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数乘两位数范文
时间:2023-04-10 21:17: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三位数乘两位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直接写出得数。(10分)
72×60= 250×40= 73×20= 75×40= 600×50=
81×50= 15×4= 43×200= 92×50= 30×14=
二、我是小判官。(对的打“√”,错的打“×”)(10分)
2. 如果因数的中间有0,那么积的中间就有0。( )
3. 路程一定时,车的速度越快,用的时间就越少。( )
4. 把两个因数都缩小到原来的■,积不变。( )
5. 550×120积的末尾有2个0。 ( )
三、填一填。(每空1分,共15分)
1. 一架超音速飞机一分钟飞行19千米,那么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这架飞机将飞行
( )千米。
2. ÷12=25……,最大是( ),这时是( )。
3. 最大的三位数乘最小的两位数的积是( )。
4. 两位数乘两位数,积最多是( )位数,最少是( )位数。
5. 甲数是205的48倍,乙数是107的72倍,甲数和乙数相差( )。
6. 一个数乘10以后比原来多72,这个数原来是( )。
7. 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40米,它的面积是( )平方米。
8. 一个一位数后面添加一个0,成为一个两位数,这个两位数比原来的一位数多63,原来的一位数是( )。
9. 120×80的积的末尾有( )个0,积是( )位数。
10. 职业高中有学生986人,大约是( )人。
11. 6×40=240,要使积变成24,其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应该缩小到原来的( )。
12. 比50的5倍少5的数是( )。
四、精挑细选。(10分)
1. 下列算式中哪个与其他三个的得数不同( )。
A. 30×26 B. 20×39 C. 260×2 D. 6×130
2. 32个28相加大约是多少( )。
A. 600 B. 800 C. 900 D. 1000
3. “陈叔叔用卡车从县城出发往大王庄送化肥,卡车的速度为40千米/时,5小时到达。县城离大王庄有多远?”这题是求( )。
A. 时间 B. 路程 C. 速度 D. 数量
4. 14的40倍是多少?正确结果是( )。
A. 56 B. 46 C. 560 D. 460
5. 8≈90,里最大可填( )。
A. 5 B. 7 C. 8 D. 9
五、计算大本营。(30分)
1. 估算。(6分)
342×12≈ 203×34≈ 52×160≈
235×38≈ 307×52≈ 141×48≈
2. 先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再用计算器验算。(18分)
308×90= 120×26= 124×57=
408×24= 214×36= 123×15=
3. 列式计算我最行。(6分)
(1)438的25倍是多少?
六、解决问题我最棒。(25分)
1. 幸福小区有14栋楼,每栋70套房,已入住880套,还空闲多少套?(6分)
2. 向荣小学从银行取出10000元现金,如果按每天支出430元计算,先估算一下,这些钱够用22天吗?如果够,计算一下,还会余多少元?(6分)
3. 一辆货车在高速公路上的行驶速度是85千米/时,在国道上的行驶速度是60千米/时。这辆车在高速公路和国道上各行了12小时,最后到达目的地。这段路有多长?(6分)
4. 一栋百货大楼3天售出的电器数量分别是326台、308台、314台。这栋百货大楼30天大约售出多少台电器?(7分)
附加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 在中填入合适的数:
7×=293 14×5×=40
篇2
教材分析:
“用两位数乘”的主要内容是:整十数乘两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三位数。它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与一位数相乘,并且掌握了用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在进行设计时,强调算法探究,重视对算理的剖析,使学生获得多种算法的体验。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了整十数乘两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三位数,并且掌握了一些简单的计算。因此本课主要是对这些内容进行复习,让学生明白算理,形成知识网络,并巩固计算。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的乘法口算和笔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2、使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3、在复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教学难点: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引入
1、出示20、14、124
、25、38、300六个数字,请任选两个数字组成一个乘法算式。
预设: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14×20=
38×14=
14×124=
38×20=
25×38=
38×124=
14×400=
14×25=
25×124=
……
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
2、观察三组算式,有什么特点。
学生思考并反馈。
3、出示课题:用两位数乘(复习)
二、知识梳理
(一)整十数与两位数相乘
1、第一组中任选一题,并说说计算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并反馈。
预设1:推算
因为14×2=28,所以14×20=280。
预设2:竖式计算
1
4
×
2
2
8
2、14×400=可以怎么算呢?
学生反馈。
3、两位数乘一位数是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而两位数乘整十数是我们这学期的知识,那么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新的知识,体现了数学知识的连续性。
(二)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
1、在第二组中任选一题,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做。
预设:38×14=
方法1:38×14
=38×10+38×4
=380+152
=532
方法2:
3
8
×1
4
1
5
2
表示什么?
3
8
表示什么?
5
3
2
表示什么?
讨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提问:箭头所指的数是怎么来的?
2、观察并比较两种算法,说说有什么关系。
3、小结:竖式计算是对横式计算的优化。
(三)两位数与三位数相乘
1、在第三组中任选一个算式。
预设:14×124=
方法1:14×124
=10×124+4×124
=1240+496
=1736
方法2:14×312=
1
2
4
×
1
4
4
9
6
1
2
4
1
7
3
6
2、小结:两位数与三位数相乘是从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迁移过来的。
三、练习巩固
1、在下面的里填上合适的数(口答)
7
3
4
8
×2
9
×
9
9
6
5
7
……73×
3
6
7
2
……×
1
4
6
……73×
3
6
7
2
……×
2
1
1
7
……+
4
3
9
2
……+
2、下面各题错在哪里?请改正。
4
5
3
5
×1
1
×
4
4
5
1
4
4
5
9
3、用你喜欢的方法做
17×36
21×107
4、解决问题
泰日学校最近在开展读书节活动,活动之一是让小朋友写一句读书名言,学校总共有28个班级,平均每班有43人,请问学校可以收到多少句读书名言?
