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也范文

时间:2023-03-14 16:31: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道之行也,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张铜彦的书学很有些老庄的哲学意味,不事张扬,不求功利,执着地钻进古代碑帖里,“守寂守寞”,上下求索。他的这种性格仿佛与生俱来。张铜彦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1958年出生于冀中平原一个普通人家,14岁参军,曾戎马倥偬20载,1992年转业到中央国家机关工作。2004年,他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主动辞去司局级公务员的领导职位,提前14年申请退休,从的赫赫煌煌中挂冠归隐,从绚烂之极复归淡泊之至,这一行止足证他的人生志趣和艺术主张。

欧阳修说:“善书者以真楷为难。”张铜彦知难而上,花了30余年时间和精力,把研习楷书作为学书的突破口和主攻书体。他先从颜真卿的《勤礼碑》、《自书告身》入手,后追溯魏晋南北朝碑版法帖。其间,那些历经风雨剥蚀的残碑断简激起他心底的波澜,于是他转手重点写碑版,攻《郑文公碑》、《张猛龙碑》,并对刻石《论经书诗》、《刁遵墓志》、《崔敬邕墓志》、《泰山经石峪金刚经》等反复揣摩,取其古朴浑穆之致。其隶书主要研习《张迁碑》、《鲜于璜碑》、《乙瑛碑》、《石门颂》、汉简帛书等,对《好大王碑》、《张迁碑》、伊秉绶隶书用功尤勤。其行书以赵子昂《三门记》、《胆巴碑》、《妙严寺》为根基,进而从《始平公造像》、《圣教序》、《颜勤礼碑》、李邕《麓山寺碑》等书风中汲取营养,熔魏碑、唐楷、行楷书等书体笔意为一炉,笔划浑厚,结体舒展,笔势雄健,拙中藏巧,体现着浓重的“见素抱朴”思想。

“见素抱朴”是老子的学说。素是没有染色的丝,朴是没有雕琢的木,见素抱朴就是用朴实的原本表现自我,这是老庄的世界观和人生哲学。这一思想用于书道上,就是追本溯源,到文字的源头去体察书学的本质,而不被后世的纷纭演化所迷惑。铜彦认为,见素抱朴是书法出新的必由之路,只有把我国书法艺术的底蕴充分开掘出来,才能在继承与借鉴的基础上探求新意,才能张扬笔墨的表现力,开拓崭新的艺术样式,创作出贴近时代、表现时代、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力作。

张铜彦的书艺探索引起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很多书法评论家纷纷在专业报刊发表见解,研究他的艺术之路和书法主张,分析他的书风所蕴含的哲学观念和思想来源。

张铜彦从汉魏的碑学中汲取了深厚高古的神韵,并将其发扬光大,推向极致。他所作的魏碑,起止方整,法度谨严,舒展自如:笔力提按顿挫,清晰分明,取唐楷的淳厚及碑之险绝,处处体现着萧散静雅的韵致。他注重书作中的整体气象,从气格、气度、气韵等角度来综合审视和提升作品的品味。他的魏碑内敛的笔势、含蓄的起止、婉曲的线形、刚毅的内质、稳健的结字,充分完成了他心性的外露。他的隶书作品追求大气、厚重、古朴,结体平稳端庄,用笔凝练含蓄,极其体现笔墨的顺涩缓疾,以内蕴丰富、韵味醇厚取胜。他作字时对每一点线都极其用心,从起笔藏锋到收笔回锋,一波三折,丝丝入扣,于朴实无华中洋溢着苍茫的古意。落笔中锋铺毫,并以篆隶的笔法相互渗透,颇见工巧。他的创作是循序渐进的心理流程体验,凭借他对传统的深厚功力与感悟,一点一滴地融化在传统的体验过程中。孙过庭在《书谱》中曾说:“一划之间,变起伏于峰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亳芒。”铜彦隶书的“点划”都有他自己微妙的处理,在曲折中求得变化,因而其作品从“线性”上看,有一种敦厚的形质。由此可知,张铜彦的隶书不琢磨,不雕饰,如璞玉浑金,显示出大气磅礴、沉雄朴茂的庙堂风格。这种淳朴、平和、敦厚之美,有着丰富的艺术内涵,当然也有着不寻常的高难度,这种重诚实、不伪作的从艺态度决定了他的大将之风,是媚俗邀赏者所难以企及的。

张铜彦无论写何种书体,风格内涵基本是一致的,他不激不厉,从从容容,一笔不苟,没有躁动、粗野,只有安闲、静逸,这在当今浮躁的书坛,显得尤其难能可贵。

篇2

一、职业指导的概述

“职业指导”这个词组从史料记载始于民国,迄今已发展百年,但事实上古代就已经存在与之相关的事实,比如孔圣人对学生从业的看法和指示等。当今,在《中国教育百科全书》中对“职业指导”是这样解释的:职业指导,亦称职业咨询或就业指导,指根据社会职业需要针对人们的个人特点以及社会与家庭环境等条件,引导他们较为恰当地确定职业定向、选择劳动岗位或者转到新的职业领域的社会活动,是沟通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教育部门和社会的有效途径。职业指导应当多层次,合理的职业指导概念界定应包含了就业指导,或者说就业指导实质上是职业指导的一部分。此外,随着高校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化,就业指导就肩负起推进就业率的历史重任。总之,职业指导能够对学生和求职者提供三方面的帮助。首先,应帮助其了解当前的就业状况和形式,了解就业政策法规和社会环境。其次,帮助其根据个人的特点和能力,做好自身的职业评价。最后,为学生和求职者提供就业的指导,实现其与职业、与社会逐步接轨。

二、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原因

1.毕业人数众多。首先造成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主要问题是毕业生人数众多。数量庞大的毕业生就造成了人才市场上企业和机构可选择的人才基数很大,这就必然导致这些机构在选拔人才的机制上更加严格,对于就职人员的要求也就越来越苛刻,较易引发人才市场中往届毕业生“积压”的情况。近年来由于大学扩招,热别是一些二三类院校是主要扩招单位,这些学校毕业生在就业上就很容易碰到企业设置的一些门槛,从而导致毕业生“滞销”现象明显。

2.区域间发展不平衡。我国东西部发展水平和城乡发展水平的不平衡也对毕业生就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很多由西部到东部学习的孩子就不愿意回到西部就业,东部本身人口数量已经很庞大,而且东部的学生在本地就读相较西部学生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优势。同时,城乡之别更加明显。农村虽然市场和幅员广阔,但是能够提供就业岗位的企业和单位很少。并且农村学生往往是通过十分刻苦的努力后才通过考试进入城市,对于回到农村有心理上不平衡,大体上农村学生不愿意回到农村就业。

3.就业机制不完善。教育结构与市场脱节,体现在很多方面。职业教育的整体基础不牢,致使年轻人大量涌入高校;而高校没有及时摆脱传统的定位,对市场定位不准确,相应专业设置不合理,导致人才在供需上出现结构性的矛盾。另外,高校整个在教学与实践上只注重教学过程,对于实践方面比较放松,这就很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技能和职业技能。同时,一些就业机构思维还比较传统,对于选择高校毕业生的手段也比较单一,对于先进的人才选择手段和方法不很了解,从而单纯从压缩企业成本角度来选拔求职者,这些都最终导致这类企业在招聘人才时往往达不到效果。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就业机制还不够健全,毕业生在寻找工作的过程中,就业指导是由教育部门引导,而人才市场属于人事和劳动部门管理,再者属于公安管理的户籍同样也与之相关。不同部门在分工上差异必然导致在沟通上存在或多或少的阻碍,除此之外资源的分散也会引发资源浪费和手续繁琐。更与此同时,许多部门还存在严重地方保护倾向,这就对异地毕业生就业产生影响,也就很大影响了整个就业机制的公平与健康。

三、职业指导的作用

1.调整高校毕业生职业心理和技能,做好职业生涯的规划。首先,通过毕业生的职业指导,使他们就职心理得到一定的提高,使就业的心理能够处于一个比较稳定合理的状态,心理的期望值不过高,也不宜低看自身。能够提升毕业生的择业观和就业观,更好引导他们把自身爱好和社会需求联系起来,能够健康向上地服务大众、服务社会。其次,职业指导能够使大学生对自身能力做出评价,提高自我认知。通过一定的技术方法帮助了解自身真实的兴趣、爱好、性格和工作能力,摆脱对自身能力和状态模模糊糊的状态,能够对职业世界有更深刻的认知。通过一些积极的案例鼓励他们树立合理的目标,对于实现目标制定相应职业生涯的理念和计划,以努力逐步完成。再次,职业指导中求职技能的提高对于高校毕业生的作用比较直接,对于就业成功率的影响也比较明显。通过职业指导过程中求职基本礼仪、求职面试技巧和求职简历制作等方面水平的提高,充分发挥毕业生自身的特点,增强就业信心,扬长避短,以达到自身就业的目标。

