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雪花的诗句范文
时间:2023-03-15 08:04: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描写雪花的诗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初冬时节,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雪,使得大地一派银妆素裹,心中挂念着初冬尚未凋谢的月季、等花卉以及火棘、枸骨、石楠等观果植物,想象着它们在雪中应该是什么样子呢?于是带上相机,迎着漫天飞舞的雪花,去“踏雪寻芳”,领略雪中赏花的意趣。
外面早已是一片银白世界,不同的植物在白茫茫的大雪中展示着各自的风采,苍松、翠柏、青竹、枸骨等常青植物在白雪的衬托下更显其苍翠挺拔,而紫荆、合欢、紫薇等落叶植物道劲刚健的枝干上落满了白雪,犹如玉树琼枝,红瑞木那血红色的枝条就像刷上了一层红油漆,红红火火,给人以热情奔放,充满生机的感觉。
终于找到月季花了,白色的花朵上覆盖着白色的雪花,分不出哪是雪花,哪是月季的花瓣,但月季那甘洌的芳香却是白雪所没有的,粉红色的月季花与白雪交相辉映,别有一番特色,可谓“白里透红,与众不同”,而鲜红色的月季花在皑皑白雪的映衬下是那么的娇艳,犹如燃烧的火焰,彰显着生命的顽强。、一串红等较为低矮的草本花卉已经彻底被埋藏在雪的下面,难见其踪影,偶尔露出几枝,色彩虽然依旧,但已经被冻僵了。估计雪融化后就会香消玉损,但它们的根部还留在土壤中,等待春季萌发新的生命。
除了雪中尚未凋谢的花朵外,枸骨、火棘等植物的果子虽然不大,却色彩鲜亮,圆润光滑,如同一粒粒红色珠子,在翠叶、白雪的掩映下格外醒目,不时有灰喜鹊等越冬的鸟儿前来啄食,为寂静的雪天增添了几分生趣。
篇2
2.下列加线字释义不完全正确的 一组是 ( ) A.卖弄(炫耀) 呼朋引伴(招引) 舒活(舒展) 花枝招展(迎风摆动)B.响晴(响亮) 德高望重(名望) 唱和(应和) 津津乐道(味道好)C.枯涸(水干) 水尤清洌(水清) 肥硕(大) 山岛竦峙(耸立)D.幸甚(庆幸) 星河灿烂(银河) 朗润(润泽) 抖擞精神(振作)
3.下列文学常识对应正确的是 ( ) A.《春》——作者:朱自清——线索:盼春B.《济南的冬天》——文体:散文——济南冬天特征:响晴C.《观沧海》——背景:北征乌桓失败——诗歌特色:悲凉D.《西江月》——作者朝代:南宋——出处《稼轩长短句》 0
4.下列句中运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句是 ( ) A.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 了花 赶趟儿。B.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C.走进这所树林,每一株树都是我的知己,向我打着青翠的手势。D.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6.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是 ( ) A.小宁在语文课上答错了一个问题,弄得面红耳赤、声名狼藉。B.班长李华学习好,品德好,在班上德高望重。C.韩日世界杯上,中国足球队以0比2不敌哥斯达黎加队,大家对此津津乐道。D.“六一国际儿童节”到了,邻居家小女孩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可爱极了。
7.从场合、对象、礼貌三个角度分析,下列语句中得体的一句是 ( ) A.欢迎常来我校参观学习,我想这对你们会很有益的。B.病人出院了,医生边送边说:“请走好,欢迎再来”。C.你成绩虽然差,这次考得还可以,希望少犯老毛病。D.前面道路正在施工,给你添麻烦了,请绕道行驶。 8.文学常识填空。 (1)《济南的冬天》一文作者_________,原名_________,字_________ ,__________, 其代表作有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话剧_________、__________。 (2)《秋天》一诗选自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现代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家。 (3) 名句填空。 ①沾衣欲湿杏花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正一帆悬。 ③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清风半夜鸣蝉。 ⑤枯藤老树昏鸦,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4) 对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你心里一定有许多要说的话,请写一首对联式的四句小诗,表 达你的心情。
9.本段文字作者抓住了春风的_________来写,从人感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几个角度展开描写。
10.本段文字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修辞手法,将无形无味的春风写得有形有味。
11.文段首句引用的语句出自_________(朝)_________(人名)的_________(篇名),引用的作用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以“XX图”的形式为本段文字拟的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观 沧 海曹 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3.“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一句中的“临”是“来到”还是“登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的意思是 ( ) A.日月好像在沧海中运行。 B.日月好像从沧海中升起。C.日月好像从沧海中升起,最后又落入沧海。D.日月好像从沧海中运行,最后又落入沧海。 0
15.《观沧海》中最能反映作者博襟的是哪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观沧海》是乐府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B.“山岛竦峙”一句中“竦”与“耸”同义,为“高”的意思。C.本诗结尾两句,与正文的内容有直接关系,起深化主题的作用。D.建安文学时期的“三曹”指本诗作者曹操及其子曹丕、曹植。
(三) 雪 花 赞 ①穿过阴沉沉的云层,柳絮般的雪花被朔风裹挟着,纷纷扬扬地落下来。漫天 是飞舞的雪花,遍地是晶莹的积雪。这时,倘若你有兴趣出去走几步,那么你的头上、肩上准能披上一块绣满了雪花的洁白纱巾,你的眼前会自然 地涌现“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___”的银装素裹的美景。一股赞美之情会油然而生,真美啊,雪花!
