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尾巴教学设计范文

时间:2023-04-05 16:42: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比尾巴教学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比尾巴教学设计

篇1

1.认识12个生字,认识1个笔画“斜钩”和3个偏旁“矢、八、鸟”。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朗读问句。

3.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培养探究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话比赛,入课题

1.我们班的小朋友最聪明,最爱比赛了!因为比赛最能看出我们的聪明才智。不过,不仅我们人类爱比赛,小动物们也常常举行比赛。今天,大森林里就举行了一场有趣的比赛――比尾巴。(课件出示画面)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

2.指名读。开火车读。(正音:轻声)

3.以前见过这三个字吗?分别在哪儿见过?

4.这堂课小动物们要相互比比尾巴,那小朋友们之间要比什么呢?

小朋友真棒,那么我们就分小组好好地来比一比。(根据回答,教师板画:眼睛、嘴、问好、耳、动脑筋等可爱图像,并贴出小组的序号。)

(点评:生活是学习的大舞台。在导入环节既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又将课文中学生所熟识的比赛与课文内容及学生课堂的常规教育,自然地融为一体,为本课的教学创设了很好的学习情境,在学生不断地求得比赛胜利的过程中,帮助其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二、读正确,求流利

1.学生自由读。

比比我们谁的眼睛最亮,能把字的样子、字的读音看清,把每一个字音读对,读准。(教师巡视,表扬指导鼓励,为认真读书的小组贴上“眼睛”、“嘴巴”等可爱的图片。)

2.指名学生读。

(1)比一比,谁最会听,听清前后鼻音、平翘舌音;谁最会动脑筋学,学会读准前后鼻音、平翘舌音。

(2)逐段读,正音。(朗读的重难点处随机分别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同时,教师表扬鼓励,为认真听、努力学或有所进步的学生在其小组中贴上“耳朵”、“嘴巴”、“动脑筋”等可爱图片。)

(点评:良好的朗读兴趣、朗读习惯是需要我们教师一步步培养与引导的。因为比赛,对读,谁都不敢懈怠;因为比赛,对读,谁都字字入耳;因为比赛,对读,谁都努力上进;更因为比赛,对读,谁都不辞辛劳、趣味盎然。)

三、读出疑,悟出趣

1.提出问题,读好句子。

大家学得真认真,看,每个小组的成绩越来越好了。知道吗?我们读到现在,比到现在的同时,小动物们也在进行着紧张的比赛,而且,他们的结果已经出来了。想知道吗?你自己问问吧!

(1)(课件出示1、3自然段)自由读。

(2)读着读着,这几个句子,你发现了什么相同的地方?――“谁的尾巴”和“?”

小朋友眼睛真亮!谁能读好这相同的四个字吗?指名读。正音:重点指导“的”的轻声读法。

(3)这六个句子,你最想问哪句,就问吧!比比谁问得最好,小问号正等着到你的小组做客呢!

指名读,进行朗读指导和鼓励,随机为学生贴出“?”的可爱图片。

引导学生用动作,读出字意,读出好奇。读得好,教师悄悄告诉答案。

2.解决问题,读好句子。

我们班小朋友太能干了,每一个小组的成绩又进步了。但如果会问,还会自己找到答案,那你们就是最聪明的孩子了!

(1)(课件出示2、4自然段。)自由读。

你又发现了什么相同的地方?“______的尾巴”和“。”

(2)(课件画出各句中相同的词语)画线的词语能读好吗?注意把“的”读好。

开火车读。正音。

(3)谁能用最好听的声音把答案读给大家听?老师可以奖励你一张小巧嘴。你最想读哪句,就读哪句。

(4)朗读指导。通过教师提示问,学生问,自问自答,指导朗读突出“谁”。并结合课件中的画面,引导读出小动物的可爱、有趣。

3.感情朗读,感悟全文。

谁会三个一起问,一起答。先后出示1、2,3、4自然段,分别指名读。分小组读。男女分读。

(点评:这一环节,从学生连轻声“的”都读得不太理想,到最后读得有滋有味,仅仅只花了短短十八分钟的时间。学生的自读自悟、自主探究,更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四、玩游戏,巧识字

1.小朋友真能干,学得非常认真,得到了那么多的小礼物。小礼物们可喜欢你了,背后还藏着礼物呢。想不想看看它们?(学生上台拿礼物)

2.偏旁、拼音及生字宝宝们很想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小动物的小尾巴不见了,你能不能用今天你从书上读懂的知识,帮帮他们找一找朋友,画一画尾巴吗?

3.教师播放《比尾巴》歌曲。小组活动,组长分工,拼字,加尾巴。(课件出示带拼音的12个生字)

4.汇报反馈。

(1)教师随机指导识记字形,指导认识1个笔画“斜钩”和3个偏旁“矢、八、鸟”,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进行识记。

(2)教师就学生所画的尾巴与联系课文内容进行教正。

(点评:识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在前面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再通过游戏与小组合作进行识字,既避免了识字的单调乏味,降低了学生识字的难度,又增加了学生识字的兴趣与热情。)

五、激情感,妙延伸

1.到现在,我们跟课文中的生字、词语宝宝,还有小动物们玩了一节课,下课后、回家后,想为他们做点什么吗?

2.课后延伸,自主作业:(带“”为选做题,“……”提示可自己另外选择其他作业。

为他们做点什么:

1.把课文读给你喜欢的人听。

2.用自己的方式和生字宝宝交朋友。

3.为丢了尾巴的小动物画一画尾巴。

……

篇2

关键词:电子白板;语文课堂;应用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交互式电子白板集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于一身,一方面继承了黑板的书写功能,另一方面又克服了投影仪只能展示的缺点,教师如果能充分发挥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辅助教学优势,就可以节省教学时间,增加课堂信息密度,实现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可是,许多教师应用电子白板欠灵活,有的教师不联系学生实际频繁使用书写、拖拽、遮屏等少数几个功能,有的教师则把所讲内容的提纲简单地展现在大屏幕上,这样的应用都未充分发挥出白板的独特优势。因此,加强电子白板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是教师当前需要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二、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1.巧用白板的常用功能,突破教学重难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交互式电子白板提供了交互的平台,利用电子白板的常用功能,如聚焦、拖动、放大、回放、批注、等,可以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方式中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电子白板的聚焦功能灵活多变,简单容易上手,是教学的好助手。电子白板神奇的聚光灯可以刺激学生的眼球,突出教学的重点,分散教学的难点。例如,《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故事,要让学生明白其中的寓意就必须了解青蛙产生错误观点的原因。教师可以先在白板上出示一张天空的背景图片,随后在白板上迅速调出聚光灯功能。瞬间,周围大片天空被一层黑色覆盖,只有在聚光灯聚焦的区域才会出现一个圆圆的、小小的井口。透过这个井口,看到的天空真的如青蛙所说的那样只有井口那么大,瞬间使学生明白了青蛙产生错误观点的原因。

