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诗范文
时间:2023-04-10 07:29: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爱情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爱情诗;抒情
中图分类号:I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7-0284-02
诗歌,就像歌曲一样是从内心流自然流露出来的一种心理情感。“诗是心灵、情感和思想的高度结晶,它凝练、集中又富有音乐性”,而在《毛诗序》里有一段这样的叙述:“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还有类似的“诗言志”、“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说法,由此可见,诗歌在抒情方面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优势。在抒情方面,诗歌除了感慨个人遭遇和家国之感以及酬唱赠答,更多的还是表达了一种爱恋,中国诗歌是这样,西方的也不例外。
中国和西方,由于社会环境、文化背景、所受教育、历史传统等方面的差异,因而在诗歌方面也存在不少的差异。本文主要是从诗歌的内容上、表达方式上、诗歌诉求上等方面将中国诗歌和英国诗歌进行对比,从而进一步了解并欣赏不同风格形式的诗歌。
1 诗歌内容上:慕与怨
中西诗歌的表达内容上有不同的侧重点,西方爱情诗多以追慕爱人、赞美爱情为主要内容,而中国爱情诗更加出彩和使人印象深刻的是那些表达恋人之间的相思别恨和悲欢离合的名篇。
《圣经・旧约》中的雅歌,在西方被称是最早的爱情之歌,希伯来原名是最美之歌,英文中称《歌中之歌》,有的则称其为“春日之歌”,赞美它是一个醇美的梦,“愿你吸引我,我们就快跑跟随你。……我们要称赞你的爱情,胜似称赞美酒。他们爱你是理所当然的”、“耶路撒冷的众女子啊,我虽然黑,却是秀美”……,《雅歌》通过一种意象的叠加构筑了一个爱意满满的诗歌理想世界,一个浪漫的意境,诗句中都比较露骨的透露出对于爱情的渴求。此外,后来的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中大部分也都是直白的表达了对爱情的追求与赞美,如《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还有雪莱、彭斯等人的作品都是描写“慕”的佳作。他们的共同点都是细致地描摹所恋之人的笑貌身姿,对她们由衷的赞美,往往采用写实的手法。而中国诗歌常用写意的手法,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向外界倾诉自己心中的所思所想。
《诗经》中的首篇《关雎》是表达的是“君子”对于“窈窕淑女”的爱慕与追求,而《毛诗序》则把它推许为可以“风天下而正夫妇”的道德教材,正因为它表达的是一种合乎儒家道德典范的行为,相对于西方的诗歌,这种“慕”是“小巫见大巫”了。唐代张籍的《节妇吟》:“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在文字层面上,它描写了一位忠于丈夫的妻子,经过思想斗争后终于拒绝了一位多情男子的追求,守住了妇道;而在喻义的层面上,它实则表达的是作者对自己仕途的一种怨,一种怀才不遇的愁绪。
另一方面,中国古典诗歌对于真正爱情的怨主要是表现在离别诗、闺怨诗和悼亡诗这些类别的诗歌中。离别诗如古诗十九首中的《行行重行行》“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白居易的《琵琶行》“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闺怨诗如金昌绪的《春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王昌龄的“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悼亡诗如晚唐元稹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写出自己对爱情的忠贞不渝,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写的哀婉动人,纳兰性德的《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意境凄清。这些诗歌没有像西方爱情诗那样明快、热烈,也没有对女性的直接描写,更多用的是一种心理描写或者比兴的手法。在其他方面,西方爱情诗大多是以男性的视角对女性的赞美以及追求,而中国则大多数是男性以女性的口吻来抒发心中的愤懑。
中西方诗歌就其内容整体而言,西方爱情诗中充满的是轻快活泼的爱情气息,无论这种爱情存在与否;而中国爱情诗中怨的成分远远多于积极明快的成分。
2 表达方式上:直接简明和含蓄委婉
彭斯的《a red,red rose》:“o my luve's like a red,red rose that's newly spring in June:o my luve's like the melodie……”诗中对与爱人和爱情的追求与赞美可谓是直白露骨,爱情在他们看来是生活中一个重要的部分,我个人看来,这在某种程度上也解释西方人骨子里一定程度上的浪漫情调。再如莎士比亚的《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 Thou are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几百年来,这首诗一直以不同的语言记录着诗人心目中的那位美丽的女子,对于爱情的袒露,诗人没有任何含糊的言语,给人一目明了感觉。
