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潭课文范文

时间:2023-04-10 03:44: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日月潭课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日月潭课文

篇1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23题;共123分)

1.

(3分) 按拼音写汉字

miǎo

xiǎo________

cán

kuì________

něi________

2.

(4分)读拼音,写词语。

nǎo

yǐn

liào

cāo

chǎng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

(6分)形近字组词

葱________

漆________

性________

丛________

膝________

姓________

4.

(4分)选词填空

著名

有名

日月潭的风光特别________。

②冰心是我国________作家。

宽敞

宽阔

③现在的马路越来越________。

④我们坐在________的教室里读书。

5.

(6分)读《日月潭的传说》,填空

很久很久以前,大尖哥和水社姐为了________,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从________拿到了________,接着又与两条恶龙激战了________,救出了________,他们化作了________,永远地守卫在潭的两边。

6.

(10分)形近字组词

探________

端________

挥________

披________

绢________

深________

瑞________

辉________

坡________

捐________

7.

(4分)按拼音写汉字

jiǎn

shāng

wēi

xīn

________刀

________量

________险

千________万苦

8.

(9分)读《日月潭的传说》,按课文内容填空。

①日月潭是我国________省最大的一个湖泊。那里________,________,是个著名的________。说起日月潭,还有一个动人的________呢。

②人们为了纪念这两位为民造福的________,就把这两座山命名为________和________,把这个潭叫做________。

9.

(3分)选择合适的序号填空

①日月潭是我国________省著名的旅游胜地。A、台湾

B、海南

C、北京

D、西安

②“很久很久以前,两条恶龙吞吃了太阳和月亮,天地间漆黑一团。”读这段话时,你会带着怎样的心情?________A、高兴

B、激动

C、悲痛

D、兴奋

③________日月潭成了台湾著名的风景区,

那里是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泊,青山环抱,树木葱茏。A、因为,所以

B、不但,而且

C、之所以,是因为

D、如果,就

10.

(9分)照样子,写词语

碧绿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ABAB式词语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ABB式词语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11.

(5分)誊写词语

漆黑一团

躲在潭底

冒着危险

一筹莫展

披荆斩棘

潜入湖底

降伏恶龙

12.

(1分)把句子排列通顺。

①雨越下越大,窗外的树木、房子都看不清了。

②忽然刮起大风,树枝乱摆。

③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④哗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⑤雨停了,太阳出来了,美丽的彩虹挂在天空。

⑥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⑦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树叶一动也不动。

________

13.

(6分)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草木)青翠茂盛。

________;

②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开。筹,计策,办法。________

③比喻扫除前进中的困难和障碍或形容克服创业中的种种艰难。________;

④全身猛力向前或向上跳。________

⑤制服,使驯服。________

⑥异常辛苦。________

14.

(5分)用钢笔描红。

15.

(4分)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崇高——________

灵巧——________

强烈——________

增添——________

16.

(4分)多音字组词

称 chēng________

chèn

________;

méng ________

měng________

17.

(5分)造句

降伏:

拯救:

18.

(2分)下列作家属于同一时代的是(

①陶渊明

②王维

③屈原

④杜甫

⑤辛弃疾

⑥杜牧

⑦欧阳修

A

.

②④⑥

B

.

③④⑤

C

.

①③⑦

D

.

①⑤⑥

19.

(5分)造句

①环绕

②建筑

③清晰

④展现

20.

(12分)自学生字,按要求填空

①“环”________结构,部首是________,右边是________字,共________画。

②“胜”________结构,部首是________,由________、________两个部件组成。

③“称”部首是________,除去部首剩________画。

④“映”部首是________,右边是________字。

21.

(3分)下面三种问句分别属于哪种问句形式。

①怎么才能得到阿里山里的金斧头和金剪刀呢?________

②大尖哥和水社姐为民造福,而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我们怎能忘记他们呢?________

③谁是村子里最勇敢的人?大尖哥和水社姐。________

22.

(5分)修改病句。

①这本故事书对我很感兴趣。

②学校开会通过并讨论了他的建议。

23.

(8分)补全成语

一________莫________

挺________而________

翻________越________

披________斩________

二、阅读题

(共2题;共10分)

24.

