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英雄雨来课堂笔记范文

时间:2023-04-05 12:49: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英雄雨来课堂笔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英雄雨来课堂笔记

篇1

【关键词】语文教学 阅读 教学质量

一、小学阅读教学的现状

(一)课内阅读教学的现状。

课内阅读教学是以文本为交流载体,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平等对话的过程,但审视我们今天的阅读教学,教师仍享有“话语霸权”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看,发言的学生说着“老师想听的话”,真正触动心灵的、富有生命力的声音微乎其微。可以说,学生的阅读理解仍受着老师的牵引,课堂上缺少真正意义上的倾听与对话。

(二)课外阅读教学的现状。

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到底如何呢?笔者就这个问题对本校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发现:96.2%的学生或多或少地读课外书,3.8%的学生从不读课外书。这是非常可喜的。但是,真正对阅读感兴趣,能选择合适的读物,在课外阅读中汲取知识、享受阅读快乐的学生仅占一小部分,有相当多的学生还没有对课外阅读真正感兴趣,读物以漫画为主,缺乏选择读物、自主阅读的能力。

二、改善小学阅读教学的对策(一)课内阅读教学的对策。

1.创设意境,读出感情。适当地给学生创设意境,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了解。因此,上每篇课文前,可以充分准备与之相适应的意境,如优美的散文、古诗配上音乐诵读,记叙文配上相应的课件,这样一来,学生在各种特定的环境中反复读课文,既是一种欣赏,又自然而然地悟出了作者的情感,陶冶了情操。

2.围绕主题,比较阅读。小学语文教材都是按主题分单元的,读的时候可以通过比较来了解内容,揣摩技巧。如《小英雄雨来》和《夜莺的歌声》,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后,不难发现,二者的体裁都是小说,中国小英雄雨来和苏联小卫士夜莺都热爱祖国,勇敢机智,但作品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所用的手法却有所不同。

3.预设问题,阅读求解。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向学生明确提出带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自读求解。教《自然之道》,可以出几道思考题让学生自读:为什么向导开始不同意救小海龟?他为什么又同意了?他知道会带来这样灾难性的后果吗?你读了这个故事后有什么启发?学生根据思考题,认真阅读课文,懂得了做事不能盲目,要顺应自然之道,不然会好心办坏事。

4.善于质疑,读中创造。教师在教学中要顺应学生的思维规律,并加以恰当的点拔和引导,既能培养学生认真研读课文、深入理解作品的习惯,又利于开拓学生的发散思维,发挥他们的创造能力。学习《小草与大树》,学生都会赞美夏洛蒂,谴责骚塞。教师可提问:骚塞在夏洛蒂的成长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学生通过讨论得出:正是他的嘲讽激怒了夏洛蒂,坚定了夏洛蒂的斗志;要感谢骚塞,是他给予了夏洛蒂前进的动力……此时,自强不息、宽容豁达等美德一定悄然在学生的心中扎下了根,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阅读实现了再创造。

(二)课外阅读教学的对策。

1.培养兴趣,激感。教师本身应该以身作则,做一个热爱阅读的人,为学生树立阅读榜样,使他们对阅读发生兴趣。可以每天抽出几分钟时间,给学生讲讲自己的读书心得,在你绘声绘色的讲解中,学生定会爱上阅读。

2.统一布置,选好读物。由于学生年龄小,缺少选择课外读物的能力,因此,教师要有计划地帮助学生选择适合他们的课外读物。一般来说,低年级学生可以推荐一些童话、寓言、成语故事等;中高年级的学生则可以推荐一些英雄模范人物的故事、历史故事、科普读物等。当然,教师还可以结合讲读课文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如学了课文《草船借箭》,可以向学生推荐《三国演义》;学了《惊弓之鸟》,可以推荐《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通过广泛的阅读,使学生阅读能力得到提高,思想得到升华。

3.指导阅读,教给方法。每天要安排15分钟以上的读书时间,用于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这时,教师的指导,主要是引导兴趣,提示方法。故事性强的作品,可以介绍一个有趣的开头;语言优美的作品,可以朗诵一段;知识丰富的作品,可以择要讲一些学生前所未闻的知识。要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读书方法,如略读、精读、写读书笔记、做批注等,这样,学生在课外自由阅读时自然就能得心应手了。

