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自己范文
时间:2023-03-25 19:07: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认识自己,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1-0160-02
对于高三补习班学生来说,进入补习阶段就意味着又决心选择了高考,重新选择了人生轨迹。在高考这样一个充满竞争的环境里,加之前期高考挫折感的影响,学生的心理压力会随着高考的不断临近而与日俱增。由于高考补习必然经历各学科基础知识的全面复习阶段(知识整合期)和各学科能力综合训练的阶段(综合训练期),而学生往往会因为出现知识的遗忘、月考成绩的波动产生失落、焦虑和紧张,类似的心理状态自然会对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效率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在高三补习阶段只有引导学生顺利完成各学科基础知识的全面复习过程和各学科能力综合训练的过程,才能保证复习的效率和效果,提高高考的竞争力。本文就这两个过程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各学科基础知识的全面复习阶段
1.时间与表现。各学科基础知识的全面复习阶段大概从每年的8月末到次年的3月上旬。在这一阶段,学生主要对高中各科基础性知识进行全面的回顾,许多同学尽管对于基础性的知识掌握并不牢固,但复习过程中却不是非常在意。一些学生还没有从挫折与自责中解脱出来,一旦月考的成绩不理想,心理上就产生较大的压力,对考上心仪的大学缺少信心,唯恐老师或家长问学习成绩。
2.原因分析。高三补习班的复习课,与应届高三学生的复习课有较大的差别。由于学生已经历过一次系统复习,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比应届生要相对好一些。但这些学生之所以高考落榜,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在知识的网络化、全面性有较大的疏漏,在对知识的“前思后想、左右发散、上下变通”上存在明显的不足,而一些学生恰恰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一些高分复读的学生,准备通过高考补习让自己在原有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在新的高考中大显身手。另一些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也计划在补习阶段充实薄弱的学科,把欠缺的知识补回来。这种强烈的希望自然带给学生心理上的较大负担,而上一次高考中的失败又使学生有种“输不起”的感觉,稍有一些不如意就会感到明显的不适应,觉得心情烦躁、迷惘彷徨。这些其实是不自信的具体表现。
3.调整对策。鉴于这种情况,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认识自己,对自己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价和定位,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发展潜力制定切实可行的新的高考目标。依照高考目标审视和分析自己的各学科学习情况,按照强优补差的原则,将高考总目标进行学科分解,赋予不同学科在高考中的贡献率指标,学生以此目标为标杆,避免因目标过高、动机过于强烈而导致无谓的精神压力。其次,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提高知识的巩固程度和学习的效率,鼓励学生展开自主探究式的高考复习,请同学们相互交流复习体会和经验,每个同学都结合自己的复习状态借鉴和学习。对于复习中遇到的重点、难点,教师不宜直接告诉学生,而应启发学生通过彼此的探讨加以解决。恰当的高考心理预期和科学的复习方法双管齐下,真正为各学科基础知识的全面复习阶段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二、各学科能力综合训练的阶段
1.时间与表现。各学科能力综合训练的阶段大概从每年的3月中旬至高考前期,时间持续将近80多天。这一阶段学生主要的表现是在平时做题或考试时,经常犯一些低级错误,简单题目不能确保正确,难题缺少思路,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有待进一步提高。身体和心理都处于高度紧张和疲劳状态,特别是心理上的压抑感非常强,有的学生甚至严重神经衰弱。
2.原因分析。高考是选拔性考试,是对考生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其灵活应用能力的高标准考查。要通过这样的选拔,学科内重难点知识的综合、学科间交叉点知识的渗透必然是训练的主要内容。高三复习生虽然经历过了一次高考,但由于学生往往存在较大的思维定式,特别是高考复习中,许多学生存在好高骛远的情况,对老师指导复习中中强调的细节性内容不懈一顾,在基础知识没有扎实的情况下,盲目投身“题海”,片面认识高考综合训练的含义,偏爱难题、怪题,对于做过的习题不注重反思。而一旦自觉投入极大的精力复习,效果(考试成绩)却不见起色,加之临考前的气氛愈来愈紧张,就使得一部分学生身心压力倍增,学习和生活极为被动,每天过得都很勉强,如同应付苦差事,对高考的信心越来越不足。
3.调整对策。其一,指导学生辩证地看待学习过程中的苦与乐、艰辛与幸福。大容量、高难度的各学科能力综合训练对身心的煎熬无疑是痛苦的,但也是苦中有乐也有甜的。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通过自己的努力,攻克了一道又一道难题时,心里的那份喜悦。其二,让学生认识到在高考补习这段特殊的历程中,自己不仅夯实和丰富了综合知识,提高了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磨练了自己的意志品质,锤炼了自己的心理耐挫力,让自己达到了一种新的人生境界——懂得如何在得意时冷静沉着,在失意时坚定信念咬紧牙关坚持,这一切一定会使自己终身受益。其三,在学生复习效果不理想时,要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调整期望值,适当降低训练的难度和密度,避免题海战术,寻找影响自己复习成绩提高的主客观因素,主动加以克服,以此缓解心理压力。
多年的高考补习经验告诉我们,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扎实的知识基础与灵活的运用能力是高考取得成功的保障。因此,教师应该引导高三补习生充分认识自己,做好自己,科学安排自己的复习过程,夯实知识基础,掌握考试所需的各种方法和技巧,提高自己应对高考的实力。
参考文献:
[1]刘延青.人生何处不考场——高考落榜者如何走出心理困境[J].科学与文化,2009,(5).