④雪花是纯洁的、朴实的,又是坚毅的、无私的。 ⑤当第一片雪花落在地上时,她马上就融 化了,但紧接着第二片、第三片……一片接着一片,前赴后继,大地终于被雪花的毅力折服了。一片雪花的厚度只能用微米计算,那么一寸积雪该包含多少片雪花呢?算出来恐怕是个惊人的数目,正因为难以计算的雪花不断降落下来,才装扮出一个银色的新世界。 ⑥雪花,你是美丽的花,你是品质高尚的花。纯洁、朴实、坚毅、无私,是雪花的品质,也是中国人民的品质啊!当我赞美雪花的时候,我自然想起了我们伟大的人民,创造了祖国文明的人民,比雪花更美、更高尚。17.解释下面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银装素裹: (2)前赴后继:
18.第④段文字运用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_,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
19.文中画 线的“悄悄”与“无声”,如果分别改用 “勇敢”与“迅速”,好不好?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3
除了教师指导、学生模仿、讲述写作方法、探索写作技巧外,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去体验,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激起学生写作的欲望,获取写作的源泉。
春天,百花盛开、花红柳绿、草长莺飞,是郊游的最佳时机,作为语文老师,借作文课或课外活动的机会,带着孩子们去春游,学生们沐浴着轻柔的春风、温暖的阳光,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沉醉在小鸟般自由自在的氛围里。一张张可爱的小脸蛋上泛起朵朵的桃花,美丽极了。于是借春风、花儿、小草、蜜蜂、蝴蝶,给他们上一堂生动有趣的作文课,引导他们观察、体验,教会他们写记叙性的、抒情性的散文。
夏天,笔者和生物任课老师一起,带学生们到野外去捉虫子,去采集山上的植物,把动植物制成一个个很精美的标本,教学生们制作叶脉书签,讲解指导说明文的写作技巧。
秋天,满山的枫叶红了、田野里的稻谷熟了。笔者带着孩子们走进大自然,去感受田野的气息:“两岸稻谷香,一路风光秀……”优美的旋律荡漾在田野中。此时,满目黄澄澄的是稻桔支撑着沉甸甸的稻穗,弯曲的稻穗随风摇摆,一穗穗的在向我们行礼,高兴得笑弯了腰;高梁露出羞哒哒的脸……农民伯伯为孩子们讲了许多种田的工序:先是犁田、播种,等到秧苗长到一定高度的时候就开始插秧,之后还要施肥,除草,防虫防害等等。此时,学生们边听边记,还有同学随口吟出:“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学生们像放飞的小鸟,欢快地欣赏着、感受着一幅幅丰收的美景。欢声笑语在田野的上空回荡,带着理想飘向美丽遥远的地方。
冬天,冬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来到了人间,风伯伯急忙出来迎接――“呼、呼……”地刮了起来。
外面居然下起了大雪。雪花这位冬日的使者像绒毛一样轻轻飘落,让人不忍心踩在它那洁白、清秀的容貌上。远远望去,树上披上了白纱,房屋戴上了白帽;雪地里,带着孩子们堆雪人、打雪仗,村里的各个角落充满了欢声笑语。学生们的鼻尖上、眼睫毛上、头发上都沾满了凝结的小冰晶。我想:写作的源泉不就在这里吗!于是和孩子们边玩边指导:有关写雪花的诗句有哪些!此情此景,该怎样借描写雪花来抒发自己的感情,把你仔细观察到的和感受在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的基础上写出来供大家欣赏。瞧!这是某个学生写的作文――冬日使者依然扭动着身躯,漫无边际的飞舞着,悄无声息,一会儿飞到高处,好奇地张望着白雪皑皑的世界;一会儿又尝试着靠近其它兄弟姐妹;一会儿又调皮地在空中翻跟斗……
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在野趣的追寻中,学生们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激起了他们写作的浪花,使他们学会了观察、学会了思考、也学会了探索。好多学生写起来就会滔滔不绝,余味犹尽。
篇4
关键词:语文与生活;实践的综合性;开放资源;拓展空间;引导
2011年初开学没两天又下了一场春雪。我来到班上准备上课,班长喊“起立”,同学们一起站了起来,师生互相问好。这时我发现有几个同学眼睛还盯着窗外。是啊,现在的孩子已难得看见这么美丽的雪花了。像今天这样,不下雨只密密麻麻飘雪花的景象在我们南京,至少对这些孩子来说也算是美丽的奇观了。于是我决定临时改变原来的教学计划,让他们观察窗外的雪景。当同学们知道他们可以看雪时,都忍不住欢呼起来。他们纷纷跑到窗口或走廊上,有的伸出手去接雪,想看看雪花究竟是什么形状的;有的仰起脸来让雪花飘落在自己脸上,想感受一下雪的温度;有的甚至还伸出舌头尝一尝它的味道;还有的兴奋地跑来跑去,把自己的新发现告诉老师和同学。过了一会儿,我想光这样看肯定不行,得要指导。于是我要求他们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来观察。
首先观察天空,说说天空是怎样的。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有的说“天阴沉沉的”,有的说“天空灰蒙蒙的,上面满是云”。他想说“满是乌云”,又觉得不恰当,这时我及时地告诉大家这种灰色的云叫“阴云”,也可直接说成“天空布满灰色的云”,但同一句话中,前后用字不要重复,前面说“天阴沉沉的”,后面就不要再用“阴”字了。同学们又说:“天阴沉沉的,空中布满了灰色的云层”;有的说:“天又阴又冷,还刮着猛烈的风”;还有的说:“早晨起来,我看到天灰蒙蒙的,上面布满了阴云,还不时有小雪花从天空飘落下来”。
我又启发:“雪花像什么,又是怎样飘落下来的呢?大家注意观察并加以想象。”稍后同学们就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有的说:“雪花像是老天爷的头皮屑”。我说:“确实有点像,但雪花那么美,把它比喻成脏脏的头皮屑就不美了。再看看,再想想。”这时有的同学说:“雪花像面粉纷纷扬扬飘落下来”;有的说:“雪花像一个个小伞兵从天而降”;还有的说:“雪花像一个个小仙女飘然而下”;还有的说:“雪花像一个个白色的小精灵在空中飞舞……”说得真是太好了!雪越下越大,像鹅毛,继而像棉絮一团团的往下坠落。这时有的同学说:“这些雪花好像在玩滑滑梯,他们顺着一条条我们看不见的线在往下滑。”这些想象都很新颖有趣,比喻也很恰当。我感到同学们的文思如泉水一般汩汩涌出。
我让他们再观察一下周围的景色,然后说一说。他们有的说:“校园东面围墙外面的小汽车车顶上堆了一层厚厚的雪,就像涂了一层厚厚的奶油,开动时就像一个移动的大奶油蛋糕!”我看了一下,还真像!有的说:“对面二楼楼顶(我们在五楼)上积满了厚厚的白雪,好像铺了一床厚厚的鸭绒被”;还有个同学说:“花草树木仿佛都一下子老了。”我愣住了,看了看窗外又明白了:因为它们现在都“满头白发”了呀!真是太有想象力了!我觉得同学们说得真是太精彩了!
更让我惊喜的是,我没想到孩子们对这场雪会有这么多的认识与体会。
渐渐的雪下小了,不再那么密,不再那么急,又变成了轻歌曼舞,那些消失的景物又出现了!真是一场奇妙的雪呀!
