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反思范文

时间:2023-03-23 02:28: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教学反思,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教学反思

篇1

反思一

师生在课堂上不仅要有知识方面的信息传递,更应有情感方面的互动。一年级的新生由幼儿园进入小学,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环境、全新的学习模式。他们既好奇又困惑,既憧憬又害怕。根据一年级新生的心理特点,我耐心的指导他们,真诚的鼓励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鼓励他们说出自己对事物的认识,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反思

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关心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的情境,可有意造成学生认知矛盾,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新知的兴趣,诱发学生情感的孕育。例如:在教学“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时,要求同桌的两个小朋友分别在红、黄两个学具盒内抓一把花片,猜猜同桌抓了几个花片,再将自己抓的花片告诉同桌,比比,谁抓的多。提问:你有办法知道谁的多,多多少吗?这时候学生就会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并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反思三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拼一拼等动手操作,动口表述,动脑思维的实践探究活动,可使学生明理动情。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提问:你能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圆吗?通过让学生猜一猜、围一围、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初步感受到直线图形和曲线图形的不同。

反思四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在教学中要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学以致用。例如:在教学完人民币的认识这一课后,让学生用自己带来的各种用品创办小小商店,让学生相互合作共同完成购物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反思五

现在教学的例题不再是以往不可捉摸的、抽象、游离于生活之外的应用题或文字题,已变成了各种形象生动、鲜活直观的生活情境:买东西、去旅游、做游戏、找规律等等事例;像这样,多方面的提升教材层次,就使得原本抽象的数学就变得生动有趣。我们教师运用起这样好玩的教材教学,自己都能感到特别兴趣。

反思六

教学《元、角、分》,我就结合实际让他们去发表他们的意见,在解决自身的数学问题的同时也解决了实际问题。这时的教学已不再是单纯的"掌握知识",而是升华到了一个新的境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现。教学意义已大大超越了教材本身了。

反思七

在分类教学中,我让孩子们应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试着分一分,和自己的小伙伴说一说,结果许多孩子们的分法令我始料不及,他们除了按年龄,按性别,有的还按衣着分、按发型分,按面部表情分。说明了这样的教材设计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感受到的是一个亲切的数学问题,使他们乐于接收。

反思八

知识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生活。学知识是为了长本领。在《位置》中,教学完前后、上下、左右时,我出现了"去火车站"一题,请学生们试着用方位名词告诉叔叔去火车站的路,当一当小小导行员。许多孩子跃跃欲试,不仅说得很详细,还给了建议走哪条路比较近?可见孩子们是非常乐意展现自我的。

反思九

数学课其实是思维训练的场所。老一辈人常常认为数学学得好的人往往比较聪明,这并不无道理。因为数学学科担负着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重任,一套好的数学教材不在于它的封面设计得多么美丽,也不在于设计得多么新颖,关键是是否能给学生们广阔的思维训练空间。在加减法(一)5的加减法一课中,小鸡吃米的数学故事是这样设计的:5只小鸡吃米,有两个盘子都装有米,同学们猜猜看,小鸡吃米时会出现什么情况?和以往的教材"5可以分成几和几"相比,无疑前者给了学生一个更大的思维想象空间,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我积极与教材的新思想靠拢,在上《前后》一课时,我让学生们装扮成不同的小动物,依次是小熊、乌龟、公鸡、兔子、大象、小狗。请他们说说大象现在排在第几?如果我想让大象排在第二,你们有什么好方法呢?当然学生们的方法不一定都很好,但是实现了数学课的价值,进行了思维的锻炼。

篇2

【关键词】教学反思;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创造能力

教学反思主要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某种教学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活动,是一种通过提高教师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教学监控能力发展,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当前“教学反思”已成为教育界使用率颇高的时髦词汇,几乎成了老师必谈之话题,写案例必写之内容。如此铺天盖地盛行的反思之风,固然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但若静心分析一下则不难发现,现在老师们所进行的教学反思存在着不少问题和误区,尽管教学反思本身没有错,但过度的反思,为了反思的反思,形式化,模式化,套话连篇等现象则需要我们予以高度的关注和深入的思考。特别是不少教师把反思的着眼点多集中在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方式方法、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的效果等“教师怎么样教”这一层面,对“学生的学”进行反思的并不多见。

新课改以来,改变了学生以往被动的局面,主张课堂上“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理念。教师的教最终应以学生的学习发展为宗旨和归宿,忽视对学生的分析和思考也就放逐了反思的意义和价值。而且教学作为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其实质是以课程为中介,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或交往的共同发展的过程,在其中“教”与“学”本身是统一的,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有机的整体。所以进行教学反思时,应该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大方面的内容。因此说:有志于教学反思的老师们,除了反思自身的教学能力外,还应该多为学生考虑,从学生的角度进行反思自己的教学。

那么如何从学生的角度进行反思呢?经过教学实践,我们可以考虑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和创造能力方面进行反思。

