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的诗句范文

时间:2023-03-16 08:54: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黄山的诗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黄山的诗句

篇1

2、妖星沈雨露,和气满京关。上将忠勋立,明君法驾还。顺风调雅乐,夹道序群班。香泛传宣里,尘清指顾间。楼台新紫气,云物旧黄山。晓渭行朝肃,秋郊旷望闲。庙灵安国步,日角动天颜。浩浩升平曲,流歌彻百蛮。——郑谷《回銮》

3、洞房环佩冷,玉殿起秋风。秦地应新月,龙池满旧宫。系舟今夜远,清漏往时同。万里黄山北,园陵白露中。——杜甫《洞房》

4、肃城邻上苑,黄山迩桂宫。雨歇连峰翠,烟开竟野通。排虚翔戏鸟,跨水落长虹。日下林全暗,云收岭半空。山泉鸣石涧,地籁响岩风。——虞世南《奉和幽山雨后应令》

5、峭壑阴森,云气汹汹;松影翻飞,势如游龙。披霜傲雪,屹立苍穹;蜿蜒其脊,横空长虹。——《黄山松》

6、天游龙辇驻城闉,上苑迟光晚更新。瑶台半入黄山路,玉槛傍临玄霸津。梅香欲待歌前落,兰气先过酒上春。幸预柏台称献寿,愿陪千亩及农晨。——卢藏用《奉和立春游苑迎春应制》

7、不知何处好消忧,公退携壶即上楼。职事久参侯伯幕,梦魂长绕帝王州。黄山向晚盈轩翠,黟水含春绕槛流。遥想玉堂多暇日,花时谁伴出城游。——伍乔《寄张学士洎》

篇2

进入黄山,就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石头世界,怪石奇形怪状。有的像仙女般亭亭玉立在山顶上,有的像巨石般屹立在山上。看那巨大的“仙桃”,它好像一个大桃子一样,从天上掉到那“石盘”上。还有那一座高山上,有一个仙人望着白浪翻滚的云海,用手指着远方,好像在说着什么。在狮子峰前,一个可爱、活泼的猴子独踞峰顶。从远处看,我还以为一只真猴在峰顶静观云海起伏呢!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只石猴,它信佛在静观云海起伏,当云海散去时,石猴信佛在观望太平县的秀丽风景。所以“猴子观海”又名“猴子望太平”。黄山的怪石如同鬼斧神工,让人震撼。

看那一片松海,好像云海中的“绿岛”,使山峦因此而更显示出勃勃生机。有的亭亭玉立;有的凌空欲飞;有的悬垂倒挂‘有的却又绕岩三匝,翘首展翅欲飞。有的像一把巨大的绿伞,殷勤地撑开等着你;有的像云南的孔雀,抖动着美丽的羽毛,炫耀着自己独有的魅力;迎客松张开臂膀欢迎四方来客,然经历了十年的风霜雨雪,树皮裂开。但依然那样苍翠,像哨兵一样笔直,让我想起了“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诗句。

在山上看云,云好像一个运用自如的魔术师,使黄山的景色瞬息万变。最低处是幽谷中一缕缕淡淡的云气,好像是下面的山涧被煮沸了一般,由那里蒸腾出来的。山间的白云如带,既相对的固定,又缓缓地移动,把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山峰遮掩得若隐若现,若即若离,充满了神奇的色彩。远处的一个个山峰,就被云隐藏在云海中,含羞般只露出个山尖尖,扑朔迷离的样子,使你感觉到这般的图景让人恍惚觉得正漫步于天上的市街。有的有巨浪排空、惊涛拍岸的气势,偌大的黄山瞬间只剩下几个峰尖,如同海中的岛屿。在遇到旁边的气流或者山穴空洞,云就发出“轰隆隆”的响声,声音粗犷深远,如若铜钟。这云声有时竟长达数分钟之久,有时云声倏地响起,犹如雷霆霹雳,令人一惊。这里每一道阳光,每一束雨丝,每一阵和风,都使云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篇3

美最易拉近心理距离。登临黄山,心不知不觉与之契合,于是顿生与之相拥的冲动,就像遇到心仪的美人儿。

可黄山之美,不限于灵秀,更多的在于坦荡而含蓄、刚劲而宽厚、神秘而坚韧。著名国画大师刘海粟十次到过黄山后,深情地说:“黄山是吾师!”

