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心情的词语范文
时间:2023-03-18 20:04: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表示心情的词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2、不紧不慢:形容心情平静,行动从容。
3、不慌不忙: 不慌张,不忙乱。形容态度镇定,或办事稳重、踏实。
4、无思无虑:解释为没有什么可放在心上的,形容胸襟开阔或无所用心。
篇2
一.模糊意会法
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过程具有递时性,要经历“模糊清晰模糊”三个步骤,并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词语,学生只要意会,基本上知道其意思,能运用就可以了,不一定要求他们理解得很确切。随着对文章的深入阅读和阅读量的增大,学生经历一个自我模糊、不断理解的过程,并由模糊趋向清晰。教师教学时采用意会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激发他们自我探求的兴趣。例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中“不约而同”一词,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是“同时站直了身体的意思”(这是模糊理解);经过查字典知道是“没有经过商量而彼此一致”的意思(这是规范清晰的理解);最后经过深入阅读课文,又渐渐领悟到:这就是人民群众送别时同样的悲痛心情,以及对无比爱戴的共同情感的表现。通过这种对词的分步体会,学生就可领会课文的中心。教学实践证明:把这种词语的理解方法教给学生,有利于促使学生在认真阅读中领悟词义,提高品词解句的水平,也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的速度。
二.比较琢磨法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词语虽然含义并不深奥,却用得准确、传神。教学这类词,教师可指导学生运用比较、琢磨的方法增强语感,意会词义。例如《我的战友》中“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一句,其中的“才”是表示战友焦急、痛苦的心情,而“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20分钟”一句中的“才”则是表示时间短。教学时,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对比琢磨加以理解,从而知道作者因心境不同,运用相同的词所表达的感彩也不相同。这样,可使学生的认知水平从对词义的理解升华到对句子的理解、对中心的把握上来。比较法理解词义,是小学语文词语教学中一种常用的方法,学生比较容易掌握。
三.互换教学法
阅读时,可用互换词语的方法理解词义。换词不但能联系旧的知识,启迪新的知识,还可以学到作者运用语言的独到功夫。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中“落叶在林间飞舞”一句的“飞舞”,教学时,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换词训练。学生把“飞舞”换成“飘落”,然后通过比较,并联系上下文深究词义,知道“飞舞”的落叶除了有“飘落”的意思外,还有忽上忽下、忽左忽右、飘飘悠悠的姿态,从中体会作者用“飞舞”的特别含义;知道有些词既有近义的特点,更有程度深浅之分。通过这种换词练习,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准确用词的高明之处和独特的写作技巧,体会到文章显得生动、具有美感的原因所在。
四.演示实验法
词语理解最容易也最让学生感兴趣的方法是演示实验。例如教学《乌鸦喝水》时,写水“渐渐地升高”一句中的“渐渐地”,教师可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理解词义。指名让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小石子往装有半瓶水(稍带红色或蓝色)的瓶子里一粒一粒地扔下去,其他学生仔细观察水面的变化。当学生看到瓶子里水面逐渐升高的情景时,教师稍加点拨,学生马上就会领悟到“渐渐地”就是“慢慢地”的意思。
五.动作释义法
比动作也是一种理解词语的好办法。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描写动作的句子,教学时,教师可通过比动作让学生领会动词的意思。例如《鸬鹚》一文,在描写鸬鹚捕鱼和渔夫取鱼的情景时,作者运用了一连串动词:钻、拍、跳、抓、挤、甩。这些动词把鸬鹚捕到鱼的欢乐、渔人取鱼的利索劲儿写得十分生动、形象。教学时,教师让学生通过想象,比一比“钻、拍、跳”的动作,做一做“抓、挤、甩”的动作。学生就不难领会渔人熟练的动作与欢乐的心情,而课文描绘的情景也就栩栩如生地再现在学生脑海中。
六.电教演示法
使用现代化电教媒体,可以将词语所表示的意思直观地再现在学生眼前,便于他们准确地理解。如《赵州桥》这样描写桥上的雕刻艺术:“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句中生词较多。教学时,教师可用投影把千姿百态的龙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使他们更好地理解“互相缠绕”、“互相抵着”、“遥望”等词语的意思。
篇3
周敏丽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玲、详”等生字,通过做动作、联系生活等方式理解“端详、啪的一声”等词语的意思,书写“评、奖、拿、及”等字。
2、借助图画理清课文顺序,试着用上“得意、伤心、满意”这3个词语,讲讲这个故事。
3、研读关键句,感受人物心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识字写字。
2、难点:试着用上“得意、伤心、满意”这3个词语,讲讲这个故事。
三、教学过程:
(一)识字导入,认识人物
1、学校里要举行书画大赛了,有位小姑娘要去参加,谁能叫出她的名字?(玲玲)指导学生读准后鼻音。
2、引导识字:“玲”是个形声字,左形右声,王字旁,通常用来表示非常珍贵、美好的东西。“玲玲”用来形容玉器碰击的时候发出的清脆的声音。
3、齐读课题。指导书写“画”。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出示要求,自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难读的词语和句子多读几遍。
(2)边读边画出生字,并标出自然段序号。
2、检查自读情况
(1)认读词语
端详这幅画评奖啪的一声弄脏报纸
来不及懒洋洋并不像那么糟肯动脑筋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读好长句,体会心情
玲玲得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这幅画明天就要就要参加评奖了。(理解“端详”)
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啪的一声掉到了地上,把画弄脏了。玲玲伤心地哭了起来。
玲玲想了想,拿起笔,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小花狗眯着眼睛,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整张画看上去更好了。玲玲满意地笑了。(得意—伤心—满意)
(三)图文对照,试讲故事
1、出示图片,引导排序:要是把这三幅图当做是课文的插图,应该谁在前,谁在后呢?
