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学习范文

时间:2023-04-01 03:30: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课程学习,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课程学习

篇1

可是想想如果能学到些新思维,认识一些新朋友,也是值得的。

固步自封,最后苦的还是自己。

因为课程信息量大,安排的比较紧凑,为了按时做笔记,完成作业,我往常的生活计划有点被打乱。

所以开始这几天,一切都显得有点慌乱。

想来也是不懂得时间管理的人。有的人一天上班一天,单单晚上的几小时自由时间都能给自己安排出满满的学习时间,而且还有所建树,反而是自己有一整天的时间让自己安排,反而有点手忙脚乱。

也有看到一些时间管理的课程,因为价格有点昂贵,没有下手去购买。

其实想想,现在这种书籍很多,但凡能定下心,买上一本,认真地去研究,肯定也有不错的收益。

可是现在的人心都太过浮躁,似乎没有人在后头抽鞭吆喝,自己就是不愿挪步似的,非得像小学生一样有老师在一旁叮着才能完成作业。

篇2

[关键字]网络学习环境,学习平台,学习环境设计,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知识以爆炸的方式增长,快速的知识更新向传统教育提出了挑战,要求人们在学习观念和学习方式上都要改变。互联网络以其丰富的资源和先进的技术、方便快捷的信息获取方式得到人们的青睐,基于网络的远程学习将成为终身学习的一种主要方式。世界各国也都开发网络教学的课程,进行网络教学与学习的实践研究。

网络课程一般指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我国国内在不同的教育阶段都展开了网络课程教学或学习,但由于网络教学与学习刚刚起步,所以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有:

1、教育观念上网络远程教学模式还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搬家、教案搬家的现象普遍存在,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机会较少,并未发挥网络的优势。

2、教学与学习系统缺乏智能性,在教学策略与教学评价中,对于不同的知识水平的学生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难以实现因材施教、因内容施教。

3、资源的共享性未体现。资源共享是网络教学的优势,而在现实中,各个学校各自独立,造成低水平的重复建设。

在网络课程的调查中,笔者发现各种网络教学-学习平台林立,缺乏统一的标准。不同的学校、即便是同一学校内部不同学科课程间,使用不同的教学平台的现象非常普遍,而且教学平台往往与学科内容相互绑定,缺乏相对独立性。这不仅在平台的开发制作和更新维护中,容易造成大量的人力与财力的浪费。单是对教师掌握使用教学,学生学习,就会造成很大的不便。另外当代的教学设计理论与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中,利用学习资源或外界帮助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设计中应注重学习环境的设计。而现有的教学平台多是以支持教师教学而设计,面向学生学习的平台很少。所以制定网络课程平台的标准,开发与具体的课程相对独立、有一定的兼容性的面向学生学习平台(网络学习支撑环境),应是网络课程开发制作中的一个重点。

一、网络学习支撑平台的构成

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师生往往处于异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技术、特点与爱好,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进度与学习步骤。教师处于辅导、服务的地位,所以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化、个性化、能方便获取信息资源的网络环境是成功远程网络学习的重要因素。依据现代的教学设计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一个面向学生的学科教学--学习平台系统一般应包括管理模块、学习工具模块、协作交流模块、网上答疑模块、学习资源模块、评价模块和维护支持模块几个子系统。

(一)、管理系统

主要是执行教务管理和教学管理,含注册登记、权限设置、公告、咨询等功能。教务管理模块主要是对学生基本情况、学习情况、选修的课程等具体情况进行了解,如:鉴定学生身份、联系方式等信息,了解学生情况。同时,也可以把相应的管理信息、教学要求(如建立学习小组、学习社区)等信息通知给学生,即做好学生的管理、沟通工作。为顺利进行教学和方便学生学习服务。

教学管理(学习引导模块)是进行一门课教学管理的地方,主要用于公布整门课程的课程要求,主要的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学生在这里可以了解到课程的主要课程要求、知识的重点、难点,以及学习的阶段、步骤,教学安排信息,学生可以根据要求,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教学管理模块可以根据课程的不同需要,选择不同的方式,如公告板、论坛、研讨会等方式,构造出教学服务性信息交流辅助系统。

(二)、学习工具模块

网上学习支持平台要向学生提供一系列辅助学习工具,以支持学生在网上的学习和探索。如笔记本功能,可以使学生方便的存储所需要的网上信息,或记录下创作的灵感。学生利用书签可以标记所感兴趣的内容,以后再看。学生学习记录可以记录下学生学过的知识点以及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方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对学习目标、学习计划做出调整。也方便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此外,还有网上搜索工具、学生主页制作工具、学生作品展示工具等等,总之学习工具模块是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形成个性化的学习环境的工具系统,是面向学生学习的支撑平台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三)、智能型远程协作学习平台模块

"教育的最高形式是对话"。远程教学--学习环境中最大的特点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在时间与空间上是分离的,学生往往处于个体、独立的学习环境中。以前的远程学习往往因为不能实现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及时的交互而影响学习效果。网络教学较其它形式教育媒体环境最突出的优势就是能以其实时或非实时的交互方式方便地实现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对话与协作。同学之间可以通过E-MAIL、BBS进行非实时讨论,也可以通过视频会议系统、聊天室等技术进行在线讨论,相互交流意见,求助解疑。这些交互技术实现起来并不是非常困难,在一般的网络教学平台中都有。

但在讨论学习过程中,最容易出现争论激烈,脱离主题的现象。当然集体讨论可以通过邀请教师在线对讨论的内容、问题进行调控,指导和帮助,解疑。但多数情况下,教师处于离线状态,优秀的学习平台除了方便的交流工具外,更应该有智能性的(Agent)系统进行监控,对学生的讨论进行帮助。新加坡肯特岗数码研究院现正在研究的思维工具就是一个智能性的学习帮助系统,除了能解答学生的一些疑问外,最主要的功能是对学生在讨论与学习过程中进行监控、指导。

(四)、网上答疑模块

对于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得到解决。如通过电子公告板、或通过E-MAIL发信给老师、同学请求指导。但在网络教学平台中,还都单独设立了网络学习答疑模块,作为师生相互交流的窗口。在当今的众多的网络教学平台中,可行答疑系统中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学生提交问题后,系统转发给教师,一定时间后,教师将答案再提交给系统;另一类是自动答疑系统,在某些学科范围内,学生提交问题,系统首先进行关键词切分,再进行Web数据挖掘,找到知识库中的类似问题的答案提交给学生,如果知识库中不存在类似问题,将问题转发给教师,再由教师将答案提交给系统,同时将该题目以及解答纳入到知识库中,但别的同学在问到相似问题时,可以直接给出解答。

在调查过程中学生常常反映提出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答,或得不到满意的解答。教师也往往由于问题太多和不知提问题学生的实际水平而难以做出及时、恰当的答复。智能性的答疑系统常常建立在学生的学习模型的基础之上。在有了不同学生的学习档案后,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模型以及学习记录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能够做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答复。

(五)、面向过程的个性化智能评价子系统

新的教学模式能否实现,关键在教学评价。虽然在教学活动中,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策略服从与教学目标。但教学评价却对教学、学习的具体实施起导向作用,所以在基于网络的远程教学--学习环境中,要真正摆脱出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真正的体现学习者的主体地位,达到学习的个性化,建立新型的评价制度是远程学习环境的建设必要条件,是衡量学生学习活动效果的方法和调控学生学习方向的重要手段。只有建立适应学科特色有兼顾学生个性的评价方式才能真正实现学习的个性化。

现有的网上教学支持系统所提供的评价系统一般包括试卷的生成工具、测试过程控制系统和测试结果分析工具。系统能随机出题,为每个学生产生不同的试卷,以防作弊。能够对网上测试过程进行控制,如在需要时锁定系统,不允许学生进行与测试无关的浏览,控制测试时间,到时自动交卷等。在测试完成后,能够根据题中的知识点和学生的答题情况,对具体学生给出诊断,对下一步学习提出建议。有些网上教学支持系统还可以根据考试测验的统计数据,运用教育评估理论分析题目的质量,如区分度、难度等。许多系统对测验提供了自动批改即时反馈功能,有的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答案提供个性化的反馈内容。

