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的诗范文
时间:2023-03-31 06:15: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雨的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你始终没有露面只有河灯
像落在烟雾中的彩虹忽闪着
美丽的眼睛“亲爱的
我爱你从沙石到巨浪到漂浮物”
“我爱你从燕山到故地到大难不死
到心魂与躯壳相撞”
我就在天主教堂对面等你
面纱可以不戴我是说那些宗教仪式下的
水流
早已从我的脚趾流入心中
我是如此这般
爱上人间的大悲怜 孤寡 弃儿
伤心人对伤心人 我是多么为难啊
面对拯救一词 像一纸发烧的律令
耀眼 虚空 从东到西
嘲讽我吧 敬畏我吧
我就是这样
飘移着回来像一小片绿叶
由青黄枯萎到带血的心脏
可我还是不能给归途起个像样的名字
比如消退 比如重生
比如把迷失 当作
另一条路上的抵达 山穷水尽时
已不会再有苦难 和更坏的消息传来
清高 惆怅 马匹站成梦的船队
浮光归于占卜 多少事
轻轻来又轻轻走?
比如大恨之后 心门
会有一把高悬的锁 比起
尖刀和利剑 更像是危险的模具
我更愿相信黑土地的唇线
是冷色的 而燕山
是另一个女人脸上的腮红
手脚越来越凉 内心冒着热气
“打开一个夜晚 就会
迎来一片光明” 我就想这样
顺着你发芽的方向 一层接着一层
把自己打开
可此刻 积雪还这么厚
冷风还这么厚 仿佛一切
都铺满了厚重之美
仿佛我靠近什么什么就有
返青的欲望我把自己放在天平之上
倾斜暴躁像越来越多的爱恋和伤情
“越是错过的就越是美的”
你得允许一个柔弱的女子在黑夜里
有着足不出户的习惯允许她爱着月光
却远离月光即使是你从远方来
带着滚烫滚烫的诗句你也要允许她
手脚越来越凉内心冒着热气
没有一场雨可以经过我
我爱 因为
世界还不够爱 田野
还不够爱 我就这么绿着
我发誓因为身体干旱 而心灵
没来由的潮湿 我早已厌倦了
在异乡漂浮的 有时
浑身沾满理想者的静电 粘连 挣脱
我发誓 身体是干旱的
没有一场雨可以经过我 像你一样
总是在黄昏来临之时 为我
道出不为人知的疼
你不来 我不敢老去
风从上个世纪 向北吹
风在我风衣的南面 像从古典
升起来的一面旗子 风从一个人怀里
掉进另一个人怀里 像两棵相望相守的石
榴
又像一段历史的扉页战争
图腾死亡纷纷在思想里沦陷
一部分人死去一部分人隔岸观火
我在生死之间想念那个
送我婴儿和奶水的人我一遍遍
把分别磨成粉末样子很灰
样子比灰还灰我站在十八楼楼顶
看远处花花草草看她们拼足了力气
也开不出一朵花的样子我还好啊
我有一碗尚未发酵的醇酒在你到来之前
它们只是成色饱满的粗粮呵
你不来我不敢老去
诗人的孩子
我见过最漂亮的诗人 和
最忧伤的诗人 他们抱在一起
仿佛忧伤抱住了美 他们都被山风迷惑
就像土地里长出红 穿透骨头的那种红
不睁眼就可以看到的那种 标志的
娇小的尤物 在梦里
在床上 翻身下马 就地取材
她们用一双手 加另一双手搭就的围栏
产下会哭的女婴 多么美啊
诗人的孩子 一生下来
篇2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竹斋眠听雨,梦里长青苔。——方岳《听雨》
篇3
扬子,姐姐好久没看到你了。姐姐有点想你,所以呢,姐姐就给你写了这首诗,希望你能喜欢。呵呵,现在还讨厌下雨吗?其实姐姐觉得雨天也不差呢。挺浪漫的。扬子要考试了吧?姐姐祝你考个好成绩啊!寒假姐姐可能要回来,到时候我们就能见面了,好高兴啊!