2、请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3、小组合作:借助图画顺序,用上“得意、伤心、满意”讲故事。
(四)练写生字,学习小结
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词汇教学 探讨
时下的小语课堂,执教者热衷于教学方法的巧妙,教学技巧的娴熟、教学风采的张扬,讲究的是上课如何精致、如何精彩。这就造成了语文教学耗时多,但效果不明显。教学方法固然重要,体现先进理念的教学方法也应该被大力张扬。然而一切教学方法的努力,都是为了更有效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吕叔湘曾经说过:“语文就应该姓语,语文课一定要重视语言文字的教学和训练。”因此必须依托文本,抓住词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词语教学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抓好词语教学,让学生学会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及是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训练项目,教师在教学中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一、模糊意会法
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过程具有递时性,要经历“模糊清晰模糊”三个步骤,并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词语,学生只要意会,基本上知道其意思,能运用就可以了,不一定要求他们理解得很 确切。随着对文章的深入阅读和阅读量的增大,学生经历一个自我模糊、不断理解的过程,并由模糊趋向清晰 。教师教学时采用意会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激发他们自我探求的兴趣。例如《十里长街送总理》 一文中“不约而同”一词,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是“同时站直了身体的意思”(这是模糊理解);经过查字典 知道是“没有经过商量而彼此一致”的意思(这是规范清晰的理解);最后经过深入阅读课文,又渐渐领悟到 :这就是人民群众送别时同样的悲痛心情,以及对无比爱戴的共同情感的表现。通过这种对词的 分步体会,学生就可领会课文的中心。教学实践证明:把这种词语的理解方法教给学生,有利于促使学生在认 真阅读中领悟词义,提高品词解句的水平,也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的速度。
二、比较琢磨法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词语虽然含义并不深奥,却用得准确、传神。教学这类词,教师可指导学生运用 比较、琢磨的方法增强语感,意会词义。例如《我的战友》中“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 灭”一句,其中的“才”是表示战友焦急、痛苦的心情,而“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20分钟”一句中的“才 ”则是表示时间短。教学时,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对比琢磨加以理解,从而知道作者因心境不同,运用相同的 词所表达的感彩也不相同。这样,可使学生的认知水平从对词义的理解升华到对句子的理解、对中心的把 握上来。比较法理解词义,是小学语文词语教学中一种常用的方法,学生比较容易掌握。
三、互换教学法
阅读时,可用互换词语的方法理解词义。换词不但能联系旧的知识,启迪新的知识,还可以学到作者运用 语言的独到功夫。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中“落叶在林间飞舞”一句的“飞舞”,教学时,教师可指导学生 进行换词训练。学生把“飞舞”换成“飘落”,然后通过比较,并联系上下文深究词义,知道“飞舞”的落叶 除了有“飘落”的意思外,还有忽上忽下、忽左忽右、飘飘悠悠的姿态,从中体会作者用“飞舞”的特别含义 ;知道有些词既有近义的特点,更有程度深浅之分。通过这种换词练习,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准确用词的高 明之处和独特的写作技巧,体会到文章显得生动、具有美感的原因所在。
四、演示实验法
词语理解最容易也最让学生感兴趣的方法是演示实验。例如教学《乌鸦喝水》时,写水“渐渐地升高”一 句中的“渐渐地”,教师可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理解词义。指名让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小石子往装有半瓶水( 稍带红色或蓝色)的瓶子里一粒一粒地扔下去,其他学生仔细观察水面的变化。当学生看到瓶子里水面逐渐升 高的情景时,教师稍加点拨,学生马上就会领悟到“渐渐地”就是“慢慢地”的意思。
五、动作释义法
