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之最范文
时间:2023-03-17 12:13: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成语之最,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言九鼎 :形容所说的话分量很重,作用很大。
2、最大的容量。
包罗万象:形容内容丰富,应有尽有。
3、最尖的针。
无孔不入:指遇空隙就钻进去。亦比喻善于四处钻营,善于利用一切机会。
4、最高的人。
顶天立地:头顶云天,脚踏大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慨豪迈。
5、最宽的视野。
一览无遗: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见了。形容建筑物的结构没有曲折变化,或诗文内容平淡,没有回味。
6、最长的一天。
度日如年:意思是过一天像过一年那样长,形容困苦的日子长久难熬。
7、最大的手术。
脱胎换骨:现比喻通过教育,思想得到彻底改造。
8、最快的速度。
一步登天:比喻一下子达到极高的境界或程度。有时也用来比喻人突然得志,爬上高位。
9、行走最快。
一日千里:意思是指马跑得很快,一天能跑一千里。后比喻进展极快。
10、文章最雅。
篇2
一、低保领域职务犯罪行为的特点
近年来,我院受理和查办低保案件线索数量多,涉及人数广。通过对这些案件的分析,结合实地调研,发现城市低保领域职务犯罪案件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人情保”、“关系保”、应保不保、应退不退现象突出,影响极为恶劣。低保金每月虽然只有几百元,但日积月累是个不小的数目。有人不够低保条件,凭关系吃上低保,谓之人情保;有人打招呼吃上低保,称为后门保;有民政工作人员给自己亲属违规办低保,叫亲情保;还有民政工作人员干脆给自己办了低保,权当发福利;更有人干脆直接贪污低保金。低保金的发放十分混乱,使国家专项资金大量流失,真正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得不到资助,群众怨声载道。
二是共同犯罪突出,犯罪主体基层化。在我院查的城镇低保领域渎职犯罪案件中,有3人系居委会主任,他们都是在工作中受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指使犯罪。这些人对城镇低保对象情况比较熟悉,一旦有机会便利用职务之便,采取虚假出具低保审批资料的方式,帮助他人骗取、侵吞低保款。
三是渎职犯罪与贪污、贿赂犯罪交织。城镇低保政策执行过程中,有些工作人员不是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来确定应保对象,而是根据与自己关系的亲疏远近甚至个人好恶来确定,并为其提供虚假资料骗取低保金。有的人甚至编造虚假低保资料,把自己的家人作为低保对象,贪污低保款。
二、城市低保领域频发职务犯罪的原因
(一)犯罪主体素质偏低,法纪观念和为民意识淡薄。综观我院所查办的低保领域渎职犯罪涉案人员都是普通市民出身,且文化水平不高,高中文化的仅为1人,大多数只初中文化。此外,基层组织的法制教育相对很薄弱,一些居委会干部既不学法也不懂法,对职务犯罪相关法律规定的认识非常模糊。
(二) 民政部门内部管理制度混乱。许多基层民政部门只有一名工作人员,很少设立专职和经过培训的财务人员,民政款物的管理、出账、报账都是一人操作,分管民政工作的乡镇领导没有具体过问 ,为滋生贪污犯罪留下了隐患。
(三)监管制度不健全,监督乏力。低保资金运行缺乏有效监督。基层组织中的一些人员之所以能够贪污低保资金,更重要的原因就是监督机制不完善和制度执行不力,低保资金发放单位不能按照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定期公布受助人员名单,广泛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对于绝大多数的人民群众来说,对低保对象的条件、申请程序、享受的低保标准并不知情,基本上是处于“给多少就领多少”的状态,所以无法进行监督。
三、预防低保领域职务犯罪行为对策建议
一是加强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加强法制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居委会干部素质。首先要加强基层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让居委会干部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强化法律意识,真正将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城市低保这项惠民政策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二是加强对城市低保资金的规范化管理。一是要严格落实省、市、县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方法,规范低保申请、受理、审核、审批和发放程序,完善低保对象档案管理,做到一户一档,材料齐全,管理规范,有据可查。二是完善动态管理机制。对已获得低保金的人员进行全面核查,对不符合低保条件的,取消低保资格、停发低保金,对伪造材料骗取低保金的违法犯罪行为追究法律责任。三是严格实行城市低保金“一卡通”发放,并定点定时进行发放,除特殊情况外,需本人携带个人身份证签收,防止利用假印章、假签字冒领的现象。
三是增加低保工作的透明度。公开是最好的“杀虫剂”,民政部门及各乡镇要加强政务公开工作。要求各办事处加强宣传国家惠民的政策方针,严格按照政策规定的标准、程序评议审查城市低保对象。对低保资金申报、审批、发放等环节公示公开,阳光操作,使广大人民群众家喻户晓;对申请低保人员的情况予以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并及时足额发放低保资金。建立每季度、每半年定期核查制度,派专人掌握动态情况,及时做到增发、减发、停发低保金。同时设立举报箱、开通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防止暗箱操作。
篇3
胡泽君强调,各级检察机关要紧紧围绕本地“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村建设全局来部署和开展专项工作,抓住村改革发展稳定的中心任务和主要矛盾,围绕最高检确定的八个方面的办案重点,突出查办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党委政府和媒体高度关注、引发群众集体上访和的案件。要强化办案措施,加强举报宣传,拓宽案源渠道,针对涉惠民领域职务犯罪的规律特点,有的放矢地开展办案工作,采取组织开展“小专项”等方式,深入查办重点领域窝案串案。针对涉惠民政策性资金分配、使用、管理等环节存在的漏洞和制度缺陷等,积极向党委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提出检察建议,推动制度完善和机制创新,建立健全防治腐败长效机制,从源头上减少涉惠民领域职务犯罪发生。
犯罪五大特点,群众联名举报案件将从严查处
涉惠民领域贪污贿赂犯罪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发案数量多,涉及地域和领域广;二是犯罪主体大部分为县以下国家工作人员,乡镇站所和村“两委”人员占很大比例;三是案值一般不太大,但直接损害民切身利益,有的情节很恶劣;四是窝案串案较多,国家工作人员与“两委”人员相互勾结共同犯罪现象突出;五是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与土地征用相关的犯罪突出,新型村合作医疗、业政策性保险等推行过程中的新型涉犯罪不断涌现,等等。
针对这些特点,最高检将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对犯罪金额大、情节恶劣、危害严重,以及群众联名举报、引发集体上访、社会反映强烈的案件,坚决依法从严查处;对犯罪金额较小、情节轻微、真诚悔改,或者主动投案自首、检举立功的,要兑现宽大政策,依法从轻、减轻或者免予追究刑事责任。对于涉案人员众多的案件,要坚持惩治少数、教育挽救多数,从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出发,把握好法律政策尺度,尽可能缩小打击面。对于小案要严把立案关,慎重采取羁押性强制措施。要准确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慎重对待法律政策界限不清的案件,注意听取有关主管部门的意见,不轻易作犯罪处理。
