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世界手抄报范文

时间:2023-03-27 02:47: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海底世界手抄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海底世界手抄报

篇1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 语文教学 活力

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很强,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那种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的教学是行不通的,我们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开展更多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语文,在活动中用语文。

一、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提供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小天地

我们使用的语文教材中编排了许多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这些活动既内容丰富又形式多样,有效地拓宽了语文学习的空间。

1.联系课文内容开展活动

在教学中,不难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对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内容很感兴趣,心中充满了好奇,也产生了一些疑问,而这些问题在学习课文过程时并不能得到有效地解决。针对这些疑问,开展相应的主题综合实践活动未尝不可。如:在教学《恐龙》一课时,这篇课文就把学生深深地吸引住了,“恐龙怎么会从地球上神秘地消失了?”“恐龙种类有多少呢?”等大量与恐龙相关的问题会浮现在学生脑海中。我以“神秘的恐龙”为主题在班级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活动的过中,学生走入广阔的学习天地,获取课文中不能学到的知识。

2.挖掘文章内涵开展活动

在教学《走,我们去植树》一课后,我组织学生收集材料,小组合作编辑《我与校园绿化》手抄报,还组织学生走进校园及社区,了解校园环境污染情况,提出自己合理化的建议。活动中,学生明白爱护动植物的重要性。

3.结合阅读教学开展活动

(1)演一演。学生比较喜欢语文教材中故事性强的文章,我们要求学生将此类文章改一改,再在学生改编好剧本的基础之上,放手让学生来演一演。如:学习《公仪休拒收礼物》一课,学生很容易地就能根据课文内容写出课本剧,小组分工合作,不同角色由不同学生来担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讲一讲。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很喜欢讲故事。开展“故事大王”之类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讲故事来感悟做人的道理。如:学习《诚实与信任》一课后,我组织学生开展“诚信在我心中”讲故事比赛活动,学生有声有色地讲着课前收集的诚信故事,启发学生力争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小公民。

(3)辩一辩。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辩论可以说是一种很好的形式。我们要在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后,引导学生发表心中独到的见解,由于学生自身经验以及知识积累的不一样,这就难免会产生分歧的问题。这时,让学生来辩一辩,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在学生畅所欲言中便会领悟课文的内涵。如:教学《“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时,学生对于汤姆究竟该不该放掉那条大鲈鱼产生不同的看法,我就此问题展开争辩,学生热情高涨。

二、整合课程资源,提高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有效性

学科之间是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我们应善于将语文有机地融入到其他的学科中,进而设计出别出心裁的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将学生从课内引向课外,让他们亲近并了解大自然。如:在教学《东方之珠》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能感受到香港的景色迷人和繁华,激发学生热爱我国的每片领土的情感。我就结合美术和品德与社会两门学科,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转到对学校的热爱。在美术课上,学生用手中的水彩笔画出心中的美丽校园,一幅幅优美的画卷,那份浓浓的爱校情溢于言表。在品社课上,将事先拍好的校园录像播放给学生看,学生会发现现在的学校和以前不同的变化之处,体会校园生活的美好。

三、有效创设学习情境,推进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实施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做有心人,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善于发现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进而选择具有生命活力的活动课题,并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开展实践活动。

1.让活动走进生活里

我们要转变意识,把活动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学生只有走进社会,才能深入地体验生活。如:在学了《“番茄太阳”》后,我因势利导,“你们想不想做一回‘番茄太阳’?我们又该如何去做呢?”学生议论纷纷,有的认为可以利用节假日去为孤寡老人们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有的认为可以在班级开展捐款活动,让困难儿童能有学上,吃饱穿暖;有的认为可以走进社区的敬老院表演节目。活动中,学生组织合作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也收获着快乐。

2.让活动更具开放性

学生喜欢动手做一做,如果让学生结合一定的题目制作手抄报,会特别受学生欢迎的。在制作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收集相应的材料,并对所选材料进行巧妙设计和精心安排,为自己的内容配上漂亮的图画,使版面活泼新颖。在制作完成后,进行全班的手抄报评比活动。学生迫不及待地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并大胆地进行作品介绍,师生共同参与,大家畅所欲言,评选出优秀作品,并张贴在班级一角进行展示。在制作和展评中,学生津津乐道。

