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生活范文

时间:2023-03-21 23:46: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感悟生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感悟生活

篇1

走累了,是日子太枯燥;活的累了,是心灵的枷锁太紧。每个人都有累的时候,累,可能是来自于生活的压力和欲望的不满足;每个人也会有轻松快乐的时候,轻松快乐,可能是瞬间的感觉幸福,也或者是来自于某些满足,和春夏秋冬无关,和阴晴残缺无关。

快乐的时候,风会是思绪的秋千,雨会是缠绵的倾述;而忧伤的时候,太阳就是炙烤的火炉,风雪就会是凄凉的眼泪。于是,有的人喜欢晒太阳,而有的人会喜欢看月亮。喜欢晒太阳的人,也会是容易满足的人;喜欢月亮的人,总是会多愁善感。

而几乎每一个人的内心,都会有一个干净的天空,在这一片天空里,可能是父爱或者母爱,甚至是个人的隐私,也可能是能够共享的快乐,正是这一片快乐,在支撑着我们坚强地走下去,使我们痛并快乐着。而每当灿烂的时候,笑,赋予我们的是快乐;而每当忧伤挤满我们心灵的时候,整个世界都会是晦暗一片,直到最后,点亮我们灿烂的灯,可能是一句关心的话和牵挂的话或者是一个温暖的拥抱,可见,灿烂总在风雨后。

我们不希望阴暗,可阴暗总是纠缠不休;我们渴望灿烂,而灿烂总是会稍纵即逝。于是,生的不容易,活的也不容易。实际上,许多的不快乐,是我们自作自受。比如有时候,心里特别想的事情,可就是假装着说“不”,事后总是会有些遗憾和后悔,可见,死要面子活受罪,每个人都会有点。

其实,生活就是一幅画,我们自己就是画师,是泼墨、速写还是素描,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画好它;而人生就是一首歌,是抒情、高亢还是感伤,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自己喜欢听,喜欢唱。总之,流着泪走一生,就不如笑着走一生。看我们身边的人,越是简单的人,就越容易灿烂;而越是善感的人,总是忧伤满面,可见快乐和财富无关。简单的人,不会去想复杂,心灵总是单纯如晴空,而善感的人,想的太远,甚至有些不太实际,总是在月儿、乌云之间纠缠,或者是纠结于某些面子或者是自尊。 走在今天,如果我们能够醒悟,就多留给自己一片晴朗的天空,不去多想,不去纠结;而在明天,尽量多留给心灵一点干净的地方,不要让贪婪和无良,去侵扰我们的灵魂。多些感恩,会让你感觉幸福;多些孝心,会让你的儿孙敬你、爱你和学你,而懂得共享,更会让你感悟到: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累了,就闭上眼;醒了,就多笑笑。得与失,其实就是孪生,不分彼此。

篇2

1、生活给了你忧愁,比不给你任何东西要显得仁慈。

2、生活真的仅仅是一种态度,就像一张洁白无暇的纸,纵使有了一丝污点,但凭着自己的双手,一定能将纸变得五彩缤纷,绚灿夺目。

3、感谢生活,我热爱每一件原始粗俗的工作,我愿在完全自然的状态下,寄放我的欢乐,那种到养鱼池里钓鱼的事,我始终拒绝。

4、感谢生活,我会像成龙那样,在那首歌里一遍遍深情地道白:“我要说声谢谢你!”因为我知道,我是如此平凡,却又如此幸运。

5、我经常这样问过自己,我为什么而去生活。这问题或许会使很多人难以回答。或许人生道路很明确,或许盲目不知为何而生活。或者本能的生活在这世上或许这样的理解占据最多。有人向往激烈激情的生活,有人会说我向往平淡的生活。或许还有一些人是不知道自己是为什么而活,人生没有目标。没有终点。生活中充满失望。

6、“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日积言有物,百练笔生花”,讲的都是这个道理。它们都告诉我们生活要善于感动,善于发现。如果你在你的成长道路上一直在追求寻找,那你一定会体验到其中的内涵,感受到你的情感波澜。老了解了你生活是否有意义,没有白白浪费青春光阴。

7、生活仅仅是一种态度,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创造者!