4.落实检查,培养习惯。对课外阅读要经常检查、督促、交流、评价,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渴求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能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的认可与赞扬,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小学生这一心理特征,可以组织评比活动。在阅读课上定期评比班级的“阅读大王”,组织举行“知识竞赛”、“读后感展览会”等活动。还可以把课外阅读与学校的各种活动相结合,如红领巾读书读报活动赛,演讲比赛等,让学生的课外阅读有目标、有动力。

篇2

一、师生共读,转换角色阅读,教学相长。

阅读是语文的命门,而思维是阅读的命门。在教学的意义上,有什么样的阅读,就有什么样的思维,有什么样的思维,就有什么样的阅读。语文阅读教学工作从来都不只是学生或者教师单方面的责任,而是两者充分配合才能圆满完成的任务。教师要不断地提高 自身的素质,树立起面向全体学生以及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重视对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影响和教育。教学时,教师要先研究透彻教材,吃透教材,不光备教材,还要备学生,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与不足,还要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得当有效的教育方式以及现代多媒 体直观教学,让学生在快乐中阅读,愉悦中受到爱的教育和启迪。教学时教师声情并茂,语言上抑扬顿挫的范读,不但愉悦学生的身心,还能快速地引领学生深入文本,快速地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积极地投入到学习当中,更能够在教师的启发下了解故事 情节,通过阅读更容易进入角色,师生合作学习共读,既体会出文本中人物的心理变化,人物的思想变化,所闻所感,又使学生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上学期我教的是六年级语文,在讲《穷人》那一课时,阅读教学感觉尤为重要。当时桑娜一家的生活条件的窘迫 ,生活的艰辛、养家的不易,“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丈夫出海打渔迟迟未归,妻子担心、忧虑,对邻居西蒙的同情,以及是否要抱回那两个幼小的孩子等这一系列的心理描写,都是通过学生分角色朗读,师生深情地对读,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孩子们的感情 到位,体会文章的能力也就更加深刻了,对于环境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写作方法也更会用到写作中。

二、爱生之灯,阅读之灯,为生点燃前进的路。

夏丐尊说过:“没有爱的教育,犹如没有水的湖。”换言之,教育就是爱,爱学生就是为学生点燃阅读之灯,使其学会快乐学习,懂得学习的方法与技巧。前几天在送一年级学生放学的路上,碰到一位了毕业上初二的学生家长,我随口问起她孩子的学习情况,那位学生家长开心地说:“我女儿说了,我的语文一看就会,学起来感觉得心应手,如果数学也向语文那样该多好啊!”我听了,知道孩子的语文还是那么优秀,甚是欣慰。因为阅读之灯,已经让孩子们爱上阅读,踏上学习的航班,开启阅读之旅,爱上语文,爱上学习。 今年,我又接手一年级的语文课,阅读的引领更是重要,听录音、老师范读、组长领读,学生齐读,开火车认读等等方法,既调动了小学生的积极性,又适合小学生坐不住,好动的特点,我还发明了一个新游戏《过筛子》以小组为单位,读书比赛,读得流利、正确的为 宝石,坐位子上,读得不流利的同学再跟下一组一起读,这样既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又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还好玩、有趣。是枯燥的阅读教学乐而不疲。

