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颂祖国的诗词范文
时间:2023-03-31 21:52: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歌颂祖国的诗词,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诗歌 配乐 朗诵 钢琴曲
一、不同风格类型的诗歌的特点与钢琴配乐概述
1.不同类型的诗歌与钢琴曲分类之间的联系
钢琴被称为“乐器之王”,发源于欧洲,从第一台钢琴的问世到现在已经有300余年的历史了,钢琴作品也各具各个时期时期的音乐特点。诗歌的种类也是丰富多样的,古今中外,各有特色。所以各种类型或者各个时期的钢琴曲都有与之相配的风格类型的诗歌,比如浪漫主义时期音乐都带有较强的抒情性,这个时期的音乐作品所呈现的总体风格就与抒情类型的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基调很符合,一样重视个人情感的表达与抒发,所以我们可以选用这个时期的钢琴音乐为抒情诗进行配乐。
2.古诗词的特性和钢琴曲配乐
古诗词是是中国文化的经典表达方式。古诗词因为押韵,它的朗诵讲究抑扬顿挫,轻重缓急。而不同类型的古诗词有着不同的处理方式,我们也需要根据诗词类型的不同、处理方式的不同为它进行不同的相关的钢琴曲的配乐,譬如高适的《别董大》,虽然是送别但这诗中却没有凄凉的氛围,而是一种豪迈的态度,所以我们在朗诵这首诗的时候基调应该是深情高亢的,以一种洒脱,高亢,爽朗的语调朗诵出来。这时我们的钢琴曲配乐就应该选择曲风明亮,较为大气的钢琴曲与之相配。
3.现代诗歌的特性和钢琴曲配乐
现代诗歌可以大致分为中国现代诗歌和外国现代诗歌。我们朗诵时,根据各种诗歌的特性要深入了解它的意境,所要表达的情感,因境抒情,把握好诗歌的朗诵节奏。而现代诗歌的朗诵配乐就选择范围很广了,我们只需要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基调与意境,为其选择合适风格的钢琴曲就可以了,比如爱尔兰诗人叶芝的《当你年老时》,全诗呈现了一副凄凉孤独的晚景图像,表达了被诗人所爱的温暖,却无奈错过此真爱的凄凉晚景,这首诗歌我们在配乐时就可以用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曲来配,如李斯特的钢琴夜曲《爱之梦》。
4.不同风格的诗歌的特性和钢琴曲配乐
不同风格的诗歌具有不同的特性。诗歌大概可分为以下几类:一、歌颂祖国的。这类型的诗歌我们就应该配一些较为热烈深情、大气磅礴的钢琴曲,才能衬托出对祖国的那种深厚情感,比如肖邦的《波兰舞曲》,也是描写了对他的民族的无限的热爱之情。二、亲情乡情的。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类型的诗歌适合用旋律舒缓深情,带有抒情意味的钢琴曲去进行配乐,如中国钢琴曲《平湖秋月》,这首作品悠扬、宽阔,优美,音色干净、如歌,旋律声部的进行很突出,给人以很高的思想意境。三、爱心心情的。如席慕容的《初相遇》,这种表达爱情心情类的诗歌可以选择班得瑞的《童年》去配乐,这首钢琴曲好像回溯到孩提时代那段无忧无虑的甜蜜时刻,优美动人。四、自然诗意的。如陶渊明《饮酒》组诗中的第三首,这首诗歌描写了诗人当时隐居深山的生活环境,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而这类型的诗歌很适合用印象主义时期的钢琴曲去配乐朗诵,如德彪西的《水中倒影》,这首钢琴曲曲风轻快、空寂、悠长,富有无穷的回味与幻想,很适合描写大自然的诗歌。
二、诗歌配乐的一般步骤
在诗歌朗诵中,背景音乐的地位仅次于语言,是不可或缺的声音的构成元素。我们以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为例,这是一首非常深情的爱国诗歌,我们可以选用钢琴曲《黄河颂》来进行配乐,《黄河颂》是一首歌颂黄河的作品,整个曲子深情而又气势磅礴,与《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情感基调十分统一。诗歌的第一部分前两句朗诵的沉而缓,钢琴曲《黄河颂》以弱起为开始,慢慢转强,然后在第三、五个小节又有4拍的长音,刚好适合排比句中间的换气,以及感情的酝酿。第二部分从“我是贫困….”开始是低沉缓慢的,如泣如诉,后两部分是高亢迅疾的,热烈奔放。钢琴曲从第16小节开始就进入了高亢激昂的部分,但这部分更适合用在诗歌的第三部分,所以我们可以在弹完第11小节重新反复一遍。然后从第11小节的“sol”到第十六小节做为诗歌的间奏,酝酿情感。诗歌的第三、四部分是从“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开始,朗诵者的情感也应该升华,用较为热烈蓬勃的情感去朗诵,我们在第16小节的最后一个二八节奏型弹奏的同时开始朗诵诗歌的后两个部分,钢琴曲节奏型开始变得密集,右手旋律部分多采用柱式和弦,使曲子听起来更加辉煌、激昂。诗歌和钢琴曲同时开始向推进,情感越来越强烈,语速加快,直到钢琴曲的第28小节弹奏结束,诗歌的“你的自由”这一句也朗诵结束,然后朗诵和钢琴曲全部停下来。
三、诗歌朗诵中钢琴曲配乐应注意的两个方面
1.诗歌的结构与配乐的关系
一首完整的诗歌,其构成一定包含不同的层次,不可能情感从头到尾都是一样的表达,有些会由起、承、转、合这样的结构构成,这时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位置选择合适的音乐,有些诗歌不能原封不动的就用一首钢琴曲来进行配乐,否则诗歌的朗诵就没有一种被推向的感觉,就使情感方面逊色了很多,也会显得不够丰富,没有层次感。
2.关于钢琴曲配乐的演奏
为诗歌进行钢琴曲配乐,必须要与朗诵者相辅相成,不能一味的表现自己,喧宾夺主,体会朗诵者朗诵时的心境,了解朗诵者对诗歌的处理,配合朗诵者朗诵时的抑扬顿挫,以及呼吸,以及中途停顿时的情感酝酿,随时调整演奏的速度、力度和音色,以用最合适的方式进行演奏。
文字,语言,音乐,是诗歌朗诵的配乐中的三大主题,诗歌是文字的堆积,每个字都表达了诗歌想要传达的思想情感,而朗诵是在对这些文字的理解与感受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再创作,至于钢琴曲伴奏则是为了渲染情感而产生的,为诗歌朗诵进行合适的配乐,并且配合朗诵者的朗诵技巧去处理钢琴曲的配合。以使诗歌,朗诵,钢琴曲配乐在最后达到合为一体的效果,相互融合,相辅相成,展现出诗歌朗诵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刘悦.西方古典音乐欣赏指南[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5.
