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幕遮周邦彦范文
时间:2023-04-03 23:10: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苏幕遮周邦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从内容来看,周词绝大部分是交织着相思相望的羁旅行役之词,单纯写爱情或羁旅行役的很少;其次是描写女性形象的,以伤春伤别为多,也有见赠歌妓的;一小部分是咏物词,其中多半融入身世之感;怀古词和涉及时政的词只是个别几首。这些诗词都给人一种忧伤、沉郁的感受,其中有仕宦坎坷之感,又有对羁旅行役的厌倦和怀念家乡的苦闷感,还有情爱未牵一线的失意感。可以说周邦彦的一生是寂寞的一生。所有这些感伤寂寞都奠定了周词的一个感情基调――“沉郁”,从而也形成了他独特的美学风格――“浑”。
在他所有的羁旅行役词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历来传诵的清疏又幽咽的《满庭芳》。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云:“上半阕云:‘人静乌鸢自乐……’下忽接云:‘年年,如社燕……’是乌鸢虽乐,社燕自苦,九江之船,卒未尝泛。此中有多少说不出处,或是依人之苦,或有患得患失之心。但说得虽哀怨,却不激烈,沉郁顿挫中别饶蕴藉。”可见词论家对周邦彦的沉郁寂寞揣摩分析得极其透彻。
下面以苏教版选修诗词《苏幕遮》为例来具体体会“浑”的风格,了解周邦彦赋予词作的那份寂寞之美。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汴京,五月盛夏的一个早晨,潮湿闷热异常,词人醒来,嗅到昨夜消溽用的沉香残味,听到周围的鸟叫,起身窥视那鸟儿在屋檐下互诉见闻。屋外池塘中荷花在一夜夏雨的滋润后,更显袅娜多姿,荷叶上的雨珠珠圆玉润,并随着日出一点点地蒸发;清平的水面上亭亭玉立着一枝枝荷花,并随风摇摆。此情此景只有让词人陷入追思:故乡的渔郎大哥你还记得我,在梦中词人驾着扁舟划桨驶入故乡荷塘的深处。如果说下阕是压抑的寂寞,那么上阕则是进入寂寞的铺垫和前奏。世人对这首词的关注往往放在了上阕。王国维曾评:“美成《苏幕遮》词,‘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此三句堪为荷中描写的终结者。确实,仔细分析,绿荷叶面因昨夜的阵雨水珠仍在,但水珠被蒸发的过程被词人及时而细微地捕捉到,并形象地将其中动态的妙处传达出来。风儿吹来,被细巧的枝干举着的荷花荷叶随风摇动,让人想象出那轻微的低喃细语,因此又引出音乐的效果了,手法超凡脱俗。一“举”字更是令轻乎软绵的上阙有了风骨,而又不失其风韵。无怪乎世人对其高度评赞。
但笔者认为,世人忽视了对下阕的关注。人们都从下阙中很轻易地分析出词人的思乡思亲之情,认为其情缠绵倍至,但世人却忽略了思乡情只是个表象,而其中倾注的寂寞苦闷之情才是该词的重点,字里行间那一份从容恬淡中的苦涩却非常人所能窥探。周邦彦可以抛开个人利害关系,抛开主观成分,纯粹客观地观察事物,并且全神贯注在事物上,因为“(天才)有充分的自觉,使人能以深思熟虑的技巧来再现所体会到的东西,把在心中浮动的飘忽的形象固定为经久的思想。”(叔本华《世界是意志和表象》)但“一切景语皆情语”已然是百证不爽的真理,再客观的景也是作者内心情感的反映。亚里斯多德曾经说过,所有在哲学、艺术、政治上有杰出成就的伟人,无不具有孤独而忧郁的气质。周邦彦生活的时代时值北宋后期,正是表面上莺歌燕舞,实质上党争激烈,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趋尖锐的时代。盛唐时代士大夫文人学士们渴求功业的雄心壮志在这时期已发展成昨日黄花,中唐开始的士大夫精神苦闷至宋初原已发展,至周邦彦时期,整个社会的思潮更是每况愈下。生活在这样时代中,词人和一般士大夫那样,有儒家的经世济民思想,但经受挫折后,又不大容易保持满腔壮志。由于社会的复杂,周邦彦的一生充满了形形的苦闷寂寞。作为一个仕途坎坷的文学家,一个羁旅在外的游子,一个内心敏感的词人,其心中的寂寞感更甚于一般的人。寂寞是一种无人能阻挡的天然状态,一种应该带有审慎思考的意识。寂寞是柔软的,像温水,像轻风,你感觉不到它;然而寂寞本身却是敏感的,它像个不知疲倦的行者,辛劳地寻找着自己的寄居地。周邦彦是寂寞多么合适的寄居所,因为他的经历,他的多情,他的敏感,无不让寂寞称心不已,它像八爪鱼一样牢牢地抓住了词人,让词人不由深陷其中而难以摆脱。周邦彦是敏感的,桃树试花,燕子归来,池塘飞雨,处处触动他的伤感情绪;他又是深沉而寂寞的,只是默默地凝伫,默默地将悲痛压抑于心灵深处。这种寂寞的体验,是十分私人化的,因为有一千个人就有一千种寂寞;这也是中国经长期封建社会所孕育的东方古典式的感情,含蓄而深沉,词末以“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的悲凉景色结情,更是含蓄无穷。
古书云:“寂寞者,清静,无声。”人生有太多的寂寞,太多的无奈。寂寞让人在静谧中默默地度过,如此一个盛夏的清静的早晨,多情的词人因景触情,因情生感,相思之余可能更多地让词人想到了仕途坎坷、羁旅苦难、情场失意,无人陪伴的清晨只有让寂寞悄悄然登上词人的心灵之舟,任其遨游。故他的这一首《苏幕遮》已非单纯的思乡之作,而是词人浑厚风格的一次酣畅淋漓的体现。
篇2
2.别有幽愁暗恨生,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3.______,其叶沃若。(《诗经・氓》)
4.楼船夜雪瓜洲渡,______。(陆游《书愤》)
5.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______!(李清照《声声慢》)
6.夫夷以近,______;险以远,______。(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7.鸟雀呼晴,______。(周邦彦《苏幕遮》)
8.______,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9.岁暮阴阳催短景,______。(杜甫《阁夜》)
10.纤纤作细步,______。(《孔雀东南飞》)
11.采之欲遗谁?______。(《涉江采芙蓉》)
12.山不厌高,______。______,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13.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园田居》)
14.______,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15.积土成山,风雨兴焉;______,______;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______。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______,______。骐骥一跃,不能十步;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16.______,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
17.______,______。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李白《蜀道难》)
18.______,白帝城高急暮砧。(杜甫《秋兴八首》)
19.歌台暖响,______;______,风雨凄凄。(杜牧《阿房宫赋》)
20.莫听穿林打叶声,______。(苏轼《定风波》)
21.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______?(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22.薄雾浓云愁永昼,______。(李清照《醉花阴》)
23.______,知来者之可追。(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4.心非木石岂无感?______。(鲍照《拟行路难》)
25.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26.______,______,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苏轼《赤壁赋》)
27.出师一表真名世,______!(陆游《书愤》)
