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3年级作文范文

时间:2023-04-07 14:33: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生3年级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生3年级作文

篇1

关键词:农村;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0-0258-02

在小学语文的教育教学工作当中,作文教学是比较难处理的一项。学生作文难,教师教学作文更难。因为小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还不尽完全,许多情感无法感触和正确地表达。也正是因为这样,小学生的作文教学才有了越来越高的地位。小学生高年级的作文水平直接关系着学生个体的综合素质。所以,作文教学对于小学生个人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处于生长发育的时期,这时候的作文教学工作对小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形成显得十分重要。小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有着许多写作素材,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注重小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更要注重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对于农村的小学语文教师来说,一定要拓宽孩子们的眼界,积累丰富的生活和学习经验,促进农村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根据我的教学经验,现对农村地区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怎样才能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作文能力进行分析。浅知拙见,只供借鉴。

一、农村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小学高年级的作文教学工作十分重要,但是在农村小学的作文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急待解决,下面对以下几个重点问题进行分析。

1.不允许学生进行创造。在作文教学工作当中,最大且最不应该发生的错误就是否定学生的创造。小学生正处于生活丰富的时候,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是十分强大的。如果在成长的关键时刻去否定他们的创造力,对孩子一生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否定了他们的创造,就会抵制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是适应当今社会必备的一项能力。所以,小学语文老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创造力。对于学生在作文中出现的你认为无关的片段描写,许多老师给予学生批评、否定,这使得许多小学生有了写作的失败感,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的发挥,使得学生在未来的写作当中只按照老师所期望的模式去发挥,这对于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是极其不利的。

2.不重视作文的修改工作。在现在的教学工作当中,有的老师特别重视学生在写作前的指导工作,告诉学生作文的写作格式,可以从哪些方面哪些角度进行写作,可以写哪些内容等。在学生完成写作之后,就不注重作文的批阅工作,不认真阅读和批改,学生也因此得不到有效的建议。其实,对于作文,老师应该教授学生的应该是写作方法,而不是规定写作内容,格式等。学生写作后的修改工作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方面十分重要,而这正是现在语文写作教学工作中所欠缺的。

3.农村学生的生活经历简单。相对于城市生活的小学生而言,农村小学生的生活经历简单,没有城市小学生的生活层次高。所以,小学生的生活经历少成了农村小学生提高作文水平的一大难题。在农村小学生的作文当中经常出现放牛、种田、做家务等事件,这让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涉及面变窄,阻碍了其进行良好作文创作的道路。

二、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作文能力的措施

面对当前的农村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工作的现状,提出以下几点措施供参考。

1.允许学生进行个性创作。小学生作文出现雷同已经是现在作文教学过程当中常见的问题,究其原因并不是小学生进行抄袭,而是教师不正确的教学理念阻碍了小学生的作文创作。在平时的作文教学工作当中,老师给出一个作文题目,还要告诉小学生们应该怎么写,写哪些内容比较好。小学生听到老师的指导,自然就不再大费周章去想应该写什么,直接按照老师的意愿,老师让写什么就写什么了。这样不仅会使学生懒惰,更会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提高。因此,老师一定要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尊重,允许学生写规定内容之外的东西,对于有作文创作精神的学生要给予肯定,树立榜样,让学生以创作为荣,而不是以听话为荣。

2.开拓学生视野。对于农村的小学生而言,开拓视野对于提高作文水平十分重要。教师应该多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比如去参观博物馆,让学生了解课本以外的知识,增加生活阅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更多的情感,丰富自身内涵,积累更多的知识。在平日的写作当中,能够有更多的素材可以运用。

3.重视修改作文。作文的提高在于作文的再创造。所谓的再创造,就是要对作文进行不断反复的修改。而教师在修改作文的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老师一定要认真批改学生上交的作文,发现学生的写作缺点和优点,给学生提出中肯的意见。学生需要老师的指导,这样才能更快地提高作文水平。

写作的过程就是一个对题目进行理解,然后组织材料,使用材料表达自己思想的过程,是提高个人综合素质的过程。要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就必须要重视小学生的写作,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丰富学生的知识,重视对学生的作文修改,将知识与思维内化给学生。特别是农村的小学生,要格外重视生活经验的积累。只有这样,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的作文水平才能得到提高,学生才能得到真正的收获。

参考文献:

[1]何顺美.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10,23(9):16-18.

[2]李仕伦.关于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的探讨[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7(1):145-147.

篇2

作文难,究竟难在哪里?其一,多年的“教师命题――学生作文――教师批改――学生看分”的教学模式,束缚了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抑制了小学生写作文的兴趣;其二,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囿于课本本身,学生视野狭窄,有话不会表达;其三,多年来,在作文教学中,忽视了小学作文教学的阶段性和连续性,要求普遍偏高,没有遵循作文教学循序渐进的原则,因而收效不大。

如何解决作文教学中这一难题呢?小学生作文就是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认识水平”的体现。据此,小学作文教学要从培养写作兴趣入手,开辟两种渠道,分清三个阶段,抓住三个训练,使小学作文教学构成一个科学的训练过程,较好地解决作文教学中的难题。

小学作文教学改革内容如下:

1.激发作文兴趣,把学生引入有话要说的境地。

1.1先观察后作文。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观察图画和实物,或者指导学生参观,然后按照教师的指导写作文,学生会很有兴趣,写的文章有具体内容,有真情实感。

