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春天的古诗范文
时间:2023-04-06 05:19: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有关春天的古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本课将美术和语文两学科相整合,通过对古诗的诵读和理解,感受古诗的意境,用已学的水墨画技法表现画面,让学生感受两种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同之处。本课以春天为主题,鼓励学生说说、写写、画画有关春天的古诗,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以及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热爱。
二、学情分析
由于五年级学生对古诗词有了一定的掌握,而对中国的水墨画技法也有所了解,所以,通过本堂课的学习,能够巧妙地运用水墨技法进行诗配画创作。
三、教学目标
认知:通过欣赏,感受水墨表现情趣,学习诗配画的创作方法,培养学生对古诗意境的感悟和对水墨能力的运用。
技能:运用传统的笔墨技巧,以春天的古诗为主题,合理构思构图,恰当表现古诗意境。
情感:感受诗、画两种传统文化的相同之处,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诗配画的创作方法,熟练运用笔墨技巧及传统水墨技法表现诗配画,将二者巧妙结合。
难点:巧用笔墨、表达古诗的意境。
五、教学准备
PPT、水墨画工具。
六、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知识回顾
课前连续播放山水画图片,学生欣赏作品,初步感受山水画的艺术魅力。
尝试了解学生:你画过水墨山水吗?你对水墨画了解多少?
生:中锋、侧锋的运用,山石的勾勒、皴擦等等。
生小练笔,师简单评价。
2.导入古诗
出示一张水墨画,问:你觉得这幅水墨画表现了怎样的内容?
生:桃树、竹子、鸭子戏水。
师:让我想起了苏轼的一首古诗《惠崇春江晚景》,学过吗?
生读一读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
师:画面表现了诗中哪两句内容?(前两句),让我们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3.完成诗配画,揭示课题:像这样根据古诗内容表现画面,把古诗的意境表达出来,称为诗配画。(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感受水墨山水的魅力,温顾前面学习的相关水墨画知识,明确本课的学习目的,运用水墨画知识,结合语文学科中的古诗,给诗配画。
(二)技法交流
1.交流古诗
师:春天,万物复苏,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季节。除了这首《惠崇春江晚景》,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呢?
生:《春晓》《清明》《咏柳》《鸟鸣涧》。
拿出纸,写出有关春天的古诗或诗句。
师:唐代诗人王维在一个细雨绵绵的春天,送走了他的一位故友,写下了这首《渭城曲》。
PPT出示王维古诗《渭城曲》。
生读一读。
师:如果给诗配画,可以抓住古诗中哪些关键词句来表现画面?
生:柳树、细雨、饮酒的故人。
师:你的眼前会浮现出怎样的情境?
2.访问艺术家
出示现代画家傅抱石《渭城曲》。
师:青苍的柳色,带着浓浓的雨意,成为画面的主体,把诗有的惜别之情表现了出来。这就是诗的意境。(板书:意境)
师小结:所以给诗配画,首先就要抓住诗中的关键词句,再进行景物的描绘。(板书:抓住词句、描绘景物)
师:仔细观察,画面中用到了哪些水墨技法?
生交流、师小结技法:中锋勾勒枝条、人物,绿色晕染出柳色、淡墨晕染远山、云雾,突出整首诗的意境。(板书:突出)
【设计意图】以春天为主题,让学生先说说、写写有关春天的古诗。通过欣赏大画家的作品,感受诗的景物描写与画面表现之间的关系,掌握水墨画的表现技法及诗配画的创作方法,体会诗配画的意境美。
3.欣赏学生作品
出示学生作品两幅《绝句》《游园不值》。
师:与大师相比,学生的诗配画又有着怎样的异曲同工之处呢?
学生欣赏,比较作品的意境、技法的运用。
4.教师示范
以古诗《忆江南》为例,示范。
出示古诗,可以抓住古诗中哪些关键词来表现景物?(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可以用哪些水墨技法表现画面?(浓墨中锋表现房子、河岸、皴擦泥土,逆锋表现江边的树,大红和曙红点染桃花,淡墨晕染远山、花青晕染江水)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本课的难点之在,通过欣赏学生作品,了解更多的诗配画表达的诗的意境,教师的示范中将更多的水墨技法呈现,让学生不仅了解诗配画对诗的传递的过程,更能深刻掌握水墨画的构图与章法。
(三)自主表现
给刚刚的古诗配画。想一想可以抓住哪些关键的景物表现画面,用熟悉的水墨画技法突出古诗的意境。
(四)评展作品
组织学生根据古诗内容评价作品。对画面的构图、意境的表达、技法的运用、墨色的变化等方面进行评价。最后教师点评,鼓励学生大胆用笔,自主创新。
(五)课后延伸
出示完成的画作:在《忆江南》诗配画空白处写下古诗句,让学生注意字句的排列,从右往左书写,最后落款,刻上印章。
鼓励学生课后也能在画面空白处添加诗句,将绘画与书法巧妙结合,完善作品,体现诗配画的内涵。
【设计意图】将古诗与画面相统一,二者结合,真正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同之处,更加完善作品,真正体现诗配画特有的魅力“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七、板书设计
诗配画 水墨画
抓住词句 中锋、侧锋
篇2
一、观赏图片,感受盎然的春意
古诗教学中创设意境是很重要的。因为许多古诗都是诗人在特定的环境下触景生情所作的,要想很好地体味古诗,最好能设身处地地进入诗人当时所处的环境中。而对小学生来说,因为他们的生活阅历浅、生活体验少,教师在教学古诗时,更要为他们创设情境,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他们理解古诗的含义。教学《江畔独步寻花》时,我搜集了很多描绘春天景色的图片,如那万紫千红的鲜花,绿意迷眼的草地,在花间戏舞的蝴蝶……再把它们剪辑好,配上“啾啾”的鸟鸣声和悠扬的钢琴曲,让学生在细细地欣赏春天的美景的同时,感受那份盎然的春意。这样,学生完全融入美丽的诗情画意中,为进一步学习诗歌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诵读诗句,感悟浓浓的诗情
古人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诗的教学更要多读。为了调动学生读的兴趣,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可采用齐读、小组读、自由读、比赛读、表演读、配乐读等多种形式灵活结合,让课堂中“诗声”朗朗;指导学生诵读古诗的时候,除了要读出古诗特有的节奏外,还要指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注意语速的缓急变化、音调的高低起伏、字音的轻重之分,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古诗所蕴涵的情感,同时又要在读的过程中加深对古诗的领悟。而《江畔独步寻花》就像一支轻快的小调,它色彩明艳,节奏明快,描绘了一幅明媚的春图。所以我配了一曲轻柔古典的洞箫(一种乐器)曲,让学生配着音乐自由地朗诵,然后再让他们比赛读。在悠扬的配乐中,学生们诵读起来更加入情入境,从他们声情并茂的朗诵中,我感受到他们已领悟到诗中那份浓浓的诗情了。
三、交流资料,分享春天的诗篇