篇4
【关键词】职务犯罪;危害性;成因分析;预防措施
一、职务犯罪的危害性
(一)削弱政府执政能力,降低政府公信度。职务犯罪同党的性质和宗旨是背道而驰的,不仅直接破坏了党风政风,犯罪主体自身的特殊性和工作性质的特殊性更会降低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执政能力和公信度,效能的耗损会削弱国家职能,严重了则会导致政治危机。
(二)破坏社会秩序,影响国家的长治久安。职务犯罪主体多为国家法律法规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他们的知法犯法和徇私枉法,势必会有损法律的尊严,动摇法律在公众心目中的公正和权威,影响法律的调节功能,影响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和正常的社会秩序,影响国家的长治久安。
(三)破坏分配制度,阻碍市场经济健康发展。职务犯罪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和矛盾更加突出,使社会资源难以得到有效利用和优化配置,造成资源浪费。同时,职务犯罪体现的按权力分配特征与按劳分配兼顾公平的合理分配原则背道而驰,影响分配制度的建立,阻碍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四)误导价值观念,影响核心价值形成。职务犯罪是以权力滥用为前提的,势必会给国家和个人利益带来损害,势必会影响公平正义观念的巩固,冲击正常价值理念的形成和发展,助长拜金主义、自私自利、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民众守法意识受到不良影响,影响整个社会核心价值的形成。
二、职务犯罪产生的根源
(一)放松思想改造,政治素质不高。职务犯罪的干部往往不注重学习和人生观、世界观的改造,不注重政治思想觉悟的提高和锤炼,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往往在腐朽思想侵蚀下动摇了理想和信念,价值观发生扭曲,禁不住诱惑,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当做利益交换的筹码和的工具,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二)权力过于集中,制约监督不够。产生和滋生腐败的内因是个人政治素质和价值取向问题,但不能否认这种体制内犯罪还存在制度环境的客观原因,那就是权力的集中和监管的缺失。同时,干部财产公开、政务公开存在的问题 也使公众监督流于形式,增加了职务犯罪的隐蔽性。
(三)权力观念失衡,法制观念淡薄。对领导干部来说,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利越大,意味着肩负的责任和义务越大,为人民服务的机会越多,范围越广,也为自身实现个人价值提供了更大的舞台。廉洁奉公的干部占主流,但还是极个别领导干部权力越大越脱离群众,脱离工作实际,脱离民主和监督,政治觉悟降低,免疫力下降,权大于法的思想逐步膨胀,把权力作为谋私工具,走向腐化堕落。
(四)工作机制欠佳,管理存在盲区。部分地区、部门党政领导对基层干部职务犯罪缺乏认识和成因分析,从主管思想和行为上失察、失控,甚至出面加以包庇和袒护。部分党政领导只注重经济指标和GDP而忽视领导干部政治思想工作,对干部的政绩考核和选拔任用也偏重发展经济的能力,甚至带病提拔。缺乏对于职务犯罪的日常警示教育和预防机制,监督制约机制不完善和流于形式,加上处理上的避重就轻,使部分干部对于职务犯罪的后果产生侥幸心理,有得大于失的思想。
三、预防职务犯罪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素质建设,铸就思想防线。这里的素质既是指思想道德修养,也指政治素质、党性修养。素质教育是强化内因,要对领导干部,尤其是中高级领导干部强化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地位观、权力观和利益观。宣传教育过程既要注重实效,也要有声有势;既要注意面,还要注意点;既要注意普遍现象,又要突出针对性;内容要赋予吸引力和感染力。要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发挥多部门集体力量,常抓不懈。通过学习讨论、案例说法、批评和自我批评,使广大干部明确自身定位,知道权力来源党和人民,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牢固铸就思想方向。
(二)强化监督管理,完善制约机制。要强化党内监督和纪委的监督作用,狠抓重点人群和重点领域,形成科学、严密的权力运行机制。要强化人大对国家行政机关和审判检察机关的法律和工作监督。要扩大监督机关权限,完善行政检查体制,保证其独立行使监察权。要加强经济活动和单位、领导干部个人经济运行和财务制度遵守情况的审计和监察。要注重发挥民主监督的作用,扩大监督广度和深度。要强化舆论监督,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强化社会监督,发挥公民、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监督作用。
(三)强化法制观念,加快法治建设。加大惩治力度,敦促领导干部强化法制观念,帮他们算好职务犯罪的政治成本和经济成本,达到不想犯罪、不敢犯罪、不能犯罪。要加大廉洁从政的立法力度,以此来强化执法队伍建设,加大对犯罪的惩处力度,规范行政行为和规范市场经济行为。充分发挥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的主体作用,加大预防和惩处力度,保证独立行使监督权。完善体系建设,到达依法治腐,把预防和惩治职务犯罪纳入法治化轨道。
(四)加强制度改革,完善干部管理。加大机构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实行政企分开。要不断深化干部制度改革,推行竞争上岗,坚持任前公示和民主讨论,加大用人失察的责任追究力度,防止带病提拔。监督杜绝党政机关和执法部门从事经营活动和订立经济指标,杜绝“收支两条线”。加大对主要领导干部的定期谈话制度,时刻敲响警钟,防患于未然。提倡纪检、财务管理委派制度和规范政府采购制度,防止暗箱操作。
参考文献
篇5
关于最新成功励志演讲稿范文 兴趣是成功的一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因为天分的不足,可以用后天的勤奋来弥补;但如果缺乏或没有兴趣,要想成功可就难上加难了。由此可见兴趣对一个人事业的成功是很重要的。
戴尔在上大学的时候,学的是法律,但是他对电脑情有独钟,不顾家人反对,辍学去研究电脑,并与家人打赌,一定会有成果。最后戴尔凭借对电脑的热爱与兴趣,加上孜孜不倦的努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终于研究成功,并且销量一路上升,成了笔记本市场的霸主。
20xx年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歌手在网络中一下走红,他叫许嵩,短短几月,就成为排名第一的当红网络歌手。
许嵩的成功轨迹告诉我们兴趣爱好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基础。
许嵩爱好音乐,刚开始他只是抱着玩一玩的心态,后来却成长为一个集作词作曲于一身的专家型音乐人才。可谁又能想到他学的专业却是“医科管理学”。这两个行当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但许嵩偏偏凭借自己对音乐的浓厚兴趣,而在乐坛上一举成名。
20xx,许嵩在华东医科大学读大二,课余时间里,出于对音乐的爱好,他用pc电脑和耳麦录制了一些“音乐作品”,其中大部分都只是粗糙的半成品:有的是弹着钢琴随性创作的,有的是翻唱、改编的,有的是和网友合写的。但当这些凌乱而随意的“小玩意”,被他以vae的笔名发表后,收获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他成了众多歌迷顶礼膜拜的对象。但他很平静,为了不使学业受到干扰,他拒绝了许多大公司的签约,依然写歌唱歌。
现在他毕业了,创作的歌曲越来越多,人气也迅速地不断飙升。是兴趣使许嵩最终走向了音乐,获得了成功。如果不是兴趣,对于医院不过是多了一名医生而已,对于歌迷就会少了许嵩版的音乐享受。
许嵩的成功离不开后天的努力,但是兴趣的引领更为重要。以兴趣为机翼,努力为动力,才能让梦想变为现实!