以山为师,是大师的谦逊之言,但从另一个方面说明黄山不仅具有超乎寻常的美,而且还具有达人一样的品格。

我到过泰山,我讶异于那一马平川,陡然有了那么一座高山,且靠近皇城根儿;我到过天柱山,在崇山峻岭中探寻,终于找到了一座的灰白山体,不过仅是“孤立擎霄,中天一柱”;我到过张家界,它拔地而起,就像一位不速之客,突兀地出现在你的眼前,让你猝不及防。

黄山不是这样的。他就像一个有涵养的人,慢慢地优雅地走到你的面前。坐车进去,一座座高山像一个个敦实的汉子,平淡质朴,如泰山。偶尔在山顶上出现几块奇形怪石,就像头上随便扣上的普通帽子。这样的山形在皖南比比皆是,平常得如见到了邻家阿叔。再往前走,透过苍松翠竹,你隐隐约约看到那而圆润的白色花冈岩组成的山体直插云霄,如一位位著白衣长衫的俊朗少年,岩缝上嵌着青松的绿色,就如《天龙八部》中的慕容公子、段公子等人的白衫上的绿丝绦。

第一眼见黄山,我就认定他是一群衣袂飘飘、玉树临风、武功高强的少侠。

不是吗?“天都履险”时,爬石天梯,过鲫鱼背,你不得不叹服李白的诗句“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黄山天都峰的高峭险峻,如负剑义侠,傲临天下,让你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可这正如人生一样,不历险,怎能站得高。不攀援,怎能到顶点?

别以为到黄山仅仅是登临,“西海探幽”时,你才知道黄山如一个含而不露的高手,静静守在幽谷中,任凭水动、云动、风动,屏息打坐,心不游移。坐滑车下到西海大峡谷,你恍惚走进了张家界的天子山,眼前的山中植物繁茂,褐色山体像一根根偌大的竹笋,直刺天穹。若不下到谷底,站在上面,你真不知道西海峡谷有多神秘,不知道其山有多高,涧有多深。

黄山是以多种姿态出现在人们眼前的。如“北海望远”时,黄山就表现为一种开放包容、兼济天下的智者姿态;观远处,“童子拜观音”栩栩如生;俯下方,“梦笔生花”景惟妙惟肖。

黄山确实有着师者的仁厚。到“玉屏揽胜”时,那名满天下的迎客松,以无比的热情迎候着人们;“百步云梯”,让你知晓“行百里者半九十”的忍耐;“一线天”,让你懂得“那怕有一丝光明,也要走出像样的人生”的坚守;“飞来石”,让你明白“只要找好支点,就不怕重压风险”的淡然;“黄山松”,让你明了“无限风光在险峰”的顽强……

篇4

7月18日清晨,本刊“黄山采风团”一行17人来到黄山。

汽车在蜿蜒的山路盘行,大家的心却早已飞向窗外,呼吸山林间带有松木青草气息的清新空气,目光掠过窗外粉墙黛瓦的徽派民居,掠过农田、村庄、路边青松和一条潺潺流淌的小河……

黄山,我们来了!

车进巍峨的景区大门,全车沸腾了。我们真正走进了黄山!投进了黄山的怀抱!我们从前山玉屏索道上山,登临莲花峰,再去光明顶,夜宿北海宾馆。

漫步黄山,留恋于奇松、怪石之间,让人不知往哪里瞧。幸好有黄山风景区管委政治处副主任汪恒来指点迷津。奇松、怪石、云海在汪主任的幽默解说中被赋予了生命和感情,让我们的旅途感到轻松愉快。

(一)

