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的变化范文
时间:2023-04-08 04:08: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我身边的变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上万小学四年级
潘欣宇
你们发现了吗?我们身边有许多地方发生着变化,有的变好;有的给人们带来方便,这些变化都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经过在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周围有许多“白色垃圾”正在渐渐的消失。
以前,人们买东西,都用塑料袋,所以超市没过几天,就会买进许多塑料袋,而用完的塑料,通常不会再使用了就会随手一扔,所以,树杈上,草坪上,到处都是它,而且刮风时,塑料袋就飞,它还高兴的说:“哈哈!我们已经快把绿色吞没了,我们就是“白色天使”哈……”。不光这样,他们还污染环境 影响美观,损害我们首都北京的形象。
篇2
两年前的我,是一个胆小的女孩儿,不敢一个人出门,甚至晚上自己睡觉都觉得害怕。说起这些来,我还真有点不好意思呢!直到那一天,一件事彻底改变了我。
那是暑假里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我写着写着作业,隐约听到肚子咕噜咕噜叫的声音,“哎呀,好饿呀,我来到客厅,咦?怎么零食都没啦!”都怪我这个大贪吃鬼,把零食都吃光了。不巧的是,妈妈正好上班去了,家中只有我一个人。要等到中午妈妈才能回来给我做饭,面对肚子的抗议我只好屈服,唉,自己去买零食吧。平时一向胆小的我,一想到自己下楼去超市就更害怕了,两条腿好象也不利索了,可我那不争气的肚子叫唤得更厉害了,没办法,我挂上钥匙,拿着钱,提心吊胆地出了门。
我走进了电梯,怎么一个人也没有?隆隆的响声格外刺耳,电梯千万别出故障呀!我可害怕出不去。我恐惧地揪着裤边,两眼紧盯着跳动着红色数字,几乎不敢喘一口大气儿,平时半分钟就到了,今天似乎有一个小时那么长。终于到楼下了,我长长地呼出一口气,提到嗓子眼的心也放了下来。
走进小卖部,哇,许许多多的零食摆放在货架上,我挑了一包一元钱的干脆面,来到付款台,把握出了汗的一元钱和方便面递了过去。“一块钱正好。”看台子的叔叔冲我一笑,收了钱。我吓得从嗓子眼儿里挤出两个字:“再见!慌忙逃回了家里。回到了家,想起刚刚一个人做的事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外面的世界也并不可怕!从此,我大胆了许多,经常一个人帮妈妈做事。
如今我已经十岁了,和原来的我相比,完全是变了一个样儿,变得活泼,开朗,胆子也不像以前那么小了,我的变化真大呀!
篇3
闻毅: 我有一个舅舅,他从小过目不忘,任何文章看一遍就记住了。一次,我们比赛看谁背诗背得快。15分钟过去了,整本书上的古诗都会背了。虽说不能倒背如流,但也能流畅自然。凭借这一点,现在他被清华大学以全额奖学金录取,可谓我家最强大脑。
@楼上:这样的脑细胞能借我几枚吗?
瓦妮莎的微笑: 小学有一位姓白的同学,人十分聪明,最擅长数学。一遇到难题,不自己解决,定不会去做其他事。平时写一份40分钟的数学试卷,他只要20分钟就能完成,其余20分钟用来画小战士、小武器。听好友讲,他小时候酷爱打电脑游戏,他爸爸实在没时间看管他,就把他带到办公室里,给电脑上了锁。可没想到,他居然解了锁,继续玩起电脑来。这位“小神童”的最强大脑真的好令我佩服!
@楼上:多多动脑,省下时间好好玩儿哈~~
杜欣源:我的姨奶奶以前是中学的政治老师,退休了记忆力还是惊人。问她题目,她立刻就能说出这道题是哪本政治书第几页第几行上面的。可谓是我身边的最强大脑!我问她诀窍,她笑着说:“可能我们的创造力、空间想象力不及别人,但世界为你关一扇门,一定会给你开一扇窗,每个人都有自己出众的地方哦!”