8、生活中总有平淡和热烈的时候,守住萝卜是最难能可贵的。在高中这样一个舞台里,也许你会热衷一成为台下的欢乐,你想寻找一片宁静,会把时间渗透在书海里。在宁静的空间里你的生命变得厚实,你的生活更加充实。

9、面对大海,你会有大海的心事,面对着大海的图片,你只会想到多少钱一张。

10、生活就要不去看那风筝如何飞上天,不去回忆丑小鸭如何变成白天鹅。取而代之的是要思考乌云过后天空总会释放一片湛蓝,风雨过后会见彩虹。

11、面对生活,就要面对失败。面对失败,我们也要珍惜,它是我们人生的考验,只要你冷静下来,找出失败原因,并克服它,你会发现,其实失败也不是什么坏事,它能使成功变得更加有意义,更加紧密。

12、我没有权威,因为我的生活才开始。但我不要等到当我连路都走不了的时候再来写生活。我是行驶在河上的一条船,()永远不知道何时暴风雨会降临,我只有抱着美好的希望完成我人生的液化,再为生活的凝结做准备。我希望我就是一个船夫,一个书虫,滑行自己的路。阅读自己的书,我会永远记住这个道理,生活是以你自己为主角,走自己的路,让路边满地开花。走别人的路,让别人读我这本书。

13、生活让我们懂得了从书上而领悟不到的事情,它让我们懂得了自己存在的意义,不同的地方将磨练出不同的人,它让我们改变一切!

14、生活就是如此,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是平坦,是后悔,是坎坷,有了这些回味,你就会在之后的书页中找到真正值得鉴赏的句子。

15、生活就是多味的,无论是甜是辣,都笑着去品尝,快乐会像空气一样整天充满在你周围。

16、生活张开双臂,接纳着一批批由上帝创造出来的生命,同时也减轻着由于上帝的疏漏而留给人们的痛苦。

17、无论你灿若天使,还是丑如东施,生活都会在你心中制造出一套支撑系统,要你百分之百地信奉,你的生命是最有价值的。你将在这种善意的幻像中,度过生活中每一个时日。

18、生活仅仅是一种态度,态度决定你的高度,态度决定你的生活,态度决定你的人生,而态度却是由你自己所决定,你的生活和你的人生也操纵在你手里。高中作文

19、欣赏生活,是一种豁达,是在不如意的时候为自己找到快乐的出口。东晋着名诗人陶渊明在官朝的种种专制压迫,社会官职给自己带来了巨大压力的情况下毅然决定辞官隐居,从而不再感受世道之乱。他来到了农家田园,从而开始了另一种惬意的生活,他发现了生活的亮点,体验到了官位所不能带给他的快乐。于是后来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千古名句,为世人所传诵。

篇3

化学是一门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科,化学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只有在化学教学中时刻联系生活,才能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学会了化学,就学会了更好的生活,使学生从生活中感悟学习化学的重要必,在感悟中提升创造能力。

一、从生活中导入课堂,激发学生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导入新课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使学生能调动情绪,尽快进入角色,直接关系到整堂课的成败,直接关系到能否形成一个教学相融,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我认为以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生活常识导入新课,以化学知识的应用为切入点,吸引学生来主动探究物质的变化,性质和应用,并学以致用,不失为一个好的课堂导入方式。例如,在学习《中和反应及应用》时,教师可以利用夏天有的同学的手臂上被蚊虫叮咬又红又肿的痕迹,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消肿止痒。学生们立刻活跃起来,七嘴八舌,有的让涂风油精的,有的让洒花露水的,还有的让抹肥皂水和牙膏的等。这时教师因势利导,问"为什么涂肥皂水和牙膏会消肿止痒呢?"教师告诉学生蚊子叮咬时会向人体注入一种酸,而肥皂水牙膏显碱性,从而导入中和反应。所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为整节课进行了很好的铺垫。