3.让多媒体为活动服务

根据小学生好奇的年龄特征,我们可以将现代媒体技术引入课堂,融入教学之中,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如:在教学《海底世界》时,我先带领学生观看海底世界的视频,接着引导学生说说眼中的海底是个怎样的世界,学生此时已经融入到景色奇异的海底世界当中,学生谈的感受自然情真意切。

篇2

何为教学民主?所谓的教学民主,它表现为师生之间在人格上相互平等、相互尊重。教学民主是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摒弃陈腐的师道尊严的前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既是组织者更是参与者,教师和学生之间不存在统治和从属的关系,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既是学习的主人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大胆地想、充分地读、自由地议、勇敢地说的最佳时机,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到语文教学中去,使课堂教学成为情感的课堂、能动的课堂、收获的课堂,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

不仅如此,教师还要营造学习的氛围,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够做到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多角度思考、学会提出问题、学会选择信息。

一、学会独立思考。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学习精神,必须破除束缚学生创造的枷锁,绝不能用“高分”、“听话”这唯一尺度去衡量学生。要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例如教学《火烧云》一课,学生在自学了写火烧云颜色变化、形态变化的四个段落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悟出写火烧云形态变化的方法,即先写“空中出现了什么”,接着写“它是什么样的”,最后写“怎样变化”。

二、学会多角度思考。

所谓多角度思考主要表现在学生灵活地运用语言上,要让学生用相同的语言形式表达不同的内容或同一内容运用不同的形式来表达。如《丰碑》一课中,文中结尾是:“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教学中可引导学生用肯定句式或双重否定句式等形式来表达同样的意思:“胜利一定属于这样的队伍”,“胜利不能不属于这样的队伍”。

三、学会提出问题。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要让学生经历敢问、会问的过程,使学生提问有“安全感”。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提问题进行比较、归类、修正,逐步使学生懂得只有经过深入思考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例如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课,学生提出了如下问题:

(1)小蝌蚪为什么找妈妈?

(2)小蝌蚪怎样找妈妈?

(3)小蝌蚪的妈妈什么样?

(4)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

围绕上述问题,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分析词句,找到了答案,不仅活跃了学生思维,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精神。

四、学会选择信息。

语文教学的内容丰富多彩,由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实际需要不同,教学中应允许学生根据各自的爱好兴趣对词句的品尝和积累作适当选择,并能根据学习目的和课文语言的特点选择学习重点,选择最佳的语言表达方式。例如:教学《海底世界》一课,教师抓住“有的……有的……有的……”这一排比句,让学生反复品读后,学生体会到了海底世界的奇妙。接着,教者又引导学生用这一句式来描写课间十分钟。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创造因素,充分挖掘这些因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我们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后,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活动,主要方式如下:

一、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增强学生造句的能力。

教师要善于选取课文中的句子进行句式的选用、仿用、变换训练。常用以训练的句式有:长句和短句、主动句和被动句、肯定句和否定句、陈述句和反问句、单句和复句、口语句式和书面语句式、整句和散句等。

二、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可精选教材中的语句,让学生进行扩展,使之更具体、生动、形象,表达更细致。压缩语段就是将课文中的某一语段进行精减、提要,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如学习《兰兰过桥》一课,我请学生扩句:爷爷把( )的塑料桥放进了提包里。学生填出了“轻巧”、“像雨衣一样大小”等多种答案,丰富了学生的语言。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缩写、扩写、改写、续写文章。

这是对教材的再处理,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学习了《乌鸦和狐狸》一课后,请学生改写:假设乌鸦和狐狸又一次见面了,它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又如学习了《我要的是葫芦》一课,可请学生续写:那个人看到心爱的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他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

四、编演课本剧。

这是带领学生体味当主角的乐趣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学生在自制布景、道具,设计对白、动作、特技等过程中,创新思维及创造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培养,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像《小壁虎借尾巴》、《东郭先生和狼》等教材内容都是编演课本剧的好素材。

篇3

【关键词】小学作文 创新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2.132

一、作文与其他知识的广泛结合

开放式作文教学的核心,是将作文放在学生语文学习的“长河”中去定位,将作文与学生的课内阅读、课外阅读、口语表达、多学科融合、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达到写作有范文,阅读勤积累,表达训练思维,实践活动开源头,多科融合共优化的目的。