新课标中提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所以文本只是一个引子,它的目的是引领学生走进更广阔的语文天地中去。我对这一点领会很深。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为了引领学生走进更广阔的诗歌海洋里,结合这首古诗的教学,我布置他们在课前查找其他有关春天的诗歌,在课堂中推荐给其他学生。这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被调动了起来,他们搜集到的诗歌五花八门,如《春日》《春夜喜雨》等,有古诗,也有现代诗。这样一来以一首引多首,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感受春天,他们眼中的春天五彩缤纷,而他们心中的诗情也更浓了。
四、走进春天,创编诗意的旋律
学习这首古诗的时候,刚好是春天!春天百花竞放,万紫千红;草木发芽,翠滴;细雨纷飞,春意绵绵。在这春意盎然的季节里,我很想让学生从课堂中、书本中走出去,走进春天里感受一下春天的气息。于是我安排了一节课,让他们到校园里到处转转,仔细观察,细心寻觅春天的足迹,感受春天特有的诗情画意。
回来之后,我让他们把寻找到的春天写成诗歌。这对他们来说是有些为难,虽然交上来的作品稚嫩不成篇,但也拾到了几颗闪亮的珍珠。
如:
春天在哪里?
春天在一片蒙蒙的细雨里,
春天在红花绿草间,
春天在我们眼中,
春天在我们身边,时刻跟随着我们。
春晓
春晓烟雨多,
处处闻啼鸟。
风来柳丝飘,
春花开多少?
春天真美
彩色的春天真美丽,花儿红红呀草儿绿;花蝴蝶跳起舞呀跳起舞,小蜜蜂来采蜜呀来采蜜;春天的美丽人人爱,美丽的春天在我心里。
快乐的我们手拉手,走进彩色的春天里,你不摘红花朵,不摘红花朵;我不踩绿草地,不踩绿草地。
小鸟们都从北边飞回来,小花们都开放了。校园里真是鸟语花香,风景如画。
美丽的春天人人爱呀人人爱!
篇3
关键词:古诗词;人文素养;细细品味;健康成长
中图分类号:G621;G623.2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14-0020-01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审美价值。古诗词是小语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启迪学生的心智、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有着重要作用。
一、挖掘古诗词的丰富内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中的一种文学形式,它凝聚着民族的智慧,在文学史上,卷帙浩繁的古诗词之所以能源远流长,并成为经典,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些古诗词有着深刻的主题、优美的意境和精湛的语言。人们能在诵读古诗词中感受先人的智慧,聆听先人的教诲,让心灵受到启迪和熏陶。小学生是母语学习的起步阶段,同时,也是心灵成长的关键期,古诗词精妙的表达及唯美的意境能让学生的心灵徜徉在美感的氛围里,进而让身心获得审美陶醉,并使情感融入其中,从而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
如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教材安排了《绝句》和《村居》两首古诗,并且安排在第二单元,这个时间段刚好是春天,学生会在学习古诗时感受到春意的迷人。教师可以借助课件将春天的美景展现,并让学生背背有关春天的古诗,从而调动学生的内心体验。还可以借助插图让学生说说古诗都描写了哪些景象,当学生将古诗所描述的景象表达出来之后,教师再次借助课件将古诗的意境展现。这样,学生就会走进春天,诗句的意境也会在学生的脑海中浮现,他们在品悟中对古诗有了多一层的体会和喜爱,学生的人文素养也会在品悟中逐渐提升。
二、细细品味古诗词意境,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古诗词是古代文学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将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与生动的客观事物相结合,以一定的文字形式展现给读者。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接触到各个时代、各个主题的古诗词,不同的古诗词所表达的意境也不同,它蕴含着诗人不一样的人文情怀。小学生由于知识基础的局限性,在品味古诗词时,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背古诗词容易,但要真正走进作品所表达的意境,体会作品的内涵,并与作者产生共鸣,对小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因此,教师要搭建平台,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细细品味和感悟古诗词中的人文精神,从而真正让学生的情感与古诗词融为一体。
如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的《凉州词》和《浪淘沙》,它们分别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刘禹锡有关黄河的诗歌,但两首诗的意境和表达的意蕴不尽相同。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诗歌感悟基础,但这两首古诗意蕴比较深远,学生要通过对意境的品味,才能感受作者融入诗中的情怀。如《凉州词》,短短几句,却将边塞凉州雄伟壮阔又荒凉寂寞的景象描写得淋漓尽致,同时,此诗以境设情,境界开阔,气象沉伟,情调悲壮苍凉。前两句写景,将黄河与玉门关以对比的形式展现,让学生感受到边塞的荒凉寂寞,并逐步将作者的孤独之感渗透其中;第三句忽而一转,引入羌笛之声,以“羌笛”“杨柳”为寄托,征人怀着此心情听曲,似乎笛声也在“怨杨柳”,流露的怨情是强烈的,而以“何须怨”的宽解语委婉出之,深沉含蓄,耐人寻味,最后一句“春风不度玉门关”也就水到渠成。学生脑中浮现了征人一去不复返的悲壮,生与死的离别在看似写黄河之景的词中显现,学生感受到了先人内心强烈的情感,他们的心灵会在作品的意蕴中得以启迪,从而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三、拓展古诗词的品读渠道,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
中华文明五千年,古诗词是文明史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所积淀的人文精神是我们后代子孙的巨大财富,对小学生来说是人文精神的重要“营养”。古诗词题材非常丰富,有抒情、写景、生活、感悟、爱国、惜时、战争等,如孔子面对奔流不息的大河,发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慨,它能让学生感受到时间的宝贵;陆游的《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情怀;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写了作者不畏生死的傲骨……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的古诗词的数量还是非常有限的,教师如何以教材为载体,有效拓展学生品读古诗词的渠道,是丰富学生人文精神的关键。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虽然教材收录的古诗词数量有限,但教师可以以教材为载体,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拓展古诗词的阅读渠道。如四年级上册有两首古诗《鸟鸣涧》和《暮江吟》,它们所描写的意境都与月亮有关,教师可以在课后引导学生寻找和月亮有关的古诗,如李白的《关山月》和《静夜思》、苏轼《中秋月》、李商隐《霜月》、白居易《江楼月》等。在学习了某个诗人的作品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后去阅读有关这位诗人的作品。通过搭建平台让学生多接触、多阅读古诗,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