黄山奇松遍布峰壑,一般生长在海拔800米至1800米的高峰上,针叶粗短而稠密,叶色浓绿,枝干曲生、树冠扁平,盘根于石,傲然挺立。汪恒来主任告诉记者,黄山松不滋生于土,而盘根于危岩峭壁之中,挺立于峰崖绝壑之上,破石而生,苍劲挺拔,姿态美得奇绝。巨松高数丈,小松不盈尺,或翠枝舒展,如流水行云;或虬枝盘结,如苍龙凌波,或矫于威武。现有迎客松、送客松、黑虎松、双龙松、凤凰松、连理松等36大名松可供游人观赏。

(二)

此次黄山采风,我们登上玉屏峰、绕行天都峰、越过莲花峰、踏上光明顶、走上始信峰。特别让我们赞叹的是王亚东社长一行7人,在傍晚时分,用3个多小时勇穿新开辟的梦幻景区“西海大峡谷”,饱览峡谷迷人景色,一路走过栈道、尺余宽的绝壁石径、陡峭的石梯,以及山间的鸟鸣、燕舞,伴随着奇石、怪松,时有涧水潺潺,令人心旷神怡。路遇一位曾三次穿越大峡谷的澳大利亚华人摄影师,他盛赞觅见知音。

黄山不仅是一座峰林石柱的大观园,而且是巧石怪石的天然陈列馆。在波澜壮阔的峰海里,争相崛起的无数巧石,好似一颗颗晶莹剔透、熠熠闪光的明珠,把黄山胜景打扮得分外绮丽。这些巧石形态别致,意趣无穷。大者石林耸峙、石笋罗列;小者玲珑剔透,造化精妙,巧中见怪,怪中有巧。有的酷似珍禽异兽,有的宛若各式人物,有的形同各种物品,有的又以历史故事、神话传说而命名。

在黄山峰林中,巧石怪石星罗棋布,遍山皆是。有名可指的就有120余处。而且多与青松为伴,构成一幅幅天然图画。这些巧石,大的就是一座山峰,小的如同盆景古玩,它们因以酷似的形态和动人的神话传说结合在一起,使得个个有画的意境,诗的韵味,可谓形神兼备,给人以艺术美的享受,令人心驰神往。

黄山怪石有垂直的、水平的、带有不规则或纹路的,它们都是经大自然千百年的风化,经历了无数次风霜雨雪的洗礼而形成。前山、后海、幽谷、峰峦、峰之巅,崖之缘到处都有它千奇百怪、惟妙惟肖的身影。黄山怪石还要靠观赏者用心去读,用情去悟,才能发现其潜在的美,动态的美。感觉似与不似妙不可言的艺术形象

(三)

始终伴随我们如梦如仙的当数黄山云海。翠松青青,小径幽幽。路旁景色,明艳而朗爽。时或一排怪石,时或一株株百年古松,在渺邈云海中探头探脑,及至近了,云消雾散,豁然开朗,深谷绝壁尽收眼底。当你举起相机,当人与山一同定格时,忽又云海一片,直到你精疲力竭她才罢休。

这是云海的杰作。

此时此刻,才是真正的心旷神怡,轻松愉快,无牵无绊。

黄山的云分多层在山间缭绕。最低处是幽谷中一缕缕淡淡的云气,好似沸腾的山泉蒸腾而出。山间白云如带,既相对固定,以轻纱般飘移,把一座座山峰遮掩的若隐若现,若即若离,扑朔迷离,尤如天庭。行在云中不知云,人近云处雾轻轻。一路走在山道上,时而闯入云中,给人以湿漉漉的感觉;时而被云包围,在绝壁中不敢移步。黄山的云是有灵性的。客到云散,豁然开朗。游人不到的景点,常常云雾紧锁,游人一到,云消雾散。我们行至“西海大峡谷”景点,天空突然放晴,刚才还在身边的云,仿佛被一只巨大的神手收走,四周变得天净山碧。黄山的云是彩色的,即使是一个高明的画家也难绘其绚丽。

19日清晨,在北海宾馆前面的曙光亭观日出。从早晨5点开始,天际渐渐转亮,只见东面的始信峰、上升峰之间,几片青灰色的条状云,在两峰之间架起几道浮桥。随着红日喷薄而出,浮云底色渐淡,刚近白色,又染上一丝橙黄,忽又开始转红,这时的底云,朵朵红色,似点点燃烧的火把。待太阳逐渐升高,底云变白了,上面的云又染成了红色,一层层染上去,所有云仿佛花枝招展的翩翩仙女,妙幻无比。

