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实践性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4 01:04: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会计专业实践性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会计;转轨;作用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3-0130-02
随着国家经济的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也在不断深化和发展,会计工作置身于整个经济管理中,应与经济改革、深化企业改革保持同步,不能就会计论会计,而应该研究探讨会计在管理职能和工作方法上的转轨变型问题。这里的转轨是指转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变型是指以核算型为主转向以管理型为主。其目的是充分应用经济杠杆的调节和价值管理的特殊作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财会人员观念的转变是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条件
首先,财会人员要认识对国家负责和对企业负责的一致性。在过去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强调对财会人员领导的双重性,往往反映在工作上对上级负责多,对企业负责少。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现代企业制度得到了实行,企业机制也发生变化,形成了按公司法规范的管理体制。所以财会工作也应适应这一变化,对企业公司负责并不是否定与对国家负责的一致性,财会工作始终要发挥监督这一职能,维护财经制度、财经法规和政策法令的贯彻执行。
其次,财会人员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有新的概念。过去单一计划体制下的统取统支政策,形成了财会人员工作的依赖性,往往遇到新情况只是等文件,盼批示,缺乏主动性,而今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源配置、价格体制、销售市场、资金筹措与使用等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物资供应中指令性计划成份越来越少;产品价格将随着供求而变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将受市场经济所左右。面对新的经营格局,财会人员在思想上,工作上必须有很大的转变,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对物资供应、生产安排和市场变化要进行超前预测;在各种资金筹措与使用上,甚至核算的全过程都要瞻前顾后,防患于未然。传统的事前计划、事后算帐的管理概念已远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而预测和参与经营活动的职能显得更加重要。
二、转变会计职能、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一)管理会计系统应具有如下具体职能:
1、根据企业对国家或上级总公司经营和目标决策的需要,收集并反馈各类经济信息,经过反复的量、本、利预测和可行性的分析,求出合理的产品产量、成本目标和盈利水平的最佳方案,参与企业决策,编制出企业目标成本、目标利润计划。
2、结合企业经济责任制,与奖励制度挂钩,制订有关划小核算单位、内部结算的管理制度和办法,以及有关资金费用采购成本等定额。
3、参与编制消耗定额、计划价格等标准,为加强企业管理,完善控制,考核工作提供法定依据。
(二)责任会计系统应具有如下具体职能:
1、依据管理会计系统制订的有关制度,定额办法等标准,遵循经济活动责任化、责任归宿层次化、责任考核数据化、责权利奖一体化的原则,确定划小核算单位、层层落实经济责任指标。
2、建立责任会计核算,实施对各责任单位的控制和考核。建立费用控制体系,严格控制费用开支;建立资金控制体系,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建立利润控制体系,考核内部利润。
3、为企业领导提供所属责任中心的业务控制和业绩考核情况的信息。通过实际数与预算数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正确反映和考核各责任中心的工作成果和存在的问题,找出巩固成绩和改进不足的办法,提高经济效益。
(三)财务会计系统,应具有如下具体职能:
1、综合汇总各责任会计核算的责任成本、报表等资料,核算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生产耗费的数量和价值,并进行分析、评价。
2、反映企业整个经济活动情况,验证企业目标任务的执行情况和完成情况,提出报告期内最终成果和信息资料,并及时反馈,为预测、决策、控制考核系统服务。编制会计报表、上报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
以管理会计为主体的预测、决策系统,以责任会计为主体的控制、考核系统以及以财务会计为主体的核算、分析系统,三者达到互相有机结合,相辅相成,必将使企业的会计工作,更能适应新形势,开拓新天地。
三、完善会计管理模式,发挥会计的作用
(一)建立以总会计师为主体的会计管理中心。
根据会计法规定企业应建立和完善总会计师管理制度,为此可将管理会计系统作为总会计师的办事机构,负责会计管理方面的工作,以此来改变企业财务管理的原有层次,建立决策层次、控制层次和反映层次。决策层次由总会计师办事机构负责,控制层次和反映层次由财会部门负责。这样,既能发挥总会计师的全方位管理功能,又能使财务会计部门以转换职能,形成以总会计师为主体的经济、价值形态的管理中心。
(二)建立责任会计制度及内部结算程序。
责任会计是企业深化改革后,会计核算向内部纵深发展的必然产物。大中型企业实行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必须首先划小核算单位,建立责任会计制度,对公司下属生产部门考核目标利润和责任成本。如此进行责任会计管理,就能够加强自上而下的控制,以达到企业的经营目标。要做好责任会计工作,必须把经营机制引入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的经济关系之中,建立一整套与责任会计相配合的制度。如建立企业内部经济责任状、经济责任控制和考核等制度,以模拟法人之间的商品变换关系。
建立内部结算机制是企业内部配合责任会计核算的一种较好的管理形式。它是以企业经济责任指标的层层分解与落实为基础,形成的全部资金管理和成本管理中心,要做到控制生产费用支出,控制流动资金定额,实行“小宏观控制”,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三)建立审计制度,加强会计监督。实行经济责任制最终要体现在提高经济效果和经济利益分配上面。会计的基本职能有三:一是反映信息;二是控制监督;三是参与决策。这些职能贯穿于资金运动和生产经营活动的始终,对于实行经济责任制可能出现的问题,内部审计会计可以发挥一定的控制,监督和防范作用。
要真正发挥会计在实行企业经济责任制中的监督作用,首先,要检查是否把帐记好,算好,使财务信息发挥反馈作用,为领导调整决策服务,使经济责任制更加完善。其次,要审查是否严格贯彻经济法规和财务会计制度,注意兼顾三者利益关系,避免四面八方互相争利。还要检查财会部门和人员是否忠实履行职责;检查铺张浪费、贪污盗窃等违反财经纪律和行为。
此外,建立审计制度,重要的一点是要端正对监督的认识,正确处理监督和服务的辩证关系。对内“放权”的同时,要掌握好放权的界限的适度性,做到该服务的要服务,该监督的要监督。
四、应用现代会计管理方法,改革成本核算与管理
(一)应用变动成本法,以加强企业内部的核算与管理。
变动成本法是以成本与产量(业务量)的关系把生产费用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大类,并把变动成本作为产品成本随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流动而结转,而变动成本以外的固定成本则不随产品流动而结转,而是在期间收益中列支。可见,变动成本法是以边际贡献为核心,依据本、量、利相关变量关系,进行成本管理,它已成为参与领导和经营决策的一种科学方法。为适应企业内部核算管理的需要,把变动成本法的优点融合到全部成本法中,必将实现对生产费用的核算与管理进行改革。
(二)推行目标成本管理,确保经营目标的实现。
目标成本管理是企业目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实现目标利润为目的,以确定的目标成本为依据,应用先进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对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实施严格的管理和控制。它对企业进行成本预测、管理控制、成果分析以及保证企业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取得最佳的经营成果都有着重要的作用。目标成本管理的过程主要包括:目标成本的预测与确定;指标的分解与落实;日常的管理控制与检查;目标成本的考核与评价。
(三)开展质量成本核算,向质量要效益。
质量成本的通常解释是企业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因未达到质量标准而产生的一切损失。推行质量成本核算,应注意它与产品完全成本的划分,最好设置“质量费用”明细科目,与“废品损失”科目一起构成质量成本的内容。质量成本核算的结果应及时反馈给质检部门和技术部门,配合和促进他们提出质量改进措施,以降低质量成本,确保目标成本的实现。
(四)改革流动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果。
篇2
高职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提高人才素质,为社会培养更优秀的专业人才。现在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仅注重其理论性知识,更注重其实践技能。所以实践性教学在高职教学中引起广泛重视。会计专业本身就是一门注重技术性与知识性的学科,所以在会计专业的教学中更要提升时间性教学的教学质量。但由于受到现实条件,与当前教学思想,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限制,在实践性教学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何更好地建立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质量保障措施成为值得探究的问题。
一、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现状
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会计专业是普遍高职院校中重点专业,学院在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学科发展、实训室建设等方面始终给予政策和资金上扶持,取得了长足发展。会计专业最大的优势和特点是,生源充足,市场需求量大,就业形势好,发展前景广阔。但是,在目前的实践性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践课时比重不足
在当前的会计专业教学工作中,对于整体的教学课时安排呈现出偏重理论性课程的状态,在课程计划中实践性教学课程比重严重不足,不利于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学校难以养成高素质会计人才。
我国教育部在2000年就高职人才培养工作明确的出台过相关的工作文件,并在其中做出规定,对于学制为三年的高职院校在专业教学中实践性教学的课时比例不应该低于总教学课时的百分之四十。但在实际的会计专业教学中,实践性教学的课程比例根本没有达到标准要求。
会计专业是十分重视专业技能培养的一门实用的学科。课程本身对实践性教学是有着较高要求的。而当前的课程安排情况与会计专业的教学要求是相悖的,这样会限制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达不到培养专业人才的目的。
(二)实践课程可操作性不强
在当前的高职会计专业教学工作中,学校所提供的实践教学内容的仿真性都相对较差,不能与社会工作相接轨。课程具备的可操作性不强[2]。这样就失去了实践教学的意义。
虽然我院为会计专业教学配备了专门的实训教室,让学生进行实践训练,但在实训资料配置上存在很大不足之处。主要存在两种情况:第一,将某公司的相关资料完全照搬,让学生进行模拟操作,但这样的实训资料是十分片面的,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模拟训练作用。第二,是教师自己随意瞎编乱造虚假信息。这样的信息往往极度缺乏真实性,也无法有效提升学生电算化能力。
(三)“双师型”教师人才队伍建设不完善
师资力量也是影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当前的高职院校都在提升自身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虽然我院“双师型”教师数量有所增加,但实际增加的所谓“双师型”人才,并不是真正意义上既有教学能力又有实际操作能力的教师,大多都是同时具有教师资格证与会计职业资格证书的人,真正的做到有相关从业经历,经验丰富的教师非常少。
因为“双师型”教师人才队伍建设不完善,教师缺乏实践经验,自身所具备的实践能力就比较低,所以在实践性教学中也很难带给学生很好的教学指导,使实践性教学难以?_到应有的教学效果,不利于会计专业实用型人才的培养。
(四)实践技能教学不全面
在当前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中,教学的各个环节并没有一定完整的体系。因而就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技能教学没有体系,技能教学并不全面。学生如果学到的实践技能不全面,在实际工作中各个工作环节之间就会缺乏连贯性,很难做到与实际工作相互融合。
我院会计专业在实践性教学中主要社会的课程包括课堂实训、专业综合实训、上岗实习等内容。在课堂实训中主要针对本节课、本单元、本模块的内容进行实践联系,实训时间短暂,并且各个课程实训中缺乏连贯性,没有直接的关联,起不到系统训练的作用。专业综合实训相对于课堂实训,可以起到较好的系统学习作用。但在实践安排上,与学生实习时间、撰写论文时间相重合,学生压力较大,很难达到实践训练的最优效果。在上岗实习中,学生被分散到各个企业进行实训,面对现实的工作压力,往往注重完成公司的任务,而起不到系统学习的作用,并且在校外的上岗实习,缺乏老师的指导,学校很难真正掌握到学生的学习情况。
二、有效建立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质量保障措施的策略
(一)增加实践教学课时
要想有效保障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质量,首先在课程教学安排上,要转变原有的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课时安排比例,调整教学计划,注重实践性教学,提高实践课程在课程总体课时中的比重。
通过增加实践课时,让学生在正常的课堂时间例就能更加充分的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实践能力,将实践性教学目标真正的落到实处,体现在实际教学工作之中。只有学校重视实践性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性教学实践,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对于实践能力养成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更好地养成实践能力,使高职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质量得到真正的提升。