28.山寺钟鸣昼已昏,______。(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29.______,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
30.湖月照我影,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1.戎马关山北,______。(杜甫《登岳阳楼》)
32.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__。(屈原《离骚》)
33.______,开国何茫然!(李白《蜀道难》)
34.卧龙跃马终黄土,______。(杜甫《阁夜》)
35.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______。(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6.______,可以卒千年;______,便作旦夕间。(《孔雀东南飞》)
37.云青青兮欲雨,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8.水面清圆,______。(周邦彦《苏幕遮》)
39.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40.风急天高猿啸哀,______。(杜甫《登高》)
41.夫祸患常积于忽微,______。(欧阳修《伶官传序》)
42.事不目见耳闻,______,可乎?(苏轼《石钟山记》)
43.鹰击长空,______,______。怅寥廓,______,______?(《沁园春・长沙》)
44.迢迢牵牛星,______。(《古诗十九首》)
45.少壮不努力,______。(《长歌行》)
46.驾一叶之扁舟,______。(苏轼《赤壁赋》)
47.锲而舍之,______;锲而不舍,______。(荀子《劝学》)
48.______,乾坤日月浮。(杜甫《登岳阳楼》)
49.同是天涯沦落人,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50.今宵酒醒何处?__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
51.舞榭歌台,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2.一种相思,______。(李清照《一剪梅》)
53.茕茕孑立,______。(李密《陈情表》)
54.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55.花径不曾缘客扫,______。(杜甫《客至》)
56.两情若是久长时,______!(秦观《鹊桥仙》)
57.乱石穿空,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8.______,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李煜《虞美人》)
59.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______,______。(杜甫《兵车行》)
60.千呼万唤始出来,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61.呜呼!______,非秦也;______,非天下也。(杜牧《阿房宫赋》)
62.纵使相逢应不识,______,______。(苏轼《江城子》)
63.凭谁问: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64.______,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65.______,______。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66.老当益壮,______?穷且益坚,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67.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68.______,石破天惊逗秋雨。(李贺《李凭箜篌引》)
69.______,______。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
70.于是废先王之道,______,以愚黔首;______,杀豪杰;______,聚之咸阳,______,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贾谊《过秦论》)
71.山围故国周遭在,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石头城》)
72.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______,______,______。推此志也,______。(司马迁《屈原列传》)
73.北海虽赊,______;东隅已逝,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74.______,最难将息。(李清照《声声慢》)
75.学而不思则罔,______。(《论语》)
76.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_,______,而又何羡乎!(苏轼《赤壁赋》)
77.______,塞上风云接地阴。(杜甫《秋兴八首》)
78.映阶碧草自春色,______。(杜甫《蜀相》)
79.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80.昆山玉碎凤凰叫,______。(李贺《李凭箜篌引》)
81.伏清白以死直兮,______。(屈原《离骚》)
82.身无彩凤双飞翼,______。(李商隐《无题》)
83.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84.此地有崇山峻岭,______,又有______,映带左右。(王羲之《兰亭集序》)
篇3
一、 温故知新,总结规律
在复习一个新的诗歌专题之前,不妨采用温故知新的方式进行。通过复习课本中的思乡怀远诗,让学生卸下心中的包袱。
李清照的《一剪梅》、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纳兰性德的《长相思》、李煜的《虞美人》以及周邦彦的《苏幕遮》,这五首是学生熟识的思乡怀远诗。学生可通过回忆这五首诗,分析它们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手法,根据对这五首诗的理解,尝试归纳思乡怀远诗的主题类型和表现手法。
上课时给学生五分钟左右的时间,稍加讨论,就可以得出答案:《一剪梅》主要表达的是作者独居的寂寞和思夫之情,运用的手法是借景抒情;《春江花月夜》表达的是游子思妇的离情闺怨,手法是借景抒情和比喻;《长相思》表达的是军旅思乡和羁旅之愁,手法还是借景抒情;《虞美人》表达的是作者的亡国之愁和古国之思,手法有触情生情、想象、比喻和虚实结合;《苏幕遮》表达的是思乡和羁旅之愁,运用的手法除了借景抒情外还有对写和拟人。
通过表格,将学生的答案展示出来,总结五首诗的情感,大致有四类:羁旅愁思,思念亲友,闺中怀人,征人思乡。手法主要有: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借物抒情、虚实结合、衬托、对写及修辞(比喻、拟人、夸张等)。
由学过的知识导入,不但可以降低学习的难度,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二、小试身手,学以致用
分析情感、分析手法和炼字题是考查思乡怀远诗的三类主流题型,借景抒情是命题的核心点,思想感情是命题的热点。
学生掌握了纲领性的知识,还需要让学生多实践,通过具体题目的分析,巩固所学,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例如,宋之问的《题大庾岭北驿》: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思考:颈联两句中最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这首诗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作者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这个题目涵盖了思想怀远诗的三种题型,学生将这三个问题解决,就可以对这种诗歌类型牢记心中,下次再遇到相同类型的题目也就不会产生恐惧心理了。