一、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反思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大的动力,是成功的一半。”只有学生对美术感兴趣,才能主动去吸收美术知识和技能,并更多地接触优秀的美术作品和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兴趣也是信心的推动力,对美术兴趣盎然的儿童,总是信心十足敢于大胆表现,他们思想活跃,经常表现出高度的创造欲望和热情。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法,让学生去感受事物并对事物产生充分的联想,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儿童的好奇心强,好动,他们喜欢各种各样富于乐趣的“游戏活动”,可以说喜爱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儿童的生活是游戏的生活,儿童的世界是游戏的世界。因此,在平时的美术活动中,寓教于乐,常常采用游戏教学法,例如猜谜语、脑筋急转弯、贴五官等游戏,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学生不受任何条条框框的约束,心情舒畅地即兴作画,对培养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张扬学生的个性,挖掘内在的潜力,具有很大的帮助。

二、对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反思

新课改,改变了以往传统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学生不再是“接受器”,被动的接受知识。通常以这种“探究”、“体验”、“合作”等学习方式来代替这种“接受式”的学习方式。

“探究式”是当今最热门的学习方式之一。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反思教学中要重视从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方式上考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训练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法国著名艺术家罗丹有一句名言:“自然总是美的”。带领孩子们走出教室,看看各式各样的草儿、美丽的花儿,摸摸树皮上斑驳陆离的花纹,观察小动物们的行走姿态,倾听鸟儿婉转动听的声音……将孩子放归大自然,让孩子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借助大自然的力量来启发孩子的想象力,这样孩子的兴趣就会被激活,想象也就随之迸发。

三、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反思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情感是创造的灵魂,兴趣是创造的先导,想象是创造的核心。没有想象,就不会有创造。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也指出:“最杰出的艺术本身就是想象。”那么,在美术教学中,就是要给孩子创造一种利于他们思考和探究的良好氛围,让他们的丰富想象力在绘画天地自由驰骋。

听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我们留下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给子孙后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给世界留下什么样的子孙后代。”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创新教育”的重要性。现在的学生正是未来的创造者,他们的创新能力将影响着一个民族能否自立于世界之林,能否位于科学技术的制高点。而这一切又深深依赖于一个国家和民族创新教育能否得到胜利实施。

童年是充满幻想的时代,好奇和幻想是儿童思维的特征,也是儿童心灵纯洁天真的表现,他们可以“异想天开”:弯弯的月亮挂在天上,孩子可以幻想在月亮挂秋千摇荡;蝴蝶纷飞扑向孩子身上,说明我比花儿更美;不同国家的儿童可以在纸筒互相“打电话”……在成人看来似乎“荒诞不经”,对儿童来说,正是奥妙所在,因此,要指导儿童画,首先要尊重儿童神奇的幻想,挖掘这审美的奥妙,进行一些能引起学生联想、发挥想象的创造活动,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参考文献

[1]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美术课程标准》

篇3

小学科学教材已经走进了我们的课堂,现在明显地感受到观念需要更新,角色需要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重在凸现,但如果我们对现在的科学课教学现状进行仔细观察和冷静地分析后会发现,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探究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但往往忽视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整理

发现和提出问题是进行探究的前提,学生如果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就不能进入探究活动。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启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明显增强,其实,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整理,这不仅有利于让学生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同时也是对学生乐于提问这一行为的肯定和鼓励,从而也能进一步激发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一举三得,作为教师何乐而不为。

(1) 对教学过程中难点处理的反思 。作为教师,每节教案都是经过精心设计后得出的,但是在实际授课时,有的觉得得心应手,效果颇佳;但也有的则觉得别别扭扭,死板教条。如果及时记下当堂课的心得,在下一轮教学中吸取其教训或借鉴其经验,这样若干年后,一定会提高课堂效率,改善教学方法。

(2) 对课堂教学时间安排的反思。小学科学课看起来每册每个单元是独立的,但是仔细一看,实际上有很多的联系。我们每次上课的导入部分,很多就是利用复习来导入。利用学生以前所学的知识再加深新的知识。但备课过程中,我们可能会出现一些失误或缺漏,如学生对相隔时间较长的知识的掌握和记忆情况,及相关学科的知识的学习情况等。教师如果了解的不太全面,肯定会影响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反思,找出失误和缺漏,把这些相关情况记录下来,完善自己的教案,就可成为以后教学中的借鉴。如教《日食和月食》这课中,我刚开始想从学生那知道一些关于日食和月食的神化传话,以致提高学生学习的热忱。但是结果出乎我的意料,竟然没有学生知道,看到这方面的空白,我马上对教案进行了补充。在课前自己准备了一些关于日食和月食的传说,也布置学生去收集资料。最后学生从资料中学习到了科学家们为了研究日食和月食,他们不惜千里奔波,甚至冒者生命危险去探测的精神。为后续的学习有了更大的动力和兴趣。

(3)对教材中细节问题处理的反思。教材中有些知识内容并不是重点和难点,但对重点和难点的理解和掌握很有帮助。有时教师往往会忽略学生的认知水平,想当然地认为有些知识学生很容易掌握或早应该掌握,但事实并非如此。在教日食包括日全食、日偏食和日环食时,我觉得学生应该根据字面意思很容易理解,但最后一问,竟然连几个优秀的学生都不是很理解,这使我意识到先解释这几个名词是很有必要的。在讲清了这几个概念以后,学生在日食的模拟实验中,很快就可以模拟出了。这样就很好的解决了日食发生的全过程。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实验解释天文现象,这着实让他们非常高兴。

