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政要范文

时间:2023-03-30 21:25: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贞观政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膝关节 骨关节 针药配合 辨证施治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19.168

资料与方法

2002~2009年运用针药辨证施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病(OA)患者76例,其中男25例,女51例,年龄52~78岁,平均66岁。

诊断标准:①关节疼痛,活动障碍;②关节活动时可闻及磨擦音,髌骨研磨试验阳性;③X线或CT 、MRI摄片显示膝关节而凹凸不平,骼尖隆突变尖,关节间隙变窄,甚至骨赘形成;④血沉、抗链“O”、类风湿因子、周围血象基本正常。

辨证分型:①肝肾不足,偏阳虚型,35例。②肝肾不足,偏血虚型,41例。

治疗方法:以补益肝肾,活血化瘀疏通络为基本治法,偏阳虚者加强温阳散寒除湿,偏血虚者加强养血清热除湿。1剂/日,15天为1个疗程。

肝肾不足,偏阳虚型:以二仙汤合独活寄生汤类化裁,辅以活血通络。基本药物:羊藿10g,仙茅6g,杜仲20g,桑寄生20g,独活10g,骨碎补10g,当归l0g,川芎10g,牛膝10g,制附片10g,苍白术各15g,黄芪20g,伸筋草6g。基本取穴:命门、肾俞、内外膝眼、血海、梁丘、阴陵泉、阳陵泉、三阴交。

肝肾不足,偏血虚型:以四物汤合三妙丸化裁,辅以活血通络。基本药物:生熟地各10g,当归10g,丹皮10g,赤白芍各10g,泽泻15g,茯苓15g,黄柏10g,苍术10g,牛膝15g,秦艽10g,伸筋草10g,地龙10g,杜仲15g,骨碎补10g,土茯苓30g。基本取穴:中脘,关元,内外膝眼,血海,梁丘,阴陵泉,三阴交,阳陵泉,太溪,曲泉。

以上方药均予以第三煎外洗泡足或外敷膝盖。

疗效判断标准:①显效:疼痛症状消失,关节活动自如;②好转:疼痛消失,关节活动屈伸不利;③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明显改善。

结 果

治疗效果:显效35例,好转33例,无效8例,有效率89%。

讨 论

篇2

【关键词】 小针刀;整脊疗法;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12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245-02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腰腿痛最常见的病因之一,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门诊腰腿痛患者中有15%是因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本病的发病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且有年轻化的趋势。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腰痛及下肢放射痛,部分合并神经功能损伤。根据本病的临床症状、体征可将其归属于祖国医学“腰腿痛”、“偏痹”的范畴。笔者于2013年2月――2013年8月期间采用小针刀配合整脊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2例,临床效果显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入组的92例患者均为于2013年2月――2013年8月期间来我院针灸推拿科、康复科门诊或病房诊治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腰椎间盘CT或MRI检查,且被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病变部位、及病变性质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及排除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订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排除髓核脱入椎管或患肢足下垂需行手术治疗者,其他不适合应用针刀及整脊疗法的疾病,合并有Ⅱ级以上腰椎滑脱者;合并有糖尿病、冠心病及Ⅱ级以上高血压而不能耐受小针刀治疗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对照组45例患者采用整脊复位法。根据病情及具体情况先用松腰腿法、定位斜扳复位法、屈膝屈髋法对患者进行手法整脊复位。

1.3.2 治疗组 治疗组47例患者,在给予和对照组相同的整脊复位法的同时,加用小针刀疗法对侧突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和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以神经根和椎间逸出的瘢痕组织黏连松解术进行针刀治疗,中间松解棘间韧带。治疗组每隔5d进行1次小针刀治疗,10d为1个疗程。

1.4 疗效观察 疗效标准:疗效标准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订的《中医病证诊断及疗效标准》评定疗效。将疗效分为治愈、显效、好转、无效。其中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好转率,优良率=痊愈率+显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临床收集的所有资料与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2 结 果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见表1。

3 讨 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临床常见病,研究发现,人体自20开始,椎间盘自然开始退化,椎间盘退变和损伤达到一定程度时,椎间盘内的髓核便会突出,压迫神经根。同时腰椎周围的肌肉、韧带、筋膜牵张劳损,产生粘连、疤痕、激惹、钙化及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等周边问题[1]。进而使腰椎小关节紊乱。神经根受到牵拉,与周围组织产生粘连,出现腰痛及下肢放射痛,部分合并神经功能损伤等一系列临床表现。

神经压迫致痛常说,在长时期内被医学界重视,并设计了各种以摘除椎间盘为目的的术式。但长期的临床观察治疗效果发现,疗效并不像理论所想象的那样满意,常见复发率高,疼痛症状缓解不明显或有所加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观察发现,腰椎间盘突出在大多数人中出现,但并非所有的人都表现出临床症状,只有其中一部分人表现出临床症状。因而提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概念,并指出,我们大多数时候应该治疗的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表现出来的症状,而非“突出的腰椎间盘”[2]。许多患者经非手术治疗,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功能完全恢复,但做影像学检查,突出的椎间盘仍然突出。

针刀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原理,是通过解除粘连、疤痕等病理因素,使脊柱内外的动态平衡得到恢复。具体施术过程是最先找到软组织粘连、结疤处形成的压痛点。在压痛最明显处利用针刀行闭合松解术、切割、剥离松解操作软件组织,解除引起疼痛的病理因素,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整脊疗法中的松腰腿法等方法能改善腰部组织的血液循环,能使受损部位的代谢产物及时清除运走,减少代谢废物对神经末梢的刺激,从而充分缓解局部软组织的紧张、痉挛,解除患者的疼痛[3]。

通过本研究可以发现,小针刀配合整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显著,且疼痛小,治疗方便,花费少,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适合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郭长表,张义,李石良.实用针刀疗法[M].第1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221.

