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石壕吏范文
时间:2023-04-05 11:03: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杜甫石壕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轻松愉快的剧情
“它太温暖了。”《人民日报》文艺部主任郭运德将《媳妇》的走俏归结为题材和角度新,“目前大多电视剧充满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家庭剧里婆媳也总是天敌,成天打得不可开交,观众看得又烦又累。而《媳妇》营造的轻松美好是对家庭温情的呼唤和回归,填补了大家情感的空白。”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也认为这一点不仅留住了中老年观众,更吸引了即将或刚刚步入婚姻的年青一代。富有代时感,同时复杂有趣的人物关系也被认为是制胜法宝之一。
《媳妇》一剧正是在轻松温馨的气氛中,四两拨千斤般化解婆媳之间这一困扰家庭的千古难题。海清扮演的毛豆豆是个乖巧的媳妇,尽显调皮可爱和天真善良的一面,她和老公的婚姻堪称“80后”男女婚姻生活的一个缩影。观众很容易在剧中看到自己和自己生活的影子,可以说是近年来多部热门剧的综合体。它比《奋斗》的受众更广,不只受到年轻人的追捧,还得到中老年人的喜爱;比《双面胶》又多了一层温馨的底色,轻松幽默跳出了沉重的桎梏;较之《蜗居》,则戒除了急功近利的浮躁,摒弃了过多的欲望。
在家庭伦理剧的内容中融入大量幽默诙谐的喜剧成分,让《媳妇》一剧带给观众们一个又一个的惊喜,剧中男女主人公是性格和谐、知情知义的小夫妻,个性与生活上虽然没有大的棱角和锋芒,但在编导的安排下,生活的笑料铺排十足,这种非常规的表现手法打破了以前人们看家庭剧要不就嫌剧情不够跌宕起伏,要不就要哭得稀里哗啦的既有模式,也让这部电视剧可以另辟蹊径,走出一条家庭伦理剧的新路子,让观众在一个接一个的冲突中感受到浓烈的喜剧色彩,又能在愉快幽默的剧情发展中品出那么一点点淡淡的悲伤味道。
精湛的演技
从《双面胶》到《王贵与安娜》再到火爆一时的《蜗居》,女主角海清俨然成为“媳妇代言人”,而《媳妇》一剧更是牢牢捍卫了海清的“第一媳妇”地位。有评论说,自然、细腻,不失女人味道,是海清版小媳妇的最大特色,贴近都市小白领的平实质朴,引发了无数观众特别是女性观众的强烈共鸣,而她表现出的那种柔韧与坚强的奋斗激情,又带给了观众一个典范的新女性典范,自然受到观众的热捧。
《媳妇》中毛豆豆这个角色,和海清以往饰演的角色相比,更多了几分幽默感,而且是挑大梁的绝对主角,因此增加了更多的心理描写与戏剧冲突,全部矛盾都集中在海清的表演中,可以说,必须用海清来制造噱头抖开包袱,而且不能让观众反感,增加了不少难度。但是,也因为这个绝对以媳妇视觉打造的戏,才给了海清更多的发挥余地,让她把这个角色的多重关系演得真实又格外讨人喜欢,因此才成功地让《媳妇的美好时代》获得巨大成功。海清也因此在自己的“媳妇”生涯中,向前迈上一大步,成就了海清的“新媳妇时代”。
如果说海清是灿烂开放的鲜花,那么在这部剧中,黄海波饰演的余味就是烘托鲜花的绿叶。人们都知道,夹在婆媳之间的男人最不好做,余味这个角色也是受尽夹板气的尴尬角色,配上黄海波憨厚质朴的表演,不仅噱头十足,而且颇受女性观众青睐。黄海波扮演的余味诚实、重感情,善解人意,有时也会装酷扮帅给妻子提高地位。面对妻子初恋情人李若秋的咄咄逼人,一番慷慨激昂的酒后真言让情敌自惭形秽,连豆豆带观众一起眼眶湿润。善良忠厚,外加一点小狡猾,黄海波对余味的诠释给观众一个新时代的好男人形象,不仅要给妻子足够的安全感,还要给母亲足够的体贴。面对婆媳矛盾,他可以两头调解不惜劳苦,面对情敌也能够从容面对坦然化解。余味这个人物的尴尬、坚持、乐观,在黄海波的演绎下丝丝入扣,非常真实可信。
综观全剧,不但两位主角的演技令人叹服,连剧中其他几位配角的表演也格外出彩,比如潘美丽、李若秋、余好等都各具特点。尤其是柏寒扮演的婆婆,网上的人气排行紧随海清和黄海波,甚至有观众评价,她才是全剧的最大看点,把曹心梅的拧巴和神经质演绎得活灵活现。
现实生活的写照
不管是真实的生活中,还是电视剧作品中,婆媳关系一直是大众津津乐道的话题。而在《媳妇》中,编剧巧妙地将三家的婆媳关系以独具代表性的方式展现出来,人物更为朴实、平民化。媳妇毛豆豆和婆婆曹心梅的“你进我退”,给彼此留有空间和周旋的余地,但其间因生活习惯引发的笑料,令电视机前的观众捧腹,比如:买油、买面包、买糖、做粽子送礼,两人采取的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成为对现实生活极为生动的表述。而在炒菜、做饭和生活日常支出方面,婆婆曹心梅的“霸权主义”又再次引发观众对和谐生活诀窍的小思考。有婆婆的扩张性表现,自然就有儿媳以守为攻、巧妙应对的策略。不管是“你进我退”,还是“互相欣赏”,又或者是“顺畅沟通”,新时代的儿媳们决不“硬碰硬”,而是采取“双赢”的方式赢得婆婆的认同。