二、科学课教学反思究竟该反思什么

根据新课程的理念,课堂教学的规律及评价体系,教学反思一般从以下八个方面入手,即教学目标的科学性、教学内容的有序性、教学结构的整体性、教学方法的确切性、媒体运用的合理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反馈矫正的及时性、教学管理的有效性。为了使教学反思能够深入且富有实效,我们不一定面面俱到,根据科学课的特点,我们主要进行四方面的反思。

(1)教材重点难点把握是否到位。备课是上课的前提,教师在备课时,都应认真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哪,教学难点在哪。课后反思时,就应该反思确定的教学重点是否妥当,对知识在教材中地位的判断是否正确;教学难点有没有在教学预设中顺利地突破。

(2)活动的设计是否严密、科学。科学课上概念的形成都必须借助于一系列的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形成合作、交流、探究等能力并建构科学概念。因此活动的严密性和科学性必须是教师在课后认真反思的一个重点。

(3)材料的准备与出示时间是否恰当。科学课的学习需要借助于一系列的探究材料,关于材料首先要反思的是这些材料是不是围绕课堂上需要探究的问题而准备的,且所提供的材料之间有没有特定的联系,相互作用后能不能体现出有关的科学概念和事物规律——即提供的材料是不是有结构材料。其次,反思材料的出示时间也是相当重要的,因为学生在科学课上对于材料关注往往会影响了整节课的教学效果,所以材料恰到好处的出示会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究热情。

(4)探究小组之间的合作是否有效。科学课的学习方式是以小组合作为主,目前教师已经认同这一学习方式,且开展得轰轰烈烈。但是,大部分小组活动表面看来热闹非凡,却浅显没有深度,这是因为教师只关注了活动的形式,而没有确立明确的目标,且组内分工不清。合作学习是指学习者为了完成某些共同任务,在明确责任分工的基础上,以小组或团队的形式进行的学习。因此,有关小组活动的设计,在分工明确、目标确定的基础上,首先考虑学生思维的深度,再考虑活动频率。小组活动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理解科学的本质,绝对不能搞形式主义丢掉了本质内涵。

在以上四个方面,笔者认为对材料和探究小组的反思要花更多的时间,因为两者决定着科学课的成败。另外教学反思不一定是反思缺点,对于课堂中精彩的生成,机智的处理等也可以进行“返思”,以便在日后重现。

篇4

    小学科学教学反思。它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大量知识,而要求他们像科学家那样在“真刀实枪”的“搞科学”的过程中获取知识。

    教师是学生自行获取知识的指导者,主要任务是在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基础上为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并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眼、动手动口。在教学《弹性》这一课为例,我把实验材料、教学方法做了调整,把原来三种材料增加为五种(钢尺、橡筋、海绵、弹簧、注射器)。教学时,各种材料同时呈现在学生面前,提出:怎么用这些材料做实验?然后鼓励学生按自己的想法试一试。结果学生拉的拉、压的压、挤的挤、弯的弯……看似杂乱,但每个人都认真参与,开动脑筋,创造性地做着每个实验。在学生做了大量弹性实验,积累了丰富经验后,教师问:“你用这些材料是怎样实验的?你发现了什么现象?”由于学生作了充分的实验,所以发言十分热烈。学生汇报时,教师把这些回答简要写在黑板上,继续问:“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点?”于是大家通过进一步的讨论,概括出这些物体的共性,弹性概念的得出就水到渠成了。整个研讨过程中,教师只提了三个问题,放手让学生动手、讨论,他们成了学习的主人,所获得的知识是通过他们自己对事实材料的分析综合、归纳概括得出的,

    教学反思《小学科学教学反思》。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就是这样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出来的。

    促进学生自行探索能力的发展,教师还应该在教学中逐步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浅显的科学研究方法。例如把植物分成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几部分,分别进行研究,这是使学生会用分析法去认识整体事物。观察与实验,这不但是认识事物的过程,更是一种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教师要经常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使学生能较自觉地利用观察与实践来解决问题,特别是教会学生能用对比实验、模拟实验,多采用探索性的实验,少用验证性的实验。

    学生只有具备了“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才能更快、更多地去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这样才不会感到学习科学知识是苦事累事。

    现代教育不仅要关心学生学什么,更要重视学生怎样学。它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大量知识,而要求他们像科学家那样在“真刀实枪”的“搞科学”的过程中获取知识。

    教师是学生自行获取知识的指导者,主要任务是在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基础上为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并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眼、动手动口。在教学《弹性》这一课为例,我把实验材料、教学方法做了调整,把原来三种材料增加为五种(钢尺、橡筋、海绵、弹簧、注射器)。教学时,各种材料同时呈现在学生面前,提出:怎么用这些材料做实验?然后鼓励学生按自己的想法试一试。结果学生拉的拉、压的压、挤的挤、弯的弯……看似杂乱,但每个人都认真参与,开动脑筋,创造性地做着每个实验。在学生做了大量弹性实验,积累了丰富经验后,教师问:“你用这些材料是怎样实验的?你发现了什么现象?”由于学生作了充分的实验,所以发言十分热烈。学生汇报时,教师把这些回答简要写在黑板上,继续问:“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点?”于是大家通过进一步的讨论,概括出这些物体的共性,弹性概念的得出就水到渠成了。整个研讨过程中,教师只提了三个问题,放手让学生动手、讨论,他们成了学习的主人,所获得的知识是通过他们自己对事实材料的分析综合、归纳概括得出的。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就是这样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出来的。

