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静穹顶之下范文

时间:2023-03-21 19:53: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柴静穹顶之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要】2015 年2 月28 日,柴静团队制作的新媒体作品《穹顶之下》在各大网站传播。视频主题及柴静本人受到了极大的关注。本文不对作品内容作详细解读,仅试图从传播方式上对作品的传播技巧进行探讨。

关键词 穹顶之下 新媒体 传播技巧

截止2015 年3 月1 日9:00,各大视频网站统计的《穹顶之下》播放数据是:腾讯播放7426 万次,乐视播放1063 万次,优酷播放1006 万次,搜狐播放203 万次,爱奇艺109 万次,凤凰播放69 万次,土豆播放63 万次,合计播放9939 万次,从前一天2月28 日早上10 点半开始,该视频正式上网,在24 小时之内,突破亿次的点击。《穹顶之下》内容主题是雾霾,关于雾霾主题的调查报道在媒体上并不少见,如财新的《被忽略的雾霾元凶》,但是从传播影响力上正如财新副总编辑所说:“说实话,这个视频的内容和观点,我们财新的环境团队的报道,绝大多数(不敢说全部)都写过,而且有些是我们的独创。但毕竟,它的影响力比我们的大得多。这没有什么可说的。只能学习柴静的传播技巧和对技术环节的处理。”①

传播技巧指的是在说服性传播活动中为有效达到预期目的而采用的策略方法。②传播技巧分为传播内容上的技巧和传播方式上的技巧,本文不对作品内容作详细解读,仅试图从传播方式上对作品的传播技巧进行探讨。

一、传播时间节点的选择

为了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传播主体在执行传播行为时会充分考虑适合的传播时间。同时,近期传播主体在传播时间的选择上也引起网民的热议,例如“周五打虎”“周一见”等网络名词反映了受众对重大新闻事件时间节点的关注。

1、节点

柴静《穹顶之下》流程大致可以梳理为27 号15:26 人民网公布环境保护部部长被免,28 号8:09《穹顶之下》视频第一季就被上传到人民网,9:01 人民网和优酷同时《穹顶之下》的视频,人民网以“拆条”的方式分成多个视频进行传播,10:02 柴静的新浪官方微博@柴静看见视频消息。从整个视频的节点上看,视频是作了充分准备的,抓住了新闻事件节点与视频受众的心理。

2、舆论引爆时间点

《穹顶之下》的时间选择在2 月28 日农历初九,即将迎来春节长假后的第一个周末。一方面返京人群面对现实中的雾霾,更容易产生心理上的共鸣和关切。同时将周五作为作品的时间,利用两天的传播时间,在3 月2 日到3 日工作日达到了舆论的。这一点从搜索引擎、社交媒体、视频网站的数据可以得到证实。同时,3 月3 日全国两会开幕,随着会议议程的推进舆论也在消解,直至3 月7 日环保部长答记者问,舆论再次出现,可以看作是作品的后续反应。

二、融入互联网因素

互联网媒体,改变了受众的信息接触方式,对传统媒体来说是颠覆也是机遇。传统媒体人在新媒体环境中,利用新的传播技术与形式,带上在传统媒体中练就的专业素养,无疑可以为媒体市场提供优秀的作品。

1、以演讲为主的呈现形式

整个作品以演讲的形式呈现,借鉴了TED 的方式,扩充了时长,以开放、交互的姿态论述。柴静不是以记者的身份切入调查,而是以一位母亲的身份,以亲情作为切口,每一次展示专业图标时,都不忘加上“我也看不懂”的前缀,强化观众共鸣。然而,叙述主体的第一人称,恰恰是传统新闻报道禁忌区,但与上述的手段配合默契,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环境新闻报道在专业性和贴近性之间的平衡问题。③

柴静团队之所以选择这种方式呈现,一方面是因为整个作品的素材中主要有数据图表、动画视频、采访视频、资料视频、图片,要整合这些素材,最有逻辑方法就是用演讲的方式来穿针引线。另一方面,演讲形式符合互联网开放,交互的特征,不论是科技产品新品会还是分享会都会选择这种方式。从个人方面讲,演讲是柴静作为主持人的职业优势,更加贴合她个人化的采访风格。最后,柴静好友罗永浩是这种演讲形式的实践者,从作品鸣谢名单里也不难看出罗永浩团队的影子。

2、互联网全网式传播

(1)视频网站全网全类型覆盖

自2004 年中国第一家视频网站上线至今,中国视频网站已经发展有十余年。中国互联网中心(CNNIC)《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中显示,截至2014 年12 月,中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4.33 亿,较去年年底增加478万人,用户增长率为1.1% 。同时,截止2014 年底,手机端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3.13 亿,与2013 年底相比增长了6611 万人,增长率为26.8% 。网民使用率为56.2%,相比2013 年底增长6.9 个百分点。从数据看不论端口如何选择,就网络视频本身来说拥有巨大的用户群,并且在不断增长中。

从产业发展来看,中国互联网视频经历了落户期、井喷发展期、低迷期到形成基本竞争格局,即一家综合性的视频分享网站—优土(优酷土豆),两家专业正版长视频网站即:乐视,爱奇艺,四家门户类视频网站—新浪、搜狐、网易、腾讯。

柴静《穹顶之下》首发视频平台是人民网与优酷视频,一个官方媒体一个综合性视频网站,同时柴静本人接受人民网专访,引起全网轰动。紧接着搜狐、爱奇艺、腾讯视频跟进推送到首页,形成了视频网站全网全类型覆盖。

(2)社交媒体分享讨论

社交媒体被称为社会化媒体或者社会性媒体,是科技融合社会学的产物,主要是指基于用户撰写、分享、评价、讨论、点对点交流的网站和技术发展起来的互联网媒体平台。

正是基于这样的技术和人际传播的基础,社交媒体的信息传播迅速,更容易产生舆论热潮。《穹顶之下》的主题是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雾霾,因此视频内容具有在社交媒体广泛传播的话题基础。柴静授权媒体新浪微博@柴静看见,通过分享视频网站的方式首度在社交媒体。紧接着在新浪微博获得众多名人资源、媒体资源转发,因此从社交媒体火热讨论延伸到新闻媒体的新闻报道中,使整个视频作品更有传播力。

三、柴静个人在《穹顶之下》传播中起到的作用

1、个人品牌

品牌的核心价值是品牌给予受众最核心与最深刻的感知,而个人品牌的核心价值同样是个人传达给受众的核心印象。个人品牌作为一个主持人的资产,从资产的累积到个人品牌的树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柴静个人品牌的累积从湖南广播的《夜色温柔》到中央电视台新闻部,再到个人工作纪录《看见》的都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有褒贬有争议,其中她个人的采访风格、采访的公共议题、个人交友都变成媒体与网民讨论的焦点。

个人品牌的资产的精髓是传播者对个人核心价值的提炼。柴静从湖南广播的知心姐姐,非典时期勇闯病房的记者,到央视调查记者,再到《看见》会,离开中央电视台美国产女,被人贴上“公知女神”、“新闻戏剧表演者”“文艺调查记者”“柴徽因”等标签,不论柴静的标签如何变换,在增强柴静个人品牌传播力的同时,本人都没有直接回应,依旧以自己的方式关注公共话题。

在作品中柴静作为整个主题的者,大量使用第一人称,以自己的生活体验去关注雾霾,多次提及女儿,柴静本人也为视频作品贴上与雾霾的“私人恩怨”的标签。这些特征更加突出了柴静个人品牌视频作品,使这部关于雾霾主题的视频在互联网传播时更加具有传播力。

