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晚古诗范文
时间:2023-04-01 19:02: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村晚古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村晚》古诗意思:水草长满了池塘,池水漫上了塘岸,山像是衔着落日似地到映在波光荡漾的水面上.牧童回村,横坐在牛背上,手拿短笛,悠闲的随口乱吹,谁也听不出是什么曲调。
2、原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关键词 保温沼气池;设计;产气;效益;问题;建议;宁夏固原;炭山乡;石湾村
中图分类号 S216.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3-0220-02
石湾村为纯回族居集村,共有426户,2 064人,全村分布在海拨2 050~2 500 m之间,年平均气温为5.1 ℃,从10月到翌年3月平均气温为-1.6 ℃;1―2月在地表以下0.8 m处平均地温为-1.5 ℃。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生活用能短缺,是世界宣明会在固原ADP项目实施扩展村之一。在世界宣明会固原办事处的支持下,在石湾村进行“牛―沼―薯”生态经济综合模式示范,7月24日至8月30日完成了石湾村12户;整体保温沼气池混凝浇注、畜棚地面硬化、地下沼气管道埋设、安装及12户阳光板圈棚棚架、阳光板棚面安装。共安装阳光板棚架151 m2、安装阳光板棚面151 m2,完成户均12.6 m2的综合示范建设工作。
1 施工设计及完成情况
1.1 施工设计
示范户备石子、沙子6 m3,牛粪3~4 m3,并于7月20日前备好。7月26日进入石湾村建池,8月4日完成12户示范户沼气池整体保温混凝浇注工程。
8月5―10日完成沼气池内粉刷、畜棚地面硬化工程及发酵牛粪池外厌氧预处理工作。要求示范户按设计在8月20日前建好畜棚主体,以便安装阳光板棚架、阳光板棚面。8月20日开始安装畜棚阳光板棚架、阳光板棚面和地下沼气管道埋设。8月26日开始进行沼气池试水、试压、装料。
1.2 完成情况
7月26日进住石湾村建池,8月2日完成12户示范户整体保温沼气池混凝浇注工程。8月10日完成沼气池内粉刷、畜棚地面硬化工程,并对沼气发酵原料(牛粪4 m3)进行池外预处理。8月23日完成阳光板棚架、阳光板棚面安装,完成地下沼气管道埋设及室内沼气设施安装。8月30日沼气池完成试水、试压、装料、封口工作。
2 产气情况
沼气池封口后24 h产气压力达65 cm水柱,进行第1次排空,第2次排空前产气压力达到73 cm水柱,排空试火以上盘。第3天产气压力为85 cm水柱,试火成功,沼气中甲烷含量达50%以上,交付用户使用。
经对12户整体保温沼气池长期观测,冬季平均池温为20.7 ℃,平均昼夜产压力达83.3 cm水柱,日平均产气量为2.2 m3。夏季平均池温为31.5 ℃,平均昼夜产压力高于100 cm水柱,日平均产气量为3.6 m3,年平均产气量900 m3以上[1-2]。
3 效益分析
在农户住宅前后配套“牛―沼―薯”生态经济综合模式;建1口8 m3的整体保温沼气池;打1眼20~40 m3的水窖;建1座25~30 m2的阳光板棚面牛舍或鸡舍(饲养2~3头牛,6~10只羊,50~100只鸡),1个常规8 m3的沼气池,全年可使用6~9个月,可产气350 m3以上。建1口8 m3的整体保温沼气池,全年可产气900 m3以上,实现农户12个月常年正常用沼气。一是农民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生产活动实现经济生态良性循环;二是农民生活用能效率达到55%以上,优质能源占80%左右;三是在原有基础上,农民均增收1 600元以上。
3.1 经济效益
“牛―沼―薯”生态经济综合模式平均户年增收1 600~2 000元,其中节省燃料费大约400元,节省电费70~120元,养殖增收200~300元,沼渣、沼液综合利用年可节约化肥、农药200~300元。种植年增效400~600元,预计在2~3年可以收回投资[3]。
3.2 社会效益
“牛―沼―薯”生态经济综合模式的推广,促进了农民家居的温暖、清洁化,改善了农村的卫生环境,促进了农产品生产无害化,改善农产品品质。例如沼液浸种可以使种子发芽率提高15%~20%,早出苗1~2 d,苗齐苗壮,抗病。小麦沼液浸种能增产5%~10%。
3.3 生态效益
建一处“牛―沼―薯”生态经济综合模式,与休耕地相比,户每年节柴2 500 kg以上,相当于0.23 hm2薪炭林或0.40 hm2林地的年林木蓄积量,保护天然植被约1 hm2,保护了深林植被,可减少水土流失3.2 t。更为重要的是,沼气综合利用,能促进农业增产5%~30%、农民增收1 600~2 000元。
4 存在的问题
一是石湾村村民对沼气池的建设施工不了解,持有观望态度,没有提前做好沼气池施工前的备料工作,石子、沙子备料不足,装池牛粪没有准备,主要影响前期牛粪池外厌氧预处理工作,对沼气池的产气使用推迟20 d左右[4]。二是在8月20日前有少数示范户未建好畜棚主体,导致影响安装畜棚阳光板棚架、阳光板棚面。三是因没有提前3个月订货,导致红外线沼气专用灶、沼气“四合一”显压净化器没有按时到位。四是因化工原材料涨价,原订4 mm阳光板因要提前1个月订货,但当时沼气池整体保温示范户还没有确定,无法订货,在施工中改为6 mm阳光板提高成本费15元/m2;畜棚阳光板棚架钢材和棚架加工费提高成本14.3元/m2;运输费提高了1 033元。
5 建议
一是原设计4.2 m宽幅阳光板养殖畜棚,在实际养殖使用中显得窄小,不利于农民发展养殖,建议把原设计4.2 m宽幅阳光板棚面改为5.5 m宽幅阳光板棚面(面积为16.5 m2)或6.8 m宽幅阳光板棚面(面积为20.4 m2)。二是在建沼气池的同时和卫生厕所建在一起,提高防疫能力,减少人、畜共患疾病交替感染。三是建议在纯回族居集村进行循环经济生态房、被动式太阳能暖房、清真寺太阳能供热水系统、光发电互补等新技术示范。
6 参考文献
[1] 袁长波,徐延熙,姚利,等.新型耐低温沼气池的保温和产气效果[J].山东农业科学,2010(9):63-64.