1.2先实践后作文。学生亲身参加的实践活动,往往津津乐道,此时让学生写出实践活动的经过和感受,自然兴趣盎然。

1.3抓时机写作文。善于抓住有利时机让学生写作文,如在讲读课文中补写一个情节、续写一个结尾等,学生就会感觉不到困难。

1.4创设情境写作文。创设情境是为调动学生作文积极性,达到作文训练目的而创设的。

2.开辟两种渠道,引来作文的活力。其一,从生活中学习作文,即引导学生写观察作文。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这样,既丰富了作文素材,解决了“无米之炊”的难题,又有效地进行了练笔。其二,从阅读中学习作文,解决怎么写的难题。“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材料,增长见识,提高认识水平,从而提高作文能力。

篇3

关键词:小学生;作文起步训练;注意点

三年级是学生写作文的起步阶段。作文起步教学是否成功,基础打得是否扎实,对学生今后作文水平的高低影响极大。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而作文的要求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所以,习作教学在这个阶段显得格外重要。如何进行小学生作文起步训练,我认为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注意由低年级的口头作文向三年级书面起步作文的过渡。

现实中,不少教师反复叮嘱学生:“三年级要写作文了,一定要认真学!”这样无形中夸大了作文的难度。老师总是“心比天高”,开始就对学生要求过高,多挑剔,一味训斥,使学生对老师产生畏惧心理,更丧失了对作文的兴趣。作文教育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新课程改革下的教材编排比过去更开放,更富有活力,对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创新能力,无疑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特别是小学低年级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展示台”部分的内容,更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然而,新课程教材有其弊端,其中感受最深的是作文方面。低年级重视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却忽略了学生的写话训练。细心的教师不难发现,二年级都极少看到看图写话的内容,这样的编排体系无疑给学生中高年级的作文发展增加了难度。学生在三年级就要学会布局谋篇,这是学生作文学习中的一次质的飞跃,这种飞跃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这个过渡很重要,我们要积极创造保持学生作文兴趣的条件,它能为学生今后的作文学习打下基础。

二、注意作文教学中趣味因素的渗透,减缓坡度,调动学生作文的学习积极性。

写作作为一种技能,需要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循序渐进地掌握一些方法和技巧,就要有长期的、周密的训练。而在这个过程中,在作文起步阶段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打消“作文难”这个错误认识,消除恐“文”心理,则成了第一要务。仔细阅读课标的要求可总结出:学生的写作表达叫做“习作”,顾名思义,就是学习写作;要从激发兴趣,从培养自信开始;重视习作中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为大面积地提高质量奠定基础。那么,怎样降低门槛,让学生顺利“入门”呢?

(一)导入方式要多样。

1.故事式导入。针对三年级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一上作文课,我就告诉学生作文就是把听到的大概内容写下来,接着讲个小故事,学生听得专心,笑得开心。然后让几个同学复述,再分头写作。批改时,只要故事较完整,错别字不多就判“优”等,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2.活动式导入。根据三年级学生精力旺盛、好奇心强的特点,老师组织小制作、小实验、游戏或课外活动,让学生参与,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践讨论,有重点地写下来,这样学生不仅有兴趣,而且有话可写,效果较好。

3.情境式导入。就是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发挥想象,从而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在作文前运用录音、录像、投影等手段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形、声、色的感官和新颖的直观形象,如:播放一些动画片、成语故事或活动开展的录像等,引导学生听、看、说、议、写、想,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讲评时,可以把一些好词好句好段好文录音下来,这样不仅对学生作文有很大的帮助,而且能充分调动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

(二)以补写、续写的形式,展开学生想象的翅膀,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几乎每个学生的幼儿教育都离不开童话、语言、传说、神话故事等,这些动听的故事,不仅教育孩子们认识美丑,辨别善恶,还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低年级的孩子虽然思想单纯,认识有限,想象力却是极为丰富的。在阅读教学中,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选择写话训练点,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并说出来,写下来,对于激发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是一种很好的训练方式,可采用补写和续写两种形式。

(三)仿效课文,诱发写作兴趣。

读与写是语文教学的最基本的教学方式,也是作文教学的两个密切相关的教学手段,读课文(范文)不仅可以得到写作方法、技巧上的启示,还可以激发写作的兴趣。因为文章不是无情物,尤其是选入课本的文章大都是声情并茂、文质俱佳、便于效仿的名篇,引导学生认真体味这些佳作,使其徜徉在作品的意境中,逐渐产生一种急切表达自己的情感、看法的欲望——写作冲动。在作文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较快地提高写作水平,首先可仿效课文命题。充分利用课文给学生做“样”,可调动起学生写作的兴趣,消除他们的畏惧心理,从而使他们喜爱作文。

三、精心命题,选材要结合学生的实际。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及认知能力,只有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才会“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才能表达“真情实感”,因此我们在命题和选材上都要尽量贴近小学生熟悉的生活,要写他们熟识的、易于理解的和感兴趣的真人真事,写他们观察到的实景实物,才能写得真实、具体、生动,才能达到“不说假话空话”的要求。作文来源于生活,只有让学生走进生活,融入生活,才能有所见,有所闻,有所感,才能真正写出实实在在的好文章。在学生作文之前,教师要带领学生有目的地观察生活,并且要将这种方法作为习惯培养,当好学生习作的指导者、引路人。

四、作文讲评要以激励为主。

篇4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习作习惯

本文通过对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中产生的问题,从教学的理念、教学的过程、学生的心理三个方面,提出了解决方案。希望给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带来一定的帮助和建议。