关于最新成功励志演讲稿范文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如果是鹰,就应该追求无垠的苍穹;如果是鱼,就应追求万顷的碧波;如果是青松,就应该追求悬崖的绝壁;如果是红梅,就应该追求数九的寒冬。只有之秋,生活才会更完美。
那么人,是不是该追求自己的理想,自己的目标,自己的标准,生活才会更完美呢!
美国哲学家曾调查过有追求的,并且追求成功了的,在全球只有不到百分之十五的人;有追求并且在努力中的人只有百分之三十五;而有追求尚未行动的占全球百分之四十;没有任何追求的却占了全球百分之三十的人数。在有追求并且成功了的里面几乎都是老总;在有追求并且努力着的里面几乎都是白领。可想而知只有追求,才能成功。
有追求,生活才会更完美,充实啊。
我看过一则故事:
一个人,每天都在家宅着,没有学业,没有事业,只有金钱。他不像别人那样,有钱就去干事业,搞点投资什么的,多赚些钱有点追求。邻居每天都看见他在家闷着,家里什么吃到也没有,饿了就是订外卖什么的。邻居看不下去了:“你应该出去闯闯,总在家闷着不好,你应该有点追求。”“我有追求啊,只是你们不懂”。邻居不明白他所说的追求是什么,难道就是在家吃吃睡睡?。直到有一天他出门了,邻居看到不可思议:“你你你……怎么”“我怎么出门了?,我那几个月都在家发明软件,总是不成功,你们不说了嘛,做人要有追求生活才会更完美嘛,但有追求也要努力啊,对不!
是啊,有追求,生活才会更完美,但在追求的过程中也要努力啊!
关于最新成功励志演讲稿范文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早上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正视挫折,走向成功》。
同学们,在生活中你遇到过挫折吗?比如测验不及格,考试成绩不理想,等等不顺心的事,使你心烦意乱,闷闷不乐,打不起精神。如是遇到这种情况,我今天教你一招,你别急,也不要气馁,首先调节好自己的心态,正视挫折, 去挑战挫折,那么成功就离你不远了。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上个学期,来我们学校演出的北京心灵之声艺术团的那些大哥哥大姐姐吗?他们都是身残志坚的楷模!现在我再讲讲张海迪姐姐的故事吧!海迪姐姐5岁时就得病,高截位瘫痪夺去她自由行走的权利,病魔还想夺她的学习权利,这时海迪姐姐就挺起腰板挑战病魔,以无比顽强的毅力与不懈的恒心在病床上自学小学,中学,大学课程,甚至获得硕士学位。还自学好几个国家的语言,出版了很多书。一个高位截瘫的病人不仅在学业上有成就,还自行购买很多医学书籍,自学钻研,掌握一定的医学技术,免费为患者治疗一万多人次。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啊!
同学们,由此可见,一个成功者是需要无比坚强毅力和非凡勇气的。每个成功者都有经历过无数次的失败,不管这些挫折有多严峻,多么冷酷,在他面前只有一条路——正视失败,挑战挫折。其实一个人经历一些挫折并不是坏事,它是一个人成长中最好的锻炼机会,没有困难的存在,或者不敢迎接困难的挑战,就不可能形成坚强的意志。人们常说“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是的。古人也是这样说的:“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有坦途,也有坎坷;有鲜花,也有荆棘。在你伸手摘取美丽的鲜花时,荆棘同时也会刺伤你的手。如果因为怕痛,而不愿伸手,那么再美丽的鲜花也只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你不妨学着试试,要是在学习中有遇到作文题目无从下笔,遇到数学难题毫无头绪等等困难时,你就该正视挫折,去挑战失败,挺直腰板向前走。
篇6
关键词 流动人口 治安 犯罪
作者简介:赵晓恩,天津市红桥区人民检察院。
一、流动人口犯罪的现状与特征
(一)犯罪数量上,基本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且社会危害性较大
(二)犯罪类型上,所触犯的罪名相对集中
从流动人口犯罪所侵犯的法益来看,主要为侵犯公民合法财产权、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以及妨害社会管理秩序。这与流动人口的形成原因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大部分外来务工人员人口来说,其到城市的目的便在于最大限度地追求经济利益,以改善自己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条件,而一旦该目的没有实现,加之在城市生活无依无靠,便容易产生通过非法手段来满足自身起码的生存需求。
(三)犯罪主体上,团伙犯罪较为普遍,文化水平低,且呈低龄化态势
进城务工人员出于传统乡土文化、家族观念以及安全等因素的考虑,往往成群结队来到城市打工,来到城市后也喜欢集体生活在一起。这种抱团的特征导致团伙类犯罪在流动人口犯罪中表现的非常突出,并以血缘亲属或原籍同乡较为普遍,特别是在盗窃、抢劫、抢夺等犯罪中表现的更为明显。
(四)犯罪时间和空间上,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从犯罪时间来看,由于大量农民工在城,市打工的同时还要兼顾农业生产,故在农耕或秋收时节往往要回乡进行生产。根据近些年流动人口犯罪的状况,每年七月至十月以及春节期间,犯罪的数量相对较小,而在春节回家前的十一月至一月期间以及返城的三月至五月期间,案件的数量相对较多。从犯罪空间来看,大多数犯罪分子会选择在自己熟悉的地方进行作案,由于大多数外来务工人员都居住在房价较为便宜的城乡结合部或城市郊区,故这些地区的犯罪数量较多。
(五)犯罪动机上,偶发性、随意性较大
犯罪的外来务工人员犯罪时主观上往往临时起意,随机性较大,事前进行预谋的犯罪比较少,这与流动人口的流动属性具有一定的关系。这一特征在侵财类案件中表现的尤为突出,在笔者所接触到的大部分盗窃、抢夺类案件中,犯罪分子往往是一旦没有了钱财便开始行窃,在作案的地点、对象的选择上往往比较随机,由当时特定的现场状况决定,只要嫌疑人认为条件成熟便开始实施犯罪。
二、流动人口犯罪的成因分析
(一)客观因素
1.经济因素。我国改革开放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以来,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生产力都得到解放,同时农村开始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而伴随着城市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以及以长期以来我国以农业反补工业的经济政策,农业用地不断减少,农民特别是青壮年农民,纷纷涌入城市寻求就业,农民工的概念逐渐形成,这类群体逐渐开始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这些外来务工农民为城市的发展带来巨大的能量,同时也给城市管理带来极大的压力,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并不是所有的流动人口都能适应新的环境与生活方式,从而导致各种不适应,理想与现实出现冲突,就会引发犯罪等各种社会问题。