篇4
关于清明节祭奠的诗句《冬夕书事》作者田锡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苏幕遮》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蝉吟槐蕊落,的的是愁端。病觉离家远,贫知处事难。《与友人会》
熹欢就不要放弃,放弃就不要后悔
庄园打开,春天在音乐中到来
母称儿干卧,儿屎母湿眠。《劝孝歌》
爬上属于我的那座高峰,那个梦想
离恨却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
鸡鸣咸阳中,冠盖相追逐。丞相过列侯,群公饯光禄。
迢递路回清野,人语渐无闻,空带愁归。——周邦彦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liancom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宋】李清照《绝句》
戈船破浪飞,铁骑射日光。——《江上对酒作》陆游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玉楼春》
春蚕到死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
自矜胡骝奇绝代,乘出千人万人爱。
我欲乘风归去爱恨已过黎明任我多感惆怅静思明日晨雾
欲将此意凭回棹,报与西湖风月知。
千帆过尽,皆不是我心所爱;三千弱水,哪一瓢知我冷暖
关于清明节祭奠的诗句精选《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关于描写清明节的诗句之一:
清明夜
【唐】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清明日送邓芮二子还乡
【唐】戴叔伦
钟鼓喧离日,车徒促夜装。
晓厨新变火,轻柳暗翻霜。
传镜看华发,持杯话故乡。
每嫌儿女泪,今日自沾裳。
清明后登城眺望-【唐】刘长卿
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
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
草色无空地,江流合远天。
长安在何处,遥指夕阳边。
清明日曲江怀友-【唐】罗隐
君与田苏即旧游,我于交分亦绸缪。
二年隔绝黄泉下,尽日悲凉曲水头。
鸥鸟似能齐物理,杏花疑欲伴人愁。
寡妻稚子应寒食,遥望江陵一泪流。
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关于清明节祭奠的诗句推荐郊行即事
(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寒食-【唐】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清明即事-【唐】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清明-【唐】孙昌胤
清明暮春里,怅望北山陲。
燧火开新焰,桐花发故枝。
沈冥惭岁物,欢宴阻朋知。
不及林间鸟,迁乔并羽仪。
清明日忆诸弟-【唐】韦应物
冷食方多病,开襟一忻然。
终令思故郡,烟火满晴川。
杏粥犹堪食,榆羹已稍煎。
唯恨乖亲燕,坐度此芳年。
长安清明-【唐】韦庄
蚤是伤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篇5
人生中有太多的遗憾,汇成了命运的苦辣辛酸。就算用尽全身的气力,也无法挽回。
时间染白了我们的青丝,岁月让我们经历过各种遗憾。
白居易的遗憾是:“夜深忽梦少年事,惟梦闲人不梦君。”
欧阳修的遗憾是:“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
有遗憾的人,必定是深刻感受过失去的人,付出过至真至纯感情的人,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可以回忆的片段,有了一生都难以忘怀的体会。
有一种遗憾,是“人面不知何处去”的擦肩而过。
《题都城南庄》
唐·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那一年,崔护独游长安南庄时,遇见一女子,甚是心动。
次年,崔护又前往探访时,唯见门院如故,扁锁无人。喜欢的人早就不知道去了哪里,只余桃花在春风中绽放。
李兴禹说:
“过错是暂时的遗憾,而错过了就是永恒的遗憾。”
茫茫人海中,总会错过一些人,一些风景。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
不辜负每一缕清风,不辜负身边一点一滴的拥有,用心的去欣赏,去热爱,那些遇到的人和事都是值得珍藏的回忆。
有一种遗憾,是“从此萧郎是路人”的无可奈何。
《赠去婢》
唐·崔郊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生命中有许多你不想做却不能不做的事,这就是责任;生命中有很多你想做却不能做的事,这就是命运。
人生在世,经历越多,感受越深;茫茫人海,有相遇,也有错过。
尘世间,很多事经历过,也无力改变现状;很多人错过了,便是永别。
有一种遗憾,是回不去的故乡,是“故乡遥,何日去?”的伤怀无奈。
《苏幕遮》
宋·周邦彦
燎沈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站在荷塘边,看着清风拂过池塘,荷叶摆动,你是否想起远方的老友?
故人难相见,但愿故人不相忘。
愿清风为我们带去对往日老友的思念与问候。
有一种遗憾,是“出师未捷身先死”的壮志未酬。
《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年少的我们,有着远大的理想,可是岁月无情,当时光流逝,当我们无时无力再去为理想奋斗时,人生只剩下深深的遗憾。
生活是一场单程旅行,失去的时光不会重来。
惟愿在往后的时光里爱的时候不辜负人,睡的时候不辜负夜晚,玩的时候不辜负风景,吃的时候不辜负美食,活的时候不辜负家人朋友, 一个人的时候不辜负自己。
有一种遗憾,是在错误的时间,遇上了对的人,是“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的伤怀惋惜。
《无题》
唐·佚名
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春鸟弄春声。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人归万里外,意在一杯中。只虑前程远,开帆待好风。自入长信宫,每对孤灯泣。闺门镇不开,梦从何处入。一别行千里,来时未有期。月中三十日,无夜不相思。
人生就是一场又一场的相遇,都是缘分,没有好与坏,没有对与错,缘分来了,好好相待;缘分尽了,自会别离。
即使在错的时间遇上了对的人,依旧谢谢陪伴我度过生命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给我留下了许多难以忘怀的回忆。
有一种遗憾,是“但悲不见九州同”的故土难收。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心系家国,在临死之前,没有亲眼见到收复河山,是他最大的遗憾。于是,他告诉儿子:当朝廷收复失地时,你别忘了到我的坟前告诉我这个消息。
陆游一辈子也不会知道,他的愿望永远的落空了。可在那个年代,多少失去家国的宋代子民,盼了一辈子,也没盼来收复故土。这样的遗憾,痛彻心扉。
有一种遗憾,是“白首方悔读书迟”的光阴虚度。
《劝学诗》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年少的时候,总说有的是时间,读书的计划一推再推。可时光如白驹过隙,当我们醒悟过来的时候,已经晚了。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有一种遗憾,是少年时的虚度光阴,晚年时的后悔莫及。
有一种遗憾,是“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阴阳相隔。
《江城子》
宋·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烟花绚烂至极,也有垂落之时,历尽半生繁华,余生最易念亲近之人的陪伴。
在一切无常的变幻里,尽力活得绚丽些,活出最好的样子。愿你回首半生,不辜负自己,不害怕将来。
