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人物范文

时间:2023-03-31 13:26: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西游记人物,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西游记人物

篇1

说起孙悟空,那可是说上几个小时都说不完的,大家都知道孙悟空天不怕,地不怕,所以他敢一闹海龙王,二闹地狱府,三闹天宫,并且还敢和佛祖打赌,由此可见他叛逆、不愿受拘束还有那不成规的个性。他还有着充沛的生命力、大无畏的精神、忠厚的性格和乐观的个性,这更使得他不怕吃苦,勇于面对挑战。他这一种冒险犯难的精神,也正是充份显现了英雄的特质。但是争强好胜,心高气傲以及性急如火却成为了他的弱点。

嘿,下面给大家说个搞笑的角色,但是搞笑的同时又表现出他的自私、忠厚又好色,他就是—猪八戒。在故事的开头和结尾他都能体现出活灵活现的样子,有时也有点调皮。而对猪八戒的评价那是人们一直肯定的:好吃懒惰:在大部分时候,他都是出工不出力,让沙僧和孙悟空出打;贪心不足,打赢妖怪后,大部分人民会赠送物品,而其他人都拒之门外,可他是什么都要;好色,在高老庄为了一女子做了妖怪。妒贤嫉能:在三打白骨精时,竟诬陷孙悟空使障眼法,令师父念咒;欺软怕硬:在孙悟空面前不敢妄为,反而经常欺负沙僧。

而另外一位徒弟沙和尚,他则恰好与八戒相反,而且呈现的是沉默踏实的性格。我个人认为沙僧比较憨厚,忠心耿耿,从电视剧里他喊“大师兄”那种厚重的声音和真诚的眼神可以看出来。他不象孙悟空那么叛逆,也不象八戒那样花痴不改。自他放弃妖怪的身份起,他就一心跟着唐僧,正直无私,任劳任怨,从不左顾右盼,谨守佛门戒律,忠厚老实,他对师兄、师父的话言听计从,一向对师父服侍尚佳;忠心,他为师父死战保护师父。

篇2

关键词:教育游戏 ;游戏任务;任务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2)30-7354-04

1 教育游戏的概念

在国外,教育游戏一词最早出现在八十年代的美国,而在我国,教育游戏起步较晚,还属于新生的事物,并且目前对教育游戏的认识仍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由于教育游戏给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越来越多的专家开始致力于教育游戏的研究,并提出了不同的定义。到目前为止,对教育游戏的认识主要有一下的观点:1)把教育游戏作为一款教学软件;2)把教育游戏作为一款游戏软件;3)把教育游戏作为一种工具;4)把教育游戏作为一种游戏化学习环境。

上述是各个学者对教育游戏的认识。而要想设计好一款教育游戏,游戏任务的设计是主要的部分,那么如何设计教育游戏的游戏任务?要设计一款好的教育游戏,就要从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教学目标位向导,结合学习内容设计出适合学习者特征并能激发学习者兴趣的游戏任务上述是各个学者对教育游戏的认识。而要想设计好一款教育游戏,游戏任务的设计是主要的部分,那么如何设计教育游戏的游戏任务?要设计一款好的教育游戏,就要从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教学目标位向导,结合学习内容设计出适合学习者特征并能激发学习者兴趣的游戏任务。

2 教育游戏的游戏任务设计要遵循的原则

一般游戏任务分三个过程:游戏者进入情境接受任务——努力探索完成任务并获得奖励——接受新的任务继续体验。而对于教育游戏来说,游戏任务是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的载体。因此我们在设计游戏任务时应在充分分析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基础上,并结合前面构思的故事情境,设计游戏任务。个人认为,在设计游戏任务时应注意一下几点:

1)要以现有的教学目标为依据,以学习内容为依托

教育游戏的设计要遵循教育性与游戏性平衡,游戏性是指一个游戏的设计首先应该有趣,否则便不能吸引玩家,同样教育游戏的设计也首先必须有趣,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学习者参与进来,否则和普通的教学软件就没什么区别。但教育游戏又不同于一般的电脑游戏,它主要是用来帮助学习者学习的,所以设计的游戏必须要遵循教育性原则。而我们在设计一款教育游戏的时候一定要把握要教育性与游戏性的平衡。

而要实现这种平衡的关键是思考如何把学习目标和游戏任务相结合,如何把学习内容很好地融入到游戏任务当中,让学习者在完成游戏任务的同时也掌握了相应的学习内容,达到我们预先设计好的学习目标。因此在设计游戏的任务时首先要对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进行分析,争取让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无缝地融入到游戏任务当中。

2)以学习者的特征为基础

教育游戏的一个最大优势就是注重是学习者的主体性,即应以学习者为中心。因此游戏任务的设计要以学习者的特征为出发点,设计任务时不仅应考虑他们的心理特征、年龄特征、思维方式等,还应考虑他们目前的认知水平。沉浸理论认为:只有学习者目前的经验水平和所要面对的挑战任务相一致时,学习者才能达到最大程度的沉浸,学习者才能达到最深刻的体验。如图3-4所示。如果游戏的任务难度大于学习者目前的认知水平时,学习者就会在学习者感到焦虑、紧张,相反,如果游戏任务远远低于学习者的认知水平时,学习者就会由于长时间做太简单没刺激性的事而感到厌倦。

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前面的学习者分析进行,设计出适合他们目前认知水平的游戏任务。我们在设计游戏任务时要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设计出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认真学习会达到的游戏任务。这样才能让学习者在游戏中获得最好的体验。

3)游戏任务的设计要有容易到难,让学习者容易上手。

4)游戏任务要提供激励机制,学习者每完成一定的任务,要奖励他们一定的物品或获得升级等,这样才能激励学习者继续玩下去。这刚好符合学习动机理论。

3 案例《神探小西游唐记》游戏任务设计

本文设计的教育游戏《神探小西游唐记》是一款基于初中化学的教育游戏,该游戏主要是供初三学生在课下学习初中化学时用的,在游戏中玩家小西通过在不同的情境中完成不同的游戏任务学到相关的化学知识、并产生对化学的兴趣。

