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育梦范文
时间:2023-03-27 14:28: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我的教育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坚守公正是维护公平正义的前提。“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光辉”,它是社会稳定的天平,是人类良知的声音,是学校教师乐于奉献的前提,是教师积极工作的动力,是维系良好合作的前提。作为一名班主任,维护班级公平,伸张正义,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领全校不断树立新风,激发干劲,坚守这道公正生命线,责无旁贷。学生因为教师的公正而尊敬教师,才能“亲其师,信其道”!
孔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坚持公正处事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教师要给予学生平等的话语权,在思想、作风、仪表等方面都要影响学生。教师只有“美其德,慎其行”,才能让学生在平等的氛围中获得教育,让学生获得真民主,在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踏实肯干是实现学校发展的动力,公正为其搭建了平台。教师的机会均等是“教育梦”实现的必然路径,是教师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有教无类”即教育机会均等,是教育公平。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教育机会均等至少包含四点内容:一是起点上的均等,指每个人都不受任何歧视的享有接受教育、学习的机会;二是教育过程上的均等,指以平等为基础原则对待具有不同社会背景的人;三是教育结果上的均等,是促使学业成就的机会平等;四是教育影响生活前景的机会均等,在就业、社会关系的建立、财产收入等方面拥有与个人才能相当的成就机会。当然,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均等并不是绝对的平等,是有条件的、在一定范围内的均等。美国著名的教育理论学家科尔曼曾指出:“教育机会均等只可能是一种接近,永远也不可能完全实现。”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实现教育梦,任重而道远。“公正梦”没有绽放,“教育梦”又如何实现?从根本上说,我们每个中国人梦想生长的土壤都深深植根于“公正梦”。我们每个中国人的梦想,都有“公正梦”的成长相伴。“公正梦”引领“教育梦”的航行,“教育梦”助力“公正梦”的腾飞。中国社会需要公正,只有公正,社会才能发展。
篇2
说到梦,我脑海里就不由自主的浮现了一些东西出来,感觉她已经徘徊于我脑子里好久好久了,仔细一回想,还真是很久了,应该是97年开始吧,这个梦首先是:
一、课改了,分数不再是评价师生的唯一标准。谁都不拿分数说事,考试只是检查教师是否按时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形式,了解学生获得知识多少的一种手段;没有统一标准,只有师生都在不断进步发展;教师熟悉他所教学的内容,了解孩子的需要与感受,总在思考用什么方法让孩子喜欢学习,主动学习,以获得更多知识;而学习成为了孩子自觉本能的行为,在他们看来学习就跟玩耍一样快乐,总让他们有所收获,有所进步,有所满足……总之,教学是师生愉快互动的活动与过程。
二、课改了,有大把的学习机会与时间,真正的名师专家们亲临指导,同事之间每天都在快乐的分享,真诚的讨论。每一个教师都从内心里喜欢上教书,愿意在教学上动脑筋想办法,还总能听到领导的指导话,赞美话,理解话,支持话,鼓励话,包容话。然后一个个开开心心的屁颠屁颠的去改去革,不断变革创新成为一种自然本能习惯,更是一种快乐的源泉。
三、课改了,真的实现老师“少讲”甚至不讲了,孩子也会学了,会做了,我——老师,只是孩子学习活动的引领者、欣赏者、陪伴者。可怎么才能做到呢?我不知道,但这并不能成为我不去改不去想的理由,为了实现这个梦,从我参加工作至今28年,可以说我一直在置身于改革的潮流中,先后参加了“三算教学、五四制教学、新六年制教材教学、目标导学、分层教学、愉快教学、新课程标准实践”等课改研究,从充满激情的追求到满怀希望的探究,有收获,有教训,也有许多的思考。就拿我们现在的学案导学法来说吧,稀里糊涂地做了一年的学案,也曾反复修改,也曾机械模仿,也曾尝试使用,我的体会是它不是教案,也不是习题单,更不应该是教材的简单翻版,而应该是引领孩子预习,指导孩子自主探究、拓展训练的方案;因此学案的设计既要让学生看得懂,用得来,又要给教师留有足够多的独立思考、自由选择、充分发挥的空间,我感觉它应该象电影脚本,有故事的梗概、开头、发展、或主要情节,重点内容,至于怎么演绎,那就是导演(教师)和演员(学生)的事了,而且不同内容、不同的课型,应该有不同的设计,而不应该固定局限于一个模式里,相信那样的电影不会有很好的票房收入的吧。至于究竟应该怎样做,我不知道,只是隐隐约约的觉得,有时它可以是一个预习案,有时它可以是一个探究案,有时它还可以是一个训练案,有的时候它也可以是学习模板。至于什么时候是预习案,什么时候是的探究案、什么时候是训练案,什么时候是学习模板,则要根据具体内容以及具体学情来决定了。
为了实现这个梦,我尝试了教孩子“说”,从说故事到说算法,从简单的说算法到说算理,从说数解式到举例说明;我还尝试了教孩子“听、读、写、算、整理”……哎哟,我在这一系列的尝试中发现,实现这个梦要让孩子具备的能力还真多,还真是急不得,只因为他们是孩子,所以教育需要等待,需要耐心,需要平和,需要我们沉下心问问孩子喜欢怎么学,想想应该怎么教,教育急不得!
篇3
——“中国梦·我的教育梦”演讲稿
今天,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各位老师一起讨论“中国梦,教育梦”这个话题。近代中国最伟大的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一名任教十几年的小学教师。我,也一直期盼着,多年以后,我所教过的学生,能够因我的教育。不管从事何种职业,不管是富贵,还是贫穷,都品行端正,靠自己的双手,努力工作,用自己的汗水,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这就是我心中,为人师的最高境界。这就是,我的教师梦!
十年一梦,追梦无悔。而今,我的教师梦,也伴随着青春的脚步,渐行渐清晰。十年来,一直不能释怀的,还是张晓风的那篇散文——《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
文章讲述了一个小男孩的妈妈,在小男孩上小学的第二天,就决定让孩子独自去上学。因为她知道。母子一场,只能看做一把借来的弦琴,终有归还的期限。狠下心来,让男孩独自去面对。望着远去的男孩,这位母亲在内心问询:今天早晨,我把一个男孩交给学校,并告诉他,要尊师敬长,要遵守校规。但是,辛勤的园丁啊,你们将饮之以琼浆,还是哺之以糟粕?是灌之以醍醐,还是待之以责罚?男孩会因您的教诲,变得正直、忠信,还是奸滑、诡诈?老师啊,今天早晨,我,一个母亲,向你交出她可爱的小男孩,而你们将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呢?!