(7分)

做什么事最快乐

小青蛙想

做什么事最快乐呢

他跳到大树下问啄木鸟:“叔叔,做什么事最快乐?”啄木鸟说:“捉虫子最快乐。”他跳到田野里问水牛:“爷爷,做什么事最快乐?”水牛说:“耕地最快乐。”他跳到花丛中问蜜蜂:“小妹妹,做什么事最快乐?”蜜蜂说:“采蜜最快乐。”

小青蛙回到家里问妈妈:“妈妈,做什么事最快乐?为什么啄木鸟叔叔、水牛爷爷、蜜蜂妹妹说的不一样呢?”妈妈笑着说:“做对别人有用的事,你就会觉得最快乐。”

(1)写出不正确的读音。

快乐(yuè

lè)________ 觉得(jué

jiào)________

(2)啄木鸟说________,水牛说________,

蜜蜂说________

(3)加上标点符号。

小青蛙想________ 做什么事最快乐呢________

25.

(3分)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树叶一动也不动。忽然刮起大风,树枝乱摆。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哗哗,哗哗,雨下起来了。雨越下越大,窗外的树木、房子都看不清了。 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雨停了,太阳出来了,美丽的彩虹挂在天空。

(1)这段话主要写________的景象。

(2)“渐渐地”近义词是________。

(3)造句:……越来……越…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共23题;共123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20-1、

21-1、

22-1、

23-1、

二、阅读题

(共2题;共10分)

24-1、

24-2、

24-3、

25-1、

篇2

一、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语文能力的衔接

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必须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此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从而有效指引小学生开展语文学习工作。提高课前预习、课中教学和课后练习的效率,如此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还可以为初中语文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例如在教学《夸父逐日》课文之前,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布置相应的预习任务,提问:在小学六年中,学过哪些寓言故事?哪些语句是反映夸父宽阔的胸怀和英勇顽强的精神,哪些语句能够表现古代劳动人民探索自然的意志?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提高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学习课文的能力,理清课本的书写思路等。这样有意识地训练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为学生学习初中语文奠定坚实的基础,逐渐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

二、改善学生语文诵读能力的衔接工作质量

开展小升初语文教学的时候,教学工作者要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进行自主诵读,让学生自行感受和领悟文章内容传达的思想感情,深入理解文章的意义。不仅如此,语文教学工作者还要依据S版教材的教学目标指导学生提高诵读的能力和水平,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教师要对课文中用词准确、精妙修辞、动作描写惟妙惟肖、语言生动、神态描写活灵活现的句子等给学生进行精心讲解[2]。例如,在指导诵读《日月潭》的时候,应当采用不同的方法。教师提问:哪些同学偏好于清晨日月潭的景象?然后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之前准备好的清晨的日月潭景色图片,选取部分学生阐述自己看到的景色。然后指导学生诵读,此段适宜采用比较轻柔和缓慢的语调,这是因为清晨时分,人们正沉睡着,因为担心吵醒人们,以免打破清晨日月潭静谧的美景。教师继续提问:大家能够指出日月潭的景色在中午的时候有哪些不同之处?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回答教师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点评和总结,最后展示图片。说相应的答案,教师进行点评,然后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午的美景。教师紧接着问:文中采用了哪些形象描写日月潭在雨中的美景?用什么来比喻日月潭周围的景物?什么清晰地展现在眼前?学生作答,教师点评和指正。教师问:哪位学生比较喜爱日月潭的雨景?学生回答,然后展示图片,指导学生诵读,此部分的第一句音调略高,这样才能彰显晴天日月潭的美丽。然后在诵读第二句的时候语调要比较舒缓,以此显现日月潭在下雨的时候那种朦胧的美丽。

三、提高写作和阅读的衔接工作质量

写作和阅读在小学语文中的难度比较小,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基础性词语的运用,理解文章的基本含义和思想感情。写作要求语言优美、用词精准、中心意思表达清楚,而且善于运用各种写作手法,掌握文章基本类型的写作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掌握基本阅读技巧等[3]。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引导学生复习所学习过的课文,多多联系课后习题,积极参与各种写作和阅读的比较。不仅如此,学生也要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相关的阅读和写作的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摘抄相关的语句,多背诵和识记,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逐渐适应初中语文的学习方式。从生活中积累相关的表达材料,让学生在课外积极收集相关方面的材料,利用正确的方式拓展阅读的视野。课外学生可以多多阅读《读者》、《意林》、《爱的教育》、《春水》、《繁心》等,同时也能够阅读一些国内外的名著,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不断提高写作和阅读的基本能力。

篇3

1、把词语填写完整。16分

千____百____ _____ ____斑斓 一____无_____ _____耳______铃

_____天____地 _____ ____曼舞 自相___ _____ _____ 然无____

2、比一比,再组词10分

提( ) 纱( ) 拨( ) 扶( )建( )