篇5

关键词 教学反思 模式构建

1998年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学生对于英语没有很大的兴趣,一节课下来,学生不知道老师在说什么。学生成绩不理想,尤其是口头表达能力的低下给教师的实际教学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尤其是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背景下,教师更应该进行反思。这不仅是重构教学实践,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 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 更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一、小学英语教学反思的内涵

“反思”,《汉语大辞典》上解释为“对过去的事情进行深入的再思考”;《哲学辞典》上解释为“对事物的思考和对现象的本质研究”。在哲学范畴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是英国17世纪哲学家洛克,他认为“反思”是一种知觉,是心灵内部的活动。

从教育学与心理学的层面来看,反思是一种心理素质、思维能力和教学能力的结合。孔子在《论语》中谈到“君子有‘九思’”,其中一思就是“疑思问”,有疑就有思,有思就有问;后来又讲到“每事问”。南宋的朱熹曾提出“读书六法”,其中一法是“熟读精思”。这两位大教育家的至理名言,都与“反思”之义紧密相关。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提出,在教学反思的过程中,要使学生成为“问题结论规律”的“发现者”和“自主自动的思想家”。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主张,教师要通过反思教学与教学反思,使“儿童经常处于积极思考与探索的状态之中,亲自观察、思考和认识周围世界的各种事物、因果关系、相互关系及其本质规律。”

二、小学英语教学反思的意义

在实施英语新课改的今天,小学英语教学反思具有重大意义。它既是教师成长的阶梯,也是课改实施的重要方式;它既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也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没有个人的反思,没有对自己的经验的寻根究底的精神,提高教学水平是不可思议的。”小学英语教师要想真正主动积极地参与课改,就离不开教学反思。只有反思,才能认清传统英语教学理念的陈旧落后,转而接受新英语教学理念;只有反思,才能发现旧英语课程内容“难、繁、偏、旧”的严重状况,转而注重新英语课程内容的改革、创新,加强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以及科技发展的联系;只有反思,才能看清“满堂灌”教学方式的弊端,转而注重倡导合作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

三、小学英语教学反思的模式构建

小学英语教学反思的现实状态与理想状态存在着一定的差别。现实的英语教师教学反思会遇到理论分析无法预料的诸多因素的制约,研究者只有结合现实的英语教学情境,才能找到问题的根源,找到切合我国小学英语教学反思的最佳模式。

通过我们的反思,分析学生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源于教师填鸭式地灌输,学生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二是过多反复的讲解,干涩、枯燥、无味的重复使得学生陷入烦闷之中,求知的欲望在无形中受到打击;三是英语教师自身的魅力或者说亲和力不够。

为了提高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我们提出以下四种小学英语教学反思模式:

(一)“创造情境,形象反思”模式

反思不只是一种理性活动,同时也是一种感性活动,反思是理性与感悟、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科学理念与人文情思的统一。所谓“创造情境”,就是创造小学英语教学审美品格特色,为反思活动构建真实的生活情景和深邃的感情氛围。

(二)“求异争鸣,创新反思”模式

这种小学英语教学反思的模式,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品格。所谓“求异”,就是打破常规,冲决藩篱,别有寻求,见识不同。所谓“争鸣”,即要解脱教学的思维定势,冲出既定英语教案、学案的局围,鼓励学生敢思、敢议、敢说,倡导“三超越精神”(超越教材、超越教师、超越权威)。对英语教师只有倡导教学开放,广开教路,疏通学路,鼓励“求异争鸣”,才能真正形成学生的“创新反思”与“反思创新”。

(三)“点拨引导,调谐反思”模式

教学包括师与生两个方面,反思也包括师与生两个方面。在小学英语教学反思过程中,既要注重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不要忽视、甚至要强化英语教师的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的主要体现,即在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中对学生进行的点拨引导。英语教师的点拨引导,是教师教学的常规功能,也是提升教学反思的有效措施。它可以调谐学生的思维活动和反思效应,可以保证反思更集中、更热烈、更深刻。

(四)“综合实践,深化反思”模式

接触实践,才能加深学生对问题的反思;开展综合实践,才能拓展学生反思的视域和纵深度。教育部有关文件对“综合实践”范围构成的解释包括四部分: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社会服务与社会调查、研究性学习。

总而言之,小学英语教学应充分结合小孩子猎奇心强和记忆力好的特点,教学方式应多样化,教学内容应丰富化,用生动的故事、日常对话、趣味英语来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教师须适时的鼓励学生,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四、结 论

小学英语教学反思是英语教师对英语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它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原理,一直以来也都是英语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英语教师只有经过教学反思,才使原始的教学经验不断地处于被审视、被修正、被强化的思维加工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才能完善和提升自己的教学。但是,现实的小学英语教学反思会遇到理论分析无法预料的诸多因素的制约。本文将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应用于教学反思实践中,在分析教学反思内涵和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学生对英语不感兴趣的原因,并构建了切合我国小学英语教学反思的四种模式。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反思;教育理念