总之,想借助古诗词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需要教师抓住古诗词蕴含的人文价值,紧扣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效搭建平台,从而让学生浸润在古诗词的意蕴之中,沐浴着人文的芳香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篇4
huān chàng huā hóng liǔ lǜ niǎo yǎ huā xiāng tóng huà zhǔ yì
chūn tiān, shào xiān duìyuán zài bǎi huā qí fàng de huā yuán lǐ wán.
谁正确?打打“ “。(9分)
冰(bīn bīng ) 访(fāng fǎng ) 篇(piān biàn )
苏 (sū shū ) 貌(mào bái ) 阵 (zhèn chén)
看家狗(kān kàn ) 音乐(yuè lè ) 空位(kòng kōng )
猜一猜,填一填。(8分)
什么字十个口?( ) 大王头上有一人。 ( )
人才进了门。 ( ) 根字没了木,两人左边立。( )
走 + 干 = ( ) 竹 + 天 =( )
日 + 十 = ( ) 妈 -( )+( )=奶
照样子写一写。(9分)
例:舌 话 (说话 ) 昌 ( )
亡 ( ) 元 ( )
例:口: 哪 呢
: :
比一比,找朋友,比比谁找得多。(6分)
友( )( )( ) 春( )( )( )
处( )( )( ) 送( )( )( )
照样子填上适当的词。(6分)
例:抬(水) 圆圆的(橘子) 轻轻地(走)
捧( ) 闷热的( ) 慢慢地( )
投( ) 静悄悄的( ) 高兴地( )
选一选,每个字只能用一次。(6分)
场 个 条 阵 棵 片
一( )树林 一( )金鱼 一( )雨
一( )艳阳天 一( )雷声 一( )草
我把句子补完整。(8分) 后面的方框是写标点的,有标小白兔一边 一边 。 点的要根据标点来写句子哟!
汽车在 奔跑
小壁虎 !
哪儿
填空。(9分)
我 地捧着鸟蛋, 走到树边,轻轻地把鸟蛋 。
古诗《小池》写了 天的景色,最后两句是: ,
。 (没教过的字用拼音写。)
日积月累。(5分)
我知道很多有关春天的词语: 冰雪融化 写的越多越好哟!
我来认真地读一读,做一做。
水 上 歌 台
水上,一场歌唱比赛开始了。
歌手,就是小青蛙,舞台,就是大荷叶。一个个歌手,纷纷跳上了舞台,嘴一张,就高高兴兴地唱了起来。
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
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
这歌声,响成一片,传向四野。鱼儿,游来游去悄悄地观望;虾儿,躲在荷叶下静静地偷听。
一声声,多么响亮;
一阵阵,多么悦耳。
小鹅听了,赞不绝口;小鸭听了,大声喝彩。
夜幕降临,四周一片漆黑,可是不要紧,一只只萤火虫赶来了。它们提着灯笼,忙着为歌手照明,歌唱比赛继续进行。
1、 填空。(4分)
鱼儿、( )、( )、( )听到了小青蛙的歌声,( )为歌唱比赛照明。
2、 照样子写词语。(2分)
一声声
3、让我读读句子,对的打”√“,错的打”ד。4
鱼儿悄悄地观望,虾儿静静地偷听说明小青蛙唱的歌不好听。 ( )
“赞不绝口”和“大声喝彩”两个词都说明小鹅和小鸭在表扬小青蛙。( )
4、 你认为小青蛙在唱什么歌呢?还有谁也听到了小青蛙唱的歌,它们会怎么说呢?请你也来写一写吧!(5分)
(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1、 我会写得又对又漂亮。(19分)
欢唱 花红柳绿 鸟语花香 童话(同化) 主意
春天,少先队员在百花齐放的花园里玩。
词语一个字一分,共14分。句子共5分,错一个字扣半分。
2、谁正确?打打“ “。(9分)
冰(bīng)访( fǎng )篇(piān)苏(sū )貌(mào)阵(zhèn)看家狗(kān )音乐(yuè) 空位(kòng)
一个一分,共9分。
3、猜一猜,填一填。(8分)
(田、古、叶 写出一个就对) 全、闭、很、赶、笑、早、(略)
字变偏旁时,没变好就算错。一个一分,共8分。
4、照样子写一写。(9分)答案略。
例1:一个字加一个词得一分,错一部分扣半分。词语中有错不得分。例2:一个字一分。
5、比一比,找朋友,比比谁找得多。(6分)答案略。一个词语半分,有错不得分。
6、照样子填上适当的词。(6分)答案略。
第一、二部分括号中要填名词,第三部分括号中要填动词。一个一分。错一个字扣半分。
7、选一选。(6分)片、条、场、个、阵、棵。一个一分。
8、我把句子补完整。(8分) 答案略
一个句子全对得2分。标点得1分。句子和标点要相符合,否则只能得一部分。第三题要写出感叹号的语气,句子的语气比较强烈。
9、填空。(9分)
小心、连忙、送还。每个两分
夏、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一个一分,错一个字扣半分。没教过的字用拼音出错也算错。
10、日积月累。(5分)
答案略。有关春天的词语都可以。两个、三个、四个字的词都可以。
以整个词写全对算一个,有一点错就不算。对1个得一分,对2个得一分,对三个得2分,得四个得三分,对5个得三分,对6--8个得4分,对9个以上得5分。
11、填空。(4分)
篇5
一、 课堂语言趣味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教学重点。为了达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的目标,我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恰当运用趣味性的语言,不仅活跃课堂气氛,融洽了师生关系,还促进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让每位学生都喜欢学习汉字。笔顺规则是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中的一大难点。教学中,我抓住低年级学生直观形象的思维特征,恰当发挥趣味语言这一剂的作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回”字时,许多同学老是喜欢先封口后写里面的部分。课上,我按照同学们错误的笔顺把这些字写在黑板上,并风趣地说:“你们也太不礼貌了。明明见爸爸回来了,还先把门关上,叫爸爸怎么不生气?”学生听了,个个心领神会。
二、 课堂情境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低年级的课文短小精悍,在阅读教学中,我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学生在朗读的同时也在接受美的熏陶,让说话训练与朗读训练紧密相连。如,我在教《小小的船》时,作了如下设计:(配乐,师描述并贴“夜空图”;生闭上眼睛根据描述做动作,想象)让我们一起飞向蓝天,坐到月亮上。看,蓝蓝的天上有许许多多星星一闪一闪,在向我们眨眼。弯弯的月亮多像一只小船,让我们飞吧,飞吧!飞上蓝天,坐到月亮上。(贴上小女孩)师问:小姑娘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你坐在月亮上还看到了什么?说话训练:我坐在月亮上,看见(……)。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后,反复指导朗读课文第二句。在这样富有童趣的情境中读读练练;诵读感受语言美,学生读得美美的,并很快悟出其中之意;说话时想象意境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展开说话:东方明珠、长城、流星、外星人等一一闪现在他们眼前。扎实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学生学习兴趣盎然。在小学阶段,学生对生动、具体的东西要比抽象的知识更感兴趣。语文学科较之数学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课文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形象。