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计划表范文
时间:2023-03-26 16:45: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假期计划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威尼斯画派是16世纪以威尼斯画家乔尔乔内和提香为代表的绘画形式,他们吸收了文艺复兴鼎盛时期画家的精华,但大胆在色彩上创新,使画作更为生动明快,同时人物背景的风景比例更大。
提香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威尼斯画派代表。他是乔凡尼·贝里尼的学生,并受乔尔乔内的影响,继承和发展了威尼斯派的绘画艺术,把油画的色彩、造型和笔触的运用推进到新的阶段。
乔尔乔内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威尼斯画派画家。其作品构图新颖,色彩柔合具有丰富的明暗层次,情景与人物配合和谐。
威尼斯画派的艺术影响:威尼斯画派,既不是神秘主义的,也不是悲观主义的,它的浓烈既不来源于力量,也不来源于思想,而是来源于气质和突出的视觉效果。因此,威尼斯画派对艺术的贡献大于它对时代的精神贡献,它对油画的影响远远大于佛罗伦萨画派,其精湛技艺给即将闭幕的意大利文艺复兴写下了辉煌的结尾。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分布式核心网是建立在核心网基础之上,其实质是一张叠加网络。分布式核心网的基本架构主要分为两个层面,即:控制层与业务层,其中核心为控制层。控制层是由众多控制节点组织的一种分布式网络结构,它主要负责将各种控制节点的功能相统一,综合的为整个网络提供控制功能。系统的控制节点可以以可信赖的客户终端为基础,也可以以运营商所提供的部署设备为基础。
控制层是用户与业务服务器的连接中心,它能够为不同类型的用户提供接入网络的服务,这些用户可以是宽带用户,也可以是2G或者3G网络用户。控制节点的作用有两个,即:系统网络中的控制服务器与分布式网络中的Peer节点。因此,控制节点的主要功能也可以分为以下两点:一是作为系统网络中的控制服务器,它能够对信令进行控制处理。传统服务器主要采用的是集中式服务,而分布式核心网网络中是不存在中心服务器的,每一位用户都可以拥有特定的,为自己提供专业服务的服务节点。二是作为Peer节点,主要负责对分布式网络结构进行系统维护,同时对用户的数据资源进行控制与管理,这一过程主要是采用分布式相关算法来完成的。每一位用户通过该算法的分配原则,获取专门为自己提供服务的节点,而用户的数据资源则将会被储存在相同的服务节点中,如果网络拓扑的结构发生改变,那么Peer节点会对网络系统自动进行维护,以确保路由能够正常运行。
分布式核心网络结构与传统网络结构的主要区别就是传统网络结构是由集中式服务器来完成用户的信令处理,而分布式核心网络结构则是通过分布于网络中的各个控制节点来完成信令处理的。因此,节点在为分布式网络系统提供服务的同时,是主服务器,也是备用服务器。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对传统C/S服务在计算与储存方面的压力。除此以外,由于数据资源是分布在众多节点之中的,这就使整个网络系统的负载更为均衡。在传统的C/S服务系统中,系统内设备经常出现负载不均衡的情况,这就需要增加系统内设备的数量来解决超负荷运行所带来的诸多问题,同时增加设备也会带来成本增加、系统内部纷乱、复杂的诸多问题。而分布式核心网主要采用的是分布式计算与P2P技术,各个节点所承担的负载是均衡的,从而解决了上述超负荷运载、成本增加、系统复杂的问题,它在确保系统稳定性的同时,也使成本大大降低。
2分布式核心网的优势
分布式核心网内部的各个节点以P2P的形式进行组织,并且其状态为分布式,它能够均衡承担负载,能够有效解决传统的集中式服务器所带来的结构复杂、成本增加的问题,并且拥有高容错、抗攻击的特性。因为分布式核心网,其服务主要是依靠分布于网络系统内部的各个节点来完成的,当部分节点遭到攻击,或者部分网络被破坏时,其它的节点仍然可以正常工作。同时分布式核心网内部的部分节点在被破坏或者失效时,可以自动对整个拓扑结构进行调整,从而保证了其他节点的能够保持连通,而实现正常运转。分布式核心网往往是以自组织的形式建立起来的,所以它允许各个节点自由的加入或者离开,这就大大提高了整个网络系统的高效性与安全性。
分布式核心网所采用的物理平台都是统一的架构,这就使整个系统的通用性非常强,有利于系统的日常维护,同时能够降低网络系统建设的成本。基于虚拟化技术构建的网络系统,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可以对资源状况进行动态调配,从而使资源管理成为可能。而且未来的分布式核心网能够使业务类型更加多元化,它不但能够支持语音、内容的交互,同时还能够支持新业务的拓展,使新业务能够快速、灵活的投入使用。
3 分布式核心网的标准化构建
3.1 国际电信联盟远程通信标准化组织(ITU-T)的标准化构建
这一标准化构建起始于2008年,当时在完成 “次世代网络”标准化研究工作的ITU-T SG13,正在征集2009年~2012年之间的研究课题。中国移动公司开发出了分布式业务网络系统,它能够实现分布式核心网架构的运行,在被SG13所认可之后,又于2008年10月被WTSA批准。2009年1月,SG13又开始了新课题研究,分布式业务网络又作为一个独立的课题开始进行标准化研究。在经过一年的科学、系统的研发工作之后,完成了DSN多个项目的标准化工作。而到2011年4月为止,分布式业务网络的需求与用例已经开始正式。分布式业务网络标准化进展非常顺利,到目前为止,已经衍生出多个新的工作任务,比如分布式业务网络的安全需求、分布式业务网络多媒体电话以及分布式业务网络中继等等。
3.2 互联网工程任务组的标准化构建
互联网工程任务组同时也在进行分布式核心网的标准化研究,其工作的基本目标就是推动P2P协议族的标准化。互联网工程任务组早在2007年就成立了P2P SIP工作组负责“点对点”方式的模拟声音讯号数字化系统研究,并且对资源定位以及发现协议进行了有效规范。
3.3 其它标准化构建
1)PPSP工作组主要负责“点对点”方式的流媒体控制标准化协议的研究,并且完成了适用于各种类型终端、内容网络等网络设备之间交互信息协商的有关标准;
2)DECADE工作组,针对网络用户节点、高速缓冲存储器等节点之间的传送控制协议进行了研究,研究成果主要用于用户节点与高速缓冲存储器之间的内容转发与储存;
3)ALTO工作组,研究方向是应用层的网络流量优化,这一方法可以应用于疏导现网中的“点对点”流量的合理流向,进而实现“点对点”流量的本地化,从而实现网络系统性能的整体提高。
4结论
综上所述,分布式核心网存在着巨大的优势,其内部的众多节点能够有效分担负载,并具有高容错性与高抗攻击性。与传统集中型服务器相比,分布式核心网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结构更简单。因此,研究分布式核心网的标准化,加强分布式核心网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朱煜.建设高可靠性的移动核心网[J].邮电设计技术,2006(7).
[2]张学军,潘娟.移动通信核心网中的统一用户数据库[J].电信网技术,2010(2).