[2]朱敬修.中外音乐欣赏[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
[3]邹建林.音乐知识与中外作品欣赏[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9.
[4]彭润华,高卫红.论情境创设与诗歌课堂教学[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01).
[5]杨海燕.古诗词配乐朗诵的艺术处理[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0,(06).
[6]徐晴岚.民族风格钢琴曲的探索之路[J].中国文化报,2009.
[7]陶红.“非乐音”钢琴即兴伴奏必备的专业技巧[J].音乐生活,2008,(07).
[8]徐敏.听配乐诗朗诵《致橡树》引出的两点思考[J].大众文艺,2009,(20).
[9]李凝昕.中学古典诗歌阅读教学审美的音乐途径探索[D].重庆师范大学,2010.
[10]靖敏.关于在中学音乐课堂中引入文学作品配乐朗诵的思考与探索[J]科技信息,2009,(05).
[11]沈致隆,齐东海.音乐文化与音乐人生[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12]李迎春.大学音乐鉴赏[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篇2
心灯永亮
在人们的心灵里都闪亮着一盏灯,那就是人们常说的心灯。心灯明亮时,你就会胸襟坦荡、光明磊落、勇往直前;就会摆脱名缰利锁、随遇而安、处之泰然;就会忘记那些令人思而无味的恩恩怨怨,净化了心灵。我们离退休的老人更要拨亮这盏心灯,快乐欢愉地度过晚年:闲看庭前花开花落,静观天外云卷云舒。漫漫人生路坎坎坷坷,无情的急风骤雨和各种各样的挫折、不幸、疾病都会使人落寞、惆怅、悔怨,都时而会使心灯摇摇晃晃甚至熄灭。
理想、信念、追求是前进的动力,是心灯的加油站。古人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时刻激励和鼓舞着一代一代的中国老人。唐代的大医学家孙思邈,在101岁时写下了《千金冀方》以惠后人。徐特立老人在70岁时还制定了20年的学习计划,他活到老学到老,一直持续到91岁。国学大师季羡林95岁时还撰写了《季羡林谈人生》。世界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在81岁时还取得了1031项发明专利。这些可亲、可敬、可爱的古今中外老人,他们都是以理想、信念、追求为动力剔亮了心灯,近而灿烂辉煌了人生。
辽化重阳诗社是离退休老干部,老工人、老教师们的精神文化乐园。二十年来,他们在这里高高兴兴地挥毫泼墨、吟诗作赋,并创办了自己的诗词刊物《菊风》。五年前出版了诗集《韵绕东篱》,今年秋天又出版了《韵暖东篱》。七十四岁的赵川老人继八十五岁的王吉庆老人、八十二岁的老社长徐万仁老人、七十岁的主编吴贵卿老人之后,也出版了个人诗集《清秋逸韵》。我在中国石油报、辽化报、辽阳电视报,辽阳日报、中华诗词上经常看到他们的诗词和文章,真是令人敬佩和让人感动。去年他们办起了自己的重阳诗社论坛网站,在网上和全国各地的诗友们进行交流,加深了感情、增进了友谊,也使中华古诗词这一古老文化得到了进一步发扬,让这一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更加灿烂辉煌。他们还拍摄了一册册夕阳美景的照片,绘制了一幅幅桑榆晚景的画卷,歌颂祖国、歌唱辽化、歌唱夕阳、歌唱新生活。他们黄昏唱晚的豪情都给人以深深的感受和启迪。我觉得:他们都有一颗红亮的心,那都是一盏盏明亮的心灯。他们明亮的心灯在桑榆晚景里,继续燃烧着激情散发着光和热,仍在为美丽的夕阳增辉添彩……
心灯不灭,心灯永亮,就要把握住心态,不断地去学习和追求。心灯虽然有时会被熄灭,但一定要把它再重新点亮让它熠熠闪光,就像太阳有时会被乌云遮住一样,太阳会用自己的能量冲破云层而再光芒四射……人老心未老,在衣食无忧的日子里,我要老当知老,知老则明、知老则安、知老则乐。每天都要有个好心情,养生健身“管住自己的嘴,迈开自己的腿”。多做一些有益于社会、有益于后人、有益于自己身心健康的事。我虽然不能主宰自己生命的长短,但我可以决定自己生命的价值。“已向花间留晚照,更从秋后觅阳春”。在走向生命回归自然的路上,我要豁亮、畅达、愉悦,活出质量、活出健康,让心灯永亮。
篇3
[关键词]新课标 语文课堂 诗歌教学
中华诗词是文字洗炼含蕴丰厚的文学精品,对提高师生文学素养,增强师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普通话讲用水平,促进语文科教学具有重要作用。中华诗词是一个精美典雅的艺术世界,具有和谐的韵律,工整的格律,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诗情画意,有优美的意境,让学生学习诗词可以美化他们的心灵,增强中小学生的审美能力。素质教育是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的教育,而中华诗词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生动,诗词进校园可以让中小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受到教育,可以以其超常不凡的想象,新奇巧妙的构思启发学生,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创造精神,总之,让诗词进校园能够促进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zya初中语文学科网站群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有人说,语文太难教了,可是,虽然我不是什么优秀教师,也没有拿过什么大奖,我仍然觉得,生活处处皆语文,学习语文的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只要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规律,致力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其实充满乐趣。zya初中语文学科网站群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课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知道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文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作为一名一线的教师,怎样设计好语文课,让语文课堂成为师生互动的大课堂,这是我们所必须思考的。zya初中语文学科网站群zya初中语文学科网站群