(二)增强实践性教学课程可操作性
要想有效保障高职院校跨级专业实践性教学的质量,要注重在教学中提高实训资料的仿真性,丰富实训资料的内容,完善软件、硬件设施,从增强实践性教学课程的可操作性。
?S着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企业单位对于会计工作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变化,要求会计专业的学生要跟上社会的变化,不断的提升自己。因而在进行校内的实训时,教师应该时刻与时俱进,为学生提供符合当下社会情况的实训资料,调整实训内容。学校要为学生配置先进的实际操作设备。通过软件、硬件设施的完善,曾江实践性教学课程的可操作性。
(三)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要想有效保障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质量,要注重师资力量的完善。学校要注重引进具有较高时间技能的“双师型”人才,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从根本提升对学生的实践性教学能力。
对于在岗“双师型”教师,学校可以通过对教师进行实践技能培训、组织教师进行进修等方式,提升教师的个人实践水平,使其个人素质得以提升。对于学校现有教师资源中没有实践经验的额,学校也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将其选派到工作岗位,增加其实际操作经验。学校也要注重引进“双师型”人才,壮大自身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四)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要想有效保障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质量,要注意规范专业实践教学的环节,完善实践教学的体系,使学生全面的掌握各项会计实践能力,避免实践技能片面化。
要完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时间教学体系,第一,注重完善当前课堂实训的连贯性,让课堂实训可以系统的使学生实践能力得到提升。第二,要调整专业综合实训的时间,避免其与学生专业实习、论文答辩等时间重合,从而保证专业综合实训的教学效果。第三,在学生上岗实习期间,学生自身要注重对自己实践能力的全面培养,学校也要加大对上岗实习学生的关注,加派指导老师,切实的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使学生的上岗实习可以真正起到锻炼的意义。
篇3
关键词会计;实践教学;实践环节
一、会计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会计是对会计单位的经济业务从数和量两个方面进行计量、记录、计算、分析、检查、预测、参与决策、实行监督,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核算手段,它本身也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专业作为应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是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经济管理离不开会计,经济越发展会计工作就显得越重要。在2007年暑期,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下文简称“我校”)经济与管理学院团总支以会计专业为主线,针对已经毕业的02级会计专业学生进行调研和走访工作。这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期一个月,时间比以往仓促一些。参加调研的同学走访了我校157名会计学专业毕业生及其所在单位。通过基本的问卷了解外,还同时运用了走访和平信的方式进行联络。运用第一手的真实数据分析我校会计学专业毕业生的基本情况、用人单位对我校会计学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要求、我校会计学专业毕业生对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的评价和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评价共四个方面的问题。
毕业生对学校教育及管理工作评价中的实践教育对实践操作能力的帮助这一部分的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图1中×轴上1表示学生认为实践教学对实践操作能力非常有帮助,2表示有所帮助,3表示说不清,4表示帮助不大,5表示毫无帮助。很明显,学校的实践教育对实践操作能力还是有所帮助的。在学校每学期期末进行的校内外实习,让同学们能够对整个会计环节了解并且进行操作,对整个知识系统进行梳理,能够对书本知识有所巩固。把书本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这样,我校的毕业生在踏上社会工作岗位之时,能够比较好地、比较容易地进入岗位。实践教育不仅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具有综合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会计这个专业更加注重实践的操作,单单有书本知识是不行的,需要的是“理论联系实践”。我校学生通过在校内的实践积累了经验,给今后的工作带来了方便。可见,学校的实践教育对学生就业后的操作能力是有帮助的,通过实践能够提高专业实践能力。使我校会计专业毕业的同学在个人竞争力方面有了很大优势。
二、会计实践教学的组成
会计实践教学系统是由各个教学环节要素组成的,从整个教学过程分析可知,实践教学环节要素包括实验课、校内实习、校外实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毕业论文等。
(一)实验课
会计实验课是在讲授会计专业主课程以后,按照会计实验课的内容和要求,组织学生在校内的会计实验室进行模拟实际会计工作的操作。会计实验教学是在辅导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按照实际会计工作的要求,自行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根据原始凭证编制和审核记账凭证,根据记账凭证登记日记账、明细账和总账,根据账簿资料和有关资料编制会计报表以及会计资料装订和归档等。在操作方式上。既要进行手工操作,又要进行计算机操作。
(二)校内实习
按照会计专业课的内容和要求,在课程学习到一定阶段或学习结束后,到学校的校办企业和有关职能部门(如财务处、审计处)进行实地操作练习。会计实习是对会计教学的总结和检验。会计实习可分为校外实习与校内实习,根据学校的条件,选择校内实习或校外实习。选择校内会计实习时,因校内实习单位对学校会计教学实习的内容与要求比较熟悉,有利于对学生的实习进行指导,能够较好地完成会计实习任务。应该指出,在学校进行会计实习,不是在学校的会计实验室进行会计实验,这是两种实践形式,不能混为一谈。
(三)校外实习
按照会计专业课的内容和要求,在课程学习结束后,到学校外部企业和有关部门进行实地操作练习。在学校有校外会计实习的条件下,一般在会计专业课(如会计原理或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和审计)的课堂学习结束后,按照会计实习的内容与要求,组织学生深入到企业和有关部门,进行会计工作的实习,一方面了解和熟悉企业和单位所处的环境和实际工作情况;另一方面,对生产经营过程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学习与掌握会计基本技能,在实际工作中培养实践能力,从中进一步学习会计理论与方法。(四)社会实践
按照会计专业课的内容和要求以及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在学校课程学习结束后,组织学生到某个地区、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进行社会服务和社会兼职的实践活动。如:在假期,组织学生到某个地区或部门进行宣传、咨询服务,或协助工作;或学生利用假期,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兼职工作,如兼职记账工作、收款工作,或做一些服务性的工作。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提高思想品德、学会如何做人,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五)社会调查
这是根据教学与社会的需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采用一定形式对社会进行调查的实践活动。调查的内容,一方面是根据会计专业教学计划的安排,对有关会计教学和会计改革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调查;另一方面是按照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对相关的热点问题进行社会调查。社会调查的形式有实地调查、问卷调查和网上调查等。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的主要形式,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让学生到某个地区、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以采访、蹲点、座谈、参观等形式。深入实际进行专项调查。通过调查,收集资料,实地观察,了解生产经营、企业管理、制度建设等实际情况,了解会计工作的组织、人员配备与素质、工作环境、会计核算与会计管理、存在问题等实际情况,了解社会经济改革、经济建设等方面的实际情况,拓宽视野,运用所学理论与方法,进行分析,揭示本质,加深对理论与方法的再认识,写出调查报告。学生通过社会调查,增长实践知识,锻炼社交活动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提高政治思想水平。由于其具有社会调查内容单一、时间较短、方式简便、联系面广、耗费较少和收获较大等优点,是会计实践教学中一种较好的形式。
(六)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是根据会计教学计划安排,在课程学习结束后,为综合检查知识水平和考核科学研究初步能力。由学生按照专业选题而撰写的论文。毕业论文要事前选好与专业相关的论题,题目要有实践性(与现实相关)、理论性(与综合认识相关)和创新性(与探讨新问题相关)。撰写毕业论文要拟定写作步骤,包括:选定论文题目、拟定论文大纲、搜集资料、展开社会调查。通过毕业论文的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走向实际工作岗位做好准备。
三、如何正确处理各实践环节的关系
在以上会计实践教学环节中,各个实践环节都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由于现实中各种因素的影响。从稳定性、保证性和效果性而言,最重要的是校内实践环节;而在校内实践环节中,最重要的是实验课环节。在制定会计实践教学计划时,要正确处理各实践环节的关系,发挥各个实践环节应有的作用。
(一)校内会计实验与校外会计实习的关系
在已建立会计实验室,可以组织校内会计实验的条件下,校外会计学习是不是就不需要了?答案是否定的。校外会计实习仍有其重要作用。在新的环境下,为克服会计实习的困难,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建立稳定的符合条件的会计实习基地,或根据实习内容选择实习单位,建立实习制度,采取相应措施,有效地组织校外会计实习。
篇4
以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为例,目前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课程包括计算技术、点钞技术、会计书法、基础会计模拟实训、财务会计模拟实训、成本会计模拟实训、税收实务模拟实训、财务管理岗位实训、会计核算岗位实训、企业管理模拟实训、审计实务模拟实训、ERP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14门,共计874个课时,在整个必修课1845课时中占47.37%。从这样的实践教学安排来看,整个体系“大而全”,贯穿了会计专业的整个教学过程,涵盖了专业建设的各个方面,体现了对实践教学的重视。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相对于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要求来说,还缺乏深度,实验效果不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实验内容相对简单
我们的会计实验相对比较简单,对会计分析、预测、决策等涉及较少,缺乏锻炼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创造性地分析复杂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的内容,缺乏深度,无法培养学生在实践中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学生也只把实践教学看成是完成一次大作业,感觉在实验室中进行的教学实践和在普通教室进行的教学基本没有区别,学习主动性不强,参与积极性不高。还存在迟到、早退、缺勤、抄袭的现象,尤其是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一般都是由学生自己找实习单位,而学生把实习时间大多花在联系工作单位、参加面试上,根本无心实习,所要求的实习报告也是想办法编出来的。而毕业论文也大多是照抄网上的论文,或东拼西凑,这就使得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这两种重要的实践课程流于形式。
1.2实践教学与实际有脱节
现有的实践教学模式往往被设计成“个人全能项目”,发给学生一套练习题,以及凭证、账簿,让学生一个人包揽全部业务,自己操作整个过程,学生自己既是出纳、又是会计;既管记账、又管复核;既是会计员、又是会计主管。这样一来,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对各自岗位的工作流程、任务职能等并不十分清楚,无法形成鲜明的岗位意识。另外,一些在实际工作中发生较多的业务,比如说银行结算和纳税申报,在实践教学中往往都是在实训教材中以文字性材料来说明经济业务发生的过程、内容和结果,实验也只是要求学生根据事先填好的结算凭证进行账务处理和填制某些税种的纳税申报表,学生根本不知道银行结算和纳税申报业务的实际发生过程,这使得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不知道怎样与银行和税务部门打交道,缺乏进行银行结算和税务处理的能力。
1.3部分教师实践经验不足
有些教师自己未从事过实际财务工作,也少有机会到企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岗位进行实践锻炼,造成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在实践教学中,教师有时仅按自己的理解或想象来指导实习,造成与会计制度、会计规范或实际会计工作的冲突,从而使实践教学的质量没有根本保证。
2构建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
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该增强实践,强化应用,体现特色,突出创新,搭建多维度、多层次的实践教学环节,如下图所示:
2.1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三大平台
2.1.1实验教学平台
实验地点主要是校内的会计模拟实验室,包括基础实验、专业实验、创新创业实验,基础实验是学生在学习完会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后开设的,包括计算技术、点钞技术、会计书法、基础会计模拟实训、财务会计模拟实训、成本会计模拟实训等,一般安排在大一、大二,使学生掌握会计专业的基本业务内容、会计处理和操作过程,培养学生专业基本技能和应用能力;专业及岗位实验是在学生学习完专业课程后开设的,包括税收实务模拟实训、财务管理岗位实训、会计核算岗位实训、企业管理模拟实训、审计实务模拟实训、ERP实训等,一般安排在大三,使学生掌握会计专业的系统的、综合的技能,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和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创新创业实验,一般是开展创新创业大赛或创建模拟公司,安排在大四上学期,使学生熟悉创业真实过程,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增强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自主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在实验教学平台中,在现有的高职高专实验的基础上,要注意尽量创造真实的经济环境,培养学生办理银行结算、进行纳税申报的能力,可以考虑将学生分成若干大组,每个大组包括企业小组、银行小组、税务小组,每个小组中,“一人一岗,各司其职”,培养学生的岗位意识。不同小组之间有业务往来,不同大组之间也发生业务往来,比如说不同大组的企业之间有采购、销售等日常业务,同时与其他小组之间还会发生银行结算和税务处理业务等。
2.1.2实习教学平台
大学四年每年安排一次会计实习,第一次是认知实习,让学生去校外实训基地参观、了解,对企事业单位所处的环境和实际工作情况有一个感性认识,一般安排在大一;第二次、第三次是岗位实习,在部分专业课程结束后,到校外实训基地或其它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熟悉各岗位的职责分工和具体工作内容,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会计业务处理流程有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解,大二、大三各安排一次。第四次是毕业实习,安排学生到企事业单位的实际会计工作岗位上去,一般时间安排在大四下学期。要加强实习平台的建设,首先要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但长期以来,由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企事业单位对与高校建立会计实习基地的意愿很淡薄,会计专业的学生实习一直以来就是一个难题。作为高校来说,一方面要与各类企事业单位多多沟通联系,实行校企共建,互惠互利,实现实践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另一方面,以投资、担保、管理、财务咨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师事务所等一大批中介机构为突破点,加强会计中介机构实训基地的建设。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这样一大批会计中介机构已经开始壮大起来,他们把会计工作当做是一种对外提供的技术服务,不再排斥实习学生的参与,而且在业务旺季对于实习生助理有很大的需求。这样,学生可以亲身参与到各类企事业单位的担保、咨询、审计、评估等项目,在实践中加深对对专业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1.3实践教学平台
主要包括社会调查、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社会调查一般安排在大三的假期进行,可以针对会计教学或会计改革的热点问题定出要调查的内容,采取问卷调查、抽样调查、网上调查和实地调查等多种形式,了解企事业单位生产经营、会计机构设置、会计制度建设等情况,了解会计工作的组织、会计人员素质、会计核算、会计管理等情况,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为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提供写作素材。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都具有实践性和理论性的双重性质,学年论文是学生对一学年所学专业知识在专业实习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的理论总结,一般安排在大三下学期;毕业论文学生对大学四年所学专业知识在各类实习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的理论总结,一般安排在大四下学期。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的写作,作为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来说,要强调从实践中选题,在实践中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于那些通篇理论论述,缺乏实践内容支持的论文,可以考虑要求重新选题和定位。
2.2提高教师实践能力
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实践教学的质量,现在的高校教师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在企事业单位工作过,缺乏实际会计工作经验。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建立与校外实习基地、企事业单位、会计中介机构的联系和交流机制,鼓励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定期到这些单位挂职,从事具体的财务工作,积累会计实践经验,提高实务处理能力,更好地满足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也可以多组织会计专业教师到兄弟院校参观学习,交流教学经验,多参加教育界和会计职业界组织的学术交流、研讨活动,提供相互学习的平台。建立校外注册会计师、注册审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等财务专家以及经验丰富的会计从业人员档案,保持经常性的交流,促进产学研结合,还可以定期将这些专家学者请进校园作相关内容的专题讲座,甚至直接授课。同时支持会计专业教师参加职业资格和专业技术资格的考试,并要求取得资格证书,达到会计教育对“双师”型教师的要求。
2.3建立实训技能和质量评价体系
完善和规范实践教学评价,建立实训质量和技能评价体系。评价体系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对学生专业技术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另一部分是教师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要制定评价体系的详细考核指标和考核方式,对学生的考评可以采取闭卷考试、开卷考试、口试、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手工模拟、上机模拟等多样化的形式;对教学质量可以建立学校、教务处、系部、学生和校外财务专家五级监控和评价体系,采取学校抽查、系部检查、教师自评、校外专家评学、学生评价等多种方式,尤其对实验实习过程进行严格监控,分阶段进行考核,从而对整个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科学的评价。
3结束语
篇5
一、构建工商管理类会计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原则
(一)会计学课程实践教学目标要结合人才培养目标,突出专业特色
工商管理类专业涉及专业种类多,行业多,岗位复杂,各岗位对人才的需求不同,因此,在会计学课程的实践教学中,要结合各专业特色,针对不同专业对会计知识的需求程度,采用不同的实践教学方法,进行恰当的教学。比如会计专业和市场营销专业,会计专业在进行实践教学时,就要侧重于会计的流程,而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就更侧重于进行资金的预算。其实质就是在培养过程中,对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应侧重于利用会计知识为其专业服务,培养的是一种理念。由此可见,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复杂性给会计学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增加了难度。但是,本着学科的特点,紧密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在实践时,要兼顾管理类各专业科学性和艺术性特点,创设一定情景化的条件,还是可以最大限度的实现学与用的有效融合。
(二)会计学课程实践教学内容要注重系统性和开放性
会计学课程实践教学一般包括会计专项技能训练、会计综合实训和创新能力训练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是层层递进的关系。因此,各阶段的实践设计从项目和内容上要相互联系,不可割裂。在实践过程中,注重会计学与其他课程教学环节的相互渗透,实现优势互补,从各方面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在专业实践方面,一方面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另一方面,在实习基地的建设方面,走“校企合作”的路线,拓宽学生的校外实践渠道,让学生在干中学,即扎扎实实的学到了知识,又实实在在的增强了实践能力,且更情景化。比如,会计专业的学生进行会计岗位的实习,通过实训熟悉会计业务,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进行市场营销相关岗位实习时,可以通过具体的业务应用会计知识解决市场营销问题,进行知识迁移,拓宽学生的视野。
(三)会计学课程实践教学管理要进行跟踪管理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各种问题,因此实践教学管理体系的设计要保证能对影响实践教学质量的全过程和各种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的管理,让质量监控涵盖每一个环节、部门、课程、教师和学生,落实在专业培养计划、实验实训大纲、部门的工作职责、教师的岗位职责和学生的行为要求。其目的是保证实践教学全过程能围绕教学质量目标循序渐进地开展各项活动。
二、工商管理类专业会计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
纵观国内高校,会计学课程现行的实践教学模式并没有同步的提高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教学质量,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会计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是各高校的当务之急。高校应从本校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出发,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会计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由会计学课程实践教学目标体系、会计学课程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及会计学课程实践教学保障体系所构成。
(一)会计学课程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会计学课程实践教学涉及会计学课程相关教师的“如何教,教什么”和学生的“如何学,学什么”两方面,因此,实践教学目标也围绕“教”与“学”展开。一方面,会计学教师应成为“双师型”教师。会计学教师首先要改变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在先进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深入企业实践解决会计实务问题,着力提升自身素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把企业中与会计相关的问题纳入课堂教学,针对不同专业采取不同的实践教学方法,注重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实行学校与企业的双轨教学机制;另一方面,学生应实现自主性学习。老师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在各专业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专业提出不同问题,在老师的帮助下,结合会计知识解决本专业问题。学校在制定会计学课程具体实践教学目标时,应结合工商管理类各专业特色和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现实需求,区分会计专业和非会计专业对会计知识的需求程度,与企业各部门共同研究课程计划,制定与企业发展需要紧密结合的、具有实践性、创新性的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探索并不断完善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最终达到以下目标:1.会计学理论知识认知目标。通过会计学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加深对会计基础理论知识的再认识,加深对工商管理类各专业理论的理解,促进理论联系实际。2.会计实务操作技能目标。通过参与课内、课外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熟练掌握会计实务的具体操作和技能,能够让会计专业的学生达到基本上岗要求,并且能熟知企业各部门之间的联系,提高驾驭综合知识的能力。3.各专业技术适应能力目标。对于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通过参与会计实践活动,可以更好的掌握工商管理类专业相关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工作中,应用会计知识的迁移加深对本专业工作内容的理解,增强竞争力,可以更好的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实践教学内容应围绕着实践教学目标来开展。会计学课程实践教学应包括基础理论学习、基础实验(设置会计科目、设置凭证类别、出纳单项业务、会计单项业务等)、综合实验(出纳登记日记账、会计登记总账和明细账、编制报表和仿真虚拟实验)以及创新能力训练(毕业实习、专业实习、毕业论文),对于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的配置应以学生能力培养、综合素质提高为主线,按基础知识认知、专业技能掌握和应用能力提高四个层次,由验证到认知、由单一到综合、由应用到创新,连惯性由浅入深地安排一体化、多层次、开放式的实践教学体系。1.会计学的认知实践教学活动。会计学原理是学生初步接触会计的开始,有关会计的专业术语、基本原理和方法等内容,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和抽象的,比如账户的结构、会计等式、借贷记账法的原理以及“借”和“贷”的涵义等。大都是描述性的内容,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因此,根据会计实践性强的特点,可以将生活中简单的例子或一则小故事引入其中,进行会计的转换。比如,可以用同学们日常的花销来让同学们理解单式记账法和复式记账法。2.会计操作技能实践教学活动。会计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会计是一门技术上,会计实践有手工帐和电算化两种,因此,在进行单项训练和综合训练时也分为手工实验和电算实验。但是,不管是手工帐还是电算化,其原理都是一样的,其实践教学活动都分为设置账户、设置凭证类别、填制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报表等。具体来说:①单项训练。单项训练属于基础训练环节,主要让学生们熟悉出纳和会计的职责、出纳和会计的业务流程、凭证的内容、填制凭证的方法和凭证的审核程序。②综合训练。综合训练要和单项训练紧紧相连,填制准确无误的凭证后,就要进行对账、结账、登记账簿,进行成本计算,编制报表。③仿真虚拟实习。甘肃政法学院采用的网中网软件可以很好的实现这一环节。从实习岗位的选择到实习业务的单项和综合训练都很逼真,可以很好的提升学生的工作能力。3.会计创新活动。大学生的创新活动是提升就业能力的关键因素,从学校培养人才的角度来说,主要是暑期和寒假实习、学年论文的撰写、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设计。暑期和寒假实习以及毕业实习可采用集中实习方式,由带队老师负责到实习基地实习,也可以采用分散实习形式,学生自主安排实习,但不论是哪种实习方式,都要求学生一定要重视实践内容,并由学校进行最终考核。学年论文以及毕业论文的撰写则可以反映出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实践工作感悟进行论文的撰写,激发创造力。