篇3
【关键词】卫生经济标准化管理质量评价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医院经济管理的自动化也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影响和制约管理自动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卫生经济标准化。与此同时,医疗服务具有特殊性,其构成内容较为复杂,数据来源广,在医院卫生经济系统中没有形成统一的分类规范、对应关系、标准名称以及标准代码等,如录入和打印门诊收费、住院收费,账务的汇总处理等,容易产生管理上的混乱,同时,卫生经济的信息质量也较低,因此实施卫生经济标准化管理、建立合理有效的质量评价体系显得非常重要。
一、卫生经济管理标准化
(一)卫生经济管理标准化的重要作用
卫生经济管理是医院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包括:医疗收费、价格管理、账务管理、成本核算以及效益评估等方面。因此,医院所要实现的卫生经济管理标准化,它是一个系统工程,涵盖了医院各个方面的工作。对于医院卫生经济的运行,它与一般的企事业单位是不同的,考虑到医疗服务的特殊性、复杂性以及多样性,与卫生经济管理有关的会计、价格、核算等方面的数据处理分析上更为复杂。大量的经济数据需要准确的记录和保存,及时精确的处理和分析。所以要实现卫生经济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标准化和网络化的计算机信息技术管理必不可少。在医院的卫生经济管理过程中,很多相关部门在管理费用数据时,有着不同的分类归集,如果在归集原始数据时,它们没有合理明确的对应关系、统一的规范标准作为依据,不同系统中的同一项目就会被归集为不同的类别,最终会导致医院汇总的数据不可比、不可信、不准确。例如,医院可能会将介入放射操作项目归入治疗类,也可能会归入检查类。所以,只有建立统一的规范和标准,才能实现信息表达标准化,进而达到信息处理的标准化;只有使信息流程规范化,才能做到信息通畅,能够信息共享,实现医院卫生经济管理的自动化。综上所述,对于实现医院经济管理的自动化,卫生经济管理标准化是其非常重要的基础,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二)卫生经济标准化管理提高了医院经济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医院经济管理者为了实现良好决策,需要了解和掌握医院卫生经济的信息。能否准确合理的收集、汇总、分析以及反馈大量的经济管理信息,直接影响着管理者的决策质量,也影响着医院的经济管理效益和水平。医院工作的方方面面都是其经济管理的原始数据,从医疗科室到后勤保障,从收费窗口到仓库管理,大量的数据最后会归集到不同的子系统中,如价格管理、医疗收费、成本核算、账务管理等。要使各子系统之间的经济数据具有可靠性以及可比性,必须要有一定的分类标准和标准代码,以及对应关系的一系列规范,才能使大量的数据汇总归集有理有据,使汇总的数据具有可靠性和可比性,进而成为有用的信息。同时,还应该大力支持开发和应用相应的医院信息系统,推进医院卫生经济管理系统的标准化。在工作实践中,通过对各子系统模块的项目分类、编码、名称及对应关系等的不断调整、修改和规范,不断完善了词典库,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的标准、规范,达到了信息共享,保证了及时、准确、可靠的医院经济信息反馈,提高了医院管理的整体质量和效益。
二、卫生经济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对于卫生经济质量来说,没有统一的指标评价体系,医院经济管理工作缺乏量化的科学评价,通常处在一个原始、无序的状态中。因此,医院和各个科室的领导很难及时掌握医疗费用以及病种经费的现状,也很难对投入与产出的效益状况做到心中有数,不可避免的,就会造成资源的浪费、盲目进行投资、综合效益低等状况。所以在卫生经济质量实际情况的基础下,制定了13项卫生经济质量指标:各科室药费成本指标,科室年度经济指标,军免费床日费用比例指标,药品采购与销售比例指标,科室药品存留比例指标,药品采购出入库比例指标,低值易耗品采购出入库比例指标,采购低值易耗品与实际消耗指标,低值易耗品存留比例指标,低值易耗品月消耗指标,药品月消耗指标,公杂费月消耗指标,消毒材料费用比例指标。
经济管理科来负责统计分析以上各项卫生经济质量指标,定期进行评比,及时发现问题,为医院、各科室减少消耗、保证质量提供数据分析的依据。开展以上各项指标的评价,既重视了医院的经济效益,又强调了开源节流、保质降耗,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及时修正经济管理的漏洞,也确保了一视同仁的对待各种病员诊疗。此外,将院、科两级的核算管理与卫生经济指标管理紧密结合的做法,对医院经济质量管理综合效益的提高非常有利,也能对卫生经济管理工作质量进行全面的评价。笔者认为,领导的高度重视、制度的合理健全、各项工作的落实,是医疗卫生单位做好卫生经济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实现其规范化、制度化的重要一环。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卫生经济管理工作的最终目标,这也要求各级医院加强自身管理,从工作性质和要求出发,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
篇4
【关键词】化工企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1.研究的意义
化工企业作为我国的基础产业,在我国的国民生产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化工企业的发展对社会各部门都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其循环经济的发展问题对我国的经济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关注如何对化工企业的循环经济发展做一个客观的评价,也就是说化工企业循环经济应该由哪些特征来进行表达,以及如何用这些特征来评估。一套科学、完整、严谨的循环经济评价体系不仅能够帮助政府来对化工企业进行一个宏观的调控,并能利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研究对象的循环经济进行检测和预测,从而提高化工企业的抗干扰能力。
2.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
2.1循环经济的概念
所谓循环经济,就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一个简称。它是以物质能量梯次和闭路循环作为它的特征,运用一定的生态学来指导它的社会经济活动,其本质还是属于一种生态经济。循环经济是按照一定规律的生态因素和自然资源供给以及环境容量来实现相关经济活动你的生态化转向,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它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比如选择和重要前提。
2.2循环经济的特点
循环经济的两个主要特点是:对环境的保护和对资源的节约。从这种发展模式出发,循环经济更注重和强调的是在进行生产活动的之外,尽可能少的投入生产资源,生产活动过程中尽可能少的使用生产资源,在生产结束以后尽可能少的排放废弃物;并且要求在生产活动过程中,生产资源要做到重复利用,循环利用,最大化的实现其价值。循环经济具有如下三个重要特点和优势:
第一,循环经济可以生产资源一定的前提下,提高资源利用率,最大程度的减少生产活动过程中排放的废弃物,保护生态环境。循环经济是在物质循环基础上的一种经济模式,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生产——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模式,从而提高资源生产效率。
第二,循环经济可以让经济、社会以及环境三者达到共赢的局面。循环经济以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为准则,模拟生态系统,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让资源从数量型服务跳变到质量型服务上来。同时,循环经济还能拉动增长产业链,增加了内需,提高就业率,促进了社会和谐发展。
第三,循环经济把生产和消费同时纳入了可持续发展当中。传统工业是把生产和消费分开的,从而形成大量的消费,大量的生产的恶性循环。可持续发展把生产、资源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运用生态学来知道人类进行生产活动,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
3.循环经济的评价方法
随着对循环经济的不断深入研究,关于怎样评价循环经济的方法也越来越多。在评价一个企业的循环经济发展状况的时候,需要有一个相应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而循环经济大多是借用了大自然的生态学、社会科学等等,自然循环经济的评价方法也离不开这些方法。比如:生命周期法、清洁生产审核法、物质流分析等方法
3.1生命周期分析方法
生命周期分析是一种用来评价一个产品的生命周期的一种方法,这种评价方法从产品生产活动中的原料获取、制造、运输、存储、购买、使用、废弃评价、再生,对环境产生不同影响的一个综合评价方法。按照国际标准的定义来说,“生命周期评价法是对一个产品的整个生命过程中,从输入到输出已经环境影响进行的一个综合评价”。产品生命周期评价法由四部分组成:目的和范围的确定、清单分析、影响评价和结果解释。通过生命周期法,可以帮助企业在生产决定时,决定使用哪些原料,决定怎样的生产工艺从而可以达到减少废物的排放和达到可持续生产的效果,从而提高其产品绩效,提高其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竞争力。
3.2清洁生产审核法
清洁生产审核是在工业企业中文件支持的一种程序化方法,从而对企业生产过程进行全程评价、污染预防识别、清洁生产方案的分析和选择等过程。清洁生产审核是以生产过程为对象,把重点放在通过对单元的功能、状态,包括废物在内的各类物流的分析,从而揭示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再通过寻找有效利用资源和预防污染的途径,提供一个可行性方案。其中,对生产过程单元操作的物料平衡分析,是整个评价过程中的一个重点部分。通过有效的清洁生产审核,可以全面掌握整个生产系统运行状况,包括原料的输入、输出以及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缺陷。从而对生产资源进行重新分配,进一步促进资源和原料的高效循环使用。
3.3物质流分析方法