(一)与阅读教学改革相结合

小学生善于模仿,而课文又是最好的范文,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喜欢范文,学好范文。学习课文前先引导学生阅读搜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课上创设情景鼓励学生讨论、分析、形成共识,课后,让学生用课内掌握的阅读方法去读一组相关文章,并以小练笔形式写下自己的所感,所思或小发现。如学习了《捞铁牛》(第六册)后,不少学生想出了更好的打捞办法,纷纷《我也来捞铁牛》,一批由课内阅读生发的小作文应运而生。

(二)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语言积累的最好办法是博览群书。为此,我们鼓励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籍。校内坚持每周2-3节阅读课,校外要求学生每天阅读30分钟;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阅读书籍,内容、体裁等不做过多限制,根据年级不同,适当作剪贴、摘抄、写心德体会等练笔,并经常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读书比赛、讲故事比赛、读书笔记展览;学校每学期进行一次阅读能力抽测。这样,充分调动全校师生读书的热情,掀起读书的热潮。广泛的阅读,有意识的摘、记、抄、贴等,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更培养了学生爱读书的习惯,发展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三)与口头表达相结合

语言是思想的外壳。口头语言的表达训练,也是形成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为此,我们要为学生创设口头表达训练的环境,来提高学生口头作文的能力。如演讲、故事会等。现代社会口语交际能力是立身处事、获得成功的重要的手段。对提高写作水平来说,它也潜在地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1.口头语和书面语是言语表达的两端,二者相辅相成,相互补益;2.说话是我们接触母语学会表达的最初形态,由浅近自然的说到生动规范的写是一个逐渐提高的过程,也是融而为一的言语体系。3.说话和写作作为思维方式两种外化形式二者存在相同的规律,并且彼此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条理清晰、语言规范、意旨鲜明的说话也可看作是有声的文章。所以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们就应该在说话方面下一番功夫。重视学生广泛学习、勤加练习。

(四)与其它学科相结合

自然、社会、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中都蕴藏着丰富的作文资源。为此,我们要充分的开掘,变“小作文”为“大作文”,有效的拓宽作文教学平台。

教师要通力合作,进行开放式备课。每学期开学的前几天都要集中每个班级的多科教师共同备课,寻找各种知识的交叉点。在合作备课的基础上,语文教师要及时了解各科的课程,沟通情况,针对多科结合的优化点留作文。要求学生在各科学习中,认真观察、操作、分析、把所闻、所见、所做、所感及时记录下来,丰富习作素材,另外,我们还以多学科优化为途径,组织一系列有内在联系的多科优化活动。如我们在学习五年级《只有一个地球》之前,先与自然学科结合,组织学生参观“海底世界”图画展览,并让学生查阅有关“珍惜动植物保护”资料,之后还要求学生办一期手抄报。在学完课文之后,又结合社会课组织的环境污染调查,让学生写一封建议书寄给有关部门。多科优化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学生习作素材,还开拓了学生思维,从而有利地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品质的形成。

(五)与生活体验相结合

生活是作文的源头活水,亲身体验更是作文的基础。为此可以做以下几方面的调整:1.将教材基础训练中的8片作文加以调整,有的删、有的改、有的增,使之更贴近生活。2.有计划的安排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一般利用节假日搞社会调查,如了解家乡变化,了解环境的污染等,让小人物尝试着接触大事情,想大事情,学着办大事情。3.将随时发生的事纳入作文,如沙尘暴天气、早冬的大雾均可写进小学生的作文。4.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如引导学生从一把土,从转动的地球等想象出古今中外,天文地理等丰富的内容,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也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

二、突破学科限制,为学生作文广开素材源

为了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让学生轻松习作,应破除作文题材内容限制,只要写清楚事情即可,破除学科教师限制,作文可写各科中的素材,布置写作的也不仅是语文老师;破除时空限制,不受课前、课上、课后、课内、课外的限制。随时有感而发,让作文成为水到渠成的自然产物。再者就是不以“字”废文,不以“字”影响思维,既不以文中有错别字而影响习作质量,也不以写文过程中有不会写的字而影响思维继续,对于习作中的错别字,可后改,可集中改,习作过程中遇到不会的字可用拼音代替,最后在查字典改正,鼓励学生随时写日记、周记、读后感、社会调查报告等,并及时批阅,写出激励性的批语,形成良好的作文氛围,指导学生每月办一期手抄报——幼苗,并加强交流,形成比、学、赶、超的作文竞争氛围。