因此,充分利用语文课中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就可成为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极有利的条件。例如,有不少古诗内容丰富,语言精练,诗中有画,情景交融,有声有色,十分动人。小学生记忆力强,十分爱学爱背优美的诗歌。我教古诗《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时,我先收集了一些有关春天的图片、准备有关春天景色的课件让学生欣赏。这样学生对诗句内容就产生了兴趣,等我讲完,他们已经会背了。而且,他们在家背,在学校背……把学诗、背诗当作精神上的享受。学生称它“是一种休息”、“娱乐”。再如,让学生反复朗读优美的课文, 以读激情,多读生趣。课文中那形象、生动的语言使他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能带着最佳的自学心境,进行品词析句、理解课文内容。只要对读书产生了兴趣,学生就会忘掉疲劳,从而把读书看作是最快乐的事情,这样无形中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我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很高,这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本身固有的特点是分不开的。
三、 课堂作业趣味性,唤起学生学习欲望
作业的设计可写、可读、可看、可操作、可玩耍,让每项活动增加目的性,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听、说、读、写与演、唱、画、做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符合他们好奇、爱动、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把语文技能的培养与活动相贯穿,让学生对作业充满兴趣。因此,我设计作业尽量使作业灵活新颖,富有情趣,吸引学生。如,很多学生喜欢绘画,学习古诗《鹅》,我让学生根据诗文画一只“美丽的大白鹅”,把鹅在水中游的动作、神态用画展示出来;学习问句,我让学生做打电话游戏题,让学生扮演打电话人、听电话人互相问候,理解问句的语气;很多学生喜欢写模仿文,学了《四季》,我让学生也当诗人写一首《四季之歌》。这样的作业唤起了学生的学习欲望,更乐意学习语文。
四、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条件
研究表明,师生关系与学生学习成绩息息相关。教师与学生建立一种友谊关系,对于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和完整人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
有这样一个普遍的现象可以证明,一位小学语文教师,他担任两班的语文兼5(1)班的班主任。由于他是5(1)班的班主任,经常与5(1)班学生谈话,谈心,拉家常,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与学生建立起了良好的师生关系,较之5(2)班学生与其关系就没那么亲密。期末考试成绩出来了,一班语文平均成绩高出二班10多分,原因何在?就是师生关系的疏于密。
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隐起学,则疾其师”。如何让学生能亲其师,而不隐其学呢?关键还在于如何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发展,鼓励他们创新。可见教师的行为与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二者的关系是多么紧密。
“激发兴趣”是指教师在带领学生去接受崭新学科好新鲜事物时,帮助学生消除学习的疑虑,树立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潜在动力。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教学中,我十分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出丰富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充分自主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起学习的兴趣。
篇6
一、问题调查与分析
(一)教师重视不够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1~6年级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并在附录中推荐了70首,也新增了许多优秀诗词。无论从数量上还是内容上都可以看出古诗词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但是我们农村小学有不少老师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只重视现代文教学而轻视古诗文教学,总认为古诗词简单,逐字逐句讲解意思即可。也有很多教师急于求成,教学肓目性和随意性较大,在教学中不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没有精心备课,只是要求背诵,有时为了赶进度,教学时随意提几个问题,草草了事。此外,在平时的教学研究活动中也很少有人涉及到古诗文,这也从一个侧面看出了古诗文的教学地位没有得到真正的重视。
(二)教学方法单一
在我们农村小学,古诗词教学流程大多是这样的;一扫文字障碍,将生字读音、生词意思弄懂:二是串讲,把每句意思讲一遍,甚至把整首诗的意思抄在黑板上让学生摘抄;三是熟读成诵,在老师引读、学生齐读或学生自由读后,让学生自己朗读直到会背;四是默写检验。或是整首诗(词)或部分或名句,后通过默写来检查其背诵效果。这是最为常见的古诗词教学过程,也是最为有用的应试办法,但同时也是最为麻木不仁的教学方法。
(三)学生兴趣不浓
目前,在我们农村小学,古诗文的教学效率并不是很高,很多学生对背诵、学习古诗文有一种厌恶的情绪,认为学习古诗文没有实际的作用。许多教师在古诗文教学中仅仅满足于让学生表层理解,零碎感知,或把学生当作接受的容器予以灌之,本来意蕴悠远、营养丰富的古诗词大餐被教师们翻译成一碟索然无味的小菜,古诗文教学最终被简化成会背诵似乎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古诗文教学课堂上缺乏对古诗词热爱的情感,课下没有注重古诗词的拓展、延伸,缺乏对诗人、诗情的激情共鸣,学生们似乎只是机械地“翻译”,苦苦地背诵。教材中虽编入了许多令人叫绝、千古传诵的经典诗词,然而在学生眼中却如过眼云烟,因为他们没有从古诗文教学中体悟到语言文字的魅力,没有从教师那里感受到民族文字的挚爱,没有情感,何谈兴趣?
(四)教学评价不当
考试无疑是教学的指挥棒,“你怎么考,我就怎么教”是教师共同心态的真实写照。可如今考试只重书面考试,不重口头背诵。书面考试又以默写诗(词)句及意思为主,不仅考教材上的篇目,还考课标推荐的或是课外的篇目,这对师生来讲犹如大海捞针。为保证不丢分,少失分,平时教学中学生要进行大量的机械抄写、默写,苦不堪言,因而许多古诗词的教学只能是落空了。
二、教学策略与方法
(一)转变观念,提高教师的自身修养
