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的诗句范文
时间:2023-03-25 21:04: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除夕的诗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大年三十:8首除夕诗,与旧年告别
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小时候,除夕是七彩的图书,图书是母爱的诠释。
除夜有怀
唐·崔涂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漂泊,明日岁华新。
长大后,除夕是亲人的祝福,祝福是青春的脚步。
除夜寄弟妹
唐·白居易
感时思弟妹,不寐百忧生。
万里经年别,孤灯此夜情。
病容非旧日,归思逼新正。
早晚重欢会,羁离各长成。
流浪时,除夕是遥远的思念,思念是游子的重负。
除夜宿石头驿
唐·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此时此刻,万里未归人,唯将祝福寄屠苏。
冬除夜书情
唐·卢延让
兀兀坐无味,思量谁与邻。
数星深夜火,一个远乡人。
雁翥天微雪,风号树欲春。
愁章自难过,不觉苦吟频。
因为我相信不管我走的再远,家总是我温暖的港湾。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
宋·姜夔
笠泽茫茫雁影微,玉峰重叠护云衣。
长桥寂寞春寒夜,只有诗人一舸归。
今夜,注定无眠……
除夜雪
宋·陆游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本该是团圆的日子,本该是把酒言欢的日子……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
宋·苏轼
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
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
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多少人选择在今夜流泪,所少人选择在今夜思念,又有多少人在今夜独自一人……
除夕诗句 关于除夕节的诗句古诗
1、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文天祥【除夜】
2、律转鸿钧佳气同,肩摩毂击乐融融。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叶燮【迎春】
3、改岁钟馗在,依然旧绿襦。老庖供餺飥,跣婢暧屠苏。载糗送穷鬼,扶箕迎紫姑。儿童欺老聩,明烛聚呼卢。——陆游【新岁】
4、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
5、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钱。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孔尚任【甲午元旦】
6、嶰管变青律,帝里陽和新布。晴景回轻熙,庆嘉节,当三五到华灯,千门万户。遍九陌,罗绮香风微度,十里然绛树。鳌山耸,喧天箫鼓。渐天如水,素月当午。香径里,绝缨掷果无数。更阑烛影花陰下,少年人,往往奇遇。太平时,朝野多欢民康阜。随分良聚,堪对此景,争忍独醒归去。——柳永【迎新春】
7、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查慎行【凤城新年辞】
8、爆竹声中岁又除。顿回和气满寰区。春风解绿江南树,不与人间染白须。残蜡烛,旧桃符,宁辞末后饮屠苏。归欤幸有园林胜,次第花开可自娱。——赵师侠【鹧鸪天·丁已除夕】
9、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10、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高适【除夜作】
11、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刘长卿【新年作】
12、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小均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范成大【卖痴呆词】
13、细草穿纱雪半消,吴宫烟冷水迢迢。梅花竹里无人见,一夜吹香过石桥。——姜夔【除夜自石湖归苕溪】
14、爆竹惊寒,疏梅送腊,岁转韶华。振天箫鼓喧闹。在邻家,处处桃符贴换。簪方胜秀隐娇娃。迎春早,宝钗端下,玉鬓排斜。心事暗中夸,惟愿取箕畴,敛福频加。金尊满祝,初添海屋霞。且饮今霄岁酒,胆瓶开,明日鲜花全收来。隔帘春*,淡柳抽芽。——张大烈【东风齐着力·除夕】
篇2
2、思念是一季的花香,漫过山谷,笼罩你我,而祝福是无边的关注,溢出眼睛,直到心底。愿节日的愉快伴你一生。
3、新年快乐!亲爱的,因为牵了你的手,所以我要抓住你的手。给你幸福给你快乐相伴永远!我爱你!
4、冬天来到,谨防感冒,狂风乱叫,添衣戴帽,手机铃闹,祝福就到,无烦无恼,快乐拥抱,除夕之夜,辞旧迎新,新春快乐!
5、新的一年,一些都是新的开始!忘却一切烦心事,带着喜悦的心情,一起跨越到新年的第一天!新年新迹象,新年快乐!
6、抓住小年夜的尾巴,期待一年中最美好的除夕!小年快乐!提前祝大家除夕快乐,新春大吉!
7、转眼到除夕,新春送豪礼。祝福藏心底,真心祝愿你。钱途千万里,爱情甜如蜜。万事皆顺利,合家都如意。祝你除夕愉快。
8、开开心心又一年,一定要笑哟。
9、时光荏苒,我们以不再是那个幼稚天真的孩纸了,我们以长大,新的一年,新的开始,让我们拥有快乐吧!