物质流分析方法是一个衡量循环经济水平发展的一个新型工具,目前正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兴起。在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由德国的研究专家提出了生态包袱的概念。在此基础上从而形成了物质流分析方法这一工具,对资源环境和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物质流分析方法为循环经济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种可行性的依据和一种全新的思路。通过物质流分析方法,可得到输入指标、输出指标、消耗指标、平衡指标、效率指标等物质流分析指标,这些指标为企业制定循环经济指标提供了一个重要标准。
4.化工企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4.1评价指标内涵
统计指标简称指标,统计指标指的是反映实际存在的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某一综合数量特征的社会经济范畴。指标体系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组成的科学、完整的总体。因此要研究化工企业的生产状况,就需要一套合理的指标体系来评价和衡量。评价化工企业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有以下几个特点:
(1)体现循环经济的内涵;
(2)评价指标的全面性;
(3)评价指标的个体针对性;
(4)评价指标的动态性;
(5)评价指标的可操作性。
4.2评价指标的功能
作为一个设计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综合发展整体,循环经济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一个或者多个指标往往很难客观的对它进行评价,所以需要根据研究对象的特点,从不同方面和层次进行评价。作为循环经济发展状态、程度的评价体系应具备以下功能:信息功能、描述功能、解释功能、评价功能、检测功能和预警功能。
4.3效率指标准则层
效率指标子系统的相关指标反映的是的化工企业生产投入的物质消耗和利用情况,其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物质消耗率和能源利用率。
(1)物质消耗率。化工企业主要投入的物质是二甲苯、催化剂和醋酸。因此通过对单位产品二甲苯消耗率降低率、单位产品催化剂消耗降低率和单位产品醋酸消耗降低率这几个指标就可以非常清楚的反映出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物质总投入量。其计算公式分别如下:
C1:单位产品对二甲苯消耗降低率=(上一年单位产品对二甲苯消耗量-当期单位产品对二甲苯消耗量)/上一年单位产品对二甲苯消耗量×100%
C2:单位产品催化剂消耗降低率=(上一年单位产品催化剂消耗量-当期单位产品催化剂消耗量)/上一年单位产品催化剂消耗量×100%
C3:单位产品醋酸消耗降低率=(上一年单位产品醋酸消耗量-当期单位产品醋酸消耗:量)/上一年单位产品醋酸消耗量×100%
(2)资源利用率。主要反映了整个产品生产过程中资源的利用情况,如果该项指标的比率越高,这就表明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相应的经济收益越好。这主要包括化工产品单位能耗降低率和化工产品单位水耗降低率指标。其计算公式分别为如下:
C4:化工产品单位能耗降低率=(上一年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当期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上一年单位产品综合能耗×100%
C5:化工产品单位水耗降低率=(上一年单位产品水耗-当期单位产品水耗)/上一年单位产品水耗×100%
4.4物质循环指标准则层
物质循环指标子系统指的是反映物资的循环使用情况,如果该项的比率越高,则说明物资的循环使用情况越高,资源的使用寿命增加了,减少了初始化资源的投入,从而最终减少了物资总投入量。主要包括醋酸溶剂循环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和催化剂回用率这三个具体指标。其计算公式分别为:
C6: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工业重复用水量/工业用水总量)×100%;
C7:催化剂回用率=(催化剂回用量/催化剂使用总量)×100%;
C8:醋酸溶剂循环率=(醋酸溶剂循环量/醋酸溶剂总量)×100%。
5.总结
目前针对化工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状况还没有形成完善的衡量标准和完备的评价体系,而作为循环经济的发源地,化学工业是最先实践循环经济的产业,化工企业是化学工业的微观主体,对化工企业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尚红云,周生军.循环经济发展评价与政策设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2]高辉清.效率与代际公平——循环经济的经济学分析与政策选择[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篇5
【关键词】 节能减排;绩效评价;投资节能率;投资减排率
“节能减排”是指节约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减少废弃物和环境有害物(包括“三废”和噪声等)排放。化工行业能源消耗大、废弃物多、产品有毒性、技术创新快的特点决定化工行业是国家“节能减排”的九大重点行业之一,做好化工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对于实现江苏乃至全国的“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
近几年来,为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我国各级政府和企业都加大了资金投入,然而对于企业 “节能减排”项目投资普遍缺乏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效果,影响各级政府及企业所投“节能减排”资金的使用效益。化工企业要提高“节能减排”投资效益,首先应建立健全 “节能减排”投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时准确地评价化工企业“节能减排”投资的效果,发现企业生产经营和“节能减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从而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发展。本文主要探讨化工企业“节能减排”投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和指标设计。
一、化工企业“节能减排”投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化工企业“节能减排”投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不是一系列指标的简单堆积和随意组合,而是根据一定的原则设计的,能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反映化工企业 “节能减排”投资效果的相关指标构成的有效组合。因此,该评价指标体系应当内容全面、层次清晰,必须坚持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一)科学性
科学性指应针对企业“节能减排”的内涵设计评价指标,设计的指标概念要科学,含义要明确,范围界定要清楚,统计口径要一致。或者说,企业“节能减排”投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必须根据企业“节能减排”的涵义,结合化工企业的生产经营特征进行设计,要能体现投资带来的节能和减排的效果。
(二)系统性
企业“节能减排”投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系统,因此该指标体系要涉及“节能减排”的各个方面,在不同方面选取不同的指标,各指标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以利于全面评价企业“节能减排”投资的效果。
(三)综合性
化工企业“节能减排”投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应广泛考虑各种可能影响到化工企业“节能减排”的因素,尽可能将那些较为重要的影响因素适当地引入指标体系中,要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和描述化工企业“节能减排”投资的效果。
(四)代表性
化工企业“节能减排”投资绩效评价指标的选择应力求精简明了,所选的指标要具有代表性,能够较好地说明化工企业“节能减排”资金使用效益,相同或类似的指标不能重复出现。
(五)可比性
化工企业“节能减排”投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适当考虑不同时期的纵向对比以及不同企业之间横向对比的需要,同一时期同行业的不同企业,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各指标的计算口径必须一致,便于进行纵向或横向的比较分析和评价。
(六)可操作性
为了使化工企业“节能减排”投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能够有效地应用于化工企业“节能减排”投资绩效评价实践,指标的计算方法尽量简单明确,具有易测性,具备相应的数据支持,数据容易获得,并且较为可靠。
二、化工企业“节能减排”投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根据 “节能减排”的含义,结合化工企业“节能减排”投资绩效评价的要求和原则。化工企业“节能减排”投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应从节能效果、减排治污效果、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四方面设计。
(一)节能效果指标
节能效果指标主要反映化工企业通过“节能减排”投资,加强能源、资源的循环利用、生产余热的回收利用等所产生的能源、资源节约的效果,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代替不可再生资源等所产生的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保护效果。
1.能源、资源循环利用率