题( ) 沙( ) 拔( ) 抚( )健( )

3、把合适的词语用线连起来。9分

热烈地 盼望 元宵节 吃月饼 观察 详细

热情地 鼓掌 中秋节 吃青团 介绍 熟练

热切地 招待 清明节 吃汤圆 演奏 仔细

4、连一连下面的歇后语。7分

三十六计 试试深浅

投石问路 走为上策

孙悟空的金箍棒 能大能小

打破砂锅 人人喊打

老鼠过街 白忙一场

粪坑里的石头 问到底

猴子捞月亮 又臭又硬

5、读句子,用上带点的词语(关联词)造句。6分

感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仅---而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4分

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   )。它们( )着( )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 )着。

7、把下面的句子按一定顺序连成一段话,把序号填在括号里。5分

()端午节过后,杨梅树上挂满了杨梅。

()杨梅先是淡红的,随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变成黑得了。

()没有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人越爱越吃。

()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

()我爱江南的杨梅。

二、阅读练习。26分

(一)课内阅读(节选)15分

渔人( 忽然 突然)站起来,拿竹篙向chuán xián上一抹,这些水鸟都(扑扑朴朴)地钻进水里去了。湖面上荡起(一圈圈 一轮轮)粼粼的bō wén,无数浪花在夕阳的柔光中tiào yuè。

一只鸬鹚钻出水面,拍着翅膀跳上渔船,喉囊鼓鼓的。渔人一把抓住它的脖子,把吞进它喉囊的鱼挤了出来,又把它甩进水里。

鸬鹚不断地跳上跳下,渔人都要忙不过来了。

岸上chuī yān四起,袅袅地升上天空。渔人不再赶鸬鹚下水了,让它们停在船舷上。他从舱里拣些小鱼,一条条抛给鸬鹚吃。鸬鹚张开长长的嘴巴,接住抛来的鱼,一口吞了下去。

1、看拼音写词语。4分

chuán xián bō wén chuī yān tiào yuè

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照样子写词语。3分

跳上跳下: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3、照样子,圈出第一节括号中用得正确的词。3分

4、从短文第四小节中,摘录描写连续动作的句子。2分

5、写下面的字,注意各部分在田字格的位置。3分

鸬 袅 拣

(二)课外阅读11分

(四)日月潭

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的一个大湖。

日月潭里有个小岛,把潭分成两半,一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一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两潭湖水相连,像碧绿的大玉盘,小岛就像玉盘中的明珠。

日月潭在台中附近的高山上,水很深。日月潭的四周是山,山上是茂密的树林。山林倒映在潭里,湖光山色,非常美丽。

我爱美丽的日月潭。我爱祖国的台湾岛。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3分

( )的台湾岛 ( )的大玉盘 ( )的树林

2、根据短文内容,把下面的句子补写完整。4分

⑴ 日潭像_______________,月潭像___________________。

⑵ 湖水像______________,小岛像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4分

日月潭在____________ ,它是一个_____________,把潭分成两半的是一个___________,那里______________非常美丽。

三、看图写话。12分

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 想象力 培养

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就因为人类卓越的想象力,整个社会才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可以说想象是人类学习和智力活动的翅膀,也是创造性思维的心理基础。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不可或缺。语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想象力具有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优势。如何引导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展开想象从而更好的服务于教学呢?我的方法是这样的:

1 通过朗读,拓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及开展审美教育

在教材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如:《日月潭》一课:“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绿。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叫月光岛。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想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清晨,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中午,太阳高照,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要是下气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通过朗读,学生脑海出现:日月潭的美景就像是童话中仙境。因为北边的像太阳,所以叫日潭。南边的像月亮,所以叫月潭。让学生知道日月潭名字的来历,诱发学生去观察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朗读再现自然美,让学生从中感受自然美,诱发他们去想象,能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特别是对于诗歌,因为诗歌的语言富于节奏感、音乐美。诗的内容,诗人的情感是通过充满节奏感和音乐感的语言表现出来的。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地吟诵才能体现出来。通过朗读,品味诗句,让学生逐步学会欣赏诗歌鉴赏诗歌,培养学生爱美的情操。