篇3
压轴是指倒数第二个节目。据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辞海》(缩印本·1989年版)称:“压轴是戏曲术语。指一台折子戏演出中的倒数第二个剧目。由于最末一个剧目称大轴而得名。”
戏剧,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等。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的一种综合艺术。
(来源:文章屋网 )
篇4
Theaters in China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Early Republic Period
中国现代剧场的发展始于19 世纪末。按照一般中国历史研究
的划分,将1840 年后的中国划入近现代,其主要的根据
就是传统中国的社会、文化从那时起遭到了来自西方的巨大挑战,
如清末重臣李鸿章所言“此三千余年一大变局也”。这种挑战震撼
了传统中国社会、文化的各个层面,使其固有的体系面临崩塌和重
组。作为文化重要方面的中国传统戏曲、戏园建筑也从那时起,受
到巨大的冲击,逐渐开始其现代化的历程。
中国现代剧场的发展其实很大程度上就是西方剧场建筑移植
到中国的历史。为什么一种外来的剧场,一种与我们的传统戏曲无
关的观演空间能够在中国扎下根,并成为我们各种表演艺术的新“舞
台”?这是一个值得追问的话题。
本文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从清末中西文化碰撞的
一些史料中去寻找相关的材料,尤其是那些有机会游历海外且曾观
察、体验西方剧场和戏剧的人士,他们的著述记载的认知西方剧场
的零星材料是研究中国现代剧场发展的重要文本;二是从最早的现
代剧场实践的一些案例中分析西方剧场在中国的移植的实践过程的
摘 要
关键词
清末民初是中国现代剧场发展的肇始,中国剧场完成了移植西方剧场的任务。通过分析、讨论影
响这一剧场历史的多种因素和关系,阐述中国剧场经历从对西方剧场的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中国剧场 西式剧场 戏剧 戏曲 剧场史 建筑 建筑史
特征;三是尝试分析、总结推动中国现代剧场发展从认识到实践的
多种因素。
1 对西方剧场的最初认识
1.1 海外游历记述的西方剧场
清末,较早接触西方剧场并留下著述的中国人是一批游历海
外的官员和知识分子。他们对于西方剧场的记述涉及到欧美各个
主要列强,反映了中国人对于西方剧场的最早认识。了解西方剧
场史的人大致知道,尤其法国、德国、意大利等欧洲强国都是当
时剧场、表演艺术最发达的国家,剧场及表演艺术在这些国家占
据了重要的地位。
他们的观察首先是从剧场的器物层面开始的。从文献角度,
法国的巴黎歌剧院是早期对中国人最具重要影响的西方剧场。巴黎
歌剧院作为世界剧场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作品,代表了当时欧洲剧
场的最高水准,在多本游历海外的著述中都对巴黎歌剧院做过描述。
王韬《漫游随录图记》“法京观剧”一节记载了1867~1870 年间,
卢向东
现就职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长期从事建筑设计教学、研究和创作。对于剧场建筑
和中国现代剧场史有专门研究,著有《中国现代剧场的演进》一书;已发表有关剧
场研究的论文十多篇,并参与、主持了国内多个重要剧场建筑的设计。
29
1867年8月15日的巴黎歌剧院巴黎歌剧院观众厅
他在法国巴黎看到的巴黎歌剧院剧场的建设情形:“余至法京时,
适建新戏院,宏巨逾于寻常,土木之华,一时无两,计经始至今已
阅四年,尚未落成,则其崇大壮观可知矣。”1
黎庶昌《西洋杂志》记录了1877 年刚落成不久的巴黎歌剧
院:“巴黎倭必纳,推为海内戏馆第一,壮丽雄伟,殆莫与京,
凡至巴黎者,人辄问看过倭必纳否,以此夸耀外人。其馆创建于
一千八百六十一年,成于一千八百七十四年。国家因造此馆,买民
房五百余所,费价一千零五十万佛郎,一律拆毁改造,以取其方广
如式。馆基一万一千二百三十七建方买特尔,深十五买特尔。正面
两层,下层大门七座,上层为散步长厅。后面楼房数十百间,为优
伶住处,望之如离宫别馆也。长厅之内,阶墀栏柱皆白石及锦文石
为之。中间看楼五层,统共二千一百五十六座。”文中巴黎倭必纳
一词是法语巴黎歌剧院( de Paris)的音译。
张德彝在《三述奇》一书中多次记载了光绪十年(1884 年)
在巴黎歌剧院观演的经历,其中一次据考证是观看歌剧“浮士德”
时,这样描写该剧场:“入格朗戏园观剧。是园极大,上下可
坐一千六七百人。”所谓格朗戏园即巴黎歌剧院另一称谓(Opera
de Garnier,以建筑师名字命名的巴黎歌剧院,今译加尼叶歌
剧院)。
1.2 认识西方剧场的角度
王韬、黎庶昌、张德彝等都是清末杰出的知识分子,具有深
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根底,他们观察巴黎歌剧院的视角却是大致相
同的:都聚焦在西方剧场形式和空间的宏伟壮丽,即西方剧场的
器物层面上。跟随这种视角,他们还观察到了西方剧场技术层面
巴黎歌剧院平面图巴黎歌剧院剖面及模型照片
30
的种种特点,尤其是舞台的配置、规模,灯光、布景、道具、音色、
室内环境等剧场的各技术环节上,这些先进的技术措施配合台上
的各类演出创造了奇幻眩目的演出效果,让这些中国人更加赞叹
不已。
例如,斌椿《乘槎笔记》记录其在清同治五年(1866 年)海
外游历的见闻。其中有清同治五年3 月24 日在法国巴黎观看剧的
篇5
【关键词】未遂论;处罚基础;主观主义;客观主义;主客观相统一
未遂犯是近现代世界各国刑事立法中在犯罪形态上的一项重要内容,从其诞生的最初年代起,便受到刑法立法和刑法理论的重视,在具体的司法实践操作中存在诸多问题。笔者将在厘清未遂犯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来具体分析未遂犯的处罚理论基础,并分析我国未遂犯所遵循的处罚理论和其应然取向,为下文进一步分析罪数形态中的未遂处罚问题做好铺垫。
一、未遂犯概述
在盛行结果责任主义的古代法中并没有未遂的概念,处罚未遂是近代刑法的特色之一。一般认为,统一的未遂概念最早是由意大利后期注释法学者提出的,即“具有犯意,又有行为,然而犯罪尚未完成的场合。”未遂的理论最早在资产阶级刑事古典学派创始人贝卡利亚所著的、至今仍广为流传的《论犯罪与刑罚》一书中得到了印证:“法律不惩罚意向,这并不是说,当犯罪刚开始以某些行为表露实施犯罪意向时不值得科处刑罚。自1981年《法国刑法典》中首次确认未遂之立法例后,未遂犯的处遇更是成为各国刑法典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制度。笔者认为在对未遂犯相关疑难问题展开探讨之前,有必要先对未遂的概念进行简单的梳理。