电子白板拖动文字、图片更加简单,教师只需要直接选中图片或文字就可以随意拖动到屏幕的任何位置。传统的多媒体课件在演示的过程中内容很难更改。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堂互动提供了技术可能和方便,为建立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奠定了技术基础。例如,在教学《比尾巴》时,为了让学生了解各种动物尾巴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教师可以先依次拖出六个有尾巴小动物的图片,让学生说出尾巴的特点,然后教师出示没尾巴的六个小动物图片和它们的尾巴,请学生用拖动的方式给学生添加尾巴,在兴趣盎然的游戏中,让学生的注意力回到了课堂,了解了猴子的尾巴长,公鸡的尾巴弯,兔子的尾巴短,鸭子的尾巴扁,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孔雀的尾巴最好看。

交互式电子白板提供的放大功能,可以针对教学重难点呈现,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的放大功能将田字格及生字放大,让学生观察字形。通过观察,仔细思考,学生头脑中就会重现这个字在田字格中的大致轮廓,写起字来也就得心应手,不会随意涂写了,学生的书写能力也逐渐得到了提高。

2.整合丰富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交互式电子白板提供了丰富的库功能,其中有软件自带的公用库和教师自建的资源库。如注释库、图片库、活动库、链接库等,每一类库中含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库中的所有资源都可由教师根据自己特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随时调用、添加、改编、重组。

交互式电子白板库中的所有资源,教师只需“点击”或“拖动”就可以用,课堂上表现出快捷、高效。例如,在教学《詹天佑》一课时,教师在课前可以把“詹天佑人物介B”“时代背景资料”“铁路建设视频”“詹天佑青铜像”等资源保存到电子白板资源库中。教师在上课时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灵活调用资源:在导入新课时,拖动显示“詹天佑人物介绍”,让学生初步了解詹天佑,激起学生了解詹天佑一生伟大业绩的兴趣,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就引向了全文的重点部分,即介绍詹天佑如何成功主持京张铁路的内容;在学习詹天佑修筑铁路的过程时,调用“铁路建设视频”资源让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感受“人”字形铁路设计的独创性,让学生感受开凿八达岭隧道和居庸关隧道的方法,体会詹天佑勇于创新的精神;课文总结时调用“詹天佑青铜像”,让学生续写:假如你站在青龙桥车站的铜像前,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培养学生写作的能力,深化学生对詹天佑的认识。

3.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著名的教育家皮亚杰说:“一切有成效的工作都是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的。”电子白板以图、文、声、像等丰富的媒体呈现出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的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巧妙地把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解决重认知、轻情感带来的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不能协调发展的问题,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优势在于“重情境”,以白板呈现出的大量情境贯穿教学,实现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统一。交互式电子白板环境下的阅读教学,白板课件让孩子仿佛亲临现场,可以让学生在生动逼真的画面、良好的视听效果下阅读。例如,在教学《小小的船》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绘图”的功能,让学生用自己的双手在白板上画出弯弯的月亮,引导学生想象生活中你看到过哪些弯弯的事物。然后,讨论交流:弯弯的月儿像什么?学生的答案可能很多,教师最后要引到书上的“小小的船”,利用白板的放大镜功能让学生看出“两头尖”。接着,教师可利用白板的“演示”功能,将“船”与弯弯的月亮相比较,使学生很快明白月亮与小船的联系,理解儿歌中“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这样的白板应用,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又巧妙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总之,只有恰当地利用电子白板,才能丰富语文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从“要我学”向 “我要学”的学习型人才转变,使语文课堂更加丰富高效。

参考文献:

[1]沈雯.交互式电子白板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使用[J].上海教育科研,2013(12).

[2]邓海元.从“黑板”到“白板”:浅谈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革新,2012(6).

篇3

一、在调查中了解

全班大部分学生都能读出凡卡在鞋匠家的悲惨生活。普遍对第11-14自然段的内容缺少表述。也有的学生直接指出第13自然段读不懂。其次,细节的把握上仅有少数学生对某些细节有感受,更多的是对细节的质疑。如为什么凡卡愿挨爷爷的打而不愿挨老板的打?为什么凡卡老向窗户外面看?最后,在阅读感受上,大多数学生能对凡卡的悲惨生活说出自己的感受。如凡卡生活非常辛苦,他对爷爷的思念令人感动;凡卡很可怜,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经过如上的分析整理之后,我对学生学习产《凡卡》一课的阅读状况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不需要教师指导即可读懂的是第8自然段(凡卡信中的内容);阅读难点是11-14自然段,这些内容是阅读的盲点。由此推断出在本课教学中学生需要提升的阅读能力是对隐含信息的发掘及在此基础上对全文内容的整体把握。此次学情调查设置的题目比较开放,保持了学生学习的自然状态及个性化学习特点,最大限度地反映了学生初学的原生状态。且调查以书面文字作依据,与口头调查相比,分析更加深入。教师通过课前调查,了解了学生的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分析了学生学习本课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教学设计提供了真实可靠的依据。

二、在预习中明确

语文教师较常用的学情分析方法是研究学生的预习作业,通过学生的预习情况来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状况和学习状态。预习是学生独立自方学习的尝试,学生在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往往就是学生学习的起点。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个例子,从中体味如何通过预习来摸清学生的学习起点。在《燕子》(人教版三年下册)这一课的教学前,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预习。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在全面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大胆地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问题。如有的学生问道:“为什么作者用‘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而不用‘组成’?”“为什么说燕子从南方‘赶来’,不用‘赶’用‘飞’行吗?”还有的问:“‘几痕细线’的‘痕’改为‘根’行吗?”这些问题正是教学的起点。有了问题,教学就有了针对性。课堂教学紧紧围绕同学们的问题展开,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分析、见解。有的学生说:“如果不用‘凑成’,更难显示出燕子各部分的可爱。”有的说:“用‘凑’就可以说明燕子的特点,因为燕子剪刀似的尾巴是独一无二的。”通过分析交流,许多同学都同意用“凑成”这个词,因为它体现了小燕子身体各部分组合很和谐、很巧妙,更体现了燕子的美。特别是学生对“赶”的理解,更是异彩纷呈:一个学生说,“我觉得燕子从南方赶来,‘赶’字用得特别好,读到这里的时候,仿佛小燕子很轻快地飞来,想来参加春天的聚会。似乎一边飞一边叫‘春来啦,春来啦!’它飞过的地方小草都发芽,花儿都开放,所以小燕子为春天增添了生机。”一个学生说“赶”表示及时到达的意思。还有的学生认为“赶”字表示生怕迟到,有迫切的感觉。同学们对春天的赞美和热爱通过个性化的理解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精彩来自预约。让学生开展课前预习,就是为了发出学生自学习中的收获和困惑,并将这些学情作为下一步学习活动的“教参”和最有活力的课程资源,这正是学情分析与教学设计有效结合的内在逻辑。基于学情的教学设计,要求教师的备课方式要由主要依据教学参考书、备课用书转变为主要依据来自学生的学习信息、学生的学习需要,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实现从“以教定学”向“以学定教”的转变。总之,学情分析的方法还有很多种,不再一一列举。合情合理的学情分析,是科学预设与精彩生成的保证,是对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的具体落实。语文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深入分析学情,使学情分析逐步从粗放走向精细、从单一走向综合、从普遍走向适宜、从形式走向内涵。

