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范文

时间:2023-04-02 07:21: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马头琴,分别欣赏马头琴独奏《嘎达梅林》和歌曲独唱《嘎达梅林》,感受歌曲悲壮的情绪,并且随乐跟唱歌曲。

2、通过欣赏歌曲《打起手鼓唱起歌》感受新疆风格的音乐

3、了解感受少数民族音乐,让学生对我国的少数民族音乐有更多了解,对民族音乐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

聆听不同版本的音乐,感受歌曲表达的情绪,了解民族音乐文化。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长调音乐背景下欣赏草原风光。

师:今天我们要进行一场盛大的音乐之旅,现在我们要准备出发去往第一站,辽阔的内蒙古大草原。

二、认识蒙古族乐器“马头琴”

1、马头琴的故事

师:一看见内蒙古大草原,我就不禁想起了马头琴悠扬的声音,关于马头琴这件乐器还有一个传说呢,我们来了解一下。

2、聆听马头琴独奏《嘎达梅林》

说了那么多,我都等不及要听听马头琴的声音了,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感受来自大草原的优美音乐

(说一说音乐表达的情绪)

三、聆听歌曲

1、介绍“嘎达梅林”

这首乐曲叫做《嘎达梅林》,讲述了一个蒙古族民族英雄“嘎达”的故事,“梅林”是他担任的一个职务。嘎达勇于和封建势力做斗争,最后为了民族英勇牺牲。于是人们将这首《嘎达梅林》广为传唱,纪念这位壮烈牺牲的民族英雄。

2、聆听男低音独唱《嘎达梅林》

我们一起再来完整的听一遍男低音独唱版的《嘎达梅林》

3、师出示乐谱,请生随乐跟唱

4、视唱乐谱

5、请生配合音乐表演舞蹈片段

四、认识新疆

1、请生说一说你知道的新疆

2、聆听女中音独唱《打起手鼓唱起歌》

新疆物产丰富,又是一年大丰收,新疆人都高兴的唱起歌了。

3、简介歌曲打起手鼓唱起歌

4、请生表演新疆舞蹈

5、聆听合唱《打起手鼓唱起歌》

五、拓展认识

学生介绍少数民族音乐

我们班的同学音乐知识可丰富了,今天就有同学要把她喜爱的音乐分享给大家。

篇2

江苏省小学音乐学科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是一项由江苏省教育厅主办、省教研室承办的三年一届的活动,已历经两届。该大赛对贯彻基础教育核心理念、深化小学音乐课程改革、及大力提高音乐教师综合素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去年本人有幸代表徐州市参加了本届大赛。此次大赛选手来自全省13个市的26名小学音乐教师,由从事音乐专家及省内音乐教研员等组成评审团。比赛内容分通用技能和专业技能两部分,具体包括教学设计与课件制作、现场课堂教学、艺术理论问卷、声乐、钢琴、才艺展示,共七项。

一、通用技能比赛

比赛内容为七项,而教案及课件设计、现场教学这3项考核分值则50%,可见上好音乐课是所有音乐教师的职责和最基本的能力,足考核教师教学基本功的重要指标。

1、教师丰富的知识储备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力保证。

规程要求教师在全程闭网的情况下和有限的时间内,针对所抽到的教学内容,能准确的分析,对本课时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能较好的把握。因此,本人抽出大量的时间熟悉各年级教材,阅读不同类型作品的创作背景、风格流派、形式体裁及曲式分析等等,根据“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通过反复聆听每一首作品、阅读相关书籍、观摩优秀示范课及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仔细揣摩每一个作品的侧重点,以便在比赛中能对学生进行更规范合理的引导。如B组选手所抽到的教材为苏少版音乐五年级上册欣赏教学《爱的罗曼史》,其中要求教师运用深厚的专业知识积累对乐曲中不同的调式调性能做出准确判断,而A组选手所抽到教材为苏少版音乐四年级上册欣赏教学《花儿与少年》,则要求教师对速度和节拍的概念应清晰明确。一堂好课不仅要求教师有丰富的有专业知识还要具备熟练操作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能力,包括课件制作、音视频剪辑与粘合、ppt动画的设置。

