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基础课件范文

时间:2023-03-21 03:09: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工基础课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工基础课件

篇1

【关键词】电工电子技术;说课;课程;建设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的说课,主要包含课程标准、教学资源、学情与学习方法指导、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程序设计五个方面。通过明确的课程定位,进行科学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根据实际学生学情实施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并且通过教学程序设计为例,说明现阶段的课程建设。

1 课程标准

1.1 课程定位 :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这门课的教学是职业技术基础课,授课对象为我系的数控专业、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以及机电一体专业。开课时间,均为大二上半学年。该课程的定位为:高职数控、机电一体化、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三个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具备高等职业技术人员所必需的电工、电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能够为学习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从事实际工作准备一定的基础。

1.2 课程目标

该课程目标有三个,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

通过课程的学习,要让学生完成相应知识的学习,包括: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定理;直流电路、正弦电路、三相电路的分析计算;基本放大电路、逻辑电路的运算等知识。

现代化教学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特别强调的是理论实践的结合,要能够用理论知识分析电路,解决实际问题。最终能够养成良好的素养,对于学习和实验都能够细心,认真,遵守实验室制度,提高对专业课的兴趣,拥有较好的自学能力。

1.3 课程衔接

该课程作为职业技术必修基础课,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先导课程:高数和专业课概论为电工电子技术,奠定了一定知识和专业的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主要讲解了基本电路知识,让学生学会实际电路的分析计算,正确使用电工仪表完成电路的测量,简单排故。这就为后期电机与电气控制、数控机床故障诊断和维修等专业核心课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实现了课程之间经历衔接的配合。

1.4 教学内容分和课时安排

在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上,教学内容要和实验紧密结合。总课时为64课时:主要分为4个大块:电路基本定理、线性网络共24课时;正弦交流电路、三相电路共18课时;放大电路、逻辑电路 共22课时。

1.5 重难点

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主要是:戴维南定理的灵活应用、正弦电路的分析计算、放大电路的分析计算、典型逻辑电路的分析应用。

解决方案:(1)注意知识点的衔接、由浅入深简明透彻、淡化难点,重在结论的理解和应用 ;(2)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图文并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教学资源

2.1 教学团队

我系授课教师团队高级职称占34%,初级和中级各占33%。

2.2.1 教材与教学参考:

本课程的教材依据:①时代性;②实践性;③适宜性。选择由周少平和李严主编的《电工与电子技术》。该书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为全国高职高专教育精品规划教材。

实验指导书为校本自编教材: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指导书。

学生的学习基于课本,又要高于课本,所以,适当的教材参考书是非常必要的,对此,我们简绍了相应参考书,供不同层次学生的选择。

2.2.2 网络参考资源

多层次化的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和书本,我们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利用网络资源,学习精品课程,及时对课上内容进行预习复习。

2.3 实验室硬件设施

我校拥有较好完善的电工实验室,实训室,以及相关的中级工实训室、自动化生产线实训室

3 学情与学生学习方法指导

3.1 教学对象

本课程作为职业技术基础课,教学对象为:数控技术、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

3.2 学生学情

现阶段学生的学情主要为:理论基础薄弱;自主学习能力不强;自我驱动力及学习兴趣不足;对课程的需求:能用、够用、实用。

3.3 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对于学生学习

方法指导主要有以下方法:交流学习,产生兴趣,建立自信;勤学活用,理论实践并行,敢于动手;观察生活,学以致用,创新思考。

4 教学方法和手段

4.1 讲授启发法

抽象的理想电路元件及其组合,近似地代替实际的器件,从而构成了与实际电路相对应的电路模型。就难度来讲,学习理论性的知识抽象的概念比较多。所以,在教学方法上面就要更加用心设计。由于理论知识比较多,本课程采取讲授法,使用多媒体教学,讲授相关理论知识,启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的学习,如图在讲电路模型的时候,可以由学生所熟悉的实际电路,用代替实际元件的方法自然的引出电路模型,让学生容易接受的同时,印象深刻。

4.2 多媒体课件教学,提高课程的生动性

比如:pn节的讲授。使用多媒体教学,丰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的生动性,比如,关于pn结的形成,其内部的多子,少穴的游动,学生很不好理解,但是,通过动画,播放,学生能够通过动态效果图,加深理解,印象深刻。

4.3 实例教学法

教学特色:讲练结合。

学生预习,教师讲授,归纳总结,实际演练,结果对比,问题讨论。在教学过程中,还采用了实例教学方法,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在课堂通过学生预习,老师讲授,总结方法,让学生实际演练操作运算,最后把同学验算结果进行对比,最后对于疑问的地方进行讨论,在讨论中加深学习。

4.4 理实结合,培养能力

将理论和实际结合,理实一体化,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4.5 学生成绩考核

考勤和课堂表现占10%,实验成绩和课堂作业占20%,期末成绩占50%。

5 教学程序设计

例如:电路的等效变换。如何将多个电源的等效电路等效为简单电路呢?

5.1 时间安排:2课时(90分钟)

5.3 重点定义原理讲解

1)支路:电路中的每一个分支。

2)节点:3条或者3条以上支路的交点。

3)回路:电路中任意一个闭合路径称为回路。

4)网孔:回路平面不含支路的回路。

5.4 核心定律,多媒体动画演示定律

5.5 学习成果

学生能够解出相关习题,并且做出相关实验。

5.6 课程不足

实验室的条件、设备有待进一步提高;课程理实一体化改革,有待进一步加强。

注释:

篇2

[关键词]电工基础;能力导向;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C93-4;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22-0254-01

由于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学习往往只是以记忆为主,缺乏对知识的思考,而电工基础是一门较为抽象的课程,教学内容需要学生想象而成,学生光死记硬背,往往事倍功半,难以真正掌握知识点。而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因此,如何让学生可以在课堂40分钟时间里,提高学习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笔者就以实践教学中的几点尝试进行介绍。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实践教学中,我们认识到学生刚接触到新知识过程中,中职学生难以马上接受,在这个过程中设置优秀的学习情境是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进入角色,激发学生的求知情趣,笔者以《电工基础》中的基尔霍夫第一定律这节内容为例,通过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提出问题的形式展开。

首先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大家日常生活中经常所见的汽车电路,从而过渡引用到分析电路的知识中。蓄电池(电动势E1、内阻R1)、发电机(电动势E2、内阻R2)、负载(如灯)R3,引出电路图。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带着悬念进入新课堂的学习。

