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中学生范文
时间:2023-04-04 12:25: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最美中学生,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2011年9月6日中午,发生在高邮城海潮大桥的一幕,惊呆了路人。
一位85岁的老年人推着三轮车缓慢地下坡,突然车仰人翻,老人摔倒在地。路人看到他脸色苍白、膝盖流血,躺在地上痛苦地不止。事后,医生说,老人年纪大、血压高,如果得不到及时救治,会有生命危险。当时大桥上人来人往,却没人上前帮助。
这时,一个放学回家的中学生行至海潮大桥,看到了这一幕,她先将旁边的三轮车扶正,接着又去扶老人,并用三轮车将老人送到附近的黄渡社区医院治疗,然后悄然离开。
第二天,在高邮政府门户网站“寄语市长”栏目中,一位署名“高邮人”的网友以《寻找一位赞化学生》为题留言,赞扬了她的善举。这个帖子很快便引起网友的关注和跟帖。不顾“被讹的危险”,挺身而出扶起老人送往医院,这个中学女生从骨子里流露出的善良,像一面镜子照亮了人们的心灵,因此网友纷纷称呼她为“最美中学生”。
这位“最美中学生”是谁?网友们在跟帖中不断提供信息:“她是赞化中学的学生~这位女同学好像姓管”……这些跟帖引起了高邮团市委和赞化学校的高度重视,很快就找到了做好事的管仲培。这位救人不留姓名的女孩,是赞化学校八(3)班学生,戴着眼镜,扎着马尾辫,就住在黄渡社区医院附近。
好心人帮她一起扶起老人
当老师找到管仲培了解搀扶救助老人的经过时,她很诧异。“扶老人起来,举手之劳,应该做的啊!”管仲培平静地讲述了帮助老人的经过,她说,当时现场有人提醒她“不能扶啊,会‘粘’上手的”,但她来不及多想,赶紧去扶起了老人。
管仲培回忆说:“我一个人扶不动,是一位好心的小姐姐帮助我一起扶起老人的。”在这位小姐姐的帮助下,管仲培艰难地将老人扶上了三轮车,并迅速将老人送往附近的黄渡社区医院急诊室。
“是那位姐姐帮助挂号、拍片、做心电图的。”
管仲培笑着说,“还好,挂号的地方有人认识老人,与老人的家人取得联系后,我们就一起离开医院了。”
回到家的管仲培这才发现时间已经过了12点,比往日迟回家半个多小时,妈妈为此焦急担心,责备了她。管仲培简单解释了一下搀扶老人、送老人去医院的经过,妈妈放心地点点头,并没有当回事。
回到学校,管仲培没有把她救助老人的事告诉别的同学。直到署名“高邮人”的感谢信引起反响后,大家才慢慢知道了这件事。面对荣誉,她说只是做了该做的事
篇2
朱诗佳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遇见她之后,我终于明白了这份奉献的价值,这份精神的真谛,这份难以言喻的坚持!她如春蚕,吐尽珍丝,她如蜡炬,燃尽年华。她为了教育,奉献了艳丽的容貌,奉献了似水的流年,奉献了矢志不移的决心,奉献了一切啊!她是个好老师。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她的梦想,一定会有御长风破万里浪,直挂云帆济沧海的那一天!
她就是韦老师,她是我们的班主任,也是我们的语文老师。韦老师很和善,但是我们总是惹她生气,每次都是因为纪律,在写字课时经常说话,每次都是同学说一声:“韦老师来啦!”我们才按静下来。再走廊外的韦老师肯定能听到,但韦老师只是说我们几句。有时,韦老师生病了,却依旧给我们上课。回忆起那一幕幕,我不禁潸然泪下……
她自己就是照亮道路的火把,她也照亮了我们的道路,让我们充满自信与希望,让我们坚信明天会更加美好,让我们点燃了自己的火把,去照亮了更多人的道路,给予了更多人希望。
待到那个山花烂漫之时,她一定会在丛中微笑着,留得清气几缕,逸满乾坤。老师,大家都说您培养着祖国的栋梁;我却要说,您就是祖国的栋梁。正是您,支撑起我们一代人的脊梁!您像一支红烛,为后辈献出了所有的热和光!您的品格和精神,可以用两个字就是--燃烧!不停的燃烧!您讲的课,是那样丰富多采,每一个章节都仿佛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了一个斑斓的新世界……
篇3
从人类学本体论的角度看,审美活动是人的本性表现之一,是人自身的一种特殊存在方式和特殊生活形式,故而人人都需要审美。但审美意识是一种个性化意识,它常常与社会化意识发生冲突。要使两者一致,是以个体意识不充分发展,并受社会意识的规范为前提和代价的。人是这样一种社会生物,他有着独特的个体价值追求,不能容忍把非个体的价值意识强加给自己,所以审美活动本身常常包含着一种潜在的犯罪心理。但如果审美意识摆脱了片面的主体需要,消除了一般性,有可能充分发展独特性,此时的审美观照,则可以使人超越生理欲求,净化个体灵魂,减少犯罪。
一、人人都需要审美,人人都可能犯罪
(一)审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是一种超然忘我的自由观照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说:“……实际创造一个对象世界,改造无机的自然界,这是人作为有意识的美的存在物(也即这样一种存在物,它把美当作自己的本质对待,或者说把自己当作美的存在物来对待)的自我确证。诚然,动物也进行生产,它也为自己构筑巢穴或居所,如蜜蜂、海狸、蚂蚁等所做的那样。但动物只生产它自己直接需要的东西,动物的生产是片面的,而人的生产则是全面的;动物只是在直接的肉体需要的支配下生产,而人则摆脱肉体的需要进行生产,并且只有在他摆脱了这种需要时才真正地进行生产;动物只生产自己本身,而人则生产整个自然界;动物的生产直接同它的肉体相联系,而人则自由地与自己的产品相对立;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物种的尺度和需要来进行塑造,而人则懂得按照任何物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随时随地都能用内在的固有的尺度来衡量对象,所以,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很清楚,马克思在这段文字中通过人与动物的对照,揭示了人的本质,从而也揭示了审美活动的本质。