作者:赵秀莲单位:河北省邯郸市磁县黄沙镇北黄沙小学

篇4

【关键词】 预习 巧设情境 自主探究

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们年龄还小,能力较低,只要我们教师真心实意地把他们当作课堂教学的主体,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实施愉快教学;教给方法,重视培养能力,也能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成为学习的主人。笔者在低年级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1课前预习,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能力,自主地获得知识的有效途径、低年级学生正处在自主学习能力不断发展的阶段。教师的指导必不可少。为了让学生在预习时能主动发展,我设计了“导读提纲”。让学生明确预习目标:这一课,我们要学会什么?帮助学生养成“提笔看书”的习惯,培养他们边读、边想、边画的自学能力,圈画出生字新词,用自己的方法了解字音,然后认读三遍;想想生字的记法,找出形近字,给生字找找朋友;把自己不懂的问题列出来,然后由老师适时点拨,长期这样才能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真实有效,让学生自信说出:“我能自己看书学习!”

2巧设情境、诱导自主学习的兴趣

心理学表明:兴趣可以直接转化为内在的动机,成为推动、引导、维持和调节人们进行活动的内在力量。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探究氛围,创设新奇、有趣问题情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课文学习中。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我经常采用直观教学法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具体做法如下:①媒体激趣法:低年级的学生对于色彩鲜明、动感性强的事物有浓厚的兴趣,这时形象、动感、逼真的媒体课件就可以大显身手。如教学《比尾巴》新课时,笔者激情导入:森林王国的小动物们可多啦!瞧,有谁呢?如果认识,就大声叫出他们的名字好吗?(屏幕显示)谁来读一读?学生读课题,师强调“尾巴”是轻声。这些小动物是怎样比尾巴的呢?美丽的森林王国把学生带入课文情景中,从而进入学习氛围。②简笔画画法:如教学《画春天》一课,我用简笔画快速画出柳条、小燕子……引起学生阵阵的喝彩声,让学生充分感受春天图画的美妙,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③激趣游戏法:如教学《影子》时,我说小朋友,现在老师想带你们到操场上去找影子,你们愿意吗?“愿意!愿意!”孩子们惊喜极了,一张张笑脸像花儿一样绽放开来。我又说:“不过,影子有个要求,希望大家在操场上认真观察,看谁能发现它的秘密。”孩子们听完,欢呼雀跃,像小鸟一样“飞”到了操场上,有的不停地去踩自己和别人的影子,有的在阳光下静静地观察,有的聚在一起,讨论着什么……一阵阵笑声在校园的上空飘荡,看到孩子们脸上的笑容和汗水,我猜想他们一定会有很多的收获。④放飞想象法:小学课本中,许多描写人物、景物、场面的文章语者美、形象鲜明。课上或课后如果结合讲读内容让学生说一说,无疑会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教学《清澈的湖水》一课中,文章最后写到:“船靠岸了,小洁眼前一亮,向远处跑去。”小洁会干什么?这就给孩子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孩子们带着他们的悟性、关爱创造着一个个灵动美好的时空。

3参与教学,渗透自主学习的方法。

要让学生自主读书,就必须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在阅读教学中,对学习方法要随机指导,自然渗透,做到“随风潜入”“润物无声”如教学《黄山奇石》《四个太阳》这类课文。这些重点课文的重点段落层次结构相同,教师可以精讲一段,然后应用学习这一部分的方法学习下面的段落。又如教学写景课文《雷雨》,教师可以针对雷雨前、中、后三个部分的内容,在教学雷雨前指导学生总结学法:读文章――找景物――议景物;接着在雷雨中引导领悟学法,最后在雷雨后让学生应用这个学法自主学习,先“扶其肩”,再“携其腕”,最终达到“施其行”的目的。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的自主能力。

4质疑问难,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

学生在探索求知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疑点。在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疑问,解除学生的思想包袱。质疑的方法很多,教师要适时加以引导。如:在预习中质疑、在课题上质疑、在出示课题后,我让学生提问题,学生问了:他为什么手捧空花盆,他手捧空花盆去干什么呢?题目为什么叫手捧空花盆的孩子?孩子的创造表现如珍珠般晶莹,如新芽般娇嫩。根据学生的提问,我调整了教学设计,组织课堂教学,一课授完了,我让学生质疑,有的学生问,国王为什么要选雄日做继承人呢?这一问:无疑点明了课文重点:诚实是人的美德。

5组织讨论,构建自主学习的平台

篇5

一、课堂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能巧妙地导入课堂教学,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我们要巧妙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要在一上课就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他们学习的兴趣。而现代教育技术可以直观形象地再现事物形象,使声音、图象和文字融为一体,形成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颖巧妙的开头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第一桥梁。紧扣教材合理利用电教设备,创造逼真的影视氛围,并加以恰当的质疑,引导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开展思维。这样学生就会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学习状态,自觉地把注意力转向教学内容。

如一年级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时,我用flash制作了一片一片的小雪花,从空中飘落下来,雪花上面就是本课的生字,我又创设了一个“雪娃娃在空中飞舞”的一个情境,我制作了flas,画面上一朵朵的小雪花在空中飞舞,要复习巩固的生字就在小雪花上,于是我又设计了导语:“雪娃娃顽皮地在空中飞舞,它带来了我们上节课已经认识的生字宝宝”。我创设了这个情境,就使原本枯燥的复习引入,变得生动、活泼,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一上课,就进入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激发孩子学习的热情。而把“睡”“蛙”两个字的偏旁用红色醒目地表示,更是利用了多媒体的优势,给孩子很强的视觉刺激。所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想说,而且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教学过程,捕捉学生思维火花

巧妙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精心地创设与教学内容想吻合的情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整堂课的教学作好铺垫。“情境”──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创设真实情境,把创设情境看作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并作为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而现代教育技术正好是创设真实情境的最有效工具。