3.1 游戏主题和故事剧情简介

该游戏的的主题以科幻、穿越为主题,结合目前比较流行的侦探类电视剧《神探狄仁杰》。主要写了中学生小西(被同学称为神探)穿越到唐朝,冲破种种难关拯救被恶魔抓走的英雄任务狄仁杰的情景。

在该游戏中,根据学习内容与学习目标一共设置4个任务情景,每个任务情景设置一个或多个关卡,学习者每完成一个关卡,说明他们已经达到对相应知识点的掌握。为了鼓励学生玩游戏的兴趣,在该游戏中还设置了奖励机制,每完成一定的任务,都会获得一定的奖励,期中包括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精神奖励如获得升级、获得荣誉称号等,物质奖励如获得一定的物品、金钱等。

3.2 游戏任务的设计

该教育游戏的游戏总任务是冲破种种关卡、打败魔兽救出狄仁杰。该游戏一共设计四个任务。每个任务都对应一定的知识点,对应一个教学目标。

在每个游戏任务中都根据学习内容与学习目标设置一定的关卡,学习者只有完成前一个场景的任务,获得一定的等级后才可以进入下一个场景,否则的话游戏就不能进行下去,不过每个场景里面都会提供一定的帮助信息,比如有的是通过武术密集(知识宝典)获得帮助,有的是通过询问路人获得帮助。学习者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时,就能获得升级,当获得一定的等级后,就能进入到下一个场景。在该游戏中,每个场景的游戏任务都与相应的学习内容或学习目标联系在一起。

每个游戏任务对应的学习内容如表1:

以下是四个游戏任务设计:

1)任务1:地窖之妖

游戏任务:小西在该游戏中利用学所的知识破解地窖之妖之谜,为村民们排除了疑虑与担心。

对应的学习内容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在该游戏中如果玩家破解了该谜语,就会升级并自动进入下一个场景。否则如果玩家破解不了的话就会弹出提示,提示玩家是否要看化学宝典,玩家通过学习化学宝典获得相应的知识,学习完后回到场景中继续执行任务。

游戏情节:当小西到达一个偏远的山村的时候,看到那里的村民满脸的惊慌,他就询问到底是怎么回事。原来是这个村庄出现了妖怪。村庄里有一口干井,无论是人还是动物只要不小心掉下去就再也出不来了,这个井里住着妖怪。小西通过自己的分析加上游戏中的提示破解了这个谜语,原因是里面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所以都沉到井的底部,这样导致井底二氧化碳浓度过大,氧气缺少,而二氧化碳又不支持呼吸,这样就导致里面的人或动物因缺氧而窒息而死。(当然如果小西不知道原因的话或相应的知识没掌握的话可以翻看该游戏提供的化学宝典,在下面的任务中都是这样的,用户可以通过学习化学宝典来完成获得相应的知识,完成相应的游戏人任务。) 通过完成该游戏任务,小西不仅学到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而且还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为人们排忧解难,更体会到学习的兴趣。

2)任务2:人工降雨

游戏任务:为人们解决干旱之灾,实施人工降雨。

对应的学习内容为:固体二氧化碳的也就是干冰的性质和作用。

游戏情节:在第2个情景中,小西处于一个干旱的地区,到处是饥饿的人们,小西经过了解才知道这个地方常年干旱,庄家常年欠收,几乎好多年不降雨了。小西决定帮助这些人们。正在此时,一个精灵出现了,她问了小西一些与人工降雨有关的问题,只要小西回答对这些问题,就可以人工降雨,帮助这些人们,同时能获得升级。

通过该游戏任务的完成,玩家不仅掌握了固体二氧化碳的性质和作用,还在整个游戏的体验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因为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帮助了这里的人们,小西在整个游戏的体验过程中获得了自我价值的实现。

3) 任务3:火灾之谜

游戏任务:小西断案,破解了火灾之谜的案件。

学习内容:掌握燃烧的三个条件

游戏情节:小西在该游戏场景中应用所学的知识破解了一场冤家错案,通过该任务的完成,小西掌握了燃烧的三个条件。

4)任务4:食狗洞之谜

游戏任务:小西在该任务中解开地窖之妖的谜语,并且打败魔兽救出英雄人物狄仁杰。

学习任务:这是对前面知识的巩固与加深,通过该游戏任务情境的体验,小西进一步了解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同时掌握了钟乳石、溶洞的形成原理与过程。

游戏情节:小西冲破种种关卡,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关押狄仁杰的山洞,在洞门口遇到了矮人鬼与半身兽在门口守门(这些都是为了增加游戏的兴趣设置的),小西利用前面获得的等级与武器战胜了这些矮人鬼与半身兽,进入了山洞,可却发现自己的小狗生命值越来越弱,自己却安然无事,难受这个山洞中有传说的食狗妖?小西仍然不相信有妖怪一说。通过分析,小西得知其中的原因还是二氧化碳在作怪。

学习者通过在该游戏任务情景的体验,进一步了解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并且了解了钟乳石、溶洞的形成。

参考文献:

[1] 尚俊杰,李芳乐,李浩文.“轻游戏”:教育游戏的希望和未来[J].电化教育研究,2005(1).

[2] 李湘,袁志芬.体验式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5(2).

[3] 吕森林.教育游戏产业研究报告[J].中国远程教育,2004(22).

[4] 史忠翠.教育游戏的理论研究与应用[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2009.