三、放手阅读,还给孩子充足自由学习的时间。

近几年,语文新课标,新课程的改革,增加了许多新课文,有的课文篇幅也较长,较难理解。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对于篇幅较长的,难以理解的课文如何讲解?我是这样做的,放手让孩子们自学课文,自提问题,但不是老师放任不管。高年级的孩子预习能力 强,字词解疑能力已经自学就可以,这样不用花费大量的字词时间,反而是把时间还给学生,也就是大胆地放手,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来细读文本,品悟文本,来感受语文阅读的快乐,真正感受到在知识的海洋里,真正遨游的满足感,幸福感,获得感。鉴于学生们的求 知欲强,喜欢争强好胜,喜欢闯关等特点,我把学习课文分成五大关。第一关是字词关,检查预习情况。第二关是阅读关,每四人一个小组,接力阅读,要求读准字音,流利、有感情地阅读,当场给每个小组打分,分数高的同学赢得喜报。重点是第三关质疑关,组员提 出文中的疑惑,组长记录,大家一起努力,各抒己见,提出一些有价值的,深奥的问题,得分就高。最热闹的就数第五关擂台关,一个小组提出问题,另外一个小组答疑,提出问题的小组得五分,回答问题的小组得十分。尽量自己组员的问题自己组不回答,如果别的组 实在答不上来,自己组再解答,也计入十分。每当进行到这几个环节的时候,学生们都兴奋极了,就像下山的猛虎,整个班级都沸腾起来。每次都会争得面红耳赤,个个都是铁齿铜牙,下课的铃声响起,孩子们的脸上总会显出意犹未尽的遗憾。或是为自己组比别的组少 了几分而唠叨,或是因为自己组员的阅读不准儿而遗憾,其中大多数是因为自己组的分数是最多的而高兴。那么下一次阅读的劲头就更足,更大了。最后一关就是梳理关,老师会根据教学目标,查缺补漏,引领学生体会文章所反映的精神、道理,进行更深一步的拓展训 练,学以致用。语文阅读做到放手,放手把阅读的时间变长一些,还给孩子;放手让孩子去大胆地思考,质疑,有足够的时间去探索答案,放手让孩子积极参与讨论、交流、抒发自己独特的观点;放手让孩子们真正感受语文阅读的美,阅读带来的满足,阅读带来的充实 以及成功的喜悦。

四、精选佳句,锤锤有声,理解与阅读共存。

叶老把有感情地阅读叫做“美读”,我们写读书笔记时,也总是摘抄文章里的优美佳句。在阅读文本时,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尽情发挥阅读者的情感。美读得其法,而且还与作者的心灵相通。然而,真正读出感情并不容易,需要在朗读技巧上下功夫,教师也要做适当的指导,如停顿、语气的轻重、缓急、每一个侧重点,都要锤锤敲打,锤锤有声。《三国志》记载了这样一句话:“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任何一个人,都要养成阅读、理解的好习惯,即使是今天在学校的学生,也 要养成阅读、自学的习惯,因为迟早要离开学校!阅读、思考、理解,理解与阅读共存,是一种独立的学习能力,也是一种独立思考的能力。正如不求做到第一,但求做到最好!

五、概括标题,培养学生复述故事的能力。

朱熹说过“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对于篇幅较长的文章来说,要学会梳理文章的脉络,理清作者把文章分成几部分?为什么要这样写?写了一件什么事?故事中最吸引人的是哪几部分?要学会思考,学会给每一部分设立小标题,以便于理解, 能够像分生日蛋糕那样,把较长的文章切割成几部分,再找出每一部分所阐述的重点,所讲述的主题。如:《小英雄雨来》这一课,在讲述课文时,我们就是把文章分为几部分,详略得当,请同学们大声朗读,细读品悟,运用加小标题的方法,把这课分成六部分:1、雨来游泳本领高。2、雨来上夜校。3、雨来勇救李大叔。4、雨来智斗小鬼子。5、河沿传枪声。6、雨来机智逃生。用概括小标题的方法体会雨来的机智勇敢,体会雨来是怎样成为一个小英雄的。从而联系生活实际,体会人物实际的写法,理解这六部分之间的联系,为学习复述而准备。说起复述故事,就是用自己的话,按课文的顺序、抓故事的主要内容。抓住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不是背课文,而是概括性地用自己的语言讲出来。这样,既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又能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概括能力、以及口语表达 能力,还为今后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读写结合,续写仿写,促生大胆创新。

篇3

关键词:熟读诵读 课外阅读 作文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应重视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加强指导小学生积累语言,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一、强化熟读背诵,在诵读中积累语言