总体而言,原本取自生活的素材在艺术加工后又生动地反观了生活,《媳妇》通过微妙的婆媳关系,解析了婆婆和儿媳各自心中的“小九九”,不仅成为现实观众群中“婆媳关系”的剂,也以戏谑、轻松、令人开怀一笑的方式营造了新型的、和谐的婆媳关系。
轻松幽默充满温情
过去很多家庭剧往往纠缠于“破碎家庭、破碎情感、破碎婚姻”和“继母、前夫、后妻”的种种家庭苦难。而《媳妇》则采取了不同的表现手法,尽管也有破碎的家庭、婆媳的矛盾和社会问题的反映,却充满了轻松、幽默和温情。
篇2
【关键词】 建筑符号学 历史街区 改造设计
引言
但凡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都有它独具特色的历史街区,这些街区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蕴含了一个城市乃至一个民族的文化积淀,反映着城市发展的脉络,它们如同城市历史的文脉符号,对城市特色的形成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实力的日益增强,国内大量城市先后步入一段迅猛发展的建设时期,尤其是近些年房地产开发热潮的兴起,使那些座落于城市中重要或繁华地段的旧城区成了房地产开发的热点。旧城区大多地理位置优越、建筑层数低、预期开发收益大,因此催生出许多旧城改造项目,同时也在改造过程中引发了一些需要我们关注的问题。
一、 当前我国城市历史街区改造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大多数城市的旧城改造项目多以彻底拆旧建新为主,被拆迁居民的物质生活条件虽然得到了改善,但新建的住宅多以现代流行的建筑样式为主,街道空间设计统一化、标准化,常常使居民们在入住新居的同时感慨到那满载岁月印记的“精神家园”已不复存在的遗憾。尤其是那些饱含了城市韵味的历史街区,往往因其在旧城改造中未受到足够重视和保护而被损毁破坏乃至消失殆尽,不禁令人扼腕叹息。那些疏忽了对旧城风貌的保护的城市,也因为在旧城改造中一味求效益、求现代、盲目跟随建筑样式的流行趋势而导致城市原有特色的流失。
针对这些日渐突出的城市特色流失问题,我国近几年加强了对历史街区风貌保护的重视,也促进了相关学术界对此进行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综合已完成的研究成果来看,它们大多是从规划设计师、建筑设计师或政府决策者的角度出发去研究问题,研究成果多偏向于学术试验性和政策导向性,较少对人情化设计方法的具体研究。建筑符号学作为一种研究建筑的文化意义的理论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视角,能帮助我们探索出一条既尊重城市历史又贴近民情民意的旧城改造设计之路。
二、 建筑符号学的引入
20世纪50年代末,意大利语言学家艾柯(Umberto Eco)等人将符号学引入了建筑学,于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甚为流行著名的后现代主义建筑师们纷纷将该理论应用于实践,设计出一批以符号和象征为表现手法的著名建筑作品,如罗伯特·文丘里设计的母亲住宅、查尔斯·摩尔设计的新奥尔良市意大利广场等等。著名现代主义建筑大师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曾指出:“建筑是表现人们崇高思想、热情、人性、信仰、宗教的结晶。”这句话表明了一个建筑哲学观点,即作为空间造型艺术的建筑本身就是一种蕴含了极深情感意义的符号。同样,城市历史街区作为由大量建筑与其室外空间所组成的综合体,自然成为了一个寓意更为深刻、内容更加丰富的符号体系。
相对于建筑单体来说,城市街区是一个可随着历史发展而不断自我更新、增减其文化含义及内容的开放的符号系统。人们居住于街区内,通过日积月累的日常生活不断为这个开放的符号系统增减内容,比如由他们的生活方式所导致的街巷空间形式的变化,他们对街道景观设施及小品的选择性设置乃至设计。
我国的历史街区往往因历史原因而具有新旧建筑混杂、建筑形式多样的特点。建筑师王澍曾对其主持设计的杭州中山路旧城改造项目做了如下评述:“我所热爱的中山路,和所有我喜欢的中国城市街道一样,新旧混杂,逸趣横生,人们在门前、窗下、街角街边随时发明着各种建筑的用法。”这段话也从侧面印证了城市街区作为一个开放的符号系统,其形式和内容可以经由居民的日常生活在岁月的沧桑更替中不断创造或衍生出新的特色空间,进而产生新的居住文化元素以丰富整个符号系统的内涵。
