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原文及翻译范文
时间:2023-04-04 23:31: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送东阳马生序原文及翻译,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1】
《与朱元思书》吴均
原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
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小船)随着江流飘行,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独一无二。 水都是苍青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互比高远,看谁爬得最高,伸得最远,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彼此嘤嘤地叫着,十分和谐。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上面的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在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2】
《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原文: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翻译: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用它做了自己的号。/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喜欢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了吃。/他有嗜酒的天性,因为家里穷,所以经常没有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有这种嗜好,有时摆了酒叫他来喝。/他一来就要把酒喝光,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去,并不装模作样,说走就走。/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遮不住风和阳光。粗布短衣上面打了很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安之若素。/经常写文章来消遣时光,从文中也稍微透露出自己的志趣。/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语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心忡忡,不热衷于发财做官。”/从这句话看,他应该是五柳先生这类人吧?/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快乐。/他大概是无怀氏时候的百姓,或者是葛天氏治下的百姓吧?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3】
《马说》韩愈
原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翻译: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因此,即使是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能获得“千里马”的称号。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或许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所以)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本领,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策它不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又不足以便宜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24《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原文: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翻译:
篇2
关键词:初中 文言文教学 以学定教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10-0137-01
早在春秋时代,伟大的教育学家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区区四字可谓意蕴丰厚、影响深远。当前“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课堂转型理念可视作为“因材施教”思想的一种具体化的延伸。所谓“以学定教”,是指教师以学生的身心发展为基础,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情感兴趣和发展阶段等来设计教学,引导学生自主、积极、有效地学习。
下面我将结合文言文教学,对这一课型模式进行一点尝试性的探索,并谈谈我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思考。
一、文言文课堂转型模式的具体操作
为体现“先学后教”的理念,在教学文言文课型时,我主要按照以下流程进行,即导入新课――朗读感知――合作疏通――探究质疑――及时点拨――自主练习――当堂反馈。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文言文阅读教学作了如下表述:“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可见,文意理解是文言文教学的重要组成。为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前,我先布置学案让学生提前预习。有了 “先学”的铺垫,在课堂疏通文意的环节中,我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探究。每个小组先选择本组想要研究探讨的段落,然后针对这一段落小组内交流加点字的解释和语句的疏通等,在此过程中学生必然会对某些字词句的翻译出现分歧和问题,这个期间我会走到每个小组中了解上述情况,然后特别记录下来,以便在接下来的学生展示和教师点拨环节中提醒自己注意。在随后的展示环节中,小组既要有口头汇报,又要派代表板书注释。其他同学在此过程中可以质疑、纠错,解决出现的分歧和问题。大部分的字词学生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是可以自主解决的,教师需要点拨、明确和强调的是个别的易错点、特殊的语法点或者新出现的一词多义义项。
在感知文意、赏析语言和体悟情感的过程中,我主要抓住一到两个主问题,抛出问题让学生通过组内合作学习共同解决。如《送东阳马生序》一课,我主要抛出三个问题:第一,请用原文回答作者求学中遇到过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困难的?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于学习的态度是怎样的?第二,文中有两处地方用了比较明显的对比手法,你能找出相关语句并分析其作用吗?这两个问题主要从理解主旨和揣摩写法的角度入手,对文章内容进行剖析。学生在展示过程中基本上能够正确领会文章主旨,在对比手法的处理上,学生的语言表述存在不够全面、准确、规范的问题,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点拨、明确了,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考点,让学生养成规范的答题习惯。
二、关于“以学定教”文言文课型的思考
首先,充分的预习是“以学定教”的必要保证。学生不预习也就无从质疑。尤其在文言文课中,如果学生不预先查找加点字,不练习翻译语句,单纯依靠教师在课堂上的生硬灌输,恐怕一堂课下来,教师学生都会觉得索然无味、精疲力竭。不仅教学效率低下,而且教师也不能明确了解哪里是学生普遍存在的难点和易错点,哪里是学生自己就已经能够掌握和解决的问题。因此,充分的预习对于文言文教学尤为重要。
第二,磨刀不误砍柴工,扎扎实实最重要。刚刚工作时,文言文课疏通文意的环节总是以我与学生单调的一问一答的方式进行,学生要一边思考释义一边动笔记录,所以总有学生在课堂中记录不全,导致基础掌握不够牢固。后来,课前我让学生将文段抄在黑板上,小组活动后,每个加点字的义项都清晰地呈现在黑板上,而且学生也可以用手指着黑板逐字逐句地翻译语句。这样做的效果是一举三得的,方便学生做记录,方便教师在重点、难点易错点上用彩色粉笔做出醒目的标记,并且能够使学生自觉地放下教辅资料,完全依靠黑板上的提示和自己的能力逐字逐句地翻译文章语句。诚然,学生在黑板上板演会多耗费一些课堂时间,但通过多次反馈后,我发现耗费这些时间值得,因为从结果来看,加点字、翻译句子等基础知识,大多数学生确实掌握得扎实了许多。对于学生来说,准确、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稳扎稳打、落到实处才是学习的关键。
第三,学生质疑能力薄弱,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引导,明确提问的方向及范围。如前文所述,我在感知文意、赏析语言和理解主旨等环节时,依然是教师抛出问题,学生解决问题。但是在近几次教研活动中我发现,教师设疑、学生探究的模式已经慢慢被学生主动质疑、自主探究的模式所取代。在教学中我也渐渐将这种模式引入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但收效并不见佳,学生不是提不出问题,就是提出的问题天马行空、缺乏价值。反思之后我发现,学生如何提问才有价值,教师的引导非常重要。教师让学生自主质疑,必须要给学生限定一个范围,这个范围一定是教师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或教学重点。如 “就整体感知作品的角度提出一个你最想解决的问题”,非常明确地告知了学生,本堂课的学习重点就是从行文思路、主要内容的角度对文章进行整体性探究。这样,不但为学生提供了提问的方向,而且也明确了提问的范围,保证了问题集中、有效、有价值。
必须承认的是,教师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症下药,从而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我相信,每一次教学改革都是一次进步的机会,都是一次提高自我的契机。关于课堂转型“以学定教”,我才粗浅地尝试了一点,不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希望我会在这个探索过程中收获到成长与进步的快乐。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