诗歌是世界上最美的花朵,诗歌是诱人的玫瑰,有“语言的钻石”之美誉。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全面智力的发展。”我们正可以借助诗歌来濡染心灵、陶冶性情、培养文学的纯正趣味,提高学生的文学综合素养。zya初中语文学科网站群
九年级语文上下册第一单元课文都是诗歌,我在语文教学中就特别重视对学生进行诗歌的熏陶。zya初中语文学科网站群
学习时我并没有按照正常的教学设计教学,而是先把注意力引向诗歌,大家都很喜欢诗,谈起诗来津津乐道,但同学们说的都是我国的古诗词,看得出他们小时候都背了不少古诗,可是问起他们对诗歌的认识和感受,就都哑然了,普遍反映有距离,太深奥。于是我抓住时机给他们介绍新诗,大家来了兴致,争先恐后说诗,连打油诗都想起来了。这样学生会积极参与,同学们对语文,特别是对诗歌的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zya初中语文学科网站群
课外摘抄是语文老师喜欢布置的一项作业。如何让学生抄有所用,如何配合课堂教学进行有针对性的摘录,我也动了一些脑筋。每周我都给学生规定抄录的范围,内容要求,为了配合诗歌教学,我布置学生分专题抄录了古今中外各种诗歌,有时,按照主题抄录,有时按照体裁抄录,有时按照时代抄录,在反复摘抄的过程中,学生熟悉了诗歌,学会了分类学习,比较学习。积累,这是第一步。zya初中语文学科网站群
第二步,我利用国学课给学生做讲座。每周四下午都有国学课,课上给学生做诗歌讲座。我给学生介绍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我们一起交流古诗十九首、唐诗、宋词、元曲,讲现代诗、古体诗,格律诗、自由诗,中国诗、外国诗……虽是泛泛而谈,但是浩如烟海、博大精深的诗歌大门被孩子们推开了。打开一扇门,走进一个世界!zya初中语文学科网站群
篇4
2021教师节感悟启示作文
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告诉你们吧!今天,正是教师节。今天,我们每个同学都送了老师礼物。老师是辛勤的园丁,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我坚信,我们已学有所成,能够淡化园丁们脸上的皱纹,用真诚的微笑能让园丁们四季常青!
感谢您,老师!您的工作是艰辛而神圣的。您是灵魂的塑造者,人生的启路灯。法国文学家雨果在他的诗里曾经写到“花是尊贵的,果实是甜美的,让我们都来做叶吧,因为叶,是严凡而谦逊的。”老师是那一片默默奉献的叶子,而我们就是那一朵朵含苞待放的新蕾,老师教会我们知识,充实自己,正如那一片片绿叶护着新蕾一般,盼着我们欣然盛放。您是那无私奉献的.蜡烛,在夜里为孩子们点火引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您毫不吝惜的燃烧了自己,发出全部的热,全部的光,全部的能量,哪怕融化掉短暂的生命,可是,为孩子们照亮人生之道,您不管怎样付出,都是值得的。
篇5
唐宋诗词的审美价值
诗词,尤其是唐宋诗词,是用汉字码成的文本中审美价值最高的一类作品。新诗人艾青说过,诗就是文学中的文学。我们可以模仿艾青的话来说,唐宋诗词,就是诗歌中的诗歌。它简洁、优美,把汉语汉字所蕴含的审美潜能充分地发挥出来了。多读唐宋诗词,对于我们的写作,对于我们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是一个有力的促进。在座诸位不一定从事与文字有关的工作,但汉语汉字是我们本民族的语言文字,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它。
在座的都是年轻人,大家都有一个无法回避的写作任务,就是写情书。我们怎样才能把情书写得更好呢?我想有两个基本要求,其实也是我们汉字写作的基本要求:第一,要简洁,不能唆;第二,要优美,不能写得太粗俗。假如我们希望把情书写得很优美,又缺乏写作才能,怎么办呢?借鉴唐诗宋词啊!我们可以把李商隐《无题》诗中的警句摘录下来,镶嵌在情书中间。你的朋友看到情书中有这样的语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多么感人啊!
唐宋诗词的“言志”与“抒情”
说到第二重意义,首先要明白唐宋诗词写的是什么内容。中国古典诗歌有一个最古老的纲领,就是儒家说的“诗言志”,这在《尚书・尧典》当中就提到了。到了西晋,陆机在《文赋》中又提出“诗缘情”的理论。有人认为“言志”偏向严肃、正大的主题,“缘情”则是偏向抒发那些个性化、私人化的情感,把二者对立起来了。但我想,从唐宋诗词来看,“言志”和“抒情”并不是对立的。初唐孔颖达在《左传正义》中间就已说清楚了:“情志一也”。情与志在唐宋人看来是一个东西。比较笼统地解释,情志就是指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包括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也包括对万事万物的价值判断。这都是古典诗词所包含的内容。既然如此,那么唐宋诗词的内容就跟现代人没有什么距离了,因为诗词中表达的那些内容都是普通人的基本情感、基本人生观和基本价值观。比如喜怒哀乐,比如对真善美的肯定和追求,比如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保家卫国的英雄行为的赞美,唐宋人如此,现代人也如此。所以唐宋诗词中的典范作品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思考和价值判断就可以毫无阻碍地传递到今天。这些作品仿佛就是现代的才华横溢的诗人为我们而写的,仿佛就是代替我们来抒写内心情思的。唐宋诗词中的好作品,就是帮我们抒情的。它们能帮助我们纾解内心郁结的苦闷,能让我们获得安慰和共鸣,这是唐宋诗词对现代人的第二重意义。
唐宋诗词来源于生活
唐宋诗词巨细无遗、真切生动地展现了我们祖先的生活情景,它们告诉我们祖先曾经是怎样生活的。而古人很会生活,唐宋的诗人词人真会生活。那些作品对于现代人的实际生活具有巨大的启发意义。
比如说,唐宋诗词告诉我们,我们的祖先在生活中时时刻刻都注意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他们热爱自然,而今人往往与自然渐行渐远。亲朋好友聚餐小酌,进了饭店包厢里往往先把窗帘拉上,无视窗外的一轮明月――这真是自绝于自然。我们看李白怎样喝酒。有一次他独自喝闷酒,但是他携着一壶酒来到月下,来到花间:“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那是多么优美的生活鼍埃多么积极的生活态度,他与自然的关系多么亲密啊!
