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范文
时间:2023-03-30 14:37: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课文通过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丽富饶,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本课有两个特点:一是首尾相呼应;一个是用词准确。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南海水域的广阔和富饶,感受西沙群岛风光的美丽;二是学习课文里优美的语言,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富、饶”等14个生字,正确书写“防、互”等9个生字。认读“富饶、前哨”等词语,会写“海防、相互”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找出课文和段落的中心句,学习如何围绕中心句写具体。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在交流合作中,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指导学习描写海水色彩和海域物产的段落,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找出课文和段落的中心句,学习如何围绕中心句写具体。
教学准备: 学生查找有关西沙群岛的资料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深情导入,进入文本
1、在距我国海南岛180多海里的东南海面上,有一群岛屿,就像颗颗珍珠洒在碧蓝的海面上,那就是令人向往而又充满神秘色彩的西沙群岛。(板书:西沙群岛)
2、谁能从地图上找出西沙群岛?让我们一起去领略那里的风光。(播放课件)
3、说一说西沙群岛是个怎样的地方,它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二、复习词语。
出示:富饶 前哨 栖息 条纹 威武 懒洋洋鹿角 海参 大龙虾
五光十色 各种各样 成群结队 祖祖辈辈
A、 指名读 B、开火车读 C、齐读
三、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视频)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板书:风景优美 物产丰富)这也是课文的中心句。
2、说说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的?
(板书:海面、海底、海岛)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学习第2自然段。
1、西沙群岛的海水是怎样的?找出本段的中心句。
2、海水都有哪些颜色?(指名回答)
3、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颜色?(用“因为······所以······”造句)
4、你能把海水的美读出来吗?(指导学生朗读)
(二)学习第3自然段。
1、让我们去海底看看,西沙群岛到底有哪些丰富的物产的呢?大家找到了吗?(课件出示填空)海底有( )、( )、( )、( )。
2、这些物产有什么特点呢?再读课文。
3、用“有的······有的······”造句。
4、说话训练:介绍海底的物产。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西沙群岛最神奇的莫过于海底世界了,让我们一起潜入美丽的海底世界吧。 (师配乐朗读第四自然段)
2、刚才在海底世界里你都感受到了什么?
3、你是从哪些句子看出鱼很多呢?
当说到:“一半是水、一半是鱼”时师反问:作者真的是看到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吗?
4、从这些词句中我们知道海底鱼数量多,同学们再读一读,你还感受到了什么呢? (有的……有的……有的…… 各种各样)
大家喜欢这四种鱼儿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等会大家选择一种你喜欢的鱼,用你的朗读来体现你对鱼的喜爱,也可以说说这条小鱼哪里吸引你呢?
5、师引读:海底的鱼可真是多啊,我也忍不住想读一读了,现在老师和大家来合作朗读,怎么样?
(四)学习第5自然段。
1、让我们登上海岛,海岛是什么样的?
2、你从哪里看出鸟多?
3、小结课文。
西沙群岛真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老师相信祖国的西沙群岛必将在你们的手中变得更加美丽富饶。
五、指导书写“防、虾、纹、积”。
六、作业设计
1、抄写课文中优美的词语和句子。
2、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12、富饶的西沙群岛
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学习;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是短期内无法完全消除的,目前小学语文教学活动设计和活动实施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非自主”的相关因素,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小学语文自主学习的全新模式,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实际有效的解决办法。
1.小学语文自主教学现状
自主学习于20世纪70年代初起源于美国,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也出现了自主学习的实验与研究。作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的“自主学习”是我国本次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和组织实施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模式有着较强的自我学习特征,在语文学习活动过程中起到了前所未有的优势作用。首先,自主学习使得学生的自我观点和能力得到发展,打破了以往的教师灌输的教学模式;其次,自主学习使得学生有着不同的个性表现空间,有利于不同个性的形成,避免教出整齐划一的认知态度;另外,自主学习也创设了更为灵活自由的课堂空间,让学生有自我发展的机会。但是目前,小学语文自主教学的现状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在自主学习并不是真正的自主学习,教师组织了小组讨论活动,有的小组几个成员同时抢着发言,七嘴八舌,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谁也不听谁的;有的不能耐心等别人把话说完便插嘴,抢着说;有的不能相互督促、纠错、补充,只关注自己的发言。这种自主学习活动是乱成一团,起不到真正的开发学生智力,鼓励他们探究的最终目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尽快转变这种教学模式,建立起全新有效的小学语文自主学习体系。
2.小学语文自主学习的全新模式
2.1自主选择