沙——沙——沙 下雨了 不要紧 那只是绵绵细雨 洗去你心灵的污点
下雨了 不必抱怨 暴风雨过后 就是耀眼的彩虹
下雨了 没关系 有我 为你撑起 一片晴朗的天空
下雨了 不要忘记有我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 静静聆听雨声 悄悄思念你 回忆我们的快乐时光
篇4
喜欢雨的年华是最晶莹的殇
在斜丝缠绕时
踮起脚尖旋转皱皱的棉布裙
发上拴着淡蓝色的细带
那些不下在雨巷的雨
却浪漫得多于戴望舒笔下的油纸伞和美丽姑娘
现在
才知道喜欢雨的人其实是快乐的
黏湿的空气和雨滴又有多
少人可以轻揽入怀
儿时低俯窗沿看雨滴汇成水晶帘
或是趁父母不在偷偷遛到庭院
头发上绒绒的跳跃
咯咯地邀同伴一起欢闹
一首雨巷
唤起些许人对雨的喜爱
在向往雨巷的时候
其实;
雨巷就在身边
只是在雨落凡间之时匆忙的脚步又怎能邂逅雨的柔情
雨
只因心境而变幻
我们以为的没有雨巷的诗意
是凡心落满尘埃
封印了灵性的感观
缺失了柔情
窗外
雨在飘飞
慵懒的躺在被窝里
连心都是潮湿的
似乎已经失去了喜爱雨的快乐
此时年华写满复杂的文字
再也无法纯净
身在雨巷也体会不了那份仙境般的情怀
不下在雨巷的雨
还在乎什么呢
篇5
那一年我认识了他,纳兰容若。
人生若是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虽是初见,却对他的清凉诗词,凄苦的爱恋所着迷。
雨不经意间落在我的眉间,是那么的凉,那么的淡,仿佛置身于那个一生恰如三月花的才子的诗词中。
我看见那因为青竹洒落的泪珠,看见他悲伤欲绝的样子,看见他飘荡的身影在墓前徘徊。
这一切深深的印在我的记忆深处。可怜、可叹、可惜。雨渐渐的大了,窗外的冷风吹散了
谁的记忆。
那一年,我喜欢捡起被风雨吹落的银杏叶,那是我对远方的思念。我把它们轻轻的捡起夹在纳兰词
篇6
【关键词】吟诵;诗情;素养;运用
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孕育着我国丰富多彩的诗歌,这些讴歌祖国大好河山,赞美勤劳的人民,抒发爱国、爱家乡的丰富情感的古代诗词,能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陶冶情操,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进而提升民族的素养。下面我结合苏教版的教材第三册的古诗《春雨》谈一谈古诗词课堂教学建构的做法。
一,故事式的人物介绍,诱发对诗词学习的浓厚兴趣
《春雨》是唐代诗圣杜甫的律诗《春夜喜雨》的前四句,提纲挈领的介绍诗人,会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浓厚兴趣。
二、吟诵诗文,创设意境
《春雨》是一首浅显易懂的诗歌,读诗、唱诗、吟诗。用大量时间引导学生学会怎样读、怎样唱、怎样吟,特别是教师读、唱、吟的示范,对学生起了很好的导向作用。随着对诗句语言的理解,学生读得有板有眼,读出了节奏,读出了语感,读出了韵味。
1.范读领读,扫清阅读障碍。
2.初读古诗,画出节奏,体味韵味。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3.吟诵古诗,激趣,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播放吟唱录音或视频,按照平短仄长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吟诵。教师的示范作用是任何教学媒体都无法代替的。教师读、唱、吟的示范,对学生起了很好的导向作用。读出了节奏,读出了语感,读出了韵味。语言的品味是“读”出来的,情感的感悟也是“读”出来的。古诗词教学应特别强调:以读带情,以读悟情。
三、理解诗意,领悟诗情
在反复吟诵的过程中,开始品味诗意,可谓水到渠成。学生通过自学、讨论、交流理解诗意,领悟诗情。师:在朗诵的过程中,你能不能找到表达主题的诗眼?