接着,教师提出问题:如果已知E1、R1、E2、R2 和R3,如何求通过负载R3的电流,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教师通过实际生活的例子出发,从“有形”到“无形”的衔接,巧妙地设置悬念性问题,将理论与实际融会贯通,其目的在于增强了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自主探究即W生根据生活情景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研究与探索,从而获得问题的结论、学习方法。我们的学习已不再是单单地靠死记硬背,机械地听从教师的讲解,教师填鸭式地灌输,而是要让学生理解内容的来源、推导、如何通过实验、模拟仿真、计算等方法来验证结果。让学生脱离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通过自主探究与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形式展开,摸索出事物的内在本质,真正懂得知识的内在联系,而不是停滞在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地步。作为职高的一名教育工作者,俗话说的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笔者认为: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懂得怎样“捕鱼”,还要引导学生在“捕鱼”的过程中如何运用有效的方法、手段以及如何通过合作的力量,达到最佳效果。

笔者以《电工基础》中的“练习使用万用表”这节内容为例,教师首先对班级进行分组,分成四大组,每组选出一位组长并分发一个万用表,接着让学生从总体上来观察万用表的结构,它由哪几部分组成,每部分代表的意思,分别用来测量什么值。学生对万用表有了初步的了解后,然后分发电阻,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学生先通过色坏法读数,然后再一起动手来测量电阻的阻值并记录,最后比较测量出来的阻值与读数出来阻值的不同之处。笔者通过实践验证,不仅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意识,而且也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中也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让学生去经历去探索事物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新大纲的教学要求下,电工基础是电类专业都应共同学习的电工技术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该教材对学生的动手能力方面的培养有着较高的要求。教师在上实训课之前,首先须对教材的教法以及教学的内容进行适当地选取,接着挑选出部分适合本班学生实验的内容,该内容既要具有一定的深度,也要具有一定的广度;既能让学生展示个性,又可以让大部分学生参与。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主动引导学生,观察学生的思维动态、情感因素,感悟知识的发展变化,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将创新的教法、教学理念与创新的课堂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落实到位,可以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训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体现了“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理念。该实验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从综合的角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课堂活跃起来。

四、注重情感培养,提升学生非专业能力

要给学生一滴水 ,教师要有一桶水,而且是一桶活水。创新课堂与创新教学理论的产生,离不开教师的教学模式,教师的知识含量,教师的教法。笔者认为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得改变教师原有的教学模式,因为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师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更关注的是学生的考试成绩,但是,职业学校更注重的是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书面上的成绩难以体现学生的真实水平,我们的学生是中考的失败者,我们要从学生的特长入手,进行挖掘。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到首位。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对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脑就会产生刺激,从而人的思维就会多向发展,这样就会引导学生自主地学,快乐地学。

笔者认为在教学中运用项目教学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完成一个项目,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小组竞赛的形式安排学习行为,解决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自然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因此“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以《电工基础》中的“电路认识”这节内容为例,教师在课前进行分组与挑选组长,做好相关方面的准备工作。课上首先提出项目,某电子公司接到生产一批手电筒的订单,而我们刚好是该公司的员工,怎样来完成本次任务呢?设置悬念,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接着分析项目,首先教师展示大家日常生活中所见的手电筒,并进行拆装,让学生观察并回答手电筒有哪几部分组成,每部分的作用是什么,让学生自己观察并思考,然后教师进行总结,手电筒有电池、灯泡、按钮以及金属带组成,并简单地介绍常见的电气符号,学生对刚才的手电筒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后,然后实施项目,画出电路图,教师巡回指导画电路图时应该注意的知识点。最后项目评价,先小组评,接着教师评,最后评出本次课的技能之星作为鼓励。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电化教育研究.2012,(2).

[2] 钟志贤.信息化教学模式理论建构与实践例说.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3] 周玉芬,刘跃明.网络环境下基于资源利用的自主探究学行动研究.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1).

篇3

【关键词】中职教育;电工基础;教学方法

在中职学校《电工基础与实操》是一门高度理论与实操相结合的基础课程,在日常生活中事无大小都广泛应用到。但这门课程内容抽象,所需实操机会多,中职学生学好本身就有一定的难度,而学生毕业后从事电工工作中稍有差错,就会酿成大错,甚至损害生命财产。所以无论是学好还是教好这门课都有一定的困难。对学生来讲学好这门课需要具备一定的技巧和实操能力;对于教师来讲,教好这门课需要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中职学校电工班一般全是男生,学习主动性还是低下。在理论课上枯燥抽象的理论学习,学生毫无兴趣,以致产生厌学情绪讲话,打瞌睡;而在实操课男生多好动的课堂中难免会遇到嘈杂混乱,老师只能抽出一些许时间来整理一下嘈杂混乱的情况。但因为老师抽了一些时间来处理纪律,所以对于好的学生他就少了老师的关注。整体课堂效果低。如何平衡这样的关系?

我担任多年的电工教学,每次学生的电工考证也以高成绩通过,我结合现时先进有效的教学方法,大力转变课堂沉闷气氛,调整学生的动手积极性,也取得很大家的课堂成效。其中总结有以下几个课堂上教学的小细节:

一、尝试授课内容由学生讲述或示范操作,调动学生的参与度

虽然这是一门很实用的课程,但内容抽象,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如果还是传统的“一堂灌”,那么学生开小差,走神的现象会时有出现。如何让学生尽量参与到课堂并高度集中精神?在考虑到本节课的课堂内容的难易,尝试授课内容由学生讲述或示范操作,调动学生的参与度。开始时,不要怕学生讲得不好、不积极,要让学生有一个锻炼机会,而且要多次鼓励,一次一次解决上次的问题,既可以开阔学生的思维,同时让更多的同学有上台讲述、示范的机会,这次讲得不好,他自己会总结经验,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表述和沟通能力。而且,对于上台示范的同学,下面的同学要鼓掌鼓励,不但给回答正确的同学鼓掌,对于回答错误或不能回答的同学同样要鼓掌鼓励。遇到同学间相互拆台,老师要懂得及时批评和引导,让同学们明白互相鼓励、相互帮助的待人态度和重要性。而且因为学生自己讲述,所以同学们以往脑中“老师讲的一定对的”,顺势不加思考。而由学生讲述,同学们就会集中精神对讲述内容抱着与自己的认知是否吻合,会判断,会思考动脑。在这课堂气氛很轻松不沉重,沉重都愿意参与到课堂来。这就是我们想要解决课堂学生积极参与的问题。