(三)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篇6
在普通院校中,实验课程大多都采取集中授课方式,但授课时间的安排情况却错综复杂,有的效仿公办院校采用实习周或小学期,但大多是采用周末集中上课和学生平时的自习时间来上实验类课程。特别是像ERP沙盘等实验类课程的安排一直是普通院校头疼的难题。根据目前普通院校现有的教学体制,这类课程大多只能安排在周末集中上课和学生平时的自习时间来上,但这样会在师生之间会造成一系列的不良影响。一是占用教师过多的休息时间,教师的劳动强度加大;二是占用了学生的周末和自习时间,学生心里不乐意,自然会影响到教师的评教成绩,也就会影响到教师的考核奖金。而在普通院校中,一般上实验课的教师大多是担任两门以上课程,工作量加大,但又得不到合理的对待,自然心情就会郁闷。长此以往,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一)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差目前绝大多数民办高校的会计教师都比较年轻,大多是从学校毕业后又直接分配到学校任教,缺乏会计实践经验,未曾亲身经历企业具体的会计业务操作环境,到企业锻炼也仅是参观或旁观者。多数“双师型”教师也仅是“双证型”教师,真正既有会计理论教学经验又有会计实务工作经历的教师凤毛麟角,故大多数从事会计实践教学的教师缺乏实践指导经验,在教授模拟实验过程中也只能靠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来进行实验指导,与实际会计业务情景相差甚远,致使“实验”成为名副其实的纸上谈兵,很难达到预期的实践效果。
(二)实践教学内容简单大多数普通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较简单,涉及面较窄,缺乏特色和创新。由于自身发展条件的限制,普通院校会计专业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不能根据社会需求及时更新内容,实践教学缺乏运用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进行不同行业会计实务的适应能力训练,很难培养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和激发学生运用各种方法创造性地分析复杂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走出社会难以很快适应工作岗位。目前大多普通院校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方法较落后,基本是手工模拟企业经营或用会计核算软件模拟和操作传统的手工会计业务,教学情景与实际会计业务环境尚有较大差别。师资力量薄弱、教学内容简单、缺乏经费投入等问题。
(三)缺乏综合考评体系由于普通院校的教学体制还不完善,教学计划每学年都在不断地调整,实践教学的完整的综合考评体系需要不断的磨合。作者所在院校的比较重视实践教学,秉承教育部重视实践教学的精神,不断地在增加实践类课程,但每增加一门实践课程,其考核体系就需要调整,就需要上签呈文件让领导部门核批,非常麻烦,也给各院系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据作者调查周边兄弟院校的情况大同小异。究其原因,就在于普通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缺乏完整的综合考评体系。
二、普通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一)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多年的教育经验证明,会计学教育的生命力在于其实践性,而且随着会计信息化的发展,社会各行各业对实用型、创新型会计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普通院校的学生大都家庭条件比较优越,阅历浅、社会常识、生活经验都很欠缺,自我控制和自我监控能力较差,如一味地采取灌输式、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式,教学效果肯定不理想,更何况普通院校会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都直接从事会计实务工作。因此,普通院校必须对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引起相应的重视,对其进行有效的改革,提高实践教学在会计专业教学体系中所占比重,建立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这里,作者根据多年的会计实践教学经验,提出了抓好“一个中心”,搞好“两个课堂”,实现“四级递进式实训”教学模式,以期在会计实践教学方面有所突破与创新。(1)“一个中心”,即以实践教学为中心。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脱离了实践,其理论是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因此,各普通院校要保证会计实践教学的质量,培养合格的会计应用型、实践型人才,就必须要提高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地位,以实践教学为中心,形成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即强调通过模拟企业经营环境的物理和电子沙盘软件,通过实践与实验来理解理论知识与基本概念,来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2)“两个课堂”,即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两个课堂。针对学生社会实践环节严重缺乏这一现状,大多普通院校都在积极探索行而有效的校内实训形式,建立了手工核算实验室、会计电算化实验室、ERP沙盘实验室等,力求将学生的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充分体现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创新性和实践性。但民办高校的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很不理想。如果要保障“两个课堂”的成功实施,建议提供学生专业实习机会,增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编制适合自己的特色实训教材。另外,会计系(学院)中应有专门人员负责实践教学工作的组织和安排;在人才培养、工作量计算等环节,实践教学应当与理论教学有同等重要的地位。首先,增加学生专业实习机会。由学校出面安排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实习基金,带领学生到机关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参观,让学生切实了解专业知识在社会各行业的应用情况,真实感受社会对会计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通过了解社会,加上初步专业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带着理解与收获去感受会计与财务管理专业领域的现实状况,对会计行业有初步与大体上的认识,也为以后的学习方向和会计生涯规划打开思路。其次,增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増强校外实验、实习基地建设,完善校企合作机制,是普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突出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普通院校实践教学的教师往往采用仿真资料,但再仿真的资料,也只是仿真而已。学生在一旦接触到实际业务,仍是一筹莫展。针对这一情况,普通院校应增强校外实习基地方面的建设,方便让会计专业学生在毕业前夕进行顶岗实习,这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实训阶段,也能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得到真正相关的工作经验。这样,不但能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及社会交际、与人团结协作、语言表达等技能。最后,编制适合自己的特色实训教材。选择合适的实训教材,一直是普通院校关注的问题,也是一个迫在眉睫问题。这和普通院校发展历史短,积淀不多,是有着直接联系的,一般都是选取由公办高校教师编写的,但这些教材一般情况下不太适合普通院校的教学培养目标。因此普通院校应鼓励会计本专业教师根据社会需求和自己学生特点自主开发实训教材,以保证每个实践环节有实用的教材,且随着实践内容和设施的更新而不断修订完善。同时引进国内外优秀的教材,结合自己的特色对教材进行的编写,重新整合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培养的关系,使培养目标落到实处。目前,作者所在学院的ERP沙盘实验课,就是采用了自己专业教师编写的实训报告手册,进行授课;但为了更有效地达到实训效果,相关领导已组织了一批骨干教师,正精心编制ERP综合实训教程。(3)“四级递进式实训”教学模式。只有独具优势、富有特色的专业才能使民办高校培养的学生获得社会的认可。若想突出实践教学方面的专业特色,可以考虑尝试建立并实施实践教学的“四级递进式实训”教学模式。即随课分散实训、分课综合实训、专业综合实训、岗位实习等四级实训教学体系。这四级实训教学体系分层递增,是一种新型的、创新型的实践教学体系。一是随课分散实训。结合会计专业开设的大部分课程应安排在课堂内进行分散实训,如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税法、会计电算化、审计等课程。目前作者所在学院会计系的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课程已采取了随课分散实训。随课分散实训可以培养学生的单项技能。如《会计电算化》课程中可针对总账子系统、UFO报表系统、工资子系统、固定资产、应收款和应付款等管理子系统等进行的单项实训。二是分课综合实训。分课综合实训可培养学生岗位的专业职业技能。分课综合实训是针对会计核心类专业课程在该门课程结束之后进行的系统实训,如基础会计课程之后可安排为期2-3天的实训、财务会计课程之后可安排为期一周的财务会计实训。作者所在院校会计系的基础会计采用就是4+1的教学形式,即大约一学期安排18个课时进行实训,目的就在于让初入会计大门的学生,对会计有一个更为直观、形象的认识和把握。三是专业综合实训。专业综合实训是在会计专业学生全部课程结束之后,到单位岗位实习之前进行的一次专业综合实训。专业综合实训培养学生综合职业技能,时间可安排两周,大约54个课时。在此阶段,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则为学生设计实训情境,组织、督导、考核学生的实训活动,包括财务与会计一体化综合业务实训(前面手工核算实训,后面会计电算化实训)、ERP沙盘综合模拟实训等会计专业技能训练(其内容涵盖市场营销学、管理学、系统学、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报表分析、财务管理等)。四是岗位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岗位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通常安排在大学本科四年的最后一个学期,也是长期以来各高校都在进行的一个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岗位工作技能;毕业论文设计,学生一般结合社会实践和岗位实习,进行撰写,进而提高理论水平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五是尝试实习周,合理安排实验课程授课时间。真心希望普通院校能借鉴其他高校的成功做法:比如北京交通大学是每学期安排的有“小学期周”,实验课程就安排在“小学期周”集中上课;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是每学期安排“三周实习周”,集中上实验课或有特殊要求的课程。如作者所在学院会计系在未来5年规划中拟提出具体实施措施:安排两周的实习周。压缩学院的期末考试时间,两周改为一周;再压缩平时上课时间一周。实习周可以安排在每学期期末考试结束后,这样学生心理负担较小,教学效果会更好。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普通院校会计专业若想办出自己的特色,就必须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其教师却缺乏实践经验,这无疑成为制约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发展的最重要瓶颈。故其应想方设法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否则实践教学的改革谈何容易。要立足自有,挖掘内部资源。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安排本校青年骨干教师“走出去”,到会计师事务所、企业进行专业培训、顶岗锻炼或担任兼职会计,使他们及时了解会计实务的发展情况,在为社会提供专业服务的同时,也可以切实地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技能水平,提高他们相应的实践教学能力,这样民办高校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才会更丰富多彩,才会更和社会接轨。要拓展实践教学的新思路,力争外援。普通院校可从企业聘请有丰富实际工作经验的具备会计师及以上职称的高级财会人员对学校教师进行师资培训,也可外聘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对学生进行实践指导,从而拉近实践教学与实际的距离;学校也可聘请企业相关专家作为长期兼职实习指导教师,制订校企合作计划,落实相关管理制度,真正建立起长期校企合作关系。普通院校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不应仅仅针对于会计专业实践能力,对于主要核心课程除了安排随课分散实训,还应某课程结束之后单独进行集中性综合实训,在所有专业课结束以后在岗位实习之前进行一些专业综合技能训练,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普通院校在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中,应注意拓宽专业界限,培养学生对于相关领域知识的拓宽,如组织学生进行企业经营模拟,撰写企业创业计划书等。如作者所在学院开设了ERP沙盘综合实训和创业模拟实训课程,在这些实训的过程中可以加强培训学生拓展知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普通院校在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身体体能、团队协作和社会交际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以缓冲学生从校园到社会的不适应期限。