师:你知道什么样的雨才能称得上“好雨”?生:久旱之后降落的雨,称得上好雨。生:在人们劳碌口渴的雨水,称得上好雨。生:在播种庄稼的时候的雨水,也可以称得上好雨。
在诗人的笔下,春雨富有灵性,深悟人意,难怪人们习惯上把春天叫做“春姑娘”。在春天一到的时候,春雨就悄然而下,这真是一场及时雨。也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的关注,内心的愉悦心情,其喜“雨”之情溢于言表。
师:这场春雨有什么独特之处呢?你能从字里行间读出来吗?生:这场雨是跟随着春风一起来的。师:说得真好,不行春风,哪得春雨?生:这场雨是“潜入夜”的。
让学生先用“潜”组词,引领学生理解“潜”,学生会组出“潜伏”、“潜艇”等词,
师:大家说“潜伏”的地下工作者能让别人知道吗?潜艇在海下航行,能让别人知道吗?生:我知道了,“潜”就是悄悄地,一点声音都没有。生:我知道了“潜”就是偷偷地,春雨有点调皮呢!
师:你还从哪些字眼看出了春雨的特点?生:春雨滋润万物,让春天充满生机。生:春雨细小,不会冲坏庄稼。生:春雨一点声音都没有。
齐读“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师:现在闭上你的眼睛,想一想诗人为我们描绘的春雨吧。
生:我看到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在原野漫步。生:我仿佛看到带雨的花花草草,羞涩地低着头。生:我仿佛看到春花带雨,鲜艳灿烂。生:我似乎听到小草在拔节生长的声音。
师:春雨体贴人意,知晓时节,在人们急需的时候飘然而至,催发生机。多好的春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又含蓄地传达出作者热切盼望春雨降临的焦急心绪。显然是诗人的听觉感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即言春雨的“发生”,春雨来了,在苍茫的夜晚,随风而至,悄无声息,滋润万物,无意讨“好”,唯求奉献。瞧,听雨情景作者体察得多么细致,就连春雨洒洒,静默无声也被诗人听出来了。可见,惊喜于春雨的潜移默化,诗人彻夜难眠。
四、学会运用,提升素养
古诗词也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提出问题。必须引导学生从诗句语言的运用、表达上提出问题,合作探究之后,我们设计了一下练习:
1.《春雨》中体现好雨的诗句是“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写出诗人喜悦心情的词是“好”。写出春雨特点的诗句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在久旱的原野,下了一场雨,我们引用杜甫的诗句“好雨知时节”来赞美。我们把在人们最需要的时候送来的关爱称为“及时雨”;老师耐心地教育我们,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明白了道理,我们运用杜甫的诗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五、总结方法,延伸拓展
我们今天学习了唐代大诗人杜甫的《春雨》,谁能根据板书,说说今后我们如何学习古代诗词?1.了解诗人,熟悉背景;2. 划分节奏,学会吟诵;3.理解诗意,领悟情感;4.展开想象,学会运用。
《春雨》是杜甫的律诗《春夜喜雨》的前四句,请你运用所学的方法,给四句划分节奏,再读给大家听一听,比一比,看谁读得最棒?