[2] 张杨竣,秦朝葵,陈志光.太阳能辅助加热户用沼气池[J].城市燃气,2011(8):18-23.
篇3
【关键词】皖南古村落;体验式旅游;ASEB栅格法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在上世纪70年代曾预言,人类社会的经济基础是从农业、工业到服务业,最终再到体验业的有序发展过程。国际著名营销学家菲利普・科特勒也预言,旅游将会变得越来越具有体验性。作为一种主流消费趋势,体验式旅游已经来到我们身边,然而作为一种新的旅游经营方式,体验式旅游的理论研究目前仍处于探索之中。谢彦君也在《旅游体验研究》一书中指出:展开旅游体验研究可能是当前解决旅游研究理论空洞化的最有效的途径[1]。基于此,本文采用ASEB栅格分析方法解释皖南古村落农家乐体验式旅游,有助于清楚地理解古村落农家乐体验旅游的经营理论,提出正确的农家乐体验旅游产品的开发思路与对策,以期推动皖南古村落农家乐体验旅游的迅速发展。
一、ASEB栅格法与体验式旅游简介
(一)ASEB栅格法
ASEB栅格法是专门针对由体验型消费引发的问题进行设计的一种新型的以消费者为导向的管理手段。它将Manning-Hass-Driver-Brown的需求层次与传统SWOT分析相互对应结合,形成一种新的更为详尽的16格管理分析方法。
从概念上说,ASEB栅格分析法是一个含有元素、行、列,用文字来表达市场态势的一个矩阵;从市场上说,它是从消费者需求的角度对活动、环境、体验、利益与优势、劣势、机遇、威胁等项目进行对应分析评估。立足于消费者需求的ASEB栅格分析法便于有效掌握游客行为从而针对性地满足游客的需要以开发出高满意度的旅游产品。
(二)体验式旅游
旅游的本质是寻求异地体验,体验式旅游是在体验经济时代下发展起来的强调游客主动参与的全新旅游模式。希腊学者(Starrxboulis与Skayannis)认为:体验式旅游(experiential tourism)是一种预先设计并组织的、有一定程序的、顾客需要主动投入时间和精力参与的、追求舒畅而独特感受的旅游方式,它能给旅游者带来一种新的附加价值[3]。加拿大联邦公园部部长Cio对体验旅游的内涵做了详细诠释:体验旅游是全球体验认识进程中的一个分支;体验旅游与体验经济密切相关,开发商将旅游产品重点从提供服务转向提供体验;体验旅游鼓励游客参与旅游活动,让游客深入到当地的社区文化中;体验旅游是一种个性化、差异化旅游;体验是游客和开发商共同追求的目标,游客为获得这种体验付费,开发商提供能给游客带来特殊体验的产品[4]。
本文基于体验式旅游的相关研究,归纳出体验式旅游三个特征:首先,个性化。体验旅游是一种个性化与差异化的旅游,因此要求对旅游产品的设计要切合不同消费者不同的需求点,也就是要求事先策划,个性定制。这与传统的标准化生产有所不同。其次,参与性。与传统“走马观花”式的,注重“到此一游”的“结果”不同的是,体验式旅游更加注重游客在过程中的体验感受,更加注重他们参与体验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事实上,在体验旅游过程中,游客甚至可以参与和到和旅游开发商的合作中,变化角色成为一个服务提供者。第三,互利性。在体验式旅游中,根本上决定旅游质量的是游体验的感知水平,从这一点来看,获得舒畅的旅游体验成为游客和开发商共同追求的目标,因此,利益双赢是游客与开发商的最佳满意效果。
二、皖南古村落农家乐体验旅游现状分析
(一)皖南古村落农家乐旅游资源概述
皖南水多,空气湿润,竹林、秋千、小木屋这些都给人带来很多趣味,心情更放松。周边的环境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味道,放眼四周,远处的青山、竹林、茶园,近处的溪流、古树、民居,构成了一幅立体的图画,诠释着大自然和人之间的和谐之美。片片树林内设有秋千供闲客闲荡,舒爽的环境常常使游客心情放松。皖南古村落农家乐共同点是闲适,和农家在一起惬意、安详、和谐之感。皖南农家小妹灵巧勤快,貌美嘴甜。皖南人很讲究整洁,院子里打扫得很干净,圆竹筐里晾着新采的茶叶,院子后面有竹林掩映的池塘和卫生间,家家都有小菜园,园内种植着时令菜蔬。“进农家院、吃农家饭、喝农家酒、饮农家茶、干农家活、住农家房、享农家乐”为特色的“农家乐”休闲旅游,成为繁荣皖南经济、转移农村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载体。
(一)皖南古村落农家乐旅游现状
安徽省十分重视农家乐的建设工作,2008年在全国率先出台实施了《安徽省农家乐旅游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与评分细则,有力地促进了星级农家乐的创建工作。“农家乐”是皖南古村落旅游的重要内容,到2010年底皖南有四星以上农家乐78家,约占全省四星以上农家乐总数(118家)的66%。在政府政策支持、实施科学开发、加强生态保护、加大人才培训及实施多元营销等一系列旅游开发建设的基础上,皖南古村落农家乐以其独特的方式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俱佳结合,并以强劲的势头迅猛发展[5]。然而,制约皖南古村落农家乐旅游的诸多瓶颈还较为明显,表现在诸如旅游交通、卫生、环保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健全;旅游产品雷同、特色不鲜明、内涵丰富的参与性旅游项目很少;古村落完整性保护和村民追求物质现代化的矛盾日益凸显等多个方面。
(三)皖南农家乐体验旅游ASEB栅格分析
1.农家乐体验旅游优势分析
SA.活动的优势。皖南古村落完好地保留多幢明清时期古建筑,有着高超的建筑艺术、浓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地方特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国内外均享有较高声誉,这种口碑作用激发了游客对皖南古村落的兴趣。
SS.环境的优势。皖南地区地属山区,气候湿润温度适宜,植物种类繁多且生长旺盛,整个山区环境营造出安谧、宁静的氛围,自然环境占据优势。另外,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皖南古村落的独特优势是文化环境,古街道、古民居、古祠堂、古庙宇、特有的民俗表演等能够给游客营造出一种特有的让他们满意的民俗氛围。
SE.体验的优势。皖南古村落的建筑、民俗、绘画、节日、戏曲、宗教、服饰饮食等等对不同年龄、性别和背景的游客提供的是娱乐与教育的双重体验。在古韵古香中体验了另一个时代的文化生活空间,也让游客自身经历以外的生活,在娱乐体验的过程中也受到了历史、文化等教育。