黄山的云变幻莫测,多姿多彩飘忽不定的身影,把黄山装点的美不胜收。

黄山的云,始终在变,一刻不停地在变,变得生动活泼,变得风情万种,变得美仑美奂。

黄山的云,以黄山为载体,与山相依为命,构成了一幅幅旖旎的黄山风景。

雄伟壮丽的黄山,宛若一幅徐徐展开的水墨画,别具一格的奇石、云海,让人完全忘记了自我。

(四)

登临光明顶,俯瞰群山,叫人想起杜甫的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此时,我们的精神为之兴奋,胸禁为之开朗。极目更是浩瀚壮阔,远处主峰突兀,被许多小山峰簇拥着,宛如五月新莲,清新妖艳,婷婷玉立。云海尽处,则是青绿一线,之上就是白朗朗、翠微微的长天了。曹操的诗曰:“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用在这里,倒也贴切。

篇5

(一)历史资源

黄山作为中华十大名山之一,一直以来都受到古今中外文人雅客的青睐古代就有诗云:“壑远潭清水亦香,黄山缥缈惹仙藏”来描绘黄山的仙境,更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诗句来表达黄山在人们心中的地位。1990年黄山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名录,自此黄山以“震荡国中第一奇山而闻名。

(二)自然资源

1、气候资源

清代曹文值用“四月始知春,一岁竟无夏”来形容黄山天气可谓绝妙。黄山地处我国东部的季风区,有着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平均气温在15-16摄氏度,降水多,云雾大,山高谷深,气候垂直变化,形成了特殊的山区季风气候,由于水热条件充足适宜多种林木茶叶果树及农作物生长。

2、地质资源

黄山为坚硬的花岗岩经冰川运动和地理风化而成,形成了垂直节理发育的峰林结构,其山体高大雄伟,主峰屹立于江南丘陵之中,是其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3、水资源

由于黄山的河流水源主要是以降水作为补给,其典型的季风气候也就决定了河流的水文状况,即汛期集中在夏季时间分布不均,年际变化大,加之黄山特殊的山高谷深的特点,应运而生的是黄山著名的“四绝三瀑”——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和三大瀑布,这也为黄山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4、土壤资源

黄山市中低山地多为黄壤,土层较厚,肥力较高,有利于茶树,林木,药材的生长;丘陵地带多为红壤,酸性很大,肥力较差,但水热条件充足,适合油茶,栎松等作物的生长;在河谷地带,由于河流冲击带来大量肥沃土壤,加之地势平坦,适合农业播种生产。

(三)人文资源

黄山文化是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黄山至今还保存着许多徽州古建筑,徽雕艺术,绘画以及诗词歌赋。徽州古文学,以及黄山画派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黄山市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不足

黄山市的旅游配套设施虽然近年来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是受环境承载量、经济、消费市场等因素的影响,旅游业的配套设施仍然无法全部满足旅游的需要。

(二)旅游资源开发不合理,破坏严重

客流量过大以及人为破坏等因素导致一些不可避免的损失。

(三)商业活动缺乏统筹规划

黄山作为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商业发展水平较为低下,缺乏种类齐全的商业街,没有发达的商业与旅游业相互协调,难以带动整体经济的发展。

三、提升黄山市综合经济实力的举措分别从第一,二,三产业出发,进行具体说明。

(一)第一产业与生态旅游业相结合

1、农产品市场化

结合黄山自然条件及自然资源,重点栽种适应市场需求的济作物,如黄山茶叶,贡菊,野生菌类等作为发展旅游业的下游产业,以提高农业生产价值。

2、进一步开发乡村观光旅游业

即‘农家乐’旅游,把乡村自然风光与旅游业紧密结合起来,打造‘中国乡村旅游第一品牌’。

(二)走具有创新力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1、开发生产绿色环保产品

结合黄山自身条件与自然资源,贯彻落实黄山工业无污染化的方针,开发绿色无污染的环保工业,如黄山著名的龙头企业——黄山一品有机茶叶有限公司。

2、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通过引进人才,区域合作,中外交流,与时俱进,发展例如聚酯树脂,高级粉末油墨等高科技产业,一定做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并存,如黄山最大的工业企业永佳有限公司。