没有谁的生活永远光芒万丈,总会有一些遗憾令人叹惋,总有些想要的无法得到,总有些得到的又已失去。
篇6
【关键词】 高中语文;古文诗词;教学模式;创新;初探
作为我国文化的经典,古文诗词以其丰富的语义情感写实和独特的艺术表达效果在我国古典文化中永垂不朽,成为语文教学中的热点和重点。然而,高中语文古文诗词的现有教学模式存在较多问题,难以适应新时代的高中语文教学要求,需要进行高中语文古文诗词教学模式的创新,提高高中语文古文诗词的教学质量,实现高中学生文化底蕴、文学情操和审美情趣的全面提升。
一、古文诗词情境教学
针对高中语文古文诗词现有教学模式的弊端,高中语文古文诗词教学模式的创新初步体现在高中语文古文诗词的情境教学方面。在高中语文古文诗词教学的情境教学上,教师要注重古文诗词情境的构建,以古文诗词中的关键词为出发点进行古文诗词教学情境的构造,以教学情境的引人入胜引导高中学生进行古文诗词意境的丰富想象,给学生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例如,在进行《古诗十九首》中《涉江采芙蓉》的教学时,可以播放央视诗歌朗诵中《涉江采芙蓉》的背景音乐,引导学生在聆听中感受古文诗词的优美意境,进行天马行空的意境想象,想象泛舟江上采芙蓉的情景,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在潜移默化间得以熏陶和培养。又如,在讲授杜甫的《咏怀古迹》时,以苍凉悲壮的出塞曲为背景音乐,讲述明妃昭君出塞的故事,让学生在有感于昭君出塞的背景故事的基础上,学习古文诗词离别、送别的情感表达,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底蕴在古文诗词的情境中得以培养和提升,保证高中语文古文诗词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得以全面提高。
二、古文诗词多元化教学
高中语文古文诗词教学模式的创新,除了在古文诗词教学基础――情境教学方面的创新外,还表现在古文诗词的多元化教学方面。在高中语文古文诗词的教学中,进行多元化教学要求教师在进行古文诗词的教学时,不仅仅局限于古文诗词表面意义的讲授,更在于从不同角度进行古文诗词语意的延伸教学,达到古文诗词教学的多元化效果。例如,在讲授李商隐的《锦瑟》时,从诗词鉴赏、音乐感染和乐器乐理等多元化角度进行教学,逐步引导学生进行古文诗词语言层面的开放式情感延伸体验,给学生带来不同程度上的艺术体验,锻炼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提升学生的古典文化素养。
三、古文诗词延伸教学
在高中语文古文诗词的教学模式创新中,要考虑到古文诗词意境、情感的延伸效果,在古文诗词教学中适当开展古文诗词的延伸教学,锻炼学生逻辑推移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对古文诗词意境的情感迁移意识,给学生进行多方面知识的全面讲授,提高学生古文诗词的知识饱和度,丰富学生各方面的知识素养。例如,在讲解周邦彦《苏幕遮》中的主客移位手法时,适当延伸杜甫《月夜》“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中同种手法的运用效果;在体验杜甫《阁夜》中忧国忧民情感后,延伸体验其《宿江边阁》中无奈伤感的情感;在教授陆游《书愤》中的爱国情怀时,引导学生体味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赤子之心。
四、古文诗词快乐教学
在高中语文古文诗词的教学模式创新中,古文诗词的快乐教学是古文诗词教学创新的时代性体现,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方针政策得以落实的重要表现。高中古文诗词的快乐教学,要求教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快乐学习古文诗词。例如,在进行古文《鸿门宴》的教学时,在节奏激荡的背景音乐下引导学生进行故事的表演,课堂气氛得以活跃,教学效果得以提升。同时,在讲解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组织鼓励学生吟唱邓丽君版、王菲版曲调,引导学生进行流行音乐与古典诗歌的配词配曲,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古文诗词,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得到全面的激发,学习主动性得以提升,高中语文古文诗词的教学质量得以保障。同时,在语文古文诗词的教学之余,适当布置趣味性十足的对应练习,将快乐教学渗透到课后作业等方面,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得以保证,学生在课堂上学到诗词知识得以在课后巩固。例如,布置学生找出著名美学家王朝闻、国学大师南怀瑾、影视演员周星驰的文化来源,引导学生分别找出对应的《论语・里仁》中的“朝闻道,夕死可矣”和《史记・屈原列传》中的“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以及王勃《滕王阁序》中的“雄州雾列,俊采星驰”,以此巩固学生的课堂诗词知识,丰富学生的古文诗词涵养。
古文诗词作为古典文化的经典,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需要引起语文教师的高度关注,适时进行古文诗词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在高中语文古文诗词教学模式的创新中,教师要注重古文诗词情境教学、多元化教学、延伸教学以及快乐教学的并驾齐驱,共同确保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文化素养和艺术情操的陶冶。
【参考文献】
[1]陈麓伊.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创新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
篇7
关键词:学生自主;重构教材;选修
“选修课应该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教学内容和要求必须在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和特点的基础上设定。”新课标的这一要求是我对《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之部”进行重构的主要依据。“对于语文教师而言,重构教材是一项必备的教学能力,也是实现课程理念的主要手段。”郭惠宇老师的论述给了我一些启发。当然,在进行重构时,还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要、语文学科的弱势地位以及大班额的现状等因素。我主要把作品分为“必选”和“自选”两部分:“赏析示例”所提供的三首诗歌能够很好地阐明单元主题,具有示范性质,属于“必选”作品;“自主赏析”和“推荐作品”中的作品由学生自主选择,属于“自选”作品。本文重在阐述我对“自选”作品的处理,具体做法如下:
在开始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项任务:在每一单元的“自主赏析”和“推荐作品”中选出自己最想学习的三首诗词。根据统计结果,第一单元入选的是《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蜀相》(杜甫)和《书愤》(陆游)。第二单元入选的是《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韦庄)、《登岳阳楼》(杜甫)和《长相思・山一程》(纳兰性德)。第三单元入选的是《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李凭箜篌引》(李贺)和《苏幕遮・燎沉香》(周邦彦)。学生的选择主要集中在较为简易的作品,一些篇幅较长且难度较大的作品如《湘夫人》《梦游天姥吟留别》等,很少有学生选。由此可见,专家眼中的经典作品学生未必喜欢。其实,“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只要能完成教学目标,让学生自己做一次主又何妨?学生能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能够以一种较为轻松积极的心态去学习语文,这不正是我们语文教师所希望的吗?