(三)探索新的教学方法(1)基于体验的研究型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是将“企业搬进课堂”,由教师设计一个体验场景,提供一个企业经营的仿真环境,让学生亲身体验企业经营活动与企业资源计划的具体内容,最后教师点评与总结。比如ERP沙盘实训课程就应该采用这种方法。详见图(1)。(2)基于问题的研究型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就是“问题教学法”,由教师使用问题引出讲授的内容,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比较好的掌握了知识难点,最后也是由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如创业模拟实训课程可以这种采用这种教学方法。详见图(2)。根据实践教学的经验,作者认为以下两种教学方法的结合非常适合普通院校目前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以“问题”、“体验”为核心以“创业”为导向,将“企业”、“市场”搬进教室,寓教于做、寓教于惑、寓教于乐。
(四)建立综合考评体系为了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发展,要建立综合考评体系,考核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综合考评体系必须贯穿整个大学四年的成绩中,贯穿到“四级递进式实训”教学模式中。综合考评体系需要考虑课内实践考核、综合实训考核、社会实践考核和毕业论文设计等四方面内容。在考核体系中,必须注意以过程为中心,注重学生平时学习的效果以及团队的合作精神,少用或不用卷面考试,设计根据学习与实践过程综合打分的考核体系。及时更新设备,创建高起点、现代化的实验室是搞好实践教学的重要保障和措施,即要多建立现代化的会计专业模拟实验室,实验室要配备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施,以期满足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需求。
三、结语
篇7
一、卓越会计人才的培养内涵
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卓越人才培养的要求,卓越人才计划培养应具备四大核心内涵,分别为职业标准、应用性、创新性和校企(行)共育四个方面。依据这四大内涵,针对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四者之间相互关联,总体来说就是要培养出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兼具的卓越会计人才。
作为会计专业,其职业标准应该是衡量一个会计专业的学生是否具备卓越会计师能力的重要尺度,该职业标准也应是会计专业构建相应的理论知识体系和应用能力培养体系的重要依据。??计专业的职业标准应是由会计行业领域来制定和设计。在我国,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从中专、大专、本科、硕士到博士,培养层次较多,培养侧重点和方向也有所区分。而作为地方应用型高校,湖南工学院在自身办学实力和所处区域的限制下,在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下,更需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努力挖掘自身优势和潜力,要把人才培养与湖南地区经济发展、行业发展状况、学生就业等紧密结合起来,要结合湖南工学院自身实际探讨符合本校卓越会计人才培养计划和目标的课程及教学,尝试与各大企业、行业、领域合作,建立卓越会计人才多方共同培育的机制。
对于应用型本科而言,要培养兼具应用性和创新性的会计人才,校企(行)共育是能够实现这以目标的方法和手段。作为湖南工学院,应在校企(行)共育模式下,从会计职业标准出发,构建该专业理论知识体系和应用能力体系,进而改革教学课程和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在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技术和知识。
二、高校传统会计教学模式的弊端
会计课堂教学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改进变化,从20世纪70年代的 “黑板+作业”,到后来80年代“黑板+作业+实践”, 90年代 “黑板+作业+实践+现代教育手段”。尽管几经变革与完善,但我国高校培养出来的会计人才仍然跳不出“记账、算账、报账、用账”这样一个“管家型”的人才能力状况。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和体系不仅不能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求,也不能全面启迪学生思维,不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必然不能培养出创新意识强、发展后劲足的会计人才。综合来看,当前我国高校会计人才培养主要有以下一些弊端:
(一)教学过程机械,专业设置不规范
当前来看,我国高校在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中,相对缺乏开放性、交叉性和针对性,难以符合学生个性化学习特征,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具体来看,这种会计课程教学以教科书为主导,整个过程相对程式化,以向学生介绍会计准则、会计核算方法等,让学生学会编制报表、了解编制意义。与此同时,伴随着时代的变革,加上高校自主权的扩大,部分高校为追求招生规模,“因神设庙”设置了一些新的会计专业分支,如计算机与会计、涉外会计、国际会计等。这些专业看似一时满足了家长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但发展后劲薄弱,不仅浪费了学生的青春年华,也不符合国家“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培养目标要求。
(二)教育方式陈旧,学生知识面较窄
目前的教学基本上采用以“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方式或“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教学原则与方针已成为高校会计教育中的一种要求、口号和标签。单一的重教轻学的教育形式,让学生在一种封闭、死板的环境下被动地接受教育,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发展。教学内容从理论到理论,考核侧重于测试学生对书本知识的了解,结果使学生思考问题时其思路往往是单一的而非多元化。
(三)教材内容的时空局限
纸质教材从编著到出版发行,要经过相当一段时间,随着环境的变化和制度的变迁,当学生拿到这些教材时,其内容已经过时。由于会计及相关领域的新知识不断出现,课程内容受教学时间限制,难以涵盖这些层出不穷的知识。
三、会计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思路
(一)把创新能力培养作为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
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具有必要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这类人才应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教育培养的应用型人才,要有创造性的应用,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创造性地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应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湖南工学院的会计教育,要建立全程贯通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体系,在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中,这两大教学体系具有各自的优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实验、实习、实训、社会调查、现场实习、模拟练习和岗位实习等组成的实践教学环节,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的兴趣。长期以来,人们谈到实践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提到的往往是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基本操作技能等,而尚未提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而,湖南工学院应当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纳入到会计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和教学大纲中来。
(二)把会计实践教学改革作为培养创新能力的基本途径
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是推动创新能力培养的基本途径,这与培养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的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是相符的。湖南工学院的卓越会计人才培养,应把实践性教学作为一种基本的教学手段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要通过实践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改革,寻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
在教学内容上,要适当减少演示性实训,增加能力性、设计性、综合性实训环节。如在学生做完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实训的基础上,让他们完成财务管理实训、财务报告专题实训等。这样做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创新精神。把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技法的培养纳入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如引导学生对现成的实训内容、步骤、要求等质疑问难;鼓励、引导学生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和解题途径,并能从中优选最佳方案和途径。在会计实践性教学中,除了会计课程外,其他专业如统计、法律、证券、金融、税收等课程,也应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采用不同的实践性教学方式。 只有全方位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才能真正发挥的优势,培养社会所需要的符合培养目标的会计人才。
在教学方法上,核心是怎样激发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和自主创新的积极性,以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和效率。增强实践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重视实践教学,变“要我学”为 “我要学”。同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训教学要精讲多练,在教师的有效引导和组织下,以学生独立完成为主。教师则要重视兴趣激发、思路开发、方法引导、素质培养等。
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上,在仿真实验室通过会计模拟教学系统、会计岗位模拟系统、会计业务模拟系统、仿真银行税务系统等,把各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一个会计实训环节。 这里强调的是“真”,真实、互动地模拟环境,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都是十分必要的。
四、会计创新人才模式及实现路径
(一)构建具有特色的会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P者认为,湖南工学院会计专业卓越人才培养的核心可以概况为: “四教”、“双师”、“双课堂”和“两创”。
1.“四教”
四教,即学校建立以教材、教师、教学和教研四者构建起来的会计创新人才培养机制,通过这种机制的构建的培养模式,能够有效减少泛化、传统的会计人才培养因素,形成以“四教”为核心的特色化教育培养体系。
2.“双师”
双师,即在会计人才的培养中构建校内教师与小微教师双教学团队,其核心是要把教学和学术领衔起来,大力推进湖南工学院原有教师的专业学识能力,尤其要提升他们对实践问题的掌控,加大对教师队伍的培训培养力度,在会计人才的培养中将专业研究机构、学校、CFO等不同方挖掘能力强的导师参与到这个会计专业人才的教育培养过程中。
3.“双课堂”
双课堂,即要建立教学课堂与课外学堂两大块,要引入教学+实践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主要包括以教材为基础的专业知识传授,外部课堂指的多是以专家讲座、CFO或财务会计审计主管等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双课堂”的实现包括两大方面:一是主干课程的设置和实施: 实行教学实践并举,即一半教学,一半实践;二是辅助或体验课程: 实施双师教学和模拟教学,按校内教师与校外教师或在岗培训的方式进行,同时加大学生对社会、实际工作的体验教学或模拟教学。
4.“两创”