2 巧用插图与想象力和丰富情感的促进

想象力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活动,是在头脑中创造出过去没有遇到过的事物形象的思维活动。想象对理解语言文字,对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低年级学生的想象主要从感知形象开始,借助插图,引导学生展开合情合理的想象,既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丰富他们的想象力。例如:我在教学课文《小熊住山洞》时,很重视图画的作用,每一个季节的描写,课文都配有美丽的图画,我引导学生自己观察图画,体会小熊为什么“一年又一年,他们没有砍树造房子,一直住在山洞里”的原因。在学生观察图画的同时,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住在山洞里的小熊一家在急需木头房子的时候,小熊是怎样说服爸爸不砍树木的,爸爸又是怎么回答的。在学生利用图画进行思考的同时,深刻地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同时,不仅延伸了课文的内容,而且层层深入推动了学生的想象,有效地培养了孩子们的想象力。

3 抓住空白,丰富想象

好的文章像书法,有时密不透风,有时又疏可走马。作者常有意不把意思挑明说透,刻意留下“空白”,让读者揣摩,或因表达的需要,省略了一些内容,留下“空白”。在教学中,教师就应该用好这些“疏可走马”处,巧妙地激发学生展开想象,用创造的才智为这些“空白”添补亮丽的色彩。《小鸭子回家》一课,小鸭子回到家后,发生了什么事呢?鸭妈妈会说什么,小鸭子会说什么?这给学生留有想象的空间,我抓住这一空白,启发学生想象,练习说话,体会小鸭子的心情。又如:教学《两只小狮子》一文中,课文以狮妈妈对懒狮子说的话结尾:“孩子,将来我们老了,不在了,你靠谁呢?你也应该学会生活的本领,做一只真正的狮子!”却没有交代懒狮子听了妈妈的话后的表现,这给学生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对此,我让学生在认真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围绕“懒狮子听了妈妈的话后会怎样做?”这个问题展开补续想象,并达到了练习说话的效果。

4 捕捉质疑点,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

由于小学生的知识水平、个性心理品质和获得信息的多少,取决于他们认识水平的深浅程度,也决定了他们质疑问难的水平。如果不加以引导,学生的提问往往会停留在字词句段和文章的表面情节上,得不到深入,起不到加深理解培养思维能力、扩大知识面的作用,所以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捕捉质疑点,把问题问到“点子”上,这个“点子”就是课文的重点、难点、知识点和语言文字的洲练点等,同时还要教会学生质疑的方法和途径。一是从课题入手,抓住题眼发问。二是抓住矛盾,把课文中看似矛盾的地方揭示出来。三是比较优劣,对教材的重点字词或重点句,通过比较认识为什么要这样写而不那样写,为什么要用这个字词而不用那个字词。

5 让学生在朗读中展开联想,升华情感

篇5

一、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一节课很难自始至终保持旺盛的精力,尤其在学习较抽象的字、词等基础知识时,往往显得坐立不安,这时,教师可相机运用图画帮学生理解、识记。如在教“跪”字时,先用粉笔画一幅一个人跪着的简笔画,问学生:“这是一种什么姿势?”引出“跪”字,然后分析字音、字形,再让学生看图了解怎样的姿势是跪。又如《赵州桥》一课中专用术语较多,文中“拱桥”一词释为“中部高起,桥洞呈弧形的桥”,好多同学将“弧形”误认为是半圆形,从而对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独特之处产生了偏差。教师可画出几个弧形与半圆形进行比较,并举出窑洞与彩虹的实例感知,学生学得有趣而且理解深刻。

二、可以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借助简笔画,可以弥补语文教学只从语言文字感知教材的不足,使教材回到生活中真实可感的具体形象,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再现生活和自然中的美,帮助学生完成认识过程中的第二次飞跃。

如课文《沙漠里的船》这课,介绍了骆驼身体各部位的生理特点及功能,由于好多学生生活在城市,没有见过骆驼,学习起来感到吃力,一位老师便在黑板上画了一幅骆驼的简笔画,图、文对照,逐步讲解,一下子便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学生学得非常愉快。当讲到骆驼的鼻孔可以紧闭防沙时,有的同学提出:骆驼的鼻孔为什么可以闭上,而我们人却不能呢?其实,这是因为二者的构造不同,骆驼的鼻孔里有瓣膜型结构,可以收缩、扩张,人却无此结构。可这样的解释,学生似懂非懂,于是这位老师又画了一个骆驼鼻孔的瓣膜结构,学生看了豁然开朗,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又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不愧是一箭双雕。