2.制度因素。长期以来我国实施城乡二元户籍制度,虽然农民工身在城市,但由于受到户籍制度的影响,往往无法受到与城市居民相同或平等的社会待遇和社会保障。另外在人口管理上对流动人口还存在着偏见,没有建立有针对性的流动人口管理与保障制度,在农民工权利救济等方面,程序过于繁琐,致使农民工在权利得到侵害时获得救济的难度较大。
3.社会因素。用人单位过度追求企业自身利益,缺乏责任感,忽视科学人性化管理以及企业的文化建设,不严格按照相关法律制度规范自身行为,甚至知法犯法,利用员工对法律知识比较淡薄,忽视对外来务工人员权利的保障,侵犯员工的合法权益。
(二)主观因素
一是文化冲突。流动人口进入到城市后,无论在生活方式上还是在文化价值观上,都与乡村有着巨大的差异,这就需要他们转变自己的观念和思维,让自己逐渐接受和适应新的环境与文化。但对于一些人来说这并非易事,他们思想观念比较固化、乡土化,注重人情,文化水平又很低,相较于农村,在很多城市,随着西方思想文化的传入,许多传统的中国观念正在逐渐弱化甚至消失,乡土文化必然与城市文化产生冲突。对于那些面临文化冲突,一旦思想上未能完成转变,就容易出现混乱、模糊、迷茫,失去判断的标准,而这时离违法犯罪或许也就不太远了。二是犯罪者自身原因。对于绝大多数进城务工人员来说,都处于社会最底层,自身素质和文化水平较低,法制观念淡薄,对城市的好多事物缺乏了解,有些人离开原籍来到城市打工并非有着明确的目标或计划,有些盲目跟风,获得成功或认可的能力非常有限。 三、流动人口犯罪的预防与治理
(一)政府层面
1.控制城市规模,调整产业布局,发展乡镇经济。对于城市而言,一是要控制大城市的规模,着力发展中小城市,改变现在大城市规模盲目扩大的现状,合理引导人口的流动。二是要调整产业政策,做好城市规划,对城市进行准确定位,按照不同功能将城市划分为若干功能区,引导人口更加合理的布局。三是要进行产业转移,将东部发达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同时,缓解东部城市人口压力。对于人口流出地的农村而言,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和乡镇企业,改善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剩的局面,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缩小城乡贫富差距。
2.加强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形成防治流动人口犯罪的强大合力。建议各部门建立统一的工作平台,从犯罪的源头抓起,在各阶段都能共享相关信息,及早发现及早预防。同时要改变过去重流入地管理,轻流出地管理的思维,要实施流入地流出地双向管理制度,两地要在流动人员基本信息、生活状况、现实表现等内容上做到相互分享,确保具有犯罪行为的流动人员在可控的范围之内。设立犯罪预警制度,对于具有重大作案迹象与嫌疑的人员,应当向社区预警,提高社区居民的防范意识,让犯罪嫌疑人无机可趁。对触犯刑法的流动人员,司法机关要坚持惩罚与教育相结合、打击和保护相结合的原则,了解其犯罪的动机,给其改过自新的机会,做到宽严相济。
3.转变管理观念,创新管理模式,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改变传统对待流动人口重管理、义务,轻服务、权利的工作思路,在依法对农民工实行管理的同时,加强服务和保护意识,真正地把农民工当做城市的一部分。改革传统对外来务工人员消极的就业政策,对外来务工人员制定有针对性的就业政策。在住房、医疗、教育等社会保障方面,多考虑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弱势群体,使外来务工人员享有与城市居民平等的机会与待遇,取消各种限制性规定,营造关爱和保护外来务工人员的良好氛围。
(二)社会层面
1.鉴于流动人口大都在城市租住房屋,且集中连片租住特征明显,政府部门应积极作为,与外来务工人员租住地的出租人进行联系,鼓励出租人做好外来务工人员登记工作,出租时严格检查租住者的身份证、暂住证等证件,与租住者签订正式的房屋租赁合同,积极配合公安机关做好流动人口的管理工作。
2.用人单位要科学、依法进行对企业进行管理,建立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加强责任感,重视员工,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其职业技能和生存能力,注重外来务工人员心理健康问题,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员工要及早干预、加强疏导,保障外来务工人员依法享有的各项权利。加强法制教育和宣传,提高管理者与员工的法律意识,同时积极配合公安部门做好流动人口的管理工作。
(三)个人层面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正确评估自身能力,不盲目随从。
篇7
【关键词】 博弈论视角; 会计人员; 职务犯罪; 防范措施
一、引言
会计人员职务犯罪属于经济领域犯罪,是指其利用职务之便,在具体从事或管理会计工作过程中,故意不履行工作职责,违反会计人员基本工作规范,对社会造成严重危害,应该受到刑事处罚的行为。其犯罪主体是会计人员,客体是侵害了会计法律规定。
博弈论作为研究在外部经济条件下个人选择问题的新兴的经济理论分支,它与会计职务犯罪的内在特点相吻合,研究会计人员在外部经济收益、经济成本的作用下,在参考他人职务犯罪行为的基础上,选择是否实施职务犯罪行为。尽管目前应用博弈论模型研究会计职务犯罪行为的文章数量比较少,但是它已经引起了会计理论界的高度重视,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会计职务犯罪行为的博弈研究。本文将现代博弈理论与成本收益理论相结合,通过对会计职务犯罪博弈模型的假设和分析,提出预防会计职务犯罪的相应解决方案,这将对防范和抑制会计职务犯罪的发生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会计人员职务犯罪现状及社会危害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介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的范围越来越广,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大。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会计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实施职务犯罪的行为也屡见不鲜。如被称为“益阳第一贪”的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地税局计划财务科原经费会计刘迪涉嫌贪污、挪用公款1 800多万元;原甘肃省农垦社保办副主任刘保禄在任职期间,一人身兼“会计、出纳”等数职,4年间利用单位财务管理漏洞累计侵吞公款2 800万元;北京市昌平区财政局国库科财政专户会计杨立强,贪污、挪用农村养老保险等财政专项资金5 100余万元;中电投贵溪发电有限公司原出纳段燕伙同其丈夫吴悠,在半年时间内贪污、挪用公款合计7 000多万元。