更重要的是唐宋诗词中蕴含着美好的人际情感,比如天伦之情,就得到极为广泛、极为生动的描写,那些作品直到今天还让我们深受感动。像孟郊的《游子吟》对母爱的歌颂,像杜甫诗中对儿女的款款深情,都是感人至深的真情流露。又如歌颂友谊,这是唐宋诗词中发展得最为充分的一类主题。由于唐宋的诗人词人在抒写情感时都是通过具体、生动的生活情景来进行的,所以会给现代读者留下极为真切的感受,比如离愁别恨,都是通过环境烘托、情景描述来抒写的,作品中会展现出具体的场景,使现代读者身临其境。我一向认为,唐宋诗词里所展现的离别场景,离别行为,用现代的话说,简直就是优美的行为艺术。我们的祖先是如何送别的呢?他们在离城五里处修一座亭子,叫短亭。离城十里处修一座亭子,叫长亭。短亭、长亭一般是供人休息的地方,十里长亭也是送别的地方。来到这里。送行的人往往会携带一些酒菜,在长亭里摆好,大家喝几杯酒,写几首诗,唱一曲离歌。王维的《渭城曲》,后来被称为《阳关三叠》,就是经常在这种场合唱的离歌。这样的离别过程是悠长的、从容不迫的,所抒发的离别之情也是深厚的,绵长不绝的。我一直认为,唐宋诗词中描写得非常充分的古人生活中的细节、片段,都是非常有意味的。而这些在现代生活中是缺乏的,现代人的生活粗鄙化了,值得回味的东西都不存在了。当然,我不是主张我们都回到唐宋去生活,我们再也回不去了。回不去怎么办?我们可以阅读唐宋诗词,从古人的生活情景中得到一些启发,我们可以把生活的节奏稍微放得缓慢一些,生活得从容一些,尽量细致地品味生活的滋味,感受人生的意义和美感。总之,唐宋诗词会教我们如何生活,会提高我们的生活品质。
唐宋诗词的教育意义
唐宋诗词对于现代人的最大意义是什么?我认为是在于其中的典范作品可以提升我们的思想境界,提升我们的人格,对我们有巨大的教育作用。中国古人坚定地认为,只有人品一流的人,才可能成为一流的作家。的确,凡是历代公认的大诗人、大词人,他们一定是一流人物。唐代的李白、杜甫,宋代的坡、辛稼轩,就是这样的人。他们不但作品写得好,他们的人格境界也是一流的。在这一重意义上,我认为,读诗最后也是读人。读古代诗词的最高境界,就是最后透过文字来读人。所以唐宋诗词中境界最高的名家名作,对现代人具有人格熏陶和境界提升的作用。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诗文陶冶;语言魅力;爱国情怀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有。从我们古人留给我们那浩如烟海的爱国诗词中就是明证。2009年湛江日报报一则报道《中小学生爱国教育亟待加强》引发我们深思。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出现危机了吗?本文选取几首小学语文教材内爱国诗歌为例,探讨诗歌教育中如何对学生的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一、爱国主义教育给我们的反思
在《中小学生爱国教育亟待加强》报道:“让人们担忧的是,在这次的爱国主义浪潮中,不少90后、00后却没有赶这个时髦,国庆阅兵和举国欢庆的气氛似乎并没有给这些张扬、自信的孩子们带来的一次洗礼……” 面对上面的报道,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我们不该反思吗?