反思:
一场奇妙的雪,造就了一堂令师生都异常兴奋的课。我想这堂课不仅令我难忘,也令学生难忘,这从学生的小作文里也有所体现。学生李文萱在作文中写道:“真没想到,春天了还会下雪。雪花像一个个白色的小精灵在空中飞舞,又像一个个小伞兵从天而降。它们一会儿像鹅毛纷纷飘落,一会儿又像棉絮一团团地坠落。不一会儿地上就白了,仿佛铺了一床雪白的棉被;小汽车上也堆了一层厚厚的雪,仿佛涂了一层厚厚的奶油;树木都披上了洁白的“婚纱”,变得更漂亮了!远处的楼房时隐时现,仿佛在和我们捉迷藏。下课了,同学们纷纷跑出教室打雪仗,堆雪人,欢乐的笑声在校园上空回荡……”
上完这堂课,我一直在想,我们的语文课该怎么上,特别是作文课该怎么上。我想起了“生活即语文,社会即课堂”这句话。我觉得语文教学一定要和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联系,并为其生活和学习服务,充分体现它的工具性;反过来,学生的学习生活又能为他们的语文学习提供很好的情境和素材。古人云:“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这句话就很好地阐述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生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源泉。宋学家、教育家朱熹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诗句也告诉我们,生活是语文的源头活水。所以古人始终强调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和语汇;行万里路,更可以拓展我们的视野,充实我们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美国教育家华特也曾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陆游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更是强调了生活实践的重要性。
语文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著名特级教师朱敬本说:“语文实践的综合性,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走大语文教育之路,特别是重视开放语文资源,拓展学生的语文实践的空间,增加实际运用语文的机会”。作文教学更是如此。生活中的一切事物、所有事件都可以成为学生作文的素材。它们是那么直观、那么生动鲜明地呈现于学生的眼前,可是很多学生却视而不见。因为他们没有养成观察生活、思考生活、记录生活的习惯。我们的作文教学就是要教会学生观察与记录生活,并帮助他们养成习惯。中国有句古话,叫“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的是再手巧的媳妇没米也煮不出饭来。同样道理,没有生活体验又怎能写出好文章呢?所以,《语文课程标准》里也规定:“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篇5
1、我欣赏你。我愿做茉莉般的女子:荣辱不惊。茉莉,我羡慕你。你虽然那么平平无奇,却能在自己的—生中,尽情地展示自己,给人们带来了芬芳的倩影,不留下—丝遗憾地离去。
2、茉莉花有着初绽的花朵,默默地散发出阵阵清香,微风拂来,迷人的清香马上弥漫了开来,充斥我的鼻翼,仿佛我的呼吸都带着茉莉的香气;它有着饱满的花苞,让人感觉似乎轻轻一碰,便会绽开一样。
3、入夏,茉莉花一批一批挂蕾,一批一批绽放。多么温馨芬芳的茉莉花儿,茉莉花的含蕴是多彩的。给你的是一股幽香韵味深长,那沾雪点、挂花蕾、绽雪花也非常节制,真是芬芳、秀色、福气。我心中的茉莉花,她纤细柔弱,淡雅清香,超凡脱俗……
4、茉莉花的枝干细细的,翠绿翠绿的。狭小的叶子,像碧绿的翡翠,上面长着朵朵可爱的小花,像母亲保护着自己的女儿一样。它的花朵白白的,是那么的圣洁,不沾一点儿杂色,好象有八片狭长的花瓣围绕着那细小的花蕊,好像有8个孩子围绕它一起玩。它永远都是挺秀的站着,它不像别的花一样遇到太阳或雨水都会收缩着叶子和低下头,而茉莉花是旺盛的,它不管遇到阳光或雨水,都会默默的站着,像一位站岗执勤的少兵站在那里做自己应做的事。
5、茉莉花刚长出来的枝非常细,还带着嫩绿,虽然不怎么坚硬,但很有弹性,一段时间后,茉莉花的枝就会慢慢变成褐色,这时已经很硬了。奇怪的是,茉莉花的叶子,随着枝条,一节节的。成双成对的生长出来。开始是淡绿色,长得很像小桑叶,几天后,叶子长大了,更宽更厚了,颜色也变为了深绿色,映衬着晶莹的花苞格外好看。
6、茉莉花虽没有牡丹的艳丽,没有玫瑰的浪漫,没有百合的魅力,但它却饱含了一种质朴的美。
7、茉莉花,它虽然没有玫瑰花的美,没有牡丹花的高贵,没有杜鹃的艳姿。
8、我看着那雪白的蕊,觉得真是玲珑剔透。虽然没有娇艳的色彩,但质朴、本色、纯洁,不含任何杂质。它不像美人蕉那样,穿着大红袍子,披着黄色上衣,骄傲地扬起头;也不像荷花那样在水面上摆着优美的姿势,等待着人们的赞赏。它是那么小,那么不起眼。我曾经看过这样的诗句:“小小茉莉花,默默吐芳华。纯洁如白雪,丹心献大家。”
9、茉莉一般在炎热的夏季开花。它长花苞时,那小小的花蕾往往藏而不露。等开花时,那时的花朵完全开放,很像荷花,只是很小,很小,比一分钱硬币还要小。茉莉花的花是米黄色的,花瓣尖尖的,不时发出阵阵芳香。
10、茉莉花喜欢在夜里静悄悄的绽放,从不引人注目。她的绽放没有一点声音,因为它生怕惊醒了熟睡的人们,怕惊挠了他们的美梦。深夜,繁星闪烁在天际,它便悄悄舒展着身子,慢慢地,轻轻地。早晨太阳露出地平线那一刻,它便以最美丽的姿态,最灿烂的笑容来迎接朝阳的升起并且释放出全身的香味,给予人们一个清新的早晨,令人精神抖擞,心旷神怡。
11、茉莉花总是在六到十月开花,七月间开花最多最大。在那青色花蕾的顶端长出一个个小米粒大小的骨朵。花骨朵越长越大,像玉米粒那么大。第二天,在那缀满了含苞欲放的花骨朵绿叶中,开满了三两朵白色的花,又娇嫩、又鲜美,层层叠叠。我看着朵朵小花,心里美滋滋的。茉莉花开得越大越多,香味也就越来越浓郁。
12、一朵茉莉花,从绽开到凋落也不过三四天。微风吹落枝头的花朵,花犹洁白,暗香残留。世上的人们到底是不情愿花谢花飞的。花瓣终究要化作春泥,而花香却可以保留下来。茉莉香片久负盛名,清淡的茉莉香与清幽的绿茶香融为一体,恰如其分。
13、茉莉,应当是一种很平凡的植物了。它的花色纯白,枝叶没有什么特色,习性也并不娇贵。它只是盛开在江南的万紫千红中的素净的一朵。人们注意它,大都是因为它的花香。
14、在那一条条花蔓的顶端,长出了一个又一个小米粒大小的花骨朵。花骨朵一天比一天的,每次都能见到在两三片的叶子中开满了两三朵白色的小花,又娇又嫩,又漂亮。茉莉花开的越来越大,越来越大,香味也就越来越浓。走到花的跟前轻轻地一闻,我忍不住发出“花好香,好香”的赞声。
15、它开着乳白色的花朵,向你点头微笑。那样子真迷人,就像一位穿白色裙子的小姑娘跳着优美的舞蹈。一场风雨过后,它又像打了胜仗的将军一样,昂首挺胸,脸上落满雨珠,就向是成功后激动的泪水。
16、茉莉花的叶子是椭圆形的,碧绿碧绿的。清晨,碧绿的叶子上滚动着许多亮晶晶的水柱,在阳光的照耀下,那一片片叶子绿得发亮,就像一个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一条条花满伸出盆外,花满的顶端是嫩绿细小的新叶。
17、茉莉花的花朵是雪白的,在枝上开起一簇簇的花。那些花瓣长尖长尖的,花瓣的中间有一条凹着的线。它们像插在花蕊上一拔就似的,花蕊的中间有一个圆鼓鼓的花心,常常招来几只可爱的小蜜蜂。
18、茉莉花没开花时,满枝的绿叶,显得生机勃勃,从远处看去,宛如一簇簇翠绿的绒球。我每天精心地护理,它也像明白我的心思一样,努力地生长,为来年的开花积蓄着力量。
19、那翠绿的叶子间,就开出了一朵朵小而雪白的茉莉花。茉莉花的花瓣极小,给人一种小而淡雅的感觉,它的花瓣中有一个个小小的,嫩黄的花蕊。()一阵微风吹来,茉莉花在风中摇曳,散发出一阵阵淡而不腻的清香,沁人心脾、令人陶醉。
20、茉莉花,它虽然没有玫瑰花的美,没有牡丹花的高贵,没有杜鹃的艳姿。它含苞欲放,它清香宜人,它轻俗动人,它芳香沁人。在柔嫩的枝条上,茉莉花从层叠的绿叶中露出娇羞的小脸,雪白的花瓣在清风中微微颤抖着,使空气中弥漫起淡淡的清香。
篇6
读书使人成长,读书可以丰富精神,充实生活。读书的美妙无法用言语完美的诠释。如果,有闲暇时间,请放下手机、游戏,多读一些好书吧!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唐诗读书笔记怎么写,请您阅读。
唐诗读书笔记怎么写1中华文化瑰宝——唐诗
——读《唐诗三百首》后感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诗又是中国诗歌的一个高峰。在唐代优秀诗人大批涌现,超过了中国历的任何一个朝代,成为中国诗歌的全盛时期。
唐朝二百八十九年,唐诗约为四万八千九百余首。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白居易、李商隐、杜牧等一连串如雷贯耳的名字,使浩如烟海的唐诗迸发出最美的光彩。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唐诗呢?