未遂犯的概念,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立法规定和理论表述不尽相同,但是归纳总结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以德日刑法典为模式的广义未遂犯概念,指的是行为人已实施犯罪,而未发生行为人所预期的结果的情况。这一概念模式中,未遂犯不仅包括着手实施犯罪后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达到既遂的情况,也包括着手实施犯罪后由于犯罪分子自动放弃犯罪意志或自动中止犯罪而未达到既遂的情况。第二种是以法国刑法典为模式的狭义未遂犯概念,是指已经着手于犯罪的实行,不是由于自己的意思而未遂的情况,也称之为障碍未遂。这种模式将行为人在犯罪过程中自动中止犯罪或者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而未达到既遂的情况称为中止犯,以区别未遂犯。
我国《刑法》第23条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这无疑是采用了狭义的未遂犯概念,将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区分开来。我国坚持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来定义犯罪,同样,对于未遂这类犯罪未完成形态也应该坚持主客观相统一的观点。这一未遂犯概念,为未遂特征的确定以及正确适用未遂犯的处罚理论原则奠定了基础,同时为下文中具体论述罪数形态中的未遂处罚问题确立了指导思想,即在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基础上来划分罪数形态的既遂与未遂,并统一其未遂处罚规则。
二、未遂犯处罚的理论基础
从未遂犯的概念和其演化的进程中不难发现,作为现代刑事立法中一项基本制度的未遂,其可罚性已经得到了现代刑法理论的普遍支持,但对未遂犯承担刑事责任的理论基础问题在学界仍存在较大的争议。对未遂犯承担刑事责任的理论基础的不同认识,关系到对未遂犯其他相关问题的看法,因此,在探究未遂犯的疑难问题之前,有必要先对未遂犯处罚的理论根据进行梳理和澄清。
在大陆法系国家,未遂犯的处罚依据无疑是未遂犯的理论基础,它主要解决的是:刑法对于未实现既遂行为予以刑事处罚的实质理由何在?是立法的任意规定还是基于某种价值的考虑和选择?在当前世界范围内未遂犯的理论研究中,虽然英美法系国家在未遂犯的定罪和处罚上也形成了相应的制度和规则,但是对于未遂犯处罚的理论基础之类的原则问题研究较少,故本文以德日为代表的大陆法系中出现的相关理论为主展开探讨。在大陆法系的刑法理论中,主要出现了客观的未遂论、主观的未遂论以及折中的未遂论等未遂犯处罚理论分歧。
三、我国未遂犯处罚的理论基础和应然取向
未遂犯的相关问题在司法实践中错综复杂,厘清我国未遂犯的处罚理论依据,明确我国究竟应采取哪种未遂犯的处罚理论,不仅对于贯彻罪刑法定原则相关的刑事政策,以及保持刑法的谦抑性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司法实践中处理实际问题具有不可忽视的指导作用。
有观点质疑,主客观相一致的未遂论其认定主观上具备的犯罪故意和客观上具备的刑法所禁止的危害行为是未遂犯负刑事责任的主客观根据,可既遂犯也是“主观上具备了犯罪故意和客观上具备了刑法所禁止的危害行为”,否则行为人不构成犯罪。
针对以上质疑,笔者认为,首先要明确的是在主客观相统一的未遂犯理论中,认为未遂犯应予以处罚的基础是:未遂犯虽然没有完成犯罪,但是其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而且有的还发生了一些实际的危害结果,所以需要给予处罚。同时也应看到,坚持故意犯罪的完成形态与未完成形态负刑事责任的根据均为行为符合主客观相统一的犯罪构成,并不意味着犯罪的完成形态与未完成形态的犯罪构成是完全统一、毫无差别的。理论上通常用基本的犯罪构成和修正的犯罪构成来解决犯罪完成形态和未完成形态构成要件中具体要件内容上的不同。因此,上述的质疑是不必要的。
首先,从立法上分析,我国《刑法》第23条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这一规定,很难简单地来认定我们国家采用的是客观的未遂论、主观的未遂论抑或是折中的未遂论。我国刑法中对于未遂犯的概念和处罚原则进行了明文规定。这意味着对于没有造成实际损害结果的犯罪未遂,在我国刑法中是作为犯罪予以处罚的。不仅如此,刑法条文中对与未遂类似的预备犯、中止犯也都规定了要予以处罚,可见我国刑法并没有以发生实际损害结果作为成立犯罪的条件,即单从刑法条文的规定中,可以得出我国没有完全彻底的贯彻客观主义的未遂论。
再看我国《刑法》第23条第2款规定,对于“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这其中“可以”作为一种授权性规范的表述方式,一方面,对于未遂只是规定可以从宽处罚,如果不从宽也是可以,这样的规定也就包含了对于未遂犯的处罚可以不区别对待的含义,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可能是基于未遂犯体现了行为人主观恶性的一面而作出的规定。由此可见,我国现行刑法表面上看似采取了主观的未遂论,但实际操作中却坚持了客观的未遂论处罚理论,因此,我国对未遂犯的处罚是兼具主客观两个方面,采取了主客观相统一的未遂论立场。
最后坚持主客观相统一的未遂论,符合当今刑事政策下尊重刑法谦抑性原则的要求。刑法的谦抑性又称刑法的节俭性或经济性,指的是立法者应力求以最小的支出——不用或者少用刑罚来获取最大的社会效益,从而有效的预防和制止犯罪。谦抑性的价值要求对危害社会的行为,只有在道德、行政、民法等手段不足以制止时,才可以作为犯罪处理。以主客观相统一的未遂论来限定未遂犯的处罚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将某些未遂行为排除在刑法的调控范围之外,可以恰当的确定犯罪圈和刑罚圈。
【参考文献】
[1](意)贝卡利亚.论犯罪与刑罚[M].黄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日)大谷实.刑法总论[M].黎宏,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篇6
2.不常问候,却把牵挂装在心里;不常祝福,也把想念放在心里。除夕,愿您身体健康,幸福美好,一生平安,永远快乐!