(三)重点开发以旅游业为核心的第三产业

1、旅游营销方式创新

打通校园,企业,社区宣传渠道,采取旅游宣传途径多样化方式,加强景区城市基础设施商业规范化建设,强化黄山旅游城市形象宣传,提升知名度和品牌形象。

2、文旅结合

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效应,提升文化软实力。推广‘徽韵’,黄梅戏等特色歌舞演出,使游客领略徽文化的意蕴;深入开发徽文化的旅游产品,如著名的潜口民宅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西递宏村文化产业建设。

3、统筹区域规划

篇6

说起来西湖并不大,没有洞庭湖、鄱阳湖那样波光粼粼一眼望不见边的壮阔风光。也不如永州小石潭清冽,不如九寨沟湖群五彩缤纷。西湖边的群山外表平平常常,毫无雄伟壮丽的气势,怎能比贺兰山、祁连山、峨眉山、黄山?这样一个平平常常的湖泊,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山丘,为什么那样震动我的心灵?

请你到西湖边走走吧,你就会懂得我的话,理解我的心。

说西湖不大,也很大。说西湖平常,却也不平常。它的真正动人处,就在这不大中的博大,平常里的不平常。

让我们就以孤山一隅来说吧。走上小小的孤山,你会感觉到什么?

踏上通向孤山的断桥,不由得使人想起多情的白娘子和许仙的故事,深深厌恶那个多管闲事的法海和尚。走到岛上迎面看见一座放鹤亭,不由回想起隐逸诗人林和靖“梅妻鹤子”的高风亮节。走过酒旗飘飘的楼外楼,心头不由涌上“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卞州”的幽恨和愤懑。再往前去是秋瑾墓,怎能不默默念诵“秋风秋雨愁煞人”的诗句,胸中产生几多遗憾、几多惆怅?跨出小岛还有庄严肃穆的岳坟,面对“精忠报国”的题词,不禁激发起人们无限悲愤的敬仰,鼓动起如潮汹涌的爱国热情。如果不是考虑环境卫生,会提一桶粪水把秦桧和古往今来像秦桧一样的奸贼从头到脚浇个透。这里还有打虎英雄武松、游戏人间的济公和那个受尽侮辱的不幸姑娘苏小小的故事,哪一个不联系着人们的爱和恨?够了,这样散落的历史篇章和民间故事还少吗?可以说步步是历史、步步是故事,紧紧扣着中国人的心。带一本历史去读西湖吧,你会懂得更多更多。

篇7

一些个体,它们本身或许有特点,略有不足,但他们未曾勾心斗角过,未曾针锋相对过,在如斯的统一中,倘若你以总体之角度观之,竟是别样和谐。走下黄山,我不禁陷于了思考。

是的,如果你是求个体的方正,那么最终所得可能仅仅只是一潭死水,茫然而无趣。君不见,明清王朝盛行的八股文吗?八股文根本不讲求相融,不讲求文章总体的韵味,它只求圣人之气,只求体制规范,每一字的方方正正,这种是偏安一隅的排他性,最终让文字失去了它原有的重量与美感,更让明清王朝裹足不前。

我想,真正的大美,绝不应该如此!它应当是支点的寻觅,是元素的交融,是单一的颠覆,更是和谐的统一。

个体的波澜不惊,甚至旁逸斜出,却是在同一后成就整体的云蒸霞蔚,别样风采。郑板桥先生曾说:“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他也正是这样诠释自己的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成就了和谐的同一,成就了“板桥体”的艺术高度。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以前读何立伟先生的《日月盐水豆》一文,不仅为他文章中的文白兼用所叹服。文言,精巧而意赅;白话,又不失抒情之美。也许仅取一者,会令文章或大腹便便,或词肥意瘠,但两者的兼用却令整篇文章彰显了别样的韵致。

