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荷花的作文范文

时间:2023-04-05 15:10: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描写荷花的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描写荷花的作文

篇1

【关键词】语感培养 阅读能力 作文技巧

一、培养语感,打好“双基”语文的核心是语言,语言的核心则是语感

何谓语感?即“对于语言文字”“敏锐的感觉”。它是个综合概念,离不开对语音、文字、词汇、句子等语文基础知识的了解与掌握。因此,学习语文基础知识,是培养语感的基本条件。但知识毕竟是对事物的一种理性认识,而语感乃是一种能力,一种技能,是包含着理性的感性实践。要使语文知识升华为语感,有个不断体验、不断训练、不断实践的过程。从教学的角度来说,训练语感的有效途径便是加强诵读,进行语言和思维训练。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思则进矣”。

(一)怎样引导学生诵读潜思,培养语感呢?

驱遣想象,诱发语感。古人强调读书要读进去,想出来。就是说,阅读与想象相结合,训练学生运用形象思维进行阅读。有三种情况:一是抓住具有感染力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引导分析比较,想象理解,发现其意蕴,体会遣词造句的目的,语感即生。

反嚼意会,回溯语感。意会指凭借已有知识经验、生活体验与课文所蕴含的意义联系,直接获得对课文整体认识的心理过程。它侧重于对课文带有直观性质的模糊理解。对词、句、段、篇阅读有所理解,但难以言传,此时便可引导学生从上下文联系中,由字里行间寻求形成意会的突破口,回溯语感。

二、把握思路,提高阅读能力把握思路,是一种思维能力的训练

这种能力必须靠反复的阅读实践才能形成。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文无非是例子,“看整篇文章,要看明白作者的思路。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要踏踏实实摸清楚”。首先要把握全文的思路,其次是把握段落的思路,再次是把握句子的思路。“练就这样一项基本功,将会一辈子受用无穷”。那么,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从文章思路入手,组织教学,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呢?

善于铺路。即根据课文思路特点,结合学生学路,采用恰当的教路,给学生铺搭通向作者心灵的桥梁,引导学生弄明白课文“写什么”、“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从而把握课文底蕴。如教《手》,可出示三个问题,以提供文章思路线索:①课文记叙什么?②通过哪些材料记叙的?③这些材料与文题有何关系?学生通过读思议论,领悟到文章为横向思路,以“手”为线索从不同侧面来写老一辈农民、教练组长陈秉正高超的劳动技能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据此,引导学生抓住这条线索,把性质相同(同一侧面)的材料归类分为三段,即写陈秉正有一双技术高超的手,这双手是在艰苦创业中磨炼出来的,这双手灵巧。按文章思路,由整体到部分理清脉络,不但使学生了解到作者是怎样谋篇布局的,而且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巧于指路。作者的思路是通过语言文字体现出来的,要使学生学会把握思路,教者要巧于揭示规律,“授之以渔”,让学生有章可循,有律可遵。各类文章思路有其内在规律,讲清了各自的规律,再教给学生抓重点词语、中心句和表现方法,学生阅读分析就有了准绳,能理出每段每层思路,把握文章思维流程。

妙在领路。就是在学生阅读过程中,适时、适度地作指导。有两种做法:一是给样子。即学生在开始运用规律、方法阅读还处于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时,需要“师傅领进门”。怎么领?现身说法,用揭示的规律、提供的方法具体分析两篇讲读课文,起示范作用,同一体裁的文章或每一单元给一次样子即可,其后就该“修行在自身”了。二是搀膀子。学生在“修行”过程中,决不会一帆风顺,当遇到坑坑洼洼的路面时,教者就要扶他一把,予以点拨,启迪其自求自得。

三、学会联想,训练作文技巧语文教学中阅读与作文这“两大块”,既是并列的,又是交叉的

阅读能力与作文能力往往呈同步发展状态,但二者并非一回事。它们虽同属于语文的应用能力,都有个语感问题,但二者心理流向刚好相反:阅读从语言文字着手,悟其内蕴信息,把握思路;作文则从思想出发,从储存的信息里选用恰当语言,展开思路。一般学生视作文为畏途,原因固然很多,但其中带普遍性的问题乃是思路阻塞或思路狭窄,因而不是无话可说便是硬性拼凑。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老师教学中往往都是就作文指导作文,而不懂得“功夫在诗外”的道理。如写记叙文,就讲四要素,讲表达方式,讲如何描写等。其实,学生作文最苦恼的不是“怎样写”的问题,而是“写什么”的问题。有了丰富的材料,思维才能形成一条通畅的 “路”,也就是思路得以展开。

展开思路的心理机制便是联想,展开联想便是展开了思维的翅膀。作文训练中如何引导学生学会联想呢?

纵向联想与横向联想。所谓纵向联想,也叫层递式联想,举凡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古到今,由小到大等的联想,皆属此类。如写《树木・森林・气候》,就启发学生由此联想到个人、群众、社会风气三者的辩证关系,联想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这样写出来的文章自然有内容,有深度。横向联想又叫并列式联想,是一种由此及彼呈并列关系的联想。如写《荷花》,可由题目联想起荷花的各种名称,由荷花的名称再联想起荷花的各类品种,由荷花的品种又联想起荷花的用途与品格,于是文章的基本框架就出来了。

篇2

关键词:作文;习作指导;写作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3-310-01

习作课程: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习作

习作要求:能写出景物的特点,能清楚的介绍景物的地点、特点、意境;按一定顺序结构,思路清楚,书写流畅,有丰富的想象力;寓情于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刻画,表达出热爱家乡的感情。

教法交流:本单元的习作和口语交际安排在一起,先是通过口语交际来介绍家乡的一处风景,要求学生介绍清楚风景在哪里,有什么特点,并要求表达出对家乡热爱的感情。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写下来,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并展开丰富的想象,润色文章,达到有血有肉的效果。

提起写景作文,学生并不陌生,上学期学习了《美丽的小兴安岭》后,一定进行过描写景物的小练笔。相对来说,小练笔比较简单短小一些。这次写一处家乡景物的习作其实就是上次小练笔的继续与扩展。怎样才能写好这次有关家乡景物的作文呢?提以下几点建议:

一、读写结合,学习写法

描写景物的方法很多,本单元的几篇课文,从“抓特点、把特点写具体、展开想象”三个方面做了很好引领,是学写的绝佳范文,安排一些随文学写的单项练习,这样学生就会在阅读中扎扎实实地学到一些具体且可用的习作方法。