文章读完,我也想象不出那个小男孩后来的样子,是聪明还是笨拙,是英俊还是相貌平平,是善良淳厚还是……但一种莫名的震撼始终冲击着我的心灵。以至好多年,包括现在,我都在想:这个男孩,也许就是我班上的某个学生,无论他今天表现如何。他所承载的,都是一个家庭的期望。他也必将,在未来的社会中,占据某个位置,以他的方式生活、工作。而我,因这擦肩而遇的师生缘份,注定,要在他生命中饰演一个重要角色。我不知道应该怎样演义这个角色,只能希望,我所做的每件事,不要有瑕疵,有诟病,不仁义,不长远。
师者平凡,三尺讲台就是人生舞台。师者神圣,感动就在教学的某个瞬间。一次,我要接手据说是全校最差的班级。而且,在第二周,就要举办全校文艺会演。当我推门第一次走进班级时,哄乱声中,响起了一个清脆的声音:“起立”!声音未落,教室安静,全班静立。一个可爱的女生带头喊道:“老师好!”小姑娘的行为,一下就让我对这个班级充满了信心。我微笑着问:“听说,咱们班藏龙卧虎,有不少文艺骨干,是真的吗?”没人回答,但是,我分明看到了不少跃跃欲试的眼神。我告诉那个小女生,立即组织文艺骨干商量五六个小节目,五分钟后表演。其它同学,和我一起把书桌摆成环形的舞台。那天,我没有想到,我听到了最优美的小合唱,看到了最精彩的男生现代舞,欣赏到了至今让我捧腹的小品。我突然明白,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世界,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学习好不能代表一切,也许,我不能把他们每个人都培养成学习尖子,但是我要努力教会他们认真做事,我要努力培养他们的高尚品格。
那天,那些全校有名的“差生”,也尽情的展示了自己的才艺,露出了他们最天真无邪的笑容。那晚,一阙词随风入梦:“寻好梦,梦终成。有谁知我此时情,开心泪共报春雨,点点滴滴到天明”。
“不抛弃,不放弃,同舟共济,风正帆起。”是我和班上学生制定的班训。在工作中,我在关注“两头冒尖的孩子”的同时,更关注班上的“灰色群体”。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让每个孩子,都尽最大可能的展现出自己最美的一面。让每个孩子,在记忆中都有一个阳光灿烂的小学生活。
班上有一个特别聪明好学的女孩,成绩优异。三年级的时候,父母离异,爸爸外出打工,妈妈丢下她和一岁的妹妹走了。从那儿以后,女孩就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原本性格开朗的她,渐渐变的沉默寡言。在一次作文课上,女孩终于爆发了,作文的题目是:我的妈妈。女孩端坐桌前,一动不动。老师询问。女孩冷冷的从嘴角迸出五个字:我没有妈妈。据语文老师讲,当时,从女孩身上感受到的,只有一个字:冷。我知道后,主动向孩子的爷爷妈妈了解情况,得知女孩最近变的十分任性,常为一些琐事,和奶奶、婶婶顶嘴,家里也没有好的办法。我告诉孩子的爷爷奶奶,家庭的变故,成人尚无法接受,更何况一个孩子。失去母爱的孩子,更需要身边亲人的温暖。我希望,孩子的亲人能和我一起,用行动,去温暖孩子的心。那以后,我刻意的去关注这个孩子,从学习上、生活上,都给予她特别的照顾。一个月后的一个周五,快放学时,我在办公桌上发现一个小纸条,只有四个字:谢谢老师。我认出,那字体是女孩写的。我把她找来,和她进行了一次促膝长谈,我发现,这是一个坚强的女孩,也是一个固执的女孩。失去了妈妈,让他感觉失去了世界,仿佛一夜间,所有人都对她冷冰冰。我告诉她,没有人天生有义务让你快乐,要想别人喜欢你,就先想想自己给予了别人什么。每天以一副愁容面对世界,世界也不会还咱一个笑脸。一席话,说的女孩破涕为笑。我乘热打铁,给女孩讲了许多做人的道理。那以后,笑容又挂在了女孩脸上,班里的第一名又被他长期“霸占”。作业本上的家长意见,她的婶婶也主动代劳。六一节上,女孩做了精彩演出,专程赶回来的父亲,放学后,找到我,好半天,这个大男人,终于涨红了脸,说出了两个字:谢谢!