篇8

关键词: 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 《感受大自然之美》

一、本节课设计为活动课的主要目的

1.现实意义。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出外旅游的人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大自然,回归大自然,在游山玩水中欣赏、享受、感悟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但是不同的人面对不同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会有不同的感受。正所谓:一千名观众就有一千名哈姆雷特。观察景物时“远近高低各不同”,“三山半落青天外”,“凤去台空江自流”。看到景物不由自主地会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总为浮云能蔽日”借景抒情,更好地提高人们鉴赏自然美的能力,有利于进一步充实人的人文思想,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更有利于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2.本节活动课的教学理念。(1)围绕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参与开展。思品活动课是师生共同投入的以活动为载体的课,是教师的教育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的有机结合,是教师主导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2)以学生为中心,精心设计活动课流程,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在思想品德活动课教学设计与实践时要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实际水平和学生所能接受的活动方式出发,精心设计学生参与活动程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感,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实践、领悟、探索、创新。(3)活动课体现普遍性原则。在活动课开展过程中,活动内容的选择应以全体学生为核心,立足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符合中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给每个学生以发挥和展示的机会,为学生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广阔的空间,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本节活动课开展的过程

1.提前让学生预习本课内容。(1)美丽的大自然的美体现在什么地方?(2)如何鉴赏大自然之美?

2.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找出有关描写春天的诗句,特别是描写春天景物的诗句,同时建议学生搜集资料时,最佳的办法和方法是将诗句的作者、出自写清楚。

3.准备有关大叶女贞、龙爪槐、牡丹、青桐、棕榈、金桂、七叶树、枫树、石兰、铁树、黄杨等花草树木的相关知识。

正式上课之前,我将(7)班50名学生集中起来,统一提出要求,收集检查所写的诗句、有关花草树木的介绍知识,然后讲活动课的纪律要求。

正式铃响之后,我将所有的学生组织起来排好队形。开始在校园内按照预订的路线,从教学楼――校训碑――红叶李林――丹桂林――棕榈带――花园走廊――竹林等。我是边走边讲平时在我们身边不注意的一些风景。学生听得很认真。我把学生所做的介绍、诗句集中起来,从中挑选出优秀作品让他们自己读。学生听得认真,遇到学过的诗句集体背诵贺知章的《咏柳》和韩愈的《草色遥看近却无》,感受志南的《吹面不寒杨柳风》,欣赏杜甫的《好雨知时节》。自然景物欣赏完毕之后,我又将他们领至文化墙,欣赏人文景观。文化墙中蕴含更多的学校的文化元素。“学海石”、校训校风教风学风、乾陵、祖国的大好河山、黄山迎客松、科技制作,文化墙丰富的人文元素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思维视野,让学生明白了司空见惯的文化墙中所富含的育人元素。

4.主题升华:活动临结束之前我做了活动小结,抛砖引玉,寓教于乐,学生感觉我们校园美吗?学生回答:美。校园美体现在哪些方面?学生众说纷纭。请问大家:我们如何维护美?如何爱护美?学生异口同声地做了回答。我们要爱护校园环境,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爱护花草树木。同时面对个别学生的不文明行为,比如乱丢果皮纸屑、攀折花木等行为及时加以制止,并讲清道理。生活中的自然美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我们一定要珍惜爱护。

5.布置开放性作业:(1)你参加今天下午的活动课,有什么感受和体会?(2)如果在现实中,你遇到破坏环境的不文明行为,正确的做法是什么?(3)假如你和父母亲戚一起出游,你会给他们讲解哪些知识?

三、本节课的收获

1.不是因为我们身边不乏美的存在,而是我们缺乏发现美的眼睛。

2.学生的知识视野进一步拓宽,扩充了自然知识,同时丰富了人文知识。

3.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4.学生初步掌握如何来鉴赏美,应该注意观赏的距离、角度、时间,同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5.本节活动课对学生在知行统一上有正确的价值引导,使他们在感受大自然无尽的美中更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为下一节《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的教学奠定基础。

6.一节思品活动课的成功与否,老师提前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设计路线,明确给学生展示的内容,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作用。