开展语文自主学习就必须要让学生能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方式及方法。首先,要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这就是课堂上充分肯定学生的自主性地位,使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课堂的民主气氛。在这一环节,学生的主要任务上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知道自己需要学什么,学习要达到哪个标准。例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这节课时,教师就要让学生自己朗读课文,然后提出这节课想要理解的内容。有的学生就会说:“我想要了解富饶的意思?”“我想要全面了解一下西沙群岛。”“我想看一看这节课的写景描写有什么特点?”那么教师要在这个基础上,结合学生的问题提出下一步的探索内容。其次,教师要组织学生选择学习的目标,从上面的例子来延伸,教师可以即时把学生的问题用在大屏幕上显示出来,再由学生整理、归并,成为共同性的问题。然后读课文,看我们自己经过努力解决了哪些,在解决了的问题上打勾。另外,教师要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例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这节课时,学生提出问题“这节课的写景描写有什么特点?”教师和其他同学认为这是一个共性的问题值得进一步探索,那么就要问学生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就要进行思考,然后提出建议,想要小组讨论一下,或者说想要让教师解释一下,或者说想要自己看书了解对比一下,等等。教师要询问学生建议,并尊重学生的建议。当然,在开展自主选择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思考基础的储备,这是为了学生能够具备持久的阅读前景,熟练运用多种的启发方式,则能让学生始终保持思维新鲜感,促使学生的探究性思维的形成,而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启发,可以获得更好的思维效果。
2.2合作探析
自主学习离不开合作探析,学生进行了自主选择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之后往往离不开合作探析的步骤,在合作探析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到这样几方面,保证自主学习的有效性。第一,要提示引路,自主探究。问题来自学生须再回到学生中去,引导学生带着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走进文本,凭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潜心于文本,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寻找自己满意的答案。例如:教学三年级上册语文《蜜蜂》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全班同学的疑问和学习方法的建议,最终出示自学要求:(1)快速略读,填写试验目的和结果。(2)先默读,再讨论:作者是如何一步步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的?他是怎么做的。完成表格。(3)试验的过程,考虑周全吗?能不能少掉一个环节?这又说明什么,从哪里看出的?(4)同桌练习复述故事:用自己的话将试验的过程说一说。这样的设计就为全体同学都设置了合作讨论的自主探究方向。第二,要教师要巧设悬念,精心设疑设难,要让这个问题或这个活动在学生自己解决不了,急需和别人交流或合作的时候,使学生恰到好处地进入合作学习的情境,达到最佳状态。例如:教学《开国大典》时,教师就可以设计悬念问题:开国大典的盛况如此激荡人心,那么假设我们也在现场,请问你最想拍下哪些镜头,请选拍相同镜头的同学组成学习小组,通过合作给这些照片配上解说词。这样的设计巧妙有趣,吸引学生兴趣的同时也是对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合作学习之中。实践证明强迫性的教学,学生是不会将教师讲的知识保存在心灵里的,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机会,营造探究的氛围,学生不“探”,教师不讲。而为了鼓励学生探究,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培养学生善于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学习习惯。
2.3全面展示
篇3
一、认真深入钻研教材
深入教材是指教师掌握了解教材的规律,将书中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力求做到师生的和谐统一,教法与学法统一,知识与能力统一,认识的构建与情感教学的统一。要做到这些,在课前要充分准备。要在理解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教材,让学生充分预习好所学知识。要学会和习惯换位思考,多想想学生们需要什么?学生们喜欢怎样学?学生们能不能学得懂?然后进行教学设计,这样在课堂中就做到了有备无患、胸有成竹、满足需要、调控自然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需要遵循学生的认知曲线,随时调控教学环节。从学生的角度考虑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起学生探讨、发现知识的兴趣和愿望,拓展获取知识的途径、方法,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
二、确定合适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师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预期达到的效果标准。也就是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应当“学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质量标准”。要依照学生制定教学目标。在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学习水平和潜在的学习能力,充分了解各年龄段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习惯和学习思路特点,充分了解和观察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学习进程安排的需求的基础上,确定适合各年龄段的教学目标。
三、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无疑发挥着主导作用。但是,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往往被忽视。因此,教学中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要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一般可以提前布置思考题目,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深入思考。在随机提问时,也可以适当宽限时间,否则学生为了迎合老师,匆忙寻找只言片语作答,表面上气氛活跃,实际上走进了肤浅的一问一答的圈子里去了。要给学生一个交流的空间,真正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 生生交流”。应在教学的关键之处,重点之处,设计同桌交流、小组讨论环节,这样可以让学生全面深入地思考问题,理解课文内容,可以给学生提供展示个性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团结合作、互相竞争的精神。把课堂练笔落实在课堂教学当中,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通过教师的巡视指导,可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辅导学困生,提高训练效果,使学生写得更端正,正确率更高,速度更快,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提出一定难度的问题,使学生既感到熟悉又感到不能单纯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解决,这时就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的欲望,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老师必须相信学生,乐于为学生提供探究所需要的时间和空间,并且给予积极的配合与指导。