一、研究现状

通过在中国知网中使用“小学习作教学”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得到近40年相关的文章约有两千多篇,其中硕博论文只占了不到1/40,大部分都为期刊读物。这说明处于起步阶段的小学习作教学受到的重视越来越多。最近,许多专家学者与一线教师都对小学生习作困难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将小学生习作教学中产生的问题和困难进行了仔细的分析,从不同方面阐述了小学生“作文难”的现状。有从理论的角度进行论述的,有从校学习做教学的性质进行阐述的,有从习作教学理念或者习作教学方法方面进行论述的。这些研究都为习作教学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借鉴和指导,但是仍然有着某些方面的不足,有着不一样的局限。大多的研究都专注于教学方法的开发,而对于教师教学理念的培养、理解学生的心理规律、强化教学过程的方面很少涉及。但是随着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提倡,欧美日韩等过都强调注重学生独特个性的发展,强调使用平等对话进行交流的教学方式,这些都给我国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带来了十分珍贵的经验。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概述

作文从古代的诗词到定终身的八股文,再到现代的语文考试作文,从重视到神话,最后退下神话的舞台。现代的教育理念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的基础教育需要培养学生与社会相适应的习作能力,这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任务。这个奠基过程在小学教学阶段,尤其是小学5~6年级的高年级阶段。

从教学的角度看,写作是语文素养的表现,“听、说、读、写”,第一是“听”,“听”是人类进行语言学习的第一步,在累积了大量听觉经验基础后,才学会“说”,然后学会“读”、“写”。在这四步中,“写”作为一种综合的能力,蕴含了“听、说、读”,进行写作方面的训练同时,可以提高“听、说、读”方面的能力。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能力体现在写作上,所以写作的意义和地位十分重要。

三、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的问题分析

(一)教学内容过于单一

笔者在此次调查中发现,很多的小学生没有素材积累的经验与方法。小学对学生习作内容的要求比较简单,如果是在写作的开始阶段,可以理解。但是进入到小学高年级后,习作内容如果依然简单空洞,这就是习作教学上的缺点了。

新课标中表明5~6年级这个处于第三学段的学生应该“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在现阶段,小学生缺乏大量的素材区进行习作,这造成大部分的学生不喜欢写作文,因为他们不知道写什么,究其原因,还是匮乏素材的积累。很多学生没有为习作积累素材的习惯,习作的内容空洞简单。平时也不会通过写日记来累积身边点滴素材的习惯,也不会累积平时看见听到的精美词句。即使有的小学生累积了一些素材,但是由于缺少方法,不知道该如何取舍材料,不懂得运用自己所积累素材,致使写出的作文没有层次感,内容较为单一。

(二)童真童趣的缺失

新课标明确规定小学生高年级应该可以“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情感真实。”但是现在大部分的小学生在作文中缺失了童真童趣与该有的情感。有的小学生在写作时会出现作文内容不完全真实,存在一些假话、套话、抄袭的现象。小学高年级学生一般在看到作文标题后,大多能“写出”标准的好习作,这样的习作不能说上好,也不能说是坏,仔细研读后发现是抄袭,套作的标准范文。譬如一写好人好事的题目,内容不是让座就是拾金不昧,更或是扶盲人过马路等。

其实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这个阶段,在他们的心理和生理上都是极具童真童趣的年龄。稚嫩的他们在观察力、表现力、思考问题的方式与表达方面不及成人。但是,如果使用适当的方法,可以将他们所具有的童真童趣体现出来。但是,在目前小学生高年级的习作中却有着情感缺失的问题。他们的习作内容显得苍白、成人化。一般表现在下面两个方面:一、无意义的大量堆砌好词好句,过多的使用意思大体相同的形容词和成语,使写出来的东西变得重复,不能准确的表达出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二、习作内容情感单一化、模式化。因为随着科技发展,各种优秀作文、参考书大量面世,几乎说有学生手里都有,很多学生喜欢在写作中加上一段抒感的内容,但是他们又是套用别人的文章,在一定程度上无视了自己的情感态度。因此,在习作教学中,小学生文章童真童趣、情感态度的缺失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缺少良好的写作习惯

1.很多高年级的小学生在完成习作后,缺乏对自己的习作进行阅读、修改的习惯。这样,一些完全能通过自己阅读发现并加以改正的低级错误,例如语句不通、错别字等,得不到修正。也有一些学生有写作完后阅读自己习作得习惯,他们会发现自己写的不好的地方,但是他们仅仅将习作作为一项任务来完成,任务一旦完成就很少会关注自己的习作怎么样,也很少修改和检查自己的习作。

2.新课标指出小学高年级应能做到“修改自己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求,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这是一条十分重要的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同时也是一条知识与能力的目标。根据调查,小学生在“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方面严重的欠缺。

四、教师指导中产生的问题

语言文字作为人类做重要的交际工具与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存在于人类生活、工作、学习中的各个环节与领域。语文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使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给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与健全良好的人格。语文课还起着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名族文化认同感的作用。

1.在训练的方面

习作,是需要在教师的指导和训练下完成的学习。习作的能力并不是天生的。通过调查研究,笔者发现在现阶段的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的训练中有着很多的问题。许多教师在习作教学中重视各种写作知识和技巧,重点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譬如,怎样写好开头和结尾,怎样表达出中心思想,怎样突出主题等。这些训练固然是必要的,但如果长期进行,将会削弱学生学习习作的兴趣,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习作能力。写作能力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能力,包含了对身边生活的观察能力,对生活的思考能力,与表达自己感受的能力。如果一味的进行技巧训练,学生的习作将出现模式化现象,每篇习作都类似,学生只是为了达到教师要求的规范而向生产的机器一样进行写作,渐渐地学生在不断的枯燥的训练中丧失了写作的兴趣。