三、 建筑符号学理论对城市历史街区改造设计的启示
在城市的历史街区中既有历经岁月依然存留下来的经典元素,也有随着时间流逝而被淘汰并逐渐消失的普通元素。为了在旧城改造项目中做到合理有效的风貌保护,我们应首先找到那些具有保护价值的经典元素,并将之作为旧城改造设计中必备的设计代码加以运用,这样才能使建成后的新街区依然保有原历史街区的生活气息和文化底蕴,从而实现居住文化及民俗特征的接续和传承。
在杭州中山路旧城改造项目中,王澍将其设计工作从大规模的现场调研开始着手,派出了约50位教师、150位研究生和本科生进入中山路旧城区进行实地勘察探访。除了设立专门的小组研究该街区的历史文献之外,还对当地居民进行了大量生活访谈,采集到许多贴近居民生活的珍贵居住文化元素。他在后来的文章中这样写到:“像中山路这样在时间中自我堆积的街道,它的特质即在于其多线索共存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不能简单地用某种设计概念去简化它。我要求调研要具体到每一个门牌号,甚至具体到每一个琐碎的细节。不能先入为主地认为某些东西要被拆除,哪些痕迹要被覆盖。”
结论
从杭州中山路旧城改造项目的成功实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增加对民意空间的调研工作有利于帮助设计师把握好设计中创意和创新的度,从而使改造后的街区既具有历史文化内涵又具有时代生机和活力。上升到建筑符号学的理论角度来说,我们在从事历史街区改造设计过程中应当深入群众,以居民的眼睛为视角,以居民的心境为出发点,通过对建筑造型、建筑装饰、街道空间、景观小品等多方面设计元素的归纳演绎,找出具有“家园”含意的设计代码并在设计中将这些代码整合为一个具有“家园”象征意义的符号,使最后完成的历史街区改造设计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家园感与人情味。
参考文献
[1] 刘先觉.现代建筑理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94~95
篇3
走投无路邂逅好莱坞女明星
李春平1949年生于北京,当过9年兵。复员后,他成为了北京电影制片厂的一位演员,可是27岁那年,却因为喜欢上了一位漂亮的护士而跟人打群架,被劳教三年,党籍、厂籍也都被开除了。从劳改农场出来,他马上给心爱的姑娘打电话,没想到对方已经结婚,家人也跟他断绝了关系。
失去亲人和朋友的李春平一个人孤寂地活着。在那个特殊年代,像他这样的人想找一份工作是很难的,而且邻居们对他这个“劳改犯”的态度非常恶劣。李春平深受打击,于是决定去美国,因为“出国以后至少没人歧视我了!”于是,他打算找一个外国人帮助自己出国。
穿着借钱买来的衣服和鞋,他来到了当时外国人出入最多的北京饭店的咖啡厅,也就是在那里,李春平遇到了比他大30多岁的好莱坞女明星克劳迪娅(化名)。
克劳迪娅身材苗条,蓝眼睛,穿着时尚,举手投足间透着优雅和高贵。看到他的第一眼,克劳迪娅就显得非常吃惊,她主动朝李春平走过来,不停地打量着他,有种“一见钟情”的味道。后来经过交谈,李春平才知道,有点像混血儿的自己,与克劳迪娅的已故情人兰姆非常相像。
李春平义务当导游,陪克劳迪娅在北京玩了3个多月。他性格开朗,谈吐幽默风趣,给克劳迪娅留下了深刻印象。而且他对金钱没有贪欲,上千美元的小费都被他拒绝了。克劳迪娅对他的人品很钦佩,渐渐地对他产生了微妙的感情,最后竟提出和他结婚。可李春平当时一心只想着出国,再加上对方与自己的年龄悬殊太大,就委婉地回绝了,而且不再和她来往,克劳迪娅非常伤心。
克劳迪娅离开中国后,李春平又认识了一位英籍华人。这位女士对他的遭遇非常同情,愿意带他去英国打工,不用结婚。就这样,李春平去了伦敦,天天在餐馆里刷盘子洗碗。有一天夜里下班,他被一辆急驰而过的出租车撞出了十几米,对方驾车逃走,他也没有记住车牌号。因为付不起高昂的医疗费,李春平只好带着一身病痛回到了北京。
这时,居委会主任告诉李春平,那个美国贵妇人又派人来北京找他了,并邀请他去美国定居。他听后心里“咯噔”一下,震惊之余又颇受感动。
1980年秋天,李春平坐上了飞往大洋彼岸的豪华客机。他感觉自己像大海中的一叶孤舟,根本不知道前方等待自己的将会是什么。
穷小子步入美国上流社会
其实在去美国之前,李春平并不知道克劳迪娅的真实身份,更不了解她的财产情况。当时他只是很单纯地想在异国找一份工作好好生活。没想到克劳迪娅去机场接自己时,竟带了一个劳斯莱斯车队,那阵势令他颇感吃惊。对方却说这些名车都是租来的。