由于中国自古以来的儒家传统观念,男女之间必须遵守的道德理念一直深深的束缚着人们,也使他们的爱情受到道义责任的约束,因此男女在表达爱情显得含蓄委婉,尽管有《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写的大胆而热烈,但这也是始终以一个女子的口吻来写,因此即使再大方也显得小家子气了。而且,在中国古代诗歌中,也有很多的诗歌表面上是像《弃妇吟》那样写爱情,实则是抒发个人境遇,这主题就显得更加隐晦了,而这在西方诗歌很少见。正如钱钟书评说中国古诗:“和西洋诗相形之下,中国旧诗大体上显得感情不奔放,说话不唠叨,嗓门不提得那么高,力气不使得那么狠,颜色不着得那么浓。在中国诗里算是浪漫的,和西洋式相形之下,仍是古典的;在中国诗里算是痛快的,比起西洋诗,仍然不失为含蓄的。……听惯大声高唱的他们只觉得低言软语。”这里用来体现中西爱情诗的差异恰到好处。
总体而言,在表达方式上,西方诗歌以直取胜,中方诗歌以委婉取胜;西方诗歌以深刻取胜,中方诗歌以微妙取胜。
3 诗歌价值诉求上:爱情价更高与君子好逑
裴多菲的“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一直以来被奉为经典广为流传,而这也在一定上表现出了西方在爱情方面的价值观,爱情就是一切,而中国更加讲究的看一个女子符不符合道德上的要求,更多的是持一种“君子好逑”的眼光来看待异性的,正如朱光潜先生说的:“西方人重视恋爱,有‘恋爱至上’的标语。中国人重视婚姻而轻视恋爱。”
虽然中国历史上对爱情忠贞的也不在少数,例如关于“昙花一现只为韦陀”的典故,关于吴越王钱对于戴妃的“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的那份感人至深的情谊,羡煞旁人,但这种爱情似乎是因为太缺乏了或者在中国历史上只有少数这样的例子才会让人觉得弥足珍贵,从而体现出中国爱情诗歌上的价值诉求。中国的传统诗歌的主题始终围绕的是国家民生或个人际遇的问题,对个儿女情长的话语也只是或遭乱世或怀才不遇是来寄托个人兴遇的。西方人是在恋爱中实现人生,而中国人只是把爱情看成闲暇时间里的一种消遣。
但丁的《神曲》中,抒发了自己对贝娅特丽丝的爱恋,他将贝娅特丽丝描述为天使,她集美丽、智慧和高尚的品德于一身:“看来你是一个神祈从天上来到大地,来显示神奇。叫看到的人显得那么适意,令人感到一种甜蜜从眼睛到心里……”;歌德的《五月之歌》,激情澎湃的歌唱爱情:“哦,爱啊,爱啊,灿烂如今,你仿佛朝云,漂浮山顶……”赞美所恋之人高于一切,这更多的是表达是爱情给自己带来的精神力量,无论这个爱情实现了与否,但只要它能使自己的人格得到提升或者灵魂得到升华,这一切已经很然人满足了。
就爱情的价值诉求而言,西方爱情诗歌追求的是一种眼前的快乐,而中国的则强调是一种更加理想和完美的境界。
总而言之,无论中外爱情诗中,都洋溢着一种淡淡的温情,即使是中国古代诗歌中闺怨诗或者弃妇诗,诉说得酣畅淋漓,其中都洋溢着生命的气息,它们的清丽柔婉,自然流动的抒情魅力将永远吸引着人们去品读,去欣赏。
参考文献
[1]乐黛云.比较文学简明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34.
[2]朱光潜.试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7:25-64.
[3]钱钟书.七级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16.
[4][美]约翰丁・迪尼.刘介民主编.现代中西比较文学研究(Ⅱ)[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704.
篇2
等各方面上有所差异:一为民间原始之风谣,一为文人学士雅致之抒情,方方面面,定然有别。钱钟书先生论中国情诗传统,谓从古体到近体,
从律诗到词曲,说的正是如此。
关键词:《诗经·国风》爱情诗;李商隐;爱情诗;
(一)“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与“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
——《诗经·国风》爱情诗中女性的勇敢直白与李商隐爱情诗中女性的纤弱含蓄
《诗经》中的女子,总是有着一种天性般的勇敢、坚强与忠贞,让人读来又是怜惜,又是敬畏。“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等。她们,是在用自己的行动宣告着女性的尊严,宣告着无论日后的封建男权社会势力是多么的强大,至少这些女子在最原始单纯的“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惊。”(《周官》)时代就开始敢于说“不”,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了,这种思想是独立的,也是最纯粹的。
风诗中的爱情诗与李商隐爱情诗相比,一个是产生于奴隶社会中后期,这时候封建的道德礼教尚未成形,地方文化自由发展,感情多为自由奔放;一个是产生于晚唐时代,是中国封建制逐渐完善并且相对鼎盛的时期,义山又属于士大夫阶层,所以在表达感情的时候多少会有所约束和收敛。正如闻一多先生在其《诗经讲义》中所说:“诗经的爱情诗都非常坦率,简直是粗野。在态度性质上说,是最冲动的爱情诗,是较初期的。与唐诗宋词表现方法相去太远了。我们今天不会如是表情。”
