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变化范文
时间:2023-04-01 08:37: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季节变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2003年10月份以来,广州地区就发生多起老人猝死公共场所的事件:
10月12日,一名老伯在乘坐224路公交车时突发心肌梗死死亡。
11月29日上午9时45分左右,一九旬高龄的老太太在荔湾区德星路荔湾广场前慢步走动时,突然瘫坐在地上,休息了良久,终于躺倒在地不治身亡。
12月3日,一名67岁的高姓老人突然昏倒在人民公园男厕门口,经现场抢救无效死亡。原因是心脏病突发导致猝死。
12月4日,广州市环市路区庄立交桥下发生一起老人突然猝死在人行道上的事件。
在季节变换的时候,各大医院的心脑血管门急诊病人也明显增加。据有关资料显示,北京市2003年9月至12月份医院门诊和住院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约7万人以上,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约为3万人,在所有疾病死亡率中排名第一。
悲剧每年都在重复着上演,根据气象医学研究结果表明,77%的心肌梗死患者和55%其他类型冠心病患者,对气候变化,尤其是气温骤降反应明显,心梗发生率明显增高。心血管疾病在季节变换时的发病率超过平时的5倍。目前每100个心梗患者中,就有40~45人因来不及抢救死在入院前;在医院内当时抢救成功的,有大约14人会在一周内死亡;逃过心梗这一关的病人,常常于10~15年后再发生慢性心衰。而慢性心衰存活5年的还不到一半,其中男性存活不到20%,女性存活50%左右。因此,对冠心病要防患于未然,须早发现、早治疗。
很多中老年人都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等疾病,容易引发心肌梗死、脑中风,这是导致中老年人猝死的重要原因。为防止发生意外,中老年人应经常检查身体,除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外,有冠心病的病人还应该预防性地用药,以避免心肌梗死等严重心脏事件的发生。
篇2
关键词:四季 脉象 舌象 分析
中医认为人与自然相应,人的生理必然受自然界的影响,四时寒暑交替,势必影响人体脏腑气血的变化,反映脏腑气血变化的脉象、舌象也会有所变化。我们从2007年3月至2010年12月分别选择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前后对我校部分健康在校生进行脉象和舌象测定,观察季节变化对脉象、舌象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778例均为2007年3月至2010年12月廊坊市卫生学校(2+3)中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社区医学专业的在校生,年龄在16~24岁,其中男性422例,女性356例;778例均身体健康、无全身器质性病变史,无阳性体征和自觉症状。
1.2研究方法
1.2.1医师望舌、诊脉 由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中医师用寸口诊脉法进行脉诊,同时观察记录舌象。
1.2.2舌象采集 受试者取正坐位,舌体放松伸出口外,必须使舌面光线明亮,舌面平展,舌尖略向下,尽量张口使舌体充分暴露。然后用数码相机进行拍摄。
1.2.3脉象仪检测 采用上海中医药大学研制的ZM一ⅢC型智能化中医脉象仪,受检者取自然坐位,于右手寸口脉关部安置脉象换能器,调节换能器压力调节螺旋纽,对50、100、125、150、175、225g等6个取脉压力进行连续采样、储存,并从6段系列脉图中由仪器自动选取最佳脉图,调整参数后,调整到屏幕所提示的最佳取脉压力再次采样,并由脉象仪进行分析、辨脉。
1.2.4舌象确定 由三名医师直接观察并确定舌象类型。脉象确定医师诊脉与脉象仪检测结果一致者即确定脉名。对医师诊脉与脉象仪检测结果不一致者,让受检者休息10分钟后,再次用ZM一ⅢC型智能化中医脉象仪,用同样的方法再次检测,两次检测结果相同者即确定脉名,两次检测结果不一致者以与医师诊脉结果相同者为准。
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778例受检者中,弦脉在春季出现的比率明显高于其他季节,沉脉在冬季出现的比率明显高于其他季节,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1),洪脉只在夏季检出3例,浮脉、迟脉、数脉、细脉、滑脉、缓脉、实脉在四季出现的比率无显著差异(P>0.05)。(相兼脉分开计算)(见表1~表9)
春、夏、秋、冬四季舌象以淡红舌,薄白苔为最多(分别占观察例数的78~90%、73.7~81.1%),红舌以夏、秋季明显偏多,薄黄苔四季均可见,但四季比较无明显差异。其它舌象散在可见(如淡白舌、暗舌,厚苔、腻苔、少苔);舌形以正常居多,四季也可见到胖舌、齿痕舌、裂纹舌。
3、讨论
一年四时的气候变化,对人体的生理病理有一定的影响,对脉象也有相应的变化关系,这种天人相应的观点,是中医整体观的内容之一。古人把正常人体随季节气候应变的正常脉象称为时脉,只有识得季节性正常脉象才能掌握病理情况下所产生的病理性脉象。《素问.脉要精微论》中指出:“万物之外,六合之内,天地之变,阴阳之应,彼春之暖,为夏之暑,彼秋之忿,为冬之怒,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素问.玉机真脏论》亦曰:“脉从四时。”这就充分说明自然环境影响人体的生理活动包括脉搏在内,因此才有四时平脉。对于四时平脉,元.滑伯仁在《诊家枢要》中说:“凡诊脉须要先识时脉……谓春三月,六部中俱带弦,夏三月,俱带洪,秋三月,俱带浮,冬三月,俱带沉……凡人脏腑脉既平,胃脉和,又应时脉,乃无病也,反此为病。”明.李言闻《四言举要》明确指出:“春弦夏洪,秋毛冬石,四季和缓,是谓平脉。”[1]
本研究中,生理性弦脉在春季出现的比率明显高于其他季节(P<0.01),这和古人弦脉应春的说法基本吻合。《素问.玉机真脏论》曰:“黄帝曰:春脉如弦,何如而弦?”岐伯曰:春脉肝也,东方木也,万物之所以始生也,故其气来濡弱,轻虚以滑,端直以长,故曰弦。反此者病。”春主生发,应肝气,肝主生发,其性条达。春季,气候温暖,大地苏醒,植物萌芽,昆虫复活,是一个生机勃发的季节。人应生发之气,所以腠理疏松,血气流畅,人体阳气向外泛越,故脉来如鱼游在波,轻虚而滑,端直以长,且有冲和之象,此为春日的平脉。本研究中,生理性沉脉在冬季出现的比率明显高于其他季节(P<0.01),这和古人沉脉应冬的说法相符合。冬季,气候严寒,冰封地冻,万物潜藏,为潜敛收伏季节。人应闭藏之气,所以腠理致密,阳气内敛,故脉来在骨,沉而搏坚,且有冲和之象,此为冬季的正常脉象。正如《素问.玉机真脏论》云:“冬脉如营,何如而营?岐伯曰:冬脉肾也,北方水也,万物之所以含藏也,其气来沉而搏,故曰营。”[2]
按《黄帝内经》所载:夏季,天气炎热,植物繁茂,万物畅发,形成一个阳热极盛的季节。人应成长之气,所以腠理疏松,汗孔开畅,血流加速,脉道充盈,机体代谢旺盛,故脉来在肤,来盛去衰,且有冲和之象,此为夏日平脉。本研究中,生理性洪脉只在夏季检出3例,是否能证明与其理论相符合,有待进一步研究,考虑季节变换也是个渐进过程,即使炎热的夏季也有气候骤变之时,因此选择检测的时机显得很重要。本研究中,生理性浮脉出现的比率虽在秋季最高,冬季最低,但四季之间的差异之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考虑人的脉象除了受季节影响之外,还同时会受各种因素影响:比如所处地域不同,性别差异,体质差异,以及情绪因素影响,我们的学生虽然同在一个学校学习,但他们来自全国不同地区,生活习惯及体质差异较大,因此脉象会表现不同。
关于舌象,《中医诊断学》载:正常舌象,往往随着不同季节和不同时间而而稍有变化。如夏季暑湿盛时,舌苔多厚,或淡黄。本研究中我们的受检对象是健康的青年人,春、夏、秋、冬四季舌象以正常的淡红舌,薄白苔为最多(分别占观察例数的78~90%、73.7~81.1%),红舌,薄黄苔以夏、秋季偏多,这与教科书所载一致。夏季暑热当令,阳气最盛,心为火脏,同气相求,暑热通于心,舌为心之苗,应之而变为红,苔变为黄。[3]本研究中冬、春黄苔并不少见,考虑可能与生活习惯、冬季取暖设施好等因素有关。由于体质差异,健康人群其它舌象散在可见(如淡白舌、暗舌,厚苔、腻苔、少苔);舌形以正常居多,四季也可见到胖舌、齿痕舌、裂纹舌。
