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作文题目范文
时间:2023-03-23 14:04: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七年级作文题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八年级;作文;心理健康;序列化
八年级学生正值“身心聚变”时期,美国心理学家霍林沃斯称之为“心理性断期”。还有人认为八年级是整个中学阶段“最危险”的阶段,被称之为“八年级现象”。当一种情况被人们重视并冠之以“现象”时,一定有它的特殊性,其背后的根源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
一、从生理、心理和学习压力三个方面来追踪这一现象的根源
(一)生理原因
八年级学生多为13-14岁。普查资料表明:这个年龄是青少年生理迅猛发育时期中的最峰,男生身体体格正处于生长发育的突增期;女生体重、胸围逐步向着女性成熟体型发育,第二性征如浪潮般汹涌袭来。
(二)心理原因
由于生理的发育带来的青春期心理的巨大变化,他们的情感情绪激易动暴躁并向两极波动,爱凭感情行事;自尊心、自信心、争强好胜心急剧增强。认识能力显著落后于独立意向和行动能力,八年级在心理变化上是初中阶段的一个转折点,是一个关键发展阶段,应受到特别关注。
(三)学习压力
与七年级知识相比,八年级的知识内容要深得多﹑难得多。学生在学习方面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有的学生因此产生了畏难情绪,感觉学习吃力,由此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时间一长甚至破罐破摔,放弃了学习。这也是八年级学生学习方面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
因此,八年级学生应该尽早获得明确的自我概念,选择一个自己认可且确定的“位置”,最大限度地各尽所长,各从其志,努力承担所属责任。作文综合地体现了一个人的思想、情操、个性、智慧等文化素养,展现了学生的生活积累、人生体验、语言表达和个性创造等方面的能力,是中考语文的半壁江山,也对学生恢复自信、拥有健康身心并维护其社会功能稳定至关重要。
而现在学校使用的人教版语文八年级教材中,对于写作训练以单元为单位,这使得语文教师不能对学生的写作进行具体和系统化的训练。一学年下来,学生的写作能力没有得到较好的提高,对写作的兴趣进一步降低,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语文素质,尤其是影响了完成八年级学业的学生升入九年级后能否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
我认为八年级作文训练应以认识自然、感知生命为主,着重训练学生的体悟和分析能力,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研究,注重学生作文过程的研究,注重作文个性的研究。
二、结合八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作文序列化教学
(一)认识自我
自我认识就是指人对自己及其外界关系的认识,也是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的统一。人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战胜自己,而人是很难认识自己的。八年级学生常常处在迷茫、矛盾和冲突中,对自我的认识也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更新。因此,作文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自我认识的能力非常重要。
作文题目示例:《我眼中的自己》《我是一只期待飞翔的小鸟》《被自己感动》《我的烦恼》。
(二)认识自然
八年级认识自然,写景状物一类的作文与七年级有不同的要求。好的写景作文,往往不取决于在文章中罗列了多少个景物,而在于无论写到多少处景物,有一处必定是文章的重点,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单一的景物描写,再美的景物也无法感染读者,给读者留下美好的心理享受。因此,作者在写景的同时,还要融入自己的真实情感,让读者在文章中不但能“看”到美好的景物,还能感受到作者所想表达的情感,作者的思想。
作文题目示例:《寻觅秋天的踪迹》《我心目中的春天》《在这不寻常的秋天里》《我眼中的四季》《寻春》。
(三)认识社会
相对于自然,八年级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可以说很粗浅,处于起步阶段。所以这方面的作文设计要简单,易于把握。比如认识自己的班级、认识家乡,对一些简单的社会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等。
作文题目示例:《到民间采风去》《我家乡的节》《我爱我班》《城市与我》《绿色生活》。
(四)感悟生命
八年级学生对生命的认识正在由感性向理性逐渐转变的过程中,直觉日渐敏锐。生命这个主题是很大的,如果面面俱到,把认识生命、珍爱生命、感恩生命、生命赞歌等等这些方面都写下来,可以洋洋洒洒数千字,但这种泛泛而谈就会使文章“假、大、空”,不妨从一个人物、一个细小的生命、一件小事谈起。
作文题目示例:《生命,有时也脆弱》《每朵花只能开一次》《像野草一样顽强》《生命,脆弱的生灵》。
(五)体验成长
作为青春少年的八年级学生,在一天天地成长着,正在懂事,正在走向成熟,正在走向未来,但长大的同时是伴着喜悦和泪水的。关于成长的作文是八年级必不可少的训练环节。学生可以描绘成长的感觉,抒发成长的心曲,议论成长中遇到的问题。
作文题目示例:《成长的烦恼》《成长是一种美》《脚印》《成长的喜悦》《种子·幼苗·大树》《成长的路上,他(她)牵着我的手》。
(六)学会感恩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自私狭隘似乎成了当代学生的共性,懂得感恩、学会感恩已经成了一种社会的需要。感恩,说明一个人对自己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有着正确的认识;报恩,则是在这种正确认识之下产生的一种责任感。没有社会成员的感恩和报恩,很难想象一个社会能够正常发展下去。感恩是幸福感的基础。感恩教育更是八年级作文序列的必要组成部分。
作文题目示例:《妈妈,我想对你说》《我心中的太阳》《师恩难忘》《他为我摆渡》《爱在左,感恩在右》。
三、好读书,读好书
篇2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层级分解
随着新课标的深入发展,作文教学在初中语文教育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分数比较高。作为教学极大的考验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学内容需要围绕考试转,及时教学改革模式进行分析,按照改革体系的具体要求进行落实。作文教育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有重要的作用,基于教学形式的特殊性,需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收集和整理资料,指导学生开展写作研究。
一、当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
随着教育改革模式的不断落实和推广,作为教学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实践过程中需要做好整合改革工作,按照教学本质要求对教学系统进行落实。以下将对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现状进行分析。
(一)作文教学地位不明显