3.为了久藏你的影子,在深冬,我给心灵再上一把锁。而如今,在这个日子,我从锁眼里仿佛又听到了自己的声音,祝元旦快乐。
4.鞭炮响,礼花放,今夜星光灿烂。团圆饭,如意酒,今夜心花怒放。贴春联,挂红灯,今夜无人入眠。除夕夜,尽欢庆,祝你龙年大吉。
5.除夕良宵夜,彩灯高高挂,鞭炮节节高,火燃烟花开,一响,万事大吉心情舒畅;二响好运吉祥百花绽放;三响,幸福快乐地久天长……祝福你春节幸福吉祥!
6.除夕到了,送你一份除夕美食,主要成分:真心、健康、快乐;目的:天天开心;制造商:你的朋友;有效期:一生。祝合家欢乐,健康一生!
7.鞭炮声声除夕夜,烟花阵阵喜团圆;张灯结彩万家欢,火树银花不夜天;千家万户笑开颜,好友祝福万万千;除夕之夜诚祝愿,前程锦绣体康健;合家团圆似蜜甜,欢欢喜喜过大年!
8.吉祥如意庆马年,欢天喜地的过年。鞭炮声声响彻天,灯笼高挂照平安。欢聚一堂乐开怀,我的祝福美如云,祝你除夕快乐!
9.除夕到,挂灯笼,燃爆竹,一片欢笑;除夕到,贴春联,贴门神,处处喜庆;除夕到,年夜饭,齐守岁,合家团圆;除夕到,祝福到,幸福来,喜笑颜开。
10.除夕鞭炮齐冲天,烟花璀璨洒漫天。舞龙舞狮喜庆浓,张灯结彩过大年。子孙围着老人转,一齐拜年压岁钱。亲朋相至备盛宴,新年顺畅更团圆。祝除夕快乐!大吉大利!
11.爆竹声声除夕到,春风送暖吉祥报。灯火辉煌歌声高,一年旧尘一帚扫。酒香四溢举杯邀,圆美一家吃水饺。祝你除夕如意笑,福禄寿康幸福耀。
12.除夕夜,开心团圆饭,吃下健康,咀嚼财富,吞下幸运,消化快乐,吃完后,你将与幸福融为一体,牛年变得身体棒棒,钱包满满,好运连连,心情好好!
13.大年三十齐团圆,红烛摇曳情连连。合家围坐叙家常,畅享天伦心飞扬。杯盘碗盏尽佳肴,举手投足皆欢笑。电话短信连成片,拜年祝福心相牵。除夕快乐。
篇7
关键词:戏剧产业;川剧 旅游业;嫁接模式
一、戏剧文化产业的定义与特征
文化产业,这一术语最初出现在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合著的《启蒙辩证法》一书之中。2003年9月,中国文化部制定下发的《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将文化产业界定为:“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文化产业是与文化事业相对应的概念,两者都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是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现代生产方式的不断进步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2004年,国家统计局对“文化及相关产业”的界定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所以,中国对文化产业的界定是文化娱乐的集合,区别与国家具有意识形态性的文化事业。”
对于戏剧文化产业性质的认识和界定,我们应当从知识经济和商品经济两个角度进行考察。由此可以看出,戏剧文化产业具有知识性和经营性两个显著的特征。
1、戏剧文化产业的知识性特征
戏剧文化产业是从事戏剧文化产品生产经营的行业系统。戏剧文化产品和戏剧文化产业的概念中所涉及的“文化”含义,应当指的是知识文化或称“知识型文化”。戏剧文化产业的知识性质在于向社会提供戏剧艺术产品和相关服务,满足人们对于戏剧文化的需要。戏剧文化产业提供的知识服务大体可以分为直接服务和间接服务两类:直接服务是指由专业人员通过表演直接传播知识文化;间接服务是指通过专业产品、实物、景观并借助专业设备、设施、装备、器械、场地等间接传播知识文化,如电影放映、无线广播、电视播映、网络传播等。随着知识文化的不断积累,大众传播技术的广泛应用,人际交往关系的不断扩展,传统文化产业同样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在戏剧出版业、戏剧演出业、戏剧娱乐业(如卡拉OK)、戏剧影像业(如数码编辑合成影像)、戏剧培训业等无不具有知识性特征。
2、戏剧文化产业的经营性特征
戏剧文化产业的经营性特征,表现为它以企业组织的形式从事有关戏剧文化的生产经营活动。戏剧文化按经营方式划分,可以分为公益性文化和经营性文化两类。公益性文化,是基于社会利益为公众提供无偿的文化产品或文化服务,因此必须由国家财政经费拨款予以保障,如剧院、文化站、城市文化广场设施。经营性文化亦称营利性文化,是以企业方式完全通过市场进行的戏剧文化生产经营活动, 如出版社、音像公司、电影厂、电视台、书店、影剧院、广告公司等。戏剧文化生产活动按经营方式划分为公益性文化与营利性文化两大类,从而为戏剧文化事业与戏剧文化产业的分野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凡是从事公益性文化活动的,属于戏剧文化事业的范畴;凡是从事经营性文化以及“准经营性文化”活动的,则属于戏剧文化产业范畴。
川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四川地区特色文化品牌可以带动文化旅游的发展;同时,将川剧演出作为文化旅游的一个特色项目推广,又可以更好地建立川剧的品牌形象,还可以带动旅游消费的增长,这是一种双赢的模式。