到达美国的第一个周末,克劳迪娅在一家五星级酒店举行了盛大的欢迎宴会,来宾都是电影圈中人,群星璀璨,流光溢彩。“施瓦辛格和史泰龙他们都参加了,所以我到现在都记得当时那种场面是怎样令人震撼!”李春平这才知道克劳迪娅曾是好莱坞的大明星。他们毫不吝啬地对李春平发出赞叹,触动了小伙子的虚荣心。就在这时,他清楚地听到克劳迪娅幸福的祝酒词:“我非常荣幸地邀请大家和我一起度过一个美好的夜晚,欢迎我的中国情人回到我的身边。”
尽管李春平知道,克劳迪娅对自己是发自真心的爱恋,但听到“情人”二字时,他还是觉得刺耳,只能在内心深处一遍遍地纠正:“克劳迪娅对我有恩,我只是她的朋友。”
在克劳迪娅的指引下,李春平忐忑不安地开始了自己的美国生活。克劳迪娅似乎看透了他的心思,一面开玩笑,一面为他的未来作种种规划,表现出一个成熟、富有女人的大度和宽容。
克劳迪娅曾经告诉了李春平一件浪漫而神秘的事:“丈夫去世后,我做了一个梦,梦见天主说我的情人在中国。”于是,这位好莱坞影星就远涉重洋来到中国,没想到梦中的白马王子真的从天而降。
李春平觉得,自己到美国后完全变了,不仅重新恢复了做人的尊严,而且还上了大学。业余时间,他拼命打工挣钱,常常深夜才回到住处。那时候,他每天能挣50美元,除了留下20美元生活费外,他会把另外的30美元交给克劳迪娅。他这样做是为了证明自己能够自食其力,同时也是对她的报答。
浸透着李春平汗水的钞票让克劳迪娅非常感动,她觉得像李春平这样善良质朴的人,在崇尚金钱的西方社会非常珍贵。于是,她加紧了对他的爱情攻势。半年后,李春平生日的那天傍晚,克劳迪娅把他带到自己的橡树山庄,享受着只属于他们的私密晚宴。这一晚,克劳迪娅向李春平表明了心迹。仅仅是一夜之间,他们的关系就有了实质性的改变。
如此大的山庄竟是克劳迪娅自己的,这简直不可思议。李春平这才意识到,这位高贵女王的财富可能远超出自己的想象。后来他才知道,克劳迪娅的父亲是农场主,同时她还继承了两位前夫的遗产,积累了大量财富。
上完大学之后,李春平在克劳迪娅的公司里做了总经理助理,跟她学习管理,学习做生意以及如何处理一些棘手问题。克劳迪娅丰富的商业经验让他受益匪浅。同时,克劳迪娅还经常带李春平一起出入名流俱乐部。
成为超级富豪,痴迷慈善事业
“她带着我到世界上的任何地方去,到处可以享受到殷勤周到的微笑服务。克劳迪娅汹涌澎湃的爱让我慢慢放松下来,她是那样欢乐地付出。到了第三年,我和这位高贵的白人女性相处愉快,与周围的一切逐渐协调起来。而陪伴她、照顾她、报答她,也成为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李春平在回忆录里这样写道。
在美国的12年,除协助克劳迪娅处理一些杂务外,李春平陪着她去世界各地游玩。克劳迪娅很爱李春平,单纯而又很仗义的李春平曾坦诚地对她说:“你让我有饭吃,有工作,我会报恩的。在有生之年,你活一天,我就照顾你一天。”这让没有子女的克劳迪娅颇感欣慰。
相处多年,尽管他们一直没有结婚,但声名显赫的女友不仅对他一往情深,而且非常信任。他们相识后的第七年,克劳迪娅被诊断患上了癌症,这对李春平来说这无疑是晴天霹雳。此后,他辞去工作,一刻不离地陪伴她。尤其是最后两年,克劳迪娅把管家和所有佣人都辞退了,只让李春平陪在身边。
在去世的前一个月,克劳迪娅终于和心上人举行了婚礼,她十分动情说:“亲爱的,我对不起你,我把一个年轻男孩留在身边这么久,我快乐,你却受了很多委屈。但是,如果有一天你来天堂见我时还是单身,我会很高兴的。”
临去世前,克劳迪娅无力地拉起李春平的手,坦然地说:“上帝快要召我去了。”接着,她让律师给大家传看了遗嘱的公证书,并当场宣读:“剩下的全部财产,也就是我所有财产的90%,将全部由我的丈夫李春平继承。”这一天是他的生日,克劳迪娅为他准备的是一份世界上绝无仅有的生日礼物——包括橡树山庄在内的三栋别墅庄园、西雅图的一个房地产公司、四幅价值连城的世界名画,还有她所有的珠宝首饰和数目惊人的股票。按当时的价格评估,这是一笔超过13亿的巨额财富。
克劳迪娅去世后,李春平陷入了深深的孤独和悲伤中。“我富有了,心里却常常空落落的。美国没有我爱吃的炸酱面、馒头和六必居酱菜,以及那一张张熟悉的面孔。”
1991年,在美国生活了十几年的李春平终于回到了北京,此时的他已经42岁。
回到以前居住的地方,泪水顺着他的脸颊不停滑落。此后,李春平迷上了慈善事业,20年间先后捐出5000多万元,成为了中国著名的慈善家。他的回忆录《忏悔无门》出版后,马上被翻译成多种文字风靡欧美各国。有人说他是时尚版的基督山伯爵, 除了没有后来的复仇情节之外,同样因为爱上一个姑娘而获罪,获得自由后又得到遗产,成为超级富豪……
2010年,李春平的传奇经历被拍成了电视剧《人间情缘》,从此,他和饰演“黎小军”的男主角邓超成了好友。
多年来孑然一身的李春平,如今刚交了一个小自己整整40岁的女友。两人一见如故,非常恩爱。“这是轮回,还是补偿?”谈到这些,他唏嘘不已。“每次看见别人家可爱的孩子,我都无法转移视线。真羡慕那些家里充满笑声的普通人!”