根据现有的教材要求,对作文教学存在重视度低的现象。教材作为教学的重要资源,是重要的参考资源,但是教材仅仅起到示范的作用,甚至会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受到地方文化、经济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很多内容不符合区域性作文教学现状的要求,导致教学难度比较大。此外多年进行反复的训练后,教材内容和现实社会存在脱节的情况,使得作文教学缺乏创作的个性。最为重要的是,教材不能突出作文教学的地位,作文内容围绕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练习为主。学生对作文技巧的学习缺乏了解,导致教学难度大[1]。
(二)作文教学环境受到限制
考虑到语文教学模式的具体要求,需要对教学题材进行分析,按照设定形式的具体要求进行。但是在实践阶段存在教学计划不完善的现象,作文教学环境受到影响,缺乏生活化的引导,关于生活化作文训练形成虚设。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也是素材的关键所在,考虑到教学途径的具体要求,在实践过程中必须让学生建立和生活以及写作的联系,了解写作目的,使其指向生活,而后回归生活。
(三)作文教学训练单一
当前初中作文教学仍然很难摆脱原有框架的限制,以强调写作技巧为主导,讲究语言方式的表达。考虑到文章结构布局的具体要求,作文教学要符合学生的心理要求,按照客观发展规律要求进行落实。作文的本质是表达,根据题目的不同对生活进行认知。受到传统思想形式和意识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要对作文类型进行分析,避免出现文不对题的情况。现有的作文教学,侧重的是命题作文训练,考虑到自主性和适用性的要求,必须提升作文教育的时效性,提升学生的自主表达能力[2]。
(四)教学要求不明确
现有的作文教育以模仿为主,一味地按照教材要求进行设定,指导学生照本宣科的套写作文。学生的世界是多样化的,不能采用原有的教学体系,在模仿教育过程中,需要强化和巩固写作知识,如果一味的采用模仿教学的形式,则会导致整体上缺乏个性,作品缺乏生命力。教学要求不明确,会让学生产生迷茫的心理,无法突出创新作文的本质要求。
二、初中语文七年级作文教学能力层级分解
初中七年级作文教学对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有重要的作用,也对后续教育奠定了基础。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模式进行分析,从不同方面给予学生帮助,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以下将对初中语文七年级作文教学能力层级分解进行分析。
(一)作文单元编排
作文单元编排的落实是教学的关键所在,写作和阅读必须密切结合,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此外写作和综合量练习也要结合在一起,在口语交际能力教学指导阶段,要对案例进行分析,尽量将其和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选择能引起学生共鸣的话题。理论和实践处于并重的阶段,因此文章生产要符合自然规律,将情感的积淀、素材的积累等进行融合,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保证各个环节都落实到实处。此外根据新课标的具体要求,在层级分解过程中必须遵循实践上的共鸣,对各个章节进行修改,做好做细[3]。
(二)确定层级主要要求
根据《新课标》的具体要求,在层级分析阶段,要对不同的目的和对象进行了解,及时确定层级主要要求。写作过程中需要保证感情真挚,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感受,多角度的观察生活,对于教学起到重要的作用,要善于发现生活中有趣的事物。根据表达中心的具体要求,可以选择适当的方式表达,安排和内容一致的内容,保证条理清晰。联想和想象的方式对作文教育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对详细的内容进行分析,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此外需要从文章中提取关键信息,独立完成写作作业,适当对文章进行润色和修改,进而提升作文写作水平。
(三)掌握作文的基本构成要素
初中语文教学本身对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掌握基本构成要素,做好积累和汇报工作。在平常阅读教学过程中,对课前活动、综合性学习活动、日记等引起重视,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根据活动类型增加对语文案例的了解。在平日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作文的汇总和讲评工作,专题知识辅导对整体教学有重要的影响,要掌握立项、审题、构思等基本要素,面对作文题目可以在第一时间确定思路。讲评和修改对作文的完善起到关键作用,要采用作文汇报会的形式对其进行完善,也可以在课余时间完成,采用反复修改的形式进行,直到满意为止[4]。
(四)层级案例分析
考虑到专题知识辅导和训练体系的具体要求,在作文修改和分解阶段,必须做好层级案例分析。例如以我喜欢的小动物为例,属于无命题作文,在写作过程中必须抓住动物的形态特征,适当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式进行描述。讲评修改以景物、动物描写方法、修辞方法(比喻、拟人)的运用为主。
三、结语
针对初中语文作文单元教学的特殊性,在具体教育阶段,需要从实际情况入手,做好单元设计工作,按照层级分解体系的属性变化对其进行引导。在初期教育阶段,必须突出作文教育的重要性,不断促进作文教学的改革和应用,满足语文教学的具体要求。
【参考文献】
[1]赵永光,吴丽珠,王美英.初中语文七年级作文单元教学能力层级分解与教学设想[J].科技资讯,2014(12):122-123.
[2]陈祥俊.新课标下的三套初中语文实验教材比较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2(01):35-39.
篇3
一、“话题”就是作文“题目”
例如七年级下册教科书(人教版)以“成长的烦恼”为话题作文,八年级上册教科书(人教版)以
“爱”为话题作文。学生多直接拟定题目《成长的烦恼》《爱》或《XX的爱》,这样千人一面的作文题目,很大程度上局限了学生的思维,使本来有广泛选材自由的话题作文变成了狭窄的命题作文,学生的作文就难免大同小异了。
二、“改头换面”迎合“话题”
在教学实践中,我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许多学生掌握了一套快速应对话题作文的技巧,他们牢记一个典型事例,可以套进任何一个话题作文中,以不变应万变。例如有的学生牢记这样一个题材:“我”考试没取得好成绩,很悲观失望,天空也为我阴沉、哭泣,后来听到爸爸或妈妈的一番鼓励,于是重新对学习、对生活充满信心。那么,在以“爱”为话题的作文中,他写了这件事,歌颂妈妈对“我”的爱;在以“成长的烦恼”为话题的作文中,他写了这件事感谢妈妈帮我解除了“成长中的烦恼”;在以“改变”为话题的作文中,他同样写这件事,感激妈妈让自己从此“改变”;在以“美”为话题的作文中,他仍然会写到这件事,只不过在文章结尾来段写景抒情“啊,这时我望望窗外,雨停了,天空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好美啊!”至于“妈妈半夜冒着大雨送我上医院”“老师给我补课,累得满头大汗”这样的事例,更是许多学生用来开启“话题作文”的万能钥匙。
针对作文教学中出现的这些现象,我深感引导学生写好话题作文的关键是:指导学生学会选材。没有真心打动小作者自己的素材,他们哪里有那么多情感可抒写?他们哪里有那么多人生感悟呢?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话题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会选材的过程,就是引导他们寻“米”的过程。我认为启发学生面对“话题”展开丰富的联想,让“话题”插上翅膀飞翔在每个学生心灵的广阔天地中,去触及那些令他们感动的人、物、事、情、景……这样学生才会抓住真正优质的好“米”,做出真正美味的佳肴。