SB.利益的优势。让游客置身于皖南古村落这一场景进行旅游体验,游客获取的利益优势主要体现在心理收获方面,即增长见识、开阔眼界、放松身心,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2.农家乐体验旅游劣势分析
WA.活动的劣势。相比较国内外其他成功的古文化遗址,皖南古村落存在旅游活动项目较为单调、内容不够丰富、表现方式较为死板、呈现方式不够先进、无法给游客呈现集视觉、听觉、嗅觉与一体的体验刺激,造成游客参与度不高。
WS.环境的劣势。一方面,自然环境的管理维护有待提升;另一方面,管理环境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如导游队伍参差不齐,存在非专业讲解人员滥竽充数的现象。上述问题既损害了游客的利益,亦影响了皖南古村落的旅游形象与吸引力。
WE.体验的劣势。皖南古村落展示物多表现为古建筑、民居和手工艺品等静态的旅游吸引物,动态的旅游项目设计不够完善与成熟,造成游客参与程度欠佳,对古村落的体验只有暂时的震撼,难以保持持久的影响力。
WB.利益的劣势。针对皖南古村落旅游资源特点,一般而言对历史文化及民俗感兴趣的游客及摄影爱好者收获较大,而其他游客,因为价值观念及需求的不同,获得利益优势并不是很明显。
3.农家乐体验旅游机遇分析
OA.活动的机遇。皖南古村落地处黄山脚下,黄山的知名度要明显高于此,游客在游玩黄山的同时也往往会选择体验一下皖南古村落的徽色文化。另外,该地也可以充分发挥口碑效应,吸引新老游客。
OS.环境的机遇。加强软环境的建设,利用现代化技术,通过持续的创新提供与游客期望一致的产品来提高游客的满意度。
OE.体验的机遇。皖南古村落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体验性极强的资源,因而合理开发这些资源,不仅可以将古城的优势全方位展示给游客,而且使游客乐于参与其中[6]。可以设计娱乐型与参与型的互动项目与活动,为游客提供“真实”的民俗体验,也可以运用高科技的解说手段,为游客提供立体、动感的体验(如虚拟现实技术等)。
OB.利益的机遇。皖南古村落文物古迹众多,价值极高,保存完整,内容丰富,可以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年龄的消费者群体的旅游消费需求。因此,应针对客源市场不同消费者群体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促销活动,增加对现实消费者的吸引力,刺激潜在游客,满足不同类型的消费需要。
4.农家乐体验旅游威胁分析
TA.活动的威胁。随着人们旅游兴趣的变化,参与性强的旅游产品越来越受到旅游者的青睐,该地已有的旅游产品与活动显得单调,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因而出现游客停留时间短,重游率低的特点。
TS.环境的威胁。周边的景区、景点(如黄山风景区)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客源群体。并且旅游六大要素及其相关产业发展在一些环节上还不够完善配套,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古村落旅游产业的综合效益。
TE.体验的威胁。皖南古村落作为文化内涵丰富的旅游目的地,与娱乐型的主题公园和参与性强的生态旅游地相比,参与体验度偏低,使部分游客感觉索然无味。游客走马观花式地来去匆匆,没有静下来深入到当地文化当中,因此印象往往不深。
TB.利益的威胁。由于文化层次的差别,一部分游客体验期望得不到满足,使其旅游收获下降。因此,皖南古村落有必要针对不同文化层次的游客开展各具特点的体验旅游活动项目。
三、皖南古村落农家乐体验式旅游开发对策
目前,不少关于体验式旅游的研究还是把旅游者和旅游产品的提供者对立起来,仅作为求与供的关系,而较少考虑到旅游者自身的参与和创新,较少考虑到搭建体验经济的“舞台”以提供一种场景,设计一种主题,营造一种氛围,从而让旅游者自己在其中扮演某种角色,从而获得单纯的观光旅游所无法获得的“参与体验”。本文运用ASEB栅格分析法进行古村落农家乐体验式旅游的开发分析,突出了对游客体验和市场实际需求的关注,在充分了解市场需求的基础上进行体验主题的提炼、体验氛围的营造、体验活动的合理设计,这是旅游体验性内涵外化的重点所在,也是“资源-产品-市场”三位一体的旅游开发理念的体现。
本文对于皖南古村落农家乐体验式旅游产品开发的“资源-产品-市场”三位一体的旅游开发思路概括如下:首先应深入认识与挖掘古村落旅游资源的价值及其内涵;其次,深入调查客源市场,掌握游客古村落体验旅游需求的特点;第三,结合市场上游客的古村落体验旅游需求与古村落旅游资源特征价值全方位整合古村落旅游资源,精心设计最具特色的旅游产品;最后,结合徽商文化热的浪潮,进行全面促销,扩大客源市场,繁荣古村落旅游业。
(一)皖南古村落村农家乐旅游主题提炼
提炼主题可以起到串联景物,增强体验,突出特征的作用,如建筑景观游、水景观游、民俗游、饮食游等主题概括不仅突出了当地本色和本土文化,也使产品更具感知化,有利于体验活动的开展和体验附加值的提升。
皖南乡村农家生活安静惬意,可以提炼出“皖南小桃源”的农家生活主题。这样的定位出自唐朝大诗人李白“黟县小桃源,烟霞百里间。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的诗句,主题简洁,不仅道出了皖南乡村的独特意境,也带有一定的梦幻特色,能够更加吸引游客的关注。在该主题的基础上,可以针对民俗体验,饮食旅游提出“当一回地道农民”、“做一天农家客人”等一系列次主题。针对建筑特色、民俗文化等提出系列次主题进行串联。
(二)皖南古村落农家乐旅游体验氛围的营造
皖南古村落农家乐旅游氛围的营造就是要针对皖南旅游资源特点结合农家乐开发特征为体验旅游搭建仿真场景。农家乐旅游体验氛围要综合突出“农”、“家”、“乐”的特点,设计重点在农家生活,要集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全方位享受[7]。下文从建筑设计、体验活动场景设计、自然环境美化设计和农家乐服务环境设计4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建筑设计:当地政府要对幸存的农村聚落加强保护、严格控制,防止其原生态风貌的丧失;对新建建筑的体量规格、色彩搭配、建筑风格、材质、方位等做出严格规定,对现有建筑也要提出协调方案,尽量统一风格、色彩,错落有致,形成赏心悦目的聚落整体形象。村落的一切开发建设都应围绕“古”字进行,以至于不影响甚至破坏村落的古风古韵,打破村落的和谐美,也只有在原始古风遗存的建筑氛围上,游客体验才能到达或接近期望。
体验活动场景设计:如可以针对“当一回地道农民”,“做一天农家客人”等主题要求,可设计开辟农活场所和当地厨师厨艺演示场所等若干活动场景,每一种场景的布置都根据体验要求进行包装。