能源、资源循环利用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循环使用的能源、资源量占消耗能源、资源总量的百分比。能源、资源循环利用是指在企业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对已经使用过的能源、资源(如:水、气、生产余热等)经过回收(处理),再用于企业的后续生产过程。
能源、资源循环利用率=循环使用的能源、资源量/消耗能源、资源总量×100%。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能源、资源循环利用率越高,企业能源、资源节约意识越强,加大了对能源、资源的循环利用,同时节约了能源、资源,减少了对能源、资源的耗费。
2.单位能耗(或材料消耗)收入
单位能耗(或材料消耗)收入是企业一定时期消耗单位能源(或材料)所实现的收入额。
单位能耗(或材料消耗)收入=营业收入/能耗量(或材料消耗量)
单位能耗(或材料消耗)收入指标反映了企业每消耗单位能源、资源所实现的收入。单位能耗(或材料消耗)收入越大,表明企业每消耗单位能源、资源所获得的收入越多,实现一定收入所消耗的能源、资源越少,企业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越高,节能效果越好,企业在“节能减排”方面的投资效果也越好。
3.可再生能源、资源利用率
可再生能源、资源利用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利用可以再生的能源或资源量占同期企业能源或资源消耗总量的比重。
可再生能源、资源利用率=可再生能源、资源消耗量/能源、资源消耗总量×100%
可再生能源、资源利用率指标反映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可再生能源、资源使用比率的大小。该指标越大,说明企业对可再生能源、资源的消耗越多,不可再生能源、资源消耗越少,表明企业对不可再生能源、资源的保护越重视。
4.投资节能率
投资节能率是指企业年单位收入节电(水、煤或气)量占年单位收入节能减排投资额的比率。
投资节能率=年单位收入节电(水、煤或气)量/年单位收入节能减排投资额×100%
年单位收入节电(水、煤或气)量=上年单位收入耗电(水、煤或气)量-本年单位收入耗电(水、煤或气)量
单位收入“节能减排”投资额=“节能减排”项目年均占用资金额/年营业收入
投资节能率指标反映化工企业“节能减排”投资产生的能源节约效果。该指标越大,说明企业在节电、节水、节煤、节气等方面的投资效果越好,也反映企业的“节能减排”投资效果越好。
(二)减排、治污效果指标
减排、治污效果指标主要反映化工企业通过“节能减排”投资,加强“三废”回收利用、加强“三废”综合治理等所产生的“三废”达标率的提高、 “三废”排放减少和污染治理的效果。
1.“三废”回收利用率
“三废”回收利用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化工企业废气(废水、废渣)回收利用量占废气(废水、废渣)排放总量的百分比。废气(废水、废渣)排放总量是指企业厂区内燃料燃烧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气(废水、废渣)总量。
“三废”回收利用率=废气(废水、废渣)回收利用量/废气(废水、废渣)排放总量×100%
“三废”回收利用率指标反映了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的回收使用能力。企业加强 “三废产品”的回收利用,将废气(废水、废渣)作为资源回收利用,减少废气(废水、废渣)对环境的影响,既节能又环保。该指标越大,说明企业对“三废”的回收利用越重视,企业的减排、治污效果越好;该比率越小,说明企业减排治污的效果越差。
2.“三废”排放达标率
“三废”排放达标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化工企业已达标的废水(气、渣)排放量占废水(气、渣)排放总量的百分比。废水(气、渣)排放达标量是指企业一定时期排放的各项指标都达到国家和行业排放标准的外排工业废水(气、渣)量,这其中包括经过处理的外排达标废水(气、渣)量和未经过处理外排达标废水(气、渣)量两个部分。废水(气、渣)排放总量是指一定时期内经过企业厂区的所有排放口排出的废水(气、渣)量。
“三废”排放达标率=排放达标的废水(气、渣)量/废水(气、渣)排放总量×100%。该比率越小,说明企业“节能减排”的投资效果较差;该比率越高,说明企业“节能减排”的投资效果较好。
3.单位 “三废”排放收入
单位“三废”排放收入是指一定时期企业的营业收入与企业年“三废”(废水、废气或废渣)排放总量之比。
单位“三废”排放收入=营业收入/废水(气或渣)排放量
单位“三废”排放收入指标反映化工企业每排放单位废水、废气或废渣给企业带来的收入。单位废水(气、渣)排放收入越大,表明企业每排放单位废水、废气或废渣给企业带来的收入越多,或者说企业实现一定收入所排放的废水(气、渣)越少,企业减排效果越好。
4.投资减排率
投资减排率是指年单位收入“三废”排放降低量占年单位收入“节能减排”投资额的百分比。
投资减排率 = 年单位收入“三废”降低量/年单位收入节能减排投资额×100%
年单位收入“三废”排放降低量是指上年单位收入“三废”排放量与本年单位收入“三废”排放量之差。单位收入“节能减排”投资额是“节能减排”项目或投资年均占用资金额与年营业收入的比率。投资减排率指标反映了化工企业节能减排投资在治理“三废”方面的效果。该指标越大,企业耗用单位“节能减排”投资所产生的减排效果越好。
(三)“节能减排”经济效益指标
“节能减排”投资所实现的经济效益主要包括企业投入“节能减排”项目使得企业节约能源、材料等而降低的成本,增加的净收益;企业“节能减排”项目投资运营后,充分回收利用“三废”产品,减少的成本,获得的净收益;通过“节能减排”,企业将一些“三废”产品加工为可销售的附产品而获得的净收益等。
1.“节能减排”投资收益率
“节能减排”投资收益率是指化工企业年“节能减排”投资相关的净收益额占“节能减排”投资项目年平均占用资金额的百分比。
“节能减排”投资收益率= “节能减排”相关净收益额/“节能减排”项目占用资金额×100%。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对“节能减排”投入的资金使用效率越高,带来的经济效益越好。
2.“节能减排”成本费用收益率
“节能减排”成本费用收益率是指化工企业一定时期“节能减排”产生的净收益额占企业当年“节能减排”设备的折旧修理及项目的运营支出等成本费用的百分比。
“节能减排”成本费用收益率=“节能减排”相关净收益额/“节能减排”成本费用额×100%
“节能减排”成本费用收益率指标反映了企业“节能减排”相关耗费所实现的收益率。“节能减排”成本费用收益率越大,表明企业“节能减排”耗费给企业带来的收益越大。
(四)“节能减排”社会效益指标
1.环境质量优化度
化工企业 “节能减排”工作的直接目标是促进其产品生产过程节能降耗,减少有害物的排放。化工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效果越好,其所在地区的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受企业的影响应越来越小,环境质量应不断优化。环境质量优化度可以由环保部门定期或不定期检测确定。所以若化工企业所在地区的环境质量越好,企业“节能减排”投资的社会效益越好;反之,则企业“节能减排”投资的社会效益往往越差。
2.居民生活环境满意度
居民生活环境满意度,是指在化工企业周围一定范围内居住的居民对自身周围生活环境的满意程度,以及对企业的满意程度。该指标为定性指标,可以通过居民评议调查确定。如果化工企业将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未经任何处理或处理不达标就随意排放出去,污水横流;或者将未经过处理的烟尘、粉尘、废气直接排放到大气当中,污染空气;或化工企业的噪声不断,干扰居民的正常生活,这样居民对该企业满意程度一定很低。该指标越高,表明居民的生活环境越好,对企业满意程度也越高,同时也反映企业“节能减排”投资的社会效益越好。
三、“节能减排”投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有效应用的条件
(一)增设“节能减排”投资相关的会计核算账户
在“固定资产”账户增设“节能减排用固定资产”明细账,在“累计折旧”账户增设“节能减排用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明细账,便于核算节能减排项目年均占用资金额。在收入类、成本类相关账户中增设节能减排收入或费用明细账,便于准确计算企业与节能减排项目有关的成本费用和收益。安装专门的仪器测算企业年循环利用的能源或资源数量及企业年回收利用的废水、废气或废渣量。
(二)建立环境检测和居民调查制度
建立化工企业周边环境监测制度,由环保部门定期或不定期(至少每个月一次)对化工企业周边一定范围内的大气、水、土壤等进行抽样检测,监测化工企业周边环境的变化。建立化工企业周边居民调查制度,由社区居委会或相关环保部门定期或不定期(至少三个月一次)对化工企业周边一定范围内的居民进行评议调查,了解化工企业生产经营对周围群众生活的影响状况,以便进行化工企业节能减排投资的社会效益评价。
(三)数据资料真实可靠,检测、调查由第三方独立进行
化工企业提供的会计账簿、报表等资料必须真实,计算的“节能减排”投资绩效评价指标才可靠,相关的评价才准确;环境检测或居民调查必须独立于化工企业之外进行,每次检测或调查前相关工作进程或计划不应让化工企业知晓,避免化工企业的干预,影响检测或调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本文从“节能减排”和投资绩效评价的定义出发,从节能效果、减排效果、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四个方面设置评价指标,构建“节能减排”投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化工企业“节能减排”投资绩效评价指标的准确确定,还必须及时提供企业“节能减排”投资项目运营相关的会计核算资料,建立环境检测制度、居民调查制度,提高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性和检测、调查制度的独立性。对化工企业节能减排投资绩效的全面综合评价还必须建立科学的综合绩效评价方法。
【参考文献】
[1] 邓学衷,蔡萍,等.基于节能减排战略的企业财务评价体系构建[J].财会月刊,2010 (3): 25-26.
[2] 王彦彭.我国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09(2):31-32.
[3] 杨华峰,等.企业节能减排效果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8(10): 55-58.
篇6
1每天看作文2篇,看看别人是怎样写的,学一学别人的写作方法,记在本子上,有好词好句记在另个本子上。
2每天坚持写4篇作文,并且要反复改。
3在网上搜索获奖作文,仔细阅读,看一看他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的好处在哪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4每天看一看投稿的作文看一看名师点评,并且认真修改.