二、尝试操作内容由小组分布完成,完全调动后进生的参与度

电工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提供很多的机会让学生进行操作实践。有针对性的选择本课程的部分内容,而不是课程的所有内容采用分组任务。一般4~6人为一个小组,分配工作(学习)任务,由小组成员共同或协同完成,让组内各人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学习必要的知识。把后进生也平衡分配到小组内。后进生通过参与小组活动过种中,分担大大小小的任务,而不能袖手旁观,否则缺少他一个就不能完成任务,从无事做,不会做而通过自学或者请教同学老师而一点点进步,人人有事做,这就实现每人都动手的好处了,也不能开小差。这也大大发挥学习好的同学带动后进生,也让后进生在小组形成了归属感,加强团队合作技能。

分组任务过程中,更体现了学生的努力学习的情感过程。学生在老师布置的任务中分工合作,亲自动手通过查找书本、上网查找相关资料、通过文字或图例表达自己的意见;或课外录制音像视频,收集图文素材,最后进行小组讨论、上台发言、交流体会从而得到提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协作意识,并增强集体观念,同时能增进同学间的友谊。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可以采长补短、认识自身不足,互相促进并提高竞争意识。

三、尝试考核评价中加入互评标准,更客观公平

由于教学尝试用学生讲述与示范与分组任务,所以以往只注重理论考核,填空、选择,简答等传统题型的死记硬背,而不太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等综合素质的考核。而这传统的考核方法也不满足于现在的学生参与度考核。学生在过程中亲自动手通过查找书本、上网查找相关资料、进行小组讨论、上台发言、交流体会最后展示成果的表现也是考核的一个因数。为使学生能适应将来社会的需要,尽量以过程对学生进行考核,可以综合个人自评、小组评、小组间互评、老师评等几项得分,学会尊重学生,培养学生的自觉性,从而体现一定的客观公平,使学生不怕考核而大胆展示自我能力。

四、教学成效

1.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较大提高,能基本杜绝睡觉、上课玩手机等不良作风。由于以学生为主的课堂设计,使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到学习中来。同时,因为每组间存在竞争的意识,使很大部分同学踊跃预习,预期使自己组在回答问题及解决问题上获得先机,从而取得好成绩,部分基础较差的同学,为使自己不拖组的后腿,从而“不得不”参与到学习中来也会动手动脑思考。

2.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得到提高。由于学生获得的知识大部分由自学中来,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丰富了学生的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大多数学生从一开始的抗拒到后来的主动去学习,到15周时,已经有大部分同学自主完成了整个学期的教学任务,而可以增加课外的实际任务。同时,因为学生习惯了在课堂上展示自己,表现能力和自信心得到了提高。

3.教学轻松了,课堂气氛活跃了、轻松了。由于课堂上学生的自主性得到提高,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同时因为在课堂上,为使学生大胆发言,平时多鼓励,师生关系在上课过程中也得到巩固,变得更为融洽。而且,因为讲课内容少了,我现在只讲述一些学生难理解或理解错误的内容,讲课内容比以前讲得少了很多,上课也不用像以前那样,讲了多遍,还是有学生听不进耳。同时,因为分组和主动完成任务,学生在课堂中,也慢慢培养了学生的团体合作意识。

4.在现行的分组教学中虽然将教学主体还给学生,但老师不是清闲的,而是关注每个小组中的学生的学习进度。教师也必须熟悉掌握教学领域内的知识达到融会贯通,这样才能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遇到问题时以老师丰富的专业知识及时给学生指导并予以解释说明,让课堂讨论能继续进行。同时,教师应该有良好的课堂组织能力,能够将课堂的讨论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这对于我作为老师的专业技术得到更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美]乔伊斯(Joyce,B.)等著.荆建华等译.教学模式(第七版)[]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李晓.项目教学法在我校的应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5).

篇4

关键词 电气工程基础 教学改革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The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n "Electrical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Curriculum Reform

YANG Caixia[1], YANG Lei[1], YU Yu[2], MAO Zhe[1]

([1] School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Wuh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24)

[2] School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Hu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068)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personnel training characteristics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its automation specialty, we explore methods and means about the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teaching as well as the teaching content of the electrical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course. Combined with the professional situation and student's learning level of the two universities, teaching methods and practice were united to attain good reform effect.

Key words foundations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teaching reform; personnel training

电气工程基础是本校电气自动化专业必修核心课之一,内容涉及面广,每一章节的内容都可以作为一门单独的专业课,很多一类大学已经将该课程作为考研课程。改课程在该专业课学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以后在该专业领域的学习研究,因此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①②

1 教学改革的目的

实施教学改革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基础知识扎实、适应能力强、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综合人才。电气工程基础是一门内容广的专业基础平台课,涉及电力系统分析、继电保护、远距离输电技术、高电压技术、配电网自动化等专业课的相关内容,如果对这门课实行教学改革探讨,可以为今后其它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 教学改革的思路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原有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对电气工程基础原有课程设置的内容及课程设计环节进行多方面改革,主要思路为:合理安排理论教学内容,加强实验环节的教学,利用计算机辅助功能,强化理论教学的实际应用;在教学手段方面,首先在调动学生积极性上采取措施,其次采用板书和多媒体相结合的手段;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启发讨论式教学,增加课外设计内容,让学生学会讨论、总结和归纳。

2.1 教学内容的改革

合理安排理论教学内容,由于课程的总学时数为56学时,其中实验8个学时,相对电气工程基础课程的内容而言,48个理论学时偏少,所以在教学中,以本科生的学习难度挑选内容,突出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2 实验教学方法的整合

实验环节往往是不被学生重视的,很多同学认为实验就是互相抄抄实验报告,所以在实验的开始就要告诉学生实验的重要性。在实验环节中,尽量将本课程与计算机辅助设计相结合,因为学习本课程的最终目的是理论应用到实际当中去,在理解概念的同时,能将原理在计算机上编写程序实现,内容由浅入深,慢慢引导学生跟上步伐。由于实验只有8个学时,要做两个完整的综合实验时间比较紧凑,为了实验能够顺利进行,尽早把要上机操作的题目通知学生,让学生在平时就开始思考,上机过程,做到一一指导,有问必答,并且在每次上机课结束后当场查看实验结果,并予以打分,迫使每个学生都必须参与到实验中来。在改革之前,要求学生最后交一份实验报告即可,抄袭现象相当严重,改革之后,大部分同学的实验报告都是自己写的。通过综合实验,提高了学生对电气工程基础这门课程核心内容的理解,为学生毕业以后读研或者工作建立了良好的专业基础背景。

2.3 教学模式的改革

2.3.1 学习积极性的调动

在本课程的开始,要做的第一件重要的事情是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虽然本课程是在大三学习,但还是有一部分学生没有进入学习状态,特别是在合班上课的时候,课堂秩序较差。如果第一堂课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可能一部分学生一个学期都对这门课提不起兴趣。所以第一堂课很重要,比如在介绍各类发电厂的核电厂时,可以引入最近发生的日本核泄露来勾起同学们的兴趣;在介绍到电力系统运行可靠性时,可以提到寒冷地区高空电缆除冰技术,一步步引导同学们对这门课产生浓厚的兴趣。