在全班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班每年在县统测中都名列前茅。并多次获得“优秀班集体”光荣称号。我们班的孩子更是接连不断的在县、市、省举办的各项活动中频频获奖。在去年的全县“新八德”交流会上,我们班的“寸草心·感恩父母”主题班会,被选为汇报课,代表我县向全县和外省市参观老师进行了展示。班会上,孩子们的发言,更是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位老师。谢依婷说:“我的爸爸妈妈虽然离婚了,但我知道,他们都很爱我,都希望我将来有出息,所以我一定好好学习,将来回报他们。”李鑫流着眼泪,讲起了自己的父亲:“有一天,放学的时候,下着大雨,我以为我要淋雨了,但是我的爸爸给我送伞来了,虽然他的脚受伤了,但他还是打着绷带给我送伞来了。”在谈到将来如何回报父母时,我们班的孩子更是踊跃举手,高子昂说:“我以后要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洗碗、扫地,拖地,给父母捏肩、洗脚”。和美说:“放学后,我要多和爸爸妈妈说说在学校里发生的有趣的事”。那天,我感觉,我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因为,班上孩子真情的流露,让我看到了他们宽广的胸怀和善良的心地。我坚信:明天,我还给这个社会的,一定是一个个有为的青年。
篇4
成长的道路上虽然一帆风顺,然而我却不曾倾听过自己的内心,不知道拥有梦想是怎样的滋味。
为了让父母满意,我一直是他们眼中的乖乖女,如他们所愿,高中我选择了理工科,紧接着顺利升入大学,开始学习父亲觉得有前景的计算机科学专业。虽然离开了父母的怀抱,然而,我还是遵循他们的观念,以为只要学习好,未来就会幸福,尽管我并不喜欢我的专业。那时,恰逢学校有与韩国大学交流的项目,凭借优异成绩以及家人的支持,我于2008年踏上了留学之路。
起初的留学生活是非常辛苦的,由于学校提供的宿舍有限,需要自己在校外找住处,课业也跟不大上。然而我却对学习韩语产生了热情。我的学习方法就是,见到不认识的就记下来,无论是专业书、报纸,还是路边随处可见的广告,都成为我学习韩语的教材。对于专业书的涉猎,与其说是对计算机感兴趣,其实是出于对语言的喜爱。而在生活上,许多事情都要自己解决,我学会了独立思考,虽然依然经常与父母交流,但他们难以了解你所处的环境,我于是渐渐养成了自己判断并做出决定的习惯。
为了补贴生活费,我在本校的外语教育开发中心找到一个教授韩国学生中文的兼职,报酬虽然不丰厚,但是课时不多,不会影响到学习,并且可以结识到一些热爱汉语的韩国朋友。每次上完课后,都有口干舌燥近乎虚脱的感觉,然而,有一种莫名的成就感和喜悦,每到有中文课的那一天,我便十分期待见到我的学生,帮他们解决问题,与他们交谈。
很快的,我走到了人生的另一个岔口。是就业?考研?还是公务员?如果就业的话,显然就是在软件公司等地方做编程,考研的话那还继续我现在的专业吗?考哪里的?而公务员是父母最喜欢的职业。如果是几年前的我,大概是会选择公务员的,因为我惯于让父母帮我做决定。然而,我越来越意识到自己在语言方面的天分,并且,将近2年的授课经验使我喜欢上教师这一职业。那么为何不做韩国语教师呢?这个我从未曾有过的念头突然浮现出来。
是的,教师就是我想要的职业,育人就是我的梦想!然而,现实上还是有许多困难的。首先,这和我的专业不符,再者,倘若想做韩语教师的话,必定需要丰富的专业知识积累。放弃所学专业,进入另一行业并不是件明智的事,可是转念一想,职业是一辈子的事,有什么比将自己喜欢的事做成职业更令人舒心的呢?于是,我决定为我的梦想全力以赴。
尽管这个梦想还没有实现,但我已经走在实现梦想的路上。现在我在韩国攻读韩国语言文学的博士课程,我很喜欢这个专业,语言使我感受到文字的魅力,文学让我领悟人生的智慧。每天充实愉快的学习生活使我觉得梦想并不遥远。
如果有一天真正站到讲台上,我会告诉我的学生找到梦想、并为之奋斗是件多么美好的事。
篇5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角色 精神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教学是一台戏,教师只有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提高这台戏的质量,然后许多教师在教学中旺旺越俎代庖代替学生思考或替代作者言论,这不是语文教师应扮演的角色。
1语文教师应在学生与教材之间扮演桥的角色
教材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学生是获取语文知识的主题。教师的任务是如何能让学生从教材中获取知识,教师这座桥就是让学生走进教材,与教材交流,我们的任务就是解决学生与教材交流时出现的障碍和引导学生怎样更好理解教材。我们不能把我们对教材的认识强加给学生,同时要承认学生对教材的理解的差异性,总之,教师要扮演好桥的角色,就是让教师不要越权代替学生思考代替作者言论,要让学生充分与教材交流。
教师如何扮演好桥的角色呢?首先,提起学生对教材的兴趣。这一点我认为应从减轻学生阅读时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感悟上入手,要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材料是一种享受,而不是沉重的负担。教学时不让学生感到阅读就是为了回答问题和做“条块”式的分析,而要他感到阅读是为了感受一种美。其次,教师要设计好教材这个诱饵,充分挖掘教材中学生发现不了或感受不到的艺术美和思想美,使学生感到教材不仅是知识的载体而是艺术,思想的结晶,要让学生萌发从教材中感受到这些东西的欲望,最后教师在教学中重点教给学生理解教材的方法,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获取知识。
2在阅读上教师应做打开学生阅读视野的大门的钥匙
教材的知识是有限的,课堂教学也是有限的,然而知识是无限的,随着科学文化的发展,学生光学会教材是不行的,也是不够的,在语文教学上就是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不断开展课外阅读,开拓阅读视野。
语文教师要做好打开学生阅读视野大门的钥匙就不能整天围着课本转,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让学生从课堂学习中走向课外学习。
怎样才能做好开拓学生阅读视野的钥匙呢?(1)培养阅读兴趣,要给学生阅读自由,比如阅读内容,除不健康之外不管历史、科技、社会等都可以读。(2)做好阅读指导,如怎样选书,怎样看书等都要做认真指导。(3)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每天定时阅读的习惯,记读书笔记习惯,阅读中提问题的习惯等。
语文教师做好学生课外阅读工作,不仅对课堂教学有帮助,而且对学生自身发展也是个促进,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语文教师的这项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