活动之二是每个班级可以向图书馆借23本书,三、四年级分别有6个班,请问三、四年级一共可以借多少本书?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掌握了哪些知识?
五、拓展延伸
活动之三是每人看一本书,小强在看一本200页的书,每天看12页,17天能看完吗?
六、板书设计:
用两位数乘(复习)
推算
两位数与整十数相乘
迁移
竖式计算
横式计算
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
适时板书
迁移
竖式计算
横式计算
两位数与三位数相乘
竖式计算
教案设计说明:
本课是对两位数乘法的复习,因此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形成知识网络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在新课开始,我出示6个数,让学生任选两个数组成一个乘法算式,学生边反馈我边整理,形成三种类型的题目。学生发现这些都是两位数的乘法,从而引出课题。
在知识梳理的过程中,我根据教材设计,先从两位数与整十数相乘开始,学生一般会得出两种计算方法:推算和竖式计算,在让学生介绍算法的过程中,发现这两个方法的算理是相通的,都是先用整十数十位上的数与两位数相乘,再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1个0。这里我把14×400两位数与三位数相乘的算式也放在两位数与整十数相乘这一组,因为学生同样可以运用推算和竖式计算来得出结果。
篇3
[关键词] 工程测量 三维测绘技术 发展
[中图分类号] P258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10-170-2
1前言
文章对工程测量的概念、主要的应用范围及其重要性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对三维测绘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通过分析,并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和相关理论知识,对工程测量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2工程测量概述
2.1工程测量学概念
工程测量是一门历史悠久、理论丰富的系统技术。近些年来,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各国在建筑领域中对工程测量的研究日益深入,也建造了许多规模巨大、内容丰富、精确度要求高的现代化工程。如水利工程、大型的商场、跨河大桥、隧道工程等,这些工程因为本身施工场地大、施工环境复杂的特点,使得采用传统的工程测量技术必然无法达到预计施工目的,取而代之的是以现代化科学技术为主导的工程测量新技术。如地理信息技术、全球定位技术和遥控技术等。
2.2工程测量概念
所谓的工程测量主要指的是在工程施工建设的过程中发挥的勘测、设计、施工管理等多个阶段综合运用的现代化测量理论、方法以及设备的总称。传统的工程测量技术主要是应用于建筑、水利、矿山等部门的施工模式,它通常就包含测量和放样两部分内容。而现代化测量技术的发展则改变了这一模式,形成了以动态、静态为一体的综合性建筑模式,且整个施工流程、施工理念也发生了本质变化,其已经广泛的应用在城市规划、土地资源的利用、房地产经营、交通规划等多个领域的工作当中。
2.3工程测量的主要应用范围
(1)规划设计。工程进行规划设计时,需要运用到工程测量技术对所要参照的施工场地的具体形式及面积大小进行勘察统计,然后依据勘察得出的真实数据结果,为方案设计提供资料。
(2)现场施工。进入施工后,根据之前设计好的图形,需要针对施工现场的地形、工程的性质、施工控制网、定线放样等问题,再次对这些指标进行测量。
(3)监督管理。在工程建筑施工质量、竣工验收时,为了确保检定是否符合规划设计标准,需要运用工程测量的理论知识进行验证。
2.4工程测量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出行、居住条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也使得建筑施工企业之间的竞争变得更加的激烈。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企业要想得到长足的发展,必须要做好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这也是一个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得以长足发展的重要基础和物质保障。能够为工程施工前期的设计阶段提供各种图纸资料、施工范围、材料设置等方面的信息,从而促进规划设计对施工现场做好科学的布置,对机械设备使用做出恰当安排,以方便推动工程的实施。工程测量作为提升企业质量的关键手段,它可谓是工程施工、设计乃至验收都不可缺少的指导基础。只有在工作中做好测量工作,才能够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优化施工方法和施工理念。
3三维测绘技术的发展趋势
(1)21世纪初是实现地图生产为主向地理信息服务为主的转变阶段,即向信息化测绘发展的阶段。信息化测绘是在网络环境下,充分利用空间技术和信息技术,实现快速灵活地为社会经济提供地理信息综合服务的一种现代化测绘模式,它是继传统测绘和数字化测绘后,测绘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它具有数据获取实时化、数据处理自动化、信息服务网络化、信息应用社会化等特征。在这样的形势下,三维测绘技术正向着高科技和数字化方向发展,其中“3S”技术是现代三维测绘技术的代表。“3S”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合称。
(2)大地测量自采用快速高精度空间定位技术,特别是GPS技术以来,逐步从静态大地测量发展到动态大地测量,作用范围从地球局部区域扩展到全球,研究对象从地球表面几何形态深入到研究地球内部物理结构及其动力学机制,传统大地测量理论和技术将产生重大变革。应用大地测量技术对地壳运动和海平面变化进行精确监测和研究,及时对因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自然灾害做出精确预报将受到普遍的重视。
