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牧羊范文
时间:2023-03-14 16:10: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苏武牧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契诃夫曾写道:“贝加尔湖异常美丽,难怪西伯利亚人不称它为湖,而称之为海。湖水清澈透明,透过水面像透过空气一样,一切都历历在目。温柔、碧绿的水色令人赏心悦目,岸上群山连绵,森林覆盖。”
万尼亚从船舷摘下一个水桶,把桶抛向湖面,荡起绳子,小桶一个筋斗扣进湖中,盛满水后被揪得蹦跳起来。万尼亚举着滴滴答答落着水珠的小桶对大家说:“请,喝吧。”
我们说:“就这样?喝?”
万尼亚说:“贝加尔湖中心的水是可以直接饮用的,非常洁净。在盛夏,水温也只有3℃,冰镇的矿泉水。”
我们一仰脖,咕咚咚喝下去,果真甘美如泉。
船舷边,万尼亚说:“很想请教您一个问题,中国人似乎对贝加尔湖有一种特别的情感,这是为什么?”
我说:“你知道我们汉代的苏武吗?”
他说:“知道。”万尼亚手搭凉棚看着天边,蓝色的眸子反映出天空的流云。他说:“你们的苏武,当年在这里的哪个地方牧过羊呢?”
大地苍凉,湖水澄澈。看着湖底的水草,会产生一种错觉,想起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海面像最蓝最蓝的矢车瓣,在这晶莹剔透的水底,一定隐藏着另外一个世界。贝加尔湖周边逶迤的山脉和丘陵,是中国北方部族的主要活动地区。盛夏时分,正是这里最好的季节,在船上还感到沁骨的寒意。一过了9月,严寒就奔驰咆哮而来,湖畔降到0℃,山峰和盆地约为-30℃。巨大的气压差形成强大的风暴――贝加尔季风,搅得周天寒彻。冬天,更是锥心刺骨的寒冷。当地人说,温度可达-50℃,走到外面猛吸一口气,你就变成一个医学家,对呼吸系统如何分布有了最切身的了解。你知道所有的气管走向,每一个肺泡都变成冰珠。贝加尔湖面更是整块巨冰,把万物间的每一丝暖气都吸入脏腑,镇守着无边无际的银白。
苏武是汉朝使节,出使匈奴。匈奴游说苏武背叛,软硬兼施都没有用,就把他流放到北海。单于对苏武说:“什么时候公羊生了羊羔,我就让你回到中原。”
苏武牧羊的“北海”并非大海,就是我们脚下的这个贝加尔湖。在苦难恶劣的气候下,苏武呆了19年,等于两个加上一个。
我觉得单于十分卑鄙,要杀就杀,说什么公羊产羔!就是两千年后的今天,有了试管婴儿、克隆技术,公羊也尚不能生育,实在欺人太甚。苏武每天拿着使节棒放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棒上的毛都掉光了,苏武的头发和胡须也都变白了。19年之后,苏武才回到汉朝,受到热烈欢迎。据说苏武回国后,一直保持着吃羊骨、喝羊肉汤的习惯。不知道是不是这种饮食的好处,使受尽磨难的苏武活到了八十多岁。
万尼亚指着一方草木丰美的谷地说:“苏武可能就曾在那里牧羊。”我说:“苏武一定在湖边最高的山上牧羊,怀里抱着公羊,不是为了生仔,而是为了取暖。摩挲着手中的汉节棒,饮雪吞毡,眺望家乡。”
航行至贝加尔湖深处,万尼亚很兴奋地拿出几个小戈比,发给一人一枚。我们问:“干什么用呢?”