二、诗歌中的爱国情怀的培养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爱国主义诗词在中国古典诗歌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这些爱国诗歌给我们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爱国史册。从诗歌文学形式来看,中国人的爱国情节是非常强烈的,绝不是一般的国家可比的。本文选取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其二)、王昌龄的《出塞》、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为赏析对象。学生们可以通过朗读理解诗句,感受其中的诗文意思,领悟语言文字的魅力,陶冶他们的心情。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得到很好的教育,比起平时说教好有效果。
为了便于赏析这些诗歌,笔者分为两大类:一为太平盛世时期的诗歌,二为国难当头时期的诗歌。具体如下:
(一)太平盛世时期的爱国诗歌
古代中国太平盛世的时期较少。在这些人民能够安身立命,安居乐业的时代,我们的爱国诗人们,没有放下为人们的福祉安康,为国家的繁荣强大而奔走呼号。此类诗歌还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风景诗;二是边疆美景下寄托和平的边塞诗。
1、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风景诗
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歌首推李白的七言绝句《望庐山瀑布》(其二)。该诗选自鲁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请看诗文: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本诗是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江西省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七言绝句的《望庐山瀑布》堪称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本诗融情于景,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
首句形象贴切比喻庐山的形状及其烟雾情景。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学生对老师讲解后了解到庐山的形状,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们前去实地旅游考察,自然而然喜欢祖国山水。这就是语言修辞魅力所在。
次句“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挂前川”把瀑布比喻成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最后两句句则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飞流”一词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疑是银河落九天”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本诗夸张、比喻、想象的修辞手法让学生对中国语言修辞的魅力所吸引,自然了解到李白的“诗仙”的语言能力,学生对李白描写的庐山美景所吸引,深深理解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自然得到应有的教育。
2、边疆美景下寄托和平的边塞诗
战争是惨烈的,王昌龄曾写过“黄尘足古今,白骨乱蓬蒿”(《塞下曲》);王翰也曾写过“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凉州词》)的诗句。古代的边塞之作,往往抒发了慷慨从戎、抗敌御侮的爱国思想,表现了驰骋沙场、建立功勋的英雄壮志,也描写了西北边疆奇异壮丽的景色。同时也反映了征夫思妇们的幽怨和士兵们的艰苦,歌颂这些将士的爱国英雄气概,同样表达了深刻的爱国情怀。王昌龄的《出塞(其一)》选自语文版六年级上册,诗文如下: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本诗表现了诗人一方面希望唐王朝也能起用得力干将来抵御胡马的侵扰;另一方面也饱含着战胜敌人、保卫祖国的信心,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着安定的生活的愿望。通过诗意文化领悟到祖国文化,学生由衷的学国语言,爱国情怀得到潜移默化的培养。
诗人从写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通过诗文把原本西北塞外戈壁荒漠的情景在作者笔下描绘的边塞美景,打消了学生心目中塞外无风光的心理,学生自然喜欢这首诗歌。“秦”、“汉”两字暗示边塞战事自秦汉以来连年战争,表达时间之久。用两个字把战事连年概括的也是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所在。第二句中的“万里”也表达出征战之苦,“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读到这里,学生对作者的抒发的感情已经接受并影响。最后两句写得含蓄、巧妙,也显示出强烈的英雄主义气息,字里行间也透出大国子民的一种内心强烈的自豪。学生读此诗句除了领略到祖国文化的深沉与博大,也领略到语言文字的精简凝练概括性强特点,自然激发了学习文化的重要性。
(二)国难当头时期的爱国诗歌
当国家国力日减,面临动乱,或将要灭亡之时,人心中的爱国情感才更加的深刻,更加地真切。生活在各个朝代的这样的国难当头时期的爱国诗人,比较典型的代表有春秋战国时期的屈原,唐朝的杜甫,宋元以后的陆游、辛弃疾、岳飞、文天祥等。小学语文人教版中的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最具有代表意义。先看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本诗深刻而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关心国家、人民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学生结合作者写作背景资料,在老师的讲解下,不难理解本诗的思想感情。只有理解了本诗所表达的感情,才能很好的了解杜甫的写作目的,赏析诗文的语言文化内涵,难道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还要担忧吗?
首联写诗人虽偏居“剑外”,但听到官军收复了遥远的“蓟北”后,喜极而泣。河南河北被收复,曾给广大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安史之乱被平定,想着自己即将会与广大人民一样获得安定的生活,诗人怎能不喜极而泣、热泪纵横呢?联系写作背景,了解安史之乱事件,学生肯定能理解这两句诗句意思,典型的“文史不分家”理念,促使学生学好祖国历史、祖国文化的兴趣。颔联写出了诗人的妻儿子女笑逐颜开、欢天喜地的心情,这使得诗人更是激动万分,从而漫卷诗书、兴高采烈。此两句妙笔传神,诗人那种大喜欲狂的情状,跃然纸上,惟妙惟肖。本联学生想象自己就是诗人,这种场景能不感染吗?诗的后两联,继续就喜意升华,由前面的国喜、家喜,转入写喜归,表达了诗人意欲开怀痛饮,放声高歌,准备趁着大好春光早日返乡的心情。最后两联语言得到升华,学生想象这几个画面,很快理解这两联诗句的意思。
篇7
一、前言
由于我国中小学教育的逐渐进步,学生学习的内容也有所改变。通过古诗词的传承来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已经是许多中小学培养学生的重要的引导学生健康的成长与发展,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工作内容。随着古诗词在教育中所占的位置越来越重要,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也使古诗词的传承成为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的重要的手段。但是目前的教学方式还无法将古诗词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因此需要对古诗词传承方面出发,探讨促进古诗词教学的发展的方法,从而使中小学教育得到健康快速发展。
二、古诗词的对中小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培养
首先因为古诗词具有内容多样、感情充沛、语言洗练等优势。虽然古诗词的篇幅不大,但是却描述了完整的故事、美丽的景物或者表现了生动的人物。动物的形象,充分表现了诗人或者词人的丰富的感情。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去学习的优点,有利于我们将这些优势应用于诗词或者文章的写作当中。其次老师要充分要古诗词的作用,帮助学生树立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从而体会古诗词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诗人感情、景物之美、山水之奇,并且也要使学生学会语言的运用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例如学习韩愈的《早春》的时候,其中写道:“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在这短短的比较典型的诗句中,有古朴的街道、润如酥小雨、嫩绿的小草等景物,诗人使用这几个景物就充分表现了早春的美丽景象,也表现了当时比较和平安定的社会局面。老师可以通过这首诗,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受一下诗人所处的环境,从而使学生可以生出向往自由的感觉。最后老师要通过诗中所应用的比喻的手法,引导根据这种方法来自由写作,老师从旁协助,帮助学生灵活使用这种方法于诗歌写作或者作文写作当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对古诗词进行传承,不仅需要将古诗词编入中小学的课本当中,也要重视古诗词在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方面的重要性。老师需要根据优秀诗句所描述的美丽的景色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也可以使从诗人抒发的感情中领悟到人生和生活的意义,另外学生的思想水平的进步,不仅可以有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也对促进学校教育的完善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古诗词的对中小学生的鉴赏能力的培养
