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祖国的诗句范文
时间:2023-04-09 01:32: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赞美祖国的诗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3、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唐·杜甫《绝句》
4、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唐·柳宗元《江雪》
5、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唐·李白《关山月》
6、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唐·王维《汉江临泛》
篇2
大家好!
你们可曾知道,我们有一位母亲比自己的母亲更亲,知道是谁的大声说出来——--中国。我们的祖国母亲。
我,虽然不是诗人,但希望用漂亮的诗句来赞美我的祖国;我,虽然不是歌手,但希望用动听的嗓音来歌唱我的祖国;我虽然只是一名学生,但是我要在脑海中捕捉如泉的灵感,构筑心中最美好的诗篇。我要用真挚的充分的感情,唱出心中最优美的颂歌——我爱我的祖国,她是我心中一颗最耀眼的明星。
我们亲爱的祖国母亲,她是我们祖先生死相守的家园,无数爱国志士为了她的今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甚至抛首级,洒热血,牺牲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我的战友在夺取“391”高地时,烈火烧到他身上并威胁着他的生命。此时他只要站出来打个滚,就可以把火灭掉。可是,为了胜利,为了身边的战友,他以惊人的毅力忍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没有发出一声。当然还有好多这样的人……他们为什么这样做!这正是因为他们有一颗赤热的爱国之心!
篇3
2、爷爷七十大寿,亲朋好友都前来祝贺。大家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可爷爷却叹道“__夕阳无限好_,__只是近黄昏_”。我赶紧把爷爷的话打住:“__霜叶红于二月花”。
3、外面的礼花绽放着,炮竹噼里啪啦的乱响,“ 爆竹声中一岁除 , 春风送暖入屠苏 。”新的一年开始了!
4、我们常用李白《行路难》中的诗句“ 长风破浪会有时 , 直挂云帆济沧海 。”表明远大的志向和敢于胜利的信心。
5、齐敏明天就要随爸爸转到另外一个城市去读书了,小强在送他的时候拍拍他的肩膀,说:“ 海内存知己 , 天涯若比邻 。”
6、赞美祖国壮丽山河的诗作很多,如李白在《望天门山》中写到:“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登楼远眺,视野更为开阔,你会想到王之涣在《 登鹳雀楼 》的诗句:“ 欲穷千里目 , 更上一层楼 。”坐在顺水疾驶的船中,两岸景色一晃而过,不由令人想起李白在《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 两岸猿声啼不住 , 轻舟已过万重山 。”
篇4
春天,百花盛开,争相斗艳。这些花儿,有粉红的,有大红的,有金黄的,有洁白的……,它们赋予了春天无限的色彩和生机。游客和诗人们在欣赏之余,留下了无数赞美的诗句。杜浦在《江畔都步寻花》中赞道: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赞美荷花: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苏轼在《再和杨公济梅花》中赞美梅花:莫向霜晨怨未开,白头朝夕自相摧。斩新一朵含风露,恰似西厢待月来。
人们在欣赏和赞美花的时候,往往会忽视了绿叶的存在。
花固然美,可是如果缺少了绿叶的衬托,花还有看上去的那样漂亮吗?绿叶每天默默无闻地工作着,利用光能,把水和二氧化碳合成储藏能量的有机物,为花提供营养。可以这样说,花能有那样的美丽,绝大部分功劳应该归功于绿叶。可是,绝大部分人都喜欢赞美花的美丽,却很少有人赞美绿叶的伟大!这不由让我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奥运会上,运动员获得金牌时,是何等的辉煌。当她(他)登上领奖台时,全世界人刮目相看。人们羡慕她,赞美她,更多的是尊敬她,因为她是世界第一,她为祖国争光了。此时,又有几个人会想到在她的背后,还有一群默默无闻地工作着的人,他们是教练,陪练和其他辅助人员。是她们长期坚持工作,任劳任怨,才会有运动员的今天。她们同样值得赞美和尊敬。她们早就知道,辉煌不属于她们,可她们却无怨无悔,和运动员一起拼搏着。难道这样不值得我们更加尊敬吗?