2、科学的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方向。

教学目标对课堂教学具有导向作用,教学者根据教学目标来设计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手段、组织教学进程。说它异常重要,是因为高效、优质的课堂教学是从目标设计开始的。省音乐教研员戴海云老师明确指出了准确有效的制定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并对几位一线老师设定的目标进行了精彩的点评,本人从中也感悟到制定出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特点的具有形象性、具体性和可操作性教学目标对提高课堂效果有着深远的意义。比赛中本人所抽到的教学内容为苏少版音乐四年级上册欣赏课《花儿与少年》,遵循以上原则设计了一下教学目标:①通过欣赏竹笛独奏《花儿与少年》感受各段落音乐情绪的变化,并通过声势动作表现出来。②通过反复倾听、哼唱主旋律的方式熟记主题,听辨主旋律出现的次数。③通过打击乐器选择、律动体验等方式能准确分辨二拍子和三拍子的强弱韵律特点,并在乐曲中表现出来。该目标表明了学生应该达到怎样的学习程度。只有把学生作为行为的主体,这样才能制定出符合本课特色的目标,从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出发。

3、具备应变能力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活动家马卡连柯曾说过:“教育的技巧在于随机应变。”在现场教学中,师生关系是否融洽,互动教学是否和谐,教师教法是否灵活多样等诸方面因素也是专家评委们对选手评价的重要依据。本次比赛均为借班上课,每位教师在教学中都是第一次与学生见面。本次大赛的评委冯德钢教授在点评时提到:“在上课前的几分钟时间内,有的老师通过与孩子们交流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来拉近师生关系、有的老师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小游戏和学生互动,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有的老师则准备教具等待上课等。”相信一名素养较高的音乐教师应具备良好的灵活应变能力,快速搭建起师生情感的桥梁,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音乐教师是美育的传播者,亲切舒缓的语气、抑扬顿挫的语调、张弛相间的语速、强弱适当的音量都能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在教学现场教师们还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段来选择合适的语气语调授课。另外冯教授还对参赛教师在教学中的提问艺术做了深刻的剖析,比如学生的答案不是教师想要的怎么办?我认为,教师应该如何在传输正确的知识和保护学生个性发展上寻求平衡点,这是每一位教师值得思考的。如:在聆听竹笛独奏《花儿与少年》B段旋律时,教师会问学生感受到什么情绪?大部分学生回答的都与作曲家想表达的情绪相一致,即温柔的、舒缓的、优美的情绪,但也有学生会回答伤心的、凄凉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不仅备教的过程更要备学的过程,能及时对各种答案做出预设,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才不至于乱了阵脚。

4、充分表现专业特长做传递美的使者

在音乐学科领域中,“唱、弹、跳”是所有音乐教师应具备的三大基本功。“唱”即歌唱能力和自弹自唱能力。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声情并茂地范唱能给学生最直接的美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自身范唱,它是反映一名音乐教师是否具备基本音乐素养最直接的体现。“弹”即键盘弹奏能力和即兴伴奏能力,只有具备娴熟且能为各种风格的歌曲即兴伴奏的能力,才能创设良好的音乐教学氛围,为歌唱教学提供技术支持。如我在课上通过即兴弹奏乐曲的主旋律,使学生瞬间能轻松哼唱,为下一个听辨主题环节打下了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工作中做个有心人,对每一首作品的和声、织体、调式调性、情绪等音乐要素做出正确的判断,不断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视唱能力和即兴演奏能力。“跳”即舞蹈表演能力。教师应抓住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模仿的特点,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来引导学生体验音乐、表现音乐。音乐教师是传递美的使者,应在课堂上充分利用自身的特长通过自己对美的感悟来感染学生。

二、专业技能比赛

本次大赛中专业技能包括:演奏一首自选钢琴曲、演唱一首自选的声乐曲(美声或民族唱法)、自选才艺展示(除键盘乐之外的器乐演奏或舞蹈)及相关艺术理论问卷四大项内容,综观这四项内容,结合平时积累的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1、选择作品的难度要与自身的专业水平相符。