万尼亚说:“看我的。”说着,一扬胳膊,把戈比投向幽远的湖水。他说:“把硬币交给贝加尔湖,然后许一个愿,不要讲出声,就放在心里。贝加尔湖会听到的,他会帮助你实现愿望,很灵的。”
我们感谢他的好意,依次把手中的戈比投向贝加尔湖。硬币划出一个个美丽的弧线,边缘如划割圆木的轮锯,切开贝加尔水晶般的湖面,缓缓降入。贝加尔湖的水非常清澈,据说可以透视到水下40米深的地方。那枚褐红色的硬币在碧绿的水草中悄然飘荡,衬着垩白色的湖底岩石,宛如就要谢幕的小舞蹈家。
我有一个愿望,贝加尔湖知道。
(摘自《今日文摘》)
[美点赏析]
篇2
2、不料,就在苏武完成了出使任务,准备返回自己的国家时,匈奴上层发生了内乱,苏武一行受到牵连,被扣留下来,并被要求背叛汉朝,臣服单于。
3、单于知道无论软的,还是硬的,劝说苏武投降都没有希望,但越发敬重苏武的气节,不忍心杀苏武,又不想让他返回自己的国家,于是决定把苏武流放到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一带,让他去牧羊。临行前,单于召见苏武说:“既然你不投降,那我就让你去放羊,什么时候公羊生了羊羔,我就让你回到中原去。”
4、与他的同伴分开后,苏武被流放到了人迹罕至的贝加尔湖边。在这里,单凭个人的能力是无论如何也逃不掉的。唯一与苏武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汉朝的使节棒和一小群羊。苏武每天拿着这根使节棒放羊,心想总有一天能够拿着回到自己的国家。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使节棒上面的装饰都掉光了,苏武的头发和胡须也都变白了。
篇3
一
新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教育理念,把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作为第一目标,并将这一目标分成两个层次:学习物理学的知识、方法和通过物理学认识世界。
内能和热传递这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根据分子动理论知识,用类比的方法建立内能的概念。
通过探究活动,认识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并能区分生活实例中的做功与热传递。
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了解热量的概念,能在生活和相关物理活动中正确使用热量术语。
在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内能;通过探究活动,认识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
难点:根据分子动理论知识,用类比的方法建立内能的概念。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恰当地确立教学目标需要注意以下两点:(1)教学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学目标的设定受很多因素的制约,如学生情况、教师情况、教学资源的占有量、外界环境限制等,所以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往往不同,即使同一节课,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教学对象的教学目标也往往不同。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
(2)充分挖掘教学中蕴含的精神食粮。教材为教师搭建了活动平台,教师要通过这个平台教给学生什么呢?教知识,教方法,在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能力、素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因此,教师必须从教材和其他教学资源中挖掘相关的教学因子,设定相应的教学目标。例如,摩擦力在初中教学中,难以做更深更广的挖掘,因此,以知识的掌握、常识的介绍,使之更好地为日常生活服务就成为主要教学目标。再如,“走进分子世界和静电现象”这些章节,设计了人类对物质结构和空间本质的认识过程,是物质观、世界观、科学观教育的良好素材。而初二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空间概念和哲学基础,如果教师掌握一些哲学基本理论,就可以将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科学观的培养设定为教学目标。像内能和热量这样比较抽象的物理知识的认知,教材中有大量的素材可以用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影响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影响他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这是学校教育的根本目标,也是新课程之“新”的根本所在。
二
1.重视体验过程。
现代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我们教一门科目,不是建造有关这门科目的一个小型现代图书馆,而是使学生亲自进行像数学家思考数学,像史学家思考史学那样,使知识的获得过程体现出来。认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件产品。”教师教学生,不是要学生把结果记录下来,而是要使他们参与知识构建的过程,所以,最有效的教学过程是体验的过程。体验思维创造的过程,体验应用实践的过程,体验学习的艰辛与喜悦,体验科学的壮美与神奇。例如:老师这里有一杯水,现在老师将这杯水举高,让水从高处流向低处的杯子里,请同学想一想:水从高处流向低处的过程中,具有什么能?你的依据是什么?思考后,学生很容易就得到答案。这是因为对于初中生而言,内能较为抽象,学习起来难度较大。这个问题的设置,可以让学生回顾有关动能与势能的知识,并明确什么样的物体具有动能,什么样的物体具有势能,为内能概念的得出做铺垫,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2.重视学习科学方法。
良好的方法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新课程让学生通过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学习过程,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实验、物理模型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具体在教学中就是系统和全面地学习物理学的同时,进一步强调物理学的研究思想和方法。例如在学习内能的概念时教师可以运用类比的方法。如设定以下情景: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物体受到重力的作用,被举高时具有重力势能。由分子运动理论可知,组成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热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且分子间有间隔。请学生讨论:①组成物质的分子是否具有动能?②分子之间是否具有势能呢?大多数学生很容易理解分子具有动能,随着交流讨论的进行会发现,分子间同样具有势能。通过类比的方法,可以降低学习的难度,同时通过小组的合作交流学生会一致认为分子具有动能,对于是否具有势能的意见并不一致。当然,此处是学生观点的阐述,不必要求太高。在学生充分讨论、感受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做适当的引导,让学生进行总结、概括,明确分子间也具有势能,然后向学生介绍内能的概念。在教学中如果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归纳,乃至创设情境,让学生亲身投入其中经历科学发现的过程,不仅可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而且可以体验蕴藏其中的科学美,激发进一步学习物理的兴趣,更可以锻炼创新思维、掌握一种研究方法,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上终身受益。