在教学《四个太阳》时,小作者给夏天画了个绿绿的太阳。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给孩子创设两种不同的情境:夏天,火辣辣的太阳——给夏天画了个绿绿的太阳,将两种情境进行比较,学生就能深刻感受到给炎热的夏天画个绿色的太阳,是多么美好的心愿。又如,在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时,学生在试读:“下雪啦,下雪啦!”这句话时,我更是利用了现代教育技术,制作了一个动画场景,“雪纷纷扬扬地从天上飘落下来,落在山上,屋顶上,地上。地上积了厚厚的一层雪。”在学生看得入迷,发出惊叹时,我马上问孩子:“这时候,你最想干什么呀?”学生都特别开心地讲打雪仗,堆雪人,这时候学生的情绪比较高涨,就读好了这句话。

在教学《“红领巾”真好》、《风娃娃》、《称赞》、《纸船和风筝》等等的课文,都可以运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创设情境。多彩的画面,再配上声音就可以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又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像磁铁一样把学生深深地吸引住了。这种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为学生创设情境,更好地学习课文。

三、练习设计,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设计新颖的练习,培养学生的能力。现代教育技术可使训练的形式更丰富、更新颖、更能吸引学生,提高训练效果。

1、猜字谜。如:门里一个人(闪);门外一个人(们);云上一个人(会)

2、看图猜字。如:一张孔雀图,就可以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字。(鸟)

3、配乐朗读。在学习《找春天》这篇课文时,学生学得有滋有味,读起课文也朗朗上口。于是我再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让学生配乐朗读,学生情绪更加高昂,情感被调动了起来,这样就读悟结合,在读中悟,在悟中读,大大地提高了阅读教学效率。

4、创设情境,让学生表演。

四、课外延伸,拓展学生知识视野

语文的学习是一种能力的学习。这种能力的学习,不能只凭课堂里的学习,还要重视课外知识的积累。那么在课外延伸这部分,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课外书,也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展示一些资料、知识。如在教学《比尾巴》这篇课文的时候,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搭建一座与课外知识连通的桥梁,学生能够在网络这个知识海洋里,尽情冲浪,了解更多动物的尾巴的作用。

五、口语交际,创设情境

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境,直观形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逛玩具城”时,我利用课件展示一个虚拟的由许多玩具组成的城市,学生兴趣马上被点燃。

一年级口语交际教材内容一般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如《我们的画》教学中,我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根据画面展开合理的想象,激发说话的情趣,使学生乐于表达。展示图画时,我在实物投影上出示,学生的注意力,马上就集中了,效果很好。

这种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情境创设,步步引人入胜,使学生如临其境,学习积极性高涨,观察、思维、想象和表达能力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此外,采用分组讨论续编故事,表演对话,使得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发挥了个人的聪明才智,续编的故事各不相同,有黄莺唱歌,小白兔送南瓜,小狐狸送帽子等,而且训练面广,人人都有机会得以提高。

六、课外作业,提高兴趣

篇6

语文这门学科,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课程改革中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体会,不断尝试新的教法,推动课程改革稳步向前发展。但任何新生事物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出现暂时的有悖于前进方向的倒退,我们的课程改革也是如此,许多教师在改革试验的过程中走进了一些误区:感到茫然失措。现将听了市“教坛新秀”评选中优秀课的一些感受写出来,供同行们借鉴。

一、注重教给学生方法,培养学生能力。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在小学阶段,阅读、书写、口头表达能力最主要的培养途径就是语文课。在优秀的参赛课上,这一点表现得非常明显。1、抓住一切契机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一位教师在教学《孔子拜师》时,引导学生用“日夜兼程”,“风尘仆仆”说话,开始学生说的句式简单,枯燥,教师不厌其烦的指导,话越说越多,越说越好。看起来是不经意的练习说话,仔细想想,实际是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进而还积累了丰富的词汇。2、自始至终把阅读能力的培养渗透到教学过程中。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点滴渗透,这些参赛的优秀教师正是这样做的。在课堂上,他们结合自己的教学设计及学生的表现,不断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于永正老师在教学生读课文前经常告诉学生:“读书要眼到、心到、口到,要读得正确、流利、边读边记。”我们的优秀教师基本做到了这一点,在学习课文时,教师问学生从某个词中读懂了什么,告诉了我们什么,这实际也在潜意识里告诉学生“把一个词读成好几句话,也是一种读书的本领:在学生了解课文后,某些教师让学生实践体验,让学生联想所学内容,比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比尾巴》这课时,反复诵读诗歌,让小朋友们理解诗歌内容后。试着创编童谣,小朋友们在教师指导下;表现得也很不错。这正像于永正老师说:“读书要善于挖掘,写作要善了表达”……短短的几十分钟内,读书的方法无声无息地渗入学生的脑际。如果我们每堂课都能做到了这一点,学生的阅读能力何愁不能提高呢?在阅读的基础上当堂抓住训练点进行训练,学生毫不费力就可完成,真正是事半功倍。

二、注重双基教学。使学生扎实掌握语文知识。语文教学无论如何改革,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仍然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在这次参赛教师中,一部分教师非常注重这一点。1、低年级教学,更注重生字教学。在板书课题时,老师们告诉学生重点字哪一笔应注意,应当怎么写,自己一笔一画地示范:对于课文中出现的比较难写的生字。都逐一介绍写法,并告诉学生写好字的方法:研究、观察字形――描红――临摹,还腾出时间请学生在课堂上练习。2、理解词语方法灵活多样,免除死记硬背之苦。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常常出现生词,参赛教师都注重培养学生理解词语的技能。先让学生读课文。然后抓住重点词的句段,反复读,教师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词的含义,有时还让学生理解同义后,试着练习说话。学生轻松地掌握了这些方法,就是掌握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同义。3、充分体现朗读技能的训练,读中感悟。教师在课堂上非常注重对学生朗读的指导。分角色读,抓住重点词引导学生读出所表达的语气来,教师注意了,也就知道朗读的重要,但引导还不到位,学生读不出所表达的情感。这就要求教师加强自身的’朗读技巧训练。同时加强学生的训练。实际上这些适时的对课文朗读的指导,既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又使学生懂得了如何通过自己声情并茂的朗读来感悟课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注重“注重但不盲从”原则。使学生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尊重学生,激励赏识学生已成了教师们的共识,但随之而来的一种倾向是:只能尊重,只能激励,即使是在学生有明显思维误区的时候也要说“你的表现很不错”,“你很棒”,以致于出现“乌鸦很聪明”的“独特”见解。于永正老师在他的自评中讲道:“尊重学生自主学习,善待学生并不表示要回避学生错误,对学生错误的回答不置可否,只是一味的赏识,而是要即时纠正学生的错误。使孩子健康地成长。”凡是学生出现的无论是读、说或是写的不当之处,都能及时纠正,决不因赏识或有听课教师而不敢指出错误,不敢批评。

总而言之,这次参赛课给我的感觉是:大多数教师的课堂教学自然、朴实、扎实、有效,虽已过去了许多天。仍回味无穷。优秀课处处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存在,决不矫揉造作,有意而为之,这正是他们的成功之处。也正是由于此,他们的语文课才是真正的语文课。

篇7

一、故事引入,比较形近韵母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

生:喜欢。

师: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孙悟空和师傅从西天取经回来后,住在花果山水帘洞,悟空每天早晨都要摘几个新鲜的桃子吃,今天他又去果园摘桃子,发现桃子上有许多韵母,师傅对悟空说,如果读不准韵母就不许他吃桃子,这可把悟空难住了,你们原意帮帮他吗?