二、川剧可以作为四川特色旅游产品
“感受旅游目的地的地域文化特色”是人文旅游的重要动机和目的之一,需要东道主通过对特色旅游产品的开发来引导。东道主提供的旅游产品是经过筛选和开发的,通过传播渠道的沟通,满足旅游者探寻异质文化的需求,从而避免身处在异质文化背景中的孤独感、焦虑感甚至是恐惧感。有效地提高旅游消费的满意度。川剧作为四川地区特色文化,开发为特色旅游产品能够作为展现地域文化特色的窗口,充当文化交流与沟通的载体,对旅游市场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对川剧自身的发展也是极其重要的。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旅游发展中的巨大优势
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具有再生性,越开发,生命力越强。其开发往往对文化形式本身具有积极的保护意义。旅游者随着旅游经验的增加,从浅层次的观光逐步向深层次的异质文化探寻发展,旅游者期望向文化的交流与互动方面发展,期望自己能作为文化表现形式的参与者,这就依赖于东道主对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与推介。四川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应该是旅游经济发展的重点。
四、川剧可以嫁接旅游产业
1.为川剧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展示空间和传播渠道
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文化特色是抱着主动探索的心态去审视的,期望是和文化发生碰撞,当这种交流得以实现时,旅游者就能从中获得极大的满足感。旅游产业也是目前的热点行业,具有极大的媒介轰动性和驱动性,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更能引起媒介的关注;人们对旅游的热情也使得人们对各种形式的旅游产品处于主动搜索的状态,如果将川剧艺术开发为旅游产品更能够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2.可以为川剧产业的衍生产品提供市场
川剧产业品牌化建设中的一个重点内容就是延伸产品开发。
围绕品牌形象有选择地涉足某些其它类产品,如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工艺品开发、时尚饰品开发等,扩大川剧产业的产品种类和传播渠道,还可以有效地补充传统表演服务产品不易保留和触摸的不足,增强受众的回忆度和消费体验的延伸。
五、川剧产业和旅游业结合的形式
1.剧场演出型
目前,在成都有三个地方的川剧表演和旅游公司进行合作,一个是武侯大戏台,以川剧绝活、技巧为主;一个是蜀风雅韵,以川剧名家表演和经典唱段为主。这两处演出地点与旅游合作的
方式仅仅是通过旅游公司售票的形式进行,过于松散,未能形成规模。另外四川省川剧院上演的《芙蓉国粹》包括了川剧唱段、绝技、木偶戏等节目形式,在与旅游业的合作上是相对成功的例子,不仅搞活了剧场效益,还带动了周围一些传统餐饮业的发展。但其形象也十分模糊,也存在宣传力度不够的问题。现在《芙蓉国粹》也正在尝试向除了剧场演出之外的其他商业形式延伸,希望扩大产业规模,这就更需要鲜明的品牌形象和强大的宣传攻势来为产业发展开拓更好的平台。
2.现场参与型
川剧演出的定位应该将为观众带来乐趣,提供一次愉快的经历作为重点。现在成都地区就有许多景点是以民俗文化为基础的,如洛带古镇、黄龙溪、锦里等,事实上演出的场所是很丰富的,只不过没有进行有效的开发。
3.节日庆典型
民间节日庙会是中国戏曲,也是川剧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生态环境。以黄龙溪为例,从春节初一到元宵节,每晚都会有当地龙
灯队表演的玩龙灯,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参与,带动了当地旅游经济的繁荣,媒体也专门做专题节目对这支完全由当地农民组成的龙灯队进行了专访,不能不说是一个成功的例证。如今,各种民间节日,包括各地的花节、水果节、饮食文化节等名目繁多,这充分说明现代人进行休闲娱乐的时间、经济是可以保证的,对休闲娱乐的需求的旺盛的,主要看能否开发合适的旅游产品满足这种需求和进一步调动这种需求。
参考文献:
[1] 邓运佳:《中国川剧通史》,四川大学出版社,1993 年.
[2] (澳)赖辛格、托纳:《旅游跨文化行为研究》,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 年版.
[3] (美)亚伯拉罕?匹赞姆、(以)优尔?曼斯菲尔德:《旅游消费者行为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年版.