在指导学生写以“爱”为话题的作文时,我首先启发学生展开“追忆联想’一回忆:你曾经感受到哪些人对你的爱?学生纷纷回答:有爷爷奶奶父母等长辈的,有同学、朋友的,有老师的等等。接着我又启发学生展开“对比联想’一哪些人需要爱呢?大自然的哪些事物需要我们关爱呢?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有的同学说,单亲家庭的孩子缺少父爱或母爱;有的同学说,街上的乞丐很可怜,他们最需要社会关爱;有的同学说大自然中的小鸟需要关爱……然后,我让学生静静地思考,从众多与“爱”相关的材料中选出令自己最受感动的人或事来写作。
从学生交上来的习作看,他们的选材突破了以往单一的“妈妈的爱~老师的爱”这一框框,能抓住许多生活中的细节来表现“爱”这一主题,题材明显广泛多了。
篇4
[关键词] 初中语文 作文 创新
作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它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它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整个语文教学。纵观作文教学,我们不难发现,新课改形势下的作文教学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不少学生不爱写作,有的敷衍甚至抄袭范文,导致语文教师常常困惑于作文教学已无计可施,困惑于自己不能让学生大面积提高作文成绩。那么,如何更好地发挥作文教学课的作用,调动学生作文激情,写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习作,成了众多语文教师关心的话题。在此,笔者就作文教学和自己的教学经验谈几点个人的体会,供大家参考。
一、适时点拨,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世上无难事,作文也是这样。世上哪一个作家、诗人都不是一开始就成为作家、诗人的。为了诱发兴趣,教师要给学生以写的自由与自我表现的机会,还要运用评价激励机制,多肯定成绩,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愉悦。通过办手抄报,编印本班学生优秀习作选,在班上张贴学生的好文章,指导、鼓励学生向报刊投稿等形式,让学生获得较多的发表自己文章的机会,满足其发表欲,这些也不失为一种激发作文兴趣的有效方法。我不断用名人成功的经验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并且还善于发现学生作文的长处及时给予肯定,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
二、精设文题,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甚为重要,有了兴趣才会入迷,入迷才会顿生灵感,有了创作灵感才能写出好文章。语文老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方法使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努力实现由“要我写”向“我要写”的转变。教师在具体的写作训练中,精心设计作文题目,让学生感到兴趣盎然。只要贴近学生实际,标新立异,就能调动他们的写作热情。作文题目命得怎样,关系到写作训练的成败,因此题目一定要出在学生身边,最能体现学生生活,否则他们会觉得无话可说、无情可诉。如何才能命出符合学生口味的题目来,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呢?了解学生心态,把握他们的心理特征,尽可能地使命题说出学生的心里话。七年级,命题要富有情趣,因为这个时期正是童年与少年的过渡时期;八年级,是初中生最活跃的时期,他们对一些事情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很有点儿“小大人”的派头;九年级,学生的思想日趋成绩,也善于思考一些较深刻的问题,这就要求命题要有一定的思想性、深刻性。经过这样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训练过程,学生作文水平逐渐提高,同时与学生心理的成绩保持同步,有科学性。
三、多观察,重积累,写真实
《语文课程标准》说得十分明确:“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要强调学生重视观察周围的生活,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思考,能有所感悟。因此,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作为教师,要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在观察中还要随时记录,要求一日一记或做观察笔记;其次,对于教材上的名篇佳作应让学生精读牢记,在读背中培养语感,积累语言;第三,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学会做剪贴及赏析,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
四、开思路,重思维,重示范
思维训练是现在作文教学中的一个基本要素。现在的作文教学一般以表达训练为主,从审题、立意、选材、谋篇布局到各种表达方式及不同文体的写作都进行训练。却往往忽视了写作思维训练,如怎样观察、想象、逆向思维、分析综合等,学生作文会出现选材雷同,难以出新意的情况。因此,要先训练写作思维,再训练表达技巧,最后再进行实际练习,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在写作训练中,语文教师也应作示范指导,经常写点下水作文,教师的表率作用有助于学生作文兴趣的提高。
五、要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作文的材料
教师要教会学生把作文和现实生活相联系。作文必须源于生活,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教师必须参与到学生的生活中去,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感受能力。教师的写作指导往往从“审题”开始。“审题”也就是“审视生活”。选题的题目、所选的材料,都要是从生活中来,有的直接就是生活本身。还要教会学生先学会“剪碎生活”,再学会“凑成文章”。“剪碎生活”就是要把生活中的任何一件事或一个理,从其“完整”出发,将其“剪碎”,经过构思,设定某种形式,选取自己需要的部分,然后再“凑成文章”,也是用已经“剪碎”的材料,经过加工处理之后,再“整合”成文章。这就要求学生要学会从生活中提炼、取舍、改造。一个初中学生,必须突破为了作文而作文的单一模式,而要学会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是有个性的,高质量的。
六、办报刊交流成果
成就,是每个人的终身追求,有了成就,无论大小,就等于有了人生的辉煌,成就越大,奋斗越甚,而奋斗愈甚,成就也就愈大,这是中学作文教学的一条基本法则。因此,教师要创造一切机会,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写作才华,从而不断使其以小成就来成就大成就,教师要开辟多种园地,为学生的习作发表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戴尔•卡耐基说过“人性最本质的愿望就是希望得到赞赏”,教师经常在作文中赞赏学生,是对学生日常进步的肯定,能固化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潜能。教育者要善于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基础,确定不同的起点;善于针对不同个体的自身现实,确定不同激励目标,让他们在各自的发展区内一次次达标,一次次获胜,享受到成功的乐趣,最终达到理想的彼岸。
参考文献:
[1] 赵红霞.对初中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J].才智,2008,(18).
[2]刘玉梅.浅谈对初中作文教学的几点意见[J].成才之路,2008,(15).
[3]周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之现状及思考[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7,(3).