(二)“乐郊乐郊,谁之永号”与“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抒写爱情诗的艺术表现手法由单一走向丰富
我们前面已经说过,风诗的创作大约是在奴隶制社会的后期,在那个时代的表达都是很直白的,因为他们的创作群体是无意识的非诗人群体,所以他们的气质是很质朴和单一的,基本上没有复合型可言。但李商隐却不一样,他是一种复合型气质的诗人——在不同的时期下呈现出不同的个性气质,抑或在同一时期也存在着矛盾个性气质的共同体。“才性异区,文体繁诡”(《文心雕龙·才性》)导致了《诗歌·国风》的爱情诗和李商隐爱情在艺术手法上、创作意象的选择上以及语言使用的规范性上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段由原始民歌的单一质朴走向文人士大夫的丰富绚丽
风诗的创作群体在抒写诗歌的时候,由于受到时代的限制,其创作的艺术手法是相对单一的,基本上就是“赋比兴”的写实手法,另外还有一些词句和章法的反复和重叠,如“静女其姝”、“静女其娈”(《邶风·静女》)又如“东方之日兮”、“东方之月兮”。(《齐风·东方之日》)由此我们看出,风诗的创作的艺术手法比较单一,具有民歌的写诗特点。
“社会力量变成政治力量,造成唐诗之发达:‘好诗多在盛唐,诗之内容与形式至唐至备,宋诗亦备于唐”。李商隐抒写的爱情诗的独特魅力就在于他纤细而绵邈的内心世界。以心造境,以境写心,形象总是大于思维,李商隐诗也就以此展开丰厚而又含蓄的意蕴,既旨趣难求,是很少有诗人可以出其右的,所谓“义山一生,善作情语”。这一方面是他略事取情,混合人生各个阶段、各种情境下的多重感受,诗作缘起本就模糊,诗之作意自然也就难以明晰。义山诗意常常歧见纷出,不少便与此有关。
另一方面就是诗人内心的复杂苦闷、矛盾困扰直接影响了诗意的明晓畅达。《燕台诗》、《碧城三首》、《锦瑟》、《无题》等诗歌无不表现出这种写作方式。以心造境,心绪之纷繁连作诗人自身也难以理清,则又何来明朗直白的诗境。不过,文似看山喜不平,诗更是如此,曲径通幽只会使它愈发魅力无穷。在这一方面,风诗的诗歌话语的艺术技巧的表现则显得稚嫩许多。最常见的是重章叠句的复沓结构,常常是围绕同一结构繁复咏唱,如《芣苢》、《关雎》、《蒹葭》等,在此就不一一举例了。
第二,诗歌中运用的意象内涵由写实走向丰实
《诗经·风诗》中的爱情诗虽然也常常运用自然景物作为抒写对象,如风雨“风雨凄凄……风雨潇潇……风雨如晦”、蔓草“野有蔓草,零露漙兮。”、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茹藘“东门之墠,茹藘在阪。”、萚“萚兮萚兮,风其漂女。”、荇菜“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等等,但风诗的创作者们很少在这些自然景物中寄予自己的感情,而多是出于写实的需要,它们具有一些偶然性、随意性。
而在李商隐笔下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敏感而纤弱的个性,是他个性的主要基调。这就使李商隐诗歌选材,大多亦为纤弱细小之物,如其咏物诗所习咏的蝶、蚕、莺、柳、泪、细雨等,即多具纤柔之特征,那些“先期零落更愁人”“玉盘迸泪伤心数”(《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其二》)的牡丹花冠泣泪好似鲛人,粒粒成珠,此事源于“鲛人临去,从主人索器,泣而出珠满盘,以与主人”[4]的典故。他关注莺、柳等纤柔之物,而且写的还多是寒蝉、流莺、秋柳、残阳,特别注意外物悲凉和伤感的一面;他关注青春寂寞的女冠,声色事人的歌女,感情也大都倾注在她们悲剧性的身世命运上。所有这些都是诗人孤寂飘零的身世之感与眼前之物、之人感应激发的结果。“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而以人观我,则“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因此秋柳残阳、薄命红颜,都特别容易引发诗人的心灵感应。
综上所述,由于爱情是文学千古不变的主题,诗歌又是文学中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综观《诗经·国风》中的爱情诗与李商隐笔下的爱情诗,正是因为在表达爱情本质上能够达到一定程度的相似性,所以两者虽然相隔千年之久,却在内容分类和思想情感方面有着许多异代感应;同时由于受到时代、创作者本身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们也应该看到两者在艺术表现方面的差异性以及情感表达的相异之处,并将其放在诗歌发展的长河之中进行有意识的对比研究,从而更深刻的体会两者爱情诗的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闻一多.闻一多诗经讲义.第33页;第104页.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
[2] 闻一多.闻一多全集.第6册,第120页.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
篇3
不舍夜色
不尽缠绵
不忍离别
不觉成囚
囚于心中
食不甘味
夜不安寝
身单影薄
顾影自怜
//
鸟儿叽喳
钟声滴答
温柔历历
耳语犹新
隐忍落寞
凝思反复
源源绵绵
无穷无竭
篇4
【关键词】 爱情 真挚自然 女性形象 比兴 夸张 心理描写
《诗经》里的爱情诗,采用重章叠句的复沓结构、情境相揉的比兴手法、生动贴切的比喻和大胆的夸张,在抓住细节,刻画人物细腻微妙复杂的心理的同时,使读者感受到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戏剧化的场景之美。这些原始牧歌式的爱情诗,风格多样,秀姿纷呈,是《诗经》中最有美趣、最富魅力的篇章。