第一,选好要介绍的景物。家乡一定有许多美丽迷人的风景,但是在一次小小的作文中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一个一个去介绍。那到底选什么介绍呢?可以这样选:所选择确定的景物一定是值得自己自豪的,认为向别人介绍了别人会喜欢的。找到这样的景物就需要去辨别比较──首先是这处景物(风景)在和其他景物对比的过程中,自己认为是最好的,自己最喜欢的,认为别人也能喜欢的。这就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

第二,抓住景物的特点介绍。景物的特点,就是这种景物与其他景物的不同之处,是它自己所独有的。怎样才能写出景物的特点呢?很简单,那就是要留心观察要写的景物!只有认真观察了,才能发现它的特点,否则只能看到表面现象,写起来也是蜻蜓点水!可以通过锻炼细致观察和比较能力,从同类事物中去寻找、发现他们各自的细微不同;然后再把发现景物的一个或几个方面的特点介绍得明白具体,这样,我们就能把景物的特点写具体了。《荷花》第二自然段作者发现形态、颜色、气味、大小等各个方面的细微不同,写出了荷花池里三种荷花姿态不同。

第三,写景一定要有顺序。写景的顺序有观察顺序,如由远到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上到下,由外到内等,还有时间顺序,如《美丽的小兴安岭》就是按照四季的顺序来介绍的。当然,写作顺序也并不是固定的,要根据表达需让没有到过这个地方的人一读你的作文一目了然。

第四,要有丰富的想像,并表达热爱之情。学生写作文时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看着眼前的景物很美,但是,想介绍它的样子、它的特点的时候,却找不到合适的语言,不知道该怎么把它的样子、它的特点说明白,说得让别人也感觉到它很美。在这样的情况下怎么办呢?本单元介绍了两个办法:一是用用打比方的方法丰富想象。在《珍珠泉》中,作者写“蕨草”和“悄悄开放的花朵”在珍珠泉周围构成的图案,这是什么样 子?作者想象它们是“给珍珠泉编了个朴素的花环”;珍珠泉的水泡闪亮闪亮的,射出各色的光,这样的美景怎么形容?作者想象“多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啊!”作 者这样写,不但写清楚了眼前景物的样子,而且让读它的人觉得这景物很美,很喜欢它。二是观察景物的时候,把自己想象成画面中的一个美好的角色,就能够更好 的唤起自己内心对景物的热爱之情。《荷花》这篇文章里,作者把自己想象成了画面中的一个角色──一朵穿着雪白衣裳的荷花,他在荷花池里跟其他荷花一起跳舞,跟蜻蜓说话,跟小鱼说话。读着这样的文字,想着这样的画面,谁都会不由自主地会产生热爱之情。

读写练习举例:可以仔细观察一盆鲜花或找来一幅美丽鲜花的画面,一边观察画面鲜花的形色特点,一边展开想象,针对其形状或者颜色,看看可以想象出什么美好的内容来,联系表达。

二、在整组教材之下的习作构思

1、一进入本单元的学习,就应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从自己了解的家乡风景中去选择“一处是最好看的,让自己感到自豪,认为有必要向别人介绍的的风景。”如果自己平时了解不多,可以问问父母或者其他人,挑选一处,可能搞清楚到底有多好看。

2、选择确定下来之后,就要带着学生进一步思考:这处风景中,你认为最值得向别人介绍的一种或者几种最有代表性的、自己认为最美的景物是什么?跟其他景物相比,有什么特点。

3、在课文学习中,通过随文练笔学习描写景物的一些方法,再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方法,去比较自己要介绍的景物有什么特点,把最美的特点找出来,在日记中练习着把这景物的特点写清楚;同时,随着学习“展开想象”,针对自己要介绍的景物特点,展开想象,看看能够想象出什么美好的事物或者景象,练习在日记中把这景象写下来。

4、口语交际一定认真准备,落实到位。向同学介绍自己认为家乡最好看的景物,注意介绍清楚景物好看的特点(形状、颜色、味道和自己的想象。大家相互评议,看看是否把只有一种自己认为最好看的景物介绍明白了,是否把自己喜爱的感情通过写想象写出来了。

篇3

写写景作文时,千万不要觉得无从下手。首先找准一个立足点,如“我站在山脚”“我站在小溪旁”,然后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对景物进行描写就可以了。例如,先选一些远处的山,再写一写稍远处的树,接着写近处的花丛。

1.任何一个风景区里都有很多事物,如树林、花丛、溪流、小动物……我们不必对这些事物都进行详细的描述,只要把一处的景色写好就行。

2.在很多时候,仅仅是描述一个事物,总会让作文有种干巴巴的感觉。但是,如果运用一定的修辞方式,如拟人、比喻等,就能让静止的事物“动”起来,同时也能让作文更加生动、活泼。

3.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形容景物时,一定要注意感彩。例如,在一个优美的风景区,我们可以把那些漂亮的花朵形容成美丽的小姑娘的脸,但却不能把它说成是腐烂的西红柿。主题解析:写景不能凭空想象,胡编乱造例文:沿着小路向前走,来到了果园,果林里一片万紫千红,变成了花的海洋。你看,那粉红色的是桃花,一大串一大串,挨着挤着挂在枝头,像一个个调皮的小姑娘,还有那白色的梨花,好像一片片晶莹的水晶,花瓣上还滚着露珠儿呢!还有白色中点缀着粉色的海棠花,迎风招展,好像在和着春风的节奏跳舞。花丛中,蜜蜂忙着采蜜,蝴蝶忙着嬉戏,真是热闹极了!透过这些美丽的花朵,我仿佛看到了秋天来临之后,满树挂满了硕果,纷纷的苹果、黄澄澄的梨、红红的柿子……农民伯伯在树下开心幸福地笑着……例文解读:通过这个小小的片段,把春天果园千姿百态的美景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才是春天的果园,真实的美景!小编总结:写作小窍门:如何写出真实的美景 (1)仔细观察,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身边的美景。很多小朋友在写写景作文的时候总是皱眉头,觉得没什么景物可写,于是只好纯靠想象,脱离实际,自己瞎编一片美景出来,闹出很多笑话。殊不知,我们身边其实有很多美景,如果你仔细观察,用心感受生活,你就可以得到很多意外的惊喜。例如,你在写雨天的时候,可以仔细观察一下雨后的彩虹;你在写雪景的时候,可以观察一下雪后银装素裹的远山;你在写清晨的时候,可以注意一下草叶间滚动的露珠儿……

你看,我们身边其实有很多的景色值得我们去认真观察,仔细体会,只有经过仔细观察,我们才有对美景的体验,才能写出真实的美景作文。

(2)虚实结合――真实的美景也可加入合理的想象。

景物描写可以分为实景描写和虚景描写。实景就是实实在在的景物,而虚景则是想象出来的景物。在写景的时候,适当加入了一些虚景描写,可以使得我们的景物描写更加生动,作文主题更加深刻。

比如例文中,根据眼前的花联想到秋天的果实,表现了这些果树的生机勃勃,和春天带给人们的希望和喜悦,这就让文章更有内涵了。

有的小朋友可能会问,既然虚景也是想象出来的,那和胡编乱造有什么区别呢?这个困惑还是让小编来为你解开吧!