经过仔细思考,我把这些“自选”作品又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以比较鉴赏为主;另一部分则以填词训练为主。
一、比较鉴赏
我在学生选出的作品中挑出了《蜀相》《书愤》《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苏幕遮・燎沉香》《登岳阳楼》《李凭箜篌引》,又补充了《琵琶行》中描写音乐的片段和《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总计八篇作品,作为比较鉴赏的对象。我把这些作品分成四个小专题,每个小专题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目的是让学生在比较中品味语言,感悟差异,领悟魅力,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
1.同写古人,同中有异
《蜀相》和《书愤》两首诗都写到了诸葛亮,但又有所不同,《蜀相》重在赞美诸葛亮的功勋和忠心,主要表达杜甫对诸葛亮的景仰、痛惜之情以及自己的郁郁不得志;《书愤》重在以诸葛亮自况,主要抒发陆游渴望收复失地的志向。究其原因可知,杜甫和游不同的生活经历和写作意图是造成两首诗同中有异的主要原因。以《蜀相》《书愤》两首诗为依托,可以让学生加深对“知人论世”这一单元主题的理解,进而更好地认识两首诗的价值和意义。
2.景美情浓,异曲同工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和《苏幕遮・燎沉香》两首词都是先写景后抒情,且景为江南美景,情为思乡之情。两首词语言都清新优美,简洁明快,抒情性强,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幅清晰鲜明的画面。教学这两首作品时,我慢慢引导学生进入意境,发挥联想和想象,将诗人描绘的意象和画面在脑海中再现,让学生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进而获得审美享受。不知不觉中,学生对“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这一单元主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3.同题抒怀,风格迥异
《登岳阳楼》与《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两首诗都是写登岳阳楼,但风格迥异。杜诗以写实为主,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与浩瀚壮阔的洞庭景色融为一体,意境宏丽阔大,诗风沉郁顿挫;李诗想象奇特,轻松愉快的心情与宏丽美好的山水景物交融成一个似真似幻的迷人世界,诗风豪放飘逸。通过这两首诗的学习,学生对李杜二人的不同诗风有了更为真切的认知。另外,我还把品评字词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教学,让学生仔细体会诗人用词的精妙。例如把杜诗“乾坤日夜浮”的“浮”字与孟浩然“波撼岳阳城”的“撼”字相比较,把李诗“雁引愁心去”的“引”字与另一版本“雁别秋江去”的“别”字相比较。通过比较,让学生仔细体会不同的用字在写景造境、表情达意上的明显区别。
4.题材相同,手法相异
白居易的《琵琶行》与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二诗虽同写音乐,却各有千秋。从手法上来说,《琵琶行》主要通过比喻从正面来描写音乐,以声写声;《李凭箜篌引》则主要通过夸张、通感从侧面来烘托音乐的艺术效果,把以声写声和以形写声相结合。由此可见,即使是相同的题材,由于诗人的构思不同,表现手法相异,作品呈现出的意境风格也就迥然不同。为强化学生对这些手法的理解与运用,我又进行了拓展训练:
阅读下面几则材料,选出你心目中的美神,并说出你的理由。
(1)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宋玉《登徒子好色赋》)
(2)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悄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汉乐府《陌上桑》)
(3)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李延年《佳人曲》)
(4)战争结束后,希腊老兵惟一的要求是,看一看令他们打了十年仗的女人。当海伦站在城墙上向他们致意时,这些士兵老泪纵横地说:“值得!”