3.让物理走向生活,让生活走向社会。
将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从身边常见的现象和例子说明问题,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实践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例如学习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时创设以下情境: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以及分子之间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与谁有关?有什么关系?此时分子的动能怎么变?这一过程利用精心设计的提问,引导学生温故知新,这样更符合初中学生的思维方式,比教师直接讲授,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接下来教师继续提问:分子动能是内能的一部分,那内能怎么变?也就是说内能和谁有关?有什么关系?这里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很容易理解温度对内能的影响。这样层层设问,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推进过程,能很好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同时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是非常有益的。进一步设问:现在我们来看生活中的现象,一杯热水放在室温环境下,过一段时间它的内能怎么变?温度怎么变?当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后,放入冰箱速冻,内能和温度怎样变化?到最后热水的内能会不会降低为零呢?为什么?利用生活实例引入知识,使学生有亲切感,并且变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更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再请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想让一根铁丝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我们都有哪些方法?对于此问题,学生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这样的提问既可以引导学生养成善于观察、思考、交流合作的科学素养,更可以为引出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做好铺垫。
师:同学们提供了很多做法,这些做法中哪几个可以归为一类?你能说出原因吗?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不难发现,有些实例是通过吸、放热实现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可得出结论。提问的不断升华,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说出分类的原因,是为了拓展前一问题的深度,并让学生学会总结分类,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大有益处。最后教师可以请每组选出代表,进行交流展示。通过分享探究的成果,学生能体会到期成功的喜悦。当然错误的结论应同样得到重视,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探索的道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应不怕挫折,勇于前进。此时,教师通过大屏幕出示问题:请分析下列事例中都是通过什么途径改变物体内能的?并归纳你是如何快速区分哪些属于做功,哪些属于热传递?这两个问题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对大量生活实例的解释,达到落实巩固知识的目的,并通过第二问,引导学生意识到学习过程中应善于归纳总结。这些分析能拉近科学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对物理学更有亲切感,减少距离感,消除恐惧感,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与效率。
总之,学习物理学的最终目标是通过物理学认识世界,促进学生思想认识上的飞跃。将物理学应用于生活实践中,是学习物理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白腐菌 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木素过氧化物酶;正交试验
中图分类号:Q5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0439-8114(2011)11-2305-03
Optimization of Production of Lignin Peroxidase by 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
WANG Min1,2,WANG Jie2
(1.Department of Life Science, Hengshui University, Hengshui 053000,Hebei,China;
2.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f Hebei, Baoding 071001,Hebei,China)
Abstract: The production craft of lignin peroxidase by white-rot fugi 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 was investigated. On the basis of single factor experiments, orthogonal experiment was used for the optimization of fermentation parameters. 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the optimal conditions were, the time of culture, 13d; the amount of inoculation, 0.5 mL; solid to liquid ratio, 1∶25(W/V,g∶mL)temperature, 25℃; lip activity, 771 U/mL.