生:愿意。

师:好,我们就来读一读。(出示写着i、e、u、r四个单韵母的桃子图)(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悟空一定会感谢你们的,可是这些韵母跟孙悟空一样也会变,变了以后你们还认识吗?

生:认识。

师:试试看吧,老师来教大家做一个“过家家”的游戏,看看它们是怎样变的,能变出哪些韵母来。(分别手持i、e、u、r卡片的同学上台)

师:台上的同学听好啰,老师说,你们变,台下的同学认真看。

师:过家家,过家家,i和e是一家,i在前,e在后,组成一家是个啥?

生:ie(教师板书ie)

师:真好,下面请同学说,看它们变得对不对。(分别变出ei、iu、ui、er)(也可以先变再说)同学们真了不起,一下子变出了这么多,再看看哪几个模样相似呀!

生:ie-ei iu-ui ei-er(教师板书)让学生比较齐读。(教师随意变换,出示不同的韵母,检查掌握情况)

二、在“游玩,做客”的活动中复习音节与词语

师:花果山不仅有桃子,还有可爱的动物,美丽的风景,孙悟空想带你们这些聪明的小朋友去看一看,大家愿意吗?

生:愿意。

师:好,我们现在来到了花果山,我们看到了可爱的动物,它们叫什么呀?(出示投影或图片指导看图,然后由教师领读,学生轮读)

师:我们又看到了美丽的景物。(出示投影)是些什么景物?

生:红梅,柳树,小桥。(师指着图领读)

师:说得不错,同学们看得真仔细,你能给它取个拼音名字吗?(学生试着拼读,教师领读,再图与音节连线)

师:孙悟空真是太高兴了,他还要带你们到他家去作客,见一见他的家人,向你们介绍他喜欢做的事。(进入第三题)

师:请同学们按着横排的顺序读一读,想一想。(出示内容)(生开火车轮读,齐读)

师:他家里有哪些人呀?指名读第一排。

生:爸爸、妈妈、哥哥、弟弟。

师:谁来把第一排读给大家听。(指名读)读得真好,能把后面的一个字读轻声。(指导学生加上“.”)教师领读后,指名读,大家一起齐读。

师:“谁来当小老师领着同学们读”(指名领读)再读一读第二排,想一想说了些什么呀?

生:说了“小鸡、小鱼、河马、水牛”。(反复读)

师:为什么说这些?

生:孙悟空喜欢这些动物。

师:孙悟空在家里最喜欢做什么事情呢?(读第三排)你们会做吗?

生:会。

师:谁能给我们表演一下?

生:读书是这个样子的。(边说边做动作,依次读词语,表演)

师:好,我们来一排一排地读一读,看看谁读得最好?(生归纳)指名读,开火车读。

三、读儿歌,拼图形,培养想象力

师:看来孙悟空做的事情,大家都会,孙悟空还会读儿歌,拼图形,同学们和他比一比,看看谁最聪明。

师:跟着老师读儿歌。(老师领读)(反复读)小兔、小鸭长得什么样儿?

生:小鸭嘴巴扁,小兔尾巴短。

师:你会拼图吗?试试看。(老师示范)(分组让学生动手摆一摆,看一看,象什么?)

师:我们的小朋友跟孙悟空一样聪明,让我们来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庆祝我们取得的成绩吧。

生:好。(手持一个字,找能与自己组成词的字。)(跳找朋友的舞蹈,边跳边找,一曲完了,找对的同学站到旁边,找错了的接着跳,找对为止)

(卡片:花、读、画、骑、吃、爱、草、书、马、小车、河)

师: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得很好,老师真高兴。

篇8

摘要: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快乐中熟练地掌握所学的汉字,把识字教学由枯燥变为有趣,让识字教学充满了趣味和快乐。

关键词:低年级 识字教学 方法

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的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识字是小学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是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本人认为,要抓好识字教学,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在识字教学课堂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标”明确肯定了“识字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而识字教学是建立音、形、义之间的多向联系,在教学中字形教学是识字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我认为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主动的学习,才能在课堂上发挥主体作用。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对于拼音学习和生字学习枯燥无味,所以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让学生们在玩中学会了拼音和识字,既让学生享受了学习的乐趣,又点燃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如:在教学中用摆一摆、比一比?、猜一猜、唱一唱?、演一演、玩一玩等方式让学生学习。学生学习起来也就不会觉得枯燥乏味,就不认为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会成为一种乐趣。

二、在教学中用游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游戏是孩子乐意为之的活动,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巧用游戏进行教学,不但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汉字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是一种有生命的符号,蕴涵着智慧和文明,蕴涵着图画和节奏,蕴涵着做人的道理,而这些人文的传达,也是蕴涵在老师和学生个体一笔一画的训练中的,蕴涵在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中。所以在课堂中,教师要找准游戏与教学内容的结合开展游戏,在教学中根据低年级学生天真活泼、好奇心强、好玩好动的特点,把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与游戏相互渗透,把乏味的符号教学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游戏,把学生从传统的教学束缚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动手、动脑、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知识,培养思维能力,同时感受学习的快乐,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做到在玩中学习,玩中思考,玩中创新。