在教学《日月潭》时,课本上说:“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叫光华岛,这个岛把湖水分成了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学生看了文中所附照片后觉得图文不符,南北两边根本不像月亮、太阳的形状。其实,这并不矛盾,因为作者的观察角度与摄影师的拍摄角度迥然不同,但景是同样的景。于是,一位老师灵机一动,根据课文内容用粉笔画了一幅有山有水、有树木古迹的日月潭全景简笔画,潭的北边像太阳,南边像月亮,然后让学生看着图画描述日月潭的美丽景色,学生顿时兴致勃勃地描绘起来,真像身临其境一样。这样既让学生领略了日月潭的湖光山色,又学习了作者的观察方法,更激发了他们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语文课上辅以简笔画理解课文,对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开发与锻炼也有不少作用。如在教学古诗中,由于诗中往往包含着丰富的意境,有的诗本身就是一幅优美的山水画、风情画。教师可先由一幅线条粗犷的简笔画引出诗中的意境,再由对诗的赏析回到对画的反刍。前一步由教师完成,后一步由学生尝试,画做好了诗也学懂了。尽管有的学生画得很差,但毕竟包含着他们的想象和创造,这对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都有很好的帮助。

四、帮助学生辨别善恶美丑,贯穿美育教育

篇6

一、要求学生读出层次,读出深度

1.读出形。即在朗读之中唤起语言描绘的形象,执教《日月潭》一课时,学生在朗读感悟日月潭样子后,我让学生把在自己头脑中唤起的日月潭形状用笔描绘出来。学生创意很多,尤其是一位同学把两潭湖水沟通在一起,而且还解释说,书中说两潭湖水相“接”,既然是“接”,两潭湖水就是相通的,所以画成这个样子。在朗读中,运用一定朗读技巧,在学生头脑中唤起了语言文字所描绘的形象,激发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2.读出情。在执教《罗盛教》一文时,我把重点放在了罗盛教三次救人的研读上。在学习第三次救人时,为体会人物思想,感悟文中蕴涵的真情,我让学生边读边想象。听一听,罗盛教二次救人失败,又开始第三次救人,他此时此刻心里会怎么想。学生从罗盛教的动作“顶”中感悟到,罗盛教会想:“我无论如何也要把这个孩子救上去。”于是我因势利导:“是啊,罗盛教一定要把孩子救上去,这种信念是多么坚定呀!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于是在品读中学生体会到了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在文中留有空白处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第一要围绕中心展开想象。执教《日环食》一文时,围绕日环食罕见,进行了多次设疑,激发学生想象,使学生真正感悟到日环食的奇、美、罕。第一处是“同学们看到日环食还做哪些准备?”第二处是“日环食除书中描绘形状,你觉得还像什么?”第三处是“白天突然像是到了傍晚,那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在这三处留有空白,引导学生想象,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了日环食的罕见。

第二是化概括为具体,展开想象。执教《罗盛教》第四段,当读到“是罗盛教用头和肩膀把他顶出来的。”这一部分时,我就激发学生想象,罗盛教是怎样把崔莹顶上来的?这一问题的提出就好像一块石头扔进了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学生思维的涟漪,学生在课堂上纷纷描述罗盛教救人的感人场面。通过教师启发学生想象,使学生感悟到罗盛教已无力气了,可他仍在竭尽全力救人,于是他那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便会跃然纸上。

第三是文尾延伸,再造想象。有的课文结尾言由未尽,十分含蓄,使学生浮想联翩。如《塞下曲》。这首诗仅写了一逃一逐,仗有没有打,诗中并没有写,但从气势能感到,这是一场箭在弦之战,一触即发。于是我让学生展开想象,把诗中未写完的情节想出来,从而使学生理解我军的骁勇善战及不畏艰险的豪迈情怀。

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情境

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可以是课前精心设计的,也可以是根据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随机设计的。巧妙设计教学情境,不仅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而且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语文课堂教学要在“教”上做文章,做到既“传道”又“传情”,既“解惑”又“解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披文以入情”,才能善解文情。那么,如何巧设生动的情境,激活学生思维,把语文课上到学生的心里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魅力呢?