篇3

昆区钢三小五年级五班:韩笑然

爸爸的朋友,我的长辈--陈大爷,他专爱收藏打火机。家中客厅和两间卧室摆着满满的打火机。三个三层书架上,各种式样的都有。有摩托车打火机,机枪打火机,西游记人物打火机,一整副麻将打火机,还有主席像打火机,中国结打火机……陈大爷收藏打火机许多年了,对它们爱护有加。在客厅拐角放着一个小型模型大炮,有半个车轮胎那么大,也是打火机。一按后面的按钮,炮口中就会射出火苗。老式步枪也非常好,我看得入了迷。

这么多的打火机,是陈大爷多年的心血收藏。我赞叹他的收藏能力。陈大爷坚持做收藏,这是他的一个爱好。这三大柜子的打火机不是一年两年就能积攒的,得有坚持的优点。

篇4

关键词:孙悟空;本真;人生

中图分类号:I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5-0025-01

人尽皆知的中国古代神魔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人生就像是命运安排了的,但是挖其源头孙悟空人生走向一共本着三个重要的人生阶段在进行着,这就是我要论述的观点:孙悟空之本真人生。

一、孙悟空之求仙学法

孙悟空是吸收了日月之精华而诞生的能够通人语、有灵性的石猴。这样的定性,已决定了孙悟空本身的特殊性,他的出生本身就与众不同,自然而然会有很多区别于他人的地方。他是猴类,但是他有着人类的很多共性,当他知道可以去某个地方学习仙法的时候,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找寻到仙境,是这份求知的诚心感动了菩提祖师,是一份对知识技能的渴望与执着让他拥有了一身的本事,这样的人生起点,注定了孙悟空今后的人生必然是不同寻常的。长生不老、七十二般变化是他的财富,同时也是他今后人生的筹码。其实孙悟空的人生始点是辉煌的,也是在人生初始阶段最该做的事情,我们固然说孙悟空后来又多么的神奇的经历,类似于上天入地,下海闹天等等,但这些都是他在很懵懂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的人生目标,并且很好的实现了的,他的毅力是不能够比拟的,他认真的态度更是应该值得歌颂与赞扬的。今天这个人物被我们所熟知、喜爱,不仅仅在于他是一个神奇的化身,而是在他的身上确实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本真的人生从一开始便已决定,孙悟空的人生给我们很多惊喜,同时也有很多借鉴与回味。

二、孙悟空之大闹天宫

在人生的第二个阶段,应该是每个人有了理想,并且为之奋斗的阶段。孙悟空学了仙法回到了花果山,这个时候的悟空是满载而归,成了花果山上名副其实的头领,面对一个崭新的世界,面对自己让人羡慕的本领,悟空渴望拥有一个没有束缚并且完全自己掌控的人生,而这也是在人生前进的步伐中不得不领悟与认识的阶段。悟空之所以会闹天宫,是因为他不羁的个性,他由最开始的小小愿望,最后变成了想要打破旧的制度的先行者,并不是他空有本事,胡作非为,而是为了那些错误的制度在进行着真切的斗争,在以实际的行动在进行着掌控自我的命运的挣扎。但是在这个大的背景环境下,是不能够因为一个人的反对而瞬时改变千百年不变的原则与制度的,这就是封建社会的写照。这种打破是一时的,孙悟空并没有真正的改变什么,森严的宫廷制度还在继续,而这个敢于打破旧制度的先行者只能等待五百年的禁锢、五百年的风吹日晒,这样的结局让这个不羁的少年认识到了他的不受拘束的结局就是要受到如此残酷的惩罚。此时的悟空成长了,当他见到观音使者,知道自己有希望离开的时候,是那样的开心;当他从五指山上跳出来,跪在唐僧前面的时候是那样的感动。这固然是他的本真个性在五百年的压迫下得以压抑,但同时,这也是本真在现实人生中得以升华的结果,而他的改变与升华,也都正是建立在他本真个性的基础之上的。

三、孙悟空之西天取经

去西天取经是悟空赎罪的方式,同时也是他重获自由,立地成佛的一个机遇,所以悟空选择了护送唐僧去取经,其实悟空在重获自由的同时,他完全可以选择放弃这样的安排,但是他没有,他一心的保护着师傅,一直达到大雷音寺求取佛经,这很好的证明了悟空本真中的优良品性。西天之行,他一直要做的事情就是保护好师傅,同时面对不一样的困境解决不一样的难题,不惜自己的人情和脸面,哪怕是求也要达到自己的目的,就像是那些仙界的人看了他总会躲上几躲,但是这都没有中断悟空做事的步伐。他的恩怨分明,我们看的很清楚,他在答应了观音菩萨取经的那一刻,那么他就会信守承诺,直至取经结束为止,这样的毅力和执着是悟空的本性,这也证明了悟空的成功在于他的那份与身俱来的品质,并不外界赋予他的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成功的取经归来,悟空得到了认可,并得到了斗战圣佛的称谓,面对这样的结局,我们可能更多的是皆大欢喜,终于在排除一切万难之后,一行四人达成了任务,实现了坚持了几年的梦想,这是一份完满的答卷,对于悟空而言,更是让他在人神鬼三界有了更高的认可,同时也是对自己人生的一份收获,通过努力执着得到了一份奖励更是一份荣誉。

结论:孙悟空这个人物是在《西游记》中被我们熟知的,今天通过各种传播手段,他的人物形象已经深入了大家的身心,他的人生经历虽然仅是几个阶段的解读,但是展示给我们的却是人生的几个重要的必经阶段,他在几个阶段中的人生经历使我们看到了这个人物的全貌,正是他在戏谑的人生中活出了本真。

参考文献:

篇5

--读《西游记》有感

在人生的旅途中,往往会遇到很多挫折,但是,我们只要面对困难,不向困难屈服,就可以克服困难。俗语也说过: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在《西游记》中,说的是唐三藏师徒四人到西天取经,救助万民。在取西经的途中,唐三藏师徒四人遇到了许多困难先是遇到白骨精,再遇到牛魔王……面对种种困难,他们并没有向困难屈服,勇敢、积极地去面对。虽然他们曾经想过放弃,但是他们想到不取经万民就会受到祸害。他们想到这里,便努力奋斗,务必要把西经取到为止,造福万民。他们这种为万民服务,不半途而废的精神值得我去学习。

我曾经见过一个人,他是一个在学钢琴的一位青年。他正在学弹钢琴,他刚开始,觉得弹钢琴很难,不想学。但是他妈妈教他,做人不该半途而废,他弹一次不行,就弹两次,弹两次不行,弹够三次……渐渐地,他觉得弹钢琴并不是想象中那么难。这就应验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句话。只要有恒心,没有什么事是做不成的。

做人一定要有恒心,只要有恒心,什么困难也难不到自己!世界上没有做不到的事,只要肯努力,有恒心,什么事也可以做到!