又如,在学习CO2的性质时,老师先讲一个屠狗妖的故事:在很久以前,有几个猎人在山中打猎,突遇天降大雨,为了暂避风雨,他们带着狗来到一个岩洞,进洞后,发现猎狗焦躁不安,大喘粗气,不久倒地身亡。顿时,猎人们不寒而栗,欲弯腰救护猎狗,忽感一阵头晕目眩,心慌气短。猎人们预感要大祸临头,顾不上猎狗死活,撒腿跑出了岩洞。问"大家知道这一事件的元凶吗?"学生答"二氧化碳",老师问"同学们请你用你所知道的化学知识解释故事里的现象。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进而使学生开动脑筋,大胆猜想,顺理成章地引入了主题。

二、 课堂探究生活化,提升创造能力。

生活本身是一个巨大的学习课堂,所以教师注重创设大课堂情境,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问题,引导学生对身边的所见所闻发生联想,一旦知识被派上"用场",学生的求知劲头会更大,对于延伸课堂,激活知识,提升能力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例如:在对酸的性质的复习课中,老师设计了一个生产生活中的情境:某一化工厂误把酸性废水排入了铁质下水道,严重腐蚀了下水道,为什么?发生了哪些反应,应如何处理酸性废水?学生会把学过关于酸的性质迅速过一遍电影,明确下水道中有铁锈,铁等物质,联想到酸与金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酸与碱发生的中和反应,立刻想到用熟石灰中和酸性废水的方法来处理废水,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本题对知识的训练,巧妙地设计为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学会积极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思考,感受真实有用的化学,真正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学习真正的"学以致用",并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

三、有效设计课外实验,人人参与实验。

化学实验能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平等的学习动手的机会,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实际问题,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化学兴趣,增强学习化学的自信心。课堂教学中的许多试验,都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物品代替实验室的仪器药品,合理的加以改进,让每个学生参与实验,探究实验。这样既可以实现人人参与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能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和创新能力,使课堂教学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进行。例如在学习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时,需要准备几个实验。由于家里没有试管,我就让学生取五个废旧矿泉瓶代替,第一只瓶子装满水,放入一枚洁净铁钉,拧紧瓶塞,第二只瓶子放入一根洁净铁钉和干燥剂(生石灰),然后拧紧瓶盖,第三只瓶子装入少量水,然后放入一枚铁钉,一半浸在水中,拧紧瓶盖,第四只瓶子中装半瓶醋,第五只瓶子装半瓶食盐水,分别放入一枚钉子,浸没在液体中。一周后,同学们兴奋地观察自己的实验结果,观察现象,总结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氧气,水分共同作用的结果。该实验的药品和器材取于生活,人人都能参与。课堂上同学们欣赏着自己的实验成果,分析着产生现象的原因,在轻松愉悦中,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又如,在学习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制取时,我用废注射器代替分液漏斗,既具备了分液漏斗的优点,又拉近了实验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充分意识到化学就在身边,激励学生不断参与创新,人人参与实验,活跃课堂气氛。

四、联系生活布置作业,培养观察生活习惯。

篇4

一、小实验,大智慧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是至关重要的,而课堂教学中一些看似平常的小实验,正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通过对一些实验的探究,往往能演绎出更多的精彩,在上大气压时,我在课堂上演示了覆杯实验,当时杯中盛满水。第二天,有位学生告诉我:他回去做实验时,杯中未盛满水也能让塑料片不掉下来。在下节课中,我特意安排这位学生带着自己的器材在课堂上演示:他用一只一次性塑料杯和一快塑料片,盛了半杯水倒过来,塑料片仍紧紧地吸在杯口!全班同学都瞪大眼睛,此时,我引导学生比较两次实验,看看有什么不同,再探究其中原因。比较过后,学生们发现实验其它地方都一样,只是使用的杯子不同,文章可能就在杯子上,经过细心观察分析,学生们得出由于塑料杯壁较软,易变形,在手中拿捏时,改变了杯中气体压强,从而出现上述现象。过后,我充分肯定这位同学的实验,表扬了他勇于探究的精神,同时借题发挥,提出能否有其它的方案?学生热情高涨,并提出许多不同方法:①用热水做,情况又是怎样?②换用软塑料片做呢?…一探究知识的激情在学生心中慢慢延伸开来。