比动作也是一种理解词语的好办法。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描写动作的句子,教学时,教师可通过比动 作让学生领会动词的意思。例如《鸬鹚》一文,在描写鸬鹚捕鱼和渔夫取鱼的情景时,作者运用了一连串动词 :钻、拍、跳、抓、挤、甩。这些动词把鸬鹚捕到鱼的欢乐、渔人取鱼的利索劲儿写得十分生动、形象。教学 时,教师让学生通过想象,比一比“钻、拍、跳”的动作,做一做“抓、挤、甩”的动作。学生就不难领会渔 人熟练的动作与欢乐的心情,而课文描绘的情景也就栩栩如生地再现在学生脑海中。
六、电教演示法
篇5
一、对名词的修饰
对名词的修饰要开放思维,拓宽修饰词语的范围。如:对小草的描绘,可以用“绿油油、瘦溜溜、歪着脑袋、躺在野地里、随风舞动,被吹得东倒西歪、一大片一大片”来修饰。
其中,“绿油油”表示小草的颜色;“瘦溜溜”表示小草的形状;“歪着脑袋”表示小草的状态;“一大片一大片”表示小草的数量;“躺在野地里、随风舞动”表示小草伴随的动作。因此,表示颜色、形状、状态、动作、数量的词语或词组都可以用来修饰表示名称的词。
人物或动物作为特殊的名称,修饰时应该关注主体的品质(或感情)、性格、外貌、爱好或习惯、神态、内心、口才、特长等要素进行修饰。比如,和蔼亲切或不厌其烦、脾气暴躁、满脸胡茬、不修边幅、严肃的老师等。
对于人物或动物的修饰有时候也可以辅以动作。比如,正呵呵笑着的妈妈,咆哮着的小熊等。
练习1:根据要求在表格内填写修饰的词语,能用叠词的最好用上叠词。
修饰表示一般名称的词语
序号 数量 颜色或温度 形状或大小 状态或位置 动作(或被动) 修饰的主体
1 的桌子
2 的小树
3 的河水
4 的麦苗
5 的油菜
6 的墙壁
7 的电线
8 的马路
9 的衣服
10 的云彩
11 静静 的月亮
12 的山峰
13 的雪花
14 的雨点
15 舒展身体 左右摇摆 的豆角
16 个头不一 倒挂金钩 的辣椒
17 挂在枝头 身体下坠 的茄子
18 憨头憨脑 躺在地上 的冬瓜
19 长满白刺 安睡 的黄瓜
20 包裹严实 端坐 的大白菜
21 害羞 带着细尾 的西红柿
22 曲卷 仰面朝天 的木耳
23 层层叠叠 背着盖子 的蘑菇
24 节节相连 尾巴上翘 的莲菜
25 的松树
26 的杨树
27 的柳树
28 的野花
29 的假山
30 的石头
修饰表示人物或动物的词语
序号 品质或感情 性格 外貌 爱好或习惯 神态 修饰的主体
1 的妈妈
2 的爸爸
3 的妹妹
4 的同桌
5 的老师
6 的警察
7 的乞丐
8 的领导
9 的猴子
10 的熊猫
11 的小狗
12 的小鸟
附:部分描写人物的词语(ABB可参考前面叠词)
外貌:瘦小 弱不禁风 风度翩翩 大腹便便 披头散发 虎背熊腰 相貌堂堂 貌美如花 眉清目秀 面黄肌瘦 脸色苍白 满脸雀斑 面如桃花 脸颊绯红 身材矮小 身材苗条 身材丰腴 体态轻盈 臃肿 佝偻 身强力壮
神态:庄重 端庄 安闲 安详 恬静 文雅 镇静 沉着 诚挚 憨厚 恳切 潇洒 妩媚 羞涩 腼腆 严厉 冷酷 坚毅 傲慢 疲惫 沮丧 失神 诧异 发愣 尴尬 紧张 眉头紧锁 神采奕奕 眉飞色舞 惊慌失措 漫不经心 垂头丧气 没精打采 愁眉苦脸 大惊失色 眉开眼笑 怒气冲冲 嬉皮笑脸 满面春风 大惑不解 大惊小怪
内心活动:忐忑不安 心急如焚 七上八下 六神无主 心神不定 兴高采烈 喜出望外 欢天喜地 垂头丧气 闷闷不乐 欢蹦乱跳 快活 开心 快乐 欢乐 喜悦 愉悦 愉快 畅快 大喜 狂喜 欣喜 悲伤 怅然 痛苦 伤心 心如刀割 欲哭无泪 忧虑 忧伤 郁闷 焦虑 坐立不安 忧心忡忡 心事重重 心乱如麻 愤恨 憎恶 怨恨 恼怒 恼羞成怒 火冒三丈 勃然大怒 惊慌 害怕 畏惧 恐慌 胆小怕事 提心吊胆 惊慌失措 心惊肉跳
精神品质:一清二白 大公无私 正直无私 刚正不阿 冰清玉洁 克己奉公 严于律己 表里如一 忠心耿耿 虚怀若谷 堂堂正正 深明大义 谦虚谨慎 舍己为人 坚强不屈 一丝不苟 兢兢业业 贪生怕死 乐于助人 勤学好问 先人后己
性格:乐观 内向 成熟稳重 幼稚调皮 温柔体贴 活泼可爱 普普通通 内向害羞 外向开朗 心地善良 聪明伶俐 善解人意 风趣幽默 思想开放 积极进取
口才特长:能说会道 巧舌如簧 能言善辩 滔滔不绝 伶牙俐齿 出口成章 语惊四座 娓娓而谈 妙语连珠 口若悬河 侃侃而谈 身怀绝技 拿手绝活
二、对动作的修饰
表示动作的词语的修饰能使动作表现的外延更广泛,内涵更丰富。比如,轻快、欢快、缓缓、哗哗地流;使劲、狠狠、轻轻、啪啪、恼羞成怒、毫不留情地打。
其中,“轻快、缓缓”表示状态速度,“哗哗”表示声音,“欢快”写出了情绪。因此,表示声音、情绪、神态、状态、程度或速度、伴随的动作等词语都可以用来修饰动作。此外,在修饰动作的词语之前还可以加上情景或范围。比如,一条小溪在山间欢快地流等。
需要提醒的是,由于世间万物都有施为动作的特征,受动作施为主体和动作状态的限制,并不是每个动作之前都可以用以上几个方面的词语进行修饰。我们只要能根据作文的特定情境思考出一个、两个修饰词就可以了。
练习2:想一想,哪些词语可以修饰下面的动作?在空格里写下来。
1. ――――――――――――― 地看着
2. ――――――――――――― 读书
3. ――――――――――――― 地骂
4. ――――――――――――― 坐下
5. ――――――――――――― 地开放
6. ――――――――――――― 地叫着
7. ――――――――――――― 地讲
8. ――――――――――――― 地唱
9. ――――――――――――― 地说
10. ―――――――――――― 地挪动
11. ―――――――――――― 地扭动
12. ―――――――――――― 地刮