篇6

关键词:强迫;理论;实务;影响

中图分类号:D9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3-0082-03

一、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理论探析

(一)该条款制定的背景

在我国长期司法实践中,由于现有侦查技术手段不足、侦查人员总体素质不高等多方面原因,现今在刑事诉讼中依赖口供定罪的做法仍然比较普遍。为了改变司法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供述的倚重,遏制侦查部门采取刑讯逼供等暴力手段收集言词证据的现象,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因此在此次我国新《刑事诉讼法》修订中,第50条作出特别规定:“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搜集证据,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

(二)该条款与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之比较

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起源于英美法系,也被称之为“拒绝自证其罪的权利”或者“拒绝自证其罪的特权”,其诉讼理念的提出基于:国家机器在追溯公民犯罪行为过程中,两者之间在力量及占有的资源对比上明显是不平衡的,为了平衡双方之间的角力,控制国家机器力量不被滥用,保护弱小的个体,检控方(国家力量的化身)理所当然地要承担刑事被告犯罪的举证责任。在这一过程中任何人都有权因被强迫而拒绝作出自己有罪的供述。目前英美法系以及大陆法系一些国家或者以宪法性文件或者以刑事诉讼法律都将这一原则予以确认。如美国在宪法第五修正案中明确规定: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享有不被强迫自证其罪的特权,后通过一系列的案例将这一原则予以了补充和完善,并将不得自证其罪特权的主体扩展至证人;日本则在《宪法》中直接规定:任何人不得被强迫作出于己不利的供述。

我国新《刑事诉讼法》修订作出“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规定后,有学者认为我国在刑事诉讼程序上已经确立了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不可否认,从含义以及保障人权的意义角度来说两者是契合的,但简单将该条款理解为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甚至认为我国已经确立了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显然是不恰当的。

首先,两者制定的背景以及诉讼理念不尽相同。我国制定“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的背景及诉讼理念较之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而言,更具有工具性价值。详言之,我国制定该条款当然意义上体现了保护人权的诉讼价值,但是结合我国司法实践来说,立法机关是希冀于以该条款来限制刑讯逼供等暴力手段获取言词证据的违法行为。而制定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之规定的国家,则是以此为原则,明确赋予了公民在刑事诉讼程序中拥有拒绝自证其罪的权利,通过赋予公民此项权利来平衡公权与私权之间的角力,以程序的正当性来达到控辩双方相对平等对抗、辩论之目的。

其次,两者在刑事诉讼法律中地位不同。我国新《刑事诉讼法》第50条规定:“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搜集证据,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必须保证一切与案件有关或者了解案情的公民,有客观地充分地提供证据的条件,除特殊情况外,可以吸收他们协助调查。”从该规定在我国在刑事诉讼法中所处的位置、前后条款以及法理学角度来看,“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仅仅是新刑事诉讼法中一条禁止性规则,其含义可理解为:在刑事诉讼程序过程中,禁止司法机关通过刑讯逼供等非法手段强迫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证人作出自己有罪的供述。而制定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之规定的国家,则或者以宪法性文件或者以刑事诉讼法律的形式,明确将“不得强迫自证其罪”确立为刑事诉讼法律中的原则,将“不得强迫自证其罪”确立为制定刑事诉讼法律和指导刑事诉讼法律适用的基础之一。

最后,两者配套性刑事诉讼法律规范及制度不同。确立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的国家,在针对该原则的具体适用上往往都辅之以其他配套性刑事诉讼法律规范或制度。如,非法证据排除制度、律师在场权以及由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而延伸出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沉默权制度等。同时这些国家强调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的同时,为了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作出有罪供述,也辅之以其他制度,如辩诉交易制度。就我国目前而言,“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之规定缺乏相应的法律解释及完善的配套性法律制度。对于“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到底如何理解,特别是对于该规定中的“强迫”如何把握,目前也尚无任何法律解释。我国2010年7月1日实施的《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可以视为规定的配套性法律制度之一,但是该规定也仅仅将非法言词证据界定为:“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手段取得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取暴力、威胁等非法手段取得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属于非法言词证据。”

二、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实务探析

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之规定体现了刑事诉讼法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诉讼价值,客观上能够限制司法机关在追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行过程中公权力的滥用,并有效遏制司法机关刑讯逼供等暴力行为,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但同时,该条款的实施将给打击犯罪的司法实务工作带来极大影响,甚至是冲击。检察机关的反贪污贿赂侦查工作也不可避免将面临严重挑战。

(一)该条款之规定将导致反贪污贿赂侦查工作讯问难度增加

反贪污贿赂侦查工作对犯罪嫌疑人供述依赖性高有其客观原因。以贪污贿赂类案件中行受贿案件为例:一方面由于这两种罪行发现往往是“由人到事”,同时还具备智能化、隐蔽性和“一对一”的特点,而检察机关的侦查部门囿于自身侦查信息化程度底,在正式接触犯罪嫌疑人之前,无法在上收集到能够直接证明行受贿犯罪的有效证据;另一方面这两种犯罪行为属于典型的对合犯,即如果缺少一方的行为,另一方的犯罪就不能成立,反之亦然。查处这两种犯罪,一方的供述是支持另一方犯罪事实不可缺少的要件。同时,这两种犯罪行为的犯罪现场往往又具有闭合性,通过传统的现场勘查等方式在犯罪现场上不能有效收集到直接或间接证明这两种犯罪行为的物证或知情人的证言。因此,综合以上两方面的原因,在对行受贿犯罪侦查过程中,侦查部门只能经初查掌握一定的线索后,通过突破行贿方的口供来锁定受贿方,再通过突破受贿方口供的方式来全面查证其受贿事实。