篇3

1、惠农补贴资金包括:农作物良种补贴资金(水稻及玉米)、能繁母猪补贴资金、完善退耕还林政策补助资金。

2、财政所要配合乡镇府做好补贴面积(数量)的核实及汇总上报工作。

3、补贴资金下达后要按要求及时做好兑付工作,并通过农补网的“一折通”发放补贴资金。积极配合当地金融部门做好补贴资金的发放工作。

4、做好补贴面积及资金的公示工作。

5、年度终了,要及时对当年的补贴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并形成书面材料上报财政局相关业务股室。

二、对农机具购置补贴及能繁母猪保险工作的要求

1、配合乡镇农机部门做好农户购机的申请及确认审核工作;

2、配合畜牧部门做好养殖农户参保的申报核实工作。

三、对支农专项工作的要求

支农专项:是指由上级财政安排资金,给各乡镇府或村屯组织实施的支农项目(以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主)。

1、支农专项资金下达后要督促当地政府及时组织实施,并参与项目的检查及验收工作。

篇4

【关键词】 腰椎;小关节综合征; CT

作者单位:277103 山东省枣庄市立第二医院腰椎小关节综合征是引起腰腿痛原因之一,合理治疗意义非常重要。传统X线平片对显示腰椎小关节的解剖结构有一定限度,CT扫描可清晰显示椎小关节的解剖结构及病理变化,现通过85例腰椎小关节综合征X线片及CT表现作一对照研究,以提高其认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5例中,男56例,女29例,年龄39~76岁,平均61岁。病程15 d至数年不等。临床症状主要为腰腿痛,体征多为腰部活动受限,直腿抬高实验阳性,牵涉下肢者43例,跛行15例。

12 扫描设备 为SIEMENS全身CT机,常规L3/4、L4/5及L5/S1椎间盘及相邻椎体上下缘行CT扫描,层厚及层距均为5 mm,部分病例加扫L2/3椎间盘,在椎间盘平行扫描基础上加间头、足侧扫描,X线摄片为GE公司DR摄片。

2 结果

本组85例患者中均有小关节损伤的阳性征象。合并椎间盘脱出有25例,膨出16例,椎管狭窄17例。

21 X线平片表现 大多数患者(51例,60%)可见小关节面增生硬化,形成骨赘,关节间隙狭窄。小关节脱位、半脱位并侧弯,61例并发腰椎退行性改变(经椎体形成骨刺和椎体间隙狭窄为主),7例可见椎间孔变形。

22 CT表现 ①小关节面增生硬化,共63例,56例出现关节间隙变窄,这两种表现与关节软骨的变化有关。63例关节面增生硬化者重度9例;其余多为中、轻度。关节面呈现牙质样改变,部分关节面失去平滑性而凹凸不平,导致对合不良,关节突增生肥大继续发展,周边部形成骨赘,上关节突边缘肥大后可致关节突相互包绕。正常关节间隙多在2~4 mm之间,且双侧对称,关节间变窄<2 mm,间隙均匀变窄,20例可不均匀变窄。②37例出现关节脱位或半脱位,表现为关节面对合错位,关节间隙增宽>4 mm,同节段两侧关节间隙可同时增宽,也可一侧关节增宽而另一侧狭窄,这种小关节不对称性增宽多由腰椎旋转不稳所致。③本组病例可见有28例椎间盘病变征象,其中椎间盘脱出25例,16例椎间盘膨出。6例椎间盘脱出者可见椎间盘“真空”征。④17例黄韧带肥厚全部引起椎管狭窄。

3 讨论

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临床病理基础:随着机体生理性老化及/(或)腰椎连续性劳损,可导致椎小关节退行性改变。椎小关节软骨变得不光滑、变脆、变薄,滑膜可出现无菌性炎症渗出改变,关节面软骨如虫蚀状缺损。这种小关节软骨退行性变后由于修补作用产生的骨赘就形成小关节增生肥大,关节面糜烂硬化,关节间隙变窄,小关节的增生肥大以上关节突为著。由于小关节的退行性变及继发性增生,可使关节前方附着的黄韧带发生肥厚、钙化[1]。由于关节囊滑膜炎、关节及其周围韧带松弛、关节软骨受侵蚀及硬化、骨质增生肥大及骨赘形成关节间隙变窄或增宽或宽窄不等,致使脊椎不稳形成假性滑脱[2]。由于椎体失稳可导致腰椎小关节所承受的应力增大,在一定的载负荷作用下面积越小,应力越大,由此产生的小关节退行性改变也越严重[3]。

腰椎小关节综合征是引起腰腿痛的原因之一,和椎间盘脱出及椎管狭窄引起的临床表现有相似之处,应注意鉴别。在腰部屈伸旋转过程中,下腰部活动幅度最大,因而L4/5、L5/S1小关节损伤和椎间盘脱出的发生率相对多见。腰椎小关节是一滑囊关节,对于维护腰椎活动时的稳定性有重要意义。

X线检查的优缺点:常规X线检查发现小关节细微病变有一定局限性,便通过多摄影(特别采用站立过伸过屈侧位片),对小关节损伤可以作出初步诊断。对于老年慢性腰腿痛患者,X线检查发现腰椎退行性变时,如症状与退行性变不平行时,应考虑小关节损伤的可能,应加扫CT,CT相对与常规X线检查无疑有许多优点。