四、教后反思

1.对于一些开放性强的问题,比如你将如何来维护校园环境?没有很好地组织学生围绕该问题进行充分讨论。有的学生仅仅谈到个人如何做,没有谈到教育感召别的学生应该如何做。

2.进行分组讨论时,没有引导、启发学生很好地对课题展开深层次的探究、分析。比如在我们学校,由此扩展到社会,整个世界的环保。

3.“双主”作用发挥不到位。具体指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没有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展示个性发展。应该多让学生找一些有关校园花草树木的知识,比如属于哪一个科目?花叶果实干的特征。

4.分组时没有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在活动中彼此没有得到互补。

5.作业布置之后,一定要认真检查,并做好讲解引导。

五、改进措施

1.做好预习,不打无准备之仗。在上课前让学生多积累、收集相关材料,了解与课文有关的知识,以便更好地对课题进行探究学习。

篇9

读词,像是饮一杯飘着淡淡香味的碧螺春,初饮清淡无奇,细品,则齿颊留香,回味无穷。

读词,像是看一处江南水乡淡雅的风景,雨丝朦胧,幽幽的雨巷浮着一柄油纸伞,水潺潺,雾蒙蒙,意味隽永。

读词,你会觉得日子慢了,日子此时打了个旋儿,顺着词句缓缓的滑落下去。

谪居宫墙内,月似吴钩,离愁满腹理不断,春意阑珊雨潺潺,朱颜可改?梧桐点滴泪,月下独愁,洒入肠化相思泪。黯然神伤,情未了,伊人何在?

这是我填给满腹离愁的李煜的词。

历经亡国之耻,目睹国破之辱,作为一个国君,他是失败的。但作为一个词人,他是伟大的。李煜一生极尽坎坷:爱情的曲折,政治漩涡的挣扎,人生的痛苦抉择,满腹离愁的酸辛。

从相见欢的“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我懂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奈;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我懂了那是一种忍耐;从“雕楼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我懂了,那是一种沧桑;

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我懂了,那是一种悲哀。

我明白,那是一个国君彻骨的沧桑,一个词人的沧桑,一个时代的沧桑。

读词,懂词,读懂李煜的离愁,才能在柔柔的诗词中陶醉。

素月寄孤舟,只影叹英雄,月如钩,一盏残酒,淡洒怎敌晚风疾?梧桐雨,点滴泪,晚里自登楼,独恨锁眉头。恨无穷,雁渡寒潭,斜阳烟柳断肠处,流离苦,何时休?

这首词是我填给历尽漂泊的李清照的。

从她的词中,我明白了一个满腹感伤的奇女子的坎坷:国破之凄,丧夫之痛,改适之苦。

自她16岁踏进李家的那一刻,所有人希望她是一个幸福美满,相夫教子的好妻子。但,世乱,当她结束青州十年的安逸生活后,她寻寻觅觅自己的幸福,在乱世中争渡,争渡,却总失归路。双溪的扁舟载起青春年少,却载不动满腔愁苦。易安的黄花,随风而逝。在雁声断秋时,勤修《金石录》,重新认识了自我,点亮了一盏孤灯,蹒跚走过。读词,懂词。读懂易安的黄花,哀而不伤,韧而奋进,才能醉在词中。

结庐在人境,把酒采菊,牵黄擎苍叹世事。昔日汴河风光处,履履难重,成败任东西,此意无穷,悠然归隐谁与同?一蓑烟雨走平生,斜阳正在。

这首词是我填给清高归隐的陶渊明的。

在诗词中,我看见了你戴月荷锄归,夕露沾湿的衣裳。你的从容洒脱,你的眼中 只有绿水泛清波。

在开遍的南山西畴,临清波而赋诗;在明月朗照的深山竹林,抚琴而长吟。你抛开了世俗的风尘,在青山绿水间吟哦着流水般轻扬的诗句。

读诗,懂诗,读懂陶潜的闲适愉悦,才能醉在诗中。

诗词空明的意趣、澄澈的意境,高洁的品性,使我陶醉。诗词意象无处不在的渗透中国文学的字里行间,铸成了文学的血脉与灵魂。

读诗词,我陶醉在其中。

安徽省黄山市歙县三阳学校

八三班

篇10

一般认为,人工墨的制作始于周代。《述古书法纂》中说:“刑夷始制墨,字从黑土,煤烟所成,土之类也。”1975年12月,从湖北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了一块墨,纯黑色,粗糙,长丸状,直径2.1厘米,高1.2厘米。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人工墨,距今已有两千余年了。