经验表明:在大多数诉讼中,犯人是持否定态度的[1]。任何人在面临刑法追溯的境况之下,都一定程度上都有自保心理。即便是新《刑事诉讼法》第118条规定:“犯罪嫌疑人对侦查人员的提问,应当如实回答。”但显然,不管是行贿方还是受贿方都知道自己选择如实供述自己犯罪行为的后果,其在面对讯问时一般都会选择更加利于自己的条款: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该规定实施之后,犯罪嫌疑在面临侦查人员讯问时,无疑会将该条款奉为其逃避惩处之圭臬。这种后果的出现必然会增加讯问的难度,并导致反贪污贿赂侦查工作突破难、扩大难、发展难。

(二)该条款之规定将导致反贪污贿赂侦查工作中翻供现象进一步恶化

翻供是指在刑事诉讼程序过程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全部或者部分自己对犯罪事实作出的供述。该现象在现今的反贪污贿赂侦查工作中极其普遍,尤其是在查办行受贿犯罪中较为突出。具体体现为:犯罪嫌疑人在刚到案面对侦查讯问时,基于环境的突然改变以及强大的审讯压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审讯,无论是在态度上还是在行动上,其一般都能配合侦查机关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但是一旦将其羁押于看守所经过与其他涉嫌经济犯罪的嫌疑人交流以及对新环境的适应,犯罪嫌疑人意识到自己有可能面临严重的刑罚惩处及自身的有罪供述对定罪量刑的重要性后,其再次面对检察人员讯问或者正式庭审时,为了逃避或减轻处罚,往往会全部或者部分之前的有罪供述。而且在司法实践中,犯罪嫌疑人翻供的成本几乎为零,也就是说对于翻供无任何惩处性规定,一旦其翻供成功,行受贿犯罪嫌疑人或将得到减轻处罚或将被判无罪。

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会恶化犯罪嫌疑人翻供现象。因为任何贪污贿赂案件的犯罪嫌疑人都不可能自愿使自己遭受刑罚惩处,其所作出有的罪供述一定程度上在压力的逼迫下而作出的。该规定无疑会给贪污贿赂案件的犯罪嫌疑人一条正当的翻供理由。

(三)该条款之规定将提高反贪污贿赂工作的侦查成本

“由供到证”是我国反贪污贿赂侦查工作的传统侦查模式。客观上讲,基于我国反贪污贿赂大环境和贪污贿赂犯罪的特点,这种侦查模式以较低侦查成本取得了不错的侦查效益。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的规定将极大地冲击此种侦查模式,它要求侦查部门不能再完全寄希望于让犯罪嫌疑人告诉侦查部门他做了什么,而应该去主动了解、核实犯罪嫌疑人做了什么。这就要求侦查部门必须将侦心前移至初查工作,同时投入大量的侦查资源,借助相应的侦查手段去尽可能客观、全面地去收集、固定贪污贿赂案件的线索和证据。此种情形下,会当然加大反贪污贿赂侦查成本。此外,在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的规定之下,贪污贿赂案件的犯罪嫌疑人翻供可能也将成为常态,侦查部门应对犯罪嫌疑人常态化的翻供,必然会耗费相应的侦查资源去收集相应的再生证据,反向印证其犯罪事实,这也将导致侦查的成本提高。

(四)该条款之规定将影响反贪污贿赂工作的侦查效率

侦查效率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侦查成本、侦查速度、侦查方式与侦查成果之间的关系;二是侦查成果与社会效果之间的关系。高效率的侦查是指以最低的侦查成本、最快的侦查速度、最优的侦查方式取得最佳的侦查成果,从而获得社会对侦查工作好的评价性结果。在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的规定之下,在反贪污贿赂案件侦查过程中,难以通过讯问犯罪嫌疑人获取其全面的犯罪事实、翻供的常态化以及侦查成本的提高都将拖缓侦查的推进速度,进而影响打击贪污贿赂工作的社会效果。

三、由实务再到理论

(一)在立法上必须明确“强迫”的含义

保障人权与打击犯罪并重是刑事诉讼法追求的终极理念。为保障人权而放纵犯罪无疑是因噎废食,也是与刑事诉讼法理念相悖的。因此,要使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之规定不沦为犯罪嫌疑人逃避刑罚惩处的护身符,必须在立法上明确“强迫”的含义,不能将“强迫”的含义任意扩大化。因为自由和生命是任何人来都不愿意主动放弃的,而面临审讯的犯罪嫌疑人,如果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则极有可能失去这两样最宝贵的东西,因此在面对讯问几乎很少有人能够在不被强迫的情况下供述自己的罪行,而能够供述自己罪行的几乎都是迫于压力作出的。故就打击犯罪的角度而言,必须在立法上明确“强迫”含义。笔者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对“强迫”的含义予以界定:一,侦查人员的强迫行为直接施加于犯罪嫌疑人的肉体上,并且该行为使其在肉体上产生疼痛。即我们通常意义上的刑讯逼供和变相刑讯逼供,如打、冻、晒、烤、饿等行为;二,侦查人员的强迫行为给犯罪嫌疑人的精神带来了难以忍受的痛苦,同时这种痛苦是符合普通人的常识判断,且这种痛苦足以使犯罪嫌疑人丧失理性,歪曲正常意志。这种情形实质上是侦查人员的强迫行为给犯罪嫌疑人带来的精神强制,但是这种强制必须达到使犯罪嫌疑人丧失理性,歪曲正常意志的程度。因为犯罪嫌疑人在面对审讯在精神上必然会遭受压力,但显然,将犯罪嫌疑人在精神上遭受的压力都视为强迫是不恰当的。正如美国学者华尔兹在其所著《刑事证据大全》一书中所说:“要求嫌疑犯讲真话,不能被视为逼迫。”如在司法实践中,由于各地区语言习惯或者侦查人员讯问风格不同,在审讯中对犯罪嫌疑人有少数辱骂语言,当然辱骂犯罪嫌疑人也是法律禁止的。但将这些行为视为“强迫”,并认为这些辱骂语言足以使犯罪嫌疑人丧失理性、歪曲意志显然是有失偏颇的。