CT检查的特点:CT分辨率高,无结构重叠,观察效果好,CT观察关节间隙清晰,便于测量,向头侧、足侧倾斜能最大限度显示小关节间隙。对判定小关节间隙狭窄、有无脱位和半脱位有独到之处、能够发现X线片不能发现的征象。与常规X线片相比,X线不能发现软骨下骨囊变,而CT却能发现。

X线与CT对比研究腰椎小关节综合征对临床的指导意义:临床上引起腰腿痛的原因很多,如椎间盘脱出症、腰椎小关节综合征、椎体真性滑脱、强直性脊柱炎等。常规X线检查不能很好地显示椎小关节、椎间盘的解剖结构及其病变,在平片上很容易把腰椎小关节综合征忽视。CT不仅可清晰地显示椎小关节的解剖结构及病理变化,而且还能显示病变的小关节周围软组织和伴发的侧隐窝狭窄、椎间盘退变、退行性脊椎滑脱及骨性椎管狭窄等小关节综合征。因此,X线平片结合CT对比研究使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诊断更客观准确,可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可靠的重要价值信息。

参 考 文 献

[1] 王云钊,曹来宾.骨放射学诊断.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11.

篇5

[摘 要] 方法:将9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采用浮针治疗的46例为治疗组,常规针刺治疗50例为对照组,观察和比较2组症状及体征改变情况。

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58.7%,对照组为34.0%,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主题词] 椎间盘移位/针灸疗法;浮针TherapeuticEffectofFloatingAcupuctureonProlapseofLumbarIntervert

ebralDiscLiChangsheng(SectionofRehabilitation,HuizhuoMunicipalHospitalofTCM,Guan

gdong516001)[Abstract] Methods Ninetysixcasesofprolapseoflumbarintervertebraldiscweredividedatrandomintothetreatmentgroup(46cases)treatedwithfloatingacupunctureandthecontrolgroup(50cases)treatedwithroutineacupuncture,andthechangesofsymptomsandsignsinthe2groupswereobserved.Results Thecuredratewas58.7%inthetreatmentgroupand34.0%inthecontrolgroup,withasignificantdifferencebetweenthetwogroups(P

rvertebraldiscissuperiortothatofroutineacupuncture.

[Keywords] IntervertebralDiskDisplacement/acupther;Floating

Acupuncture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病率高,病程长,是影响人类健康的常见病之一。从临床上观察,按常规针刺治疗,止痛缓慢,不能有效解除病人痛苦。根据浮针理论,运用浮针疗法能克服以上不足,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起到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自1998年2月~2000年5月,笔者用浮针和常规针刺分别治疗了9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以下是对治疗该病的临床观察。

1 临床资料

腰椎间盘突出症96例,全部为住院病例,均经CT检查而确诊。治疗组46例,男29例,女17例;年龄最小26岁,最大78岁,平均45岁;病程最短3天,最长18年。对照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72岁,平均43岁;病程最短4天,最长16年。两组一般情况基本相同,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病人俯卧位,在其腰部病变痛点处做一记号,采用中号浮针在痛点旁开6~10cm处(已用75%酒精消毒)与皮肤呈15~25度角快速刺入皮下(针尖向痛点),然后运针,单用右手沿皮下向前缓慢推进,可做扫散动作(即以进针点为圆心,针尖划弧线运动),操作应柔和,不致引起强烈刺激。当痛点疼痛消失或减轻后抽出针芯,用胶布固定皮下的软套管,留置24小时后拔出。隔日1次,30日为一疗程。

2.2 对照组

病人俯卧位,根据中医经络腧穴理论辨证取穴进行针刺治疗,主穴取肾俞、命门、委中、三阴交、阿是穴,配穴取腰阳关、志室、阳陵泉、太溪,每次取3~5穴,平补平泻,加拔火罐,每日1次。30日为一疗程。

两组均每日记录病人症状及体征情况,连续治疗并记录1个月,随访1年。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痊愈:症状及体征(直腿抬高试验,屈颈试验,挺腹试验,腰椎旁压痛及放射痛)消失,随访1年无复发;好转:症状减轻和体征有2项以上较前好转;无效:症状及体征无改善。

3.2 治疗结果

按上述标准统计,两组病人临床疗效对比见表1。

从表1可见,两组经治1个疗程,均能改善症状及体征,痊愈率经卡方检验χ2=5.886,P

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浮针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4 讨论

浮针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主要是因在皮下针刺,与皮肤的关系很密切,"肺合皮毛"且"肺朝百脉",肺气通过宣发机能把卫气和津液输布于体表,故浮针能促使经脉气血运行,将体内的病邪从皮肤驱除。《素问・汤液醪醴论》曰:"夫病之始生也,极精极微,必先结于皮肤"。所以皮肤是人体的门户,也是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路径,故浮针作用于皮下可疏通三条经脉经气,行气活血而止痛(此三条经脉包括督脉,足太阳膀胱经及其相表里的足少阴肾经)。

从现代医学来看,人体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以体节为基础,其中神经节段将躯体与内脏联系在一起,而浮针进针点和病部在节段支配上是一致的,故浮针疗法能治相应节段的深部组织或内脏的病变。另外,浮针疗法进针后疼痛即减轻或消失,但若随即起针,疼痛有复作现象,而留针可延长镇痛效应等,说明浮针疗法效应的取得不能排除体液因素的参与。浮针作用腰部痛点旁,激发神经节段和体液系统,从而改善其症状和体征。但具体调节机制,还需今后大量的研究。