篇2
一本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对他人要看高一点,对自己要看低一点。对事业要看大一点,对名利要看小一点。对过程要看重一点,对结果要看轻一点。对情谊要看深一点,对利益要看浅一点。对纪律要看严一点,对工作要看宽一点。对父母要孝敬一点,对师长要尊敬一点。……真是写得很好。活在这个世界上,人应该尊重自己,同时也要尊重别人。人要爱惜自己,也要学会爱惜别人。能损己利人的是至贤,能利己利人的是君子,能损人利己的便是小人了,这种人一定会遭到唾弃的。我常听到一些人,口中满是怨言,心中满是牢骚:“这个世界真丑陋。人们互相太缺乏理解,太没同情心了。太寂寞太孤独太冷酷了。为什么这么不公平?我恨一切人,我恨这个罪恶的世界。”
这些话也许并非全部的妄言,但这种思维和观念不仅无法“补苍天”,还会“妄入红尘若许年”,给自己带来极大的伤害和损失。这些怨天尤人的话太多,不仅于人无益于己亦无益。人到此时,为什么不愿意回头反省一下自己呢?人真是很可怜,如果不靠镜子,人一生也看不到自己的脊背;如果不借外界的工具,人的一双眼睛永远也看不到自己的面孔;如果遇不到一位明师,人也许一生一世都无法认识和看清自己。
人究竟是什么?万物之灵都已具备,人多么伟大;可以称帝,可以称王,人多么高贵;坐拥金银珠宝,人多么富足;挥刀弄斧,征服他人,改造世界,人多么强悍。然而,来无分文,去又空手,人多么贫穷;美味入腹,马上就变成了粪便,人多么低俗;吃尽水陆众生,人多么残酷;只指定一个藏身之处就变成了家,人多么渺小;今天不保来朝,阎王一喊就去了,人多么脆弱。
《阿毗昙论》说“人”字有八种含义,《楼炭正法经》说人的种种差别合计有六千四百类。这样看来,“人”字难道容易认识吗?认识自己,我们才会认识这个世界。而自己尚不容易认识,又怎么百般要求别人?不如一切从自己开始,用要求别人之心,来要求自己;用怨恨别人之心,来检讨自己;用爱惜自己之心,去爱惜别人;用尊重自己之心,去尊重别人。这样一切都会改变。请记住这样几句话:“每一天都是做人的开始。每一天都是自己的警惕。每一天都是小小的人生。”
篇3
■虫虫飞
因为近两年的工作调整,得到一段可以安静下来的时间,使我有机会陪伴幼小的女儿,更多地注视孩子的成长。现在想来,这真是我的幸运。那些为生计奔波的朋友们,忙忙碌碌之际,或许是在突然之间,发现孩子竟然就长大了,而那些错过的时光,再不可能倒流。所以我知道,并不是我这个爸爸做得有多好,仅仅是因为我恰好得到了这么一个天赐的机遇,让我有可能意识到孩子的存在,意识到与她共处的时光多么值得珍惜。而这种意识的确立,来自于龙应台在《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里,让我念念不忘的一句:“野花年年都有,孩子那么幼小,却只有一次。”
《孩子你慢慢来》是作为母亲的龙应台对两个幼小的孩子温柔的注视,文字处处散发着母性的光辉。当这些文字正在到处流传的时候,母爱还是母爱,可孩子们却不知不觉长大了。龙应台遇到了新的问题。她突然发现,“我走近他,他退后;我要跟他谈天,他说,谈什么?我企求地追问,他说,我不是你可爱的安安了,我是我”。
“十八岁的儿子,已经是一个我不认识的人”。这让母亲龙应台感到焦虑。她意识到:“我知道他爱我,但是,爱,不等于喜欢,不等于认识。爱,其实是很多不喜欢、不认识、不沟通的借口。因为爱,所以正常的沟通仿佛可以不必了。”