2.在评讲和评价方面

(1)在评讲方面

习作评讲作为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环,但是在现有的习作教学中,竟然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状态中。对于教师来说,习作评讲教学也只是大体的说说进步和问题,在朗读几篇优秀作文后了事。对于学生来说,习作讲评就是修改错别字和错误的语句,知道自己习作的分数或等级,但是对于自己习作上存在的具体问题却很模糊。评讲的次数不多或者根本不评讲,评讲的形式单一,这样都不能培养学生的自我修改习作能力,也会对学生修改习作的积极性产生消极的影响。

(2)在评价方面

写作评价方面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评价语言过于单调。大多数的教师在对习作进行批改的时候都采取了类似的相对单一的语言,如“中心突出、主题鲜明、语言生动、详略得当”等等。这一类使用了很多年的点评惯用语让学生觉得修改习作枯燥无味,也没办法准确的表述出现代小学生的新鲜面貌。二是评价标准较高。一些老师通常以自己的主观意愿去要求学生进行写作,在习作评价中作出超出小学生能力的要求,如思想性高、层次分明等,这种没有准确掌握新课标中的小学生习作的要求,在无形中抹杀了小学生习作原本所有的天真烂漫。在小学生的五六年级,习作能力正处于起步阶段,不该把目标定得过高,也不该对小学生的习作提出过与沉重的要求,要以小学生习作的发展为主。

4. 在示范方面

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一个人学习语文从模仿开始,而且一直在模仿,不仅模仿书上念的,也模仿四周围一切人说的和写的。教师是学生模仿的对象。如果教师说的话、写的文字跟他对学生讲的道理不尽相符,那么,学生会丢掉以前听到的道理而模仿当前的榜样,至少是会感到无所适从。这就是古人说的言教不如身教。”在学生习作学习过程中,模仿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是适合初学者用来提高习作能力的有效手段。

四、小学高年级啊语文习作教学的对策

由于上述在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我们必须认真的审视我们的语文教学。

(一)以学生为主体

写作,作为一种思想和情感的承载方式,能够表达出作者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能发挥德育和智育的重要作用。习作是学生自我表达,认识自我、认识世界并且进行创造表述的过程。在以前的教学观念中,没有考虑作为独立个体的学生的发展需求,而是以教师为主体,由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能力来安排。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业要求教师重视学生的表达感受,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需要使用适当的方法,将他们所具的童真童趣体现出来。

(二)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为了使学生写作阶段的难度有所降低,新课标把写作的目标第一学段定为写话,第二学段定为习作,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心。从上述问题我们可以看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是对小学高年级习作进行训练的一个重点。相互间修改习作对写作能力的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学生进行相互评价的过程中,可以相互提高阅读鉴赏能力,并且可以对别人较好的习作方法进行学习,改正自己的不足,正所谓见不齐而思齐焉,看见别人写的不好的地方也能知道哪里写的不好,从而避免自己犯这样的错误。也可以在他人帮助自己修改的过程中,了解到自己哪里写得不好,下次好提高。但是,从调查的情况看来,只有几位少数的小学生有和别人交换习作进行修改的习惯,这种不良的习作习惯不利于进一步提高习作能力。

(三)教师以身示教

语文教师在进行习作教学的时候,可以自己动手写作,作与学生相同的题目之类的习作,这样可以更加有效的帮助学生,让学生有章可循。在笔者进行教学调查时发现,目前许多的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写作的时候,自己不愿意写,甚至怕写。由于不愿意写范文的老师缺乏对题目、文章的亲身体验,缺乏对习作心理的认知和把握,不能针对学生的习作给予学生切合实际的引导和指点,就像是纸上谈兵、隔靴搔痒,约束了学生的习作才华和创作灵感。正所谓是言传不如身教,教师如果不能在自己的写作指导下写出好的范文,那么就该检查是否是自己的习作指导出了问题,这样有利于教师的自我提高,同时也能给学生习作找到正确的指导途径。

(四)给予学生能写的习作题目

新课标中给出的习作教学方面的建议是“为学生的自主习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学生习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加强平时练笔指导,改进作文命题方式,提倡学生自主选题。”教师需要结合生活实际以身边中的事实、小事来进行命题,使学生真正的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写出有感情,有色彩的优秀习作。

五、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可以发现,随着我国语文课程的不断改革,语文教学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进步,但是现阶段我国的小学高端习作教学仍有座许多的问题,这都需要教师和学校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不然,对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对以后小学生的发展都有着严重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王瑞梅.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习作教学探究[J].作文教学研究,2011 (6).

[3]罗素娟.有感于小学中高年级作文教学课改实践[J].语文教学研究,2011 (8).

篇5

一、依据课程标准,做好教学目标的衔接

1.要保持作文评价标准的统一。小学教师评价作文往往过宽,而中学教师往往过严,这样就造成学生心理落差大。所以,小学高年级教师可制订一个合理的评分标准,以克服较大的误差和情感因素。而初中教师不能机械对照评分标准,把分数压得太低。

2.要依据阶段目标指导作文。小学作文是模仿与练习,但高年级教师要指导学生开始有自己的见解,并懂得安排材料。初中教师则要先鼓励学生写真情实感,然后再加以引导,让学生学会运用恰当的方式突出中心、表达思想。

3.要依据阶段目标讲评作文。因为小学生习惯于完全按教师的指导和范文写作,所以教师应重视作文讲评,并用小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如让学生试着评价他人的作文等。

二、坚持语文本质,做好语言文字训练的衔接

1.要注意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的衔接。小学教师在教学时应要求学生注意使用规范的书面语。而初中的语文老师则要注意不能以过高的要求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要不断给学生鼓励。

2.要注意文字运用方面的衔接。小学生的作文往往笔误较多,中小学教师都要持之以恒地纠正学生习作中出现的错别字和标点错误,使其逐步达到书写工整、正确。

3.要注意词汇、语法方面的衔接。小学教师的“下水作文”(范文)要准确规范,不用生造怪僻的词语,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抓准重点词语,反复使用,以内化为自身的语言能力。