(3)地理信息系统已在某些专业已经从实验阶段进入了市场推广阶段,即GIS系统已经面向市场,被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GIS向多样化和分布式处理迈进。在侧重信息存储、数据库建立、查询检索、统计分析和自动制图等基本功能的基础上,GIS逐步进入开发分析、评价、预测、决策支持模型以及增加智能化功能的发展阶段。光盘存储技术、可视化技术、多媒体技术在GIS中的应用也日益引人注目。
4工程测量的发展趋势
4.1大型和精密工程测量与工业测量得到迅速发展
随着我国的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工业发展趋于自动化、集成化和智能化,对工程测量技术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为了保证工业的顺利发展,先进理论能得到进一步的实施,并确保生产中的安全和质量,需要采用高精度的特殊方法进行测量保障,便形成了特种精密工程测量和工业测量。在工业和其他领域的强烈要求和推动下,精密工程测量和工业必将得到飞速发展。
4.2激光测量技术
随着激光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发展,激光测量技术已经从静态的点测量发展到动态的实时跟踪测量再到三维立体量测领域。它通过采用高速激光扫描测量的方法,大面积、高分辨率地快速获取被测空间对象表面的三维坐标数据(x ,y, z),为快速构建目标物体的三维模型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技术手段。由于其具有快速性,不接触性,穿透性,动态、主动性,数字化、自动化等等诸多优点,其广泛的推广应用会像GPS一样引起测量技术的又一次革命。
4.3卫星导航定位技术
卫星定位和全站仪集成技术在3D测量技术中得到的广泛应用,同时也是工程测量技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点。传统测量技术各方面的限制因素态度,不能保证精确度,并且在一些条件苛刻的情况下,如:地表不明显等,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微型导航地位技术不需要地面进行控制,在不受到遮蔽的情况下,能快递的进行测量,并且对于温度、气候等因素表现出良好的抗干扰性。因此,卫星导航定位技术GPS改变了传统测绘技术所不能弥补的缺点,得到了广泛应用。而且事实上,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已成为我国主要测量方式之一,在精密工程测量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5小结
工程测量技术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而三维测绘技术则是在工程测量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深化。甚至可以说这两者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在欧美发达国家,对于这两项技术是及其重视的。我国的工程测量技术和三维测绘技术的发展相比于解放初期,有了极大的发展,但是跟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这需要我们不断努力才行。
参考文献
[1]刘永裕,许芹.我国工程测量技术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中国科学技术,2011,25(19):115-116.
[2]刘玉兰、张维意.浅析我国三维测绘技术的发展.测绘技术,2012,55(36):l01一104.
篇4
本学期,我们学了四则混合运算,多位数的认识、多位数的加减法、角、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相交与平行、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可能性和总复习。综合应用有:节约一粒米和惊人的危害。
四则混合运算我知道了,怎么用的递等式算题。多位数的认识,让我知道了怎么读写多位数。多位数的加减法让我知道了,怎么加减多位数,和看数。角让我多认识了几个角和角标准的度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让我知道了怎样用三位数去乘两位数。相交与平行让我知道了什么是相交,什么是平行。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让我知道了,怎么用三位数除两位数。可能性让我知道了什么事情用可能,什么事情用不可能,什么事情用一定。
在本期我们学的过程中,我很快的掌握了四则混合运算,多位数的认识,多位数的加减法,角和可能性。而我掌握的不好的是: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相交与平行,还有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
以后,我一定要好好巩固,我已经掌握了的知识。把我没有掌握好的知识给掌握好。而且我还要继续努力,争取在复习阶段,考个好成绩。
篇5
【关键词】理解把握教材;体会;做法
为检查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状况,南宁市教科所每个学期期末都会对全市某些年级的某学科进行统一检测。往往,教科所的测试起到一定风向标的作用,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引导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在对我市四年级上册学生的数学进行了统一检测后,我应南宁市教科所和江南区教研室的邀请,对学生卷面进行分析总结后,给全市教师作分析交流。通过仔细分析样本,其中一些问题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
一、一道错题引发的思考:
试题中有一道计算题:“竖式计算并验算:152×36”,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是本册学习的内容,学生做题正确率高,但在验算时问题就出来了。从抽查的样本看到,绝大部分同学都用除法进行验算,有用积5472除以36的,也有用积5472除以152的。但由于四年级上册课本只出现除数是两位数,且商是两位数以内的除法,没有除数是三位数或商是三位数的教学内容,所以相当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列出除法竖式来验算,从学生所列除法算式中看出,学生对除数是三位数或商是三位数的除法算理不清。这道题到底要考察我们什么?