自然环境美化设计:游客前往农家乐最先感受到的是乡村宜人的生活环境。首先,需要对农家乐周边卫生环境进行治理,垃圾统一集散,统一处理;其次,在其周围种植较高大的乔灌木,形成遮蔽,一方面保持整体景观的协调,另一方面营造景中有景之感。
农家乐服务环境设计:组织皖南农家乐协会,各家各户派出代表定期参与,一方面提出自己经营中出现的问题及自己下阶段的期望或需求,另一方面组织管理者根据需求提出合理的解决问题、改善现状的对策;组织管理者也要定期组织人员培训,提高接待户的服务意识和接待水平。在上述基础上,可以进行服务创新,如在不影响交流的基础上农家乐服务人员可以用安徽方言进行交流与服务,使游客体验皖南农村的独特服务。
(三)体验活动策划
对皖南农家乐体验活动的策划是要求建立在精致的体验主题设计和在良好的体验氛围营造的基础上,然后根据不同的主题设计活动,策划项目,打造系列项目。下面是针对皖南乡村生活与徽菜特色进行体验策划活动建议。
1.针对皖南农民生活习惯,进行农村体验专项旅游活动策划。设计“吃一回农家饭”、“做一次农家活”、“采摘春茶”等系列活动。在体验活动中让游客感知收益,如在“采摘春茶”活动中带领游客前往采摘,在这一过程中教会游客辨认芽与叶,辨认处在不同地貌的茶树,丰富游客的茶叶常识。
2.针对皖南乡村饮食特色,策划徽系农家菜肴特色旅游活动,以“皖南乡村美食节”为契机进行皖南徽菜的历史及风土人情宣传和皖南古村落农家乐菜肴的推广。定期策划免费提供农家美食品尝的活动,结合竞猜调动氛围;搭建场地对简单菜肴现场制作,也可配备厨师,让游客参与进亲自动手学做农家徽菜的DIY体验过程中。
(四)旅游体验的延伸设计――旅游纪念品的设计
旅游纪念品的设计是对旅游经历的纪念,也是体验感受的有效延伸[8]。皖南古村落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可结合体现当地民风民俗的乡土产品进行制作。例如将游客参与旅游活动时的成果如采摘的茶叶、自己设计雕刻的竹工艺品等;农家土产,如农家腌制的鱼肉、野菜等;地方特产,如香菇、木耳、干果等。这3种类型的商品可以通过包装设计,形成皖南古村落农家乐独有的3个旅游纪念品系列。真正做到让游客不仅吃得饱,还能“兜着走”。
四、结束语
皖南古村落以西递-宏村为典型代表,是前人留下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全世界的宝贵遗产,在大众观光型旅游产品需要过渡到基于体验性收获的专题型文化产品的阶段,皖南古村落的旅游开发必须突出以徽州文化内涵为体验核心的旅游。ASEB栅格分析法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突出了对游客体验和市场实际需求的关注,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皖南古村落农家乐体验式旅游开发的基本对策,以期能对其乃至其它类似旅游景区景点的开发完善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吴文智,庄志民.体验经济时代下旅游产品的设计与创新――以乡村旅游产品体验化开发为例[J].旅游学刊,2003(6) :66-70.
[2]周常春,苗学玲,戴光全.国际旅游规划案例分析[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671-695.
[3]徐林强,黄超超,沈振烨等.我国体验式旅游开发初探[J].经济地理,2006,26(12):24-27.
[4]王兴斌.“体验经济”新论与旅游服务的创新――《体验经济》读书札记[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4) :16-20.
[5] 李凡,金钟民. 旅游对皖南古村落影响的比较研究――以西递、宏村和南屏为例[J].人文地理,2002(5).
[6] 卢松,陆林,王莉,王咏,梁栋栋,杨钊.古村落旅游客流时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为例[J] .地理科学 2004(2).
[6] 宋咏梅,孙根年.试论体验旅游的理论框架与塑造原则[J].社会科学家122(6) :115-119.
篇4
[关键词]古诗教学 诗意课堂 课例分析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我们的每一节课堂,都应让学生享受到热烈的、沸腾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只有如此,才能让师生的身心都共处于一所精神的殿堂,感受生命的涌动和成长。这样的课堂,学生不受思维约束,师者进发独特智慧,在匠心独具的设计下,学习的过程闪现出迷人的光辉与人性的魅力。这正是新课程理念倡导下我们所追求的童趣横生的诗意课堂。
一、游戏――课堂生发诗意情感
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应是一种充满趣味的过程,让学生通过游戏,内心自然生发一种诗意情感,有助于让他们敞开心扉,用心灵感悟诗歌的美好意境。
《村晚》这一首诗,要求学生能够理解诗歌所描绘的美妙画面。课堂上,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走进诗歌,体验情境的。
师:我们先来玩个游戏。怎么玩呢?我先举个例子,这儿有个词:树,我给它前面加个词儿:高大的树。大家懂了吗?(出示:草――
池塘――水――山――落日――放牛娃――牛――)好,请看题目,结合我们的课文插图进行联想思考,现在开始准备,想到就站起来说。
(生兴奋不已,嘴里开始情不自禁地念念有词)
生1:草――青青的草。
生2:池塘――碧绿的池塘。
生3:水――清澈的水。
生4:山――巍峨的山。
生5:落目――红红的落日。
生6:放牛娃――快乐的放牛娃。
生7:牛――悠闲的牛。
师边听边根据学生的描述,将这些美丽的景物一一用简笔画画在黑板上。
《村晚》这首诗虽然配了插图,但是如果能够用学生们自己的语言在头脑中进行意像的建构,那将更有效地激起学生极大的热情,使学生更真切地体验到这首诗歌的美丽意境,让文本语言所表达的美丽画面不着痕迹地融入学生游戏体验的过程中。
二、绘画――课堂演奏快乐华章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应该不失时机地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在教学《村晚》一诗时,学生对里面的“山衔落日”不甚理解,这时,我引导学生亲自动手画一画,理解诗句的意思。
师:能不能画一画诗中的“山”和“落日”呢,看看两者应该是一种怎样的位置?