凡是审美的都毫无例外地必须是体现着人的本质的,而且愈是审美的,愈能够充分体现人的本质。审美活动的本质就在于人对自己的本质的一种自我发现、自我确证、自我肯定、自我观照、自我欣赏和体验。既然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是人的本质,是人的生命的运动和存在的方式,而审美活动的本质恰恰只是一种人的自由自觉的生命运动形式,因而我们又可以从人类学本体论的角度说,人的审美活动就是人的生存方式和生命运动的形式。人活着,就是审美地存在着、生活着。一句话,对审美活动首先必须从存在本体论的高度去把握和认识。
(二)犯罪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异化,是一种铤而走险的功利行为
从心理学上看,知、情、意是人的心理结构的三个组成部分,与此相适应,人对客观事物也采取理性的、审美的和实践的态度。理智和意志是心理结构的两极。意志代表着个体需要,追求着理想的善;理智代表着社会习惯和道德法律,反映了现实的真。换言之,感性来自客观的社会习俗和法律规范的积淀,追求现实的真。按弗洛伊德的观点,前者以快乐原则为基准,后者以现实为准绳,这样便构成了矛盾的两极。
二、审美活动本身常常包含着一种潜在的犯罪心理
(一)审美活动具有现实的假定性
从审美学角度来看,即从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来看,审美追求理想,具有现实的假定性。
理想与现实是一对矛盾,理想指向未来,追求应有的满足。在审美观照中,一切都套上了美的光环,平凡变成了伟大,庸俗变成了优雅,而许多是现实中可遇而不可求的,具有一定的假定性。庄子企图将生活审美化,追求“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者”的“逍遥游”境界。这就是因为他看到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所以他要使自己逍遥于尘世之外,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伏尔泰说:“人类最宝贵的财富是希望,希望减轻了我们的苦恼,为我们在享受当前的乐趣中描绘出未来的远景。如果人类不幸到目光只限于考虑当前,你们就会不再去播种,不再去建筑,不再去种植,又对什么也不准备了。从而在这个尘世的享受中,人就会缺少一切。”
可以说,犯罪者多是没有这种希望的人,因此他的眼光只局限于考虑当前,不去播种,不去建筑,他只知道怎样不劳而获,得到更多的现实满足。这种现实性的满足往往带有强烈的迫切性,他从不把希望寄托在未来。
随着大众媒体的辐射,现实生活会更精彩,中学生的审美机遇会更多。但由于被审美的内容与现实之间存在差距,因此要追求到美的满足,需付出艰辛的努力。然而某些心理尚不成熟的中学生不愿付出,往往采取不劳而获的最直接的现实行动,以致成为罪人。
(二)审美活动的享受性使中学生产生超前需要
从本质上看,审美属于人类特有的精神需要,带有强烈的享受性特征。
墨子说过:“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这里的“求美”“求丽”“求乐”,就是人类所特有的超越性需要,它是超脱人的基本生存需要的精神性需要,同时也是一种享受性需要。
审美的享受性常常引发人的享受需要,如果这种需要过度发展,则可能产生消极的影响。老子曾明白地指出审美的这种影响:“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使人心发狂。”而从犯罪学上来讲,享受常常是诱发人犯罪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从理论上讲,享受需要容易导致超前需要。
例如,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还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的情况下,如果审美活动过分调动人们的胃口,就可能加剧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当审美诱发的享乐需要超越了社会所可能允许的条件时,有人就会采取非法的手段而设法满足,于是导致犯罪。
三、审美可以诱导或激发人的犯罪心理,但更可以宣泄或净化人的心理
(一)青少年处在道德和审美相对主义阶段,极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一般而言,从小学到初中、高中以至大学的过程中,一个人也逐步由少年进入青年进而向成年过渡。在这一时期,从生理上来看,性机能逐步发育成熟,身体增长速度快,生理能量代谢率大,精力旺盛,性冲动强,争强好胜,感情波动大。因为富于幻想,所以常常产生稀奇古怪的念头和想法;出于好奇,所以什么事都想试一试;易于冲动,往往贸然行事,不计后果;再加上涉世未深,单纯幼稚,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道德意识薄弱,所以具有明显的两重性。这时如果加以引导,把他们充足的精力引向正确的地方,就能转化为智慧和才能,转化为社会的积极因素;反之如果受到各种低级趣味的影响,往往会变成消极的破坏因素。也就是说,处在这一年龄阶段的未成年人,在一定的条件下,既容易学好,也容易学坏。这个时期,在心理学、教育学上称为危险期,而在伦理学、美学上称为道德信念、审美偏好的“相对主义时期”。
目前,青少年犯罪问题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严重社会问题。当然,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来自家庭、社会、学校等方面的原因。一个人的一生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学校度过,审美理想、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摇摆不定的“危险期”正是在学校度过的,所以学校的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广泛深入地开展学校美育工作,不但可以帮助广大青少年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顺利地度过“相对主义的危险阶段”,而且能极大地丰富他们的生活,陶冶他们的情操,使之朝美的方向发展。这样自然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在校学生犯罪,还可以大大减少社会上的犯罪现象。