“不,我不要掉进这个陷阱。”龙应台决心,“我要认识这个十八岁的人。”于是,有了这本书,《亲爱的安德烈》。
这是龙应台和长子安德烈三年时间里,以通信、对话的方式所写的专栏文字的整理。在36封信里,母亲想通过谈话认识儿子,而儿子的态度经常是不以为然。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一位母亲为了接近儿子的内心所做的艰苦努力,她的屡战屡败和屡败屡战。龙应台不停地回想她十八岁时候的情景,并且有意识地“放空自己”,试图找出失败的原因。到最后,当龙应台兴致满怀地与两个儿子相聚上海,却再一次受到打击,无比失落的时候,终于确认:“我们之间的矛盾,安德烈,我想不仅只是两代之间的,更多的,可能是两种文化之间的。”
锋利的龙应台,当她的心中只有儿子的时候,变得格外的柔软。这样的文字会让你的心里涌出什么样的滋味呢。
我不知道该不该和你说这些,更不知十九岁的你会怎么看待我说的话,但是我想念你‘孩子’在这个台北的清晨三点,我的窗外一片含情脉脉的灯火,在寒夜里细微地闪烁。然而母亲想念成长的孩子,总是单向的;充满青春活力的孩子奔向他人生的愿景,眼睛热切望着前方,母亲只能在后头张望他越来越小的背影,揣摩,那地平线有多远,有多长,怎么一下子,就看不见了。
母子之间所谈论的内容,随时可以给人以启发。比如认同,比如文化,比如生活方式、人生和快乐。这些已经让这本书值得一读再读。但是更让我关注的,是龙应台与儿子沟通的方式。我自己所处的这个阶段,同时面临两个方面的问题:对父母的爱,正“冻结在经年累月的沉默里”;而与女儿的交流,可以想见的困难也即将到来。与龙应台相比,在深度方面我们固然会极其缺乏,但即便是在主观的努力上,我们也差得太远。
我不由地想,等女儿长大了,我们之间能够像龙应台和安德烈一样沟通、讨论问题吗,我能做到吗,她会愿意吗?但是我很快意识到这个问题的虚伪――为人子女的我们,每天面对父母的时候,在抱怨之外,做了多少沟通的努力呢?对眼下的事情都缺少面对的勇气,怎么去奢谈将来。
好吧,从头来过。或许,我们在认识父母,认识孩子之前,要先认识自己。
芭比的新衣
■谭艺
女儿从小酷爱芭比,她的芭比一律长着纤长的身材,几乎一模一样的精美面孔。我分不出来有什么不同,可是女儿能分得出来,她给每个芭比都起了名字。暑假,女儿把大段大段的时间都用来给芭比做衣服,长的、短的、花的、素的,每个芭比都有好几件。
其实每个芭比都有几件配送的漂亮衣服。女儿小时候,是不停地给她的芭比换衣服,当所有衣服都交换着穿完之后,女儿就开始给芭比做衣服了。她先是做一些简单的改造,比如长裙裁成短裙,短裙接成长裙。每天我下班回到家,还没来得及换拖鞋,就会被女儿揪去看芭比的新装。
现成的衣服改造完之后,女儿就开始给芭比设计衣服了。她给芭比做的第一件衣服是一件单肩的短款晚礼服。白色的布,胸前点染着用彩笔画上去的花朵。她竟然能把我的针线都找出来,专注地一针一线地缝着,连我进家门都不知道。女儿缝的针脚虽然有些歪歪扭扭,可是,衣服穿在芭比的身上非常合体,让我不禁惊叹于孩子天生的创造力。女儿给一个芭比做了条长裙,上下颜色还不一样。这次我发现,女儿用的竟然是“立体裁剪法”,把布先裹在芭比的身上,用笔画出衣片的形状,再用针线缝上,难度极高。
然而欣喜之后,我突然觉得这裙子有点面熟,拉开衣柜一看,果然发现一个新的枕套少了一角,怒火不禁冒了出来。正要训斥女儿,她眼泪汪汪地说:“妈妈,我错了。可是我真的想要好多花布,给芭比做漂亮衣服。我家为什么没有花布头呢?”