评价改革的方向要注重评价学生的能力,评价趋向于重过程、重行为的方向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评价系统在基于传统的试题库的评价形式基础上,还应该通过学生参与程度和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六)、立体、开放的超媒体资源库系统

在当今时代,信息量丰富,信息更新速度快,尤其是互联网的出现,实现了信息知识的互联。网络学习环境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资源丰富、获取信息方便、快捷,但在网上索取信息的一个致命的特点是资源太多,而陷入"迷航"之中。除了学生在学习中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良好的自我约束能力之外,建立一个资料丰富、快捷检索学科知识资源库是网上教学的重要之重。

但纵观国内的现有的网络课程所提供的学习环境,绝大多数往往把课程教学平台与资源连在一起,"如果教师和资源管理者与最初创建课程的教师或工作人员不是同一个人的话,那么他们就会因为不知道一些文件在服务器的什么位置和不知道文件的名字而无法更新和使用",在数据的更新和维护上都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另外,在现有的教学资源库中,往往存放的是教师的讲义和一些课堂教学资料,供教师教学用的多,供学生用的少。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网上资源库中的信息资料对外封闭的多,交流的少,共享性差。所以大部分的信息难以实现更新,造成大量的重复建设,资源与人力的浪费。所以制定一个数据库资源的标准,创建与教学支撑环境相对独立的立体、开放的超媒体信息资源中心,在面向学生的网络学习环境中是很有必要的。

在网络学习支撑环境的资源库的设计中,资源的内容应包括与学科内容有关的文字、图形、动画、视频、音频等各种新式的媒体信息,各种媒体信息都应按制定的描述标准进行描述定义,以方便信息的存放与共享。在资源库内容的组织结构上,应采用超媒体,多层次的立体化连接方式,以适应个性化学习的需要。此外,资源库必须有强大的检索功能,能方便、快捷的检索信息,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要。

在网络的开放环境下,开放的资源库是指改变过去资料(尤其是网上资料)教师或工作人员独自维护,信息单项流动的局面,而实行师生共建资源库。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信息的双向流动,才能不断的吸收新的知识、不断丰富和网上学习资源,从而保持资源库的生机与活力,达到资源的真正开放与共享。

(七)、支持和维护模块

此模块主要是对网上学习环境的利用和维护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保证。

二、学习支撑环境中人力资源的组成与培养

现代的网校能否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真正实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要求的以学生为中心的信息化学习环境,教师由知识的传播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与帮助者,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网络学习中个性化、协作化、资源丰富的学习环境优势。除了有功能强大的面向学生学习设计的网络学习平台的支撑外,关键是要有一批具有现代教育思想、教学意识的人力资源为依托。

首先是教学设计人员要具有丰富的教育、学习理论知识,具有对最新的有关教育科技的媒体、资源和工具进行分析、比较、评价实验的能力。能根据现代学习理论和学科特色设计建构新型的学习模式、资源库结构、资料结构和教学安排。是教学、学习过程达到最优化。

对于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内容、存放地点、更新速度)的剧增,教学对象(年龄、职业、地域差异)的拓展,教学媒体(种类、交互性、综合性)的丰富,教学模式(单项传输向多项交互式教学、异步小组讨论、实时视频会议、多学科、多论点组织教学)的转变,所以教学设计人员必须具备多媒体一体化的教材的总体设计能力。

其次是学科教师队伍的建设,主要提供专业的教学与学习资源;与教学设计人员共同制定学习目标、学习内容、研究课题、教学活动安排;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辅导与管理。

篇3

关键词: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学习能力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新课程改革提出来的重要命题,是课程教材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过程中利用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对于教师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新课程突破了长期以来教材一元化和教师用教材教条式教学的观念束缚,开创了教材多元化的新格局,教学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扩展,课程资源的意义日益凸显,教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意识和能力也越来越重要了。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也正在逐步转变着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正在有序地提高。

1.充分发挥教材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课程资源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教材,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教材的开发和利用不仅要呈现学科知识,还要具有拓展性,要能引导学生把已学的和未学的知识有效地组合起来,能主动地去探究知识和运用知识。教师应理解、吃透、深挖教材,把教材向纵深拓展,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自我、培养学生。此外,教材的编写主要是为了教师开展创造性的教学,只有创造性的教学才能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主动去学习新知识并从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2.提高教师进行有效教学的能力

作为素材性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不但教师决定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而且这些资源还要通过教师本身进行实施,所以教师的个人素质就是决定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最根本因素。课程资源全面的应用和它所能发挥的效益水平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在课程资源建设中,应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第一位,应该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的机会和平台,提高教师有效教学的能力,通过教师这个资源的突破带动其他课程资源的优化组合和发展。

3.利用课程资源使师生共建知识体系

教学过程除了学习掌握客观知识的特点外,还应该成为广大师生运用课程资源共同建构知识和人生的一个生活过程,这样的教学过程才是有意义的,是新课程提倡的。教师教学过程中的言语、行为、思想都是在开发利用资源,学生们每次和教师接触的过程会成为他们人生的一种启迪教育过程。教师和学生只有把生活中真实的经历、问题、感情、思想、价值观等一系列素材融入教学中,教学的教程才能真正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人生过程,才能成为师生生命组成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这样的教学才能真正地起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健全发展的作用,才有可能不断地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4.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兴趣爱好

教育活动是研究学生的兴趣爱好并给他们带来欢乐的教学活动,既要发现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还要通过不同奖赏方式帮助学生树立刻苦学习和取得良好学业的信心。它能够启发教师打开记忆宝库,从不同教师与不同学生交往的经验中挖掘出大量有益的参考资料,不断地整合、汇总、运用到实际的活动中去。比如可以调查特定课程受教对象的兴趣和活力,从中归纳出能够唤起学生强烈求知欲的多种教学方式、手段、工具、设施、方案、问题等,通过布置作业、安排课内外学习等诸多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达成课程目标。

5.因材施教,学生的反馈是最好的课程资源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对教材进行取舍,教学过程开始前不仅要了解学生目前已经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而且还应该兼顾他们之间的差异,设计大量方案,组织各种活动,准备相应的教学材料。比如,城乡地区的学生水平不同,对知识结构的掌握能力也会不同,学校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安排课外读物或辅导材料时从实际情况出发,在教育活动中选取与他们的知识、技能水平相当的题目。各种科目练习或测试材料的内容需要课程设计者和教学引导者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加以提取和编排,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合理的反馈材料。教师要不断收集学生常犯错误的资料,设计和整理成各种特点技能和知识领域的核查表,从而及时提供反馈性教学材料。

篇4

我先登陆可汗学院的网址,查阅有关数学的课程目录,发觉可汗学院提供的数学课程主题非常丰富。不仅涵盖了最基础的加减乘除、代数、几何等内容,也有微分、积分、应用数学等高等数学领域的几乎所有科目内容。数学领域全面的课程设置,为不同学习水平和需求的人提供了广泛的选择。进入可汗学院主页后,无需任何“课程注册”就可以直接点击相关课程观看。当然,之后发现为了今后能更好地“跟踪式”学习,注册一个可汗学院的免费账号会非常有帮助。而且注册账号只需要一个电子邮箱即可,方便快捷。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我选择了可汗学院的“微积分学”课程。该课程被可汗学院分为了以下12章内容④,依次为“极限”、“导数及应用”、“定积分和不定积分”、“定积分及应用”、“序列及函数”、“高阶微积分AP考试讲解”、“二重及三重积分”、“偏导数”、“线积分和格林定理”、“曲面积分和斯托克斯定理”、“散度定理”。与此同时,每个章节又下设了5-9个小节。