《教育心理学》指出:“在儿童的记忆仓库中,丰富的语言材料的储备,是理解和运用语言能力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思维能力和智能活动水平的基础。这个‘储备’的手段,就是背诵。不背诵是不会将规范的书面语言‘植入’记忆的仓库,内化为自己的语言的。”所以,为了强化这一手段笔者采取了以下两条措施:

(一)阅读教学淡化内容分析,加强朗读、背诵训练。多年来,语文教学采用的却是“以理解为目标,以讲解为手段”的阅读模式。这一模式违反了“背诵”这一学习语言的基本规律,是教学效率低下的一个主要因素。为了理解得深透,老师不停地讲,老师讲解得越多,学生越厌烦,教学效率可想而知。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淡化内容分析,着重在朗读、背诵课文上下功夫;在记忆常用词语,名言警句上下功夫;在背诵诗文佳作上下功夫。

(二)增加课本中的背诵量。就现用的教材来看,不论是寓理于事的寓言故事,意境优美的散文,还是含蓄隽永的诗歌,都是学生语言积累的优秀范文,但教材中要背诵的地方却为数不多。以小语第九册为例,要求背诵的课文中涉及到7篇,共1090字,平均每天背诵却不足10个字。就积累语言的目标而言,这个背诵量是不够的。所以,除了落实课本的背诵量,笔者在教学中在每单元还挑选3—4个妙语佳句、精彩片断让学生熟读成诵。并每学期补充八篇左右的诗文和现代中外名篇,要求学生在熟读。这样有计划地给学生提供一定数量的篇目,让学生博闻强记。久而久之,学生对语言的运用就得心应手了。

二、抓好课外阅读,在博览中积累语言

阅读过程能强化大脑皮层已有的语言信息,使大脑中业已形成的联系系统更为完整、严密。因此,我除了上好阅读课外还注意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让学生从大量的课外阅读中汲取养料。我采取了以下四方面的措施:

(一)引导、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积累语言。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引导、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积累语言。笔者从三方面引导学生的:1)结合语文课文内容进行课文类文阅读。2)订阅少儿刊报。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推荐了一些优秀的刊物让学生自行订阅,并组织学生交换阅读。3)结合学校、班级开展的主题活动组织学生到图书馆、书店借阅。

(二)指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俗语云:“好脑瓜比不上烂笔头。”学生读的东西不少,但是真正留在记忆中的却不多。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不失为一种好办法。读书笔记立足于读,落实于记。就类型而言,包括摘录好词好句、编写写作提纲和写读后感。写读后感是属于创造性读记,它使阅读活动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想象用情感活动的有效参与。

(三)给学生展示“才华”的机会。在课外阅读中,掌握了许多的精妙词句。教师给学生提供尽量多的机会让他们展示“才华”,以予以鼓励。笔者的做法是:1)不定期举办形式多样的兴趣活动。比如“词句接力赛”、“美文欣赏会”、“朗诵擂台赛”等。2)开辟“读书”专栏,发动学生把课外阅读中学业到的精词妙句、百科知识等摘抄上去,帖在学习专栏中,方便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如此一来,学生的阅读成绩获得了肯定的展示,心理上产生了极大的满足感,更加激发了他们课外阅读的热情。

三、增加作文密度,从写中积累语言

熟读背诵是通过语言输入增加大脑皮层的语言信息,作文训练可以达到巩固、运用语言的目的。那么怎样指导学生练笔,使其像数学练习一样,课课练,日日练呢?我认为,除了结合单元小练笔外,更重要的还是恰当地把握课堂练笔的时机。着眼点有四方面:

(一)练在知能转换处。如教学《山中访友》“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为了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联想的用法,教学时在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了课文中有关句子,明确了什么是实在事物和联想之后,发下短文让学生进行联想写作练习。进行知能转换。如仿写句式,仿写篇章结构,仿写过渡句等。

(二)练在情感交融处。情感是写作的源泉。在教学《最后一头战象》“嘎羧走了一夜,天亮时,来到打洛江畔。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一段时,在指导完学生分角色朗读后,学生完全沉浸在课文童境中,笔者马上安排了写一段话的练笔:嘎羧那炯炯有神的眼睛里饱含热泪。站在这曾经和战友们浴血搏杀的战场上,它回忆着,当年的一幕幕就像放电影一样呈现在它的眼前,此刻它想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这一安排唤起了学生的情感,学生就有话可说了。