二、一些感想、体会和做法:
看到学生的除法验算出现了问题,有些老师感觉超纲了,或是感觉学生粗心。这些问题的出现真的与我们老师没有关系吗?我想谈谈我的一些感想。
这些问题的出现,使我感觉到我们有些老师对教材的把握和理解有待提高。只有我们教师正确解读教材,把握教材,才能真正完成教材赋予我们的教学任务。
数学教材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学习主题、基本线索和知识结构,是实现数学课程目标、实施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教师如何才能读懂教材,用好教材,更好地为我们的课堂服务呢?我有以下两点体会和做法。
教材的例题是数学教材的核心内容,它具有导向性、典型性和规范性。读懂教材例题,理解编者编写意图,是我们教师必须要做好的一件事,也是我们老师的一项重要基本功。老师在备课前,必须做到:正确解读教材例题,理解编者的编排意图,疏理知识点,确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解读教材例题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我们确立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关系到我们的教学设计,直接影响到我们的教学效果和教学任务的完成程度。解读教材,我们除了解读课本的素材外,还可以借助与课本配套使用的《教师教学用书》等。
前面提到的问题“竖式计算并验算152×36”,学生在验算中出现了问题,透过学生出现的问题想想,我们教师对教材的编写意图理解到位了吗?让我们来看看与之相似的课本例题:四年级上册课本49页例1:145×12= ,这道题是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开始,也提到了验算,但课本呈现的是用计算器验算。我们再来看看与课本配套使用的《教师教学用书》的对这个例题的解读:“例1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笔算方法,通过例题教学,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和一般方法,并能将一般方法迁移到多位数的乘法运算中去。”在教学建议中还提到“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检验自己运算的结果”。看到这些,我们老师有何感想?我们对例1的编写意图的理解还能停留在例题所呈现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笔算教学及用计算器验算上吗?例1除了使学生掌握这个计算技能外,还有什么价值?通过分析,我觉得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推理迁移能力,通过这个例题的教学,我们可以让学生尝试用交换因数位置进行验算,把所学知识进行迁移到多位数乘法。所以我是这样做的,在学生理解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算理算法后,先让学生用计算器进行验算,再提出:你除了会用计算器验算外,还会用什么方法验算?通过让学生思考交换因数位置尝试进行多位数乘法验算,既体现了验算的多种方法,还体现了“将一般方法迁移到多位数乘法”这个意图,使学生的知识得到迁移,探索并掌握了多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由于《教师教学用书》还提到“本单元的学习是义务教育阶段整数乘法学习的最后一个知识块”,故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并学会迁移很有必要,因为将来学生还要进行更大数目的计算,比如圆的周长与面积、圆柱表面积与体积等计算时,这对他们将会有更好的帮助。
我们继续看看“竖式计算并验算152×36”这道题,学生用除法来验算,想法没有问题,但是课本没有出现商是三位数的除法或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所以部分孩子的卷面体现出来的是算理不清,方法错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不妨也来看看“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教学内容,课本笔算除法的教学安排是循序渐进的,先教学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再教学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而商是两位数与商是一位数的试商方法是相同的,此时学生的迁移能力已经得到了一定的锻炼,如果我们在学生掌握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后,能适当拓展提高,让学生尝试把所学知识迁移到商是三位数除法,或尝试迁移到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经过这样的拓展,学生既掌握了方法,推理迁移能力又得到发展。做到这样,我们刚才所说的用除法验算也就不会出现问题了。
综合以上分析,实质上这道考题就是考核我们老师对课本例题的理解把握能力和挖掘其潜在价值的能力,考核我们教师是否带着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是否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迁移及推理等能力,甚至终身学习的能力,这也是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对学生提出的要求之一。
对教材理解与把握,关系到每一位老师的课堂教学质量。毕竟教材的例子需要简明扼要,一个例题有时赋予几个教学要求,需要我们老师完成多个教学任务。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教材,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多做思考和反省,这样,我们的课堂会更精彩,我们的学生会更聪明!
参考文献
[1]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四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M】,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12年。
篇6
【教学内容】
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本三年级第二学期第二单元P22-23
【教学分析】
“整十数除两、三位数”是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数学》三年级第二学期第二单元“用两位数乘除”的教学内容。整十数除两、三位数,商是一位数
的笔算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利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用整十数除是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笔算的基础,掌握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试商方法是学生学好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关键。
教材通过生动的情境,加深学生对于计算方法的理解。在计算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第一学期已经学过用一位数,理解除法运算的意义和乘与除的数量关系,基本掌握了用一位数除两位数、三位数的计算方法。这位这节课学习整十数除两、三位数奠定思维的基础。由此,本节课重点在于解决“怎样用整十数试商”的问题。
学生通过交流探讨,习题巩固的学习过程,学会如何确定商是几、找准商的位置。在数学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活的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教学目标】
1、通过生动的情境,
探索整十数除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2、理解和掌握整十数除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3、能正确地进行除法竖式计算
【教学重点】
掌握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教学难点】
掌握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试商方法,确定商的书写位置。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铺垫孕伏
1、算一算
6÷2=
8÷2=
16÷2=
60÷20=
80÷20=
160÷20=
2.最大能填几?
30×(
)<230
40×(
)<270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来学习整十数除两、三位数。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复习,引出今天的学习任务。通过算一算和最大能填几,帮助学生回顾以往学过的计算方法,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理解算法
1、出示学习任务单
动物们举办了一场举重比赛。比赛前,小猪和小羊正在称体重。
2、同桌交流,完成学习任务单
3、反馈交流:
预设1:
预设2:
2×30<82
,
82里有几个30?
3×30>82
。
用推算:8里有几个3
?
82里有2个30
,
8
÷3
,商2。
82÷30,商2。
82÷30,商2。
82÷30=2……22。
82÷30=2……22。
4、试一试
(1)竖式计算:82÷30
(2)说一说计算过程?
①82里有2个30,就在个位上商2
②2乘30等于60
③82减去60得到余数22
(3)交流:商“2”为什么写在个位?
(4)师生小结:
82里有2个30,所以2写在个位上。
5、比一比
(1)交流:2为什么写在不同数位上?