4、结论
从本研究结果来看,季节变化与弦脉、沉脉有密切相关性,检测结果与内经春弦冬沉的理论相符合,而夏洪秋浮理论的实际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因此,临床诊脉时需注意辨别季节变化对脉象的影响。四季舌象以淡红舌,薄白苔为最多,红舌以夏、秋季偏多,薄黄苔四季均可见。
存在问题:
(1)该仪器为单探头脉象仪,不能使寸、关、尺三部脉同步描绘脉图,以资比较;该换能器探头的垂直加压螺旋所加压力,被测者感觉与医生指切压力差距较大;其浮取的换能器压力实际是指切接近沉取的压力,因此,尚不能体现“举按寻”的取脉要求。
(2)由于条件所限,对观察对象缺乏动态连续性观察,季节气候的渐变过程对脉、舌的影响不能很好的体现出来;对舌象只是肉眼粗浅的观察,缺乏量的对比分析。
参考文献:
[1]赵恩俭.中医脉诊学.3版.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558
[2]赵恩俭.中医脉诊学.3版.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559
篇3
关键词:季节变化; 专类园; 园林施工技术; 绿化种植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一、研究内容与方法
运河东西路道路绿化提升工程位于江苏省扬州市西起江阳东路、东至沙湾中路,东临扬州汽车东站,位于扬州的“东大门”,是扬州2014年为民办实事工程之一。该工程项目的建设目标是对原先道路绿化进行老化苗木的替换,以及增加新品种苗木北美枫香等,为扬州道路绿化在秋冬季也有更多的颜色。该工程绿化提升用地啊面积为28200 m2,运河东西路全长4.7公里。
本研究主要以运河东西路道路绿化提升工程为例,研究探讨秋冬季节变化对道路绿化施工过程中的施工进程、施工技术的影响。通过对秋冬季节变化对施工组织管理影响的调查研究,探索应对因秋冬季节变化对施工过程影响的具体方法和相应措施。通过实地调研、现场记录、对比分析和资料分析等研究方法,分别从施工过程中的施工准备、绿化工程、假山工程、养护管理以及施工组织管理等层面分析秋冬季节变化对道路绿化施工技术的影响。
二、结果与分析
1、秋冬季节变化对施工前准备工作的影响
由于施工进场时间约至 12 月,在扬州地区已是初冬时节。受秋冬气温变化的影响,部分工程需在入冬前提前安排,部分工程可安排在来年春季。根据现场记录,具体施工流程为: 施工测量苗木调配施工机械选择种植土的增加。测量施工场地定点放线,计算出挖出老化苗木量和增加种植土方量。选择合适的机械进行施工; 挖苗过程中要注意保护苗根,以利于植物移栽成活; 注意桩木的保护和及时纠正错位桩木。合理组织运输路线和明确装卸地点,避免土壤的二次搬运带来的损失,以及由此带来的垃圾堆积。在种植土置换过程中要注意种植土的厚度,且要均匀,防止边缘土方外挤引起塌落。
2、秋冬季节变化对苗木运输中的影响
由于秋冬季节施工,对苗木的运输也格外重要,要妥善的进行包装,尽量在起苗后对运输中的苗木进行帆布覆盖,尽量把纸条的树叶尽可能的除去,减少水分的丧失,在该工程施工过程中,使用草包把苗木树干部分包装好。根部同样要保持水分,土球要带的大,必须是苗木干径的9-10倍,土球缠绕草绳。在施工中对施工单位的苗木运输要求是包住土球的草绳要勒紧,不能松脱,如土质松散,要适当加大草绳密度,以防止土球散裂。大苗的树冠要用草绳拢住,以免搬运时碰坏,搬运土球时要轻拿轻放。最终以保证苗木在运输过程中,不会丧失过多的水分而导致该工程苗木的成活率降低。
3、秋冬季节变化对苗木种植的影响
运河东西路绿化提升工程中苗木运用乔木有:香樟、马褂木、朴树、广玉兰、栾树大叶女贞、北美枫香。灌木有:琼花、紫荆、桂花、垂丝海棠、红枫、柞木桩、美人梅、红叶石楠球、小叶女贞球、龟甲冬青球、大叶黄杨球、海桐球、红花继木球、毛鹃球,地被有:麦冬、红叶石楠、毛鹃、茶梅、三色堇。用以上苗木对现场道路绿化进行提升替换。在扬州大桥节点以及东站节点位置还以千层石进行点缀,增加景观效果。
为是在秋冬季节栽植以上苗木且保证成活率,工程采用以下技术: 种植前对现场老化苗木处理后的土壤进行肥化处理,施用有机肥,增加种植土,对原土层进行疏松处理,种植穴的开挖,要比栽植苗木的土球直径大15-20cm,避免种植穴中有砖块杂物等硬质物体。苗木栽植时应轻拿轻放,避免土球破损枝干损伤,将苗木放入种植穴后应调整好管上面,然后将苗木扶正,回填种植土,随填随踩实,但避免直接踩在土球的正上方,一面踩碎土球,应沿土球四周踩实。
冬季扬州地区北风较大,苗木栽植好后,对易倒歪的苗木进行支撑防护,然后再浇水,千万不能先灌水再打支撑。树穴的围堰要大于树穴的。栽植后24小时内必须及时浇第一遍透水,必须浇透,防止苗木水分吸收不到位,加之天气寒冷,容易形成苗木干冻现象,造成死苗。隔2-3天再浇第二遍水,第二遍水后再过5-10天浇第三遍水,灌水量必须充足,朴树、大叶女贞等树种还需要树体喷水。
4、秋冬季节变化对养护管理的影响
由于运河东西路绿化提升工程的工期主要集中在当年秋冬季,而绿化完工也正是在这个阶段,因此要边种植边养护。合理灌溉。秋季应使树木组织生长更充实,使其充分木质化,增强抗性以备越冬。此时应控制灌水,以免引起徒长。但对新植树木而言,因根系不发达吸水力差,若土壤过于干旱则应适量灌水,以免因过度缺水而萎蔫,如遇冬季天冷冻土现象,水分无法灌溉,需要对苗木根部打孔进行灌溉。修剪与整形。秋季落叶后修剪应以整形为主,剪去萌蘖枝、徒长枝、交叉枝、并列枝及病虫枝。同时注意,抗寒力差的树木最好在早春修剪,以免伤口受风伤害。防寒越冬,对于新植树木需要在冬季做好防寒工作,乔木树种需要绑扎草绳,因扬州地区冬季气温不稳定,为了更好的做好防寒措施,还应在乔木绑扎草绳之后,再进行树干的覆膜处理。浇封冻水。11-12 月树木已停止生长,为避免因冬春干旱而受害,此时应灌封冻水。根据树木的大小修树穴 (树穴为树干直径的 10 倍),用小水漫灌,以灌后水分渗入土壤 50 ~100 cm (根系分布区为 10 ~ 100 cm) 为度。新植树木灌封冻水后封堰,既能满足树体本身对水分需要,也可提高树木的抗寒能力。
5、秋冬季节变化对景观工程的影响
由于在景观假山工程基础中需要用到灰土、水泥和混凝土,其作用原理相似: 其中的石灰 (生石灰) 和氢氧化钙 (消石灰) 水化后,与土壤中的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及三氧化二铁等物质结合,即可生成胶结体的硅酸钙、铝酸钙及铁酸钙,使土壤胶结。可见,灰土、水泥混凝土产生强度的前提是 “水化”,也就是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冬季来临时,气温接近0 ℃,在这种温度下会影响硬化的效果和土建工程的质量。因此假山工程基础应赶在2014 年 1 月中旬前完工,因为扬州地区进入 1 月后,气温就会接近 0 ℃,在 0 ℃ 以下是无法作业的,虽具体气温走势无法预测,但应制定合理的工期。假山堆叠好后,进行勾缝处理,应根据温度来进行施工,否则翌年春季,水泥浆硬化后会膨胀,疏松,甚至脱落。
结束语
通过调研分析总结出应对秋冬季节变化对施工过程影响的措施。季节性施工准备工作的好坏决定了后续工程能否顺利完工; 在秋冬季节栽植过程中,严格遵循植物生长规律,合理安排各种植物的栽植期,有利于提高植物的成活率; 秋冬季节土建工程施工中应避免在接近 0 ℃ 及以下的气温环境下作业; 秋冬季节景观附属工程施工中应注意前期工程工期安排,以保证道路绿化苗木能够顺利成活; 不同季节的养护措施应随绿化工程跟进,合理的养护措施有利于植物的顺利过冬; 秋冬季节变化对施工进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施工准备、现场安排和苗木种植等分项工程上,合理安排这些分项工程的工期,有利于整个工程的顺利完工。
参考文献
篇4
引起血压季节性变化的原因有很多,现有研究证实,气温变化是血压季节性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但睡眠性高血压未见季节性差别。在冬季,人体的神经内分泌系统被激活,及冷刺激导致的交感神经活性增高是血压上升的内在重要原因。另外,由于肾脏的排钠负荷增加,24小时的尿钠排出量也会明显高于夏季,因此只有血压增高才能保证机体排出过多的钠离子,因而冬季血压会相对较高。还有,当维生素D缺乏时也可以激活具有调节血压作用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总之,高血压是一种与季节变化密切相关的疾病。那么,高血压是否可以随季节变化,尤其在夏季“不药而愈”呢?