二、小器材,大作用

物理知识它渗透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走路、骑车、照镜子……这些看似随意的日常生活,其实都包含着许多物理知识,这为学生学习物理提供了大量的生活背景。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巧妙地运用学生身边的一些学习、生活用品甚至自己身体进行实验,它比“正规实验”更富有亲切感,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如在课堂上,我让学生利用铅笔来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利用橡皮筋来感受压力作用的相互性;利用乒乓球来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在一次总结课上,我用一张纸演示了许多不同的物理实验:①用纸条绕圆柱侧面一周,在重叠处戳一小孔测柱体周长;②抖动纸张演示声音产生原因;③揉成纸团演示力可使物体发生形变;④与杯子、水配合演示大气存在压强;⑤向两张纸间吹气,演示流体压强的特点;⑥纸放入红墨水中,水面上方纸也变红,说明分子是运动的;⑦纸锅烧水,纸不会烧着,演示水沸腾吸热,温度不变。通过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与生活息息相关,深切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又使学生动手能力得到了加强,知识也在轻松的小活动中得到巩固与升华。由于平时经常用身边的小器材来进行教学,学生也深受启发,如在回答“汽车急刹车时人会向哪边倾倒?”时,许多学生就地取材,以橡皮和直尺分别代替人和车,探寻正确答案,抽象的思维活动变成了探究的乐趣。

三、小故事,大学问

良好的心理环境和课堂氛围是高效学习的前提与保障。在课堂教学中,热烈的探究气氛,积极的思维活动,都需要教师去调动,根据学生爱听故事的心里特点,我常常找一些小故事来营造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快乐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如在上《大气压强》时,我先讲一个故事:《天方夜谭》中有一个魔瓶瓶盖一打开,就有魔鬼从瓶口跑出来,然后告诉学生,讲台上也有一只魔瓶“哪位同学敢把这只瓶子的盖子打开?不过,打开后如发现异常情况时就迅速把盖子盖上。”同学们跃跃欲试,其中一位同学走上讲台,其余同学全神贯注看这位同学掀盖,结果没想到瓶口没有魔鬼跑出,但瓶底却直往下流水,这位同学急忙把盖子盖上,水也就不流了,原来这个瓶子的瓶底有许多小的针孔。“同样的一瓶水,为什么盖上盖子后就不能向下流呢?这就是本堂课我们要探究的课题――大气压强。”这样的课题引人一下子就将学生深深地吸引住,激发他们对大气压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效的渲染了课堂教学中的“味”。

课堂教学中,有时借助于一个小比喻,一个小事例的引导,也往往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功效,如在讲解一定量气体压强与体积关系时,同学们总有点模糊,于是我就把气体分子比喻成班级学生,全班学生关在一个大礼堂中与关在一间只有几平方米的小屋中,在哪种情况下对墙壁挤压程度大?问题迎刃而解。在学“蒸发”这节内容时,对于“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学生不理解,认为零摄氏度以下就不存在蒸发了,我作了如下引导:“在寒冷的冬天,你打开酒瓶能否闻到酒香?”“能”“酒香是怎么产生的?”“酒精蒸发”“这个事例能证明什么?”“零摄氏度以下仍有蒸发发生。”

四、小创意,大收获

俗话说:“小的创意会有大的收获”,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首先必须让自己有探究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我大胆地进行尝试,比如在认识浮力现象这节教学中,以前总是以“乒乓球为什么总是从水底向上浮”等得出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浮力向上”学生易懂,但“总是竖直向上”就很难理解,因此,我对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取一只乒乓球和一段细线,细线一段用胶布固定在乒乓球上,用另一端悬挂一小铁块,沿着线被拉直的方向,在乒乓球上画一红色箭头,并放入容器底部中间,接着往容器中注水,让乒乓球慢慢随水上浮,直至细线拉直并浸没球体,此时系着乒乓球的细线是竖直的,乒乓球上的箭头向上,说明乒乓球受到水的浮力方向是竖直向上的。然后,将容器倾斜,细线与箭头依然是竖直向上。“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不言而喻。