近年来在全国检察机关查办的3 000余起典型职务犯罪案例中,涉及会计、财务人员犯罪的有230起,查处276人,涉案总金额高达11.48亿元。据统计,我国因会计职务犯罪而造成的各类经济损失,平均每年要占到GDP的13.2%到16.8%。因会计职务犯罪而造成的巨额国有资产的流失,实在叫人触目惊心,且近几年来会计涉嫌经济犯罪的大案、要案有上升的趋势;其犯罪领域已经由一般企业扩展到各个领域,如金融、医药、教育、公共基础建设等部门,甚至有的犯罪同时涉及多个部门和多个环节;其犯罪后果严重影响了整个单位的运作,破坏了会计信息质量,从而对税收征管、金融监管、股市监管产生误导,危害了社会经济秩序,挥霍、吞蚀了国家和单位的钱财,影响国家经济建设和单位的经营发展,腐蚀了会计人员队伍。
从会计职务犯罪的现状来看,形势严峻,不论采取何种手段,都与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息息相关,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三、会计人员职务犯罪的博弈分析
会计人员职务犯罪的博弈双方即会计职务犯罪人与监察部门二者之间的信息是不对称的,双方的博弈属于不完全信息博弈。会计职务犯罪者实施会计职务犯罪行为的信息主要来自于公民举报或者是监察部门在监察工作过程中的发现,会计职务犯罪者主动向监察部门自首坦白的情况很少。因此,在对会计职务犯罪者犯罪信息的掌控方面,监察部门明显处于被动的地位。会计职务犯罪人将两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当作可以利用的机会,在自利动机驱使下,以追求个体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目标,通过将违法犯罪成本与违法犯罪收益对比,在有利可图的情况下,犯罪人作出一种合乎理性但违法的选择。由于信息不对称,使会计职务犯罪人逃避监察部门的打击成为可能。
(一)博弈模型的假设
1.在这个博弈模型中,参与博弈的只有两方,即监管部门和会计职务犯罪者,两者都是“经济人”,即从事任何活动的动机都是为了自己利益最大化。
2.假设会计职务犯罪者在博弈中有犯罪和不犯罪两种战略选择,监管部门的策略选择也有监管和不监管两种,两者都是风险中立者。
3.会计人员进行犯罪,并且未被监管部门发现,则得到收益为B。
4.监管部门实施监管,所需要支付的成本为G。
5.会计人员进行犯罪,并被监管部门发现后所受到的处罚为L,其中a为因违法所受到的法律惩处,d为因犯罪行为败露给其名誉造成的损失,e为未来的收入机会减少所带来的收益损失。
6.会计人员选择犯罪时需要支付的一定成本为H。H是指会计人员为顺利实施犯罪达到犯罪目的所支付的财力和物力。
7.博弈双方的行动顺序:第一阶段是会计人员选择犯罪或不犯罪;第二阶段是监管部门选择进行监管或不进行监管;第三阶段是在会计人员选择犯罪的情况下选择决定监管机关是否发现犯罪行为。
(二)博弈模型的支付矩阵
当会计人员选择不犯罪,这时他不需要支付犯罪成本,也不能获得犯罪收益,其期望收益为零;当会计人员选择犯罪,这时他需要支付的犯罪成本为H,他的总收益有两种可能:一是会计职务犯罪人的犯罪行为被监管部门发现,他受到处罚为L,其付出的总代价为-H-L;二是会计职务犯罪者的犯罪行为未被监管部门发现,他可以获得的收益为B,他的总收益为B-H。若监管部门选择监管,则博弈进入第二阶段,即会计人员的犯罪行为是否被发现。总之,最后的结果只有五种,如表1所示。
这个博弈模型没有可以被双方共同接受的纳什均衡。一方的最优策略选择以另一方的选择为前提。如果会计人员选择犯罪,则监管部门的最佳策略选择是监管有力;但如果监管部门选择的是监管有力,则会计人员的最佳策略选择是守法;如果会计人员选择守法,监管部门最佳策略选择是不实施监管(即监管缺失);当监管部门选择不实施监管,会计人员的最佳策略选择是犯罪。如此循环往复,无休无止,这就是博弈分析中的混合策略组合。
(三)会计人员和监管部门的博弈分析
由于会计人员与监管部门的信息不对称,监管机关采取混合策略。设监管部门选择监管的概率为p(i),在监管的条件下会计人员犯罪被发现的概率为p(j/i),会计人员选择“犯罪”的概率为r,则“监管缺失”的概率为1-p(i);在监管的条件下会计人员犯罪不被发现的概率为1-p(j/i),会计人员“守法”的概率为1-r,则博弈模型的支付矩阵如表2所示。
设会计人员实施犯罪放弃的合法可得收益为Y,则会计人员选择犯罪行为的前提条件为:
从公式(9)可以得到如下的结论:
1.在B和L一定的条件下,会计人员实施犯罪所支付的成本H越高,临界值Pm就越小;
2.在B和H一定的条件下,对会计职务犯罪行为人惩罚L越重,临界值Pm就越小;
3.只要监管部门能够使得会计人员意识到实施犯罪受到惩罚的概率p(j/i)远大于临界值Pm,则会计人员将选择最优策略――不犯罪。
如果会计人员选择犯罪的概率rPm,则会计人员此时选择犯罪是最优策略,此时监管部门就应该考虑加大监督力度,防止会计人员职务犯罪行为的发生。
四、预防会计人员职务犯罪的措施
依据会计人员职务犯罪的博弈分析,预防会计人员职务犯罪的措施有:
(一)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从主观方面增加职务犯罪的成本,减少会计职务犯罪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在日常会计工作中逐渐形成的职业规律、职业观念和职业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既是会计人员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也是衡量一个会计人员综合素质高低的标准。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可以通过正反两方面的案例进行教育。通过真实的会计职务犯罪案例,从反面进行警示教育,不仅可以让会计人员清醒地认识到违反职业道德和会计法规的后果,也可以产生一定的威慑作用,让会计人员内心产生一种自我约束的力量;通过聘请优秀的会计人员进行经验介绍或专题讲座,从正面进行引导,发挥榜样的力量,提高会计人员的价值观、知识结构、胜任能力,提高会计职务犯罪被发现的概率,增加职务犯罪的成本,从而预防会计职务犯罪。
(二)完善法律责任体系,从客观方面增加职务犯罪的成本,减少会计职务犯罪
目前的会计法律只强调追究违法会计人员的行政责任,忽视追究违法会计人员的民事责任。会计法律制度不健全及打击力度不足,纵容了会计人员的职务犯罪行为。因此,必须完善会计法律责任体系,加大打击力度,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以法律震慑会计人员职务犯罪。
在单位内部通过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强化各项会计业务及相关岗位的控制,建立和健全财务管理制度,用制度规范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使企业内部管理逐渐步入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轨道,保证会计机构内各业务岗位合理设置,合理划分各个岗位职责权限,确保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堵塞舞弊漏洞,从客观方面增加职务犯罪的成本,遏制会计人员职务犯罪行为。
(三)提高会计人员的收入,增加职务犯罪的成本,减少会计职务犯罪
通过推行年薪制,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加大月度、季度、年度考核奖励的力度等物质激励机制,引导合理分配,努力提高会计人员的收入,最终达到对会计人员“高薪养廉”,减少会计人员职务犯罪。
【参考文献】
[1] 孙芳.会计职务犯罪研究[D].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10(3).