是啊,现在家里都没有花布头了。想起我小时候,妈妈装满了各色花布头的线箩筐就是我的百宝箱,那五颜六色的布头像万花筒里的五彩碎片,带着棉布特有的阳光的香味,让我的童年充满了缤纷的色彩。那时都是妈妈给做新衣服,裁剪剩下的花布头舍不得扔掉,都会被收集起来,放进线箩筐。现在,女儿在孤独的生活中,为自己找到乐趣,并锻炼了动手能力,我怎么能责怪她呢?
为了满足女儿的愿望,我带着她在小巷里找到了一家裁缝店,要来了一些花布头。女儿欣喜地把这些花布头摊在木地板上,一块块地看。在她的眼睛里,我看到了和我小时候一样的惊喜。
篇4
1、我们的需要是越少,我们越近似上帝。
2、认识你自己。
3、一个人如果把从别人那里学来的东西算作自己的发现,这也很接近于虚骄。——黑格尔
4、不管我们的成绩有多麽大,我们仍然因该清醒地估计敌人地力量,提高警惕,决不容许在自己的队伍中有骄傲自大、安然自得和疏忽大意的情绪。——斯大林
5、自我控制是最强者的本能。——萧伯纳
6、人喜欢习惯,因为造它的就是自己。——萧伯纳
7、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悔疚。——郭小川
8、认识自己,方能认识人生。
9、无论在什麽时候,永远不要以为自己已经知道了一切。不管人们把你们评价的多麽高,但你们永远要有勇气对自己说:我是个毫无所知的人。——巴甫洛夫
10、好脾气是一个人在社交中所能穿着的最佳服饰。——-都德
11、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冯梦龙
1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3、神灵为自己保留了那对于最为重要的东西的认识
14、语言切勿刺入骨髓,戏谑切勿中人心病。——陆陇其
15、先相信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罗曼·罗兰
16、懒于思索,不愿意钻研和深入理解,自满或满足于微不足道的知识,都是智力贫乏的原因。这种贫乏通常用一个字来称呼,这就是“愚蠢”。——高尔基
17、天生我才必有用。——李白
18、谦固美名,过谦者,宜防其诈。——朱熹
19、卑鄙和高傲的动机只会满足愚人、武夫、人类的侵略者和掠夺者的贪于,人们应当放弃这种动机,不要让这些诱人的饮料再麻醉那些自命不凡之徒!——圣西门
20、构成我们学习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贝尔纳
21、和以处众,宽以待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林逋
22、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诸葛亮
23、人是万事万物的中心,是世界之轴。——培根
24、对自己的不满足,是任何真正有天才的人的根本特征之一。——契诃夫
25、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6、想左右天下的人,须先能左右自己。
27、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28、人贵有自知之明。
29、认识别人总比认识自己来得容易。
30、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31、骄谄,是一个人。遇胜我者则谄,遇不知我者则骄。——申居郧
32、伟大的人是决不会滥用他们的优点的,他们看出他们超过别人的地方,并且意识到这一点,然而绝不会因此就不谦虚。他们的过人之处越多,他们越认识到他们的不足。——卢梭
33、一个真认识自己的人,就没法不谦虚。谦虚使人的心缩小,像一个小石卵,虽然小,而极结实。结实才能诚实。——老舍
34、认识自我应该从两方面讲,即长处与短处。()
篇5
我们何不以此自问:“何枝可依?”问自己什么是适合自己的,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归附。
老鹰雄猛、健壮,飞翔速度迅猛,从鹫峰俯冲而下,捕获猎物,这是它生存的本领,是它依附的枝头。而乌鸦生性弱小,却一味模仿老鹰,事倍功半,最后落入牧羊人手中,也是可以料想的。诚然,它的精神是可嘉的,然而它却忘记了考虑自己的优点与弱点。
物如此,人亦然。
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适合自己依附的枝头,生命才能达到极致。
一代先师孔子,初时以建立以“仁”治国的完美社会为志。周游列国之后,终于没有成功,然而它却是很好的老师,孔子的弟子遍及天下,他也最终成为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由此可见,只有找到自己的枝头,生命的意义才能实现。
一代喜剧大师卓别林,年少时因相貌不佳总是成为别人的笑柄,然而,在他的喜剧生涯中这恰恰成为一种优势,他主演的无声喜剧电影达到了无声胜有声的境界。这不得不说他那“不佳”的容貌促成了他“上佳”的表演。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本是一名外国着名大学的学生,然而当他感觉到大学所教的内容并不适合自己时,便毅然离开学校,从事自己喜爱的电脑设计工作,最终积累了世界上无人能比的巨额财富。
社会在发展,可是道理却没有变,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适合自己的枝头,生命才能闪光。
乌鸦敢于拼搏,乐于学习的精神固然值得赞赏,然而它不能认清自己的实力,不能量力而行,注定是要失败的。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绕树三匝,并非枝枝可依!