所以,我想和大家说的是:不论我们是红花还是绿叶,只要我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坚持,努力奋斗,不论事情大小,不论成功与否,不论有没有辉煌,我们都是伟大的!
良渚中学初一:郎丹
篇5
关键词:唐诗;大学生;人文精神
一、歌咏祖国山河,可以让大学生热爱自然、感悟人生
唐朝的很多古诗中,都对祖国的自然景观进行了描述与赞美。很多著名的诗人云游四方,写下了歌颂祖国大好山河的著名诗篇。像李白身处庐山时写下的《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其中一句“庐山秀出南斗旁,屏风九叠云锦张”,将我们带到那山川中,身临其境那绝美的景色,而一句“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更让我们看到了这山的壮阔,在此等美景中得到身心的放松。描写山川的诗句中,广为流传的莫过于杜甫的《望岳》了,全诗可谓是带领我们完整、全面地欣赏了泰山的壮丽、神奇美景,使我们在泰山的巍峨与秀美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不同的诗篇中对同一自然景观的描写也会有所不同,在孟浩然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我们看到的是洞庭湖湖水澎湃肆意的一面――“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而在刘禹锡的《望洞庭湖》中,我们却感受到了洞庭湖宁静、飘渺、朦胧的另一面――“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同样的,李白与杜甫在面对江河时,也发出了不同的感概:《将进酒》中的一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不仅让我们看到了黄河奔流而来的壮阔之景,更让我们感受到李白洒脱的气质与情操;而在《登高》中,杜甫看到的却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同样壮阔的江河之景,却可以让我们感受到诗中所流露出的淡淡悲凉。在唐诗中,学生可以进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的幽静世界,也可以到达“隐隐飞桥隔野烟,桃花尽日随流水”(张旭《桃花溪》)的世外桃源。唐诗中展现的自然美景数不胜数,大学生在这些作品中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和自然景色的丰富多彩,从热爱自然上升到热爱生活、热爱生命,丰富与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二、建功立业的坚定信念,可以激发大学生追求理想
唐朝的很多诗人都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感,他们远大的理想与抱负都可以在很多诗句中找到。像孟浩然在《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中,一句“端居耻圣明”就表达出了自己想要干出一番丰功伟业、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的迫切愿望。而李白的一句“欲上青天揽明月”(《宣州谢月兆楼饯别校书叔云》)、杜牧的一句“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君斋独酌》)、杜甫所表达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都无不体现出他们期待在祖国建设中有所作为的澎湃心情。唐代很多诗篇中都有浓厚的英雄主义情怀,这些诗人不仅热爱生活、热爱祖国,更有保家卫国、振国兴邦的高度责任感。即使面对挫折,他们也有着足够的信心继续披荆斩棘,像李白的《行路难》中那句“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传递出的是强大的信念与力量。而正是诸如此类的诗句,能让大学生得到无尽的启示,懂得如何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永远积极、乐观地去面对生活、战胜困难,同时培养了他们的爱国精神,激发了他们的爱国情感。
三、精湛的艺术技巧和丰富的想象力,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意识
任何一种文学作品的学习,都能让学生掌握相关的艺术技巧,提高审美情趣。而唐诗中蕴含的美学价值也是不容忽视的,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更能调动起学生的感官,丰富他们的想象力,让他们懂得运用思维、联想、记忆、情感等,去领悟诗中的意境,鉴赏其独特的美。例如:在《鹿柴》中,王维给我们展现了“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的幽静深山之美;在《春晓》中,孟浩然用“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道出了对春的感概。唐诗所体现出的艺术效果是丰富多彩的,每一首唐诗,都代表着诗人独特的心境,都蕴含着文学作品独有的魅力。大学生在唐诗所营造的艺术氛围中,更能感悟到艺术的精美绝伦,净化自己的心灵。可以说,通过学习唐诗,学生的个人修养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一方面,唐诗不仅能调动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创新力;另一方面,在唐诗哲学韵味的感染与熏陶下,学生的审美观、人生观等都能得到完善。
总之,大学生学好唐诗有助于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因此,教师在唐诗教学过程中应该审时度势,加大创新力度,积极运用科学、高效、独特的教学模式。唐诗教学要关注文本作者的情怀,要挖掘文本的人文内涵,对文本进行充分鉴赏,以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郑宝江.浅吟轻唱古诗词[J].生命世界,2008,(09).