2.更好地帮扶有一定生活困难的高校毕业生,提供充分支持。生活困难的高校毕业生往往在心理上会有一些自卑感,在求职过程中也有可能碰到一系列经济上的困难。职业指导在对他们的帮扶上可以通过一些成功的案例来积极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消除自卑感,提升自信心,同时适当时候还可以以指导者能力给予某种程度的经济帮扶,帮助他们度过难关。甚至,在很多时候面对一些优秀但又有困难的高校毕业生时,老师和辅导员可以发挥出自身的社会资源,实现优质资源与需求的良性对接,高效发挥出各方面的作用。

3.提供充分的就业信息,连接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群体。通过指导帮助求职学生对就业形势有一个了解,做好应对的心理准备。同时充分分析形势,使大学生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各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各区域的需求有更深入的了解,以方便大学生调整自身定位顺利就业。职业指导人员通过自身职业特点,能够大量收集和了解到各方面用人单位的需求,同时又能够对不同毕业生的能力有一定了解,这就使其能够帮助毕业生劳动力与企业、机构的匹配,起到人才与用人单位间桥梁作用。可以利用职业特点帮助收集不同地市的公职考试信息,并容易鼓励学生响应国家的号召去帮扶农村、帮扶西部,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选聘生”、“选调生”、“西部自愿者”、“三支一扶”等不同帮扶落后地区的政策计划。

四、职业指导的重要性

1.克服了大学生就业的心理障碍,提振就业信心。大学生在就业时年纪还比较轻,整个心理还比较不成熟,容易碰到的就是心理上的问题,不同人在面对毕业就业的心理问题也大相径庭。有的可能是过分自信、有的又过分自卑,甚至有部分人面对工作会产生恐惧心理,因而惧怕工作,内心上抵制参加工作。不做好心理工作很可能影响毕业生的日常生活,甚至产生极端的后果。职业指导在这方面的重要性就体现在稳定大学毕业生的心理状态,消除各种不利于就业的心理状态,提振过度自卑者就业的信心,同时要求过度自信者戒骄戒躁。

2.有利于大学生自主创业解决就业问题。大学毕业生不仅是求职者,也是岗位的创造者。不同大学毕业生的家庭条件、社会条件、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上都有所不同,对于有条件、有能力和有兴趣自主创业解决就业问题的学生,可以通过帮助其深入认识各方面的创业优惠政策,协助其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各方面困难,努力解除毕业生的后顾之忧,来实现大学生创业和提高创业成功率。

篇3

Micro ATX、Mini ITX等规格的小机箱,由于受配件和内部空间限制,长期以来性能都无法与全规格的ATX电脑抗衡。但时代不同了,适合小机箱的硬件逐渐丰富,厂商也越来越重视小机箱的研发。《微型计算机》的评测室经常会收到各种各样的机箱产品,但一般都是从材质及功能方面进行评测,而这一次,我们决定做点不一样的测试……

我们怎么测?

翻箱倒柜搜刮《微型计算机》评测室里的高端硬件,分别组装一台Micro ATX和Mini ITX的主机。

我们测什么?

测试我们手里的小机箱对硬件的兼容性,避免你遇到硬件放不进机箱的尴尬,并考察高端硬件在小机箱里的发热量和噪音表现。

我们想知道什么?

一台电脑,如果只有尤达大师的体积,那能否拥有尤达大师的原力?

现代家居的卧室面积普遍偏小,配电脑时采用小机箱也能节省一定的空间,Micro ATX机箱是个不错的选择。但许多高性能的硬件都可能没法放进小机箱,尤其卧室也是大部分玩家的游戏基地,“性能我所欲也,节约空间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我还是选性能也。”那这样的话卧室电脑就只能继续傻大黑粗?其实,Micro ATX机箱同样也能搞“军备竞赛”,不信就让《微型计算机》秀给你看。

平台搭建

我们的评测室里正好有一台银欣SST-TJ08-E机 箱。一般来说,Micro ATX机箱内部空间有限,而银欣TJ08前置的180mm可调速穿甲弹风扇让机身宽了许多,就注定了这个机箱会拥有比较充裕的内部空间,容纳全塔式CPU散热器和两块全长度的显卡毫无压力,还能背板走线。它的直线风道且距离很短,电源也带独立风道,散热效果相当有保障。带5个3.5英寸硬盘位,扩展性能很好。

装机辛酸史

电源线很硬,在背板的开孔里穿过来穿过去费了不少力气。两块HD 7970也增加了不少的辅助电源线,这使得硬盘仓上面的空间都被电源线填满了,好在不影响主板和CPU的风道。水冷散热器的导管实在有碍观瞻,但没办法整理,只好任它在风道里张狂。

试机

我们的评测室顶级Micro ATX电脑组装完毕。毫无疑问,这样的配置看高清、玩游戏完全不在话下,但在享受之前,得测试这台主机会不会是个又热又吵的锅炉,毕竟里面的硬件都不是省油的灯。

以上数据是用OCCT测试得出。虽然OCCT不支持双显卡满载,但整个平台也算得上电老虎了,不过从CPU温度表现来看,TJ08的直线风道和原装液冷散热器效果相当不错,而且机箱穿甲弹风扇还只是运转在低速档。

显卡方面,还是得Furmark出马。Furmark不负众望,让两块HD 7970温度分别达到了90℃和68℃,此时来自显卡排风口的噪音已经让人无法忍受。这东西要是放卧室,深夜玩游戏的时候肯定会被身后飞来的枕头砸到。

很明显,HD 7970交火的方案不太符合卧室电脑“静音”的基本需求。考虑到HD 7970交火使得机箱空间十分拥挤,对显卡的散热也并不利,所以我们接着试验单卡方案。

少了一块显卡,功耗也稍微“绿色”了一点。但在Furmark测试里,显卡温度还是达到了80℃,此时风扇负载为45%。虽然排风口的噪音相对两块卡而言已经大为减小,但依然可以列入“污染环境”一类,两米以外也能明显听到风扇气流声。

性能方面,单卡相对于交火有较多损失,但HD 7970的档次在那儿,即便是单卡,运行绝大多数游戏 也完全足够,并且显卡相对于运行Furmark时的噪音已经大为减小。

Mini ITX主机―客厅里的“月光宝盒”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一台电脑已经满足不了家庭应用,客厅里也需要有一台作为媒体娱乐中心的电脑。为了和家居环境相配套,Mini ITX电脑就逐渐成为了客厅里的新贵。它的外形肩负起了微型化、时尚化、家电化的重任。不过适合它的硬件更加难选,而我们也将继续用评测室里的硬件,组建一台客厅里的“月光宝盒”。

平台搭建

在Mini ITX机箱里面,银欣SST-SG08有着比较时尚简洁的外观和实用的配置。采用SECC钢材,自带600W电源,可安装一台薄型光驱,具备1个3.5英寸硬盘位、2个2.5英寸硬盘位,可容纳高度为117mm以下的CPU散热器和长度31cm以内的显卡。左右侧板均有开孔,顶部配备180mm穿甲弹风扇。当然最显眼的是它的“厚脸皮”――厚度达10mm的铝合金前面板,分量十足。

既然这款机箱也“宰相肚里能撑船”,那我们选择配件的压力也就不是很大了。

装机辛酸史

其实不辛酸,银欣SG08有着许多可拆卸的部件,我们感觉走线比TJ08还省事。不过HD 7970显卡的加入让机箱内部拥挤不堪,横向风道也给堵了。当然银欣SG08虽然左右两侧板都有开孔,但并不作为横向风道。左侧板的开孔是专为显卡散热用,至于机箱内部,由穿甲弹风扇和右侧开孔帮助散热。

试机

内部空间比Micro ATX机箱小得多,又装了这许多高端硬件,那么这个“月光宝盒”能不能稳定工作?还是要用测试结果说话。

整机空载功耗之低,颇让我们意外,甚至怀疑功率计在开小差。经反复验证后确定没问题,这可真叫一个节能环保。满载之后,虽然CPU温度挺高,但整机运行依然保持稳定,未发生死机现象。Intel原装风扇的静音效果还不错,在约30cm距离内才可以听到机箱内部的风扇声。将机箱风扇调至高速档,CPU温度还能再降低2℃,但噪音也略大。