学生对于这样的问题特别感兴趣,讨论非常热烈。虽然最终也没有形成一致的意见,但都意识到了在刻画人物时,可以从正面进行细致刻画,也可以从侧面进行巧妙烘托。
二、填词训练
选修课程在致力于培养学生欣赏能力的同时,也不应该忽略写作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善于抓住适当的时机,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有效地训练。指导学生填词训练是我曾经进行过的尝试,从课程目标的落实和学生的反映来看,效果较为理想。在教学时,我延用了这一做法。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和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三首作品语言凝练传神,意境优美隽永。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感受诗词的优美意境和思想意蕴,还以这三首词为依托进行了填词训练,目的是让学生意识到锤炼语言的重要性,体验创作的乐趣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例如在学过《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之后,我带着学生欣赏了《一剪梅・中秋元月》(辛弃疾)、《一剪梅・舟过吴江》(蒋捷)和《一剪梅・怀旧》(汪元量)这三首相同词牌的作品,让学生进一步熟悉这一词牌。在简单介绍了填词的基本要求后,我要求学生自选主题进行填词训练。学生写好之后,我选出了较为成功的三首进行点评,然后和学生一起仔细思考并提出修改意见。学生兴致比较高,讨论很热烈,一些准确传神的词语就在反复讨论中被找到。在反复修改的过程中,不少同学都注意到了锤炼语言的重要性,也体验到了创作的乐趣。最后呈现出来的成果如下:
《一剪梅・读(长恨歌)有感》:“烛影摇红夜凄凉,冷了琵琶,淡了月光。浣纱西子今何在?香绕空闺,月绕回廊。未央深处角声长,惊残羽衣,凌乱霓裳。三郎何处诉衷肠?风透疏帘,雨透纱窗。”
《一剪梅・除夕有感》:“人影叠叠又喧嚣,烟花飞逃,年华亦老。转眼满头银丝飘,苦恼困扰,与日同消。何须总为前途劳,富贵也好,贫穷也好。终成黄土魂魄消,光阴易逝,出名趁早。”
篇8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盛夏蝉鸣声里,黑色银幕上缓缓映出北宋周邦彦这阙《苏幕遮・燎沉香》,然后整个银幕渐渐亮起来,是一大片含苞待放的荷花,在拂晓天光里随风轻摇,果然是“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这便是电影《别浦》(英文版片名为“Home”)的开头。
《别浦》是青年导演文晔的第二部短片作品,也是她的第一部参展作品,到今天为止,这部片子已经为她在不同的电影节斩获了三项荣誉。在英国最大最重要的独立电影节Raindance上,《别浦》斩获最佳国际短片,在Savannah电影节上则获得由HBO特别设立的最佳学生短片奖,同时还在HollyShorts电影节为文晔赢回了最佳女导演奖。
文晔,北京姑娘,“90后”,从北京四中毕业后进入和希拉里的母校韦尔斯利女子学院(Wellesley College)读本科,学电影与心理,之后被美国电影学院(American Film Institute,以下简称AFI)导演系录取。在经历了两年高强度的电影训练之后,文晔于2015年夏天从AFI毕业,开始走出象牙塔,正式以职业青年电影人的身份踏入这个造梦江湖。
我第一次见到文晔的时候,就被她身上的书卷气、沉稳、成熟与真诚所惊艳到。她身上有着超越她本身年龄的沉着气质,有非常自成体系的审美格局,对电影、电影行业和生活本身,都有着深刻而周致的见解。
《别浦》是文晔导演的第二部短片作品。她的第一部短片作品是她在AFI第一年时执导的,名叫《在水一方》(英文片名为“Spring Song”),由三获金马奖的老戏骨卢燕主演,讲述一个美国养老院里的华裔老年妇女的生活悲欣。《别浦》则是展现一个农民工在离京回乡的前夕,这一天从早到晚的生活状态。《别浦》之后,便是文晔的毕业作品《逝》(英文版片名为“Fata Morgana”),讲的是一个非常令人难过的故事,一对中国的老夫妇,第一次来美国,不为观光,却是为了领回唯一女儿的骨灰。送女儿赴美留学时,大概怎么也不会想到再次相见是这样一个情形。
这三部短片,在审美风格与情怀上有其相似之处,在叙事手法上却各有各的不同。若是问哪一部更能代表文晔的个人风格,答案大约是都不太能,但又都或多或少折射出她的心灵世界。文晔很坦诚地表示,在刚刚开始拍电影的阶段,她更多思考的是如何全面地积累各方面的经验,进行更为多样的尝试,训练自己驾驭不同的叙事风格,锻炼自己和不同的团队演员打交道,而不是一上来就追求要完整清晰地在作品中展示与建构自己。譬如《在水一方》,虽然故事的内容绝不是主流的好莱坞电影会关注的主题,电影语言也非常的克制、自矜、哀而不伤,像李商隐的诗、汪曾祺的小说、邓丽君的歌,但是其实如果谈到叙事本身,则是非常规整的戏剧结构,来源于传统而主流的电影叙事传统。与之相反的是《别浦》,完全是反情节叙事的,只是展现生活的状态,描摹生活本身的质感,而不是抛出一个观点或者讲出一个故事。因为《在水一方》是学生作业,而AFI作为一个严格且高度体系化的电影院校,是非常重视传统的叙事结构的。作为一个青年导演,如果一开始就非常明确自己的风格,并且一直在这条路上走,其实是双刃剑。一方面,会越来越娴熟,也会建构起特定风格和他个人品牌之间的联系。但另一方面,也可能会失去一些探索的乐趣,曲径通幽处,可能别有一番洞天,既是对眼界与格局的开阔,也是对自己既有审美体系的一种挑战与思考。因此,像文晔这样,虽有自己相对成熟与稳定的审美趣味,但仍然愿意多去探索与尝试,不失为一个有胆有识的选择。
因此,当文晔拍摄毕业短片《逝》的时候,便在努力做出一种融合上的尝试,使影片既有清晰的戏剧冲突,又能传达出幽微的人生谜语。海明威提出过一个“冰山理论”,是讲一部小说的文本呈现出来的,应该只是海底冰山露出海面的那八分之一,文本中隐藏的信息与情绪,才真正是海底冰山本身。那么文晔所追求的电影美学其实也有相似之处。电影所直接呈现的,其实只是真实完整故事的冰山一角,那些点到即止的话,那些一闪而过的眼神,那些没有被展开故事的配角,都是留给有心的观众按图索骥的线索,期待他们在八分之一的冰山之外,能看懂那八分之七的悲喜交缠。
然后这种融合,恰如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一样,听上去好像很亮眼,但倘若但凡多一点追求,不满足于只是元素的拼贴,而是希望展现更深刻的连接,在实践上便会有诸多细节和具体的困难。就像《逝》这部电影最后的成果一样,因为想表达的东西太丰富,而不得不采取以点概面的手法,展示生活的一个横截面,而观众对于人物更多的好奇心,便只能靠已有的影像来进行推断了。