篇6
关键词:舒婷;自我;祖国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1-0000-01
和同时期的很多朦胧诗人相比,舒婷很少以一种理性的、功利的眼光来审视外部世界,更多的是以一个女性的情怀来感受和体验现实,这就使她的诗带有感性的成分:清丽、柔婉而哀伤。在很多人纷纷为自己筑起一面墙来阻隔自己与他人的距离、封闭内心的情感、对周遭的环境抱以怀疑的态度时,舒婷却选择了对他人敞开心扉,真诚地与人沟通,理解同情他人的痛苦,并尊重个人的自我价值。
有人曾把舒婷的诗分为“低音区”和“高音区”[1],但是不论是“高音区”还是“低音区”,诗中所表现的核心内容还是对爱的讴歌、对美的不懈追求。
一、“高音区”――关注祖国民族的命运
在“高音区”中,舒婷关注的是祖国民族的命运,代表作有《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一代人的呼声》等。这些感人至深的诗篇显然表现出了诗人对祖国无比强烈深沉的爱,抒发了诗人“大我”的情怀。
1979年,让经历过“”浩劫的国人感到身心俱疲,受到的伤害和打击还未平复和消失,对前途的困惑和迷惘使人痛苦、不知所措。但诗人舒婷还来不及抚平内心的伤口,就迫不及待的写下了《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织着疲惫的歌/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是淤滩上的驳船/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膀/祖国呵……”全诗的抒情主体即“我”和“你(祖国)”,诗人用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直接倾诉和呼唤,表达了诗人的一份怎样的感情啊,这完全是一种血浓于水的、不离不弃的、深沉浓烈的挚爱,“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感人肺腑的诗句中传递着诗人对祖国的热忱和无私,诗人愿意舍弃自己的肉体去成全、去换取她深深爱着的民族的未来,不愿再看到她沉沦下去。舒婷,这个文弱的女子,用坚强、用大爱、用宽广博大的胸怀来呼唤祖国的沉寂,来融化人们心中的冰峰。《一代人的呼声》同样真挚:“我决不申诉/我个人的遭遇/错过的青春/变形的灵魂”。诗人呼吁:“为了孩子们的父亲/为了父亲们的孩子/为了各地纪念碑下/那无声的责问不再颤栗/为了一度露宿街头的画面/不再使我们的眼睛无处躲避/为了百年后天真的孩子/不用对我们留下的历史猜谜/为了祖国的这份空白/为了民族的这段崎岖/为了天空的纯洁,和道路的正直/我要求真理!”读着这段令人为之动容的诗句,跟随诗人,在脑海中想象着那个时代的种种画面:不幸破碎的家庭,无家可归、露宿街头的孩子,妻离子别的无奈,还有一座座纪念碑下的冤屈……在不幸面前,我们应该何去何从?是逃避?是隐忍?还是让不幸变得更加不幸?然而舒婷用她的“大爱”告诉我们:为了我们的未来,为了我们的幸福,为了祖国的明天,我们应该选择包容,应该选择更好的生活,自怨自艾只会让我们错失改变现状的机会。纵然我们是一个个微不足道的个体,但只要我们的力量凝聚在一起就可以战胜一切!