篇8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不断完善,为了促进大数据处理系统的功能多样化,云计算技术在大数据处理系统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重点研究了在多元因素的影响下的数据模型对大数据处理的影响,并据此提出了一种基于融合思想,采用了混合架构以及分散处理的云计算环境下的大数据处理系统的整体部署策略。
【关键词】云计算 大数据处理 融合处理
1 引言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智能设备的普及,当前的数据增长速度已经呈现爆炸式增长,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目前专家对大数据处理系统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基于云环境下的分布式部署以及网络架构的融合和动态实时数据处理这三个方面。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对于当前的云计算环境下的大数据处理系统的发展提供了很多理论和实践基础。
2 基于融合思想的大数据处理方案分析
云计算技术模式下,人机交互和数据处理以及网络逻辑处理技术等都相对交融,处于深度融合状态。因此基于融合思想的大数据处理方案就是以融合思想为核心,将云计算技术模式下的各种分散的网络资源进行协同组织,然后再进行融合,从而充分发挥分散状态下的资源优势,形成一种整体性的比较优势,因此这种融合式的大数据处理方案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在云计算技术模式下,大数据处理研究更多的着力点放在了大数据处理系统的构建、分散资源的协同以及相关的辅助技术等。从宏观角度来看,可以氛围内混合处理和混合管理两个方面。其中混合管理的核心就是研究各种无线以及有线的处理机制和数据共享、资源共享机制的管理,同时还包括了分散数据管理机制和协同机制管理等。而混合处理的研究核心则是着力于系统运行模型和相关辅助技术上。
3 大数据处理系统的应用和处理系统分析
3.1 大数据处理系统的应用
大数据处理系统的应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基于融合式架构的应用。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客户机/服务器架构模式,其中服务器主要负责应用系统的管理和控制以及相关应用的逻辑处理和数据调度等。而客户端则是专门进行人机交互,当用户想要执行数据处理分析人物时,通过客户机向服务器发送请求,然后有服务器完成并返回给客户端。这个融合式架构相对简单,且容易维护,但是服务器功能有着极高的依赖,这也往往成为数据处理系统应用的瓶颈。
(2)分散式架构。这种架构的特点就是协同控制的节点都是平等地位,并且和处理系统有关的控制和管理模块都是分散在各个客户端上。客户端拥有一定的自治属性,因此具有通用性和灵活性和可扩展性等诸多优势。但是由于数据采用分布存储和分布操作,这样在维护方面就变得较为困难,而且节点之间的实时同步和用户动态注册的应用也难以实现。
(3)混合式结构。这种结构拥有前两两种结构有点,通过服务器实现数据信息的统一维护,而客户端一方面实现信息传输功能,同时也能够和用户在某些应用方面进行充分的交互,因此能够有效减轻服务器端的压力,这样也能够消除服务器端的瓶颈。提升系统的鲁棒性和灵活性。
3.2 云计算技术下的大数据处理系统具体分析
3.2.1 系统架构
云计算技术环境下的大数据处理平台的节点主要体现下面几个特点:其一是节点分散性;其二是数据处理动态性;其三是数据来源混构性。
这个处理平台架构采用了融合式的调度执行层和任务融合调度管理,并根据处理规则和不同的参数来调整处理引擎的数据和算法组合以及计算资源。对大数据资源的数据交互和任务分工工作进行了有效融合。同时在管理层,也对业务数据进行分布式存储,提升了容错处理能力。
3.2.2 系统处理流程
系统处理流程主要是对分散状态数据进行处理,其关键就是对分散的数据进行提取,因此首先给其他应用提供数据接口。然后数据管理部分要融合数据资源,并在一定容忍度的基础下,对不同的数据处理机制进行比较,进而优势融合。最后数据处理中心则是对数据进行集中处理,然后统一分配数据资源,从而在数据中心实现数据处理的融合。
3.2.3 处理系统的部署
某信息产业园的大数据处理系统的部署是根据信息企业集群的需求,然后对现有分散数据资源进行挖掘,比如企业内部的ERP和SCM系统中的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从而为该企业提供战略发展资源。图1就显示了这个部署图。
从部署图可以看出,在这家企业中,ERP和SCM和CRM是其数据源,然后经过服务器处理之后,分布到n个数据库,然后进行合并进入到大数据管理模块,最终能够实现数据查询和数据决策服务。
4 结语
总而言之,目前采用融合式思想,在云计算技术条件下,对大数据处理系统进行部署的研究相对较少,特别是当前的信息产业,由于其自身的解决方案并不能够实现大数据条件的比较优势,所以本文提出的融合式的大数据处理技术,有效的提升了数据利用深度,拓展了大数据处理系统的应用范围。
参考文献
[1]于戈,谷峪,鲍玉斌,王志刚.云计算环境下的大规模图数据处理技术[J].计算机学报,2011(10).
[2]程苗基于云计算的Web数据挖掘[J].计算机科学,2011(S1).
篇9
【关键词】《红楼梦》;影视戏剧;改变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6-0057-1.5
一、时空问题
本文讨论的几个改编作品无论电影、电视剧、舞台剧都属于时空艺术,小说属于时间艺术。由小说改编电影、电视剧、舞台剧必涉及到时空问题,也是改编者必须注意到的问题之一。
