙。山势雄浑高耸,给人以壮丽绚美之感。_____,写水之盛;_____,写水之速。不仅如此,作者还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来烘托,更加写出水之盛与水之速。这样的描写,生动而神妙,以至触动了大诗人李白的灵感,写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不朽诗篇。

课文描写了大自然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情怀,也使读者从中受益。

抓住_____来写是这篇课文的最主要的写作特点。从自然形成的角度来看,三峡是离不开山水的,因此突出其山水,是不言而喻。但山水中有的变化穿插其间,这就不能写一时一处的景色,而是要在四季变化中展现三峡其诡谲的美景,寓静态于动态之中,动静结合,写出三峡整体的富于动感的景色,这就是典型化的

篇9

在现实教学中由于文言文的语法结构与白话文有着明显的差异,学生学习起来本就有一定难度,再者很多教师的“朗读――翻译――背诵――默写”模式化教学方法,很容易导致学生对学习文言文产生抵触情绪。所以文言文的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要激发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热情,改进教法迫在眉睫。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不可避免地融入课堂。抱着尝试的心态,笔者在文言文教学中多次引入多媒体课件,其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现谈谈些许心得。

传统教学模式,面对教师口若悬河的讲解,学生只能埋头苦记,枯燥的课堂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媒体引入教学课堂,丰富的图片、音乐、视频资源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弥补传统语文教学的枯燥和乏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就不难上了。

文言文讲求意境美,古人力求用最精炼的文字描绘最幽深的意境,这是很难用现代语言描绘出来的。而优美的图画、含蓄的音乐、动人的视频却能把它完美地再现。例如郦道元的《三峡》,文中有很多优美的景物描写,如“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笔者先要求学生在头脑里想象这一画面,然后引入教学的环节。“三峡景色的特点是什么?”学生的回答无非是借着书下注释读翻译,刻板而毫无新意。随后笔者用投影展示先前收集的关于三峡的纪录片的节选,壮美的三峡景色配上雄浑的音乐,直观地把三峡的美景再现在学生眼前。学生纷纷感叹,真实的三峡比他们想象中的壮观多了。这时笔者再提出前面的问题,学生有了直观的印象,纷纷举手,做出生动而又精彩的回答。由于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整个课堂由开始时的呆板变得充满活力,学生乐于学习,笔者只需要稍加引导就能很轻松地完成教学任务,事半功倍。

文言文的背诵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相信很多教师也曾和笔者一样困惑:学生背书慢,教师检查难,如何能够解决这一问题?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笔者发现一个好方法。教学《陌上桑》的时候,当时只是为了向学生证明乐府诗歌都是可以唱的,笔者找到这首富有民歌风格的古老乐谱,一位老人浑厚的嗓音完美地诠释了《陌上桑》。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首民歌几乎成为当时年度最佳校园流行歌曲,被学生争相传唱。很多古文是讲究音律美的,有了这次经历,很多学生变得爱读爱背文言文,文言文的背诵热情也逐步高涨起来。

诚然,多媒体教学引入教学有着很好的效果,但同时也存在很多隐患。首先,丰富的图片和视频会高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只注重欣赏,却忽略知识的接受和能力的培养。课堂应该是教师与学生的人与人的交流,而过度使用多媒体却使人人交流变成人机交流。作为辅助的多媒体教学喧宾夺主,让本应引导学生学习的教师变成计算机操作工。如此一来,课好上了,学生也兴趣盎然,但是教学目标如何完成?何克抗教授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与内涵是要求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尤其是主导――主体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把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地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也就是促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可见,多媒体教学只能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它决不能成为课堂的主宰。

其次,课件制作时间长,耗力大,有的教师为了备一堂多媒体课,需要大量的时间收集资料,所以导致除了公开课、评优课,几乎没人使用多媒体教学。其实大可不必这样,笔者认为课件不必过于复杂,只要能紧贴教学目标,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数时候几张直观的图片、一段贴切的音乐也就足够了。