2、个人资源

在互联网的大浪潮中,当传播发生时,就要面对着海量资源整合,巧妙的整合资源能够使作品在制作和传播时实现效益最大化。利用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的互联网传播案例并不少见,例如韩寒的《后会无期》。

柴静利用多年的记者生涯积累了大量的信息及人脉资源,整部作品中有四十段视频,其中大量使用央视《新闻调查》的画面,也利用自己个人资源采访到了大量专家、学者、官员。利用自己的人脉请到了左小配音。这些都是柴静个人及团队利用资源,整合资源能力的佐证。

结语

柴静的《穹顶之下》自2 月28 日上线到3 月6 日下线,用户点击量超亿,引起公众话题讨论的,官方直面回应,这是互联网视频具有历史意义的作品,她打破了传统媒体新闻作品的标准,以“个人魅力”手法让作品更立体更具有传播力,它出色的传播技巧值得媒体人学习。

参考文献

①罗昌平,《我的老领导、财新副主编张进对柴静视频的评价》,http://weibo.com/luochangping

②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③ 赵何娟,《柴静〈穹顶之下〉可能会、应该会改写的新闻学》,http://tmtpost.com/.html

篇2

许多人谈喜欢的人,有人说鹿晗,李易峰什么的鲜肉类,还有谁提唱歌的陈奕迅什么的,我提了句喜欢柴静,他们都默默的笑了,笑我的关注重要点有些落后。不同常人。但我确实从开始就喜欢上了柴静。

或许是应为她说了那么一句话,她做的所有事情都是为了追求人这个东西,我喜欢她所说的想要理解人。我喜欢她恬淡的样子,我也相信她在用她所经历的和站在我们角度想知道的问问题,就像梵高的那句话说的那样,艺术之所以高尚,不是应为什么什么的,而是应为传达了对人和世界的理解,她把这个理解和对人的认知传达给了我们,让相信人文的我更为佩服。人的情感和某些东西丰沛得有些过于。

柴静去年做了个穹顶之下。为这个跑了足足一年多。调查这调查那的。穹顶之下一出。世人震撼。原来我们如此亏待我们的居住环境,灰蒙蒙的天空是我们将要来的报应。有些城市已经看见了后果。在路上带着口罩。明朗的天不见。这是我们日前状况。无关我们所做的事么?事情查到货车大气污染的排放还有什么的。感觉有些东西已经明了很多,为了利益不停地想方设法。果然是一出好的你有政策我有对策的戏。柴静默默地把它做完,在此之前我没查到任何关于她有调查这事得新闻什么的。

可见她做事安静。一如她曾经介绍过她的名字一样。

我叫柴静,火柴的柴,安静的静。

篇3

关键词:引爆点理论;房地产营销;应用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1-000-01

简言之,引爆点就是指流行潮突然全面爆发并让一切产生巨变的那一富有戏剧性的时刻。所有的流行潮都有一个引爆点。格拉德威尔所提出的引爆点是指在某一个特定的流行潮中,能够使事物迅速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的一个极短的时刻。引爆点理论主要包括3个部分:个别人物法则、附着力法则和环境威力法则。换句话说,流行潮的发生需要三个条件,人们传播传染物的行为、传染物自身和传染物发生作用的环境。世界上任何一个流行潮的兴起,都需要遵守这三个法则,满足这三个条件。本文总结吕尚彬、吴志远和陈娟娟对穹顶之下、平凡世界基于引爆点理论的分析,应用于房地产营销。

根据理论的三个部分,首先总结在《穹顶之下》与《平凡世界》中的应用:

第一,个别人物法则:《穹顶之下》柴静的“朋友圈”中,一部分央视的同事、原《看见》团队成员,还有一批微博、公知调查记者圈中的大佬等充当了“引爆点”的联络员。叙述者柴静扮演了“内行兼推销员”角色。适时分享与转发的一大批被《穹顶之下》“震撼”、“感动”得“一塌糊涂”的网友,也属于多级推销员角色。

《平凡世界》一些忠于原著的读者是该剧、小说的直接追随者,这些原著粉在看该剧的时候还会扮演“内行”的角色甚至是“推销员”的角色,向身边没有读过原著的亲朋好友推荐该小说。一些具有影响力的名人明星为该剧“吆喝”,众大腕纷纷为剧中好友“卖力吆喝”,众星云集的场面也是让该剧赚足了噱头。这些名人明星他们如同“推销员”一样向广大观众推销该剧,提高该剧的收视率。

第二,附着力因素法则:《穹顶之下》与《平凡世界》都是采用视频的方式。由于视频所具有的声画同步和视听结合的特性,人们观看视频时相对于看纸质版的文字来说,视觉不容易疲劳。而《平凡世界》在剧中创新性的使用陕北话,优点有:1.彰显地域性。方言是地域文化的传播与表达的载体。2.增强真实感。很多具有地域特色的物品、动作和习俗往往只有用方言才能生动的表达。3.营造喜剧性。方言有独特的喜感,并且给人一种亲和力。

第三,环境威力法则:《穹顶之下》对环境威力法则的恰当运用,体现在对群众雾霾议题的高度敏感性。

《平凡的世界》也正是如此,自它开播以来,你会发现周围很多人都在讨论它。迫于群体的压力,我们会恶补关于它的知识,试图有机会能够加入这个讨论群体中。一旦成为群体中的一员,我们就很容易地感受到来自身边许多人的压力和其他形式的影响,正是这些影响裹挟着我们加入到某个潮流中去,我们会不自觉地跟随着群体中的人谈论某个现象、某件事甚至是做出某种行为。

上文分析了引爆点理论在《穹顶之下》与《平凡世界》中的应用,接下来本文利用引爆点理论分析经典房地产营销案例:

第一,保利董事长亲派茶叶蛋,“土豪蛋”热点营销轰动广州:“茶叶蛋”一出现就成为互联网上的新一代土豪标志。保利本次大派茶叶蛋,背后是保利大都汇开盘。大都汇的早餐袋,连同茶叶蛋,送到CBD白领手中…本次活动发起人余英,坐拥71万粉丝,微博一发动,星火燎原。在这例房地产营销中,充分利用了环境威力,利用互联网对茶叶蛋的炒作,网友对茶叶蛋的热议,分享媒介选取的是微博,对茶叶蛋的关注也是兴起于微博,信息传播有较强的附着力。

第二,点赞狂人出现,都是合肥万科惹得“祸”:是建一座免费图书馆,还是一家社区酒吧?合肥万科通过在线点赞的互动形式,向市民征集生活愿望。植树节的“你点一个赞,我种一棵树”活动,全合肥市民蜂拥而至,近3万人参与活动。一个根植于城市地产品牌,总要找到与城市的契合点。而城市需要什么呢?――合肥万科说:你来点赞,万科实现。这是一场“文化符号+创意事件+粉丝互动”的超级营销。这则案例中,合肥万科通过深入分析合肥的主流城市文化,精准定位,活动符合市民需求,市民主动担当内行、联络员和推销员的角色,由小到大,塑造城市整体环境威力,带动更多的人参加。

根据房地产营销本身特点,结合上文对房地产经典营销案例的分析,给出基于三法则的房地产营销改进建议(以郑州市为例):

第一,个别人物法则:直接寻找擅长社交、精力旺盛、博学、有影响力的人来充当房地产营销中关键的内行、联络员和推销者角色。房地产协会相关人员、大学房地产专业教师、微博房地产红人和微信相关公众号等,由这些点来扩散影响广大网友,吸纳扩大内行、联络员和推销者的范围。