夏季,人体的周身血管舒张、血流加快、阻力减少,血压会相应降低。同时由于出汗较多,排钠也较多,肾脏负担相对减少,因而部分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比其他季节会低10毫米汞柱左右,更有不少轻度高血压患者在夏季血压可降到正常。血压正常了,不少患者就会私降药物或擅自停药,其实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行为。事实上,夏季往往是高血压这一疾病病情加重或出现并发症较多的季节,因为夏季人体的睡眠质量较差,易造成自主神经紊乱,迷走神经兴奋,血管收缩,致使夜间血压升高,有导致出血性脑卒中的可能。反之,一些患者夏天血压明显偏低,这时如仍使用冬天的药物剂量则容易使血压降得过低,出现诸如头晕、脑供血不足、浑身无力甚至引发脑梗死或心绞痛的严重后果。因此,随季节变化,在医生、药师的指导下合理调整降压药物的剂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关注血压的季节性变化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坚持监测血压
冬季和夏季都是血压波动较大的季节,尤其是夏季,属于“降中多变”,不要放松对血压的监测和观察。除自我监测之外,最好每3~5天去医院或诊所测一次血压,最长间隔不要超过1周。测量血压前至少安静休息5分钟,30分钟内禁止吸烟、喝咖啡、喝茶并排空膀胱。如果发现血压昼夜峰谷差值较大或波动不规律,应去医院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了解血旱牟ǘ规律,并及时就医,按医生的医嘱调整降压药物以及药物的服用时间点。值得一提的是,短时间内反复测量血压,执着于服药后血压的变化是毫无必要的,人体是一个平衡体,血压不可能始终保持恒定,这样反而会有引发“神经性高血压”的可能。
以防血压反弹,擅自停药不可取
每个患者对药物的反应都是不同的,有些患者对降压药很敏感,服药后血压很快就会降下来,但是一停药,血压就会反弹。对于这些患者而言,原本只需要1片药物,但停药一段时间后血压重新升高,再吃1片药就解决不了问题了,这就是所谓的血压“报复性反弹”。所以,即使患者的血压一直控制得很稳定,甚至在正常偏低水平,到了夏天确实是可以适当减少药量的,但还是不主张完全停药,以防出现“一过性”的血压增高。谨记,高血压是一种需长期用药的慢性疾病,擅自停药不可取。
无合并症者在医生指导下可以适当减量
高血压患者服用降压药的剂量变化一定要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个体的差异综合慎重地施行个体化给药,应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进行。诚如上述,夏天由于天气炎热,汗液分泌较多,人体血容量减少,对血管壁的侧压会相应减小,血压也就会相应降低。这种情况下利尿剂就应适当减量,以防止电解质和水分的排出增多,避免脱水及电解质(尤其是钾离子)的过量丢失。合并有心、脑、肾疾病的高血压患者则要慎重对待减药和减量,虽然夏季血压可能会降低,但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还是存在的,不能因为减药而加剧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当然,如果血压较长时间达标且无心、脑、肾合并症,可以考虑减少服药的品种数或减少药量,如原来药物三联治疗可以减为二联治疗,或者某种降压药原来1天1粒改为1天半粒(前提是这个药物是可以掰的),减药后的药量仍以维持目标血压值为准,因此定期监测血压很重要。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高血压作为一种常见病,发病率很高,会引起头晕、眼花、心跳、头痛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靶器官损害、冠心病、脑卒中、肾功能受损等疾病。因此,高血压患者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科学地安排每天的工作、学习与休息,减少生活中各种因素所引起的血压波动。例如,早晨切忌“闪电式”起床,洗漱后饮白开水1杯,适当晨练但不宜过早或过于激烈,耐心排便,饮食清淡低盐,三餐八分饱,控制体重,睡前温水泡脚或洗温水澡,保持乐观情绪、平和心态舒缓压力等。
血压季节性变化的发生并不意味着高血压患者可以在夏季“不药而愈”,反而更应该关注血压的变化。同时,在临床工作中,医生或药师要监管好患者的血压,必要时根据季节变化适当地调整药物及剂量,使患者的血压常年处于控制达标状态。
我国将推进1 500家胸痛中心建设和认证
本刊讯胸痛中心是提升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水平的重要抓手,它通过多学科合作,整合院前急救系统和院内绿色通道,根据指南制定相应流程,对胸痛患者进行有效的危险分层,最终实现对急性胸痛患者的早期鉴别诊断和治疗,大大缩短救治时间,提高救治效率,降低治疗费用。
2017年5月27日,上海和黄药业有限公司与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在第十一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期间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计划在未来5年,和黄药业携手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中国胸痛中心总部加痛中心培训和帮扶力度,共同推进约1 500家医院胸痛中心建设和认证。
胸痛中心的建设,密切了大医院与下级医院的协作关系,大医院定期对其进行培训,形成了专科联盟的医联体建设模式。胸痛中心建设为深化医改和分级诊疗积累了一定经验。胸痛中心对流程的创新,是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的重要举措之一,人民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同时,胸痛中心的建设也大大减轻了患者就医负担,医患纠纷明显减少。
篇5
关键词:边际地区;边际化理论;农民人均纯收入构成
中图分类号:F0615;K9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5831(2016)03000908
一、文献回顾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套解释“发展状态持续滞后地区及成因”的边际化理论得到创立与发展。边际地区是指发展要素或其综合发展状态滞后的区域[1],具有远离区域行政中心、处于山区或丘陵地带、经济基础脆弱、受教育程度低下等边际化特征[2-3]。在边际地区边际化成因与理论解释上,Pigozzi借鉴传统的时间序列分解法,提出根据空间过滤确定空间边际化等级[4];Tykkylainen和Neil建立了描述空间重构和压力响应过程的“四因素”模型[5],为边际化过程提供了多因子解释;Schmidt从空间维度与时序过程、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客观边际化与主观边际化、边际化表征与边际化程度多维视角出发,建立了边际化研究的总体框架[6]。在实证研究方面,学者们针对特定边际地区――转型国家[5,7]、干旱生态脆弱区[8]、喜马拉雅山区[9],开展了边际地区类型划分、边际化特征与问题识辩、边际化动力机制研究,山区因其边际化的典型性而成为实证研究的重点。全球化对边际地区产生积极和消极影响[10-11],不利的发展环境会加重边际地区边际化[12]。在对策方面,环境管理[13]、教育培训[14]、边际地区旅游[15]成为边际地区从“边际化”到“反边际化”的基本途径。社会经济转型时期的中国,城市社会群体分异与城市空间边际化程度在加重[16],中国乡村边际化、进城务工人员边际化、贫困地区边际化问题突出[17]。目前国内学者针对“边际地区边际化过程”的系统研究较欠缺,相关研究集中在边际地区土地利用[18]、农地边际化[19-20]、边缘化地区特征[21]、历史时期边际地区问题[22]等方面。总体上看,国际学术界对边际地区边际化研究已有一定的积累基础,对边际地区边际化的概念、类型、特征、问题、成因已有初步揭示[23]。然而,不足之处在于:重视空间极化与全球化的地区响应,对边际地区的内部边际化与内部反边际化研究不够;注重边际地区边际化影响因素分析,但地方垂直综合研究与空间水平关联分析相脱节;尺度研究上已有的成果集中于大洲、国家和地区层次,对县乡等小尺度地域研究较少。本文基于空间极化与空间边际化耦合关系,对空间边际化机制及其作用分量进行了理论解构,并利用甘肃古浪县和浙江宁海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构成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
二、理论建构
边际地区边际化程度是基于两个或多个地域单元发展状态的比较,具有相对性。相比较的地域单元,既可以是空间分离的,也可以是空间毗邻的。为简化研究和便于实证,本文主要聚焦于空间关联体(同一区域内)不同边际化地域单元某一发展要素的分析与比较。为创建一套完整的理论框架和定量分析体系,进行以下一系列理论设定和分量解构。
第一,空间边际化理论总体表述为,空间关联体内不同地域单元的边际化程度,是由空间水平关联作用与区域垂直综合作用耦合形成。这一耦合关系由四项作用分力构成:外部边际化作用分力(Fom)与外部反边际化作用分力(Foum);内部边际化作用分力(Fim)与内部反边际化作用分力(Fium)。进一步,依据作用力对边际地区发展程度产生的正负效应的不同,将外部反边际化与内部反边际化的作用分力之合力称为反边际化作用力(Fum),将外边际化与内部边际化的作用分力之合力称为边际化作用力(Fm),见图1。
图1 边际地区边际化机制解构
第二,与外部边际化、外部反边际化、内部边际化、内部反边际化的作用分力相对应,四个作用力在边际地区形成四种不同的功能响应:外部边际化效应(Eom)、外部反边际化效应(Eoum)、内部边际化效应(Eim)、内部反边际化效应(Eium)。前一组概念是对空间极化、回流/扩散效应的嫁接,后一组概念则是对边际地区内部发展要素或条件产生的约束―限制、支撑―激励机制的表述。外部边际化效应主要是在极化区域的极化作用下,导致劳动力、资本、技术等发展要素流出,进而加重了边际地区边际化程度,削弱了边际地区的发展能力与发展水平。外部反边际化效应,主要是由于极化地区的回流/扩散作用或国家政策性投入,导致劳动力、资本、技术等发展要素的流入,进而提升边际地区的发展程度。对社会经济发展滞后的边际地区而言,因技术层次低和资金缺乏,外部边际化主要表现为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对地方经济的影响,外部反边际化主要表现在外出务工收入和政策性投入。内部边际化效应源自于边际地区发展条件/要素支撑的不足产生的强烈限制,阻滞了边际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内部反边际化效应,是边际地区在外部边际化效应与外部反边际化效应作用下与区域发展要素支撑下所实现的内生性发展程度。与边际化作用力与反边际化作用力相对应,把外部边际化效应与内部边际效应统称边际化效应(Em),外部反边际化效应与内部反边际效应统称反边际化效应(Eum)。
第三,与四个作用分力和四种效应相对应,存在四个可识别可测度的分量:外部边际化分量(Xom)、外部反边际化分量(Xoum)、内部边际化分量(Xim)、内部反边际化分量(Xium)。进一步,可将外部边际化分量与内部边际分量并合为边际化分量(Xm),外部反边际化分量与内部反边际分量并合为反边际化分量(Xum)。
第七,需要强调的是,由于存在空间水平关联作用与区域垂直综合作用的耦合关系,外部边际化、外部反边际化、内部边际化、内部反边际化的作用分力及其各分量并非完全独立关系。假设两个地域单元处于完全封闭状态,则两单元的反边际化分量仅限于内部反边际化分量,边际化全由内部边际化产生。然而,在开放条件下,空间水平关联与区域垂直综合作用形成了两种基本的耦合关系:一方面,外部资金等发展要素的流入直接构成两个单元的外部反边际化分量(Xoum)及其外部边际化分量(Xom)差异,同时注入的资金与区域发展要素耦合作用,形成了一个内部反边际化分量增加值(Xoum-ium),即在内部反边际化分量中已经包含了外部反边际化所贡献的一个量,用集合术语表达为Xoum-ium∈Xium。另一方面,在空间极化作用下,劳动力等发展要素的流出或多或少会对边际地区发展程度产生负面影响,存在因发展要素流出而导致内部边际程度加重的分量(Xom-im),即内部边际化分量中包含了外部极化边际化产生的一个分量,用集合术语表达为Xom-im∈Xim。