(二)转变反贪污贿赂侦查思维,调整侦查模式

“由供到证”是我国反贪污贿赂侦查的传统模式,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的规定可能导致侦查部门从犯罪嫌疑人口中得不到有效信息。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打破传统的侦查模式,调整侦查思维,不能完全寄希望于通过审讯来突破案件,而要走一条“内外并重”的道路,甚至“外重于内”的道路。也就是说,在今后贪污贿赂案件侦查过程中,要将侦心前移,扎实做好初查,扩大初查的广度和深度。尽量做到在正式接触犯罪嫌疑人之前,尽可能秘密地了解清楚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情况、社会经历、社会背景、社往情况、大概活动轨迹、爱好、习惯、资产等。总而言之,要做到初查工作秘密化、细致化,并对初查的所有信息仔细分析、甄别和研判。这样不但有助于发现其犯罪线索,更有助于审讯工作的进行。要在职务犯罪侦查工作观念上做到革命性的转变,应当视初查收集证据工作为突破案件的源动力,而把讯问工作作为案件侦破的一项程序性工作。

(三)提高侦查人员发现证据、固定证据的能力和效率

证据是诉讼的核心。在侦办贪污贿赂案件过程中,获取犯罪嫌疑人真实的供述固然重要,但侦查人员也要善于从犯罪嫌疑人供述中和发现更多能够证实案件细节的派生证据,以这些细节性的派生证据来增强直接证据的客观性。此外司法实践证明,贪污贿赂案件久拖不绝,将犯罪嫌疑人羁押过久,一定程度上都会影响犯罪嫌疑人认罪的心态,甚至导致其翻供。这就要求侦查人员要提高固证的效率,针对不同的案件,集中力量,分工协作,以“兵团”作战方式尽可能快地推进案件。

(四)注重电子证据在反贪污贿赂侦查的作用

电子证据是指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而形成的一切证据,一定程度上它可以被看成贪污贿赂犯罪中忠实的“帮凶”或者诚实的“知情人”。换言之,电子证据即可能是证实贪污贿赂犯罪的证据,也可能是有利于查办贪污贿赂犯罪的线索。有学者更提出,当今刑事犯罪中每一个案件都涉及电子证据,贪污贿赂案件也不例外。有效地发现、收集、固定电子证据,不仅对于案件的突破和证实犯罪有着重要的意思,同时也能降低侦查部门对犯罪嫌疑人口供的依耐性。比如犯罪嫌疑人的手机就是一种典型的电子证据的载体,犯罪嫌疑人到案之后,我们通过数据恢复技术,可以通过恢复的电话、短信记录可能发现相关的犯罪线索;再如,在贪污案件中,记载会计账目的电脑,即使犯罪嫌疑人通过修改或者删除账目手段来压掩盖其犯罪事实,也可通过相应的鉴定技术手段将其原始账目恢复。这些通过鉴定恢复的数据则可以直接作为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

篇7

[关键词] 旅游 电子商务 信任机制

一、引言

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给旅游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互联网对于旅游业涉及范围广、远距离的服务有着天然的适应性,旅游电子商务低成本、高效率, 及时性、个性化等优势使得电子商务与传统旅游业结合已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然而,电子商务的虚拟性和匿名性使得传统信任所依赖的基础大大减弱。旅游企业的身份欺诈、虚假信息、“托”投标、拒绝交货、质量和售后服务等问题,以及消费者的多重投标、拒绝付款和退款欺诈等问题已成为电子商务健康发展的桎梏。因此,构建电子商务的信任机制日益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

二、旅游电子商务信任机制解析

1.网站信号机制

旅游网站应积极自身规模、声誉、品牌、从业经验、专业水平等详细的能力信息,促进消费者对网站的了解;提供网下联系方式或物理店面地址,缓解消费者对网上商家的疑虑;创建消费者教育平台,使消费者自助学习网上购物流程;与合作方或同盟方建立超级链接,使消费者从信任链接方转而信任网站;广泛宣传媒体推介内容,提升品牌影响力;保证系统技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接入的可靠性和快速性,以及各层次的低错误率,使消费者顺利浏览信息进行交易。

信天游(省略)非常重视网站的信号。它是中国民航自主建设的旅游电子商务网站,是集航空订座、酒店订房、网上租车、网上旅游代办等旅游电子商务服务和丰富的旅游信息为一体的高度集成化网站。网站的建设依托于中国民航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运营的GDS系统(全球分销系统),充分发挥民航在旅游行业中的优势。网站为用户提供了国内外各个地区的介绍,涵盖了吃、住、行、游、娱、购等各方面的内容。大到地区概况、风土人情,小到紧急电话号码、使馆联系方法,为用户出行提供了最大程度的便利。同时,网站还为用户提供了各类旅游常识,包括国家各职能部门出台的政策法规、航空旅行常识、前人经验等。

2.保障运行质量机制

网站应制定服务条款、隐私政策、安全声明、退款政策,C2C网站还可设立补偿基金。易趣拍卖网首创“风险交易安全基金”,提出当交易过程中发生恶意纠纷时,易趣可为买家提供最高限额为3000元的安全基金补偿,然后共同追溯欺诈者的责任。2005年5月底易趣安付通正式启动“全额赔偿机制”,对卖家来说,如果已将货物运送给买家,但买家却声明没有收到货物,而卖家并未收到退货时,即可申请“安付通”保障基金。一旦对卖家的申请核实无误,易趣将会赔偿卖家等同物品实际成交金额款项。对买家来说,如果在付款后未收到物品或收到的物品质量与描述有实质性差异,以及其他合理理由下,在易趣核实情况后,同样可以得到全额退款。