通过这次大赛我认为一首好作品不仅凝聚着音乐家的创作智慧更离不开表演者的完美诠释,选择一首与自身专业水平相符合的作品,注重演奏(唱)的完整性是表现好作品的关键。如连云港市东港小学彭剑慧老师所演奏的钢琴曲《春舞》体现了其手指独立性较强、音色清晰、旋律流畅等优点,还有南京市琅琊路小学季洁老师所演奏的具有爵士风格的钢琴作品,体现了她善于应对多种复杂的切分及附点节奏的优势,她们都是在根据自身演奏特点选曲的,根据自身嗓音特点和能力等各方面因素选择了《古丈茶歌》,这是一首民歌,风格甜美,音域适中,其中气息的处理比较符合自身的演唱习惯,音域在自己演唱的能力范围,因此在比赛时保证了演唱的完整性。反之,如果作品的难度大于自己的能力范围,则更易在演奏(唱)的过程中暴露自己的缺点,得不偿失。如有个别选手出现走调、跟不准伴奏、忘记歌词等现象,排除掉心理因素,这都与选择作品难度过大,没有从自己的实际水平出发有关。

2、选择的作品要突出自身的专业风格

作为比赛这种特定场合,要求选手尽量在有限的时间内展示个人演唱及演奏能力,如果一个声音浑厚中音区很饱满而技术上气息又很连贯的选手就应该考虑一些抒情性强,连贯性要求高的曲目,如果一个情感丰富,善于表现作品情绪的选手就要选择戏剧性比较强的曲目。器乐此也是一样,如果一个手指力度控制较好的演奏者应该考虑演奏一些表现庄重、辉煌气势雄伟的乐曲,又如一个手掌较小、但手指较灵活的演奏者应考虑一些华彩性和旋律流动性教强的乐曲,而避免选择八度演奏较多的作品等等。

3、充分诠释作品的人文内涵

演唱和演奏能力始终是作为音乐教师所必备的最基本的能力,无论是器乐曲或是声乐曲的选择不仅要结合个人专业水平从实际出发,而且要注意作品演奏的规范性、技巧的准确性,一个作品是否完整,除了需要演奏者娴熟的技巧,更需要了解作品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仔细品读作品风格流派、创作背景与乐曲所表达情感之间的关系后再通过演奏技巧准确的表现出来,如本次大赛我所演奏的钢琴曲为《波兰舞曲》,在此之前我阅读了相关书籍并得知:这首乐曲是波兰作曲家肖邦为自己的祖国所创作的,当时的波兰正遭受沦陷,其主题的感情基调是悲哀和压抑的,但丝毫没有感伤,它以动人的旋律、饱满的和声织体及气势辉煌的音乐形象,体现了作曲家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如引子中连续的切分和附点节奏旨在唤醒波兰人民对恶势力反抗的斗志,正如德国作曲家舒曼称肖邦的音乐是“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一样,具有浓郁的民族气节,是其音乐创作特征的浓缩。在了解这些知识的基础上,去练习更多的是融入了与之相对应的情感元素,也能更深刻的领会到作曲家的创作意图,理解了乐曲所表现的内容和情感。如:用中等的速度、庄严的情绪来表现这种带有特殊情感的三拍子舞曲,在引子的演奏上把握好不同和弦的转换,做到清晰明确,同时突出主旋律,并配合极强的力度表现波兰人民的爱国主义热情,从而使听众获得一种宏伟辉煌的感受等等。

4、保持良好的心态,关注各种细节是获得成功的必然。

在开赛之前的预备会上省教研员戴海云老师说:“比赛中首先比的是心态其次才是水平。”心态有好坏之分,好心态是积极的、乐观的、充满了生机的;坏心态是消极的、悲观的、如死水般难以掀起涟漪。比赛的过程是艰辛的,我们要学会享受过程,在艰辛中不断成长,总结经验,才能获得收获任何事情都要有一颗坚守的恒心,并以信心和决心为动力,最后化作平常心来对待事情的结果,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细节处理也是决定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细节是微小事物和情节,它能表现修养、体现艺术,也隐藏机会,更凝聚效率产生效益。如演奏细节中的分句、语气、主旋律所在的和声分层及相互间的转换和力度的渐变等等微小的处理都要准确的表现出来,又如个人形象细节,像衣着、妆容、发型等是否与作品表现风格相呼应,都要有所关注还有在舞台上遇到的突发状况能否做到处变不惊,进退场的注意事项等看似琐碎细节都是参赛者综合艺术素养的具体体现。