第八,以上分析框架可以拓展到空间非关联的两个或多个地域单元的边际化分析与比较。需要说明的是,不管是外部边际化分量还是内部边际化分量,均是基于与基准单元值的比较,具有相对性。对此,进一步将内部边际化分量(Xim)分成两部分:一是内部绝对边际化分量(Xima),它是边际地区因“内部自身发展条件不足”而对发展态形成的约束或限制程度;二是内部相对边际化分量(Ximir),它是内部边际化分量中扣除内部绝对边际化分量剩余部分,用公式表达为Ximir=Xim-Ximia,其含义可表述为因“相对基准单元的发展要素与条件的差距”而形成的相对边际化程度。
三、研究区域与资料处理
目前国家公布的不同行政级别的统计年鉴中,县级农民人均纯收入具有最详细的分类数据,相对省(市)地域尺度,县级单元在自然生态、社会经济发展要素与环境方面具有更多同质性,因此,本文以县级单元进行实证研究。选择地处西北内陆、县域经济发展落后、垂直地带性分异明显的甘肃古浪县作为案例研究区,以揭示边际地区不同自然环境条件下的空间边际化特征。进一步,选择地处东南沿海、地方经济和区域经济发达的浙江宁海县作为与之比较的参照系,以揭示边际地区与发达地区的边际化程度及其主要成因。
(一)研究区域的基本特点
古浪县位于祁连山东延支脉乌鞘岭北麓,地处中国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三大自然区的交汇地带。海拔在1 550~3 469米,从北部的腾格里沙漠荒漠草场带、腾格里沙漠南缘半荒漠草场带,到中部的祁连山北坡黄土丘陵沟壑半荒漠草场,到南部的中山山地草场带和高山草甸草场带,自然景观的垂直地带性分异明显。与自然景观变化相对应,农业景观呈现出沙区牧业、平原绿洲农业、沙积高丘旱作农业、绿洲农业―浅山干旱农业、低山旱作农业景观带、中山二阴农牧林景观带、亚高山高寒牧农林景观带的变化格局。无疑这一地区是研究“自然环境限制、自然景观与农业景观分异下的空间边际化”的理想区域。
2012年古浪县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9 034元、3 559元,远低于全国同期的两个指标值38 354元、7 917元。全县3575万农村人口中有1683万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高达471%。全县劳务总人数971万人,劳务总收入1052亿元,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的2990%。古浪县是全国592个国家级贫困县之一,近年来在甘肃省86个县市中人均GDP和农民人均纯收入排位在60~66之间,属于典型的边际地区,边际化特征与边际化问题突出。除上海市和北京市外,在省级行政区中浙江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23年居全国首位,2012年宁海县人均GDP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54 483元、16 547元,经济实力在浙江省69个县市中排位在30左右。选择宁海县作为参照系,一是避免高度工业化、城市化的大都市地域,二是能够代表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偏上的水平。
(二)资料来源与处理
本文的基础数据来源于甘肃古浪县和浙江宁海县统计年鉴中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及构成”数据。选择农民人均纯收入这一指标研究边际地区边际化程度,主要基于以下考虑:(1)农民人均纯收入数据来自农民家庭调查户的收支流水账,具有详实性和良好置信度。(2)农民人均纯收入是反映农民家庭各项实际收入水平的综合性指标,该指标对揭示农村边际化地区及其边际化程度具有指示性意义。(3)更重要的是,农民家庭纯收入既包括家庭经营性收入,又包括转移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外出务工的工资性收入,收入结构数据与上述理论框架中的反边际化和边际化分量具有良好的对应和契合,能够支撑边际化程度分析。
依据已建立的分析框架和各组分的内在特点,对两县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构成数据作以下处理:(1)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对应于内部反边际分量(Xi-ium),由三部分构成。一是第一产业(种植业、林业、牧业),反映农业在反边际化中的贡献率;二是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反映农民家庭经营中工业和手工业在反边际化中的作用大小;三是农民家庭来自第三产业(批发零销、餐饮业、服务业、运输业)的纯收入,反映农民家庭经济中服务业支撑的程度。(2)各乡镇的外部反边际分量(Xi-oum)由三部分组成。一是转移性收入,主要是国家财政救济、补贴和来自非家庭成员的外来收入,反映政策投入资金在反边际化率中的贡献量;二是财产性收入,主要由银行存款利息组成,由于存款大部分来自外出务工收入积累,因此列入外部反边际量中;三是家庭成员的工资性收入,包括在非企业组织、本乡地域内、外出从业收入。
四、古浪县边际化分析
(一)古浪县内部边际化时空分析
择定农民人均纯收入最高的永丰滩乡为基准单元。将古浪县各乡镇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按降序排列,这一排序总体上与绿洲―灌溉农业区、绿洲―旱作农业混合区、旱作―二阴农业区的空间分布一致。利用公式(1)-(8),求算出各乡镇的内部反边际化分量与外部反边际化分量、内部边际化分量与外部边际化分量、边际化率与反边际化率,见图4、图5及表1。
从平原绿洲农业到祁连山低山旱作农业、中高山二阴高寒农业,随着发展种植业和非农产业的适宜性降低和限制性增强,内部反边际化分量及组分、外部反边际分量及组分总体上表现出梯度递减、边际化程度加重的特点。同时,外部反边际化分量从明显低于内部反边际化分量转到高于内部反边际化分量,反映出边际化地区力图通过提高外部反边际化来减弱边际化程度的努力。在反边际化总量中,国家政策性补贴所占比重不到10%,说明靠政策补贴难以解决边际地区的生计与发展问题。在边际化量中,内部边际化分量占了绝大部分。旱作―二阴农业区的八个乡镇平均边际化率为6179%,其中内部边际化率为5351%,外部边际化率为846%。在内部边际化率中,农业边际化率占了3572%。表明自然环境尤其是发展农业条件的差异是导致边际地区内部空间边际化的主要原因。
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所有乡镇即使是重度边际化乡镇,农民人均收入构成中非农收入均高于农业收入。这一现象内含了中国农村发展诸多特有的问题:这是农业与非农业收益差异在农民收入构成、乡镇经济构成上的体现;用三次产业结构来分析乡镇或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严重偏差;中国的工业化、城镇化已将中国整个乡村经济拖入到对其的高度依赖中,一旦这一进程受阻,必然会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难以估量的冲击和影响。
以永丰滩乡为基准单元,依据古浪县2003-2012年各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构成数据和边际化值,选择绿洲―灌溉农业区的海子滩镇、绿洲―旱作农业区的民权乡、旱作―二阴农业区的横梁乡,进行古浪县内部空间边际化变动分析(表1)。数据分析表明:(1)10年来各年份的边际化量、内部边际化分量、外部边际化分量、边际化率四个指标值,均表现出明显的海子滩镇大于民权乡、大于横梁乡的梯度变化特点。(2)除个别年份外,三乡镇的内部边际化量与内部边际化率均高于外部边际化量和外部边际率,并呈现出从绿洲―灌溉农业、绿洲―旱作农业到旱作―二阴农业其差值增大的趋势。(3)2003-2012年期间,海子滩镇的边际化程度呈下降趋势,边际化率从2003年的0.12%降低到2012年的0.08%,多年平均边际化率为0.10%,其中,年平均内部边际化率和外部边际化率分别为0.11%、-0.01%。民权乡的边际化加重明显,同期边际化率从0.26%增加到0.49%,多年平均边际化率为0.36%,其中,年平均内部边际化率和外部边际化率分别为0.25%、0.11%。横梁乡的边际化呈现持续加重的特点,同期从边际化率从0.53%增加到0.65%,多年平均边际化率为0.55%,其中,年平均内部边际化率和外部边际化率分别为0.36%、0.19%。(4)总体上看,受自然环境的强烈限制,内部边际是各乡镇边际化差异的主要动因;绿洲农业区的边际化程度有所减弱,其他类型农业地域则表现出边际化持续加重的态势。
(二)以宁海县为基准地域单元的边际化分析
以浙江宁海县为基准单元,利用古浪县和宁海县2003-2012农民人均纯收入构成数据,完成古浪县边际化程度变化表(表2)。计算结果表明:(1)10年来古浪县与宁海县的农民人均纯收入绝对差值即边际化量快速加大,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1.33%,呈现出重度边际化特点。(2)在边际化分量中,各年的内部边际化分量和内部边际化率均低于外部边际化分量和外部边际化率,且随着时间变化其差值有加大趋势。2003-2012年期间年平均边际化率为0.77%,其中,年均内部边际化率和外部边际化率分别为0.21%、0.56%。(3)内部边际化分量中,农业的边际化量所占比重较低(年平均值为31.48%),非农产业所占比重大(为60.52%)。近年来古浪县农业边际化的绝对值和相对值均表出现较明显的增加趋势,表明伴随宁海县的整体经济实力的提高,非农产业对农业的反哺作用逐步显现,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拉大了与落后地区农业发展水平的差距。(4)外部边际化分量中,工资性收入中占了绝对主体,各年份占外部边际化比重在82%~97%之间,同时也是边际化总量中贡献率最大的一项,多年来平均占边际总量的64.15%。值得关注的是,在工资性收入构成中,古浪县本乡地域内收入所占比重从2003年的11.24%下降到2012年的9.45%,同期宁海县本乡地域内收入所占比重从79.81%上升到83.53%,表明农村乡镇地域层次上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发达地区持续增强而落后地区相对减弱的变化特点。
与乡镇经济、县域经济和区域经济发达的宁海县比较,古浪县除面积有限的绿洲农业外,干旱、半干旱、阴凉的黄土低山中高山自然环境刚性地制约了农业生产和非农产业的发展;县城和县域经济弱小,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低下(分别为25.16%、18.96%),难以带动农民非农产业收入增加;同时由于劳动力整体素质和外出率相对较低,远离经济发达地区,到东南沿海务工人数少、本地劳务市场工资相对低廉等原因,客观上加重了边际地区及其发展条件不错的乡镇外部边际化程度。
五、结语
空间经济非均衡发展中的边际化是空间极化与空间边际化耦合作用的结果。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状态持续滞后”这一现象,现有的一些理论――增长极理论、循环积累论、核心―边缘模式等,侧重从“极化/核心区域”的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进行解释,忽视并缺失了边际地区内部边际化和内部反边际化的基础性作用,显示出其理论解释力的不足。空间边际化理论以“边际地区”为研究基点,力图将区域比较与空间分析、地方垂直综合作用与空间关联作用、空间极化与空间边际化整合于理论建构中。与“核心区”的“空间极化”相对应,“边际地区”的“空间边际化”提供了一套耦合的互补的理论解释,展现出空间差异和空间非均衡研究的新视角。
在经济全球化、经济转型、多级城市经济极化背景下,中国空间经济呈现出持续而强烈的梯度差和边际化特征。边际地区已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滞后、“三农问题”突出、经济发展不平衡极端化、潜存的社会矛盾和冲突大的“问题―危机区域”,凸显了对边际地区理论与实证研究的重要性。古浪县边际化的案例研究表明:不同地域单元之间的发展条件,尤其是农业发展条件的差异,是形成边际地区内部空间边际化的主要因素;受自然环境及其弱化的经济环境的双重约束,抑制了总收益,减弱了生产要素投资及其效益,内部边际化以一种持恒的力量阻滞了边际地区的内生增长,并具有一种难以逆转的刚性特点;与中国经济发达区域比较,非农产业发展环境和发展水平,尤其是工资性收入和第二第三产业收入的差异,成为边际地区边际化的主要原因。
基于农民人均纯收入构成的边际化分析方法,具有结构性分析、相对比较分析、黑箱分析的特点,无疑可成为研究农村边际地区边际化有用的工具,但同时存在研究方法和农民人均纯收入数据自身的缺陷。基于已建立的研究框架,需要进行长时段、多类型、复合性指标的实证分析,有几个关键性问题有待深入研究:地方垂直综合作用下即人地交互作用下的边际化机制如何?如何测算并剥离出外部边际化效应带来的内部际化增量?如何测算并剥离出外部反边际化效应带来的内部反际化增量?中国农村青壮年大量外出对边际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如何?