3.网上认证体系

身份欺诈是网上欺诈的主要形式,为后期交易的其他欺诈埋下了祸根。因此,要为交易者创造一个安全环境,首先需建立一个能对网络交易双方身份进行验证,对网上传递的信息给予证实的机构――网上认证机构。目前公认的网上认证机构是CA(Client Authentication)认证。国际上最权威的认证机构是Verisign、Entrust、Cybertrust等,具有较高认知度。我国CA根据建立单位不同分为三个层次:行业或政府部门建立的CA,如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中国电信CTCA;由地方政府授权建立的CA,如上海CA、北京CA等省级或区域性CA;商业性CA,如北京天威诚信。我们建议由旅游相关企业、行业协会、银行、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消费者等共同组建旅游类第三方认证机构, 为旅游企业和客户搭建一个信任的平台。

4.网上印章

网上印章是面向B2C交易的。印章发行机构对网上商家进行严密的审批、评估后将印章放在商家网站上,或将该网上商家列入自己机构的名单内,用以证明有印章商家的安全技术、稳妥的隐私保护及良好信誉等,协助消费者建立对这些在线商家的信任,最终促进交易的顺利达成。目前,网上印章在全球范围内有一定应用,如美国的Truste、Verisign、BBBonline,韩国的Safemall,日本的JADMA,英国的TrustUK等。我国还没有完全意义上的印章服务,只存在几种雏形:工商行政管理局提供的网站备案证书印章和中国电子商务协会电子商务诚信评价中心提供的联盟印章。国家旅游局和旅游行业协会应尽早成立相应机构,提供此类印章服务,满足商家和消费者互相信任的需求。

5.省略、Afterson.省略。我国的第三方支付机构服务主要在C2C交易中提供,如中亚四海的递付通、易趣的“安付通”、淘宝的“支付宝”及一拍网的“e拍通”。

6.网上声誉体系

网上声誉体系是通过Internet媒介收集、、汇总相关交易者历史交易行为的反馈信息的机制,它加快了陌生交易者间信任的达成,促进交易者履行合约。拍卖市场经常采用买卖方在交易后进行互评的方式;网上购物中心则通过顾客单方面对交易商家的打分,监控商家行为。旅游网站在声誉体系的建设方面相对滞后。

三、总结

旅游电子商务的信任形成最终还有赖于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完善。当前,政府、旅游行业组织和旅游企业可从上述微观和中观层面创建信任机制,加强行业自律。对个体消费者而言,则应较大程度地熟悉有关网上交易、电子商务等法律法规和条文,主动参与消费者自律组织,反映面临的问题,树立“讲诚信、建诚信、行诚信”的道德规范,提高自我保护和防范意识。

参考文献:

篇8

1.1吸引多个不同喜好的消费群体消费者对于动漫游戏的关注点不尽相同,因此一部好的动漫游戏应当注重严谨、有逻辑、样式丰富的人物形象设计,以吸引不同喜好的消费群体。仍以第一人称射击游戏《使命召唤》系列为例,玩家的构成情况并不单一,其中有对人物形象所处的历史事件和著名战役保持关注的历史爱好者,也有对游戏中人物的操作手感和真实度要求颇高的游戏爱好者等等。一部好的动漫游戏,应当在设计人物的同时兼顾作品的整体质量,保证每一个潜在的消费群体能得到最佳的体验效果。

1.2催生周边产业动漫游戏不仅仅是单一的视听体验,更是处在产业链条的起始一环。人物形象设计在动漫游戏中所获得的巨大成功,极容易带动相近或衍生的周边产业,如电影、手办、文具、模型、玩具等。以著名科幻漫画《变形金刚》为例,由原著动漫改编,知名导演迈克尔•贝执导的《变形金刚》系列电影,仅第四部《变形金刚:绝迹重生》就在中国拿到19.78亿元人民币的总票房,成为目前为止国内最卖座的电影。电影上映的同时,各种擎天柱、大黄蜂和威震天等剧中人物形象的模型、文具在国内引发了抢购风潮,为商家创造了巨大的利润。充分证明了动漫游戏的周边产业广受其惠,潜力无限。

1.3促使行业良性竞争扩大行业规模动漫游戏产业日新月异,竞争激烈。人物形象作为动漫游戏设计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决定了后期的市场规模和消费潜力。优秀的人物形象能够激起消费者心中的共鸣和认同感,为动漫游戏赢得巨大的声誉和利润。以著名网络游戏《魔兽世界》为例,巫妖王阿尔萨斯、恶魔猎手伊利丹等极具特色的人物形象设计为其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也刺激了行业内的其他如《剑侠情缘网络版》《、梦幻西游》等优质游戏的产生,促使行业内部逐步走向良性竞争,为整个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2人物形象设计未来的发展方向

2.1创作技术不断增强早期的动漫游戏中,受制于技术条件的匮乏,人物形象各个方面比较单一,如色彩、动作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动漫游戏中的人物形象不断得到改进完善,如人物服饰的真实和变化程度、动物的毛发细节等等。今后,随着科技的不断日臻完善,人物形象的设计势必将会朝向细节化、真实化的方向发展下去。

2.2设计题材不断丰富动漫游戏经过多年的发展,开发出许多题材。科幻、历史、军事、神话等等都成为动漫游戏中的常用题材,也涌现出一大批的经典人物形象。随着创作思想的不断变化和技术手段的改进,在未来的时间里,必定会有新的题材不断出现,同时伴生出新的,更具有影响力的人物形象。

2.3影响力不断加深现今,动漫游戏不断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其中的人物形象更是在潜移默化中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新的作品不断涌现,题材的不断拓展,动漫游戏必将一直持续的为人们的生活带来影响。