古诗词中蕴含的对人生的看法以及处理事情的方法,均是我们应该进行学习的精华。同时在古诗词中也包含着道德的标准、奉献精神以及科学道理等,需要人们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在古诗词在大多追求美好的社会和安定的人生,因此老师可以需要引导学生根据古诗词的内容,挖掘古诗词的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同时要想学生更加容易古诗词中所表现的对生活的追求,老师应该要注意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才能使学生可以透过诗词的表面意思,了解到诗词中所需要表达的深层意义,使学生的思想可以作者产生共鸣,从而获得古诗词中所包含的人生道理。例如在学习《清平乐·村居》的时候,诗中“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充分表现当时的社会一片祥和的状态。这首诗词的特点在于使用平和的语句,描述了农家里比较和谐的景象,也表现了诗人的喜好农家安定生活的思想感情。因此老师在进行教导的时候,需要引导学生从诗人的感情进行学习,从而可以深入诗人的内心,了解到诗人所需要表达的感情。另外老师也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诗词之后,从古诗词的写作手法、表达方法以及感情抒发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了解整首诗的精华之处。
从古诗词的写作目的进行分析,诗人在写作的时候,多是要抒发自身的思乡之情、爱国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从诗人的景色描写、人物塑造中看到诗人的情感。例如在描写悲凉景物的时候,可以看出诗人在对时过境迁的无奈以及物是人非的感伤。并且从这些悲凉的景物中从自身人生的何去何从的无限感慨。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从诗人的角度看待问题,才能更好地理解当时社会的现状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此同时,学生可以从简短的诗句中获得对人生、自然的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水平,最终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当学生的思想境界已经提高的时候,中小学的教育也会随之蓬勃发展。
四、古诗词的对中小学生的积极心态的培养
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老师需要从学生的思想方面进行改变,从而使学生可以抛弃生活中不好方面,并且可以深入到诗词中,了解到诗词中美好境界。也可以帮助人们对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从而提高自身的人生价值。由于我国的古诗词的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其中蕴含着大量的社会经验和人生道路。因此需要将古诗词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比如在学习歌颂祖国的古诗词的时候,可以让学生领悟到祖国山河的壮大,从而提高心中的自豪感;在学习立志报效国家的古诗词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感,从而为壮大国家而努力奉献;在学习抒发内心不满的古诗词的时候,使学生可以了解到诗人心中的苦闷以及笑对生活的豁达,从而使自身的思想得到升华。
在我国许多古诗词多以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诗人在抒发感情的时候,可以使人们了解到当时的社会背景,而且可以看到诗人的落魄状态以及奋发图强的精神。例如在学习刘禹锡的《乌衣巷》的时候,诗中写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诗中充分表现了物是人非的思想感情。燕子是一种候鸟,年年会回来,但是以前的繁华景象已经一片落败,使得燕子只能在普通人家进行筑槽来抵御寒冷。这些景象充分表现了世族的衰败,以暗示目前正在繁荣的贵族也会有衰败的一天。也表现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希望当朝有所重视的中心思想。通过这些诗句的描述,表现了当时比较动荡的局势,也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目前生活的安定幸福。同时诗人的不攀附权贵,奋发向上的精神也会感染到学生,从而使学生可以提高进行奋斗的决心。
五、古诗词对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的作用
古诗词教学的不仅需要使学生可以领悟到诗中所描述的美丽景色和优秀的文化,也可以使学生提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奋发图强的精神。不是只有经历过才能领会生活的疾苦,学生在阅读古诗词的时候,可以通过诗中的景色和人物来了解到当时动荡的局势以及困难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珍惜身边所拥有的幸福生活。但是安逸的生活中,也不能放松对自身的严格要求,更需要为自身确立一个长远的目标,从而使学生可以领悟到个人的价值,并且实现自身的价值。例如:通过学习杜甫和李白的诗词的时候,可以发现处于不同社会状态的人,所作的诗和所追求的理想完全不同。李白处于唐朝的鼎盛时期,因此他的诗词所描写均是要一展抱负的思想感情。而杜甫属于局势动荡的晚唐,国家正在遭受战争,因此他所写是诗词比较沉重,多是表达自身渴望和平的感情。因此通过对这两个诗人的了解,学生可以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从而可以减少内心的消极情绪,多一些积极向上的感觉,从而可以提高学生进行学习的积极性。
在古诗词教学中所蕴含的社会道理和人生哲学均是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所需要具备的优秀的品质,因此对古诗词进行传承,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积极向上的心态,从而可以专心进行学习,最终促进中小学教育的健康发展。
六、总结
我国的古诗词数量众多,不但表现了古代丰富的智慧结晶,也可以表现诗人丰富的思想感情。因此中小学教育注重对古诗词的传承,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也可以完善学生看待事物的心态。同时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注意对古诗词的教学,要引根据优秀诗句所描述的美丽的景色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并且领悟人生的真谛。而且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审美能力,从而发现古诗词中所蕴含的人生道路和正确的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高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篇8
【关键词】语文;诗歌教学;方法
一、尊重学生的初读体验,创设激发学生想象力
不少老师在诗歌教学中,喜欢在教学开始时就将有关诗人生平、诗作风格、写作背景等相关资料一股脑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了解一切的基础上去鉴赏诗歌。这样不但没有新意,反而会让学生觉得上课很无聊。因此,我在上这堂课是设计了一个教学环节:请你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小节,反复地读一读,把自己的感受和同组的同学交流。
在尊重学生初读体验的基础上,然后创设激发学生想象力的诵读、鉴赏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进一步品读探究诗文的兴趣,让学生自己一步步进入诗歌的世界,逐渐融入其中。
二、注重引导学生诵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帮助同学们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理解,使之引发思考,同时这也是对文言文知识的巩固和拓展。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探索、尝试改变传统教学中的一言堂、满堂灌、填鸭式等老生常谈的现象,改变课堂教学沉闷乏味、单调落后的现象,开发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充分释放学生的兴趣、热情和潜能。首先诵读诗歌是理解诗歌的钥匙。每首诗歌的教学,先让同学们从聆听名家配音朗诵开始,然后让学生自己模仿朗读,在吟诵中激发学生赏析诗歌的兴趣。正如古人所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营造诵读诗词的氛围,把学生带人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其次在吟诵诗歌的同时,通过对经典名著的点评,根据每首诗歌的特点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作更深入的思考,指导学生到课外去吮吸更多的优秀诗歌的养份。