三、把握写作过程,做好知识技巧传授的衔接

1.小学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写出特色。比如描写人物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仔细看一看,女同学是否个个都有“圆圆的”“苹果似的”脸蛋?从而学会抓一两个特征来描写,写得富于美感。

2.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比语言能力的发展要快,以至行文的跳跃性比较大。所以,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明确思维目标和方向,而且要引导学生言之有序、言之有理、借鉴有法。

篇6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多年的农村小学教学的实践中,我深感要搞好作文教学很不容易。不少农村小学生不喜欢写作文,有的家长直接就直接代替孩子完成任务,有的则写作文时胡编乱造,有的直接照课外读物抄写。学生对作文没有兴趣,作文质量更无从谈起。究其原因,主要是过去我们忽视了作文的起步教学,没有打好基础。小学三年级是作文教学的起始阶段,也是培养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的关键时期,对学生以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搞好三年级作文起始教学呢?下面就谈谈我个人在农村小学作文起始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一、培养农村小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与自信心

作文是一种情感性极强的活动,是作者感情自然而真实的流露。因此,可以说兴趣是提高农村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内在动力,当学生对作文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写作。如果在作文的起步教学阶段就无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情感体验,急于求成,做一些枯燥刻板的所谓“指导”与“训练”,那么只会适得其反,不但训练不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反而会让学生对作文产生恐惧感。刚起步就害怕了,以后的路怎么走?所以,作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活情感因素,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农村小学生的学习目的并不十分明确,开商比智商更为重要。那么该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的习作兴趣与自信心呢?在教学中我是从这几个方面去做的。

1、注意作文题目的新颖性和趣味性。作文命题要讲究艺术。要从师授题、授意、授材、授改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培养学生自命、自作、自改、自评的能力。我布置日记时,每当自由命题,自选内容时,学生便喜形于色,跃跃欲试。当我来命题时,学生则唉声叹气,叫苦不迭。这足以看出作文教学要求改革,当然不是废除命题,而是要求我们老师命题要讲究艺术。目前教学序列缺少系统性,往往课题相同或相似,如写景物,三年级上学期写,下学期也写,学生一看题目就生厌。因此,在命题时要特别注意题目的新颖性和趣味性。比如,在三年级下学期刚开学时。适逢元宵佳节,县上又举行了灯展和鼓舞大赛。借此机会我布置学生去参观灯展和鼓舞大赛,然后再写作文,由于小孩都喜欢看热闹,对此很感兴趣,有实景观察了,所以此次作文写得很成功。此后我又有意识的把作文与游戏、实验、参观游览等活动特意安排在一起进行,让学生在玩乐中积极主动地获取写作素材,激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写作的兴趣。

2、少批评、少挑毛病,多鼓励。作为农村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老师不能用挑剔的眼光看待学生稚嫩的习作,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应该少批评、少挑毛病,多鼓励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的闪光点。这样批改,学生会喜欢,会觉得作文不难,每次看老师的评语就是在和老师交流,久而久之学生会喜欢上作文。反之,如果用挑剔的眼光看待学生稚嫩的习作,就会影响作文教学的发展。学生的习作一旦被认可,就会对练笔产生兴趣,而且希望自己的习作更多地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许。因此,作为三年级的语文老师应该把表扬、鼓励当作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的催化剂,更多的为学生提供习作的时空。每次写完小练笔,我总要挤出时间让学生在班上读一读、评一评。写得好的、有进步的,就适时进行表扬、加以赞许,然后贴在展示角上进行展览。这样既表扬了个人又让大家得以交流,创设了氛围,提高了学生的作文兴趣。这样,同学们大都能享受到成功的乐趣,从而激励学生乐于作文、练好作文。

3、要顾及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独特感受。三年级学生习作的性质是练笔,重在培养练笔的兴趣,目标要适中,以防挫伤热情。过去我们为了追求“近期效益”,不顾学生的知识和生活实际,随意拔高要求,常以成人的眼光和标准来指导和审视学生的习作,没有顾及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独特感受,严重挫伤了学生的习作热情。现在,我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独特感受制定学习目标,让学生“跳一跳可以摘到苹果。”激发了学生练笔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写好作文的信心。

二、引导学生从语到文,从说到写

过去农村小学生怕写作文,是因为不知道写什么,从何写起。有的学生作文虽然交上来了,但仔细一看,只是敷衍几句,草草收场。内容空泛笼统,或波澜不惊,或鸡毛蒜皮的小事,缺乏典型性,看了半天,不知所云。针对这些情况,我常常在想应该用什么方法使学生有话可写,有有兴趣可写,不受拘束,引导学生从语到文,从说到写,写出自己的灵性。

1、引导学生多读。首先要引导学生多读,读中学写。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取写作范例的唯一途径。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读书使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语言的表达方法都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一旦需要,这些储存就会蜂拥而至,跳出来供你应用;你可以很自然的信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进而推陈出新,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得生动完美。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写作文也一样,没有读就没有写,尤其我们语文课中所编的一些文章都是很好的范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阅读的课堂也是学习作文的课堂。在阅读教学中,要把课文当做范文渗透给孩子们,在读中要让孩子们体会到精彩语言的妙处,在读中要学会如何表达,经典的语言范例要记在脑子里成为自己的文学素养。读和写是不可分割的孪生兄弟,读要读出兴趣,要读出品位,要读出收获,要读出思考,这样的读才能为写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一些小学生作文选、杂志、少儿读物等一些书刊上的优秀文章都是学生学习的对象。要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篇7