两创,就是要努力营造教师创造性教学和学生创造性学习的良好氛围。可以尝试在教学中引入导致负责制,即导师全面介入学生的个人学习和研究,以双向选择的形式确定辅导分组。在导师制下,教师要全面进入学生的专业学习和研究全过程,主要包括基本知识学习、论文撰写、校外交流、社会实践和学术研究等等,通过这种创新性的导师负责制,营造教师创新性教学和学生创造性学习的良好氛围。
(二)构建会计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湖南工学院会计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要着力构建多个体制机制来保障人才培养的系统性和专业性。即:一是建立选才( 专业人才再选拔) 机制,即对现有的培养对象进行遴选;二是完善培养机制,即突出产学研协作、校际协作、社会协作的培养模式;三是推行对应机制,即实施双师型教师教学和实行针对性培养方案;四是落实保障机制,即从体制机制上保障培养模式创新的实现。具体是:
1.“师对生”教育模式
湖南工学院应着力构建“师对生”的教育模式,即让具有丰富理论与实践经验的教师与学生形成对比对应关系,从而实现集中教学资源实现应用化、复合化和研究化培养。
2.“尖对尖”选拔模式
湖南工学院在会计创新人才的选拔上,首先应有目的和有意识的进行人才选拔( 兴趣甄别与考试遴选等),再通过产学研与“双历”(学校经历和社会经历) 教育、应用型人才专门培养模式等,进入会计创新人才培养渠道;通过相同的理念实施研究生培养及 MPAcc 模式、AC-CA 模式等。
3.“半对半”学习模式
湖南工学院的会计创新人才学习过程应提倡“半对半”的模式,即学习的一半时间主要集中于了解理论前沿和实际操作;剩余一半的时间和课程应集中于在企业、行业和工作实践,提出和总结企业中的问题,集成创新思维,注意创新素材,应对创新机遇。
4.“实对实”教学模式
湖南工学院的会计创新人才教学,应特别强调“实际性”,即教材上应对实际需要;教学方式上应对实际需要;从教师结构上满足实际需要;从教学手段上支持实际需要;从教学制度上保障实际需要。
5.“题对文”创学模式
在作业提交和学习成果测验中,湖南工学院的会计创新人才培养应开创“题对文”的创学模式。一是用问题发现和问题解答的调查报告、实践报告代替学年论文和边缘课程学习;二是用热点问题追踪代替一般课程教学;三是用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评论和解决方案( 建议、报告或论文) 代替毕业环节的实践与毕业论文等;四是在学生中推行专业创新学分和创新考核。
6.“点对点”交流模式
在人才对外交流上,湖南工学院的会计创新人才应努力开展多项校际交流、校企交流、国际交流、师生交流、教学资源和教学信息交流、科学研究交流、制度交流等。
(三)对基础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
改革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是会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选择。
篇8
关键词:地方高校 会计 实践教学体系 对策
二十世纪末到本世纪初,我国各地方政府为满足社会大众对高等教育需要和服务地方经济的目的,对当地的高等教育办学资源进行整合,升格形成了一批新兴的高等院校,一般称之为地方高等学校。这类学校与部属、省属重点高校等相比,办学历史不长、办学资源不广、生源质量不高。经济管理类专业是绝大部分地方高校都开设的专业,但由于自身的办学条件和办学特色,这些专业都把应用型创新性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显著特征应该是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知识综合应用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依赖于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支持。
一、建设会计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必要性
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当代经济管理类大学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和服务社会的重要渠道。经济和管理学科的理论研究相对成熟,其知识体系完整严密,但也比较抽象,在教学上需要一套完善的实践课程体系与之相适应。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当前的会计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和理、工、农、医等学科相比,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所受到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这一状况在地方高校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因此,高校会计专业,特别是地方高校的会计专业尤其应该重视实践课程体系的建设。
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地方高校经济或工商管理学院的专业一般包括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财务管理、会计、信息管理等一些类似的专业,其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实践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内容、方法;实践教学管理办法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基础条件。在地方高校的会计专业中,实践教学体系的问题集中主要表现在:
(一)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
课程体系是整个教学体系的核心。从地方高校会计专业培养计划来看,这些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由两部分组成:校内实验和校外实习。校内实验一般和相关的理论课程一一对应,都采用实验室上机的方式,开设的目的是为了通过验证巩固理论学习,加深对知识掌握的效果。校外实习中除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教学环节外,和专业教学相关的实践性环节一般包括专业认识实习、专业课程实习、专业综合实习和毕业实习等,通常采用到企业参观、见习、顶岗等形式。这些课程很多是参照部属或者省属重点大学而设置的,也有的是根据本专业自身情况而设置的。这些实践教学课程的设置目的性不强,重点不突出;课程间有的相互重复,有的相互脱节,并未形成有机的内在联系,课程体系松散。
(二)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地方高校的师资一般具备研究生或者以上的学历。教师基本上是从一个学校门到另一个学校门,经济管理学科方面的理论功底很深,但和社会、企业接触不多,对企业一线的实践知识了解不够,从事实践教学并非所长。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不强直接导致了教师在实践教学的内容安排、教学方式方法设计等方面有所欠缺。在教学中,指导教师常常安排了较多的验证性实验,安排很少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而且为数不多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还存在认定的问题,所教授的内容既不代表学科前沿又不能反映企业生产一线的应用需求。有些实验教学的授课方式套用理论课的讲授方式,形式单一。这种实践环节指导教师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对于本科教学培养目标的实现是非常不利的。
(三)实验实习场所不足
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场所分为校内实验室和以各类企事业单位为主的校外实习场所。在一些地方高校,会计实验中心建设起步比较晚,投入不足,实验室数量比较少,规模比较小。同时,由于个别实验室建设的论证工作不够充分,建成以后成了“花架子”,使用频率低。因此,很多地方高校会计专业的校内实验、实习场所存在结构性矛盾,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在校外实习场所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不再承担接纳大学生实习的义务,企业出于担心商业机密外泄、干扰正常的工作秩序等对自身不利因素方面的考虑,不太愿意提供大学生实习的机会。即使部分教师通过私人关系联系到实习单位,企业也不能提供有实习价值的工作岗位。因此,实验实习场所的制约已经严重影响了实践性环节的教学效果。
(四)考核评价方法效果不明显
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分为对指导教师的考核评价和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两个环节,其中以对学生的考核更为重要。在一些地方高校,教师对学生实践性教学的成绩考核依附于理论课,考核的依据主要是实验、实习报告和考勤。一些学生上机实验的自觉性、积极性不高,上机以完成实验报告为目的,剩余时间玩游戏、聊天,甚至有个别学生抄袭别人的实验报告。而校外实习也流于形式,有些学生找个实习单位盖个章,再写个实习报告就算完成任务,个别工作责任心不强的教师可能存在对学生管理松懈的情况。同时由于对实验实习教学的量化评价比较难,一般的规章制度可操作性不强,教学质量难以有效监控。
三、完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对策
要改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质量,必须坚持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线,修订培养计划和规章制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完善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
篇9
关键词:基础会计 教师培养 内容调整
一、引言
《基础会计》一般开设在大学一年级,由于学生没有丰富的教学生活经验,对与基础会计中涉及的基本概念不能够很好地理解,如“会计科目”、“会计账户”、“会计等式”、“复式记账”和“试算平衡”等,特别是“借”和“贷”的涵义,很多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会计分录的记账过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能够简单生动地把各个概念讲授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和把握《基础会计》中的名词,是教学上的重点和难点。讲到“借贷记账法”时,不同类别的账户结构各不相同,“借”和“贷”的表示内容也不同,五大类账户的基本结构需要学生能够清晰明确地记忆清楚,此时学生容易混淆账户的记账方向,会计分录容易做错。学生在这个阶段出错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账户结构没有记准确,导致记账方向弄错;二是会计科目没有记清楚,会计科目的名称不准确。因此企业经济业务发生时,对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不能够和主要相关的会计科目相联系,会计分录做起来困难重重。 《基础会计》中讲到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包括七种: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以及编制财务报告,其中设置账户、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财务报告都是操作性很强的会计学内容,如果不对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锻炼,学生很难将课堂上的知识和实际工作相联系。尤其是讲到记账凭证、账簿和报表联系,以及填制过程,学生在这个阶段不实际操作,学习起来会很困难。因此,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解决课程学生的主要困难。
二、《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一)学生参与教学模式 “学生参与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会学习为目标,以师生互动、学生互动为基础,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主要方法和形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相比,教师不再是“满堂灌”的信息传授者,学生不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可以通过自己阅读、讨论、发言、讲授等环节,由原来的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1)课堂讨论教学。在基础会计教学内容上,教师可以教学生分组,要求其选好讨论的主题并提出要求,要求学生进一步思考专业术语在实际生活中的实例。分小组讨论,能促使学生主动进行讨论、交流,进一步加深印象。教师要对学生启发引导。把大家的注意力集中到讨论的主题和争论的焦点上,引导讨论向纵深发展,研究关键问题,以便得到解决。(2)创设情景教学。运用电脑课件只能在短期内吸引学生,因此通过创设特定情景,引导学生参与,让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求,亲身体验,成为极佳的教学模式。通过情景教学达到如下教学效果:第一,培养学生独立、创造性思维。情景教学有利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创造活动是通过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协调进行的,其中形象思维起着关键作用。而情景教学法主要是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情景教学类似模拟实习,解决了理论与现实脱节的问题,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理论知识扎实,但实际动手能力不足的缺点,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情景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体验,使学生置身于“此情此景”中去感知、理解、领悟,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学情景是情感环境、认知环境和行为环境等因素的综合体,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创造性思维。第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采用“情景教学”,通过“感知――理解――深化”三个教学阶段来进行。适宜的情景不但可以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愿望,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而且可以不断地维持、强化和调整学习动力,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更好地认知,对教学过程起引导、定向、支持、调节和控制作用。第三,使教学更生动并具针对性。由于现场模拟是针对学生即将面临的工作情况,通过学生将所学理论用于现场问题的解决,加深了学生对教材中重点与难点的理解、掌握及运用能力。适宜的教学情景不但可以提供生动、丰富的学习材料,还可以提供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的机会,促进知识、技能与体验的衔接,促进教学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并将其与实践结合,让学生在生动的应用活动中理解所学的知识,了解问题的前因后果和来龙去脉,进一步认识知识的本质,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应用能力。如在讲到银行余额调节表,可以设计学生一个是银行职员,一个是企业会计,对账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如何处理,由谁编制银行余额调节表,具体如何编制可以在讲台上演示,加深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书本上的相关知识。