古人制墨,通常用石墨、松烟、漆烟和油烟等。三国时魏国诗人曹植有诗云:“墨出青松烟,笔出狡兔翰。”可见,魏晋之前,人们就知道用松烟制墨了。最初的墨是粉末状,后来为便于储存和保管,经过入胶、和剂、蒸杵等工序,制作成固态的墨,于是有了墨丸和墨锭。

汉代制墨已具有一定规模,当时产地主要在陕西的扶风等地。

魏晋南北朝时期。书画发展迅速,出现了一大批负有盛名的书画艺术家。钟繇、王羲之、顾恺之、陆探微等受到了世人的广泛推崇。书画事业的发展也直接影响了墨的工艺提高。著名书画家韦诞对松烟墨进行了改良。加入了珍贵的珍珠、麝香等。使墨具有独特的香味。

隋唐时期文化十分发达,书画艺术得到了较大发展。墨业市场也非常繁荣。

徽墨生产始于南唐。开创者是奚超、奚廷圭父子。他们发现皖南松烟品质优良,适合做墨,便用松树为原料,并改进了捣松、和胶等技术,制造出“丰肌腻理、光泽如漆”的佳墨。南唐后主李煜雅爱书画,招奚廷圭担任墨务官,赐李姓,所制墨称为“李墨”、“廷圭墨”或“歙州李廷圭墨”等。民间俗谚称:“黄金易得,李墨难求。”

宋时,制墨业非常繁荣。黟县的张遇、黄山的沈桂、歙州的潘谷等都是制墨名家。潘谷甚至被世人誉为“墨仙”,他毕生研究制墨工艺。制的墨为一时之冠。文人雅士皆以收藏潘墨为时尚。他制作的“东庭枢阁”、“松丸”、“狻猊”、“犀角盘双龙”等墨,有“香彻肌骨,磨研至尽,而香不衰”的优点,被誉为“墨之神品”。宋代何蘧(wei)的《春渚纪闻》中记载,有一次黄山谷将自己所藏之墨,请他鉴定,他用手触一触墨囊,便告诉黄山谷说:“此李承晏之软剂,今不易得。”又拿一囊,说:“此(潘)谷二十年前造者,今精力不及,无此墨也。”黄山谷取出来一看,果然如此。潘谷为人豪爽。不拘小节。不慕名利,晚年因酒醉落井而死。坡甚至写下“一朝入海寻李白,空看人间画墨仙”的诗句来悼念他。

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歙州更名为徽州,管辖歙、黟、休宁、绩溪祁门、婺源六县,徽州所产的墨称为徽墨,一直沿袭至今。徽墨以松烟为原料,经过和烟、和料、压磨、晾干、挫边、描金、装盒等工序精制而成。色泽墨润,坚而有光,入纸不晕。掭笔不胶,经久不褪,馨香浓郁。书画家评价:“拈来轻,磨来清,嗅来馨,坚如玉,研无声。”上等好墨则用桐油烟、麝香、冰片、金箔等名贵材料配制,墨色能分出浓淡层次,“落纸如漆,万载存真”。

元代制墨业承宋代余绪。其制墨以朱万初等人为代表,也有不少佳墨。

明代后期,资本主义经济开始萌芽,文化振兴,制墨名家辈出。最著名的有程君房、方于鲁、罗小华等。程君房在古人松烟制墨基础之上。首创出“烧漆取烟”法,质地、色泽超出了传统烟墨,拓展了新路,他不断改进配方,加入麝香、冰片和珍珠等,使墨更加细腻,更富色泽并香气袭人。程君房制墨有“玄元灵气”、“寥天一”、“百老图”、“龙九子”、“天府永藏”等名品可为代表。

清代制墨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特色。曹素功、汪节庵、汪近圣、胡开文等先后崛起。号称清墨“四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