写虚景不等于胡编乱造,而是由眼前的场景,联想到过去发生的。或者未来会发生的场景,是一种符合生活实际的想象。例如,小草到了冬天就会枯萎,枯萎的小草能让我们联想到,到了春天它又会长出新芽,变得绿油油的,这种联想是符合实际的。但是假如我们写冬天的小草是绿油油的、生机勃勃的,这种说法就是不符合实际的虚构了,聪明的读者一下子就能看出来。所以,小朋友们在写作文的时候,可以加入合理的想象,描写一些虚景,给自己的作文增色添彩。但是不能毫无根据地凭空想象,胡编乱造。此处小结:在很多时候,写景作文中适当加入一些想象的成分,可以让作文的主题更加深刻。例如,由开满花的苹果树联想到丰收时的场景,以及农民伯伯的微笑,就会让人们更喜欢春天,更喜欢春天的景色。主题解析:把景物的特征描写具体例文:美丽的田野昨天,我们来到了美丽的田野上,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大自然真美啊!刚踏进这片田野,一股潮湿的泥土气息扑面而来,夹杂着浓浓的泥土的清香,让人心旷神怡!你看,远远看去,草地上一片浅绿,好像延伸到地球的另一端去了。但是凑近了看,小草只是刚刚冒出头,灰头土脸的,好像还没睡醒呢!高大的柳树刚刚发芽,嫩黄的柳枝上挂满了圆圆的“小疙瘩”,多么像一颗颗小水珠啊!河水解冻了,闷了一个冬天的鱼儿们,现在终于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了!你看,它们正随着水里的浪花翻滚着呢!还有那一望无际的麦田,现在换上了绿茸茸的衣服,远远看上去就像一条深绿色的大毛毯,让人忍不住想要躺上去打几个滚儿的欲望!刚刚从南方飞回来的小燕子,此时也不知疲倦地唱着歌,三三两两互相在空中嬉戏着,多调皮!你看,这春天的田野,就是一副美景图!我爱春天美丽的田野!例文解读:这篇文章,不仅把春天不同事物的特点准确地描绘出来,而且还很形象,很具体。让大家读起来感觉身临其境!看来,要想真正写好写景的作文,必须要仔细观察静物特点,善于抓住景物特点,把景物写活。小编总结:写作小窍门:如何抓住景物特点(1)地域不同,景物的特点也不同。

这一点很好理解,如北方和南方,平原与高山,城市与农村,其景色是各不相同的。

生长在北方的小朋友,见惯了北方雪花飘飘的场景;生活在南方的小朋友,则习惯了南方阴雨绵绵的天气。生活在平原地区的小朋友,见到的是大片大片一马平川的田野;扎根在高山上的小朋友,看到的是一座又一座起伏跌宕的山峰。只有我们了解这些区别,才能真实地表现出不同地域的不同景色的特点。例如有这样一段活:山村的夜静极了。一轮圆月从东方蹦出,像一只银盘挂在天改字体边。皎洁的月光洒在松软的乡间小路上,与地上稀疏的灯光交相辉映,整个乡村显得格外宁静、清幽。阵阵清风,吹动了秋日的败叶,吹过粗糙的树干,带来了一股泥土的清香。这段话描写的是山村月夜里的景色。乡间小路,稀疏的灯光,泥土的清香,这些都是山村里特有的美景。通过细致的描绘,生动具体地表现出了山村夜景的特点。(2)时间不同,景物的特点也有所变化。同一个地方,不同时间的景色特点也是不一样的。首先,景色的不同便是在一年四季的变化上。拿北方来举例: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小草刚刚苏醒,河水解冻,燕子北归,花儿绽放;夏天,蝉声蛙声一片,空气闷热,阳光毒辣,植物都是蔫蔫的;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果树上挂满了果实,大雁开始往南飞,草木开始枯萎,树叶变黄;冬天,白雪纷飞,寒风怒号,动物开始冬眠……其次,景色的不同特点也表现在清晨黄昏一天不同时间的变化里。清新的空气,路边的花草精神抖擞着,草叶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儿,一切显得那么生机勃勃;傍晚时分,当你走在回家的路上,天边还燃烧着姿态万千的火烧云,路边的花草早已蒙上一层金黄的光环,迎着阳光回家,身边的景物仿佛都镶上了一层金边….

由此可以看出,小朋友们在写景时,一定要注意抓住不同时间里景物的不同特点来写。

(3)从不同角度入手,才能把景物的特点表现得要全面。

通常,观察和描写景物时,我们可以从颜色、气味、形态甚至声音等几方面入手。

篇4

一、贴切化用,推陈出新。

卷帙浩繁的古代诗文,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言妙句,为我们提供了无尽的语言资源。合理地开发它,艺术地改造它,善假于物,为我所用,便能产生文采斐然,别具情味的表达效果。李白有诗:“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有人化用为“太平洋水深万丈,不及此柳等我情”(《语文读本》第三册),求助于李白的灵气,表达出深深的爱柳之情。李白有诗:“我寄愁心与明月”,有人化用为“我寄情思与明月”(同上),移花接木,表达出了不同的情调,很有表现力。

一些流传久远的歌曲,有着极大的影响力,我们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对这些歌词加以改装,使人从耳熟能详的经验中获得新奇的感觉,也能体现出语言化用艺术的魅力。梁晓声在《随感录》写道:“如果一个男人宣布自己是爱一个女人的――那么给她钱吧!‘我爱你有多深,金钱代表我的心’……;如果做父母的证明自己是爱儿女的――那么给他们钱吧!‘世上只有金钱好,没钱的孩子像根草’………”他信手拈来,因“文”制宜,借“词”发挥,“貌”合神离,幽默诙谐,增强了语言感染力。

化用名句,“这里充满了辩证法:精确兮,模糊所伏;模糊兮,精确所依”(楼世博《模糊数学》),从老子“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依”化用而来,绕过了不便明言的关卡,有益于读者注意力、思考力集中,短短片言,胜过千言。