Furmark测试中,显卡温度达到79℃,依然比较吵,我们已经阻止不了涡轮扇的声音了。不过作为客厅电脑而言,能够达到Furmark负载的应用并不多,在电视机的歌声掩盖下,用户几乎不会听到它的声音,即便再加一块同为噪音源的机械硬盘也是如此。

至于性能,E3 1230+HD 7970这样的组合,你完全不用担心。一般情况下Intel原装风扇也够用了,但如果经常有多媒体转码等CPU占用率较高的应用,我们还是建议给CPU换一个更好一点的散热器,因为满载时88℃实在不是什么让人愉快的温度。

结论

MC的编辑们做评测一般只搭建裸机平台,很少会组建一整的电脑。但用户组装小机箱电脑时,必须要考虑它和硬件的兼容性。所以我们的这次装机,也是希望尽可能用小机箱组建一套高性能的家庭电脑,供大家参考。

性能,汹涌澎湃

总的看来,现在用Micro ATX、Mini ITX小机箱组装电脑,性能已经不是问题,完全能达到主流甚至顶级的水平。只是扩展性能略差,并且小型主板尤其Mini ITX主板依然偏少,可选择余地不大。

发热,稳如泰山

小机箱的散热能力是大家比较顾虑的地方,尤其使用的配件是发热大户时,更是一种考验。不过现在厂商越来越重视小机箱产品的研发。我们所采用的两种小机箱对风道都进行了足够的考虑,所以散热已经不是问题。在我们对Mini ITX主机的极限测试里,CPU温度达到了88℃,也依然稳定运行而没有死机,当然这也与硬件本身用料扎实有关。另外理线也很重要,一台支持背板走线的机箱能够让风道更加清爽,带来更好的散热效果。

噪音,白璧有瑕

两台主机轻负载时几乎没有声音,不论放在客厅还是卧室,都不会感到不适。不过高负载时噪音较大,主要都是来自显卡。目前高端显卡的均热板+涡轮扇方案散热效率很高(显卡满载时,80%的风扇负载可以把GPU温度降到60℃以下),但噪音也让人无法忍受。

鱼与熊掌,如何得兼

装一台高性能的小机箱电脑,如果发热量、噪音都很低,将会非常完美,但这样的鱼与熊掌似乎不可得兼。CPU方面好得多,即便是100%的使用率,用户也只在半米内可以听到冷排扇的嗡嗡声音。因此对于主要由CPU完成的工作,例如多媒体转码、3D渲染等,即使放在卧室里,用户也不用担心睡不好。

噪音主要是显卡PCI排风口的空气摩擦造成的,所以机箱内部加装吸引棉之类的方法无效。但我们也有其他办法让它安静一点:

1、通过AMD催化剂控制中心将显卡降频。

2、手动调节风扇转速也能让它安静一点――这个方法不是很保险,GPU温度节节攀升会有危险,最好还是让系统自动控制。

3、尽量让机箱风道保持整洁清爽,以保证足够的散热空间,让风扇降低转速。

4、降低一些对显卡的要求,可更换为微星R6970 Lightning、华硕ENGTX580 DC2等产品。一方面性能不会下降太多,另一方面这些显卡有比较成熟而完善的第三方散热方案,噪音相对公版的涡轮扇要小。

5、采用HD 6970、GTX 580的公版显卡并加装第三方液冷散热器。但Mini ITX机箱大多是无法安装液冷设备的,所以用在Micro ATX机箱内比较合适,且最好采用显卡、CPU串联的方式,否则安装冷排会是个问题。

其实用户也不用太过揪心,根据实测,玩游戏时显卡噪音并没有用Furmark测试时那么高,而且激烈的厮杀也足够让你忽略那点声音。

篇4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指导课 实效性

一.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现状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是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部分,而国内大多数学校仅在大四期间开设就业指导课或就业专题交流会,在学生眼中如同走马观花,仅是形式上的参与,对毕业生的实践指导作用并不大。而在就业市场上,一些学生难遇伯乐,期待得到有效的就业指导,实际上在上就业指导课又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对就业指导课期望值不高,因此学生方面也没有投入过多的时间与专注。而负责就业指导课程的高校教师在各不同高校就有不同的团队来负责,主要有辅导员团队,思政教师团队,个别专业教师团队。因大都没有明确教学任务和职责,并缺乏像专业课类似的考评机制,高校教师在上就业指导课程时也往往没有像上专业课那样有教学效果。

二.当今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就业指导师资队伍、知识结构难以适应时代要求和工作需要

目前我国高校的就业指导师资队伍,从队伍结构状况上看各个高校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支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的师资队伍,或为辅导员团队,思政教师团队,或为个别专业教师团队,但无论是哪个团队,教师的专业实际指导性还不强,大部分停留在专业化建设的初步阶段。大部分相关的就业指导教师都缺乏丰富的就业经验或者是招聘经验,而仅凭借其工作经验进行指导。无论从信息的把握还是专业渗透的深入性层面,以及对信息和专业知识的累积等方面都难以满足目前就业指导工作的具体要求,任课教师对就业指导工作的内涵理解不够深入和全面,对就业指导研究还停留在初浅阶段,缺乏高质量的适合就业指导的实践教材。在指导学生如何应对就业中的各种问题,学校导师由于自身就业工作实践经验不多,职业经验不足,又缺乏职业指导知识的正规培训,因此,不具备较强的专业化指导技能,职业指导的效果不佳,难以引起学生对课程的重视。

(二)指导理念陈旧,无法将专业知识与职业需求很好地结合

过多指导老师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只局限于就业技巧的传授上,而忽视了职业生涯的发展,缺乏将就业指导融入学业与校园生活的全过程。绝大部分就业指导理念脱离了社会实际,单一守旧地阐述理念定义,这与就业指导课程应保持先进性、创新性的要求相违背,无法根据现代社会长远发展要求分析学生所学专业的优势所在,转换指导理念成为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必要举措。

(三)缺乏个体就业教育指导

现今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过于注重宏观层面,常常忽略了个性指导,没有基于指导对象的素质水平、主要的个性特点及总体能力等立足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指导工作。这往往导致课程趋于形式化、片面化,尤其对于普通高校的毕业生而言,拿着不是那么家喻户晓的普通高校学校毕业证书,顶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容易致使这部分群体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失去自信与方向。

三.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实效性不强的成因分析

(一)从学生层面分析

一方面,大学生自身素质的特殊性制约着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开展。有许多学生在心理和思想上成熟较晚,对自己的未来关注不够,目标模糊;还有的学生不愿意受单调乏味的指导理论的束缚,向往和追求“创新”与“自由空间”。另一方面,学生(包括家长)传统就业观导致职业期望过高。一些学生和家长对“面向市场,双向选择”的新就业制度和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认识不足,危机意识不强,就业观念没有发生根本改变,把就业目标锁定在行政事业单位、大型国企上;在就业地域方面,习惯定位在东部城市、发达城市、大城市。加上受“官本位”和“拜金主义”思想的影响,导致了学生在内心形成自我定位隔阂,隔绝、抗拒了一切与自身最终目标不一致的信息。

另外,由于就业中的不正之风存在,部分学生认为能否找到理想工作,完全由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决定,与个人素质和指导无关,从而忽略。

(二)从学校教育层面分析

就业指导在我国还是一个新兴行业,起步较晚,各高校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仅仅是近几年的事情。在对该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教学与指导的方法、途径等方面大多处在探索阶段,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教育指导体系,仍需不断拓展和实践。指导工作的力度和深度不够,也是导致工作实效性不强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提升就业指导课程实效性的对策

(一)加大对职业指导教师的培训力度,使之专业化

第一,要把好“入口”关。选拔有高尚职业道德、有丰富职业经历和就业工作实践经验、有一定的学生教育管理经验和心理学基础的教师做职业指导工作。第二,把职业指导教师培训纳入到年度学校整体教师培训计划。每年拿出必要的资金,选派一定数量的职业指导教师外出参加业务培训。第三,有效发挥就业指导教研室的作用。有计划组织开展教师业务培训、经验交流活动。第四,开展职业指导教学科研活动。鼓励每一位教师加强理论学习,总结实践经验,积累教学案例,撰写科研论文,参与课题研究,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二)提供正面科学的就业指导方向,透彻剖析当今就业形势与政策