篇5
一、开发和研究初中作文校本教材的必要性
从当前初中作文教学现状来看,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文本教材的缺失。虽然语文课有作文教学的任务,却没有可依据的作文教材。现行初中语文教材(人教版)中的作文文体在淡化,可以说在写作训练方面,是不能用“科学、有序”来形容的。看似每个单元都有《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板块的穿插,但是编排的顺序,一般都只是考虑到课文教学角度,有很大的随意性,没有较好地遵循作文教学的客观需求。教师在操作的时候,随意性也较大,有点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的味道。甚至有时候个别老师会为了赶教学进度而跳过这一环节,或者以好的作文题目代替有序的作文训练;二是教师在作文教学上的“无序”状态。初中三年,不少教师对于作文教学没有系统性的训练规划,随意拿个作文题目丢给学生,只要学生写了作文就行了。训练系统的缺乏致使作文教学难上加难;三是作文教学效果低下。不少语文老师都会发现一个看似“有趣”,其实又很无奈的问题,就是学生的作文水平在初中三年里,不是“循序渐进”,反而会呈下降的趋势。深思造成作文教学陷入尴尬境地的原因,笔者认为目前作文校本教材的缺失是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开发和研究校本教材为基础教育提供丰富的、适应的课程资源,不仅是实现课程改革目标的重要一环,也是作文教学有效提高的重要举措。
二、开发和研究初中作文校本教材的建议
(一)初中作文校本教材开发和研究应注重选文的考量。
让学生写什么样的文章,就是让学生接触什么样的文化,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写作能力。作文指导材料反映着编写者的思想深度、学术视野和审美眼光,可以说,选文品位的高下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教科书品位的高下。在选择教材时,应着重处理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关系,这是选择教材的一大依据。一是要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叶圣陶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出什么样的文字,否则就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唯技巧论。”我们的作文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生活,而不仅仅是“纸上谈兵”、“纸上练兵”。要根据学生成长阶段变化建立写作综合化训练序列,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传达生活;二是处理好难易深浅的关系。作文教学是语文教育系统中的一部分,它是由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一定的方法手段等要素组成的。作文教材中内容的确定要遵循学生语文学习的一般规律,从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从模仿到创新。一般来说,七年级以模仿为主,注重表达技巧的训练。八年级以积累归类为主,九年级以评价赏析、创新表达为主,做到三年一贯,循序渐进;三是处理好价值导向与写作兴趣的关系。进入教科书的作品,既要有正确的思想价值导向,又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选文要贴近学生的思想脉搏,但并不是简单地迁就学生已有的写作取向和审美水平,而是要善于诱导,使他们的写作兴趣向较高的层次发展。要精心挑选那些能够激发他们求知欲的精品,用具有较高思想境界和审美价值的作品来引发他们写作的欲望。
(二)初中作文校本教材开发和研究应注重学生的参与。
教师编制的教材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材,教材最终的形成,还要有学生的参与。因为学生对教材内容具有选择权,这就决定了教材在使用过程中会有所删减,删除那些学生不感兴趣的和当前阶段不适合学习的内容,为某一些模块增添其他的资料。我们把这样的过程也作为教材的编制和完善过程,并用“活页教材”的形式予以保证。教师编制的教材是以活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的,某一模块的学习伊始,教师会跟学生一起选择这一册教材中的学习内容,同时抽除其他不学的内容,在具体的教学学习中,学生又把自己收集的学习资料和学习作品等内容补充到教材中,这样,在学习结束以后,每个学习小组就会形成一本以教师编制的教材为基础,学生自己添加的内容为补充的教材。这样的教材建设,学生得以有效参与;这样的教材,也意味着教材的形成与学习过程做到了有机的统一,保证了教材的适应性。
(三)初中作文校本教材开发和研究应注重地方文化的挖掘。
地方文化是初中作文校本教材开发的源泉。地方文化包涵地方风土人情、历史文物、自然景物等,这些作为校本教材研究对象的来源,有着鲜明的地方特点,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而且对培养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也有着深远的意义。而这些,正是《标准》所要求的。如特级老师杨明明以杭州西湖悠久历史文化为背景编写的《走进西湖楹联》的语文校本教材,就是这方面教学资源取材的典范。首都师范大学附中在语文教材单元主题与校本课程“博识课”中努力寻找校本课程的出发点而开发出“走近鲁迅”、“北京建筑”及“红楼寻梦”等主题系列研究课,提升了学生的研究意识、研究能力与研究品质,奠定了学生深厚的文化素养。
三、结语
校本教材的开发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项浩繁的工程,它对管理者、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要求教师必须具备现代意识和信息素养,必须具备现代的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才能真正编好、用好校本教材。因此,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进行校本教研,坚持走专业化发展之路,让校本教材跟上时代的步伐,从而更有效地发挥它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方计虎.对作文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新课程学习(综合),2010,(08).
篇6
一、做好知识回顾与整理
在初三语文复习课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基本功,对学生的识字与写字能力,对学生阅读古诗文与现代文的能力,对于学生的写作与口语交际能力等应进行综合性的全面回顾。
(一)掌握学生实际情况,做好针对性复习设计
在进行复习教学时,教师应先对学生语文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再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复习设计。在这个过程中,其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一种对文本素材的“语感”。这种以熟悉的课文入手,进而达到提升学生新旧知识衔接能力的复习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知识记忆能力与应用能力。
如在进行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紫藤萝瀑布》这一课的复习课教学时,笔者重点把作者所写的紫藤萝花枝绽放,再把文中插叙十多年前的这紫藤萝枯零落魄,濒临生死边缘的写法挑选出来,问学生,这样的写作重点是在突出花朵的生命力么?学生的回答都是一样的,是作者在借花进行比喻,以达到托物寓意,借花喻人的效果。接下来,笔者又把作者写的“花和人各有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一句点出来,问学生,当你遇到种种困难时,想到这句话,会给你怎么样想法呢?特别是刚刚由于背诵未过关而一直情绪低落的同学,看到这句话,你心里的感受是什么?有一个学生举手回答:看到这句话,对于困难,我会选择坦然面对,因为一切终究都会过去的,而我总会活得好好的。学生这样的回答让班里的气氛活跃了起来,而这些回答正是语文中考阅读题目的思维方法。此时教师再点明,这样的想法正是本文作者最终想让学生自己悟出来的道理,读文章正在于此,要读到文章中作者的未尽之言,要有自己的感情与想法在里面,而这些都是复习课文内容的目标与意义所在。
(二)强调自主思考,师生合作,巩固基础