第一,能更好地发挥想象力。诗歌的画面感很强,让诗歌飞翔的是想象。比如读到:“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青波”的时候,我仿佛看到乡间的小溪边,长长的柳枝垂到溪面上,溪水清澈见底,一群美丽的白鹅悠闲地游着,仰起脖子,仿佛唱起最动听的歌。
第二,能更好地感受意境美。每读一首古诗,我的脑子感觉都在“放电影”,那美丽的景象仿佛就在眼前、铭刻在心中,让我如痴如醉。当我和爸爸妈妈登临黄鹤楼的时候,望着滚滚长江,我的脑子里只有一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第三,能更好抒发自己感情。当你看到落日那壮观景象的时候,不是:“哇,有好多鸟!”而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长天共一色”,当你看到一池荷花时,不是“哇,好美的花”,而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那么,我是如何学习唐诗的:
第一,因为喜欢所以学习。读诗能使人心情愉悦,就像懂音乐的人聆听音乐一样,能从中获得快乐。诗歌是一块精美蛋糕,我们把它送口中,只是为了品尝它的香甜,不是为了某天向别人炫耀我吃过蛋糕,背诵是为了更好地把那些诗句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更好地体会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想象美。
第二,要寻找理解的钥匙。古诗中的关键词,往往点明了诗的主要内容,表达了诗人的情感,这就是我们理解古诗的金钥匙。比如杜甫的《春雨》,这首诗就是围绕关键词“好雨”来写作的。这场雨好像知道农民的需要,应时而来,大小合适,滋润万物,这不是好雨吗?而且,这场雨夜晚悄无声息地下,不妨碍人们的劳动和休息,多好呀。抓住了“好雨”,理解起来就非常容易了。
第三,要联系实际学习。古诗中的很多诗句,如果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起来就非常容易。春天,你会真切感受到“吹面不寒杨柳风”;夏日,走近荷花池边,眼前的美景,就是“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注解;秋季,火红的枫叶,你会觉得“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描写是多么恰当!冬天,一场大雪过后,眼前不就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吗?结合实际发挥想象,理解古诗自然轻松自如。
我相信,被古诗滋养的孩子,得到的不仅仅是诗情和文才,实际上也将成为被生活和命运多一份垂青的人。
唐诗读书笔记怎么写2小口袋书里的大世界
——读《唐诗三百首》有感
我有一本口袋书,它叫《唐诗三百首》。它穿着一件红色的衣服,有一条细细的绿色小绳系在上面,搭配起来很是可爱。它就像我的一个好伙伴,我在哪里它就在哪里。别以为这本口袋书很小就没有用处,其实它可是古人生活的万花筒,它带给我们一个奇妙的世界。日月星辰,四季变化,大好河山,喜怒哀乐……都在这里找到精彩的描绘。我们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学过的诗歌都在这里可以找到,有的诗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一年四季,季季不同,这在《唐诗三百首》中都有合适的表达。我们都说春天是最美的、最有希望的,确实如此。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表达了春天、春风、春雨,静悄悄、柔绵绵的感觉,让人特别珍惜。贺知章的《咏柳》中“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让我们感到了春风唤绿的力量。夏天,草木葱茏,繁花似锦,更是美不胜收。孟浩然的《过故人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把一幅山树、人家相互环绕的画面呈现在我们眼前。秋天也是多姿多彩的。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将秋天枫林的美景呈现在我们眼前,成为现在人们旅游看枫叶的经典表达。秋天,万物萧瑟。如杜甫的《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写尽了枯叶满天的景象。也有对秋天唱赞歌的,比如刘禹锡的“自古逢秋悲寂寞,我言秋日胜春朝”,表达了对秋天的喜悦。冬天是雪的世界。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让我们看到了一幅大雪纷飞人归来的景象。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把冬雪来势的急、来势的快,表达得形象生动,也写出了诗人面对满天雪花的喜悦心情。可以说四季的美景都在这本《唐诗三百首》里了。
《唐诗三百首》还有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比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把庐山瀑布的壮观描绘了出来。王维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把祖国山川河流描绘得活灵活现,让荒凉的沙漠变得十分美丽,令人神往,成为千古传唱。
我们知道,诗歌都会表达情感。《唐诗三百首》表达了很多真挚的情感,其中最感动我的就是友情。比如,李白的《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虽然手法夸张,但李白和汪伦之间深厚的友情却深深地打动了我。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把朋友之间的不舍、留恋写得十分生动。还有的诗表达了个人情怀,如李商隐的《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表达人老年衰的伤感。我们熟知的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表达了佳节对亲人的怀念。
《唐诗三百首》还告诉了我们不少道理。比如《登鹳雀楼》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告诉我们有目标,有愿望,就要更努力,积极行动,才能实现理想。
我们的语文课本中有不少古代诗歌,这些都是传统文化经典。我这本口袋书中的诗歌不少在我们语文课本中也有,看到它们,我很亲切。我感觉唐诗三百首就是一个内容丰富,多姿多彩的世界。阅读学习这些诗歌,我们可以感受自然及祖国大好河山之美,也能体会到古人的情感,还能懂得一些诗中的道理。我想,这就是经典的魅力吧。
唐诗读书笔记怎么写3孔老夫子言:“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吟诗作对,一般都是文人墨客的表达交流的寄托所在。《唐诗三百首》,名头之高妇孺皆知,灵动拗口的唐诗,悠悠一千多年的传唱,已没有随着时光的流逝,变得艰涩。泰半久远,我借光阴为引线,在若隐若现的记忆中寻觅那唐代性格各异、出色出众的才人们,花香漠漠落花盈盈。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他独自漫游山中,心里非常清静,放下繁杂的思虑,让奔腾的念头停歇下来,任它随清流远去。意识得到控制,整个天地入眼清明。很多人会觉得,这是的他,应是受了现实很深的冲击,带着强烈的失落心意归隐山中。产生这种见解实则是基于先入之见形成的无意识的强加,认定一个人的归隐总包含着对现实的不满和遗憾。
我认为,终其一生,李白都是个积极入世的人不会轻易失望失落,他有自在悠然的内心,磅礴的才华和见识。野心催逼他,于是促使他施展其才,就像不能阻止大鹏去展翅遨游九天外,同样不能勉强李白只能看到脚下的一块地方。
他是个精彩的人,善于发现身边的美好,无论是楼前的流水,怀中的美酒,还是窗前的明月光,入他眼来都别有意趣,他有世人无法企及的才华,哪怕最平常景物,经由他描摹,亦会动人心弦。
里边医生都无法进入政治的漩涡中,有太多人为他抱怨不公,可这样的结局对一个天性浪漫的伟大诗人而言,委实是的结局。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李商隐《无题》
他生在晚唐,错过了最繁华荣胜的时期,又身处牛李党争的政治漩涡钟,终身潦倒,郁郁不得志。当时唐朝式微,正逐步走向没落,可是除了咏史诗外,李商隐诗绮丽之处,丝毫不露末世悲凉之意,倒是颇有开元遗风。能不让自身遭遇霸占思想的人是可敬的。唐诗浩如烟海,李白杜甫双马横绝,其余众人峰峦叠嶂,各有拥趸。情势则是李商隐当之无愧独占鳌头。进而放眼晚唐诗人,仍似李商隐的成就为翘首。
李商隐以爱情诗称著于世,我想这与他的情感经历是分不开的。不然,如何能隔了千年,依旧扣人心弦?他曾经有一段影响了他一生的初恋。他与宋华阳的恋情最后以悲剧收场,是李商隐的心结所在,也是他的爱情.