5好词好句多记,帮助作文水平提高。
篇7
【摘要】本文通过调查发现我国多数企业R&D管理滞后,R&D过程控制欠缺。在此背景下,本文强调R&D管理过程化是管理创新在R&D管理中的应用,分析了R&D管理过程化的基本特点;论述了R&D管理过程化对R&D绩效的意义;提出了R&D 管理过程化的信息评价指标体系。
一、我国企业R&D管理存在的问题
企业管理过程化是增加企业价值的创新管理。在我国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转换中,经济体系已由工业经济转向以信息和知识为基础的服务经济。在这一趋势下,企业R&D活动只有采用管理过程化的方式,才能适应信息社会的要求,与企业整体管理的特征(管理过程化、组织扁平化、职能综合化)相适宜。
本课题组2005年6月至2006年6月对广东省27个带有R&D机构的大中企业的实际调研数据表明:被调研企业对R&D活动的控制主要是从输入、输出两个环节。输入控制主要是从该项目的申报中,了解其技术创新或应用研究的特点、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以及企业的经济承担能力。输出控制即项目验收,查看项目是否达到预定效果和效益。企业对R&D输出结果(outpus) 控制的占85%;对R&D既有结果控制、又有输入(input)控制的占33%;对R&D活动既有输入、输出控制又有过程控制的仅占7%,但都没有设计一些指标衡量活动的信息指标加以控制,数据表明,我国企业在R&D管理上,缺乏过程控制。如何对R&D活动的过程控制,特别是信息交流、沟通、共享的方式和途径加以管理、评估、考察,几乎没有。
众多的事实表明,一国的R&D是以企业R&D为主,企业R&D又以应用研究为主,而应用研究重点之一是新产品的成本控制(在设计阶段考虑);同时,应用研究阶段本身的成本、费用控制则是降低应用研究投入的基本问题。由于R&D的不确定性,在保证R&D质量、时间进度及R&D人员物质激励的前提下,对R&D过程控制可表现在对R&D信息的交流、沟通、共享设置指标加以检验,这是降低R&D研究阶段成本的重要途径。而我国企业在R&D管理过程化控制方面的欠缺,这是造成企业R&D绩效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有必要就R&D管理过程化的基本特点及R&D管理过程化的信息评价指标加以研究。
二、R&D管理过程化的基本特点
企业管理过程化需要具备四个特点,而企业R&D项目具备管理过程化的四个特点即:
(一)企业的每一个R&D过程都有资源的输入或专利、新产品、工艺过程等单项输出或多项输出;
(二)企业的每一个R&D过程都有顾客,无论是种子型导向还是需求型导向在新产品的开发阶段都是“需求型导向”;
(三)企业的每一个R&D过程都有一个核心处理对象,即R&D目标的逐渐实现过程;
(四)企业的R&D过程是跨职能部门的。即由R&D部门、生产部门和销售部门共同参与。既然R&D项目具备了管理过程化的四个基本特点,就可以以R&D项目为凝聚点进行一系列跨越时空的相关逻辑活动的有序集合,即在新的分工、协作体系下再造新的R&D管理模式。
美国推行的“并行工程”正是将管理过程化引进产品开发活动的典型例子。“并行工程的概念是美国学者维纳(R.I.winner)在美国国防分析研究所R-388报告中首先提出来的。它是一种对产品及其相关过程(包括制造过程和支持过程)推行一体化设计的系统化工作模式,力图使产品开发人员从一开始就考虑概念形成到产品报废的全生命周期的所有因素,包括品质、成本、进度和用户需求。”
并行工程最大的特征是打破传统的职能部门条块分割,建立有效的多学科在同一层面、同一时间协同工作。这是将与新产品有关的设计、制造、物料、生产等人员组织成一个多学科的工作小组,小组成员在一起协同工作,这实际上改变了两种状态:既改变了各个部门的独立状态,加速了与产品有关的所有工作之间的多向信息的交流,又改变了上下时间段的脱离,强化了上下时间段之间的信息交流。
并行工程的后果是将新产品的品质、质量在设计阶段就根据顾客的需要,从产品的可制造性、可测试性、可维护性以及成本等方面一起考虑,使新产品在研究与开发过程中就考虑产品生命周期中的所有约束条件。设计过程和其它过程的集成有助于新产品的设计阶段就发现问题并马上给予解决。这样,当最后的设计被验证以后,该新产品就是可制造的、可测试的、可维护的,并具有很高的品质,满足顾客的需求。
将美国“并行工程”与日本5阶段R&D模式相比,可以发现日本学者在R&D日程进度安排的五阶段上,具有三次设计安排(见下划线)。
第一阶段:决定开发进度 决定开发阵容 决定开发预算
第二阶段:技术模型的布置 技术模型的设计与研制技术模型的制作
第三阶段:技术模型的测试 技术模型的详细设计 试制品的制造
第四阶段:试制品的测试 测试评估与变更设计 销售部门的评估 制作技术记录表
第五阶段:转移给制造部门 开始准备制造
“并行工程”所谈的“设计”既包括日本第二阶段的“设计”,又涵盖了第三、第四阶段的设计内容。因为它是从“考虑概念形成”为起点,这样就将日本学者在第四阶段才需考虑的设计、生产技术、质量管理参与,计算预定成本和损益的平衡点提升到第二阶段,即在思考产品雏形的同时思考相关的设计、生产技术、质量、成本和损益问题。这种处理给了我们以下启示:
1.“并行工程”变革R&D工序安排,使R&D由原来前后阶段的协作形式变为同一阶段的协作形式
原有的前后阶段的协作形式,不适应技术创新活动具有多变特点。当R&D处于前后阶段的协作形式中,技术模型的提出、测试、修改、整合与新产品的预计成本、计算损益平衡点分别在不同的阶段,分属于不同的任务。各因素冲突、磨合、适应、协调的进程,要通过各阶段的依次循环完成。此时,技术整合越频繁,循环越多,R&D周期越长,R&D成本越大。采用并行协作形式利用了现代信息手段,为R&D进度与质量等多重标准之间矛盾的解决提供了一个合理的途径。各项过程的交集使技术模型的提出、测试、修改、整合与新产品的预计成本、计算损益平衡点等不同任务都属于一个时间段,各种约束条件同时得到考虑,在各有关职能人员共同参与下,各项矛盾的“冲突与平衡”必须在一个时间段同时解决。比如,采用某项技术模型,会增大开发成本,使顾客的需求得到较好的满足,但若预计产品售价难以被客户接受,无法保证企业预期盈利的完成,就要修改该项技术模型……在技术与市场因素的“冲突与平衡”中,最终使R&D成本目标与新产品的技术目标融为一体,实现绩效目标的最大化。
2.“并行工程”的实质是利用信息交流手段,降低R&D成本、缩短R&D周期
R&D管理的难点是新产品的质量效用、成本与时间之间的兼顾。不同程度的技术创新应有不同的开发成本。如果以削减周期和成本作为统一的财务目标,R&D人员和设计师就会把主要精力放在对现有产品进行简单的改革上,因为这样做更容易、更迅捷,也更有把握,而不是集中精力开发突破性的战略性产品,其长期财务后果,很有可能是捡了当前的芝麻,丢了未来的西瓜。
R&D管理实行“并行工程”,加速各项任务之间的信息交流,是单个部门的信息在其他部门及时得到共享,这使R&D新产品的质量效用、成本与时间之间的矛盾有可能同一层面得到协调。由此可见,信息社会在协调R&D质量、成本、周期之间的相互关系上,给予我们全新启迪:①成本概念的拓宽。在企业R&D开发中,信息已成为R&D的重要成本,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就能降低成本、缩短周期。②信息时代“提高质量与降低成本”的“双赢”策略是寻找与信息相关的降低成本的渠道和方式。③“并行工程”表明新的R&D效率点是“信息系统效率”,即如何安排程序,加强信息的交流、沟通与共享,这是提高R&D绩效的重要途径。
三、建立R&D管理过程化的信息评价指标
在信息时代,实行R&D管理过程化的主要方面是实行R&D活动的“信息系统效率”管理。因此,探讨、制定R&D管理过程化的信息评价指标,使R&D管理过程化的实施更具有可操性。笔者围绕着R&D信息的质量、费用、传递、沟通四个方面提出15条R&D系统效率的评价指标。
(一)R&D信息的质量指标
反映系统收集的信息质量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系统提供信息的内容、形式是否恰当。在“并行过程”的管理模式中,各职能部门所需的是不同层面的独享信息与共享信息的内容和形式是否恰当。对大型的高科技R&D项目而言,将独享信息用于共享信息,会造成信息的消化不良,使信息的吸收成本大于信息使用效率,还可能错过信息的时效。二是系统提供的信息是否及时、其灵活性、适应性程度如何。这是反映R&D人员在任何时间和地点是否能得到所需要的信息。比如,在对产品及其相关过程推行一体化设计的系统过程时,当新产品概念形成所包括的品质发生调整时,系统能否为相应的成本、进度计算提供信息。三是系统是否能处理新的数据、更换信息的周期、提供R&D信息的频繁程度。上述三方面的质量内容通过以下指标反映:
1.信息的满意率=R&D人员平均获得有用信息的次数/R&D人员平均获得信息的总次数
2.信息的增长率=信息增加额/基期信息总量
3.信息的更换率=年度时间/各条信息平均持有时间
上述指标值越高,表明信息的质量越高。
(二)R&D信息的成本费用效率指标
信息收集的成本费用包括信息的获取、吸收、选择、分类、提供和更换的费用,其收集的次数越多,频率越高,费用越大。这些费用的效率需要通过计划的完成状况和市场的变动状况综合考虑。反映这方面的指标有:
4.阶段性R&D信息的费用率=阶段性R&D信息的实际费用/阶段性R&D信息的预算费用
5.阶段性R&D绩效=R&D进度和预订的技术指标的完成额/R&D进度和预订的技术指标+市场变化的调整率
6.R&D信息的费用弹性系数=阶段性R&D绩效/阶段性R&D信息的费用率
7.R&D信息费用的结构比例=R&D信息费用/R&D总费用
在该套4个指标中,第6指标是核心指标,当指标值大于1时,且大于的程度越高,反映信息的成本费用效率越高,同期的其他指标也是合适的。反之,反映其效率低,其他指标也是不合适。其他指标应与核心指标相匹配,不宜单独判断。
(三)R&D信息的传递效率指标
R&D信息的通道包括:信息分享通道、信息共享通道、信息沟通通道、信息反馈通道。信息传递效率涉及:R&D信息传递通道设置是否经济、是否有更短距离的通道、还有什么分享通道能作为共享等问题。这方面的指标有:
8.信息通道设置的修改次数
9.信息通道的共享率=系统内信息共享通道/系统内所有的信息通道
10.信息通道的使用率=R&D人员平均从系统内获得的所有信息的数额/R&D人员平均获得全部信息的数额
11.信息传递效率=R&D人员从系统内获得信息的实际时间/预计时间