Key words: white-rot fugi 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 Lignin peroxidase; orthogonal experiment
白腐菌是已知的惟一能在纯系培养中有效地将木质素降解为CO2和H2O的一类微生物[1,2],是迄今为止最有效、最主要的木质素降解微生物,在自然界的碳素循环中起着关键作用[3]。重要的木素降解酶有3种,木素过氧化物酶(Lignin peroxidase,LiP,EC.1.11.1.7)、锰过氧化物酶(Manganese-dependent peroxidase,MnP,EC.1.11.1.7)和漆酶(Laccase,EC.1.10.3.2)。LiPs是该酶系的主要成分,在木质素降解中起关键性作用。大多数白腐菌仅产生2种甚至1种分解木质素的酶[4-6]。木素降解酶不仅降解木质素,而且通过催化自由基链式反应,对环境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具有高效、广谱的降解功能。故利用白腐菌处理工业废水、生物制浆、土壤修复等是目前生物技术应用研究中的热点课题。对黄孢原毛平革菌分泌胞外酶的条件进行优化,旨在对白腐菌的工业化应用和生物质的高效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甜高粱秸秆,于2008年10月取自河北农业大学标本园,经烘箱干燥后用中药粉碎机粉碎,过40目筛,备用;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购自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PDA培养基: 去皮马铃薯200 g,加水1 000 mL煮沸30 min,滤去马铃薯,滤液补足至1 000 mL,葡萄糖20 g,琼脂15 g,121℃灭菌15 min。主要用于活化菌种;固态发酵培养基:甜高粱秸秆粉20 g,葡萄糖0.4 g,(NH4)2SO4 0.06 g,水40 g,121℃灭菌15 min。
1.2方法
1.2.1不同发酵条件对木质素酶活影响的正交试验根据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水平。进行正交试验,因素与水平设计见表1。
1.2.2酶活测定粗酶液的制备:在秸秆发酵过程中,每2 d取出2 g发酵样品,加入缓冲液浸提,30℃水浴振荡浸提1 h。然后过滤,离心(3 500 r/min,15 min)后取上清液用于酶活测定。
木素过氧化物酶(LiP)活力测定[7]:取0.2 mL藜芦醇溶液(10 mmol/L),0.4 mL酒石酸缓冲液(250 mmol/L,pH值为3.0)与0.4 mL粗酶液混匀,即得1 mL反应液。于30℃向此反应液中加20 μL H2O2溶液(20 mmol/L)启动酶促反应,并在310 nm波长下测定反应1 min前后的反应液吸光度变化。一个酶活力单位(U)定义为每分钟氧化藜芦醇产生1 μmol藜芦醛所需的酶量。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发酵时间对酶活性的影响
不同发酵时间对黄孢原毛平革菌产木素酶活的影响见图1。由图1可知,发酵时间为14 d时,木素过氧化物酶酶活最高,为672 U/mL。
2.2不同碳源对酶活性的影响
碳源是构成菌体碳架及能量的来源,真菌细胞干重的1/2是由碳组成。碳源在真菌生长过程中占很重要的地位。白腐菌在降解木素时需要外加碳源,一般为糖类,高碳/低氮有利于木素降解[8]。试验以不同碳源取代基础培养基中的葡萄糖,考察它们对木质素酶合成的影响。在初始培养基中分别采用不同碳源(果糖、葡萄糖、蔗糖、乳糖、可溶性淀粉、糊精),测定产酶状况,发现酶活力随不同碳源而异,如图2所示。添加葡萄糖产生木素过氧化物酶的酶活最高,为720 U/mL,因此确定葡萄糖为木素过氧化物酶最佳碳源。
2.3不同氮源对酶活性的影响
在初始培养基中分别采用不同氮源(尿素、碳酸氢铵、草酸铵、柠檬酸三铵、硫酸铵、硝酸铵、磷酸氢二铵、氯化铵),考察氮源对酶活的影响。由图3可知,在以硝酸铵为氮源的培养物中木素过氧化物酶酶活最高,为722 U/mL。
2.4不同温度对酶活的影响
微生物的增殖受温度的影响较大。由图4可知,在20、25、30℃下,木素过氧化物酶酶活差异较大,以25℃酶活最高。在此温度下木素过氧化物酶酶活为722 U/mL。
2.5不同接种量对酶活的影响
接种量小会使发酵周期延长;接种量大能促进菌体迅速增殖,但会使培养基黏度增大,影响溶氧,衰老细胞增加,发酵后劲不足,发酵产物产量较小。由图5可知,最佳接种量为1.0 mL,木素过氧化物酶酶活为696 U/mL。
2.6不同料液比对酶活的影响
固态发酵基质含水量是影响固态发酵的成功与否的关键。发酵初期,适当的湿度可以促进孢子的萌发和菌丝体的生长,湿度过大一方面会影响培养基的通透性,不利于散热和气体流通;另一方面, 若湿度过大,湿热灭菌时培养基凝结成块,菌丝体只能在团状固体物料的表面生长,不能深入到内部,降低了菌丝体对固体物料的利用率。由图6可知,物料与水分比例为1∶2.5(W/V,g∶mL,下同)时酶活最高,木素过氧化物酶酶活为699 U/mL。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7正交试验
表2为正交试验结果。由表2可知,影响木素过氧化物酶酶活的主次顺序为D>B>A>C,即培养温度>接种量>培养时间>料液比。最佳发酵条件为A2B1C3D2,即培养时间为10 d,接种量为0.5 mL, 料液比为1∶2.5,培养温度为25℃,在此条件下进行验证试验,重复3次,木素过氧化物酶酶活为771 U/mL。
表3是正交试验的方差分析结果。由表3可知培养时间、接种量、料液比、培养温度4个因素中只有培养温度对木素过氧化物酶酶活的影响显著。
3结论
白腐菌系好氧菌,培养方式对产酶影响非常明显。在试验中采用振荡培养白腐菌的方式,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木素过氧化物酶的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10 d、接种0.5 mL、料液比1∶2.5、培养温度25℃,酶活可达771 U/mL。
白腐菌是一种能降解木质素的真菌,那么利用木质素类农业废弃物如各种作物的秸秆作为培养基进行固体发酵,既满足了白腐菌生长的原始生态环境而有利于其生长,同时又可以对农业废物进行再利用,这样不仅降低了大规模生产漆酶的成本,更重要的是减少了农业污染。
参考文献:
[1] 孙汉鹏. 木腐菌及过氧化物酶在纸浆和煤炭生物处理方面的应用[D]. 济南:山东大学,2005.
[2] KUMAR R, SINGH S, SINGH O V. Bioconversion of lignocellulosic biomass: biochemical and molecular perspectives [J]. J Ind Microbiol Biotechnol,2008,35:377-391.
[3] 刘友勋,郜金荣,黄娟. 白腐菌在两种固体基质上的漆酶产量及同工酶活性比较研究 [J].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7,29(3):33-35.
[4] ERIKSSON K E, BLANCHETTE R A, ANDER P. Microbial and enzymatic degradation of wood and wood components [M]. Berlin Heidelberg: Springer-Verlag., 1990.
[5] ORTH A B, ROYSE D J, TIEN M. Ubiquity of lignin-degrading peroxidases among various wood-degrading fungi [J]. Appl Environ Microbiol,1993,59:4017-4023.