篇6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针灸治疗 腰八针温针灸 温阳通络胶囊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简称LDH)所引起的神经根性疼痛是导致腰腿痛的主要原因。本病好发于20-50岁的青壮年,男多于女,据统计男性占1.9-7.6%,女性占2.2-5.0。Zarskit21认为此病有自愈倾向,应首选非手术治疗,文献报道的非手术治疗方法众多,疗效不一,我们采用温阳通络胶囊配合腰八针温针灸治疗LDH获得满意疗效,兹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病例来源均为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门诊患者,按SAS8.0软件随机分为温阳通络胶囊配合腰八针温针灸治疗组和壮腰健肾丸对照组。试验组43例,男29例,女14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6岁,平均47岁;病程最长3年,最短1天,平均2.7个月。突(膨)出部位:节段25例,s,节段13例。节段5例,其中有二个节段18例,三个节段3例;侧后方突出37例,中央型突出6例。发病有明显外伤史者24例,突然发病者29例,症状逐渐加重者14例,有缓解史者25例。症状体征:腰痛明显者36例,腰椎棘突旁有明显放射性压痛者33例,坐骨神经痛者26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者31例,有相应神经功能障碍者34例。对照组43例,男24例,女19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5岁,平均39岁;病程最长4年,最短2天,平均3.1月。突(膨)出部位:k节段30例,k、s,节段11例,Io.4节段2例,其中有二个节段15例,--+节段3例。侧后方突出36例,中央型突出7例。有明显外伤史者22例,突然发病者29例,症状逐渐加重14例,有缓解史者27例。症状体征:腰痛明显者29例,腰椎棘突旁有明显放射性压痛者36例,坐骨神经痛者27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者34例,有相应神经功能障碍者36例。两组所有病例均经CT或MRI检查,显示为突出、脱出或膨出。两组资料经统计学处理P>0.05,具有可比性。1.2诊断标准病例选择标准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确定治疗对象:①腰部疼痛伴一侧或双侧下肢放射捅。②有神经根性症状,如感觉麻木、膝反射减退或消失、肌力下降。③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④cT或MRI检查证实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1.3 排除标准年龄65岁,妊娠或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或合并有心血管、脑血管、肝、肾及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或腰椎有骨折、脱位、结核、肿瘤、感染等病史者患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2.1.1 温阳通络胶囊: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制剂室生产,批准文号:粤YZB-2002-012,批号:20071001。规格:0.42gx36粒,瓶。

药物组成:制附子10g,仙茅12g,蕲蛇1条,全蝎子10g,蜈蚣3条,熟地15g,桂枝12g。

服用方法:2粒肷3次厌,连续服用8周。

2.1.2 腰八针温针灸:选穴:腰八针:第二、三、四、五腰椎棘突下旁开1寸处,左右共8穴,约在腰夹脊穴与足太阳膀胱经穴之间。针具:针灸针:为苏州屠氏针灸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许可证号:20010030,规格:2寸(0.30x40mm),一次性针灸针。艾灸盒:为一自制梯形四孔艾灸盒,规格:20mmx20mmx10mm/长×宽×高。治疗方法:针刺平补平泻,无烟艾灸条5cm点燃后放入艾灸盒,覆盖在针灸针上;温针灸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共观察8周。

2.2 对照组口服壮腰健肾丸:(北京同仁堂制药厂生产,国药准字:Z44021369,批号:TY3881,规格:0.45g/),用法用量:2丸/次,3次/日,连续用药8周。

2.3 统计学分析用SPSSll.5软件包进行两组临床疗效x2检验,以P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改良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法进行评定和“中药新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疗效统计采用分4级方法,并且由小到大分别记为0~3分,具体包括以下项目。总分30分,轻度

3.2 两组患者疗效评定治疗组:痊愈6例,显效5例,有效30例,总有效率95.34%;对照组:痊愈3例,显效11例,有效24例,总有效率88.3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4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病理变化是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和刺激脊神经根、脊髓等,产生腰部疼痛,―侧或双侧下肢疼加、麻木等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致腰腿痛的原因主要有三种:机械性受压学说、化学性神经根学说、自身免疫学说。因此,解除压迫与粘连,消除无菌性炎症,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篇7

【关键词】 针刺结合梅花针叩刺拔罐;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 R 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183(2013)11-0031-02

作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腰部疾病之一,腰椎间盘突出症致病原因通常为腰椎间盘各个部分,特别是髓核出现退行性转变之后,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之下,患者椎间盘出现纤维坏破裂,髓核组织则突出于破裂之处,同时脱出于后方或者椎管之内,从而造成相邻组织比如脊神经根与脊髓等受到刺激与压迫,进而导致患者出现腰部疼痛现象。最近几年来,国内发病率逐渐增长,引起了临床医学的重视。为了解针刺结合梅花针叩刺拔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笔者选取我院于2012年5月到2013年6月收治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回顾其临床资料,现将具体研究成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于2012年5月到2013年6月收治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52例,女28例,年龄21-48岁,平均年龄36.5岁。病程0.5-4.6年。所有患者入院均接受MRI或者CT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其中双节段脱出26例,L4-5、L5-S1段椎间盘突出31例,L3-4、L4-5段腰椎间盘突出3例;单节段脱出例,L4-5 短腰椎间盘突出14例,L5-S1段椎间盘突出6例。临床表现:患者腰腿痛症状仍然存在或者病症复发引起的腰腿痛,腰痛伴下肢放射性疼痛28例,下肢放射痛32例,间歇性跛行患者20例,其中11例患者患肢小腿后外侧皮肤出现麻木现象。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症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分析。

1.3方法:给予对照组针刺疗法进行治疗:取穴:腰椎,第一骶椎对应膀胱经腧穴,督脉腰突椎体下对应穴位或压痛点。对于股前痛比较明显患者施加风池与犊鼻,针对小腿疼痛比较明显的患者则施加扬、承山与昆仑三个穴位。