一、重章叠句的音韵美抒写情之绵长炽烈
重章叠句的复沓结构是《诗经》传统手法之一,看似简单的重复,实际上却是一唱三叹,造成一种回环往复的美,而诗情便在这种回环往复当中得到最完美的体现与抒发。
以《木瓜》为例: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这首《木瓜》具有极高的重叠复沓程度。前两句一字之差,后两句一模一样。字面意思简单易懂,文字表达简洁到了极点。
看似简单的重复,表现的却是感情的加深和升华。这种情感重视的是心心相印和精神上的契合,以及希望它能长久永恒的一种美好愿望。诗的主旨就在这样一种反复歌咏的形式下得到深化和升华。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这首《采葛》,内容简单,文字简练。除了表现主人公急切的相思情绪,再无其它内容。有限的内容却容纳了无限的情意,淋漓尽致刻画了恋爱中女子的心理。反复的咏叹,相思的苦楚,等待的煎熬,都在重章叠句的形式中表现得越来越强烈,达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二、比兴手法构成的意境美抒写情之真切动人
什么是"兴"?孔颖达的解释最得要领,他在《毛诗正义》中说:"'兴'者,起也。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所谓"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这是一种委婉含蓄的表现手法。
在运用比兴手法创造优美意境增强诗歌情感表现力和感染力方面,《陈风・月出》堪称代表作之一: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兮。舒忧受兮。劳心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这是一位男子月下怀人的爱情诗,在一个皓月当空,银光泻地的美好夜晚,诗中男主人公望月怀人,浮想联翩。皎洁的月光下,恬静优雅的美人亭亭玉立,行动时,袅袅婷婷,婀娜多姿。这样一幅富有诗情画意的月下美人图不由得令男子怦然心动,不能自宁。优美的意境中,浓郁情思流淌于字里行间,给人以莫大的美感。
同样值得一提的是《蒹葭》,诗中,凄清的秋景与感伤怅惘的情绪浑然一体,构成了凄迷恍惚、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这首诗里的景、情、人,已经浑然一体,创造了一个"苍凉凄楚"的艺术境界,诗中的"蒹葭""白露"等具体景物因此成为后代文学作品经常沿用的悲秋怀远的典型物象。
三、比喻手法体现的修辞美抒写情之凄苦哀婉
"比"是比喻,比拟,也就是"以彼物比此物"。六朝刘勰总结前人的说法,曾提出解释说:"且何谓为比?盖写物以附意,扬言以切事者也。"意思是说,"比"是举出事物来附着作者的思想感情,用夸大的言词以切合事物的本质。
《卫风・氓》是弃妇诗的代表作,此诗在描写景物,刻画人物形象时巧妙地运用了"比"的手法。"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以桑树的繁茂,比喻自己的青春年华;"于嗟鸠兮,勿食桑葚",是以鸠食桑葚比喻女子自陷情网的后悔心情,从而揭示出全诗主旨。
《王风・采葛》用"一日不见,如三秋兮"来比喻恋人们离别的愁苦和热切的盼望;《周南・汝坟》是一首女子怀人的诗,诗中说"未见君子,叔如调饥",用肚子饿比喻相思之苦,通俗感人。再如《邺风・柏舟》写一个女子对爱情矢志不阿的心情:"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用"非席"、"非石"从反面作比,表示自己决不随人摆布的坚定性格。
四、心理描写的细腻美抒写情之复杂微妙
(一)《伯兮》一诗的心理刻画,非常出色。
伯兮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
因为丈夫的远征,女主人公不得不承受分离之苦,丈夫的归来遥遥无期,主人公的痛苦失望显而易见。但是从诗的开头又可以读出,女主人公的骄傲自豪之情:自己的丈夫英武伟岸、勇敢无畏,是国中的豪杰,战场上君王的前锋。因此,女子的感情是痛苦兼有自豪,苦涩中又有所慰藉的一种复杂情绪。
(二)《将仲子》这首诗,全诗纯为内心独白式的情语构成: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这番对心上人作解释的自白,一个"畏"字,吐露着她对父母的胆战心惊,可怜的女主人公在担心之余,又给了心上人以温言软语的安慰。一边是畏惧和无奈、一边是心疼和不忍。话语絮絮、口角传情,活脱脱勾画出热恋中少女那既温柔痴情、又彷徨疑惧的情态。
综上所述,《诗经》中的爱情诗,热烈浪漫,清新纯净,表现出对人生命本体的尊崇和对人的个体价值的强烈追求。这支古老的恋歌,在时间的长河里熠熠生辉,散发出永不磨灭的艺术魅力,对后世以爱情为主题的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让人常读常新。爱情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拜读《诗经》,不禁让我们今天的饮食男女为先民们对爱情大胆率真、热烈追求的那份勇敢而心动。洗净铅华,"见贤思齐",也让今日之爱情脱掉七彩霓裳,回归本真吧。
参考文献
[1] 丁秀杰:《诗经》婚恋诗研究
篇5
像月亮爬上天空,高得不敢动了
像石板路长满苔藓,滑动着双脚
像一个大拇指在把新奖章抚摸
面对他灼热的注视,心跳了
总觉得伙伴盯着自己躲也躲不掉