二、环境描写,渲染气氛。

环境描写,一则强化氛围,增强文字的情感色彩,二则使文章行文富有曲折的美感。如:

依稀记得的情景,于暮春三月,撑一柄油纸小伞,流连于江南的小镇。天空斜织着密密的细雨,路两旁是古旧的亭台楼阁,踏着湿漉漉的青石板,轻盈地漫步,空气中飘散着湿湿的花香……

于是,有人便说,美就是轻柔,就是典雅,就是雕梁画栋,就是亭台楼阁,就是江南烟雨……

开篇的这段景物描写使人仿佛置身于烟雨迷蒙的江南小镇,清新古朴,让人在陶醉之余,生出对“美”的无限遐想。这种开篇具有先声夺人的效果,突出了作者的才情。

又如《荷花淀》中对荷花淀正午风光的那段描写:“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这段文字不仅突出了水乡游击战的特点,而且暗示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将在这清香四溢的环境中展开;不仅如此,对荷花的形象传神、充满寓意的描写,还在暗示着白洋淀妇女的成长前途――粉色的荷花都成了“监视白洋淀”的哨兵,昔日粉妆的女人们,也将成为保卫白洋淀的战士。

三、类比对比,回味无穷。

类比是基于两种不同事物间的类似,借助喻体的特征,通过联想来对本体加以修饰描摹的一种文学修辞手法。它借助类似的事物的特征刻画突出本体事物特征,更浅显形象地加深了对本体事物理解,或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如:

黑夜,是对黎明的等待;寒冬,是对暖春的等待;猛烈的暴风雨,是对碧空如洗的晴空的等待;而蜿蜒曲折的漫漫人生路,则是对辉煌灿烂的前程的等待。――《等待》

作者从自然现象展开行文,进行类比,自然引出“生命中的等待”这一话题,联想自然,烘托有力,生动别致,回味无穷。

而对比在文学理论上,对比是抒情话语的基本组合方式之一。它是把在感觉特征或寓意上相反的词句组合在一起,形成对照,强化抒情话语的表现力。运用对比,能把好同坏,善同恶,美同丑这样的对立揭示出来,给人们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如:

鹰选择了飞翔的努力,收获的是翔于云端的非凡;蝉选择了“知了”的自得,收获的是栖于枝梢的平庸。――《选择》

鹰与蝉选择与收获的截然不同,生动地揭示了选择对于收获的重要性。语句工整优美,中心突出鲜明。

四、诗文引用,文气馥郁。

写文章时,有意引用现成语(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说明自己对新问题、新道理的见解,这种修辞法叫引用。引用的作用是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练,含蓄典雅。如:

那年冬天,向家里要来一笔添置冬季大衣的钱。我忽然灵机一动:何不拿它来买莎士比亚呢?然而,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要买书,就得再在风雪中挨冻一冬,因为身上那件夹大衣实在太单薄了。在另一方面,那书脊上亮晶晶的金字,又在向我飞眼。――陈绍鹏《书给我的乐趣》

《孟子・告子上》中有:“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在这段话中,通过引用,生动地表明了“我”当时激烈的思想斗争:是将这笔原来“我”打算添置冬衣的钱买书好呢,还是买大衣?由于作者学而不厌和爱书心切,也由于家境贫困、余钱不多,他迫不得已放弃买衣而选取买书。用“鱼”和“熊掌”来分别指代“大衣”和“书籍”,通过引用鲜明地表明了作者的观点,工巧贴切,言简意赅,而且十分风趣幽默。

经典诗文往往具有很强的哲理性和启示性,既凸显文章中心,又赋予文章以审美情趣,甚至营造一种哲理氛围,令人回味无穷。如: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无遮无拦天空的荫蔽?”每当读到冰心女士讴歌母亲的这段话,我便不由自主地想起我那矮小瘦弱却独自一人挑负全家生活重担的慈母。――《母爱无边》

引用冰心女士《荷叶母亲》中的名句,以荷叶、红莲巧妙暗喻母子之情,突出了母亲的形象,文气馥郁,耐人寻味。

五、排比造势,先声夺人。

排比读起来朗朗上口,有一股强大的力量,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加强语气增加语势。如:

如果,寂寞是一朵即将枯萎的花,知识就是滋润万物的甘霖;如果,苦难是一片浩然无涯的海,智慧就是乘风破浪的轮船;如果,愚笨是一扇禁锢思想的门,感悟就是开启潜能的钥匙。――《舞动腾飞的翅膀》

一组排比句,结构整饬,语气贯通,比喻的使用增强了文字的形象美。

六、拟人比喻,别开生面。

比喻句使句子更生动形象,能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你所比喻的对象的特点,并且具体,有时候可以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如能够熟练地应用比喻这一修辞手法,你的文章自然会更加受欢迎。如:

梦像一条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想捉他,他已经跑了。梦像一片雪花,在空中飘舞,想抓住他,他已经融化了。我像风筝一样,不能远走高飞,痛苦无奈像秋千一般,荡了出去又回来。

运用拟人,可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把事物写活,使文章更生动,事物特点更突出,并且可以使文章耐看,不枯燥无味使描写的事物具有了人的感情,使文章更具有情趣容易理解。如:

秋天,树叶悄悄地换上金黄色的盛装,一阵秋风吹过,树叶静静地离开曾经欢唱过的枝头,悠悠地飘到地面,是那样的安详,那样的斐然。因为它们知道,它们把生命植入大地,是为了等待第二年的春风拂过――这是自然的向往之景。――《愿景》

赋予树叶以人的情态及性格,生动形象,令人回味无穷。

七、妙发设问,启人思考。

设问能引起注意,还能启发读者思考,也可以突出作者想表达的思想,鲜明地表现出主要内容。如:

还有什么海能把你的身影淹没?还有什么墓碑能比你的名字永恒?还有什么样的手能如你的手触进人生和历史最深最重的一页?鲁迅先生,我能握握你你的手吗?――《我想握住你的手》

篇5

【关键词】小学;作文;兴趣

一、观察生活,培养积累兴趣

留心观察是作文最有效的方式。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我们要训练儿童把观察事物、思维、语言三者紧密结合在一起。这样,儿童就不致凭空想象出话来写。如我在教学人教版第七册《爬山虎的脚》后,做到读写结合,要孩子写仿写爬山虎,就要以儿童的直接印象和教师组织的观察做基础,结合儿童的实际情况,先布置本班许学生到校门口墙边去,引导学生模仿叶圣陶老先生从爬山虎的叶子、“脚”的动态、静态方面进行观察,并做记录,然后还可让学生阅读一些有关爬山虎的文章,最后才要求学生作文。又如要让学生写“自己喜爱的一种动物”练习时,先教给学生从整体到部分等观察方法,让学生课后带着目的认真观察,可以从动物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等方面入手,激发学生的观察和习作兴趣。

