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本范文

时间:2023-03-24 08:22: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英语课本,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英语课本

篇1

关键词:课本剧;英语;跨文化

2011年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英语课本剧就是活用教材的语言材料。

我校浙江省温州市第九中学,从2010年起,全面启动以“教师挂牌、学生走班”的校本课程。我校每周三下午第1、2节课确定为固定的校本课程时间,七、八两个年级段所有的学生全部跑班选课,到适合自己的班级上校本课程。

我们八年级英语备课组根据本校学生实际情况,开设英语课本剧选修课程。经一学年选修课学习,发现英语课本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习兴趣,实践证明英语课本剧有助于学生英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1. 英语课本剧让学生更好地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英语教学大纲》着重指出英语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应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英语课本剧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Go For it! 新教材的编写十分注重学生的交际能力,涉及的内容丰富多彩,这些材料略加改编,以表演的形式来学习,让各种语言环境呈现在课堂上,学生成为情景中的主人。

如八下的unit 10 这个单元的small talk的素材, 就体现了英语课本剧能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西方人一般见面通过谈论天气,电影等搭讪,这点在英语课本剧中的渗透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又如Go For it! 九上的unit 3 讨论学生对校规和家规的看法。教师利用Section A 1b的听力材料,Anna想征询母亲的意见和好友John一起驾驶去打耳洞,买衣服的情景。表演课本剧时,老师演母亲,学生演孩子,师生合作,在表演中拉近师生的距离,增进师生感情让学生感受西方父母和子女平等民主的关系。

2. 英语课本剧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西方的文化知识

语言学领域的研究成果表明:掌握一种语言不仅限于学习语言本身。在语言学习中,目的语的文化知识不但培养教学对象交际能力,而且其本身也是语言教学的要求之一。英语课本剧的形式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西方的文化知识。

八上的unit 5谈论如何邀请对方参加聚会。在这单元运用教材进行英语课本剧表演时,涉及不少西方的社交文化,如接受邀请应什么时候到聚会,穿什么样的服装,带什么样的礼物等等。在表演时,亦可通过学生的服饰,道具很好地表达这些社交文化,比如正式的黑色套装领带,包装精美的小礼物,鲜花等。

英语课本剧的表演,会用到不少的英语谚语。如it rains cats and dogs倾盆大雨,love me, love my dog 爱屋及乌等等。在英语课本剧表演时,教师要求学生能根据场景的需求,灵活地运用这些句子,不仅使得英语课本剧表演更加生动形象,同时让这些谚语更加深入人心。又如为什么在说了不好的话之后,要touch wood,它起源于基督徒发誓或祈祷好运时触摸一个木制十字架的仪式。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课本剧可以额外加入一些文学名著,如:《项链》、《百万英镑》等。

3. 英语课本剧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

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英语课本剧排练中,将中西方文化差异进行对比,把中西方在、价值观、社会风俗习惯、思维方式、生活方式、日常用语、英语习语等方面的差异作为课本剧话题,和学生一起进行比较、讨论。

如US girls spend a lot of time in the burning sun to get a tan but in China, girls try every possible way to get their skin paler, or “whiter”. 这种中西方对于不同肤色来定义美丽的文化差异,通过课本剧的形式加以艺术的表演,如孩子们在自己身上涂上浅黑白的不同颜色,配以戴着墨镜躺沙滩上晒太阳看报纸的动作,或坐在办公室里吹空调吃快餐的情景,让学生更能了解中西方不同的审美角度。

综述,英语课本剧表演是一种既实用又具魅力的教学手段,可创造性地运用到当前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校本研究之英语课本剧的开发是有利于学生跨文化交际的培养,更好地完成英语课程的所担负的提高人文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篇2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8-0065-01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难免会遇到这样的尴尬:一堂课下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总是不太深刻,对文中出现的知识点不会加以运用。为改变英语教学这一困境,笔者开始尝试“英语课本剧”教学,效果良好。

英语课本剧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语言知识、提高口语能力,还能把听、读、编、演以及学生的合作与互动融入一堂课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自然而然理解并学会运用教材内容,把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实施好英语课本剧的教学活动,要注意以下四个步骤。

1.精心选材,确定话题。

好剧本是英语课本剧的基础,首先剧本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兴趣点(如购物旅游、看病问路等)。其次还可以选择故事情节曲折、便于展开想象的内容。最后,对于选定的话题,教师应和学生一同读懂课文、读懂人物,掌握课文中的关键句型,分析课文表现的情境,指出课堂表演中语言运用的注意事项。

2.编创剧本,定位角色。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课本剧改编与排练,各小组根据学生的能力、性格、心理素质等分配好角色,熟读课文生词、句子、语法并揣摩文中人物形象,再按照“剧本要将课文中提到的内容都表达到”的要求讨论形成剧本,最后进行小组分练合练。根据剧本情节需要学生还可自行准备道具,增加表演的逼真度,增强艺术效果。