比如,在“导数及应用”章节里,依次设有以下九个小节⑤,分别为“微分简介”、“切线斜率估算”、“导数介绍”、“图示法”、“多项式规则”、“导数链式法则”、“乘法及除法定则”、“隐函数微分”、“函数论证”。每个小节又包含了3-9个视频,每段视频的长度控制在4-12分钟左右。虽然是在线课堂,但主讲老师并不出现在教学视频中。整个授课过程中,老师全程使用彩色的“笔”,在一块占据整个电脑屏幕的“黑板”上手写板书(如下图)。授课视频中不出现主讲人,仅有一张充满画面的“电子黑板”,板书为不同颜色的手写笔记。学习者不易被老师的形象、表情、动作等分散注意力,同时又具有传统课堂的画面感。值得注意的是,该课程没有指定任何教材,主讲的老师也不提供任何参考资料供学生下载(可汗学院提供的课程都是如此——没有任何参考资料)。

二、课程资源灵活、简洁、碎片化,让随时随地学习成为可能

我白天在传统的纽约大学课堂里上课,且在校内有一份兼职工作。所以,只能利用零碎的业余时间观看视频学习。大约花了1个月的时间,在可汗学院完成了微积分的学习,下面便是我大致的学习过程。刚开始接触可汗学院课程的几天里,我都是用晚上回到家后的时间来学习。每晚大概会观看5个视频,总计大约花费1个小时。因为每个视频时间很短,所以并不会感到累。此外,虽然全程都是英语教学,但主讲老师美语标准,用词简单,且每个章节都是从最基础的内容开始,讲解非常耐心细致,进度很慢。每个小节结束后,可汗学院会提供1-2道比较简单的题目供学习者练习,只要听懂了课程,一般2分钟以内能完成作业。作业基本上都是基于选择题形式呈现(如图2⑥),在线选择答案后,会立即知道答案的对错。在完成练习题的过程中,如果有疑问,都可以先点击“提示按钮”(上图:“I’dlikeahint”,我需要提示)。可汗学院会就同一个问题,根据问题的难度,给出3-12个不同提示。

三、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开放及时,彼此互为资源

如果学习者根据提示,仍无法完成练习,那也可以在相关问题下面留言(只限于注册了可汗账号的用户)。可汗学院对回答问题的人没有限制,可以是可汗的老师,也可以是其他任何看到并可以解答该问题的学员。我在学习的过程中大致只出现过2次需要帮助的地方。晚上留了言后,在第二天晚上学习前,基本都可以得到有效的答复。我留言询问的次数很少,并不是因为我需要帮助的情况很少,而是因为每次遇到问题时,我都会先仔细查看其他留言者已经询问过的各种问题及他人作出的回复,参考其他人的学习经验的这种方式解决了我的大部分疑问。图3是可汗学院网站的在线留言截图⑦,有一名学生提出了关于“线性积分”的问题,可以看到,有6个人对该问题作出了回答。“可汗学院”为学习者提供的手机应用软件。学习者可以在线观看、或提前下载视频后,以便在没有网络接入的地方也可以学习,为有效利用各种零碎时间提供了便利。我每天搭乘地铁去纽约大学,往返总计需要花费50分钟,我常常利用这段时间看看新闻或者预习一下自己的课程。后来,我开始在坐地铁的途中学习可汗学院课程。我在自己的手机上下载了可汗学院的应用软件,并提前将需要观看的视频下载到手机里。因此,在接下来的可汗学院课程学习中,我便开始在等车、地铁上及吃饭的时候观看教学视频。我每次坐地铁或吃饭时都可以观看2-3集,然后选择晚上回家做练习,这样也可以对白天地铁上学习过的内容再做复习。

四、个性化的测评追踪及学习支持

可汗学院不但给学习者提供教学视频、练习题及问题回答的帮助,在学习者完成部分学习进度后,还会提供相应的测验。测验的页面与练习题相同,也采取多项选择的方式进行。测验的问题有10-20个题目不等,每次大约花费30分钟左右。在回答问题遇到困难时,可求助“提示”按钮给予帮助。可汗学院还给注册了账号的学习者提供在线的学习行为分析数据。登录可汗学院网站后,只需要点击相应页面,就可以看到自己学习情况的统计结果。该结果以图表和统计数据的形式列出了我每天在可汗学院投入的学习时间,观看的视频数量,问题的总次数及回答其他人问题的次数。同时,也会统计列出我做练习题的正确、错误情况,并给出哪部分需要加强练习的建议。图4反馈了学习在“函数极限2”章节观看视频、做练习所花费的总时间及对错情况,方便学习者随时了解、跟踪自己的学习进度。图5反映了学习者在过去一周里,每天在“可汗学院”的学习时间,包括观看视频及做练习题的每日时间统计,红色曲线为学习精力走势情况,为自我监督、自我激励提供了技术保障。图6用不同颜色及面积比例,直观给出学习者的兴趣分布,也可分别查看“当天”、“昨日”“过去30天”的学习兴趣统计情况。

图7显示了学习者在“可汗学院”网站的问题数量、回答他人问题的次数、给讲课教师的建议次数等数据统计,以数据形式直观反映在线学习的互动情况。(作者注:图中为新用户注册账号,因此数据显示都为“0”)。另外,可汗学院除了给学习者提供的各种学习反馈之外,也会通过在每集视频下方设置留言框的方式,让学习者给主讲老师提供反馈,提出改进教学的建议。图8显示了视频课程下方给出的视频反馈建议选项,学习者也可通过点击“Suggestafixforthevideo”给主讲人留言。注重征求学习者的建议是“可汗学院”的特色之一,广泛吸纳意见并有针对性的作出相关改进,为良好口碑打下了基础。随着学习的深入,我对之前学习过的内容也会遗忘,可汗学院精细的课程设置结构,也给我高效复习提供了便利。可汗学院对课程章节的分类非常细致且有良好的逻辑性。学院将知识结构以列表目录、“知识结构地图”的形式直观地展现出来,方便学习者通过知识内容间的自身逻辑性,快速定位想要复习的知识内容,或快速针对遗忘的内容返回查找、定位相关视频,提高复习的效率,更高效地学习(如图9)。我觉得这种便捷有效的学习主要得益于每集课程设置很短的原因。

五、可汗学院课程吸引我完成学习的几个关键点

我用了一个月,便完成了可汗学院的微积分课程学习。虽然学习微积分的过程本身很枯燥,但可汗学院短小的视频设置,“0基础式”的主讲方式,及时的留言问答反馈,激励式的学习行为分析报告,将看似庞大、困难的学习内容,分割成了若干细小的部分,让每次学习时,都可以很轻松地完成一点,吸引我坚持到了最后。虽然没有得到任何证书或学分,但通过学习该课程,彻底解决了我专业知识结构中微积分学习的软肋,给我提高专业课学习的效率提供了巨大支持。出于个人兴趣,之后我又利用坐地铁和吃饭的零碎时间,先后学习了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且快速浏览了世界史等课程。学习可汗学院课程的经历很快乐,没有压力,通过这种学习的方式,整个学习过程让我逐步建立并感受到了对学习的自信心。

其实,这并不是我首次接触在线学习。以前也在新浪公开课及其他高校的公开课网页上学习过,但往往都因为每集课程视频过长(1.5!3小时)、基础内容解释不够清晰、练习题没有提示或没有给出标准答案等原因,未能坚持完成。但是可汗学院让我第一次以在线课程的方式,坚持完成了整个学习内容,并从中体验到学业进步的成就感。我认为可汗学院吸引我的根本原因,是其提供了一个让学习者可以快速、高效弥补特定专业知识的学习平台。高质量的授课内容,短小、合理的模块课程设置,即时高效的互动性及详尽的“跟踪式”学习行为分析报告,让我们可以借助网络及移动设备的便捷性可以利用零散时间实现高效学习。