作文的命题非常重要,因此教师要使用合理的课堂教学方法,认真的研究小学语文的作文命题。因为小学生的年龄小,对于社会的认识太少,并不能掌握多种多样的写作方法。很多小学生反应在写作的时候都是无话可说,因此教师在作文命题的时候尽量选择生活化的命题,贴近学生的生活,提高学习的质量。写作课堂教学应该是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师要引导着学生贴近生活实际,在写作中表达真实感情。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让学生能够认真的观察生活,找到生活中的精彩故事,更好的进行语文的写作。而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则是要注重培养一定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观念,能够对事物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提高作文的深度。教师在进行作文命题的时候,也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和成长经历选择,对于城市中的小学生,接触的事物大多是比较先进的,因此就可以选择贴近生活的命题作文,“大汽车的重要作用”,而农村的学生接触到的新鲜事物比较少,所以教师就可以进行“做饭的妈妈最美丽”这样的作文命题模式。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写作能力制定合理的作文命题,可以选择“我最感兴趣的一幅画”“这个小动物我最喜欢”等这一类的开放性命题,学生的思维比较宽阔,选择也更多。例如,教师在小学五年级的作文题目中,“我们生活的庭院记载着成长的点点滴滴,原来的秋千已经推了颜色,原来高不可攀的桌椅已经变得这样矮小,原来的小鞋子小衣服也成为了甜美的回忆。生活中的哪些物品承载了我们的成长?请选择一个,题目自拟。”

2.增强学生日常的阅读素材积累

学生想要写好了作文,就必须掌握大量的生活素材,素材是作文的骨血,只有合适的作文素材支撑的作文才是优秀的作文。因此教师要鼓励同学们积极地寻找生活素材,细心的观察生活。作为素材的来源非常多,在生活中可以将日常的事件积累起来,作为作文的素材,也可以是自己的生活经验。教师还要鼓励同学们拓展阅读量,在大量的阅读中积累作文素材。语文是一门综合的学科,包括大量的人文知识和社会生活知识,因此仅仅是教材中的知识根本不能满足作文课堂教学的需要。首先,教师要给学生推荐很多的课外优秀阅读书目,鼓励学生在课下的时候认真的阅读这些优秀的中外经典,从中提高写作的能力。其次,学生要掌握大量的好词好句,在阅读中将喜欢的优美的句子和精美的词汇收集起来,还要经常的翻看这些摘抄,做到孰能成诵。教师还要鼓励同学们将阅读中的体会写下来,毕竟只有写下来的感悟才会更加的深刻。在进行课外知识阅读的时候,教师要做好引导作用,帮助同学们积极地理解经典中的场景,能够有自己的审美意识,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推荐的优秀经典书目一定要仔细的筛选,符合小学生的知识层次。推荐的书目不仅要有中国古代的优秀经典《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等,还要有外国的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悲惨世界》等,学生在阅读这些书的时候就能够提高对人物的形象有深刻的认识,在作文的过程中就可以合理的使用进去。在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中,教师尽量的选择一些简单的书,例如是《弟子规》《三字经》等,在高年级学生中,就可以提供一些高难度的书,《论语》《资治通鉴》等,都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有很好的帮助。

3.学生要多多的进行写作的实践

篇8

第一步:观察入手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句话给我的作文教学带来深刻的启示。学生之所以下笔难,是因为没有材料可写,因此,在二、三年级就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虽然社会不是学生生活的主要阵地,但小学生已开始涉足社会生活。我们要尽可能地引导他们走进丰富多彩的生活,让学生通过耳闻目睹来摄取生活中的一个个小镜头。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引导学生观察家庭生活。家庭是孩子的启蒙学校,是孩子真实的生活世界和情感家园。我们把学生的观察点引向家庭生活,不仅可以使他们加深对自己家庭的认知、理解和热爱,而且可以直接丰富其作文素材,这样才能引发其写作真情。

2.引导学生观察校园生活。紧张、有序的校园生活给学生带来了很多体验和乐趣,也是构成学生生活的主要内容。小学生可谓“玩兴”正浓,可又不得不开始涉足比较紧张的“应试”生活,这就构成了一对矛盾,由此也引发出许多故事,给他们启迪,更令他们珍惜。学生犹如一棵棵茁壮成长的小树,每过一年,年轮就会多一圈,只要学生善观察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紧张激烈的比赛、师生的交往和同学间的情谊等,那么,那一圈圈的年轮将满载学生的喜怒哀乐。

3.引导学生观察社会生活。社会犹如一个大舞台,每天都会有不同的故事上演,学生无论是行走街头、驻足店前,还是漫步公园、落座车上,都可以看到或听到许多形形的事情。这些事有的蕴藏着真、善、美,也有的折射出假、恶、丑。学生随时随地留意并记下这些事情,在习作时便可信手拈来。还有,生活既是多彩的也是复杂的,只观察是不够的,还得引导学生思考,对观察到的东西进行概括和提炼,只有这样,才能在司空见惯的事物中找到写作之源。只要学生成为有心之人,就能从平时的生活中主动地去发现和搜集写作素材。

第二步:日记起步

学生不仅要把观察到的素材记在脑中,更重要的是形之于文――学会书面表达。写日记能把观察和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老舍先生曾经说过:“写日记是学习写作的基本功。”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习作四》中开始涉及写日记。我首先引导学生了解日记的内容和格式。我在网上下载了各种题材的日记发给学生,并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阅读,使学生认识到写日记就是用笔记下一天中发生的事及自己的见闻或感受等,即把心灵轨迹用文字描绘出来。然后我以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写日记。最后再用评价激趣。对学生日记的评价不宜过高,重在鼓励,让学生树立写作的信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引导三年级的学生写日记切忌操之过急,既要做到循序渐进,又要持之以恒。