古诗文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诗言志,诗传情,古诗凝炼,魅力无穷。常吟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有益于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同志曾指出:“中国古诗词博大精深,有很多佳作传世,它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括很多哲理。学一点古诗,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感受语言的优美,体昧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在古诗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和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作为一名农村的语文教师更应当充分重视古诗文教学,力求探索出教学古诗文的新思路。教师在古诗文教学中要做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就必须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修养。因为许多古诗词,教师若不借助资料、工具书,好好钻研,还无法理解意思,体会情感,所以,教师必须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要将知识系统化、内化,形成对知识的独立见解、创新认识,才能打破知识的学科界限,产生对知识、人生、社会、教学的深刻体验,课堂教学的语言也才会丰富多彩。同时,教师必须确立高度的责任感,树立强烈的责任心,练好内功,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
(二)改进教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师要用亲切、热情、平等的讲授态度,生动、幽默、形象的教学语言和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努力创造出一个轻松的、民主的、舒畅的学习气氛,科学、灵活、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巧设问题,精心引发学生兴趣。
引导学生学习古诗文,增加他们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关键在于课堂教学。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是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善于质疑、富有启发的提问,会引起学生探新寻因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我在设计《春晓》一课教学时,上课一开始我就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你所见到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学生们当然积极发言,各自描绘自己见到的春天的样子。一下子,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我趁机问道:“我国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也非常喜欢春天,同学们愿不愿意知道他是怎样描写春天的?”在得到肯定回答后,我看时机成熟,于是引出新课。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进行古诗文教学时,首先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他们的学习欲望,使课堂教学有趣、有序地顺利进行。巧设问题情景能够大大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起他们思维的积极性,真正地发挥出学习主体的作用。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在阅读中会保持一种持久的愉悦的心境,把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一箭双雕,自然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 巧用多媒体,有效激活学生兴趣。
叶圣陶曾说过:“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此时,教师如果注意学生心理、态度和情感的变化,采取放录像、赏图片、配音乐、想画面等手段,努力扩展学生的想象,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就会有意外的收获。多媒体教学设备具有传统教学无可比拟的优势,特别在创设情景这方面。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为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就在于它能运用音乐、图片、动画、影视等手段强化感知,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加深学生对实境的感受和理解,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维持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因此,我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古诗教学时,努力通过图、文、声等多种功能,给学
生以适当的感官刺激,由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如教学《题西林壁》时,我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指导学生观察画面,启发想象。开始,我用动画演示一个个广袤的空间:此时夕阳依傍,连绵的群山远远望去,危峰兀立,在浩瀚的天地间,景物有远有近,色彩有浓有淡,一个动静交错、气势磅礴的绝妙境界……在此基础上我对学生进行配乐朗读训练,使他们越读越觉得心旷神怡,不由自主的进入了“横看成岭侧成峰”的诗境,感受群峰犬牙交错时产生各种不同景观的景象。接着,我又演示了“远近高低各不同”的画面,通过观察想象,学生很自然地与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有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体验,明白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哲理。
3 教学生活化,努力保持学生兴趣。
古诗文中的审美教育不仅能使学生发现美、认识美、欣赏美、理解美,更能通过美好的事物和形象及美好的理想去感染、塑造学生,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潜能。但是,由于古诗词中所描写的景物、事件、人物与学生生活的年代有一定距离,学生们并不能很好把握。另外,古诗词教学在形式上略显单调。多停留在讲讲、读读、背背的形式上,教学形式上的单调必然有损古诗词丰厚内涵的理解。教师可以把古诗文教学生活化,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很容易记住古诗文的内容,也很容易理解古诗文的意境。生活化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的目的,往往是为了在学习内容与学生体验间建立联系,使新学内容能较快地纳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达到真正理解,这是优化学习过程的有效途径。如,在讲到有关春天景色的诗句,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田野或者能体会到春天感觉的地方,在那种地方讲解诗句,朗读诗句,会让学生感觉别有一番风味,也会增加学生对古诗文教学的兴趣。学习古诗,教师不妨抓住小学生重感性轻理性的特点,运用类似于游戏性质的活动,在课堂教学行将结束之际,采取演小品、编故事、打擂台、改原作、学绘画等手段,再次掀起教学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学习,并求得向课外延伸的教学效果。如每学期的期中和期末我都要分别举行两次诗歌朗诵会。在所学的古诗词中精选20首,让各小组选出代表参加比赛。为了给小组争得荣誉,代表们有的配乐朗诵,有的浅吟低唱,有的编成小品进行表演。这项活动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也更加激起了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三)客观评价,提高古诗文的教学实效