篇5

关键字 程序设计 数据结构 离散数学 软件工程 课程整合

1 引言

计算机类学生的就业率与就业质量逐年下降,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职业能力、职业经验的要求却连年升高,事实上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经验却逐年走低,已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不争事实。在众多能力与经验中,编程能力与编程经验,是重要的能力之一。

学生在编程方面又如何呢?根据笔者在本科毕业设计的指导及与用人单位的交流等活动中所掌握的情况来看,多数学生的编程经验与编程能力并不乐观,很多学生面试时,连“冒泡”排序程序都写不出来……这使得我们去反思,到底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2 编程能力低下的原因分析

与编程能力相关的课程是语言类课程,如C/C++、Java、Delphi、C#等,受考试方式的制约,对语言类课程的考试一直非常原始,信息产业部等单位组织的考试也是如此,大量死记硬背的试题,如单选题、多选题、是非题、填空题,这使得老师上课时特别关注细节,计算机语言课堂变成“文言文”的讲台了,忘记了“编程”这个宗旨。

与编程能力相关的课程,可能还有“软件工程”,这门课程的教学双方都必须有一定的编程经验,但是由于教学理念等诸多原因,此门课的教材多是高度概括的原理,对于没有编程经验的人来说,不可能引起共鸣,只能是“空对空”的说教,对编程能力的提高几乎为零!

编程能力是一种过程性知识,它必须通过大量的定向性较强的实训才能得以提高,而学生恰好缺少这方面的训练,因此编程能力低下便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3 编程训练所面临的困境

按照现有的办学模式与行政体制,我们不可能像职业院校一样对教学大纲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与印度软件培训、北大青鸟、清华T型人才等社会上的编程培训项目进行课程置换,完全按照软件蓝领的模式进行培训,即使能实施这种方式,那将模糊本科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区别,偏离本科教育的目标。

编程能力难以通过校企合作来提高。这是因为多数软件公司的规模较小,场地与设备有限,不可能容纳很多的学生去实训,另一方面软件公司为追求利润最大化,每个程序员都是满负荷运转,有空闲设备与场地,也没有人员去指导学生,更何况很多企业常采用“项目驱动”模式运作,一旦签了订单,便迅速召集人马,项目完成后这些人员又各奔东西,因此多数软件公司不愿对员工进行培训,更不愿意提供实习机会。

编程能力也难以通过毕业设计来提高。由于学生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找工作,不可能有较长的时间去参与一个项目,从需求分析做到测试,从开始做到最后,即使能找到这样的项目,可能难度太大,而无从下手,更何况要找到这样的项目是多么的困难!

这些是提高编程能力、积累编程经验,必须要面对的三个困境,这也是本科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最大区别。

4 提高编程能力的基本思想

让学生在学习其他课程时进行程序设计训练,将编程能力的训练融入到日常的教学中,让学生受到全方位的编程训练,进行移潜移默化的训练。“教书编程”人人有责,尽管彼此分工不同,各有侧重,但是必须朝着同一个目标努力: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将计算机语言类课程、离散数学、数据结构、数值计算(计算方法)、软件工程等课程通盘考虑,进行资源的优化整合,从遣词造句开始,环环相扣,形成一个编程训练的生态链,将课程学习与编程训练有机融合起来。

在课程学习中,设计相关的程序,以帮助本课程的学习,反过来通过课程学习,为程序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能使学生积累更多的经验。

5 具体措施

5.1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

为了训练编程能力,必须学习一门编程语言。如C++、Java、C#,我们倾向于先学习C++,后学习C#或Java,在该课程的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建立“世界万物皆为对象”,某些对象可以归纳为一类,类中的个体、样例、实例做为“对象”的思想。

这门课程的主要任务是突破学生的编程恐惧心理。为提高学生编程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与上机训练中,可使用一些有趣味编程实例,如10000天后是星期几?韩信点兵问题、水仙花数、各种简单图形的打印、各种曲线的打印、Josephus(约瑟夫)问题、异或加密、猴子吃桃、素数判断与筛选等。

教师讲课时可以先演示程序的运行效果,以提起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然后分析设计、给出设计略图,利用语言知识进行细化,直至给出源代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要像师傅带徒弟一样,手把手地训练学生,最后再演示稍作变动以后的效果,并进行适当的分析与提示,让学生在课后去完成,以训练其阅读程序,修改程序的能力,相当于作文训练中的阅读范文与改写的过程。

5.2 离散数学

离散数学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内容比较抽象,其思维模式与高等数学相去甚远,学习时比较费劲,为了减轻学习难度,加深理解,最好能用程序来演示与验证其定义、结论、定理。

为此需编写离散数学的辅助教材,将可利用编程来验证的知识挑选出来,给出每个知识的编程方案、数据结构、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关键代码,让学生在读懂“需求分析”与“设计书”的基础上,进行“完形填空”。

如集合论的编程,可以建立一个类ClassSet,其属性有maxCount(集合中元素的最大数目)、currentCount(当前元素数)、currentSet(集合的元素),方法有subSet、trueSubSet、EqualSet、powerSet……

这本指导书中的每个实验由任课老师讲解,与习题课穿行,使之与离散数学的教学融为一体,既作为辅助课程,也作为语言类课程的后续课程,可以巩固语言类课程的相关知识,为编程提供实训内容。

5.3 数据结构

“数据结构”源于数据处理与程序设计,该课程对于编程经验严重不足的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原理,需先进行验证性编程。

老师在讲完原理并手工演算了部分实例后,应随堂细致地讲解如何在开发平台上编写验证程序,要细致到大多数学生可以编程实现。

在完成验证性编程后,可以进行“原理演示编程”实验,验证性编程实验,是为了帮助了解原理,而“演示性实验”是学生自己当老师,给其他人讲课,如果能把数据结构与算法讲明白,表示学生确实懂了,这些实验是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原理。

这部分编程实验,老师不必在课堂上讲解,但要在实验指导书中写仔细,学生上机调试需编写实验报告,并且让典型学生发言,老师再适当点评,以正视听。

在完成验证、演示性程序设计后,寻找一些实际样例,在实验指导书中给出需求分析、数据结构设计、概要设计与详细设计,并搭建起整个程序的框架,让学生参照相关文档,编写代码。

5.4 数值分析或计算方法

“数值分析”与“数据结构”有较大区别,“数据结构”研究数据处理中的经典问题,数据结构是重点,算法的复杂性与数据计算量并不大,而“数值分析”专门针对数据量不大但计算比较复杂的问题,精确的模型(如方程)已建好,研究的重点是“算法”,即在满足约束的前提下,寻找速度快或占用存贮空间少的算法,因此编程的侧重点不同,我们认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应该接受数值分析方面的编程训练,而不是只使用MatLib之类的工具软件。

算法的“验证性”编程与算法的“演示性”编程,可参考“数据结构”的方式进行。在验证性编程中不仅要给出输入数据与输出数据,还要给出误差或精度值。

探索性编程,是指如调整敏感参数,记录其运行时长、迭代步骤,掌握获取正确结果的基本技巧,还可以给一些数据比较复杂的实际问题,如求解高微线性方程组、计算特征值、常微分方程等,以提高编程乐趣,也可从现行的函数库中选择一部分经典的代码,由学生改写。

5.5 组件编程

经过以上训练,多数学生应突破了恐惧编程的心理障碍,可独立编写一些小程序,也积累了很多小程序,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需训练学生编写大型程序,掌握模块化的编程方法,为此我们选用C++的改良语言C#,引入组件编程方法,将学生们积累的小程序封装为组件。

为此编写了《组件编程实训教程》,该书采用“任务驱动”模式,在每章的前面介绍了使用本章知识的情境、场合,从而设计一个使用本章知识的真实任务,并将该任务分解成一系列的小任务,接着详细介绍完成这些小任务的操作步骤,学生对照教材可完成这些任务。