(三)练在思维的发散点。如教学《凡卡》最后一段后,为了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表达能力,我提出假设:“假如爷爷收到了凡卡的信,将会怎样呢?请以‘爷爷收到信后’为开头写一段话。”这样就收到了一箭三雕的作用了。

篇4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作业特点;设计对策

传统的作业设计客观性太强,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过多注重知识掌握,忽视学生能力发展,过多考虑作业量的大小,忽视作业质的优劣;过多的单一化、机械性作业内容,生硬操练,学生往往被动接受。这些作业,过于枯燥、呆板,不但加重了学生负担,抑制了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大大限制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和语文能力的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新课程标准下的作业的设计应是开放的,应努力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让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一座桥梁,从而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因此,小学语文作业应具有以下特点:

1.主体参与的开放性

学生的语言作业可由学生独立完成,也可以由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学生和教师合作完成。作业可以由学生参与设计,作业也可以由学生自由选择、有安排的完成。通过开放,调动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只在其计划与整体环节指导上起帮助、引导作用。

2.形式的趣味性

作业形式应丰富、多样,增强其中的趣味性。例如:读、写、说、看、查找,或者绘画、表演、调查、采访、操作实践等形式,都很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学生一定会兴趣盎然。

3.内容的综合性

作业应根据不同年段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体现一定的综合性。抓住学生爱表现、爱活动的特点,将理解、积累与应用、思维与表达紧密联系,将学与玩、学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学科间的整合,课内外、校内外的融合,益于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内容的综合性还应体现在作业设计在教学中的作用,变强调巩固、积累知识的作用,为强调知识迁移、提升,甚至起到知识的运用与创新的作用。

4.作业评价的丰富性

作业的评价应脱离甄别与选拔的阴影,除了教师的评价外,更应突出学生、家长参与评价。教师的评价也可以由简单的分数、优良等级高低评价,变得更丰富。如:促进师生了解与沟通的言语评价,富于鼓励性的红苹果、笑脸、大拇指、智多星等形象评价,也可以多种并用。

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我尝试了以下几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对策:

1.读写结合,加深理解

语文教师应拓展学生阅读渠道,扩大学生阅读量,让学生边读,边做些笔记或写一点儿读书体会。如在教学了《草船借箭》之后,学生对三国故事大有兴趣,一位学生在课外读了《三国演义》,用笔记下了诸葛亮三十多处神机妙算的事例。或者凭借教材激发学生兴趣,发挥想象力,让学生读中学写,读写结合。这样的作业可以是仿写、续写、改写等形式。例如在教学《咏柳》的古诗时,教师适时引导,让学生学写古诗。

2.剪贴结合,增长才干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增长语文知识与才干。例如北师大实验教材中,汉字先入,拼音与汉字几乎同时起步,使学生才上学两个月就识字很多。这样教师可以设计让学生办“剪贴识字小报”,让学生在报纸、杂志、商品包装等废旧物件上剪下自己认识的字,并把他们按一定的意义摆成一张小报,这样就有了“我爱我家”、“美丽的校园”、“大商场”等主题鲜明的识字小报。既使孩子们领略到了成功的喜悦,又让孩子们在社会这个大天地中学会了识字。

3.玩写结合,寓学于乐

让学生在游戏中,在游玩中实际参与实际体会,再让学生将自己活动经历写下来,这样学生有话可写,写之有序。如让学生贴鼻子、拔河、游公园等等活动深受学生喜爱,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

4.引导观察,积累素材

教师要打破时间与空间的局限,让学生由课堂到课外,由学校到社会,多看、多听、多观察、多感受,积累学习语文的素材。观察可以分为有意观察和随意观察。有意观察即布置学生有目的的观察某一事物,如课前布置观察小动物样子、生活习性,植物的样子、特点、生长过程,天气变化等等。