篇5

生命是宇宙间的奇迹,它的来源神秘莫测。只要你用心去感受这生命的奇迹,于是,你便会懂得欣赏自然中的生命现象,自然界中的一花一草、一树一木,都可以使你感受生命的力量。它们的千姿百态丰富你的心胸,它们的周而复始感动你的精神。于是,你便会善待一切生命,生命是我们最珍爱的东西,它是我们所拥有的一切的前提,失去了它,我们就失去了一切。生命又是我们最容易忽略的东西,我们对于自己拥有它实在太习以为常了,而一切习惯了的东西都容易被我们忘记。

潺潺的溪流,汇成涓涓的泉水,我听到了生命的神奇,我看到了生命的延续,在这永不停息的水流里,我感受到了生命的伟大。

纤纤的芦苇,在风中摇曳,轻曼着它那欢快的舞步,轻吟着它那美妙的歌声,冬去春来,经受严寒的侵蚀,坚强的芦苇在这春意盎然的季节里,依旧绽放着它那生机勃勃的生命的力量。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时过。兰花却依然,苞也无一个。”一首兰花草,唱出人们对兰花的期待,唱出人们对生命的期待。

生命中有很多的无奈,很多的失意。当落叶飘零时,你或许会感受生命的枯萎,或许会感受生命的短暂,但不管怎样,生命还是会继续,每一天、每一年都会是新的开始,待到山花烂漫时,她依旧在丛中笑!三年里,亲人的逐一离去,又使我想起了很多的回忆,想起了很多的往昔。父母给予我们生命,我们应好好的珍惜,不求闻达,只求平安地努力下去,报答于亲情的养育、回报以父母,我愿做一棵小草,默默无闻地带去希望,带去生机。

快乐的日子总是相伴在逝去的岁月里,很多的相遇让我高兴,很多的朋友使我快乐。我喜欢蓝天大海的广阔,也喜欢小河溪流的隽永;我喜欢春暖花开的艳丽,也喜欢秋果累累的丰收;我喜欢三五知已高谈阔论,也喜欢独自一人静想反思。愿每一个开心与欢乐伴随着你,愿每一份亲情和友谊都时时地感动在你的心间!

篇6

【关键词】感悟生活快乐表达

每提起作文,学生就有恐惧感,总说没有东西可写,不知怎样写才好。很大一部分同学认为是在"造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如何使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我认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

一、 巧用媒体,诱导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德国教育家斯多指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能改变过去把作文当作是一个沉重包袱的畏惧心理,从而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在广阔的思维空间中驰骋,写出更好的文章。学生作文的素材大多来源于日常生活,但这些事物学生记忆模糊不清,感受不深,导致了作文空洞,描写欠生动、具体。多媒体进入课堂,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把学生所经历过的感受不深如过眼云烟的事物通过计算机重现在学生的眼前,唤起其形象记忆。学生在写表扬稿时很多同学都是因为一个同学捡了一只铅笔交公或扶摔倒的同学的事进行大篇幅的表扬,难道更令人敬佩、更值得表扬的事就没有了吗?不是的。这时,我通过网络把学校电视台小记者拍录下来的校内,校外同学、老师乐于助人,拾金不昧的好人好事播放给大家看,同学们的写作素材丰富了,写作兴趣也浓了。在指导学生写《我喜欢的一种动物》的课前,我了解到班里有三分之二的同学是选择写狗的。(因为狗是家庭普通的宠物)为了改变这单一、枯燥的现象,当上课时,我把事先录制的动物短片通过网络播放给同学看,有动态的、静态的,天上飞的、水中游的……同学们看得眼也不眨,不时还发出"哗哗"的赞美声。全看过后,他们还可以点按鼠标,选定自己喜欢的动物再认真反复观察,原来打算写狗的同学都在屏幕上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动物。激发了他们的写作兴趣和创造欲望。

二、 创设情境,激发欲望

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他们的情感往往是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所以在习作指导过程中,教师应依靠自己的教学艺术,创设与习作内容相应的情境。比如《凡卡》这篇课文的结尾非常含蓄,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阅读后,我们要求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写一个实在的结尾。我们还利用这个"诱因"诱导学生去联想,勾起沉淀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讲述一个关于"自己童年的故事"。每人都有童年,每个童年都有丰富而动人的故事。这样做不仅为学生创设了情境,而且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如:教学《滥竽充数》后,我以"南郭先生逃走后会怎样"作为发散点,让学生大胆设想,有的说他到别国去混了,有的说他痛改前非,躲起来练功夫去了,有的说他改行经商去了……对学生的种种说法,我都给予肯定。最后,我让大家以南郭先生逃走后为题,把设想的结果具体写出来。这样,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也能做到下笔有言,且言之有物。学生的写作兴趣自然提高了。