出示诗句: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篇7
伤感养活诗歌,诗歌伤在伤感里,死于喧闹。
今夜,是否举国欢腾,诗歌离开舞台,诗人流离失所。
在新年里的最后一天,诗人没有了家园。
黑夜,漆黑而安静,充斥着落寞,诗人在荒凉的山冈上唱着一首歌。歌唱黑夜和黎明,歌唱光明的天空和已经到来的春天。痛苦的记忆会随着时间改变,诗人不需要,只有这样的深夜,只有这心灵的撕裂,才鲜活诗人。病、饥饿、伤害……酝酿、蔓延、日复一日。
诗人不需要爱情,爱情是靓车豪宅,太奢侈。诗人只要夜晚,拥着这夜色和天空,拥着空空荡荡,在没有路灯的小巷一直地走,这是诗人遥遥无期的幸福。诗人丢弃一切一无所有,他的期待便是这世这暗夜。
就这样憨憨地走下去,就这么简单地活着。温暖地看着世事,留给自己一把刀和冰冷,和凝成霜的长短句。
过往的一切,让他去吧;今日的所有,留给记忆。诗人的明天是忧心,或者根本就没有明天。
诗人不消受现实,只是接纳它的残酷,在蓄谋已久的撕裂撕碎里,获得精神。人生本来就毫无意义,活着是负累,是压力。在一场闹剧里,诗人处于追问质问拷问的中心,郊寒岛瘦。在黑夜,诗人没有力量,在这冷风冷雨,诗人无奈地放弃对大地的拥抱。诗人冷漠为冰,风化成诗行。
活着,或者要有所追求,诗人是有所担当有着理想的。因为物性对精神的侵蚀对诗人的伤害,诗人在乱世中挣扎,最后只好遁入虚无。
走在诗歌的大道上,诗人没有同盟和团队,不会狼狈为奸。为了不迎合不唱赞歌,只有孤身前行,否则在这个庸众的群体里,永远到不了诗歌的领地。诗人宁可独自承担苦难、孤独,接受那些人为的逆境和灾难。在一个人天帷下,在一个人的舞台上,歌唱,哭泣,喃喃说话。
诗人不要那廉价的掌声,不要那虚情的鲜花。伯乐已死,谁有慧眼;良知尽丧,谁真关情。他的诗句,没有呼应,只有嘲讽,那些关于政治的提携,只能限于政治。诗人孑然一身,守护着自己的孤独,卸下生活的包裹,蹒跚前行,期待的是一首诗。诗人,在一个疑义里,必定被淹没于一个所谓诗国里。
诗人困于病痛,眼睛常常看不到,耳朵也出现了问题。而更令诗人痛苦的,是孤独,深刻的孤独,诗人象尼采一样痛哭着抱住被鞭的马,抱着大街上随便一个人,在生命的边缘,在歇斯底里的锋刃。这个优秀的诗人或无人问津,或为人攻击,或遭人暗算。他常蛰伏在家里,读大量的书,写日记和诗歌,做一些小买卖,聊以填自己的胃。他用了上半身又用下半身来写诗,他用脑袋用人类的智慧来写诗。是的,他是拿生命来书写人类的诗篇的。
他珍重他的每一句,他出了诗集,我们在山顶上,在大海边,在寺庙里,在坟地中。我们站着,高声朗诵,挥着拳吼,咬着牙叫,我们喝着烈酒,燃烧着激情,我们放声啼哭。诗句锥心,诗情飞扬。诗歌和大海和山风,和躺在坟墓里的魂。便有了音乐、有了色彩、有了舞蹈,这些以血之书,用命之作,在神鬼的声援下有了声息,悲伤地流泪,绝命地呼号。诗歌生长在乱世,诗人死亡在浊世。这个村庄没有先知,这个时代没有诗人。站得高了,走得远了,谁能知你的思想价值呢?你看看这个奖那个奖的诗人,人人都知道他了得。看看海子,死后若干年人们才说他是诗人。在那世,他终是鸟奖也拿不了的人。
篇8
关于端午节的四句诗:乙卯端午作者: 宋刘克庄
餐菊饮朝露,平生不啜。
与龙争角黍,无乃谤湘累。
关于端午节的四句诗:端午作者: 江南靖士
浴兰包粽念忠臣,千古不亡湘水身。
当日楚王憎逆耳,随将一国殉灵均。
关于端午节的四句诗:和端午作者: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关于端午节的四句诗:端午三首其二宋赵蕃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
关于端午节的四句诗:端午作者: 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浩浩,不能洗得直臣冤。
写端午节的的诗: 端午日作者: 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写端午节的的诗: 临江仙作者: 陈与义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
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篇9
外面很安静,但并不安全
随时会有一阵风
从某个角度砸下来
像一把匕首
企图解决一盏灯
恐吓与磨难让一盏灯奄奄一息,内心彷徨
一盏灯在这样的时候该如何呢
一盏灯是否该忘记自己的光
一盏灯是否该保全一个残缺的躯体
在暗处默不作声
一盏灯在众目睽睽之下说了一声“不”!