2.3.2 板书和多媒体课件相结合

在改革之前,由于多媒体教室不够用,本课程采用板书教学,板书教学优缺点很明显。③最大的优点就是同学们对所讲的知识掌握得较好,最大的缺点的教学速度慢,影响了教学进度。近两年,学校在教学设备上投入了更多,大部分教室也都安装了多媒体。为了弥补之前板书教学的不足,本课程改革之后开始采用板书和多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章节的不同知识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电力系统潮流计算、导线截面选择、短路电流计算等内容,仍采用传统的板书教学方法,在课堂上讲授好重点知识,学生通过课后习题、作业等对知识点进行加深理解和拓展。对电力工程基础,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输电线路的继电保护,远距离输电技术等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引导和帮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功效。

2.4 教学方法的改革

2.4.1 增加综述整理环节

通过综述整理环节,可以让学生学会在网上搜索资料,能够独立从期刊网,万方数据库等下载相关文献并阅读,丰富自己的知识。例如,在课程的第一章提到的电能质量问题,从课本上学到的内容非常有限,如果同学们能从期刊网上下载到一些有关的优秀毕业论文阅读,将受益匪浅,对电能质量问题也有更全面的理解。这种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研究兴趣,学生学会了讨论、总结和归纳。

2.4.2 采用启发讨论式教学

在教学的过程中,尽量适当地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如“电力系统中为何要采用标幺值计算?”“为何国家要大力推进高压直流输电?”等,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将学生的思维集中到课堂上来。同时,学生也可以提出问题,让老师和其他同学一起参与讨论,注重老师和学生的双向交流,通过这样的教学,引导学生对本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

2.4.3 鼓励自学法

由于学时有限,很多内容在课堂上无法详细讲解,只能鼓励学生课后自学,在自学部分章节之后安排一次辅导,这样既节省了上课时间,又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3 总结

通过在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实践,证明电气工程基础课程的建设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实践,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实践证明,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课程教学的新方法,新思路,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注释

① 刘介才.工厂供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1-7.

篇5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 汽车电工电子基础 教学实践

[作者简介]薄志霞(1961- ),女,北京人,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汽车技术服务系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汽车机电工程技术;刘敏杰(1978- ),男,黑龙江七台河人,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汽车维修教研室主任,讲师,研究方向为汽车运用工程技术。(北京 100026)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4-0145-02

高职教育的宗旨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所以职业教育必须打破以教师为主体、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重新构建符合职业需求的课程体系。在汽车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教学中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式,教学核心内容的设置是融合在一个个具体任务之中,学生通过完成教学任务,培养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职业能力,最终达到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的目的。

一、汽车电工电子基础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构建

1.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式,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围绕任务目标,在提出问题的驱动下,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协作学习。每个任务可以是制作一个作品, 撰写一份调查报告,等等。根据课程设计不同的教学任务,使得任务设置具有情景性、趣味性、真实性、可操作性和任务结果的可考核性等特点。

2.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汽车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教学中的设计。课程在设计过程中,摆脱陈旧教学观的束缚,树立新的教学理念。以职业岗位为课程目标;以职业标准为课程内容;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用学习任务构建教学内容,科学处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在原理叙述中以定性分析为主,在应用技术上突出了实用性。内容的组织以够用为度,淡化理论,突出应用。并从学生认知规律出发,任务内容安排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3.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汽车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教学中的构思。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是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具备必要的电工理论、电子技术在汽车领域中的应用,使学生掌握电路的测量及使用方法。本课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实践性,是汽车专业类学生的专业技能入门课程,该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打好专业基础,同时为后续的“汽车电器及故障排除”“汽车发动机电控管理系统及修复”等课程奠定良好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汽车电工电子基础课程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相应任务的知识、技能,注重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课程共创设了五个教学情境,内容包括:直流电路的读识与测量、交流电路的分析与测量、汽车电机的拆装与故障诊断、汽车晶体管电路的检测与运用、汽车数字电路的检测与运用。每个教学情境中分别有若干个任务。例如, 直流电路的读识与测量,共设置了9个学习任务,分别是电工元件的测量、汽车转向灯电路的检测等,每一个学习任务中包括理论知识、实验测量、实训操作,每个项目任务着重展示一个基本知识内容,将理论知识融入于项目的相关知识中,学生在操作活动中主动地理解、获取知识。每一个学习任务的结束都安排了任务总结、课后练习、知识拓展等。特别是根据汽车电工电子基础课程的特点,以电工电子知识为基础,在设计任务中选取汽车上应用的例子强化实践环节,形成对汽车电气设备的运筹能力,教学过程中设置“学中做,做中学”的学习情景,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汽车电工电子基础课程中的教学实施

1.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任务内容,便于教学实施。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首先要设计教学任务内容,科学合理设置的教学任务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所设计的任务内容应具备针对性、典型性、实用性,以便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设置的教学任务内容尽量符合教学的实际需要,还应考虑到学生的整体知识水平,本课程的教学任务内容取材于汽车上使用的电工电子技术,具有良好的实用性,设计的教学任务内容,能揭示汽车电子元器件的功能及应用,学生通过对元器件的检测,加深对汽车电路工作过程的理解。例如,在介绍晶体管开关特性时,选用汽车发电机中电压调节器作为任务教学案例,首先使学生了解晶体管的开关特性,通过完成汽车发电机中电压调节器的测试,进一步理解电压调节器的内部电路及工作原理,较好地掌握电压调节器的功能及工作过程。教学任务内容的设计不但具有实用性,还应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对学生能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并有能力运用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2.采用任务驱动法的教学组织。任务驱动法是以教学任务为载体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汽车电工电子基础课程的特点,课堂上采用“做一做、学一学、想一想”的教学方式,首先采取学生操作这种方式切入(做一做)。例如,在讲授电路分析这一教学内容时,选用汽车转向灯电路的检测作为教学任务,安排学生亲自进行汽车转向灯电路的测量,使学生对汽车转向灯获得感性认识,然后根据测量的汽车转向灯电路故障现象,教师讲授本次课的相关基本知识及基本理论(学一学),最后教师把测量的故障现象结合所学的重点知识提出问题 ,增强学生学习的探究欲望(想一想)。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安排学生查阅资料,组织学生讨论,最终教师把知识点向学生阐释清楚,讲解应力求简洁、精炼、重点突出。