篇4
1、诗句“逝者已矣,生者如斯”出自唐代诗人杜甫作品“三吏三别”之一的《石壕吏》,原文为“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2、意思是:死去的人已经离我们而去,活着的人要坚强的好好的活下去,让死者在天堂也能够安息。
3、《石壕吏》全文为: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来源:文章屋网 )
篇5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苏轼、苏辙。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 婉约派词人:李清照。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篇6
2、杜甫(公元712—公元770),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唐代著名诗人,世称“诗圣”,生活在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时期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
3、原籍湖北襄阳,出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世人由此称杜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又称他杜工部。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
4、公元712年出生于河南巩县。746年赴京应试,落第后旅居长安京兆(长安)杜陵。杜陵在长安城东南,古为杜伯国,汉宣帝在此筑陵,才改名杜陵,在杜陵东南十余里有小陵,称少陵,为汉许皇后葬处。杜甫在诗中常自称杜陵布衣、少陵野老。因此后人亦称杜甫为杜少陵,杜甫草堂就又被称为少陵草堂。
5、因避“安史之乱”流亡入蜀,在这里筑茅屋而居,前后住了四年,并写诗240余首,包括《蜀相》《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三吏”“三别”等名篇。765年携家经水路出蜀。后飘泊于荆、湘,以舟为家,770年病逝于湘江舟中,卒年59岁。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
篇7
关键词:心理辅导; 学生; 职业态度; 养成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0066-02
从心理发展角度来看,参与顶岗实习的学生正从未成熟走向成熟,思想、情绪起伏不定,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较低,同时,由于生活阅历较浅,缺乏生活经验,面临着来自自身、家庭、学校、社会的各种要求和压力,参加顶岗实习后,工作压力成为一个新的心理压力源。因此,出现类似环境、人际、人格、心理适应问题的困扰是常见现象,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他们在顶岗实习期间养成正确职业态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团体心理辅导是校园学生心理问题调适的重要形式,实践证明,团体心理辅导对顶岗实习学生正确职业态度的养成也具有独特的作用。
1正确职业态度的养成是顶岗实习学生面临的新的重要任务
职业态度是个人对职业选择所持的观念和态度,在个人职业道德素质结构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具备正确的职业态度,意味着一个人将会对自己的职业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极大的热情,将会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才干和潜能,表现出高度的积极性和优良的创造性。
顶岗实习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教育环节,它是学校安排在校学生实习的一种方式,它最大的特点是学生完全履行其实习岗位的所有职责,独当一面,对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它使学生的工作能力得到很大的锻炼。同时,顶岗实习也是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质的重要步骤,对顶岗实习的学生开展相关的思想教育和心理指导,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和兴趣,增强职业认知,对于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的职业教育来说极为重要。
顶岗实习是学生由校园走向社会的衔接环节,在这个环节里,学生开始真正地进入到一个真实的职业环境里,去认识相应职业的特点,会在这个过程中更新自己原有的职业观念,确定职业方向,良好职业态度的养成是职业教育对象的必修课,顶岗实习则是这门必修课的直接课堂。在这个阶段,学生必须在真实岗位上完成破除传统职业观念束缚的任务,要完成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的任务。
在顶岗实习阶段,学生面临的压力和挑战是前所未有的,价值观念和现实选择均面临新的冲击。实际行动与理想之间的距离造成的心理困惑,重学历、轻技能、轻视劳动的不良风气下自我定位的矛盾,均成为顶岗实习学生职业态度养成过程中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
2团体心理辅导是顶岗实习学生养成正确职业态度的有效途径
团体心理辅导是指在团体领导者带领下,团体成员围绕某一共同关心的问题,通过一定的活动形式与人互动,相互启发,相互诱导,以形成团体的共识与目标,进而改变成员的观念、态度和行为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顶岗实习的学生,从整体上看,面临着一些相似的问题,比如学习压力、适应新环境的压力、新旧观念的碰撞造成的心理困惑、挫折承受力低而导致的情绪易波动等,这些问题均属于学生正常心理发展中有可能出现并可以理解的发展性问题,运用团体辅导的形式能更充分地利用实习条件下相对有限的教育资源,群体的相互帮助和促进,也有利于争取更大的影响力和更好的辅导效益。