三、 体验生活,乐于表达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一个作家没有生活的体验,写不出好的作品;一个演员没有生活的体验,演不出好戏;一个学生没有生活的体验也写不出好的作文。曾经有人说过:"隐去了太阳的天空是灰的,失去了水分的植物是枯的,脱离了生活的作文是空的。"作文就是把我们周围的生活写出来,把我们平日所见、所闻、所做、所想的写出来,叙述喜闻乐见的事情,刻画具体可感的人物,描写时时变化的风景,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房前屋后栽了竹子,乘凉时,观察一下它的各种姿态,欣赏一下它轻轻摇曳的竹影,把园中之竹变成眼中之竹,进而变成"胸中之竹",这样,写起来,挥洒自如,得心应手。草地上,飞过一只美丽的蝴蝶,吸引了自己的注意,悄悄地跟过去观察一下它那对美丽的大翅膀,它翩翩起舞的姿态,它自由自在地陶醉大自然的情景……生活中可写的东西太多,校长的讲话,老师的讲课,父母的叮嘱,上学路上的风景,交警指挥,餐桌上的闲聊,一次实

验,一次体验,一阵风雨,一张照片,一个过客,一次电话等等,只要留意生活,只要真心去感受生活,作文就会成为你忠实的记录者,成为你最好的伙伴,让你进一步体会生活的滋味,丰富敏感的心灵。

四、 感悟生活,再现真情

学生拥有生活,并不一定能写出真情实感。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但主要的问题是学生不善于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对周围日新月异的变化只见森林不见树木,有的甚至是熟视无睹。如何引导学生解决这个问题呢?

首先,要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的生活着眼,调动多种感官,怀着真挚的感情去观察、体味生活,对生活中的每一个片段、每一个细节以及人物的音容笑貌、行为举止,对环境事物、时令变化、日月星辰、花草树木等进行有条理地观察思考,及时地记录其颜色、气味、冷暖、态势等。其次,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会分门别类,循序渐进,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会抓住事物的特征,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观察,全面认识和了解事物。第三,要引导学生学会在观察的同时深入思考和感悟。只有对观察到的素材进行不断的思考提炼、加工整理,善于从中挖掘和捕捉生动的瞬间,才能使笔下的生活充实、人物鲜活,写出的文章才有可能别具特色,真实感人,富有新意。第四,要鼓励学生在写作时说真话、诉真情、写放胆文。只有诉真情,才能使人感动,引起共鸣。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就要注重培养学生养成求真知、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做真人的习惯,在求真中出新。

参考文献

[1] 〈〈小学语文教学〉〉 秦锡纯

[2]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理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篇7

绿草,因有了鲜花的衬托而美丽;

生活,因有了幸福的陪伴而美丽。

——题记

幸福1

她们都笑我,因为我长得丑,不合群,可这些又不是我的错,谁叫我是棵仙人掌呢!在这个大家庭里,她们像公主,像女王,我,只像一个卑微的奴婢,她们对我冷嘲热讽,我都不在乎,谁让我身份卑微,面相丑陋,是棵仙人掌呢!

又过了一年,已经是春天了,她们都开花了,绚丽的花瓣,粉嫩的花芯,可爱的花蕊,我羡慕她们,更加瞧不起我自己了,我,已经走向了堕落。

新的一年来到了,又是到她们向我炫耀的时候了吧!我冷笑,忽然,我醒悟了过来,我不会比她们差——我,也要开花。此时的我,变得极端,这一切都是你们逼我的。从此,从不与她们争阳光雨露的我变得爱争了,因为我身躯大,我挡在她们前面,几乎所有的阳光雨露都让我夺去了,我好几次差点被水浇死,可想起了开花的愿望,我坚强地挺了过来。终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开出了平生第一朵花,虽然,它很小,但它是属于我的,属于我仙人掌的花。

幸福2

完了,全完了,第一百零一次暴风雨把我第一百零一次织的网毁了,我好饿,三天了,我什么也没吃,我要饿昏了。看着那在风中飞舞,沾着水的蛛丝,我说了第一百零一次再见,我又开始了第一百零二次工程,虽然我知道,结局会和上回一样,因为,这暴风雨没有十天是停不下的,我还是选择了走老路。

我已经看到了天堂,那里好美呀。

我觉得我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我,难道要告别这个世界了吗?