人不只需要勇于拼搏的精神,更应认清自己,只有二者具备,才有可能成功。
篇6
“认识你自己”这简简单单的五个字,却包含着这个宇宙最深奥的智慧,也揭示了人类最难跨越的一道坎。一双看遍万千山水的眼睛却无法看见自己的睫毛,一个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勇士却无法扳动他自己,一面照了无数人的镜子却无法照见自己。由此可见,认识自己绝非易事。
认识你自己仿若是一颗指路的启明星,它能帮助你走出思想的迷雾,现实的深渊,赢得一片开阔光景。前美国国务卿康多莉扎·赖斯曾是一名非常努力的钢琴学徒,当她在一次聚会上偶然听到十岁孩子弹奏的曲子,她发现自己努力练二三年也无法像十岁的孩子那么灵活自如。她猛然认识到自己的天赋并不在钢琴,于是她转而投入于政治,并很快的开创了自己的一番事业。赖斯正是因为认识了自己,才真正的走出人生的瓶颈,拥抱了另一个全新的世界。
然而,相比之下,那些在迷惘的泥淖中越陷越深,甚至丧身于自身之惑的人,历史上也不占少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在垓下被围之夜唱出的凄凉之音,引得古今多少人与之同泣,然而这个英勇将军怎知他是丧身于无法认清自己。大好江山就这们的慢慢倾向了一个“小无赖”刘邦。乃至乌江自刎时高呼的“是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不免为之酸楚,后人王安石的评价“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历史遗留下来的遗憾,难免总会令后人反思。项羽,这个自负的将军,终是湮灭在历史的车辙中。
认识你自己,如同一面历史的铜镜,鉴证着世代人的沉浮。陶潜认识了自己,踏一叶《归去来兮》扁舟回归了自己的山水田园之梦。草间弥生认识了自己,坚持自己“荒诞”的圆点风格,开创了新世纪新一轮的时尚风潮。皮娜·鲍什认识了自己,孤异的舞着她心灵的舞蹈,为世人带来一场场震撼心灵的舞蹈盛宴。认识了你自己,才能真正拥有了一份安宁的力量,让心灵沉淀下粗糙,让灵魂洗去铅尘,升华出一个全新的自我。
篇7
认识你自己的气场
认识你自己(Know yourself),相传是刻在德尔斐的阿波罗神庙里的三句慧言之一,也是其中最有名的一句。这句名言告诉我们,人面对的最大未解之谜正是人自己。为了认识自己,人类付出了艰辛的努力,这些努力也让我们能够更清晰地说明气场。
气场的概念古已有之。人类在认识自己的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概念和术语,其实仔细考察后你会发现,气场是统摄一切的总概念。关于人类心理的诸多概念都和气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无论是气质说、体液说、情商理论等等,都是在对气场的理解不断加深的过程中出现的理论工具。
气场和气质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这个人气质真好”“这个人气质不怎么样”。气质是上天赐予的,很大程度上依赖生理尤其是神经结构和机能。气质在《辞海》里被解释为:人的相对稳定的个性特点和风格气度。气质同样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之一,认识一个人的气质,就能认识一个人。在人的认识、情感、言语、行动中,心理活动的力量会不断产生强弱转换,这种转换和变化有快有慢,并不均衡,通过一段过程,才能达到一定程度的稳定。主要表现在情绪体验的快慢、强弱、表现的隐显以及动作的灵敏或迟钝方面,因而它为人的全部心理活动表现染上了一层浓厚的色彩。它与日常生活中人们所说的“脾气”、“性格”、“性情”等的含义有相近和交叉之处。气质不仅决定心理活动的动力,而且控制行为的能量和特点。对于气质的解释还有另一种说法,那就是生理与情绪之间的人的内在化学反应。
气质是一种能量,它是每个人气场能量圈的具体表现形式。没有气场这个基础,气质也就无从谈起。可以这样说,气质是在人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通过生活实践自觉不自觉地调整、改变、稳定自己的气场,在后天条件影响下形成的,并受到人的世界观和性格的控制。它的特点一般是通过人们处理问题、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显示出来的,每个人的气质特点都是典型的、稳定的。气质一旦形成,就会反作用于气场,使气场产生新的变化。当这种新变化稳定下来以后,又会形成新的气质。当然这种过程是漫长的。也有的人一旦形成自己的气质,就不再改变。气质和气场不在于变不变,而在于怎么变、如何变,是积极的、良性的变化,还是消极的、恶性的变化。只要形成良好的互动,气场就会促进气质的新生,气质也会协调气场的能量,为成功和健康的生活提供保证。