团体心理辅导按功能可以分为成长性团体心理辅导和和治疗性团体心理辅导,对于主要针对普通学生群体的职业态度养成心理辅导来说,成长性团体心理辅导是主要形式,这种形式针对的是顶岗实习学生普遍可能存在的一般心理问题,注重成员的身心发展,协助成员自我认识、自我探索进而自我接纳、自我肯定,注重成员生活知识和能力的充实以及正向行为的建立。通过团体活动,在实习过程中产生的对职业的矛盾和困惑可以通过交流的形式,在其他人面前充分表达,可以缓解压力,或通过团体成员给予的支持和帮助,达到解决矛盾和困惑的目的。通过团体对成员不同观点提供的平台,辩明真伪,形成正确的观念。通过团体的接纳、爱护及认可,使成员对团体有归属感,尽量表达自己,从而提高自尊,形成对职业的自信。
在团体心理辅导中修正自身的职业价值观,是团体心理辅导针对学生职业态度的核心作用。一般说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受企业欢迎的学生,除了知识和技能不足以外,更重要的原因是职业态度的问题。如,有的学生眼高手低、吃苦精神不够,不能接受企业严格规章制度的管理,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与企业的要求相距甚远。在顶岗实习中,学生会发现这些不良态度和习惯与实际需要的矛盾,但是不一定愿意纠正,甚至认为"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等处处碰壁后再来回过神来,已经过了最佳职业适应期。在一个好的团体心理辅导组织中,势必有成员在交流中提出相关的感受和不愉快,在团队的帮助下, "问题"学生通过主动审视自我、受启发教育等方式,实现观念的转变,进而乐于在工作中尝试投入,亲身感受现代企业精神、企业文化,了解现代企业的用人标准,掌握企业对技能人才的要求,进而自愿积极投入实际工作,并从中养成艰苦劳动、爱岗敬业的优良品质。
3团体心理辅导在培养职业态度上具有独特的优势
3.1团体心理辅导具有综合的职业认知重建作用
顶岗实习学生职业态度的积极程度及心理健康水平很大程度上与他们的理性认知有关。片面的、错误的认知和非理性的职业认知往往是学生对相关职业产生焦虑、恐俱、痛苦等不良情绪的重要原因。如对行业发展前景不明,容易产生焦虑情绪,对行业前景看得过淡,则容易产生悲观情绪;对职业的意义认知消极,则容易对实际工作产生抵触情绪。团体心理辅导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彼此交换认识的机会,提供了客观了解他人并和自己进行对比参照的机会,也就提供了一个可以广泛学习的机会。
3.2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有效促进顶岗实习学生工作压力的正常释放
顶岗实习学生作为实际工作岗位的一员,在面临与普通员工一样的工作任务的同时,还容易出现一些特有的压力。如工作能力没有得到充分锻炼和改进,完成任务困难,或完成的质量未能达到相应标准,对工作中出现的一些实现问题的处理能力不足;在顶岗实习的同时面临着就业的选择,等等。这些都是顶岗实习学生较为常见的压力源。在远离学校和家庭的地方,良好的心理辅导团体则可成为学生工作压力的释放场,当在工作中遇到不如意而郁闷的时候,可以在轻松而宽容的团体环境下将消极情绪发泄出来,从而得到关心与安慰。
3.3团体心理辅导可以促进学生在工作中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团体心理辅导组织内,成员之间会形成互相信任的关系,彼此间相互关心、相互爱护、相互帮助,是一个和谐的人际场,在此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能从中体会到大家庭和良好人际关系的温暖。在这样的团体内,成员之间对组织有着良好的归属感与认同感,明确地意识到自己是团体的一员,自觉维护集体的团结和荣誉,齐心协力应对困难和挑战。在工作中建立起来的和谐集体,成为实习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流平台,这一"工作-生活"关联机制有利于顶岗实习学生更加敬业爱岗,养成良好的职业态度。
3.4团体心理辅导可以促进顶岗实习学生发展健康的职业及心理行为
在团体辅导中,团体可以给顶岗实习学生安全包容表达平台,可以提供相互学习和交流的机会,顶岗实习学生可以从中学习他人的知识和经验,模仿适应行为,学习人际关系理念和技巧。从中体验到平等、尊重、成就和温暖的学生,势必对团体建设的基础--工作或说职业更易养成积极的职业态度,导出积极健康的职业行为,这些品质和行为效果迁移到社会生活,进而影响到学生往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进而拥有幸福的人生,这正是培养正确职业态度的最终目标所在。
参考文献
[1]那秀茶,曹雪梅,大学生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的实效研究[J],心理科学,2003,26(6):1142-1143。
[2]金盛华,社会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钟志农,心理辅导活动课操作实务[M],浙江,宁波出版社,2007。
[4]卢欢,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时效性研究[ 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6)。
作者简介:
篇8
关键词:杜诗 审美 真
一部中国文学史,以个人诗作可称为“诗史”的,恐怕只有杜甫一人了。史贵直笔,史贵事真、情真、议论真,所谓“良史以实录直书为贵”。以诗歌创作而能映见当时事迹人物之真、心理情感之真、评说议论切合时政之真,恐不仅只才、学、识即可为。史以录事秉真为职责,诗则以抒怀为能事。诗歌创作要达到“动天地、感鬼神”已属不易,又兼以要映照一代史实则更是难乎其难了。
杜甫自认“诗是吾家事”(《宗武生日》),并说“由来意气合,直取性情真”(《赠王二十侍御契四十韵》)。杜甫是以整个生命的燃烧来完成自己的诗歌创作事业,因之从杜诗中处处可以窥见杜甫诗美的基点──真。
当杜甫行次征人出发必经之咸阳桥时,一幅“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的图景跃然眼前,而诗作并不只简单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真实,还在于诗人具有胆略的符合客观的摹写,在传递诗人真情实感的同时,也传递出当时人们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普遍同感。你看,“牵衣拦道顿足哭,哭声直上干云霄”,多么惨痛的场面,多么直面人生的诗笔,又何以不可发现诗人的一腔忧愤和同情之心!