三、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打破思维定势,激励创新意识
众所周知:外国的学生看起来不用功,但总能提出一些独特地见解。而我们的学生虽然品学兼优,但遇到问题是总是墨守成规,没有创新意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其实这就是我们教育长期以来的思维习惯和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势所致。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绝对是神圣的权威,真理的化身,学生被动接受老师的教学,在这种思想压力下,学生思想僵化,毫无创造力可言。所以“新课标”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也就是说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上课时不要太严肃,不要让学生有距离感,要和蔼可亲,时常和他们沟通、交流。是他们愿意告诉你他们的想法,就像一位贴心的朋友一样。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辩论、智力竞赛、诗配画、口头作文、班级手抄报等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各种创新能力。引导现代的中学生,进入这缤纷灿烂的诗词圣境,启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是国家语文课程标准中积极倡导的理想境界。《师说》认为:老师就是传授知识,解释疑惑问题的人。那么,如何传授知识?如何解释疑惑问题?如何当好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要使学生对久远的诗歌文化作更深入的了解、思考,达到赏析,我们就必须营造一种诗歌赏析的氛围,本着“让课堂更有活力,让孩子更加聪明,让发展更为全面,让教学更富创意”的宗旨,教学中我不断启发学生充分联系社会生活背景,去理解、赏析诗歌。比如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教学课堂,教师进行作品背景介绍后,将课堂还给学生,交由学生,要以学生的自我感悟为主,畅谈对诗歌的理解, 旨在表达诗人对祖国的一种深情。歌颂祖国,这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以一个普通女工的赤子之心,真挚、委婉地抒发了对祖国的深情,吹奏出舒婷诗歌中最动人的乐章。
五、留心观察生活,从观察实践中积累素材
我经常告诫学生,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平时在课堂上遇到问题我会让学生结合实例谈自己的体会,留心观察每天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新鲜事,时时处处做生活的有心人,当然,我们身边不可能每天都发生惊天动地的大事,也不是每件事都那么生动感人。所以,我告诉他们不要忽视生活中的小事,要从小处入手,从一滴水要看到太阳的光辉,积极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多看电视电影。多阅读课外读物,阅读过程中多积累优美的词句或动情点、闪光点。
在诗歌写作的道路上,还有许多需要我们去探索。我要用一颗给真挚的心,带领着我的学生在写作的道路上不断的开拓创新,为青少年学生的诗歌写作打开一片蔚蓝的天空。让诗歌之花开的更加鲜艳,更加沁人心脾。
参考文献:
[1]王专青.《探究初中语文课堂教育方法》.《学科教育》,2010年
[2]王华强.谈语文课中的诗歌教学[J].西江教育论丛,2005(03)
篇9
关键词: 古诗词; 熏陶作用; 教育
中图分类号: G42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10-0089-01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那么,作为蕴涵着丰富中华文化传统的古诗在教学中该从哪些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呢?我认为学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的教育
爱国主义情感维系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民族团结和经久不衰,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为浓郁,最为强烈的部分。爱国主义情感教育一直是学校德育的主旋律。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热爱祖国的教育。“位卑不敢忘忧国”是南宋诗人陆游一生爱国忧民的真实写照,他在《示儿》一诗中写道:“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诗人临死之前,仍念念不忘祖国的和平统一,其爱国之心,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王昌龄的《出塞》、李清照的《夏日绝句》都抒写出了他们的爱国之情。教学时,我们要让学生在理解诗句意思和时代背景的基础上,深入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教育学生学习古人热爱自己的祖国,长大后做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自己的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热爱家乡的教育。古人言:“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足见对家乡的热爱。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静夜思》中写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久别故乡的深深思念。宋代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一诗也写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表现自己对家乡的恋恋不舍。教学时,我们可抓住这些千古吟唱的佳句,教育学生从小热爱自己的家乡。
(三)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包括了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说过:“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可见人民群众在历史的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他们身上闪烁着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光芒。热爱劳动人民是学生所应具有的道德品质。唐代李绅在《锄禾》一诗中写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敬重。教学时,我们应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深刻含义,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教育他们热爱劳动人民,热爱他们的劳动成果,做一个爱人民的好孩子。
二、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谊教育
(一)亲情教育。亲情是伦理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亲情教育是传统伦理道德教育的一个重点。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写道“每逢佳节倍思亲”,手足之情溢于言表,使人感动至极。孟郊的《游子吟》歌颂了伟大的母爱。魏朝曹植的《七步诗》则从反面教育我们亲人之间不可互相迫害,应和睦相处。教学时,要启发学生感受亲人对自己的关爱。努力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高尚品质,帮助学生维持良好的亲情关系,使学生有一个和谐的亲情网。
(二)友情教育。孔子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对学生来说,与朋友的交往是他们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没有朋友的学生,不仅会孤陋寡闻,而且心理是不健康的。因而友情教育是不容忽视的。古人一向重视朋友的间交情,如李白的《赠汪伦》,表现了诗人和汪伦之间纯朴而深厚的感情。高适的《别董大》、王昌龄的《芙蓉楼送别辛渐》、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等诗都是为朋友而作,表达了朋友间的深情厚谊。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深入感知,领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育他们要珍惜朋友之间的感情。
三、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境观的教育
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是人类社会面临的严峻课题。在注意环境保护的同时,我们可结合古诗教学,着重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一)热爱水资源的教育。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教育学生节约用水十分必要。李白在《望庐山瀑布》中写道:“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幅壮丽的瀑布图,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赞叹之余,我们不禁要反思:假如没有了水,还会有瀑布吗?大自然的许多与水相连的神奇景观还会存在吗?