3结语

篇9

【关键词】认知无线电 网络路由 专利分析

一、引言

传统的无线网络采用固有的频谱分配原则,使得频谱资源利用率低,因此与不断增长的无线应用需求产生矛盾。为了提高无线资源的利用率,动态频谱接入技术得到了人们的重视,1999年由Joseph MitolaⅢ提出了认知无线电(Cognitive Radio,CR)的概念,认知无线电是一种频谱共享技术,采用交叉共享方式在主用户未使用频谱时借机占用该频谱资源,因此在授权信道出现空闲时能充分利用该资源,这样无疑提高了频谱利用率。路由研究是认知无线电网络研究的一个重要研究方面,与以往网络频谱静态的特性,认知无线电网络频谱的动态接入带来了可用信道是变化的,此时的路由研究与传统的路由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因此,在研究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难度。但在认知无线电网络带来广阔的频谱资源的诱惑下,业界和学术界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相关研究。

二、认知无线电网络路由技术的研究方向

认知无线电是一种新型的智能无线电,提供了一种灵活的频谱分配方案,其包括两种用户:主用户和认知用户。主用户拥有最高优先级使用授权频谱,而认知用户能够主动感知、精确识别并智能接入未被主用户占用的授权频谱。讨论最多的是由主用户和次用户组成的网络,其也是较基础的网络,在此阶段,节点各自的角色是确定的,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平面型网络路由的研究;并主要从路由优化方案和路由拓扑算法协议两方面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要考虑各种影响因素,主要考虑:同步、能耗多用户干扰、可靠性、流量、延迟、电池自持力、同窄带系统的共存、权重、考虑链路分配、信道干扰、节点无线电接口限制、多径路由流量限制等因素。根据上述影响因素,将其加入到技术研究中,制定了多种策略,并形成相应的专利技术。

三、认知无线电网络路由技术的专利申请态势

本文对国内外有关认知无线电网络路由技术的专利申请进行分析,以反映认知无线电网络路由技术的专利分布状况。图l显示了认知无线电网络路由技术国内外专利申请量年度分布情况。

从图1可以看出国外着手研究认知无线电网络路由技术要早于国内;国内从2004年开始,而国外从2003年开始,认知无线电网络路由技术的相关专利申请开始出现,在起初时间,相关的专利申请量还是比较少;到了2007年申请量大幅增加。国内外由此展开了大量研究来寻求解决方案。由上述申请量年度分布情况可以看出,在国内外,对于认知无线电网络路由技术的研究正在不断深入。

篇10

案例1:认为所有旧衣物都是有用处的春伯

每年年底大扫除,春伯跟女儿都要大吵一架。说来也是小事情,女儿让他扔掉用不着的东西,但是春伯总是觉得所有东西都是有用的,也许目前用不上,可是说不定哪天就派上用场了,所以到了最后还是一件都舍不得扔。

案例2:看着旧物有安全感的梅姨

54岁的梅姨有个特别的嗜好,总是习惯地把用过的小东西保存起来。为此,丈夫经常说她简直就像个松鼠,喜欢在窝里面储存东西。不管是橡皮、日记本、特别的饮料罐子,还是化妆品、内衣、小包包;虽然都只是些零碎的小东西,没准一辈子也用不上,但时不时的把这些分成几处囤积起来的“宝贝”拿出来,看看,梅姨就觉得有安全感,心里舒服。梅姨有这种嗜好已经十多年了,她家5个小房间的柜子或写字台的抽屉里都存放着这些小东西,已经没法再放其他物件了。

案例3:扔掉旧衣裙就心里空荡荡的丽娜

丽娜是一位事业有成的女经理,由于公关和社交的需要,平时很注意自己的形象,经常购置衣物。时间一久,家里两个大衣柜都快摆放不下了。前不久丽娜被丈夫逼着扔掉了自己以前的二十多件没有再穿的衣裙,虽然这些衣裙她近十年都没有穿过,但是扔掉它们以后,丽娜一直觉得心里空荡荡的。此后只要一提到被扔掉的旧衣裙,她就会产生很极端的情绪反应,对着丈夫发火。

心理分析:

像春伯、梅姨和丽娜这一类的人,喜欢购买、收藏、囤积一切有价值的甚至无价值的东西,把房子塞得满满当当的,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是一种强迫性囤积症,俗称“囤积狂”。

“囤积狂”有一种强烈的占有欲,即使是对最普通的东西也不例外,也舍不得丢掉,甚至这些物品控制了他们的生活。“囤积狂”是一种心理问题,这与个人的紧张感和压迫感不无关系。

深入的研究表明,“囤积狂”总是想方设法记住一个对象:它是什么,为什么将它放在这个地方。当人们决定是否需要淘汰什么东西的时候,“囤积狂”总想得太多,他们会非常努力地搜寻记忆,设法想出所有与该物品有关的情况,如:它是什么时候买的?为什么买它?当时的价钱是多少?我用过几次?它还能不能用?可否留着送人?等等。在这一番周折后,他们才会非常痛苦地努力作出是否丢弃的取舍。

由于“囤积狂”这种思维方法,如果让这些人扔一些东西,他们就会感到心情忧虑抑郁。

心理处方:

想让“囤积狂”扔东西很不容易,目前也没有药物能治疗“囤积症”,也不是简单的几句话和几个小伎俩就能缓解“囤积狂”的焦虑感的,他们需要通过一系列的认知行为治疗,帮助他们平稳情绪。

比如家人可以尝试让“囤积狂”观看大量被囤积的物品的照片,让他们了解这些东西是多么不适合他们的生活。此外,虽然“囤积狂”对于扔掉了一些旧物感到心情忧虑,但在治疗时强迫他们一次又一次这样做,在形成了习惯性的认知和行为后,最后他们在扔掉一些东西时,就不会产生如此极端的情绪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