13. ―――――――――――― 地写
14. ―――――――――――― 地发现
三、名词、动词修饰综合练习
练习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使句子表达得更具体。
1. ( )太阳冉冉升起,照在( )草原上,草原到处洒满( )阳光。牧民们怀着( )心情,放牧着( )牛羊。
2. 在( )土地上,长着( )庄稼。那( )玉米,( )高粱,还有那( )谷穗,真惹人喜爱。
练习4:请找出表示名称和表示动作的词加以修饰,使句子更加具体。另外还可以在名词之后动词之前加上时间和处所。
太阳照着大地。( 的)太阳( 地)照着( 的)大地。
燕子飞过田野。( 的)燕子( 地)飞过( 的)田野。
天空飘着白云。( 的)天空( 地)飘着( 的)白云
青蛙叫着。( 的)青蛙(在 )( 地)叫着。
西北风刮着。( 的)西北风( )( 地)刮着。
蟋蟀爬出来。( 的)蟋蟀(从 )( 地)爬出来。
孩子数星星。( 的)孩子( 地)数( 的)星星。
教室里摆着课桌椅。( 的)教室里( 地)摆着( 的)桌椅。
山村里闪烁着灯光。( 的)山村( 地)闪烁( 的)灯光。
关怀着战士。( 的)( 地)关怀( 的)战士。
脸蛋上印着酒窝。( 的)脸上( 地)印着( 的)酒窝。
鱼儿逃窜。( 的)鱼儿(在 )( 地)逃窜。
野花开。( 的)野花( )( 地)开。
星星眨眼。( 的)星星( 地)眨( 的 )眼。
老师批改作业。 ――――――――――――――。
洪水淹没了村庄。 ―――――――――――――。
海鸥飞过海面。 ――――――――――――――。
马驹瞪着眼睛。 ――――――――――――――。
话印在心上。 ―――――――――――――――。
同学们做作业。 ――――――――――――――。
少先队员挥舞着花束。 ―――――――――――。
同学们议论着消息。 ――――――――――――。
玲玲做操。 ――――――――――――――――。
雨点落下来。 ―――――――――――――――。
四、拆解表示形状、颜色、状态、特征的词
所谓形容词,大多是表示形状、颜色、状态和特性的词语。比如,红,黄,蓝;圆,长,短;快慢,冷热;聪明,活泼,可爱等。如果把这些抽象的形容词进行分解描述,就能让读者感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行为、形态、样子、温度、状态或程度。比如,“小猫真可爱!”可爱在何处呢?老舍先生用拟人的笔法写实:“一根鸡毛、一个线团,都是它的好玩具,耍个没完没了。一玩起来,不知要摔多少跟头,但是跌倒了马上起来,再跑再跌,头撞在门上、桌腿上,撞疼了也不哭。后来,胆子越来越大,就到院子去玩了,从这个花盆跳到那个花盆,还抱着花枝打秋千。院中的花草可遭了殃,被它折腾得枝折花落。”
“晚霞真美!”美在何处?美在晚霞热情的色彩,美在晚霞多姿的形态,美在晚霞对周围事物的感染。我们只要把色彩、形态和周围事物色彩的变化写出来,晚霞的美就形象化了。
“今天真冷!”冷表现在何处?我们可以用“听到的风声,看到沟渠里的冰,手触到的事物的感觉,街上人的衣着和神态动作”去表现。这样的“冷”就是具体的、立体的。
练习5:把下面句子中表示形状、颜色、状态和特性的词语找出来,并用叙述的语言描述这个词语。
1. 爷爷慢慢走着。(步幅、动作、时间与距离,和其他路人作比较)
2. 山羊跑得快。(山羊的动作,和哪些事物的快相似,和同行的伙伴对比)
3. 西瓜真甜。(口感,和什么食物相仿)
4. 天气真冷。(看到的,听到的,触到的)
5. 这树真大。(树干、树冠,和什么事物相像)
6. 这座山太高了。(仰视,顶端的视觉,山顶相伴的事物,联想到的诗句)
7. 他背得真熟。(声音,语速,神态,时间)
8. 他的作文写得真差。(遣词造句情况,作文的长短,读起来的感觉等)
9. 他真不听话。(用反衬和对比的方法)
10. 声音悦耳。(语调、语速,与什么好听的声音相仿,听后的感觉)
11.天气真热。(自己的感觉,动物、植物的样子,其他人的表现)
12.花儿真红。(像什么,对周围事物的影响)
13.夜晚真黑。(视觉感受,比喻成熟知的事物的样子)
14.桂花香。(香味浓淡,自己的感受,和哪些事物的气味相仿)
15.弟弟真调皮。(概括的事例,抓住人物的动作和神态)
篇6
欢( ) 申( ) 娃( ) 已( )
吹( ) 甲( ) 洼( ) 己( )
经( ) 跳( ) 处( ) 结( )
轻( ) 桃( ) 外( ) 洁( )
二、按要求画出词语。(8分)
A、用“ ”划出反义词。
1、我紧张的心情一下子平静下来。
2、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3、过马路时要注意安全,横穿马路是很危险的。
B、用“ ”划出近义词。
4、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
小马听了松鼠的话,连忙收住脚步。
三、连一连。(8分)
慈祥的 日子 欢乐 的旗帜
难忘的 心情 火红 的老师
紧张的 笑容 敬爱 的阳光
可爱的 孩子 温暖 的海洋
四、精彩回放,按课文内容填空。(14分)
1、梨树挂起的 灯笼,苹果露出 的脸颊,稻海翻起 的波浪,
高粱 燃烧的火把。
2、中华世纪坛( )如( ),( )如( )。
3、让 飘进您的梦里,那梦啊,准是 。
4、停车坐爱枫林晚, 。(2分)
5、 ,正是橙黄橘绿时。(2分)
四、照样子写句子。(9分)
例:(1)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1) 那不是一座会变的桥吗?