篇3

一、利用电子白板的“屏幕遮蔽”功能,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教师可以在教室讲台前充分利用交互式白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只需轻触屏幕,就可以带领学生进入课文学习互动之旅,让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屏幕遮蔽功能,使选择的信息更加突出,以此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如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口语交际《我们春游去》一课时,一开始,教师可以创设在野外野炊的情境,让学生从野外野炊情景中根据自己实际选择感触点进行口语交际。这时,教师可以利用白板操作工具中独有的屏幕遮蔽功能,先聚焦野炊,把野炊的情景再现出来,然后用“聚光灯”把学生找石头砌灶、生火、盛水煮饭、炒菜等几个重点环节一一展现出来。这就犹如一幅幅生动活泼的生活画,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趣味盎然。这种方式的展现,教师可以进行调控,也符合学生兴趣点。每副画面的展现,配以生动的文字特效、立体配音以及适合的背景音乐,让整个课堂就像一部3D电影。同时,利用屏幕遮蔽功能,让学生进行回忆,进行想象。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口语交际环境,学生的兴趣被完全调动起来了。在这样的情景中,学生就能集中精力参与口语交际活动。又如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识字《日月明》中,在教学生字“森”时,用拉幕遮蔽功能遮挡“森林”的图片,然后请学生猜一猜,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他们急切想知道谜底是什么。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用“二木林,三木……”进行猜测。最后请学生利用白板笔把准备好的教学图片一点点往下拉,当“森林”的图片一点点呈现在大家眼前时,学生不约而同地发出了“哇”的叫声,至此,学生心中的疑团豁然开朗。

二、利用电子白板的快照功能,突破教学重难点

电子白板的快照功能是关于指定数据集合的一个完全可用拷贝,该拷贝包括相应数据在某个时间点(拷贝开始的时间点)的映像。快照可以是其所表示的数据的一个副本,也可以是数据的一个复制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些重点字的书写一直是教学的难点。教师可以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独有的拍照功能,对屏幕上的某一部分或是全部进行拍摄,有意识地对某个物体进行放大、突出强调,让学生加深印象,有利于学生掌握。如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操场上》时,课文中有一个生字“真”,笔者利用电子白板的快照功能进行生字教学:笔者首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个字,大部分学生会发现这个字里面有三横,但也有部分孩子比较粗心,只看到两横。这时笔者采用了电子白板的快照和放大镜功能,将“真”字里面的三横快照并放大,再请学生仔细观察,随着字体放大,学生的眼睛也睁大了,看得更仔细,记得更清楚。而这面“放大镜”也是可以移动的,如果一个生字中有两个部分都需要引起重视,还可以移动“放大镜”进行观察。

三、利用电子白板的交互功能,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室使用白板和水笔,告别了“冷冰冰”的黑板,师生不再深受粉尘的困扰,很快就有教师发现多媒体投影可以直接投在白板上,并配合水笔的书写,相当于教师在PPT背景上直接演示或演算,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交互式白板成为课堂教学新的交互平台,其最大亮点是交互的对象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而非教师与白板之间。电子白板灵活的交互性和丰富强大的功能成了师生之间的一道桥梁,这使学生感觉亲切自然,而不是冰冷生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电子白板的友好界面和资源库功能,鼓励学生协助教师搜集和设计教学资源,建立班级教学资源库。这些资源可以是交互白板活动挂图中的背景、页面或图像,也可以是Flas,还可以是课文中的情景等。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詹天佑》的第四自然段时,教学的重点是通过语言文字体会詹天佑在修筑铁路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诸多优秀品质。在堂课上,笔者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及时书写功能,先将文本内容在白板上显示出来,而后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交流过程中,利用白板的勾画和批注功能,请学生走上讲台,拿起电子笔,在白板上直接勾画、批注,谈自己的感悟,把自己的感悟带进阅读。这使得白板不仅仅属于教师,也属于学生。这种阅读教学的方式,使师生、生生真正地互动起来,交互式白板的交互式功能在课堂上第一时间得到了体现。