(二)学校美育的重要性
1.课堂美育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也是学校实施美育的基本途径
课堂美育主要是开设专门的文学艺术课和利用其他相关课程进行。学校可开设专门的文学艺术课,如语文、音乐、美术、书法等。语文课中,像诗歌、小说、戏剧、散文、民谣、寓言等都包含有丰富的审美因素,如语言美、形象美、 情操美、环境美等。教师应该充分挖掘语文教学中的审美因素,使学生在获得丰富知识的同时,也得到美的享受,进而在审美愉悦中受到道德的教育和情感的熏陶。音乐课中,教师应该利用音乐这一人类美好情操智慧的结晶去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使他们变得善良,富有同情心。与音乐具有同样美育功能的是美术,可以利用它的色彩、线条和造型去训练学生的视觉敏感性,发展观察力,引导审美趣味的提高。
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美育并不限于这几门艺术学科,政治、历史、地理、体育、劳动技术教育以及数学、物理、化学等都具有不同程度的美育价值,也是实施美育不可忽视的基本途径。教师在教授这些课程中,一方面,可以利用这些美的因素去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有关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因势利导,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正确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2.课外美育既可巩固课堂知识,还可丰富学生生活,陶冶其情操
课外美育可以通过课外的各项工作、活动来进行,如组织各种课外活动小组,像文学社、书画社、舞蹈队、合唱队、演讲团、戏剧社等。利用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活跃学生的文化生活,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专门开展对美的鉴赏活动,如探讨辨别电影、电视、歌曲、小说、戏剧、绘画以及穿着打扮、思想行为的美丑,提高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调动他们的审美积极性去美化自己。也可以组织学生去公园游玩,去郊外踏青,去名胜古迹游览,利用大自然陶冶他们的情操,唤起他们生活的信心和作为劳动者的自豪感,享受到克服困难后获得成果的乐趣,感受到为人类造福的愉快,从而使他们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积累高尚的道德品质。这些活动的开展,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不再到外面去寻求刺激;还可以使他们的感情变得高尚纯洁,让他们不再从事低级庸俗的犯罪活动。
篇4
三篇文章,三个小故事。首先,饱含寓意的文章标题足够吸引我们的眼球,此外,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结尾更是有着顺理成章的“大团圆”结局,读来令人心情愉悦。“站着的大米”是怎样的?有何不同?我们的“明天”是否也会有蜜蜂飞来?心灵真的可以左右天空的颜色吗?读完文章,答案便会一一揭晓。
成功故事・大米的启迪
站着的大米
李丹崖
他6岁,是个干什么事情都要慢半拍的孩子。
他经常赶不上公交车,哪怕赶上了,且是他最先上去,最终的结果也可能是站着,因为,他仿佛始终没有别的孩子动作迅捷。因此,他常常是站着到达远在10里开外的小学。
他的成绩并不好,老师喊他起来回答问题的时候,他总是磨磨蹭蹭,近半分钟后才能站起来,每个问题他总是回答得语无伦次,甚至是跑题,为此,老师总是怀疑他上课走神,因此,经常让他罚站。
和同学们在一起踢球,他是被球和队友撞伤最多的孩子,有时候,明明看着球朝自己飞过来,他想去接,但总是慢了点,他的鼻子经常被球撞得鲜血直流,腿部也经常被绊得青一块红一块。
他曾数次哭着向妈妈说:“为什么我那么笨,别的小朋友都那么聪明?”
母亲微笑着告诉他:“孩子,其实,你并不笨,你在公交车上站着是因为你把座位让给了别的同学;你上课时并不是走神,而是精力太集中了,入课很深;你总是被别的同学绊倒是因为你遵守规则……一切都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你是个善良的孩子!”
“做一个善良的孩子每次都要坐公交车的时候站着、上课罚站、踢球的时候受伤吗?”他一脸疑惑。
母亲笑了,并没有直接回答他,母亲把他领到了一只电饭煲旁,掀开锅盖,是一锅香喷喷的米饭。母亲说:“孩子,你仔细看看这一锅米饭,那些处在最上层的大米总是精神劲儿十足,笔挺地站在电饭煲里,而处在电饭煲底部的大米总是平躺着,这两种大米哪一种更好看呢?”
“站着的大米!”他声音洪亮地回答。
“这就对了,你光知道站着的大米漂亮,你可知道漂亮是需要付出努力的?首先,站着的大米不像卧倒的大米跑得那么快,锅开的时候,卧倒的大米总是迅速地跑到电饭煲底部,这是害怕蒸煮的表现;而站着的大米呢,水蒸汽扑过来一次次把它们打倒,它们又站了起来,它们经受的煎熬最多,也没有人保护它们,但是,正因为经受了这些考验,它们才成为了最有型、最漂亮的大米!孩子,你就是处在电饭煲最上层的大米!”妈妈说这话的时候,目光如一股温泉,满含希冀。
听了妈妈的话,他若有所思,仿佛明白了什么。从此以后,每每遇到吃亏、磨难、磕绊,他总是告诫自己,要做一粒站着的大米,清醒地站着,漂亮地站着。
时光匆匆,一晃15年过去了。孩子成了一名举重运动员,代表自己的国家参加比赛,拿了许多金牌,有媒体问他:“你坚持成功的秘密是什么呢?”
他微笑着答道:“并没有什么秘密,我在举重的时候,只想着一件事情,那就是举起杠铃,然后站着,像电饭煲上层的大米一样站着!”