间接通过将房地产营销与具有影响力或影响潜力的文学作品、影视作品和文化典故等关联,将这些作品典故的读者粉丝转为自己的内行、联络员和推销者。名人明星的代言往往需要较高的费用,适用性不高。

第二,附着力因素法则:二者营销的成功性说明视频这种视听结合的宣传方式才是适应当今社会节奏,符合人们信息提取习惯的营销方法。视频内容构建选取应着力发掘日常生活中具有普遍性却又让人体会深刻的点,例如郑州的烩面、胡辣汤和夜市等具有城市记忆的题材,题材表达可选取河南方言,可在基于郑州本地房地产交易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分析购房者来源,得到主要购买者来源的故乡,选取其故乡方言作为地产营销视频的表达语言,或者基于地产营销目标,选取对应语言。营销视频应根据目标客户的媒介接触习惯和分享习惯来包装和传输:目标客户是刚结婚的青年家庭,那微信微博应是主要的接触分享媒介;目标客户是基于改善住房需求的中老年家庭,电视广告也许是更好的媒介。

第三,环境威力法则:流行往往发生在人们对周遭强烈敏感的环境里,同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条件密切关联。穹顶之下选取的是雾霾这个话题,郑州本地的营销可以选取堵等市民深有体会与自身密切关联的话题,营销不仅要构造话题,更要营造话题讨论的氛围。

篇4

影视资源融入小学语文课堂,一方面要重视挖掘其文化内涵,以文化素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另一方面要注重发挥其功能价值,择取具有教育意义的影视资源,以此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从语文课程的特点来看,其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素养,影视资源在择取上必须与其基本精神保持一致,如选择一些具有特色的“风俗民情”、“文化遗产”,或者涉及当下比较敏感的话题,例如柴静最近所推出的公益片《穹顶之下》。所谓“发挥影视资源的功能价值”就是指将影视资源的审美功能、教育功能以及文化塑造功能与教学实际相结合,促使其功能价值最大化。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课程性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出发,选择与教学实际、学生能力水平相适应的影视资源。如低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仍处于发展阶段,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教师可以挑选一些剧情简单、画面生动的动画片来辅助教学。

二.影视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的应用

小学语文教学涉及阅读、口语交际、写作以及综合实践等方方面面,影视资源的触角也深达其角角落落。我试从阅读教学以及写作教学两方面来探讨影视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影视资源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阅读既是知识输入的重要方式,也是提升思维能力、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径。影视资源凭借其形象性、艺术性与综合性等特点,在阅读教学中发挥了巨大的效用和影响力。

1.利用影视资源搭建阅读教学新平台

现代阅读突破了对纸质书本的依赖,以电脑、手机等为载体的电子书、影视资源深受学生欢迎。教师可以千方百计地对影片、视频进行二次加工,最大程度地挖掘影视资源解构教材的作用,以构建多样化、多元化的阅读教学平台,从而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阅读中来。如教师可以利用影视资源导入阅读文本,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基础上,进行阅读探索。例如在阅读《神笔马良》一课之前,教师可以将预先剪辑的1分钟的动画片《神笔马良》的片花进行播放,在刺激学生眼球、引起他们注意力的基础上,趁势提出问题:马良是如何得到神笔的?马良具备怎样的品格?由视频到问题,使学生自主、主动地寻求阅读。

2.利用影视资源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相较于抽象、静态的文字,融声、像、图、文于一体的视频更容易理解。因此,教师要充分地发挥影视资源在加深学生对文本理解的作用,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仍以《神笔马良》一课为例,文中只用“家里穷,连一支笔也没有”来概括马良的家境,而动画片中对此却有相当多的展开。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穷”的定义是不同的,对于“穷”的感受也不尽相同,这也就影响了学生对马良高贵品质的理解。因此教师可以将这一部分进行剪辑,以供学生观赏,使学生身如其境地感受马良生穷而志不“穷”的高尚品格。

(二).影视资源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写作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影视资源的巧妙运用有效地改变了当下学生谈“文”色变的窘境,对于激发学生写作灵感、强化表达技巧具有重要的作用。

1.巧用影视资源,激发学生写作灵感

小学生人生观、社会观、世界观尚未完善。作为语文教师有责任运用学科知识来完善学生人生观、社会观和世界观。影视资源是写作的宝贵素材,其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故事、生活画面,还可以以引发共鸣的方式,促使学生主动思考、抒感,搭建一个认识、讨论和写作平台,从而打破写作“无话可说”、“无情可抒”的尴尬境地。如最近引起广泛讨论的《穹顶之下》,其不仅向学生抛出了“关注雾霾、关注环保”的社会化命题,而且柴静作为一个记者,其所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也叩问学生心灵。在教师的适当指导后,鼓励学生写出对此影片的看法,写下他们对其认知,激发学生写作灵感。

2.巧用影视资源,提高学生表达技巧

篇5

关键词:环境监测;雾霾;建设

0引言

随着工业水平的不断提高,带来的不仅仅是国家的富强和社会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环境污染问题。环境污染为人类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引起了人民群众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环境监测是对人类和环境有影响的物质的含量、排放量的检测,并且跟踪其发展变化的一种现代技术手段。调查环境质量,为环境污染的治理工作提供基础依据和保障,一言以蔽之,环境监测就是环境治理的前提和基础。

1当前我国雾霾天气的现状

2015年初著名记者柴静自费拍摄了一个长达100多分钟的纪录片—《穹顶之下》,掀起了公众对雾霾的关注度,同时也唤醒了公众关注环境污染问题的意识。2015年底大多数地区都被雾霾狂潮所席卷,能见度一降再降,引起了公众的哗然。对于当前我国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中,恐怕雾霾问题是当前最迫切的问题,也是当前社会最重视的问题。雾霾,雾与霾,本是两种不同的物质,但是由于这两个物质在形态中十分相似,就用雾霾加以统称。2013年,很多人都知道雾,但是却不知道霾是什么,但是近年来却总在嘴边,甚至在空气中徘徊。从最初的鲜有人知再到如今的人尽皆知,这中间的过程,却只有短短的几年的时间。从2013年开始,雾霾从我国的中东部开始出现后,就再也没有消失过,雾霾带给人类的影响越来越大,对人类的身体健康也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威胁。随着雾霾天气的增多,感染呼吸道疾病的人越来越多,甚至雾霾对人的寿命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随着雾霾天气的出现和人类的重视,我国开始建设实时报道的环境监测,对空气质量实时监测,在每天的天气播报中,也增加了空气质量等级,国家开始越来越重视环境空气的监测。对环境空气质量的监测是对环境进行治理的前提,同时也是空气治理成效的显示。PM2.5是造成空气环境污染的主要物质,所以我国已经开始着手重点治理PM2.5,虽然时间较短,但也呈现出一定的效果。在治理PM2.5的道路上,仍然是“道阻且长”。

2加强环境监测社会化与能力建设的重要性

随着空气质量问题对人类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并且空气质量状况越演愈烈,社会对空气质量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空气质量问题。但是当前我国环境监测的社会化和能力建设不能满足人们对环境质量信息的了解,这还是源于人们对当前我国的环境监测的不信任,这种不信任也是由于其环境监测的能力建设存在不足之处,多次的检测不准确就直接影响到其可信任性,同时环境监测的结果也是环境治理的前提,如果环境监测不能够保证其准确性时,那么对环境的治理也造成一定的偏差,对环境治理工作带来困难。由于环境的不断恶化,我国政府也在努力朝着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的方向发展,近年来在全国各地铺开的监测站标准建设就是有力的证明。这不仅仅是对社会负责任的表现,同时也是对环境治理工作的支持,因此未来我国将会大力加强环境监测社会化和能力建设,为社会大众和环境保护作出更好的服务。