[6] HATAKKA A. Lignin-modifying enzymes from selected white-rot fungi: production and role in lignin degradation [J]. FEMS Microbiology Reviews,1994,13:125-135.
[7] TIEN M, KIRK T K. Lignin peroxidase of 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 [J]. Methods in Enzymology,1988,161(2):238-249.
[8] 阮芳勇. 青霉菌P6产木素过氧化物酶的发酵条件优化[D].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5.
篇5
关键词:无硫木质素 酚醛树脂 环氧树脂
木质素是一种含有丰富苯环的天然高聚物,与纤维素、半纤维素融合一起形成植物体的主要结构,而且能将纤维素粘在一起,以支撑的作用来帮助植物生长。一般我们认为木质素是苯丙基单元通过C-0-C键或C-C键连接形成的交联网状的天然酚类高分子化合物,其中植物种类的差异性影响具体的结构,也与分离子有着密切的关系。无硫木质素中含有适度的分子量,而且结构更接近于原本木质素,因此,无硫木质素比含硫木质素具有更加优越的性能。木质素是当今世界非常重要的可再生资源,在更多的领域当中被推广,尤其是以木质素为基础的合成高分子、合成树脂等等产品。本文主要阐述了无硫木质素在酚醛树脂与环氧树脂中的具体应用。
一、无硫木质素在酚醛树脂中的应用
酚醛树脂有酚类与醛类在酸或碱的催化下缩聚,之后在添加助剂形成的高聚物。酚醛树脂具有这些方面的优势,机械强度较高、绝缘性较好、耐热性好等等,并且成本较低,具有很高的加工成型性;尤其在环保推崇的时代,酚醛树种很少会产生有害气体,因此,在复合材料、涂料、纤维、胶黏剂等等领域中被广泛使用。但是,苯酚的源头石油在逐渐减少,而且价格也随之上涨,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要积极开发新的材料来进行替代。而木质素分子中含有酚羟基,而且是一定的条件之下能与甲醛发生酚醛反应,这一点引起了科学工作者的研究兴趣。
Nihat S C等等利用Alcell木质素替代了苯酚,通过与甲醛的反应制造木质素酚醛树脂。可以通过两种合成途径;一种利用木质素的起重一部分来代替苯酚与甲醛的反应;另外一种需要通过苯酚将木质素进行改性,主要目的是对木质素的反应活性进行提升,然后再与甲醛反应形成合成酚醛树脂。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无论哪一种合成方法都能制造性能较高的酚醛树脂,尤其是第二种方法所制造的木质素酚醛树脂中的游离甲醛浓度低于1%,在高温150℃下固化的时间少于2h,不仅符合经济效益,而且符合环保的理念,这是一种性能非常优越的酚醛树脂产品。
根据卫民《木质素酚醛胶合板黏合剂的研究》资料来看:在碱性条件下,将木质素与甲醛发生羟甲基化,之后与苯酚与甲醛进行缩合,当羟甲基化木质素代替了47.8%的苯酚时,从而制造的胶黏剂压制三合板剪切强度超越了国家I类板的标准。无硫木质素不仅可以代替苯酚来制造酚醛树脂之外,还能直接使用与酚醛树脂进行融合,从而对酚醛树脂的用量进行合理的控制,符合经济效益。从Nehez N J. 《Lignin-based friction material》的研究中可以看出:以有机溶剂萃取木质素与酚醛树脂进行融合制造的黏结剂,以20:80的比例调制木质素与酚醛树脂,所实际应用性能能与100%的酚醛树脂凭美,目前,这个研究成果已经被美国一家公司成功投入工业生产中。
二、无硫木质素在环氧树脂中的应用
环氧树脂拥有了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环氧基,并能通过助剂催化下形成三维网状固化物的化合物。环氧树脂中包含了环氧基、醚键、羟基等等这些活性基团与极性基团,在实际应用中非常广泛。木质素分子结构中所包含的酚羟基和醇羟基,能进行环氧化反应;尤其是木质素分子结构中还具有芳香环,在这个优势下所合成的环氧树脂刚性较高、热稳定性较高,而且耐溶剂性。最近几十年,环氧树脂中关于木质素的应用研究越来越多,而且在不断的进行创新与探索。
根据Shigeo Hirosea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分析,将醇解木质素与丁二酸酐进行反应生成醇解木质素丁二酸酐衍生物,再将其与乙二醇混合之后作为反应原料,与乙二醇二环氧丙酯在催化剂二甲基苄胺催化下生成醇解木质素环氧树脂。样品成形之后,经过热稳定性的测试,可以得知此类环氧树脂中溶剂型醇解木质素的含量控制玻璃化温度,会随着木质素的含量增多而提升温度。基于500℃高温之下,样品的质量损失会随着含量的增多而逐渐缩小被损坏的程度。由此可见,多苯环刚性结构是溶剂型醇解木质素独有的特征,在环氧树脂改联的过程中具有“硬段”结构的作用,因此,会随着含量的增多直接影响到产物玻璃花温度与热稳定性的提升。
根据陈为健《木质素基聚酯型环氧树脂的制备及表征》的研究分析,以高沸醇提取木质素为原料合成聚酯型木质素基环氧树脂。首先,在乙二醇中放入高沸醇木质素,所形成的混合物再与顺丁烯二酸酐进行反应,形成ALPA,也就是酯-羧酸衍生物的混合物。将此混合物再与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进行反应,最终可以形成聚酯性木质素基环氧树脂。这种粘稠液体是棕褐色,常规的固化体系可以将此物体进行固化。研究结果指出:环氧树脂的环氧值以及固化物黏结剪切强度与ALPA的含量有密切的关系,当ALPA木质素含量增多,会降低环氧树脂的环氧值,而固化物的黏结剪切强度出现的情况是增大的之后再减小。因此,从研究结果与实际应用综合分析,ALPA木质素的最佳质量分数为50%左右时,黏结强度最大可达到10.8MPA。所以ALPA的含量增加就能提升木质素环氧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与热分解温度。
参考文献
[1]卫民. 木质素酚醛胶合板黏合剂的研究[C]. 第四届全国林产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 1989: 17-21.