82÷30=2……22
82÷3=27……1
(2)师生小结
【设计意图】结合举重比赛前的小羊和小猪称体重的情景图,引发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合作探索算法,通过交流讨论加深理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习题巩固,加深理解
第一关
想一想,填一填
92÷40=?
方法一:
方法二:
想:40×(
)<92,
想:9÷4,商(
),
40×(
)>92,
92÷40,商(
),
92里面有(
)个40,
92÷40=(
)……(
).
92÷40商(
),
92÷40=(
)……(
).
第二关
竖式计算
97÷30=
170÷30=
252÷30=
第三关
辩一辩哪几题是错的,并说一说理由。
(
)
(
)
(
)
(
)
第四关
数卡游戏:你知道这些数字卡片分别是几吗?
【设计意图】设计3个闯关游戏,富有童趣,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第一关,理解算法。第二关,掌握除法的竖式计算。第三关,辨析整十数除两、三位数的易错点。第三关,能灵活运用计算方法,使竖式成立。
四、课堂总结,加深感悟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机动:
459除以一个整十数,商是一位数余数是9,除数可以是(
)。
【板书设计】
整十数除两、三位数
篇7
一、程序求值型
例1 (2013·苏州)按照下图所示的操作步骤,若输入x的值为2,则输出的值为 .
【分析】这是一个代数式的求值问题,但没有直接给出代数式,而是通过运算程序来给出的. 可先根据程序列出运算式子,再把字母的取值代入计算.
解:由转换器的程序可知,运算程序的代数式为(x+3)2-5,输入x的值为2,则(2+3)2-5=20.所以应填20.
【方法指导】本题考查了代数式求值,根据图表准确写出运算程序是解题的关键.
二、整体思考型
例2 (2013·福州)已知实数a,b满足a+b=2,a-b=5,则(a+b)3·(a-b)3的值是 .
【分析】观察发现:求值式的底数已知,故采用整体思想代入计算即可.
解:因为a+b=2,a-b=5,所以(a+b)3·(a-b)3=23·53=(2×5)×(2×5)×(2×5)=1000.
【方法指导】在进行整式运算时,需先观察式子的特点,然后进行计算,有时采用整体思想进行计算会事半功倍.
三、多元思考型
例3 (2012·泰州)若2a-b=5,则多项式6a-3b的值是 .
A. 0 B. 1 C. 3 D. 15
【分析】求代数式值的基本方法是代入,但本题中给出的条件是一个等式,如何代入呢?这正是本题的绝妙之处.解题者思考角度的不同,解法也不同.
解法1:(参数代入法)将a当做已知数(参数),根据“减数等于被减数减去差”,可得b=2a-5,则6a-3b=6a-3(2a-5)=6a
-6a+15=15.
解法2:(整体代入法)把6a-3b变形为3(2a-b),然后把2a-b整体代入,即可求得其值.6a-3b=3(2a-b)=3×5=15.
解法3:(特值代入法)取a=0,则b=-5,当a=0,b=-5时,6a-3b=0-3×(-5)=15.
【方法指导】对于给定的条件,要善于从多角度来看,这里解法1 是将字母a看作常数来参与运算的;解法2是从整体的角度来看的,从待求的代数式中变换出已知条件式2a-b,整体代入,十分简捷,也可以将已知式两边同时乘以3,整体得出结论;解法3是从特殊到一般的角度来看的,巧妙地取a=0,则b为整数,代入求值式计算比较简捷,用这种方法解题要注意两点:一是所取的字母值要使已知式和求值式有意义,二是所取的字母值要使计算简便.
四、定义运算型
例4 (2011·广州)定义新运算“ ”,规定:a b=■a-4b,则12 (-1)= .
【分析】这也是代数式求值问题,即求当a=12,b=-1时代数式a b=■a-4b的值.
解:根据定义,当a=12,b=-1时,a b=12 (-1)=■×12-4×(-1)=8.
【方法指导】对于这类新定义运算的代数式求值问题,理解“定义的运算”是关键.
五、规律探索型
例5 (2012·珠海)观察下列等式:
12×231=132×21,
13×341=143×31,
23×352=253×32,
34×473=374×43,
62×286=682×26,
……
以上每个等式中两边数字是分别对称的,且每个等式中组成两位数与三位数的数字之间具有相同规律,我们称这类等式为“数字对称等式”.
(1)根据上述各式反映的规律填空,使式子成为“数字对称等式”:
①52× = ×25;
② ×396=693× .
(2) 设这类等式左边两位数的十位数字为a,个位数字为b,且2≤a+b≤9,写出表示“数字对称等式”一般规律的式子(含a、b),并证明.
【分析】(1)等式左边两个因数的特点是:三位数的百位数字是两位数的个位数字,个位数字是两位数的十位数字,十位数字是百位数字与个位数字之和;等式右边两个因数的特点是:两位数是将等式左边的两位数的个位数字和十位数字互换,三位数是将等式左边的三位数的个位数字和百位数字互换;(2)用字母表示数并对上述规律进行验证.
解:(1)①5+2=7,左边的三位数是275,右边的三位数是572,52×275
=572×25;②左边的三位数是396,左边的两位数是63,右边的两位数是36,63
×396=693×36.故答案为:①275,572;②63,36.