总觉得月亮像白绢把自己越缠越紧
总觉得夜憋入心中透不出气来
总觉得没有开始就失败了才好
面对他灼热的注视,脸红了
那朝朝暮暮的狂想,一下子规规矩矩
那越藏越多的话,这时不作声
好像鸟默默地飞去
好像舟颠簸着离岸
似乎欠身而来的时辰
催促着早早结束
这个比相处更不忍的分离
——选自《姚学礼爱情诗选》第9页
赏析:
随笔:忆
急促拨拉麻将的声音不绝于耳,酒店门庭若市,歌舞声声随着霓红灯闪烁,在浮燥的如今,在繁杂的生活中,还有多少人记得那缠绵纯洁的爱情,还有多少人记得天长地久这个词汇。
还是抽点空闲读一些好诗吧,它会给你送来一片阴凉,给你送来一泓清纯的泉水。那怕你说我是一个不合时宜的人。
有个段子说的好:在我们谈情说爱的时候,不懂的爱情,当我们懂得爱情的时候,又无法享受爱情。火热燃烧的情感,缠绵不休的相思,我们都已经历过了。只是当事中迷的我们,并不是都能清晰地一一诉说出那些惑人心魄的情事,也有很多地感触,也有很多地想法,只是没有功夫表达,也不会表达的那样细微。
每天读一首好诗,也许你的生活会变得丰富多彩一些。
关于爱情,关于相思,关于美,关于青春,有很多形象的诗句做了很多精确细致的描摹:“如果你能够注视我,我有关于你和美的歌”。
就像那美丽的月儿爬到了半天空,心儿颤抖的不敢动了,就像迷人的月亮站在高高的天空上,看见她不敢走动了,只要稍稍挪动那漂亮的光晕就掉下来了。这是刚看见异性时的一种最美最真的表情,因为看见对方是自己中意的人,是自己喜欢的那样的帅小伙,所以不敢动了。又像石板路上长满了青苔藓,脚滑得站不住了。初次看见异性后,心跳加快,血管扩张,头有点儿晕,是激动,是快乐,是幸福,是欢喜。看到了自己朝思暮想的人,虽然以前没见过面,但这第一次相见,感觉非常美妙非常美好。就像大拇指在把新奖章抚摸,这抚摸其实就是在悄悄地观看对方,因为初次相见,还不敢无所顾忌地注视对方,所以就像用大拇指抚摸而不是用双手摩娑,用大拇指是有所保留但却在保留中又倾其全力,又像是在做贼,有一种犯罪的感觉。
前面四句都是初次见面时自己的感觉,第五句却突然通过自己的感觉表现了对方的感觉:“他灼热的注视”,他与我一样也与我有相似的感觉,他也喜欢我!他也喜欢我呀。我,“心跳了”。因为有上面那样美丽的感觉,我的心跳了,或者说,为什么像月亮爬上天空,为什么自己像走在长满青苔藓的石板路上,为什么有一种犯罪的感觉,都是因为我们彼此很满意对方,惟恐有什么不妥的举动破坏了这种满意的感觉。
总觉得儿时伙伴的目光密密麻麻地盯着自己躲也躲不掉,事实上约会的地方没有一个人,总觉得月亮就像白绢一样把自己越缠越紧,总觉得这静谧的夜就像一口盖上锅盖的大蒸笼憋得人心儿直跳,这样的感觉谁都曾经有过,这样的激动谁都经历过。有一会儿竟想,这次约会没开始干脆失败了多好,如果那样的话就没有这样让人难受的感觉了,这样的约会能取消了多好啊。
小石头,不知道你还记得初次相见时是什么样的一种感觉。你看,“面对他灼热的注视,脸红了”,开始是心跳了,这会儿是脸红了,事实上人的感觉是在瞬间产生的,心跳、脸红几乎是在同时产生的感觉,但当时人的感觉和思维却是要丰富的多,要美丽的多,更要繁杂的多。
小石头,你恋爱时的感觉如何,能回忆一下吗?
朝思暮想的狂想。狂想什么呢,想得可多呢,想与你热烈地拥抱,想与你狂吻不已,想对你喋喋不休那曾经梦幻的美丽向往,但是在你灼热的注视下,我却规规矩矩的像个小学生,以前越藏越多的话,这会儿竟不能作声。就好像鸟儿默默地飞去,悄悄地飞去,这默默不语大有文章,是怕说错了一句话,是怕不恰当的举动惊吓了对方,于是不敢轻易地说话,就像小舟儿颠颠簸簸着离岸,为什么颠簸,是因为承载了许许多多复杂的情感,船儿太沉重了就颠簸起来,有点儿怕了,就想离开你转身走了,似乎欠身而来的时辰,就催促着这样的约会早早地结束,这比相处更不忍的短暂分离。原来你是在期望早早地结束这种暂时尴尬的局面,渴望那种相悦相爱美好的场面出现。不敢动作,不敢说话,竟想逃离,只是想逃离这暂时难以忍受的场面。
多想与你再重温这样的场面。
爱情是人类精神生活中最美最丰富永远歌唱的主题。只是每个人的感受都不仅相同,有时候我们生活在爱情中,却像猪八戒吃人生果一样不知其味,更多的时候,我们想把我们爱情的感受传递给更多的人分享,于是就有了爱情艺术产生。人类的爱情真是妙不可言,一个爱字就让人产生无比巨大的力量,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就是爱。
天下着雨,天气有些凉,我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屋中。姚学礼的情诗艺术性很高。我以为他是一个写“清穷情诗”的诗人。清就是清纯;穷,是自身没有享受至烈至浓的爱情,也即他自己是一个失恋者。诗人的失恋不是具体指在哪一位女性跟前失恋了,而是他一生都在找寻自己的意中人,却一直没有找到,于是在现实生活的爱情中这位“穷”情男人,在诗的王国中实现了他爱情的“达”,但在诗中表现出来的是一种长久的“穷”情诗,也即一生都在寻找爱情“达”的诗人。我曾经问过多次,先生你有过意中人吗?你有过刻骨铭心的情爱吗?你有过婚外情吗?诗人都微笑着没有回答。我以为他不必回答,事实上我就不该问这样愚蠢的问题,先生的情诗已经回答了一切。
人活在世上,有多少人找到了自己的意中人?又有多少人在苦恼叹息中度过了那精神空白情爱贫乏婚姻可怜的一生。每一个人的苦处只有他自己知道,又有几个人述说出来?一生的遗憾全都送给了一声叹息。
这样美好的感情我愿你能永远保留,在烦恼的时候,在困难的时候,在一个人出远门的时候,想想你的爱,想想你的情,想想你的那些快乐时光。
篇6
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
等待,是一生最初的苍老。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上一次微笑着入睡是什么时候?