(二)构建会计实践教学模式 (1)会计实践教学模式建立的必要性。构建会计实践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会计教学质量。会计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会计专业学生不仅要求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实践教学,可以使学生对会计理论教学中抽象概念形成一个形象化和具体化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会计工作,进而对学校中学习的会计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提高会计教学质量。构建会计案例――实践教学模式可以完善会计理论体系,加速会计教育改革进程。会计作为一门学科,需要不断完善和发展,客观上要求其随着经济环境不断变化而发展,需要不断地进行改革,以完善会计理论体系。构建会计实践教学是完善会计理论体系,加速我国会计教育改革进程的基本要求。构建会计案例――实践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会计实践教学使学生充分理解、认识和巩固会计理论教学的内容,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2)构建基础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总体思路。会计实践教学是会计教育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建立符合基础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是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会计实践教学目标是各实践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与实践教学活动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实践教学达到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水平。(3)会计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的主要内容。《基础会计》是针对会计学专业学生的教学实践环节设计的。通过《基础会计》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手工账务处理使用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等基本的会计工具;掌握会计凭证的填制方法;掌握账簿的登记方法和要求;掌握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的账务处理程序与要求;掌握基本会计账户的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熟悉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及其编制方法;熟悉利润表的结构及其编制方法,同时熟悉并掌握制造业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业务核算。《中级财务会计课程设计》是针对基础会计专业较高年级学生的教学实践环节设计的。通过《中级财务会计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的核算;掌握原材料、低值易耗品、包装物等存货的核算;掌握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的核算;掌握借款、税金以及其他流动负债的核算;掌握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应付债券的核算;熟悉各项生产费用要素的归集与分配方法,掌握成本计算的分步法;掌握收入、费用及利润形成与分配的核算;熟悉利润表的结构,掌握利润表编制方法;熟悉资产负债表的结构,掌握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熟悉现金流量表的结构,掌握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学年论文》是针对基础会计专业较高年级学生的教学实践环节设计的。指导老师结合会计理论与实践中的热点问题帮助学生进行论文选题,并指导学生进行资料收集、确定研究提纲、进行分析研究、完成论文。《ERP课程设计》包括手工环境下的ERP沙盘模拟实验和计算机环境下的ERP软件模拟实验。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对企业运营管理有一个全面的体验,对企业战略和关键成功因素有清晰的了解,学会运用战略的眼光看待业务的决策和运营,增长运用一定的策略方法改进公司创造价值的能力,学会使用资金预算、财务数据处理、财务信息分析等工具跟踪企业运行状况,并树立适时调整企业发展方向的战略观念。(4)开展会计实践教学活动具体措施。 首先,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学校应尽量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在不影响正常教学活动的前提下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提高自己。同时,授课教师在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具体安排上应做到系统、周密,应将内容与时间都列入该科目的详细教学计划。对于实践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应事先做好准备,有针对性地加以辅导,这样能够有效避免实践性教学活动的盲目性和偶然性,使它能够有计划地、科学地开展。其次,实践性教学活动要根据教学需要分层次进行。会计学实践教学基础是会计模拟实验室的建设,实践性教学要达到培养学生做账、查账等方面的能力,笔者认为会计学课程实践性教学可以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按照不同阶段进行不同实训内容: “初级财务会计”即基础会计,主要让学生掌握会计凭证的编制和会计账簿的填写,使学生基本读懂业务凭证和账簿内容,要求学生从现有的账簿体系中熟悉并把握好记账凭证汇总的方法和总账登记依据; “高级/中级财务会计”的学习,即在会计要素核算的基础上,详细学习各个要素具体确认、计量和报告,掌握企业会计合并和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审计”学习,在以上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审计”等课程,使学生掌握审计基本原理以及相关内部控制程序和内容; “财务管理”的学习,学习“财务管理”和“财务分析”等课程,掌握典型的案例,学生分析经济活动和会计信息并能够提出改善经营管理的具体措施; “电算化会计”课程学习,从会计技术手段的角度,随着计算机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使用成本的降低,会计电算化仿真实训室可以将看账、做账、查账、用账等多个环节进行实训,使学生全方位提高动手能力。再次,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生学习空间。要重视网上教学的设计。在网上教学活动中,学生是自主性的学习,教师可以作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对学生知识构建过程的促进和帮助作用是不容忽视的。重视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时要突出网络学习的自主性,重视学习需求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学习效果的评价与反馈以及交流、协作、互动,尤其要注重基于网络的学习情景创设和教与学策略设计。最后,发现、分析并解决会计实践问题的毕业实习毕业论文为主的运用实践平台。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是每个大学毕业生都必须经历实践教学环节,对于会计专业的毕业生,这一阶段尤为重要。毕业实习是学生初步走向社会、认识社会、感受经济与会计的关系以及现实会计水平的过程,是一个极好的综合锻炼的机会。学校教师在学生进行毕业实习之前,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分配给相关的指导老师,指导老师负责这几个学生的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设计,由指导老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利用各方面的关系落实实习单位。在学生进入实习单位之前,指导老师要向学生讲明实习要求和实习的目的,指导学生认真选定论文方向,并查阅有关的资料,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有的放矢。学生实习采取指导老师和实习单位相关人员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实习中遇到的实务问题可以向实习单位相关人员学习,相关的理论问题可以由指导老师及时进行讲解。学生进入实习单位后,要始终与指导老师保持联系,及时地就实习的情况进行交流,要求学生实习结束后认真总结实习收获,写出实结,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实习结束后,要求学生认真地完成毕业论文,毕业论文要求有三稿,严禁抄袭,并且每稿都要由指导老师认真修改,在此基础上论文定稿,进入论文答辩,严格评定论文成绩。
三、基于新会计准则下的《基础会计》教学对策
(一)引进新会计准则研究成果 新会计准则引入的许多新观念、新思想,正在影响或改变着原有的会计理论。理论实践的指导。一方面,会计课教师要深入学习理解新准则,以新准则的要求更新会计理念和知识结构,加快提高会计理水平和应用新准则指导学生实践的能力,把加强会计理论研究作为提升会计教学水平的重要环节;另一方面,要吸收他人对新会计准则研究的新成果及时应用到会计教学中去,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创新意识 新会计准则体系由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组成,具有全面性、层次性、动态性和创新性。基本准则在会计准则体系中起着统驭作用。将新旧会计准则比较,要把新基本准则在财务会计报告目标、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计量、各个会计要素的定义及其确认、财务会计报告等方面的变化全面反映或讲授出来。
(三)重点阐述新会计准则中新的概念和核算方法 新具体准则是许多概念、新方法,并对一些经济业务重新定位,这些内容在会计专业编写的新教学大纲和教师的教案重要得到充分反映。如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与计量更加严格;金融资产的核算更见系统和全面;非货币换注重商业实质;债务重组的定义更加严谨,会计处理更加务实;对投资性房地产会计有较多限制;借款费用的会计处理更能真实反映企业资金成本;无形资产概念与会计处理突破;生物资产准则队与农业相关的生物资产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统一规范;股份支付准则明确了对职工的股权激励等。新具体准则蕴含的信息量大,足以体现此次会计改革的力度和深度。教师在授课中,应透彻分析新准则改革的合理性,并根据学生已有基础知识和接受情况,把握重点、难点,又理有据,详略得当。
(四)引进《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涉及的账务处理方法 应用指南对每项新具体准则的诠释既简练,又突出了重点。应用指南上列示的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涵盖了各类企业的交易或事项,与原企业会计科目相比,在会计科目名称上作了部分调整,在数量上也有增减,科目分类中增加了共同类会计科目,体现了统一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反映新准则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原则和要求。应用指南实用性很强,为学生在实践环节进行仿真模拟和全真模拟提供了依据。因此,在教学方法更新上,应革除“满堂灌”的弊端,减轻课内、强化课外,加强实践环节的应用,注重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激活创新热情。
四、结论
会计处理政策性、规范性、统一性都比较强,但不能因此束缚会计工作者和会计专业学生创新意识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发挥。创新是一个青年学子持续发展进步、回报社会、实现人生价值的不懈动力。在国家大力倡导的学习型、创新型社会中,应注重使学生掌握终身受益的创新思维的学习方法,使创新意识深化到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中。在多元化经济和新规则不断产生法治环境中培养会计人才。敢于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的竞争,有原始创新的勇气。因此,制定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标准、课程设计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以及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中,要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具体在《基础会计》教学上注重把理论讲透、案例新颖、师生互动的学习氛围。以上是笔者对自己正在讲授的《基础会计》的几点思考和认识,面对日益更新的会计环境,会计准则的也会不断有所变化,作为会计教师只有时时激励自己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会计从业人员。
篇10
【关键词】 会计实践教学;教学质量;应用型