为了激发学生自主思考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强调学生的独立复习能力。教师通过研究中考复习资料,将每课的重点字词音形义、文言文重点实词虚词进行归纳,特别是非常经典隽永的文章,应对其要点与未尽之言进行提炼,放入教学内容中去。
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中的现代文,笔者选择了《社戏》和《安塞腰鼓》两文,而文言文《口技》则作为次重点。在《社戏》教学中,笔者以全文脉络为主,通过时间顺序进行串联,并提出一个问题:这文章里写了如此多的趣事,却为何取名叫《社戏》呢?这个问题暗含了整个文章的中心思想与关键点,也是复习的重点。同时,要求学生联系《春》(朱自清)一课来比对两篇文章间对于景物描写方法的差异,并重点要求学生对《社戏》第1至3段景物描写进行圈点。这一要求是对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同时还加入了同形不同式的景物描写训练。而在文言文《口技》教学中,可提问学生,作者是如何凸显口技者“善”口技的?而对于文言文所涉及到的古诗词知识,教学重点是对实词虚词进行筛选,并应用到课堂回顾上。
二、强调知识的反馈与提升
(一)专题向模拟卷过渡,把握重点
从专题向模拟卷的过渡正是把知识转化为综合能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得到综合性的整体训练,逐渐适应了中考考试环境。这意味着,教师可以在模拟卷的评测中,验收学生复习成效,把知识转变为综合应试能力。一方面,其考卷形式相当于平时的检测卷,但其卷子的出题则完全不同。一般来说,模考试题是选择些与中考题型具有最大共通点的试题。学生通过做模考试题,可以提升做中考题的习惯感,提高其做题速度。同时,教师应着力于培养学生适应模考的环境与时间要求,这样可以有效调整学生做题时的生物钟,让学生得以迅速进入状态。另一方面,对于模考内容,其评价与反馈的要求也相应更高,教师在批改之后,都要让学生对照模考卷进行纠正与改错,且对于学生犯错的共性与个性应进行总结,重模考质量,而非数量。但目前还是有大部分教师把模考当成了检测练题,把大量的训练内容放在对基础性知识的查漏补缺方面。在笔者看来,模考是完全不同的设计,对中考而言,模考是一种对中考的提前演习,其重点在于让学生慢慢摸清出题人的意图与考查的重点,应告知学生不能图快、图多,而应先想清楚,此题的出题意图和考点。
(二)点拨为重,强调作文的应试能力
考虑到中考作文的占分比重,对于作文的复习也非常重要。但作文是一项长期积累的项目,教师应把中考作文复习教学重点放在点拨上,提高学生的作文应试能力。首先笔者通过研究近年来的作文出题趋势,归纳出几个主题进行作文复习课的教学内容。如笔者在一次以理想未来为主题的复习课上,先让学生把其手头有的作文资料进行通读,以自身写作能力为基础,让学生来注意文中的关键句,看是否符合主题、素材新颖与否、有否细节描述等等。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优秀作文与一般作文的区别,并自己去反思自己习作中的缺点与亮点。接下来,笔者规定一个时间段,让学生用自己的阅读方式对笔者所提供的范文进行读与记忆。要求学生把学习范文的思路、结构,积累素材等进行重点阅读。然后让学生脱离范文,用自己最大的能力去还原范文。这个过程,不仅是一个输出的过程,更是一个理解与再记忆的过程。最后,定下一个作文题目,让学生去构思,落笔,做好评价与反馈,达到提升学生作文应试能力的目标。
综上所述,中考语文的复习课应重视学生实际情况,强调应试能力,不断研究与探讨中考出题题型与方式,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提高,才能不断提升初三语文复习课的教学效率。
[参 考 文 献]
[1]钱理群,孙绍振,王福仁著.解读语文[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
篇7
现代社会已进入信息化的网络时代,信息技术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方式。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现代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它正冲击并改变着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同时也为作文教学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笔者将通过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整合的教学实践研究,探寻一种在现代信息技术大环境下高效、新型的作文教学模式。
如今的七年级学生出生在21世纪,生活在网络信息爆炸的时代,这一群体对网络阅读十分热衷,具备了一定的搜索信息、获取信息的能力。他们对身边的新事物充满了好奇与探寻的欲望,对生活具备了一定的感知能力,接受力强。再加上电脑在城市已经普及,电子邮箱、班级博客的广泛使用,催生了本课的作文教学构想的形成,笔者选定了七年级语文苏教版第三单元写作:从生活中找“米”教学素材。
写作:从生活中找“米”的主要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并养成积累写作素材的习惯,建立素材库。因此,在做教学设计时,从课前阅读积累、课堂实践活动、课后评价反馈这三方面,与信息技术有效的整合在一起,设定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交融的教学目标。即1.学会从生活中找米,建立写作材料“电子米仓”;2.学会从平凡小事中感悟生活的真善美;3.养成写作好习惯,做一个生活有心人。
二、教学实践探究
1.教学流程
2.教学环节
首先,课前积累。结合本单元写作要求,布置课前阅读内容,围绕“美丽的瞬间”展开写作课前阅读准备。
在阅读过程中,着重收集对生活场景的描写,特别是带有中学生生活的描写。做好写作素材积累,对素材进行分类。素材可分: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以电子文稿的形式存储,建立资料库即“写作米仓”,并把推荐优秀作品推荐给大家,以电子文稿的形式发送给老师。
信息技术与写作教学整合的实践发现:作文课上,许多学生一动笔就想到处翻阅作文选,寻找写作素材,因为平时阅读量少,临时抱佛脚,写作“无米”苦不堪言。信息技术有效地改变了学生的阅读现状,学生可以根据作文题目自己上网查找相关资料,积累写作素材,建立“电子写作米仓”。它容量大,易管理,好查找,为学生写作材料积累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其次,课堂实践。
导入:对联
上联:苦坐苦想苦不堪言;
下联:愁写愁作愁眉苦脸。
横幅:写不出来。
探索与发现:“米“来自生活
范文展示(演示文稿)
《烧饼》发现:“米”是生活细节;
《童年》发现:细心观察;
《长跑》发现:真情体验;
《回望》发现:感动感恩;
《叮咛》发现:感悟思考;
《新生》发现:敏锐的眼,敏感的心。
学生通过品评范文自主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米”!我们只有细心观察,真情体验,用一双敏锐的眼、一颗敏感的心去捕捉生活细节,学会感动、感恩、感悟、思考,才能发掘出平凡小事中的真善美,找到写作“好米”。
信息技术与写作的整合研究发现:传统的范文展示,教师在台上读,学生在台下听,往往是听了前言忘了后语,效果很不明显。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赏析范文后,效果立刻有了天壤之别。
(1)口头表达。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说说自己生活中难忘的事,然后看多媒体生活图片,内容包括熟悉的本校生活图景,温馨的家庭生活图景,现实的社会生活图景。引导学生挖掘写作素材,能从平凡的小事中感悟到生活的真善美,感悟出写作的真谛。最后请部分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面向全班说说感悟或写作收获。
学生通过听、说、看、思,豁然开朗:原来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小事因为蕴含着真善美而值得书写。生活就是写作的源泉,在生活中多留心、多观察、多思考、多积累写作材料,才能写出具体、细致、生动的作文。从而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信息技术与写作的整合研究发现:多媒体计算机的视频、音频等功能将图画、文字、声音等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给学生提供了具体可感的形象,调动了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全方位地刺激学生的感官,多层次地引导学生挖掘素材,洞察生活中的真善美。
(2)大显身手。
自由创作,配乐导写《往事依依》钢琴曲《蓝雨》在作文课上适时响起,营造创作氛围,学生在欣赏乐曲时极易展开想象,以乐导写,泉思涌现!