气场和体液
通过气场形成的气质是以先天条件为基础,通过后天与其他气场的能量交换最终形成的。在人类认识自身的早期阶段,人们认为自身的性质是天生注定的,而且是由身体中各种因素的比例决定的。早在公元前五世纪,古希腊著名医生希波克拉底就提出了“四体液说”。他认为人体内有四种体液:血液、粘液、黄胆汁和黑胆汁。他认为人的性格特征、气质类型都取决于人体内的四种液体,即血液、粘液、黄胆汁、黑胆汁的混合比例,并以何种体液占优势而把人的气质分为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抑郁质。多血质的人体液混合比例中血液占优势;胆汁质的人体内黄胆汁占优势;粘液质的人体内粘液占优势;抑郁质的人体内黑胆汁占优势。四种体液协调,人就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快乐的生活;四种体液失调,人就会受到疾病困扰。单纯属于某一种类型的人很少,多数人是介于各类型之间的中间类型,即混合型,如胆汁质+多血质,多血质+粘液质等。虽然这种学说因为缺乏科学根据已经被大多数学者扬弃,但四种气质类型的名称仍得以沿用。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确实能观察到这四种气质类型的典型代表。活泼、好动、敏感、反应迅速、喜欢与人交往、注意力容易转移、兴趣容易变换等等,是多血质的特征;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情绪易于冲动、心境变换剧烈等等,是胆汁质的特征;安静、稳重、反应缓慢、沉默寡言、情绪不易外露、注意力稳定但又难以转移、善于忍耐等等,是粘液质的特征;孤僻、行动迟缓、体验深刻、善于觉察别人不易觉察到的细小事物等等,是抑郁质的特征。
气场与情商
“情商”这个词现在大家已经耳熟能详了。情商理论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高曼于1995年提出的。他认为情商高于智商,情商的基础是对情绪的有效控制和运用。情商简写为EQ,是认识、控制和调节自身情感的能力,情商的高低反映着情感品质的差异,情商比智商更能影响人的成败。
情商和气场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情商主要反映一个人感受、理解、运用、表达、控制和调节自己情感的能力,以及处理自己与他人之间情感关系的能力。总之,情商有两个关键词:情感、能力。情感是藏在气场深处的东西。人的性格有千百种,气场也有不同的类型和特征,气场的类型和特征往往与情感的类型和特征相一致。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气场是情商的放大器,在气场的作用下,情商对个人生活和事业的影响被放大了。
管理者或者领导者普遍拥有较好的智商和情商,同时其气场强度也较大。这就像是一个歌唱家用了一个很好的扩音器,能够让更多的人听到他的歌声一样。
充分运用情商,可以让这些成功者在工作中显得游刃有余、鹤立鸡群。情商一般至少包括四种能力:
自我意识:意识到自己身上存在或出现的某种情感,承认并正视它。自我意识是情商的核心,是控制情绪而不被情绪控制的关键,是气场能动性的体现。
管理情绪:应对消极不安情绪的控制能力。驾驭情感就是控制自己的情绪,让它与现实环境更加和谐。通过自我安慰和放松精神的方式,摆脱焦虑、沮丧、烦恼和愤怒等情绪,重新开始新的人生之旅。缺乏这种能力,会导致自身气场紊乱,与其他气场的能量和信息交换处于极端不稳定的状态,难以发挥自身的力量和能动性。
保持同情:这是一种移情能力。具有这种能力,你就可以敏锐地把握他人的需要和欲望,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
人际联络:人际关系是情商最重要的应用领域,调节和控制自己与他人的情绪反应,需要展示情感、表现力、情绪感染力和社交能力。这在政治人物身上表现得最为突出,通常与气场的感召力、吸引力、影响力共同发挥作用,如果能做到刚柔并济,将会发挥极大的能量。
情商对一个人工作和生活的影响甚至超过知识和能力(智商)对人的影响。一般人们的情商由高到低可以分为四个等级:高情商、较高情商、较低情商和低情商,与之对应的是气场运行的不同程度。