(生尝试作画,指名上黑板画)
师让学生对黑板上的画进行评价。
生1:画得不对,太阳是不应该完全在山的上面的!
师:为什么?请大家想想。
生2:因为诗上是说“山衔落日”啊,一个“衔”字就说明这轮落目应该已经落下去一半了,只有一半露在山上面,另一半已经被山挡住了啊。
师:这位同学的理解对吗?
生3:我认为对!这个“衔”的动作我可以表演出来。
师:(乐)好啊!
(生拿一支铅笔放在嘴中,用牙齿咬住)
师:大家看这个动作是不是“衔”?
生一致同意,师带头鼓掌,生齐鼓掌。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课堂上,给学生一个机会,创新的火花便活力四射,学生们的大脑中往往就迸发出一个个奇思妙想,与此同时,他们也体验到了积极思维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三、表演――课堂进发创造智慧
情境教学创始人李吉林老师认为:情境教学是站在人的活动和环境的和谐统一的高度来审视情境和创设情境,因此创设情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认识。的确,把表演引入课堂,是阅读教学中促进学生全身心投入文本的有效手段。为了突破《村晚》一诗的教学难点“‘横牛背’中‘横’字是什么意思”,我为学生创设了这样的情境:
师:课文中的插图已经将牧童与牛的关系画得很准确了,但大家是不是觉得还不过瘾呢?想不想亲身来体会体会牧童“横”牛背的那份惬意呢?
(生齐欣然,小手如林,跃跃欲试。)
师:我先有个问题请教同学,“横”字究竟是什么意思?牧童是不是骑在牛背上就叫作“横牛背”呢?
生1:不是不是!“骑牛背”是双腿分开跨在牛的背上,而“横牛背”那是不需要分开两腿的。
生2:我已经仔细看过课文5遍了,牧童“横牛背”的时候,那是侧着身子卧在牛的背上。
生3:我通过观察图画和反复朗读思考,觉得这个牧童横牛背的时候,心里一点都不害怕,他肯定是天天都是这样回家去的,而且当时还特别悠闲自在,我想亲自来给大家表演一下牧童“横”牛背的样子。
师:行!
(生雀跃着上来,利用课桌在上面表演了一番,生齐鼓掌!)
诚然,如果只运用观察课文插图,或是联系生活实际来说出自己对“横”字的认识,也可以算是达成了教学目标,但这种理解并不是一种情感的投入。意蕴丰富的诗句,在其文字底下的许多东西不是仅仅依靠理解了表面上的文字意思就能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其浓厚的童趣。以上采用辨析表演的形式所展开的学习过程,不但能帮助学生加强字词含义的积累,更能加深学生对学习古诗的兴趣,让学生们把自己的感悟、情绪、智慧积极投入到演和说中去,让所学的诗文自然而然地化为己有。
四、诵读――课堂绽放诗意之花
语文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情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可见,在“读读写写,写写读读”的小语教学中,“读”堪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与灵魂。
在教学《村晚》时,我这样指导学生朗读:
(在初知“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的意思后)
师:现在谁想来读读这句诗?
生1: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语调平平)
师:老师从你的朗读中感受到,草还没长满池塘,落日更是没有被山衔住。
生2:我来读,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声音响亮而有力,语调有起落变化)
师:老师听出来了,河岸边的确已经长满水草了,落日也已经被山紧紧地“衔”住了!不过,诵读古诗可得抑扬顿挫,让人听了有余音绕梁之感啊。谁再来试试?
生3: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读得抑扬顿挫,节奏把握准确,“满”字和“衔”字读得动情有力)
师:(拊掌微笑)这才是真正的诵读古诗之道啊!
(生齐读)
篇5
俗话说的好“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是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早读一直受到老师的重视特别是语文老师,早读能提高学生的语感,能让学生有更多的语文积累。让晨读称为一种习惯,让积累称为每天必做的工作,让书声琅琅称为校园里靓丽的风景。
本学期根据学校疫情工作安排,三、四年级语文老师教研讨论本学期的重点在课文朗诵上。因此本学期的晨读计划如下:
一、 内容
1、三年级主要朗读内容为1-8单元教学内容;
2、四年级主要朗读内容为1-8单元教学内容。
3、五年级诵读要求背诵的课文和古诗有:《四时田园杂兴》、《稚子弄冰》、《村晚》、《游子吟》、《鸟鸣涧》、《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凉州词》、《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自相茅盾》、《乡村四月》、《杨氏之子》。
4、六年级主要是本册书的课文朗读一遍。诵读要求背诵的课文和古诗《寒食》、《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马诗》、《石灰吟》、《竹石》、《采薇》、《送元二使安西》《春夜喜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江上渔者》、《泊船瓜洲》、《游园不值》、《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完溪沙《清平乐》
二、措施
1.时间:每周早读课学生进教室开始到8:25上课结束
2.语文老师做好指导,可以简单指导学生,加强记忆
3.开始让朗读能力强的学生领读、学生齐读。
4.评比
本学期最后一周星期五早晨每个班级以男女生赛读、小组赛读、大组赛读的比赛形式进行学生展示,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获胜,老师奖励小红花,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篇6
一、导入“设境置悬”,激发阅读兴趣,“走近”文本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入,生动的“开课”,能创设美妙的情境,设置引人入胜的悬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能使学生主体有种迫不及待的阅读欲望,较快地进入角色,“走近”文本。
1.在配乐朗读中“走近”文本
动听的音乐,美妙的声音能营造良好的氛围,再现真实情境,引领学生较快地进入角色。《二泉映月》委婉连绵,抑扬顿挫,催人奋进。课文再现了盲人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知道了这首音乐的创作背景,沉浸在乐曲旋律中的学生带着一种感动,一份投入,很快地进入了角色。