在该套4个指标中,第10、11指标是系数越大,反映信息通道的使用率和传递效率越好。第8、9指标的判断应与第5指标相联系。阶段性R&D绩效系数越高,该阶段的信息通道设置的修改次数和共享率是合适的,反之则不合适。
(四)R&D信息的沟通效率指标
信息沟通效率是指R&D信息沟通系统的效率如何?是否存在结构上的障碍?沟通系统能否配合企业的战略需要?信息沟通渠道是否有利于对R&D设计、测试,调整中的不断地思考、讨论和修正;是否有利于在R&D活动中形成共识,目标一致的行动。
美国休斯公司在R&D生产率的研究报告中指出:在R&D中,“信息交流不畅通,生产率就受损失。研究结果认为这是整个工业的主要问题。工作越复杂,组织的联系越多,就越需要有效的信息交流。”这方面的信息交流的层面归纳为:管理部门与雇员、R&D部门与用户、R&D部门同级组织、R&D部门与制造部门、企业R&D部门与外部之间五个方面的信息交流。这些层面信息沟通的效率指标可设计为:
12.各个层面交流(协商、开会等沟通)的次数、时间
13.R&D项目设计、测试的调整次数
14.R&D项目的预期完成率=实际完成时间/预计完成时间
篇8
关键词:园林绿化工程;前期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标阶段;造价控制
0 引言
2010年第16届亚运会将在广州举办,届时亚洲各地的参赛国家和地区将派团参加这次 体育 盛会,对于广州而言也是一次向世界人民展现其被称之为“花城”的亮丽风景。其中,作为运动员和技术官员所居住的亚运城,当然少不了大量的园林绿化风景,形成高、中、低相交,室内、室外相结合的立体的绿色景观。现就亚运城园林绿化工程在前期决策、设计及招标阶段的造价控制在此与众多同行共同讨论。
1 前期决策阶段
苗木是绿化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工程造价的高低。苗木价格随市场行情波动大,故在前期决策阶段就提前做好相应准备,才能为合理控制绿化工程工程造价奠定基础。
1.1 尽早采购确定绿化设计单位
早在2007年整个亚运城的规划方案稳定后,我单位作为亚运城的建设单位已前瞻性的考虑到,在2010亚运会开幕前一年整个广州地区为改善市容市貌,美化城市必然对苗木的需求量极大,而广州地区周边地区苗木市场所能供给的苗木是有限的,预计届时苗木价格会有较大涨幅。为避免由此而引起造价失控,我单位于2007年底至2008年初完成了亚运城绿化工程设计招标,为稳定绿化设计方案、尽早采购苗木以及精心施工预留了充分的时间。
1.2 采购及储备甲供苗木
在绿化设计单位产生以后,我单位及时选定了绿化设计方案,要求设计单位尽快稳定设计图纸以及所需的苗木种类、数量,并结合当时市场情况以及图纸要求提交需要提前进行采购的苗木清单,以避免施工阶段由于部分品种或规格的苗木采购不到而导致设计变更、苗木市场价格远远高于合同价格等原因导致造价失控。
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苗木清单,我单位于2008年底进行了苗木采购,通过公开招标方式确定了苗木种植及养护单位,而此时距亚运城开始绿化工程施工还有将近一年的时间。由于苗木采购时间早,价格相对便宜,且经过将近一年的养护,均已达到设计所要求的胸径、冠幅。在亚运城绿化工程施工阶段,此部分苗木作为甲供苗木使用,而此时广州市场上也因为迎亚运需要大量苗木而导致苗木价格高涨,仅此一项苗木储备措施就节约资金高达5000万元。
为保证苗木储备措施最终发挥作用的关键在于:
①必须要求设计单位对储备的苗木完全落实在施工图纸上,这样才能避免浪费储备苗木;
②在绿化施工单位确定之前,对储备的苗木进行编号挂牌以明确其具体的种植区域,避免绿化施工单位对储备苗木的分配产生异议。
2 设计阶段
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是控制总体造价的基本环节,只有在设计图纸未交付实施之前就把好工程造价管理关,才能为总体工程造价控制打好基础。目前园林工程建设中经常出现的施工图预算超概算、结算超合同价、建设最终效果与设计方案初衷大相径庭等,都与园林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管理有着直接的关联。
2.1 园林工程设计阶段存在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
因园林工程具有一定的 艺术 性特征,表现方式多元化,衡量的标准尺度不一,更多注重于美学需求,所以有些设计师往往只考虑方案的奢华和惟美,使用大规格苗木,增加苗木种植密度,过多采用珍稀名贵植物,奢侈地使用昂贵的建筑材料,而无暇顾及 经济 技术问题,最终造成项目的投资成本不断递增,投资金额与建设成效无法成正比。
以亚运城中的亚运公园景石为例,设计单位为体现亚运城河涌 自然 生态景观而在河涌边设计了较多大块的黄蜡石。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黄蜡石价格昂贵,其单块价格随体积不同相差甚远,且设计图纸上并未对景石是由单块石头构成还是由多块堆砌而成进行说明。综合考虑到设计效果及工程造价,故要求设计单位对景石进一步优化处理,最终将昂贵的黄蜡石换成了普通的黄石,在保证效果的前提下工程造价降低了一千万。
2.2 以限额设计作为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重要手段
2.2.1 限额设计的意义。所谓限额设计,就是按照批准的设计任务书和投资估算,在保证功能要求的前提下控制初步设计以及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总概算,控制施工图设计。在园林工程中,对于有计量标准的工程量其设计投资额控制相对稳定,而对于特殊工艺、特殊材料的设计投资控制额的存在较大浮动,所以合理的限额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2.2.2 限额设计进行造价控制的基本措施
①重视方案的选择。选择设计方案时,在满足园林艺术审美要求的前提下,必须满足设计任务书和投资限额要求。
②施工图预算严格控制在批准的概算内。材料的使用和工艺要求存在很大的弹性空间,使用哪一种材料、采用哪一种工艺能达到最佳的效果,可谓“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以限额设计来控制施工图预算,让设计师承担起优化方案的责任,从而有效地进行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
3 工程招标阶段
工程招标阶段是工程造价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招标文件条款的严密性、计量计价原则的合理设置以及招标控制价的合理编制,对于后续合同管理及工程造价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1 设置变更原则
在园林工程建设中设计变更往往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在设计阶段进行变更,则修改图纸即可;若在施工中进行变更,则很可能造成工程造价失控。例如施工方为了弥补在投标过程中因不平衡报价损失而想方设法进行设计变更(如加大苗木规格、更改苗木品种等),使工程的整个投资造价飙升。所以,在招标阶段设置变更原则对于施工阶段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亚运城园林绿化工程招标时就设置了以下苗木变更相关规定:
①变更申请原则。承包商必须按照合同及施工图设计规定,采购到符合本项目合同及施工图设计所规定品种、规格及树型(姿态)的苗木。如果承包人采取各种途径仍无法采购到符合合同及施工图设计所规定的苗木时,必须及时向发包人提出变更申请,且按如下原则执行:
a.能够确保景观效果、满足设计意图;b.非发包人原因引起的苗木变更,变更后的苗木综合单价应不超过变更前原相应苗木的综合单价,且能够提供不少于3处的苗木供应比选基地;c.变更申请须经设计单位和发包人审批同意;d.由于承包人原因引起的苗木设计变更,承包人须承担变更前原相应苗木总价5%的违约金;若由于设计单位自身原因,造成苗木设计变更,设计单位须承担变更前原相应苗木总价对应设计费用30%的违约金。
②苗木变更优先次序以及单价的确定。当苗木变更时,应按下列顺序依次考虑变更优先次序以及单价:
a.变更为本标段相同品种、规格(胸径、树高、树冠、地径等)相邻(或较小)的苗木,变更后苗木综合单价取该相邻(或较小)苗木的合同综合单价;b.变更为该项目其他标段相同品种、规格(胸径、树高、树冠、地径等)相邻(或较小)的苗木,综合单价按该项目其他标段相同品种、规格(胸径、树高、树冠、地径等)相邻(或较小)苗木的合同综合单价加权平均值确定;c.变更为本标段已有其他品种、规格(胸径、树高、树冠、地径等)相同(或相邻)的苗木,变更后苗木综合单价取该相同(或相邻)苗木的合同综合单价;d.变更为该项目其他标段已有其他品种、规格(胸径、树高、树冠、地径等)相同(或相邻)的苗木,综合单价按该项目其他标段已有其他品种、规格(胸径、树高、树冠、地径等)相同(或相邻)苗木的合同综合单价加权平均值确定;e. 变更为该项目招标工程量清单中未有的其他品种苗木,变更后的苗木材料单价通过询价、比选等方式确定,其综合单价在类似苗木的合同综合单价基础上只调苗木材料的价差及价差部分的规费、税金及堤围防护费。没有类似苗木的合同综合单价的,按合同外新增项目 计算 。
由于以上苗木变更相关规定已在纳入招标文件,并成为施工合同的组成部分,故在施工阶段由于承包人及设计单位原因而引起的苗木变更大为减少,从而有效的控制了工程造价。
3.2 计量计价原则的设置
计量计价原则无论对于合同内已有清单项目的计量、类似单价的换算还是对于新增单价的编制及审核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下面以亚运城绿化工程中的土方工程为例进行说明。
亚运城绿化工程中的土方工程以土方回填为主,其工程造价占总投资的一定比例,故在招标阶段明确土方的计量方法对于避免后续施工过程中索赔及签证的发生是十分必要的。土方回填分回填普通土及回填种植土,其中普通土的回填价格比种植土的便宜,较多用于以下两种情况:
①原有地形标高、土质均不符合设计要求,需要对原土进行置换回填,并达到设计的标高要求。