二、读中积累,激发写作兴趣

《大纲》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在阅读教学中使学生懂得怎样选择材料,组织材料,怎样模仿作者的写作方法,加以运用,怎样确定中心,怎样准确地选择词语,写出通顺的句子,怎样连段成文,并注意前后的内在联系。作文教学时让学生大胆地“抄”,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在阅读教学中的知识和技能。这就说明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是紧密结合的。读是为了吸取范文中好的写作知识、经验来指导写作练习和实践,而写又是通过阅读所获得的综合训练和运用,二者是相辅相承的关系。要写东西,除了要有生活基础之外,就要平时多动笔、多读书,写起来才能有许多好词好句加以运用。儿童作文总是有模仿到创造的,儿童模仿课文的写法来表达自己所写的内容,是极其有益的。因此,教师就要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写作实际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写作知识的讲述和相应的写作训练。因此,本人在平时教学中应注重培养朗读的兴趣,在读的过程中积累。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具体来说,可采取个人、自由朗读、分角色朗读、领读、范读、分组朗读、全班齐读等方式。如在教学人教版第六册《 荷花 》第二自然段时,是这样指导的:先让学生找出描写荷叶特点的词语(挨挨挤挤、碧绿、大)并指导学生读好这些词句,“挨挨挤挤”要读得稍慢,稍轻,“碧绿”、“大”应读得重一些,以读出荷叶的特点,再让学生反复自读体会。对于描写“白荷花”的句子,先激发学生喜爱荷花的情感。练读的方式:齐读总述句“ 白荷花在……出来”;分三组分述“有的……有的……有的……”体会荷花给自己带来的美的享受。通过课文的反复朗读训练,学生心中就有许多词语和句子可以任自己选择调用了。又如教“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文本资源,人教版第七册《颐和园》是“移步换景”的典型课例,为了让学生体会这种写作方法,可以先让学生自由朗读,初步理出作者的游览顺序,找出地点变换的词语:长廊、万寿山脚下、佛香阁、昆明湖;接着四人小组读,以小导游就的身份介绍景点;最后点出“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布置学生尝试写身边的学校,附件的公园等。

三、教学相长,保持写作兴趣

事实证明,学生乐于听自己所喜欢老师的课。教师要让学生喜欢上自己的作文课,首先要做学生的朋友,在日常生活中就要注意培养师生之间的感情,多与学生沟通,主动接受学生,关心他们,帮助学生排忧解难,取得信任,从而让学生喜爱自己。其次,教师要设法为学生朋友搭建习作平台,让学生充分感受成功的喜悦。有些同学作文写得比较好,老师应精心修改、润色、再采取班上范读,打印上墙,组织对外投稿等措施,让学生体验到收获的喜悦。这样还会给其他同学带来积极的影响,从而激起学生更浓厚的写作兴趣。

四、训练自改,提高作文兴趣

沱思妥耶夫斯基指出:“作家最大的本领是善于删改。谁善于和有能力删除自己的东西,他就前程远大。”由此可见,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作文自我修改能力对提高习作的整体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我十分注重教学中充分利用文本资源,如人教版第七册《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中叶圣陶老前辈认真修改习作的榜样作用,培养修改兴趣,明确修改作文的重要性。我是这样做的:首先,让学生明确修改的内容,培养兴趣和自改作文的能力,要让学生明确自改的内容要求,如句子、词语、标点符号,内容的调整补充和标题的拟订等。其次,讲明修改的意义:①修改是写作过程的重要环节,文章写好后,通过自我修改,发现并解决其中问题,才会不断提高习作的水平;②修改也是学习写作的有效方法。在习作过程中,只有经过自己的深入思考,反复琢磨,才有可能明白为什么这样写好,那样写不好,慢慢摸索到作文的规律,提高书面表达的能力;③修改促进认识能力的发展。即使是一字之改,也往往同认识水平有关。学生养成了自改作文的习惯,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就在反复的练习中提高了。实践证明,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兴趣是前提,任务驱动是关键,是一个需要师生长时间不懈努力的过程。我们应该努力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使学生敢“抄”,敢写,不断获得成功的快乐和体验。

参考文献:

[1]刘艳妮.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谈[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3)

篇6

一、组织说话,激发欲望

作文是生活的需要。生活中处处需要交流与表达,说话就是口头作文。“习作就是练习说话,也就是练习思想,把那结果写出”。叶圣陶先生认为,习作起源于说话,“作文原是说话的延续,写作和说话是一致的,强调了说话的重要性”。“小学校里应该把训练儿童说话这件事看得极其重要,这不单是国语课的事”。国外一些国家,如俄罗斯、英国等十分重视说话训练,美国不仅把用文字写的叫作文,把口头表达的也称为作文,把两者视为相辅相成的作文统一体。其实对小学生来说,说话属于口头语言层次,习作则上升到书面语言的范畴,小学生口头语言的发展明显优于书面语言,因此,扎实的说话指导是学生习作的坚实基础。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练习七口语交际的内容是《一张照片的故事》。上课时,我将老师和学生的照片放在实物投影上让大家观看,强烈的好奇心让学生极为关注照片中的人、物、景,学生表达的欲望达到了最高点。由于照片是学生的真实体验,因此在讲述照片故事的时候,学生们不仅有话可说,而且说得真实、生动而富有乐趣。一位学生说:“这张照片是暑假我们去北京旅游时拍的。当时我们参观清华大学,来到了作家朱自清《荷塘月色》中描写的荷花池,看着满池碧绿的荷叶,爸爸叫我站在岸边,以荷花池为背景拍下了这张照片。”马上有学生补充:“照片中的荷叶美,荷花更美,我们可以学着《荷花》中的句子来写写荷花的不同姿态。”此话立即得到了大家的首肯。在学生说兴正浓的时候,请学生将刚才说的内容写下来,他们不但没有丝毫为难,还非常乐意。

二、开展活动,体验感受

“我们要记着,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叶圣陶先生的作文生活观阐释了作文与生活的关系。如今在大量电子产品的冲击下,小学生的不少空闲时间是在电视、电脑、iPad等陪伴下度过的,“沙发中的土豆”们缺少的是实实在在的体验。在习作教学中,如何弥补学生生活的欠充实呢?