记者席里响起了一片雷鸣般的掌声。
其实,关于他,一直有一个秘密:母亲一直没有告诉他,其实,由于他出生时难产,导致脑子缺氧太久,他成了一个轻度智障的孩子……
(选自《辽宁青年》2010年第4期)
美丽的谎言
他是个智障的孩子,却拥有执著的精神,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志向――要做一粒站着的大米,终于取得了辉煌的业绩。他是幸运的,因为他拥有一位伟大的母亲。母亲的教育方式是如此得完美,母亲用一份谎言带给他一辈子的信念和完美的人生启示!读完故事,不禁有一丝感动,为小男孩的坚持,更为母亲那美丽的谎言。
且读且思
1.读完文章,这个智障的小男孩留给你怎样的印象呢?
2.为什么说电饭煲中“站着的大米”漂亮?
3.曾经的小男孩,如今获得了成功,你认为他成功的“秘密”是什么呢?
4.你同意文中母亲的教育方式吗?为什么?
哲理故事・希望的力量
明天依然会有蜜蜂飞来
李丹崖
他真不想动手,实在是那帮人欺人太甚,每天都把他堵在巷子里进行一番拳打脚踢,他忍无可忍,在一个雨夜,他跟踪了那帮人当中的一个头目至其家大门前,趁其不备,他举起了自己手里的扳手,那人倒下了,第二天,他也被警察带走了,因为恶意伤人,致人重伤。
他被判了五年,一想到这五年当中,他都要守着冰冷的牢门和墙壁度日,他心里就像灌了黄连汤,然而,就在这时候,他心爱的女友也离他而去,跟别人结了婚,他痛不欲生,于是想到了死。
同样是在一个雨夜,趁看守不在,他一头撞在了监狱的墙上,瞬间蒙地一下,他就失去了知觉。那一瞬间,他以为这下肯定永久地解脱了,哪知道第二天,他又睁开了双眼。与往日不同的是,他浑身上下被裹上了棉絮,还被绑在了牢门上。
他泪水恣肆,叫苦不迭,难道死也这么难吗?
与他共处一室的一个老犯人看了他的举动后,耐心地安慰他说,小伙子,其实,监狱也有监狱的好处,我们必定都是犯了错的人,就应该好好反悔,这里虽然寂寞了点,但是,我们要学会看到热闹。你看,那里就很热闹。
顺着老犯人手指的方向,他发现牢房的窗台上不知什么时候开了一朵莫名的小花,一只蜜蜂正愉悦地在小花上采蜜。采了蜜以后,挥舞着金子一样的翅膀飞走了。
老犯人说,小伙子,其实,刚进来的时候,我也和你一样痛苦,后来,是那朵小花和蜜蜂给我带来了乐趣,它使我相信,明天依然会有蜜蜂飞来。我和这个小蜜蜂有个约会,有朝一日从这里走出去了,我一定开一个养蜂场,走遍外面风光优美的每一寸土地!
老犯人说这些话的时候,一脸神往。他也跟着老人陷入了深思,后来,他跟老人有了一个共同的娱乐,那就是等那只小蜜蜂来,每天看它一眼,欣赏它愉悦采蜜的每一个姿势,以及展翅扇碎阳光的每一个瞬间。他感觉自己的心宛如皲裂的土地,被一只小蜜蜂的信念给润泽了!
三年后的一次采石场劳作,他因救下压在巨石下的狱友,被减刑出狱,与他一同出狱的还有那位老犯人。他们果真如愿地开了一家养蜂场,养蜂场的规模越做越大,后来,他们又开发了许多蜂蜜饮品,远销海内外。
听说了他们的经历的媒体蜂拥而至,争相报道他们的事迹,面对镜头,他们几乎说了一句相同的话。老人说,不管怎样,我始终相信,明天依然会有蜜蜂飞来;他说,一个心中装着蜜蜂的人,不管身处何种境地,总有享不尽的蜜喝。
毋庸置疑,若干年前监狱窗前的那只小蜜蜂在他俩心间搭建了一座价值连城的“蜂巢”。
(选自《润》2010年第4期)
心如蜜甜
文章语气平和,情节却一波三折,读来令人深思。人生之中没有绝境,即使身处牢笼,看似穷途末路,实则处处暗藏生机。生活时时刻刻都会带给人们生存的启示,用心发现,即可绝处逢生。也许正如作者所言,只要不抛弃对未来的向往,明天依然会有蜜蜂飞来。
且读且思
1.如何理解文章题目的含义?
2.你觉得是什么让文中的“他”燃起了生活的希望?