若有知音见采,不辞徧唱阳春。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篇7
关键词: 中国 法国 爱情诗歌 表达方式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歌是诗人运用语言把对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的一切美的印象、情感与思想,以一定的艺术表达形式写出来的文学作品。诗人之所以写诗歌,就是想把最好的思想、最深的情感、最善的爱心,运用最美的语言表达,与读者分享。诗歌是人的内心的沉思,直面人生的喜怒哀乐,是凝铸感性与智慧的最完美的文学体裁。它以不同的表达方式抒发出诗人内心深处最炙热的情感。尤其是纯美的爱情诗歌,提升出智慧的灵性,演绎着令人陶醉的人类情感的乐章,激发出我们浓厚的兴趣。
无论中外,诗人以不同的内容、形式、风格饱含深情地抒发出获得爱情后的喜悦或是与恋人的悲欢离合,生离死别,但也有许多不同之处。
从表达方式上看,中西方诗人对爱情的表述大部分是以抒情的方式来抒发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却韵味各异。在西方各国爱情诗歌中,我认为,法国爱情诗最具代表性。
一
中国爱情诗歌大都是间接抒情。有时是借景或借物抒情,多以松、竹、梅、菊、柳、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等为抒情的对象;有时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比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蒹葭》就是其中之一。有人评价:“古之写相思,未有过之《蒹葭》者。”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
诗人在这首抒情诗中着力抒发恋人之间那种可望而不可即的典型情感,寓情于景,借芦荻、霜露、秋水等景物描写,展示出一幅清新淡雅的画面,有如一幅淡淡的水墨画,为人物的情感和活动提供了背景。而清秋景物特有的那种萧瑟的色彩,则为全诗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气氛。此外,诗人对于一些具体细节,则做了模糊、省略的处理。这更使得这首诗带上某种凄迷而朦胧的魅力。这种朦胧化的表现手法,就给读者阅读鉴赏过程中的主观参与留下了丰富的余地,使读者能从各自不同的观点和角度加以理解和体验。诗中情感细腻而缠绵,诗人把人物的情感和活动放在清秋景物的特定环境中来表现。同时,诗人将主人公那种惆怅婉转的细腻情思表现得十分真切而具体,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具体细节的朦胧与典型情感的真切,使之能在更多的读者心中产生联想与共鸣,极大地增强了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再比如: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摇?摇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宋・朱淑真,《生查子》)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唐・崔护,《题都城南庄》)
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唐・白居易,《长相思》)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唐・刘禹锡,《竹枝》)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温庭筠,《更漏子》)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摇?摇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断肠白洲!(唐・温庭筠,《望江南》)
诗人并不对自己所爱恋的人直接表述自己有多么爱她,多么想她,多么依恋她;他们的爱恋有多么浓烈,自己的感情是多么的炽烈,只是淡淡地寓情于景地抒发出自己的“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中国的爱情诗词讲究含蓄,以淡为美,这和中国诗歌创作的传统有很大的关系。因为中国古典诗歌大多形式短小、讲究格律,这就要求用最经济的手法表达极其丰富的内容。中国诗人聪明地选择了含蓄委婉的表达方式,并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真切感受到了这种表达雅致深远的语言魅力,于是逐渐有意识地形成了一种重视含蓄的美学传统,含蓄地表情达意成为中国人内敛而厚实的整体性格的外在表达方式。
二
西方爱情诗歌,尤以法国诗歌为最。法国爱情诗歌直抒胸臆,不要任何“附着物”,直接表明爱憎的态度。比如纪尧姆・德・马肖的回旋曲《请让我这颗心骤然死去……》
请让我这颗心骤然死去,
心上人啊,就算作为报酬;
既然你不肖填补其空虚,
请让我这颗心骤然死去;
心死更好,否则短叹长吁,
既没有欢乐,又不肯罢休。
请让我这颗心骤然死去,
心上人啊,就算作为报酬。
法国诗人比埃尔・德・龙萨是法国最早用本民族的语言,而不是用拉丁文写诗的桂冠诗人,他的诗歌在欧洲各大国的宫廷中传诵一时。他曾经和友人及门生组织“七星诗社”,提倡以法国民族语言写诗,被称为爱情诗的圣手。
《宝贝,咱们去看玫瑰吧》这首“颂歌”是献给意大利银行家的女儿卡桑德拉的。诗人20岁左右在布卢瓦和这位13岁的姑娘初次相遇,三天后分别,但美妙的回忆成为诗人不绝的灵感。
小亲亲,我们两去看看,
今天清早,当阳光灿烂,
玫瑰展开紫红的裙袍,
可今天傍晚,是否已经
掉落花袍的点点红英?
褪尽和你一般的花貌?
唉!不要忘记韶光易逝,
小亲亲,玫瑰已在花枝,
唉!何处再觅自己风韵?
哎呀!大自然真是后娘,
这朵花开得又美又香,
从早到晚,已香销玉殒。
所以,请相信我,小亲亲,
当你的芳龄如花似锦,
当你的芳龄含苞吐蕊,
采撷吧,采撷你的青春,
人到暮年,如花到黄昏,
鲜花枯萎,而美人憔悴。
这首诗以爱情主题,极力讴歌爱情的美好、温馨和可贵,主张热烈地享受生命,追求欢乐,倾诉恋人内心之人的追求和细微变化,珍惜爱情,拥抱“此时此地”,用形象的比喻手法呼吁情人投身于爱河之中。
这首诗将青春比作玫瑰,它只能鲜艳一天,因此,诗人呼吁少女珍惜自己的美丽,接受爱情,投身爱情,否则衰老会很快来临。鲜花与大自然相连,人就像大自然中的动植物一样,既然获得了生命,就应该充分享受它,而不是加以束缚,这是对禁欲主义的冲击。
法国的爱情诗歌,极力提倡为爱献身,认为为了爱要敢于行动,就是许诺来世也是值得的。值得注意的是,诗人与被追求者之间是平等的,对方不是高不可攀的仙女,而是现实生活中的恋人。诗人同意中人可直接对话,以自己心中的火花去点燃恋人心中的火花。诗歌给读者的感染力更强烈。比如让-安东・德・巴依夫《弗朗西娜情诗集》中的十四行诗:
千秋万代,要留下永不磨灭的印记,
岁月悠悠,我一定全身心为你效劳,
这是我一颗真心,虽然这心意很小,
我怕你我人一走,此情再无人提起。
我要给你我身上最为美好的东西:
我有才智很美好,我有声音更美妙,
借助爱神的火炬在漫漫长夜照耀,
让你的芳名能在我死前流芳百世。
如果,我没有及时动手,并抖擞精神,
为你竭尽我全力,偏偏是造化弄人,
先把你对我藏起,你比我先行一步:
我将如同是香客,心中充满了虔诚,
纵然起身已嫌晚,仍然要踏上旅途,
他必须抓紧时间,急匆匆日夜兼程。
三
法国的爱情诗多是直抒告白,奔放狂热,充满激情的。法国诗人用最热烈的情感感染所爱之人,渴望接受爱情,直抒胸臆。“请你再吻我,再吻我,吻了再吻”(路易斯・拉贝,《十四行诗集》)这种直言不讳中国人是很难接受的。
中国诗人描写爱情“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始终不把那种爱表达出来,想追求,却又望而却步,“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幽幽情思所系伊人,相思益至,如影在前,伸手触之,却遥不可及。虽不可得而情不散,故终受其苦。求不得苦,爱别离苦,此相思之最苦者也。
有人认为,中国的爱情诗朦朦胧胧,更多的像是道不清的友情,并没有表达出男女的爱情。于是,就有人下了这样的断言:中国缺乏爱情诗创作传统。我却不这么认为。无论是中国的还是国外的爱情诗,它们都是很浪漫的。只在于诗歌表达方式不同,而这取决于他们审美取向和文化传统的差异。
如果说中国爱情诗是细柳扶风的婉约派的活,那么法国诗就是大江东去的豪放派。
中国的爱情诗大都是悲彩较为浓重,往往隐忍而不发,含情脉脉,像涓涓溪流,借景、借物慢慢道出其细腻的情感。这是由于中国几千年来以自给自足家庭式的自然经济为基础,造成了其文化的静态模式。受传统思想的影响,特别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伦理、纲常、道德观念的束缚:束缚人身,束缚思想,束缚爱情,束缚婚姻,对于爱情永远只能是坚韧的等待,“君当做磐石,妾当做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西方国家,特别是法兰西民族,很早就是一个多民族共融的国家。航海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法国与其他各国家的联系,也促进了商业的发展,使得版图不断扩大,多元文化不断涌入,文化趋向动态模式,注重个人价值取向。法国的爱情诗讲究写实,追求情感上的涌动,“心儿,马上去接这个吻,由我的娇娘为你献上”。对于爱情,他们始终是敢说敢做的行动派,热烈表白,勇于追求。
参考文献:
[1]程曾厚译.法国诗选.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12.
[2]郑克鲁编著.法国文学史.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篇8
关键词:诗歌;爱情;艺术风格
中图分类号:I1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9-0000-01
李清照和埃米莉・狄金森在文学界颇负盛名。一位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作家,另一位则被公认为美国现代派诗歌的先驱。她们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两位诗人有着相似的家庭背景,都出身于富有的学者家庭。从小就受到了很好的文学熏陶,为以后进行诗词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她们过着截然不同的生活。狄金森终生隐居,仅仅依靠通信来维持与外界的联系,她有过几段爱情传闻却始终未嫁,因此,她被当地居民称作是“艾默斯特的修女”。李清照则有着复杂的人生经历。前半生她有着美满的家庭和幸福的婚姻,后半生却经历了一系列悲剧性的打击:亡国,亡夫,无子。她过着凄凉,坎坷的生活,直至老死。狄金森和李清照不同的文化背景与情感经历这决定了她们的爱情诗词在内容及表达方式上的差异。本文通过对两首爱情诗的对比分析,探索其生活经历、写作特点、写作风格的异同。
李清照十八岁与赵明诚结婚,两人兴趣相投,感情融洽。夫妻二人时常在一起揣摩金石作品,互比诗艺,而李清照往往胜出。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里,这样平等、幸福的婚姻生活很是难能可贵的。这恰恰培养了李清照积极的生活态度,她的作品格调清新,自然,而又富于美感。
由于朝廷党争,丈夫经常外出远行,李清照只有靠写诗来排遣心中的寂寞与相思。她笔下的爱情,多是深闺思念远方丈夫的离情别苦。如这首清新雅致,千古传诵的《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善于把抽象的感情具体化,并将写景、叙事、抒情熔于一炉,描画出天各一方的有情人遥相思念的感人画面。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出外或者归家,无时无刻不在挂念着心上爱人,盼望他从远方寄来“锦书”,“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以雁和月两种牵人愁思之物,描绘出一位深闺少女在月光下动情地聆听雁声,妆楼凝望的幽深画面,“红藕香残玉簟秋”七字极好地点染了离人相思的环境和气氛,造成一种清冷,幽静的境界,为表达作者强烈的离情别绪作了渲染。在这首词中,相思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挥之不去的愁绪。她用真挚动人,毫无矫饰的词来抒发心中这种甜蜜的忧伤,歌唱自己纯洁的爱情,令人世人称赞。
狄金森虽然终身未婚,但并不代表她没有真挚的爱情。评论家曾列出一串可能被她热烈却又秘密地爱着的男人的名单。但究竟是谁,人们无从知晓。在《如果你能在秋天来到》中诗人就描述了时间不能阻隔的爱恋,表达了内心的强烈情感。
如果你能在秋季来到/我会用掸子把夏季掸彬一半轻蔑,一半含笑/像管家妇把苍蝇赶跑/如果一年后能够见你/我将把月份缠绕成团――/分别把月份放在不同的抽屉/免的混淆了日期――/如果只耽搁几个世纪/我会用我的手算计――/把手指逐一屈起/直到全部倒伏在亡人国里/如果确知,聚会在生命――/你的和我的生命,结束时/我愿意把生命抛弃/如同抛弃一片果皮――/但是现在难以确知/相隔还有多长时日――/这状况刺痛我有如妖蜂――/秘而不宣,那是毒刺。
该诗写于1862年,狄金森描述了“我”对情人的相思之苦,毫无期限的等待将一颗带着爱的心折磨得像被“蜂”叮蛰一样,其痛苦之状可以想象。如果“我”倾心的人在秋天到来,“我”会象一个家庭主妇赶苍蝇一样赶走夏天;如果“我”可以与“你”在一年后相见,为了不将日期混淆,“我”要把月份缠绕成团,放在不同的抽屉里;如果“我”与“你”的会面需要几个世纪,那么“我”也会很耐心地等待,每天扳着指头算日子,直到指头全部都落入亡人国;如果“我们”可以在生命之末相聚,“我”愿意象扔果皮一样抛弃自己的生命。“苍蝇”、“线团”、“果皮”等这些意象,都被赋予新的活力,将“我”思念“你”,渴望有朝一日得以相见的迫切心情生动地表现出来。然而,在最后一节,象突然由一只无害的苍蝇变成一只有毒刺的蜂。因为“我”不知何日才能与“你”相见,不知“我”用终生的等待是否能等到“你”,这种痛苦怎能不叫“我”愁肠百结,忧心如焚而遭受“蜂”的煎熬呢!