篇10

教师选用三峡的图片导入,让学生感受三峡之美,体验瞿塘峡的雄伟险峻、巫峡的幽深秀丽,西陵峡的滩多水急。然后让学生细读课文,逐一和图片相对照。教师随机进行总结,认为作者写了三峡的“自然美”。紧接着,启发学生感受三峡的“人文美”。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极尽其能事,选取了大量有关三峡的诗词、神话传说和名人故事,让学生赏析。最后布置作业,结束了本节课。

应该说,教师试图在课堂中努力践行新课程标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课的前半部分,紧扣文本,赏析三峡之美。但课的后半部分,越来越远离文本,使课堂少了些许“语文味”。从课堂的后半部分看,施教者教授了一节地理课、导游课,或者是其它什么课,但就不是语文课。

本节课最大的遗憾就是“泛语文化”,所谓“泛语文化”,就是指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偏离课程标准,脱离教材,游离于语文知识之外,漫无边际地延伸课堂内容的教学行为。从表象上看,表现为课堂教学热闹,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基本处于失控状态,随心所欲。从结果上看,学生耗费了大量时间而收获不多,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作用不太明显。

那么,如何才能避免“泛语文化”呢?

一、牵住一个牛鼻子:返璞归真,立足语言,凸显工具性

近几年来,有关语文的性质的争论基本上尘埃落定,工具性和人文性被大家公认为是语文的两大属性。问题是,大家越来越重视人文性而忽视了工具性。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学习语言,即学语文就是学语言。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教学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任务,绝对不能因为泛语文化等现象的盛行,而否定或忽视了语文的工具性,就一味致力于审美与情感的感悟和熏陶,或是夸夸其谈人文教育。就如同《三峡》一文,如果教师能够紧紧抓住郦道元运用语言的高超技巧,语文课就一定能远离“泛语文化”的泥淖。

二、紧咬“目标”不放松:设置合理的课堂教学目标

课时教学目标是教师和学生在每一堂课的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我们都知道,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和宗旨,一切教学设计都是围绕目标而设想的,一切教学活动也都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开展的。如果教学中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的设计与教学的活动就没有主心骨,像一盘散沙。很多时候在语文课的评价上,听得最多的就是:“这节语文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达到教学目标了吗?”这也是我在教学上遇到的困惑,目标定得过宽,课堂教学落实不了,目标定过窄,课堂教学又太局限,那么每节课课堂教学设计,应该定在哪一个“位置”上,应该把握到哪一个尺度呢?尤其是对于精品课程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的定位更是经过反复斟酌,最后确定有效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一旦确定,施教者一定要做到心中有目标,课堂上的一切活动都要围绕这个目标进行。如《三峡》的教学目标是很多的,我们不妨将其定位为“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仔细揣摩画龙点睛的词语,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在课堂上,紧紧抓住这两个教学目标,一定会上出“语文味”很浓的语文课。

三、心中要有一本“经”,立根原在文本中

首先在课堂上要保证学生有充分的读书时间。第二,发挥各种读的作用,重视语感的培养。在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中,“读”是一种功力强大不可替代的必用手段。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中的“读”多种多样,也有多种分类标准。自由读,可用心感受,品味语言;指名读,可检查,可比较,可示范;集体朗读,可互相暗示提示,有助记忆;分角色读,可准确体现人物个性……各种“读”各有千秋,不能互为代替,有所偏废,要善于各取所长,适时运用。第三,让学生放飞想象,投入身心。要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调动自身的知识储备和情感体验,充分想象,有机融合成特定文本的境界。第四,随时记录和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交流和记录阅读体验是对自己的阅读感受的整理,也是阅读感受的明晰化、细化和深化。开始可以是细部的、笼统的,再逐渐地涉及渐广以至于驾驭全篇,逐渐细化和深化。

当然,回归文本的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并不是说不要任何文本以外的东西,只能在文本中打转。立足文本,进入文本是“入”,但这只是文学读解的一部分。完整的读解还要善“出”,跳出文本,与文本拉开一定的距离,以便更深入恰切地感受、理解、评赏文本。在中学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中,相关资料的调用是必要和必需的,关键是要使用得当,不能漫无目的地向课外延伸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