二、“低音区”――普通人的自爱和爱人
在“低音区”中,诗人重返个体,表现的是普通人的爱:自爱和爱人。这一部分的诗篇代表诗人更高的水平。比如《致橡树》、《神女峰》、《双桅船》、《呵,母亲》等等。
首先,作为一位女性诗人,舒婷更加关注女性的命运,这一类诗歌的代表作有很多。以《惠安女子》为例,鲜明深刻地表现出了现代女性的觉醒,诗中的“惠安女子”有着“琥珀色的眼睛”,望着远方的野火,“把头巾的一角轻轻咬在嘴里”,在心中隐藏着对于幸福的强烈渴望和遍体的忧伤,没有人真正想要读懂她的心,也没有人试着去真正了解女子的过去、她的现在、她的明天……人们对她的印象是肤浅的,仅仅停留在那个封面的插图上,她只是人们眼中的一抹风景罢了。诗人借“惠安女子”的遭遇,表达了对她们不幸命运的同情,对她们勤劳隐忍的美好品格的赞美以及为女性命运不被关注而鸣不平。在《神女峰》一诗中,这样的感情表现的更加真挚。“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的肩头痛哭一晚”,这是诗人替自己的同胞发自内心的呐喊:“神女”们为了所谓的道德,甘愿在寂寞和痛苦之中挣扎着。与其如此,倒不如抛开道德的约束和捆绑,享受世俗的生活乐趣,向身边的爱人倾诉心事,感受爱人的无尽关怀。不做无用的展览品,做丈夫身边的妻子,随时在爱人的怀中哭泣、释放……
其次,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在舒婷的诗歌中也随处可见。一首《读给妈妈听的诗》写得异常动人:“时隔多年,我才读懂了/你留在窗玻璃上的字迹/你被摧毁之前的满腔抗议/呵,无论风往哪边吹/都不能带去我的歌声吗?妈妈/愿所有被你宽恕过的/再次因你的宽恕审判自己”。1957年,舒婷的父亲被遣送到偏远的山区劳动,她的母亲带着年幼的孩子和一个破碎的家庭回到了厦门老家。在这样艰苦的岁月里,母亲义无反顾选择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撑起这个不堪重负的家庭,尽量保护孩子使他们免受摧残。可以说,是母亲的坚强、母亲的呵护伴随舒婷的成长,是母亲的不幸教育着她。母亲是一棵树,她就是这棵树近旁那一方泥土中的一粒种子。没有树的遮风挡雨,哪里有它的发芽成长?舒婷诗里所写的,全是对母亲无声的怀念。在那个荒唐的年代,母亲的心中定是写满了委屈和伤痛,还有堆积在胸中的说不出的抗议和愤怒。但是母亲竟用宽恕和仁爱的心去包容不幸的现实。这首诗里,没有难懂的字眼,没有空洞虚伪的赞颂,有的只是浓的早已化不开的深情,和诗人在失去母亲之后的孤苦伶仃之感。诗人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呼唤自己的母亲,我们读出了诗人真挚的感情。这首令人伤感的诗极为准确地描绘出了“润物细无声”的母爱,那不是激流,不是瀑布,而是潺潺的小溪……
最后,是舒婷的爱情诗。“舒婷有着充满现代气息的爱情观”[2]。爱情双方应当是两个独立的主体,相互为彼此留有一定的空间,又要不失柔情无时无刻给予对方关怀。尤其是女性,更应该在爱情中抱有自尊自爱,不能完全依附于自己的丈夫。要有自己的想法,决不能任由他人的操控和摆布。在爱情里,要做自信的人,要追求与男性平等的地位。舒婷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致橡树》:“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我绝不是“凌霄花”、“鸟儿”、“源泉”、“春雨”,而应该是一株“木棉”,与你平等。“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你有你的“铜枝铁干”,“我有我的“红硕花朵”,你我交相辉映,一起迎接未来。诗人的这种理想的爱情观念是建立在对人的自我价值确立的基础上的。她一改当时社会上延续下来的男尊女卑的传统思想,呼吁男性应当发自内心尊重女性。同时身为女性,更应懂得要以独立的心态面对生活。
舒婷的诗歌追求深刻而又明确的主题,鲜明的倾向,使她的诗虽给人朦胧之感却也明朗。“‘爱’是自始至终贯穿在她的诗歌中的主旋律”[3],没有爱的表达、爱的抒写,就没有诗歌情感的升华。有人说,“‘爱’是舒婷情感和意识供养的神明”[4]。诗人虽深陷那个缺乏爱的年代,但舒婷却用手中的笔、用笔下的诗毫不吝惜地播撒着爱的种子,让我们的内心从此有了温暖和力量。
参考文献:
[1] [4]孙艾葵,孙麦青.爱的宣言――浅谈舒婷诗的思想[J].现代语文(理论研究版),2005(10)