我在指导四年级习作《记一次活动》时,把游戏引进课堂,便是一次成功的实践。课前,我让学生每人准备了十个气球;课上,让学生把气球系在脚上,同学之间互相踩别人脚上系着的气球,同时还要保护自己脚上的气球不被别人踩破。在这一过程中指导学生留心观察,认真体验,引导他们积极运用学过的各种观察方法,如有顺序、展开联想、抓住特点、注意发展变化、重点部分写具体等。学生在写作时我不做任何内容的限制,放手让他们写自己喜欢的东西。这堂课的结果是:孩子们的表现非常棒。

“比赛开始了,哇!‘噼里啪啦’,比放爆竹还爽呢!我看中了一只蓝气球,趁着别人不注意用力一踩,非但没踩炸,反而跟旁边的同学撞痛了头,看来蓝气球可真够顽皮的了。我心里暗暗说:如果踩不到你,我就誓不为人。说着再次向蓝气球踩去。嘿嘿!可终于把它给踩炸了,我当时脚麻麻的,心里有点儿害怕,又有点儿兴奋。”

“……见此情景,不甘服输的我马上抖擞精神,去踩别人的气球。我紧盯一个红色的气球,快跑几步,然后用力一踩,‘哦!’红气球在我的脚下成了几片花瓣,我高兴地欢呼起来。”

其实学生不是不会写,而是缺少体验,一旦有了丰富的感受,就能写出连老师也惊叹的作文。

三、引导观察,积累素材

篇7

[关键词]小学生;作文教学;儿童化;高效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20-0045-02

[作者简介]黄静怡(1979―),女,广东茂名人,本科,广东茂名市第十七小学教师,小学高级。

素质教育对写作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运用恰当的语言文字,把所看、所听、所感的内容或亲身经历过的事情表达出来。小学生作文的成功,也体现在其中。在多年的语文教学生涯中,笔者一直在寻找让小学生写好作文的教学方法。

一、巧设疑问,激发写作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设疑是一种很好的吸引学生注意力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如果问题设置得巧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还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例如,夏天学校池塘里的荷花开了,于是在四年级课堂上就有了这样一场师生对白。

师:大家都看到学校池塘的荷花开了吧?

生(异口同声地):看到了。

师:你们喜欢看荷花吗?

生(又是异口同声地):喜欢。

师:为什么喜欢呢?

生1:因为荷花很漂亮很好看。

师:是的,荷花是很漂亮。可是它长什么样子呢?又美在哪里?谁能给大家说说?

(问题一出,学生面面相觑,举手的只有那么两三个人。于是笔者趁热打铁)

师:是啊,我们都知道荷花很美,却不知道它美在哪,这是为什么呢?

(依然是一片寂静。笔者接着自己的话说下去)

师:其实这都是因为我们没有仔细观察。我们要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随时留意自己身边的变化。如果我们在观赏荷花时能够仔细观察它的花瓣、颜色、气味和形状等,我们还说不上荷花美在哪吗?

这一连串的巧设疑问,将学生引入了学习的情境,并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学生也在愉快的教学过程中学到了积累素材的方法,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此之后的一次下雨天,一半以上的学生都能在日记上详细记述自己在雨中认真观察的景色,并且采用了按时间顺序的描写方法,记录了下雨前、下雨时、下雨后的情形,写得惟妙惟肖。在这样的启示下,学生轻而易举地掌握了写作方法与写作技巧,不再发出 “作文难,难于上青天”的感叹了。

二、多渠道发表,维持写作热情

学生的写作兴趣被激发出来,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维持学生的写作热情了。维持写作热情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产生成就感。为此,我们建立了多种渠道方便学生发表作文。

(一)口头发表

由于同一个班级中学生学习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学困生往往没有机会交流、展示自己的作文。因此,教师应当在班级内部搭建一个口头发表的平台,让学困生有机会在小组或全班诵读自己的作文,同时其他学生及教师要及时给予点评、鼓励。

(二)办报发表

自办报发表作文也是培养学生写作成就感的有效方法之一,按办报形式可以分为个人报、组报和班报等。个人报要求全体学生都要参与,报名、栏目和设计均由学生自主决定,写作的内容和板报的周期则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确定;组报则是由同一个小组内的几个同学共同办报,组内同学轮流担任主编和编辑,相互之间有机组合,优势互补;班报则是三种报纸中级别最高的,为了保证班报的权威性,可以在班内成立编辑部,编辑部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稿件。办报后要经常组织读报活动,让学生在读报的过程中,不仅获得成就感,而且享受到写作的乐趣。

(三)编书发表

在编书之前,让平时写作成绩优秀的学生收集自己的优秀作品,先自行修改,然后由编辑修改,最后在教师的认可下定稿,之后续集发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不断修改完善自己的作品,多向有关报刊推荐,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作品。

三、多找亮点,发现童真童趣

(一)记录美好瞬间,发现生活中的美

“儿童化作文”就是要让小学生的写作回归生活,让他们从现实生活中捕捉写作内容。绚丽多姿的生活是学生写作的不竭之源,也是学生梦想起航的地方。小学生观察世界的视角是独特而美好的,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生机盎然的大自然都是滋养他们心灵的甘泉。把他们带到大自然中,让他们聆听风声、鸟语和泉响,这样他们的笔下才能流淌出蓝天白云的美丽、野草花朵的芬芳。学生只有切身感受到了,才能把真情实意注入笔端。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以校园生活为依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间游戏文化活动和校园主题活动,把这三项活动作为“儿童化作文”教学的切入点。在开展这一系列的活动时,注意顺应儿童的天性,尊重他们的生命价值,充分利用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资源,构建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校园。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加强学生的体验,丰富他们的感受,让他们在体验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中感受童真童趣,从而将这些美好的瞬间记录下来。

(二)体验生命之趣,领悟成长过程中的真

儿童应当属于大自然,大自然生命的象征能够唤起儿童内心最真挚的感情。一朵野花的悄然绽放,一只蝴蝶的翩翩起舞,都是在向儿童传达成长的力量,渗入他们的心灵。我们要以开放的姿态,让学生走进大自然,亲近大自然,体验大自然的生命之趣,领悟成长过程中的真。

在练习写作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以大自然为载体,让学生按照季节的轮换来构建主题;也可以通过观察和探究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生命之趣。例如对五年级的学生,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后自己种植物,如种花、种豆等,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并把植物的生长过程记录下来,把记录下的作文编辑成册,可以称为《种植连续剧》;也可以制作成植物成长档案,班上每个学生都写一份研究报告,可以研究植物细胞、植物用途,或写对植物的新发现等。