教学中,只有创设条件,提供他们主动参与的空间,自主探究的效果才能得到增强。教师要随时注意挖掘教材中隐藏的发现因素,创设一种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使教学过程围绕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而展开。学到《四季》这篇课文时,千万不要忘了在一个恰到好处的教学环节处,让孩子放飞激情唱一下《春天在哪里》,因为孩子们喜欢新鲜多样化,老师可以让孩子把优美或有趣篇幅较短的课文自己自由“谱曲”用热情也唱一唱,在这种音乐学习情景中,可以激活孩子们已经疲惫的大脑,从而达到一举多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篇4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语文 有效整合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的有效整合就是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学习工具,融合在语文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将它与语文的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过程的实施等等进行融合,让它成为语文教学过程中自然而和谐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经过有效的整合,原来的语文学科教学将会以一个崭新的面貌呈现出来。也就是说,整合是一个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双向驱动的过程。
一、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的目的应该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以及利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本文主要结合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对有效整合的想法。
(一)有效整合加大了信息量
以多媒体和网络为主的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为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提供了最为有效的途径,它们蕴涵着大量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以及动画信息,视觉的触摸产生的效果绝对远胜于文字的表达,动态的信息让学生直观感受并记住了故事的内容,可以最大程度地增加课堂的信息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量。这些媒体信息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到抽象的知识,对他们改变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在《七颗钻石》一课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将水罐五次不同的变化非常形象、直观地展示给学生,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的有机整合,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外部刺激,充实了学生学习的各种思维,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和兴趣点.让学生以强烈的兴趣和热情投入到学习和研读中。这样,就拓宽了学生视听渠道,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记忆水平。
(二)有效整合提升了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的整合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在凭借网络的优势,可以在开放的环境中,进行知识的有意义建构,培养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上网络教学课件的应用,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收集资料、自主学习等等,在探究的实践中对所学内容产生更深入地了解,在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通过小组讨论、网上答疑等方式来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提升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有效整合提高了学习效率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有效整合,帮助教师更好地解释重难点内容,较好地达成三维目标。例如,在《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时,由于学生没有去过西沙群岛,对它的情况不了解,我出示了西沙群岛的相关视频,并让学生在网络上对西沙群岛的图片等信息进行简单搜索,使他们对丰富的特产和美丽的景色有了深入的了解,身临其境,再结合文章的自主研读与教师的引导分析,很容易地把握了文章的写作方法和特点,让他们很快理解了本课重点,突破了难点,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有效整合提高了综合素质
通过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学生的阅读能力、应用能力、思维水平、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对其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方法的调整都有很大的帮助,更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整体上看,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有效整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助于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也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整合中的困难和误区
在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整合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和误区,根据我多年的从教经历,将整合的误区总结如下。
(一)对技术应用存在着一定的误区
很多教师排斥技术的应用,尤其是农村的年龄较大的教师,对课件制作等信息技术技能掌握较少,或者学校的硬件设备无法支持多媒体教学,因此,很多教师不愿意或者无法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其实,真正的整合是将教育理论、信息技术与教师个人的教学经验相结合,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来选择我们所需要的资源,从而确定需要我们了解哪些技术。如果自己的技术无法完成,可以选择和其他有能力的教师合作进行。总之,不要让技术成为整合的障碍。
(二)教学方法和思想上的误区