3.“一个心中装着蜜蜂的人,不管身处何种境地,总有享不尽的蜜喝。”你对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
4.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浪子回头・爱与恨之间
心一热,天就蓝了
李丹崖
吉姆一直有个坏毛病,那就是怕冷。只要吉姆感觉到冷,眼就发黑,视力也就下降,这的确是个可怕的怪病。
提及吉姆的怪病,不得不说说吉姆的身世。
吉姆5岁时就死了母亲,6岁的时候,有一次,他连续发了3天的高烧,狠心的继父不光不给他买一粒药丸,还把他扔在了鱼市拐角的垃圾堆里。
清晨,一个赶早的渔民在臭气熏天的垃圾堆里发现了奄奄一息的吉姆。渔民一边骂着那个丧尽天良的家长,一边迅速地抱起吉姆向医院奔去。
在渔民的帮助下,吉姆捡回了一条命。但是,也落下了病根,只要是一吹冷风,吉姆就会感觉到天旋地转,两眼发黑,如果得不到温暖,他还会一头栽倒在地上。渔民把吉姆收在膝下,并把吉姆照顾得无微不至,出海打渔这样的活自然是舍不得让吉姆去的,吉姆一个人呆在家里,好不快活。
吉姆10岁的时候,由于整天和街面上一些小混混搅在一起,成绩差得一塌糊涂,没过多久,他就辍学了。
渔民一直把吉姆当成掌中宝,一个巴掌也舍不得打他。后来,在吉姆18岁的时候,加入了当地的黑手党,经常干一些让人胆战心惊的事情,附近的邻居见了他,也都躲得远远的。但吉姆是个孝子,不管渔民夫妇对他管教得多么严厉,他一动也不敢动。吉姆知道,在自己面前的这对夫妇是救过自己命的人,对于这样的人,哪怕是他们把自己杀了,自己也没有丝毫怨言。
20岁那年,吉姆从镇上来到了城市。他想按照父母的吩咐,在那里找一份工作。
逃脱了渔民的管束,吉姆像出了笼的苍鹰,更加地肆无忌惮。由于有在镇上的黑手党生涯作铺垫,吉姆很快加入了城市的黑社会,并迅速成为一名出色的杀手。不管多么困难的任务,只要交给他,没有完不成的。
一个雪夜,吉姆接到了老大的任务,让他去刺杀一位夜总会的老板。吉姆带着行头,潜入了夜总会,接头人员很快给他指认了目标。那是一个50岁左右的男人,留着络腮胡,叼着一个烟斗,他正在频频向客人敬酒,时而,嘴角露出一丝诡异的笑容。
吉姆一看到这个人就咬牙切齿,拳头攥得嘎吱作响。午夜,他跟踪夜总会的老总从天窗的位置爬进了他的家里。
一把明晃晃的匕首,在月光的照耀下发出一阵寒光。吉姆一把把那个夜总会老总从被窝里揪了出来,口中念念有词,老东西,我来送你上路。
说着,吉姆就扬起了手中的匕首,这时候,他仿佛突然想起了什么,连忙让夜总会老总开灯。
灯开了,两个男人四目相向。吉姆的眼睛里充满了仇恨和无尽的杀机,夜总会老总两腿一软,“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板上,小兄弟,饶命了,你要多少钱都可以,只要不伤害我。
谁是你的兄弟?你看仔细了,爷爷是谁!
这位夜总会老总一下子愣住了,嘴唇颤抖得像涨潮时的潮汐,啊!吉姆,我的儿啊,原来你还活着!
原来,吉姆要杀的这个人正是当初丢弃自己的那个继父,这几年,生意逐渐做大,继父逐渐扩大了自己的产业,进城做起了娱乐业。
少给爷爷假慈悲!我今天就是来结果你的!吉姆再次扬起了匕首。
继父一甩手金蝉脱壳,跑进了另一个房间,吉姆飞脚一踹,门开了,继父瑟缩在一张条桌下面,浑身发抖,条桌上面,一张母亲的遗像旋即映入吉姆的眼帘,吉姆一下子愣住了,他的匕首“啪嗒”一下掉在了地板上。
妈妈,吉姆嚎啕大哭,像是一个少年时走丢的孩子,如今终于回到母亲的怀抱。
吉姆抱着母亲的遗像,照片上的母亲,慈眉善目,双眸中仿佛汪着两眼温泉,在母亲的注视下,吉姆心中瞬间掠过一股温暖。望着母亲的瞬间,吉姆想到了好多事情,想起了自己20年来的过往,想到善良的渔民夫妇……
那一晚,窗外雪白如昼,吉姆抱着母亲的遗像回到了海边的渔村里,那一晚,吉姆做了一个梦,梦见母亲烧了一个火堆给自己取暖,一觉醒来,天光大亮,吉姆出了一身汗。
从此以后,不管海风多冷,吉姆也不怕了,在吉姆的眼里,天永远是碧潭一样地清澈;从此以后,渔村不远的城市里出了一位慈善家,他为资助贫困地区的儿童,散尽家财,成立了专项扶贫基金,这项基金的名字就叫“吉姆爱心基金”。
说来也巧,这项基金还有一个很美的标语,几乎可以总结20岁以前的吉姆,标语是“心一热,天就蓝了”!
(选自《博爱》2010年3期)
心的色彩
母亲,永远在孩子心中占据着最柔软的角落,一旦触及,就算是最冷漠的杀手也不能抵挡她温柔的目光。就是这样的母爱,让善良回归,使浪子回头。“心一热,天就蓝了”,美丽的心灵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拥有善良,就拥有了一切!
且读且思
1.文章开头为何要写吉姆的怪病?
2.你觉得20岁以前的吉姆是一个怎样的人?
篇5
金华市环城小学五(3)班 郑涵 辅导老师:韦倩
“最美妈妈”、“最美阿姨”、“最美警察”……社会不断涌现出来的千千万万“最美”品质温暖着我的心灵,但在心灵深处藏着的那一份“最美”一定属于她——我敬爱的韦老师。
她没有华丽浮藻的“金色光环”,她没有像为人类造福的科学家那样伟大,她没有像玛丽莲梦露一样令人神魂颠倒的出众相貌,但是,我却要将“最美”的花环为她献上。
转眼,她竟伴随着我走过了五个春夏秋冬。这五个春夏秋冬里,她教我认字,读懂文字的故事;她教我学会写日记,描绘这个美丽的世界;她教我学会用眼去看用心去读,读懂世间的纷纷扰扰……从一棵小小的芽苗苗一直长成一棵会看会读会想的小树,她只是在小树的后面默默地注视着,从不喧闹,从不炫耀!