唐诗读书笔记怎么写4真好!今年暑假我有幸阅读了《唐诗三百首》这本书。读完这本书,我受益匪浅。
书中的每一首诗都是那样的耐人寻味,每一首诗都是那样的含义深刻。拿起《唐诗三百首》再去细细品读,我们会发现,每一首诗都是一则伊索寓言,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古诗只要细细地去品读,这便是一生中的财富,让我们一辈子受益。
就这么屈指可数的几个字,却如海上的照明灯,风雪中的煤炭,时时帮助着我们,温暖着我们,这一切,都离不开古诗告诉我们的哲理。古诗,他并不是哑巴,不论是在学习,还是工作上遇到困难,他都像老师那样教导着我们,关心着我们,给予我们希望。
《唐诗三百首》,寄托了中国人对文明的梦想。作为一个现代人,为了不辜负古人的希望,我们要为他而努力,为他而奋斗。不仅是为祖国,也是为我们自己,创下伟大的事业。
唐诗是中国诗歌发展的峰巅,是一代文学的标志。唐诗的作家上有帝王将相、下有渔夫樵人、僧道伶工;唐代诗坛上不仅涌现了初唐四杰、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白居易、韩愈、孟郊、柳宗元、刘禹锡、李贺、李商隐、杜牧等璀璨的群星,而且升起了“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两位光照千秋的诗坛巨星。
在我们小学生读的唐诗中,其实有的诗句与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事情相同,如李白的《静夜思》是表达诗人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人外出打工,长时间没见家人都有思念家人的情感。再比如说,贾岛的《题李凝幽居》一诗中有个“敲”字,显示出贾岛行为很文明、很有礼貌。在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红绿灯,大家要遵守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要是到了一户人家,就要懂得讲礼貌、懂礼仪。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感受到唐诗与我们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我们小学生一定要好好背诵唐诗哦!
唐诗读书笔记怎么写5对自然的仰慕,对英雄的壮举,对友人的思念。我无法用言语来形容,所以只好借《唐诗三百首》中的诗句来代替我那无法形容的诗句。让我们一起吟诵并感悟唐诗三百首吧。
山水之气
轻轻地翻开《唐诗三百首》,和王摩诘一起畅游在山水之间,一轮皎洁娇美的圆月在松枝间穿拂,如水的山间软泥上缥缈着点点精巧的光斑,如碎碎的宝石镶嵌在大山的锦缎上,自然而不虚浮,淳朴而不媚俗。一沵清泉静静地流淌,柔柔地穿梭在林间,不时地撞击在石壁上,蜿蜒成圈圈涟漪,美好诗意地荡漾开来。在溪畔的静夜中氤氲成心中淡淡的思绪。
思念之情
缓缓翻开《唐诗三百首》,和王勃一起沉浸在友人的思念之中。“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是他的祝愿,“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他的心声,“无论去与往,俱是梦中人”是他的思念,那对朋友的思念,那对朋友的不舍,在长河中聚集在一起,永远乐会消逝。
人生之挫
静静翻开《唐诗三百首》,和李白一起面对人生挫折。“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是他的挫折,“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是他的感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他的信念。那缕坚贞的信念,是他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烙印。
《唐诗三百首》让我欣赏如此温柔的山水之气,美哉!
《唐诗三百首》让我感觉到朋友之间浓浓的友情,幸哉!
《唐诗三百首》让我体味如此伟大的人生之挫,妙哉!
沏一杯茶,捧着唐诗三百首,窗外有阳光照过窗帘,蓦然回首,细细欣赏那温柔的山水之气,感受那浓浓的思念之情,体味那伟大的人生之挫,倏然,忘记了今夕今日。
感恩,在生活中是无限存在的,有时是你对朋友一句简单的问候,有时是你对待别人伸出手臂的过程,有时是你对陌生人的一个微笑。只有懂得感恩的含义,才能学会感恩。
唐诗读书笔记怎么写6《芳儿的梦》是叶圣陶老先生《稻草人》这本书里面的一个小故事。我很喜欢这个故事,故事里的主人公芳儿很爱自己的妈妈,我也爱自己的妈妈。
芳儿妈妈的生日马上就要到了,芳儿的姐姐要送给妈妈一个花球做礼物。芳儿觉得她送给妈妈的礼物一定要比姐姐的好。芳儿想到了家里的一切,想到了野外的一切,想到了街上的一切,但是还是想不出要送什么给妈妈。她一定要送一份独一无二的礼物给妈妈。芳儿把心愿告诉了天上的月亮姐姐和云哥哥,月亮姐姐和云哥哥告诉芳儿,星星就是给妈妈的的礼物。月亮姐姐带着芳儿到天上去摘星星,芳儿把摘来的星星串成了美丽的星星环。她把亲手做成的最独一无二的礼物送给妈妈,妈妈一把抱起了她,慈祥地看着芳儿,芳儿很满足。
我的妈妈是一位工作认真负责的高中教师,她工作很辛苦,每天早早就要去上班,有时候晚上和周末也要加班。妈妈在生活上很关心我,周末总是问我想吃什么菜,然后去菜市买我最喜欢吃的菜做给我吃。妈妈很关心我的学习,经常过问我的学习,还耐心解答我不懂的题目,鼓励我要认真努力争取进步。我生病的时候,妈妈给予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周末的时候,妈妈总带我去骑车、打球、跳绳,她希望我有棒棒的身体。寒暑假的时候,爸爸妈妈都会带我到各地游玩,帮助我增长见识。妈妈还经常教育我在学校要做一个老师和同学欢迎的好学生;在家里要学会独立,学会承担自己的责任,做懂事的好孩子。
篇7
【关键词】色彩;诗歌创作;空间意识;时间意识;境界
色彩本是个绘画术语,它只能通过视觉来辨别,作为诗歌语体的语言,虽不能像绘画那样直接地以色彩描绘客观事物,却可以通过色彩词的运用艺术地表现事物的方位、层次及远近距离变化,描摹出迫在眉睫的实景来。并且诗歌语言可以披上色彩的外衣,以想象为翅膀,穿越时间的帷幕,自由地遨游于现实、过去和未来之间,营造出更加丰富、更加瑰丽的想象之景。简言之,诗美艺术往往通过先“色”夺人,设“彩”造境,以给予人们直觉的审美愉悦。
一、诗歌通过色彩描写突出空间意识的距离感
诗人利用色彩的透视规律表现空间意识的层次距离感。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这样的经验,当乘上火车眺望远处的山峦时,只见一座座山峰像是一层虚幻的薄幕蓝纱横挂在地平线的上空,这是远山。山快到了时,我们隐约可以看见朦胧在紫灰色中的山村、树木和梯田。到了山脚,我们才清楚地看到绿树红花,这就是自然界的透视现象。光与色彩在地球的大气中有透视问题,一般规律是近暖远冷,近纯远灰。中国的山水画家们早就认识到了这个问题,通过设色以显示绘画的层次、韵味、立体感,诗歌同样也可以运用色彩词写出不同距离景物的层次变化。如“北姹湖水北,杂树映朱阑。逶迤南川水,明灭青林端”(王维的《北姹))诗歌前两句写近景,杂树和朱阑历历分明,朱阑在诗人眼中呈现红色,说明它是视距较近的景物。因为物体若在远处,视距很长,不仅色彩的观感大为削弱,而且色性也偏于冷寒。后两句写中景和远景,中景是一片青林,远景则是视觉中更远的南川水,明灭在青林之端,色彩迷蒙。王维运用朱、青、迷蒙的灰几种色彩所产生的视差效应,把视距较近的朱阑、视距较远的青林和视距更远的湖水各自的形象都渲染得十分醒目。再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不仅诗歌中颜色词的对仗非常工整,而且这些不同的色调会引起人们对距离感觉上的差异。两句诗像是一幅图片,黄、翠、白、青四色,由近而远,点缀得错落有致;由点而线,排列得层次分明,这里的色彩描写同景物的远近距离是完全吻合的,色彩本身就生动地体现了物像的层次感和画面的空间性。