最后,课后反馈。作文以电子文稿的形式发送给老师,最后可以发表在班级博客上。这样就可以让所有的学生在网上共同阅读,教师点评,学生互相留言点评,作者也可写上自我修改意见,最后教师有的放矢地对修改后的几个学生的作文进行总结。这样人人均可参与,点评全面到位,修改及时主动,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信息技术与作文修改的整合研究发现:修改作文也是写作的重要环节,而网络制造出一个强有力的磁场,吸引着学生,全方位、多元化地调动了学生修改的积极性。在网上采取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点评的评价方式,这种网络互动点评方式高效快捷,参与面广,关注度高,大大提升了作文反馈的效率,真正实现了互动交流。
三、教学实践总结
本教学方案旨在通过信息技术的介入,使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方式的实施更准确,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吸引学生积极投入到写作的学习过程中去。这个过程是长期的,连续的。它突破了传统意义上习作课的模式,构建了一种在现代信息技术大环境下高效新型的作文教学模式。
这个高效新型的作文教学模式不仅包括了课前训练,还包括课堂训练和课后品评、修改、反馈等系列教学活动,全方位地关注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篇8
【关键词】还原生活 贴近生活 走进生活
要解决作文难的问题,就得亲近生活,叶圣陶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很多学生怕作文,原因之一就是学生脑子里没什么东西可写,一片空白。怎样改变这种现状,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
一、还原生活,再现生活
“生活即教育”是叶圣陶先生教育理论的核心。
作文素材来源于“生活”,这是谁都知道的。生活是什么?生活就是一个人的原生态,就是社会原生态,所以,我们在指导学生写作时,要尽可能给学生提供“说真话,诉真情”的契机——还原生活。教学时,教师只有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组织学生分角色进行课堂表演,再现生活本真,才会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和欲望,才会产生一种非说不可的心态。
比如,我让学生写作《我的班主任》时,精心设计这样一个环节:班主任和学生互通电话,要求学生要惟妙惟肖,然后互换角色,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角色中体验到班主任对他们的关心和体贴。这就是还原生活再现生活,学生就急于表达了。
二、作文题贴近生活
作文题目就是作文的灵魂,鲜活的贴近生活的文题会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教师在命题时要精心设计,要考虑到各个层面的学生,避免单一化,可采用半命题、自由命题的形式,从接触到的能认知的实际生活出发,每次作文要设计多元化命题,让所有的学生都有可以发挥自己特长的切入口:
比如,一件难忘的事、自豪的事、后悔的事,可以干脆来个半命题的,一件xxx的事。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肯定躲不掉这三种事情的缠绕,那么学生就都有要说的话了!
三、写作走进生活
作文素材是从现实生活及大自然中汲取的,要想让学生作文有取之不尽的素材,那么,我们就要让我们的作文教学走进学生的生活,让生活告诉学生怎样写作文。
1.细心观察,留意生活,积累素材
我们要引导学生成为生活的有心人,细心观察,留意生活,积累素材,那么大千世界就成了他们取之不尽的素材库了。
例如,街道上的细微变化;家中生活设施的改变;父母脸上的皱纹;同桌的变化等等,凡是符合学生年龄段,我们都可以让学生去观察,去感受,慢慢地,学生笔下的世界就会变得精彩起来。
2.创设氛围,大胆想象
黑格尔说:“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在合情合理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例如,教学“假如我是……”时,教师要求学生人人参与,人人发言,分小组计分,让他们在一个个“假设”中勾勒自己的理想、抱负,描绘出自己灿烂的未来。
3.参与实践,写出真实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陆游的《示儿》里的两句诗,意思是说,只有亲身参与,才能有最真实的体验,书本上的描述,绝对没有亲身实践的真实感,同样的道理,学生只有参与实践,走进生活了,笔下的场面才会生动逼真!
七年级上册中有一个要求学生在描写一件事或一个场景中用几个象声词的练习,看似简单,但如果教师没有精心设计,学生是写不出真实而精彩场面来的。有一回,正好有个摄制组在我们这里取镜头,我带学生本来打算去野外看风景,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看到的景象写一段话的,但是见了这样的场面,不仅是学生,就是我也挪不动脚步了,于是,我就随机应变,让学生看了一会儿,直到换场景了,我和学生们才离去,但是我知道,这样的场面是偶然的,我们还是要去亲近自然,同时,因为摄制组拍摄的是战争题材的,可能有的女生不喜欢!于是,作文本上“湖面炮声隆隆,汽笛声声,曳光弹腾空而起,人工烟雾笼罩湖面”“蓝色的天空中伞花朵朵,刺耳的呼啸声不绝于耳”等一幅幅声像结合的立体画便跃然纸上。
四、作文评语注重激励原则
不知道同行们是否也有这样的发现,学生们关注的不仅仅是分数,也十分关心评语,他们很在乎自己的劳动成果是否得到了肯定,因此,我认为,评语就是学生写作兴趣的催化剂,关键就看你如何用了。
在实际操作中,我是这样尝试的,注重感情;注重趣味;注重激励。我们的评语如果敞开心扉,如话家常,扣住学生的心弦,让学生感受到我们在用心关心他,在欣赏他,在发现他,我们是要和他们谈心,而不仅仅是谈话,那么学生也就会敞开心扉,写出真心话来,露出真感情来,学生的写作冲动就会大大增强,进而爱上作文。
我班一个父母离异、性格孤僻的学生在《我渴望》中吐露对妈妈的思恋。我的评语是:“从你文章里,老师读出了你对母爱的渴望。你平实的语言,真挚的感情,让老师泪眼朦胧。你是个优秀的孩子,老师相信,通过你的努力,你的家人会对你刮目相看,并以你为荣的。”这个学生从此努力做好每一件事,脸上也渐渐露出了笑容。
偶尔的幽默,可以给学生创造出愉快的学习情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班有个学生,喜欢用“而”,我给他的评语是:“当而而不而,不而而而,儿时少而而!”此后这位学生,就不再“而”字满天飞了。
赏识性的评语,对学生的激励是相当大的。记得我班有个学生,喜欢背一些唐诗宋词,有一回在作文中引用了几句,我当即给予肯定:“你真了不起!能把古诗文巧妙地运用到写作中来。”后来这位学生,每次作文,都能很巧妙地引用几句诗词,作文水平简直是日新月异!
当你面对不符合写作要求的作文时,不要直接批评,要善于引导学生换一个角度思考,发现自己习作中存在的不足,从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个学生在《二十年后的我》中,大谈特谈他现在应该努力学习,为二十年后积累知识,却忘记了二十年后,他在干什么应该干什么,我并没有直接用“离题”“重点不突出”指出文章的不足,我这样评价“换一个题目,这文章很不错,可是你却忘了,二十年后,你在干什么”。这个学生看了批语后,马上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了修改。
生活是学生的素材库,只要让学生走进了生活,就有取之不尽的素材。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她离不开生活。”让我们带着学生走进生活吧。
【参考文献】
1.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上海亚东出版社,1928.4.