想要促进教育改革、社会发展,对教育的不断追问和反思是十分必要的。在国内外教育实行改革的大背景下,针对语文教育和语文环境的变化,对小学语文教育进行较为深入的反思是必要的。

一、要什么样——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理念

语文教育是一种综合学科,需要教育者从整体角度进行设计,要培养出真正的“人”,具备完善人格的人。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只顾眼前的单一的目标就可以的,它的更重要的使命是利用教学过程去展望、塑造整个人生。因此,语文教学的理念决不能离开“以人为本”的核心。作为教师就必须在每一门学科、每一节课、每一个教育细节中体现我们“关怀生命、塑造完人”这一教育理念,而不应该让追求纯粹知识成为教学的唯一意义。小学生的语文教学除了教授学生获得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之外,也教会学生如何用积极的人生态度来面对困境和挫折,在其中培养勇气、产生希望、迸发力量、产生智慧,从而使人生变得完满而幸福。教育者常常重视前者而忽视后者,殊不知,后者的培养才是教育核心的体现。

二、该怎么教——小学语文究竟应该怎么教

语文教育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对富有语言创造力的思想和文学大家的作品进行学习,以掌握丰富的语言技巧、传承中国优秀精神遗产。对语言的学习形式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教授和引导,帮助学生自主地识字、朗读、阅读、思考、讨论、背诵、写作和口语交际。通过调动学生的感官,刺激学习情趣和动力,获得训练和提升。

三、做什么——小学语文教师该做什么

针对教师个人素质不高的情况,教师对自身的语文素养进行教育和培训,可以参加学校定期举办的培训课程,也可自己私下学习。只有在教师的语文素养得到提高之后,语文教学质量才有提高的可能。此外,在教学形式上,教师也必须多下工夫。伴随着现代化技术的提高,教师学会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变得迫切。除了技术形式上体现丰富性外,在教授内容上也必须体现教授的丰富性,比如教师可以运用学生讨论、表演、游戏等形式,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形式之下快乐地学习知识。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英语教学 反思 机智 创新

小学开设英语课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为学生今后更进一步的学习英语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作为教师也很重视这门功课,所以,在日常的课堂教学工作中,都希望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有时,觉得自己上得热热闹闹,课后却发现学生知之甚少,有时觉得自己在课堂上讲的通透明了,课后却发现学生一知半解……教师的教育智慧和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除了来自教育理论的指导外,更多的则来自于对自身长期教学实践的反思,在反思中慢慢积累个性化的经验,在反思中形成教育智慧。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它具有研究性质。是在课堂教学告一段落之后,把课堂上的反馈信息、自我感觉以及引发的诸多思考形成文字。促进教者及时总结教学中的经验教训,从而更有效的处理和运用教材,逐步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水平。所以,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写好教学反思是非常必要的。那么,我们应该反思什么呢?

一、反思成功之处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达到光辉顶点。英语课堂是很容易让学困学生获得成功的。一次简单的语音模仿、一个单词的拼写都可以使他们获得成功的评价。因此,老师应时常将夸奖挂在嘴边,不要吝啬,不要挑剔,不要求全责备,多给他们一些鼓励,这样会令他们的学习热情高涨起来。激励是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成长在充满激励氛围中的孩子,会不断进取。

二、反思不足之处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有时活动不容易收回,甚至有的学生往往对活动本身更感兴趣,而对运用语言并不是很感兴趣。如何让学生对活动感兴趣的同时也积极运用语言有效地交流?学生(包括优生)上课不愿意主动发言,如何调动他们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学生两极分化严重,在开展阅读教学时,怎样照顾到程度较差的学生,让他们也能参与到阅读教学中来?有时知识点多,且繁杂,有的一课时根本来不及完成任务,但为了赶进度,有时教学难以到位,如何做好教材处理和加工?诸如此类的问题我们经常遇到,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所以我们要对这些失误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在今后的教学上吸取教训,更上一层楼。

三、反思教学灵感

而课堂教学应变艺术是一种比较高超的艺术,由于课堂上很多偶发事件是事先预料不到的,所以应随时因势利导,随机应变,巧妙地融进自己的教学中,利用意外情况与讲授内容快速的合理的契合,借题发挥做“文章”。这样灵感性地发挥创造,是课前备课在课堂上的随时延伸,是教师知识积累,各方面修养及激情瞬间的高度凝合。具有机智的教学,可以把偶发事件、失误等弥合在如同行云流水般的教学活动中,并达到天衣无缝的妙境。甚至面临“山穷水尽”的关头,也只需急中生智地顺水推舟就能化险为夷,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这些高妙的充满机智的教学大多是在风趣的氛围中实现的。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四、反思学生创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补充今后教学的丰富材料养分。