3在学生人文精神的渗透上教师要做艺术感染的天使
人文精神不能靠强行说教传给学生,这样做会适得其反,人文精神传输重在熏陶、感染。
语文教师不能只读一些汉语知识或修辞等到语文理论知识就行,要加强修养,培养良好的人文精神,这样才能把自己的人文精神渗透到学生身上。
教师要做好艺术感染的天使,要在这几方面加强修养。首先是性感上要丰富而真诚,“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可以说语文教师是情感教学,主要体现在学生与作者,学生与教师,教师与作者及学生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上,通过交流来感受对方情感上的美,以使学生受到熏陶,从而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情感。其次在言行上要有风度。言的风度即指教师的语言要有感染力,这主要包括语言的运用和表达上要有艺术性。行有风度只要一点就是用自己的行动来教育学生,做学生作为的表率。最后语文教师要有较高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艺术修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引导学生发现教材、生活中的美,才能引导其感受,创造这些美。
4在创新精神上做学生的开路先锋
现代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传统教育上教师处于学生之上,其思想统治束缚着学生的思想。如:要听老师的话,要按老师要求的去做,似乎老师就是真理之神,一切都是正确的,不容许学生对自己有怀疑甚至批判,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我们要勇于担负起打破这种传统教育思想束缚的开路先锋。
篇6
关键词:蒙台梭利教育 幼儿园 启示
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1870―1952年)是意大利著名的儿童教育学家。她的幼儿发展观,既不是固定的智力论,也不是环境的决定论,她将自己的这一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发展成为一个国际性的活动,对世界幼儿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对我们如何教育幼儿提供了很大的启示。
一、蒙台梭利教育的基本观念
1.重视幼儿个性的发展和培养
在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思想中重视幼儿个性的发展和培养是其核心。蒙台梭利的“重视幼儿个性的发展和培养”的思想,首先是建立在对幼儿的爱和尊重的基础上。蒙台梭利认为,幼儿在来自先天的、自发的、能动性的作用下,具有一种很强的、内在潜伏能力和继续发展的积极力量,在幼儿的心灵中有一种难以捉摸的东西,它是发展中隐藏着的模式,只能在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来。因此,人的童年时期并不是单纯的向成年过渡的阶段,而是“人性的两极之一”,我们不应该将幼儿与大人视为人生过程相连的阶段,而应该视之为人生中两个不同的形态,两者同时进行,并且互相影响对方。在此基础上,她进一步提出,人类为了实现和平与和谐的理想,就应当把注意力放在如何发掘幼儿“纯真、友爱”这些“人性伟大潜能”的发展之上。蒙台梭利对幼儿的爱和尊重,对我们有着很大的启迪。
2.自由的教育理论
关于自由,蒙台梭利认为,自由是幼儿可以不受任何人的约束,不接受任何自上而下的命令、强制与压抑,可以随心所欲地做自己喜欢的活动,生命力自发性受到压迫的幼儿决不会展现他们原来的本性,这样教师就无法观察到每个幼儿的实际情形。这里给幼儿的自由,不同于放纵或无限制的自由,所以要将自由与放纵区别开来:她所强调的自由并不是放纵幼儿,让幼儿为所欲为,而是让幼儿按照自己身心发展的需要自由发展。蒙台梭利从不脱离纪律空谈自由,在她看来“自由和纪律是同一事物不可分离的部分,就像一枚铜币的两面”。传统的教育往往把自由和纪律对立起来,把幼儿“钉”在固定的桌椅旁,表面看起来似乎很有秩序,而实质上靠说教和惩罚培养的纪律是十分不可靠的,严重的还可能导致幼儿缺乏自信心,丧失个人尊严,甚至可能断送幼儿内在生命力的源泉。让幼儿在自发的活动中,发现自己的能力,认识到自己的作用和地位,以及对完成“工作”的信心,这样,成就感、独立性、自信心培养起来了,完美的人格也就会逐渐形成。幼儿凭自己内在的满足喜悦来约束和控制自己的行为,如此,良好的纪律和秩序就在自由的基础上自然产生了。
3.不教的教育
所谓“不教的教育”,就是指让幼儿自己教自己。蒙台梭利反对“填鸭式”的教学,主张从日常生活训练入手,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具,让幼儿自发主动学习,自己建构完善的人格。幼儿自己可以选择能吸引他的工作,幼儿可以运用他的自由权和自主性,他能感受到学习中的愉悦和狂热,因为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出自于自愿,而非强迫。蒙台梭利教学法的基础是幼儿对自然学习的喜爱,并培养他发展出持续一生的学习动机,使他的学习速度和自然成长的速度齐头并进,避免强迫他去做他还没有能力去做的工作。幼儿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幼儿的智力、精神和体格得到自然的发展,而不是把幼儿培养成为一般所说的学者。所以,我们在提供给幼儿适合于促进他的感觉发展的材料之后必须等待,让他的观察能力自然发展并达到自觉的程度,这正是教育者的艺术所在。
二、蒙台梭利教育观念对我国幼儿园教育的启示
全面了解蒙台梭利教育理论的内涵,借鉴蒙台梭利教育理论的先进之处用于我国当前的幼教工作,是摆在我们每一位幼教工作者面前的任务。
1.教师对幼儿应进行细心的观察与合理性的指导
蒙台梭利认为,幼儿在教育活动中是处于主动地位的,教师则是幼儿活动的观察者、指导者。正如蒙台梭利所言:“应用我的方法教师教得少,而观察得多;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幼儿心理活动和他的身体的发展。”我们实际的教学中应树立这种观点:幼儿有自己的看法、观点,这种观点是非成人的,有时让人感到费解,为什么幼儿会有那样与成人不一样的看法,对于这些看法,教师有必要顺应幼儿的观点来从事教育活动,在幼儿已有的观点平台上教育与思考。
每位幼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都要努力扮演好观察者这一角色。因为只有通过观察,才能真正掌握每名幼儿的“不同水平”,因此,我们要切实提高观察水平。观察作为一种方法,要求教师既要掌握观察的技术,又要有正确的观察态度和强烈的观察欲望。要通过不断的实践去提高自身的观察水平,发挥观察为教育服务的功用,提高教育的质量。教师要学会敏锐地观察幼儿、分析幼儿的行为,还要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灵活地调整教育方法和策略,教师要在教育过程中不断锤炼与锻造自己的专业素养,学会敏锐地捕捉、分析、统整来自各方的信息,充分研读幼儿,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有效的教育方式和策略实施教育。