对于刚从大学校园正式踏入社会的毕业生而言,社会各方面的客观环境存在着太多的诱惑与盲区,若缺乏一盏指引的明灯,大学毕业生往往会陷于现实的迷宫,面对着各种分岔路口却难以选中正确的方向,走出迷茫。因此,一门真正具有实效性的就业指导课程应根据当今国家乃至世界经济格局的特点,同时结合国家近期的就业政策进行分析,指引学生们迎合身边就业环境变化的浪潮,灵活运用国家最新的就业优惠政策,思考自身的就业发展方向及定位,扫除择业盲区。

(三)突出实践性与针对性,增强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效果

就业指导课程是集理论课、实践课和经验课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尽管教师的经历、能力和素质都不一样,但是有效的就业指导教育,也有其遵循的一般规律:在知识运用上,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还要注意搜集、积累他人事业发展的间接经验,总结提炼已辅导过学生的成功或失败的案例,更要善于利用自己人生经历中亲身感悟的直接经验,对学生进行体验性、经验性指导;在教学方法上,多采用典型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训练、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社会调查、课堂游戏等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这一接受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以提高课程吸引力和教学效果;在教学能力提高上,教师要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毕业生双选会、毕业生质量调查、市场需求调研等“实战”性工作环节,不断积累职业经验,提高实践能力。此外,就业主管部门应经常提炼学生在求职择业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从事就业市场开发、调研等实践工作的教师与从事职业指导课教学工作的教师联合进行教研活动,以丰富职业指导课教师实践经验。

(四)减少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绊脚石,促进个性化发展

实效性即在在实践活动中的目的能否达到及其实现程度,换言之,大学生就业指导课若具备实效性,应在大学生求职就业过程中的实际成效有所表现,例如通过课程上指导老师的理论讲解与实例分析,加深了学生们对就业过程注意事项的理解并巧妙地解决了所遇到常见的就业难题,顺利通过系列的就业流程。同时,能结合课堂上导师指引下完成的自我剖析,选择就业方向,进一步加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

(五)培育和建立稳定的毕业生就业实践基地,为大学生实习就业提供实践平台

大学生就业不仅事关毕业生切身利益,更关系到整体教育事业体系发展、高等院校培养人才建设的各个方面。培育和建立稳定的毕业生就业实践基地,为大学生实习就业提供实践平台是对毕业生就业渠道的重要补充,对帮助毕业生就业、深化高等院校教学改革、培养应用型后备人才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高校就业实习基地因其特有的优势、良好的实效性,被赋予了丰富的教学内涵,成为毕业生就业渠道的重要体现之一。而一定的实践经验能进一步将理论知识实质化,为接下来的系列指导工作铺垫。

五.总结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在探索期,还有待引起更多政府部门和学术专家的重视,就业指导教职人员应当拓展思路,结合多种方式积极借鉴成功的教学经验,有计划的增强就业指导课的实效性,让学生清楚了解该就业指导课是符合他们自身实际的必要课程,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接受就业指导课甚至主动要求开设就业指导课。

参考文献:

[1]翟国栋、陈浩.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实效的探讨[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06):52-53.

[2]佘楚乔.浅谈提高教学实效[J].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5(S1):34-35.

[3]李淑贤.我对提高马列课教学实效的几点认识[J].吉林教育科学,1994(10):60.

[4]杨慧.对提高思想品德教学实效的认识与探索[J].石油教育,1997(05):54-55.

篇5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行为指导

一、“大学生就业能力”概念界定

大学生就业能力——是学习能力为基础上发展的与岗位工作能力相关和职业发展相关,并嵌入在个体心理的一种综合能力。对个人而言,就业能力包括个人获得成功就业、维持就业以及获得晋升的能力,个人拥有可以随时获得成功就业的相对机会;对组织而言,就业能力能够满足组织发展的需求。目前,高校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的认识近似,实际上,“就业能力”内容中除了含有‘实践能力’外,还包括就业者的学习能力、思想能力、应聘能力、适应能力等多方面。

二、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现状及原因探析

1、学生“能力”锻炼途径

竞选班团委、参加社团是高校学生在校园锻炼实践能力的较普遍的形式,有意愿的学生参加竞选,而这仅占学生总数的15%左右。课后兼职、志愿者服务、寒暑假打工等是学生校外锻炼能力的几种方式,但这也只是部分学生的选择,仍缺乏专业指导及相应的考核标准,因此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效果并不明显。

2、课程设置

目前高校本科“专业课程”理论偏多,与之对应的“实践环节”过少甚至缺乏、滞后,所学理论得不到及时消化,而实践“练手”时印象模糊,理论与实践“错位”,使得学生的专业能力得不到及时的锻炼。“通识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通用性技能及内在素质,是就业需要的“软技能”,目前高校通常以公共课、选修课形式进行,而存在的一个现象是学生不够重视、上课状态不好,教师授课比较吃力,上课情况跟课程设置的初衷相距较远。“就业指导课程”是高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手段,目前多数高校确实是按教育部统一部署实施,一般以公共课进行,但仍然没有引起学生重视,甚而有学生认为这个课“没有意义”。

3、辅导员工作方式与重心

目前部分高校的辅导员工作还主要是“管”住学生,仅仅抓重点、处理“突发”事件,日常重心主要在培养学生干部的能力上,对其他学生关注较少,对于怎样引导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督促学生锻炼个人就业能力还没有足够的重视。4、学生自身现在高校校园缺少了为学习忙碌的身影,部分学生时常感到大学生活过于“清闲”,没有确切的目标,时间就花在了游玩上,由于对社会了解不够,难以体会到大学毕业将面临的“严峻”就业形势,当然也就没有意识去加强个人就业能力的锻炼。

三、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措施启示及借鉴

1、高校应将“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放在突出位置

有以培养学生就业能力为核心、有专门部门督促指导且有阶段性目标考核体系的切实的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方案。可借鉴英国纽斯卡尔大学的做法——从大一新生开始,就将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贯穿于专业教育、学生俱乐部活动、工作经历和志愿者服务等多样的校园教育与学生活动之中。学校统一设立“职业生涯开发模块”帮助学生利用工作经历、兼职工作机会全面发展,同时要求学生一学年内修完相关内容,制定相应的考核指标评定学分;学校设立“学期计划”,要求学生在3~4个月期间内根据课程表灵活安排,从事100小时的“付薪”工作;设立“暑期计划”,要求毕业生从事10周的全职付薪工作,学生完成学期计划和暑期计划都可以分别获得相应助学金或学分,这种半强制半鼓励的方式有助于推动学生就业能力的锻炼和提升。

2、“课程设置”目标指向“学生就业能力培养”

(1)“专业课程”接“地气儿”,教学过程紧贴实际,配备相应的“实践环节”,学生“体验式”学习专业理论,从而及时、有效地锻炼学生的专业能力。可借鉴英国纽斯卡尔大学的做法——学校始终保持与雇主(用人单位)的“密切”联系,学院设有“雇主”组成的咨询委员会参与学院的课程设置讨论,学院邀请雇主定期到学校开展讲座和实践课讨论,雇主也提供学生工作经历的机会,使学校教育活动培养的学生能力与实际工作需求基本“吻合”。(2)“通识课程”设置,可借鉴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的做法——学校对学生的“通识教育”高度重视,设定“通识教育项目8个领域”作为大学本科教育的核心和基础,并设立“通识教育委员会”及相关执行机构统筹各方面的工作,师资方面由该领域有名望的教师担任,教学方式上普遍采用教授授课、小组讨论、研习发表、独立研究等多种方式,形成严格的教学组织管理。(3)“就业指导课”,是对大学生进行就业观念教育和职业规划教育的主渠道。授课内容既有通用性的知识,同时也要贴近学生所学专业,跟进行业形势,让学生感受到这门课是“有用”(有意义)的。该课的授课老师,应该具备一定的社会阅历,可以让授课内容更加贴近实际,也可拓展学生的视野,课堂上传授书本以外的内容有利于活跃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授课方式可以根据专业学生的特点调整,对于类似艺术类较活跃的学生,可以采取互动性授课方式,如课堂讨论、角色模拟等方式;对于类似文学类较“安静”的学生,可以增加案例讲解穿插视频播放进行。