从高等教育发展状况来看,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根据国际经验,大众化教育阶段大量发展的是应用性、职业性的高等教育。这一阶段的教育模式可以在提高我国社会的生产能力和科学文化水平同时,培养 “适销对路”,为社会所容纳的高级人才(赵凤娟、李泽,2010)。新时代的人才培养,不仅要突出培养学生以行业发展所需要的技术知识逻辑体系组合而成的知识体系,更要突出培养学生适应日新月异的行业和岗位群所需要的职业技能以及学生所特有的职业素质包括职业道德。会计专业是应用性较强的学科,需要符合新时代的人才培养目标,而会计实践教学是会计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会计人才在新时期的培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会计教育偏重于理论教学而轻视实践教学的现象还大量存在,导致高校会计人才培养出现人才素质不能满足社会需要、人才的创新能力不强,适应性差、后劲不足等问题。如何开展实践教学,确定明确的会计实践教学目标和建立完整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对于提高会计专业教学的质量、培养新时代人才的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会计实践教学的目标
随着现代社会生产活动的广泛性、复杂性和深刻性的日益增加,社会需要大量的介于学术型和技能型人才之间的应用型人才(潘木懋、周群英,2009)。会计是一门集理论性与技术性于一体的应用型学科,不仅有完整的理论体系,而且拥有一套规范的专业操作程序和方法,计算性和操作性很强。因此会计课程的教学,一方面要传授给学生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另一方面还要使学生掌握会计的各项技能,培养其较高的操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两者有机结合,学生毕业后才能很快地适应工作岗位,解决目前大学生知识技能知识不完善、动手能力弱、创新意识不强,环境适应能力和职业迁移能力不足的问题。
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一环,对于学生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培养、实践素质提高以及创新意识加强都具有重要作用,是培养大学生创造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等方面的重要手段,是大学生合理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和开发非智力素质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应用性和技能型高等教育必须进行实践性教学环节,并且不能只在模拟状态下完成。实际工作岗位的真实性、复杂性和综合性的经历和体验,是真正“职业人”顶岗锻炼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这也是目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趋势(吴岩,2010)。在这种会计实践模式下培养的会计专业的学生,一方面具备了合适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通过会计实践教学,提高了技术技能和职业素质,这无形中提高了学生就业的竞争力。从对会计专业毕业生的调查中可以发现,实践教学是大学期间获取综合知识、提高专业技能的主要和重要来源之一。了解明确会计实践教学的目标,对促进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会计专业质量的提高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建立符合新时期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
会计学科不同于一般的经济和管理类的学科,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学科,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对会计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只有在对会计学的相关知识具备了基本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才能更深刻地体会和理解会计理论知识。而目前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实践教学所占比重过低,课堂理论教学与实习实训的课时结构不合理。很多财经类院校对会计专业主干课程一般只设置理论教学学时,没有实践教学学时,即使有也只是安排两周的实训草草结束,整个实训教学完全流于形式。这种缺少深度和层次性的实践教学内容不符合会计实践教学的目标。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会计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如图1)。
基础实践教学主要是操作性实验,着重培养学生对应用软件及专业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专业实践教学是分析设计性实验,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所获得的基本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如在成本会计学实务操作中,让学生了解成本核算各个环节的凭证来源、去向,具体了解企业组织成本会计工作、企业基本的生产工艺过程和生产耗费,针对不同生产组织特点、类型和管理要求,系统地组织进行成本核算的实务操作,进一步提高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动手能力,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成本会计课程极强的应用性特点。
综合实践教学是综合性实验,着重使学生能把理论知识和实际运用结合起来,接近实际工作,同时加强学生在前两个模块掌握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技巧,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体会自身知识、能力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应用和发挥,进行学以致用的过渡。如ERP沙盘模拟实训课程借助沙盘模具,把企业运营所处的内外部环境抽象为一系列的规则,基本再现了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将“企业”搬进了课堂。在沙盘之上,企业的现金流量、产品库存、生产设备、银行借贷等指标清晰直观,使受训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思考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的目的。通过直观的企业经营沙盘,模拟企业实际运行状况,内容涉及企业整体战略、产品研发、生产、市场、销售、财务管理、团队协作等多个方面,各小组每一年末用会计报表结算经营结果、分析经营结果、制定改进方案;然后,继续经营下一年。这种综合模拟试验,充分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成员的特长,从而可以较好地解决过去会计实习只管会计核算的问题。
三、通过会计实践教学提高会计专业教学质量:路径依赖和对接
实践教学突破封闭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开放式教学,采取引导式、亲身经历式的教学模式,通过对现实企业的了解,对企业的现实问题从课堂教学中找到解决的答案,反过来利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对现实问题予以进一步的反思,进而提出更加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通过这种具体生动的实践教学模式,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其中,学校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学校对实践教学的定位决定了实践教学的发展,同时也是连接社会的桥梁,如图2所示。
(一)建立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提高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强度
学校要与当地各行各业的大中型企业挂钩,与会计服务公司、事业单位联系,结合毕业实习让学生的会计实践教学直接面向社会,面向用人单位直接参与企事业单位的财务核算、税务策划、成本控制等工作,逐步做到会计的实践教学与学生将来的岗位工作零距离。
学校与企业共同进行技术研发和项目技术改造,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的竞争力。学校具有得天独厚的知识技术信息集散地的功能,可以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提供前瞻性规划建议,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学校雄厚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与场地可以为企业培训员工、提高企业员工的知识文化。
实习是教学与生产相结合的重要教学手段,它能使学生在实际的生产环境中掌握现代化的生产知识,巩固和提高生产操作技能,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经验,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实习教学的实质是实现知识的实际应用,在实习中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和分析实际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创新思维。因此,在强化“实操性”职业能力培养的同时,更应重视“综合性”应用能力的培养。研究同企业的紧密合作模式,重视实习基地与教学目标的有机结合,积极探索基地与教学的衔接途径。
(二)建立高质量的实践教师队伍
从高校会计专业教师队伍的现状来看,脱离实践可以说是较为普遍的现象。一方面,现在的会计教师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践经验,进入教学岗位后,教学任务繁重,往往难以抽出时间到企业参加会计实践和了解会计的实际工作情况。因而其教学内容完全来自教材,缺乏来源于社会实践的案例。另一方面,大多数学校也没有把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纳入教学管理计划或形成制度,在时间、组织和经费上都没有相应的安排和保障,不可避免地出现教师脱离实践的现象。
实践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如何取决于教师实践教学水平的高低。实现创新实践教学,必须有一支高水平和稳定的教学管理骨干师资队伍。实践教师不仅要具有宽厚的理论知识,更应该具有丰富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经验,同时有一部分教师要具有实际工作的经验。目前高校应将教师参加社会实践制度化,定期将会计专业教师选派到企业的财务部门或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挂职锻炼,开展行业或专业的社会调查,了解财务会计工作现状和今后改革发展的趋势,让教师在财务会计综合职业岗位上得到系统训练。
教师要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会计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牢固树立会计理论教学与会计实践教学并重的教学理念,并将其落实到会计教学的整个教学过程之中,真正使会计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体现于会计教材、课堂教学、课后训练及教学考核的全过程,努力扭转长期以来会计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重会计理论、轻会计实践的局面。
(三)将理论和实践教学相融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目前在会计专业教学系统中,往往是先将某一完整的课程的理论教学完成,掌握了扎实的理论知识后再进行实践教学。而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在没有实践教学的感知认识下,往往会感到理论知识空洞、抽象、难以理解,因此不会直接产生强烈的兴趣。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将传统的“从理论到实践”的课程框架转变为“知识传授和实践培养相结合”,在进行一门理论课程的讲解前和讲解过程中,可以进行相关的实践教学课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渴望,这种实践激发理论学习、理论促进更好的实践的良性循环模式必将提高会计的教学质量。
(四)将实践教学与毕业论文相结合,培养学生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目前学生的毕业论文大多是学校给出题目,根据学生自己的衡量标准(资料的多少和写作的难易)随意选择,往往是闭门造车,造成大量的抄袭问题,也不能联系企业的实际。通过会计实践教学使学生在了解企业实际情况和自己兴趣的基础上认真选题,可以对某个企业或某个行业存在的相关会计问题进行探讨,也可以根据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的一些热点问题进行研究。通过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工程设计的原则、程序和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利用各种资料的能力,实质是让学生创新地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因此,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教学环节不仅是人才培养计划的组成部分,而且是学生专业教学质量的大检阅,它的质量体现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它是发挥学生创造性潜能的主要途径,也是高等教育“高等性”特征的重要体现。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社会对会计人才的衡量标准和价值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对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因此,重视会计实践教学对提高会计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赵凤娟,李泽.知识观视野中的高等教育学术性与职业性[J].高等教育,2010(2):7-12.
[2] 潘木懋,周群英.从高校分类的视角看应用性本科课程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09(3):12-15.
[3] 吴小明.会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改革策略[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9):130-131.
[4] 高伯文,张建宗,薄云霓,张茵.更新会计教学观念,加强会计实践性教学[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9(8):175-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