第三步:童话激趣

记得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只有从儿童心底流出来的命题,儿童才会以极大的兴趣对待它。”这话在我女儿身上得到了验证。记得女儿上三年级时,也怕写作文,每次叫她练笔,她只喜欢写童话。我也不难为她,后来她练得多了,竟不怕写作文了。此时我才惊奇地发现,原来可以用编写童话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话不错,实践证明,童话确实是一把开启学生兴趣之门的金钥匙。

1.给学生讲童话故事,引导学生看童话,让学生了解童话的特点――不仅有虚拟的主人公,还有丰富的想象,且能给我们深深的启迪。

2.借助实物引导学生编童话。在学生二年级看图写话的基础上,开始时可借助图片、动画、音响等编写童话故事。

3.让学生联系生活创作童话。学生练得多了,就会把平时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经历过的,经过整理、取舍、组织,用童话的形式表现出来。小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创造力也是无限的。

第四步:阅读伴行

1.在阅读教学中注重积累语言的指导。阅读与写作是互逆的过程。阅读是理解吸收,写作是理解表达。只有吸收得充分,表达才更加透彻。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依照新课标的要求,在阅读训练中加紧积累语言的指导,学生的词库量才会丰富,说话或写作文时才具灵活性。

2.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习作方法的指导。在阅读训练中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让学生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的练习,从而使语言运用练习成为有源之水,效果才是显著的。只有读写结合,才能相辅相成,如果读写分离,就会两败俱伤。如在上《蜜蜂》这篇课文时,我先引导学生观察蚂蚁觅食、蜘蛛织网等。后来在教学本单元的作文《观察日记》时,我让学生将自己在《蜜蜂》这篇文章中学到的写作方法“听闻的奇趣―实验或亲身观察的发现―结果及原理―从中受到的启示”运用到这篇文章中,这样,学生有法可依,写起来都比较轻松。久而久之,学生学会了迁移运用,写起作文来就轻松自如了。

3.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中国自古推崇“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这足以说明读书的重要性。因为人不能什么事情都亲身去体验,阅读可以弥补生活的空白,充实人的生活。据测定,一个人的知识靠亲身实践得来的仅仅占20%,而80%的知识是靠阅读得来的。而小学生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记忆的最佳阶段,若我们注重对他们阅读兴趣的激发和良好习惯的培养,学生将会受益终身。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也就说明阅读对写作大有裨益。因此,我常把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籍推荐给学生,如《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十万个为什么》《寄小读者》《童年》《狼王梦》《三国演义》、名人传记、故事会、小学生语文报等,因为这类书刊经过了长久时间的考验,有着比较丰富的知识积淀,有利于把学生引进文学的殿堂。更重要的是,它们能成为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

篇9

【关键词】小学生 评改作文 能力

学生“评改”能力的强弱是独立写作能力的重要标志。我们不但要指导小学生怎样写好作文,而且还要指导他们学会修改自己的作文,也就是说,要培养学生修改自己作文的能力。因此,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应重视小学生评改能力的培养,并初步养成修改和评价作文的良好习惯。所以培养小学生初步修改作文的能力很重要,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做起。

1.培养自我修改作文的兴趣。激发兴趣是作文成功的基础,因此,培养兴趣、调动学生自改作文的情感因素,是培养学生自改能力的先决条件。可以给学生讲一些古今中外文学家反复推敲、修改文章的故事。如:讲述王安石是如何反复推敲提炼《泊船瓜洲》一诗的“诗眼”――“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的,让学生明白反复修改文章的重要性,体验自己修改作文的乐趣,从而在不断修改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2.讲明意义,教给学生方法。修改文章的目的在于使写出的文字更好地表达思想,符合规范,符合《大纲》的要求。写作时,有时候想得很清楚,但写出来时不一定很明白,所以就需要认真修改写好的作文,才能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

修改文章,一是“改正”,即改正错别字、用错的标点符号、不通顺的文句,把文章改“通”。二是“润饰”,使文章更加“完善”,常用“增”、“删”、“改”的方法:“增”就是根据习作中心之需要增加必要的内容,使文章更具体生动;“删”就是删去多余的内容,使表达更简洁明了;“改”就是改动不合理的结构、顺序、写法等。

培养学生自我修改写作的能力,还要教给统一的批改符号以及让学生掌握下面的修改步骤:

①初读――改词句。即改正错、别的字、词、句、标点,规范拗口的语句等,使文章达到语句通顺。

②细读――修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也就是从总体上对文章框架结构、顺序等进行较大的修改,以理清文章的脉络、层次。

③品读――即运用掌握的词汇句式及修辞手法对文章进行提高性的修饰润色,以达到较高的质量。

3.分步训练,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自改能力应从低年级开始并贯穿整个小学阶段。依据《大纲》规定的各年级作文要求和各次作文训练的不同要求分步进行。低年级重句子的完整性、连贯性训练;中年级侧重句子的具体性和片断的条理性方面的训练;高年级侧重于篇章的选材、结构及词汇、句子的活用、修辞的运用、情感的表达诸方面的综合训练,按照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规律逐步提高。

4.加强训练,养成良好的习惯。学生评改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良好的习惯要经过长期的实践才能养成。

4.1 在训练中要利用各种各样的手段,渗透“自改”知识。教师以“精批细改”为示范,使学生理解有关写作知识,掌握批改符号的使用方法;以“师批生改”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动手,使学生不断积累经验,明白“文成于改”的道理;以“精批粗改”选有代表性的文章让大家讨论,集体修改领会得失,明白修改的目的、方向、内容等;以“互批互改”让学生取长补短,互相交流促进;以“面批面改”有针对性地使学生明白修改的原则和方法。