3.突出综合技能的考核评价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模型、实物展示、实践等手段,特别是精心设计教学任务,以学生个人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完成任务作业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课程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评价方法采用过程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操作标准及规范评价、期末综合考核评价等多种方式。通过笔试、实操和任务作业等考核方法,检验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操作方法、工作安全意识等,进一步建立学生的发展性考核与评价体系。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汽车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教学中的优势

1.汽车电工电子基础课程内容适合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法。汽车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是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课程的理论知识较多、实践技能要求高,传统的讲授法教学,学生理解难度大。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法时,将电工电子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融合在任务的实施过程中,课程教学有很好的整体性,便于教师的教学实施和学生的系统学习。

2.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中,采取一边讲授电工电子理论,一边完成实验、实训任务,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讲授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准则,突出实践能力,选取汽车检测与维修行业的岗位技能来设计教学任务,使学生能够掌握现代汽车电工电子的新技术。

3.任务驱动教学法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教学任务的实施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起着辅助作用,师生之间的交流得到加强,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又增强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参考文献]

[1]徐肇杰.任务驱动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之比较[J].教育与职业,2008(11).

[2]黄靖龙,罗先进,曾设华.项目教学法在高职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

[3]王国华,刘群.职业教育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郭念锋.心理咨询基础知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5]冷枝楠,张志俊.高职院校情感教学观初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综合版),2006(4).

[6]祝常红.实用汽车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篇6

【关键词】实践活动课;情境教学;落实德育功能

实践活动课是落实初中思品德育功能的有效途径。实践活动课形式多样,在实践活动课教学中如何激励、唤醒、鼓舞学生,让学生乐于参与到实践活动课的学习中,使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所收获,落实德育功能,需要我们努力构建初中思品实践活动课课堂教学情境,紧扣学生心弦,吸引学生注意力,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以落实实践活动课课堂教学中德育目标的实效。

一、创设生活情境,在生活情境中落实德育功能

教育即生活。思品课的德育功能落实更离不开生活。综合实践课也只有走向生活,才能体现出应有的生命力,离开生活,落实德育功能就无从谈起。

在进行七年级思品上册第八课《走进父母的心灵》一节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我邀请学生家长走进实践活动课课堂,显现说法,取得了较好的德育效果。在这一节的实践活动课中教者选取了学生生活中的三个情景。情景一:调查了解父母的经历、习惯性的动作;最爱、最讨厌什么;他们的兴趣爱好,他们的工作及收入分别是什么等问题。让学生首先学会了解自己的父母。情景二:选取了父母陪读或陪考的场景,让学生畅所欲言谈如何看待父母这一做法,让学生学会感受父母的爱。情景三:学生家长现身说法讲自己父母对子女的关爱方式,从而学会理解父母的爱,增进对父母的情感,落实德育功能。这一节实践活动课的成功之处在于,选取了学生熟悉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现实的生活情境之中,激发学生情感,帮助学生理解和感悟社会生活,落实德育功能,而不是简单的说教。但情景的设计应有生活依据,不可凭空臆造。同时构筑的情景必须真实,科学,构筑的情景还要有利于引导学生去思考感悟,情境所蕴含的价值观要求更要与时代主旋律和倡导的核心价值观相符合。

二、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活动积极性,落实德育目标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引导学生自主活动,创新思维,发展创造力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在思品实践活动课上,设计一些富有探究性的自主活动场景和问题,能激起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欲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更好地落实德育功能。

在教学八年级上册“自我保护”这一部分内容时,我抓住信息化时代,学生很容易就能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去查找资料或搜集信息这一优势,积极引导和培养学生查找资料,搜集信息,提高其信息素养。课前我就布置作业:当地震、火灾、水灾来临时,我们应如何做好自我保护?我要求学生不能完全照搬课本的简单方法,而是要查找更详细、可行的办法,并准备在活动课上进行演练。由于这些内容紧扣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很多学生积极响应,在上课前就通过互联网、电视、杂志等多种途径去了解了这方面的知识。课堂上,我又设计了“我来支一招”的活动环节,让学生上台演示他们应对的办法,学生们非常踊跃,纷纷走上讲台演示他们所掌握的防灾方法。这节课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教育的实效性大大增强。这样的实践活动课教学不再将学生的思维和知识局限于教材,而是培养了他们运用多种手段获取新知的能力,更调动了他们查找知识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再比如,我在八年级“环探究知境污染问题”的实践活动课上,重视激发学生的求知探索欲望,让学生自主探究知识识,自主走进课堂。我结合现实生活,以学生生活所在地傥水河的水体污染为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由于近年来傥水河的水变得脏、臭,学生对此变化有切身感受,因而产生了探究问题的强烈欲望和解决问题的迫切要求,我要求学生们小组探究:①为什么傥水河会变成这样?②你认为怎样才能改变目前这种状况?③你可以为改善傥水河做些什么?这几个问题的提出立即激发了学生们的探究热情,他们纷纷以主人翁姿态为治理傥水河出谋划策,整个活动课一下子活跃了起来。这节课我引导学生有目标地探究并努力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课的全过程,把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参与学习,既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又很好地落实了德育目标。

三、创设“思辨”情境,鼓励学生追求真善美,落实德育目标

教育不在于能告诉学生一个真理,而在于教会学生怎样去发现真理,怎样去规范自身行为,向真、向善、向美。在实践活动课课堂学生不是没有交流和语言能力,而是缺乏思想,因此在实践活动课上,我们要把思考、发言和批判权交给孩子,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大脑去分析、思考,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在教学八年级“保护个人隐私”的实践活动课上,我设计了一个辩论会:分数可以成为孩子的隐私吗?正方:分数可以成为学生的隐私;反方:分数不应该成为学生的隐私。我让学生自由选择加入正方或者反方的队伍。在课堂上,正反两方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他们分别提出论据来论证自己的观点,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既充分发表了自己的个人观点,老师又引导学生全面、辩证着问题。让学生的思辨紧紧扣住活动主题,使学生在思辨中有了自己的认识,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

四、创设“互动”情境,在合作学习中落实德育功能

思品实践活动课,教师应该注重体现活动课中的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合作探究,互动交流最能体现和谐平等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也是思品课堂德育功能的重要方面。学习者从心智努力和合作交流中发现的东西,比别人告诉要理解得好得多。实践活动课中让学生自主分析问题,主动交流探究结果,在合作探究中掌握方法,学会解决问题,就是在落实德育功能。