学生在编写课本剧时,会遇到很多难题,当小组讨论无法解决时,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注和耐心的指导,注意保护他们的参与热情。例如在学生编写课本剧A Lucky Escape时,在照抄课本的对话之外,剧中的人物就无话可说了;舞台说明也照抄课本,缺乏简明生动的表达。此时,教师应让学生明确:一是改编时可适当增删,无论是人物对话或是舞台说明,既要适合于剧情发展及人物性格的需要,又要适合舞台演出;二是对课文里一些能突出人物性格的对话及有关动作要在剧本中呈现,注意突出其作用。总之,剧本要源于课本,高于课本,有所创新。

3.分组练习,尽情演绎。

让没有舞台经验的学生上台表演,教师要给予他们多方面的指导。如: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生动形象的对话动作、服装道具及背景音乐等内容,让他们掌握好语调速度和节奏,演活人物。同时也要注意表演前课堂气氛的营造。在排练The Ghost in The Park时,可创设公园、大树、灌木丛等场景,让学生在场景中“入戏”。同时,在每次的排练中都要设定目标,如:角色台词要熟记,动作神情要模拟,音乐、道具、表演要融合等,力求表演自然真实。

4.及时鼓励,多元评价。

课本剧表演结束时,小组先进行自我评估;然后小组互评,既要肯定表演中取得的成绩,也要指出不足之处并提出合理化建议;最后综合评价,可评出最佳表演奖、最佳剧本奖和最佳剧目奖等奖项并予以奖励。在这一阶段教师要适时进行点评,鼓励学生的创意,同时对语言上的错误给予纠正。让学生的思维在评价中相互撞击,心灵在评价中相互沟通,情感在评价中相互交融。

篇3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本剧学生主体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认为,开发好课程学习资源,引导学生通过多元化的方式来探究了解课程,为学生创设接近真实语言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增强认知体验。正是基于上述认识,很多教师认为,运用课本剧形式来组织优化教学,不仅能够对教学内容起到活化作用,更容易发挥好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帮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和多元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促进他们语言表达知识技能内化生产。

一、依据单元体系,编排相应剧本

根据教材资源的特点来优化教学思维方法,运用课文剧编排的方式统筹安排,能更好地体现教材的整体性,便于学生掌握其中的学习内容和表达运用技能。在编排过程中,一方面,要突出教材学习的重点,让学生在有效剧本的引导下,多元化、反复性地学习和运用课程知识,增强学习的目标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要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能动性,建议学生尝试和运用多样化的方法来编撰课文剧,展示学生的语言学习才艺,让学生能够在一定学习任务引导下能够大胆尝试和运用。编排课文剧是对课程知识的深化和丰富,让学生带着学习的激情和情趣参与交流互动。

通过对课文体系的拓展,能有效将课程的知识单一形式转化为具有一定情境和互动的学习内容。例如,《牛津初中英语》8B在教材编排上分为2个模块,即分别为“Travel in time and space”和“Rights and responsibilities”,可建议学生围绕上述模块学习内容,寻找相应的素材。再结合个模块中的3个单元内容不同,像Unit 2 Travelling的“Reading Welcome to Hong Kong”内容,建议学生以一个导游的身份围绕“The wonderful place about Hong Kong”来设计一些富有特色的情境剧本,以帮助其他同学生更为深刻地了解香港,体味课程教学的内容,加深印象。

二、活化阅读内容,模拟角色表演

课文剧运用能够让学生有更为深刻的认知感悟,让学生在接近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中交流,更好满足他们的学习发展需要。特别在阅读学习环境,鼓励学生以模拟文本中的角色来参与课程学习,实践体验人物的思想情感,使得记忆理解更为有效。

在阅读教学中,按照学习内容要求,建议学生在整体阅读感知和深入体味的基础上,运用情境再现的方式来活化学习内容。通过这样的活化,不仅能够使得阅读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和丰富多彩,帮助学生开阔知识时视野和思维,还能够让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深入体味和准确把握。在活化学习内容时,应考虑“相似性”和“互动性”,从与文本相似的内容说起来探寻表达的要旨,使得阅读学习更加多元化。同时,鼓励学生运用相互交流互动的方式来体现阅读学习内容,让学生的思维更为开阔。

将角色融入阅读学习过程,更利于表达阅读内容深厚内涵。例如,在《牛津初中英语》9A Unit 3 Teenage problems的“Reading What should I do?”教学中,可建议学生以“My troubles”为主题,将自己所遇到的烦恼编排成一系列的情景剧,与其他同学一起进行模拟表演,有的学生将自己对青春期的友情通过DV拍摄成一定的微电影,自己做导演和演员,再现自己的内心情感世界,能够有效展现他们的迷惑。通过这样的运用,让学生能够对阅读学习内容有深刻的感知,而自己的亲身实践,更能够帮助他们理解记忆其中的学习要点,提升综合语言表达运用能力。