战事起,民村蔽,诗人之感深且真。“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诗人是写,是喊,是呼,是抗争!不是“叹息肠内热”,何得有此诗句。初看此诗句似平平写来,平白如话,无有奇句,但我们却能于诗人平实如话的诗句中看到当时的社会情状,人民遭受的苦难及艰辛欲泣的生活。官府压榨之深,贫民时日难捱,未见诗人着意的刻画,当时这种千村万落凋蔽的苦况便凸现在读者的眼前,即使合卷闭目,也将久久地萦绕心头。所以产生这样魅力的就是杜诗的审美基点──真。诗中有叙述,有评说,有议论,而我们将看不出、辨不明此议论是出自平民之口抑或是诗人之口。
不仅杜甫人品保持真,其作品也使人感受到一种自然之真──好像事情就是这样发生的,整个社会就是这样一种状况,作品的内容到形式都保持了一种真的本色。
杜诗的可贵处在于他不是目击,而是亲历,你看“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与其说诗人记录了石壕吏,还不如说杜甫亲身感受了“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使人心惊的一刻。诗作使人感到诗人深有同情又苦于无法相助,只能“听妇前致词”直到“如闻泣幽咽”,一夜无眠又听闻了“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的老妇人的酸辛,其“所以且偷生”的原因是“唯有乳下孙”。当我们听到老妇人的“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的诉说后,当时人民所受战乱的惨烈便使我们犹如亲见。从诗作的字面分析来看,光说诗人的写作功力如何之深是无法概括这一现象的,只有深入到诗人的内心,亦即当时诗人是如何强烈地感受到人民的苦难又如何适时逼真地记录下诗人的真的心迹───同情人民的苦难而感佩普通百姓为消弭战乱所作的贡献,以老弱之躯“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溶多种复杂的情感于简洁的叙事之中,掩卷沉思可见一颗倍受煎熬的诗人之心。
杜诗的《新婚别》可以算得上是重在表情和显出个性的。一个愁肠百结的自怨“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的贫苦新妇,面对的是“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的凄惨现实,丈夫将“守边赴河阳”而自己“还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暂且不说自己小时的经历,如今面对“君今往死地”的时刻,只令阵阵沉痛迫中肠。然而就是这一对饱受战乱之苦的新人,在面临家国危亡之时深明大义,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牺牲自身的一切,包括情爱这一人类最高尚的精神库藏。一个贫家女说出了“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这是贫女在面临家、国、平安、危急、一己、社会等众多选择中所作出的唯一抉择,尽管这一抉择是无奈的。这可能就是包括诗人在内的当时人民所能作的唯一抉择了,因之诗所塑造的形象至今犹使人铭心刻骨感同身受。
篇9
关键词:初中古诗词;背景;诵读
想要调动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教师必须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才能让学生真正领悟诗词的美。那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如何寻求初中古诗词教学的有效途径呢?
一、了解背景,体会创造美
文学作品都是在特定的时代产生的,鉴赏作品就一定要结合作品的创造背景。要鉴赏诗词,首先要把握诗词作者的人生经历和文本创造背景,了解他生活的时代,有助于理解古诗词的思想内涵。如学习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一诗,先要弄清楚这首诗歌的写作背景: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随建安王武攸宜东征契丹。他多次进献破敌之计,武攸宜不但不加采纳,反而把陈子昂从随军参谋降职为军曹。陈子昂满腔悲愤,“因登蓟北楼,感昔乐生燕昭之事,赋诗数百,乃泫然流涕而歌曰:前不见古人……”(卢藏用《陈氏别转》)。从而学生就能理解这首诗是在作者从军失意、壮志难申的情况下一气呵成的,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强烈悲愤,以及作者的苦闷。如杜甫的《石壕吏》,假如不知道这首诗的背景的话,就很难懂这首叙事诗所表现的诗人对人民痛苦遭遇的同情以及对统治者的残暴行径的批判。所以,我先跟学生把背景材料交代清楚:唐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杜甫由于受房官一案的牵连,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由洛阳前往华州。此时,正值安史之乱,途中夜石宿石壕村(今陕县观音堂镇石壕村)时,发现这里征兵之残酷较之新安所见更甚,不是白天来抓兵,而是夜间来捕捉。他亲眼目睹一老翁翻墙外逃,老妇苦苦哀求并哭述全家的不幸:“三男邺城戍,二男新战死,唯有乳下孙。”这使人闻之落泪的话语,更加激发杜甫忧念时世,俯就弱者的高尚情操,于是挥笔写就千古名篇《石壕吏》。至此学生才能明白杜甫那种忧国忧民的至高情怀。
二、加强诵读,体会情感美