这个阶段的训练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组件编程的技术,养成总结与封装代码的习惯,使学生在校期间能积累一些将来工作时用得到的模块,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建立软件重用的观念,为职业生涯打下扎实的基础。程序员如果不会写组件,意味着编程水平难以提高。

5.6 软件工程

在前述训练中,学生应该接触了软件工程的相关理念,得到了比较模糊的印象,这时借助一个较大的软件工程的作业来讲解软件工程这门课,效果应该比一般“空对空”的说教理想,为此让学生做一个稍大的课程作业。

其背景是“计算机文化”课的Office操作题的考试,要求能获取考生对Word、Excel、PowerPoint、OutLook所做操作的结果。

为此需编写《组件编程与软件工程》一书,按照组件编程的顺序,采用软件工程学的方式展开内容,介绍组件的开发过程,让学生感到使用软件工程学的方法,确实能给编程带来方便。

在该书中我们重点讲解Word的二次开发过程,而对Excel、PowerPoint、OutLook的二次开发只做重点提示,由学生类比完成。

6 结束语

将语言类课程、离散数学、数据结构、数值分析、软件工程等课程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编程训练的生态链,环环相扣。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对于一个教学班级,这些课程最好由一位老师全程负责,以保证其连贯性。该教学方法成功的关键是“人”,老师必须投入极大的精力去编写各门课程的编程训练的教学程序、《组件编程实训教程》与《组件编程与软件工程》教材,并且需要经常性修改。

参考文献

[1] 杨晴虹.它山之石――印度InfoSys教学访问记.计算机教育,2006,6.

篇6

关键词:场依存和场独立;网络课程;学习内容设计;组织方式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10-2315-02

Learning Content Design of Network Courses Based on Learning Style

ZHANG Lin-min,YANG Jin

(The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Kunming 650031, China)

Abstract: The design of the course content i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step in the instructional design. Especially, The interaction of distance learners and learning content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learners in distance learning.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learning styl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earner, mainly discuss the design of learning content organization in the network curriculum guiding by the Witkin’s learning style theory .

Key words: field-dependence & field-independence;web-based course; learning content design; the mod of the organization

在远程教育工程中,网络课程的开发是网络教学的基本单元。远程教育中教与学的时空分离,决定了以媒体为中介的交互是再度整合教与学的关键过程。网络课程是远程学习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交互性、开放性、自主性等特点,能够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合理设计学习内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学习者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以学习者的不同学习风格为依据,提供与之相适应的学习内容组织方式,并引导学习者进行个性化学习,不失为提高学习成效的一种有效的方法。下文将以威特金的学习风格理论为指导,探讨网络课程学习内容组织方式的设计。

1威特金的学习风格理论

1.1学习风格类型划分

学习风格是指学习者身上一贯表现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倾向。[1]关于学习风格的构成,一般划分为五个部分,三个层面:①学习风格的情感成分;②学习风格的认知成分;③学习风格的意动成分;④学习风格的社会性倾向成分;⑤学习风格的生理性成分。前三者构成了学习风格心理性层面,后两种构成了学习风格的社会性和生理性层面。在这些成分中,认知成分是对学习影响最深入的一部分。一般把它称之为认知风格,是指学习者在认知活动中所偏爱的信息加工(包括信息的获取、识别、转化、存储、提取、使用等)方式。[1]

1954年,威特金从学习者在认知加工中对客观环境提供线索的依赖程度来看,把学习风格区分为场依存型和场依存型。所谓的场就是外部环境。其中,场依存型的学习者在认识活动中,依赖自己所处的环境的外部参照,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通常很难从包含刺激的环境中将刺激辨别出来。这种类型的学习者较依赖于学习材料的预先组织,需要明确的指导和讲授,他们总是努力使自己与环境协调,因此在形成自己的观点时会更多的考虑所处的周围环境,他们喜欢在集体环境中学习。场独立型的学习者在认知活动中,依赖自己所处的生活空间的内在参照,他们有很强的个人定向,比较自信,自尊心较强,不易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这种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比较自主,必要时能对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改组。他们能够明确自己的目标,愿意独立的学习,能更好的分析,喜欢钻研。

1.2学习风格测量工具

经过威特金的大量实验研究发现,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是两种普遍存在的认知方式。在1962年威特金等人设计开发了一种学习风格测定的测量工具,称之为镶嵌图形测验(EFT)。此量表要求被试在规定的时间把隐藏在复杂图形中的简单图形描绘出来,所隐藏的图形与原简单图形大小相同、比例和方向也一致。

镶嵌图形测验(EFT)共有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练习题,不计分,包括7个简单图形,2分钟完成,通过第一部分的练习使被试了解测验的作答方式。第二、三部分,各包含9个较复杂的图形,为正式测验,时间限制各为5分钟。

此外,现国内使用较多的是1988年北京师范大学宋合义等人编制的认识方式图形测验,该测试工具中的测验题目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9道题,这也是测验练习;第二、三部分各有10道题。时限和计分标准见认识方式图形测验的编制与修订说明。[2]

2网络课程学习内容的设计

2.1场依存型学习者的学习内容设计

场依存的学习者更多的是让一种经验的外部线索来指示理解,满足于把心的概念放入现有的形式和情境中,即根据已经给定的结构与目标开展学习。基于对场依存型学习者认知特点的分析,设计以一种线性的方式组织学习内容,让学习者根据已确定的学习流程来展开学习。

在这种组织方式中,学习内容通过章、节、知识点三级目录来呈现,是目录树结构。学习者只能按设计者预先设计的学习流程进行学习,知识点的排序是按照何克抗的教学内容组织与编排原则。何克抗认为教学内容的组织与编排应当遵从这样的几个原则:①由整体到部分,由一般到个别,不断分化;②确保由已知到未知;③按事物的发展规律;④注意教学内容之间的横向联系。[3]学习流程图如图1所示。可见,学习者只能按照设计好的顺序来学习所有知识点。

图1线性的学习流程

2.2场独立型学习者的学习内容设计

场独立的学习者喜欢独立的活动,能自己建立目标,喜欢组织和重新组织自己的学习活动。近年来有关研究也表明,场独立的学生较场依存的学生有更强的进行“积极分析”与“知觉”差异的能力。[4]因此,设计以一种非线性的方式组织学习内容,即以超文本的方式组织,学习者可以选择任意一个知识点进行学习。

在这种组织方式中,所有的知识点都呈现在一个知识图(如概念图)中,不仅体现内容由章到节,再到知识点的框架结构,还要体现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如类属关系)。此外,每个知识点都设有超链接,学习者可随机的进入到某一知识点的学习。学习流程图如图2所示。

图2超文本的学习流程

3总结

国家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明确指出把网络课程作为教学资源建设的一部分。随着远程教育的不断发展,网络课程的开发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一直以来很多研究者都关注网络课程如何能更适应远程学习者的问题。进行适应性内容呈现、适应性导航、适应性测试等等的研究。在进行同一门课程时,以学习者的学习风格特征为依据,设计不同的学习内容组织方式,是促进学习者有效学习的有益尝试。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李光华.教育技术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119.

[2]谢斯骏,张厚粲.认识方式―一个人格维度的实验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261-276.