一、提高教师素质,增强情境创设艺术

在新课程的大背景下,改变了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引领学生把新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并能举一反三,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因此,有效情境的创设要求教师发挥聪明才智,针对本校实际情况,开展语文活动,从而优化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就教师个人而言,首先要深入学习、理解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原理,发现教学本质,并且时刻关注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动态。

二、多样化的情境设计,改变单一学习方式

1、创设调动积极性的游戏情境

玩是孩子的天性。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小学生都喜欢做游戏,创设一个与学生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又是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情境,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主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策略去体验和理解知识,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探索,使学习活动生动有效、事半功倍。

2、创设生动有趣的故事化情境

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听故事的。小学低年级到中年级的学生更多地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因此,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都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和趣味性,使他们感觉到学习语文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从而愿意接近语文。而创设故事化情境就是一条非常适合低年级孩子的形式。把教材中的一幅幅画面所反映的问题情境编成简短的小故事,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3、引导质疑,创设问题情境

思维通常是由问题情境引起的。儿童好奇好问,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新颖、生动、形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来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成为学生的迫切愿.如我在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引导学生提出“山水有什么特点?”这个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通过释疑来理清水的静,清,山的奇,秀,险,通过播放桂林秀风光,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

4、利用多媒体,创设画面情境

教师可根据小学生对形象乐于接受易于理解的特点,通过多媒体来创设画面情境.如《日月潭》这篇课文以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日月潭的美丽景色。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日月潭风光秀丽的特点。在教学时,我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用画面展示日月潭清晨和中午的风光,配以优美轻柔的音乐,同时教师适时范读,引导学生抓住“湖水碧绿、隐隐约约、轻纱、朦胧、仙境、风光秀丽”等词语,品词品句地朗读,把学生带到文本中去,让学生感受到日月潭山清水秀,风景如画,充分体会到日月潭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5、联系教材,创设表演情境

人天生都有表现自我的欲望。在教学中,排演课本剧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尽情展示自我的机会,这个机会是人人均等的,不管你的语文成绩好坏,参加机会就属于你。学生自编自组表演课本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并在排演本剧的过程中充分体验成功的快乐。

6、适时引导,创设朗读情境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读出真情实感,用充分的时间来品读,是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因此教师应坚持读为本的理念,每篇文章不仅要充分地读,还要适当范读。由此,在教学中我不仅提供给学生个别读、集体读、小组赛读、评读等的机会,还用范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为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在范读时教师要全身心地投入到课文的情境中去,力求读得声情并茂、流畅自如,让声入学生之耳,让情入学生之心。让学生在自己的朗读或教师的范读中,领悟语文的情味、韵味、诗味,感受祖国语言的丰富优美,体会作家在作品中所倾注的感情,或品味作家所阐述的生活哲理。

7、创设开发创新能力的开放式情境

篇8

【关键词】语文教学 多媒体 整合

【中图分类号】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015-01

现代教育技术以其多姿多彩的视觉图象,鲜明动听的声音,将枯燥的语文教学变换成生动形象的图像和声音,形象、逼真的音响效果,动态的演示过程,直观、形象、生动的方式呈现教学信息,更直观生动的再现教学情境,变抽象的教材内容为易于接受的文本内容,会产生激励、愉悦的审美效果,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重要的作用,充分展示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弥补了传统语文教学的枯燥乏味,实现了教学信息多方位、多层次的互动交流,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自主发展。在语文教学中,合理巧妙地利用多媒体,可以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一、巧用多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时恰当的运用信息技术通过生动直观的文字、图象、声音、动画等形式创设情境,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如教学《为人民服务》时,学生对当时的那段历史不是很了解,课本插图更不能让学生感受那段历史故事。于是我要求学生在网上查找《为人民服务》的有关图片资料,搜集有关张思德的生平、事迹材料,以及撰写这篇文章的有关史料,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章的写作背景。特别是播放了张思德的视频片段,学生对这段历史和写作背景充分了解,印象深刻,学习顿时变得主动起来。他们不仅了解了写作背景,同时对张思德的先进事迹感受很深。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学习的兴趣相当,学习热情很高,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是可想而之的。

二、巧用多媒体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在教学《日月潭》一节时,课文中虽然有许多优美、生动、形象的句子,但学生很少去过台湾,从课本的插图和单纯从文字中无法获得亲切体会与美感的熏陶,单凭教师着意的渲染赞叹似乎也颇显费力与空洞。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多媒体播放日月潭清晨和中午的景色,然后指导学生思考:湖面上飘荡着薄薄的雾是什么样子?看到“蒙蒙细雨中的日月潭”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文本语言还原为生动可感的意象,让学生陶醉在令人神往的境界中,对日月潭的风光有了更多的表象储备,有效渲染了气氛。这时候可以引导学生欣赏美景朗读课文,体验情感,丰富内心体验,逐步提升人文素养。在浓厚学习兴趣的促进下,学生们畅所欲言,情绪高涨,满怀激情朗读起课文,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理解词语如运用多媒体画面体现“群山环绕”、“隐隐约约”、“倒映”等词语所表现的意思。