例:(2)蓝天上飘着白云。 (高高的)蓝天上飘着(几朵)白云。
(2) 黄叶落下来。
例:爷爷把塑料桥放回书包里。
爷爷把(像雨衣一样大小的)塑料桥放回书包里。
(3) 弯弯的月亮挂在天上。
(3)
五、阅读知文,并回答问题。(12分)
秋天
唧唧喳喳,唧唧喳喳,你到我的房子里来做客,我到你的房子里去玩耍。
忽然,呼啦啦吹来了阵风。咦?云房子变小了,云房子不见了。云房子哪儿去啦?
没有了,没有了。天空像洗过一样干净,只剩下一个笑眯眯的太阳和一片小汪汪的蓝天。
1、短文共有 个自然段。(2分)
2、哪个词表示了鸟的叫声?用“——”画出来。(2分)
3、第( )自然段写天空。(2分)
篇7
一、汉语拼音字母表
A a
B b
C c
D d
E e
F f
G g
H h
I i
J j
K k
L l
M m
N n
O o
P p
Q q
R r
S s
T t
U u
V v
W w
X x
Y y
Z z
二、会写的字
春(春天)(春风) 风(北风)(东风) 冬(冬天)(冬雪)
雪(雪花)(雪人) 花(雪花)(花儿)
飞(飞机)(飞鸟)
入(入口)(出入) 姓(姓名)(百姓) 什(什么)(为什么)
么(多么)(什么)
双(双手)(双人) 国(国王)(中国)
王(王子)(王后)
方(地方)(方向)
青(青山)(青春)
清(清水)(清明) 气(生气)(天气)
晴(晴天)(清空)
情(心情)(同情) 请(请问)(请示)
生(生日)(花生 )
字(生字)(写字) 左(左右)(左边)
右(右手)(右边)
红(红叶)(红花)
时(小时)(有时)
动(动力)(动手)
万(千万)(万一)
三、易写错的字
春:下面是“日”,不要写成“目”。
雪:上面是雨字头,不要写成“雨”字。
入:撇短捺长。与“人”区分开。
双:左边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成捺。
国:里面是“玉”,不要写成“王”。 正确笔顺:
方:上面有“丶”,不要写成“万”。 正确笔顺:
晴:左边是“日”,与“睛”区分开。
左:被包部分是“工”,不要写成“土”。
万:上面没有点,不要写成“方”。
四、会认字
霜 吹 落 降 飘 游 池 入 姓 氏 李 张 古 吴 赵 钱 孙 周 王 官 清 晴 眼 睛 保
护 害
事 情 请 让 病 相 遇 喜 欢 怕 言
互 令 动 万 纯 净 阴 雷 电 阵 冰 冻 夹
五、近反义词
近义词:保护——爱护 喜欢——喜爱
尊重——尊敬
反义词 :保护——破坏 凉——热
喜欢——讨厌
六、日积月累
描绘春天景象的四字词语:
春回大地 万物复苏 柳绿花红 莺歌燕舞 冰雪融化 泉水叮咚 百花齐放 百鸟争鸣
运用:
拓展积累:鸟语花香、欣欣向荣、万紫千红、春暖花开、草长莺飞、勃勃生机
表示天气的词:
阴
晴
雾
雷电
阵雨
暴雨
冰雹
霜冻
雨夹雪
七、辨字组词
方(方向)
字(写字)
右(右手)
时(时光)
万(千万)
子(儿子)
石(石头)
对(对手)
请(请问)
情(心情)
晴(晴天)
青(青山)
人(人口)
公(公鸡)
入(入门)
么(什么)
八、词语
春风
冬雪
开花
飞鸟
入口
什么
方向
国王
双方
青山
清水
生气
晴天
心情
请来
生字
左右
红花
小时
动力
万里
九、偏旁(见课本124页)
十、课文要背诵会。
十一、全包围结构字:笔顺规则先外后内再封口,比如:白、回、国
十二、识字方法
韵语识字,比如《姓氏歌》,将识字与生活紧密结合;
篇8
一、 辨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区别于他人的显著艺术特色,是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个性气质、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所以,掌握如下描述语言风格的常见术语,有助于我们区别不同风格的诗作。
1. 豪迈雄奇。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如李白、苏轼的诗词。
2. 沉郁顿挫。“沉郁”指文思深沉蕴藉,“顿挫”指声调抑扬有致、沉郁的诗。作者似乎有千言万语积压在胸,而后沉吟再三,勃发于笔端。最典型的就是杜甫的诗歌。
3. 悲壮慷慨。情感悲壮,语言高昂,充满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之气。例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4. 朴素自然。语言不加雕饰,率真朴素,且多用口语,读来平白如话,自然生动,韵味无穷,并力求平淡,不追求词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却于平淡中蕴含着深意,多见于山水田园诗中,如陶渊明、王维的诗。
5. 婉约细腻。这种风格往往体现出“曲折、细腻、柔美”的特点,曲径通幽,情调缠绵,表达感情细如抽丝,如李清照的诗词作品。
6. 清新明快。用语新颖,不落俗套,语言直接、明朗、直爽,往往斩钉截铁,―语破的,如两汉民歌。
7. 委婉含蓄。有时也称蕴藉,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杜牧的绝句、李商隐的诗作。
8. 平淡质朴。选用贴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如白居易的诗。
二、 辨语言内容
诗歌的语言从内容的角度看具有跳跃性、象征性、抒情性以及特定含义等特点。鉴赏时注意这些特征有利于我们把握诗歌的主旨。
1. 跳跃性。由于诗歌篇幅有限和文字精炼的特点,诗歌中的省略无处不在,诗人有意的留白和无心的插柳也是俯首可得。所以在鉴赏诗歌时要充分用自己的想像去补充诗人有意留下的空白,用自己的想像补齐诗中的省略,还原诗歌的场景,获得更高的审美享受。