篇7
每个人都有着自己远大而美好的理想:有的想当医生,有的想当律师,还有的像当志愿者……
而我的理想,是成为一名人民教师。教师,是一个多么神圣的职业!有的人曾经赞美过教师们,说他们像园丁,像蜡烛,像春蚕,像明灯……当然,我并不是想为了得到他人的赞美而成为一名教师,而是因为我想把我所知的、所得的只是传授给别人,使别人懂得蕴含在这其中的道理。
正如我的老师所说:“学习是你自己的事情,老师只是做为一个引路人引导你去学习。”是的,学习是我自己的事情,通过老师的引导才懂得了这些知识。如果现在不好好学习,长大后才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道理。实现理想的第一步,就是要努力学习。没有知识,你就不可能成为医生;没有知识,你就不可能成为律师;没有知识,你就不可能成为志愿者……更不可能成为一名教师。
篇8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又是一年长空鸣雁,又是一年金秋送爽,在喜迎祖国母亲60岁华诞之际,我们又迎来了新学期,迎来了第26个教师节,迎来了我校教师节庆祝大会的隆重召开。在这温馨的时刻,请允许我代表全体同学向敬爱的老师们道一声:“老师,您辛苦了!”并真心地祝福老师们节日快乐、幸福安康!
九月,是收获的时节,又是播种的时节。收获的是上一学年的成就,播种的是下一学年的种子。但不论是收获还是播种,我们始终离不开的还是老师的付出和教诲。万里春风催桃李,一腔心血育新人。对老师的辛勤劳动,人们总是用动人的诗句来表达自己崇高的敬意和由衷的赞美。在我们的心目中,老师是美丽、淳朴、善良的爱心使者,她把自己的爱无私地奉献给我们每个人。我们总是把老师比作慈爱的母亲,因为她们用温暖的臂膀拥抱我们;我们总是把老师比作辛勤的园丁,因为她们用甘甜的雨露滋润我们;我们还把老师比作那一块块铺路石,因为她们用自己的青春年华为我们铺垫着一条成长的道路。忘不了开学初您的谆谆教诲和关怀,忘不了训练时您的无私关心和帮助,忘不了那三尺讲台上您忙碌的身影,忘不了同学们出现困难时您关切的眼神…… “传道、授业、解惑”使教书育人成为无尚光荣的劳动,使老师在人们心中占有崇高的地位。九月的讲台,描绘着憧憬;九月的校园,展示着丰收。为了我们,老师们在付出,家长们在关注,我们自己则更应该抓住时光,科学安排每一天,尊重老师的付出,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脚踏实地,踏实认真,继承和发扬我校优良学风,用顽强的拼搏铸就理想,用无悔的汗水浇灌希望,让梦想在母校开花,让青春在母校写下美丽的诗行,我们有信心以好成绩回报父母、回报老师、回报母校,有决心成为母校的骄傲!
2012年的9月注定是个不平凡的9月。怀揣着对祖国母亲的祝福,我们与老师们并肩作战,荣辱与共!我们坚信,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定能不辱使命,开天辟地!为祖国母亲60岁华诞献上一份诚挚而无上的贺礼!我想这也将是今年教师节,同学们献给老师和母校最最珍贵的礼物!
最后,再次祝福我们亲爱的老师们节日快乐!身体健康!幸福平安!
篇9
1.能有感情地朗诵诗词,并能背诵。
2.能感受作者在诗中寄寓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投影月夜图画和配合的诗词)
月亮是中国文化中的传统意象——团圆的象征,古人总爱对月抒怀,尤其是在中秋这样的节日,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二)介绍作者:
1.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今属四川),有《东坡全集》。
2.《水调歌头》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中秋佳节,作者望月思人,不免孤单寂寞,满腹疑问无人倾诉,乘着酒兴,质问青天——“明月见时有”“今夕是何年”“何事长向别时圆”。
(三)诵读探究:
1.理清诗歌脉络。
上阙:月下饮酒
(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
下阙:对月怀人
(由感伤离别转而为对离人的祝福。)
2.朗诵全诗。
学生学习过程:独立思考——四人小组讨论——小组交流
思考:
(1)开头两句的月宫境界,反映了什么?