操作:选取确定穴位,给予患者常规消毒,具体范围控制在超过叩刺区域皮肤外10cm选取梅花针叩刺,将针垂直于患者皮肤刺入腧穴位置,鉴于不同患者对针刺敏感程度也不同,可以选取统一的平补平泄进针方法,将深度控制在10~30mm,根据患者是否存在明显的刺痛与不适症状来作为调整针刺深度与位置的依据。最后采用TDP有效照射患者针灸处,持续30分钟,对于症状较重患者可隔日或者每三日叩刺一次,五次之内。

给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之上联合拔罐进行治疗,具体操作方式为:将患者穴位采用常规消毒之后,给予梅花针叩刺阿是穴,患者出现皮肤出血症状之后,再采用拔火罐方式,以五到十次为一个疗程,每隔二天到三天治疗一次。

1.5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 x-±s),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两组患者实施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显著改善33例,改善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患者显著改善20例,改善8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68.4%,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显著,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作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腰部疾病之一,腰椎间盘突出症致病原因通常为腰椎间盘各个部分,特别是髓核出现退行性转变之后,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之下,患者椎间盘出现纤维坏破裂,髓核组织则突出于破裂之处,同时脱出于后方或者椎管之内,从而造成相邻组织比如脊神经根与脊髓等受到刺激与压迫,进而导致患者出现腰部疼痛现象。通过针刺结合梅花针叩刺拔罐方法,能够起到较好的止痛效果,采用毫针刺激患者腧穴,能够通过神经传导来有效抑制痛觉中枢,从而增强患者机体痛阈,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进而发挥较好的镇痛效应。以此来促进患者腰部各经经气的畅通,气血和顺,阴阳协调。合理使用刺络放血一方面能够提高患者小血管壁的舒缩功能,另一方面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神经根周围微循环,从而帮助患者进行化学免疫炎性反应物的代谢,实现炎症与水肿的有效消退,最终恢复正常的神经生理功能。从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 两组患者实施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显著改善33例,改善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患者显著改善20例,改善8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68.4%,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显著,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刘志雄. 骨科常用诊断分类方法和功能结果评定标准 [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4010,22(2):146-147.

[2] 杨雷,崔春丽.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下肢麻木6O例的疗效观察[J].颈腰痛杂志,4011,9(8):19-40.

篇8

关键词:膝三针;中药熏蒸;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好发于中年以后的关节炎,又称膝退行性关节炎、膝增生性关节炎等。其基本病理改变为多种致病因素引起的进行性关节软骨变性、破坏和丧失,关节软骨和软骨下骨边缘骨赘形成,由此引起一系列的关节症状和体征[1]。临床可产生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和关节畸形、僵硬等症状,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属中医痹证范畴。2013年7月至2014年9月我院采用膝三针结合中药熏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2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45~72岁,平均58.5岁,病程1个月~6年,平均11个月,双膝发病12例,单膝发病34例。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病变部位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不显著(p

1.2诊断标准 采用美国风湿病协会2001年膝骨性关节炎诊断标准[2],膝关节疼痛患者有下列7项中的3项即可作出诊断:①年龄≥50岁。②晨僵

1.3治疗组 应用膝三针结合中药熏蒸治疗为治疗组患者进行治疗。

1.3.1针刺取穴(膝三针):膝眼(内、外)、梁丘、血海。临证配伍:行痹配风池、膈俞,痛痹配肾俞、关元,着痹配阴陵泉、足三里,热痹配大椎、风池[3]。具体操作:用苏州东邦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制造的“华成牌”(规格:0.3mm×40mm)一次性毫针常规消毒后快速刺入,得气后采用施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10分钟行针一次,每日针刺一次,10日为一疗程。

1.3.2中药熏蒸 采用湖北省黄石市健身医疗器械厂生产的XKQ系列中药熏蒸康复牵引床,选用健骨蠲痹洗剂[4],药物组成:制川乌、细辛、杜仲、续断、熟地、补骨脂、骨碎补、牛膝、桑寄生、伸筋草、白花蛇、独活、威灵仙、当归、丹参、川芎等。混合均匀后,倒入机器高压锅内,加水2000ml左右,接通电源,加热至35℃时,打开开关,中药蒸气通过软管持续熏蒸患膝,每次20-30min,2周为一疗程。治疗期间注意休息和患膝保暖。

1.4对照组 采用单纯的中药熏蒸治疗,方法、疗程同治疗组。

1.5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骨关节炎病疗效标准判定[5],分为:①临床控制:症状消失,膝关节功能活动正常;②显效:症状基本消失,关节功能基本正常,能参加正常活动和工作;③有效:症状基本消失,关节活动功能基本正常,参加活动或工作的能力有改善;④无效:症状、体征改善未达到上述有效标准。

1.6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取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当p

2.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一。

表一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经卡方检验p

3.讨论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致残率高,多发于中老年。其发病原因尚未被充分了解,一般认为与年龄、性别、种族、肥胖、创伤、关节畸形、骨密度、雌激素缺乏、营养缺乏、免疫因素及遗传因素等因素有关。该病属祖国医学痹证范畴,最早见于《内经》,《素问?痹论》明确指出:“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风寒湿之气也”,“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纵观中医学整个痹证的理论体系,引起痹证的发生可分为两大因素,即风寒湿病邪与其相合的正虚之体,前者是病原因素,后者是体质因素,正虚邪盛乃致痹的条件,该病本虚标实[6]。