篇7
【关键词】双向交流 亲历自主发现张扬个性 活“园地”
“语文园地”是单元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良好载体,着力体现了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语文园地”从名称到内容,彰显特色,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综合性、趣味性强,从学生角度出发,激励儿童进行语文实践活动。下面我就小学低段语文教材“语文园地”的内容特点和教学方法谈一点自己的见解。
一、“语文园地”的特点
小学低段语文的“语文园地”分为四大板块:我的发现――激发学生主动汉字特点,主动探究规律,引导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识字方法,逐步学会自主识字,提高识字能力;日积月累――引导学生通过读、背、写学习词语、诗歌等精彩的语文材料,积累好词佳句。展示台、――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学语文,用语文,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口语交际――与专题联系,在双向交流中既提高小学生学习语言表达能力,有提高认识水平,在交流中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发展认知,丰富想象。
二、教法学法初探
“语文园地”教学是前联后延、整体综合的,因此既要整体设计,又要任务分解。“语文园地”教学不是告诉,而是发现;不仅积累,还在运用。我根据四大板块的不同特点,恰当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一)“我的发现”
低年级“我的发现”追求的是让学生掌握多种识字方法,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特点及构字规律,掌握识字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注意发现的习惯,使学生从发现中提高自信,不断获得学习的动力。教学时要注重引导学生亲历自主发现的过程,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要学会等待,不以教师或优生的发现结果代替全体学生的发现过程,同时也需要教师创设成功的情境──点燃主体的学习火苗。使主体处于兴奋积极的学习状态,让课堂形成一种活跃、和谐的整体氛围。这种整体氛围所产生的精神“力量”,激发了孩子学习的热情,让孩子沉迷于精神乐园中。
[案例]
(第三册园地四“我的发现”的教学)
大屏幕出示小精灵
师:小精灵在干什么呢?
生:一个小精灵大声地说,大米饭我吃得饱饱的。看,那个小精灵正为我们泡一杯香香的茶呢?哇,还有穿长袍的小精灵呢。小精灵跑步多快呀,是运动员吧?我想对放鞭炮的小精灵说:“别放,精灵妈妈轻轻地抱着它的宝宝呢,别吵醒它。”
师:(模仿小精灵口吻)我们都交上了朋友,可小淘气却不认识我,能在最短的时间里用最好的办法,让小淘气跟我交朋友吗?
(学生合作探究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汇报)
师:它们叫──形声字。用形声字的规律认字──又快又省力。
师:走进快乐游戏。一是看动作、听声音猜字;二是小组给字加偏旁编儿歌。
(学生猜字,编儿歌,汇报成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这时都沉浸在热烈的氛围中,产生各种奇思妙想。这就是最佳的学习状态。
(二)“日积月累”
我在处理这一板块时,根据低段孩子的年龄特点创设多种形式激励孩子主动积累词句,并拓展内容让孩子交流在课外的积累,引导学生把积累的词句运用到造句中,激活思维的灵性,让日积月累这种理念渗透到平常的活动之中。
案例:
第四册园地五的趣味情境教学。
A.创设到喜羊羊家做客的情境(描述途中所见所闻时运用适当的叠词),进入“我的发现”――反义叠词。
B.到羊村需输入密码(区别形近字),进入“日积月累”中的“我会填”。
C.喜羊羊热情招待(引出表示美食的词语)并举办篝火晚会(引出表示动作的词语),进入“日积月累”中的“读读认认”。
D.在羊村的广场上看到一个石头小姑娘,进入“日积月累”中的“我会读”。
孩子们兴趣盎然,思维在活跃兴奋中喷发,达到了学习的,最佳的学习状态莫过于此!
(三)“展示台”
园地中的展示台从不同的方面展示低段学生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开放,课内学和课外学相结合,自主学和合作学相结合,让他们体验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快乐,是学生能力培养的场所。“展示台”要求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所以,在教学中要寓教于乐,让低段学生体验成功与乐趣。
篇8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特别是年龄较小的学生,这种感染作用更为突出。学生对老师是真诚尊敬的,充分信赖的。如果老师不尊重学生,不爱护学生,学生就会望而生畏,或厌恶。这种反感的情绪,也会直接影响到老师所教的学科上,从而引起他们对该门学科的反感。我对学生的要求是严格的,但从不发脾气,总是亲切地启发诱导他们,即使是对他们的批评,也使他们感到这是老师的关怀和爱护。
二、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活跃课堂气氛,诱发学习兴趣
新大纲强调:“小学各年级要重视阅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阅读中整体感知,在阅读中整体感悟,在阅读中培养语感,在阅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应做到精讲,应合理安排阅读时间,让学生在读书活动中尝试到读书的乐趣。要变以往的“要我读”为“我要读”,只有产生了阅读的兴趣,才能自觉地读,方能达“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境界。兴趣的形成来源于教师的诱导,而这种诱导恰恰是紧紧捕捉学生心理发生微妙变化的瞬间,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生发过程。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何让小学生成为语文的“乐之者”呢?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造新的教学情景,在活跃课堂气氛这一环节上多下功夫。为此,课前要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水平的差异,设计一些难易程度不同、详略要求有别的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生分别要求;课堂上则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语言能力,把握机会及时进行激发和启示,创造良好条件为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训练提供机会,使他们产生对语言训练的欲望,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效果。如《荷花》中“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又冒出来”一句,我这样引导学生:
T:你觉得这句话中哪个字写得特别美?