参考文献:
[1]LEIMGRUBER W.Marginality and marginal regions: problems of definition[C]//CHANG C Y D,JOU S C,LU Y Y.Marginality and development issues in marginal regions.Taipei: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1994.
[2]ANDREOLI M.Development and marginalization in Liguria region[C]//CHANG C Y D,JOU S C,LU Y Y.Marginality and development issues in marginal regions.Taipei: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1994.
[3]ENYEDI G.Development issues of marginal regions in Hungary[C]// CHANG C Y D, JOU S C, LU Y Y.Marginality and development issues in marginal regions.Taipei: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1994.
[4]PIGOZZI W.A hierarchy of spatial marginality through spatial filtering[J].The Professional Geographer,2004,56(4):460-470.
[5]TYKKYLAINEN M.From territorial marginality to marginality in cybersociety[C]//LEIMGRUBER J H,MAJORAL W R.Perceptions of marginality:Theoretical issues and regional perceptions of marginality in geographical space.Aldershot,Hants,Uk;Brookfield,Vt.:Ashgate,1998.
[6]SCHMIDT M H.An integrated systemic approach to marginal regions:From definition to development policies[C]//LEIMGRUBER J H,MAJORAL W R.Perceptions of marginality:theoretical issues and regional perceptions of marginality in geographical space.Aldershot,Hants,Uk;Brookfield,Vt.:Ashgate,1998.
[7]KOUTNY R,VAISHAR A.Transformation in marginal regions:The example of middle Dyje region[J].Acta Universitatis Carolinae, Geographica,1997,32(S):357-367.
[8]ANASTASI A B,ANASTASI M C.Social,plitical,and economic problems attempting against the development of arid deserts in Mendoza, in Furlani de Civi[C]//PEDONE C,SORIA N D.Development issues in marginal regions Ⅱ:Policies and strategies.Universidad de Cuyo:Mendoza,1996.
[9]SINGH R B,GHAI S.Environmental disasters in marginal areas:A case study of road construction induced impacts in a Himalayan Yamuna Catchment[C]//SINGH R B,MAJORAL R.Development issues in marginal regions:Processes,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societal reorganizations.Oxford and IBH Publishing:New Delhi,1996.
篇6
一、目前媒介融合现状
“媒介融合”就是媒体之间的相互合作,也可以说是媒体相互联盟。在我国“媒介融合”就是利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以信息消费终端的需求为导向,包括内容上的融合、网络上的融合和终端上的融合所构成的媒体形态的变化。
(一)发达国家媒介融合的现状。发达国家主要指的是欧美国家,这些国家较早的进入媒介融合阶段的国家,其中比较出名的英国新闻媒体,就像BBC广播公司和《每日电讯报》等在整合新闻编辑部,为的就是采取多方式和全天不间断的向受众群体每日的最新消息。可以说英国的已经将电台、电视和网络的编辑部融合为一个完整的新闻编辑部,逐步为探索全平台的全方位采编。
前几年英国著名报社的编辑部将网络和手机的采编人员与原报纸编辑人员整合在统一的一个同心圆为结构的办公室,进行办公的期间报社的决策型领导就在圆形区,而各个业务部的门则是围绕在决策区,办公区有一面巨大的媒体墙,展示的都是最新的新闻、最受关注网站新闻、视频新闻和图片新闻。该报记者每人都有关于现代媒体工具的相关教材,并且各个记者或编辑部都不止一台,每人都是最低两台电脑,这些电脑的用途就是分别接入不同的信息源,主要是视频、音频、博客、微博评论等,对于这些新媒体每个编辑或记者都能熟练的操作,可以说就像说多媒体编辑部。因为报社的结构调整够完美、够彻底,报社的对手给该报起了一个很特别的名字叫“每日恐怖报”。与此同时美国比较著名的报社也进行了对编辑部的调整,也是创新设计的多媒体,并与现代的报业编辑出版发行工作条件相符。
很多方面都表明在媒介融合下,显然欧美国家较早实行了相互合作和联盟的全媒体发展战略,许多媒体逐步也都开始改造编辑部结构作为实行媒体的整合,逐步在不同层次和层面把网络媒体编辑与传统媒体编辑部进行了结合,进而实现多媒体同时传播的目的,这种做法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国内也开始借鉴这种方法,结合我国的实际进行调整使用。
(二)目前我国媒介融合现状。我国的媒介融合与国外的相似,主要体现在全媒体的相互合作和联盟。就拿报纸来说:(1)主导就是网站,而记者就是多媒体的网站采编,都是由网站统一指挥;(2)以报网为核心的整合是多媒体记者,也是报纸和网站记者同时兼任;(3)各报在集团无界限,多媒体记者属于集团直属管理。我国全媒体发展中,有一少部分报业的全媒体战略的整合发展取得比较大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来源于集团对现代市场的了解,根据现代市场的形式行动早,提前走在报业全媒体发展的前列。这些提早实行全媒体发展战略的报业集团,主要是组建了全新的媒体新闻部,并把多种媒体进行整合和融合,并以全新的“全媒体框架”,实现了由营销报纸至营销内容的变化,这一变化影响力非常之大、非常震撼。
“三网融合”主要包括电信网、电视网和和计算机网,虽然是融合,可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合为一体,而是高科技的融合,也是高端应用的融合。这种融合是统一的,在网络上互相连通,覆盖全面,在业务上也是相互渗透,也可以使用统一的IP协议,在合作的同时也是竞争,无形中这三个行业形成统一的管制和政策。而三大网络的改造,也实现了全媒体的通信业务。
二、新闻编辑内涵的变化
科技的每一次进步,都会给新闻传播媒介带来巨大的改变,正如印刷术之于报纸、无线电之于广播、视频传授之于电视等,每一种新媒介的出现不但改变新闻界的格局,同时也使新旧媒体在某些功能上出现叠加及融合,使得媒体的内涵不断的丰富。新闻作为媒体的最主要传播内容,其编辑所包括的内涵也在如今这种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发生着改变,这种改变分别反映在报纸、广播及电视三种传统媒体之中。
(一)报纸新闻编辑内涵的变化。报纸作为最早出现的公众传播媒介,其本身经历了数次变革,已经发展到了较为成熟的阶段。根据编辑技术手段、形式等来划分,报纸编辑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文字信息编辑阶段,受制于新闻采集方式的单一,新闻编辑主要是运用文字的感染力来突出每条新闻的特征;第二阶段为文字与图片信息组合编辑阶段,随着照相技术的普及,在新闻编辑中运用图片来表达新闻内容,具有跟直观的效果;第三阶段为计算机采编与激光照排阶段,计算机技术的兴起,使在报刊新闻编辑也收益于自动化的普及;第四阶段就是如今的互联网新闻采编模式,是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逐渐兴起的。报纸虽然作为最传统的新闻媒介,但其新闻编辑的内涵却随着技术的升级发生着不断的革新,这也保证了报纸持续至今的生命力。
(二)广播新闻编辑内涵的变化。广播的出现让人们首次感受到新闻传播的实时性,相对于保证较长的编辑周期,广播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将采编到新闻事件进行传播,这也对新闻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报纸类似,广播新闻的编辑内涵的发展也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播报报纸新闻阶段,广播接收设备尚未普及的时代,报纸仍是最为强势的新闻传播方式;第二阶段为广播新闻独立发展阶段,随着广播接收设备的普及,广播作为一种独立媒体的条件也已成熟,广播新闻的编辑也开始了其独立的发展;第三阶段为实况转播阶段,广播真正的优势开始为人们所注意,其能够在第一时间将事件发生的声音信息实时传播到听众那里;第四阶段为专业新闻电台阶段,此时电视也开始普及,广播开始以专业化来立足于新闻受众之中,对于新闻编辑的专业性要求也相应的提高了。
(三)电视新闻编辑内涵的变化
电视作为能够同时传播音、视信息的传播媒体,其由于与高科技产业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其技术支持手段仍在发展提升之中。在电视媒体发展壮大的几十年间,其新闻编辑内涵的变化也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广播复制阶段,即新闻形式仍以口播为主,新闻编辑方式沿袭着广播媒体的形式;第二阶段为画面传输为主的新闻传播形式,新闻编辑的内涵开始了新的扩展,视频编辑成为了新闻编辑的主要内容;第三阶段为实时采集与远程传输阶段,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便携视频采集设备开始出现,远距离传输设备也得到应用,新闻编辑更多的依赖于新技术;第四阶段为现场直播阶段,对新闻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画面实时切换,画外音及时补充等成为电视新闻最常见的形式。
篇7
关键词: 数字化,特点,架构,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407.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数字化变电站在近年的飞速发展主要是由两个原因的推动。一是IT技术与通信技术近些年来的突破性进展使得数字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从技术和经济角度而言成为可能。二是电力企业对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的重视以及需求侧管理对于电力企业效益的重要性。
1: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特点
1.1智能化的一次设备 一次设备被检测的信号回路和被控制的操作驱动回路采用微处理器和光电技术设计,简化了常规机电式继电器及控制回路的结构,数字程控器及数字公共信号网络取代传统的导线连接。换言之,变电站二次回路中常规的继电器及其逻辑回路被可编程序代替,常规的强电模拟信号和控制电缆被光电数字和光纤代替。
1.2网络化的二次设备
变电站内常规的二次设备,如继电保护装置、防误闭锁装置、 测量控制装置、远动装置、故障录波装置、电压无功控制、同期操作装置以及正在发展中的在线状态检测装置等全部基于标准化、模块化的微处理机设计制造,设备之间的连接全部采用高速的网络通信,二次设备不再出现常规功能装置重复的I/O现场接口,通过网络真正实现数据共享、资源其享,常规的功能装置在这里变成 了逻辑的功能模块。
1.3自动化的运行管理系统