(2)左边两位数的十位数字为a,个位数字为b,左边的两位数是10a+b,三位数是100b+10(a+b)+a,右边的两位数是10b+a,三位数是100a+10(a+b)+b,一般规律的式子为:(10a+b)×[100b+10(a+b)
+a]=[100a+10(a+b)+b]×(10b+a).
证明:左边=(10a+b)×[100b+10(a+b)
+a]=(10a+b)(100b+10a+10b+a)=(10a+b)·(110b+11a)=11(10a+b)(10b+a),
右边=[100a+10(a+b)+b]×(10b+a)
=(100a+10a+10b+b)(10b+a)=(110a+11b)·(10b+a)=11(10a+b)(10b+a),
左边=右边,所以“数字对称等式”一般规律的式子为:(10a+b)×[100b+10(a+b)
篇8
1 使学生熟练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能灵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 探索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
3 在整理复习中获得成功体验,养成自觉整理所学知识的意识和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熟练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谈话。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看见你们一张张可爱的笑脸,我真的非常高兴,可你们认识我吗?知道我是几年级的老师吗?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师:你们真是一个善于观察、认真分析的孩子。今天就请你们带上善于观察和认真分析这两个好朋友和老师一起走进今天的数学课。据我课前了解,第三单元有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你们已经学完了,这节课我们就对第三单元中笔算乘法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板书课题。)
师:在数学书每个单元后面有时会有整理复习,谁能说一说为什么要在复习前加上整理二字呢?
生:把学过的知识归纳、对比,加深印象。
生:能做到查漏补缺。
师:对学过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及时进行巩固练习,温故知新。请同学们打开数学书回顾一下,笔算乘法这部分内容在数学书的几页到第几页呢?
生:在数学书的49页到63页。
师:回忆一下,在这部分内容中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同桌间交流一下。
(生汇报。)
(板书:三位数乘两位数、速度、时间和路程、积的变化规律、估算。)
师:我们通过整理将这部分知识组成一棵知识树,说说你哪里印象最深刻或是最感兴趣。
生:我对估算比较感兴趣,我很快就能说出题的估算结果。
生:我对三位数乘两位数这部分知识印象深刻,因为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它。
二、合作探究,构建新知
(一)笔算、估算
师:这几名同学说得很全面,下面我们就针对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这部分知识进行复习。看!(课件呈现
612×19 160×30 300×10 104×49 208×49 360×25 82×237。)这些算式都是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算式,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
生:有的因数中间带0,有的因数末尾带0。
生:还有的因数不带0,就是三位数乘两位数。
师:你在做这样的题时,容易出现什么错误?你有什么要特别提醒别人注意的地方吗?先自己思考一下再在小组内交流。
生:要注意每次相乘的末位与乘数的哪一位对齐。
生:要注意三位数中间有0时,不能漏乘。
生:我有时就忘进位了,所以我们要注意不能忘记每次计算时的进位。
师:整理复习就是要复习单元重点知识,也要解决大家容易错的、值得注意的地方。大家的提醒同学们都记住了吗?我们尝试着选两道计算题来做,(课件呈现612×19B60×25)请两名同学到黑板算。
师:算完后仔细观察,黑板上的和你算的一样吗?也可以自己验证一下。
师:都做对了吗?都用什么方法验证的?
生:我用的是乘法,交换因数位置,积不变。
生:我是用除法验算的。
生:再算一遍。
生:用计算器。
师:同学们的办法可真多!
师:我们看第一道题数比较大,快帮老师先估一估他做得对不对。
生:估算成610×20=12200,正确值肯定比12200小一些,他估对了。
师:你俩说说是怎么算的?
生:说算法。
师:实际上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就是这样的,(课件出示三位数乘两位数法则)自己读一读吧。
师:我们在进行复习时还可以把习题进行综合运用、灵活运用。刚才我们验证这道题时用到了估算,估算也是验算的一种好方法。在估算时你都有哪些方法,举例子说一说。
生:自由说。
师:快帮老师来解决两道题:(课件出示:1.四年组共有104名同学参加夏令营活动,方正至哈市车票49元,应准备多少钱买票?为什么?2.大巴车载客旅游,每趟限载乘客49人,第四季度计划运客104趟,应该准备卖多少张票?怎样估算符合实际?)
(生组内交流,师巡视指导。)
师:所以说我们在估算时要根据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使计算结果符合问题的实际。
(二)积的变化规律
师:我们再看这几道题,(课件呈现612×19 160×30 300x10 104×49 208×49 360×25 82×237)请你仔细观察,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找一找。
生:104×49和208×49,两个因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扩大2倍,积也扩大2倍。
师:你真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好孩子。根据这道算式,你能说出它们的得数吗?(课件出示:(104÷2)×(49×2)=(104×2)×(49÷2)=(104÷3)×(49×3)=)
师:你又发现了什么?说一说。
师:能把知识灵活运用,真好!
(三)速度、时间、路程关系
师:同学们不仅善于思考,还善于总结。我们再看这些题,你能根据这道红色算式(课件出示:160×30),联想到我们本单元的行程问题吗?先思考再动笔写下来。
(生自主编题。)
师:你叫什么名字?老师非常高兴认识你。
师:编得不错。下面老师也编一道题。老师假期坐高铁去大连旅游,高铁真是特别快,哈大高铁每小时可行300千米,4小时到达。10小时可行多少千米?我多了一个已知条件,你们会解决吗?