②局部地块进行土方造型。其别是土方造型,容易在施工过程中因堆土位置、回填次数以及堆土形状的调整而引起索赔。故招标时在计量计价中明确,普通土回填的单价综合考虑土方造型、多次转堆等费用,回填量按竣工图仅计算一次。而考虑到种植土较多用于绿化苗木的种植回填,故将种植土的造价纳入相应的绿化苗木综合单价中,这样不但便于种植土的计量也可避免由于回填厚度调整而造成造价失控。
3.3 招标控制价的苗木定价工作
苗木是绿化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工程造价的高低。而苗木价格随市场行情波动较大,且同种苗木因规格不同,栽种时期不同,价格也会有较大差别。基于上述原因,在亚运城园林绿化工程招标阶段,我单位组织招标机构根据招标图纸统计的苗木清单,通过详细的市场调研,咨询五家以上的苗木供应商,对清单中的各种苗木至少取得三个以上的市场价格。同时,全面考虑到苗木供应商自身情况各不相同(如是否有自己的苗场、苗场的面积大小、现拥有苗木的多少以及各苗场距离施工现场的远近等)并结合市场对苗木的供求情况以及近期类似绿化工程的招标情况,综合取定各苗木的材料价格。最终,在充分调查研究基础上编制的亚运城绿化工程招标控制价不但低于概算金额且投标人无任何异议,从而有效保证了投资可控。
篇9
关键词:中小型机械加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探讨
中图分类号:TQ171 文献标识码: A
一、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意义
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意义重大。一是执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职责的必要路径;二是强化企业安全生产基础作业的长效准则;三是政府施行安全生产分类指导、分级监管的重要依据;四是有用防备事端发生的重要手法。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即是要采纳四方面方法:一是拟定完善安全生产标准和准则标准;二是严厉执行企业安全生产职责制,加强安全科学管理,完成企业安全管理的标准化;三是加强安全教育训练,强化安全意识、技术操作和防备技术,根绝“三违”;四是加大安全投人,提高专业技术装备水平,深化隐患排查治理,改善现场作业条件,完成岗位合格、专业合格和企业合格。从而强化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增强企业安全管理和事端防备才能,完成企业安全生产作业从过后救援转变为事前防备,从而掌握事端防备和安全生产作业的主动权,有用防备各类事端的发生。
二、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方法及评审标准
(一)评审方法
评审方法,在中小企业创立安全生产规范化进程中有重要的效果,只要真实的了解评审程序流程,才干做到事半功倍,评审方法有几种方法:发问或攀谈;查阅文件和记载;观察和查看;材料核对;查看查核;现场查验。
(二)评审规范
中小型机械加工企业应依据《全国冶金等工贸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考评方法》的有关规定,依照《机械制造企业安全质量规范化查核评级规范》或《冶金等工贸行业小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进行了安全生产规范化合格评审。
三、要素评审
对照企业制定的安全规范,经过现场排查,某建机企业整改方法如下。
(一) 现场查看整改意见
(1)铆焊车间:配电柜无工作零线或有断线,有的配电柜只有二线、三线;钢丝绳有断股打皱表象;手持电动工具一次线过长,且无漏电保护设备;临时线太多;登高梯台无防滑设备;砂轮机无罩、无挡屑板;车间通道占道严重、不清洁;行车要有查看陈述,两端应有接地。
(2)钻床、锯床工作台应保护接地;剪床(轮子)应安装设备防护罩;直梯应有护笼。
(3)应加强外包气罐的安全管理,压力容器(氧气罐、CO2气罐)要进行重大风险源辨识,应有查验陈述,并采纳方法严格管理。
(4)车间内工作损害较严峻,烟尘、粉尘浓度大,无除
尘设备。
(5)车间内外气瓶应有防倾倒设备和护圈。
(6)应加强外包喷漆车间的安全管理,喷漆车间工作场所危化品(油漆)堆积过多,应移到专用库房;喷漆车间职工应替换更为有用的防护用品。
(7)机加工车间消火栓无水龙带;有的砂轮机未装护罩和护栏。
(8)电工安装车间应增设灭火器,克己电梯应有查看、操作规程上墙,应有标识和相应的安全方法。
(9)电料库房消火栓无水龙带,应增设灭火器。
(10)石油商品安装区移动空压机线过长。
(11)厂房、变电房、行吊等设备设备须完善防雷设备。
(12)完善消防系统、包括备用水源等。
(13)特种行业人员(叉车工、电工、吊机工等)应持证
上岗。
(14)操作规程和有关规章准则装裱上墙。
(15)厂房及消防设备建造须经消防大队检验,并有合法检验依据(16)定时安排消防演练或应急演练,并有记载。
(17)采纳方法催促有关职工佩带口罩和安全帽。
(18)各项安全职责准则、管理准则和操作规程要经过文件、手册和训练等方法,贯彻到班组、车间和自己,并定时查看落实到位。
(19)安排安全规范化教育训练并有记载。
(20)完善企业安全文化建造,如安全宣传橱窗、标识标牌等。
(21)依照5S安全管理法做好生产场所、工作场所的打扫、收拾等工作。
(22)做好工作卫生防护,定时进行体检。
(二)文件材料整改意见
(1)完善设置安全管理机构、装备安全管理人员的管
理准则。
(2)完善各级安全生产职责准则。
(3)完善安全生产方针的管理准则,清晰方针与方针的拟定、分化、施行、查核等环节内容。依据所属基层单位和有些在安全生产中的功能,分化年度安全生产方针,并拟定施行方案和查核方法。
(4)完善安全生产“三级教育”训练管理准则和惯例教育、专题训练的记载归案工作。主张实施班前十分钟安全教育准则。
(5)完善风险排查管理及安全查看管理准则,明确责任部门、人员、方法。
(6)完善新、改、扩建工程“三同时”管理制度;
(7)完善各岗位操作规程。
(8)完善文件材料和自评陈述有关附件的归档管理工作。
(9)建立安全生产工作室,备齐档案盒,并依照《机械制造企安全生产规范化考评查看》完善档案材料存档工作。
(三)在要素评审中对失分状况进行剖析,给予相应的主张。
1、根底管理考评首要失分提出整改意见
(1)企业应加强平常查看、查核和记载,以便半年或年终进行绩效查核。
(2)企业规章准则的落实、查核、评价方面还有待加大力度,以便进行及时变更和调整。
(3)企业在方案和方案的履行进程中,还缺少配套的查看和查核力度,对方案施行的进展缺少有用的剖析和总结。
(4)企业、车间、班组三者之间履职不清晰,首要安全管理人员的训练资格方面要办证承认。
(5)企业在工作安全健康教育及职工的转岗、离岗、
复工等方面的安全教育要进一步加强
(6)企业在“三同时”管理和有关方管理方面,要进一步完善;要加强风险源的排查与管理;加大平常安全查看整改力度,并做好有关记载,便于查核结帐,保证安全生产。
2、设备设备安全考评首要失分有些和整改意见
(1)企业需在平常查看和设备运转记载方面还要不断完善有关程序。
(2)厂区防雷设备及有些安全防护设备需进一步完善,安全通道需作防滑措施。
(3)对行吊等特种设备的平常运转和保养要有书面记载和使用剖析。对多台行吊要进行一致编号管理,职责到人。
3、工作环境与工作健康考评首要失分有些和整改意见。
(1)厂区门口、风险路段需设置限速标牌和警示牌,厂区道路应有明显的人车分离线。
(2)企业应加强职业损害工作点的管理,保证防止和削减职业病。
(3)企业需在工作损害人员的辨认、工作损害工作点的管理以及职工健康体检等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和改善。
四、中小型机械加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坚持政府统一领导、企业执行创立,坚持质量与效率统筹、质量第一的准则,进一步拟定推进的政策方法,推进各级各有关部分、单位进一步加强领导,安排专项经费,推进合格创立工作。
(二)明确职责,全部推进
进一步执行安全生产企业主体职责、部分监管职责和属地管理职责,把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合格作为有关安全生产答应的前置条件,强化联合执法查看。
(三)广泛宣扬,深化训练
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等部分对于全部推进全国工贸职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意见》的宣贯为要点,全方位、多层次地继续宣扬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强化评审人员和企业内审员训练,加强评审安排建设。
(四)标准评审,严厉标准
进一步完善评审标准、评审管理方法,加强评审安排和评审管理工作,强化工作现场、岗位操作、班组管理的安全标准化和危险排查管理标准化等方面的考评,严厉对标评审,断定合格等级。
(五)注重实效,保证质量
加强监管,推进企事业单位第一责任人按照“七个必要”的需求,以执行安全生产职责、标准工作行动、强化危险排查管理、提高实质安全为要点,在各个岗位、各个环节、各个专业全部开展合格创立活动,实在强化企业安全生产基础,提高实质安全水平。
(六)开展“回头看”,巩固成果。
五、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推进进程的见解