三、延伸课程知识,设计相关活动

实践活动是学生学习和掌握语言表达运用的有效途径。将课文剧运用于课外,通过实践活动的形式来帮助学生总结反思和表达运用,不仅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还能够培养学生丰富的思维想象力。

在教学中,可根据不同学习内容要求,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来完善丰富学习资料,积累一定的知识储备量,开阔视野;运用英语沙龙的形式,来鼓励学生聊与学习内容相关的、价值观、社会风俗习惯、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等话题,让学生能够在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中相互交流;运用真实展示的方式来呈现学习内容,像在学习有关食物的制作过程中,可建议学生以举办小型家庭宴会的形式来了解西餐的制作,让学生来体味西方的饮食文化,增强跨文化学习运用意识。

总而言之,英语课本剧运用于课程教学,是对课程学习资源的开发和综合生成运用,能将静态知识转化为动态互动过程,更具有生动性和活泼性。注重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和激情,鼓励学生成为课本剧的制作者、表演者和导演,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他们综合语言表达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篇4

一、突破音标是词汇教学的根本

学习英语单词,首先是要会正确读音标。如果不能正确朗读单词,不仅人家无法理解你要表达的意思,而且你也无法听懂人家的话。不能正确发音,既不能很好发展听的能力,也不能顺利地同别人进行交流。进入三类高中的学生大部分都没有掌握英语音标,基本无法正确朗读每一个音标,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朗读多音节单词时,往往不能把握单词重音的正确位置。因此,在高中词汇教学过程中,教师仍然首要解决音标教学,使大部分学生掌握音标的拼读。在我的音标教学实践中,发现张思中和马承音标教学法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正确发音还有利于学生记忆单词。英语是一种拼音文字,它的发音与拼写之间有着非常的联系。所以,我们有必要给这样的同学讲授英语单词拼写与发音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他们科学记忆,提高记忆效果。

二、重视各种记忆方法是词汇教学的有效途径

1、英语词汇量庞大,浩如烟海,但它本身却有其内在的规律可循。掌握基本的构词法将会大大有助于突破记忆单词的难关。构词法通常有转化、派生、后缀等,这些都有助于学生记忆词汇和扩大掌握词汇的用法。如:generation、kindness、freedom、renew、 hard 、work、focus、busy、 sunburnt、overcome、underline。因此,在词汇教学中,我们必须向学生介绍和强化构词法的基本知识。

2、英语中有许多词形、词义相近的单词,教学过程中对词形相近的词进行对比对于学生正确使用单词很有好处。如vase、vast、wing、wind、though、thought等许多单词常被学生混淆,及时加以对比就可以帮助学生加深认识它们之间的差别,避免用错写错单词。对常用的同义词或词组,如seize、master、grasp、catch等应该及时帮助学生弄清楚它们之间的异同点,以便他们在实际运用中能正确使用。

3、在语境中进行词汇教学。吕淑湘先生曾说过:"词语要嵌在上下文里才有生命。"众所周知,孤立的东西不容易记忆。要有效地掌握词汇,就应该将词汇与句子、语篇结合起来。我们都明白学习词汇的目的是要掌握词义,词的搭配和用法,用词语造句表达思想。从使用词汇的角度看,词语连成句子或连成话语,才能实现其表达思想的交流功能。因此在课文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应该孤立地进行词汇教学,应千方百计地把词汇与句子,语境结合起来,应该多让学生自己造句,掌握词的用法。在词汇与句子结合的基础上,我们还应该将词汇、句子与语篇相结合,进一步扩大词汇的交流功能。将词汇与句子,语篇相结合,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词汇,而且能提高学生学习词汇的兴趣,发展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达到学好英语的目的。

4、及时复习巩固。要掌握词汇就要与遗忘作斗争。遗忘曲线告诉我们,未经复习的内容容易遗忘,遗忘的进程不均衡,有先快后慢的特点。因此,在词汇教学中,要组织学生及时复习,以便及时强化,加深理解,巩固所学单词。根据遗忘先快后慢的特点,复习要"趁热打铁",不能延缓复习,考试时才临时抱佛脚。其次复习要注意经常性,做到"学而时习之",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为了提高复习效果,复习形式应尽可能多样化,如通过归类复习,同义、反义复习,采用听写、单词游戏、单词竞赛、讲故事、唱英语歌曲等等。

篇5

一、课本剧的特点

(一)形式活泼新颖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课堂教学的重点主要放在语音、词汇、语法、篇章结构和语言点的分析上,通常采用一言堂、满堂灌的模式。即便多数课堂已结合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和增加课堂互动环节,教学形式依旧单一枯燥,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课本剧要求学生通过实践来认识语言,在对课本进行全面的理解之后,用自己的语言和形式将其表演出来。课本剧这一崭新形式使课堂氛围轻松活跃,学生参与意识增强。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而且给学生提供了真实的语言环境和切实实践英语知识和能力的机会,因此课本剧的实践性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内容丰富时效