(同桌解决。)
师:好,这部分内容交给小组,结合数学书和《资源与评价》练习册合作完成,你们敢接受这个挑战吗?(课件出示学习单。)
同伴互助我进步
这部分内容你已经学会了什么?你可以列举一些易错点和易混点,并把你的解决方法先与同伴分享,然后全班交流。
(生汇报。)
师:同伴互助,问题迎刃而解。这部分内容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说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三、全课总结。深化理解
师:同学们,孔子有一句话:“温故而知新。”今天我们用7道算试题,把本单元有关笔算乘法这部分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与复习,还成功解决了身边的一些实际问题,其实对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是个事半功倍的好办法,希望同学们都争做学习中的有心人,相信你会有更大的收获。
评析:
小学数学整理与复习课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在学生学习数学的某一阶段,以巩固、梳理已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促进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重要目的的一种课型,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课型之一,在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整理与复习课的教学中要做到“理练结合、注重实效”。下面结合冯丽丽老师执教的“笔算乘法的整理与复习”这节课谈一谈我对整理与复习课的思考。
一、“理”――理清楚,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整理复习课的特点之一是“理”,即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使知识点条理清晰,知识结构脉络分明,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形成网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及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把握,并在梳理知识的同时查漏补缺,弥补平时学习的薄弱环节。冯丽丽老师执教的这节课中首先时《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知识进行梳理,教师与孩子们一道建构知识网络。教师先让学生主动回忆本单元学习的笔算乘法的主要内容并板书,板书的形式是画了一棵知识树,这棵知识树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最重要的是这棵知识树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了梳理、分类,从而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概括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练”――练透彻。设计多样的练习
整理与复习课的特点之二是“练”,即对整理的知识点及时巩固练习,使学生能运用所复习的知识解决问题,并通过练习反馈,更好地进行知识梳理。整理与复习课要处理好“理”和“练”的关系,不能只练不理,更不能只理不练;可以先理后练,也可以边理边练,我们倡导“理中有练,练中有理,理练结合”的做法,让学生在边理边练的过程中,提高课堂的效益。冯丽丽老师在这节课中就是这样做的,本节课构思巧妙,教师用7道三位数乘两位教的计算题串联起整节课的教学,设计了具有针对性、层次性的练习。首先是让学生说一说做计算题时你有什么特别要提醒别人注意的地方吗?目的是让学生更牢固地掌握计算方法,清晰算理;然后进行两道估算的练习,根据“104名同学参加夏令营,方正到哈市车票49元,应准备多少钱买票。”使学生知道在估算时要根据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使结果符合问题的实际。最后在复习“速度、时间、路程关系”时,设计了学习单,要求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学习单,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能力,这样,这节课的练习设计保证了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能力的题目,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三、“延”――知识开放拓展
篇9
一、唤醒
1.唤醒已有的生活经验,还原计算原型。例如,一年级上册“10以内的加和减”是小学生入学以来第一次接触计算。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10以内的数,初步掌握了10以内数的分与合,这些都是学习本单元的知识基础;与此同时,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对于10以内的加和减也并非一无所知,此前,他们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关于数数的生活经验、对实物进行分与合的生活经验等等。教学前,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复习10以内数的分与合,唤醒学生的这一知识与技能,为学生学习理解加法和减法的算理、获得正确的加减法计算结果做好准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再现分与合的生活场景,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对具体情境中具体事物分与合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感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含义。
2.唤醒已有的计算技能,迁移计算方法。例如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三位数加两、三位数”,是在学生熟练地掌握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上教学的。教学前,根据教学内容(不进位加、进位加、连加、加法估算等),安排相应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练习很有必要,因为三位数加两、三位数在计算方法、计算道理上与两位数加两位数如出一辙,关键是在计算中注意数位对齐。回顾旧知,唤醒已有的知识结构,对于新知的迁移与构建十分重要。
二、探究
1.探究数学计算的多样算法。例如三年级下册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材中提出:一份牛奶每月28元,订一份牛奶一年需要花多少钱?学生可以思考不同的计算方法:可以估算,大约300多元;可以先算半年要多少钱,再算一年要多少钱,用28×6×2=336(元),转化为已有的知识;也可以先算10个月和2个月各要多少钱,再合起来用28×10+28×2=280+56=336(元)。呈现算法的多样化后,教师根据学生探索的成果再引导如何用这些方法理解竖式计算。
2.探究新旧知识的发展变化。例如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三位数减三位数(退位减)”,我们可以在唤醒阶段,通过习题帮助学生复习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创设第54页主题图情境,引导学生收集数学信息,提出用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儿童小说比民间故事多多少本?”“民间故事比童话少多少本?”……学生依据减法的意义列出算式:335-185,210-185。并通过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和对具体数据的感知估算结果,为后面鉴定计算结果的正确与否确定一个大概的范围。接着,便可以放手让学生尝试探索计算的方法。由于在唤醒环节学生已经充分掌握了“100以内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三位数减三位数(退位减)”与之相比,仅仅是计算步数的增加,学生完全可以借用前者的计算方法迁移运用到后者。
三、建模
1.生活经验提炼计算模型。例如教学三年级下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几百除以几商是几百或几十的口算),让学生观察情境图,收集数学信息并根据除法的意义列出算式:600÷3。学生自主探究后,组织相互交梳,汇报各自不同的计算方法。当算法多样化的局面出现后,先借助评价,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计算模型,再通过比较,引导学生建构优化的模型:先算0前面的,再添0。
2.比较归纳形成计算模型。例如一年级下册“9加几”,教者可以用逐层抽象、逐步逼近的方法让学生掌握“凑十法”的数学本质,建构数学模型。首先通过9加4,呈现多种方式,有数数,有凑十,有根据10+4类推,有操作,此时不要轻易地否定谁的算法,也不要因为学生想到一种特殊的算法而大加赞赏。然后通过9加6,以小猴是否聪明,引导统一算法。让学生思考,9+6,可以给9凑l,也可以给6凑4。接着通过9加3、9加8,由动手操作到直接圈图,再到直接写出算式的分解过程,逐步抽象思维要求,实现由形到式的转化。再次通过9加2,直接在头脑中思考,最后通过9+=l,将9加几的计算方法模式化。