随意观察即鼓励学生平时多做有心人,捕捉生活中的新鲜事,或感兴趣的事物,然后写一写观察日记。它将让学生着眼观察、动笔记录、用心思考,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5.以画促学,激发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可变枯燥的读书、讲解为绘画、帮助理解与学习。这里可以画想象图,学生可依据对文字的理解,想象绘画,如学了《小站》之后,画一幅“小站图”;可以画方位示意图,如学习《詹天佑》时可以让学生画“人”字形线路;也可以画顺序图等等。

6.角色表演,情景再现

喜爱表现是孩子的特点。在语文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孩子分角色的表演教材内容,或演课本剧,让学生更直接的将自己的情感与教材内容联系起来,激活学生思维,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例如教学《群鸟学艺》可以分角色表演,教学《小英雄雨来》可以表演课本剧,它将是一种生命个体的情感体验,它将比一切的语言文字更深刻。

7.学用结合,实践体验

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可以缩短文字与情感的距离,浅化难点,学用结合。如语文教学中可以尝试让学生体验小老师、小记者、小播音员等角色,也可让他们参加养鸟、种花、制作等实践活动,这样学生在实践中会主动积极的了解许多问题。

8.查查找找,搜集交流

搜集资料,交流汇报是学生相互启发、相互学习、合作交流、共同提高的学习过程。它可以体现课内外、校内外、学科间的相互融合。例如教学《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后,布置学生搜集有关黄河的图片资料和有关保护黄河、介绍黄河、赞美黄河等的文字资料,然后再召开一次“情系黄河”的交流会。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学习,主动求知,学会合作,培养能力,发展能力。

作业是语文学习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应通过作业拓宽语文学习途径,凭借一定的作业形式与内容,伴随一定的学习活动即学习过程,使学生在广阔的时空中学语文、用语文,在玩中学、在实践中学、在生活中学,拓宽视野、丰富知识,砥砺能力。

参考文献:

[1]吴慧芳.浅谈小学语文如何优化作业设计[J].中国校外教育.2011(05)

[2]张智丽.语文作业有效设计浅析[J].文学教育(中).2011(02)

[3]刘青.浅谈小学语文课外作业的有效设计[J].新课程(小学).2010(09)

篇5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读书 语文素养 班级图书驿站 读书序列

语文教学的痼疾由来已久,教师对学生基础知识的钟情远远大于对语用能力的培养,所以部分学生学习语文出现功利性,为考分而考分。长此以往,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不到提高,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与日俱减,造成当今语文教学的大耗时、大投入而低产出的现状。为什么中国人学习语文越来越没兴趣,学习效率越来越低?究其原因,与学校领导对教师的评价与教师教学的最终目标息息相关。笔者认为:静下心来,和学生一同读书,是提高语文素养的正道。

一、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从广泛阅读开始

语文素养怎么形成?这又回到一个老师们老生常谈的问题,大大小小的教育会议、平平常常的教研活动都在泛泛而谈,有的还是领导们特别强调的。可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常常充耳不闻,领导讲一套,我行我素又一套,尽管教育行政部门三令五申,当下的语文教学“涛声依旧”。

部分语文老师认为:考分还是最重要,是语文教学中压倒一切的工作,没有考分,领导很生气,后果很严重。笔者不是强调考分不重要,而是认为,老师们在注重考分时,不要忘记对学生的素养的培养。笔者还偏执地认为,在考分与素养二者之间,素养更要常抓不懈,因为这是在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基。

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扩大阅读量,其实是在积累语言,充实语言仓库。清代康彪总结读书经验时说:“阅读必宜博,经史与古文时文,不多阅则学习肤浅,胸中不富。”吕叔湘先生说:问语文学得好的人,无一不得力于课外阅读。可见大量阅读的重要性。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在规定背诵篇数的同时,第一次明确规定课外阅读总量: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可以预见,学生在小学阶段有一二百万字的阅读量,脑子里装着上百篇文章,七十五首古诗,有了比较丰富的语言积累,读写能力定会增强。因此,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浏览、泛读、速读、精读四种不同的读书方法,让学生学会根据不同文体、不同读书目的及自我需要,采用不同的读书方法,既积累语言,又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应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引入富有时代气息的新鲜阅读内容,补充与课文相关的阅读材料,弥补现行教材的不足,让学生在博览群书中提高语文能力。