大部分教师在教学方法的应用上,重视演示现象、传授知识,忽视揭示过程和学生能力的培养,更有的教师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无论是否应用信息技术,我们都应该遵循新课改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促进者,用教师的智慧给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的情境,培养学生的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对教学资源应用上的误区
部分教师对网络资源过于依赖,忽视其他教学资源,未使用网络等资源,忽视教学目标和效果,过分重视助教的资源建设,从而忽视了助学的资源建设。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上,一切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资源都应该是有效的教学资源,而不是仅仅限定一定是数字化资源,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选择适合教学的教学资源并加以应用,让教学资源真正的为教学服务。
(四)对教育信息化理解上的误区
学校忽视校园网等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整合教学缺少平台的支撑;学校建设资源的比例严重失调,忽视了教师培训,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不高,导致整合无法有效实施;部分教师的教育信息化培训只重视技术的培训,忽视了教育理论层面上的培训,导致整合缺少理论的支撑;更有部分教师错误地认为,教育信息化就是上信息技术课,纯粹地培养学生的信息技能。应该将信息技术融入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师生通过利用信息技术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层次整合。
篇5
一、科学设计,发挥参与媒体的促进作用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课堂教学方式和课堂教学参与媒体也在趋于多元化,教师要实现教学资源多元化,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网上资源等各类活动来进行信息交流,发挥其对课堂互动的促进作用,改变传统课堂死气沉沉的旧貌,打造轻松、高效的课堂氛围。
例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詹天佑》一课,这篇课文主要讲述詹天佑带领工程师们自主修建京张铁路的事迹,文中弘扬詹天佑为代表的工程师们的爱国主义情怀。现在各种技术都很发达,小学生认为建铁路是很简单的事情,不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大手笔来写。所以在这节课笔者的教学设计为:
1.教学引入,多媒体播放2005年京张铁路动工100周年的一系列纪念活动,以京张铁路庆祝的宏大声势来彰显京张铁路的巨大意义;
2.题目内涵理解,给学生讲解找到的关于京张铁路修建的历史资料,了解当时中国在技术上落后的现状以及国际形势的不看好,在如此大的压力下,詹天佑带领的工程师们克服重重困难,凭着对祖国的热忱之心完成了我国自主设计的铁路,詹天佑为中国铁路建设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所以文章以他的名字为题,是合情合理的;
3.难点理解,文中讲到“人字形”线路解决火车爬上陡坡的问题,使用动画演示的形式降低学生学习难度。
多种媒体等技术手段的渗入,将文本中干涩的文字变成生动的画面,符合小学生的直观认知水平,解决重难点教学的问题,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创新活动,实现参与师生的自主互动
注重课堂实践是实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的途径,活动的设置能够带动课堂活力,增强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例如,学习五年级上册《我是小小“推销员”》一文时,由于生活中我们总是需要到各个市场购买生活学习物品,对于售货员与顾客之间的对话非常熟悉,这节课上笔者设计课堂情景剧表演:
1.学生提前了解好自己所准备的物品的规格、性能、价钱等各方面的信息,课上自由结组,每组设计一名顾客和带有相同种类商品的两名推销员;
2.现场模拟超市购物实景,“顾客”对商品进行咨询,两名“推销员”分别进行回答,介绍推销自己的商品,为顾客提供周到细心的服务,最后“顾客”根据服务态度、产品质量、价格等综合考虑选择要买的商品,相应评选出优秀“推销员”。
生活中熟悉的情节走进课堂,学生的表演落落大方,这样的小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又能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勇气,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加了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
三、能力培养,注重教学搭配的科学合理
听、说、读、写是语文学习四要素,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将课本的教学环节统一起来,形成语文教学是一个整体的观念,能听、敢说、善读、会写才是我们对真正的语文人才的要求,是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教学中笔者对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做了一些尝试。
例如,三年级上册第六组选取了《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等几篇写景的佳作,它们为学生写景作文提供了一定的参照,文中多处用到了比喻等修辞手法,为了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笔者在课后设计了“微写作”活动:
我的范文是“中华美景比比皆是,我最喜欢的地方是‘中国十佳宜居城市’之首―青岛,青岛……相信大家都拥有发现美的眼睛,请动笔写出你眼中的美景吧……
篇6
关键词:词语教学、比较法、演示法、游戏法
新版《小学语文课标》中明确规定词语教学目标是: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彩,体会其表达效果。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词语理解,常以字典的解释为主,让学生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死记硬背词语意思。因此,造成大部分学生在说话、写作时出现了语言干瘪贫乏,甚至词不达意的现象。
平时语文教师只有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细细的咀嚼蕴藏在词语背后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丰富语文知识,丰富学生审美情操,这就需要教者在词语教学时,掌握一些词语教学的基本技巧,从而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运用比较法,理解词语
阅读方法不仅是机械的解释定义,记诵文句,研究文法修辞的法则,最要紧的还在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一字一句都不轻易放过,务必发现它的特征。因此,运用比较法进行词语教学也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法文法。
1、近义词比较:就是让学生在比较近义词的异同时,仔细分辨它们之间的细小差别,从而明确作者用词的准确性,体味词语背后作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二段中词语“五光十色”的教学设计:
(1)那把“五光十色”换成“五颜六色”行不行?为什么?(可以换,因为两个词的意思一样。不能换,书上为什么不用“五颜六色”?)