篇9
生命中总有让你感动的瞬间,请以“那一次,你让我感动”为题作文。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七年级“同题竞赛”作文题目)
这是一个在中学阶段测试中经常会出现的题目,此题目百考不厌,而且每一次的测试都会有许多优秀的作文出现,因此,作为“同题赛场”的作文题目,更能在众多的作文中,发现有新意的作文。
同学们在审题时,首先要注意把握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感动”,这是写好本次作文的中心内容。要特别注意文题中的两个人称代词,一个是“你”,这一代词可以宽泛性理解,不要仅仅局限于具体的人,可以扩展到一种物,既可以是一种植物,也可以是一种昆虫。另一个是“我”,这一词语是固定的,一定要写出自己经历的生活真实感受。还要注意到题目中“那一次”,这是具有限制性的短语,明确地要求文中所写的内容应该局限于是生活中的某一次的经历,这就使本文的构思有了具体的时间限制,所以同学们在写这样的作文时应注意题目中所给内容的重点和限制,切不可盲目选材,造成偏题或跑题的遗憾。
其次,在写的时候,应注意在描写上下功夫,特别应注意把“那一次”放到特定的情境中来写,在具体的事件叙写时,应注意有生活细节的描写,把自己经历的事情写到细腻之处,切不可写成流水账,造成没有感人之处,更不要脱离生活的真实,任意编造故事,即使写得再精彩,也不会感人的。
这个作文在选材立意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立意一:选择自己成长中独自经历的某件事,体会父母对自己独特的那一份关爱。
立意二:选择自己在学习中的坎坷经历,从自然的某种植物中得到启迪。
立意三:选择自己在学习中的失败经历,从小小昆虫的经历中悟出人生的哲理。
那一次,你让我感动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十六中学 关雪琦
无数滴小水珠凝聚起来,欢呼着流入海洋;亿万颗星辰凝聚起来,撑起夜幕中一片璀璨的星空;而你对我的无微不至的关怀,为我凝聚了成长的力量。
已经不记得是哪一天了,但那种记忆却总是萦绕在心头……
秋风萧瑟,吹在脸上,沙沙的疼。冰冷的雨滴,洒落在身上,却深深地印在了我心里。原来已经感冒了,于是我猜想着今天妈妈一定会来接我。可是,我想错了,天色渐渐暗了,我却不见她的身影,本来已经很难受的内心,已经近乎于痛苦了。她,她的心里到底还有没有我这个女儿呀!
拖着疲惫的身躯,不知过了多久,我终于挨到了家,我已经成了落汤鸡。可令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却看到你和爸爸在其乐融融地聊天,压根就没看到我回来。我已经忍无可忍了,我的内心在呼喊:“你们怎么那么狠心啊!你们心里就没有我吗?”这句话我真想大声喊出来,可我做不到,我也不敢做。我便径直跑回了自己的卧室,默默地哭了,那种痛苦的感觉我至今难忘。
半夜,妈妈叫我起床吃药,喝药的时候,我看到了妈妈的眼神中充满了痛苦和自责。偏偏我装作没看见,便继续睡觉了。早上,我看见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
亲爱的女儿,对不起。爱并不只是溺爱,也不只是无穷无尽的给予,爸妈本想让你学会自己照护自己,学会自立。可爸妈太心急了,所以才……
爱并不只是溺爱,也不只是无穷无尽给予,培养能力也是一种特殊的爱。孩子,你能理解吗?
爱你的爸爸妈妈
读完这封信,我泪如涌泉。原来,这是妈妈对我的另一种爱。
你的爱让我感动。瞬间,我顿觉爱的馨香已经芬芳天地。
一个在雨中独自回家的经历,从选材的角度来讲并没有新颖之处,但是本文作者却从“另一种爱”的角度使文章的主题有了新意。特别是作者感受经历了一次艰难的拖着疲惫的身躯捱到家的痛苦过程,到看见父母在说笑时的忍无可忍,再到看完信的泪如泉涌,淋漓尽致地写出了爱的感动,再现了生活的真实情感,对现在生活不能自立的青少年有很好的警示作用。
那一次,你让我感动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四中学 刘俊池
那是一个有雾的早晨,在牡丹江,这样的天气是十分少见的。雾,白茫茫的,遮住了外面美好的景物,也遮住了我对未来美好的憧憬。
英语卷子上的红叉,像刀,刺穿我的心灵;似剑,让我不再充满希望。忽然,两行温热的液体从我抽搐的两腮流了下来,我哭了,泪水无休止的流淌。我跑到洗手间,接了满池的水,把头埋在里面,想让泪与水融和,来减轻此刻心中的痛。
抬头,眼前所看到的,令我十分吃惊。在那个已经废弃很久的另一个池子里,一只蜘蛛正在从光滑的池壁底下奋力地向上爬,而连着它的,只有细细的一根丝!我知道,它是失足掉进这里的。它在卖力而疯狂地舞动着细细的足,我能看到它对生命的渴望。它在向上,向上!我心里也在暗暗为它加油,可就在它靠近水池边缘,突然,猛的一下,滑落了。就像是突然松了气,懈了劲似的。而那根唯一牵着它的丝,也断了。
它不动了,一动也不动了。
我想,它肯定是放弃了,面对这么多次挫折谁又能站起来呢?或许,它已经死了。我的心情更加悲凄。
就在这时,它细细的足微微一颤,鼓起最后的勇气,向着它的目标,它的终点,奋力冲去。只见它猛地一跃,终于,爬出了水池。我不禁被这弱小的生命所震撼!它以自己顽强的毅力和坚持不懈、不服输的精神战胜了困难,赢得了生命。
回想,我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只是受到了学习上的一点打击,比起蜘蛛对生命的渴望,这又算得了什么呢?人生的道路上难免会遇到一些坎坷和挫折,我不能轻言放弃!
雾渐渐散去,天空的第一束阳光打在我脸上,是啊,我看到了光明,看到了希望!
小小的蜘蛛,那一次,是你让我感动!
同样是写自己的失败,本文在选材方面有新的突破,同样是写失败后的痛哭,而作者却能在不经意间看到水池中的蜘蛛,以细腻的刻画表现出蜘蛛的顽强不屈,结合自己的内心的感受变化,由蜘蛛的不服输的精神联想到自己的学习,终于悟出了面对挫折不能轻言放弃的人生哲理,给读者以生命的震撼。
1.我看着这一幕幕,心里想,如果我是你,小精灵,我就会放弃,你努力了那么久,起飞三次,都没能飞向天空,痛苦越来越多,该放弃了!可就在这时,只见那只断翅蝴蝶,鼓足了力气,昂起头,下定决心,煽动起翅膀,向天空努力地一跃,终于翱翔在天空里,那无情的雨水已阻止不了它,之前的伤痕也已经算不了什么,它成功了!
此时,我已看呆了,想着想着,我突然觉得自己不就是那只小蝴蝶吗?一丝感动油然而生……
在人生的路上,总会有许许多多、各式各样的绊脚石,但这不应该让你放弃梦想,而应让你越挫越勇。一次一次失败,会让你更加坚强,更勇敢。只要信念在,意志在,勇敢向困难发出挑战,不放弃,那绊脚石就不会再阻止你,成功在不远处向你招手!
那一次,你让我感动,谢谢你,教会我这么多,我会好好珍藏。抬起头,一道彩虹挂在天空里,我笑了……
2.在一片荒凉的满是杂草的地里,有一颗野百合的种子,它经历了无数次风吹日晒,无数次野草的嘲笑,终于开出了花朵。而在它开花之前可是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付出的血雨。
是啊,要想成功地开出一朵明艳的花,不也得经历无数次失败和挫折吗?失败是成功的起点,我怎能因一次小小的失败而放弃原先决定达到的目标呢?我回到屋里,仔细地看了看卷子,所有错的题都是因为马虎,下次只要认真一点就能实现目标。
妈妈,感谢您的那次鼓励,您的那次鼓励让我拥有拾回信心的勇气,让我明白生命本身就是一条布满荆棘和坎坷的道路,使我懂得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发芽,我还需努力!您的那次努力让我感动!