2.在夸张板画中“走近”文本
形象的夸张板画配上恰当、合适的悬念设置,不仅能给学生耳目一新的直觉,而且能激发探究阅读的欲望。《狼和小羊》一文,开课以狼和小羊形象、直观、夸张的两幅板画的出示,很快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接着,学生在老师的“凶恶的狼和温和的羊之间会发生什么事情”的问题中“急不可耐”地“走近”了文本世界――初读。
3.在影像资料中,“走近”文本
有些课文,因为学生知识基础,生活阅历所限,要让学生很快地进入角色,理解课文,有一定难度,如果借助影像资料,这一困难便会迎刃而解。《海天骄子》一课导入时,教者播放《新闻联播》“海天骄子――柏耀平”影像资料片段,学生很快建立了相关军事知识储备。
二、精读“以读攻读”,读中感悟,读中建构
阅读时,学生在多向、多元的对话中建构知识,形成语文素养。而阅读教学中的这种对话,它的基础和核心只能是读,只能是学生自己多种形式的读,在读中感悟,读中建构。
1.读而诵,在读诵中培养语感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可见古诗教学应重视朗读。“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村晚》),诗句意境优美,充满童趣。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在多形式的朗读中增加古诗文积淀,感悟古诗的音乐美、韵律美、意境美。
2.读、做交替,在读做中加深理解
朗读的同时借助身体语言,辅助适当的动作,在做中体验,在读中加深理解,这样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狐假虎威》一文中的“窜”“扑”“跟”“带”“扯”等体现老虎凶狠,狐狸狡猾的词,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做一做,利用形象直观的动作来体会,而后再引导他们读一读。这样在读与做的互补交替中,丰富体验,加深理解。
3.读而思,在“对话”中增加积淀
阅读课堂不仅要书声琅琅,更要静思默想。不仅要读更要“阅”,用眼看,用心想,全身心地融入文本世界,理解、揣摩。《二泉映月》语言优美、含蓄、隽永,真挚感人。精读时我引导学生带着“他在二泉边听到什么?想到什么?”问题静心默读,用心与文本对话。
三、“结课”耐人寻味,“曲终”而情未了
所谓“结课”,是指一节课的结尾。“结课”是否“出彩”、恰当,也是一门艺术。阅读课堂应重视课的结尾艺术,好的结尾往往是“言虽尽而意无穷”,“曲终”而“情未了”。
1.评头论足,升华认识,深化主旨
课的结尾,引导学生从文中走出来,评评文中的任务,谈谈读后的感受,能升华认识,深化主旨。《狐假虎威》一文形象生动,寓意深刻。结课时引导学生评评狐狸和老虎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从课文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这样“结课”环节中设置的问题,紧扣文本,在老师的引导下,实现了学生思维火花与文本整体的撞击和融合,使学生的思维向着全面、深刻的方向发展。在“跳出文本”的同时,提高了认识。
2.延伸课外,开阔视野,丰富阅读
从课内走向课外,强化课内外结合,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建立开放的语文学习新体系是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望月》一课,文中出现多句描写月亮的语句。结课时,我让学生一方面查阅古诗补全文中出现的诗的前两句或后两句,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去有意识地分类积累所学的有关山的、水的、季节的诗,丰富古诗的“内存”。
3.循文练笔,在续写中提高写作能力
叶圣陶说过:“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语文教材是教学的出发点,而不是终点。《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狐假虎威》两文结课,我留下一个回味性的假设――“如果小骆驼与小红马再次相遇”“狐狸和老虎再次碰到”,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同学们想象一下,课后续编一个故事。这种循文练笔的实践,充分利用了“课例”,实现了课内与课外的完美结合,提高了学生的习作能力。
篇7
高考阅卷组分析发现,很多考生往往是生硬地套用一些所谓的诗歌鉴赏的“术语”,但并不明白这些术语的用法,乱贴标签。
学生在解题时也总是先把一些主要术语塞进脑子里,然后用排除法去试验:先看“比喻、拟人”,再看“借景抒情”,有没有“对比、衬托”,是不是“虚实结合”。
在指导学生时,我们首先要让他们明确表达技巧的相关术语及内涵,将一些常见的表达方式及手法了然于胸,做到“授之以鱼”,更应该让学生明白诗人是如何运用这些技巧的,做到“授之以渔”。
实际上,表达技巧的分析应该在一首诗歌的不同层面进行,以下是笔者在高三教学实践中得到的一点感悟。
一、整体层面的表达技巧
这个层面是就诗歌的主旨而言的,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诗人的思想情感,可以称之为“表达目的”。中国古代诗歌中诗人的表达目的主要有以下这些:1.表达某一类情感,如思念故国家园和亲人,寄托壮志难酬的郁愤,抒发时光流逝的感叹,向往山水田园生活等,这一类抒情诗歌可以说占了大部分比重;2.表明自己高洁的志向追求和不同流合污的坚定操守,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王安石的《孤桐》;3.领悟某种人生哲理,如朱熹的《观书有感》;4.揭示某一社会现象,如杜甫的一些诗歌;5.表达一种特定的情趣体验,如钱珝的《未展芭蕉》等。
诗人要如何来实现最终的表达目的呢?往往会借助于一些手段,这就涉及到表达技巧的问题。为诗人表达目的服务的表达技巧,我称为整体层面的表达技巧,主要有以下这些:
从景与情(境)的关系入手,有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渲染烘托等手法。
从物与情的关系入手,有托物言志、借物寄情(趣)、象征等手法。
为达到委婉抒情的目的,除以上一些手法外,还有借古讽(伤)今、用典、对比、衬托等手法。
如果感情比较强烈,抒发地比较直接,那么就是直抒胸臆的手法。
下面我们通过具体的分析来了解一些手法的运用:
村 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这首诗抒发了一种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或是表达一种闲适安逸的心境。但诗人情感的抒发并不是直接的,而是借助于对傍晚乡村景色的描写,从整体层面来说,该诗运用了借景抒情,以景物来烘托心情的表现手法。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