[3]何克抗,郑永柏,谢幼如.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篇7

一、学习数学

人类对于数学的学习活动从结绳计数算起,已有数千年历史。但是对于数学最基本理论的探究,比如学习数学的本质是什么?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因素分析等等,至今还是没有达成共识,需要我们继续更深入地探究。

1.数学学习的本质

对于数学本质和学习实质的理解和看法不同,学生所接触的数学学习内容,大多数反映了现实世界数和量之间的关系和空间的形式,它是受现代课程规范的、要在特定的环境也就是学校中进行的。

2.数学学习的特点

数学拥有不同于别的学科的特点,这决定了它要成为人类学习活动中的一种特殊的学习形式与活动。它要求学生有很强的智力,需要把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能力三者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处理多级抽象概括的数学知识验算,进行形式符号语言的运算推理活动。

二、数学的课程安排

数学教学课程总体安排和设计了学校教学内容、标准和进度。它把教师和学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教师要按照课程的总体设计,教育学生、培养学生,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学生要根据课程规定完成课程任务。

三、从数学学习看数学课程改革

1.数学课程改革的历史教训

20世纪的数学课程改革历史,说明了不论现实社会需要什么样的数学人才,只有符合学生数学学习特点和规律的课程体系,才能取得预想的效果。世界范围内流行的学问中心数学课程,基础在于认识了学生的特点,也就是数学家的认知过程与学生的学习过程的逻辑思维本质是一样的,两者的不同仅在于程度问题。

2.从数学学习看数学课程标准

数学课程标准设置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任务,如高中学生数学学习目标的规定就体现着数学教育的目标。这些硬性指标,应当想到学生自身的发展状况和到该学段应该有的认知水平等特点,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才能完成课程标准规定。

3.从数学学习看数学课程内容的选择

篇8

引言

实践教学是机械类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都有积极作用,随着国家和学校政策的引导和教学改革的深化,综合性实践课程开始渐渐取代传统实验课,占据实践教学的主导地位。传统的实验课和实践课大都依附于某一门理论课程,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兼顾设计性实验和实践。而综合性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分离,独立开课,强调对多门理论课程的综合应用,学生在课程中需要利用设计、分析和综合等手段,通过亲自动手进行制作,测试和改进,得出具有一定创新性和原创性的结果,所以综合性实验课程不仅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还可以在分组合作中提升团队意识。近年来,国内高校日益重视对实践课程的改革,并且提出引导学生在实践课程中进行自主学习[1,2]。1981年,HenriHolec[3]提出自主学习能力的概念,该能力包括制定学习目标、计划学习内容、制定学习方法并最终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4]。这些特征与综合性实践课程的要求契合度极高,所以改变传统实践教学模式,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是开展综合性实践课程建设的有效方法。然而,综合性实践课同时也对老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要求,本论文结合教学实践,就本专业在推行综合性实践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采取的措施进行讨论。

1遇到的问题

1.1综合性实验课的命题问题传统的机械类实验课由于依附于一门理论课,所以一般每个实验只与课程中的一到两个章节挂钩,实验内容较为单一,学生基本上按照程序进行实验,整个过程较少涉及创新,很多实验很难激起学生的兴趣,容易造成学生做实验时敷衍了事,走走过场的情况。综合性实验或实践课程综合多门理论课的知识,独立开课,有利于体现实践课程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然而,目前本专业的综合性实践课大都是2012年培养计划调整之后新开设的课程,从传统实验到综合性实验需要一个过渡期,虽然所有课程都设计了课程大纲,但基本都处在首次开设的状态,因此,综合性实践课的题目设置尚处在摸索阶段,需要进一步完善。1.2实验室的管理问题目前本专业开设的综合性实验课通常要求在1周到3周内完成,并没有特定的上课时间,同时参与课程的学生一般为4个班,所以实验室也不可能同时供所有学生同时使用,为了有效完成课程的任务,学生使用实验室必须是分散的,因此,实验室需要做到开放式或者半开放式的管理,但目前本专业专职实验员数量少,因此依靠老师实现实验室的开放式管理难度很大。1.3师生的角色问题传统的教学老师是主体,通常实验课开始,老师会进行演示,并布置任务,学生再遵照老师的指导进行实验,学生在课程中很难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但对于综合性实验,笔者认为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老师起辅助作用,如何进行师生关系的转变,让学生在综合性实践课程中真正做到自己设计并解决问题,需要进行深入探索。1.4课程评价方法问题传统的实验课评分大多通过老师布置的任务完成情况来给分,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老师很难监管到所有同学,所以难免存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浑水摸鱼或者滥竽充数,又由于实验内容和布置的任务完全相同,体现不出差异性,所以在评分上也很难显出差异,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综合性实验课程时间分散,老师更难进行监管,所以,如何能在评价方法上体现出学生在工作量和创造性方面的差异,以及如何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监管是另一个有待探索的问题。

2解决方案

近年来,国内高校日益重要对实践课程的改革,并且提出引导学生在实践课程中进行自主学习。1981年,HenriHole提出自主学习能力的概念,该能力包括制定学习目标、计划学习内容、制定学习方法并最终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这些特征与综合性实践课程的要求契合度极高,所以改变传统实践教学模式,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是开展综合性实践课程建设的有效方法。本专业在综合性实验课的改革过程中,以部分课程为试点,努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采取了多项措施,具体如下:2.1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管理机构本专业建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专业委员会,老师则担任委员会的指导职务,委员会成员包括大一到大三三个年级的本专业学生,以形成委员会的传承。委员会负责试点课程的前期组织,帮助老师下达课程任务,参与课程进行过程的监控,并在课程结束后组织老师和学生完成对课程的考核和评价。2.2改革实验室的管理模式为了解决实验室人手严重不足的问题,对委员会成员进行培训,在课程进行期间,让专业委员会的成员参与实验室的管理,轮流在实验室值班,记录学生对实验室的使用情况,并敦促学生在使用实验室期间遵守实验室规范。2.3改变老师在课程中的教学地位为了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在课程进行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老师起辅助作用,重在开拓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具体来说,老师不直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而是启发和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找到解决方法。

3课程试点及课后调研

笔者利用该思路对本专业的一门实践课程进行了两个学期的试点并在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该课程要求每组学生利用分配的经费设计并手工制作一台无碳小车,课程课程组织开展详情参见图,在此过程中,老师负责课程的命题、课程进行过程中的指导和答疑、课程考核时的打分,学生成立的管理机构则负责组织课程宣讲会、对实验室的辅助管理、对课程开展的监管,并最终组织答辩会。课程的最终成绩由老师打分(占40%)、比赛结果(占50%)、同学互评(占10%)三部分组成。课后的调查问卷大部分为选择题,小部分需要学生给出回答。两学期共收到有效问卷168份,调查问卷汇总后的结果如表1所示。从问卷调查的结果可以得出以下分析结论:①相比于传统实验课,超过半数的学生对以无碳小车为主体的综合性实验课表现出更高的兴趣,这说明该课程的设置及组织形式能激发大部分同学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同时也有约45%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没有得到提高,这说明我们目前的课程设计依然不够完善,需要在后期继续改进。②绝大部分同学认为课程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理论知识,这说明在课程开展过程中,同学们需要主动去复习或者学习一些理论知识,同时,整部小车需要手工制作和装配,为了达到良好的工作效果,小车各部分的尺寸、制作装配的精度都要保证精确,这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理论知识在实际中应用的能力都提出一定的要求。③在整个课程开展期间,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只给予学生一些点拨,不参与具体的方案设计,因此设计、制作、装配的过程都有各小组自己完成,从调研结果也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学生对此表示认同。同时也可以看出,虽然老师参与度较少,但大部分学生仍然认为老师指导足够或基本足够,可见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掌握必要的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应该有信心,通过适当的引导就可以改变学生的以往被动接收的学习习惯。④实验室目前提供给学生的以手持工具为主,包括工具套件、手动钻等,有73.1%的同学认为提供的工具能满足或者基本满足自己的要求,不过实际来看,学生会在校外加工厂加工少量复杂零件,因此,调研结果中,很多同学提出需要数控机床、3D打印机、立式钻床等工具。目前,本专业正在筹备学生DIY实验室,计划为学生配备桌面3D打印机、小型数控机床等设备以满足学生的需要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⑤课程的最后考核由学生组成的管理机构组织完成,在考核前布置好无碳小车的比赛场地。考核成绩由现场比赛成绩、答辩成绩(老师打分)、学生互评成绩组成,以这种方式刺激学生的好胜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可以看出,学生对最终的考核方式满意度极高,到达了96.2%。学生对课程的总体满意度到达91.1%,这一结果表明了学生对该课程的肯定,但根据前面的其它调研结果可以看出,我们仍需继续对课程进行调整和优化,具体措施如下:①设计更多有创意的课程题目,优化分组,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兴趣度和参与度。②优化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方式,例如通过建立微信群、qq群和建立网上交流论坛等方式让学生和老师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交流,同时让同学们之间可以互相讨论并自己解决问题。③规划DIY实验室,配备3D打印机、小型数控机床、小型钻床、钳工台等设备和工具,尽量满足学生在课程进行过程中的加工需求。④优化学生为主体的管理机构,通过宣传、招新、培训等手段提供该组织在本专业学生中的地位和声望和锻炼机构干部的工作能力,并在DIY实验室建成后,让机构参会实验室的管理和维护。