篇4

关键词:美术教学 创造能力 质量

美术教育能够塑造具有敏锐感受力、丰富情感、高尚情操的学生,为培养创造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美术新课程标准》里明确指出:“美术教学要贯彻启发性原则,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的学习,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个人认为,提高美术教学质量重在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培养其艺术才能,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指出:“教师不能企图将知识硬塞给学生,而应打出能激起学生情感、刺激儿童兴趣的材料。”这就要求教师应努力创造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乐于学习。在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在看、听、讲、做等多种综合活动中,主动地、愉悦地获取知识。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美术技能的掌握、创造能力的培养。而传统的美术教学方式是教师“一画到底”,学生是“依葫芦画瓢”,使学生的情感没有真正的投入,导致他们的思维受阻碍,个性发展受影响。试想:“如果让你再当一回学生,也像他们一样,你能受得住吗?”以《漂亮的花边》一课为例,一个班级我采用先设计单独纹样,要求学生用剪纸的形式剪下这一组图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讨论,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归纳出花边的特点和作画的程序,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作业。而另一个班级我是先讲解花边的特点和制作过程,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结果表明:学生动手、动脑、亲自体验、感受而获取知识的那个班,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他们充分发挥自己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出许多不同图案的二方连续纹样来;而另一个班级学生的积极性较差,学生的主体精神没有充分的发挥,有一部分甚至临摹教师的范图。

少年儿童的天性好动、好奇。因此,教师要善于创造可知、可感、有声有色的情境和于之相适应的教学氛围,以趣生情,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触发他们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

二、展开想象,自主发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顺其童心,投其所好”。这是要求教师在平时的应细心观察学生的所思、所想、所说,注重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知识性和实践性。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发散思维强的心理特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教画《二十二世纪的建筑》一课时,我先让学生欣赏古代和近代建筑的结构特征,引导学生说出建筑的用途,然后启发学生想象:假如让你当一回建筑设计师,你会设计一座什么样的屋子,你想设计在哪里。此时,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早已各自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有的说要把房子设计到海底世界里与海洋生物作伴,有的说要把房子设计在半空中俯瞰世界各处的风光,还有的说……很多学生都把动画片、科普读物中见到的有趣的情境应用到课堂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形象鲜明而又神奇的画面。这样,不仅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根据过去的所学的知识,通过创作组合出了新的艺术形象,而且展示出学生纯真的内心世界,培养了学生的创作能力。另外,我们还可以沟通艺术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借助音乐、舞蹈等艺术使学生视听结合,产生声情并茂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画《神鸟变树》一课时,我播放《杜鹃圆舞曲》的优美乐曲,伴随着各种的鸟叫声,使学生们好象身临其境;在教画《我设计的服装》一课时,我借助漂亮的衣裙来安排一个时装展示会……

总之,我们可以利用各种动听的乐曲、优美的舞蹈给学生美的享受。实践证明:由一种艺术的感觉转化成另一种艺术的感觉符合儿童审美的心理发展需要,也符合儿童天真稚气富于想象的心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各种有利的条件,有目的、有计划地根据学生的喜好来引导他们,以活跃学生的绘画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联系实际,贴近生活,丰厚学生的绘画题材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和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细心观察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如教画《淅沥的小雨》,我选择雨天才上这一节课,让学生观察下雨的情景。通过观察,学生们画出的画面效果特别生动,雨水一滴滴下落在空中就成了一条线,地面上的积水荡起一圈圈水波纹……小朋友们都穿上雨衣,撑着雨伞等,他们的画形象生动逼真,让人回味无穷。在教画《校园一角》时,学生们在课堂上学到透视原理后,便可组织学生到校园的某个角落去实地观察;同样高的楼房愈远变得愈矮,操场上的同学,虽然身高相差无几,但远处的学生却变得很小。通过学生亲身的体验,亲眼目睹而获取的知识,加深了对透视原理“近大远小”的理解。

另外,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夏令营、春游、秋游等活动,通过参观名胜古迹,领略大自然的风光,感受山乡田野的动人景色,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丰富学生的绘画题材,更好地指导了绘画实践。