在编排课本剧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英语知识的要求是多方面的,如发音标准、用词准确、句子完整、表演真实。同时,课本剧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文章类型和题材特点,在理解把握全篇内容的基础上来进行改写、改编和表演。因此,学生在编写的过程中需要根据特定内容和主题查阅大量资料,了解相关的专业语汇,掌握语篇特点,体会写作意图,了解最新动态,以最鲜活最实效的语言将相关主题思想通过表演的形式传达出来。

(三) 表现多样生动

编写和表演课本剧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要求学生以课本材料为蓝本发挥想象和创新思维进行再创造。由于语言知识、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理解能力的个体差异性,学生必然会根据个人体会、兴趣爱好和表演方式创造并呈现出不同版本的课本剧。因此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另辟蹊径,发挥个体的自主性,将书面的文字符号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变成有血有肉富有感情的语言,使之在这一过程中获得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表现。

二、课本剧在基础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课本剧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和创新能力

《全新主题大学英语》第三册第二课“熊树林的智慧”(Wisdom of Bear Wood) 讲述的是一个孤独寂寞的男孩与罗伯逊・格拉斯哥太太(Robertson-Glasgow)在树林里偶然相遇, 因对自然的共同爱好而成为忘年之交,在善良热情的罗伯逊・格拉斯哥太太的感召下终于找回了自信、亲情和友谊。为了让学生对这个温情的小品有深入的理解,笔者首先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各组学生分别就男孩、老太太、树林、自然和友谊五个关键词编写课本剧。各组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和团队合作精神,紧紧围绕友谊这一主题创造了不同版本的故事,各有千秋。其中一组学生把罗伯逊・格拉斯哥太太改编成了小时候曾经接受过小男孩帮助的小美人鱼,当得知男孩长大后由于家庭变故性格变得消极低沉,费尽千辛万苦变成老太太来接近男孩,帮他恢复之前乐观开朗的个性。在故事的最后,小美人鱼向小男孩袒露了自己的身份,并且告诉他,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放弃乐观善良的本性。最终小美人鱼因为离开大海在树林里停留太长时间而化为泡沫,正如文中结尾罗伯逊・格拉斯哥太太一样离开人世,但是小男孩因为这次相遇却获得了珍贵的人生财富――如何去爱和珍惜人生。相比于传统的被动吸收和机械操练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将平淡无奇的故事改编成充满童话色彩的魔幻故事,形式新颖,活泼有趣,生动直观,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而且锻炼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文化艺术李徽:从CBI教学模式看课本剧在基础英语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二)课本剧锻炼团队合作,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篇6

关键词: 课本剧 英语教学 作用

二十一世纪,推进素质教育成了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在素质教育中,提倡开发特色课程,从而改变学生长期以一种接受性、先教后学的心理状态出现在课堂上的形象。

传统的单纯以传播知识为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主体感和自觉性。因此,初中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特别强调要想方设法地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要做到这一些,创新教学尤为重要,特色课程推进势在必行。创新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引导他们在学习中乐于实践,在实践中自主发展。创新教育形式多样,英语课本剧就是其中一种让学生乐于接受的特色课程。

英语课本剧,以教材为范本,以某单元的交际主题为中心,活用教材的语言材料进行编导,让学生以表演的方式,展开情境交际的语言实践活动。在整个课本剧活动过程中,小组是合作单位;教师可以是导演、编剧、顾问,甚至是演员;学生既是演员又是编剧和导演。以教室为舞台,通过编、导、演、评四个步骤,师生合力创作出一个较好的课本剧或者课本剧课。它是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及学生良好综合素质的综合体现。课本剧中生动的情节,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寓意,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短剧可为学生学习英语提供丰富而又生动的语言宝库,短剧化的课堂教学生动有效,成为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必要补充形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

初中生学习英语的最大特点是以兴趣为主,课本剧中生动的情节,丰富的情感能吸引学生进入学习情境。短剧中生动的口语,滑稽、形象的肢体语言,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理解短剧内容,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表演欲。如在教学仁爱版英语七(下)Kangkang’s Birthday Party时,我让学生在学习课本内容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编排课本剧“我的生日”。为了表演好课本剧,学生有目的地去听、去表演。学生通过表演获得成就感,在浓厚的兴趣中为表演好短剧而加强英语学习,从而增强学好英语的信心。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英语口语能力