拥有高情商的人一般具有以下特点:尊重所有人的人权和人格尊严,不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他人;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能承受压力,自信而不自满;人际关系良好,和朋友或同事能友好相处;善于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各方面问题,认真对待每一件事。
拥有较高情商的人一般是一个负责任的好公民,自尊、独立,有独立人格,但在一些情况下易受别人焦虑情绪的感染;比较自信且不自满,能应对大多数问题,不会有太大的心理压力;有较好的人际关系。
拥有较低情商的人容易受他人影响,自己的目标不明确;比低情商者善于原谅他人;能控制自己的思想,能应付较轻的焦虑情绪,能把自尊建立在他人认同的基础上;缺乏坚定的自我意识,人际关系较差。
拥有低情商的人有以下特点:自我意识差,无确定的目标,也不打算将目标付诸实践;严重依赖他人;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和应对焦虑的能力差;生活无序,无责任感,爱抱怨。
篇8
A:我认识一个五十多岁的女企业家,最初我不太喜欢她,因为她没文化,说话粗声大气,总是开一些不合时宜的玩笑。而且性格十分难缠,与人办事,只要是她想要办到的事情,一律死磨硬泡,从不在乎规则,更不会看对方的脸色好坏。
后来听朋友说,她有着非常坎坷的经历。出生在贫困农村,只念到小学二年级,家里拿她给哥哥换亲,逼她嫁给一个又穷又懒的老男人。结婚头几年,她数次跑回娘家,但都被送了回去。那时的她懦弱老实,只能死了心在那个家过下去。
丈夫没本事在农村就会受欺负,她只能试着自己出头,去争去抢,硬生生把自己变泼辣了。后来跟同村的人一起往城里倒腾土豆、白菜,逐渐有了一点积蓄。她又开始从南方往北方贩菜。蔬菜批发风险大,有时候赔,有时候赚,丈夫不让她去,害怕亏本,她心一横,离了婚,带着两个孩子跑了出来。
最初什么都没有,租几平方米的仓房住,冬天生炉子煤气中毒,差点三人都送命。她的眼泪都快哭干了。她到处打零工,因为勤奋耐劳,和几个南方来的修鞋匠学会了修鞋,才在城里站稳了脚跟。
手头宽裕了一点后,她又去倒腾蔬菜。赶上了好机遇,她越干越大,后来开厂办企业,一直到今天。
她付出了这样的代价,只为能改变自己的人生。她成功了,她的一双儿女,站出来文质彬彬,都大学毕业。
你看,那些在菜市场、小店里谋生的女人,那些推着小车被城管追得满街跑的女人,她们都和这位企业家一样,难免市侩、粗糙、蛮横,可她们值得我们钦佩的是她们的生命力。
她们没有选择留在家里,保存所谓的体面。她们接受人生和社会的风吹雨淋,不仅仅是被生活所迫,还因为她们足够勇敢。好多人,也穷也没钱,但他们宁可穷着,也假装自己看不上这些底层的工作。所以这样的人会穷一辈子,而像这位女企业家那样的人,才会有翻身的机会。
每个人所能获得的资源都不一样,有些人没有好的开始,但厄运反而逼出了他们生命中的韧性和能量。他们没有顺从命运的安排,努力挣扎,拼命奔跑,终于杀出了一条血路。人人都有这样的一面,都有一个强大的自我沉睡在心底,就看你如何去唤醒它。
现在的你,有苦难,承受着不幸,但这困难与不幸,并未考验出真正的你。你只是顺从、接受、感觉,但没有让这一切改变你。你还在幻想着遇到一个好男人,你依然将改变命运的机会放在男人身上。这是女人的通病,以为自己的不幸,只是因为自己不够美不够好,所以没有更好的男人来爱。以为嫁得不好,才是不幸的源头。
这都是不对的。你真正的不幸,是从未真正认识自己。过去自卑,随随便便找个男人嫁了,现在好像觉醒了,但聚焦点依旧放在男人身上。
篇9
芳草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言如玉。这是中国人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的古讯了,虽然我也能十分领悟这句箴言的意义,但由于惰性在作怪,平时却总不能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读完一本书。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一个台湾人,他是一个饱读群书的商人,不仅对商经侃侃而谈,还对大量的书籍都很有见地。于是我向他请教,像我这种不怎么爱读书的人,读什么书才比较合适,并请他为我推荐几本好书。他根据谈话间对我的认识,强烈建议我读一读《九型人格》这本书,并热情地说要送给我一本。书非借不能读也,别人送的不读也有点对不起人家,于是许多个月没读过书的我,真正潜心静气地读这本书了。