(2)将两个词中表示数字的词去掉,比较一下这两个词有什么不同?(一个成了“颜色”,一个成了“光色”。水面是平静的,能反射太阳的光,所以不能换。)
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但让学生精准地把握了词语的意思,而且引导学生联系生实际,看珠宝、看布匹的情境中,两个词语的微妙差别得以辨析,恰当好处。
二、演示法,理解词语
1、学生演示:小学生特别喜欢模仿和表演。因此,借助有效的表演,可以使学生获得亲身体验,通过形象的动作神态理解抽象的词语含义,这较简单的“说教”或借助工具书会有更深刻、灵动的效果。如《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的第二自然段中“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一棵一棵的砍下来。”这里的“拎”字表达了小村庄的村民非常随意砍伐树木的心态。如何让小学生感受到“拎”字背后的随意,作者的惋惜与谴责呢?教者可以创设情境,请孩子们分别演一演村民“拎着斧头上山砍树”与“拿着斧头上山砍树”,通过动作的对比,他们一定会切身感受到当时小村庄人们的那份随意与无知。在表演过程中,学生的心灵得到放飞,想象得到展现,创造力得到开发。
2、教师演示:教师演示,包括老师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肢体语言。例如教学《乌鸦喝水》时,写水“渐渐地升高”一句中的“渐渐地”,教师可通过演示使学生理解词义。教师把事先准备好的小石子往装有半瓶水的瓶子里一粒一粒地扔下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水面的变化。当学生看到瓶子里水面逐渐升高的情景时,教师稍加点拨,学生马上就会领悟到“渐渐地”的意思。
三、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小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已经接受了大量的信息。有一部分信息已与书面词语建立了对应联系,在生活实际中已理解掌握了这些词语。但更多的信息与书面词语并未建立联系。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这类词语时,教师如果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理解,则可收到最好的效果。例如“乳白、枣红、米黄”这些词语,可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平日所喝过的牛奶、所吃过的红枣、所见过的玉米的颜色而不讲自明。
四、分析词语的形体、构成,理解词语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一种复杂的心智过程,它有助于帮助学生掌握每个汉字的音、形、义,加深对词语和文意的理解和感悟,在情感体验上得到一次升华,对语言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朗读中,读准字音,分析字形,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义,真正做到汉字音、形、义的统一。汉语词的构成可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利用合成词的特点,先将合成词分开,给每单纯词组词,找出适合这个合成词意思的两个意思加以合并,这个合成词语的意思就可以确定了。例如:《珍珠鸟》中“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对“信赖”一词和理解,可先分开“信”和“赖”,给“信”组词,“信念、信任、相信……”,“赖”可组词为“依赖、依靠……”。最后据文中的意思,可选为“信赖就是信任并依靠”。又如“争辩”就是争论,辩论。“皎洁”就是明亮而洁白。
篇7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汉语言文学;教育教学;质量;应用
情境教学法主要是从学生一方的思维特点入手,将学生作为整个教育教学的主体,保障学生可以通过相关的教学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学生对教育教学的需要不断增加,传统意义上的教育教学方法已经满足不了学生的真实学习需求,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情境教学法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进行了有效的运用。
1情境教学法引入汉语言文学专业中的必要性分析
汉语言文学专业与其他专业的教学相比,其实用性及人才培养的目标并不是特别明确,再加上这一专业受传统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的影响,使得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教学内容的机会非常少。这样导致汉语言文学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学生的整体学习质量也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在今后的就业中也同样会受到相关专业的挑战,可以说其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就业情况并不乐观。由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本身的特殊性,要求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引入情境教学法,运用情境教学法不断提升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整体教学效率和质量。在情境教学法运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学生在这一教学情境中可以发挥积极主动性,通过教学情境的运用,学生还可以对教学内容有一个更为深层次的了解,真正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自身的综合能力。
2汉语言文学中情境教学法的作用分析
2.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汉语言文学专业涉及的知识范围非常广泛,它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文化,更是一门人文学科。虽然汉语言文学专业中的教学内容非常丰富,但是也有一些与文言文内容相类似的教学内容,对这一部分的探索性相对比较欠缺,而在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中,很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得不到全面提升,再加上文言文本身内容枯燥难懂,学生比较容易产生抵触情绪。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一方需要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际教学中引入情境教学法,运用多种教学情境来给学生带来情感上的冲击和共鸣,保证学生可以在情境教学中获得更为真实的教学体验。