3、高校应完善辅导员引进机制,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中的督促作用

(1)高校引进辅导员时应侧重其个人能力、社会经验及阅历,不应仅求“高学历”。辅导员有较强的组织协调力能较好“管”住学生,有着较丰富的社会经验和阅历,则会因其个人对社会的深刻了解及体验而能预见性的“引导”学生的行为,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培养学生顺利就业所需的职业素养。(2)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是辅导员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不仅仅是“就业指导部门”的工作。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是日常锻炼、逐步积累的结果,辅导员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应是从大一进校开始,结合学校对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总体规划分阶段进行。日常工作中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关注所带学生专业的社会行情,督促学生合理规划大学时间、多途径地加强锻炼个人的就业能力,积极为毕业就业做好准备。(3)辅导员个人应与时俱进加强理论学习、关注社会热点,不断提升个人素养。辅导员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其个人的见识、内在修为影响着个人的工作作风、思路及方式方法,其个人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心理尚未成熟的学生的言行。因此需要随时跟进理论学习、广泛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动态,不断增强个人的“内力”,以个人的亲身实践为学生做好榜样,同时,要根据所带专业学生的特点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切实引导、督促学生加强个人就业能力的锻炼,为毕业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4、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学生自身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强个人就业能力锻炼

学生进入大学后自身要主动熟悉大学生活,要认识到大学毕业将面临的是“就业”,竞争激烈,要合理规划大学生活,充分利用好大学时间,既要学好文化知识,奠定理论基础,又要广泛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动态,了解本专业社会行情,在了解自身特质的基础上,明确人生目标,有意识地锻炼个人“就业能力”,为毕业就业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王雅荣,著.基于企业、雇主视角下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问题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4.

[2]崔娜,吴暇,著.国内外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比较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科技视界,2013.

[3]梅丽君,周明宝,著.社会实践与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期刊,2010.

篇6

关键词:大学生择业观; 服务型; 引导机制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1)01-0127-03

在我国,自从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率呈持续下降趋势。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31万,就业率仅为72.2%。[1]2011年约有650万大学毕业生将投入到劳动力市场。面对着激烈的市场竞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认为“毕业即意味着失业”。大量“校漂族”、“蚁族”的出现已经引起了高校和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在积极探索就业政策、拓宽就业渠道的同时,大学生择业观念问题也日渐得到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的重视。

大学生是即将步入职场的非劳动力群体,审慎的进行职业选择,“无疑是开始走上生活道路而又不愿拿自己最重要的事业去碰运气的青年的首要责任”[2]。然而,在“自主择业”的就业模式下,虽然大学生择业的目标弹性增大,自我调试能力增强。但是,他们缺乏合理的自我定位、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缺乏实践操作的能力、缺乏全程的择业指导、缺乏全面的人才市场供求信息。这些都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因素。以往关于大学生择业观的研究大都无法突破工具理性的桎梏,要么是提高就业率的手段,要么是其他工作的附庸,要么在教学工作中被边缘化。要想有效解决大学生择业观念问题,必须明确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动因,构建以大学生择业观本身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服务型择业观引导机制。

一、服务型的择业观引导机制的内涵

机制是指事物的内在结构及其相互作用的原理和过程。大学生择业观引导机制,是指在大学生择业观转变过程中,各种要素趋于教育目标的有效性因果联系或运作方式。择业观引导机制构成要素包括本源性构成要素――实体要素和非本源性构成要素――媒介。其中,实体要素包括社会、政府、高校、家庭等,是大学生群体的外在影响力;媒介要素包括目的、内容、手段、活动等,是联结实体要素和大学生的中介。服务型的择业观引导机制,就是把择业观引导工作与大学生的思想、心理、价值追求联系起来,以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为基础,以调动大学生自我发展与成就的需要为手段,以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完善和全面发展为目的。在大学生择业观转变过程中,提供一切可能的服务,以大学生的心理变化和内在需求为整个工作的线索。在这一过程中,各实体要素和媒介既各成体系,又按一定方式协调运转,共同指向大学生。

二、服务型的择业观引导机制的运行方式

用“机制”这一视角来研究大学生择业观,是把其纳入一个整体动态的活动系统中,从整体和整合的角度来揭示各要素构成的大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运作方式。运行方式是为运行目的服务的,是服务型的择业观引导机制质量和效果的关键。合目的性的运行方式,是指社会、政府、高校等实体要素相互协调、相互衔接,整合媒介要素形成最大的合力作用于大学生的择业动机和行为。具体说来,各要素在择业引导机制中合目的性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1.政府应该充分发挥宏观的服务和协调作用

当前我国教育行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作为公共权利机构的政府对高校的管理采取行政干预的管制方式,影响了教育的健康发展。为此,需要转变政府职能,变管制型政府为服务型政府。大学生教育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公共服务提供形式,是当前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择业观引导机制中,政府应该把大学生择业观念问题纳入关注的视域,并作为一个独立的问题给予应有的重视。在方针政策上给予高校择业指导工作以宏观的指导,并提供物力、财力和人力的支持。同时,营造公平合理、机会均等的市场竞争环境,引导社会舆论的方向,为大学生正确择业注入鲜活的力量。政府行政的目的不只是提高大学生就业率,而是为他们追求理想、实现自我价值提供条件。只有打破工具理性的束缚,政府对大学生择业取向的引导才能发挥应有的效力。

2.社会舆论的正方向文化引导作用

认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大学生择业观形成过程即是大学生社会化的过程,社会舆论是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手段。它是通过宣传、鼓动、诱导、批评等灵活多样的方法,使人们在心悦诚服中改变原有的看法和态度。这一特点使得社会舆论成为大学生最喜爱的接受社会信息的方式。电视、报纸、广播、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体要坚持正面引导的原则,宣传合理、科学的职业价值观,宣传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经验和途径,宣传面向基层就业、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反映分析大学生群体存在的各种心理困惑,批判、化解具有负向功能的择业取向,探讨社会所期望的职业价值取向的合理性和必然性等与大学生择业观有实在关联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实践问题。

3.高校 “全程化、全员化、信息化、专业化”的服务作用

高校是指导大学生择业观的最重要实体要素,与大学生形成直接的双向互动关系。高校全程化的指导工作包括:第一,建设择业指导课程体系。 “所有高校要从2008年起开设就业指导必修课或必选课”[4],并依据各校自身具体情况制订教学计划。就业指导课程教材建设,以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操作性为原则,适应新形势需要。第二,注重通识教育。我国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经历了“知识本位――能力本位――素质本位”的转变过程。素质本位的目标取向更注重通识教育。通识人才的显著特征是“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表达和组织讨论的技能,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跨文化和外语能力,概括和组织知识与信息的能力以及进一步自主学习的能力。”第三,职业生涯设计指导。目前我国高校的就业指导模式,仍然是帕森斯式的“就业安置”,偏离了教育“以人为本”的思想。我们需要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中注重学生探究自我、开发自我综合素质的培养。学校职业规划指导的策略是:一是结合课堂教学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二是通过个别与团体咨询对大学生进行职业心理辅导,解决学生择业时遇到的各种困惑;三是重视社会实践的作用。以高技能实践型教师队伍建设为推动力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以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为生长点。同时,要力求探索以订单培养为目标、以产业项目为载体,以开门办学为重要手段,以就业指导为中心的工学结合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体系。[5]第四,加大就业指导经费和人员投入。我国部分高校的经费额度与美国高校的差距并不大。但是两国高校就业指导经费的有效利用率却差别很大。在美国约50%的经费直接用于毕业生就业指导,而国内很多高校的经费只有1/6到1/3直接用于就业指导工作。[6]另一方面,高校要加强就业指导队伍正规化、职业化和人性化建设。就业指导队伍除了指导机构的日常管理和办公人员以外,还要培养和引进数量较多的专业性的择业指导咨询师。

4.家庭对其他实体要素功能的整合作用

家庭关于职业发展的价值观是社会各种价值取向的缩影,市场经济社会的趋利性和不正当竞争对家庭价值观的冲击很大。因此,在大学生择业观引导机制中,一方面,家庭与社会、政府、高校共同构成大学生择业观的外在实体要素;另一方面,家庭又是最难把握的变量因素,对其他实体要素的功能和效力有时起推动作用,有时起弱化或消解的作用。为了避免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的职业价值取向对社会、高校所倡导的职业价值取向的弱化或消解。争取家庭的积极配合,也是社会、政府、高校的重要任务。一方面,完善市场竞争机制,完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制度,营造诚信、友善的日常交往环境;另一方面,通过社会舆论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使父母和子女更加了解人力资本市场的动态和大学生择业的前景。家庭摆脱个体本位的职业价值取向,在方向和目标上与其他实体要素一致,最大的教育合力才能得以实现。