二、建立班级图书驿站,让学生有书读

图书馆是一座城市的灵魂。班级的图书驿站则是班级的灵魂,引领学生走上酷爱读书的炫彩大道,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在图书驿站里等待、徘徊、前行直至流连忘返。

学生的成长源泉在哪里?家长们坚信,学好书本,再报上几个兴趣班,学上一技之长。笔者却一直“固执”地认为,学生的成长原动力是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是持久而广泛的读书丰厚着学生的底蕴。

1.交流假期读书

休息和调整了一个假期,学生的心总是有几分狂野。笔者开学第一课总是重复着同一教案《假期读书交流会》。交流会上,学生讲述假期中有趣、精彩的读书故事:三国故事演绎得扣人心弦,梁山好汉是学生心中的传奇,马小跳的故事引人入胜,海伦·凯勒的励志生活娓娓道来……交流的学生有我的预设,也有生成的精彩。

令人艳羡的前奏铺垫,读书的话题水到渠成。

“同学们,故事听完了,你想告诉老师什么?”可爱的小手如林,“我们也想静心读书……”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

句句古今名言的诵读声又在教室里此起彼伏。

“那我们谈谈我们班的读书计划吧。”同学们欢呼起来,“好!好!”教室里瞬间沸腾了。

2.共享心爱图书

学生把自己家中阅读的心爱图书带进教室,成立班级“图书馆”,每人三至五本书,共有一百本左右的好书,可以任意借阅,定期换阅,形成好书人人读。

怎么管理图书?怎么读书?读书,需要时间。时间在哪里?它就在每一个人的双手里。你一松手,它就从指间溜走。因此,读书需要只争朝夕。一早到校,可以读书;午间休息,可以读书;睡觉之前,可以读书。图书驿站有两名站长管理,每周有一次换阅图书的机会,学生总是在换阅前读完一本又一本的好书,而进入下一次的读书旅程。

3.交流月月读书。

读书交流会是不可缺少的读书盛宴。每月一次的读书交流精彩纷呈,学生总像准备一个重要节目一样,把自己的读书心得备好,有的爸爸妈妈也参与其中,称为“亲子共读”话读书。学生的交流有见地、有深度、有思想的火花闪烁。故事生动了,心得深邃了,情感丰富了,学生的思维在图书驿站里提炼、升华。

一年又一年,周而复始,学生爱上了这样的“图书馆”。在这里,学生认识了巴金、曹文轩、杨红樱、郑渊洁……走进他们,学生发现了另外一个世界。那里面的主人公回肠荡气,历历在目;那里面的河山大川壮美秀丽;那里面的妙语人生精辟而令人回味……

4.收获读书成果

杭滢说:“老师,我的优秀习作发表了。”看着她笑意盈盈的稚气的脸蛋,笔者微笑地点点头,竖起大拇指说:“真好!老师为你高兴,加油!”

是图书驿站给了学生思想的种子。

学生有了这颗种子,灵魂洗练了,精神获得了新生。

三、架构有效读书序列,让学生会读书

学生读书,通常情况下,如果没有家长和老师的正确导引,总是喜欢读一些文化快餐类的、幽默笑话类的,甚至是一些低俗的书籍,这样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而且与学习背道而驰。

1.倡议亲子共读

开学以后,学校倡议全校师生积极投入读书活动中。我班《亲子共读倡议书》如下:

(1)倡导孩子博览群书。语文的源头,就在大量的、高品位的阅读上;而阅读,是精神成长和情感发育的必需,绝不仅仅是为了语文。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引导孩子多读好书,在读书中感受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文化,在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名篇中汲取营养。这些书可以是童话类、小说类的,可以是科普类、人文类的,还可以是名人传记、哲学类的,无论怎样,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好书”。