2.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情境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并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样学生就可以重新审视自身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汉语言文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离不开社会生活的共同作用,教师应摒弃传统观念的影响,进一步注重汉语言知识的拓展,帮助学生提升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积累量,这样汉语言文学自身的魅力才能展现。再加上学生本身已经有了一定的汉语言文学基础,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汉语言文学的真实魅力,这对于提升学生的汉语言综合能力来说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2.3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及综合能力
汉语言文学专业具备较强的人文教育作用,可以促进学生自身人文素养的提升。在当前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中,不管是教学的理念还是教学手段都相对比较单一,这也就容易造成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出现教学吃力、学生接触力差等现象,一旦这种形式发展下去,学生一方不仅不会得到良好的发展,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进程也会受到极大的影响。而情境教学法在汉语言文学中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种教学困境,在情境教学法中,汉语言文学教师会引入科学的教学情境,与学生产生共鸣,这样学生就可以在一个更加轻松、真实的学习氛围中学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被极大的激发出来,进而积极主动参与到汉语言文学教学中。情境教学法可使学生自身的学习效率得到极大的提升,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也会得到有效的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及综合能力也会得到全面提升,这才是情境教学法引入的主要目的。
3情境教学法在汉语言文学中的具体应用
3.1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学习氛围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那么学生的整体学习积极性会受到极大的影响,而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思维,提升学生主动探寻知识的积极性。教师要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关怀学生上,与学生成为真正的朋友,这样学生才会将自己内心的想法说出来。教师根据学生的想法适当改变教学模式,这样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来说是非常有效的,教师要将学生作为教育教学主体,引导学生树立主人翁意识,这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来说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3.2运用实物来展示情境
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事物都是用眼睛去看的,还有的是结合眼睛和语言来描绘某个场景,在面对教材中出现的事物,单单通过教师的语言进行描述,学生很有可能会对事物感到陌生。这种方式无法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事物,但是当情境教学法引入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创建一个实物演示情境,这样学生就能很快的理解教材中的语言含义及想要表达的情感内涵,一般在实物演示环节,如果没有找到实物,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仿制品进行代替,有时还可以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向学生展示,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实物特征。
3.3运用语言描绘教学情境
情境的创设基本上都是通过教师口头描述进行的,有时教师还会通过语言表达教育内容,这种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积累更多的汉语言文学知识,但是因为汉语言文学这门学科与其他学科有一定的区别,它对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只有让学生掌握足够的词汇和语法,才能促进学生交际能力的真正提升。
4结语
情境教学法在汉语言文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且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在教育教学领域,一定要将情境教学法引入其中,运用实物、语言描绘等多种形式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谷建军.专业教材与职业教材的互补———汉语言文学教材实践变革[C]//探索的脚步———“十一五”北京高等教育教材建设论文集,2010.
[2]任心慧.应用型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探讨[C]//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2010.
[3]刘淑梅.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C]//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第二届中小学教师教学案例展论文集,2013.
[4]阮金生.河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春》[C]//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第二届中小学教师教学案例展论文集,2013.
[5]傅治淮.也谈写作与人文精神[C]//贵州省写作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2004.
[6]蔡志忠.从接受美学的角度谈对外汉语教材建设的构想[C]//首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6.
[7]绥化学院精品课程写作综合材料[C]//中国写作学会第六届(第二次)理事会暨第十二次学术年会会议交流论文集,2004.
[8]石国勐.浅析“双语教学”制约因素及对策[C]//贵州省水家学会第三届、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