[2] 孙丽雅,辛宝英.会计职业犯罪的心理学分析[J].财会通讯,2006(1).
篇8
关键词 地铁工程 建设 职务犯罪 预防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行业发生了很大的变革和进步,地铁的建设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期。地铁的大力发展,得益于全国交通建设的迅猛发展,地铁已经成为城市新的交通方式,在有的城市中俨然已经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然而,地铁工程的建设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地铁建设的相关部门却连续出现严重的贪污、受贿等的职务犯罪现象,使得地铁建设的相关部门成为职务犯罪的重灾区。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地铁工程建设领域的职务犯罪就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二、铁工程建设过程中职务犯罪原因
地铁工程在建设过程中职务犯罪发生的主要原因有个人因素和外在原因。
(一)个人因素
地铁工程建设过程中职务犯罪的涉案人员个人政治素质低、法制观念淡薄,思想防线比较松懈,犯罪苗头得不到及时扼制。在引起地铁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职务犯罪的个人主观因素主要有:官本位思想、极端享乐主义、极端享乐主义和利己拜金主义,这些主观因素导致某些领导干部置国家、人民和公共利益于不顾,在工程建设中职务犯罪,运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牟取私利。
(二)经济体制原因
国家公职人员职务犯罪最直接和最现实的原因就是经济原因,现代社会时刻离不开经济行为和经济制度。如果国家工作人员不严格照章办事,行为失范,经济制度不良,运行混乱,就会造成大量国家工作人员犯罪。
(三)管理体制的漏洞
党和国家现行的管理体制中也存在弊端。铁路工程建设行业采取实行家长式的管理制度,容易导致和特权现象的发生。在这种管理体制下,职工参与的意识不强,民主管理较薄弱,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放纵了职务犯罪的行为。此外,市场管理体制不健全、法制尚不完善,也是导致目前地铁交通系统成职务犯罪高发的客观因素。
(四)监督制约机制松懈
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如果权利得不到有效监督会导致发生职务犯罪。由于地铁工程的建设属于交通建设领域,专业性比较强,没有专业技术背景的部门和群众起不到监督作用。此外,最具权威性的纪委监督采用的是同级监督机构的双重领导体制,使得纪委不能够或者不敢进行监督和制约,削弱了监督的力度和可执行性。
三、地铁工程建设过程中职务犯罪的预防
(一)法律途径
(1)完善地铁工程中重大安全事故罪,增设危害工程质量罪。工程质量问题屡次发生,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我国现行法律中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在犯罪主体、罪过形式、危害结果、法定刑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应当对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予以完善,并增设工程质量事故罪的罪名,完善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的犯罪主体和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的罪过形式,区别对待有过失犯罪和故意犯罪,并分别定罪量刑。
(2)对要件的完善、加重行贿罪的惩罚力度。从地铁建设的实践出发,应当完善和行贿罪的处罚法律。我国现行刑法中对于的入罪虽然体现了罪刑法定的原则,但未能真正考虑到法律本身具备一定模糊性的要求。此外,还要完善受贿客观要件,我国贿赂罪未考虑非物质性的利益因素,使得立法不完善。
(3)加大对行贿罪的惩罚力度。行贿罪的法网不严,惩罚力度不大,加之现行刑法对于行贿罪和赎罪的客观规定,导致行贿人在司法实践中极少有受到法律的制裁的,使得行贿的普遍性、公然性增强。行贿罪,应当跟的贿赂的内容一致,其行贿内容考虑到非物质性的要素。
(二)其他途径
(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对公职人员的思想教育,构筑预防职务犯罪的思想道德防线。狠抓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也要坚持廉政教育,提高公职人员廉洁自律意识。实行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加强法制宣传力度,加强预防职务犯罪的宣传和教育活动,增强公职人员法制观念,掌握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增强依法行政、依法办事。
(2)加强防腐体系的建设。地铁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职务犯罪和腐败问题以及党风建设息息相关,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防腐和治腐体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第一,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巩固党的地位。必须牢牢把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领导权,使之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发展。
第二,紧抓领导干部。由于领导干部在手中握有的权力较大,发生腐败的几率也大,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反腐倡廉教育要以他们为重点。
第三,推进防治腐败的制度改革和创新。加强对反腐倡廉制度的建设,从建立健全基本制度人手,加大完善相关法律,规范工作人员的从政行为,加大对职务犯罪的惩处,进一步加强建设反腐倡廉制度。深化对干部人事制度和行政审批的改革,完善相关制度,推进司法体制改革,规范和完善工程建设招标投标、土地使用权出让、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制度。
第四,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不受监督和制约的权力容易滋生腐败,权力的执行到位必须靠监督机制来完成。加强对掌权者的监督和制约是反腐倡廉的中心环节,建立与完善地铁工程建设的监督机制,把监督制约贯穿于地铁工程建设全过程,可以帮助消除地铁工程建设过程中权力的腐败,预防职务犯罪。
首先,加强对干部人员的管理。坚持集体决策制度,全面实行纪检监察机关的管理和领导干部定期交流制度。其次,提倡事前预防和事中干预,尽量避免事后补救。对于地铁建设项目应该在建设工程中就请审计、监察等部门提前介入,进行监督和审计,做到边施工边监督。最后,要拓宽监督渠道,实行全方位监督。除内部监督、党内监督、群众监督、司法监督、媒体监督外,还可以开展专业技术人员和社会各界群众对建设项目民主评议活动努力创新与政治文明发展相适应的监督机制。