5.大学生在解决自身择业矛盾中的理性平衡作用

人的社会化过程是其主观认识与客观存在的事物及其发展变化相符合、相一致的过程。作为即将步入社会的青年大学生必须塑造与时俱进的精神品质,在择业的过程中找到社会需求与个人目标、道义与功利、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理想平衡点。第一,社会需求与个人目标之间的平衡。作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不能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 “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不应该认为,这两种利益是作对的,互相冲突的。”[7]大学生在考虑自己的专长、兴趣、爱好的同时,目标岗位的社会价值也是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个体的社会价值得以实现,个人才会有更大限度的生存和发展空间。第二,道义与功利之间的平衡。义利观是指人们如何对待精神伦理和物质利益关系的态度和观点。道义是某一社会的伦理规范,功利即“所得”,与“道义”相对主要指“个人所得”。市场经济社会崇尚的个人品质,并不是“一切向钱看”的物质主义,而是更加注重诚信观念、团队意识、奉献精神等职业品质。注重培养自身的优秀职业品质是人才市场竞争的法宝,面对“义”与“利”之争时,理想的结合点是:重利但不薄义、扬公义但关乎私利。第三,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平衡。自我意识是个人对自己本身以及自己与客观世界关系的认识、评价和调节。[8]大学生作为自我意识的主体通过自我观察和认识,将“我”这个统一体分解为理想的我和现实的我,二者之间的矛盾运动是自我意识的基本特征。在择业取向上,大学生常常以“理想我”去评价职业岗位的价值,而忽视“现实我”的能力和水平,造成眼高手低,影响择业。所以,正确的自我认识和评价在大学生择业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要考察现实我和理想我的差距,另一方面要探究现实我向理想我转化的程度和可能性。

在今天,大学生所处的环境更加社会化,影响大学生思想和心理的因素更加复杂,范围更加广泛。各系统要素孤立地进行活动将继续弱化择业指导工作的效力。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只有在目标和方向上保持一致,才能发挥最大效力。

参考文献

[1]吴晶.教育部: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72.2%[EB/OL].[2010-07-21]..

[2][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3,4-5.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0.

[4]教育部召开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N].中国教育报,2007-12-6(01).

[5]《教育研究》编辑部.2007年中国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年度报告[J].教育研究,2008(3):1.

篇7

一个出身贫苦、历经磨难的进取青年!

返乡创业、奉献社会是他的境界追求;

勇攀高峰、走出国门是他的人生理想。

农家子弟的勤劳朴实,青年一代的精明强干,成就了一个热血男儿的大写人生。

河南省新突击手、河南省青年创业十大杰出青年、河南省青年企业家协会常务理事、南阳市人大代表、新野县政协委员,在他的身上烙印着诸多荣誉。他就是王廷卫,一个艰苦创业、能拼会赢的青年农民企业家。

人生磨砺铸大志

磨砺,如同人生长河中曲折蜿蜒的河道、如同海洋里催生浪花的礁石、更如同高山上层层叠叠的石阶。如果把王廷卫比作一把宝剑,那么一次次的人生磨砺,方才铸就锋芒四射的璀璨。

1974年,王廷卫出生于新野县施庵镇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八岁丧父,初中因交不起学费被迫辍学。1992年,他带着改变自己和家庭命运的憧憬,背井离乡远赴广东,开始了打工生涯。初到东莞,身无长技的王廷卫四处碰壁,只好流浪街头,以拾破烂、打零工为生,甚至为了挣得30元钱,去殡仪馆抬棺材。面对坎坷,不肯向命运低头的王廷卫,毅然用蹒跚的脚步执着而行,用稚嫩的肩膀挑起人生的重担。

1994年,广东兴办企业的热潮,带动一大批工厂如雨后春笋成长起来。王廷卫终于成为一名工人,结束了流浪般的生活,先后辗转数家制鞋、印刷工厂。王廷卫在辛勤工作、积累人脉和经验的同时,萌发了最初的创业梦想。

1998年,在外出打工六年后,王廷卫和朋友艰难凑集四万元,在广东江门鹤山市合伙开办了他的第一家企业———新新鞋材厂。为了站稳脚跟,苦苦思索的王廷卫明确了创业定位:瞄准鞋业高端市场,专门为国内名牌鞋加工鞋底。

工厂开办仅仅三个月,期待大展拳脚的王廷卫却遭遇了人生的又一次磨难。因为多年流浪生活造成的饮食不规律,王廷卫患上了十二指肠溃疡,一度严重胃出血,多次昏迷,几度与死神擦肩而过。但他忍受着病痛,一边治疗一边艰难拉扯着起刚刚起步的事业。凭借在制鞋工厂打工期间积累的一些人脉和经验,一年之后,吃苦耐劳的王廷卫带领企业慢慢步入了正轨。最初仅有七八个工人的小作坊,慢慢成长为拥有五十多名工人的小工厂,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在生活的不停打磨下,一扇光明的人生之门悄然开启,王廷卫这把宝剑终于迸射光芒。

热血青年成大器

没有理想的人,就像一艘无舵的孤舟,终将被大海吞没;不肯为理想奋斗的人,就像一颗黑夜的流星,不知会陨落何方。在王廷卫建起自己的工厂,逐渐闪烁出耀眼光芒的时候,他没有因此停下前进的脚步,而是奋然擎起远行之舵,驶向心中的灯塔。

在创业之初,王廷卫就从未停止过探索。他经常深入同行业,进行“微服私访”,为自己的企业号脉。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为了把握市场行情和提高企业管理素质,他挑灯苦读,研究《市场管理与营销》、《中国鞋业与世界市场行情分析》等理论书籍。

在不断的探索中,王廷卫意识到,自己的企业是内销行业,前景有限,容易受到扩张的限制,不利于今后发展。于是他大胆地向外销事业发起冲锋,把工厂搬迁到地理位置优越的东莞市长安镇,企业的订单陆续增多,效益也翻了一番。然而,王廷卫并未满足,他觉得企业目前的技术和设备比较落后,产品质量要求却越来越高。为了突破这一制约经济效益的瓶颈,2002年,王廷卫果断地把工厂迁移东莞市大岭山镇,更新了机器设备。凭着多年坚持的“诚信+品质+服务”经营理念,效益节节攀升,企业规模越来越大,职工递增到300多人。这一年3月,工厂进行了第六次搬迁,采购了意大利先进设备,接纳高端订单的数量也逐步增多。2005年11月工厂进行再次迁址,工厂建筑面积达15000平方米,员工由300多人增加到1000多人。这一次,王廷卫把目光投向了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培养,先后派人到意大利学习深造。通过参加知名鞋业鞋材展览会,开阔了视野,投入5S现代化管理标准生产,招贤纳士,引来了更多高端人才进行管理。功夫不负有心人,2006年,新新鞋材厂已成为“COACH”、“CK”等高端客户长期合作的指定鞋材制造厂家,高端客户纷至沓来。

11年上下求索,工厂先后搬迁9次,效益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设备不断更新、人才不断积累,企业产值达到了2.5亿元,效益突破1.2亿元,王廷卫由此也真正成为了一个创业路上的佼佼者,企业管理的精英,实现了人生的完美蜕变。

勇攀高峰创大业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全球市场,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加快对新兴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布局,抢占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战略制高点。我国也一直强调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产业转移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意义,河南省委、省政府把承接产业转移和开放招商作为战略举措之一。新的形势下,王廷卫及时转变发展思路,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于2008年回到家乡,投资1.1亿元兴建了新新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从自己做了10年的制鞋业,开始迈向新的征程。

从劳动密集型领域跨越到高新技术型领域,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种挑战。但王廷卫认为,内地有劳动力优势、能源优势,与沿海相比受到的冲击相对较小。同时,他认准高新技术产业商机无限、前景光明。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必须实现经营突围,“危”中寻“机”,才能由蛹化蝶。

事实证明,王廷卫的判断是准确的。他创办的“新新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引进德、日、韩等国外先进设备技术,以高科技技术自动化数控生产为依托,实行无尘化,无污染的高效管理和ISO体系管理,2010年取得ISO9001及ISO14001体系认证。今年又取得日本索尼公司绿色合作伙伴认证。光电公司目前注册金额达3500万人民币,年均总投资将近2亿人民币,吸纳新野农村闲散劳动力600多人,生产光学镜片1500万片,镀膜800万片,镜头组装800万套。产品销售到日本、美国等地,年销售收入1.5亿元。在“新新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带动下,一批有实力的光电企业入驻新野。经过几年的发展,新野的光电电子产业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不仅增加了当地的就业岗位,产业水平也不断提升,已成为极具发展潜力的主导产业之一,新野由原来的纺织、食品等传统产业体系变为以“纺织、食品、光电”为主的三大产业体系,有力地拉动当地经济发展。2011年他又投资2亿元创办了湖北襄阳锦翔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此项目一期工程已竣工,并投入试运营阶级,业务主要涉及单反相机、红外扫描仪、汽车倒车后视系统及高端监控设备等领域。