三、在识字教学中尽量使用大量的儿童语言,用活泼的方法来教学生学习生字

每个汉字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学习汉字的过程就是学习文化、培养情感的过程与理解、运用语言文字过程的统一。在识字教学中务必让学生领略到汉字和汉语言的精美,提高对汉字优越性的认识,重视汉字教学,为学生学好汉语打下牢固基础。教师应结合汉字自身规律和学生发展特点进行教学,抓住汉字本身的特点进行文化渗透,同时侧重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体现出识字的趣味性。巧用汉字特点和构字规律来教学,能以一当十,加快识字步伐,还容易领略到汉字的文化意蕴。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选择孩子可以接受的形象化的方式,并在方式运用中渗透汉字的特点及规律。①如“游戏中识字”:对“品”字形结构在造字上具有一定的规律。下面我们做个游戏,请同学们按照这个规律创造“品”形结构的汉字,看我们造出来字与字典中的字是不是一样的。(学生分组讨论,根据某个意思规律写“品”字形结构的汉字,再用字典查证)学生会发现:三个口-品,三个石-磊,三个水-淼,三个金-鑫,三个火-焱,三个木-森,三个日-晶,三个土-垚等。然后鼓励学生多分析,多总结,从而学到更多的知识。②“猜谜识字”即是利用编谜语和猜谜语来帮助学生识字的一种方法。教学中对于间架结构相对比较简单,每个部件之间有一定联系的汉字。通过猜谜语来巩固已学的知识,既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 “一半红,一半绿,一边怕火,一边怕水(秋)”,“长女的妹妹(姿)”,“一口咬掉牛尾巴”(告);“一点一横,叉叉顶门。”(文)等,根据字形的特点用谜语帮助学生识字,更能激发学生的情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学生在“猜”的过程中,很自然地就理解和掌握了字形和字义。③“编儿歌”识字法。即是利用编儿歌来帮助学生识字的一种方法。教学中通过形象化的语言帮助学生识字的形式,是容易被学生接受的,它能使学生兴趣盎然,在轻松愉快中识字。如:一个人,他姓王,口袋里装着两块糖(金);“一人胆子大,敢把大王压”(全)等。用儿歌识字,幽默风趣,富教于乐,易学易记,既能展现语文的趣味性,又能提高识字教学的效果。④“加一加、减一减”识字法是将学生所学的汉字以加减算术式的形式,进行组合和拆分,识记新的汉字。如:日+月=明、弓+长=张、木+木=林、鸡-又=鸟、站-立=占,学生建立了“加一加、减一减”识字模式,则有利于学生观察字形、分析字形和识记字形,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细心的学习态度。实践证明,在识字教学中尽量使用大量的儿童语言,用“游戏”、“猜谜”、“编儿歌”、“加一加,减一减”等方式进行教学,既能让学生学得快,又记得牢,从而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四、教会学生识字的方法,让学生养成勤查字典的好习惯

低年级学生要掌握的一种重要技能就是查字典,因为字典是一种重要的识字工具书,借助字典可以认识新字,理解字义,扩展新词,并能将掌握的知识运用到学习中。在教学中,教师就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借助字典,独立识字。如,在预习课时,要求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字典来认识它;遇到不懂的字词,借助字典来理解它。这样,经过日积月累,不但丰富了学生的识字量,而且还让学生养成勤查字典的好习惯。

五、鼓励他们在生活中识字

汉字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所以说社会生活是学习汉字的大课堂。培养学生养成留意周围事物的习惯,对生字的认知大有帮助。如在超市,看商标、看说明书、看包装;在餐馆,看菜谱、读消费标准;在公园,看提示牌、看介绍;在路上,看标语、读广告牌……在这些随处可见的阅读活动中,他们能体会到识字的用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识字的主动性。

总之,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但使学生在快乐中熟练地掌握所学的汉字,使识字由枯燥变为有趣,而且让识字教学充满了趣味和快乐。

参考文献:

[1]王小明,语文学习与教学设计(小学卷),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95

篇9

小学语文教科书课文后练习的安排设计蕴含了教材编者的良苦用心。它或点明了应掌握的基础知识点,或提示了教学的重点、难点,或揭示了理解课文的思路,或体现了教学训练的重点,或渗透了教法和学法。它与课文相辅相成,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

从表达方式和叙述视角来看,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课文后练习最常见,也是使用最多的是陈述的方式。

如,第四册《母亲的恩情》练习5:联系课文内容,说说《游子吟》这首诗的意思。

第十册《只拣儿童多处行》练习5:读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它们的含义,并思考括号里的问题。

第十二册《三打白骨精》练习3:读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带点的词对表现人物形象的好处。

这种方式多采用陈述的语言来交代知识,提出学习要求。它是以编者为本,由编者决定学习内容,而非以学生为本。语言的趣味性、可读性不够,用语过于拘谨,容易让学生产生乏味之感,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科书课文后练习也采用了讨论这种开放的表达方式。

如,第六册《水上飞机》“联系课文,说说水上飞机有哪些本领。如果让你来造水上飞机,你还想让它发挥哪些新的作用?”

第十册《望月》“像眼睛,天的眼睛。”小外甥的比喻为什么使“我”感到惊讶?你觉得还可以把月亮比作什么?

第十二册《夜晚的实验》“斯帕拉捷为什么能够解开蝙蝠夜行的秘密?这对你有什么启发?”

这种方式将具体材料和问题展现给学生,供他们讨论,自己寻找答案。讨论式的表述方式基于学习者为主体、为中心的思想。内容的呈现和安排具有点拨和诱导的特征,即使较难的问题也要求学习者通过自己的参与、观察、分析和感悟来得出。这种开放式的讨论设计,目的不在于得出结论,而是重在参与,重在学习过程。

教科书课文后练习还通过提问,启发学生思考,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

如,第四册《蜗牛的奖杯》“看到再也飞不上天的蜗牛,你想对它说些什么?”

第五册《蒲公英》“假如你是太阳公公,会怎样劝告那两颗想落到沙漠里、湖泊里的小种子?”

第十册《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为什么把大自然说成‘绿色的课本’?你喜欢这‘绿色的课本’吗?为什么?”

在一系列的提问中,学习者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会比较扎实。

我们研读教材,绝不能抛开课文后练习,或认为它只是课文的副产品,作为一种补充检查,而要把它与课文合成一个整体,去悉心研读,把准编者意图,让它真正发挥实效。

教学中,我们要关注课文后习题,强化提问的有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变陈述式为问题式

苏教版教科书中许多习题都是用了陈述式。如,“读一读,再按笔顺描红”“读一读,说说下面笔画的名称,再按笔顺描红。”“按笔顺描红。”“读读,抄抄,再听写。”“读一读,再说说带点词的意思。”“读读下面的词语,并用带点的词语造句。”“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找出文中最让你感动的地方,有感情地读一读。”教学时,可以用提问的形式呈现,重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

教学片段1

二年级下册《小池塘》第二题“读一读,说说下面偏旁的名称,照样子按笔顺描红。”教学时,可以这样设计:

出示生字: 只 边 阳 红 吹 波 姐

指名读题目,提问“这些生字谁能读正确?哪些字音你要提醒大家注意,注意什么?”

(学生回答,“只、吹”读翘舌音;“阳、红”读后鼻音。)

提问“下面的偏旁分别是什么名称?”

(引导学生认识4个偏旁。)

提问“谁能说说每个字的结构?它们的笔顺是什么?”