五、反思“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教学反思是教师进步的阶梯,是教师进步的重要途径。通过教学反思能够不断地、逐渐地提高教师自我教学监控能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综合水平等。进行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逐步培养和发展自己对教学实践的判断、思考和分析能力,从而为进一步深化自己的实践性知识,直至形成比较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换言之,进行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立足于教学实践,深入地钻研、体会教学理论,从而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能力。只有通过反思,教师才会不断地剖析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优缺点,细致地、冷静地加以推理总结,具体地对于某一个问题的对策、某一教学环节中学生的质疑,甚至某一个辩论回合展开思考。在反思中,已有的经验得以积累,成为下一步教学的能力,日积月累,这种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将日益形成。所以我们只有通过教学反思,教师的有效经验才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才会对后续的教学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

总之,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也是回顾教学――分析成败――查找原因――寻求对策――以利后行的过程。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中离不开不断的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教学反思可以进一步地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不断的反思会不断地发现困惑,“教然后而知困”,从而促使自己拜师求教,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等。

参考文献:

[1] 熊乃武:《反思性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2] 王晓英:《例谈学生对英语课不感兴趣的原因及解决对策》,读与写(下旬),2011年第8期。

[3] 吕洪波:《教师反思的方法》,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5月版 。

[4] 潘海燕、何晶:《教师怎样进行反思与写案例和论文》,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年4月版 。

篇8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教学反思;教师专业成长;思考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1-0121-02

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和课堂情境作为认知对象,进而对。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教学过程和教学决策进行有意识地、批判性地分析、思考和再认识的过程,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的活动。教学反思的目的是使教师加深对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规律的认识,积极探索和解决实践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它能更好地监控和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使教学进入更优化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地发展。教学反思对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学反思强调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及其依据进行回顾、考察和监控,强调在深入理性思考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想和新措施,并进行理论提升,从而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效能和专业素养。因此,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最好方式,是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有效途径。

一、教学反思的主要内容

教学反思是一种积极的、全新性质的思维活动和探究行为。它是教师从固有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中解放出来,用新的思想和理念审视、分析自己旧有的思想和行为,并积极对其加以批判和修正的过程;是教师对课堂、对学生、对教材进行的一种有目的的探究活动和解决问题的活动,是教师得以从经验中成长的关键。为此,教师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反思。

1 对教育理念的反思

教育理念是指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本质进行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理念是行为的先导和指南,直接影响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教学效果。在传统教学中,单调封闭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失去了好奇心、想象力和求知欲,影响了他们的生存能力、交往能力和获取新知识能力的形成。因此,一个优秀教师要坚守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既要教给学生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生存、学会发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特别是自学能力,让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使之终身受益。另外,教师应成为研究者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也是对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教师成为研究者就是教师作为研究主体,以教育教学行为为思考对象,把教学中的一些现象、经验、感悟作为研究内容,找出自身在理念和认识方面存在的偏差和行为中存在的不合理倾向,并从理论高度来重新认识这些问题,从而达到改进教学、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目的。教师成为研究者的理念可促进教师不断地努力学习、研究和反思,极大地激发来自教师内心的发展意识和前进动力。

2 对教学目标设计的反思

新课程教学目标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综合考虑,使学生在这三个层面上得到和谐发展。在教学中,既要重视知识领域的目标倾向,重视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又要重视人文精神领域的目标倾向,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重视学生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对教学目标设计的反思是教学反思的重点,因为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具有指导和规范作用。首先,要反思教学目标的设计是否准确、规范和合理。教师要在对学科教学进行全局思考和整体规划的基础上设计教学目标。所设计的教学目标要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并符合三维目标的教学理念。其次,要关注教学目标的层次性。教学内容和课型不同,教学的重点、要求和方法就不同,教学目标设定也要随之不同。对学科重点和核心内容的教学要在遵从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前提下,由浅入深逐步地进行,因此,相关的教学目标也要循序渐进地落实。此外,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还要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年龄、性别及个体差异,正确把握教学的深度、广度和难度。正确合理的教学目标能够使学生学有方向、学有激情、学有提高,是大多数学生通过学习都能达到的目标。最后,教师一定要充分掌握教学目标的内涵、要求及评价标准,以便正确地评价教学效果,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达到开发学生智力和提高学生能力的发展性目标。

3 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教学过程是教学的核心,反思教学过程可以帮助教师发现蕴涵在教育行为过程中的教育意义,质疑支撑教学行为的理念,丰富完善教师个体的知识结构。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对教学内容的反思。教学内容涉及教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是课程改革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一方面,要反思教师能否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合理地调整和编排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抓住教学关键。另一方面,要反思教师能否灵活运用好教材,能否根据教学目标、课程标准和学情精心地处理和补充好教材内容,将知识内容转化成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这是一种再创造的活动,是教师驾驭教材能力的集中表现。第二,对教学方法的反思。教学方法是解决“教师怎么教”和“学生怎么学”的问题。高效课堂的定位是“以学定教”和“以教导学”,其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学情调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基础和学习情感来确定教学的起点。教学过程中要设置具有启发性的热点材料,多问学生“为什么”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同时,教师要进行学法指导,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最后,教师还要反思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针对性相结合的问题,围绕教学目标,围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培养学生能力来恰当地使用多种教学方法。第三,对教学有效性的反思。提高教学有效性是每位教师追求的目标,是教学的起点,也是落脚点。首先,要反思学生“学”的有效性。反思的内容包括学生的学习质量高不高。课堂上学生是否发挥了独立性、探究性、创新性和合作性,是否营造了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环境,是否创设了师生、生生之间双向互动、情感交流、合作探索、共同发展的教学氛围,是否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否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获得了方法和能力。其次,还要反思教师“教”的有效性。教师不要走人误区,不要认为课堂上只要有小组讨论、气氛热烈就达到了预期效果。真正的课堂有效性是从教学内容人手,教给学生最需要的、对学生发展最有用的知识和技能,这是教学有效性的前提,也是最本质的东西。要关注学生需要什么、有什么困难和需要什么帮助。要多反思自己