(金)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元好问借赞扬海棠的矜持高洁,不趋时,不与群芳争艳,表达自己沉稳独立、自主自爱的品格追求,并以此告诫自己的儿辈,采用的是托物言志的手法。
青玉案 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诗人通过元宵夜赏灯的香艳女子和灯火阑珊处的“那人”的对比,塑造了一个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于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寄托自己不愿随波逐流、自甘寂寞的孤高性格,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反衬。
在整体层面分析表达技巧,一定要结合诗人的表达目的,看看诗人在诗中是如何来表现自己的思想情感的,是直抒胸臆,还是借助于一些景、物或是叙事等其他手段来实现的。
二、局部层面的表达技巧
局部层面是就诗歌的内容而言的。为了实现最终的表达目的,诗人需要通过一些方法途径,如可以借助写景、状(咏)物、叙事等手段,把景、物等具体内容写好,也需要一定的技巧。
抒情类诗歌中大部分情感的抒发都是委婉含蓄的,如通过水流花谢的景象来表达时光流逝、年华老去的哀叹;通过对古道、西风、柳树等景物的描写来表现离别时的不舍;通过对山水田园的描绘来寄寓归隐之情。在表达自己的志向追求时,诗人往往会借助于一些具有特定象征意义的物来实现,如梅兰竹菊等。有些诗歌的主旨还可以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如柳宗元的《江雪》,就是通过独钓寒江雪的渔翁形象来表现诗人遗世独立的清高品质;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则通过“那人”形象的塑造,表达自己不愿随波逐流、自甘寂寞的孤高性格。
为写景状物等内容服务的表达技巧,我称之为局部层面的表达技巧,主要有以下这些:
比喻、比拟、双关、借代等修辞手法;
白描和工笔;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对比、衬托;
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虚实结合;联想与想象;
移步换景、由高到低、由近及远、视觉与听觉结合等。
还是以上面三首诗歌为例,从局部层面了解一些手法运用:
雷震的《村晚》从写景层面来看,一、二两句,诗人把池塘、山、落日三者有机地融合起来,色彩和谐、清新幽雅,描绘了一幅宁静、温馨的乡村晚景图,其中“山衔落日浸寒漪”一句运用了比拟的手法。而三四两句应该是诗歌的关键句,暮归的老牛,牛背上卧着的信口吹笛的牧童,使画面充满了无限生机,整幅画面,人与大自然显得那样和谐,牧童的笛声不但没有破坏诗歌的基调,反而更增添了一种恬静悠远的意境,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的手法运用得非常巧妙。
元好问的《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在具体写海棠花时,诗人用的是对比衬托的手法,通过将海棠与桃花、李花进行对比,说它比桃花、李花开得晚,而且花朵色彩淡雅,深藏在浓密的绿叶之中,并不起眼,不像桃花、李花在春天争相开放,吸引人们的眼球,衬托出海棠洁身自爱、甘于清净的品质;同时赋予海棠以人的特点,因而又用到了拟人的手法。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用一群盛装艳服的赏灯女子来反衬“那人”的形象,这里的“蛾儿雪柳黄金缕”运用的是“借代”的手法;而在表现元宵佳节的热闹时,诗人又进行了极力的渲染,运用夸张、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当晚灯火辉煌、游人如织的景象。
在局部层面分析表达技巧时,一定要结合景、物等具体的内容,看看作者在写景、状物或叙事时都用到了哪些表现手法。
三、主要手法和次要手法
我们在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时一定要有针对性,赏析一首诗歌,应该落实到该诗歌重点运用的表现手法,而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或是把一些次要的手法当做主要手法进行分析。诗歌的阅读需要把握住整体和局部两个层面,整体层面中诗人为实现最终表达目的而采用的手法一定是诗歌的主要表现手法,而在局部层面中,就某一具体内容赏析而言,我们也要学会抓住该内容所运用的重点表现手法进行分析。
2013年浙江绍兴市联考试卷古诗鉴赏题要求对两首“宫怨诗”的主要表现手法进行赏析:
宫 怨
(唐)李益
露湿晴花春殿香,月明歌吹在昭阳。
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
宫 怨
(唐)司马札
柳色参差掩画楼,晓莺啼送满宫愁。
年年花落无人见,空逐春泉出御沟。
两首诗都是表达“宫女愁怨”的主题,那么两位诗人分别是如何来表现的呢?两首诗的一二两句都有皇宫的景色描写,所以学生马上想到的就是借景抒情,不同的是前一首是乐景衬哀情,后一首从“啼”和“愁”可以看出是哀景衬哀情。但是如果仔细思考,会发现这样的回答经不起推敲。从整体层面而言,诗人是要表现“宫女愁怨”但在一二两句的景物描写中我们并不能看出这一点。
前一首诗一二两句描绘的景色非常美好,写出了昭阳宫殿里彻夜笙歌的热闹情景。这两句写的不是“宫怨”,恰恰是“宫怨”的对立面;后两句突然转入另一种情景,另一种氛围,这里没有花香,也没有月明,有的是滴不完、流不尽的漏声,是挨不到头的漫漫长夜,失宠的宫女形象马上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不免为她心酸落泪。分析至此我们明白了,写承恩不是诗人的目的,而只是手段,通过前后这样鲜明的对比,突出深化了“宫怨”的主题,所以,对比才是该诗的主要表现手法。
后一首诗要怎么才能看出“宫怨”的主题呢?第一句无疑看不出来,第二句有“满宫愁”,但只是写出了宫女面对美好春色的一种即时的“愁”绪,还没有上升到“怨”这个主题,当阅读到第三句的“花落”时,我们不禁会发出感叹:这些“落花”不就是那些容颜凋谢的宫女吗?“无人见”写出了这些宫女被幽禁、冷落之苦,而最后一句,落花“空逐春泉”正表达了宫女们在幽禁生活中白白消磨青春的哀怨之情。可见,诗人是用极富象征意味的景物暗写宫女的命运,含蓄蕴藉,意境深婉。