三、巧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

运用多媒体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充分获得丰富生动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克服思维障碍,突破课堂教学训练难点,突出教学重点。如教学《爬山虎的脚》时,我体会到爬山虎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是这节课的教学难点。学生对“一脚一脚”容易产生误解,普遍理解成爬山虎也像动物那样用替着往上爬。教学时教师演示课前设计课件,展示爬山虎的脚爬满墙的过程,让学生边看演示边联系课文有关内容,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爬山虎的脚爬满墙的情景。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让学生看教学课件演示,把平面而静止的语言文字,化为相对立体而富有动感的画面,重现了爬山虎怎么爬的过程,图文紧密结合,使学生形象地感知了爬山虎怎么爬的情景。教师随机引导点拨,使学生真正读懂课文,突破难点。

四、巧用多媒体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运用信息技术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听力是非常方便,也是非常有效的。一是充分发挥语音室的作用,用现成的语文教学光盘或课文朗读磁带强化学生的模仿朗读。这类教学软件声音纯正,能够唤起学生练习朗读的兴趣。对学生理解这类课文,体悟作者的感情是很有帮助的。二是在阅读课堂上,教师语言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自身情感的调节,引发和调动自己的情绪,让学生融入在课文里,这样才能使学生进入课文描述的境界,与作者产生共鸣。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时,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再现课文场景,再加上教师饱含深情讲解,让学生仿佛看到了那个可怜的小女孩,看到了她手里一根根给她带来快乐和希望的火柴,跟着她快乐和失望,在他们心灵深处燃起了对小孩子的同情之情。这样的教学,较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又给学生的朗读起到了示范作用。

五、运用多媒体当堂训练,当堂练习,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的运用拓宽了课堂信息传递的通道,扩大知识容量,增大了课堂教学容量,加大了课堂的教学密度。如在教学《鸟的天堂》一课,这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佳作。课文描写了作者两次到鸟的天堂看到的不同特点的美景:大榕树枝繁叶茂,众鸟欢乐歌唱。多媒体分别出示大榕树生机生机勃勃,郁郁葱葱的南国风光,大榕树上群鸟纷飞,百鸟争鸣的视频片段,逼真的画面,动听的背景音乐使学生感受到榕树的生命力之美;伴随着音乐,欣赏播放的录像,使学生进入欣赏群鸟嬉戏的情境中,给人身临其境之感。大榕树的静态美和群鸟纷飞的动态美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一动一静,相互映衬,这是教学的重点。因此,在学习课文后要加强运用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训练。课前要对这些训练和练习提前进行周密的设计和安排。教学时当堂训练,当堂练习。这样有利于增大课堂的知识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黄琨.语文课中多媒体技术运用的误区及对策[J];零陵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篇9

一、精当地整合文化资源

在执教《七律·》时,教师先引领学生初步感知律诗的诗体特点,丰富文本的文化内涵。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始于南北朝,形成于唐朝,在平仄、押韵等方面有着严格的规定。律诗分为五言和七言两种,一首八句,两句一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之后,教师相机导入诗人关于的一段话:“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请问历史上曾有我们这样的吗?没有,从来没有。”这段资料的引入,既挖掘了诗歌内涵,又拓宽了诗歌解读的范围。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整合了相关的文化资源,从律诗的诗体特点,到律诗的形成时期,以及它的语言特点和分类,都向学生作了简单介绍。由于这首诗时代久远,学生对当时的历史背景又了解不够,所以只能用典型的真实的诗人的话向学生描述当时的诗歌创作背景。教师精当地整合文化资源,唤起了学生的文化审美需求。

二、精妙地挖掘文化元素

文化的传承是以课堂教学为核心的。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抓住教学中的契机,有效地挖掘文化元素,引领学生亲近文化、感受文化、拥抱文化、融入文化。

如苏教版第六册《日月潭的传说》的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读了这篇课文的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1:老师你说这个故事是真的吗?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个故事是真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好好地读一读这篇课文,好好研究研究,看看这个故事究竟是不是真的,从文中找出相关依据。

生2:我觉得不是真的,龙怎么能吃下太阳和月亮,太阳和月亮都在离我们很远的太空。

生3:我觉得也不是真的,大尖哥和水社姐是人,人怎么能变成山?