安全生产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性、持续性的工作,需求各创立单位通过本身的尽力,才能到达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有必要严厉按照“七个有必要”的需求:一是有必要亲身安排本单位的合格创立工作,断定内审员,树立自评安排,采纳有用方法,保证继续运转。二是有必要安排树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职责系统,为各项安全生产工作的执行奠定基础。三是有必要树立健全企业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准则,按规则设置安全生产管理安排,装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拟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四是有必要树立并执行首要担任人和领导班子成员现场轮番带班准则,强化工作现场、岗位操作、班组管理等生产进程管理,加强对要点部位、关键环节的安全查看。五是有必要强化全员安全技术训练,标准工作行动,完成岗位合格,实在处理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背劳动纪律等“三违”表象。六是有必要经常性开展事故隐患排查,安排树立事故隐患自查自报自改准则,推进安全隐患的排查、预警、整治、评价、销号的闭环管理。七是有必要按照有关政策规则,获取必要的安全费用,保证安全投人,并以增强安全保证才能为主,改造落后工艺技术设备,运用先进适用安全技术装备,改进不良工作环境,提高实质安全水平。
结束语:
“安全生产标准化”是指通过树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拟定安全管理准则和操作规程,排查管理危险和监控重大危险源,树立防治机制,标准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契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标准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况,并持续改善,不断加强机械加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造。真正使企业标准生产经营管理、工人按规程操作,推进标准化管理,实现实质安全。
参考文献:
[1]邰富民,王. 新东化工重视班组安全标准化建设[J]. 现代班组,2013,02:29-30.
[2]王凌虹.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与安全文化建设结合实施模式探讨[J].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3,04:161-165.
[3]罗成书.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融合[J]. 中国水泥,2013,08:97-100.
[4]吕志林. 谈一谈如何加快创建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J]. 科技与企业,2013,14:23.
篇10
关键词:汽车结构与拆装;理实一体化;课程改革
引言
近年来,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已被大家所认可。汽车结构与拆装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能够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汽车结构与拆装理实一体化课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使学生更快地掌握汽车及各大总成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强调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具有适应工作岗位需要的专业能力。本文研究的课程改革内容,就是要根据职业教育的要求,把实践教学环节引入课堂,真正建立一门工学一体化课程。
目前较多院校的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建设不具有系统性,购买的实训设备随意性较大,甚至部分学校还在盲目购置淘汰的实训设备,并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化油器的学习,学生了解到这些内容已经被淘汰,因而有着抵触情绪,严重影响到教学质量。针对这样的现状,就需要对《汽车结构与拆装》课程进行深入的理实一体化改革,
1.学习领域定位
1.1 地位与性质
《汽车结构与拆装》是交通运输专业和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在整个专业教学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交通运输专业面向汽车运用行业,瞄准汽车运用工程师职业;汽车服务工程专业面向汽车服务行业,瞄准汽车商务服务职业。该课程针对汽车运用工程师和汽车商务服务岗位的职业要求,按照“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培养学生了解汽车基本构造,具有汽车典型部件拆装的技术能力。
1.2 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描述
本课程的典型工作任务描述:根据汽车维修前台接待所提供的维修工单,在汽车机电维修工位上,汽车机电维修工在规定工时内以经济的方式,按照专业要求完成待维修车辆发动机机械方面的维护、小修或大修工作,并能在发动机维修过程中发现维修工单所未记录而又应该进行的维修项目。汽车发动机维护及小修项目为就车修理,一般在汽车举升器工位进行;汽车发动机大修项目为总成修复,在举升器工位及发动机总成大修间完成。汽车机电维修工以小组合作或独立工作的形式,使用通讯工具、发动机机械维修专用工具、设备和汽车维修资料等,按照技术规范对发动机进行维护或对发动机机械故障进行诊断和修复。记录已完成的工作,自觉保持安全作业,遵守5S的工作要求。
2.学习领域学习(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了解汽车的总体构造,掌握汽车典型部件的拆装;同时具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严格的质量意识。最终,使学生具备下列基本能力:
(1)能陈述汽车的基本构造与原理;
(2)能陈述汽车照明系统的组成,学会汽车照明系统的拆装;
(3)能陈述汽车车身的组成,学会汽车车门的拆装;
(4)能陈述汽车传动系的组成及主要组成部分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学会离合器及操纵机构的拆装。
3.学习领域整体设计
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包括汽车总体构造和汽车典型零部件的拆装,根据职业岗位需求设计为4个学习情境,包括:汽车的基本构造、汽车照明系统拆装、汽车车门拆装、离合器拆装。学习情境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安排,不以传统的章节知识点学习为授课主线,代以真实项目为载体。主要教学方法采用示范教学法和任务教学法相结合。
4.学习情境教学设计
这里例举学习情境2的具体设计内容,其他三个学习情境与之类似。照明系统在汽车组成系统中是必不可少并且相对简单的,适用初学者进行拆装掌握。
(1)任务描述:学生要完成汽车照明系统的拆装。在拆装前了解汽车照明系统的组成及正确的拆装方法;能用拆装工具正确拆解汽车照明系统;能用拆装工具正确组装汽车照明系统;
(2)学习目标:通过本任务训练,初步具有以下能力:能陈述汽车照明系统的组成;学会汽车照明系统的拆装
(3)学习环境及工作设备学习环境:汽车结构与拆装专业教室,内设小组学习工位、相应教学软件、教学多媒体设备、摄像显示系统等;工作设备包括汽车、拆装配套设备、工作台、结构解剖件等。
(4)学习评价方案:借鉴企业对员工完成相关工作任务的评价内容和方式,设计对学生的评价考核《评分标准》;以学生自评为主、学生互评为辅,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起引导调控作用;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注重过程性、表现性和发展性评价。
(5)教学建议:模拟企业工作环境,建立工学一体化的学习环境,采用工作小组的学习形式;按照企业工作的流程和顺序,逐步使学生建构知识和训练技能;建立汽车照明系统展台,方便学生辨识;按照实际工作的要求,注意安全操作。
5.教学资源建设
5.1推荐教材
杨宏进主编:《汽车结构与拆装》,人民交通出版社;
林平、王清娟主编:《汽车构造》,科学出版社;
5.2教学资源建设
教学资源建设内容,包括相关教辅材料、实训指导手册、信息技术应用、工学结合、网络资源、仿真软件等。
(1)建设有与课程配套的完整的实训教材《汽车结构与拆装实验指导书》。
(2)建设有教学设计方案、电子教材、教学课件、案例库、习题库、实训实习项目库、学训指导书等教学基本文件,符合课程设计要求,能满足网络课程教学需要。
(3)建设与教材内容配套的录像资料如:如《汽车照明系统拆装 》、《汽车车身拆装》、《汽车底盘拆装》等录像资料。有利于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4)实训基地建有相关教学仿真模型、器械、设备供现场教学和学生练习 ,达到教、学、做一体。
参考文献:
[1]赵志群.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与学习任务设计[J].职教论坛,2008.(12):1.
[2]丁继斌.《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理实一体”项目化教学模式的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1.(3):41-43.
[3]游专,温杰.高职《汽车底盘拆装与调整》学习领域课程设计[J].科技信息,2011.(36):32-33.
作者简介:
董吉凯,男,(1988.12.20-),南昌工学院交通运输学院专职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