3加强环境监测社会化与能力建设的措施

3.1建立市场化的环境监测体系

当前我国的环境检测体系是从中央到地方或有关部门的检测系统,这种检测系统不利于环境监测的社会化,政府可以积极建立一种市场化体系的环境监测,多鼓励我国社会中建立第三方环境监测公司,并且鼓励行业之中进行竞争,为社会提供更加优越的服务。从多个方面扩大环境监测的范围,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加方便、准确的环境质量报告,提高社会公众对环境监测的满意程度。在建立市场化的环境监测体系的基础之上,国家还应该建立一些环境监测体制,在制度上规范环境监测,提高环境监测的质量,并且明文规定环境监测结果的透明度,并且对从事环境监测的企业和公司进行统一管理和监督,可以对环境监测的企业进行资质认证,提高社会大众对其的信任程度,同时也是为规范企业的检测资格,是一种为社会大众负责,为环境质量负责的表现。

3.2提高环境监测结果的透明与社会化

环境污染并不是由某个人、某个企业、某个国家造成的,环境污染的现状是由每一个自然人的活动造成的,所以对于环境的保护,应该人人有责,增强环境监测结果的透明度和社会化不仅仅是满足社会公众的求知欲,更是为了让每一个人都自觉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提高了环境监测结果的透明度,能让公众了解当前的环境质量状况,了解当前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公民保护环境的自觉性。检测结果的透明与社会化不仅仅是社会公众的需要,也是环境保护的需要,是环境保护的有效策略。

3.3加强环境监测的能力建设

加强环境监测的能力可以从多个方面着手,首先可以从扩大检测范围着手,不仅对空气、噪音的检测,可以把检测范围扩大到土壤、水质、生物等多方面,这些人们没有注意到的领域,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我国应该加大对这些领域污染物的检测,都有可能存在影响当前人类生存发展的问题。再者就是提高检测技术能力,从检测人员到检测器材,都应该加以改善,提高检测人员的技术能力和个人素质,定期对这些人员进行培训,使他们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不断提升个人技术水平。国家可以加大环境监测的资金投入,更换先进的环境监测器材,并且可以借鉴世界上其他国家中更为先进的检测技术,增强我国的环境检测能力,提高环境监测的应急应变能力。

4结语

篇6

传统企业的领导力

正在面临怎样的动摇?

领导力该怎样革新?

这是一个挑战眼球的现实问题。

工业化时代,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之间通常会存在消息不对称的现象,相比而言,领导者往往掌握更多的资讯,领导者处于威权地位。

但网络崛起之后,全景社会进入共景社会,信息公开化程度大大增强,所呈现的是一种围观结构,领导者在信息资源的把控方面失去了原来的优势,被领导者多元化的认识、多元化的存在、多元化的意识开始挑战领导者的权威。

这好比是一场新的博弈。作为领导者,如何去“较量”,这需要全新的领导力模式。

1、舆论挑战权力

对策:掌握舆论引导的艺术

互联网时代,很多的挑战是领导者不能避免的,最直接的一个挑战,是舆论挑战你的权力。

原因在于,信息不发达的时代,舆论都在影响和控制之中。如今,信息化产业高速发展,特别是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工具被广泛使用后,发生了一个事件,成千上万的网民会参与进来,发表评论进而转发传播,信息不受时空限制,形成舆论压力。所以,微小的力量如果聚集起来就会形成巨大的威力。很多时候,当一个理念聚集起来的时候,小沙粒就会变成沙尘暴。

过去,媒体只是一个宣传工具,出现某些事件,还可能会遭到封杀。但在信息时代,媒体不再是传统观念中的宣传工具,而是一种信息传播的载体。现在,很多事件几乎是由舆论先反映出来的,比如:新一届深圳市市委书记没到任之前,微博就已经传开来,之后才是官方公布。信息时代,如果你不能引导舆论,那你就会被舆论引导,甚至会被舆论推倒。而很多的领导者大多缺乏这种引导意识。

因此,领导者必须具备一项新能力,就叫“舆论引导艺术”。其实,就深谙舆论引导的艺术,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其中对网络大V的引导起了很大的作用。

2、个人挑战组织

对策:运用互联网的组织管理思维,实现由他管理到自管理

工业化时代,个人跟组织的关系好比是水滴和大海,粘度相当高且具有约束力。对于人才,领导者从组织的角度出发,考虑的往往会是,人得其事,事得其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但在互联网时代,个人能力的发展有了更大的空间和机会,更多的追求个性的自由和张扬,对组织的依附度和忠诚度呈下降趋势,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让组织陷入极其被动的情况之中。比如:网络兼职的出现,一些个体知识劳动者,他不再依附于任何一个组织,可能同时为几家企业提供服务,对于这样的现象,组织对个人是加强约束还是顺应趋势?

其实,在这样的时代浪潮下,领导者应该因势而谋。尤其对职场的中坚力量80、90后来说,他们更为关注个人目标,对组织不再是简单的依附和绝对服从,在招聘的时候,应该把员工的个人职业生涯纳入考虑范围。换个思维,不是从组织的角度考虑,而是从人才的角度来思考,这叫“人力资本至上”!

我们发现,很多知名的企业家已经在顺势而为。比如海尔,张瑞敏倡导的人单合一,企业无边界、管理无领导、供应链无尺度、员工自主经营;再如华为,任正非最近提出的“放弃中央集权式管理,让听得见炮声的人呼唤炮火”;还有,小米公司的合伙人组织,扁平化管理等,其实都是互联网的组织管理思维,实现的是从他管理到自管理。

3、创新挑战秩序

对策:建立契约关系,充分尊重个人

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组织靠的是制度、流程、规范化来约束员工。很多企业,单是人事管理制度就包含了众多细分制度,比如招聘制度、培训制度、晋升制度等。然而,现在完全不同了,企业的发展支点是创新,创新开始挑战现有的规则。时代在变,你不得不变!

一是将制度变成契约。为什么网络游戏能让玩家痴迷,甚至达到“游戏虐我千万遍,我待游戏如初恋”的境界?因为你不是用制度去锁死他,你跟他之间存在的是一种契约关系,他乐于在这里付出。在互联网时代,领导者要学会和员工“玩游戏”。

二是激励方式创新。这一点可向宝洁公司学习。一个是轮岗制度,即当员工达到一定的工作年限后,他可以选择到不同的部门或者不同的区域继续工作,跨部门轮岗甚至跨国轮岗;另一个是弹性制度,给予员工工作方式的选择权,可以自由选择上班时间、自由选择在家工作一整天等。这种激励方式,其实是对员工的充分赋权,让他们实现个人选择。

三是流程创新。以前的管理,领导是主角。而现在,领导未必是主角。举个例子,你要演一部电影叫《外科医生》,那么,外科医生就是这部戏的主角,院长虽然是领导,但他可能只是个配角。这意味着传统的等级制度就没有了。

4、平民挑战权威

对策:采用融入式管理,不站在员工对立面,而是融入他们,甚至引领他们

这里的权威,主要说的是知识和技术上的权威。关于一些专业的技术,以前都看重专家的权威,现在专业的东西也可以由网民发起。我们看到,2015年2月底,柴静关于雾霾的调查视频《穹顶之下》,还有她的专访,被上传到了人民网上,同时优酷也该视频,根据数据统计,这一视频上线24小时的播放量就达到1.1亿次。“柴静看见”和人民网的相关微博,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转载数和评论量。其中,“柴静看见”转发量56万,评论量近10万,点赞数22万;人民网的微博转发、评论和点赞总数也达到了30多万,瞬间掀起了巨大的热潮,以至于官方不得不出面控制。

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现象?因为知识和权威颠倒。那我们的领导者怎么办呢?