诉诸于文字的小说,艺术表现的时间、空间极为自由,几乎不受限制。小说文字的绵延可以延宕叙述时间,一维的叙事时间不可能与多维的故事时间对等。因此,小说可以在某一刻让时间停止进行精细地描绘;小说可以一语概括人物漫长的经历;小说也可以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分别叙述同一时间两组人物的事件;小说还可以不以时间为轴,将情节重新排列组合,打乱故事的时间顺序。如第三回中贾雨村与黛玉同时进京,先写贾雨村拜见贾政一段:雨村先整了衣冠,带了小童,拿着宗侄的名帖,至荣府的门前投了。彼时贾政已看了妹丈之书,便竭力内中协助。题奏之日,轻轻谋了一个复职候缺。不上两个月,金陵应天府缺出,便谋补了此缺,拜辞了贾政,择日上任去了。不在话下。紧接着写黛玉这边的情况:且说黛玉自那日弃舟登岸时。这种手法在以逼真性为艺术特色的影视剧中是不能借鉴的,否则影视剧的时间就会变得混乱,使观众不易理解。影视剧在间隔时间较长的两个时间段转换时,多需要用字幕、画外音、空镜头等手段。因此,无论电影或电视剧,都对第3回的叙事方法作了改变。87版电视连续剧运用平行蒙太奇将小说中贾雨村谋职的概括性叙述和黛玉进贾府的详细的描述并列、交叉,同时还为贾政不见黛玉这件事找了一个合理的借口:贾政彼时正在接待贾雨村。89版电影则省略了林黛玉进到贾母的房间之前的内容,观众跟随贾宝玉的主观视角,进到贾母的房间里,见到林黛玉伏在贾母怀里哭,又来到贾政会客室见过贾雨村,剧情自然地转到贾雨村拜见贾政这边。
影视艺术可以运用镜头的转换和蒙太奇也可以实现空间的自由转换。因此无论是越剧电影《红楼梦》或是87版电视剧《红楼梦》等在黛玉进贾府一场中都采用了黛玉的主观镜头,以黛玉的视角来介绍荣国府上下的环境,并介绍人物。相比之下,戏曲虽然有假定性这把尚方宝剑,但毕竟舞台是全景,没有镜头切换,即使是不要求情节时间和演出时间的大体一致戏曲舞台剧,在戏曲舞台这样一个基本不用布景装置的舞台上,时空的转换也需要演员用语言或动作做提示,也需要人物譬如摇摇马鞭,在舞台上走一圈,说句:人行千里路,马过万重山这样的独白。
话剧就更加困难了,自大幕拉开的那一刻,话剧的编导们就要千方百计地运用一切可能的舞台手段,去制造现实生活的幻觉,为此,话剧舞台是一个相对固定的空间。绘画性和造型性的布景,创造出戏剧需要的规定情景。人物间的一切纠葛都放到这个特定场景中来表现、发展和解决。在同一场景里,情节的延续时间和观众感到的实际演出时间亦大体一致。其固定的表演空间和逼真性对时空转换有着极大的限制。因此,在舞台上由于空间的限制,林黛玉进府的情景不可能完整地展现出来。无论越剧、话剧,黛玉进贾府一场都省略了,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又往西行,不多远,照样也是三间大门,方是荣国府。却也不进正门,只进了西边的角门,众婆子上来打起轿帘,扶黛玉下轿。黛玉扶着婆子的手,进了垂花门,两边是抄手游廊,当中是穿堂等场景,只有一个背景,那就是贾母的正房。人物一个一个地登场,黛玉一登场便已经在室内了。
二、强化作品的冲击力
文学的语言文字是符号,是抽象的,它为读者创造的是一个内视化的世界,它能够摆脱色彩、线条、音阶、屏幕等各种物质媒介的束缚,打破时空的限制,充分发挥作者与读者的自由想象,在人的心灵世界和微妙的情感领域创造出一个似梦境,似幻觉的世界。它给读者带来的是情感的冲击,而视听艺术为观众带来的是视觉、听觉的冲击力,想要影视剧、戏剧作品取得成功,强化其视听冲击力是十分必要的。
(一)影视艺术
第一,影视艺术的逼真性是它最根本的艺术特性之一。影视剧画面的视觉真实性,能够给观众这样的错觉:画面中的真实即生活中的真实,能够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它在概括现实的广度、窥视现实的深度以及(通过视觉和听觉)感染观众的力度等方面远远超过了其他任何艺术,逼真取胜是影视艺术的安身立命之本。
第二,影视艺术的逼真性强调细节的真实再现,否则,就会降低它的感染力。我们以87版电视连续剧中颇受赞誉的三十二集一为例:伤离别探春远嫁为例。这一集,是从太妃亲自召见探春开始的。探春合乎礼仪、庄严肃穆地拜见之时,摄像镜头自然推向她的面部:整个面部并无明显的或喜或怒的表情,只是在眼角间有很轻微的、不易为人察觉的一瞥。恰恰是这个眼神,表露出这一人物的内心世界。随后是她用手指紧握手绢的细节,更反映出了探春内心紧张、不安的情绪。其中,穿插了贾母、王夫人等伤心、又极力忍受的镜头,形成了情绪上的呼应。当太妃以冷漠的神情和笑容宣布认探春为义女时,探春屈从地叩头拜谢,缓缓地拾起头来,眼中满含泪水,也在情绪上产生了很强的感染力《紧接着是探春回房的回忆镜头,虽是一闪而过,却颇简洁、动情。当探春拜别贾府上下亲人时,在宏大的场景和凄婉的歌声中,她频频回首,亲人纷纷下送。继而是贾母等在高高的城墙上远远眺望,她仍忍不住回头招手,终于乘舟远去。在这场戏中,机位和拍摄角度代替全剧过分倚重的文学因素占据了主导地位,在细节表现上真实、到位,人物动作、表情和人物心理活动紧紧扭结在一起,声音(插曲)亦对感情氛围的营造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使探春这个人物形象卓而不群。
第三,蒙太奇善于表现对比、矛盾和冲突,为观众带来视觉冲击力。影视剧的逼真性本身就带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影视艺术又有许多独有的艺术手段来增强这种冲击力。单单就这方面而言,恐怕是连小说都不能及的。比如》2版越剧电影就采用了交叉蒙太奇的手法,在黛玉焚稿和宝玉成亲两个场景中频繁交替切换,加强对比效果,推动全剧情节走向。
(二)舞台艺术
舞台艺术受剧场空间的限制,视角固定不变,观众与演员之间有一定的距离,难以观察到演员细微的动作和面部表情。因此,为了让观众得到更好的观赏效果,演员必须用夸张的动作和语调来表现人物情绪。在27版全景话剧中,导演为了改善舞台剧的观赏效果,让观众能够更加详细的看到演员的表演,特意在剧场的两侧安装了五个大屏幕。但由于演出场地是一个巨大的露天体育场,为了演出效果,演员的表演比较夸张,而对细节的表现不够重视,因此安装大屏幕的效果很不尽如人意。可见,强化舞台艺术的冲击力,靠他不擅长的细节展示是不讨巧的做法。