关于拍摄:戴着镣铐起舞导演这个位置,需要有非常良好的沟通能力。很多电影行业以外的人,会不太知道导演具体是干吗的,他不写、不摄像、不演、不做后期,他是不是只负责领导别人?导演本人自然要有过硬的电影素养与审美品位,这会决定整部电影的格调与格局。而除了形而上层次的要求之外,导演具体做的事就是与各路人马沟通。用文晔的话说就是,从开工说到收工,嘴皮子就停不下来。一部电影在未出成品之前,其实是极抽象的存在,有非常丰富的可能走向,而导演需要通过沟通,准确地传达出这部电影的每个细节在自己的脑海中的样子,推动着电影朝着唯一可能的路去发展。
文晔所拍摄的这三部短片,拍摄团队的人员虽有重合之处,但也涵盖了非常不同的来历。比如拍《在水一方》时,虽然里面都是华裔演员,但大家都有一定程度上的美国背景,而主演卢燕女士则是经历非常丰富、资历很深的名演员。可是拍《别浦》时,就是相对比较中国的团队,里面的演员则大多是素人演员,并没有受过专业的表演训练。而到了《逝》,团队则既有美国的华裔演员,也有非常著名的中国演员刘佩琦;既有专业的演员,也有没受过表演训练的新人。
指导素人拍摄与指导名演员拍摄,原则非常不同,也带给文晔很不一样的体验。拍摄《别浦》时,男主角曹麦顺,是一位龙套演员,有片场经历,但是没有受过任何演艺方面的训练,在成为龙套演员之前,他一直在农村做农民。他的语言与形态,就是本色出演。当文晔指导这些素人演员拍摄时,她不会提前告诉他们剧本让他们去背台词,这会让他们紧张、不自然,从而完全浪费了素人演员的天然优势。与之相反,她会告诉他们一个情境,给他们发挥的空间,让他们用自己本能的语言、表情与动作来进行反应,不断地进行现场调整,目的就是让他们在轻松与自然的环境下本色出演。
看最后的拍摄成果,会发现,曹麦顺的眼神与皱纹,自然而然便呈现出生活的辛酸与复杂。这种丰富的层次感,固是演员本人的自然流露,亦是镜头巧妙的捕捉、与镜头后导演不断地激发与推动所营造出来的。电影所呈现的生活质地与人的气质,来源于真实,但本质上仍然是一种导演选择的叙事。拍摄素人演员,就像人像摄影,人的内心与情感极为复杂、幽微、流动又多变,而生活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从来是交错又平行,当深深懂得这一点后,会更明白何谓瞬间即是永恒,呈现便是唯一的真实,镜头捕捉你隐藏的情感与气质,也剪辑它们。文晔的三部短片,从模拟手持相机的摄影风格到沉稳的剪辑,再到演员们平淡渐近自然的演技,都或多或少地营造出一种纪录片式的感觉,便是在试图营造这一份艺术与情感的真实。电影的最高目的是制造、生产情绪,当观众感到感情上的真实,被触动到,那便是成功了。
而与著名的实力派演员的合作拍摄,则又不一样。 《在水一方》里近电影结尾的一幕,是老太太经历了生活里种种令人难过但讲出来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挫折之后,回到家,给老年痴呆的老伴儿带了红烧肉,然后平静地祝他新年快乐。因为拍摄时的不连续性,卢燕第一次拍这一幕的时候,并没有非常准确地传达出剧本所要表达的情绪,而是非常自然甚至有些愉悦地讲出了“新年快乐”。文晔只对卢燕讲了一句话,那就是“卢老师您还记得去山坡走路那场戏吗?咱们的戏紧接着那一场”。 山坡走路那场戏,是要从山底走到山顶,走一个很陡的坡,走完后整个人都会非常累。卢燕听了她这句话,迅速领悟了她的意思,接下来一条便过,非常精准地传达了那句“新年快乐”中悲凉、惘然又平静的意味。
“他们都是非常非常有经验的职业演员。”文晔讲起卢燕与刘佩琦两位老师,“与他们合作,其实要少说话,在每个take之间讲一两句关键的话,要精确,会有点头醒尾的效果。”
显然,在高强度的拍摄作业中, 无论是具体拍摄中的困难克服、与工作人员的相处,还是电影本身的制作,文晔都为自己积累了扎扎实实的导演经验。作为在校学生,尤其是要求非常严格且具体的AFI的学生,拍电影的限制是很多的。然而这些限制亦可以成为一种激发。正如绝对的自由令人无处落脚,限制带来边界,带来有限的空间,便会令创作者认真思索在这有限中,如何最大化自我的风格。知道边界在哪儿,反而能放心探索,恰如戴着镣铐起舞。就像命题作文一样,这种限制,是一种有意识的、有方向性的训练,目的是让你成为更为全面的创作者。若用武侠小说里的话来比喻,那就是从手中有剑到心中有剑,最终飞花摘叶皆可伤人,可要想达到无招胜有招,必得先好好磨刀。文晔正在做的,便是这打磨自己的过程。
关于未来:明天会更好
篇9
关键词:宋词 教学 认知 观照
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代表性的文体样式,也是中华文明的经典。如何在课堂中引领学生品析宋词的美呢?我认为有几下几点值得借鉴:
一.穿越时空认知宋词妙境
现代气息的乐曲和歌词与“宋词”诗思词韵有很大程度上相近,都是运用语言文字配合音乐作词谱曲供人们歌唱。只是,诗与乐的结合方式中,宋词从“选词以配音”到“由乐以定词”(倚声填词)的艺术范式,现代的作词谱曲者很难企及。虽然不受那么多“词牌”的束缚,但词与意的表达只有遵循“规范”,才能开阔视野而融入艺术情境,这是古今相通的共识。因此说,现代人学习“宋词”,不仅学知识,而且学文化,还能从学习与领悟中艺术地品味人生的哲理。
1.认知宋词的词牌与词意。《虞美人》怀旧——对往昔美好生活的追忆,以今日境遇的感伤壮物而传情;《渔家傲》以“苍凉悲壮”之调抒豪放健举之情;《雨霖铃》、《采莲子》叙事——写漂泊行役的游子世路生计的艰难;《八声甘州》雅词;《风栖梧》小令(雅俗融合)抒发年华流逝,功业无成的身世之感;《临江仙》《鹧鸪天》抚今思昔(今昔互衬、悲喜交集之作);《苏幕遮》抒写羁旅乡思(羁旅中离愁别恨的情调);《渔家傲》在慨叹沉思中抒壮志难酬或“行人”对佳人的渴望与求而不得的惆怅之调;《蝶恋花》思妇伤春或惜春伤时,咏物与抒情融合无间;《浣溪沙》抒惜春伤时之调;《醉花阴》抒寂寞感伤中孤独个性之情;《踏莎行》抒离情闲愁之调;《采桑子》即兴之调(在描绘湖光山色、自然风物中抒发平和愉悦的心境);《天仙子》临老伤春之调;《清平乐》清平(贫)、洁身自爱,此调多写珍惜男女之情;《江神子》快词,以雄心壮志抒英姿飒爽、感慨激昂之信心;《江城子》悼亡之词;《破阵子》抒抱负成空,功业难成的悲愤之情;《卜算子》抒高洁自赏,不苟同世俗之调;《水龙呤》咏物抒怀;《遇永乐》怀古伤今;《桂枝香》吊古忧今;《菩萨蛮》离愁别绪,良宵生梦;《青玉案》抒高洁自守和壮志难酬及孤寂幽独的情怀;《贺新郎》送别词;《如梦令》抒写分别之感;《念奴娇》咏史伤怀;《沁园春》抒对美景的留恋之情以及对名人的仰慕;《水调歌头》展开联想,生发议论。这么多词牌表达的词与意,仅是宋词中词牌的主要部分,可见宋词的学识是极其丰富的。它是宋代文人诗词创作探索的结晶。