丹麦语言学家杰斯帕森说过,教好外语的首要条件是尽可能让学生接触外语。对于英语的学习,我们不能只局限于英语课,而应扩展到日常生活中。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如此才能使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得到持续发展。在表演课本剧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表演比赛也是一种好形式。还可以让学生找一个经典的英语典故,如Little Red Riding Hood,Snow White,A Cinderella Story,The Little Match Girl等,让学生据此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挑选和表演自己乐意的角色,兴趣盎然。另一个是学生在竞赛过程中,既锻炼了听的能力,又锻炼了说的能力。短剧化的课堂教学把英语中的词汇和句型通过生动的情节教给学生,在情节中使用语言,能使抽象的语言具体化、情景化和形象化,学生在倾听短剧的过程中能模仿准确、流利和优美的英语发音,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短剧教学语言简单,重复率高,有利于学生学会运用所学语言,在表演短剧、创编短剧的过程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创新精神

教师在引导学生表演课本剧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了交流和倾听,学会了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一出表演成功的课本剧展现的是集体的力量,在小组合作排演课本剧中,学生人人都是“演员”,每个学生都在尽心尽责地演好角色,积极参与整个剧情和表演的设计,从中获取喜悦。如我在教七年级英语Shopping时,把学生分成八组,每组学生团团围坐,在围绕日常交际用语Can I help you?What color?How much is it?的基础上,生生之间经过多次模拟购物演练,每个小组拿出各自准备好的服装、文具、道具等,布置成一个mini-shopmall,一半学生扮演营业员,另一半学生扮演顾客,表演活动进行三到五分钟后,交换角色。在一连串的模拟购物活动中,学生不但学会了丰富的英语知识,还密切了合作关系。在课本剧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猜想剧情,感知语言,模仿动作,合作表演,续编创编等过程激活了思维,提高了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表演能力和创造力。

四、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

在课本剧教学中,学生通过观察图画、听短剧、演短剧和编短剧等活动,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通过运用语言智能、视觉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等,促进多元智能的发展,同时也培养艺术、文化等方面的能力。多年来,我校一直积极推广课本剧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形成了独特的英语教学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英语成为我校甚至全区的特色课程,每学期我们都举办与之相关的一系列活动,全校性大型的课本剧或情景剧舞台表演比赛尤受学生喜爱。

五、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他们的生活阅历

在许多课本剧中,其中的寓意使学生在学习短剧的过程中理解了一些简单的生活哲理,懂得了一些人生的道理,陶冶了情操,提高了文化修养,丰富了生活阅历,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道德情操方面的熏陶,素质教育就自然而然落到实处。如在学习九年级下册The Tortoise and the Hare后,我通过让学生编演课本剧“龟兔赛跑”,使他们明白当中的寓意: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稳扎稳打才能赢得比赛。

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育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课本剧教学是遵循反映论的原理,充分利用形象、具体、生动的排演,将学生引入妙趣横生的英语世界,让学生充分享受到学习英语的兴趣,由“学会”变为“会学”,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使师生的教与学相得益彰,变苦教为巧教,变苦学为乐学。在初中阶段,这方面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应云天.外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3][美]布罗菲.陆怡如,译.激发学习动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篇7

[关键词]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

前言

众所周知,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带动了教育的进步,在该种环境背景之下各个省市区域建设了众多本科院校,这些地方“新本”院校通常是相关院校合并或者是专科院校转变而来,其对于英语课程管理教育经验不足,开设的英语课程常常无法实现较好教学效果,学生也难以在大学英语之中真正的获取多元英语技能,由此地方“新本”院校要想实现长足发展急需要优化英语方面课程设置。

一、初探大学阶段英语方面课程设置内涵

大学阶段英语课程相较于传统意义上的双语教学以及专业英语有着较大差异,大学英语是建立在外语教学实际理论基础之上,将英语方面学习策略以及应用技能和相应的知识语言等作为关键教学内容,依托于多样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模式展开实际教学的一门课程。可以说大学英语对于学生实际语言能力良好培养较为重视,此外关注学生有效应用英语从事多样职业。而大学英语本身具备的较强技能性以及应用性和相应的专业性,促使其课程设置需要紧紧把控学生英语方面综合能力良好提升这一主题。简而言之就是需要将学生专业能力以及培养目标和相应的英语课程三者之间紧密的联系起来,不仅仅是需要对英语课程完整性以及系统性予以追求,而且还需要切实依据学生需求以及能力因素积极开展实践教育,最终促使学生在大学英语实际教育之中具备英语方面综合能力,同时更加具备突出的英语技能。此外大学英语实际课程设置还需要严格遵循以生为本原则,将学生作为教学关键主体,在对生情以及校情和相应的国情等展开研究分析基础之上促使英语方面课程设置符合自身学校办校特点以及学生发展需求。