篇7

关键词:电工基础;技能培训;中职;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6-0262-02

一、前言

中职《电工基础》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它不仅肩负着为后续专业课服务的职责,更能为中职学生继续深造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还能逐步培养学生娴熟的动手能力和良好的职业意识。所以如何开展中职《电工基础》课程教学,如何使学生乐学、会学,如何使学生把所学知识熟练地应用到生活和实践中,如何培养拥有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并举的中职生,成为中职教师不断思考和研究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探讨在中职《电工基础》课程教学中技能培训的方法。

二、中职《电工基础》技能培训的思路

中职专业基础课教学有别于中学基础教学,中职侧重于技能的培养,引导学生在基础理论的指导下熟练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和知识技能,也就是学知识、用知识的能力。所以对于《电工基础》这样一门专业基础课,要求在中职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范围内掌握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比如电路的基本物理量,磁的基本知识,交流电、变压器的理解等。而这些知识要通俗易懂地引入到日常生活、生产以及自然现象中,用知识去解释我们所碰到或见到的各种现象,这就是知识技能的培养。这样更能使学生对抽象的理论知识产生兴趣。而操作技能的培养就是培养学生勤动手、勤思考、技术精湛熟练,这不仅是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而且能引领学生适应中职的学习形式,逐步提高学生就业的自信心。所以教师在设计操作内容时,第一要结合教材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电工基本操作技能,第二要兼顾学生两年后考取中级职业资格证(电工证),为学生顺利就业提供帮助。如万用表的使用、日光灯电路的连接、简单焊接技术、电子元件的分辨、电表的安装等。

三、中职《电工基础》技能培训的方法

(一)生活常识融入课程教学,重视知识技能的培养

知识技能是指学生能灵活地应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解释身边看到或碰到的电学现象,从而能提出妥善的解决方案,由此展示中职学生应有的知识水平。中职学生思维灵敏、动手能力强,而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记忆能力差,枯燥的电工基础理论性知识很多,单纯的理论讲解并不适合中职学生的理解,往往是事倍功半达不到效果。而如果在讲解电工基础知识的同时经常性地插入学生常见的电工学现象或常用的电器设备的使用,一方面丰富课程的教学内容,扩大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通过引导学生应用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解释身边见到或碰到的电学现象,使学生有种解开谜底茅塞顿开的舒畅,这样既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又培养学生养成学知识用知识的良好学习习惯。

故在课堂之上将专业理论知识与生活常识相结合是提高中职学生知识技能的有效途径之一。比如讲解电能、电功率的概念时,指导学生如何计算家庭家电设备的用电量,并解释为什么空调、电视、电脑等用电设备关闭但不拔电源插头仍然耗电;讲解电路的组成时指导学生自己试画出家庭、卧室关电路图,并试连接;还有静电的产生及危害、雷雨天气不能走近铁杆、不在树下躲雨的原因;医院体检时应用的电磁知识,家用电磁炉的工作原理,电容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等等。这些知识的推广不仅使抽象的电学知识更加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极大程度地建立了中职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及自豪感。

(二)实践操作融入课程教学,加强学生的操作技能培训

培养学生具有一技之长,将学到的知识熟练地运用到实际操作过程之中是中职教学的最终目的,而实践教学是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的最佳时机,故最大程度地为学生提供操作实践的平台,一方面顺应了中职教学改革的要求,另一方面为中职学生就业提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中职《电工基础》课程教学中的操作技能培训是教学中最重要也是关键的环节,技能培训要求人人参与,使学生在理论教学指导下结合实际要求做到技能操作熟练,将课堂中的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相对应。比如使用指针式万用表测量电路中的电位和电压,不仅要熟练掌握测量方法及正确读数,而且能正确说出如何通过测量电路中的电位分析电路故障,焊接技术的要求,安全用电注意事项与电气安装技术等。伽利略说过科学的真理不应该在古代圣人的蒙着灰尘的书上去找,而应该在实验中和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中去找,故在课堂之上学习理论知识,在实际操作中实践运用,加强学生的操作技能培训,才能使学生对《电工基础》中的知识真正地掌握领会。

(三)课堂之上开展技能培训的方法及要求

1.应用多媒体课件形象地展示课程教学。《电工基础》作为一门典型的工科课程,枯燥无味,学生难以产生学习兴趣,而多媒体教学具备画面多变、具体、生动优美、声音动听的优点,能将教师口述的较抽象的电学知识形象地展示出来,然后再经过教师的解释、总结,能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比如在学习电压与电位的概念和测量时,如果单纯在黑板上比划,学生听着非常无趣,教师也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但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效果截然相反,首先它能在规范的电路图中解释电压和电位的概念,然后通过清晰、具体的电视机故障现象引导学生如何测量电压和电位,由测量结果分析故障原因,这样学生不仅从中学会了电压及电位的测量方法,正确理解电压与电位的区别与联系,而且由此领悟了专业基础知识的实用性和重要性。同时可将多媒体课件分享给课堂上的每一位学生,使学生利用课下时间结合自身情况,针对自己薄弱环节,有目的地自主选择学习观看课件,如此最大程度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2.顺应中级职业资格证(电工证)的考试要求,将教学落实到实处。一般情况下学校建议机电和电子专业的毕业生都考取中级职业资格证(电工证),学生也非常乐意,这是中职毕业生求职时最基本的硬件之一。而中职《电工基础》中的学习内容非常符合技能等级证的考试内容,如照明电路的安装、电表的安装、电工工具的使用、负载星形连接及三角形连接等。所以在课程教学中一方面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有目的地安排学生实训项目。目前在教学中我们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法,学生预先看项目课件,然后依据实训要求操作,并且提出疑问和回答相应问题,每位学生都以录像的形式记录下自己的实训操作过程,而教师的任务是解疑、点评和总结。学生首先熟悉并熟练实训项目,然后依据技能等级考试的要求进一步熟练和规范实训操作,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形式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课程考核的形式

《电工基础》是一门基础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实训相结合的课程,理论知识指导学生正确进行相应的实践操作,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更加熟练地掌握运用理论知识。比如学习理论知识“使用万用表检测电路的通或断的方法”,才能在双联开关电路的连接时,懂得使用万用表判断开关哪一点是定点哪一点是动点,解决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而在操作过程中又对理论知识加深了理解。故单纯的卷面考核很难衡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死记硬背成就不了学生的技能培养。所以《电工基础》课程考核应以基础理论与技能操作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基础理论知识考核提前考,占考试成绩的30%;技能操作以抽签的形式考试,占考试成绩的50%;平时成绩占20%。而在技能操作考核环节,不规定具体的考试项目,每个学生的考试项目根据抽签决定,各不相同如有的考万用表的使用,如何测量电路的电流、电压、电阻等;有的考日光灯的安装;有的考关电路的连接;等等。这样能够比较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客观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更能促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重视实际操作能力的锻炼。

四、结语

中职课程教学必须顺应社会发展对中职学生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都应该与就业现状紧密结合。而作为中职教师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需不断地摸索与实践,改变教学理念,在实践中寻求更适合中职教学要求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愿意学、喜欢学,所以中职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娴熟的操作技能,而且还必须具有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课程教学与课程研究,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基础课程和部分专业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周中立.如何应用项目教学法设计中职《电工基础》课程――以小型变压器的制作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2,(60):172-173.