2.为幼儿创设适宜的环境
蒙台梭利认为,“环境”是她的教学法中所必须强调的第一要件,是为了满足幼儿的需要及自我建构而设计的。环境材料都是由教师精心筹划和提供的,有幼儿按照实际生活的要求和规则操作的真实材料、实验器材和一系列教具。蒙台梭利教育在材料的提供上强调幼儿的需要,根据幼儿的不同认知水平投放材料,激发幼儿的内在需要,给予幼儿独立工作和获取经验的机会。幼儿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和兴趣选择和使用它们,使智力、意志力和个性在材料的操作中得到发展。我国在环境材料的提供和投放上盲目性、随意性较大,在教具材料使用的永久性上也欠缺,因此,蒙台梭利在环境材料的提供方面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我们应以蒙氏理论中材料提供的原则和方法丰富我们的环境材料,使幼儿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得到提高,真正发挥环境的积极作用,强调环境对幼儿发展的作用,通过对环境的创设,尤其是活动材料的投放,实现幼儿教育的目标。
同时,蒙台梭利十分重视“软环境”对幼儿发展的作用,强调幼儿的发展是外部环境通过幼儿内在心理变化来实现的。正是幼儿教师、家长等“软环境”,促成了教具、教室、自然等“硬环境”对幼儿发展的内化。教师的作用及家长的文化素质是“软环境”的具体体现,教师及家长是幼儿心理发展和潜力激发的促进者、引导者,是造成幼儿发展差异的背景基础。蒙氏教育对教师的要求很高,她要求教师要有观察幼儿的兴趣和技能,在观察的同时记录每个幼儿的发展状况,根据不同的发展水平给予不同指导,帮助其选用不同难度的教具,使幼儿在发展水平与教具的难易程度上找到结合点。蒙台梭利还指出:“正在实体化的幼儿是一个精神的胚胎,需要自己特殊的环境。这种环境充满着爱的退暇,有着丰富的营养。”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及家长不仅给予幼儿一个适合其身体发展的物质环境,更应营造一种使幼儿感到安全温暖的精神氛围。
3.注重教师对教育活动的反思
教师对信息的反思能影响到自身知识结构、教育教学理念的建构;教师对技术技能及方法的反思能影响到所采用的教育手段;教师对教育活动过程与结果的反思能影响到是否要调整教学行为的判断。反思的基础是自我认知和客观、正确的评价。评价是教师反思能否有成效的前提,教师有意无意地扩大自己的优点或者掩盖和缩小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只会使反思流于形式。教师的评价,尤其是教师的自我评价是教师反思的内在动力机制,培养教师的评价能力是培养教师反思的有效途径之一。一个具有良好素养的教师,应具有很强的评价调控能力,不仅能对信息、技术、技能、方法的要素进行评价,而且能综合多种评价,对所开展的教育活动过程与结果形成客观的认识,并根据评价结论重新反思活动要素,调整和驾驭活动过程。
蒙台梭利教育注重对幼儿的观察与观察结果的反思,在实践的基础上,反思幼儿的心理,探讨童年的秘密。而良好的反思意识能使教师主动地、有意识地去捕捉、获取有关的信息,经过甄别,将其融入自己的知识基础,使教师在评价判断时多一双眼睛、多一些参考。
蒙台梭利教育理念对我国幼儿教育的改革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尤其是2001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吸纳了国外一些优秀教育模式的优点。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蒙台梭利教育的时代性与民族性,将蒙台梭利教育引入中国时应该结合中国的实际做一些调整,这是一种保持蒙台梭利教育模式基本框架不变的非本质调整。蒙台梭利模式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传播的事实告诉我们,我们不应该“拒绝”蒙台梭利教育理念,我们应该让蒙台梭利教育模式先从小面积的实验开始。因此,蒙台梭利教育进入中国需要以“本土化”的模式,需要结合中国的经济、文化特点进行“本土化”研究,取长补短,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做出适合自己的最佳选择。
参考文献:
[1]田景正.蒙台梭利的“儿童之家”幼儿教育实验,学前教育研究[J].2000,(3).
[2]烨子.蒙特梭利与中国孩子的教育,新华出版社,2002.
[3]谢应琴.试论蒙台梭利教育理论在我国幼儿园中运用比较教育研究[J].2006,(3).
[4]尚云丽.蒙台梭利教育对当今教育的启示.科教论坛[J].2007,(9).
篇7
一、蒙台梭利教育内容:
教育内容由三个方面组成:实际生活练习、感官教育、读写算的练习。
实际生活教育包括日常生活技能训练、园艺活动、手工作业、体操、节奏动作。旨在培养儿童的独立自主能力和精神,学习实际生活的技能,并促进儿童注意力、理解力、协调力、意志力的发展以及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养成。
感官教育通过对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的训练,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分类能力和注意力。蒙台梭利设计了16套教具,用于对儿童的感官训练,有助于孩子的感觉综合失调康复。
读写算教育从掌握简单技能到复杂技能,由文字书写到阅读再到算术教育。
二、蒙氏主要观点
澳大利亚教育家康内尔认为“自由、工作和秩序是蒙台梭利为幼儿营造的建筑物的三根主要支柱。”
关于幼儿发展,蒙台梭利重视早期教育,关注敏感期。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具有节律性、阶段性、规律性,强调生命力的冲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动力,同时又强调儿童心理正常发展必须依靠环境和教育的合理及时安排。
关于自由、工作与纪律,蒙台梭利强调要建立“有准备的环境”,教育的基本任务是结合生物目的和社会目的。她认为儿童生命的潜力是通过自发的冲动表现出来,其外在表现是儿童的自由活动。应给予儿童自由,同时儿童之家是要纪律的,儿童在儿童之家也是守纪律的。而工作是人类的本能与人性的特征。工作是中介,将传统中对立的纪律和自由有机统一起来。
三、蒙氏教学法的优点与在我国的应用价值
蒙氏教学法在全球广泛流传,可见其理论方法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实用性。表现在:
(一)蒙氏的重视早教思想仍然符合当下时代主题,幼教事业蓬勃发展,她的教学模式是先行者,为世界各国的早教提供了一个模型和参考。给我国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的幼教提供了良好的范本。
(二)在感官训练中针对人的感官专门设计了一系列独特的教具,可供幼儿游戏和锻炼,此种教具包含一系列玩具,款式多样,不重复,富有趣味性,有特定的玩法,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我们可模仿制作。在工作中此系列玩具要求幼儿手脑结合,有效地发展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智力水平,促使幼儿身心和谐展。
(三)感官教育针对幼儿敏感期而定,认识到教育要服从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的特点,循序渐进的进行教育。我们也要抓住幼儿关键期,及时施教。
(四)教育模式的启发性,在儿童工作时,教师可以在一旁观察指导,随时启发幼儿的思维,强调动手能力,促使幼儿主动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幼儿的能力和信心。
(五)把握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和幼儿教学认识中的主体地位,蒙氏教学法提倡教师作为引导者,对儿童回以爱、信任和尊重,细致而耐心地观察,机智及时地指导,给予幼儿需要的帮助。而作为认识活动的主体,幼儿的主动探索至关重要,蒙氏教学法给幼儿提供动手的机会,让幼儿体会获得成功的。
随着蒙氏教学班的大量建立,蒙氏教学法在中国的影响逐步深化。她在教学上的注重感官教育,抓住敏感期即使施教值得借鉴,我们可以有选择性的模仿建立蒙氏班,也可在日常教学中灌输蒙氏思想; 蒙氏教学法的引进无疑是一股新鲜空气,引发我们对中国传统幼教的陈腐模式和单一的观念加以思考。 同时也促进了我国教育领域更多地关注幼教改革和幼教普及。借着蒙氏特色班,为家长提供新的选择,为幼儿提供更适合自身的特别教育。蒙氏教学法还能为幼儿和家长提供新的模式和新的视角来发展幼儿智力和动手能力,启迪家长的教育方法,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弥补了我国幼教的实践方面的不足。
另外,蒙氏教育法能够提高我国幼师的理论水平与国际接轨,它强调幼师具有非常高的教学能力如启发诱导能力、安排环境能力和超强的责任心、爱心,也是要求我国幼师要具有的新的教学技能和职业素养。
注重蒙氏教学法在中国的本土化,结合中国幼儿的特点,注重发散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强调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及幼儿的独立自主性。改变小皇帝小公主的不良影响和称号,使幼儿真正自由自在发展,全面和谐发展。为建立和谐社会主义社会培养祖国花朵。
四、蒙氏教学法的不足与我国的辩证吸收
蒙氏理论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时间流逝和实践证明,蒙氏教学法显露出一些不足之处。我们需要辩证的吸收她的理论与方法。
在蒙氏教学内容的读写算技能教育中,她过于强调词汇学习,忽略句子结构学习,不利于知识的整体性和结构化,同时忽略了儿童之间及儿童与成人的语言交流的促进作用,把幼儿孤立起来。克伯屈批判蒙氏感官训练落伍,说它是建立在陈旧的官能心理学基础之上的,其教育理论缺乏社会性训练,与社会生活脱节。我国在引进教学法同时要注意加强社会性技能的培养,与日常的幼儿园教育模式相结合。
在其实际生活教育内容中,她把现实的活动与想象的活动对立起来,她反对儿童游戏,强调工作,她把玩具都叫做教材,这不免违背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游戏性,而且她忽视想象力的培养,将音乐教育、绘画教育、语言故事过分的强加为感官教育。儿童的天性就是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忽视想象力,过分注重感官教育,不利于知识的抽象和概括学习,更不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而只限于单一的知识联结。我国在感官教育注重动手能力和自由发展的同时,要强调说理教育的价值,在情感上满足幼儿的需要,发展幼儿的道德品质,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篇8
xx年10月10日,我们全县名师工作室成员一行70人赴“xx大学教育研修实践班”进行为期10天的学习。这次学习,是一次思想火花撞击的饕餮盛宴。名家的讲座让我懂得了自己肩上的责任,让我内心涌动着新的激情,让我听到了新的教育种子遍地开花,幸福拔节的声音,也让我展开了新的反思,仰望到了新的生命高度。
在参加这次学习之前,我有许多个不情愿,因为我有一个稳定的工作岗位,过着古往今来似乎都刻板不变的教学生涯,青年时代的热血梦想和奋斗激情已渐渐被现实磨平,生活成了温水煮青蛙,平稳安定的生活一度让我失去了追求和目标。通过学习,在这块越来越倾注进年轻血液和新生力量的土壤上,我悄悄感受到了萌动的灵魂,内心最深处的某种渴望与感召。我曾盲目自大过,认为我们已经做得很好,但是当井底之蛙跳出井口,方发现自己是有多么的浅薄与无知,教育新理念令人歌叹的崛起历程和浩如烟海的遍地成就,远远不是我们仅用10天就能完全地领悟和实践的。
寻梦
开幕式,让我重新接受了洗礼,一间条件不错的教室,坐着一个拥有激情梦想与坚守情怀的仪陇名师团队。主持人刘xx主任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苟xx主任给在坐的人提出了希望。程xx博士的《教育改革的趋势与学校的作为》主报告,让我们开阔了视野,知道了真正的教育家出于一线的教师和校长;重庆xx小学李xx老师的对话课堂,成了课堂教学的一道亮丽风景;程跃博士的《基础教育改革的定位与理论选择》让我们懂得了我们的教育理想是使全体儿童获得全面和谐高质量的发展;重庆xx小学刘xx校长带领她的团队诠释了“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的办学理念;李xx博士的《“卓越课堂”建设引发的思考》真正内涵是“高质量的教,主动地学,亲密的师生关系才能促进有效的学习”;唐亮编辑介绍了刘隆华、杨昌洪、李希贵三位校长成名事迹,他们身上具有扎实的专业学科知识,具有较强的抗挫能力,还有一种“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杨霖专家在《改变教育由认识儿童开始》中讲道:教育是需要智慧的,对儿童了解得越多,教育智慧才越多;赵文增教授在《教育科研的方法》中教给了我们研究教育的“五把剑”、提升科研能力的“四处长”和多吃“五条鱼”等方法,要我们做教育的实践者、探索者、采摘者、品尝者;王蓓蓓博士用《微观视角下的教育科研》指导我们怎样从事科研课题的申报和论文的写作;李xx博士《转变学科教材理解方式的深度教学》让我们明白了学科思想方法是学科的精髓与灵魂,学科基本结构是教材的线索和逻辑;刘xx主任《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与教学策略》中的“教师在课堂上要惜时如命,惜字如金”的观点让我们要充分相信学生、解放学生、激发学生、发展学生;师大附小的廖xx校长现身说法指导我们如何在名师工作室开展工作;北京大兴区第二小学兰祖军校长以《传承传统文化,完善教师人格》教育我们以儒家入世的态度做事,以道家隐士的态度做人;成都市教科所徐猛所长的《从内涵角度对名师培养的一些建议》指出了我们要努力的方向;四川大学谢xx教授在《教师的使命》中教会我们如何去做一名好老师,用自己的作为去影响孩子的一生。这些名家对我们的培训不仅促进了我们的精神发育,拓宽了我们的领域视野,丰盈了我们的多彩人生,更让我们的老师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一步步地走向完善,实现价值。