二、探析地方“新本”院校英语方面新型化课程设置

当前众多地方“新本”院校开设的英语课程实际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众多的学生对于大学英语的日常学习均是建立在应试基础之上,简而言之就是为了考试过级或者是英语期末考试去学习英语,由此学生即使是四年学习之后并不具备英语方面沟通能力,认识英语但不会应用英语展开沟通的现象比比皆是。在该种状况下众多地方“新本”院校就需要对以往英语课程优化设置,落实国家提出的应用型优秀人才培养政策,将大学英语作为试点课程,展开对自身院校不同专业学生英语技能的良好培养,严格遵循教育大纲因材施教以及分类指导教学要求,将大学英语该门课程设置为必学课程以及选学课程。

(一)必学课程设置

设置必学课程最终目的在于促使不同专业学生具备英语方面通用知识,此外在具备通用知识基础之上将英语方面知识构架予以重新梳理。具体来讲,必学课程应该是添加在大一、大二年级之中。一般英语方面的听以及说和写、读四大技能较为重要,学生一般在该四方面技能上较为欠缺,而这四方面技能又是学生走进社会常用技能,因此学生只有掌握了读写听说四项技能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对此地方“新本”院校就需要在大一、大二年级增加读写听说必学英语课程,其中英语翻译以及英语写作和相应的英语阅读、听力设置为英语方面综合技能实际课程,占到大一大二年级三分之二课程比例;而英语口语则占到大一大二年级三分之一课程比例。而该种课程划分不仅能够促使学生打牢英语方面读写听说基础,而且还能够为学生顺利通过大二年级四六级英语考试保驾护航。地方“新本”院校可以将大一大二年级英语必学课程实际总分设置为十五学分,共计二百四十个学时。

针对英语方面必学课程需要是展开分级教学,也就是说教学环节中地方“新本”院校对授课时间进行统一安排,依据学生进校英语摸底考试进而将学生具体划分为一级以及二级和三级学生。一般二级学生占比重较大,一级以及三级学生占比相对较低。而一级代表英语基础知识较为扎实的学生,二级代表英语基础知识一般的学生,三级则代表着英语基础知识较差的学生。主抓三级相关学生,对其基础知识进行强化教育,大一第一学期完毕之后待到第二学期实际开学,则需要重新对所有学科学生予以英语方面摸底考试,然后再次划分级别展开教学。而该种分级教学主要是考虑到大一新生入学时具备不同的英语水平,差异化的分级并展开英语必学课程实际教学有利于学生快速提升基础知识。而除了分级教学之外,地方“新本”院校还需要在大一大二英语必学课程开展的环节中提供学生丰富的学习资源,必学课程之中无论英语阅读还是相应的英语听力,都需要教师能够脱离于课本内容增加课外教学素材。因为英语课本内容毕竟有限,想要通过大一大二短短两年时间快速提升学生英语读写听说方面能力还远远不够,地方“新本”院校可以建立英语资源平台,在该种资源平台之上容纳了众多的英语方面网络教学资源以及学习资源,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平台中丰富教学资源展开教学,W生也可以日常在该种平台中进行英语学习充电。当然英语教师可以直接将必学课程教学和资源平台建立起关联性,如布置学习任务为选取平台资源中优秀英语文章展开阅读等等,显然这样的必学课程教学效果会非常好。此外针对英语口语方面的必学课程教学则需要地方“新本”院校组建一支优秀的外教团队,通过外教的专业化口语教学积极开展大一以及大二英语方面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之中促使学生具备良好口语能力。

(二)选学课程设置

设置选学课程最终目的在于提供不同专业学科学生英语语境背后语言文化,促使英语实际课程设置展现出较强的文化教育功能。具体来讲,选学课程应该是添加在大三、大四年级之中,选学课程可以设置为十门到十五门之间,一门课程学分则设置为两学分到四学分之间,地方“新本”院校可以将大三大四年级英语选学课程实际总分设置为十学分,共计一百六十学时。可以说学生在大一以及大二将英语方面基本的读写听说能力有效之后就需要学习英语实际语言文化,学生依据地方“新本”院校设置的具体英语选学课程进行自由挑选,一个学生至少需要学习两门选学课程。而从众多选学英语课程本质来讲主要是分为了两类,一类是高级文化课程,另一类是跨学科语言课程。

首先从高级文化类型课程上讲,地方“新本”院校需要依据学生实际发展需求以及学习水平提供英语国家风俗方面相关课程,也可以是提供英语国家文化习惯方面相关课程,还可以提供英语国家方面相关课程,或者提供英语国家政治经济、历史发展等等方面相关课程。这些课程在设置的时候需要是具备较强的针对性,如设置“英美文化课程”以及“英美传统美食课程”等等,简而言之就是这些课程需要是针对英语国家的某一文化展开教学,而这样的教学不仅能够促使英语方面文化教育更加具体,而且具体化的英语文化课程更受学生喜爱。