生4:而且看这篇课文的题目,我觉得也不是真的,因为传说都是人编的。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有道理,一般来讲,传说都是人们口口相传的故事,并不具有真实性。那为什么这样的传说会一直流传到今天呢?

生5:因为这个故事可以让人们知道为什么日月潭两边会有两座大山。

师:当时的科学技术不发达,人们还无法解释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他们只能通过大胆而丰富的想象去认识这个世界。他们只能通过这样一些故事,口口相传,去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像这样的传说还有很多。如开天地、女娲造人、后羿射日、嫦娥奔月……

学生对于传说非常好奇,他们不仅爱读传说,更想知道这些传说背后的故事。教师就紧紧抓住了这个契机,巧妙地挖掘出了文化的元素。当这颗文化火种熊熊燃烧起来的时候,学生便真实地感受到了历史文化那能够穿越时空的力量。

三、精准地走向文化创造

语文教学中不乏文化的创造,只要我们换一种眼光,把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看做是学生的一种充满创造精神的生命行为,就会发现,丰富的文化情感体验、正确的价值观念为文化创造提供了成功保障。在《日月潭的传说》这节课上,我紧紧抓住课文的文化内核——想象。以想象将学生有效地领入广阔的文化创造殿堂,丰富了学生的心灵体验,培育了学生的文化心理,最终精妙地走向了文化的创造。

师: 大尖哥和水社姐手拿砍刀,高举火把,来到阿里山。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从阿里山的山洞里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他们拿到金斧头和金剪刀容易吗?

生1:不容易。

师:你从哪里觉得他们不容易?

生2: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

师:是呀,短短的一句话,小小的几个词,就能让人拥有无限的想象,这就是传说的魅力呀!你能通过这几个词来想象一下他们这一路上会遇到的艰难险阻吗?

生3:四周漆黑一团,但大尖哥和水社姐毫不畏惧,举着火把,艰难地往山上一步一滑地爬。

生4:大尖哥和水社姐被荆棘刺得遍体鳞伤,鲜血直流,但他们全然不顾,只想着早日找到金剪刀和金斧头。

……

四、精彩地构建文化桥梁

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的最后一个片断,一位教师出示了这样三句话,让学生说说他们赞成谁的观点,为什么。

1.我不喜欢林冲,他太谦虚、谨慎,不够豪爽,不像好汉,我觉得洪教头虽然鲁莽,但心直口快,敢于挑战,倒像好汉。——美国籍教师

2.在这三个人物中,我觉得柴进是好汉,他热情好客,仗义疏财,颇有绅士风度。——英国籍教师

3.林冲谦虚忍让,武艺高强是好汉。——中国籍教师。

篇10

关键词:课前准备;激活思维;课后作业;深刻反思

高效语文课堂的打造,是兼顾学生知识的汲取、情感的融合、个性的张扬、习惯的养成的过程。下面,我将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高效课堂的探索与体会。

一、深入钻研文本,课前充分准备是前提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要使课堂高效,学生必须做好充分准备。如,有位老师教学苏轼的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时,我想三年级的学生很难读懂。然而,这位老师在上课时,学生表现很好,能够快速而准确地朗读生字词语,能够动情地朗读古诗,比较快速地回答老师的提问。试想,如果课前不认真预习课文,上课时不会有如此精彩的表现。

二、优化教学过程,课中激活思维是关键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学生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则会事倍功半。例如,学习《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一文,师生共同学自然都有哪些天然的指南针,它们都是怎样为我们指点方向的,我先让学生自读第一小节后再勾画,交流汇报。再要求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剩下的几小节。学生通过学法指导后练习学法,最后掌握了方法。

三、设计精练的课后作业是高效课堂的保证

每节课结束,设计一些巩固拓展性的作业非常必要。如学习了《卡罗纳》后,我让学生去阅读《爱的教育》,同时我还重视课外阅读,推荐他们阅读著名的文学作品,如《鲁滨孙漂流记》《昆虫记》等,督促学生把阅读到的优美词句摘抄到自己的“采蜜本”上,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积累运用。

四、课后深刻反思是提高自己的动力

上完每节课,教师都要把所思、所想简单记录下来,总结经验。如《日月潭》一课,我设计了如下问题:

1.文中的词语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提出来。

2.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才发觉第二个问题稍难了,后来我想,这个问题可以改为:课文写了日月潭什么时候的景色?这些景色美吗?你能美美地读出来吗?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立足教材,优化教学过程,关注学生的拓展与积累,加强反思,这样一定会有所收获,有所提高,高效课堂离我们将会越来越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