2.解析宋词的风格与流派。北宋前期:以晏殊为代表的“名士派”(“二晏”典雅清丽);以欧阳修为代表的“婉约派”(意指上委婉,表达上简约);以柳永为代表的“俚俗派”(“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北宋中期:词至苏轼而变“豪放派”(突破“词为艳科”,代之以“豪放健朗”的风格);北宋后期:词至周邦彦而变“言情体物”(言情,沁人心脾;体物,写景、豁人耳目);南宋初期:辛弃疾继承发展了“豪放派”风格(抒写壮志情怀,爱国思想);南宋初中期:李清照继承了“婉约派”风格(开创“词别是一家”的“易安体”,风格由婉约清丽到沉郁凄怆);南宋后期:“辛派词人”受辛弃疾影响,陈亮、刘过、刘克庄、刘辰翁(“记兴游、发感慨”,抒发爱国情怀)。宋词各个风格流派的诗词创作,将宋词繁荣的文化动因,推演出“‘主情’的宋词必然要在‘言志’的唐诗之后大行其道”①的文化景观与知性情致。它从晚唐“花间词”的基础上锐意创新,并在宋初文坛以“名士”、“婉约”、“俚俗”等艺术风格表达词人对生活与情感的内心体验;以后的创作中,词的审美内涵不断丰富与提高,新生活、新体验、新意境不断地充实着词人的创作情致。至苏轼的词创作,开始突破“词为艳科”的樊篱、尽洗以往浓重的脂粉气,并摆脱纤弱柔婉的词风,而代之以沉雄健朗的豪放词风,使宋词“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从此,宋词在士林文坛上提高了地位并恢宏壮大。
3.领悟宋词的“三境界”说。(1)起兴:“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一个人在生命孤独的痛苦时刻,不懈地追寻生命着落点的创新意识;(2)养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一个人在“求索”生命意义时找到了值得为之奋斗的目标,全力以赴不惜一切代价而奋斗的过程,它需要坚韧不拔的毅力;(3)兴会:“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一个人通过自己的苦苦寻求和努力,发现自己想要的东西原来就在自己的身边而感叹,这种欣然会意的心灵领悟,它向人们昭示着一个真理,那就是世俗的愿望是否达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心灵的解放和灵魂的归属。
二.精神漫游观照佳作情致
宋词的兴盛显现出“宋代文人大多实现了社会责任感和个性自由的整合”。②宋代文人在摆脱心理困惑的精神求索中,是创作个性与人生历练的生动写照,充分体现了文人独钟的精神漫游,伴随着诗词创作的心路历程从遥远的时代奔向未来!
1.生命孤独与创作个性的张扬。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新词美酒、亭台香径,赏心乐事中感叹春残花落、物是人非的孤独回味。《蝶恋花》“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通过景物的渲染和主人公心理活动的刻画,抒发那种绵长深切的相思之苦;范仲淹《渔家傲》“将军白发征夫泪”,这首被公认为开宋代“豪放”先声的词作,境界宏阔苍凉,抒发出作者一片深沉悲壮的情怀;欧阳修《踏莎行》“楼高莫近危栏倚”,以柔婉的格调,写离愁别恨的情绪况味。《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写得意境浑成,有很大的包容性,可生发出许多联想比附;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写羁旅行役忧思。《风栖梧》“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肖得人憔悴”写感人至深的男女之情;苏轼《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词中借出猎习射,表达自己希望能为国靖边,驱走敌人的信心。《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借自然界变幻的表象宽解人间所有的悲欢离合,寄托自己对人生、对自由的美好愿望。《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通过雄奇壮丽的赤壁江山的描绘以及对英雄人物的缅怀,抒发贬居生活中的自己依然渴望有所作为的壮志,同时也流露事业无成、早生华发的慨叹;秦观《鹊桥仙》“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通过牛郎织女一年一度七夕相会传说的描绘,在对比中写出了真挚不移的爱情生活。
2.慷慨悲歌与忧国情怀的咏叹。陆游《卜算子》“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梅花临寒独开,不畏群花妒忌,就是零落化尘,依然散发香气,这孤高坚劲的品格,象征着自己的节操;李清照《一剪梅》“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刻画与丈夫殊不忍别,觅锦帕送之,并设想别后的思念之情。《醉花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通过独处重阳佳节的寂寞感受,写出了对久别的爱人深切相思的情怀。《声声慢》“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通过晚秋景色和孤独处境的描绘,倾诉出夫亡家破,饱经忧患和离乱的无限忧愁;辛弃疾《青玉案》“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词人以“自况”揶揄,突出地表现“那人”与众不同的性格,以及始终不渝地坚持抗战理想。《摸鱼儿》“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运用比兴的手法表现年华虚度,志不得伸的感慨。并以外柔内刚的气韵抒豪健之慨叹。《水龙呤》“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通过登临建康赏心亭,即景生情,抒发南渡以来报国无路,壮志难伸,以及知音难觅的悲愤抑郁情怀!
当然,宋词佳作远不止这些。如果我们真得多读,一定会觉得余音缭绕,回味无穷!
注释:
①冷成金著:《唐诗宋词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