3.迁移类推发展数学模型。例如“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例题986÷2(商是三位数的笔算除法),学生尝试计算之后,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计算方法,呈现算法多样化。首先,要充分肯定正确的计算方法,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表象。其次,要充分利用生成的错误资源,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在交流的过程中,重点让学生阐述每一步计算的理由,比如:4为什么写在商的百位上?8为什么要与9对齐?余下的l怎么处理?18表示多少?6要不要移下来?……引导学生在交流反馈的过程中集思广益、明白算理、优化算法,掌握规范的书写格式,在头脑中建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计算模型。
四、运用
篇10
关键词: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培养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理念不断深入人心,社会越来越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四能”,即: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明确表示,数学教学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四能”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以下策略:
一、营造氛围,激活学生“四能”
1.创设情境引兴趣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具有情景化的实际意义,因为知识就是在某一活动背景和应用背景下产生的,并且最终要被应用到某一活动中,所以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利用原有知识结构来同化新知识的过程。因此,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利用情景化的方式来进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四能”的形成与发展提供动力。具体的做法可以参照以下几点:(1)构建直观性的情景和氛围;(2)构建欣赏性的情景氛围。第一种做法是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用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进行教学内容的展开,让学生融入其中,快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比如在教学“线段”的知识内容时,可以给学生构建一个简单的情景和背景:通往小松鼠家有两条路,一条是直路,一条是弯路,某一天小松鼠在外面玩耍,这时小松鼠的妈妈喊小松鼠回家吃饭,那么小松鼠走哪条路可以更早地回到家,吃到饭呢?通过这样简单的情境把学生带入老师营造的童话氛围中,就会调动学生积极去思考,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对于第二种方式,主要是通过在课堂上播放多媒体的文件和录像等来展示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实际的生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和思维看待周围的事物,从而激发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欲望,进而促进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
2.创设悬念激好奇
每一个人都有好奇心,尤其是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更具有浓厚的好奇心,这对于他们的学习来说很有帮助,这些好奇心可以促使学生进行创新和探索,也是对知识进行深入了解的基础。就像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那样,因为有好奇心的驱使,从一个很小的苹果落地的现象就能够不断深入,最终发现万有引力的存在。在科学的发展历史上,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将生活与数学知识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另外,在教学环节的设置上,可以适当地创造一些“悬念”,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让学生能够主动思考,锻炼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如,在教学“不确定性”一课时,教学开始的时候我做一个“教师抛硬币学生猜测”的游戏,当抛完十次硬币以后,我不急于问“谁十次都能猜对”,而是“刚才老师听到同学们有时‘耶’的声音很大,有时‘耶’的声音却很小,这是为什么?”“为什么会出现有的猜对了,有的没猜对呢?”通过循循善诱的追问,能增强学生探究新课的好奇心,不知不觉带着他们走进愉悦的课堂学习气氛中。
二、搭建平台,培养学生“四能”
1.培养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分析与提出问题的能力是面对问题的情境,基于自己的知识经验与生活经验,发现数量与空间形式之间的关系,进而提出数学问题。要提出问题,首先就要对问题进行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才能产生问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搭建平台,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给学生反馈与交流自己提出问题的时间,这样学生才能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发现与提出问题的能力。如,教学“两位数乘三位数”一课,在学习这节课之前,学生已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在计算方法上,两位数乘三位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是一样的,只不过是数值增大了。在教学完“两位数乘三位数的计算”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对比两位数乘两位数与两位数乘三位数的计算过程,让学生去发现和提出问题,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就能提出问题:两位数乘两位数与两位数乘三位数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与不同?如果位数更多的整数乘法计算方法是不是也一样?
在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的过程时,除了给予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外,教师还应在方法上加强指导,如:可从自己思考问题过程中发现和提出存在的困惑;可从知识之间的联系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可从观察过程中发现和提出问题等,让学生能更自觉、更有能力、更有方法地去发现和提出问题。
2.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综合解决问题的重要能力。要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既要有培养的平台,又要有方法的指导。首先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尝试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在自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能力。比如,在教学“一个数除以小数”一课,学生已会解决一个数除以整数的小数除法,而“一个数除以小数”的重难点在于除数是小数。如果老师把除数是小数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过程讲解出来,学生就失去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机会。所以在教学时,可先复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然后再引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算式,接下来就是让学生进行尝试,独立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只有给予学生独立思考与实践的平台,学生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培养。
总之,提高学生“四能”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及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都是至关重要的。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意识,给予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时间空间,授予必要的方法,这样学生的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真正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良华.校本教学研究[M].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