(三)聚焦特别发现,启迪生命中的善

儿童是感性的,在他们的生命中,拥有着最真挚和丰富的情感。例如,对一只和自己做过朋友的蜗牛,学生会念念不忘,总希望有一天能在初相遇的地方与它重逢,这是学生内心对自然生命流露出的感情;顽皮淘气的学生会用五颜六色的橡皮筋给爸爸扎头发,穿妈妈的高跟鞋,这是儿童生命个性的体现……我们应该鼓励学生聚焦成长中的“特别发现”,开展儿童与生命、自我和亲情的对话系列,捕捉学生成长中的花絮,唤起他们对生命的感悟,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启迪其发现生命中的善。

小学生作文指导的方法还有许多,远不止上述的三种。本文重在提出了培养孩子写作兴趣的方法,并指出保持孩子写作兴趣的道路。最为关键的是,本文提出了“儿童化作文”的新颖观点,让学生写自己身边的故事,这与新课标的要求是一致的。当然,本文还有许多地方并没有考虑周详,如在写作上,粤西地区的方言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应该如何改进?这需要广大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来继续补充和完善。

参考文献:

篇8

一、立足文本,抓特殊句型仿写

三年级“段”的训练中,老师经常发现学生写出的文章内容空洞、言之无物。其原因一是学生不会观察,不会想象,即形象思维薄弱。二是他们生活知识和常用词汇贫乏。因此,老师应结合平时的阅读教学渗透写句教学。如三年级上册《我们的民族小学》中有一句:“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整句话都围绕“安静”一词进行描述,树枝、鸟儿、蝴蝶的描写都是为了突出“安静”的程度,这种写法我称之为“事物衬托法”。在《槐乡的孩子》一文中,描写天气热的句子同样运用了这种方法。对文本中的特殊句型进行概括、呈现,对学生来说就是一种很好的借鉴。在小练笔《热闹的广场》中,学生就能运用类似的句型进行描述,把热闹的广场描写出来了。

二、依托内容,抓细节性长句拓写

《金色的草地》中有一段:“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这是描写花朵的长句组合,我通过学习之后,引导学生对描写的内容“花”进行拓展练习。根据平时看到的花朵,能进行细致的描写。于是学生能利用比喻的写法写出花的样子,如:那荷花多像粉红色的摇篮,莲蓬就像摇篮里的娃娃,多有趣啊!通过一项内容的发散,让学生练写类似长句,能锻炼学生对此类事物描写的能力。

三、词句互动,抓重点强化长句练写

1.用词写句,多方练写

我们可以运用单个或者多个词进行写句,通过给这个词造句,把句子写生动、写具体。比如用“南辕北辙”造句,学生说:“如果政府只采用强行压制的手段来对付民众,这样不是使事情更加南辕北辙?”在写句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先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而且要知道这个词适合出现在怎样的句子中。这样运用一个词来写句,其实是培养学生的感悟和写作能力,只有在这样的潜移默化中,我们的学生习作水平才能有所提高。

2.用句述词,全面提升

用词写句是指句子中运用了这个词语,然后再根据这个词语写长句,我们可以让孩子选出自己感兴趣的词语进行描述。比如让孩子通过一个长句描写“衣衫褴褛”,把这个词语的意思表达出来。学生写道:“下雪天,这位老人只穿了件破旧的薄衣,裤子已经看不清什么颜色了,裤脚处垂着几条布条。他蜷缩着身子,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雪地上。”孩子的表达没有词语解释那么到位,但是我们需要培养的就是这种能生动具体描述的能力,习作中很多时候需要我们把脑海中、设想中、观察中的一组镜头,写得具体生动。而“用句述词”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具体描述”的问题。

四、互动性描述,以观察带动长句练写

1.提出动词,进行练写

如何把一个游戏或者一个连贯的动作描写清楚,是老师教学最难的问题。针对这样的描述,我们可以采用阶梯式引领,逐层完善长句书写。比如观察老师喝茶的动作,先提炼出老师做了几个动作,分别是哪几个动作。有的说:“伸出、拿起、移到、喝、咽。”有的说:“走到、拿起、弯下、凑近。”接着让他们根据自己所说的动作练习写长句,把句连成段就是一段动作描写。如:“只见老师走到讲台,伸出右手稳稳地拿起茶杯,移到嘴边,喝了一口水,咽了下去。”用这样的方法,学生不会产生无处下手的感觉。

2.加点形容词,让动作更形象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学会从句中找出动作,并给动作加上形容词。比如出示:“小明站在白线后面,眼睛注视前方,蹲下腿,摆动双手,向前一跳,跳了两米,真远啊!”找出动词后,学生给这些动词加上了形容词,句子变成:“小明站在白线的后面,眼睛紧紧地注视着前方,稍稍蹲下腿,用力摆动双手,使劲地向前一跳,跳了两米。真远啊!”这样能使学生作文时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有情。

五、穿上花衣服,动用五官充实长句练写

篇9

一、创设情境时利用多媒体

多媒体可以超越时空的限制,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目的。教师精心制作的课件通过使用多媒体能达到激发学生情感的目的,用多媒体中的配画朗读和配画音乐,可以使静态的文字具有立体感,动态的图画更具吸引力。如我在教学《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一课时,我设计了一段动画,内容是小兔蓝蓝告别妈妈只身一人去旅行,路上遇到了我们的同学明明,他们结伴而行,走进了枝繁叶茂的丛林,丛林里鸟叫声不断,时不时还传来各种动物的叫声,蓝蓝和明明加快脚步,他们走出丛林来到了一座村庄,村庄里没有人影,他们迷了路,这时他们该怎么办?这是我顺势引导学生体会蓝蓝和明明迷路时的心情,让其设身处地为他们想一些解决的办法,学生们各抒己见,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最后我引导他们看看课本中介绍了哪几种走出困境的办法。通过多媒体创设情景,激发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习兴趣。

二、突破重、难点时利用多媒体

有些教学内容受条件的限制,用教师的讲解、学生的朗读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这时运用多媒体可达到突破重难点的效果。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捞铁牛》第三自然段时,采用多媒体设境,以动态模拟等方式,使学生在短时间内面对一个接近真实的课文情境,去更好地理解有关的语言文字。当讲到第四自然段时,学生通过看、读、议、想,正确理解捞铁牛的过程中关于“泥沙慢慢地减少”“船身慢慢地向上浮”“绳子越绷越紧”等语句的关系,最终理解了“船靠着水的浮力,把铁牛从淤泥里一点儿一点儿地向上拔”这些关键语句,突破教学重点。