“膝三针”由梁丘、血海和内、外膝眼组成,为靳老根据病灶局部选穴组方。梁丘属足阳明胃经,血海属足太阴脾经,两穴位置相对,互为表里,为一对相对穴,常配合应用,治疗下肢局部病症。膝眼,分内膝眼、外膝眼,两穴位于膝关节下方内外,同样位置相对,为临床治疗膝关节病变的要穴。膝三针分别位于膝关节周围,可疏通局部经气,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对局部病变有重要意义。

健骨蠲痹洗剂方中杜仲、续断、熟地、补骨脂、骨碎补、牛膝、桑寄生补肝肾、强筋骨,兼行气血、祛风湿,伸筋草、白花蛇祛风通络除痹,当归、丹参、川芎活血化瘀,威灵仙祛风湿通经络,制川乌、细辛散寒止痛。全方具有补肝肾、强筋骨、活血痛痹、散寒除湿、止痛之功效,直接作用于病变局部,可使毛细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增加局部血液灌注,温通静脉瘀滞,降低骨内压力,改善微循环,加速新陈代谢,清除瘀积的酸性分泌物,使瘀血吸收消散,肿胀消退,改善骨质疏松,阻止或减缓骨赘生成,增加局部组织的渗透性,使药物的有效成分能渗透到关节组织内,达到温经散寒、理气通络、活血化瘀、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的作用。

治疗组应用膝三针结合中药熏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总有效率91.3%,明显优于对照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奉春.风湿病免疫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71。

[2]倪家骧,樊碧发,薛富善.临床疼痛治疗技术.北京: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170。

[3]张东淑,王升旭,黄冰.靳三针速记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140-142。

[4]路力为.颈肩腰腿痛奇效良方.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224-225。

[5]郑莜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49-353。

[6]徐卫东,赵东宝,裴福兴等.关节炎诊断与治疗选择。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223-425

篇9

摘 要 将传统针刺疗法结合电针,并借鉴西医的相关知识辅助取穴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76例,获满意疗效。鉴于腰椎生理前凸和腰椎棘突形状的生理差异给取穴带来的困难,笔者选择了与常规(俯伏位、俯卧位)不同的―――腰椎穿刺,借助于腰椎过屈位时增大的棘突间隙来辅助准确定取腰部华佗夹脊穴。此外,腰椎正侧位X线平片也为本组阿是穴的取穴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笔者认为,取穴准确是本组治疗获效显著的关键。

主题词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电针疗法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笔者应用电针仪结合独特的腰部取夹脊穴和阿是穴对本病进行治疗,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76例均为门诊病例,男42例,女34例;年龄19~58岁,平均43岁;病程最短5天,最长7年。

1.2 诊断标准 有突然弯腰扭伤、长期慢性劳损或腰部受凉史。多见于从事体力劳动的青壮年。一侧慢性腰痛,晨起或弯腰疼痛加重,久坐直起困难,有时可向下肢放射至膝部。第三腰椎横突处压痛明显,并可触及条索状硬结。X线摄片示有第三腰椎横突过长或左右不对称。符合诊断标准且能坚持治疗者为病例纳入标准。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纤维织炎、腰肌劳损、肥大性脊柱炎、肾脏和妇科病引起的腰痛及不能坚持治疗者不在本观察范围。

2 治疗方法2.1 选穴及针刺方法 取侧卧位,头下垫枕,两手抱膝,头向胸部前曲,大腿贴着腹壁,此时脊柱弯曲呈弧形,腰椎达到最大的屈曲率,棘突间隙的宽度增大,以便准确选取夹脊穴。依此法取患侧L2~L4华佗夹脊穴,毫针直刺抵达椎板,得气后留针。参照腰椎正侧位X线片取患侧第三腰椎横突尖部上下各0.5cm处为阿是穴,毫针直刺到预定深度遇有坚韧阻力时停止进针,留针。分别将两华佗夹脊穴和两阿是穴连接于韩氏电针仪的两个输出端,刺激频率为2/100Hz,刺激强度为15mA,刺激时间为30min。

2.2 疗程 每日针刺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针刺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3 疗效观察3.1 疗效标准 治愈:腰痛消失,功能恢复。好转:腰痛减轻,活动功能基本恢复,劳累后仍觉疼痛不适。无效:腰痛无明显减轻,活动受限。

3.2 治疗结果本组76例,治愈55例,占72.4%;好转18例,占23.7%;无效3例,占3.9%。

4 典型病例 左××,男,30岁,商人,初诊于1996年3月25日。因左侧腰部疼痛,弯腰时加重4个月就诊。患者发病前打保龄球时不慎扭伤腰部,经治未愈,继而腰痛时轻时重,迁延至今。体检所见:左侧第三腰椎横突部可触及一条索状硬结,并伴有横突尖端触痛。腰椎X线平片示:左侧第三腰椎横突过长,余阴性。根据病史及检查结果诊断为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治疗:针刺其左侧L2~L4华佗夹脊穴及第三腰椎横突尖部上下各0.5cm处的阿是穴,并将韩氏电针仪的两组输出端分别连于两夹脊穴和两阿是穴,予以2/100Hz、15mA电流刺激,每次30min,每日治疗1次。经6次治疗,其腰部疼痛及硬结压痛消失,活动自如。追访1年,腰痛无复发。

5 讨论5.1 本病属于中医“腰痛”范畴。该病的发生与第三腰椎的解剖生理特点有关。第三腰椎居全腰椎之中心,位于腰椎前凸的顶点,活动度较大。其横突最长,上有腰大肌、腰方肌起点,并附有腹横肌、背阔肌的深部筋膜。当腰腹肌肉强力收缩时,该处受力最大,因而易反复损伤,产生创伤性炎症,继发骨膜、纤维组织、纤维软骨增生,邻近神经纤维可因反复刺激变性而产生腰痛和腰肌痉挛。