变电站运行管理自动化系统应包括电力生产运行数据、状态记录统计无纸化;数据信 息分层、分流交换自动化变电站运行发生故障时能即时提供故障分析报告,指出故障原因,提出故障处理意见;系统能自动发出变电站设备检修报告,即常规的变电站设备“定期检修”改变为“状态检修”。
2: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结构
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结构在物理上可分为两类,即智能化的一次设备和网络化的二次设备;在逻辑结构上可分为三个层次,根据IEC6185A通信协议草案定义,这三个层次分别称为“过程层”、“间隔层”、“站控层”。
2.1过程层
过程层是一次设备与二次设备的结合面,或者说过程层是指智能化电气设备的智能化部分。过程层的主要功能分三类:(1)电力运行实时的电气量检测;(2)运行设备的状态参数检测;(3)操作控制执行与驱动。
2.1.1电力运行的实时电气量检测。
与传统的功能一样,主要是电流、电压、相位以及谐波分量的检测,其他电气量如有功、无功、电能量可通过间隔层的设备运算得出。与常规方式相比所不同的是传统的电磁式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被光电电流互感器、光电电压互感器取代;采集传统模拟量被直接采集数字量所取代,这样做的优点是抗干扰性能强,绝缘和抗饱和特性好,开关装置实现了小型化、紧凑化。
2.1.2运行设备的状态参数在线检测与统计变电站需要进行状态参数检测的设备主要有变压器、断路器、刀闸、母线、电容器、电抗器以及直流电源系统。在线检测的内容主要有温度、压力、密度、绝缘、机械特性以及工作状态等数据。
2.1.3操作控制的执行与驱动。 操作控制的执行与驱动包括变压器分接头调节控制,电容、电抗器投切控制,断路器、刀闸合分控制,直流电源充放电控制。过程层的控制执行与驱动大部分是被动的,即按上层控制指令而动作,比如接到间隔层保护装置的跳闸指令、电压无功控制的投切命令、对断路器的遥控开合命令等。在执行控制命令时具有智能性,能判别命令的真伪及其合理性,还能对即将进行的动作精度进行控制,能使断路器定相合闸,选相分闸,在选定的相角下实现断路器的关合和开断,要求操作时间限制在规定的参数内。
2.2间隔层
间隔层设备的主要功能是:(1)汇总本间隔过程层实时数据信息;(2)实施对一次设备保护控制功能;(3)实施本间隔操作闭锁功能;(4)实施操作同期及其他控制功能;(5)对数据采集、统计运算及控制命令的发出具有优先级别的控制;(6)承上启下的通信功能,即同时高速完成与过程层及站控层的网络通信功能。必要时,上下网络接口具备双口全双工方式,以提高信息通道的冗余度,保证网络通信的可靠性。
2.3站控层站控层的主要任务是: (1)通过两级高速网络汇总全站的实时数据信息,不断刷新实时数据库,按时登录历史数据库;(2)按既定规约将有关数据信息送向调度或控制中心;(3)接收调度或控制中心有关控制命令并转间隔层、过程层执行;(4)具有在线可编程的全站操作闭锁控制功能;(5)具有(或备有)站内当地监控,人机联系功能,如显示、操作、打印、报警,甚至图像,声音等多媒体功能;(6)具有对间隔层、过程层诸设备的在线维护、在线组态,在线修改参数的功能;(7) 具有(或备有)变电站故障自动分析和操作培训功能。
3 数字化变电站在南汇电网中的应用
3数字化变电站的发展趋势
3.1 数字式传感器的可靠性
国内厂家的产品,稳定性和准确性,还未得到大量实际应用的证明。国外产品,在一些关键问题,例如无源式传感器的温度效应(性能受温度影响较大),有源式传感器的激光功能对本身的寿命影响等,还无法形成技术突破。这样,对数字式传感器的大规模应用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3.2 设备互操作性
不同厂商之间设备的互操作性,不同层级(站控层和间隔层间)的互操作性,还无法得到保证。IEC61850作为一个新的世界性电力行业设备通信协议标准,自身仍然需要不断完善。IEC61850协议与之前的协议本质区别在于,之前的是面向点的技术,而IEC61850是面向对象的技术。这些技术都是来自于通信行业和IT行业,那么在这两个行业的新技术,比如面向过程的协议,是否会代替IEC61850,从而彻底数字化变电站的架构模式以及发展路径呢?这些或许是我们需要考虑的。
3.3 通信的安全性。
数字化变电站的,全部指令都是由光线传递的数字信号。由于设备本身的数字处理出错,传递过程或者设备受到电磁干扰,以及可能的网络攻击导致设备得到错误的数字命令,从而做出错误的动作。这种情况,在传统的的变电站中可以说很难碰到,但是在数字化变电站中,出现的概率就比较高。以笔者所接触到的情况,由于这种通信故障或者无法查明的原因造成的开关勿动作,目前没有碰到,但是经常毫无征兆的发出信号,确实已经发生多次,造成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对此,由于IEC61850标准本身是没有包含信息安全机制,需要其它协议做补充。因此,发展可靠的安全通信加密技术比较迫切。
3.4 运行管理模式的转换。
第一:就是基于电网故障分析的继电保护系统和电网分析的继电保护专业,同围绕以“四遥”为标志的SCADA系统的自动化通信专业,在基层供电部门应该分开管理。第二:二次系统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往往是以设备技术为导向的,因此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故在积累实际经验的情况下,抓紧及时完善相关的作业规范尤其迫切。第三:由于设备的智能化水平提高,对设备运行参数的获得也更加可靠,这样就为设备从目前的预防性检修转向状态检修创造了坚实的基础。第四:常规的变电站巡视流程是否需要做出改变。数字化变电站的电气参数,大部分可以从远端监控系统得到。甚至在未来实现了遥视功能后,常规巡视的必要性大幅下降,从而使得人力资源消耗大为减少。
4 总结:
数字化变电站的四大基石,非常规的光电式传感器,智能化的一次设备,不断发展的网络通信技术,以及基于IEC61850标准的自动化系统。它的出现,给输配电网的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大大提高了电网的自动化水平,故障处理能力,设备的寿命也大幅提高。它的出现即是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电网公司追求企业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客观要求。
参考文献:
1:电子式互感器在数字化变电站中的应用,徐大可,汤汉松,孙志杰
篇8
>> 海鹦北大西洋上的“四不像” 加拿大北大西洋学院 从三速复苏到北大西洋衰退 纽芬兰纪念大学与北大西洋公立学院三加一合作课程 黄土高原地区气候与北大西洋\低纬地区的遥相关 大西洋赛区 大西洋战争 大西洋“未老先衰” 大西洋“魔海”漩涡逃生记 《大西洋密码》简史 横渡大西洋之旅 大西洋之惑 飞越大西洋 重返大西洋(下) 重返大西洋(中) 独身横渡大西洋 南大西洋中脊表层沉积物中稀土元素的含量及分布模式分析 中国联通与喀麦隆电信共建南大西洋国际海缆 气候变化导致跨大西洋飞行更颠簸 为爱穿越大西洋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 海表风场特征分析
2.1 海表风场的季节特征
将北大西洋海域的海表风速从1957年08月至2002年07月取多年季节平均,得到该海域海表风速MAM(March,April,May)、JJA(June,July,August)、SON(September,October,November)、DJF(December,January,February)期间及多年平均海表风速的分布特征,见图1、图2。
季节特征:北大西洋海域的海表风速等值线在各季均大致呈东西带状分布,且有高纬度向赤道表现出高—低—高—低的分布特征,与三风四带相吻合。MAM期间:海表风速的大值中心分布于西风带海域,平均风速在8 m·s-1,高值中心达到9 m·s-1以上,在20°N附近海域存在一个风速的相对低值区,呈东西带状分布,春季和夏季皆存在,平均风速在6 m·s-1左右,赤道附近的平均风速较低,尤其是MAM期间,平均风速在4 m·s-1以内,且还存在一低值中心,风速在3 m·s-1左右;JJA期间:海表风速为全年最小,西风带海域仍为风速的相对大值区,但此时平均风速已经降至7 m·s-1左右,详见图1b;SON期间:海表风速的分布特征与MAM期间较为相似,仅仅是在数值上略高于MAM期间,(见图1a和图1c)DJF期间:海表风速为全年最大,平均风速在10~11 m·s-1,西风带的大风区的平均风速在11 m·s-1以上。值得注意的是:加勒比海海域常年存在一风速的相对大值中心。从多年平均来看,风速存在一明显的、范围较广的大值区:西风带海域,年平均风速约8~9 m·s-1,此外,加勒比海也存在一范围较小的大风区,年平均风速约8 m·s-1。
从年平均风速的分布特征来看,大值区仍主要分布于40°N~60°N之间的西风带海域,该区域的年平均风速基本在8 m·s-1以上,高值中心能达到9 m·s-1以上,此外还存在一相对大值区:加勒比海,年平均风速可达到8 m·s-1以上;哈德孙湾的年平均风速在7 m·s-1左右;20°N~30°N之间海域的年平均风速在6 m·s-1以内;戴维斯海峡和赤道附近海域的年平均风速较小,分别为6 m·s-1以内、5 m·s-1以内,详见图2。
2.2 长期变化趋势
将北大西洋海域的海表风速从1958年至2001年进行逐年区域平均,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该海域海表风速近44年的整体变化趋势。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1)
式(1)为回归方程,b为线性趋势的回归系数。相关系数为r,用于线性趋势的信度检验。
(2)
(3)
(4)
(5)
(6)
由图3可见,相关系数|r|=0.71>r0.05= 0.29,通过了95%的信度检验,线性变化趋势显著,回归系数为0.0049,也就是说,近44年期间,北大西洋海域的海表风速以0.0049 m·s-1·a-1的速度显著性逐年线性递增。在1958年至1967年期间,该海域的海表风速变化趋势较为平缓,1968年至1974年期间则表现出一波较为强劲的递增趋势,在1975年至2001年期间表现出缓慢的递增趋势,平均风速维持在6.3 m·s-1左右(见图3)。
为了体现北大西洋海域海表风速变化趋势的区域性差异,本文还采用线性回归方法,计算了2.5°×2.5°逐网格点上海表风速的变化趋势,见图4。由图4可以明显看出,北大西洋海表风速的变化趋势表现出较大的区域性差异:呈显著性逐年线性递增的区域主要分布于30°N以下的低纬度海域,变化趋势在0.01~0.025 m·s-1·a-1左右,西班牙东北部近海的递增趋势最为强劲,达到0.035 m·s-1·a-1以上,此外在冰岛附近的一些零星海域也表现出显著性递增,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则呈显著性逐年线性递减,趋势为-0.015 m·s-1·a-1左右,其余海域的海表风速无显著变化趋势。
2.3 突变形势
将北大西洋海域的海表风速从1958年至2001年进行逐年区域平均,利用MK(Mann-Kendall)检验分析方法,分析1958年至2001年期间北大西洋海域海表风速的突变形势。如果UF与UB线相交,且交点位于两条临界线之间,则说明存在明显的突变形式(见图5)。UF与UB线相交于1972年,表明近45年期间北大西洋海域海表风速的突变期为1972年。值得注意的是:UF曲线在1958年至1967年期间的走势较为平缓,在1968年至2001年期间则表现出递增趋势,与图3的结论吻合。
3 结论
(1)北大西洋海域的海表风速等值线在各季均大致呈东西带状分布,且有高纬度向赤道表现出高—低—高—低的分布特征。MAM和SON期间海表风速的分布特征较为相似,大值中心分布于北半球西风带海域;DJF期间的海表风速为全年最大;JJA期间的海表风速为全年最小。加勒比海海域常年存在一风速的相对大值中心。从多年平均来看,风速存在一明显的、范围较广的大值区:西风带海域,加勒比海也存在一范围较小的大风区。
(2)1958年至2001年期间,北大西洋海域的海表风速以0.0049 m·s-1·a-1的速度显著性逐年线性递增。在1958年至1967年期间,该海域的海表风速变化趋势较为平缓,1968年至1974年期间则表现出一波较为强劲的递增趋势,在1975年至2001年期间表现出缓慢的递增趋势。
(3)北大西洋海表风速的变化趋势表现出较大的区域性差异:呈显著性逐年线性递增的区域主要分布于30°N以下的低纬度海域,变化趋势在0.01~0.025 m·s-1·a-1左右,西班牙东北部近海的递增趋势最为强劲,达到0.035 m·s-1·a-1以上,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则呈显著性逐年线性递减,趋势为-0.015 m·s-1·a-1左右,其余海域的海表风速无显著变化趋势。
(4)近44年期间,北大西洋海域的海表风速存在明显的突变现象,突变期为1972年前后。
参考文献
[1] 郑崇伟,潘静,田妍妍,等.全球海域风浪、涌浪、混合浪波候图集[M].海洋出版社,2012.