有两个努力的方向:一个是让普通员工参与进来。因为很多时候,专业的视角会忽略大众的眼光。另一个是领导者以平民的身份进入群众当中,用平民的语言跟群众对话。2014年,跟互联网大佬们进行“头脑风暴”时,就爆出了许多流行的网络语,“有权不能任性”的言论得到网民一致点赞。

其实就是这样。过去是领导教育群众,先沟通再学习,可这样领导就会比较被动。但现在,领导应该走在前面,比你的下属、你的员工,走得更靠前才行。

再举个例子,最“潮”校长赵鹏大,这位80岁的中科院院士,也是中国地质大学原校长,手机用的是iPhone,自嘲是“80后”,承认自己是“微博控”。为什么要“潮”起来?因为对于领导者,面向未来,才能领、才能导。尤其面对现在进入职场的80、90后主流员工来说,你比他更潮,才会产生领导力,他才会服你。

篇7

关键词 新常态 影响金融 生存对策

一、中国目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及存在的问题

(一)宏观形势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2015年中国的GDP预期目标下调为增长7%左右,报告中还明确指出经济下行压力还在加大,发展中深层次矛盾凸显,过往积累的经济、环境、社会矛盾不断浮现。中国经济已经告别了年均10%的高速增长,步入新常态。

(二)常态趋势

中国经济过去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有:第一,基数小,产业空间大;第二,发展的资源环境压力不大;第三,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低,改革开放的政策取向,国际经济处于上升周期等。但是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这些有利条件已经发生改变,永远不可复制了。

(三)调整产业结构的必然性:巨大人口不适合粗放式经济

2014年中国GDP达到63.6万亿元(约合10.4万亿美元),高居世界第二,是排名世界第三位的日本GDP(4.8万亿美元)的2倍多。中国经济成为全球增长的主要引擎,与世界经济之间的互相影响日益紧密。

但中国的产业发展受到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的双重影响,由于中国经济体量巨大,产业发展空间受到一定的限制。

中国长期以来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消耗了大量的资源,产业无序竞争,造成某些产能严重过剩、环境污染突出等问题。前央视著名主持人柴静的纪录片《穹顶之下》引发巨大反响,也引起了北京人们的强烈共鸣。有限的世界资源已经不能满足中国粗放式经济发展的需求,环境污染问题也已经渐渐达到了中国居民的容忍上线。因此,中国经济必须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发展质量。

近期全球经济深度调整,复苏乏力,各大经济体走势分化,美元走强,欧盟始终未能完全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新兴经济体增速放缓。非洲埃博拉疫情、中东动乱、朝鲜半岛核危机、南海局势紧张、全球反恐形势严峻等不稳定因素都影响着中国与世界其他伙伴国家的经济往来,中国经济向来依赖的外需难以提振。同时国内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许多国外企业向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转移,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面临严峻考验。

二、“经济新常态”下的改革措施

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内涵概括为四个转向:“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从传统的规模速度型粗放型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为主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

为避免在旧的经济发展模式里越陷越深,步菲律宾、马来西亚、秘鲁等国家后尘进入“中等收入陷阱”,中国应该主动采取有效措施,顺势而为,变被动为主动,淡化追求增长的高速度,转而把更多的精力用在经济提质增效,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上,建立更加集约、更加平衡的新增长模式。解决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各种矛盾,提升经济增长质量,改善居民生活水平等。这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改革和发展。

十八届三中全会中的改革措施中要求实行市场化改革,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而金融资源的配置问题无疑最为严重、波及面最广、影响也最大。健全金融市场体制,改善金融资源配置,纠正经济中的资源配置扭曲,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持续的金融支持,将会有利于促进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针对中国经济新常态面临的问题,目前在金融方面,建议从以下措施着手:

(一)稳步推进中国金融市场改革,实现利率、汇率市场化、资本项目逐步放开等,完善金融市场机制

利率市场化是金融资源市场化定价的重要机制。长期以来,中国国内的利率制度扭曲了金融资源的定价,人为压低了借贷成本,一方面鼓励了有特殊权力的企业(如国企)获得廉价金融资源,刺激了基础设施和制造业领域的一些过度投资,并导致钢铁、水泥和有色金属等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带来大量不能盈利的企业;另一方面,利率非市场化造成了中国国内金融机构的业务创新能力不足,金融市场的业务结构长期固化,中国国内融资市场“脱媒”不易。与此同时,由于市场化不足,金融资源配置的中间环节太多,中介们节节加码,人为抬高了流向最终需求方的资金成本。2014年实现了贷款利率市场化之后,目前存款利率可以达到基准利率的1.3倍。逐步实现利率市场化,合理配置资金流向,对于解决产业过剩,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作用。

目前,中国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在我国金融市场成熟之前,为避免汇率巨大波动对中国经济造成巨大影响,我们应沿着既有路径逐步推进市场化,实现人民币汇率市场化之下的双向波动。中国的建设需要大量的国际资金,而资本项目的完全放开需要一个完善的金融市场,否则会对我国的金融市场,乃至整个经济造成严重冲击。

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汇率合理浮动,是实现金融市场化的必要条件。中国应该不遗余力地推进此方面的改革,健全和完善金融制度体系,真正发挥金融市场在资金配置方面的决定作用,充分利用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上的资金。

(二)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掌握国际话语权

中国是世界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进口国,但美元一直是跨境结算的首选货币。中国企业一直承担着很大的汇兑风险。人民币国际化不仅能够减少汇兑损失,促进中国贸易发展,还能够降低企业的海外融资成本,帮助它们海外扩张,并最终促进创立一个以中国为核心的金融秩序,为中国企业走出去,输出国内过剩产能,掌握国际话语权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证。

中国已与香港、伦敦、新加坡、澳大利亚、瑞士等26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本币互换协议,提高人民币在国际结算中的应用。中国积极推进亚洲基础设施银行、丝路基金、金砖国家银行等国际组织的建立,以及沪港通、深港通等措施的实施都将进一步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和推动其广泛应用。中国正努力使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中的第五种货币。这些措施在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的进程中,也会促进中国金融市场的成熟和完善,对解决产能过剩,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提倡绿色金融体系建设,解决环境污染难题

柴静的纪录片――《穹顶之下》引起中国人对雾霾等环境污染的广泛关注和思考。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当前的环境污染主要受政府对市场扭曲、市场失灵、企业与消费者缺乏社会责任感等因素影响而产生的。因此,需要经济和金融政策推动结构转型,从根本上调整中国的经济结构,降低重工业比重、提高清洁能源结构以及解决环境污染外部性等问题。绿色金融体系为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绿色金融体系是指通过贷款、私募投资、发行债券和股票、保险等金融服务将社会资金引导到环保、节能、清洁能源、清洁交通等绿色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制度安排和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国应向美国等有经验的发达国家学习相关经验和技术,完善中国的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加大绿色贷款投入,投入较多的优惠利率的资金支持有环保效益,同时限制有负面环境效应的贷款。建立较完善的环境和社会风险评估体系,推出许多针对绿色信贷的项目和计划。在更多领域实行强制性的绿色保险制度,若某个项目导致了污染,保险公司会帮助企业赔付。绿色保险制度会促使企业考虑其保险成本,抑制企业开发过度污染项目的冲动。