4结束语

篇9

一、合理引入新的知识,有效利用工具及资源

教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统计》时,导入时注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同时用小白板呈现了课前三分钟的游戏“我会思考”的计算题。这时抓住学生自我表现的心理,谁会谁当小老师。这时学生争抢着到前面完成白板上的习题。在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的前提下进行准确的计算。而后再通过提供的数学信息观察发现:所出的计算题有加、减、乘、除四种类型,而且各自的数量不相同。谁能更清晰明了地把这些信息展现给大家,进而引出统计表和统计图。学生很轻松的复习了有关统计的知识,这为更好的学习统计中的简单的数据分析这一新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捕捉现场资源,构建有深度的数学课堂

先从挖掘教材中的课程资源说起。课堂教学的互动本质,定然是即时资源频繁生成的重要平台。无论是独立学习,还是师生对话,或是生生合作,意外因素干扰的可能性和主体个性思维的独特性都决定了现场资源是“旁逸斜出”且“不可预约”的。对此,数学教师应凭借自身的教学智慧,从容应对即时资源,巧妙调整教学进程,以诱发认知主体的深层思维,促进知识本质的核心凸显。教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它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精神和理念,对教学提供了基本的教学内容、方法、规范和要求,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平台。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新教材已充分显示其优越性。尊重教材,深层次地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用理性的态度和全面分析的方法来理解教材、处理教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在教材例一的学习中挖掘新的课程资源。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学习中得到了这样的认知:在销售记录中知道哪个品牌买的多或少,初步知道哪种品牌的矿泉水多进些或少进些。你从这些信息中还想到了什么?经过小组合作学习,部分学生知道想要提高商店的收入,就得会根据商品卖的多少进行准确的科学判断和分析。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说出是简单的数据分析,不但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而且知道了统计知识在生活中的巨大作用。

三、在新旧知识的对比中挖掘新的课程资源

利用课前三分钟的游戏“我会思考”的计算中提供的数学信息,学生绘制纵式条形统计图。和今天学习的例一比较一下有不同点吗?学生说出了今天学习的是横向的统计图。在对比中找出为什么绘制成横向统计图。先让学生观察横轴的数字有什么特点,都说出数字很大。把它也绘制成纵向统计图会怎样?在书中太高了,教师相机引导出是为了版面安排的需要,才把横轴和纵轴的位置进行对换,条形的方向也相应发生变化。

四、在拓展练习中挖掘本校内的课程资源

学校的一些活动与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各学科间的教学也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要抓住这一纵横交错的纽带,巧抓机遇,不失时机地借用活动资源、学科资源,用于数学教学。因此教师要进一步引导,同学们知道统计在我们生活中有重要的作用,谁能结合学校的实际说一说。这时学生各抒己见 ,有的说给学校建楼房的叔叔在用料上需要统计;有的说学校办理伙食时需要统计等等。在说法众多的情况下,进一步引导学生说出学校内用到统计最明显的是什么?个别学生认真思考后,说出学校“中华传统美德赋分表”用的就是统计表。这时教师继续追问咱们看着方便吗?还能再改进些吗?给学校领导提个小建议吧!这时学生争着说制成统计图看上去更加明了,很快判断出每个班级的分数排名。你能替学校领导完成统计图吗?学生都争抢着说一定会叫领导满意。课程资源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巧妙利用校内课程资源开展数学实践活动,不仅有效地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增强了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进行社会交际的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五、重现生活场景,在巩固复习中挖掘课程资源

篇10

关键词:学习领域课程;特征;建设 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一、学习领域课程简介

学习领域课程源自德国,1999年,德国文教部长联席会通过决议,在德国全国范围内推广学习领域课程模式。我国自开展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以来,以姜大源老师为首的一批职教专家,积极推广学习领域课程模式,目前,学习领域课程模式已成为我国高职院校与项目课程模式并存的两大主要课程模式之一,在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习领域课程以来自工作岗位的若干个典型工作任务作为教学内容(这些典型工作任务称为学习情境),通过完成这些典型工作任务,实现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培养目标。所以,学习领域课程是一种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模式。

二、 学习领域课程的特征

准确把握学习领域课程的特征是开展学习领域课程建设的关键。学习领域课程具有如下主要特征

(1)基于工作,实践主线。学习领域课程以来自工作岗位的若干个典型工作任务作为教学内容,通过完成这些典型工作任务使学生具有胜任岗位工作的能力。

(2)做教一体,做字当先。学习领域课程打破了传统课程的“坐中学”,转为“做中学”,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掌握岗位技能,并通过动手操作引发思考和探究、学习欲望,使得教师的讲授效果事半功倍,使得课后的主动学习成为可能。

(3)双师素质,双师结构。学习领域课程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对于专任教师强调双师素质,同时强调构建由校内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组成的双师结构来满足教学需要。

(4)学生中心,教师指导。在学习领域课程模式下,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角,而教师只是扮演指导者、引路者的角色。

(5)职场氛围,环境育人。学习领域课程强调以职业化的氛围,强化对学生的培养、熏陶。置身校园,犹如置身职场,职场人的意识和素质得以培养、形成。

三、学习领域课程的建设内容和途径

(一) 教学条件建设

学习领域课程理想的教学条件应包括仿真教室、教学做一体化教室及生产现场,在这样的教学条件下,学习情境的实施采取从仿真教学、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到生产现场教学、最后顶岗实习等不同的形式,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三个递进:在环境上,从虚拟仿真到生产性的递进;在能力(技能)上,从生疏到熟练的递进;在身份上,从学生到准员工的递进,最终实现了学生的有经验就业。

(1)仿真教室是一种安全、实用的教学条件。在仿真教室可进行实验仿真、实训仿真和管理模拟。实验仿真是使用计算机技术来模拟实验环境,从而替代或补充传统的实验教学手段;实训仿真是由计算机技术来完全仿真一个真实的工厂,或通过控制的模拟实训器,产生逼真的训练、操作环境,可以在节约很多训练时间和经费的前提下达到同样的训练目的;计算机模拟管理非常有助于学生在管理决策方面的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仿真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近似真实的训练环境,具有训练全面、自动考核、安全、经济等特点,其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有些专业(如化工类专业)来说,仿真教学是其主要的教学手段。

(2)教学做一体化教室是学习领域课程的主要教学条件。教学做一体化教室既可使用真实的生产设备,又避免了生产现场教学存在的的安全、环保、参数不可随意调整等问题,使得学生能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教学做一体化教室的结构、功能大体相同。以“零件的手工制作”学习领域课程为例,其教学做一体化教室通常由操作区、学习讨论区、工具材料区等组成。操作区每人一个操作工位,配有虎钳及各种工量具,整个操作区配有若干台钻床、砂轮机等设备用来完成钻孔、工具的磨削等工作;学习讨论区配有桌椅、若干网电脑、投影设备、钳工手册及书刊,可以开展教学、讨论、自学等活动;工具材料区配有充足的工具及材料,满足学生使用的需要。