四、利用电子白板的“资源库”功能,实现预设与生成的结合

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核心在于交互与生成,能够让课堂实现预设与生成的结合。资源库内容可以是预设好的,课堂实时批注、拖动、书写为生成。如教学古诗《江畔独步寻花》时,刚一上课,便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质疑:“诗中写的花是什么花?”其余的学生也在下面议论纷纷,这是一个普遍关注的问题。于是抛开预设的教案,让学生自由讨论这个问题。再结合电子白板课件附带一个资源包,教师把可能用到的教学资源放在里面,需要时直接拖动到课件的界面上,利用感应笔在白板上进行即时标注,将资源包和感应笔的配合使用。这时,师生的批注、圈点、增删、即时插入、板书要点、学生演练……凡教学过程中临时生成的东西,均可以在电子白板上生成,让知识和知识形成的过程动态地展示出来,而不是生硬出示,将教师的理解强加给学生,将预设的结论直接拿来。这样,学生和教师的即兴发挥也可以呈现在课件上,思想的火花、智慧的结晶会由隐形过渡到显性,课堂内容也会得到极大地丰富。

篇4

摘 要: 微课是指基于教学设计思想,使用多媒体技术在五到十分钟左右就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的一段音频或视频。在教育教学中,微课内容呈“点”状、碎片化,可以是教材解读、题型精讲、考点归纳,也可以是方法传授、教学经验等技能方面的知识讲解和展示。微课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它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优势。

关键词: 语文微课程 语文教学 教学优势

语文微课程的雏形可追溯至美国University of Northern Iowa的教授LeRoy A. McGrew 于1993 年提出的“60 秒有机化学课程”及1995 年英国Napier University的T.P.Kee教授提议的“One Minute Lecture”。2008年,美国San Juan College 的高级语文教学设计师DavidPenrose正式提出“Micro-lecture”。在国内,率先提出微课概念的是广东佛山教育局研究员胡铁生。他提出:“微课又名微型课程,是基于学科知识点而构建、生成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微课以“微视频”为核心,包含与语文教学相配套的“微教案”、“微练习”、“微课件”、“微反思”及“微点评”等支持性和扩展性资源,形成半结构化、网页化、开放性、情景化的资源动态生成与交互语文教学应用环境。笔者比较认同这一概念。

2010年,佛山市教育局率先在国内组织开展了全市中小学教师优秀“微课”资源征集与评审活动,并开展了一系列“微课”建设实践与应用研究,引起了国内教育学界的普遍关注,此后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及相关网站等分别e办了微课大赛,征集了大量微课作品,甘肃省2016年“国培计划”――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更是将微课作为一个培训主题。可以说,这些宣传及实践活动,使得微课这一语文教学形式为更多教师所熟知并受到大家的欢迎,这与语文微课程的特点或优势是密不可分的。学者胡铁生对此进行了分析,基本得到了大多数相关研究者的认同,下面将结合其观点就语文微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中的优势进行阐释。

一、“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的特点

“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的特点有助于集中解决问题,迅速突破知识点、重难点和疑点。语文微课程是“基于学科知识点”而构建的,其关注点虽“微”但不“小”。微课有别于传统课,其语文教学内容主题化,语文教学目标更明确,更符合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的需要,学生可以方便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适时适地进行学习,迅速突破相关知识难点。