(四)发挥互联网金融企业优势,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中国的小微企业解决了中国90%以上的就业,但其常常由于融资难和融资成本高等问题,面临严峻的发展形势。传统的银行更喜欢国有企业等实力雄厚的大企业,以降低贷款的坏账风险。但往往更需要资金发展的小微企业却贷不到款,大大降低了资金的匹配度和使用效率。中国应该积极鼓励和支持以微众银行、支付宝等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发展。在移动互联时代,根据消费、投资等行为习惯的变化,在大数据收集和分析的基础上,提供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支付、储蓄和投资方式,大大提高针对性和便利性,同时提高资金的利用率。

2015年1月4日,中国国务院总理的一个按键发出3.5万元贷款,标志着中国首家互联网银行――微众银行正式营业,成为新型小规模借款者的便利、有效的融资渠道。微众银行没有营业网点,一切申请和审核工作都在互联网上完成,不仅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还提高了工作效率。个人在网上的相关活动,包括贷款各个环节、相关网上交易等行为,作为基础信息,通过大数据分析形成个人信用报告。有效控制放贷风险的同时,提高了贷款发放的审核效率和针对性,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互联网公司能够在金融服务领域发挥提升客户服务水平、激励创新以及促进竞争等积极作用。中国应放宽金融机构的准入门槛,成立更多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互联网金融企业。

篇8

――《黄金时代》

在很多人看来,2014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如“全面深化改革元年”“智能家电元年”“在线教育元年”“互联网金融元年”……

事实也的确如此。在高速增长道路上狂奔30多年后,如今中国经济亟待转型升级。在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国务院总理表示,要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新浪潮。于是,2014年被誉为“中国创业元年”以及“创业最好的时代”。

在过去的一年中,一批“90后”创业者闪亮登场,在原本由“大叔们”把持的创业红海中野蛮生长。当然,“大叔们”同样“有志不怕年高”。既然无所畏惧,那么创业趁现在。

下面,本文将按照不同年龄段,分别为您解析在过去的一年中曾风头无限的从“90后”到“20后”的创业者:

“90后”:脸萌郭列

行业领域:社交软件

严格地说,出生于1989年的郭列并不属于“90后”。但无论从整体创业团队,还是创业风格来看,郭列都符合标准的“90后”特征:好奇心强、高智商、个性张扬以及具有成年人很难理解的古怪爱好等。去年,定位“90后”式亚文化的趣味拼脸软件脸萌一夜爆红。

2014年6月间,脸萌在QQ、QQ空间、微信朋友圈、微博、人人网等社交软件上刷屏式显现,据称李开复等大佬纷纷使用,创业者郭列与脸萌名声不胫而走。

但如今,脸萌又何在?各大社交软件与网站上的“脸萌热”正在逐渐褪去。脸萌似乎也没有摆脱魔漫相机、疯狂猜图、Flappy Bird等社交软件“火一把就死”的魔咒。

点评:脸萌的兴衰不仅再次验证了社交拼图软件昙花一现的宿命,更反映了当下“90后”兴趣创业在“轻模式”领域的可能性,而其特殊的身份又进一步推波助澜,如马佳佳、余佳文等。但脸萌的没落表明“90后”在创业经验与产品打磨方面仍需时日,切不可盲目捧杀。

“80后”:滴滴打车程维

行业领域:打车软件、P2P租车

在2015年情人节来临之际,国内最为炙手可热的两大打车软件终于由“相杀”走向“相爱”。2月14日,由阿里巴巴资助的快的打车和腾讯资助的滴滴打车宣布进行正式合并。出生于1983年的程维即滴滴打车创始人。

两大巨头合并验证了其补贴模式不可持续。通过资本介入和巨额补贴,两大打车软件与移动支付成功结合,为其用户扩张及其使用移动支付习惯的培养奠定基础,但这种烧钱模式缺乏可持续性。

而程维的出身背景也极具戏剧性:大学毕业后,即入职阿里,并履职八年。2012年程维从支付宝离职创立了小桔科技,即滴滴打车。但腾讯慧眼识才,最早投资滴滴,阿里随后跟进快的,并导演了一场国内最为惨烈的补贴大战。

点评:烧钱补贴并非成熟的商业模式。由于滴滴快的两家公司在团队背景、市场份额以及商业模式上的严重同质化,注定了两家公司“合则两利,斗则两伤”。但随着巨头合并和补贴递减,打车软件能否留住“粉丝”和用户,仍有待市场检验。

“70后”:“三个爸爸”戴赛鹰

行业领域:工业硬件制造、母婴电商、金融众筹

如果联想到当前大热的《穹顶之下》,不难发现柴静的成功绝非偶然。此前,另一个营销大师早已借助雾霾“东风”,在商场斩获佳绩。这个人就是三个爸爸空气净化器创始人兼CEO――戴赛鹰。

出生于1972年的戴赛鹰,曾任婷美集团营销总监、执行副总裁。戴赛鹰不仅在2014年9月22至10月22日间,以三个爸爸儿童专用空气净化器在京东众筹创下国内首个千万级众筹纪录,也曾缔造婷美26天火爆全国的销售奇迹。尤其是三个爸爸的成功颠覆了传统家电行业和硬件制造的商业模式。

作为营销大师,戴赛鹰在婷美集团多年的营销积淀、对创业家黑马社群组织的完美借力、对雾霾带来商机变化的深刻认识以及其资深奶爸的绝好代言,促成了三个爸爸空气净化器的巨大商业成功。而资深媒体人柴静几乎是在同一营销思路下大获成功。

点评: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个名为三个爸爸的产品其实属于母婴电商。戴氏的商业成功与目前当红的柴静存在着诸多共性:以雾霾天气的危害性为背景,以母婴人群切入,探索解决之道,从而赢得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在此过程中,调动用户和粉丝参与感至关重要,戴赛鹰借助于社群平台,柴静则借助于其媒体人的光环。

“70后”:点融网苏海德

行业领域:金融、P2P

P2P不仅限于租车领域,更被广泛应用在互联网金融行业。2014年12月12日,全球最大P2P平台Lending Club成功登陆纽交所,上市首日涨幅高达56%,市值85亿美元。Lending Club上市激起了国内P2P网贷的无限热情,而其创始人之一也正在深耕国内市场,创办号称Lending Club中国版的点融网。这个人正是点融网创始人兼CEO――苏海德(Soul Htite)。

苏海德出生于1976年,曾长期就职于企业软件公司甲骨文,并于2007年创办Lending Club,主管平台系统的技术开发和运营。稍后创办的点融网,几乎完全复制了Lending Club的模式――“工程师+律师”。由于国内征信体系不完善,点融网也适当进行中国化创新,结合线下对借款人资信的实地审查――即采用O2O+P2P混合模式。据统计,2014年点融网总交易额已超10亿元。

点评: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不争的事实。P2P网贷等互联网金融通过发挥长尾效应,充分吸收社会闲散资金,并对接中小企业融资。点融网正是国际P2P网贷前沿模式与本土化国情结合的一次尝试,并在一片争议中艰难摸索。

“60后”:小米科技雷军

行业领域:工业硬件制造、软件研发

关于小米,就不多介绍了,大家都懂的。但是对于雷军,也许有必要介绍一下:出生于1969年,湖北人,头顶三大光环――小米科技、金山软件、顺为资本。翻开雷军的简历,堪称传奇:

国内最早一批实施学分制的大学生;

大学三年级时成为百万富翁,凭帮人开发软件赚到了“第一桶金”;

大学四年级首次创业,成立三色公司(1990年),并获得湖北省大学生科技成果一等奖;