篇8

【关键词】电工学 教学 改革

一、教学改革的三个方面

1、按照现代科技的发展方向,对《电工学》的教学内容和实验内容进行了改革与研究,编写了新的教学大纲、实验大纲及《电工与电路》实验指导书。围绕学院提出的“学院有特色、专业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三特”办学目标,我们对《电工学》的课程内容和实验内容按现代高校办学方向进行了研究与改革。

新的宽口径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使得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时数一再压缩。因此我们对照教育部颁布的专业目录,考虑到原来的《电路分析》、《电工学》、《电气技术》三门课程在性质上都属于专业基础课,在内容上有许多重复、相同或相关的章节,我们首先将以上三门课程合并为教育部专业目录中的《电工与电路》这一门课程。

其次,按照新的教学计划,编写了新的教学大纲。《电工与电路》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四年制本科生的必修课,是电路理论的入门课程,是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课程中所介绍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计算方法在学习后续的专业课程中也是必备的基础知识。考虑到它的基础性,对原来所讲三门课的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着重加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要点及基本技能的教学,删除了与其他课程重复的内容。

由于《电工与电路》既是一门基础性很强的课程,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结合新编教学大纲对《电工与电路实验大纲》也进行了重新编制,并按照新编教学大纲编写了《电工与电路实验指导书》。旨在培养学生从事科学实验的基本技能、技巧,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对多层次人才的需要。

2、对教学进行改革,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接受的信息量大为增多。课堂教学中主要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以适应现代社会终身学习的需要。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进行了教学模式的转换。“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我们改变了过去主要由“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在教学中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重点内容精讲,力争讲深讲透。面对学时数的一再压缩,而教学内容又增加的情况。为了在有限的教学中让学生尽可能接受大的信息量。在教学上我们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弥补教学时数的紧缺。我们选择部分章节内容,并采用被广泛应用的制作了教学课件。因为是一种能够制作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及视频剪辑于一体的媒体演示制作软件,为人们传播信息、扩大交流提供了极为方便的手段。能够制作出十分精美的展示画面,其强大的图文处理能力,使用户能够轻松驾驭图形及文字的变化方式。我们采用制作的教学课件简便易用、画面生动,而且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随时方便地进行内容更新。

对实验教学进行改革,进行《电工与电路虚拟实验》的开发应用研究按照实验大纲的要求,对学生做出了科学规范的实验课要求。首先要求实验前有预习报告,无预习报告不得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其次在实验过程中,加强管理、严格要求,确保每个学生都必须动手。而对学有余力的同学,允许在完成规定实验的同时,自选实验项目进行实验,提高学生的兴趣。最后,严把考核关,平时随机抽查已做实验,学结束对所做实验进行操作考试,让每一个学生做到均会动手,均能动手,全面提高了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和技巧。为了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节省实验经费,提高办学效益。我们尝试了《电工与电路虚拟实验》的开发。按照实验大纲要求,我们选择了部分实验进行虚拟实验开发。该实验课件是以456为平台,可以完全实现实验的仿真,该课件操作简便,具备完成《电工与电路实验》的基本功能,并可以方便地对电路及参数进行修改,完成不同实验条件下的数据采集。

二、课题应用情况及效果

《电工学教学与实践内容和手段的改革与研究》课题于2001年立项至今,经过二年多的教学研究和实际应用,已取得一定成果。初步建成了一整套适合我系《电工与电路》课程教学的完整体系及相应教材的电子教案等。并经过了研究制定――教学应用――意见反馈――再研究修改――再教学应用的二度循环体系后,从内容到形式日趋完善。

新的《电工与电路教学大纲》和《电工与电路实验教学大纲》在我系应用电子技术专业2000级和2001级二届共4个班的教学使用中A在学时少的安排下,对教学进行改革,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相比,学生接受的信息量增加近1/3。不少同学还下载课件,用于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教学相长。不仅顺利完成全部教学内容,而且与本专业的前、后续课程的衔接也协调的很好。考虑到实验课时压缩及我系当前实验设备等众多因素,我们加强了对学生电路分析能力、学生实验技能和技巧的培养,通过实验学生熟练掌握了电工电路中一些常用设备和仪表的使用方法。实验类型有验证型实验、观察和研究型实验及设计型实验,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在实验教学中进行了虚拟实验的开发应用研究。我们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对《电工与电路》实验进行虚拟,借助先进的技术与设备,跟上了现代教学的步伐,解决了实物实验中存在的资金短缺、安全性差、损坏率高等弊病。这是一个今后要继续努力的方向。

篇9

关键词: 《电工基础》 学习兴趣 教法

在中职学校中,《电工基础》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学生从高一就开始接触的一门专业课,由于学生的初中物理功底差,因此对《电工基础》这门课的学习会出现抵触心态,同时还会出现部分学生努力学习,但始终学不会的现象,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出现的不同现象变换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和学习动力,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及运用知识。

一、理论联系实际,走进实验室,充分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电工基础》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技术基础课,它以物理学为基础,内容较多,原理抽象,难懂难学。按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学生听起来枯燥乏味,对《电工基础》会越来越不感兴趣。如电阻的串联分压这一性质,虽然学生在初中时已经接触过这些知识,但是现在重新讲解后,部分同学仍理解得不透彻,以至于做题时出现无思路、无头绪的状况。出现这种情况不仅学生觉得不想学,老师也觉得无法教授下去。这就要求我们换一种教学方式让学生接受这些知识,那么实验室就是一个最好的去处,我们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首先让学生接一个简单的串联电路(一只单连开关控制亮盏灯线路的操作),把两名同学分为一组,要求接通电路后,测出每盏灯两端的电压及整个电路的电流。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串联电路的特点及性质了。其次把知识扩展为两只双联开关控制一盏灯,要求学生自己设计电路图,并说明工作原理。通过实验我们会发现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兴趣很浓。这样既能让学生掌握知识,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化解教学难点,弥补演示实验的不足。