3. 感动是什么?
可能一千个人有一千个答案。但,无论是谁,都无法对一个毫无感情的人说出感动究竟是什么。因为感动不是用嘴说出来的,而是用心品出来的。
也许,感动是夏日一缕凉爽的清风,是冬日里一轮暖暖的太阳,是沁人心脾的甘泉,是芳香四溢的一杯热茶……拥有了感动,我们的心开始变得明亮、宽敞、纯净。
感动不是单纯地落泪,不是肤浅地感时伤怀,而是一种内心的感受,是人与人之间心灵上的共鸣。当你在感动别人的时候也会让自己感动。所以朋友,当你心灵感到寂寞的时候,请腾出一点点时间来回味一下那一次次让你无法忘怀的感动吧!那个时刻,你的精神家园将开满美丽动人的花朵。并指引着你走向前方。
4.即将参加中考的我,为了挤上重点高中那座独木桥,学习是更加努力了,简直是废寝忘食。有一次,我竟在英语课上睡着了。令人意外的是老师居然正在我身边,更令人惊奇的是她没有叫醒我。下课后,她只是轻轻地说了一声:“上课睡觉会着凉的,知道吗?”望着微风中拂起的那几缕刘海,我的眼中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记忆转轮停止转动,我的思绪被拉回现实,脸上有一丝凉凉的咸咸的涩涩的感觉,这是感动?!这就是感动!
5.感动,如沁人心脾的甘泉。畅饮甘泉,我们的内心变得澄澈而又明亮。
感动,如熏人欲醉的海风。感受海风,我们的内心变得纯净而又宽敞。
感动,如令人心折的白雪。领略白雪,我们的内心变得安静而又平和。
篇10
关键词:初中;英语;步进训练
英语《新课程标准》在培养学生写作技能,训练语言表达能力方面要求:1、能根据写作要求,收集、准备素材。2、能独立起草短文,短信等,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修改。3、能使用常见的连接词表示顺序和逻辑关系。4、能简单描述人物或事件。5、能根据所给图示或表格写出简单的段落或操作说明。
据此,教师必须在对学生进行听、说、读训练的基础上,下一定功夫进行写的训练,才能使学生的听、说、读和写的能力都能达到《新课程标准》要求的水准。要做到这一点,平时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特别是有效的写作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
怎样做好有效的写作训练呢?我在实践中采用“步进训练法”较为有效。
可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词或词组入手。训练学生造句能力
词是句子的最小单位,不同词和词组又构成句子。根据先易后难的原则,以简单句子的构成作为最初对学生进行造句能力训练的起点。教学生造句时口头、笔头并用,边说边写,将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句子作为训练学生造句的最初材料,让学生易于接受,并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会造句。
二、围绕同一语境造句,扩句为段
语境是构成话题的对象、话题的中心、话题的素材。训练学生写作,围绕同一语境展开,学生会觉得有话可说。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语境是学生十分熟悉的,引导学生用两、三个或稍多一些的句子表达某个语境,就形成了一个小“语境段”。教师根据学生情况精心设计语境,启发学生用恰当的句子表达语境,就会达到预期效果。学生初学写作,教师设立语境话题时要简单、明了、易表达,与学生实际水平相适应。设立语境时,如有过多的修饰或情节,学生就会无从下笔,久而久之,他们会畏难而搁笔。
三、教给学生一些常用表达,形成学生正确的表达习惯
学生已具备了用简易英语表达某些话题的能力后,教师怎样进一步对他们加以引导,使学生的书面表达少出语病、符合英语表达习惯呢?
首先要有过硬的“基本功”――即对词和词组、重点句型、初中的八种重要时态掌握好。
其次要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分类按题材介绍一些常用表达,让学生记住,以便把这些常用表达融进要写的语言情景中。
例如,在看书信时,常会接触到以下表达:
I heard from…/There was a letter from…
So far,so good.
Write to me soon/I will write to you as soon as Iget there.
Give my best wishes to your parents/Remember meto….
Best wishes!/Have a good time.
A merry Christmas and happy New Year!
在写打电话的对话时,常会用到以下用语:
Who’s that?
This is…speaking.
Can I speak to…,please?
Can I take a message for you?
Hold On,please.
You are wanted On the phone.
此外,我还介绍一些常用连接成分和过渡成分,如表示开始陈述的词to begin with,to start with,let’s beginwith,first of all,in the first;表示顺序列点或显示事件的先后顺序的词first/second/third,then,next,after this,after that,before this,before that;表示递进,用notonly…but also…;表示因果,用why,so,therefore,because,as,since,in this way;表示转折,用but;表示对比,用while;表示评注,用luckily,happily,enough,fortunately,unfortunately;表示结束,用so much for…,that’s all,其它一些,用to one’s surprise/joy,after all等。学生掌握了不同题材的常用表达,并知道怎样用关联成分连接所表达的内容,他们的短文就不会错误百出、前言不搭后语了。
四、在课本中选取范文。进行书面表达训练
因为任何语言学习都需要模仿,语言是“约定俗成”的,要使用某种语言就得“入乡随俗”。但在仿写前要从时态预定、句型预设、内容选材等方面对学生加以辅导,让学生明白模仿是什么,怎样模仿。我采取的措施是,据课文的重点内容设计一系列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这一练习应包括课文中的所有关键词,然后让学生根据关键词描述短文,课后再对短文进行仿写,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语,用多样的表达形式描述短文,并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其中编写关键词很重要,教师一定要细心推敲,精心选择,关键词要包括短文中的信息内涵和语言知识点,又要同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相结合,学生才能很好运用关键词对短文进行仿写。为了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可选写全文或写一段,或一情节进行仿写训练,或加以自己的观点和评论,培养他们的创造力。这些练习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既训练学生的写作,又巩固已学的课本知识,加深学生对短文的理解,并有助于学生用英语思维考虑问题。
五、限时训练
从现行中考各题时间分配上看,用于书面表达的时间多为30-40分钟。要能在30分钟左右写80-100词的文章,并且要意思连贯,无严重语法错误,为达到这一要求,从初一开始,我强化每周一练。
具体做法是:每周五依据本周单元所学的内容,布置下周一作文课上的作文题目,要求学生利用周日准备作文材料,之后在作文课上给学生以适当的词或重点短语的提示(进行一段时间训练后改为由学生共同给出适当的词或重点短语的提示),学生利用材料及短语,在30分钟内完成作文。这样的训练提高了学生在英语方面的归纳总结能力及语言实践能力,使学生得益无穷。
六、及时点评
相关文章
精品范文
10七年级政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