(2)提供孩子读书环境。提倡“少买一包烟,给孩子多买一本好书;少看一小时电视,多陪孩子读书”的精神,能主动地和孩子一起阅读,引导他们思考,营造家庭读书氛围。

(3)与孩子交流读书心得。麻烦家长每天能督促孩子读书半小时以上,并签名认可。一同与孩子收获读书的喜悦。

(4)指导孩子写好读书笔记,并加以检查、督促,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读书可以拓宽眼界,丰富知识;读书能引导我们明理,提高修养;读书,还能提高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本好书就像一艘航船把我们从浅狭的港湾引向生活无垠的海洋。为了孩子美好的明天,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让本本好书伴随孩子成长的每一个脚步,让迷人的书香飘溢你美好的家园。

2.推荐优秀书目

推荐优秀书目,是有效读书的重要一环。在书海茫茫中,推荐优秀书目犹如为学生点燃指路灯塔。我为学生选择以下图书,共75本:

(1)儿童故事(12本)

《东周列国志故事》、《红楼梦故事》、《三国演义故事》、《西游记故事》、《水浒传故事》、《聊斋志异故事》、《成语故事精选》、《智慧故事精选》、《神话故事精选》、《体育明星故事精选》、《军事家故事精选》、《三毛流浪记》。

(2)文学名著(29本)

《三寄小读者》、《稻草人》、《小布头奇遇记》、《小兵张嘎》、《小英雄雨来》、《郑渊洁童话选》、《我要做好孩子》、《草房子》、《第三军团》、《一千零一夜》、《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普希金童话诗集》、《王尔德童话》、《列那狐的故事》、《鲁滨孙漂流记》、《月亮宝石》、《海底两万里——凡尔纳科幻小说选》、《爱丽司漫游奇境》、《吹牛大王历险记》、《骑鹅旅行记》、《木偶奇偶记》、《汤姆索亚历险记》、《铁木尔和他的伙伴们》、《捣蛋鬼日记》、《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名人传》。

(3)科普读物(17本)

《数学迷宫》、《趣味地理》、《生物王国》、《人体探秘》、《宇宙寻踪》、《心理天地》、《中国资源》、《不知道的世界》、《科学王国里的故事》、《元素的故事》、《昆虫记》、《走进自然》、《大科学家讲的小故事》、《科学改变人类生活100个瞬间》、《科学的发现》、《我的野生动物朋友》、《八十天环游地球》。

(4)文化教育(17本)

《爱的教育》、《做人的故事》、《上下五千年》、《世界五千年》、《做人与做事》、《百家姓声律启蒙》、《千家诗》、《写给中国小学生》、《100个中国孩子的梦》、《名人的小学时代》、《中华经典诵读本》、《小学生100种必读书导读》、《大地的儿子》、《儿童圣经故事》、《国际知识问答》、《童诗三百首》、《蔡志忠漫画集》。

3.建构督促机制。

学生课外阅读的随意性很强,一是书目的选择随意;二是读书的时间随意。要让学生坚持不懈地阅读下去,就必须有一定的阅读机制加以保障,家长和老师都要付出适当的劳动,保持学生读书的连续性。我为学生设计了“亲子共读记录卡”,由家长和老师共同督促完成,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亲子共读记录卡”如下:

丹阳市新区实验小学亲子共读记录卡

班级?摇 ?摇?摇?摇姓名?摇?摇 ?摇 ?摇?摇?摇(?摇?摇 月?摇 ?摇日—?摇 ?摇月?摇 ?摇日)

4.检测反馈效果

按照学校的读书计划,每个年级每学期都有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通常每学期我们有两本必读书,六本选读书。学生必须精读必读书,认真做好读书笔记。对于精彩片段能熟读成诵,对书中人物故事有清楚认识,能讲相关人物的故事。选读书可以浏览,大略地读,能够了解大概即可。

我们在语文“阶段课堂练习”中,把必读书目中的内容作为练习内容之一,也是对读书效果的一个很好检测。学生对“读书工程”的落实由完全自由式阅读逐渐向有层次、有计划地阅读过渡,真正夯实课外阅读的“量”,再由“量”变走向“质”变,让读书改变学生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