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极大地丰富和拓展老师的表达方式和内容,很多难以形象说明的公式、原理、定律都可以借助多媒体清晰地表达出来。在《电工基础》这本书中,很多概念和原理是比较抽象的,仅靠形象、表象和想象,对学生来讲是很难理解和掌握的,但是,利用多媒体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难题。例如: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过程,由于充放电的时间很短,只有几毫秒,这时我们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来模拟这个实验,先布置一个简单的电路,分别将开关断开和闭合,由灯泡的亮、暗来描述,将过程拉长,让学生在大脑里形成电容充放电的直观印象。

多媒体课件教学不仅能化解教学难点,弥补演示实验的不足,还可以快捷、简便、明了的特点替代耗时的板书和作图,这样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可以利用节省下来的时间扩充一些有关课本知识的实际现象。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综合素质,有着积极的作用。

三、适当采用比拟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电工基础》中有些概念很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学起来比较吃力,导致学生对这些内容不感兴趣,为了提高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能力,比拟法是一种让学生能理解掌握知识的好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内容。例如,在讲电位的这节内容时,学生对电压、电位的概念经常混淆,而且对参考点的含义理解得不透彻。教学中我们可以把电位比拟为高度,把电位差比拟为高度差,因为学生对高度和高度差有最基本的感性认识。电位是电路中某点相对于参考点的电压。它是相对值,其大小随着参考点的改变而改变。在教学中可以把书桌的高比拟为电路中某点的电位,这时,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参考点来看书桌的高度。选择的参考点不同,那么书桌的高度也不同,这些值既可以是正值,又可以是负值,还可以为零。如果我们以地面为参考点,它就是正值;以屋顶为参考点,它就是负值;以讲台为参考点,它的值就为零。通过比拟的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电位是相对值这一概念的理解和记忆。电位差是电路中某两点间的电压,它是一个绝对值,不随参考点的变化而不同。教学中可以把书桌的高度比拟为电路中某两点间的电位差,这时我们发现无论我们选择的参考点怎样改变,书桌的高度都不会发生变化。通过比较可以加深学生对电位是相对值、电位差是绝对值这两个概念的理解,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直观。

《电工基础》这门课程中有很多知识很有深度并耐人寻味,并且实用性很强,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多观察、多探讨、多实践,就会让枯燥的课程变得生动起来,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更多的学生喜欢上它,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丰富理论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 职高;电工;教学;兴趣

电工基础是机电类各专业及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是职高学生学好其他专业课的基础。这门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既要较系统地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也要通过一些实例来了解生产中的实际应用,从而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然而职高的学生生源文化素质一般比较薄弱,电工基础课常常被学生们认定为既枯燥又难学的一门课,学生往往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上好电工课的基础。如何提高职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电工课的教学质量,笔者结合近年来教学实践,谈谈对职高电工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体会。

一、培养职高学生的自信心

很多职高学生面对这么一门陌生的学科往往缺乏自信,教师要进行必要的介绍,帮助学生了解该基础课,帮助学生对自身情况进行分析,加强心理教育,培养勇气,培养自信心,为以后的更多专业课学习树立良好的心态。

1.进行心理教育

在职高学生刚开始接触电工基础这门课时,往往感觉非常枯燥,而且不了解这门课与所要学的专业课之间有什么关系,并且在学习这门课时会遇到各种的问题与难题,学生易受挫折,容易放弃该门课的学习,从而学不好这门课。

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心理教育,向学生表明,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遇到困难,受到挫折打击是很正常的,但只要我们用正确的心态去面对这些困难与挫折,不让这些困难吓坏自己,鼓励学生鼓起勇气,相信自己,不放弃,我们就能解决这些问题从而获得成功。

教师需要适当地引导学生如何思考问题,启发学生如何解决问题。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最基本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遇到问题,如何思考,如何解决。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还能提高学生刻苦钻研的能力,能够自己解决难题的能力。

2.重视序言课的教学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序言课往往是一门课的开始,它主要是向学生介绍这门课的主要内容和实际的应用价值。这节课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能不能对这门课产生兴趣,有没有树立起学好这门课的信心。因此,教师应该重视起对这门课的教学。

例如,在上序言课时,先不从教科书序言部分讲起,而是先把日常的生活引入课堂。问问学生,你们知道日常生活用电使用的是什么电吗?你们知道很多电灯是声控的吗?你们知道如何设计两个开关来控制一盏灯吗?提问这种日常生活中学生们天天都能接触到的问题,学生的积极性立马就被调动起来,纷纷想知道是怎么一回事。然后教师就说,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学好这门电工课,这些你们就明白了。通过这种方法,把电工课与学生的生活拉近,学生们有了学习电工知识的兴趣,有了想解决日常问题的欲望,一开始对电工课的学习就不会感觉枯燥、乏味了,就更有兴趣地学习这门课。

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时代的变迁,过去的传统教学方法已经不能符合现在人们对教学的要求了。过去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主要为把知识灌输给学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现在的人们对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且“填鸭式”教学法的效果也并不好。所以,要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得较高的教学质量,这要求我们要勇于创新,敢于开拓新的教学方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学。

1.实物教学法。在讲授电子元器件的知识时,过去只是把电子元器件讲给学生听,这样的讲解,往往引不起学生的兴趣。那么,在讲授电子元器件的知识时,带一些型号各异的器件或者带些电子产品,使学生通过线路板寻找认识器件,用这样的方式使学生熟悉电子元器件,甚至也可以为学生准备道具,让学生用电子元器件组装简单的电子产品,这样,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和吸收电子元器件的知识。

2.实验教学法。对于一些使学生感到晦涩难懂,较难理解的知识,在讲授的时候,可以利用实验演示的方法,让学生较为直观的看到实验,以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实验演示通常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同时,又能清晰的反映出讲授的知识,还能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培养学生的动手习惯,不失为有效的教学方法。

三、巧妙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电工基础课里有许多抽象的讲解以及复杂的电路,如果只是单纯靠教师讲述,学生们学习时往往感到非常抽象,不能理解,然而现代化多媒体教学的引入就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利用教师提前准备好的图片、影像,使用教室里面的电脑、投影设备,用声音、图像、文章,生动地向学生展示内容知识,从而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帮助学生理解,调动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例如,在讲正弦交流电的电感、电容、电阻三元件串联或并联电路时,虽然通过实验可以演示,但是无法看到反应过程,学生们比较难理解。如果只是纯讲理论,那学生们就更难理解了。然而使用逼真的模拟课件,仿真地展示出电流电压的动画效果,学生们看到形象化的变化效果,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而且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效果也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1]崔琪,李晓波.高职电子电工实训教学改革探讨[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

[2]杨静生,邢迎春.电工电子技术基础[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3]刘钢跃.电子电工专业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