本病累及腰部脊神经后支所支配的区域。本组治疗穴中夹脊穴位于脊神经后支的内侧支配区内,而阿是穴则位于其外侧支的支配区内。使用韩氏电针仪的治疗作用在于:①利用其所输出的对称性双向矩形脉冲波,刺激受累脊神经后支的粗纤维,形成闸门关闭效应[1],产生局部止痛作用。②协同发挥高频低频电针的治疗作用,解痉止痛,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组织营养,消除炎性水肿[2],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

5.2 据现代针灸书籍记载,腰部华佗夹脊穴的取穴为俯伏位或俯卧位。由于腰椎生理前凸、腰椎棘突形状的生理差异,以及个体的胖瘦不同,在上述时,医者爪切时指下难以明辨棘突间隙的位置和宽度,即使从棘突侧方触压也不能获得根本性帮助。这给选取华佗夹脊穴带来了困难。笔者采取腰椎过屈位,即腰穿。这一的优点在于可以借助过屈位时增大的棘突间隙来准确定取夹脊穴,从而克服了上述困难。

5.3 本组另外的治疗穴位为阿是穴,而腰椎正侧位X线平片为其定位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借助于X线片所显示的骨性结构,医者可以有相当大的把握确定进针点并使针直达病所。这一点也与古意不悖。虽然X线投射距离和体形会造成一定的放大率,并且这一放大率会使X线片上的骨骼尺寸略大于实际尺寸,但X线片给医生治疗本病带来的便利是非常明确的。

6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征地拆迁;市场管理;深圳市;主要问题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44-0070-02

在征地拆迁过程中,房地产评估、测绘以及房屋拆除等中介服务不仅是房屋拆迁的重要环节,还是维护拆迁当事人和公共利益的重要制度。据此,加强对房屋拆迁中介服务市场的监督管理极为重要。从现实中来看,深圳市在征地拆迁工作方面着重保护被拆迁人的权益,努力平衡拆迁过程中的各方利益,征地拆迁纠纷相比其他城市大大减少。但随着深圳作为全国窗口城市快速发展的态势,在征地拆迁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使其征地拆迁工作的推进亦趋困难,尤其体现在拆迁服务市场在管理上混乱和无序,致使各类拆迁服务机构在拆迁服务过程中均对拆迁当事人的利益构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引发拆迁矛盾。

1缺乏统一的法律管理规范

统一的法律管理规范是形成和完善征地拆迁服务体系的首要前提,但深圳的现状是关于规范拆迁服务市场方面的立法几乎空白,这直接导致成熟的征地拆迁服务市场尚未形成。深圳市从事房屋拆迁的测绘、评估服务的机构以及房屋拆迁公司等房屋拆迁服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缺乏有效的行业管理规定。依据国家及深圳市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也只明确规定由房屋拆迁主管部门对拆迁单位的设立资格、资质等情况进行规范和管理,而对于拆迁评估机构和拆迁测绘机构而言,房屋拆迁主管部门对其资质、资格进行管理并没有相应的法律依据或授权依据,如此便导致了拆迁服务机构随意进入拆迁服务市场,造成市场运作的无序化,从而影响整个拆迁工作的进程。

与此同时,拆迁服务机构缺乏充分的行业规范,其所从事的拆迁服务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行业组织应对其提供专业上的指导和监督,发挥行业组织对该行业管理和规范的职责。目前深圳关于拆迁服务的行业组织有深圳市不动产估价师学会及深圳市测绘学会,但它们仅对拆迁服务机构的执业行为进行监督,现行法律法规及行业组织章程都没有赋予行业协会对拆迁服务机构的资质、资格乃至准入拆迁服务市场的行为等方面进行管理的权限,使得行业协会作为拆迁服务市场中独立第三方的地位和作用没有被充分地体现和发挥,拆迁服务质量也会受到一定的削弱。

2选定拆迁服务机构存在的问题

2.1拆迁服务机构选取程序有待完善

在城市房屋拆迁过程中,房屋拆迁服务机构通常由拆迁人指定,而这些拆迁服务机构因与委托人有利益关系,在缺乏严密的市场监督情况下,很难保证其在拆迁服务工作中的中立性和公正性。拆迁服务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而拆迁服务机构在从事拆迁服务工作时极少会将具体工作的操作标准等细节向拆迁当事人公开,因此对于大多数被拆迁人来说,拆迁服务工作的程序是否合法合理,是很难做出正确判断的;拆迁当事人对拆迁服务机构的资质、资格以及信誉等方面信息同样存在不了解的情况,且拆迁服务机构与房屋拆迁主管部门、开发商等主体有一定的利益纠葛,拆迁服务机构资质、资格的真实性同样饱受质疑。

拆迁服务机构在选取程序尚未理顺的情况下开展拆迁服务工作则容易产生各方面信息的严重不对称,误导拆迁当事人错选拆迁服务机构,使得不符合资质、资格或者信誉不良的拆迁服务机构参与到拆迁服务工作中,使评估、测绘结果的客观性和真实性无法得到保障,由此引发拆迁纠纷。

2.2拆迁服务机构申诉途径匮乏

虽然在拆迁服务过程中,拆迁当事人是最主要的利益主体,但并不意味着拆迁服务机构的利益就不会受到损害。在确定拆迁服务机构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同行间的恶性竞争,而现行相关法律规范规定对恶性竞争损害同行利益的拆迁服务机构的处罚较轻,并不能有效遏制类似行为的发生,被损害的拆迁服务机构的利益也无法得到充分的保护和弥补。而拆迁服务机构申诉途径的不足,更挫伤其从事拆迁服务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不利于拆迁服务行业的发展。