2. 象征性。在写景抒情诗中,所咏之物往往就是象征形象。诸如松、竹、梅、菊、兰一类事物被人们赋予特定的意义,象征人们高洁的品质,诗人常借助它们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如诗人以梅自喻,表现自己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承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铮铮傲骨。
3. 抒情性。诗歌语言往往景染,情由景出,好的诗歌更是“一切景语皆情语”。如“万里悲秋常作客”(杜甫《登高》),“悲”“秋”等词语能直接传达出诗人内心凄凉以及老病孤愁的情绪。
4. 特定含义。如“秋水”指眼睛、“鸿雁”指书信等。它们大多源于典故或前人诗文,这方面需要同学们平时加强课外阅读,积累文学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三、 辨关键词语
古人作诗用词巧妙,鉴赏古诗的词语,主要是指对动词和形容词的鉴赏,当然,数词、副词、叠音词、象声词、语气词等也不可忽视。
1. 特征动词。一个恰当的动词能让整句甚至整首诗流传千古的例子并不鲜见,在鉴赏诗歌时,需要特别注意具有多重含义的、特征性的动词。如2007年全国卷Ⅱ“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王维《新晴野望》)中的“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粼粼,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
2. 形容词。这些词不仅可以从形、声、光、色等方面点出形象的特点,还能传达出作者的感情。尤其是颜色,多能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如“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中“红”“绿”“火”“蓝”这样包含绚丽色彩的词语,把江南美景写得色彩鲜丽,令人难忘。
3. 意象名词。由于意象的独特性或代表性,可以通过它理解作者的思想或感情,尤其是多个名词连用时,意象的组合会营造一定的意境。如有送别相思之情的诗作常常会出现柳、酒、月、雁、楼等意象。2007年山东卷“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徐兰《出关》),以“雪”代塞外严寒的生活,将关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聚集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描写生动,对比鲜明,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读之令人心酸。
4. 副词。对副词的鉴赏,是新出现的考查内容,要特别注意表示动作行为的程度、范围、频率、方式等副词,也要关注时间、语气副词在表达时的特殊作用。如2006年江苏卷:“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元代魏初《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又”字暗示了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愁苦与无奈。
5. 特殊词。还有一些并不常见、一旦出现必有妙用的词语也同样值得我们重视,限于篇幅,略举三例。
①叠声词。叠词的作用不外乎增强语言的韵律感和起强调两种作用。2007年天津卷:“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湿。”(高启《黄氏延绿轩》)“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写出春雨后水边草木之貌,富有韵律感,增强了表达效果。2007年湖南卷:“草草杯盘供笑雨,昏昏灯火话平生。”(王安石《示长安君》)“草草”可见酒菜的简单,欢聚中有些许不足;“昏昏”则烘托了人物情感,暗示了将别的伤痛。
②倒装词。一般表强调,或是为了音调的和谐等。如“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正常表述为“天外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
③数量词。突出强调或是造成对比。如“―片飞花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杜甫《曲江二首》),通过描写一片花飞,风飘万点,春残欲尽的残春景色,抒发诗人满腹的怨愁。
四、 辨三种题型
为了便于同学们更有效地解答好鉴赏诗歌语言的题目,现将鉴赏诗歌语言的常见题型、答题步骤列表归纳如下:
【典型试题】(2007年全国卷I)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望江南 超然台①作
苏 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答题误区】此题有三个地方极易让考生在解题时出现失误,会导致相当一部分考生在理解诗词大意时出现误差:一是词题的副题“超然台作”,二是作者为苏轼,三是词的最后一句所表达的情感。这三处地方极易让考生在解题时先入为主,认为这首词表达的离不开苏轼的旷达、豪放、乐观、喜悦情怀。一些考生往往只看表象,不究实质,文人失意时反乐者,多是解嘲,借以掩饰心中的孤苦凄凉。
篇9
一、听声音
万籁有声,声声皆情。“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中少女的谈笑声是田园风光中一道绝美的风景线,彰显出山居生活的恬静的情趣,令人神往。而“梧桐更兼细雨,点点滴滴”,这点点的雨声不正是伤心人细数着自己的孤独,在熬煎中拥抱寂寞度日如年的写照吗?