(3)生产现场教学在学习领域课程教学的后期进行,在学生经过仿真教学、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训练,已能够熟练地进行操作的情况下进行,目的是使学生具备现场的操作经验。生产现场教学条件包括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由于受资金、场地、运营、环评等困难,一些学习领域课程(如有机产品生产运行控制)难以建设校内生产性的教学条件,因而,多通过校企合作,建设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解决。

(4)学习领域课程的教学条件应具有创新功能。同志2006年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宣布,2020年将我国建成创新型国家,使科技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要“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贯彻落实领导讲话和“十七大”报告精神,学习领域课程实施过程中要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学条件应具有创新功能,使学生能够开展创新活动。学生的创新活动一是体现在教学内容安排中、课堂上,教师可结合课程特点设计适当的创新项目由学生完成;再就是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的自主创新活动。具有创新功能的教学环境要求设备的先进性(有少量能够满足研发要求即可)、必要的工具、材料等。

(5)学习领域课程的教学条件还包括网络环境。由于学习领域课程学生中心的特征,其学习过程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占有较大比重并使用大量的网络教学资源,包括精品课程网站及各种专门网站(如中国安全天地网、中国钳工网等)。网络环境应做到校园全覆盖、无死角、高速度,远程访问快捷,能保证各种终端设备(电脑、手机等)的联网使用,保证远程教学(如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学习)的需要。

(二)教师队伍建设

(1)双师素质的提高。学习领域课程的实施过程贯穿实践主线,同时辅以必需、够用的理论学习,教师既要讲授必要的理论,还需具有动手能力,所以要求教师既要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又要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这就是学习领域课程教师的双师素质。由于我国高职教育的教师大多是从校门进校门,存在着明显的实践短板。这就要求这些教师必须通过实训室建设、生产现场实践锻炼、科研实践等途径,提高实践能力,满足学习领域课程实施的需要;另外,虽然这些同志有着较宽的知识面,但在所从事的学习领域课程领域并不一定有着与其教师身份相应的理论深度,所以,这些教师还需通过高校、科研院所的进修学习,来提高理论水平。

那么,学习领域课程双师素质的实践能力标准是什么?应该说,目前我国对于双师素质有一定的认定标准,但双师素质的认定标准不一定符合学习领域课程的实践能力要求。如果从能够完成学习领域课程的教学来判断,那么,“数控编程与操作”学习领域课程的教学人员应具有按照零件图操作机床完成数控加工的能力,“商务网站开发”学习领域课程的教学人员应具有按照企业要求开发网站的能力,软件开发类学习领域课程的教学人员应具有各类软件开发的能力,而且每一个学习领域课程的教学人员应具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2)双师结构的构建。针对多数校内专任教师存在的实践能力不强的情况,一些学校通过构建由校内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来共同完成学习领域课程的教学任务。其中专任教师发挥理论特长,主要负责理论教学和安全管理;企业兼职教师发挥实践特长,主要负责实践教学和设备管理。专兼结合,优势互补,保证了教学质量。这样的教师队伍组成称为“双师结构”。

“双师结构”对专任教师的要求: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有实际工作经历,熟悉相关工作,并具有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能进行操作现场管理。

“双师结构”对企业兼职教师的要求:具有较高的实践水平,一般应为技师、高级技师或工程技术人员,应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和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

(三)教学资源建设

学习领域课程所需的教学资源主要有教学录像、操作视频、演示动画、仿真、在线测试、网络辅导答疑、标准规范及学习网站等。演示动画主要用于抽象内容的直观演示,在电类、化工类课程中应用较多。在线测试应有内容全面的试题库做支撑,测试后直接给出标准答案和分数。

长期以来,由于受建设条件和建设水平的制约,我国多数高职院校不具备教学资源建设能力,或者说学资源建设能力不强,那些技术水平较高的教学资源多由专业化的公司开发完成。随着各校对教学资源重要性认识的不断提高,资源建设条件不断完善,资源建设水平也不断提高,因此,一些院校已能开发出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仿真软件、演示动画等教学资源。从长远来看,只有具备了教学资源的建设能力,才能不断开发出更好的学习领域课程教学资源,才能不断提高学习领域课程教学效果。

(四)教学材料建设

学习领域课程的教学材料从形式上包括纸质材料和电子材料,从类别上包括教案、活页教材、工量具(设备)单、任务书、引导文、评价表等。教案包括纸质和电子两种,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及多媒体教学条件的不断完善,电子教案已成为教案的主体,而且电子教案在图片显示、声音播放、动画演示等方面具有纸质教案所不具备的优势。活页教材是紧密围绕学习情境、依据学校现有条件所编写的针对性极强的教材,它与普通教材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在学习领域课程的实施中,普通教材可作为参考书使用。工量具(设备)单在学习情境实施前发给学生,学习情境实施前按单领用工量具(设备),学习情境实施后要清点、上交。任务书告知学生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既可为整个情境的任务书,也可为情境分解后的任务书。引导文主要告知怎样做,重点是什么,应注意哪些事项等。引导文也可和任务书设为一体。评价表用于完成评价。零件的手工制作学习领域课程的任务书如表1所示,评价表如表2所示。

表1 零件的手工制作任务书

学习领域 零件的手工制作

学习情境 3.鸭嘴锤的手工制作

要求 按图纸要求加工鸭嘴锤,要求独立完成加工任务,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及环保要求,加工时间4天

鸭嘴锤零件图

表2 零件的手工制作评价表

班级: 姓名: 学号: 得分:

学习领域课程名称 零件的手工制作

学习情境 3.鸭嘴锤的手工制作

评价项目 分值 评分标准 得分

能力培养 100±0.1 2 超差不得分

55±0.5 2 超差不得分

28±0.3(4处) 4 超差1处扣1分

3±0.2 2 超差不得分

20±0.05(2组) 12 超差1组扣6分

3×45°(4处) 4 超差1处扣1分

平面度0.02(5面) 10 超差1面扣2分

垂直度0.03(5处) 10 超差1处扣2分

平行度0.04(2组) 4 超差1组扣2分

对称度0.20 6 超差不得分

表面粗糙度Ra3.2(5面) 5 超差1面扣1分

硬度400~450HBS(2处) 4 超差1处扣2分

操作规范性及操作熟练程度 5 操作姿势正确、操作熟练得5分

安全操作 5 按照安全操作规程操作得5分

素质培养 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10 能够分析和解决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得10分

团结协作能力 5 能够与他人协作得5分

劳动纪律 5 遵守劳动纪律得5分

工作态度 5 认真、努力得5分

3.5 教室文化建设

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话指出,“要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通过文化育人,向学生的思想理念注入尚德、责任、包容、感恩、进取、良知、诚信、谦虚、勇敢、创新等崇高美德以及质量、健康、安全、环境、服务、协作等意识,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学习领域课程的教室(包括仿真教室、教学做一体化教室、生产车间等)是文化育人的重要场所,要努力加强学习领域课程的教室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其文化育人功能。车间管理制度、教室安全卫生条例、设备安全操作规程等规章制度应齐全并应悬挂或摆放在合适位置;应悬挂或摆放与职业岗位密切相关的名言警句,比较通用的如“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比较行业化的“发展生态化工,造福子孙万代”,比较个性化的如“在想到和得到之间是做到”、“找借口只能失败,找方法才能成功”等,时刻提醒学生注意质量、安全、健康、环保,培养学生的质量、安全、健康、环保意识。

【参考文献】

[1]马树超,范唯.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再认识[J].中国高等教育,2008,(Z2)

[2]丛文龙.高职教育理念及现代职教特征[J].技术与教育,2012,(2)

[3]张新民.高等职业教育特征研究述评[J].现代大学教育,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