篇6
建元二年(前139),张骞受命率众100余人,出使大月氏。当时汉武帝听说大月氏有报复匈奴之志,于是遣使前往,希望能够形成合力夹击匈奴的军事联盟。张骞西行途中遭遇匈奴人,被长期拘禁,10年左右才得以逃脱。他继续履行使命,西越葱岭,行至大宛,抵达已经定居在今乌兹别克斯坦阿姆河北岸的大月氏。然而大月氏因新居地富饶平安,无意东向与匈奴进行复仇战争。张骞只得东返,在归途中又被匈奴俘获,扣留一年多,乘匈奴内乱,方于元朔三年(前126)回到长安。张骞出行时随从百余人,13年后,只有两人得以生还。他亲身行历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诸国,又对附近五六个大国的国情细心调查了解,回长安后将有关信息向汉武帝作了汇报。张骞的西域之行,以前后13年的艰难困苦为代价,使中原人得到了前所未闻的丰富的关于西域的知识,同时使汉王朝的声威和汉文化的影响传播到了当时中原人世界观中的西极之地。虽然不能说在张骞之前中土与西域没有交往,然而他作为以中原大一统王朝官方使者的身份开拓域外交通通路的第一人,对于中西交通发展的功绩,确实有“凿空”的意义。
汉武帝元朔六年(前123),张骞跟随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因为了解地理情势,熟悉水草资源,他以行军向导的身份,为远征军的胜利提供了交通方面的重要保障。加之此前有远使绝国之功,张骞被封为博望侯。张骞又以对西域地区地理人文的熟悉,建议汉武帝联合主要活动地域在今伊犁河流域的乌孙。汉武帝于是拜张骞为中郎将,率300人出使乌孙。张骞的副使还曾经前往大宛、康居、月氏、大夏等国。乌孙遣使送张骞归汉,又献马报谢,后来终于与汉通婚,一起进军击破匈奴。汉军击破匈奴,打通河西通道之后,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张骞再次奉使西行,试图招引乌孙东归。这一目的虽然没有实现,但是通过此行,加强了汉王朝和西域各国之间的联系。
由于张骞的努力,西域与汉帝国建立了正式的联系。此后,汉与西域的通使往来十分频繁,民间商贸也得到发展。张骞在西域地区享有很高的威望。后来的汉使,多称“博望侯”以取信于诸国。西域地区50国接受汉帝国的封赠,佩带汉家印绶的侯王和官员多至376人。而康居、大月氏、安息、罽宾、乌弋等绝远之国也有使者频繁往来,据说一时诸国“莫不献方奇,纳爱质”(《后汉书·西域传》),于是“异物内流则国用饶”(《盐铁论·力耕》)。传说许多西域物产,如葡萄、苜蓿、石榴、胡桃、胡麻等,都是由张骞传入中土,这样的说法未必完全符合史实,但是张骞对正式开通丝绸之路的首功,却是不能磨灭的。
张骞在中亚的大夏时,曾经见到邛竹杖和蜀布,得知巴蜀有西南通往身毐的道路。“身毐”是?《鹊墓乓朊:何涞鄹菡庖环⑾郑髟?(前122)派使者从巴蜀启行,试图由此实现和西域的交通。于是,汉王朝和当时称作“西南夷”的西南地区滇、夜郎等部族的文化联系逐渐密切起来。这条道路,有人称之为“西南丝绸之路”。
另一位可以与张骞比列的人物,即同样以“奉使”成就盛名的苏武,被匈奴拘禁19年,直到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方才回到汉地。苏武不为威胁利诱所动,甚至“引佩刀自刺”,至死不降匈奴。最艰难时,曾经以雪和毡毛充饥。他壮年出使,归汉时“须发尽白”。苏武的典型事迹,即所谓“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班固认为他是实践孔子提出的“志士仁人,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使于四方,不辱君命”的原则的典范(《汉书·苏武传》)。在汉宣帝时,苏武已经成为图画形貌于麒麟阁的11位名臣之一。
篇7
2、顺手牵羊:顺:方便。指顺手把羊牵走。比喻顺便利用可乘之机施展手法或手腕;
3、饿虎扑羊:像饥饿的老虎扑向食物一样。比喻动作猛烈而迅速;
4、苏武牧羊:苏武:汉朝时人。苏武宁死不屈情愿牧羊也不投降匈奴;
篇8
按照西周时期的礼仪制度规定,凡诸侯国国君因种种原因不能亲自前往国都朝觐天子,或不能前往他国会见其国君时,可以委派自己手下的卿大夫代为觐见天子或会见国君。这在礼仪制度中被称为“聘”,即为古代国与国之间遣使访问时的礼节。而奉诸侯之命代为行使职权者,则称为“使臣”。