(三)叙事语态问题
中国古代小说多以非聚焦型视角的全知叙事语态贯穿始终。独有《红楼梦》别出心裁,创造了非聚焦(或零聚焦)型视角和内聚焦型视角相结合的全知叙事的叙事语态。
在使用第三人称全知叙事的叙事语态,以超越人物与故事、洞悉一切的非聚焦视角来完成叙事的作品中,叙述者可以像无所不知的神或上帝,全知全觉、无处不在。这个叙述者就像一台隐形的摄影机,可以从容不迫、娓娓道来,对于他,历史和未来都毫无隐瞒,无论是同时出现在几个不同的地方,还是穿梭跳跃在不同的时代,在他都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他也可以以任何人物的视角进行叙述,甚至可以使视角在人物间随意跳跃。正如罗兰.巴特所概括的叙述者既在人物之内、又在人物之外,既知道所有人物身上发生的一切而又从不与其中的任何一个人物认同。使用这种非聚焦型视角、全知的叙事语态可以无须费心向读者解释叙述者是怎么知道这一切的。就像萨克雷在《名利场》中所承认的:写小说的人是无所不知的。
小说《红楼梦》除了使用这种常规的非聚焦视角,还设置了一个叙述者,以第一人称叙事。这个叙述者在小说开篇就介绍得很清楚:它是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的一块顽石,它所述故事就是此石坠落之乡,投胎之处,亲自经历的一段陈迹故事。这块顽石作为小说中的一个特殊人物,旁观并偶尔参与于故事情节中,对贾宝玉周围发生的事做出记录、判断、分析和联想。这种叙事视角被热奈特称为内聚焦。在内聚焦型叙事视角下,叙述者只述说视点人物所知道的事情,借视点人物(主人公或见证者)的意识和感官去看、去听、去想,只转述这个人物从外部接受的信息和可能产生的内心活动。如果视点人物消失了,叙述也就中断了。如第十五回秦鲸卿得趣馒头庵,写宝玉和秦钟见面的情景。但通灵宝玉这个目击者、记述者不在场(凤姐怕通灵宝玉失落,等宝玉睡下之时,命人把它取来,塞在她的枕边,于是通灵宝玉离开了贾宝玉),未曾得见,于是小说就以第一人称口吻写道:宝玉不知与秦钟算何帐目,未见真切,未曾记得。此系疑案,不敢纂创。
舞台剧则大有不同,它的叙事语态是限知的,因为舞台上的叙事是完全跟着人物走的,许多舞台背后的情节无法展现,必要情节只能用人物语言来交代。相对于全知叙事就少了许多悬念和期待。
【参考文献】
[1]王婷婷,孙志伟.对媒介融合下新闻实务类课程整合的研究[J].新闻界,2011(8).
篇10
【关键词】 验证型实验 数学处理
物理实验中,验证型实验和研究型实验都是非常重要的两类实验。验证型实验是对已建立的物理规律的验证,研究型实验是通过实验得到物理规律,这两类实验虽然实验目的不同,但从数学处理方法上来看,具有相似性,都是通过实验数据分析确证物理规律或得到物理规律,所以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方法是否得当就显得十分重要。下面以一个典型的验证型实验的数据处理为例进行相应探讨,以期望得出相对合理和妥当的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以大学物理实验来说,验证型实验较多,诸如牛顿第二定律的验证、弹性碰撞实验等等都属于此类实验,其中牛顿第二定律的验证实验为该类实验的典型实验。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是,力与加速度的大小关系可以表达成,要验证这个规律,就是给物体加一个大小为F的力,对应产生一个大小为的加速度,得到一个测量点,通过改变力,得到n个测量点后,即可通过适当的数学方法验证这个关系的成立。
类似这种线性物理规律,其数学模型都可以归结为的形式。要得到这个线性关系,就是要得出和。通过测量n组和的值,即、、……、、……、,在X―Y平面中得到n个测量点。若不考虑实验测量的系统误差,则测量误差应当服从高斯分布,反应在X―Y平面中,既是这n个测量点应当均匀地分布在所求表达式两侧,对第i个测量点,误差为,n个测量点导致的总体误差是最小的。若任意给一个直线,则一是测得到的这n个点不再均匀地分布在直线两侧,二是这n个测量点产生的总体误差水平将增大,甚至可以达到无穷大。由此可知,所求直线即是使得n个测量点的总体误差最小的那条直线。总体误差可以写成,但由于误差服从高斯分布,导致理论上而无法通过此求和值衡量总体误差水平。为使其不因为正负抵消而无法衡量总体误差水平,只要使得所有误差均为正再求和即可,故可用残差来衡量总体误差水平,虽然残差不再是总体误差。使得残差取最小值的和,即为所求直线的和。此即最小二乘法的数学思想。据最小二乘法处理,所求和即是使得取最小值的和,即有,解此式,得
将测量值供稿,即可得到所求和。通常大学物理实验中的处理方法,得到和,即是验证了[1]。但其实这是不太恰当的。
验证型或者研究型实验,特别是验证型实验,最关键的是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找出所要验证的关系,第二是要验证得出的关系的确成立,而第二点才是最重要的关键点。即使得出关系,但如果确证关系不成立,则第一步的工作就变得毫无意义。实际上,任意给出一组、、……、、……、,都可以根据最小二乘法得到和,即得出,但并不意味着此式的确成立,不能确证物理量和的确存在这样的数量关系,并没有检验此物理规律存在。因此,验证型实验做到这一步并不算已经验证被验证的物理规律成立,还需要研究和的相关性,通过计算相关系数,据的大小来检验和是否的确相关。
总之,验证型实验,是对物理规律的验证,最重要的是确证被验证物理规律成立,得出相应物理量间的数学表达式并不能说已经验证了相应物理规律的成立,最重要的是要通过计算物理量间的相关系数来确证所得物理规律是否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