你看到了吗?于是整个世界都有了生气
一K灯在心脏的中央刻下“不”!
灯的躯体里于是蓄满了光芒
一盏灯在脑壳的中央刻下“不”!
一盏灯便迎来一片哗然
一盏灯的光跳跃着,跳跃着,继续跳跃着
甚至泪水涟涟地跳跃着
终有一天,你在一盏灯的背后,
你在你的背后发现:
人的背后都是有阴影的,
你要为你的阴影学会羞愧与谦卑
给Mo的诗
现在。我们默不作声、形同陌路
你在岸上织布,为丈夫做衣裳
我在海上捕鱼,用满是盐分的海水做酒
下雨了。甲板上的鸥鸟焦躁不安
我在水面上写下的诗行闪闪发亮
而此刻,九百里外的土地上落满梨花
早晨。你擦干窗玻璃上的水气
白色的故事就像白色的乌鸦一样不可思议
话语
整个夜晚我不停地和陌生人说话
我知道我的话说出口就会不知去向
有时这些话消失就消失了
我不找寻,他们更是漠不关心
有时就不一样了
我的话语在某些喧嚣的早晨
通过一个陌生人到达另一个陌生人的土地
这些我早已遗忘的话语
无需一个夏天就枝繁叶盛
结出苦涩或者甜蜜的果子
天亮以后
天亮以后,问候的友人只剩两个
一个要赶往月亮上参加婚礼
一个住在镇子上要摘白天的星星
天亮以后,风像一场带暖意的忧伤
花朵是我苍白却美丽的新娘
远远站于绿油油的小河畔
天亮以后,秘密是两节背道而驰的车厢
一个装着地狱
一个装着天堂
天亮以后,小女儿长成新娘的模样
爸爸,爸爸,你真是个可怜的地球人
篇10
关键词:孙大雨 商乃诗 新诗创作 翻译实践
商乃诗,又名“商籁诗”、“十四行诗”等,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随着新诗运动的发展,过度的追求诗体大解放、追求诗歌的自由体,导致诗歌这一文体出现了严重的散文化倾向。商乃诗的出现便为寻找诗歌新的格式与音律提供了很好的出路。
“据我考查,直到1926年4月10日,中国的报刊上,才出现了第一首比较严格的按照意体十四行的格律写作的汉语十四行诗。这首诗的题目叫《爱》,作者署名“孙子潜”。发表在北京的《晨报副镌》第1376号上”。孙大雨发表了《爱》、《决绝》、《回答》、《老话》以及《惋惜》、《遥寄》等均为中国十四行诗的发展做出很好的实践,他认为一首好诗不应该是大白话,而是有一定的内在流动性,在十四行诗的创作上他更是勇于实践与创作,并作为我国新诗创作时期一位依照意体十四行格律而写作汉语十四行的诗人,有着其自身的创作张力所在。在《爱》中我们看得出孙大雨开始有意识的创作意大利体十四行诗,不仅仅运用了意大利体的“四四三三”的结构体式,而且遵守了其韵律“ABBA ABBA CDE CDE'’,同时也将诗行的高低按照韵脚的变化而排列,为十四行诗的创作更是增添了一层严谨。但孙大雨十四行诗的创作并不是刻板无灵活性的,另如他的《决绝》在形式上前八行为一段,后六行为一段,八行中又以每四行为一小段,六行中以每三行为一小段。韵式上前八句与《爱》相同“ABBAABBA”,后六句采用了不同于《爱》的“CDE DFF”,以及《回答》中后六句的“CDE FDE”;《老话》中的“CDE CDF”等等,后六行的灵活变化均在意体十四行诗的容许范围之内,孙大雨能够依据诗歌的具体情况将十四行诗的特点发挥的淋漓尽致,更是为我国十四行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同时,在孙大雨的商乃诗创作中,我们很明显的看到跨行与跨节的现象,跨行如“我怕世界就要吐出他最后,一口气息”(《决绝》)、“我不知/怎样回答”(《回答》)、“凭靠在/渺茫间”(《老话》)等等;跨节如“悄悄退到沙滩下独自叹息,去了”(《决绝》)、“可是谁是/造物自己”(《回答》)、“你们这下界,才开始在我的脚下盘旋往来”(《老话》)等等这样使诗歌虽每行分开却又相连,有着一种内在流动与连绵不绝的音乐美感。