表声音的诗句有:“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等等。
从艺术手法的角度来看,这些诗句可以分为两类,一类直接用声音意象渲染环境,如杜甫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迅疾的秋风、高远的天空、孤零冷落的小岛、水落石出的白沙、低飞盘旋的水鸟,再加上那哀伤的猿啼,使这深秋的景色更见几分凄清,让人如临其境。
另一类则是借助于声音意象反衬环境的寂静或凄凉。如温庭筠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残月半弯,诗人早早就准备好行装出发了,他凝视着板桥上的脚印,耳畔传来鸡啼声声,周围一片寂静,思乡人的心里却越发感到孤单了。
二、察颜色
“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色彩意象作为一种典型的情感符号,最为感性和直观,其内蕴深刻而丰富。在品味意象时,应该明确,色彩本身就是意象的一部分,很值得玩味。
巧借色彩渲染环境、烘托感情的诗句,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表颜色词语的诗句,从正面渲染环境,烘托人物的心情。如:“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等等。这类诗句中常见的表颜色的词有:红、绿、白、黑、紫等,而“红”又与朱、绛、赤等相近,如“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新枣未全赤,晚瓜有余馨”绿也和翠、青、碧等同义,如“朱樱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另一类是间接表颜色词语的诗句,从反面衬托环境的凄凉。如:“枯藤老树昏鸦。”“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等等。这类诗句往往没有明确表示颜色的词语,在品味这类诗句时,我们会发现枯藤中的“枯”、暮霭的“霭”、烟波的“烟”等这些词语虽不直接指向颜色,却暗示着颜色,表现力十足。
三、知冷暖
诗歌作为情感的载体,是诗人性灵的流露。在诗词中经常会出现直接或间接表示温度冷暖的词语,鉴赏时要放慢脚步,触摸意象,用心感知,是为“知冷暖”。它们也是打开诗人情感之门的钥匙。
表冷暖的诗句有:“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红藕香残玉簟秋。”“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这些诗句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表示冷暖的词语,如:冷、秋、寒、凉、暖等词语,一方面起到暗示环境冷暖,另一方面是作者心灵的感受或心境的流露。“可堪孤馆闭春寒”中的“寒”字,难道仅仅是环境的寒冷吗?当然不是,这其中包含了秦观被贬的哀怨和思乡人心境的凄楚。再如李清照的“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重阳佳节之际,丈夫行走他乡,词人空房独守,夜半的寒气来袭,这“凉”既是词人的的确确触到的寒意,更是她内心寂寞的自然流露。
篇10
关键词:形式名词;抽象事物;词义;名词化;惯用表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5-0132-02
学过日语的人皆知,日语语法中有名词和形式名词之分,且具体分为普通名词、固有名词、数词、代词、形式名词。如:「本、「、「花子、「三枚、「これ、「こと等。其中的「こと既是普通名词亦是形式名词。作为普通名词不难掌握,但作为形式名词非常抽象是日语学习者学习的难点之一。笔者针对形式名词的「こと从词义和构文等角度进行整理及归纳,以便提高学习效果,仅供日语学习者参考。
一、形式名词「こと的词义
形式名词亦称形式体言,是日语有的语法现象之一,其失去了作为名词的实质意义,在句中受连体修饰语的修饰,将用言体言化并起到一定的语法作用。日语句法中的句子成分主要是由各种助词决定的,而助词只能连接名词,若一个长句或段落充当句子的主语、主题、宾语等各种句子成分时则需要将其名词化,这个语法功能便由形式名词「こと等承担。作为形式名词「こと的词义是表示抽象的事物或概念等,大致可分以下几种:
1.表示与某人某事相关的事情或以什么为中心的事情。其词义与「ありかた「合相似。例:のことは心配するな/不要担心我。
2.表示以某人作为动作、心情的对象或抽象的概念。多用「好きだ「嬉しい「悲しい「分かる等表示好恶之类的情感形容词或表示状态的可能动词。例:あの人のことが忘れられない/我忘不了他。
3.表示某种行为、状态。其词义与「行「子相似。例:自分のしたことを反省しなさい/请反省一下自己的行为。
4.表示说话思考的内容、意思。其词义与「内容「意味相似。例:彼女は私の言うことがよく分からないらしい/她似乎不大明白我说的意思。