对于古诗词教学,“诵读”是最基本而且也应该是贯彻教学的全过程的方法,是准确把握诗词感情基调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因此,只有引导学生不断地对诗词展开“诵读”,才能让学生逐渐地感受诗词的情感,品味到诗词的韵味。对于诗词“诵读”的过程,还应有一定的讲究,不管是开声读、还是默读,不管是个人读,还是集体读,不管是教师范读,还是分角色读,无论形式如何,都应有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朗读诵读悟读。(1)朗读:“诵读”的最初阶段,通过朗读,初步感受诗词,要求做到读准字音,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2)诵读:通过诵读,理解诗词的主要内容,把握其节奏及感情,要求能够用语音语调的变化来有感情地读。(3)悟读:通过悟读,感受诗词的情感、领略诗词的魅力,要求能够用不同的停顿的方式和重读方式来表现作品的内容与情感,能够根据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个性化的朗读。可以说,通过对古诗词的诵读,学生能很容易唤醒诗词字里行间沉睡着的意蕴的情感,古人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也正是这个道理。如在学习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首先我会让学生读准比较难认的字,如“宫阙”“琼楼”“绮户”等字词的读音,然后,通过播放范读音频,让学生整体感受词的内容和节奏,以及朗读时情感的把握等。学生经过多遍的诵读,就能会准确把握词在不同阶段的情感,最终对词意的理解会深一步。
三、品词析句,体味语言美
篇10
【关键词】作品;语言风格
一、语言风格的定义
既然语言风格对文学作者和作品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那么什么才是语言风格呢?语言风格是指语言风格学的核心术语,是语言风格理论研究必须回答的首要问题。关于什么是语言风格,学术界的看法并不一致。一般来说,“语言风格是人们运用语言表达手段形成的诸特点的综合表现,它包括语言的民族风格、时代风格、流派风格、个人风格、语体风格和表现风格”,它“是在主客观因素制导下运用语言表达手段的诸特点综合表现出来的格调与气氛。”
二、作品语言风格的形成
不同的作品,不同的作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哪么一个作家或者一个作品的语言风格是怎么形成的呢?
(一)作家的创作个性决定了作品的语言风格
作品的语言风格说到底就是作者的语言风格,作家的语言风格直接反映到了作品中去了。所谓个性就是个别性、个人性,就是一个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态度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这个特质表现于外就是他的言语方式、行为方式和情感方式等等,任何人都是有个性的,也只能是一种个性化的存在,个性化是人的存在方式,个性是作家
独特的生活经历、实践经验、思想观点、性格气质、知识修养和艺术才能的结晶。
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情,因此,作家不同的创作个性,就决定了他们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会选择不同的词汇,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从而使其文学作品的语言呈现不同的气势,体现不同的风格,也就流露出不同的情感和思想,进而写出不同语言风格的文学作品。如苏轼的词,苏轼性格豪放大气,写的词也大都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苏轼的词主要是豪放的风格与他的个性是紧密相连的。这种豁达、开朗的个性注定了苏轼的词大都是豪气冲天、充沛激昂的词。如在《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将苏轼的豪迈表现的淋漓尽致,“老夫聊发少年狂”显示出作者的豪迈气概,“亲射虎,看孙郎”表明作者要像孙权一样射杀猛虎,其言豪壮,狂态可掬。与苏轼相反地是婉约派的李清照。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其词主要是哀婉细腻,富有伤感,这也比较符合李清照委婉细腻的个性特征。李清照在前期处境优越、夫妻相得,但到了晚年受到国破家亡之变和丧夫之痛,作品变得哀婉凄苦,富有伤感,变的触景伤情,哀婉细腻。如在李清照的《声声慢》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短短的几句话就把词人一个人独守空房,思念丈夫的哀婉伤感的感情表露出来了。因此,不同作品的有着不同的语言风格很大程度上是其作者不同个性造成的,作者个性在语言风格形成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二)作品的语言风格形成还受到时代特征的影响
每个作品都产生在特定的时代,不同的时代都有其独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一切社会生活都不可能超越时代,作者的思想和创作,也是时代社会的一个方面。其创作作品的语言风格也必然受时代风格的影响,因此特定的时代给作品的语言风格打下了深刻的烙印。如杜甫和王维的作品就是两种语言风格的作品。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战争频繁,百姓困苦不堪,其中“三吏”“三别”(《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表现的尤为明显,真实地描写了特定环境下的县吏、关吏、老妇、老翁、征夫等人的思想、感情、语言,生动地反映了安史之乱时期的社会现实和广大劳动人民深重的灾难和痛苦,这种时代特点使杜甫的作品的语言风格呈现悲伤、愤慨和沉郁的特点。而与杜甫相反的是王维的作品的语言风格就与杜甫的截然不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杜甫和王维生活时代的不同,与杜甫生活在唐朝衰落的时代不同的是王维生活在盛唐,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这种时代背景下,王维写的作品的语言风格主要呈现清新、自然地特点,多是描写田园和自然风光。因此,作品语言风格的形成还受时代特征的影响,不同的时代造就了不同的语言风格。
总结:
作品语言风格是区别不同作品类型的一个重要特征,不同的作家会写出不同语言风格的作品,而其语言风格的形成受到作者个性和时代特征的影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