另外,诗人可以利用色彩的浓淡法表现空间的远近变化。南宋画论家韩拙在《山水纯全集》中说:“有烟雾暝漠,野水隔而仿佛不见者,谓之迷远。景物至绝而微茫缥缈者,谓之幽远。”[1]可见绘画中可以利用浓淡色的交互变化表现空间距离,其规律一般是近景色浓,远景色淡,再远则似有若,有时也相反。绘画的这一规律在古代诗歌的色彩描写中也有生动体现。如“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王维《新晴野望)),诗人精选了明暗交错的四层色调,把眼前的绿色稻田,田外的白水,水外的青山,山外的碧峰色彩由浓到淡一层层烘染开去。这一切,比平时不只是更具色彩、更具度,而且还更具层次,更有格局。又如“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王维《汉江临眺》),山在近处为绿茵葱郁状,中景的山呈蓝绿青翠色,远山较之近山,明度高而色性偏冷,其色淡蓝如天,更远则更浅,影影绰绰,似有若无。诗人通过色之浓淡表现出由于距离渐远而形成的物像的轮廓形态、明暗色调的变化。而韩愈的《早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却显示了正好相反的规律,即近景色淡,远景色浓。诗中第二句写小草沾雨后的景色,描画出了远看似青,近看却无的朦胧景象。“草色”一句体物极细微,于远近有无间直摄早春之魂,同时非常符合色彩浓淡变化带给人的视觉感受。所以前人曾夸赞说:“景绝妙,写得亦绝妙”(朱彝尊《批韩诗》)。还有“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王维《终南山》),“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王维《书事》)等,这些作品中由远景到近景之间,出现了或明或暗、或迷蒙或光亮的各式各样的色彩,皆因色彩点染造成了画面远近虚实的层次,使自然景色有了一种若隐若现、氤氲流动的朦胧美。
二、诗歌通过色彩描写突出时间意识的流动感
每当我们读到蒋捷的“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时,眼前就浮现出一幅红绿相向的美丽画卷,而在这红绿之间却横生了“流光”这一抽象的概念。时间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由过去、现在、将来构成连绵不断的系统,是物质的运动变化的持续性的表现。艳彩浓墨绘云山,是画家和诗人的共有情趣。但是绘画显示的只是被凝固了的客体瞬间的色彩形象和画家短暂时空中的色彩感受,诗歌显示的却可以是流动着的色彩景象和诗人更为丰富独特的色彩感受。因此诗歌的色彩常常可以表现为一种时间流程,显示时间意识的持续性和动态性,使整个诗歌作品成为一个整体和谐运转。如大家熟悉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洲》),“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用法,用得绝妙。因为一个“绿”字,既有色感,又有动感,顿时让山峦叠翠,峻岭铺绿,山山水水似乎也为之鲜活、灵动起来,写出了江南春草的颜色,也写出了小草在春风的吹拂下持续转绿的变化过程。还有“片霞照仙井,泉底桃花红”(钱起《石井》),“轻云未扑霜,树杪橘初黄”(钱起《江行无题》),“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等,都用色彩的转移显示出自然界的时序变换。这些诗例都是用一个色彩词暗示出时间的持续性,有时诗词还会以两种色彩的并列来表现时间的流动性。如《诗经・小雅・采薇》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等诗句,诗人敏感于“往”与“来”中时序的变迁,以绿柳和白雪的对比显示季节的流动并生发出沧桑之感。如“一丛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王淇《春暮游小园》),作者不直接写时序的改变,而通过写梅花的红色渐变成梅叶的绿色,梅树上花渐凋零而叶渐繁茂,海棠上又出现了新鲜的红色这一现象,突出色彩的动感,在色彩的过渡变化中显示出时间的流动性。
三、诗歌通过色彩描写营造空灵的意境美
王国维说:“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2]意境的创造是中国古代诗歌重要的审美特征,而意境必须以其存在的广延性,以其空间位置呈现出来,即在诗歌中都必须以描写空间意象为条件。“色彩是视觉最响亮的语言”,诗歌的色彩描写能真实地描摹出再造意象的具体特征,营造空灵的意境美。
诗歌中的色彩对意象的视觉效果有着强烈的显示功能,把色彩巧妙地应用在诗中,可以使意象鲜活,而如果色彩的调和对比能够符合色彩学的原则,就能创造出优美的意境。诗人为了描绘一个全新的境界,有时用单一色来渲染画面,从而加强了读者的视觉印象。如绿色是春的主宰,它伴随着春天的旋律,舞出淡绿、翠绿、碧绿、墨绿等等姿色,深浅相宜,明暗相称。“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李白《春思》),“鸟鸣桑叶间,绿桑更柔柔”(王建《采桑》),“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王之涣《宴词))等,单用绿色就汇成一个吐绿滴翠的欣欣世界。诗人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渲染出一幅夕阳照枫林的红系列画面。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又描绘出一幅雪花漫天飞舞的白色画卷。有时诗人还用两种色彩的对比来营造意境,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上句漫收近景,绿树环抱,下句眺望远景,郭外的青山依依相伴,其中通过绿与青同色系的柔和对比,使全诗从“淡抹”中显示了它的魅力,构成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画。如许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写时值深秋,两岸青山,霜林尽染,满目红叶丹枫,映衬着一江碧绿的秋水,这里又是通过冷暖色的强烈对比来营造广阔悠远的审美意境。有时诗人也运用多种色调来刻画意境,如徐元杰的“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湖上》),在红花绿草的背景中,加了莺黄的过渡色,鹭白的中间色,对比得到冲淡缓和,使画面更加赏心悦目。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浓彩重墨渲染了一派怡人风光,山青翠,花红艳,鸟翎白,碧波绿,景象清新,赏心悦目。还有“丁宁红与紫,慎莫一时开”(韩愈《花源》),“红树青林外,黄芦白鸟边”(殷尧番《郊行逢社日》),“紫塞别当秋露白,碧山飞入暮霞红”(徐夤《鸿》),“赤叶黄花随野岸,青山白水映江枫”(李端《送濮阳录事赴忠州》)等,都是通过丹青妙手般的色彩点染营造出五彩缤纷的优美意境。
色彩不仅赋予了诗歌时空意识的呈现,境界美的提升,同时也饱含了诗人浓郁的情愫。在诗里,读者可以轻易地发现作者通过色彩的摹写而营造出的情感氛围。如取暖色调可以造成欢乐、热烈的气氛,像红、白、金显得气焰光彩、高贵华丽,红、黑、金则隐耀富贵庄重;如取冷色调可以给人安详、悠然的的氛围,像蓝、绿、白的结合使我们很自然地联想到蓝天、湖面、远域的森林;如取灰色调可以带来浑厚、持久的感受,像米灰、紫灰、青灰显得从容和沉静,而土黄、土红、土绿及褐色则点染淳朴、稳重之姿。所以聪明的诗人莫不抓住朝夕更替的瞬间,以色彩相互的敏感,去把握协调的色彩构图,书写出独特的情绪体验。无怪乎狄德罗这样断语:“素描赋予人与物以形式;色彩则给它们以生命。”诗歌中的色彩打破了传统绘画色彩只能给人感官刺激的原始功能,而触及到生命的脉搏与呼吸,在转瞬即逝的歌唱中介入了心灵的色彩与美,驱动诗歌真正进入诗美的艺术形态。