其次从跨学科语言类型课程上讲。地方“新本”院校除了可以在众多选学课程中融人高级文化类型课程之外,必要的跨学科语言类型课程也是必不可少。一般跨学科语言类型课程的选学建立在学生具备扎实英语知识基础之上,地方“新本”院校设置与各个专业较为相关的选学课程,如设置银行类英语课程以及旅游类英语课程和相应的外贸类英语课程、机电类英语课程等等,这些课程为学生专业学习奠定了坚实基础,而学生学习与本专业内容相关的英语知识也可以促使其走进社会之后实现职业长足发展。如地方“新本”院校开设“银行柜台英语”课程,学生在这样的课程之中能够学习到柜台业务相关的英语知识,如支票转账以及本金利率和相应的账户汇款等等专业英语知识,这对于财务会计专业以及金融经济专业等相关学生则较为有益。

总的来讲,当前地方“新本”院校需要将英语课程设置为必学课程以及选学课程,其中必学课程集中在大一以及大二年级,主抓学生英语方面读写听说实际能力的培养;而选学课程则集中在大三以及大四年级,主抓学生英语方面文化素养以及跨学科语言学习能力的培养。而建立在必学课程以及选学课程基础上的大学英语实际课程设置将能够为培养优秀人才奠定坚实基础,此外也能够促使大学英语实际教学更加有效。

篇8

关键词:初中英语;生本教育;学生主体;设计问题;改革评价

很多英语教师在实现生本教育中,存在很多问题,如,教师以问题促进学生的思考与探究,然而他们却没有涉及合理的英语问题,不是打消学生的探究兴趣,就是无法引起学生的思考;学生的参与意识差,很多教师嘴上说“以生为本”,但并未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依然无法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得他们不由自主地将教学活动指向考试等。

一、帮助初中生树立主体意识

新课改强调,学生在课堂上发挥主体作用,他们应该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只能作为指导者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要想实现生本教育,帮助初中生树立主体意识,首先,教师就必须要创设平等的课堂氛围,消除师生之间的不平等关系,使学生能够感到自在、轻松,愿意在英语课堂中发挥自己的魅力。其次,教师要在英语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与个人探究学习活动,使学生之间存在合理的竞争关系,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再次,教师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家庭环境、智力水平、毅力水平等,因材施教,使教学活动符合每个学生的实际需要,按照教学大纲与教材的具体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掌握有差异的英语知识与技能。在“I’m 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一课中,我让学生进行自学,并为学生布置了几项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自习,总结文中的重点词汇与语法,如what、how引导的特殊疑问句以及be going to do sth这一将来时态的表达方式。很多学生在最开始接到这个任务时十分紧张,因为他们习惯依赖教师将所有知识点总结并呈现给他们。为了帮助他们消除紧张感,我鼓励他们自学,只要迈出第一步就可以。学生在我的鼓励下开始自学,虽然他们的自学能力较差,但是初步树立了主体意识。

二、设计合理的问题

问题教学法是近些年开展探究教学活动最主要的教学方法,它对于增强初中生的探究能力与创新意识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最近发展区”是引起现代教育研究工作者关注的教学名词,在英语生本课堂中设计“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就是指教师所设计的问题高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但是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得出答案的问题。这种问题能够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在“I’m 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一课中,我问学生:“大家的理想是什么?”学生回答,作家、记者、老师等。然后,我用英语问学生:“How do you going to do if you want to be author/teacher...?”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课本的新知识,学会用英语来表述他们的理想。

三、改革评价制度

很多教学研究结果表明,近些年的教学评价已经成为新课改无法突破的瓶颈。即使人们一直倡导要摆脱“应试”影响,但是考试依然是选拔人才的最主要途径之一。英语作为一门国际性语言,在初中进行英语教育是为了让初中生学会使用英语,而非使其在英语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因此,初中英语课堂必须要改革评价制度,综合考查学生的英语知识与技能,以及他们在英语学习中形成的英语品质等。在实际教学中,我很少依据学生的某一次英语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我们班有位学生的英语成绩一直比较稳定,处于中上游水平。然而,在某次考试中,成绩突然下滑。通过观察,我发现这位同学迷上了看小说。然后,我对他说:“老师这段时间讲的课是不是不太好?”这位学生很诧异,问我为什么。我接着说:“你这段时间很少主动回答问题,做作业也不积极,看起来对英语学习没有兴趣。老师不知道为什么,你能告诉老师吗?”这位学生一开始比较扭捏,但是他还是将实情告诉了我。然后,我对他说:“老师也喜欢看小说。其实,英语也有很多小说十分有趣,你可以试试看,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来找我。”然后,我为这位学生选择了一些比较有趣的、难度也不大的英文小说,逐渐培养他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的英语能力与英语素养。

总之,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主体意识,使其能够自觉参与英语教学;教师要设计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水平的英语问题,以疑激趣;教师要改革评价制度,以学生所获得的发展为唯一评价手段,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篇9

要想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一些专题研究和动手实践活动,把它作为联系课堂和课外的纽带,从而满足学生的交际、创造和探索的需求。