我不甘心,用尽了最后一丝气力;

我的第一百零二章网,完工了。

奇迹出现了,乌云密布的天气放晴了,暴风雨过后特有的味道滋润了我。

雨后,成群的“美味”飞向了我。

雨后,我看到了最美丽的彩虹。

后记:完美的天空,不能缺少白云;

篇8

何谓幸福?此乃吾生之惑。游过山,涉过水,经过挫,品过乐,方知幸福在感悟生活中。

悟生之乐乃幸福。陶渊明,隐逸者,生活中自得其乐。虽“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皆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然。虽“夕露沾我衣”,却“衣沾不足惜”。这种“笑看庭前花开花落,坐望天上云卷云舒”的 淡然怎能不是幸福呢?

悟生之苦亦谓幸福。贝多芬,音乐巨匠,生活中多难,却欲扼命运之咽喉,不为难所屈,不被挫所服。耳虽失聪,却谱写出盛世之篇。其“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拼搏亦何尝不谓之幸福?

幸福是一缕风,是一滴水,幸福更是那生活的一点一滴。

篇9

【关键词】作文;生活

多年来,很多中学生不喜欢作文课,不愿意写作文,作文题目一到手往往感到无从下手、无话可写,以至写出的作文空洞、虚假、乏味,缺乏个性,没有真情实感,言之无物。面对丰富多彩的生活,学生视而不见,不懂如何观察品味生活。对教师要求的走进生活,抒写自我更是感到茫然。我想从察象、品味、索理、造像四个层面,讲解如何引导学生感悟生活,以生活丰厚博大的内涵充实作文内容,培养学生独立自强、积极进取的现代意识和求实求新的创造精神。

一、引导学生多角度感知事物的情态姿采――察象

察象,是学生用自我心灵接触生活的第一步,它需要学生热切地关注生活,细致地观察事物,将个人的情感与事物的发展变化融为一体,用心灵感知事物的神态风貌。那么,教师如何来促进学生观察能力的发展与提高呢?

首先是指导学生细致观察、反复观察。不同的条件下,事物呈现不同的形态,因此,观察必须细致、周密。鲁迅曾经说过:“留心各样事情,多看看,不要看到一点就写。”许多教师忽略了这一点,将精力集中在“怎样写”的指导上,因而学生常常只得编造,假话连篇。其实身边的大自然就是我们的无声老师,随时都会让我们从中获取更多的信息:繁花似锦的原野可以让我们感到美不胜收;傲立风霜的腊梅可以让我们懂得坚强;看到热腾腾的晚餐会感到母爱的伟大。如果学生平时都能在生活中留心去观察,写作文时就不会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

其次是善于发掘学生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启发学生勤于思考。青少年学生思维活跃,面对丰富多彩的生活往往表现得激情荡漾、灵感频现。例如大到国内国际局势,社会经济发展,国际环境变化,升学及就业问题,小到本地区政府人员变动,环境保护,周边人与事等等,都可能引起学生思想感情的震动,形成千个个包含着个人情感的感受点。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及时捕捉这些感受点,并及时提炼深化,这样就能发现有价值的写作材料。同时观察事物不能停留于事物表面,教师还要指导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思考,把观察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全面认识事物,准确地把握事物本质特征。