1992年入职金山软件任开发经理,2011年出任董事长,并带领金山公司完成上市;

2010年与前微软、谷歌、中国工程院、金山词霸、北京科技大学等高级管理人员一起创办小米科技。

在巨头林立的互联网界,小米通过硬件突破口成功再造神话。雷军称,创办小米是在他已经40岁且实现财务自由之后,而《硅谷之火》一书则燃起他创办一家世界级公司的梦想。

点评:小米在短短几年内崛起并非偶然。作为国内第一批互联网从业者,雷军浸染互联网长达28年,深得其中精髓,这是“90后”创业者所不能比拟的。在中国经济新常态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雷军用互联网成功改造传统手机制造产业,正是拜互联网思维所赐,也是其所强调的顺势而为。

“50后”:真格基金徐小平

行业领域:金融创投

对于国内互联网界人士来说,徐小平的名字不陌生。出生于1956年的徐小平亦是一位连环创业者,头顶新东方联合创始人与真格基金创始人两大光环。这位来自体制内并出身艺术专业的天使投资人,早年曾任职于北京大学,而在新东方咨询教育的经历则为其二次创业奠定基础。

徐小平说:“虽然我不懂互联网,但是我们懂年轻人、懂创业者。同时,我们也愿意和优秀创业者一起去寻找未来。”成立4年来,真格基金投资并帮助一系列创业公司走向成功,如世纪佳缘、兰亭集势、聚美优品等。

点评:与“90后”不同,中年创业者往往被社会和媒体忽视。由于拥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和资源,未来中年创业将日益盛行。早在1997年徐小平就建议新东方介入互联网,却不受重视。如今,在线教育风口再次来临,智课网、100教育、万门大学、91外教网、商刻均获得巨额融资。

“20后”:“褚橙”褚时健

行业领域:农业电商

褚时健,已至耄耋之年的老人,在2012年因“褚橙”热销而重新回到大众视野。在褚时健身上,创业不怕年高表现得淋漓尽致。

1928年,褚时健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他不仅曾履职地方官员,更被评为十大改革风云人物。但在辉煌的人生巅峰,他因个人问题迅速走向陨落。

“十年树木”,在80高龄之际,褚时健终于将“褚橙”送上了互联网时代的高速公路,为农业电商树起一个典范。借助于本来生活网和有机网等电商平台,“褚橙”在全国热卖到近乎疯狂的地步。

点评:“褚橙”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按照易观互联网三大战役理论,“褚橙”在卖货、聚粉、建平台三大领域,均打造出了极致的产品:追求品质、“把褚橙卖成励志橙”、入住本来生活网和有机网等平台。需要说明的是,建平台并非指完全独自建立电商平台,也包括入住已有的强大平台生态圈。

总结: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一种潮流,时代为每一个人打开了大门,同时,这也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既然要创业,就无法回避竞争。

通过对以上创业者的分析,不难发现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关注:

首先,年龄关系到创业的方向与领域。年轻者趋向于从事社交软件、文化娱乐、媒体等“轻模式”创业,而年长者则侧重于金融创投、大工业、大农业、大健康等“重模式”产业。

其次,互联网并没有改变商业本质。互联网时代带来了巨大的营销红利,但产品和服务是永恒的商业法则。

再次,用户至上集中体现在“粉丝经济”。粉丝经济本质上属于精神诉求,超越物质层面。

篇9

片中多次提到的"洛杉矶烟雾",是人类历史上著名的环境污染案例和治理教材。我社2014年热销图书《洛杉矶雾霾启示录》,展示的便是污染事件发生时的众生相,真实描述了相关政策和研究工作背后微妙的过程和来龙去脉。

《洛杉矶雾霾启示录》

本书英文原版于2008年在美国出版后,被誉为现代新闻经典(journalistic classic)之一、大气环境领域的《寂静的春天》

深入刻画洛杉矶污染事件发生时的众生相--科学与无知、责任和逃避、公益和唯利、远见和短视等

以史为鉴,对我国治理雾霾等空气污染的政策制定和实施具重要借鉴意义

译者的感言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所长 曹军骥

我是做空气污染研究的,很早就听说过洛杉矶的光化学污染,但对于其污染的产生、程度和防治等历史细节的了解基本空白。我所翻译的Chip Jacobs 和WilliamKelly 所著Smogtown: the Lung-Burning History of Pollution in Los Angeles一书(中文版名《洛杉矶雾霾启示录》),2008年在美国出版以来被认为是近年来环境生态领域最优秀的公众读物之一。随着翻译工作的进展,越来越觉得这本书思想的深刻性。

洛杉矶的昨天,我们的今天

两位作者是文学记者,作为地道的洛杉矶人,从小就身受空气污染之害。为了再现那段历史,他们不辞劳苦,从旧故事中提炼出洛杉矶空气污染史的浓缩版。每章、每段、每句话,都有深刻的含义和意义,作者的文字力透纸背,字里行间中揭示出污染现象后的思想本质,期望传递出空气污染的共性特征。

掩卷深思,洛杉矶昨天的污染故事很多以惊人的方式在现今世界上许多城市活生生地上演着。如一位官员在1956年调侃道"我们花了35年来消除烟雾,其中的30年对抗政客,5年治理烟雾本身"。作为斗争结果的环保法案、减排措施和方案控制住了洛杉矶的烟雾,但是新的问题在历史长河中接踵而至:能源危机、CO2减排、全球变暖等。舒适但高能源消耗的现代生活方式带来了严重的污染。

面对这一事实,多数人仍在妄想单纯凭借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来治理污染,而不是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全球化大背景下的今天,地球上的人们互相影响,谁都不能独善其身。这一系列故事的背后,往往都有利己主义者和科技至上论者的身影。犹如空气污染领域的"寂静的春天",作者提出深刻的反思:如果科技也对环境危机无能为力,人类该怎么办?

两位作者讲述的是洛杉矶的故事,放眼的却是整个人类的生存状态。工业化进程中的我国也在面临越来越严重的大气污染。重读这段洛杉矶烟雾污染治理历史,反观当今席卷大江南北的雾霾事件,经年治而不降的空气污染,我觉得有如下几点特别值得借鉴。

高度重视科学研究

20世纪40年代初洛杉矶发生光化学烟雾污染时,各界人士都茫然不知所措;经过大概10年的摸索,由加州理工学院斯米特教授率先发现机动车与工业尾气的光化学反应产物是污染的肇因,之后的控制都是围绕这个科学结论展开。没有高水平科研成果做支撑,如盲人摸象,不仅污染控制的效果差,甚至污染控制的基本方向都是错的,出现越治理越污染的局面。因此,洛杉矶很早就开始了空气污染的科学研究,成立专门的机构进行高水平的科技攻关。如1968年成立的加州空气资源局(CARB)第一届主席就由斯米特教授担任,几十年来CARB引领与左右了美国空气污染的科研水平、控制技术、标准制定、法规条例等进程。

对污染治理的长期性要有足够认识

从1943年7月8日洛杉矶出现第一场有记录的光化学烟雾事件开始,谁也没想到这个污染治理工作持续70余年,时至今日还在继续。烟雾污染发生的头几年里,政府官员、高级管理人员在公开场合信誓旦旦拍着胸脯承诺几年内就要改善这种烟雾污染(尽管它是什么、如何形成都还不清楚)。从1943年算起,洛杉矶这个"美国空气污染之都",尽管投入巨额资金、巨量资源、巨大努力,进行人类有史以来最长时间、最大规模的污染控制实践活动,直至作者成书的2008年甚至今天,空气质量虽得到翻天覆地的改变,但相比之下,洛杉矶的污染仍高居美国各大城市之首,由此可见污染控制的艰巨性。