一、课间英语,提高语用能力

学习英语的最终目标应是交际,但是我们也常常发现并感叹:英语课上全英语,早读课上读英语,其他时间没英语。确实,多少人能在课后坚持说英语呢?别说学生,老师也做不到。而且,很多学生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到了课外,就无从用起。所以,我和我班学生就有了这样一个真诚的约定:课间英语从我做起——力所能及地说英语。当我向学生借英语书,我一定要说:“May I have your English book?” 当我进教室晚了,我一定要说:“May I come in?” 告知学生作业时一定要说:“Today’s homework.”以我为表率,学生也很快进入了状态。从 “Whose book is it?”到“Where are my gloves?”从“What’s your favorite holiday?”到“When’s your mother’s birthday?”最令人自豪的是学生们到我办公室来会向其他英语老师说:“May I come in?”更会在办公室询问:“Where is Miss Xu’s desk?”面对此情此景,想到学生的表现与进步,我觉得,这样的课后延伸创设了英语学习的氛围,拓展了学用渠道,更能提高和发展学生的能力。

二、“英语文化角”,拓展文化视野

《英语课程标准》中强调:“提高跨文化意识,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不同社会背景下形成的特定风俗往往使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们发生许多文化冲突,如果能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适当地渗透一些这样的内容,相信能使学生受益匪浅。所以,我还开辟了“奇妙世界”板块,让学生跳出课堂,放眼更大的世界,去了解七大洲、四大洋,查一查英语国家的地理和气候,说一说英语国家的历史和节庆。主题内容宽广,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极大,以“亚洲”为例,他们就找来了有关亚洲国家的名称、风景名胜、地理概貌以及多方面的鲜为人知的知识。通过“英语文化角”,学生的视野开阔了,兴趣浓厚了,英语学习动力足了。

三、动手作业,培养学生创造力

合理利用教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从多个角度来巩固所学,这是学生们感兴趣的课后延续。在三年级学完英语26个字母后开展“字母超级变变变”,学生利用树叶、米粒、大豆、棉花和铅丝等物做成英语字母的形状,形形,创意无限。五年级的学生学完了关于形状的单词后可设计这样的作业:用形状组画,制作圣诞卡。在浓郁的圣诞气氛中,学生精心设计节日贺卡,传递着学友间和师生间的关怀与问候。六年级的学生在学完关于公共标识的短语后收集大量的其他标识,并设计英语小报。于是,生活中的英语揭开了它们神秘的面纱,一个个跃然纸上并深入孩子的心灵。以上种种创造性的活动,从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出发,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精神,给英语学习带来了无限的乐趣。

四、调查作业,搭建起书本与生活的桥梁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学习,源于生活,同时又要走向生活。在牛津小学英语4B Unit 4 Buying fruit一课中,学生学会了用英语交流自己喜欢的水果,同时用英语简单进行买卖水果的交流。在课后或者是课前,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做一个市场上水果价格的调查,这样学生就可以在了解生活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话交流。又如,在学习了“职业”的话题后,可以安排这样的调查活动——What do you want to be(你想当什么)?在学习了交通工具后,可以做这样的调查——How do you go to school(你是怎么来上学的)?这些调查活动,让学生学以致用,使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从课堂持续到课外。

篇10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灌输式的,学生的预习效果不见成效,因为学生在预习英语知识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障碍,一些新旧单词的联系不能熟练掌握,很多新知识不能很好地在课前预习。教师这个时候就要帮助学生掌握一个好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课前预习,这样课堂效率会大大提高。我要求学生在学英语的时候养成良好的习惯,每天都大声诵读,在预习的过程中哪里出问题补哪里。通过长期训练,他们在预习环节就能独立完成知识储备。很多学生会通过自己的方法,掌握英语知识,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当他们有了好的学习习惯后,学习英语的过程让他们觉得轻松了,自然投入的环境让学生从机械的背诵、呆板的做题、单调的诵读、紧张的考试中解脱出来,学习的疲劳感一旦解除,就会快速地理解课文的对话、情景和内容,这样的英语语言环境和学习效果正是我们所期待的。

二、调动学生在课堂的参与度

生本的英语课堂是表演的舞台,大多数教师往往怕学生自学效果不好,总是限制他们的各项活动,在这种情况下不能让学生真正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我们如果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形象生动的外语场景再现,当声像结合,就会激发小学生好奇心、求趣度、求新意的特性。我为了加深学生对英语的理解,让学生以小组形式根据课本自己制作多媒体动画,培养了他们的团队意识,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配合也变得默契,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更愿意参与。例如,我会带学生体会外国的餐桌礼仪,在跟着课件中的讲解设置英语对话,学生的积极性被激发出来,他们在角色的扮演中体会到了快乐,当学生充分展现出自己的才华后,他们会得到一种满足感,一种成就感。

三、创造活跃的学习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