从局部的层面而言,前一首诗从“昭阳”、“长门”二词可以看出用典的手法,昭阳殿是汉成帝皇后赵飞燕居处,长门宫是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后的居处,唐诗通常分别用以泛指失宠、得宠宫人住地。第三句“似将海水添宫漏”,是以海水的巨大容量来夸张长门的夜长漏永,而后一首的落花“空逐春泉出御沟”则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篇8
关键词:白沙诗论 缘情 诗歌创作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4)08-0080-02
作者简介:杨晴(1985―),河南夏邑人,西北师范大学2012级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陈献章(1428-1500),号白沙,是江门心学的创始人、明代心学的奠基者。陈献章以儒名世,以道授学,没有语录、经解等著述,其论诗主张也散见于为别人写的序跋中。现在采撷其论诗语录,并加以梳理,粗略地勾勒出白沙论诗的主要思想,主要从白沙论诗的功用和其“缘情”说切入,以期求教于大方之家。
白沙论诗的功用继承儒家传统的“诗教”说,以为诗文是政治教化的工具,沿袭了孔子的诗的“兴观群怨”说以及《毛诗大序》的儒家诗教观。如:
“小人歌之以贡其俗,君子赋之以见其志,圣人采之以观其变。” [1] (P.5 )
“夫诗,小用之则小,大用之则大。可以动天地,可以感鬼神;可以和上下,可以格鸟兽;四时行焉,百物生焉;皇王帝霸之褒贬,雪月风花之品题,一而已矣。小技云乎哉?” [1] (P.68 )
白沙论诗并没有一味强调基于诗歌功用的“诗教说”,相反,“缘情说”是白沙论诗的特殊之处:
“昔之论诗者曰:‘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又曰:‘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夫诗必如是,然后可以言妙。” [1] (P.66 )
“故七情之发,发而为诗,虽匹夫匹妇,胸中自有全经。此风雅之渊源也。而诗家者流,矜奇炫能,迷失本真,乃至旬锻月炼,以求知于世,尚可谓之诗乎?” [1] (P.11 )
“大抵论诗当论性情,论性情先论风韵,无风韵则无诗矣。” [1] (P.203 )
“诗之发,率情为之,是亦不可苟也矣,不可伪也矣。” [1] (P.10)
从上我们可以看出,他主张诗是人的自身情感的外露,反对形式主义的倾向,诗的风格只是人的内心思想活动的外显,而人的内心思想活动是复杂的,如喜怒哀乐等,人的心情的复杂性也在一定程度决定了诗歌风格的多样性。他对人的内心情感并没有过多约束,从物到人心再到情感的外露,这样的轨迹就是朴素的诗歌发生论,也反映了当时心学暗潮对官方哲学――理学的一种反拨。但白沙论诗并没有到此为止,而是有进一步的发展,他对诗的性情有更进一步的说明,“诗之发,率情为之,是亦不可苟也矣,不可伪也矣。”强调“情”不可随意而发,不可作伪,不要故作无病之,要真情实感。
白沙还强调诗歌要发自然真情,不要人为地安排,也反对宋人的纯粹地以议论入诗:
“古文字好者,都不见安排之痕迹,一似信口说出,自然妙也。其间体制非一,然本于自然不安排者便觉好,如柳子厚比韩退之不及,只为太安排也。” [1] (P.163 )
“须将道理就自己性情上发出,不可作议论说去。离了诗之本体,便是宋头巾气也。” [1] (P.72 )
白沙在自己的诗歌创作上可谓是不遗余力地贯彻这一主张的,且看他的诗作:
皎皎月又缺,鲜鲜菊可收。汀云迷岛屿,山雨落扶留。
市有屠牛杌,江连逻吏舟。恐无赊酒处,垂白对清秋。[1] (P.358 )
白沙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江南乡村晚秋图:皎洁的缺月、鲜艳的、淡云笼罩下的小岛、市集上的小商贩,弥漫着一种平淡的生活气息。节入清秋,江南小镇融入迷蒙的烟雨。这首诗的感情抒发显得淡而有味,毫无雕琢之气。
黄昏披此裘,坐望梅村月。美人遗我酒,小酌三杯烈。
半酣发浩歌,声光真朗彻。是身如虚空,乐矣生灭灭。[1] (P379)
白沙的这首诗可谓是自己真性情的流露,在黄昏小酌之后,引吭高歌,感觉自己的声音和着这月光相得益彰,已经达到了一种虚空无我的境界。此诗显得白沙性格率真活泼,抒情自然,更没有刻意安排的痕迹。白沙诗作尚平淡自然,在这一方面和白沙作诗推崇陶渊明是分不开的:
“寻常间闻人作诗,辄屏息退听,不敢置一语可否。问其孰为工与拙,罔然莫知也。……及退取陶、谢、少陵诸大家之诗学之,或得其义而亡其辞,或得其辞而遗其意,或并辞意而失之。” [1] (P.154 )
白沙诗作中有多首是模仿陶诗的,他自己认为:“章《闲居》《和陶渊明古诗》十余篇,一、二篇中颇自以为近之。”且以一首《归田园》为例:
其一
我始惭名羁,长揖归故山。故山樵采深,焉知世上年?
是名鸟抢榆,非曰龙潜渊。东篱采霜菊,南渚收菰田。
游目高原外,披怀深树间。禽鸟鸣我后,鹿豕游我前。
冷冷玉台风,漠漠圣池烟。闲持一觞酒,欢饮忘华颠。
上述诗作中一些句子是套用陶诗的诗句,学得可谓惟妙惟肖,就连在布局谋篇上也向陶诗看齐,甚得陶诗的意蕴和风格。由此可见,白沙论诗特别重视主体审美的原则,在当时诗坛也是别具一格的。当然,这也与他的心学理论息息相关,和程朱主“理”相比,陈献章更注重“心”。“君子一心,万理完具”,心包容宇宙万物,甚至天道。
“天道至无心。比其著于两间者,千怪万状,不复有可及。至巧矣,然皆一元之所为。圣道至无意。比其形于功业者,神妙莫测,不复有可加。亦至巧矣,然皆一心之所致。心乎,其此一元之所舍乎!” [1] (P.57 )
明道要反求诸“心”,而非“穷理尽性”。这就决定了白沙论诗要突出自我的体会、感受,使明道的过程变为陶冶性情的过程,从而冲破程朱理学的藩篱。从这方面来讲,白沙论诗的主张对主张抒发自我感情的“性灵派”在晚明诗坛的崛起有着开拓性的意义。
白沙之失在论诗的“缘情”中“情”并不是人的所有思想感情,而是一种像程明道、邵康节那样的“温和乐厚”的“性情”,在这一点上白沙便露出其为道学家的面目来:
“欲学古人诗,先理会古人性情如何,有此性情,方有此声口,只看程明道、邵康节诗,真天生温厚和乐,一种好性情也,至如谢枋得,虽气节凌厉,好说诗而不识大雅,观其注唐绝句诸诗,事事比喻,是多少牵强,多少穿凿也。诗固有比体,然专务为之,则心也已陷于一偏。” [1] (P.274 )
从上述的大致分析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白沙论诗的主要思想倾向。他的论诗思想总体上超过了前学家“以道论诗,以理论诗”的藩篱,开始重视个人思想感情的抒发,虽然在当时诗坛上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但是伴随着心学思潮的不断发展,其论诗主张被后世不断发扬光大,终于开启了晚明时代重自我、重个性的文学思潮。
参考文献:
[1]陈献章.陈献章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7.
[2]杨慎.升庵诗话[A].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C].北京:中华书局,1986.
[3]黄宗羲.明儒学案[M].北京:中华书局,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