[2] 郑崇伟.中国海波候、风候特征分析及波浪能、风能资源评估[M].海洋出版社,待刊.
[3] 郑崇伟.全球海域波浪能资源图集[M],海洋出版社,待刊.
[4] 郑崇伟.全球海域风候风能资源图集[M],海洋出版社,待刊.
[5] 郑崇伟.中国海波候、风候图集[M],海洋出版社,待刊.
[6] 郑崇伟,李训强.基于WAVEWATCH-III模式的近22年中国海波浪能资源评估[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1(11):5-12.
[7] ZHENG Chong-Wei,ZHUANG Hui, LI Xi,et al.Wind Energy and Wave Energy Resources Assessment in the East China Sea and South China Sea [J].SCI CHINA TECH SCI,2012,55(1):163-173.
[8] 郑崇伟,庄卉,李训强,等.基于两种数据集的全球SST变化趋势的对比研究[J].海洋科学进展,2012,30(2):171-176.
[9] 郑崇伟,周林.西沙、南沙海域波浪及波浪能季节变化特征[J].海洋科学进展,2011,29(4):419-426.
[10] 郑崇伟.全球海域风能资源储量分析[J].中外能源,2011,16(7):43-47.
[11] 郑崇伟,潘静.全球海域风能资源评估及等级区划[J].自然资源学报,2012,27(3):364-371.
[12] 郑崇伟,郑宇艳,陈洪春.基于SWAN模式的近10年南海北部波浪能资源研究[J].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11,6(2):54-59.
[13] ZHENG Chong-wei,LI Xun-qiang. Long-Term Trend of Sea Surface Wind Speed and(Wind Wave,Swell,Mixed Wave)Wave Height in Global Ocean During the Last 44 Years[J].Acta Oceanologica Sinica,accepted.
[14] 郑崇伟.南海波浪能资源与其他清洁能源的优缺点比较研究[J].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11,6(4):40-45.
[15] 郑崇伟,刘志宏.、黄岩岛附近海域风、浪特征分析[J].军事气象水文,待刊.
[16] 郑崇伟,刘志宏.永暑礁附近海域波浪能资源研究[J].军事气象水文,2012.
[17] 郑崇伟.基于CCMP风场的近22年中国海海表风场特征分析[J].气象与减灾研究,2011,34(3):41-46.
[18] 郑崇伟,张霞.基于WAVEWATCH-III模式的近10年南海波候统计分析[J].气象与减灾研究,2011,34(1):48-55.
[19] 郑崇伟.关注海浪—— 海浪对人类的影响[J],气象知识,待刊.
[20] 郑崇伟.西沙海域波浪能、风能资源开发的可行性研究[M].海洋经济发展与海岛保护,北京:海洋出版社,2011:400-415.
[21] 郑崇伟,李训强,潘静.近45年南海-北印度洋波浪能资源评估[J].海洋科学,2012,41(11):5-12.
篇9
关键词:110kV 、杨丁变电站、数字化变电站、IEC61850、应用总结
1、前言
目前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在国内已经广泛应用,微机型继电保护和测控设备普及应用,监控技术水平逐年上升。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如:二次设备之间互操作性不够、长期维护和运行困难、信息难以共享,重复投资、二次电缆用量多,造价高、运维困难;模拟信号传输存在干扰及附加误差,变电站运行安全性、可靠性降低、难以实现状态检修等;同时为了推进广西数字化变电站技术的推广,将110kV杨丁变电站作为数字化变电站建设是必要的。
由于近代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子式一次设备,光电式传感技术的应用,使实现整个变电站的数字化成为可能。为了实现数字化变电站所要完成的控制、监视和保护功能,110kV杨丁变电站采用三层结构,即变电站层、间隔层和过程层。
监控系统由站级层和间隔层、过程层三部分组成,网络按单网考虑,全网络实现IEC61850通信规约,对全站所有信息按照IEC61850规约建模,实现全站信息共享,过程层到间隔层采用点对点结构,间隔层与站控层组建环网。
过程层主要完成模拟量采样、开关量采集和控制命令的出口等与一次设备相关的功能,过程层设备包括合并单元、智能终端,合并单元与互感器连接,智能终端与开关设备及其他需要采集开关量的设备连接。
间隔层的功能在于完成各个间隔的测量、控制和保护功能。本站中,110kV线路、内桥间隔和主变本体、主变10kV侧配置了智能终端,智能终端完成了站内的测控功能,故110kV和主变部分不配置专门的测控设备,仅由保护设备进行测控信息的转发;10kV测控与保护合二为一,置于10kV开关柜,10kV部分不设置过程层,按照常规综自站的模式,测控保护装置与一次设备用电缆进行连接,间隔层按照IEC61850规约通信。
站级层的功能在于监控全站,向调度上传站内信息,接收来自调度的命令,通过间隔层和过程层对站内设备进行控制。站控层采用以太网方式组网,包括:当地监控主机/操作员工作站一套、继保工作站一套、远动装置两套、微机五防工作站一套和打印机等。
本站不再设传统模式下的备自投装置。110kV进线备自投、跨间隔的操作、电容器与有载调压主变压器综合投切等需要的联闭锁要求,均由IEC61850 GOOSE功能实现。所用变备自投由低压侧智能开关实现。
其它智能设备通过符合IEC61850规约的通信接口接入计算机监控系统,不具备IEC61850通信接口的设备通过规约转换器转换成IEC61850之后接入监控系统。
2、杨丁变电站数字化应用的优点
2.1变电站保护设备运行更稳定
(1)数字化变电站中,智能化一次设备的数字化传感器、数字化控制回路代替了原常规继电保护装置、测控等装置的I/O部分,光缆代替电缆避免了集电器等逻辑部件老化、失灵带来的误动作,克服了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的发热、氧化、切换不可靠等问题。
(2)传统电压、电流互感器内部绝缘机构复杂,易饱和,准确性受二次负载影响、容易受电磁干扰,以及漏气、漏油,甚至存在爆炸等问题。变电站数字化后采用光电式互感器,采用法拉第磁光效应(无源型)或者罗斯夫斯基线圈(有源型)从磁场中获得有关信息,能实现大电流比、无磁饱和、频率响应范围宽,精度高,暂态性能好等优点。
(3)数字变电站采用了智能终端,将部分保护设备放置在开关端子箱中就地保护,极大减少了电磁干扰。
2.2变电站保护设备运行维护更安全方便
(1)数字化变电站能有效避免二次侧的电压回路短路、电流回路开路的恶性事故的发生。
(2)电脑程序代替了传统的保护调试方式,更为快捷、准确。
2.3辅助材料大大减少,建设成本大大降低。
数字化变电站中有色金属、橡胶等材料耗用量大大减少。在今后的运行过程中可改进优化电站配置方式,电站监控设备可集成为占地面积非常小的装置,节约了土地资源。
3、数字化变电站规划与建设当中存在的问题
3.1研发过程中专业协作仍有待加强,比如智能化电器的研究至少存在机、电、光三个专业协同攻关,单一专业取得全面突破仍有相当大的困难。
3.2材料器件方面的缺陷及性能改进,比如电子式互感器的材料。
3.3试验设备、测试方法、检验标准,特别是EMC(电磁干扰与兼容)控制与试验还是薄弱环节。
4、数字化变电站应用前景展望
篇10
关键词:燃油箱温度;油箱边界;外热源;太阳辐射;热模型
中图分类号:V22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048(2014)01-0048-05
ChangeRuleofBoundaryTemperatureinWingFuel TankAffectedbyExternalHeatSource
TONGShenghua1,SHAOLei1,GUYuankang2,FENGShiyu1,LIUWeihua1
(1.CollegeofAerospaceEngineering,NanjingUniversityofAeronauticsandAstronautics,Nanjing210016,China; 2.JiangxiHongduAviationIndustryCO.,LTD,Nanchang330024,China)
Abstract:Thechangeruleofthetemperatureinthefueltankofaircraftscouldprovidethebasisfor theflammabilityassessmentandthedesignoftheonboardinertingsystem.Aheattransfermodelofthe wingfueltankundertheactionoftheexternalheatsourceissetupbyMatlab/Simulinkandverified,and thenthemodelisemployedtoanalyzetheboundarytemperatureinthewingfueltankaffectedbytheaero dynamicheating,Machnumber,theintensityofsolarradiationandotherfactors.Thestudyresultsshow thatthesolarradiationmustbetakenintoconsiderationinthemodelowingtoitsgreateffectonthefuel temperatureregardlessofwhethertheaircraftistakeoff,intheflightordownontheground.