继涉足光电产业成功之后,王廷卫又一次华丽转身。2012年上半年王廷卫投资3亿元,成立了“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多元素锂离子电池的技术,已通过国家相关产业政策。产品主要用于电动汽车、航空模型、移动通讯等领域。2012年9月以来,他把战略目光投向国外,在北京注册成立了“正和国际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正与南非政府洽商建立工厂,在去南非考察期间,受到南非总统祖马的热情接见。

“别人能做成的我也能做成,别人能做好的,只要努力,我们甚至可以做的更好。”这是王廷卫在每一次华丽转身时告诉自己的。

回报社会怀大爱

他从贫穷中走过,他从艰辛中走过,他长存一腔报国之志、他常怀一颗报恩之心。

“一名成功的企业家不是说你创造了多少财富,而是你给这个社会、给这个国家贡献了多大的价值”,王廷卫以此时刻告诫自己。

汶川大地震后,他个人捐款3万元,捐给汶川恢复重建;玉树地震后,他又捐出了3万元;当家乡修路资金出现缺口时,他积极捐助;当家乡母校的学校出现危房,急需危房改建时,他慷慨解囊。为了报答母亲养育之恩,为了回报家乡邻里的亲情,他在年迈80的母亲带领下,走进全村老少家中,以资进行慰问;村里的108个贫困户,选好了致富项目却没有资金,他都予以资助,帮助他们脱贫致富。新新光电投产后,他建立了企业团支部和党支部,长期开展党、团活动。2010年新野发生内涝,他率先捐款,带动党、团员为家乡灾后恢复生产捐资7万元。五年来他积极投身新野共青团委开展的资助贫困大学生圆梦行动,组织党团员帮助12名贫困大学生圆了大学梦。

十几年的创业之路中,王廷卫不断地引进人才,也从未忘记培养人才,帮助他们创业。他充分运用各类平台和资源,注重人才的梯队培养,开展岗前培训、专业培训、在职培训、晋升培训等;注重人才的专业化培养,开设“精品班”、“财务EDP班”、“人力资源管理班”、“物流管理班”等班级。同时,实行学习型班组建设培训,积极培育企业文化,建设学习型班组,加强基层班组建设,大力促进在岗学习和现场培训,开展公司系统所有班组长的轮训工作。对于一些想自己创业的员工,他也总是给予各种支持,为他们提供资金,利用自己的能力为他们寻找好的机会,或者用自己的经验给予技术、管理上的帮助,在他的带动下,已经有20多人创业成功。

从新野到广东,从中国到国外,三十多年执着!十余载奋斗!

命运多磨难!王廷卫历经艰辛、矢志不渝,创造了精彩的人生传奇!世上本无路!王廷卫踏平坎坷、不懈超越,走出了成功的创业之路!

篇8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针对性;引导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在大学生自我认知、自我测定的基础上,根据其专业特长、知识结构和职业倾向,结合社会环境与市场环境,对其兴趣、爱好、能力及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制定为实现这一目标而采取的方向性的、行之有效的教育发展行动计划。

根据萨珀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大学生处于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个体能力迅速提高,职业兴趣趋于稳定,逐步形成了对未来职业生涯的预期;完成了职业学习和职业准备,毕业后则会走上就业岗位,正式开始职业生涯。对大学生来说,大学期间的职业规划对其未来职业走向和职业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

一、高校就业现状

近年来,随着大学的扩大招生,致使大学毕业生急剧增加,每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已达到每年新增就业岗位数的50%以上;再加上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招聘紧缩,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要找到理想的职业非常不容易。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

然而,在目前就业机会非常难得的情况下,仍然有不少大学生面对来之不易的机会,不知如何去争取、把握和选择,对与求职有关的问题普遍存在困惑和迷茫,知之甚少。究其原因,一是不了解当前社会的就业形势、用人要求;二是不了解自己的职业特点(职业能力、职业兴趣、职业动机等),没有尽早制订出符合自己情况的职业生涯规划;三是不能正确调节个人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情况的落差。

二、有针对性地引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实现大学生职业指导教育全程化,将职业生涯规划与能力教育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全过程,使学生从入学之初就树立正确的“学业与职业相结合”的思想,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使其更加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潜能,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度过大学这一人生的重要时期,并为步入社会,更好实现自我价值作好充足准备。

1 大一阶段

加深对本专业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的认识,引导大学生明确大学阶段“学什么、怎么学、用什么学、什么时候学”。大部分学生在填报志愿时,基于当前阶段社会需求或家人意愿,而对专业没有自己的认识,也没有强烈的目标感和兴趣。进入大学后,教学方式的转变,生活环境的改变,大部分学生处于迷惘及缓慢适应阶段,更有部分学生由于阶段性的放松,沉迷于网络,进而疏忽学业,面临退学的困境。

加强入学教育和引导,通过入学讲座等形式,使大学生了解本专业就业形势,加深对专业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的认识,尽快树立新的奋斗目标。引导学生快速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圈。逐渐明确自己的兴趣爱好,虚心请教老师及师兄师姐,关注辅修专业和第二学位的申请条件,根据自己的发展意愿,选定专业或主攻方向,若有强烈的转专业意向,应尽早确定,根据学生手册相关要求,提早做好准备,保证一定的学习成绩。

2 大二阶段

引导学生明确应具备的各种素质,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活动,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大二是专业基础课学习的重要阶段,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逐步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及社会实践能力,为就业或进一步深造做好准备。

引导学生初步确定大学阶段性发展目标,并为这个目标做出相应规划。对于有就业倾向者,根据现阶段社会需求,引导其加深计算机方面,英语方面的基础技能,再根据兴趣发展,有针对性地培养一方面非专业技能,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可以学习人力或会计方面的技能。对于有考研或出国深造倾向的学生,主要引导其加深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加强动手实践能力。

3 大三阶段

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项指导。大三处于专业课学习阶段,在这个时期,真正开始接触专业内容,学习专业技巧。但是,往往在这一阶段,学生开始更多地考虑自己前途问题,就业还是考研。

就业的学生,开始注重社会实践,但往往实践的方向不够清晰,不少大学生为了增加“工作经验”,选择了兼职,做家教、促销员和业务员等,注重量的积累而忽视了质的要求。引导学生在保障专业课学习的基础上,根据职业生涯规划的方向寻找锻炼机会,进行相应的实践。

考研的学生,开始进行基础科目的复习,时间和精力的分配问题,与正常的专业课学习产生了一定冲突。而考研是为了进一步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如果本科的专业知识没有掌握,相当于基础构建存在问题,这并不利于进一步学习,也不符合考研的初衷。引导学生明确专业课学习在大学阶段的核心地位,在保障专业课学习的基础上,有效分配时间进行相应的基础知识复习。

4 大四阶段

引导学生明确学校就业政策,保持职业目标的实施方案与学校就业政策的一致性。通过对往年就业情况总结分析,使学生明确就业方向;通过讲座等方式,引导学生把职业生涯规划与求职技巧相结合,提高就业技能。

篇9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建设不完善

完善的就业指导机构是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效率的前提基础,但就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普遍都尚未建立起完善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很多高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都并不规范,有的甚至只通过简单的招生就业处来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将招生工作与就业指导工作混为一谈。其次,很多高校都更加重视科研工作,而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有所轻视,所以并不注重就业指导机构的建设,即使有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也只是负责一些基础的就业信息和就业政策宣传工作。

2、大学生就业指导师资力量薄弱

就业指导教师是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执行者,但就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都缺乏专业的就业指导教师,存在着就业指导教师人数不足、专业水平和指导能力不够等问题,甚至于有些高校的就业指导教师是由文化程度较低且不具备职业指导资质的非专业人员来任职的,根本无法满足大学生的实际就业指导需求。

3、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组织与运行模式不科学

当前,我国很多高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组织与运行模式都是只在大一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和大学学业结束前一年开展就业指导讲座,其指导过程非常不连贯,很多学生到大学学业结束前一年时早已忘了大一时所接受的就业指导内容和职业生涯规划。再者,大部分高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组织与运行模式都不具个性化与实用性,基本都是采用简单的“你听我说”的形式来开展就业指导,其实际效用不大。