古代,凡使臣奉命出使他国时,除遵照礼仪制度的规定,一般要携带玉、帛及本地土特产,作为进献或赠送的“礼物”外,通常还要携带照、引、牒、符、节等文书、信物作为证明自己身份的凭证。其中,“节”则是一种比较特殊而且重要的信物,也是一种礼制器物。凡委派使臣出使,在临行前要由国君亲自授予其节,以示其代表自己行使权力。使臣则一路持节而行,以示自己负有使命。节与使臣因此紧密联系在一起,故后世合称为“使节”。
在西周时期,对各诸侯国使用“节”亦有规定。据《周礼・地官・掌节》记载:“凡邦国之使节,山国用虎节,土国用人节,泽国用龙节,皆金也,以英荡辅之。”英荡是用于盛放符或节的匣子,上绘彩色花纹。由于没有实物流传下来,《周礼》记载的当时使用的这些节,今天只能通过文字的描述,想象和推测它们的形制。
这一制度,在以后的历史上继续沿用。汉代与周边民族交往,派遣使臣出使时,皆由皇帝亲自授予使臣节,作为代表皇帝和国家的象征性意义。据《后汉书・百官志》中的《汉官仪》记载节“以竹为之,柄长八尺,以牦牛尾为其吒,三重。”即汉代的节是一根长约1.8米竹竿。一端束有用牦牛尾巴尖上的毛扎成的三重旄。在出土的汉画像砖石上,就能见到节的形象。在汉画像砖石上,有一些描绘使节出行的画面。其中,有些是使节自己手持节,有些则是由随行的官吏持节紧随。
汉武帝时,为联合西域各国共同抗击匈奴,曾派遣张骞先后两次出使西域。在前往西域的途中,张骞持节而行。即使在被匈奴俘获后,仍不失“汉节”,即始终没有丢弃汉武帝授予的节,以此表示自己不辱使命和对汉廷的忠贞不渝。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尤为崇尚高风亮节,十分重视自己的品德情操,自尊、自爱。即以“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的“大丈夫”精神,作为立人之本。即使是身处逆境、困境,甚至绝境,仍自强、自立,不甘堕落,不愿卑颜献媚,不求苟且偷生。在中国历史上,就流传下许多这方面的感人故事。其中,“苏武牧羊”更是令人感动。
就在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之时。西汉王朝与匈奴再度爆发更大规模的战争。尽管双方曾互派使臣,欲与对方议和,但由于积怨甚深,双方议和的使臣均被对方作为人质扣留,致使议和难以实现。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匈奴单于且侯因战场上屡遭败绩。遂向西汉朝廷表示结好,并主动释放了扣留的西汉使臣。汉武帝因此也下令释放被拘留的匈奴使臣,并委派中郎将苏武等率百余人护送他们返回匈奴。临行前,汉武帝亲自将节授予苏武。
苏武奉命偕同副使张胜、随员常惠等护送匈奴使臣平安抵达匈奴驻地。但当完成使命,正准备返回西汉时,不料张胜与匈奴贵族、汉军降将卫律等人密谋,准备劫持单于之母归汉以邀功。事泄,且侯单于勃然大怒,欲尽诛汉朝使臣。后经其手下劝说,遂决定胁迫汉使归降匈奴。苏武认为:“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为了能使苏武归降,且辊侯单于软硬兼施,但均被他断然拒绝,于是又令卫律劝降。卫律告诉苏武:“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谶复知之!”苏武亦丝毫不为之动心,
苏武即使是被囚禁在大窖之中,断绝了粮食,他依然日夜思归汉朝,靠着吃雪和毡毛,拒不投降,顽强地活下来。且侯单于见不能降服苏武;又将他梳放到荒虎人烟的北海(今贝船尔湖),让他放牧一群公苇。并声称只有等到这群羊产下羊羔。才能释放他。苏武深知单于的用意,也清楚自己归汉避遥无期,但他毫不气馁,更没有绝望。
苏武来到北海,没有粮食,就挖鼠洞,吃洞内的草籽度日。恶劣的环境和艰苦的生活,也丝毫没有动摇苏武的意志和决心。每天他都“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汉书・李广苏建传》附《苏武传》)尽管日久天长,节上的旄全部脱落,苏武仍终日不离手,以此表明自己归汉的决心,表示对汉朝始终不渝的忠贞之情。
篇9