S:我觉得“冒”字特别美,但到底美在哪儿,我也说不清。
T:说不清是正常的,你能觉得“冒”字特别美已经很好了。请大家想一想,“冒”字还可以换成别的字吗?
S:生、钻、探、长……
T:作者为什么没用这些字,肯定有他的用意。自己用心读前后几句话,体会一下:你觉得怎样长才可以叫冒出来呢?
S:生机勃勃地、使劲地、兴高采烈地……
T:分别把这些词放到原句中,再来读读、悟悟。(生读……)多么可爱的荷花啊!大家看,一个“冒”字,不但把荷花写活了,而且使荷花变得更美了……
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指导学生读词、读句、读段、读篇,学生就读懂了文章的内容,知道了课文讲的意思,学生就会兴趣盎然,发自内心地热爱语文学科。这样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动口、动脑的能力得以发展,教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功效。
三、注意课堂教学艺术,引导学生勤思多练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主阵地。因此,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要特别注意课堂教学的艺术。我觉得课堂教学艺术中最重要的是要善于设问,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勤思多练。学生学习兴趣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对于有一定难度,但又不是太难的问题愿意自己想一想,亲手做一做,一旦当他想出来或者做对的时候,他就会体验到一种十分愉快的情感,这种情感反过来又会进一步激发他对学习的兴趣。因此,要让学生多想想,多练练。想什么?练什么?小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能力差,教师要帮助学生设问,要为学生想想、练练提供明确的目标。如教学《》一文时,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后,再让学生仔细看图、练习说话,让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以充分发挥,这时以图画为中心,根据画面展开合理的想象,想象人物的表情、心理活动、动作特点,也可以想象未出现的战士们的愤怒之情。此时,教师可抓住时机,启发学生:为什么不用石块去堵敌人的枪口,而要用自己的胸膛去堵?这时同学们的思维更加活跃了,个个争先恐后、跃跃欲试。
四、发挥语文学科的特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吸引学生
在小学阶段,学生对生动、具体的东西要比抽象的知识更感兴趣。语文学科较之数学、常识等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课文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形象。我们要充分利用。一些古诗内容丰富,语言精练,诗中有画,情景交融,有声有色,十分动人。小学生记忆力强,十分爱学爱背优美的诗歌。如《咏柳》:“碧玉装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课前我收集了一些有关春天的图片、准备有关春天的课件让学生欣赏,这样学生对诗句内容产生了兴趣。前两句用了比喻的手法,描绘了静态中的柳树,却使人感到柳树内在的生命力。后两句用自问自答的形式,赋予巧妙的想象,把对柳树的赞美,引向对春天的赞美。学生很感兴趣,等我讲完,他们已经会背了。
五、要让学生不断地学有所得,学到真本领
篇9
关键词: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 注意力 培养方法
平时我们经常会听到有老师问:“我们班的孩子总是不能集中注意力,该怎么帮助他们改正?”很多家长也有这样的担心,觉得孩子做事情都是三分钟热度,注意力很难集中。其实,家长的这种担心,往往不是孩子的问题。首先我们要认识到,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在保持注意力方面是有很大区别的。
注意力的持续时间及专注水平与孩子的气质、当时的身心状态及外界的环境等很多因素相关。在一般情况下,孩子的年龄越大,集中在一件事情上的时间就越长,反之,年龄越小越难以保持注意力集中。 因此,教师必须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注意力培养的方法多种多样,下面我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结合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谈谈平时的做法。
一、生动巧妙的课堂导入
一位教育家曾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课堂导入正好能够达到这种效果,即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成功教学打下基础。生动的课堂导入能够消除学生课前活动的延续思维,同时衔接新旧知识,为新课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实践发现,即便在教学秩序差的班级,只要教师提出生动巧妙的课堂导入,学生便能够不约而同地把注意力集中到教学内容上,认真倾听,努力思考。正因为这样,绝大部分教师都很重视课堂导入的设计。我发现在优秀教师的教学设计中,课堂导入并非拘泥于某一种形式,而是因文而异,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课堂导入也新奇巧妙。针对这一问题,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初步探究,比如在讲授《题临安邸》这首诗之前,先介绍北宋的灭亡及南宋统治者骄奢逸的生活给百姓带来的痛苦,巧妙地运用讲故事的形式向学生介绍当时的历史背景。这样更方便学生理解作者林升当时的写作心情,激发他们学习这篇古诗,一探究竟的热情。此外,还有设疑激趣、复习旧知等导入方式,从而为一堂课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富有情感的教学语言
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是开启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是集中学生注意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教学语言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它不能像日常闲谈那样随便,也不能像就职演讲那样严肃。教师应像演员那样情感深厚,应像相声大师那样风趣幽默,应像辩护律师那样有条不紊,应像科学家那样准确严谨、逻辑性强。富有情感的教学语言可以让学生兴趣盎然,身心愉悦,马上把注意力转移到教学内容上。教师声调的高低起伏、抑扬顿挫能够增强教学语言的生动性,也是教师教学情感的一种外在体现。教师的教学语言是教师的基本功,也是教师教学的一个重要工具,教师要不断地加以练习,提高语言驾驭能力。
三、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