二、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组织与运行模式的创新策略

1、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建设

为了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效率,并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组织与运行模式创新,高校应当尽快加强就业指导机构建设,真正重视起就业指导工作,积极针对现有就业指导机构进行完善与改革,使其真正发挥出应有的职能。高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应当要与教学和科研工作处于同等位置,要成立有专门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小组,并设置相应的就业指导教研室、实践指导教研室、心理咨询室以及法律帮助教研室等,动员全校上下共同参与这项工作。再者,高校要尽快建立科学的就业指导评估反馈机制,有效对就业指导工作进行全面和系统的评估,以及还应建立合理的奖惩机制,促进就业指导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2、改善大学生就业指导形式

高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形式必须要科学合理,尤其是就业指导课程的设置应当要具有连贯性。具体来说,高校面对大学生所开展的就业指导课程应当要伴随大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涯,即在大学期间每个阶段都开展相应的就业指导课程,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其次,高校应当积极开展一系列创业大赛、校园招聘以及社会实践等活动,从而给予学生更多的就业和锻炼机会,增加大学生的实践经验。另外,高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还应当要实现静态分析与动态跟踪相结合,尽快建立信息化就业指导服务平台,积极采用各种辅导软件和测评软件,广泛搜集企业和大学生的供求信息,并共享职位供需资源。

3、建立立体化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

高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应当是立体化的,要追求就业主体的多样性和指导对象素质的层次性。具体来说,高校可以通过以下五种模式来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①服务模式:为大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就业指导服务,例如提供用人单位需求信息、各种求职和简历表格等等,从而充分体现出大学生在就业中的主体地位,淡化“管理”的烙印;②指导模式:指导大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特长、性格等合理选择专业和就业方向,促使大学生尽快完成职业生涯规划;③咨询模式:提供给大学生专业、详细的就业咨询,帮助大学生解决各种职业规划问题;④教学模式:通过课堂教育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⑤研究模式:针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各种新问题和新情况进行探讨研究,找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三、结语

篇10

就业形势的大方向

1 经济现状

2012年特大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经济发展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各国的GDP增速相继进入低迷期,其每下降一个百分点,意味着300万城镇人口的失业。中国也未能幸免,由上表可以看出,近两年,我国GDP增速由以前的10%左右一路下滑至7%左右,而且要使GDP当季同比增长率继续保持在7.4%左右是有一定难度的,而好的经济环境是保障就业的必要前提,这也就意味着大学毕业生将面临更严峻的就业挑战。

2 大学生的市场需求

结合国内经济发展低迷现状和大学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的实况,国内人才市场仍处于供大于求的境况,就业形势依旧严峻。大学生的市场需求大致可分为六个方向。简单的体力劳动者;普通技术工人、职员;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师,技术人才;高科技人才,尖端研究型人才以及自主创业型人才。在国家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劳动力整体素质相对提升了不少,同时也使大学毕业生自身素质趋于大众化。国务院总理曾在《求是》杂志撰文指出,“尽管大学生是一个整体素质较高的群体,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难以适应市场需求,就业比较困难”。可见,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是有层次的,而大学生自身的素质也因人而异。要做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就需要让具有不同能力的人走向不同的岗位。

3 大学生四条出路

(1)就业、创业

毕业——就业是每一个大一新生的理想期望,但高校的教育成果和企业的人才的需求常常无法完美匹和。导致大多大学生一毕业便意味着失业。就业是创业的基础,只有先具备一定的就业经验,并结合一定的创业知识,才会有能力进行自我挖掘,搞自主创业。

(2)考研、保研

为缓解就业压力,不少大学毕业生会选择考研,同时保研也是不错的选择。在大学里继续深造,为再就业增加筹码。但也需要承受一定的考研压力,近年来考研人数逐年上升,录取比例却只是上下浮动。

(3)公务员

公务员是广大学子的追爱,只因具有一个铁饭碗。从历年考研人数和录取比例来看,公务员也是得之不易,操之甚难的。

(4)消极待业

一部分是因为有后备储蓄,另一部分则不愿意就业,对生活产生倦怠心理,放弃了对人生的规划。这种待业态度一方面是在浪费青春,另一方面则是在为社会添加负担。

就业指导的小问题

1 就业指导起始时间上把握不当

就业指导应从娃娃抓起,根据中国国情,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大多数大学生只是上了大学才有这个概念。一项调查表明,近七成大一学生不曾了解就业指导,更别提职业生涯规划;近四成大二学生没参加过就业指导;大三、大四学生中除一些逃课的之外,几乎都有参加,但仍有部分同学不在乎有关就业的学习。

因此,从大一开始进行培养学生的就业意识是有必要的,先开始一个模糊的就业指导,大二、大三再进行有重点、有针对的就业教育,到大四选择性的进行适当的辅导,毕业的时候就可以看见这门课程的成果了。如果课程开设较晚,那背负的任务就会很重,要想保质保量完成几十年来一直未进行的就业指导任务,似乎会有些力不从心,其直接结果不仅仅是导致本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不尽人意,更多地是对本校的前途发展也有着不可忽视的阻碍。

2 就业指导忽略了学生的就业意识

在学习期间,大学生的就业意识不具备外在表现形式,更不容易被就业指导人员所捕获。一般情况下,就业指导中心是按照已经规划好的教学计划来授课的,没有结合学生的就业意识。这样一来,当传授知识的老师千辛万苦做好教学准备时,作为核心的接受对象的学生却是一头雾水。因而会导致两种结果。一部分学生不知道这门课的重要性,翘掉了,相当于没上;另一部分怕查课,来教室硬坐着,慢慢的产生厌倦心理。每堂课似乎就那么几个人在听,而且气氛沉默。教学任务是完成了,但教学目标没有达成。这样不仅费钱费力,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认为就业指导是在胡扯,为对日后再次进行该门课程的讲授造成不良影响。

学生的就业意识与同学业成绩一样,是参差不齐的。因此,培养学生的就业意识是必要的前提,只有先打好基础,才可以继续进行下一步工作。同时,学生高的就业意识不仅有助于就业指导的顺利开展,而且也会减轻日后就业指导工作的负担,更有利于按时完成就业指导的任务和目标。

3 就业指导不具有针对性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主要是以班级授课为主,如同平时上课一样,老师讲授,学生耳闻即可。实际上,在完成就业意识的培养后,学生就会对就业指导有不同的要求与期望。不同的学生抱有不同的理想,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及特长。不同的学生也应该有不同的方向。更多地,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背景和知识技能。采用一样的教育模式就会使就业指导缺乏一定的针对性,致使学生对就业指导教学产生不满情绪。

就业指导工作不仅是一门课程,更是一门学问。结合学生自身状况,给予不同的指导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在开设具有规划的就业指导课的同时,学校还可以专门设置校级就业指导联合中心,管理各院的就业指导分部,促进全校就业指导一体化,保障就业指导课上课信息的公开化,这样,学生在学习必修的就业指导课之余可以自由上那些自己感兴趣的就业指导课程。同时去相关部门咨询自己感兴趣的就业问题。纵观国外著名各领域科学家的诞生,可以知道,所学专业不一定就是大学毕业适合从事的行业。因此,针对性培育学生,更有利于学生就业。

4 就业指导不具个性化

由上面的分析知道大学毕业生出路是多样化的,因此对于直接就业、创业、考研、保研以及考公务员的学生要区别对待。

一方面是不同的就业方向有不同的压力以及要素,就业指导者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化立场予以不同指导。直接就业需要好的工作能力;创业则需要的更多知识技能和经验,还需要好的组织能力及创意,资金也是必不可少的;公务员和考研则需要一定的学习技能,同时,考研与公务员还具较大的压力。根据不同学生的自身条件,鼓励学生走向不同的岗位,不仅有利于人才的合理分配,更有利于学生的自身发展。

5 就业指导忽视学生心理因素

学生心理因素对就业指导的影响是不可小觑的,因为心理问题不是小问题。一个具备良好知识和技能的学生如果不具备良好地心态,那么就业指导工作的汗水无疑会在某一天化为乌有。为保证就业指导成果的有效性,实时疏导学生的心理障碍也是有必要的,这就要求就业指导者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

各高校都配有心理辅导站,但这远远不够,去主动进行心理辅导的学生还是比较少。首先学校应加强心理辅导站的宣传和鼓励学生主动咨询,促进心理辅导事业的发展,让更多的学生从中获益。然后,适当加大主动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的力度,让学生内心充满阳光。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