人们对孙大雨19世纪20年代前后创作的商乃诗有着极好的评价,孙近仁、孙佳始在《孙大雨诗文集》中前言中有记载:唐弢特别推崇《决绝》,他说:“我爱闻一多的《奇迹》,孙大雨的《决绝》……”,梁宗岱称赞:“孙大雨把简约的中国文字造成绵延的十四行诗,其手腕以有不可及之处”,卞之琳说“也只有孙大雨写了几首格律严整的十四行。”由此可见,孙大雨创作的商乃新诗不以量取胜,但却为推动中国十四行诗的发展却是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并启发了我们更有兴趣的去寻找、发现中国现代语言的严谨、致密、柔韧以及潜在的音乐美感。
同样,孙大雨在对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翻译中更是倾心倾力,从外在的形式到内在的诗味以及每一诗句中词语的选取都是十分严谨认真的,这也看出了他对莎翁、对商乃诗的热爱程度。中国诗人对英国十四行诗的移植与改造经历了很长时间也经历了很多诗人的一步一步的努力才日趋完善,孙大雨对十四行诗的翻译实践可以从以下几个大的方面来分析:
一 对节奏的改造与移植
诗歌的节奏与格律一直是孙先生诗歌观念的一个重点所在,十四行诗的节奏与中国诗歌的格律与节奏密切相关。孙大雨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翻译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一如既往的比较注重节奏。如在翻译第十八首时是严格按照莎士比亚“四四四二”共十四行的结构,另外根据其音组格律的翻译观,对莎士比亚的第十八首进行翻译时,无形中有着十二音五顿的节奏划分,这样翻译出的作品读起来节奏流动而不显呆板,当然在其它几首中也有十三音五顿的情况,例如第七十三首、第八十七首、第一百一十一首等等,这在其新诗创作中也有所体现,如《遥寄》的第一首,音节数有十二音、十三音也有十四音的。这也正说明了孙大雨翻译诗歌的灵活性,对音节数的整齐与否比较宽松,而更注重顿数的整齐、节奏的流畅,在《雕虫纪历·自序》中卞之琳讲道:我较后的经验是在中文里十四行体,用每行不超过四顿或更短,可能用得自然,不然就不易成功。”而孙大雨的十四行诗新诗创作以及翻译大部分都是以五顿见多,这或许跟他的“以二或三个汉字为常态”进行变化的“音组”理论的应用有着一定的关系,每行均有严格的5个音组,即“五顿”。文学的翻译需要经过很多程序的磨合与适应,并没有完全的全盘接受或不加任何的改变,意大利的sonnet在传人英国后就发生了形式及语言上的改变,形成了英式的十四行诗。由此可见,孙大雨的翻译也正说明了中国诗人对十四行诗的改造与移植,同时也成就了中国化的十四行诗的发展前进,这是中国诗人作为译者的职责。 二 采用跨行与跨节
英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体系,所以诗歌在语言范围内的重点也就不同,英诗注重重音与音节的节奏,而汉语诗歌是音节与意义的统一体,所以英诗的创作比较注重形式的节奏性,那在汉译的过程中就要注意这一特点,在尊重意义的基础上进行跨行或者跨节,提高整个诗歌行之间与小节之间的衔接性,最重要的汉译中要使跨行、跨节的关键点语义的歇息较大,否则则会破坏诗歌的意义完整性。如孙译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六十六首的前两句:
厌倦了这种种,我求死亡来给我
安息,如眼见才能被命定做乞丐,
这样看来在追求音节与音组的情况下,孙大雨找到了这句中的语义歇息较大的点来完成跨行。在这一方面,孙大雨并不是逐字逐句的生搬硬套的去翻译,这在对雪莱的《西风颂》的翻译中有所体现,“The winged seeds,where thy lie cold and low,/Each like a corpse withinits grave,until /Thine azuresister of the Spring shallblow”(摘自第一首第三段)第一行与第二行并未跨行,而第二行与第三行之间的until作为一个暂时性的轻音步完成了语义的歇息与跨行,“冬寒的床上,它们全躺倒在那里/冷而低,粒粒像一具尸体在墓中,/要等你蔚蓝的青春小妹来吹起”,可以看出孙译的时候将第一行和第二行进行了跨行,第二行和第三行没有跨行,但也完整的表达了诗意,同时也没有破坏原诗的节奏流动,充分发挥了诗人译诗的主动性。
三 翻译中契合情感的选词
十四行诗和我国的古典诗词有着容量较小的相似之处,均用精致的诗体将诗人的情感与思想真真切切的表达出来,这是其它诗体所难以达到的。因此,它也就要求译者更要注重诗中措辞的选取,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诗句优美,译诗也应该达到这样一种效果才能更加接近原作,真实的表达原作的精神风貌与情感流露,孙大雨在翻译中非常注重用语的恰当,同时也与大白话保持了适当的距离,他的翻译更多的是在保持原作的情感基调的基础上,以原诗为底色,绘出了中国韵味的商乃诗。例如“When I be-hold the violet past prime"孙大雨译为:“当我眼见到紫罗兰香散花残”让人联想到唐代诗人李商隐《无题》中的“东风无力百花残”;在第十八首第五和第六句:‘‘Sometime too hot the eyeof heaven shines, And oftenis his gold complexion dimm’d”,孙译为“晴空里赤日有时光照得过亮,/它那赫奕的金容会转成阴晦;”第五句中“hot"一词,孙大雨既译出了太阳的炙热,又译出了阳光光线的过亮,这样就和后面第六句中“阴晦”有了鲜明的照应,使整个诗歌内在错综联络,也确切的表达了诗歌的情感状态。
十四行诗格律严谨,结构工整,各韵脚押韵交替进行,尤其是莎士比亚体“ABAB CDCD E-FEF GG”的韵式及其变式更是给商乃诗提供了更多的节奏变化,此外,莎翁十四行诗中的意象表达更是绝妙,这些对于中国诗人的翻译学习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但在学习西方的同时我们更要去追求具有中国特点的商乃诗,为我们建构新诗、发展新诗做重要的引导。
掩卷回味,孙大雨作为新诗前进道路上的“探索者”与“实践者”,立足于中国诗歌的文化,融会贯通中西诗学,为推动中国现代诗学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孙近仁编,孙大雨诗文集[H],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12月。
[2]孙大雨译,英诗选译集[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年10月。
[3]孙近仁、孙佳始,耿介清正——孙大雨纪传[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