都教了什么、学生学会没有,把自己认为的有效性真正转变成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性。

二、教师提升教学反思能力的主要途径

1 加强理论学习,追求教学反思的深度

没有深度的教学反思就失去了实效性,对发现的问题不能深入到本质层面去做深刻的分析和反思,旧有的理念和不恰当的行为就很难改变,教学就会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而止步不前。先进的教育理论对教学反思具有引领作用,使教师能站在更高、更广阔的视野上审视教学,使教师的反思更有深度、更有意义。教学反思需要理论的支撑,缺乏理论指导的反思是粗浅的反思。然而,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忽视了对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反思仅仅停留在经验层面上,使自身成长的步伐减速甚至停止。经验需要理论来使之合理化,先将经验上升至理论层面进行认识,然后再回到实践层面对其加以验证,这样,才能使教师真正掌握教育教学规律。才能使教师更加理智、全面和辩证地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基于理论进行教学反思,才能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的能力和水平。

2 培养问题意识,加强教学反感的实效性

教学反思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没有问题就没有反思,不针对问题的反思是没有实效性的反思。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问题,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强烈的问题意识能够促使人们去发现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会产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的途径和方式很多,可以通过反思教学活动来发现问题,可以将教育观念、行为与新理念、前沿思想对照来发现问题,还可以通过征求学生和家长的意见的方式发现问题。教师从问题人手进行教学反思,经过反思、改进、再反思和再改进这样一个动态、开放、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可以使自身在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情感方面得到真正的提升。

3 撰写反思札记,提高教学反思能力

篇9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反思教学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 共振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详略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一、记教学“败笔”之处

哪怕是再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及时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应吸取的教训。例如,教师在讲授“退位减法”的教学时,首先复习25-13的减法铺垫,接着出示新知:25-18,问学生怎样算?一个同学回答:运用25-10-8=15-8=7;另一同学回答:用竖式算。教师反问:竖式5不够减怎样算?另一同学回答:可以向十位借1当作10来减,即运用10-8+5=2+5=7;教师立刻强调这种算法容易出错,接着按教材上的方法来讲授,即运用向十位借10要加上个位5变成15再减,才不易出错。但从学生做的练习情况来看,效果并不理想,对类似的21-9不会计算,相反,究其原因,部分学生还是坚持前一种方法比后一种方法好,对后来的强调没听进去,相反,更多的学生还是用10-9+11=1+11=12,她们说,个位不够减时,向十位借的10就够减了,不用再加上个位上的数,这样又好算又快,听了学生的叙述,课后,认真地写下了反思,深深意识到,一句简单的否定未能让学生心服口服,还无意中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记教学机智灵敏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一些偶发事件而瞬间产生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会遗憾不已。例如:教学“时间的计算”内容,当讲到135分钟=( )时( )分时,大部分同学都回答是2小时15分,可这时有一同学却把手举得高高地说:“老师,可不可以是1小时75分呢?”其他学生听了,也疑惑地望着老师,教师这时何不利用学生最熟悉的生活现象,让他们自己去思辨、类比、领悟?于是,教师回答:“这个问题嘛,挺难回答的,你们看,老师今天到学校上课已经有1小时75分了。”学生先是愣了一下,然后大笑起来,教师故作惊讶地又看了看表,“没错呀,已经有1小时75分了。”他们笑得更厉害了,教师随即在黑板上写出1小时75分,并在下面画了个?只见学生脸上的笑容慢慢地消失了,教室里一片寂静,又过了一会儿,那名提问的学生和其他学生一样,开始慢慢地点头了,渐渐地笑容又回到了她们的脸上,此时,顺势指出,把分化时,应充分化完比较合理。学生为此而欢乎雀跃,从而把课堂教学推向了。

三、记学生创新见解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他们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把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以后丰富教学的材料养分。例如,一位六年级教师在教学“圆柱体侧面积”这一课时,当教师按照课本讲述把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后,一个学生站起来发问:“老师,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吗?为什么不可以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卷成一个圆柱形呢?”老师对这一学生的发问感到突然,而这样的问题在备课中未想过,一时也回答不了。于是老师来了个征答:“谁能帮助这个同学解决这个问题?大家讨论一下。”一会儿,一个学生 说:“圆柱体侧面的展开,一般得到的是平行四边形。”老师问:“你是怎样展开的,能否给同学们演示一下。”学生答道:“如果在圆柱体的两底面圆周上各取一点,沿着这两点的连线展开,就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另一个学生说:“圆柱体侧面的展开图也可能是一个正方形。”老师又问:“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又能得到一个正方形呢?”这位学生说:“如果圆柱体的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那么像老师您刚才演示的样子,得到的展开图一定是一个正方形。”至此,学生的脸上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老师顺势进行了表扬:“很好。同学们都很会动脑筋。”