二、培养学生多样化的审美情趣――品味

品味,就是品评蕴含在事物之中的文化意味及美学价值。它融实用与审美于一体,呈现出活动内容的综合性和审美性特征。因而这里就有一个审美教育的问题。杨安仑在《美学纲要》中这样解释“审美教育”:“美育,是在对世界的审美关系中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健康的审美意识、高尚审美情操、深层次审美能力,从而使受教育者按照美的规律改造世界、改造自身。它是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提高民族素质的一条必由之路。而且,审美教育和其他方面的教育是彼此渗透、相辅相成的。”由此可见审美教育的重要性。为了培养学生的文化观念和审美情趣,首先要让学生感受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我国的文化历史博大深远,形成的文化活动多种多样。教师可以结合各种节庆活动,引导学生感受我们民族文化的魅力,丰富学生个性结构中的民族、集体意识。其次是让学生静思人们活动中的文化现象内涵。人们的活动,不仅展示着他们素有的文化心理,而且演绎着文化的发展与生成,尤其是文化名人的行为更具有社会的代表性。例如古代的英雄人物、现代的各类明星人物等。

三、寻求多维度的生活意趣――索理

索理,就是追索生活事件中蕴含的事理意趣,深化学生的思考内容,在理性层次上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学生是能动的主体,如前所述在感悟生活时,不仅要细致观察生活表象,更要观察生活本质规律,发现平凡生活蕴含的深远意趣,抒写自己对生活的独到见解。教师要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大胆质疑,赞赏他们的奇思异想,并抓住时机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其创新能力水到渠成。

四、营造多种形式的生活新境界――造像

造像,就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理想信念,通过恰当的视角,描绘具体可感的生活新境界,抒写自己对生活的认识、评价及情感判断的一种方式。造像的创新思维活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培养:

1.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大千世界,五光十色;社会生活,千姿百态。能触动我们情思引起我们共鸣的事物层出不穷。正如罗素所言:“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所以我们只有独具慧眼,有敏锐的洞察力,才能发现事物潜在的意义,写出有新意的文章。

2.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想象是人类思维花丛中的一朵奇葩。作文要创新,就要进行创造性的想象。换句话说,创造性想象始终伴随着创新思维的过程,是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

篇10

一、让学生感到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提到化学,大家都会觉得化学只是一些公式和一些现象,学生只要会做题就行了。而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我逐渐意识到:化学不只是化学符号,它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因为许多化学反应和化学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都可以找到例子。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要精选与社会和学生经验密切联系的内容,增加所学内容的实用性,增强学习活动的实践性和趣味性,在科学内容中渗透人文精神的启迪和熏陶。比如,经常烧水用的水壶,会在壶底积下厚厚的水垢;铁制品的表面会生出铁锈,要除去水垢和铁锈,我们会用到醋或者盐酸。这些例子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后,就能促使他们去学习酸和盐的性质,进而去掌握。这样就能够使学生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常常感到化学离自己的生活太远,枯燥乏味,抱怨一堆的化学公式要记。其实,教师完全可以将化学学习的范围延伸到我们的生活中,将教育与生活融为一体。因为化学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所以,从日常生活中可以积累很多的化学知识。这样,就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二、 创设生活情境,感受化学问题

化学无处不在,无论在哪里我们都离不开化学的身影。让学生知道衣食住行都是化学物质的世界。新课标下化学新教材内容的设计更贴近生活实际,如呼出的二氧化碳都成了学生自己的学习研究对象.让学生在现实环境中体验和学习化学,更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学习化学知识,体验和理解化学,感受化学的魅力,能从中有所感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在教学时,我们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着手,选择学生身边的、有利于学生探索的问题,创设鲜明的问题情境作为素材。 比如,冷藏运输时车上装的块状固体是冰吗?灭火器里为什么要装二氧化碳?当教室中二氧化碳过多时,我们为什么感到闷,要通风?家中的食盐为什么会变潮等等。通过大量的生活事件,引导学生感受体会了解化学问题。

三、 在实践活动中深化感悟

在教学中,不同学生往往表现出不同的悟性和思维。例如:在《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中,学生提出用鸡蛋壳和食醋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碰撞所迸发出的智慧火花,并合理引导。因此,当时我留给他们的家庭作业是用鸡蛋壳和食醋制取二氧化碳,他们很兴奋也很认真,用输液管和生活器具做成了实验器材,并成功的制取了二氧化碳,学生真正明白了所学知识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