注释:
[1] 转引杨春燕.《论中国古典诗歌色彩描写的空间意识》,《写作》,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9期,第4页。
[2] 王国维著、吴洋注释.《人间词话》,内蒙古: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58页。
参考文献:
[1] 杨匡汉.《中国新诗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
[2] 艾青.《诗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 朱光潜.《诗论》,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年版。
[4] 王国维著、吴洋注释.《人间词话》,内蒙古: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篇8
徐志摩散文集很有特色《再别康桥》是徐志摩最有影响的作品之一。那么该作品的读后感怎么写呢?下面是为大家推荐一些再别康桥读后感,请您阅读。
再别康桥读后感1你来或者不来,去或不去,康桥都在那里,不喜不悲。倒是来这里的人在康桥的柔波旁、榆柳下演绎他们的悲欢离合。
你是人间四月天的烟云,黄昏吹着晚风的柔,轻如风,悄无声息,轻如雪,悠闲飘落。来时一袭长衫,去时衣袂飘飘。挥手之间,西天的云彩成为你永恒的背景,。当时伊人在,曾伴彩云归。
因为喜欢一个人,所以喜欢了一座城市,所以喜欢了哪里的一草一木。轻柔的晚风,吹拂河畔渡满霞光的柳枝,摇曳出一份妩媚,晃动出一丝娇媚,荡漾成粉红色的回忆。回忆会褪色吗?波光里的艳影告诉我,依旧如昨。所有的前尘往事一同随波荡漾起来。
还是那条河,还是那湾水,清凉氤氲在心头。做康河里的一条水草吧,悠闲自在地摇摆,用自己喜欢的姿势,没有嘈杂与喧嚣,没有羁绊和束缚。没有争夺与血腥。如果这里是桃源,我就是那一株桃树,简简单单,别无所求。
一条水草也会有梦,绝不因它是一条水草而卑微。自由的空气,静美的恬淡,爱的馨香。倘若这是卑微的,也是伟大的卑微。因为梦里的清泉折射的是七彩的阳光,纵使世迁,物是人非,纵使梦想别现实割得支离破碎。每一个碎片都会保留它最本真,最完整的原貌,即使尘封在心底,也会随心动而鲜活。
探寻,追寻,寻到过那隔绝人世的优美与宁静,在星光与波光中涵养着自由的灵性,忘情于康桥的优美,沉迷于自然地纯洁,人生在奇异的月光下斑斓而多彩,奏响美的旋律,放飞爱与自由的翅膀,在星辉斑斓里放歌,那是理想的宣言。
哀莫大于心死,其实其莫大于心不死,其实哀莫大于心不死而不得不死。那首欢愉轻松的歌如今唱来必定变得沉重而无奈,理想的琴被现实折断了弦,语气痛苦的回忆不如选择忘记,语气厉声质问,不如选择沉默,与其选择苦苦哀求不如选择淡然放手。抓不住的何止是时间,春去春来之后,沧桑的何止是双眸。就让笙箫去演绎我沉默的离歌吧。
该是离去的时候了,再见!四季常青最翠绿的草坪、天空的行云、大地的温软、漂浮在水面上的桂花香、带着草味的和风以及看天、听鸟、读书……所有的梦意与春光,再见!人生的春天,还有那个人。
不想让你看到我转身之后,离去之时的忧伤落寞的背影,不想让你看到这忧伤落寞的背影彳亍在夕阳中,消失在地平线。没有华丽的转身,只有悄悄地挥手。告别时,留下完美的记忆。因为美,所以痛会多一些吧,所以,回忆会更多一些味道,是落寞还是苍凉,是的,薄暮时分,对着西天的云彩落寞地想念一段旧时光,或者一个人。
终无言,是看透了繁华落尽,是明白了铅华洗净,还是一江春水的绵绵情思,一川烟雨的万般愁绪。
风轻云淡,优雅的身影遮不住内心的忧伤。
终无言,其实是爱到深处的寂寞。
再别康桥读后感2《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名篇之一。语言柔美,含蓄,感情饱满。而蕴藏在这首情意绵绵的诗后的情感更值得人品味。诗的开始便塑造了诗人温柔,翩翩的风度。“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诗人的身影是悄悄地,是翩然的,是满怀了一种还未知的神情的。“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诗人作别的不是别的,却是云彩。这便是一种十分感性的行为。
诗的二、三两节开始描写康桥上看到的美景。“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夕阳将柳树染成了金色,比作新娘,柳树似乎是有了新娘的羞涩,那样动人。波光的影子,层层荡荡,直印在诗人的心里。“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桥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诗人描写青荇水草的自由和悠闲,那样的怡然自得的情形让他心生嫉羡。这一切,都激起了诗人浪漫的回忆和感情。从第一层来看,是写景渲染,从更深层次来看,这揭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另一个藏在深处的感情世界。即写景抒情,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过去的回忆和缅怀。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联系到上面提到的夕阳的景象,那一潭原本青绿的潭水,的确像虹一般艳丽多彩。而那梦,应是指昔日的梦,却“揉碎在浮躁间”,说明昔日的梦已永远停留在过往,往者不可追了。它虽已在时间中揉碎,但还没有消失。它沉淀了下来。而且犹如彩虹般美丽。在诗人看来,他当年在剑桥的生活是值得留恋的。而他此次来剑桥便是来找寻昔日的梦的。
“寻梦?撑一支长蒿,向青草更青处慢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诗人希望潇洒地重温康桥的旧梦。他是如此渴望重新找回原来的美好,在星辉下放歌的那种豪情。诗人的感情在此刻是饱满的,充满激情和希望的。“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诗人的感情从瞬时下跌,他发现了理想和现实的差距,他在同样的景色和地方做同样的事,却再也回不去了,找寻不到旧情,找不到他所谓的“梦”,诗人的感情由此压抑深沉,这使我们感到,在读第一节诗时的那种潇洒飘逸感全无,取而代之的是苦涩、惆怅和难言的苦衷,透露出诗人更加内在的,难以摆脱的苦恼。
诗人是深情的,浪漫的,他痴想找回旧欢。面对此情此景,他才相当真实地意识到自己难言的苦涩和苦衷、惆怅的情怀,景色依旧美好,只是物是人非,那些缠绵的“夙愿”和“理想”,可望而不可及。大致而言,是因为他对理想生活和感情的追求一再受挫,而写《再别康桥》的时候,也许他的苦恼接近于最深的时候,因此也是他幻想最厉害的时候,唯有幻想还能支持他,有勇气,有活力来寻旧梦,也才有激情把这难言的心事形诸于诗,而且有一个飘逸、潇洒的姿态。
诗人终于离开了,他是悄悄地走的,不带走一片云彩。不带走一片云彩,可以理解为诗人希望让康桥这个魂牵梦萦的感情世界以最完美的幻想面貌保存下来,表达了诗人对旧梦的珍惜。他离开了,而那个梦,也许会一直存在。
再别康桥读后感3“那榆阴下的一谭/不是清泉/是天上的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这是现代诗人徐志摩《再别康桥》中的诗句。诗中喻谭为梦,自有作者的追寻。读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这篇散文《小石谭记》同样让我认识到:一谭如梦!