指名回答。

提问:“写的时候你还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姐”的‘女’字旁要长而窄,第三笔横改提;“阳字的‘双挂耳’要写的向上一点。”)

学生描红。

教学片段2

《水上飞机》一课课文后练习要求用“渐渐地”造句。

教师在教学时引导学生“谁能说说‘渐渐地’是什么意思?”

在黑板上板画小草,引导学生说:“春天来了,怎么样?”

学生很快造出:春天来了,小草渐渐地长出来了。

老师又画了地平线、山和一个圆。问:看到这些,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将圆想象成初升的太阳、落日、月亮等等,然后展开想象,练习说话。

老师接着又引导:这个小朋友叫小明,他一年级转来,学习成绩不好,现在三年级了,成绩好了,用上“渐渐地”说话。

最后自己练习说一句话。这种由扶到放,由易到难的教学设计,将“渐渐地”一词的意义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在这样有效的铺垫和引导之下,学生再进行造句便是手到擒来的事情了。

教学片段3

如《看》一课,要求背诵课文。指导背诵第二、三段重点段落时,就可采用“问题引读法”引导背诵:公园里的好看吗?――颜色有哪些?――开得多吗?――怎样生长?――看的人们怎样?――爸爸怎么说?学生在回答逐个问题时,就能完整地背诵课文了。

二、变封闭式为开放式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课后练习有的是封闭性问题。如,“庐山的云雾有什么特点?说说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些特点的。”“第二自然段写了哪几种恐龙?在它们的名称下面画上横线,并说说各自的特点。”“联系课文内容,说说植树有哪些好处。”“黄果树瀑布的形态和声响各有什么特点?找出课文中有关语句读一读。”

这类问题的答案是唯一的,它是有效提问带动学生参与有意义的课堂对话的一大屏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什么”、“为什么”、“以什么方式”“你怎么知道”之类的词作问题的开头语,为学生开创参与有意义的教学对话的机遇。

教学片段

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一找,第二自然段写了哪几种恐龙?在它们的名称下面画上横线,并说说各自的特点。

交流:哪一种恐龙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课文是怎么介绍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雷龙

课文是怎么介绍雷龙的大的?

出示大象图片:

同学们,一头大象一般重5吨,雷龙的身体比六头大象还要重,大约是――吨,真是个――。

课文把雷龙和大象做了比较,这样就突出了雷龙的大。

你们听过打雷吗?(播放雷声)课文把雷龙发出的声音比作――

这里还运用了打比方的方法,让我们感到雷龙的大。

谁能通过自己的朗读,让大家感受到雷龙很大?指名读。齐读。

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回答,通过关键词句,通过图文等知道的。

小结:课文介绍雷龙主要运用了做比较、打比方的方法。我们可以通过图和文章的关键词句来理解它。介绍其它恐龙的时候也用了这样的方法,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要注意发现它们。

梁龙

课文是怎么介绍梁龙很长?

出示梁龙的图片:

二十多米相当于我们教室长度的三倍左右――课文还把梁龙比作移动的――,真――呀!

师:课文运用了具体的数字和打比方,把梁龙的长生动地表现出来。谁能通过朗读,体现这一特点?

剑龙

让学生围绕前面的问题谈自己的阅读收获。

出示图片:看,这就是剑龙,它的背上有――,尾巴上还有――它就是用这些武器保护自己的。

三角龙

出示图片:三角龙共长了――,一只长在――,另外两只――,每只都有――,真是令人――。

师小结:课文介绍剑龙与三角龙的时候,运用具体的数字,使我们对恐龙剑板、尾刺的数量,角的只数与长度了解得更加清楚,知道了剑龙是怎样保护自己的,三角龙如何叫人害怕。

谁能读出这两种恐龙的特点?

三、变复杂性为简单化

教科书课文后练习中的问题有的是教材编者针对课文特点设置的能力训练点和教学重难点。如《最佳路径》“格罗培斯的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为什么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 《小草和大树》“她的生命艰辛而又壮丽,像一朵傲放于风沙中的仙人掌花。”这类问题往往涵盖面比较大,由于学生的智力层次和知识水平的差异,会影响学生对问题的解答。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些辅的问题,为学生铺路搭桥,引导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拾级而上。才可能帮助学生落实基础、提升能力,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

教学《最佳路径》,“格罗培斯的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为什么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如果直接让学生回答,很有可能将学生问哑了。教师可以这样引导、促进学生思考、探讨:①“许多园主”与“年迈无力”的老太太卖葡萄的方法有什么不同?②老太太卖葡萄的办法好在哪里?③格罗培斯为什么要求在乐园里撒下草种?④他是怎样想的?最后再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个设计为什么是最佳?”这样,将复杂点的问题简单化,有利于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并且这些辅的问题都为解决母问题服务。将问题化整为零,学生各个击破子问题,再聚零为整,就能够完整而有条理地回答“格罗培斯的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为什么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这样持之以恒,学生就会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成为学习的主人。

《诚实与信任》一课课文后练习“这篇课文为什么要用‘诚实与信任’作题目?想想看,还能换个题目吗”。在教学时启发学生首先思考:可以从哪些方面来给文章定题目。教学中在解决了这个问题后,接着启发学生思考:“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好的题目能起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作用。课文是以主人公‘我’的品质为题的,如果要更换新的题目,你能给它换个什么题目?换题目时,我们该注意些什么?”一句话触发学生的思维,同学们发言踊跃:

“可以赞美主人公的品质为题――《诚实的心灵》。”

“可以主人公的话为题――《诚实比金钱更重要》。”

“可以发生的事件为题――《车祸以后》。”

“可以主人公良好品质的见证为题《一张小字条》。”

当一位同学说“可以《人与人之间,诚实比金钱更重要》为题”,立刻有同学评价:“不行,作为文章的标题应该简洁、醒目,你的题目太长了!”还有一位同学认为课文的题目“平板不行,应该给读者留下了悬念,让别人有一种想读下去的兴趣”……

四、变开放性为综合性

小学语文教科书课文后练习中半开放性、开放性的问题还是占多数的,但多为局限在语文学科课堂教学内运行的问题。例如,五年级下册《半截蜡烛》课文后练习要求将故事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望月》的课后第5题要求同桌背诵有关山或水的古诗。

随着开放程度的不同,开放性的问题应该考虑升级,从学科课堂教学到学科的综合性活动,再到综合实践活动课。因为这样时间和空间不再局限于课堂,突出“活动”,进一步体现多元元素,进一步提升问题解决的真实性、有效性。

如,《半截蜡烛》课文后练习要求将故事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在教学时,这个活动要在教师的组织下真正落实,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与文本进行直接的语言交流和情感交流,与文本产生共鸣,通过课本剧的表演,满足学生表达的欲望,再现课本里、生活中的情境。

篇10

聚焦语文综合性学习,提升学生学科素养

陈静:

我们是哈尔滨市阿城区金源芳菲小语研修团队。今天我们团队中的部分成员将就《聚焦语文综合性学习,提升学生学科素养》这一主题和大家分享过程中的体验与感悟。

我们都知道语文综合性学习不是语文学习的补充,它是语文学习的"必修课".然而在日常教学中,存在着很多误区。

比如,许多教师并没有分清"语文综合性学习"与"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之间的差别,语文综合性学习被人为贴上了"活动"的标签。很多教师常常将综合性学习做成一锅"大杂烩",各种因素都有,但有综合却无整合。

这些都未真正理解到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的意义,其实,"语文学习"总是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相伴而生的。语文知识本身就综 合了语言、文字、逻辑、文学、阅读、写作等多方面因素;语文的外延包罗万象,综合了政治、历史、天文、生物等各学科知识,其范围之广、内容之丰富是任何学科无法比拟的;语文知识的综合性和课程内容的丰富性,决定了语文学习是综合学习的过程。基于这种理解,我们有了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程群"构想。今天我们就围绕综合性学习和学生学科素养两方面来进行交流:

【一、 以"识"为中心的悦纳课程 】

"悦纳"一词,来源于佛教,前提是理解。在小学低年级,阅读是突破口,但识字拖了阅读的"后腿".因此识字要"提速",就必 须先架一条"高速公路".我们在低年级开设了以"识"为中心的"悦纳"课程,基于独具特色的地方历史文化和独具魅力的生活场景编写校本教材,让学生掌握认识汉字的多种方法与途径;民间文学、诗词经典这些曾经"沉睡"的课程被开发出来,绘本阅读也进入了课程。 接下来就请关丽艳老师来谈一谈

【1、研发地域性校本课程】

(关丽艳) 语文学科的外延包罗万象,这一特点也决定了丰富的生活场景可以成为课程内容。引导学生聚焦生活,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既能帮助学生丰富知识,积累生活经验,还能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成长。

作为村级小学,我们的孩子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农村这一广阔的天地就是他们宝贵的学习资源。在二年级下学期时,我以农业生产为切入点,让学生识物、识词,体验劳动,丰富经历。考虑到安全等因素,我们将关注点放在自家房前屋后的菜园。春种时节,向家长学习,认识常用的农具,认识常见的种子,与家长一起播种,然后在班内交流自己的感受。

学校绿化美化较好,花园中有几块空地,承包给中高年几个班级负责种植。所以到了高年级,我就让孩子们搜集菜籽、花籽、花苗等,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耕种。孩子当然不太会,我虽然也是农村长大却也是门外汉,于是我把问题抛给孩子们,让他们去做调查,问会种田的家长,问学校年长的老师,按照调查中了解到的方法,我们一起劳动。我给每个小组分一小块承包田,每个组员有明确分工。每隔一段时间,我们就站在田地边上一边观察,一边交流,哪种菜长的好,哪种花开得艳,哪一组种的更好些。交流中孩子们满满的成就感。

看似与语文毫不相关的活动,其实孩子们获得了最重要的语文方法:调查、观察。孩子们的语文素养得以提升。

《在农历的天空下成长》是我镇的特色课程之一,同时也是我们晨诵、午读、暮醒的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更是我们"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理念的支撑。

此课程是以二十四节气为线索,根据四季变化学习诗歌,同时配合音乐、绘画、传说、民俗、共读等。它还是一门综合课程,涉及天文(地球的自转、公转、黄道)、地理、历史、哲学、自然科学(养蚕、种花)文学艺术、儒道学说等等。感受着诗词的温暖和气息以及先人的智慧,触摸诗词背后一颗颗伟大的灵魂。这样的学习,我们能和千年前的古人一同呼吸。这样的学习,让他们敏锐起来,细腻起来,柔软起来,情感丰富起来。

这个课程让我们真正实现了师生共同编织共同创造有意义的生活,成为真正生活在一起的一家人。透过孩子们张张如花笑脸,传递出这个课程的精神实质----亲近自然,亲近诗歌,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2. 唤醒"沉睡"的文化课程。】

(张秀玲)《在农历的天空下成长》这一特色课程实施已经几年的时间了。这几年来,老师和孩子们都有着各自的体会与收获。体会到语文综合性学习对学生语文学习的促进作用,还使我们的教育生活充满美好的回忆和温情的感动,更加热爱我的工作。我校姜艳梅老师曾多次在区语文教师培训会上做经验交流,得到各位老师和领导的好评。2013年5月27日代表阿城区参加哈市"杏坛杯"校本课程专场比赛;2013年11月,《语文研究与教学》在封底刊发了我校校本课程实施情况介绍,姜艳梅老师的参赛教学设计也在这一期上发表。2015年5月20日,姜艳梅老师带着《在农历的天空下成长》特色课程走出大山,代表黑龙江省参加了在青岛举办的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并为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作现场汇报,得到了刘总理和博科娃干事的认可和好评。

一路走来,大家都感受到了我们的变化。

虽然活动很多很多,但孩子们的语文成绩不但没受到影响,反而稳步上升。因为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越来越浓,他们有极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孩子们更经历了很多一生难忘的幸福时刻。这门课程带给老师和孩子们的远远不止这些,她带给我们的影响和震撼也许会撼动我们的灵魂。

(张冬莉)随着新课程的推进,教师的课程意识被唤醒,但儿童作为教育教学主体的课程意识常常被淡忘。其实,儿童骨子里就喜欢睡前故事、成语接龙。随着儿童的成长,从诗经汉赋到魏晋之风,从唐诗宋词到元曲清音,都能让他们思接千载,神游八荒。

驱遣想象——周游民间文学。不管东方和西方,都有民间文学,这些故事浅显易懂,语言非常丰富,不管是谜语、颠倒歌、还是童谣、 歌谣,朗朗上口,不失为儿童学习语文的好题材,既帮助他们认识了汉字,又丰富了阅读。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的难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识字的目的是为了正确的听说读写的运用。

我在这些年的教学实践中,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探索出用猜谜语法(包括出谜面、读谜语)教学生认识汉字。因为它能有效地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激发起学习汉字的兴趣,在自信的心态下认识汉字,乐意学习看上去风马牛不相及的单个汉字,产生"我要学生字"的强烈欲望。

如教"坐"字时,教师边板书"坐"字边说:"两人在土上,这是什么字?学生齐声回答:"坐。""这就是要学的‘坐’字。"然后让学生再把上面的谜语说一、两遍,字形和字义就自然而然地掌握和理解了。

再如我出谜面,让学生猜谜底是什么:

一口吃掉牛尾巴(告);

一点一横梁,梁下开个窗,大口张着嘴,小口往里藏(高);

王先生白小姐坐在石头上(碧);

十字尾巴弯弯,算算比十少三(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