四、扣紧主题,开阔思路,巧设学生的作业形式

绘画是表现自我的一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注重“教学”环节的设计,而忽略了作业环节,形成了作业形式的单一化,缺少给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未能得到更好的深化。因此,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形式新颖的作业形式。这样,既深化知识,又激发了学习欲望。如实用性作业,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能力,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实践中。当学习了美术字、刊头时,可以用在手抄报、黑板报中加以实践;学习了剪窗花、花边、手工等,可以用来装饰教室和自己的房间,使它们贴近生活、美化生活。这样,不仅给学生提供了锻炼的机会,而且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另外,还可以适当安排些表演性的作业,如“六一”节现场作画表演;日记性作业,反映学生一天的活动情况;竞赛性的作业,是组织学生自己评奖、择优颁奖的一种激励性作业。

可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作业形式,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创作思路,而且学生的应用能力也会得到提高。这样,就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科学,教师只有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情况下,认真钻研教学方法,努力探索教学规律,不断分析学生的心理特征、绘画特点,充分利用各种有利的因素,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主体意识上下功夫,才能为21世纪的国家建设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篇5

我们利用信息技术教育的优势,使之与美术教学的整合,能更好地达到美术教学的根本目的,即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方法、丰富视觉、触角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并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美术语言的基本表达方式和方法,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的实践能力,提高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不断地完善人格。

美术是视觉及造型艺术,具有可视的形象特点,因而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使美术教学手段向多元化发展,如实物展示、投影运用、多媒体音像的引进,大大地增加了信息量和科技量。这样也适应学生认识的发展和身心发展的需要。从而使美术教学用简易、新型、交互、愉悦的学习方式,满足学生个体自我发展的需要,实现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目标。

一、利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促进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的美术学习活动。“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十分强调自由表现和大胆创造。在低年级尤其注重感受、体验和游戏等灵活的教学形式。使看看、画画、做做、玩玩融为一体。在教学时,利用互联网、校园网,收集有关的美术课题的信息资源,制作色彩纷呈的教学软件,开展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例如教学《各种各样的鱼》、《可爱的鸟》、《鲜花世界》、《游太空》、《海底世界》、《可爱的动物》等耳熟能详的课题,运用现代多媒体组合教学,通过声音、动画、视频、投影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亦动亦静,能再现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情景。133229.Com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学习。高年级要求运用形、色、机理、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主体造型的手法、选择适合自己的工具和材料,表现所见、所闻、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造能力。同样,借助信息技术的有利因素,为学生创设有利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质感等基本造型要素,运用电脑、投影、录像等多媒体组合的教学,引导学生主动进行造型活动,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也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与实验,发展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三、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设计意识,使学生学会按美的规律去设计生活。这一学习领域主要是让学生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美化生活及环境。例如用废品泡沫拼砌《高楼》、用碎布贴《可爱的家乡》用画报贴《南海之滨》等,我们可以先摄录一些优美的环境与建筑物,指导学生分析、感悟与理解。再用摄录投影等方法表现设计制作过程,使学生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有目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在学习图案、纹样、封面设计等内容时,则可以根据教学需要,从设计初稿、骨格、设色到完成作品,设计制成教学课件。分层次地展示不同的变化的骨格形式,不同的色彩配置、引导比较与分析。还有,在电脑绘画软件里设置各种特效处理功能,如对图象进行各种变形、复制、缩变、旋转、镜像合并、及色调调整等。进一步扩阔学生的视野,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也使教学过程加强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简易的设计制作。通过操作鼠标变换设计形式和各种特效的处理,使他们信息技术教育与美术设计意识与应用都得到互相促进、互相提高。

四、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着重培养学生美术欣赏的最基本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和评述能力。对高年级的学生,突出引导他们学会在网上浏览欣赏适合自己的艺术作品,学会在网上收藏自己喜欢的优秀作品,反复感受、认识和理解,具体内容如《民间艺术作品》、《中国建筑介绍》、《中国优秀雕塑作品》、《精美的邮票》等和通过一系列的浏览、收藏,再运用语言、文字、绘画等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真正达到培养欣赏与评述能力的目的。

五、结合信息技术教育,在美术教学中,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综合性的提出是美术课程改革突破的重点与难点,体现了美术教学真正实施素质教育,综合性既是融美术和学习领域为一体,也是美术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结合。并且与现实社会,现实生活联系起来,首先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既丰富了学习的内容,也开阔了学习的途径。大大促进了美术教育的发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出现了电脑美术,包括绘画、设计、动画等内容。