还记得哲学课本上讲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我们人也是一样,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有开朗型的,内向型的,豪放型的,含蓄型的等等,但我们在不同性格的人身上或多或少地能看到他们的某些共同之处。《九型人格》是美国作者海伦·帕尔默的著作,它向我们阐释了一种深层次了解人的方法和学问,它按照人们的思维、情绪和行为,将人分为九种:完美主义者、给予者、实干者、悲情浪漫者、观察者、怀疑者、享乐主义者、保护者和调停者。九型人格最卓越之处在于能穿透人们表面的喜怒哀乐,进入人心最隐秘之处,发现人的最真实、最根本的需求和渴望。通过开篇的性格测试,通过书中各篇的详细解析,可以让我们对自己的性格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开启通向深层自我的大门。真正地认识自己,才能充分的发挥自身潜能,趋利避害,多去做自己擅长的事情,获得成功的机率就一定能将事半功倍了。
其实在读这本书之前,我最关心的就是自己是属于哪种性格的人。岁月如梭,不知不觉中,自己已经到了而立之年。虽然还不算老,但也经历过一些风风雨雨了。成功也罢,失败也罢,总觉得自己的性格在某些方面还缺少点什么。有句名言如是说:“要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失败乃成功之母,在成功中总结经验,在失败中吸取教训。我不知道为失败寻找原因算不算是借口,但认为这样可以更清晰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然后更好地把握自己。
现在的网络上,经常流传一些小测试题目,比如“测试你对未来的期望”、“揭开你心中的秘密:在寒冬的清晨用完早餐后,你希望在你的面前出现什么热饮”、“你忧郁的来源是什么”、“..." href="10.144.49.99/Dvbbs/dispbbs.asp_boardID=5&ID=32728&page=2">你潜意识里最怕失去的东西”、“你现在最期待的是什么”等等。虽然我在思想上是个地道的无神论者,但在做这些题目的时候,有时是报着好玩的心理,有时却还真想预测一下自己的未来,预测一下自己的人生。为什么会有这种幼稚的想法呢?我想,归根结底,是自己还不够了解自己。
篇10
满足孩子的感知需求
1岁半的轩轩吃饭时经常不老实,动不动就伸手抢夺食物和勺子,妈妈费尽了心思也没能让他好好吃饭。每当轩轩一抓起饭菜,妈妈就马上夺过来,生怕他把衣服和地板弄脏,轩轩则以大哭来回应,每顿饭都吃得惊心动魄,大人孩子都情绪紧张,轩轩也吃不饱。
分析:轩轩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习惯通过触摸等方式来感知世界,看到任何东西都要抓到手里玩玩,吃饭的时候也是这样。当轩轩产生了用手去感知饭菜状态的心理需求时,父母却限制了他的探索行为,轩轩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才会以大哭来表示抗议。
建议:妈妈应该在吃饭前把轩轩的手洗干净,并特意装些饭菜放在他能够得着的地方,当孩子兴奋地抓着饭菜就往嘴里塞时妈妈不要阻止,同时尽量抓住空档喂他吃,这样孩子的能力才会得到加强。
满足孩子的探索需求
韬韬是个顽皮的孩子,对家里各个房间的东西都充满了好奇,经常翻箱倒柜把家里东西都搜查个遍。奶奶总是寸步不离地跟在他身边,在韬韬拿到有危险或易碎的东西时马上从他手里抢走,惹得韬韬哇哇大哭。后来,奶奶干脆把家里所有的小物件都藏了起来,当韬韬翻抽屉时,发现所有东西都空了,于是变得无所事事起来。
分析:奶奶的做法限制了韬韬对世界的探索,年幼的孩子通常会对物品产生极大的兴趣,喜欢摆弄所有看到的东西,这其实是非常宝贵的学习机会。孩子通过搜寻、探险找到各种各样的物品,再通过触摸、摔打或者摆弄来感知物品的软硬、形状和特性,往往能发现特定物品的特点和逻辑性,比如哪些东西摔了会发出响声,哪些物品可以吃,哪些物品能拧开等。
建议: 探索的过程对孩子来说是其乐无穷的,面对孩子如此宝贵的自主探索需求,大人不应该加以限制,为了安全的需要可以适当把不安全的物品先行整理,再让孩子自由探索。
满足孩子的运动需求
遥遥刚学会爬的时候,屋里每个角落都是她的身影,还时常钻到桌子或床底下,每次一钻进去,妈妈就一把把她拽回来,生怕她磕着碰着。会走了以后,遥遥开始攀爬,爬到床上、茶几上,每次一爬上去,妈妈就把她抱下来,禁止她一切冒险的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