篇9
关键词:芝麻油;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粒子群优化算法; 偏最小二乘法; 掺伪
1 引 言
芝麻油在亚洲国家有着悠久的食用历史,不仅色、香、味俱佳,且具有丰富营养和保健功能,深受消费者的青睐[1]。为保证芝麻油质量,国家标准《GB 8233-2008 芝麻油》和《GB/T 5539-2008粮油检验 油脂定性试验》规定了芝麻油的理化性质和识别方法,而不法商家对芝麻油进行掺假牟利,依靠常规的感官检测[2](色泽、滋味、气味、状态)和理化检测[3,4](折射率、皂化值、碘值等)已无法准确鉴别,更无法检测掺伪油脂的种类和比例。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快速有效的鉴别方法,保证芝麻油品质。
目前,鉴别芝麻油掺伪的方法主要有两大类:(1)利用芝麻油特征成分的性质进行鉴别[5],如芝麻酚、芝麻素等木脂素物质。由于众多的芝麻品种,各种气候、土壤等生态条件,各具特色的加工方式等,使得芝麻油中木脂素物质的含量存在较大差异,以其作为鉴别指标,准确性难以保证;(2)根据油脂本身的性质进行鉴别[6],如甘三酯结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等。多采用气相色谱法[7],测定样品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并分析其变化规律,以此判定样品的掺伪情况,但单独采用该方法数据处理量大、信息提取复杂。化学计量学作为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与化学的接口[8],是最大限度获取分析对象化学及相关信息的有力工具。Lee等[9]基于油脂的脂肪酸组成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来识别芝麻油、大豆油、菜籽油、椰子油等8种植物油。李雪琴等[10]利用气相色谱法对纯品芝麻油和掺伪芝麻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测试,将色谱指纹图谱的相似度用于芝麻油的掺伪检测,并用加权向量夹角余弦法来确定待检芝麻油的掺伪量。但是上述对芝麻油掺伪的研究大多采用基于线性分类的检测方法,且采集样品数少,代表性不强。因此,本研究以大量来自不同区域的纯芝麻油和掺伪芝麻油为样品,采用气相色谱法结合粒子群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和偏最小二乘法,建立了芝麻油真实性的定性定量分析模型,并对有关参数优化做了系统考察,以期为食用油质量安全控制提供一种有效的技术方法。
2 基本原理
2.1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11,12]是一种新型支持向量机方法,将最小二乘线性系统引入支持向量机,代替传统所采用的二次规划方法,利用非线性函数Ψ(x)(核函数)将样本映射到高维特征空间,原样本空间中的非线性函数估计问题转化为高维特征函数中的线性函数估计问题。
2.3 芝麻油掺伪的鉴别
本研究基于粒子群优化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PSO-LSSVM)和偏最小二乘法(PLS)结合气相色谱法对芝麻油掺伪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首先构建第一级LSSVM模型,将样本的种类分成2个一级子类,即纯芝麻油和掺假芝麻油;再将掺假芝麻油一级子类进一步划分成若干个次级子类,即掺棕榈油、掺棉籽油、掺葵花籽油、掺菜籽油、掺大豆油;最后对次级子类样本进行PLS分析。过程如图1所示,具体步骤为:(1)对色谱数据集X进行归一化处理,以加快数据训练时的收敛速度;(2)通过主成分分析(PCA)降低特征参数向量的维数,避免输入信息重叠,使模型预测准确率降低;(3)采用LSSVM对降维后的数据集X′进行第一级分类训练,运用粒子群算法(PSO)优化正则化参数C和核参数σ, 以提高LSSVM的学习性能和泛化能力;(4)构造多类LSSVM模型,对掺伪芝麻油数据集进行第二级分类训练,采用PSO算法[13]得到C和σ最优参数;(5)通过上述分类识别,对掺伪油样数据集X1,X2,…,X6和对应浓度矩阵Y1,Y2,…,Y6,建立PLS校正模型;(6)对于验证集Xtest,先利用步骤(3)和(4)中保留的C和σ进行两级分类,得到不同掺伪类型数据集,然后输入步骤(5)建立的PLS模型, 预测掺伪浓度Y。
通过上述两级分类,一方面逐级突出样本间的主要差异,最大限度的减少误判;另一方面降低各类样本间的多重干扰对校正模型的影响,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
3 实验部分
3.1 仪器与试剂
GC-6890N型气相色谱分析仪(美国Agilent公司);脂肪酸甲酯标样(Sigma-Aldrich公司);正己烷为色谱纯,其它试剂均为分析纯。
3.2 实验方法
3.2.1 气相色谱工作参数 BPX-70色谱柱(30.0 m×250 μm,0.50 μm);进样口温度:230 ℃;柱温:210 ℃;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300 ℃;氮气流速1.0 mL/min;氢气流速35 mL/min;空气流速400 mL/min。
3.2.2 样品制备与数据处理 样品先采用《GB/T 17376-2008动植物油脂脂肪酸甲酯制备》甲酯化;再采用《GB/T17377-2008动植物油脂脂肪酸甲酯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140个纯油样品(芝麻油、棕榈油、棉籽油、葵花籽油、菜籽油、大豆油)分别购于生产厂家、市场或由种子萃取而得。配制掺假5%, 10%, 15%、20%, 30%和50%的芝麻油,将棕榈油、棉籽油、葵花籽油、菜籽油、大豆油分别掺到6个纯芝麻油中。为对比分析全部为真芝麻油和全部为假芝麻油的脂肪酸特征,同时配备了20个100%掺假样品(即棕榈油、棉籽油、葵花籽油、菜籽油、大豆油),将制得的740个假芝麻油样品标记为Xn,i(n为样品序号;i为掺伪百分比,5%、10%, 15%, 20%, 30%, 50%和100%),其余117个纯芝麻油样品记为Xm。
利用CAMO 公司的Unscrambler9.7 软件建立PLS校正模型,模型性能通过校正标准偏差(RMSEC)和预测标准偏差(RMSEP)来评价。PCA和PSO-LSSVM算法均由Matlab2011语言编制。
4 结果与讨论
4.1 油类样品的GC分析
4.3 模型建立
4.3.1 核函数的选择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利用核函数将非线性分类问题转化为高维空间的线性问题。利用不同核函数的LSSVM对真假芝麻油样本进行分类识别,结果如表2所示。对于真假芝麻油,RBF核函数的分类性能最好且稳定,而且具有较少的支持向量数,平均识别率达到100%,明显优于其它两种核函数的LSSVM,因此本研究选用RBF作为核函数建立芝麻油鉴别模型。
4.3.3 掺伪油脂的鉴别 对掺伪芝麻油共740样本,进行基于LSSVM的第二级分类训练,构建5个两分类LSSVM,每个两分类LSSVM仅对第i类与剩余其它类之间的分类。选用RBF函数为核函数,通过PSO算法确定最优参数,得到实验结果如表4所示。5种掺伪芝麻油的种类均基本被正确识别,只有掺葵花籽油和菜籽油各1个样本被错误分类,鉴别掺伪芝麻油种类的准确率达到98.7%,明显优于一模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1-norm LSSVM)[16]的分类识别结果。