反映词人对天上的向往。
(他写该词时正值政治失意,这正反映了他当时思想的矛盾。)
(2)后面几句,思想有无转变?
作者的思想由天上的幻境回到了地上的现实,表现了他对人间生活的赞美和热爱。
(3)该诗反映了诗人怎样的胸怀?
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四)课后学习:
背诵三首诗词。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欣赏咏月诗词的方法。
2.体会诗中的意境。
课前预习:收集关于“月”的名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背诵收集的关于“月”的名句
(二)师生共同分析《十五夜望月》诗句:
中庭地白树栖鸦——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萧森的树阴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皎月刺眼的惊扰,先后进入了梦乡。“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树栖鸦”三字,简洁、朴实,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况,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冷露无声湿桂花——由于夜深,秋露打湿庭中桂花。这也让人联想到满月中的桂树。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思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诗人无声望月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
冷露无声浸润了桂花,那么月中的白免呢,挥斧的吴刚呢,那“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嫦娥呢?诗句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明月当空,难道只有诗人独自在那里凝神注望吗?普天之下,有谁不在注目明月,神驰意远呢?诗人由已推人,扩大了望月的范围。诗人由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想思。诗人没有直说自己的情思,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语气,不知那饱含相思的清辉洒在哪一家。欲说不尽,委婉动人。
(三)分小组讨论
1.诗人在这首诗中描绘的景色的特征是什么?
秋月——秋思
2.诗人通过这种景色表达何种情感?
诗人通过联想,由已推人,在这出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中,表达出别离思聚的情感。
(四)关于艾青
1.艾青(1910—1996),现代诗人,原名将海澄。浙江省金华县畈田将村人。他的第一本诗集《大堰河》1936年在上海出版。
2.艾青的诗,往往较多地把个人的悲欢融合到时代的悲欢里,反映自己民族和人民的苦难与命运,反映现实的生活和斗争,从而比较鲜明地传出时代的呼唤和人民的心声;诗作感情深沉,突出表现为对光明的热了向往、追求和讴歌。作为现实主义诗人,他的作品中紧密结合现实、富于战斗精神的特点又同新鲜的诗美结合在一起。
(五)研习课文《我的思念是圆的》
1.这首诗分两节,第一节,诗人由“思念是圆的”联想到最亮最圆的中秋月亮。月亮只有中秋圆,言外之意是说其他时候的不圆,在这样的夜晚,人应该由不圆到圆。
第二节,由西瓜和苹果都是圆的联想到团聚的欢乐和“骨肉被分割”的痛苦,此时,诗意顿觉显豁,渴望祖国统一、亲人团聚之情跃然纸上。惟其如此,在这中秋之夜,望着明月,“谁能把月饼咽下”就变成了沉痛的责问了。
2.《我的思念是圆的》的结构特点:
第一节:思念圆——月亮圆——人不圆——何时圆
第二节:思念圆——果瓜圆——家不圆——何时圆
3.《我的思念是圆的》一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借中秋之月表现对祖国命运的关怀,对人民幸福的期待,抒发出对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篇10
老师是辛苦的园丁,辛勤的照顾着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老师你像一只燃烧的蜡烛,燃烧了自己,却照亮了别人。在这里我要对老师说一声:“ 老师,您辛苦了!”
今天下午,我们正在上语文课,突然听见了一声咳嗽。原来是老师您的咳嗽声,我望着您,发现你的表情是多么的痛苦!我想您当时的喉咙疼得像火烧一样吧。可是您却忍着疼痛继续给我们讲课。这是我见过的最负责的老师!老师谢谢您!
老师,我感谢你们!是你们辛勤的教育我们。我们身上散发的智慧之光,永远闪烁着您亲手点燃的火花。
老师,赞美您的诗句有很多!乌申斯基的名言--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只有健康的心灵才有健康的行为。 爱因斯坦的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都是在说您伟大的成就啊~
老师无论我有千言万语也无法形容我对你的敬爱!你在我心中的地位是无法替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