Keywords:temperatureinfueltank;boundaryoffueltank;externalheatsource;solarradiation; thermalmodeling
0 引 言
燃油箱温度对机油箱燃爆性能有着十分 重要的影响,这是因为当温度升高时,反应物分子 运动加剧,相应地单位时间反应物分子碰撞机会增多,反应更容易进行,维持反应所需要的氧含量变 小。
燃油箱温度控制对于油箱的防火抑爆是十分 重要的,它是飞机燃油箱可燃性评估与惰化系统设 计的基础。但在实际飞行包线内,影响燃油箱温度 的因素较多,如飞行马赫数、太阳辐射强度、油箱隔 热性能、燃油回流流量及各种机电系统的热载荷 等,各影响因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耦合关系,因此, 要探明实际飞行包线内燃油箱温度变化规律并非 易事,而掌握油箱边界温度变化则是其基础。
目前,国内外对于燃油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 燃油系统整体分析、燃油油量测量、燃油箱惰化以 及燃油箱通气系统等方面,而对于燃油箱温度计算 方面的研究还很少。
本文就实际飞机机翼油箱的外热源状况进行 了分析,建立了燃油箱边界即蒙皮表面的热交换模 型,并利用相关实验数据完成模型正确性验证,在 此基础上,通过计算和分析,探明了实际飞行包线 内机翼油箱边界温度的变化规律,获得了有益的结 论。
燃油热载荷可分为机体内部和外部两部分。 机体内部热量主要来自于电子设备、环控系统、滑 油系统、液压系统和发动机附件等,它们是通过直 接或间接方式将热量输送给燃油;外部热量主要来 自于太阳辐射和飞行中的气动加热,它通过蒙皮及 油箱隔热材料传给燃油[1]。
位于机身内部的燃油箱并不直接受到外热源 的作用,但对机翼油箱而言,燃油箱的边界即飞机 机翼蒙皮,太阳辐射、气动加热等外热源则通过蒙 皮产生对燃油温度的影响。
1.1 气动加热
由式(5)~(6)可以看出,只考虑气动加热的 情况下,上、下壁面的温度比滞止温度稍低,飞行马 赫数越小,上、下壁面的恢复温度与滞止温度的差 异越小。
1.2 太阳辐射
实际状态下物体都在不间断地向外界发射辐 射能,同时也在不间断地吸收辐射能。当物体处于 辐射热平衡状态时,表明发射和吸收的辐射能相 等,这种平衡也是发射和吸收过程的动平衡。当发 射和吸收辐射能的速率不相等时,就会有辐射差额 产生,即存在辐射换热。
当热辐射的能量G投射到物体表面上时,辐射 能被物体吸收、反射或穿透物体。用α,ρ,τ分别表 示该物体辐射的吸收率、反射率和穿透率,则有α +ρ+τ=1。固体的分子排列紧密,辐射能的吸收 只在一个很薄的表面薄层内进行。因此,可以认为 固体不透过热辐射能量,即τ=0。对飞机机翼来 说,其穿透率为0。
用E来描述太阳的热辐射能力,E表示在单位 时间内、物体每单位表面积向半球空间所发射的全 波长范围内的能量,其单位为W/m2。辐射率是物 体辐射能力与同温度下黑体辐射能力的比值:ε= E/Eb,其值接近于1,表明物体辐射接近黑体的程 度。
对机机翼,在正常情况下只有机翼上蒙皮 会受到太阳辐射的影响,下蒙皮并不会被太阳照射 而直接受到太阳辐射的影响,因此本文太阳辐射对 机翼的影响研究主要是针对机翼上蒙皮。对于实 际中的机翼,将其简化为一个平板,假设太阳辐射 总是垂直于机翼表面,机翼表面具有漫射性质,即 满辐射表面的定向辐射率为常数,并且机翼蒙皮上 温度分布均匀。
设机翼上表面的辐射率为ε,机翼上表面对外 界的辐射力为E(T),对太阳的吸收率为α,周围环 境的温度为TS,机翼上表面和空气之间的对流换热 系数为h,太阳辐射强度为E。根据能量守恒可列 出方程:
2 机翼油箱辐射换热模型
本文采用Matlab/Simulink建立相应的油箱太 阳辐射换热模型,研究在某飞行包线下太阳辐射对 机翼油箱的影响,其飞行高度与相应飞行马赫数[5] 如图1所示。
根据图1的飞行条件,需要将模型分为地面停 机状态的太阳辐射和高空飞行状态太阳辐射,这是 因为两种模型的飞行状态不同,求解参数不同。
在高空飞行条件下,对应的任务时间段为10~ 50min,此时环境温度TS随高度改变,根据文献 [1]可知,在从地面开始到对流层顶区间,温度随高 度向上递减,递减速率大约为6.5℃/km,在海平面 温度为15℃的情况下,环境温度TS可采用公式
TS=15-6.5・H(13)
式中:H为高度,单位为km。
在高空中机翼存在气动加热,此时的机翼表面 环境温度应该为恢复温度Tr,而恢复温度又是一个 与马赫数相关的参数,其求解模型如图3所示。
根据式(12)建立了相应的换热系数计算模型, 如图4所示,其中机翼的特征长度L取值为1.2m。 根据式(8)建立求解壁面温度TW的模块,如图5 所示。
其中太阳辐射强度应随高度变化,本文采用的 计算公式[3]:
根据以上模型可以求解出地面状态下太阳辐 射对燃油箱温度的影响。
3 模型验证及计算结果分析
3.1 模型验证
在文献[3]中,描述了在11km高度,太阳辐射 强度为900W/m2,Ma为1.6的稳态飞行中,太阳 辐射可引起上蒙皮温度升高4K。
本文按文献[3]所给出的飞行条件开展了计 算,其计算结果为4.2K,这与文献[3]的描述十分 吻合,由此证明了模型的准确性。
图7中,研究了整个飞行包线[9]下,燃油箱温 度变化情况,其温度增加范围是在4.2~5.4K之 间。
3.2 计算结果分析
3.2.1 气动加热对机翼油箱边界温度的影响
在飞行时间段内,气动加热会造成油箱边界温 度上升[5],此时的油箱环境温度为恢复温度Tr,如 图8所示。
图中可见在起飞阶段温度差值增加,下降阶段温度差值减少,而在巡航阶段温度差值达到最大, 其原因是在起飞阶段,飞行马赫数增加,在巡航阶 段达到最大,降落时飞行马赫数减少。其中温度 最大差值可达24K,可见在高速飞行情况下研究 机翼油箱温度,必须考虑气动加热对油箱的影 响[10]。
3.2.2 高空飞行条件下太阳辐射对燃油箱壁面温 度的影响
由图7可见,起飞阶段油箱壁面温度随高度的 增加而减少,但由于受到气动加热和太阳辐射的影 响,壁面温度与环境温度的差值随着时间增加,可 以看出其差值的斜率随时间增加,其原因有两点: 一是飞行马赫数的增加使气动加热影响明显;二是 太阳辐射强度随高度增加。
在巡航阶段油箱壁面温度保持不变,这是由于 高度、马赫数和太阳辐射等因素恒定。
在下降阶段温度差值变化明显,并且短时间内 达到很高的差值,其差值斜率也随着时间增加。
起飞阶段和下降阶段影响参数的计算如表1 和表2所示。
3.2.3 在地面停机状态下太阳辐射的影响
由图7可知,0~10min与50~60min是处于 地面停机状态的,由于受到太阳辐射对机翼蒙皮加 热的影响,机翼蒙皮的温度始终比外界环境静温要 高出4.6K,这是由于在地面停机状态下,换热系数 与辐射强度可以大致认为是不变的,其计算结果也 很好地解释了这个情况。
4 结 论
本文通过对机翼油箱外热源换热建模方法的 分析,研究了实际飞行包线内的机翼燃油箱边界温 度的影响因素及变化规律。
在飞行条件下,飞机蒙皮即燃油箱壁面的上壁 面受到太阳辐射,同时整个燃油箱壁面受到外界空 气的影响。这一影响随着飞行条件以及燃油箱壁 面即蒙皮表面的特性会有不同的变化,通过计算可 以发现太阳辐射对燃油箱壁面蒙皮的影响是需要 考虑的。在地面停机时,机身外燃油箱也受到太阳 辐射,太阳辐射的影响依然需要考虑。
参考文献:
[1]寿荣中,何彗珊.飞行器环境控制[M].北京:北京航空 航天大学出版社,2004.
[2]《飞机设计手册》总编委会.飞机设计手册第13册:动 力装置系统设计[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999.
[3]《飞机设计手册》总编委会.飞机设计手册:生命保障和 环控系统设计[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999.
[4]张靖周,常海萍.传热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5]常士楠,袁美名,霍西恒,等.某型飞机机翼防冰系统计 算分析[J].航空动力学报,2008,23(6):1141-1145.
[6]张兴娟,张作琦,高峰.先进战斗机超声速巡航过程中 的燃油温度变化特性分析[J].航空动力学报,2010,25 (2):86-91.
[7]周华刚,周雷,陈江涛.高空飞艇地面温度观测实验研 究[J].测控技术,2012,31(9):23-26.
[8]张文娜,黎宁.飞机蒙皮温度图像的实现[J].计算机与 数学工程,2011,39(3):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