多种方式、多种手段、多个部门共同治理

洛杉矶空气质量改善,除了依赖科技进步,还要紧密依赖经济分析、社会管理、产业替代等多种手段;不仅依赖环保单位,还要依赖研发机构、环保社团、产业部门等全社会的共同投入;上至州长、市长,下至贩夫走卒,无论职业医师还是社交名流,都对空气污染控制做出过贡献。空气质量的改善不仅与污染源控制有关,也与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转换、人民生活方式转变等有关。需要吸取"先污染后治理"的深刻教训,对新上马的高污染工程项目做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估,防止在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产生新的污染。

雾霾的治理任重道远,雾霾的危害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究竟雾霾有哪些危害、我们怎么防护?请将您的想法和建议,发送至《大众医学》微信公众平台参与讨论,并有机会获得《洛杉矶雾霾启示录》1本。

雾霾对健康的影响,已经不仅仅是呼吸系统。

网友:雾霾天,家里的老人和小孩特别容易生病。

白春学(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科主任):建议大家应尽量减少外出,特别是老年人、儿童、孕妇,以及患有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疾病者。同时,还应紧闭门窗。外出回家以后,应及时清洗面部和双手,清水漱口或刷牙,并及时更换外衣。必要时,可使用空气净化器,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网友:我患有慢性过敏性鼻炎,每当遇到雾霾天就反复发作,要怎样才能防护?

王辉(山东青岛中西医结合医院变态反应科主任医师、教授):鼻塞、咳嗽加重,可能是接触了雾霾中的过敏原,在尽量减少外出的同时,加大吸入药物的剂量。若伴有流黄涕、咽痛或发烧提示可能合并呼吸道感染,可选用合适的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治疗。有黄浓涕时,加用左氧氟沙星眼药水滴鼻,以及用生理性海水或生理盐水冲洗鼻腔。由于雾霾可导致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狭窄以致吸药困难,所以一定要慢而深地经鼻或经口吸入,以保证药吸至肺内。

网友:我每天睁眼看到灰茫茫的天空就很失望,感觉活在一个没有希望的世界,很害怕!

篇10

关键词:室内微环境;绿色生态;建筑的设计研究;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4-00-01

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日益遭受着破坏,而我们只能创建室内微环境来改善正在恶化的环境问题,微环境的设计研究同样可以应用到大环境当中去,人类未来的生存道路上一定会将改善环境作为发展中的重要任务。现今人们特别重视新房的装修,而市场上的装修材料当中大多含有很多对人体有毒的化学物质,科学证明,绿色植物可以将装修材料释放的甲醛、三氯乙烯等有毒物质吸收到体内转化成氧气释放出来,所以室内放置一些绿色植物,构建的室内的绿色生态不光有美化环境的作用,同时对人类的身体非常有益。所以,室内微环境中绿色生态建筑的设计研究成果将会有益于人体以及构建生态平衡。

一、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室内微环境中绿色生态建筑的设计要考虑的元素有很多,特别是就人和植物来说,都要从长远的角度看问题,设计的目的不是暂时性的,所以,设计的环境要符合人和植物的生长条件,比如说空气流通。植物要想很好的生长吗,必须要在流通的空气条件下,才能做好呼吸作用,完成植物体本身基本的生命活动。所以同一环境下要放置有限数目的绿植,并不是越多越好,一定要适合才好,有充足的氧气进行呼吸作用,所以,一般情况下,可以将绿色植物放置在阳台上,并且时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的空气是流通着的,有利于植物的呼吸作用,有利于室内绿色植物的生长,空气流通是室内微环境绿色生态建筑设计和研究的必要条件,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就是可以长久有效的有利条件。

二、温和自然的光照才适合植物生长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要条件就是可以在各自的生命活动中各取所需,人类生存需要的氧气,植物光合作用所需要的二氧化碳都是各自为了完成基本的生命活动的产物,植物进行的光合作用可以将室内装修材料释放的甲醛、三氯乙烯等对身体有毒的气体吸收,在植物体内进行一系列生命活动将有毒气体转换成氧气并释放出来,清新的氧气正是人类呼吸作用所需要的,所以,正是因为双方可以各取所需,所以才会和谐相处,也就为室内微环境的绿色生态建设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所以为了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就应该将微环境建在有阳光的地方,或者设计的微环境中的光照条件刚好与阳光的光照强度相同,才能保证植物在室内微环境绿色生态中能够正常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有植物的室内,其光照一定要温和,自然,起到阳光的作用。所以,一般情况下,室内微环境室内绿色生态的建设是放在阳台或者是有窗户的房间里的窗台上。

三、室内适宜的温湿度是关键

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是非常重要的关乎室内微环境能否长久有效的前提条件,只有在合适的温度和湿度下,室内微环境要尽可能的符合室外的环境,拟造出一个与室外光照、温度、湿度相同的室内微环境,才能完成绿色生态建筑的建成。植物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植物可以进行“蒸腾作用”,它们可以将浇在土里的水分慢慢吸收,传导到叶片上,通过“蒸腾作用”将水分蒸发到空气中,从而将周围的空气变得湿润,湿度也就增加了,室内的空气就不会变得那么干燥。北方冬天气候寒冷,近几年新兴了一种取暖方式――地暖,这种取暖方式的一大缺点就是密闭的空气当中,由于温度一直居高不下,空气不流通,室内的湿度就越来越低,室内环境越来越干燥,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室内创建一个绿色生态的微环境,利用“蒸腾作用”“光合作用”改善室内环境,增加湿度,这就是建设绿色生态微环境的作用,也是保持室内温湿度的条件,在微环境中,这就慢慢地形成了一个循环,给植物浇水,就相当于一个室内加湿器,改变了室内的湿度,因为室内植物的光合作用才使室内原本密封的空气变得清新起来。合适的温湿度就是室内微环境绿色生态环境的提供和要被提供的条件。

四、选择适合的家居配饰

创建室内微环境绿色生态环境不只是要考虑人与绿色植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和谐关系,还要考虑视觉美感,这才体现了室内微环境的设计理念,要根据具体情况,根据不同的情况原则不同的植物和盆栽,放在最合适的位置,既能符合人的视觉效果,又能符合植物生长所需的条件。一般,室内绿色植物较多的房间,选择家具时建议原则木质家具,木质家具更能体现原生态之美,符合室内微环境中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的主题,所以客厅一般建议摆放米兰、龙血树、仙人掌等具有净化空气作用的植物,而卧室则适合摆放晚香玉、紫茉莉、丁香等具有驱虫杀菌的观赏植物。家里的窗帘、床单则适合选出那种适合室内植物的颜色,暖色系较佳。所以选择适合自己所选植物的家居配饰是很重要的,搭配得当的摆放可以给人带来很好的视觉效果。

总之,室内微环境绿色生态环境的设计与建筑需要的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和环保精神,只有将绿色植物与人的生存环境紧密联系起来,才能在未来的生活中日益改善现有的恶劣环境,才能重建我们的美好家园,而创建室内微环境绿色生态环境就是维护生态平衡的第一步。创建绿色生态的室内微环境,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它,它的创建需要适宜的温度,自然的光照,合适的湿度,流通的新鲜空气,和搭配得当的家居配饰,这是创建室内微环境绿色生态的先决条件,只有,人们重视绿色植物在我们生活中的地位,培养起保护环境的意识才是最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创建出适合自己房间且能够真正体现绿色生态观念。

参考文献:

[1]李慧秋.浅议绿色生态住宅[J].当代建设.20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