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导致学生上课溜号,对所学内容不感兴趣,不管老师如何生气、怒吼、说教,对小学生来说都无济于事,他们仍然被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转移注意力。语文课是重要的基础课程,如何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让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真正发自内心地喜欢语文,并逐渐形成强烈的语文学习愿望是每个教师都应追求的目标。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小学语文不能按一个固定的模式进行教学,而是要推陈出新,经常变换教法和学法。比如把表演、画画、诗朗诵、辩论、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加入课堂,达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古诗《春晓》时,我设计了一个关于春天的赛诗活动,让学生回想学过的有关春天的古诗。经常组织这样的古诗朗诵活动,还可以让学生复习旧知,感受古诗的意境,也符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 的要求。因为小学生喜欢游戏、竞赛等方式,所以经常组织辩论、表演等形式的活动更容易集中他们的注意力。
四、新颖动感的电教媒体
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主要是学生听老师讲授知识,以听觉为主。信息时代,形式多样、新颖动感的电教媒体进入小学语文课堂,使原本单调的语文课堂变成一场视、听觉的盛宴。声像并茂、生动活泼的课件更容易抓住小学生的心灵,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获得知识。现代小学课堂上使用的电教媒体主要包括:录音机、投影幻灯、计算机等。比如在讲《泉水》一课时,我利用计算机为学生播放泉水流动的图片和声音,让学生坐在教室里就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和瑰丽。通过多媒体教学,学生得到了美的享受,注意力自然集中。
五、有规律的学习习惯
简单而有规律的学习习惯,对孩子的成长非常有利。每次朗读(齐读、分组读、个人表演读)都提出规矩,讲故事应该有固定的模式和方法。对于注意力不易集中的孩子,要求其父母帮忙规律生活。
六、营造安静整洁的环境
安静整洁的环境能够让孩子少受外界干扰,更好地集中注意力。比如,教具的摆放不杂乱,每次不布置过多学习任务,促使他们养成单独学习、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七、养成良好的课前倾听习惯
篇10
赏识教育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彰显了学校教育中的人文关怀。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真心赞赏学生;恰当应用不同的赞赏方式,及时鼓励学生;密切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激发学生潜能,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
语文学习;赏识教育;积极性
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其心理状态和参与程度对于学习效果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主导者,最重要的任务就是通过各种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通过恰当合理的赏识手段,能够促使学生高效地开展语文学习。
一、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真心赞赏学生
毋庸置疑,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的一句肯定的话语,一个鼓励的眼神都会给他们增添巨大的学习动力。但是,教师对于学生的赞扬也需要发自真心,而不能敷衍了事。教师只有细心了解学生,发现学生在语文学习和自我成长中的一些微小进步,并通过恰当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肯定,真诚地赞赏学生,才能达到春风化雨的滋润作用。例如,在每次学完课文听写生字时,教师不但会表扬全部听写正确的学生,还会表扬那些有进步的学生,并且会在听写本上写上鼓励的话语:“进步很大!”“继续加油!”有的学生朗读课文的水平较差,教师也会不厌其烦地给学生提供机会,由一小段,到几段,再到全篇,耐心地纠正学生的错误,鼓励学生大胆朗读。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教师的肯定,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就会更高。由此看来,教师对于学生的赞赏需要立足于学生的优点,要肯定学生通过努力取得的进步。这样的赞赏会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动力,能够温暖学生的心田,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
二、恰当应用不同的赞赏方式,及时鼓励学生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常态。教师对于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表现,给予及时、恰当的肯定,能够强化学生的正确做法,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通过语言上的表扬为主,肢体上的肯定为辅的形式,向学生及时、准确地传达自己的情感,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教师的赏识,从而增添学习的动力。例如,在学习四年级下册《春日偶成》这首古诗时,教师先让学生自由朗读,整体感知古诗的意思和情感,并争取能背诵古诗。学生们都非常认真地朗读,教师及时地表扬了学生:“同学们很认真地朗读古诗,非常好。谁能再给大家背诵一些有关春天的古诗呢?”学生有的想到了《咏柳》,有的想到了《春夜喜雨》,还有的想到了《春晓》等。当学生背诵完后,教师带头给予这些学生热烈的掌声,并且鼓励大家要做好日常积累,多背诵一些经典的古诗词,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老师相信,你们个个都是最棒的。”学生在教师的赞赏与鼓励下,学习积极性非常高。由此可见,教师作为赏识教育的实施者,灵活运用不同的赏识方式、恰当的语言、动作、表情等,及时地表达自己对学生的赞赏,鼓励学生,能让学生更加积极努力地学习语文。
三、密切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激发学生潜能
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都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对于事物的认知和理解的差距也很大。有的学生喜欢得到公开的表扬,有的学生则愿意接受教师私下的肯定。教师对于学生的赏识,也需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采取不同的赏识方式,这样才能真正触动学生的内心,把赏识教育的价值发挥到极致。例如,在组织学生学习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人类的“老师”》一课时,教师采取提问质疑的方式导入新课,让学生思考:“老师是做什么的?‘人类的老师’指的是什么?”有一个非常喜欢表现、个性比较张扬的学生说:“老师就是教会自己知识的人,‘人类的老师’指的是可以教给人类知识的事物。”教师对于这个学生的回答比较满意,点头微笑着表扬学生。然后又叫了一个不爱举手的学生回答,学生很没自信地说出了自己的看法:“‘人类的老师’应该是指能够给人们带来启示的东西,像受到鱼类的启示制造了潜水艇等。”教师认真地听着,并及时鼓励学生:“很不错。你还知道哪些呢?”该生在教师的赞赏下,胆子大了些,又补充了一些内容。由此说明,教师进行赏识教育,要立足于学生的认知基础和个性特点,做到恰如其分,进而达到攻心的效果,让学生在教师的赏识鼓励中,主动参与语文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潜力,提高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