3拆迁服务机构备案制度不够健全

3.1拆迁评估机构的备案制度

《房地产估价机构管理办法》第四十二条规定,资质许可机关或者房地产估价行业组织应当建立房地产估价机构信用档案。另外在深圳市政府161号令第五十二条第三款中规定,拆迁人应当自委托合同签订之日起15日内报市拆迁办备案。市拆迁办应当建立拆迁评估机构诚信档案;严重失信的评估机构不得从事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房屋拆迁评估业务。然而,目前深圳市在实务操作中尚未建立相关的拆迁评估机构诚信档案,一方面不能对拆迁评估机构形成一种考核机制,约束并规范其在拆迁评估工作中的行为;另一方面不利于市房屋拆迁主管部门对拆迁评估机构的管理,不利于在行政管理中融入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从而影响整个拆迁评估行业的健康发展。

3.2拆迁测绘机构的备案制度

对于测绘机构方面的备案制度,相关法律法规在测绘机构备案制度或建立诚信档案等方面并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使得测绘机构虽然受到相关主管部门的监管,但成效并不大。由于缺乏完善的备案制度或诚信档案制度,拆迁当事人的知情权进一步受到限制,使拆迁人选择测绘机构时由于信息的极度不对称而导致不符合条件的测绘机构进入拆迁服务市场,在一定程度上扰乱服务市场秩序。

3.3拆迁单位的备案制度

对于拆迁单位,根据《城市房屋拆迁单位管理规定》的相关规定,拆迁单位的设立及其资质、资格是须由房屋拆迁主管部门进行批准和认定的,也就是拆迁单位的业务范围、行为规范等方面都受房屋拆迁主管部门的监管,拆迁主管部门掌握了各拆迁单位的信息,因此未规定备案制度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没有建立拆迁单位诚信档案,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拆迁单位的规范管理。在拆迁工作中,拆迁单位承担最繁重的具体拆迁工作,与当事人针对补偿方案进行谈判、对被拆迁房屋进行爆破、拆除等,关乎被拆迁人的切身利益,缺乏拆迁单位诚信档案,拆迁当事人即使对拆迁单位不满或者拆迁单位作出损害拆迁当事人利益的行为,对其之后继续参与拆迁工作并无太大的影响,也就是不能有效地通过运用考核激励机制规定拆迁单位在拆迁工作中的行为,保证其合法合理性。

4违法拆迁行为仍时有出现

深圳市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态势,使相关主管部门偏重于管理的方便而忽视公民权益的保障;偏重于实体性规定,忽视正当程序保障。由此引发了不同程度的违法拆迁事件,增加威胁社会和谐的因素。

拆迁项目的实施进度,往往与政府相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绩效利益相挂钩,导致在拆迁工作中,相关行政主管部门为提高其绩效利益,对房屋拆迁单位的某些违法行为采取放任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损害广大被拆迁人的人身及财产利益。此外,由于缺乏对违法拆迁行为的有力监管,违法拆迁行为一旦确定,受到的处罚远远不能弥补被拆迁人受损的权益。目前,对拆迁行为较为有效的监督主要来自新闻媒体的舆论压力,但舆论毕竟带有主观色彩,对规范拆迁行为只是治标不治本。

5拆迁服务结果争议处理机制不合理

5.1拆迁估价结果争议处理机制

《城市房屋拆迁估价指导意见》第二十二条明确规定,拆迁当事人对原估价机构的复核结果有异议或者另行委托估价的结果与原估价结果有差异且协商达不成一致意见的,可向房地产价格评估专家委员会申请技术鉴定。此外,《深圳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房屋拆迁管理办法》(政府161号令)也规定了,市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房地产估价行业自律性组织应当成立市房地产价格评估专家委员会,对拆迁评估进行技术指导,受理拆迁评估技术鉴定。

以上规定虽然对评估结果争议提供处理的依据和方式,但深圳市在实务操作中并没有建立完备的评估争议处理机制,既没有设立评估专家鉴定机构,也没有明确具体的鉴定程序等,仅规定当事人对评估结果有异议的,可以自行委托其他有资质的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评估自己的被拆迁房屋,而其出具的评估报告必须由房屋拆迁管理部门指定的有资质的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复核。但由于目前制度的不健全,加上受到政府有关部门或者当事人强势干预的因素,政府指定的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的复核能否客观公断是存在质疑的。缺乏一个中立的鉴定机构以及一套完备的鉴定程序对异议结果进行鉴定,争议纠纷则很难得到公正的解决。

5.2拆迁测绘结果争议处理机制

对于拆迁测绘方面,《房产测绘管理办法》第十七条规定,当事人对房产测绘成果有异议的,可以委托国家认定的房产测绘成果鉴定机构鉴定。而根据深圳市政府161号令第十六条第二款规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房屋拆迁中的查勘、测绘工作应当委托市政府设立的地籍测绘机构实施。只有在法律法规另有规定或者特殊情况需要时,拆迁人才可以委托具备法定资质和良好信誉的其他测绘机构进行查勘、测绘。

深圳市政府设立的地籍测绘机构为深圳市地籍测绘大队,主要负责对测绘成果管理、测绘质量监督等提供技术支持。那么,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测绘工作中,如有发生测绘结果争议的,地籍测绘大队则同时充当运动员与裁判员的角色,使得测绘鉴定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遭受质疑,尤其面对当前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日趋繁多,有质疑的拆迁测绘结果无疑会影响拆迁工作的推进。

参考文献:

[1]王达.房屋征收拆迁法律制度新问题[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

[2]谭晓莉.征地拆迁矛盾现状及原因研究——以广州市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