她的手掌抚摸,就好像蒙蒙细雨飘洒在心头,痒痒的。我久久不愿将它从心头拂去。记得一年级的时候,自己的个子矮矮的,被同学们嘲笑成了我一年级校园生活里的一部分。甚至有一段时间里,觉得自己挺多余,没有人愿意和我一起玩,也没有理会我,从来都是独自在属于自己的世界里享受这份已经咀嚼了无数遍失去光彩的孤单。高兴,只能望着鸟儿自由的滑翔;伤心,只能邀请风儿抚慰心痛的伤口;委屈,只能一遍又一遍灌入自己的双耳。是她,一个微笑把我从沉静的世界里捞上来,教我与别人交流,教我处理和同学们之间的关系。“你对别人笑,一定会收到笑的回报;你对人好,一定会收到好的回报。”她的话流过我的心头,像一股清泉涌上我的双眼,不知为何,小小的我感动了。
篇6
雷锋日记中有这样一段话:“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要告诉我们什么是思想,你是否在日夜宣扬那最美丽的理想?你既然活着,你是否为了未来的人类生活付出你的劳动,使世界一天天美丽……”雷锋用自己短暂、俭朴的一生践行着自己的理想,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至今还在感召着成千上万的青少年,更重要的是他告诉我们:做人,要拥有那美丽的理想。
“美”是人类的追求,“最美”是人生最高的理想。这一年来,在我们身边出现了多少最美的人啊!最美教师张丽莉,为救学生失去了双腿;最美军人高铁成,为挽救更多的生命,三次奋不顾身冲向爆炸中的火海;最美司机吴斌,命在旦夕之际,仍不忘记自己的职业操守,挽救了24条生命。在我们的家乡不也出现了一位“最美中学生”郭肖岐吗?这个16岁的女孩儿,在2012年感动了中国。2012年1月10日,郭肖岐和4名同学从学校取完成绩单后打算乘车回家,突然一辆微型面包车从后面疾驰而来,在车祸发生的瞬间,把同学推向了一边,而自己却身负重伤。当问起她英勇救人的动机时,她质朴的回答更是令人动容:“我不能让她受伤,因为她是我的同学。”多么质朴的回答,多么美丽的心灵。他们的行为就是美,他们的人生理想是最美。
只有勇于放飞理想的人,才会在人生前进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只有勇于放飞理想的人,才能找到自己奋斗的目标,前进的方向;只有勇于放飞理想的人,才能在生活的大舞台上,装饰平淡的生活,演绎精彩的人。纵然有高楼百尺,纵使有花繁千树,我们仍需要有那率真的性情和高远的志向。
可是,要做一个有理想的人,做一个最美的人,光凭三分钟热情血怎能行?古有祖逖“闻鸡起舞”;杨时“程门立雪”;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今有邰丽华身残志坚,在无声世界中起舞;邓亚萍,刻苦训练,为国争光的故事。他们之所以能实现最美的人生,靠的就是勤奋、执着的精神和信念。
可有了理想,有了勤奋执着的精神还不够。我们还需要滋养、实现理想的一片沃土。一个有理想的人,一定要热爱自己的祖国,没有祖国的滋养又怎能成就个人的理想?伟大的物理学家钱学森,身在国外,却心系祖国,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实现了报效祖国的心愿,成为一名享誉世界的科学家。
篇7
一.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标,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这似乎是一个老生长谈的话,但是又有多少教师真正做到了?以前写文章讲究龙头,猪肚,豹尾由此可见一个良好的开头才能带动后面机制的进行。引入的方法要根据课时的内容和任务以及学生的年龄和心里,做灵活掌握。中学生的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引入呢?本人结合自己的实际提出几点方法:
1.用视频引导法,这种方法最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比如人教版Unit 6 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第一课时主要是用be going to结构谈论自己及他人理想职业,我截取了一段视频歌曲《最美中国人》,引入新课,学生兴趣很浓,课堂气氛进入一个小,通过谈论歌中最美的教师,最美的医生,最美的老师等自然地引入其他的职业。
2.音乐引导法。当代学生酷爱音乐,更能引起学生的关注.比如新目标Unit6 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首先播放几种类型的音乐,如轻音乐,摇滚乐,古典音乐,流行音乐等,问:What kind of music do you like?导入新课定语从句:I like music that I can sing along with. I like music that is not too loud. I like music that is quiet and gentle.等很多类似的句型。使课堂充满活力,把定语从句这一很难理解的语法很容易使学生理解并运用。
3.通过创设问题导入法。9年级Unit3,可以根据本校的校规问:Should teenagers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 Should we be allowed to get ears pierced? Should teenagers be allowed to drive? What should parents allow us to do at home? What should we be allowed to do at school? What do you think of our uniforms? How do we study well? 这些问题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并且许多学生都抱怨一些校规和家规,所以他们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从而引起学生积极思考,回答这些问题,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课堂讨论的气氛很活跃。
4.小组比拼引导法。还如Unit 6 关于职业那个单元,把学生分为两个组,每组一名同学去黑板上写出职业名词,本组其他成员补充,看在有限的时间内,哪个组写得又多又准。每个学生都不甘落后,课堂探究,讨论的气氛非常浓。这样每个同学都熟悉了这些职业的名词,为下一步句型做好了铺垫。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然而让学生信其道的第一步就是在开头留下一个好印象
二.过程才是课堂的重点。
原来的课堂是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而大课堂要做到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要灵活运用大课堂的优势,采用双向互动和小组比拼的方法(但要明确一点,大课堂的主人是学生,教师只是催化剂)
1.发散思维,真挚卓见
教师应鼓励学生说“say No”,从而让学生辩证地思考问题。在课堂活动中,教师作为教学的催化者,应经常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积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用自己的独特见解来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展开热烈讨论,形成百家争鸣的场面。对于大胆地提出问题的学生,应该及时表扬,即使是错误的。
2.幽默风趣,课堂不死
中国有句古话叫“家和万事兴”师生之间建立融洽的关系就是“班和成绩兴”幽默风趣的语言就成了师生之间的粘合剂。在课堂教学中常常以小笑话的方式来引出每堂课的新知识点,并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理解语言。这样的的课堂学生会感到很轻松,对英语老师的兴趣就会转移成对英语的兴趣。
3.深入反思,培养能力
想学好任何一种学科都得学会反思。我经常跟学生强调每天写反思,开始他们很抵触,但时间长了就把反思当成了一种习惯。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白天的课程学生是无法完全吸收的,或是有的学生只能听个大概其,每天进行反思能深化白天没理解的知识,也能把反思变成自身的一种能力,以后在生活中遇到难题就会不自主的进行反思,寻找优点,缺点。试想想一个善于思考的人还有什么问题能难倒他呢?所以说我们为人师的传授的不应该全是知识,要有长远的眼光------为社会培养人才.