(二)热爱鸟类等动物的教育。鸟是人类的好朋友,它们是自然界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动物的生存,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协调。在古诗中,涉及写鸟的比比皆是。如孟浩然在《春晓》中写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处处鸟语,使春天显得有了气息。杜甫在《绝句》中也写道:“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鹂的鸣唱和白鹭的飞翔,充满了一派生机,从侧面反映出自然环境的美好。此外,骆宾王的《咏鹅》,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等诗都是环境教育的良好素材。如果恣意破坏鸟类等动物的生存环境,那么绝不会有“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诗)的动人美景。
(三)热爱花草树木等植物的教育。叶绍翁在《游园不值》中写道:“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以出墙来的一枝红杏赞美了满园春色。杨万里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写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以荷花的美来衬托西湖的美。白居易在《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不仅描写出小草顽强的生命力,而且表达了自己对小草的深切赞美。贺知章在《咏柳》中写道:“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这两句将柳树、柳条描写得非常美,既写出动人的形态,又写了碧绿逗人的色彩。杜牧的《山行》、《江南春》、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等诗均有相关的描写。这些用来教育学生热爱花草树木等植物,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具体直观,具有很强的教育性。
(四)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苏轼在《题西林壁》中描绘了庐山雄伟壮观的景象,《岳阳楼记》描写了洞庭湖的广阔浩渺,气象的千变万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表现了大自然雄浑的气势和伟大的力量;而“春和景明,波澜不惊,皓月千里,静影沉壁”,则表现了大自然的恬静明丽、宽阔安逸。《醉翁亭记》生动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并勾勒出了一幅太守与民间乐的图画。在《饮湖上初晴后雨》中赞美了西湖美丽宜人的风景。李白的《望天门山》写出了天门山的巍峨险峻;刘禹锡的《望洞庭》写出了秋夜月色下的洞庭美景;张继的《枫桥夜泊》则描绘了枫桥一带的夜景……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好与神奇,强调了以自然为友,以山水为师。是向学生介绍祖国壮丽山河的生动、凝练的语言。它们不仅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而且能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观。
四、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篇10
一、开展《综合性学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在上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性学习》的主题“脚踏一方土”时,就调动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和积极性。课前要求学生去收集歌颂土地的诗歌,查找有关土地的神话传说、故事、自古以来保卫土地的民族战争,封疆域国的统治者。特别是学习中提到的“沧海桑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意思,并且了解“寸金桥”的由来。学生围绕着我提出的要求,纷纷去查阅书籍,收集资料。有的几个人合伙,你完成“沧海桑田”,我负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她承包“寸金桥”;有的独立搜集、查找。三年来,学生觉得《综合性学习》很有趣,能学到很多课本上没有的东西。由于有兴趣,学生又能亲自实践,求知的愿望也随之而产生。因此,学生就能主动去探究,在活动中无意识地培养了团结合作的精神。
二、开展《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展现学生的个性、特长
开展这样的活动,更能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勤劳的传统美德。农村的留守学生,由于长期荫蔽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疼爱下,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家务事不占手,电视剧天天守,意不遂就乱吼,不给钱脚不走”的坏习惯。他们的见识并不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二而增长,他们的知识也不是随着阅历的丰富而丰富,他们对人生观、世界观的认识比较肤浅。但,他们的个性却特别明显,特长更是各具神色。然而,个性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先天生理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社会实践活动形成的。特别是“90”后的中学生,教师要想对学生进行人格培养、情操陶冶,唯有通过人多种多样的主体活动,践行、体验才能慢慢形成,在长期的活动中得以巩固和完善。
再则,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是以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宗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基本。综合性活动主张教学走出课堂,鼓励学生走上社会,为学生的个性养成提供有利条件,为学生的特长提供锻炼的舞台。通过语文综合性活动,不仅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且能拓宽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感情世界。培养了学生善于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巩固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完善。
三、 开展《综合性学习》有利于提高教师指导活动的能力
长期以来,我们教师仅靠课本规定的内容,这点狭窄的空间传授学生知识,对于聪明、活泼、好动的“90”后,对于培养祖国未来的社会人才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也是令他们乏味的。长期的“教师教,学生的学”这种学习方式上的局限性,制约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不利于发展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降低了教师的活动指导能力。
由于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是形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它重在学科内外的联系,重在学习过程,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能较好地整合知识与能力,尤其有利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互助合作和团队精神等能力。所以,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活动方案,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例如:我在开展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综合性学习》“话说千古风流人物”时,是这样知指导的:一、安排学生课外搜集历史上的风流人物;二、搜集千古传颂的诗词;三、了解千古以来最感人的故事;四、学唱歌颂千古风流人物的歌曲;五、举办“话说千古风流人物”主题会。在这个主题活动会上,具体过程我又是这样安排的:1、教师作开场白;2、学生畅说自己喜欢的英雄人物;3、学生吟诵千古诗词;4、学生讲令自己感动的故事;5、师生共同欣赏岳飞的《还我河山》;6、学生唱歌颂千古风流人物的歌曲;7、教师教唱岳飞的《满江红》;8、揭示风流人物的含义。活动中,教师要想把主题会顺利的开展下去,就得把握时间,按照活动设计的程序有条不紊的进行,把持好广度和深度,临时还要因地制宜地利用学生手上的资源,注重每个环节之间的衔接,达到游刃有余。
由此可见,教师要开展好综合性活动,不但自己要查阅很多资料,补冲自身知识的不足,而且大大提高了教师组织活动的能力,丰富了教师讲课的舞台。
四、 开展《综合性学习》能促进学生社会生活的能力
教育的基本职能是使人实现社会化。《综合性学习》恰恰超越了书本学习和知识学习的局限性,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既拓宽了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又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得到学语文、用语文机会。更好地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历练学生的能力,真正做到“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更有利于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参与和了解,促使知识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
五、《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在测试中的分值占有一定比例
凡是期终的检测试卷里,综合性知识的分值一般都在8分―15分之间。题目多样,形式灵活,直击要点,分值不少。如果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就把握不好答题的要点。作答时只能东拉西扯,乱斗一通。因此,教学中别轻易放弃《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指导,因为学生的成绩就是靠一分、几分积累起来的。长期的日积月累就会堆积成山。由此可见,《综合性学习》在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因此,我认为《综合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骑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