汉武帝天汉元年,汉武帝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官衔,出使匈奴。不料,苏武的副使张胜参与??跤氤に?莩D狈葱倥?氖录?P倥?醯ビ诖笈???坪撼?拐咚瘴淙绮煌督稻桶阉?钡簟K瘴湮?宋?ぷ婀?淖鹧希?皇苄倥?奈耆瑁??担?ldquo;我屈服了使者的身份,玷污了使命,虽然活着,有什么面目会汉朝呢?”说着拿起佩刀自杀,经过抢救,幸免于死。他不屈的性格使单于十分敬佩,早晚都派人来问候苏武,而把张胜关进了监狱。
单于派将李陵到北海劝说苏武投降。李陵厚脸地说:“单于诚心诚意等待您归顺,看来永远不会让您回大汉的了,白白地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受罪,有谁知道您对朝廷的忠义呢?”苏武坚定的说:“平时我希望为朝廷抛头颅,洒热血,如今有了舍身报效的机会,就是挨刀斧,下汤锅,也心甘情愿。”
汉昭帝即位几年以后,匈奴同汉朝和好通婚,单于才允许苏武回国。苏武被扣留在匈奴十九年,初出使时正当壮年,等回到汉朝,胡须头发全发白了。
篇10
在学生知情意行过程中,明理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是导行的必要前提,也是思品课教学重点和难点所在。
1.用投影灯片缩短时空距离
七册《坚持民族气节》?中所讲苏武牧羊的故事距学生生活实际较远,用投影片可缩短时空距离,深入浅出,配合第二自然段文字设计一框灯片,汉武帝派出苏武出使匈奴,亲手交他一根“使节”,使学生认识到苏武此行任重道远。教学第三自然段时,设计一框抽拉活动片,内容是苏武被单于用种种手段逼迫他投降,苏武严辞拒绝,再抽拉单于一怒之下命人把苏武抛进地窖,用饥饿和寒冷折磨他。画中苏武形销骨立,连眉毛上都结了冰,奄奄一息,但他还是没屈服,这就是民族气节。而后抽拉苏武被流放到荒无人烟的北海边牧羊的情景,配上悲壮的《命运交响曲》进行感情朗读训练,深入理解苏武如何坚持自己的民族气节。在分析第五自然段时,映出第三框灯片:十九年后,须发皆白的苏武回朝,长安百姓涌上街头,欢迎这位光荣的使者。苏武之所以受到万民敬仰是因为他坚持了民族气节,这种爱国精神,我们后人应好好学习并发扬光大。
2.用投影片化抽象为形象
抽象的事物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在脑子里没有映象,当然进行的一系列明理的思维活动也很难活跃,因此,有必要借助电教媒体化抽象为形象。
七册《珍惜时间》一课教学重点是“为什么要珍惜时间?怎样珍惜时间?”
而“时间”这个概念对中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因此,理解这个概念成为本课教学难点之一。利用投影打出字幕,朗诵录音同步进行,学生兴趣盎然,“世界上哪样东西是最长的,又是最短的;最快的,又是最慢的;最能分割的,又是最广大的;最不受人重视,又是最令人惋惜的?没有它,什么事也做不成。”
学生一番争论之后,得出谜底:“时间”。抓住这个时机,演示一框抽拉投影片:在一分钟的时间里,工人能生产8.26吨钢;一台采摘机可摘西红柿69公斤;彩电生产线可组装一台半彩色电视机……这样使学生对时间的概念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强化了对时间的理解。
三、运用电教手段作结,提高学生道德辨析能力,强化主题,导之以行
人们的认识规律是感性理性实践,这样才能把学到的道德知识转化为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运用电教媒体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八册《先人后己》一课学完后,把课后第二题制成有图的投影片,附加字幕,讨论该怎么办?一框为春游回来,大家都累了,车上座位少,应当克服困难,把座位让给别人。另一框为“六一”儿童节影展,班里发票时好票不多,主动要一些不太好的票。此项道德识别练习做完,再让学生举一些生活实际的例子,指导学生树立先人后己的正确思想,并能够在生活中加以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