四、记再教教学设计

一节课下来,静心深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 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发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改进,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杨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新的高度。

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就指出:反思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在反思中学会了独立思考,在反思中学会了倾听,学会了交流、合作,学会了分享,体验了学习的乐趣,教师的工作将会做的更上一层楼。把写课后教学反思当成一种习惯,一有所得,及时记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记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定有“水到渠成”的收获。

总之,反思教学就是教师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一种学习方式,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进一步充实自己,优化教学,并使自己逐渐成长为一名称职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参考文献:

[1] 涂荣豹.试论反思性数学学习.

篇10

对于科学课的教学来说,与其他各学科的教学有着很大的差异,所以在教学中不能用同样的方法去对待,要根据本学科及学习环境、条件等因素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方式方法。

一、对基础问题应认真对待、认真研究

作为一名教师,要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条件是备好课。所谓的备课不仅仅是备好教材、写好教案或教学设计就可以了。备课更重要的是深入挖掘教材、钻研教材,备好学生,同样要备好自己这一关。而对于小学科学课教师而言,由于其教学主要以实践探究为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实验是不可或缺的,而且有时一节课要做的实验有两到三个,甚至会更多。这就要求科学教师必须备好教具及实验器材,了解其基本操作程序及相关的注意事项。往往在教学过程中,一个成功、有效的实验会激发起学生思维的碰撞,让学生既能积极参与,又能在实验与探究的过程中不断发现、不断分析、不断寻找解决的方法解决问题,从而得到全面的成长,有效提高科学课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二、主要提高学生的探索和实践能力

(1)教学导入有如下几种:情境导入、谈话导入、问题导入以及直接导入等。每一种导入方式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情境导入能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投入教学活动中来。谈话导入可以把学生引入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问题导入可以通过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问题激起学生的思维,使其碰撞产生强烈的求知和探究欲望,使学生能够主动、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做自主式的探究。直接导入则不必通过其他媒介来达到特定的目的,对于学生都熟悉和了解的话题或有些比较复杂的问题便可以通过直接导入引入正题。

在教学中,导入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直接反映教学的主旨。所以,有效的导入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结合学生特点、教材内容及环境和条件等因素采用综合性的导入方式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兴趣,调动起学生实践与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践证明,针对学生非常强烈的好奇心,深入挖掘教材、钻研教材,设计好多媒体课件的导入,对学生来说更具有代表性和实用性,而且可以有效地借用网络上的教学资源来帮助教学。

(2)教学中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会有很多发现和问题,特别是在实验活动的过程中。作为一名科学教师,首先要对整个实验过程及结果有准确的定位,即要经过多次反复实验验证。其次是能对实验过程中的问题或可能发生的问题有个预见性,并能有针对性地解决。最后是要能够掌控或掌握整个实验过程,即能在实验过程中有效、有序、有规律地组织,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往往在教学中,学生会有很多很多不同的问题,而对于同一个问题的答案也不尽相同,这正是教师可以借题发挥的地方。教师可以采用“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方法,让学生在思维的摩擦与碰撞的过程中产生“火花”,而这“火花”正是学生继续探究与实践的原动力。有时,也可以由教师提出有效、有价值、有意义、有代表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但对所提的问题不宜过难,否则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了。这便是有效提问的魅力所在。

(3)教学中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融会贯通。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他们幼小的心灵都需要教师去精心呵护,去抚慰、教育和培养。科学课的学习过程中充满挑战,那么对于小学生来说又如何应对呢?最好的手段是具备健康向上的心理,充满自信和具有坚强的意志力、顽强的拼搏精神与创新精神。那么要如何培养学生,使其具备迎接挑战、克服困难的能力呢?我认为: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莫过于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以及挑战困难的勇气和自信。实际上,在我们每位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处处隐含着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只不过我们没有留意。当我们用心去感受、去体会,就会发现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是很常见的,也是很实用的。经过近两年的实践与研究,我发现在充满荆棘的科学探究道路上,心理渗透教育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一项。科学实验需反复做才会具有依据性和科学性。科学的探究路途坎坷崎岖而又漫长,“绊脚石”会经常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清除障碍的最好工具便是具备顽强的意志力和拼搏进取、克服困难的精神。这些都离不开健康的心理。

(4)教学中要强化品行和可视教育。“品行成就命运,习惯造就未来”这句话并非空穴来风,是有一定的道理和意义的。学生的品行与习惯从本质上讲取决于学生自身。通过长期的观察、实践与探究,我发现在科学课的教学活动中,懂得如何实践操作的往往是那些具有良好品行和习惯的学生,而那些不知如何做或如何说的学生大多数都是在某些品行及习惯上做得还不够好、不够认真。习惯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来改善的。品行则是一个人的本质问题,但并非绝对无法改变的,关键在于自己有没有信心和决心,以及恒心如何。在科学课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对于教学的提高就会事半功倍。

三、及时总结反思,积累宝贵经验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