篇6

一、明确分工,强化责任抓落实

环境保护是一项基本国策,随着人们对环境认识的加深和提高,“绿色”的内涵也在不断地丰富,环境教育正在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在具体操作运行中,做到主要领导统筹,具体工作有专人负责抓落实。如环境建设由一名业务主任负责,力求在环境建设工作中,把绿色学校建设的元素渗透其中。环境教育由一名业务园长负责,要求在班级工作计划、教育教学计划到周计划内容均要涵盖绿色环境教育内容,幼儿游戏活动材料使用上也要把绿色环保教育纳入进去。同时,为强化责任落实,我园还将此项工作成效纳入幼儿园常规管理和学期工作的业绩考核中。形成任务人人有,责任人人担,全园上下团结一心促绿色学校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环境课程,绿色元素潜渗透

《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的周边及校园环境是最生动和形象的绿色教材。我园根据本园《生活教育》课程建设进程的需要,对幼儿园室内外环境进行适宜性的调整、改造。做到课内渗透,课外实践,资源整合。

一是根据新沂当地资源优势,在打造本园“生活教育”特色的基础上,依据《生活教育》实施方案,逐步推进。在推进过程中发动家长带幼儿到窑湾古镇、马陵山、骆马湖去实地游玩,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渗透绿色环保教育内容。如不乱丢垃圾、不折树枝、不随便摘花、在景点不大声喧哗等。

二是注重创设“绿色、和谐、生态、立体”的环境,使其成为幼儿绿色的课堂,实践观察科学探索的基地。改造种植园地,在幼儿园南院墙面上用pvc管造型镶嵌在围墙上,间隔距离种上盆花形成立体种植发动家长给幼儿带来不同种类的花草形成班级自然种植观察角,南楼后面地面铺设鹅卵石小路,以路划区根据四季气候变化种植适宜的粮食作物与蔬菜,各种种植交相呼应,为幼儿观察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院内树上装饰各种彩色风车,供幼儿观赏和观察风的变化。还养殖了孔雀、鹦鹉、斑鸠、鸽子等,供幼儿观察与欣赏。

三是注重美化、净化校园,加强幼儿园环保硬件建设。食堂由专人负责,各项工作责任明确,做到日用日清卫生洁净公共区域专人负责,做到一日早中晚全面打扫,日间多巡查,确保干净整洁道路走廊无泥土;下水道无污浊物垃圾分类及时处理校园内无噪音、无烟尘、无污染,达到了高标准的美化、净化的要求。

三、潜移默化,环保教育润无声

对于幼儿来讲,一日活动皆课程。我园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在一日生活各环节中渗透环境教育,加强环境教育管理。

一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从环保教育需要出发,合理利用材料和班级的空间,把环境与主题教育有机结合,使幼儿身心在参与绿色环境布置的过程中得到健康发展。如班级的个性墙面布置有斗笠十二生肖、各种扇子花卉、蒸捩动物园、渔网海底世界等。

二是根据教育教学内容的要求,和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适时组织开展“绿色”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如《地球小卫士》、《我的家乡新沂》、《窑湾古镇的建筑》、《美丽的骆马湖》、《瓶子变变变》、《窑湾寻宝》、《拜访大树》、《叶子鸟》等等,充分利用现行教材中的教育元素进行渗透教育。

三是依托丰富多彩活动,不断深化绿色环保教育。首先,我园教师通过幼儿园网站、班级博客及家园联系栏把各种环保信息、知识传递给家长、幼儿,丰富环保知识,提高环保意识。其次,在室内外张贴各种图文并茂的环保标语、宣传画,如节约用水、节约用纸、随手关灯等,让幼儿、家长、教师在潜移默化的氛围中接受教育。第三,多层面地开展环保教育活动。如:“资源再利用作品展示”亲子活动、“爱护地球节约资源”幼儿主题环保绘画、“节约用水,从我做起”手抄报、“爱在金秋――亲子游公园”等。第四,鼓励家长和幼儿共同收集无害废旧材料。把搜集来的材料经过分类储存,充实在资源室。用于教师和幼儿商讨、制作,创设丰富多彩,充满童趣、互动的绿色游戏和学习环境。

四是充分利用幼儿园周边的社区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空间。我们每学期有目的、有计划地带领幼儿走出园门、走进博物馆、图书馆、超市、手机城等,带幼儿走进人民公园、沭河之光等公共场所,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感受大自然大社会的色、形、声的美妙,激发其热爱社区、热爱自然、热爱美好环境的情感。

四、课题引领,绿色教育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