三、启发想象能力时利用多媒体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内在心理状态,即情感心理状态如何。在学习中这种积极的情绪就会形成“情感动力”,它推动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利用多媒体课件组织教学,能诱发学生的想象力,开拓学生的思维。在教学《荷花》第二自然段时,用课件展示荷花池的全景、近景,并伴以动听的音乐,把学生“带入”公园的荷花池边,使他们“置身”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在音乐的旋律中感受那全开的、半开的、含苞欲放的荷花,抒发对荷花的赞美之情。这时学生早已入境,思维活跃起来,似乎与作者一起在荷花池边散步赏花。这样的启发和想象,使学生提高了思维能力,拓宽了他们的思维空间。

四、巧作拓展时利用多媒体

教师借助制作精美的课件,把学生带入课文中的情景,并适时让学生明确拓展阅读的内容、方向,选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如学习《卢沟桥的狮子》时,教师事先在网上下载相关内容,做成一个网页作为学习导引。课堂上通过演示,帮助学生们明确进一步学习的视角与主题,并鼓励学生在课后作进一步探究,搜集更多信息。

五、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协调发展时利用多媒体

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方法要做到“四到”,即“眼到、口到、心到、耳到”。传统的课堂模式下是无法或很难做到这“四到”的,但利用多媒体,就能轻松地把学生的感官调动起来。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

听、说、读、写等四个方面的要求很高,这个时候我们通过多媒体将教学内容中的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等信息制作成活灵活现的动画,播放时,学生的这些感官都调动起来了,同时,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也得到了协调发展,也培养了他们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六、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时利用多媒体

篇10

课文是作文的范例,结合课文进行作文指导,其中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结合课文就要吸收前人的知识营养和写作经验,用于改善自己的思维品质。变刻板、呆滞为活跃开阔,变纷繁粗疏为条理缜密,变肤浅雷同为深刻独创。模仿不同于抄袭,模仿是人的本能,也是习作的必经之路。教师指导作文常常通过例文并凭借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问题,寓“理”于“例”,使学生学有“模样”,行有“向导”。结合课文,抓住“仿”,既可以深化阅读课文学到知识,又可以提供课文作者的写作技法,做到先仿后写,仿中学写,从仿到创。多年来,我坚持紧扣教材,充分利用现行语文课本的例文进行作文训练。首先,从“仿写”入手。仿其文,仿其法,仿其格。(1)仿其文就是紧紧把握课文中现成的习作例文,让学生在习作中有所依托,有所仿效,逐步掌握作文技能,然后向“仿中创新”过渡。例如,根据课文已交代的部分情节加以联想,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在学习《穷人》一课时,可根据课文中对天气描写和渔夫抱怨天气的一段话联想渔夫是怎样在海上和风浪搏斗的,仿写环境和人物活动。(2)仿其法就是借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修辞方法和思维方法。从课文中挑选一段有特色的章节,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然后进行模拟练习。例如学习《雅鲁藏布大峡谷》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模仿写雅鲁藏布大峡谷景色的一段话写写校园、花园等,学习运用文中比喻和拟人的句式;学习《荷花》一课时,可以让学生仿照写荷花的形、色一段,写一写柳树、等植物。(3)仿其格就是仿用例文中谋篇布局的格式。例如教完《长城》和《桂林山水》后,可让学生懂得怎样描写一处景物,仿照“远看近看”的观察点变化顺序和“总述分述总结”的文章结构格式写《校园的一角》或《南靖土楼》《东山岛》等某处景物。

其次,应紧扣教材,进行“续写”练笔。续写就是根据课文的内容续写课文。例如学习《小木偶的故事》一课后,可以让学生用《小木偶的奇遇》为题,续写当小木偶拥有人类所有表情以后又会遇到什么事情呢?再如,学习《凡卡》一课后,让学生以《信寄出去后》为题,想想凡卡以后会怎样,进行续写训练。续写课文要以原文为蓝本,续写内容要与原文紧扣合为一体。同时,续写也是进行作文愉快教学的重要途径。让孩子们在愉快中倾吐,在兴趣中提高,从而唤起孩子的写作欲望。语文科是一门思想性很强、感彩很浓的学科。感人的故事情节,生动的人物形象,优美的文学语言,无不激发学生的思想感情,打动学生幼小的心灵。例如教完《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一文后,因为季羡林老先生在课文中的话都说到孩子们的心里去了,还把写作的金钥匙交给了孩子们。我发现孩子们对季老这位伟大的作家非常钦佩,于是我便趁热打铁,组织《我和季老说悄悄话》的续写作文训练。孩子们无拘无束,写出了许多童心童语,字里行间流露出学好语文的愿望。这种潜移默化的学习目的性教育,比起花几节课时间进行空洞的政治说教效果好得多。教完《卖火柴的小女孩》,我让学生续写《卖火柴的小女孩到我家做客》;教完《落花生》,我又让孩子们续写《我爱落花生》,孩子们通过续写作文的小练笔,不仅加深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提高了阅读能力,更主要的是孩子们能凭借现成材料,结合自身的生活实践,进行合理想象,用不着冥思苦想作文题材,因而学生都能在愉快中完成作文任务。

在抓紧“仿写”和“续写”进行课堂作文技能训练的同时,我还不失时机地充分发挥作文课的指导作用,有目标地进行作文知识讲座,传授作文的各种方法和技巧给孩子们,解决孩子们有话说不出的难题,这样,孩子们便从课堂上既获得了作文整体知识,又熟练地掌握写作的各种技巧。当然,小学生的“仿”和“续”都不是作文教学的目的,而只是一种方法和步骤,最终还是要达到自己能创造性地独立作文。然而,没有母亲的扶持,幼儿怎会站稳向前走,又怎能学会飞快地向前跑呢?只有从课堂起步,读写结合,构建训练场,让学生在场内扎实练好“听说读写”基本功,才能让学生走出训练场勇敢地在作文领域里自由自在、海阔天空地遨游。这是完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的,是小学生作文从不会写到会写的必然过渡,虽说作文教学方法有很多,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的途径也多种多样,然而紧扣教材、读写结合,构建训练场、进行作文练笔,是培养小学生作文能力最初的一步,也是最基本、最扎实的一步,这是目前作文教学研讨“如何打好基本功,落实素质教育”不可忽视的最重要一环。

“构建读写训练场,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对于学生作文素质的培养,有的需要长期坚持不懈地进行,有的则可能在言寸之间、点滴之间、分秒之间进行。“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这十几年的作文教学正如知时节的好雨,滋润着作文苗圃里的每一朵鲜花,为他们的茁壮成长呕心沥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