4.2 加强片断训练中的评改练习。在教学中安排“自改――讲评”或“自改――交流”的片断练习。由于练习的目标集中、时间较短,且能当堂评改,是锻炼儿童作文能力的常用手段,日积月累,很有成效。

4.3 围绕一个要求设计多次作文训练,使前次习作的讲评和第二次习作的指导沟通,让学生对照自己的习作找出自身的不足,然后再修改,在小组内交流,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得到很大的调动,他们在讲评自改中就能逐步掌握使习作叙述具体的有关写作知识。

4.4 抓好一题多作。从不同角度、用不同选材多次自改,提高修改能力,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

5.多鼓励、少批评,讲究策略。对学生修改能力的培养,要有耐心,要注意策略,以鼓励为主,只要学生肯动手改,就得肯定,暂不求全责备,要充分发挥积极的鼓励作用。

此外,要提高学生的修改能力,还要讲究时机。

一是及时修改。即起草后修改,或教师选择典型习作,当堂讲评修改。

二是反复修改。在学生习作起草时修改一次;抄清前复读,又改一次;习作批完后还要再修改一次。

三是延时修改。小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有一个过程。他们在下笔时,总是把自认为好的写上去。在短时间内有些不当之处,不易发现,如果隔一段时间再改就有可能会发现当时没有发现的错误,又有顿悟,这样会达到更好的效果。

篇10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学生作文;主要问题;对策与方法

一、当前小学高年级作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兴趣淡漠化,作文缺乏真情实感

流传在学生嘴边的一句话是:“作文难,难于上青天。”话虽夸张了点,但反应出的畏难情绪却是显而易见的。在这种心理因素的暗示下,久而久之,一见作文就厌写作文,进入五、六年级以后,一上作文课,学生更是无精打采,兴趣索然。

(二)材料匮乏化,不注重积累

小学生的生活阅历浅,发现不了生活中值得写的东西,导致作文内容空洞,材料虚假。有些学生借用经常别人事例,抄袭作文书,没有真实体验自然不会有自己的感受,难免会无病。

(三)语言成品化,用词不当的现象严重

学生的作文中滥用现成的词和短语,把学过的词生搬硬套,是一种通病。翻阅学生作文本,叙述先进人物作文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目光炯炯有神、精神抖擞、和蔼可亲、助人为乐等。句式也比较单一:文章中清一色是陈述句,不善于变换句式,使文字显得平板呆滞。就我们班来说,很多同学在写作时用了很多方言,让人哭笑不得。

二、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

(一)学生兴趣范围扩大,却对写作兴趣索然

一方面给学生更多接触新鲜事物的渠道,另一方面,这些新事物过多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剥夺了学生思考、体验生活的机会,滋长了学生的惰性,当有空闲时间时,学生宁愿上网、打游戏或是看电视,而不愿读书,懒于动手。

(二)作文教学要求过高,学生有畏难情绪

在写作时,我们教师总是过高地看重作文内容的思想性。,有些构建“空中楼阁”,借助优秀作文来完成。这不但抑制了学生写作的兴趣,而且扼杀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会使学生不但没有思想上的进步,反而变得“虚伪”,与老师所期望的结果适得其反,渐渐使学生对作文有了畏难情绪。

(三)作文教学脱离学生实际生活,缺乏真实情感

在以教材为主要教学资源的今天,教材上的课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脱离也是导致作文教学脱离生活的原因之一。学生总是从学习的课文中去学习写作方法、积累语言,理解课文时没有融会贯通,写作文时也把学来的词句死搬硬套,对所写的事件隔岸观火,缺乏真情实感。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方法

(一)激发兴趣,诱感

小学高年级学生对事物开始有了较正确的感知,情感也丰富起来,而且有了抒发这种情感的需求,这就要我们教师去点燃孩子们内在的这团情感之火。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当学生对作文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写作。

(二)培养观察感受生活的能力,使学生想写作文

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但是如何让学生在活动中动脑子、动手、动口,把“玩”用文字表达出来呢?最好走作文生活化之路,积极鼓励学生投入生活,体验人生的丰富多彩,写真实的事,从生活的点滴中积累素材,使学生有感而发,善于表达真情实感。

(三)培养积累语言资料的能力,使学生会写作文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祖国的历史文化灿烂辉煌,无论是古人的诗词戏曲,还是今人的杂文小说,都有值得借鉴与学习的地方。作为小学生,阅读量是有限的,作为教师,我们应鼓励学生广泛涉猎,在学好教材的同时,选择优秀作品进行阅读。我们教师应及时向学生推荐一些浅显易懂、图文并茂、情节生动,符合他们口味,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的书籍,。

(四)教给学生科学的方法,使学生巧写作文

作文指导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思想及生活实际,保护学生主动作文的积极性。不同的学生,其思想认识、性格特点、生活阅历、观察方法、思维方式、语言习惯不尽相同,低年级可写一两句通顺完整的话,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不能要求过高,高年级学生也同样,让学生写自己想写的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五)科学评改作文,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

(1)作文批改要及时,以满足小学生尽快了解自己写作结果的情感需要。应尽可能采用面批的方法,使学生更直接准确地领会老师的批改意图;

(2)作文批改要善于点拔,要有启发性,恰当的眉批和总评既能使学生明确作文方向,逐步找到作文“捷径”,又能通过它融洽和增进师生间的情感。

(3)褒贬有度,重在褒。应注意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这对进一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具有一定的催化作用。特别是对一些后进生,更要多加鼓励,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