5.接形容词连体形后起副词作用,所表示的事态与后续谓语有关。例:いこと留守にする/长时间不在家。
二、构文上的名词化用法
1.当谓语部出现表示可能性、正确与否、评价、感情、思考等词语时,主语部的名词化即可用「こと。如:「当然だ「真だ「正しい「嘘だ「いやだ「嬉しい「悲しい等。例:彼女が怒ることも当然だ/她生气是理所当然的。
2.当谓语部出现表示知觉、视觉、感觉等词语时,主语或主题部分的名词化则不能使用「こと。如:「こえる「える「感じられる等。例:子供が泣いていることがこえる。(×);子供が泣いているのがこえる/听到小孩子在哭。
3.当主语部及谓语部均需要体言化时,主语部可用「こと或「の,但谓语部只能用「こと不可用「の。例:常に真をること(の)は大切なことだ/总是说真话很重要;常に真をること(の)は大切なのだ。(×)。
三、构成惯用表达
「こと作为形式名词使用时,更多的是惯用的表达即形成了固定的句型。学习者熟知了解这些句型,是学会掌握并能应用形式名词「こと的最好捷径。
1.「~(去形)+ことがある/ない。表示曾经的经验、体验或经历。可译为“……过”。例:フランス料理を食べたことがある/吃过法国料理。
2.「~(在形)+ことがある。表示有时或偶尔发生的事,对于发生频率较高的事不能使用。可译为“有时”“经常”。例:朝早く起きることもあるんですよ/有时也会早起的呀。
3.「~(在形)+ことができる/できない。表示可能或不可能,可与表可能的「V-れる型动词替换。但在强调可能性时,一般多用「ことができる。可译为“会”“能”“可以”。例:信してくれる人を失望させることは出来ない/不能让信任我的人失望。
4.「~(在・去形)+ことになる。表示主体以外的客观决定或决定的结果。可译为“决定”“定为”。例:今度北京支店に行くことになった/(公司)决定了我这次调到北京分社。
5.「~(在・去形)+ことにする。表示主体的主观决定或决心。可译为“决定”“决心”。例:就することにしました/我决定就职了。
6.「~(在形)+ことになっている。表示约束人们生活行为的各种规定。可译为“规定着”“按规定”。例:休むは学校にしなければならないことになったいる/学校规定,请假不上学时必须事先与学校取得联系。
7.「~(在形)+ことにしている。表示根据某种决定而形成的一种习惯。但表示一般意义的习惯或礼仪时则不能使用,其句型本身不能出现否定形。翻译要灵活。例:私は日必ず日をつけることにしている/我每天坚持必写日记。
8.「~(在形)+ことだ。表示说话人就某种行为进行忠告、劝解、命令或主张。可译为“就得”“该”“最好”。此用法的否定形是「ことはない。可译为“用不着”“不要”。例:邪を早く直したんだったら、暖かくしてゆっくり寝ることだ/要想感冒早点儿好,就得保暖好好睡一觉。
9.「~(在肯定形)+ことはない。表示绝不可能发生的全面否定。可译为“绝不…”“不会…”。「~(在否定形)+ことはない。表示部分的否定,留有肯定的语意。可译为“偶尔…”“有时…”。例:私はして友情を切ることはない/我绝不背叛友情。
10.「~形容・形容(在・去形)+ことだ「(在・去形)+ことだ。表示说话人的惊讶、感叹、感慨等心情。可使用的形容词等很有限。翻译要灵活。例:家族みんな健康で、けっこうなことだ/全家人都健康,这太好了。
11.「~名+だ/だった+と言うことだ「形容・形容(在・去形)+と言うことだ/とのことだ「(在・去・ている形)+と言うことだ/とのことだ。表示传闻,用于诉说从他人处听到的事情,直接引用感强。可译为“听说”“据说”。例:王さんは近く会社をやめて留学すると言うことだ/据说小王最近要辞职去留学。
12.「~名+なことは~同一名+だが「形容・形容(在・去形)+ことは~同一形容?形容(在・去形)+(だ)が「(在?去?ている形)+ことは~同一(在・去・ている形)+が。此句型用以表示强调,虽承认或认可某事,但并非是积极肯定的语感。在同一语句中前后出现的名词、形容词、动词等必须是同一词语或同义词的反复。可译为“…是…但…”。例:手うことは手いますが、あまり期待しないでください/帮忙是帮忙,但请别太期待。
13.「~(感情を表す)形容・形容(在・去形)+ことには「~(感情を表す)(在・去形)+ことには。此句型的「ことには前必须是表示情感的用言。可译为“…的是…”。例:困ったことには、今、金の持ち合わせがないんです/为难的是我现在手里没有钱。
通过对上述日语形式名词「こと的探究,我们找到了较为容易学会和掌握形式名词「こと的方法。可按上述分类进行,首先弄清形式名词「こと的词义。其次是构文上的语法功能。然后是已形成了的惯用表达方式。希望这篇拙稿能给日语学习者带来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名柄迪,等.外国人のための日本例文・シリズ2形式名[M].荒竹出版,1987.
[2]寺村秀夫.日本のシンタクスと意味Ⅱ[M].くろしお出版,1987.
[3]森田良行.基日本2[M].角川店,1987.
- 上一篇:关于祖国在我心中的演讲稿
- 下一篇:感谢老师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