篇10
关键词:城乡居民;低保;渎职犯罪;成因;对策
低保是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简称,我国自1997年就开始开展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一项“保民生、保增长、保稳定”的民生工程,然而在开展这项工作当中,有些工作人员不依法履行职责,工作疏忽,导致在工作中失职、渎职,使得发生了骗保、人情保、关系保的情况。2011年度梧州市院反渎局和藤县人民检察院反渎局以涉嫌罪分别对低保领域的5名工作人员进行立案侦查,这5起案件都是发生在办理城乡居民低保工作过程中,由于他们在工作中不认真履行职责,致使社区人员与其他人员利用虚假资料骗取低保金50多万元,国家遭受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在社会上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使国家的惠民政策得不到正确的实施。综合这5件案件,笔者认为造成办理城镇居民低保领域工作人员渎职犯罪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法律意识淡薄,执法责任心不强。
1、作为乡镇民政办工作人员对办理城镇低保工作的规定基本都是一知半解,虽然大家在民政部门工作有较长的时间,但往往表现在工作疏忽,不认真履行职责,又或者不履行职责,连自己触犯了法律也不知道。在申请低保的过程中乡镇民政办的工作人员明知道对申请低保的对象要进行入户调查,但很多时候是在有上级部门的参与下才例行公事般到社区进行入户调查,如果没有上级部门参与就只是对申请材料进行书面审查,没有按照文件的规定到社区进入入户调查。
2、县级民政部门常常以人手不足,工作太忙为由,没有按照规定在每季末月份内,对享受保障待遇对象上一个月的家庭人口和收入情况进行核实,而直接根据乡镇民政办递交上来的继续享受低保金名册或者是对申请人的申请材料进行书面审查后就办理了延续、提高、降低或终止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手续。
二、徇私徇情,执法不严。
对审查低保对象材料过程中,往往体现的是审查材料的人员任意妄为,随意性很强,对申请低保对象是否符合低保条件都依赖于审查人员的主观意识,而往往不是进行入户调查对申请人家庭实际收入进行调查核实才签署审核意见。有些社区的干部拿申请材料来的时候,说某某是他的亲戚朋友或者是某领导交待的,要求关照一下,就直接给办理人情保,在审查和审批的过程当中不符合低保条件的对象往往会从手指缝中钻过,轻易得以享受低保待遇。
三、管理机制不完善,不能及时补漏。
1、低保审批程序没有实现公开公正。没有建立严格规范的低保救助审批程序,没有坚持实行“两榜公示”、 “五个步骤”的低保工作规程。“两榜公示”即村委会初审和村民代表民主评议后张榜公示申请人名单、民政部门审批后公示保障对象和保障金额,而在该5件案件中无论是县级民政部门还是在乡镇民政办都没有进行“两榜公示”,只是在民政部门审批后公示保障对象;“五个步骤”即个人申请、居委会调查初审、民主评议、镇审核、民政部门审批。
2、发现问题没有及时进行处理。在2011年3月份,县民政局低保中心与公安局联网,对户籍或身份证的真实性得到了保障,在录入低保信息的过程中发现了有人利用虚假的身份材料申请,在这种情况下却没有对全部的低保对象进行入户调查或抽查,只是对发现部分的人进行处理,没有扩大调查范围,将发现问题彻底解决,最终导致到2011年5月使用虚假材料骗取低保金的人还在领取低保金。
3、没有建立健全年度核查制度。没有严格按低保政策逐户进行核查,对低保申请材料只是进行书面审查、审核,没有建立谁核查谁负责的的工作责任制,不能做到对象准、情况清、底细明。
四、工作不到位,职责不明确。
1、作为乡镇民政部门的分管领导要对分管民政部门的工作职责明确,但是在我们所办理的案件中周某某作为分管镇民政办的领导却对民政工作没有具体布置,也没有召开过会议对镇民政办人员进行分工,如何开展工作,特别是没有认真了解城镇低保工作,对办理低保程序如何都不清楚特别是乡镇民政办的工作职责如:申请低保对象所在的社区是否需要开评议会议,乡镇是否需要开评审会议都不清楚,城镇低保工作开展得如何也没有要求镇民政办主任向其汇报,应该发现的问题却没有发现。
2、县民政局低保中心对乡镇民政办和社区如何落实申请低保规定没有进行监督。文件规定乡镇民政办要成立评审小组、开评审会议,社区要在乡镇分管领导或民政办领导主持下开评议会议,乡镇民政办和社区要对申请人入户调查等等,县民政局都没有对这些情况进行过检查,自认为这些工作都做了,而从来没有到乡镇或社区检查监督过。
顺利开展低保工作是我们国家的一项惠民政策,是保护弱势群体的根本,必须引起各级党委、政府和民政系统及其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为此,结合查办案件的工作实际,对如何进一步做好城乡低保工作提出以下对策:
(一)突出重点,正确分析和把握城乡低保工作的规章制度,完善制度。
乡镇民政办工作人员由于长期工作和生活在基层,人情观念很重,必须要正确分析和把握低保工作的规章制度,否则在关键时刻他们就会分不清怎样做是合法或违法的。通过办理案件,坚决贯彻执行“惩防结合,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对民政系统工作进行深入了解,找出问题所在,将预防犯罪工作放在重中之重,惩治与教育相结合,做到办理一案,教育一片。在对有关城乡低保工作法规规章和政策性规定以及执行落实的基础上,加强将案件中发生的突出问题重点加以梳理、分析和研究,作出合理而明确的规定,并结合案件以案释法,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认识和重视,推动低保工作的法律规章制度建立更加完善,从而从源头上遏制危害低保工作职务犯罪的发生。
(二)强化素能,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民政系统工作人员综合素质。
对民政部门工作人员全体动员,通过深入开展法律教育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做到自身守法、廉洁。完善一系列规章制度,规范工作程序,加强廉政建设,树立自身新形象,每一个民政系统工作人员都要本着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提高服务意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低保对象的根本利益为本;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深化为民奉献意识,增强为民办事能力,提高为民服务效率的宗旨,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强化自身法律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法律素养和执法水平,将法治理念贯彻到低保工作各个方面和环节,切实担负起保障弱势群体利益的责任,为改善民生、服务民生和保障民生这一项工作发挥好作用。
(三)强化监督制度,加强与其他部门联动,使低保工作更加信息化、透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