4灯光音响,魅力无限
以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种创新型教学手段,具有直观性、交互性、生动性等特点。很多教师都是在自己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我认为这种方法只能体现一种风格,时间长了学生会产生一种心理疲劳,大大影响课堂效率,我本人本着简单的放手小组,难点自己抓的原则,让学生发挥创意,这样不仅练习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避免了教师制作风格单一问题。
三.精彩的结束才是最完美的一课。
篇8
十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首次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对十七大“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理念的深化,指明了今后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立德树人,即教育事业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
然而,透视目前教育中的一些现象,似乎与立德树人的目标南辕北辙。比如,门庭若市的“培优班”,挤破头的“小升初”,减不下来的大书包,追逐名利的办学机构……种种现象似乎都指向一点,“育分”远比“育人”更具诱惑力。结果呢?孩子们的考试分数上去了,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上去了,但社会的道德水准却没有同步上去。否则,扶起摔倒的老人还需要大讨论?“小悦悦”事件还会发生?爱因斯坦的一句话令人难忘:“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要成才,先成人!十报告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抓住了问题的实质和核心。
立德树人,“德”字为先。立德即树立德业,《左传》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学校把学生日常表现纳入考核目标,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全面发展为目标,开展德育。舍己救人的“最美中学生”龚钰,剐蹭宝马后留言赔偿的扬州小伙徐砺寒……道德模范的力量远胜只知读书的考试状元。
立德树人,入心为要。多元的价值观,日新月异的社会,海量信息的包围,让德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照本宣科式的德育,或许能用分数“考出”高低,但无法将“德”字镌刻在孩子们心头。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是立德树人面临的重要课题。只有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亲和力、感染力,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才能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入脑入心。
立德树人,师德为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知识或可言传,德行需得身教。教师肩负着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重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和建设者,是青少年一代成长的引路人。立德先立师,树人先正己,培养和造就一支学高身正的教师队伍,是立德树人成败的关键。严格的考核管理,健全的制度规范,在教师队伍建设中不可或缺。
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仅关系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关系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和长远。正如十报告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
篇9
拥有4项国家发明专利,荣获2015年“全国最美中学生标兵”称号。
星故事
朱彦臻从小就喜欢“折腾”。他刚学会走路时,最喜欢的玩具就是爸爸工具箱里的工具。因为经常摆弄这些工具,所以没过多久,他就学会了熟练使用锯子、螺丝刀、钳子等,还经常拿着螺丝刀,把家里房门的螺丝一颗颗拧下来,然后再一颗颗拧上去,乐此不疲。到了两岁半,朱彦臻更是折腾出了新花
样――拆玩具是家常便饭。他经常把玩具拆了又装,或是用现有的材料自己组装一些新的玩具。转眼到了五六岁,朱彦臻的动手能力越来越强。瞧,几张白纸、一把剪刀、一瓶胶水,在他的手里仅仅“折腾”了几分钟,就变成了生动立体的电视机、打印机、小汽车等模型。后来,他在小汽车剪纸模型上添加了电机、太阳能板、蓄电池和开关等零件,小汽车模型居然会跑了。
朱彦臻还有一个特殊的爱好,那就是拆家用电器。家里能拆的家用电器都被他拆过了,这让他熟练到只需要两三分钟就能把风扇的马达拆下来。妈妈觉得朱彦臻“不太爱惜东西”,像防贼一样防着他,可只要稍不留神,刚刚买回来的东西就会被好奇的朱彦臻拆掉。也正因为这样,家里的电视柜、茶几上到处散落着线路板、电池、开关、马达等,这都是他“折腾”后的结果。虽然妈妈对此颇有微词,但是当工程师的爸爸却大力支持,不但经常给他提出一些建议和指导,还经常给他买积木、组装模型等玩具,鼓励他多动手。有了爸爸的鼓励和支持,朱彦臻的动手能力越来越强。
朱彦臻还有一个爱好,就是看中央电视台的科教频道,因为“科教频道里可以看到很多发明的创意和过程”。看得多了,手痒的朱彦臻也想搞出一项属于自己的发明。一天晚上,他在台灯下写作业,突然想起曾经在郊外看到农民把太阳能板放在屋顶收集太阳光发电的事,于是他想,如果给台灯装上太阳能板发电,再用蓄电池把电储存起来,是不是就可以给小风扇、手机供电了呢?这瞬间的灵感让他激动不已。经过半年的反复研制,他利用家里的油桶和白炽灯制作出了发明作品――“台灯能源二次利用”。后来7岁的朱彦臻又把这个作品进行了完善,并在爸爸的帮助下,成功申请了国家专利。
朱彦臻的发明灵感还来源于对生活的细心观察。一次,他和好朋友们骑自行车去郊外游玩,玩着玩着,MP3没电了,大家都觉得很扫兴。回来的路上,朱彦臻看着飞速转动的自行车轮突然想到,如果把小型发电机安装在自行车上,发电机的转子连接自行车的传送带和转轴,在踩踏自行车时,车轮的转动带动发电机的转子转动发电,电能就能为收音机和MP3等娱乐装置供电了。“这样就不用担心MP3没电了,只要骑着自行车,就会有电。”就这样,朱彦臻成功“折腾”出了一个发明作品――“带有儿童娱乐和自发电装置的自行车”,并成功申请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篇10
回顾传统的地理教学,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教师是占有知识的绝对权威。课堂是传授知识的场所,学生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在这样的课堂中,老师和学生都在为完成自己的任务而各自运转。学生学得很没劲,老师教得也累。如此的地理课堂,成了师生共同的负担。那么怎么才能让地理课堂变成学生享受的乐园呢?