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与哲学家,字子厚,河东解人,世称柳河东。他最拿手的散文是山水游记,“永州八记”是他的代表作品。《小石谭记》作于唐元和四年,即柳宗元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期间。柳宗元满腔的政治热情及高远的政治抱负横遭恶势力的打击,可知其抑郁愤懑。而他借游遣闷时所见的小石谭,虽位处荒郊,但能得到自然造化,毫无拘束地尽展风貌;其水,潺潺流淌而“如鸣佩环”,清清一泓而纤尘不染;其石,名具个性;其木,风姿迥异;其鱼,随心所欲;其岸,依水而曲......
其实,人世间,朝廷中,若能得此些许,勃勃雄心何愁不展,但人世多桀,与丑恶相对的美梦,实现起来却总是举艰难。其实人也源于自然,也属于大自然的一部分,应该与大自然亲密接触,而不应该把自己囚禁在狭隘的空间里。打开渴望理解的心锁,捅破心灵与大自然的隔阂,挣开一切内心的束缚与压抑,从大自然中寻找生命的真谛,努力去追寻灵魂中那份最纯洁、最原始的净土。
但是柳宗元毕竟是柳宗元,当他在小石谭梦的影子前得到一丝丝快乐时,还是不能彻彻底底地忘却自我,小谭固美,却位处僻野,有怎能给乐众生?
唉,一谭如梦,乐难遣忧!我也只能这样感叹了。
再别康桥读后感4时间踽踽而行,岁月静好藏在斑斑驳驳的光影,以宁静的姿态绽放在窗台上一只宝蓝色玻璃长颈瓶中。
抽出倚在书架最边上的书,鹅黄色的封面上落了许些尘埃,一拂,细小尘埃纷扬,成为晶莹的光芒中的细小的美丽。上面用烫金写着《再别康桥》,心悸动着,无声的翻开,怕惊扰了那个星夜满载星光的梦。
阳光透过我的指尖在纸上投影出暗影。一场似康水般的情愫在那片凹凸不平的云彩下构成河畔金柳的美。踏响一股清风一样来了,又毫无声息地荡去;而那至深的情丝竟在招手之间,幻化成西边的云彩。摇一小舟在康桥寻找细碎的梦。
而她则是多情的金柳是你心中的新娘,温柔可人。你愿化作水绿草沉醉之康河的柔波里。
在青草更青处,在星辉斑斓里放歌的狂态未就。连夏虫也与你沉静在这水汽氤氲的暖夜里,醉心的沉默。最后,离别而去。
志摩一生有三字:爱,自由,美。他对微因的一片痴情成为一段流着令人流泪的美。他的徘徊正是追寻的缩影。他对母校的留恋是他情感细腻的一部分。
志摩清新隽永的诗如音乐,节奏轻柔委婉,伴着情感起伏跳跃。他用他含羞草般的触觉去感知爱情。这浪漫随不能成为现实,但却能如康桥般静静流淌。
漫漫长久飘进久违康桥,双膝跪地膜拜夕阳最后的辉煌。再别康桥,别了,这个浪漫的人释放浪漫,给我沁人心脾的希望与温柔。
心悸动着,触及阳光,宝蓝色的瓶里清澈的水在桌上印出波光粼粼。或许现在谈起爱,为时过早。但时间康水潺潺而过。在青春,有些错误反而美丽。那是个雪花飞扬的冬季,有了一段美丽的,镜水花月般的情。是一个如风的少年,青春这个荒唐年纪,每次为了看他打篮球常常在操场上,吹冷风并是半个小时,修长的身影在夕阳下旋转,陪我度过了一整个冬季。成绩因此下滑,老师家长的压力,让那半小时似流水,甚至,那是唯一的动人的安慰。二月拂柳,在夜晚,打开久违的qq,发现一个陌生人在那个冬季在另一头说了你好,头像像是令我沉醉的自拍,心一点点沉下去,我向他发出“嗨”。但故事就像断了油的圆珠笔停在那个冬季。以后,再也没有为了那半个小时而放纵自己的青春。
我却从未惋惜过,那时一段似康水般的过去,就像玻璃瓶里的一颗玫瑰种子,从未发芽,却含着当初我翘首盼望她开出美花。一样的美丽,那是我一整个青春里最美的风景。如果得了微因的爱,志摩的名字也许会埋没在黑暗里,即使没有得到,但康桥之情依旧是那个满载星光的梦。
回神,低头,见到树上被红笔划出的一句话,“得之我幸,不得我命”,说的,大概也是我的心情吧。
再别康桥读后感5许是因为他在诗的创作上成就过高而掩盖了他在散文方面造艺,人们记住徐志摩,多是因为他的诗,当然我也不例外。今年暑假,有幸拜读了《徐志摩散文经典》,对他的印象才从最初的浪漫诗人转变为一个有思想、有个性,而又热情高涨的、率真诚实的文学家。
徐志摩的散文的特点便是浓郁,人们总以为将纷繁的世界写简单是本事,殊不知将一件平平常常的事,一个平平常常的场景写得繁采到极致也是一种本事。徐志摩便是那种能把别人无话可说之事说得天花乱坠,让你目不暇接的散文家。
他的散文洋洋洒洒,花雨缤纷,但更难得的是这些奇艳瑰丽的文字全都出自他的内心,出自一个"真'字。正如梁实秋所说,徐志摩的散文无论写什么,永远都保持一个亲热的态度,没有教训和演讲的气味,而像是和知心朋友谈话,毫不矜持地掏出内心的真话。
这本书中,最浪漫的散文《想飞》,读后让我感觉到他的散文真的就像在和他亲切的谈话、聊天一样,而且他的散文充满着丰富的想象,有勇敢探索光明的热情。其中的《翡冷翠山居闲话》中的一段是这样写的:
“在这里出门散步去,上山或是下山,在二个晴好的五月的向晚,正像是去赴一个美的宴会,比如去一果子园,那边每株树上都是满挂着诗情最秀逸的果实,假如你单是站着看还不满意时,只要一伸手就可以采取,可以恣尝鲜味,足够你性灵的迷醉。阳光正好暖和决不过暖;风息是温驯的,而且往往因为他是从繁花的山林里吹度过来他带来一股幽远的澹香,连着一息滋润的水气,摩挲你的颜面,轻绕着你的肩腰,就这单纯的呼吸已是无穷愉快;空气总是明净的,近谷内不生烟,远山上不起霭,那美秀风景全部正像画面片似的展露在你的眼前,供你闲暇的鉴赏。……”
读里面的每一段文字都是一种美的享受,他的表达总是这样无拘无束.艳丽纷繁.这也正如周作人等所说:徐志摩的散文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是独树一帜的,与他的新诗一起形成“双峰并峙“的局面。其实,情感的真挚,态度的亲和,题材的宽广,表达的无拘无束.艳丽纷繁,像诗一样“浓得化不开“,构成了徐志摩散文的显著特色。无论是长篇,如《巴黎的鳞爪》和《秋》;还是短篇,如《丑西湖》,莫不如此。至于《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想飞》......等篇,则早已成为脍炙人口的中国现代散文的“经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