虽然李清照和狄金森生活在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然而两人的感情经历却有着相似之处。李清照早年婚姻美满,对爱情深有体会。晚年与其夫聚少离多,常常独处空闺,离别就使她感到更加的痛苦和孤独。而后其夫的猝然而逝,更是给李清照带来了沉痛的打击。狄金森虽然终身未婚,但她对爱情有一种近乎虔诚的信仰,正如《如果你能在秋天来到》所述,从月到年再到世纪,都会等待,直到永远。这注定了狄金森的爱是一场无望的追逐。虽然狄金森与李清照均有深切的情感体验,但却充满了孤独与痛苦。
从写作特点上看,这两首诗有着绝妙的相似之处。首先,作者均用简单的字词表述细腻丰富的情感。为了使语言简洁,狄金森运用了大量的破折号,为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更加丰富了诗歌的内容和意境。李清照的诗词以简洁而著称。《一剪梅》的广为流传,与其通顺流畅密不可分。其次,两人均运用了比喻,两人的比喻美妙奇巧,富有艺术感染力。李清照诗中用“花自飘零水自流”比喻岁月流逝,将自己比作花,将丈夫比作流水。无论年华如何流逝,零落的花都将随着流水一起前进。而狄金森把“我”对情人的相思之苦,比喻成像被“蜂”叮蛰一样,用“抛弃果皮”来比喻“放弃生命”。另外,两人善于使用比喻,在诗中李清照用“红藕”、“兰舟”、“西楼”等实物描述其特有的意象群,而狄金森使用视觉想象力,构建出一个丰富且多变的意象群,如“季节”、“抽屉”、“掸子”、“果皮”等。从写作风格上看,两者却有着相异之处。《一剪梅》借景依情,将情景融化无间,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她独自惆怅的愁绪和相思之苦,增强了凄婉和怅惘的感伤气氛。《如果你能在秋天来到》描述的思念之情大胆直率,甚至为了爱,她可以弃光阴和生命不顾,就如驱赶苍蝇般驱赶夏季,抛弃果皮般放弃生命,诗人直接运用第一人称的笔法,大胆地诉说“我”的相思无奈和无法知道他何时再来以及是否能来的绝望,因此狄金森对于爱人的思念在诗中表现得热烈奔放。
在爱情这一共同主题下,李清照和狄金森风格迥异的诗作,真实地展现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她们独特的艺术风格给读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参考文献:
[1] 济南市社会科学研究所.李清照研究论文选[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2] 吴伟仁.美国文学史及选读[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0.
[3] 陶洁.美国诗歌选读[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篇9
我,没有你生活中的洋房别塾
我,没有你追寻的浪漫
我,也同样没有在你的心
没有你,我在你心中没有位置
没有你,我在你的心里没有引力
假如我有名车豪宅
只是假如
那么我可以告诉你
你在我心里更没位置
我只有一辆脚踏车
一辆红色的脚踏车
它,虽然不名贵
它,虽然没有什么价值
但它,载满了我们的故事
它,随着我的脚踏
印上了我们浪漫的脚步
我骑着车,你唱着歌
我双手紧握车把注意过路车
你双手抓紧我的衣角欣赏名车
你说
这样的感觉真好
虽然没有名车,但我们很快乐
我带你到公园径路
花儿的香气伴随着你的你的香水味入我鼻喉
我闻到浪漫的味道
你说那是我鼻子失灵
你却更开心的笑着
我愿就这样载着你
天涯海角陪你游风里雨里跟你走
你瞬间笑的灿烂
像花儿绽放的美丽
你把我推进喷泉中
说让我体验雨中的感觉
我们很幸福的笑着
就这样,我骑车、你唱歌
你从后面抱着我
多少日子一起走过
它,
篇10
这是我自创了一首诗,刚接触写诗,如不好的话,请多多包涵。
为什么爱与情要结合在一起
那是因为我?(???)?{爱}你
爱是残酷的
情将是什么
我与你相依在茫茫的秋天里
爱与情相依在冷落的冬天里
为何他们bu是同在一个季节
他证明我们该分手
我们分手
是我要放弃你
我之选择放弃你是因为我不想伤害你
放弃你
我们之间都开心
我们本无缘
无缘让我放弃了你伤害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