一在兴趣中享受学习的快乐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它是在一定的情感体验影响下产生的一种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便会主动愉快地去探究它,不但不把它当成负担,而且会废寝忘食,乐此不疲地去干。所以,兴趣是推动人去寻求知识和从事工作的一种内驱力。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了兴趣,就可以形成一种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在这种欲望驱使下,能够轻松地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自然地由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学习,甚至把艰苦的学习看成快乐的享受。
二在美中享受学习的乐趣
地理自身的魅力无穷:内容上,从中国到世界,陆地到海洋,地球到宇宙,海阔天空、无所不及;形式上,它有读起来如小精灵一般跳动的文字,看起来如诗一般的优美图画。地理充满了智,神秘的大自然,有趣的动物王国,气象万千的世界给予了我们多少丰富的知识;地理充满了趣,一段段灵动的文字把我们带入时空交错的历史,一幅幅优美的图画把我们带入一次梦幻的旅行。多彩的语言,丰厚的人文,对学生而言,能启心智,长见识,陶冶情操,诱发不尽的遐想;对老师而言,读着地理,仿佛就是在和自然对话,和大师倾谈,那五光十色的美景给了我们多少美好的享受。师生的心灵沉浮于地理的字里行间,感受着自然的魅力,扬起率真灵动的生命激情,地理本身应是给予师生一种共同的生命享受。
三在共同探究中享受学习的乐趣
中学生正处于开始关注和思考生活的心理年龄阶段,对一切充满好奇和热情。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地理教学应该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学生的地理学习同他们的生活有机结合起来。缩短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开拓学生视野,满足学生获取知识的愿望,使课堂教学更富有趣味性、知识性,使学生地理素养的培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养成主动求知的良好习惯。这样的教学有效地打破了课堂有限的时空,丰富了课堂信息的容量。教师在完成一节课的基础上,举一反三地融入课外知识――日常生活中的事例、现象等。这些都是引发学生兴趣的关键。比如,在高一学习“正午太阳高度的运用”时,对“利用正午太阳高度确定某地位置”,我就带学生到操场上分组进行操作。学生通过测量影子的长短并结合公式H=90°-|所求地纬度±太阳直射点纬度|,做到真正了解利用正午太阳高度确定某地地理位置的原理,从而使学生在活动中开阔眼界,激发求知欲和创造愿望,真正达到加深记忆,增加学习兴趣的目的。这样师生就能在共同的探究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四在关爱中享受学习的乐趣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难免会有困难、差错、失误,尤其是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如何对待很重要,冷漠、责怪、不恰当的批评往往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而一旦丧失自信心,那么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当然对地理学习也就提不起兴趣了。所以作为地理老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习困难生在地理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这一部分课堂上的弱势群体动起来,使课堂真真实实活起来。对于一些学习较差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回答一些浅显的、容易在书上找到答案的问题,做一些简单的基本题。如做对了,就立即加以表扬,表扬他进步了,然后逐步加大训练难度,提高训练要求,让学习困难生在不断的训练中获取点滴的进步,体验成功的快乐。对他们的评价也不宜要求太高,要在学生不足的背后看到他们的“亮点”――回答不流畅,但可能声音响亮;说的不完整,但可能思路很独特;写的不具体,但可能字迹很端正……评价学生,尤其对待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万不可求全责备,用放大镜仔细发掘每人身上的闪光点,对学生要有宽容、大度的胸怀。
“以己之爱,启动心灵。”热爱学生,关心学生,信任学生,启迪学生的心灵,相信每个学生的头上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蓝天,相信通过他们的努力,在这片蓝天上一定能够挥洒出最美的色彩。著名教育学家韩风先生也说过:“难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所有好教育的孩子,都是有强烈自尊心的孩子。”我们教育者千万要保护好孩子最珍贵的东西――自尊心啊!社会需要的人才本来就是“万紫千红,百花齐放”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身的潜能,他们在努力中品尝到了奋斗的喜悦,那已足够了!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最美交警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