二、“资源多样,情境真实”的特点

“资源多样,情境真实”的特点有助于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轻松内化知识。一项对中学生认知心理学的调查统计研究表明,人的观念的建立40%来自于视觉经验,25%来自于听觉经验,视听结合起来获得知识的比例可达65%。语文微课程的核心资源是“微视频”,通过系列软件加工处理后的微视频将与主题相关的文本、图形、图片、动画、录像、录屏、字幕、声音(包括讲解、音乐、音效)等多种信息方式高度集成,信息丰富而有效,形象且有感染力。这是因为“视觉媒体比听觉媒体,视听媒体比单通道媒体更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激活学生的感知与思维意识,表现更大的信息量”。当然一个完整的语文微课程,除了最核心的微视频外,还包括其他微语文教学资源,如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反思、微点评、微反馈等,让学生可以在这样真实愉悦的情境中,轻松地内化知识。比如在教授四年级上册《九寨沟》一课时,可在学生通过课文了解九寨沟的山、水及珍稀动物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播放九寨沟简介微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一面欣赏九寨沟著名的景点,一面聆听讲解员的解说,在潜移默化中增长课外知识。在教授成语的过程中,利用微课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学习成语“精卫填海”、“愚公移山”时,一年级小学生对古老的神话故事所知甚少,教师播放这两个神话故事由来及寓意的微视频,让学生沉浸在欢乐的神话故事中,自觉地体会到精卫和愚公身上的那种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品质,让他们在掌握本课知识点的同时,获取丰富的课外知识,拓宽知识面,让课堂不再枯燥乏味。

三、“短小精悍,应用面广”的特点

“短小精悍,应用面广”的特点既符合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的特点,又有助于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多途径地学习。语文微课程的这种“小”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微视频的时间一般控制在10分钟以内,不宜超过10分钟。一是因为这符合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的特点,即利用最短的时间学习最重要的内容,因为时间过长容易使学生感到疲劳和注意力分散,效果不好;二就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的大多数内容看,10分钟以内足够教师把一个知识点讲清讲透。二是微视频的资源容量小,一般采用流媒体格式,如flv、asf、rm、swf、mov、wmv等格式,这种格式支持网络的在线播放,可以边下载边播放,加之配套的其他资源如微教案、微反思等总计几十兆,在各种多媒体数码终端(如手机、平板电脑等)和无线网络日益普及校园的今天,语文微课程的“微”使学生既能轻易下载保存又能随时在线播放,非常适合随时随地的有选择性的个性化学习。

四、“半结构化,易于扩充”的特点

“半结构化,易于扩充”的特点使得语文微课程保持鲜活的生命力,符合义务教育阶段教材活动化和实践性的需要,有助于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语文微课程是以微视频为中心的一个多要素结构体,并不是简单的资料或信息堆砌,而尤为重要的是,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语文教学需求和资源应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其组合要素可以适时地进行修改、扩展和生成,从而促使语文微课程不断更新、生长和动态化。

五、“交互性强,使用便捷”的特点

“交互性强,使用便捷”的特点使得学生自我选择性更强,有利于循序渐进和个别化教育。传统课堂由于受限于时空,教师很难真正照顾到每一位学生,只能根据多数学生的课堂反应和接受情况进行语文教学安排,这必然会影响部分学生的学习。语文微课程可以摆脱这种时空的限制,其在线功能可以给学生更多的自我选择性,使学生在课堂之外有选择性地学习,课内教师亦可以根据平台上学生的反馈情况有选择性地授疑解惑,极大地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根据斯金纳程序语文教学法的原则,尤其是其中的小步子原则和自定步调原则等,可以看到“语文微课程可以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架,每个学生都可以自主构建自己的学习系统,形成自主学习的资源库”,从而逐步实现个别化的教育。

胡德海先生曾说:“目前,一场以多媒体信息技术为主的教育革命和学习革命,正席卷全球。”“明天的教育将是多种教育媒体相互并存,相互作用,共同担负教育信息传递和促使教育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局面。”教师应该积极地投入这场教育和学习的革命中,面对“互联网+”的挑战,应从教育变革的真正需求出发,抓住机遇,包括掌握这一拥有巨大使用价值的语文微课程的制作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李维.微课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应用分析[J].科技资讯,2015(34).

[2]肖金武.微课融入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措施研究[J].中国培训,2016(06).

[3]钱丽华.中职语文微课教学实践探讨[J].职教通讯,20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