听完他们的讲述,我感慨连连,生命获得了相同尺码的共鸣。我们能做的,其实还有很多;我们要走的,其实还有很远。他们给了我们追梦的范本,给了我们坚守的力量,普天下教育人的心灵都是相通的,故事都是类似的,只要有爱有梦想,肯坚持,哪里都可以开出一朵朵绚丽灿烂的奇葩,映照我们探寻生命的航程。
追梦
篇9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幼儿美术教育受到全国的从新审视,蒙氏教育是意大利的女性教育家玛丽亚·蒙台梭利的名字命名的,作为幼儿教育最先进、最科学、最完善的学科受到西方乃至世界的推广被益为:“世界上最好的教育思想和世界上一流的幼儿教育”。蒙台梭利是意大利欧洲新教育运动卓越的教育家,是蒙台梭利教育理论的提出者,通过她多年的观察、实验创立了一整套具有独特见解和实用价值的幼儿教育理论,改理论被世界各国幼儿较为广泛学习与见解,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具有与生俱来的潜力,儿童具有吸收性,及儿童具有“形成”性,儿童虽然对外界环境不具备接受能力,不同于成人的心理活动,但可以通过无意识的“吸收”逐渐“形成”意识的心理活动,直到具有记忆理解思维能力。
蒙台梭利教育思想是比较先进、科学、完善的教育体系简单总结以下几方面:一是蒙氏教育非常注重儿童早期智力开发,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反对填鸭式教学。二是充分的教具提供,通过感官教育,提倡一种“不“教”的教育理念,在教具上设计适合孩子的生长环境,诱发儿童主动学习。三是根据不同的成长阶段,混龄教育,如0~6岁儿童对不同事物的偏好,科学地把握儿童的“敏感期”教育。四是蒙氏教育还提倡“亲子教育”,孩子的教育不知限于学校还有加长及整个社会的教育等。蒙氏教育思想有很多值得我国幼儿教育学习的地方特别是我国幼儿美术教育的学习与借鉴。
二、蒙氏教育思想对我国儿童美术教育的启示
1. 蒙氏教育提倡儿童为“中心”反填鸭式教学。蒙氏教育思想早在20世纪初就进入我国,随着全国素质教育改革,全国掀起“蒙热”。在我国,特别是美术教育深受蒙氏教育思想的影响,学习和借鉴蒙氏教育思想观念,但是没有真正理解蒙氏教育的精髓。在我国的儿童美术教育中,学科教学比较单一基本一个模式,填鸭式的教学依然存在,工具性的美术悄然盛行“成人的思维。概念化的表达、整齐划一的作品、看不到儿童本身的感受及独特的表现,有人称中国的儿童美术教育:“儿童不在的儿童画”。蒙氏原则提出的“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在我国的儿童美术教育中由于长期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教材-幼儿,很少给儿童发展的空间。
2. 教具的教育,提倡“不‘教’”的教育理念。由于我国的儿童家长、老师的关爱经常“协助”儿童做功课等,在我国很多家长和教师都反映儿童动手、创造能力弱,缺乏自主性及独立性,而为幼儿提供的教具则成为摆设,蒙氏教具采用特殊的排序、比较、分类等方式使儿童在“学习中自行发现错误,引导儿童自行纠正错误、自我进行教育等,蒙氏教具在教具设计上都是从实际生活创造,教育的基础而设计如:系衣带、扣扣子等等让儿童为以后独立生活做准备,而我国的美术教育虽然也从中学习和借鉴了蒙氏教具的教法,但很大程度上还是只是模拟没有真正做到为适应中国儿童美术教育“自由”发展、创新、创造性思维等做合理的设计,而我国较注重墙面摆设,没有从感官上正确判断教具的作用,我国幼儿教师无论从量、质上都很欠缺,她还指出教育要同人类学、实验心理学理论方法及实验相结合等这种结合应体现在教师身上,用蒙台梭利教师准则来衡量我国的幼儿教育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反思,专业性的幼儿教师对孩子的心灵情感要有深刻的了解认识,对孩子心理发展的情况了如指掌,才能给予孩子适性、适时的协助与指导。而我国幼儿教师之注重表面的“教”而没有以学生全面人格发展只是单一的教授。我国儿童美术教育体显的“无规矩才能成“方圆”强调儿童自然表达自由创造及技巧训练二者的关系,是发自内心内在需要的自主活动,美术教育真正的目标就是体显儿童为主自然想象、创作内在的潜力量等,儿童美术教育不等同于其他学科的教育,它是一门开创性、审美性、开智性等艺术学科,真正体现个性发展,让儿童做主体,给儿童充分自由、创造、热情引导他们自信表达、创作、感受体验,使教学达到“不教而教”,让儿童发自内心的喜欢美术,让孩子全面真正体现出儿童美术对儿童身心发展所具有的表征价值及促进价值。
3. 儿童的“敏感期”教育。蒙氏思想提出的“敏感期”教养重点,首先尊重还在为有能力的个体,细心观察敏感期的出现。其次布置丰富的学习环境,鼓励孩子自由探索、勇敢尝试。最后适时协助而不干预。如0~6岁的儿童对不同事物的偏好“敏感期”而给予适切的学习。采取混龄式教学,使不同年龄得孩子相互模仿、学习,养成儿童乐于助人的行为。在学具的设计上适合儿童操作,让儿童成为教育的主体,在我国幼儿美术教育中也尝试着发觉儿童的“敏感期”,由于幼师及家长忽略周围环境中细小的事物,会影响儿童心智运作和心理反应,甚至会产生好恶或感受,我国的幼儿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还是重模仿、轻创作;重形似,轻神似;重技巧,轻构思;重结果,轻过程;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往往忽视儿童在艺术教育活动中的积极性、创造性、审美性、表现性及个性发展等,背离了儿童阶段美术教育的真正意义。
4. 蒙氏思想提倡亲子教育。蒙氏教育提倡亲子教育,主张“能者为师,互助尊重,坚持真理,尊重科学和整理。亲子教育提倡父母可以同儿童一起上课,不仅能增加亲子感情,还能使家长学习到先进的教育理念及教学方式。我国的幼儿教育虽也再实施亲子教育,但过分的溺爱使得幼儿依赖性强,缺少独立性思考,阻碍了儿童自主个性发展等,亲子教育并不是替代孩子成长,而是父母自身素质的提高及完善,帮助父母更加了解自己的孩子,以积极主动、平等的态度与孩子沟通、互助等,有助于儿童健康成长及发展。
篇10
[关键词] 关键期假说 外语启蒙教育 语言习得
一、关键期假说研究评述
对关键期假说的研究历时已久。理论学家从不同学科、不同角度都对其提供了解释。其中支持关键期假说的证据主要来自神经语言学、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研究三个方面,而反对关键期假说的研究和观点似乎也同样多。尽管对关键期假说的研究众说纷纭,许多学者对外语学习是否存在关键期、外语学习是否越早越好以及儿童、少年和成年人学习外语的各自优势等课题展开的系列实证研究依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虽然他们的研究得出了不同的结论,但对于有些问题取得了一些共识。
Ellis(1994)把这些共识总结如下:第一,从学习速度来看,成年学习者在最初的一个时期习得速度较快,尤其在语法学习方面的优势更明显。儿童学习者在接触到了足够多的外语学习机会后最终超过成年学习者,不过这种情况一般是指在自然的交际环境下(如生活在目标语国家或双语制的环境里)接触外语。第二,在自然的学习环境下,只有儿童学习者能够习得本族人的语音。有的学者如Long(1990)认为关键年龄是6岁,有的学者则声称对此观点没有足够证据能够证明,从而提出儿童习得自然语音的年龄是在青春期之前。然而也有的儿童尽管有足够多的机会接触外语却仍然达不到近似本族语的语音,原因可能是由于他们积极运用母语的结果。成人学习者在正规教学的帮助下也有可能习得近似本族语的语音,但是这个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调查研究。第三,儿童更有可能习得近似本族语的语法能力。语法习得的关键期可能要比语音习得的关键期晚,大约在15岁左右。不过,也有一些成年学习者可以在口语、写作方面习得近似本族语的语法能力。第四,撇开是否能达到本族语者的语言水平这一问题,儿童和成年人相比不论是在语音还是语法方面都更有可能取得更高的成就。第五,在很大程度上,外语语法的习得过程并不受学习者年龄的影响,而语音的习得则可能受年龄的影响较大。
这些共识虽然没有最终确定有没有关键期,但我们可以看出关键期假说研究共识所强调的几个要点:自然的学习环境及自然的交际环境的重要性,正规教学的局限以及儿童在语音方面可能存在的优势,这将对我们分析关键期假说对我国外语教育的适用性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二、关键期假说对我国外语启蒙教育的适用性
虽然关键期假说对语言习得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对外语教育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毕竟关键期假说提出的出发点是针对第二语言的习得的,那么探讨关键期假说对我国外语教育的适用性就很必要了。而且我们应明确在我国外语并非作为第二语言进行教学的,这将会对关键期假说对我国外语教育的适用性提出挑战。戴炜栋(2001)指出英语作为外语的教学与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在许多方面存在质与量的差别,如语言学习环境、语言输入、语言学习目标和学习者的情感因素等。
从关键期假说研究的一些共识以及其对我国外语教育的适用性上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关键期假说的相关研究虽然没有绝对否定关键期的存在,但至少也没有实证研究证明关键期的绝对存在。第二,即使存在关键期,关键期假说提出的初衷是针对第二语言习得的,而非外语的。第三,比较我国英语作为外语的教学与双语制国家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在语言学习环境、语言输入、语言学习目标以及学习者的情感因素等各方面的差别,关键期假说认为的儿童在语音学习方面的优势由于缺乏必要的自然语言学习环等在很大程度上发挥不出。第四,已有研究证明,如果不谈较小儿童(0~7岁)在语音方面的微弱优势,而在其它条件相同尤其是在不具备双语制的正规课堂环境下,青少年或较大一点的儿童在句法、语法、口语、阅读及写作等方面取得的成就都比较小的儿童大,学习效率也要高。
这就是说关键期假说由于其自身理论的不可证明性、产生背景和理论运用上等方面的原因,并不适合我国的外语教育,其提出的儿童学习者在语音上的优势在我国的正规课堂教学环境下并不能发挥出来,其认为儿童在语法等其他各方面可能达到的语言水平也由于我国外语教学现状而受到限制。那么社会和部分教育管理人员对外语启蒙教育存在的误区,如外语学习越早越好;外语学习应搭早班车,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小学英语课程的开设应提前到一年级等都可以得以澄清。而且结合我国外语教学在师资、大纲、教材、教学方法、教学设施等方面现存的问题以及考虑到教育投入及成本,我国外语启蒙教育越来越提前的做法是不明智的。而且盲目提前外语启蒙教育还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如影响母语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认知水平的完善,给社会、家庭和学生个人增加了额外的心理和经济方面的负担,使外语学习的两极分化现象提早到来等。
三、关键期假说对我国外语启蒙教育的启示
关键期假说对我国外语启蒙教育的启示是:第一,儿童正处在母语思维的形成和逐渐成熟的过程中,不应过早地开设英语课或进行高强度的外语启蒙教育,以减少其对母语思维的干扰。第二,即使进行外语启蒙教育,其目的也应该以培养外语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主,以外语语法知识的刻意积累为辅,不应额外加重儿童外语学习者的心理和思想负担,影响其身心的健康发展。第三,在师资条件等都具备的前提下,可以提前开设英语课程,但必须在试点实践证明有效的基础上有选择有条件的推行。第四,家长同志们在对孩子外语启蒙教育上应目光长远,切忌急躁,急功近利,应培养孩子健康的身心,使其接受丰富的情感,懂得艺术,享受体育,保持儿童纯真的天性。
四、结语
由于关键期假说理论的自身不可证明性、其产生背景和理论运用等方面的因素,关键期假说并不适用于我国的外语教学,不能作为指导我国外语启蒙教育的理论依据。家长和部分教育管理人员应尽早澄清认识上的误区,同时也希望相关人士对这个问题予以足够重视和关注。
参考文献:
[1]Ellis, R.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2]Long, M. H. Maturational constraints on language development[J].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1990.
[3]戴炜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一条龙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5).
[4]曹宁.“基于关键期假说”的“外语应从娃娃抓起”[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