@楼上:每年都教这门课,一辈子下来,脑袋一定成了照相机了,所以重复记忆很有效哦~~
周彦希:以前一小学童鞋是我们班的科学大神。自从校科学小组一开通,就积极投入其中并显示出超常智慧。他常用业余时间背科学定律,写出多篇论文并获奖;他常摆弄零件,有了多次获奖和专利的发明,获得了“小院士”称号并以特长生名义被树人录取。现在又多次在国旗下受公开表扬,真是名符其实的精英。
篇4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并在其中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心理倾向,也是人才成长的起点。
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
在实践中,兴趣对人的活动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浓厚的兴趣将是人们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杨振宁博士也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学生只有对化学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从而用好化学。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通过几年的教学经验,我发现如果把“我们身边的化学”贯穿到化学教学中,是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
化学是一门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实践紧密关联的学科,生活中到处存在着有趣的化学现象和化学知识,从神舟号宇宙飞船的火箭燃料,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化学知识渗透在社会、科技、生活的方方面面。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在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里,空气算是我们最亲密的朋友了,它跟我们朝夕相处,形影不离,可以说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我们家庭使用的燃料,无论是水煤气、液化石油气还是天然气,它们之所以能提供给我们所需的热量,是因为发生了燃烧的化学反应;家中铁制品的锈蚀,是因为发生了电化学腐蚀;桂林山水中熔岩、熔洞的形成,与自然界中发生的一系列化学反应有关;工业用盐亚硝酸钠的中毒用Vc解毒,体温计中水银不慎吃入用新鲜牛奶或鸡蛋清解毒,这里也有化学的知识。化学对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
日常生活中,化学还给人们带来许多方便,洗衣粉和肥皂是家用去污的好产品,啤酒是人们喜欢的饮料,蒸馒头时放些小苏打,馒头蒸得又大又白又好吃,还有许许多多的例子。
化学与医学也密切相关,供氧器就是利用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来制氧,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人们还应用科学的方法制造生理盐水,减轻病人的痛苦。近代,人类发明了许多新药品,攻克了一些不治之症,如青霉素等。但是,癌症和艾滋病仍令医生们束手无策,这两个重大难题,相信我们未来的接班人一定能够解决的。
在一些重大的科学领域里,化学的作用也不小,火箭发射所需燃料,就是利用了氢氧燃烧得水的原理。可是残酷的人类又把化学带入战争,日本帝国主义毫无人性地利用人做化学试验。现代人类已采取了措施,比如禁止使用核武器。
化学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变化,有利也有弊,汽车尾气排放,造成大气污染,酸雨在警告我们,臭氧层空洞威胁着我们,环保成了化学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一个重大问题。
为了让学生更加地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可以展示一些生活中有关化学的案例:
案例1:在自然世界中,水受热变为水蒸气(初三化学物理变化),水蒸气又上升到高空中,遇冷成为水滴,小水滴聚集成云,有了云就会降水。长期不下雨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过去,遇到旱灾,许多人只好逃荒要饭,会饿死好多人。现在,人们利用降水的原理,研究用人工的办法降雨,以解除干旱现象。人工降雨的首要条件是要有云,云变成雨,必须使云中包含的小水滴先变成冰晶,过不多久,冰晶就变成雪,从空中落下来。雪在接近地面时,遇到较暧的空气,融化成雨,落到地面上。空气中的小水滴不一定能结成冰晶,于是人们就想办法,使用冷凝剂使水滴结冰。干冰(初三化学CO2)是最常见的冷凝剂,还有碘化银(高一第四章AgI)也是。派飞机飞到云层上,将干冰或碘化银撒在云层中,就可以形成冰晶,进而降雨。
案例2:王太太正在厨房煮饭。只见王太太拧开液化气(高一第一章燃料)开关,不到10分钟,一盘可口的炒白菜就做好了,这盘鲜美的菜中加入含碘(高一第四章KIO3)的食盐,不仅味美,而且有保健防病(缺碘易患大脖子病)的功能呢!又炒了一盘荤菜之后,王太太做起了馒头,这时酵母(高一第二章NaHCO3)可派上了用场,你瞧,一个个馒头经过发酵之后,吃起来特别松软。不一会儿,王叔叔来吃馒头了,真奇怪,王叔叔戴着眼镜,橱房里这么雾气腾腾的,镜片怎么不见模糊?原来,他用了含羧甲基纤维(高二有机化学)的防雾剂,使原本镜片的疏水表面变成了亲水表面,这样就不易凝起水珠了。唉呀!王太太今天做得馒头还剩下几个,留着会不会坏呢?没关系,王太太自有妙招,她用小苏打和36度的白醋制二氧化碳,并将二氧化碳和馒头一起装进一个瓶子里。这样经过二氧化碳处理的馒头放上1~3天,仍然保持清香不变质。饭吃完后,该洗碗了,可是刚才盛荤菜的那个盘子油腻腻的,不好洗啊!这对王太太来说可是家常便饭了,只要用加碱(高一第二章Na2CO3)的热水洗,就能很好地洗去油污。洗完碗筷,王太太又在干什么呢?原来她正在用消毒柜给碗筷消毒呢!这种消毒柜(高一第六章)是根据氧气在高压放电时产生臭氧来制造的。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能有效地杀死细菌,防止细菌繁殖再生,从而保障了人们的健康。
案例3:“百雀羚”、甘油、防晒霜、摩丝等等化妆品,它们中哪一样不是化学产品的结晶?就拿这瓶定型摩丝来说吧!它是用一种由乙烯吡咯烷酮和醋酸乙烯脂(高二有机化学)两种物质共同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这些物质会使头发的刚性大大增加,继而使它们变硬。
当然我们还要认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利与弊两方面。1.防锈与绣化的汽车;2.新鲜水果与腐烂的水果;3.农民种田使用化肥与化肥厂由于污染物未能做到稳定达标排放,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废气对当地农田和水源产生了严重的污染;4.药品与。
篇5
平谷区峪口中学初二(3)班 王杰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都是一个讲究美德教育的国家,一个甜蜜的微笑,一种执着的追求,一次慰藉人心的宽容,融会成美德赞颂曲上一个个拨动人心的音符。我认为这是每个人必须要做到的。
在学校,上课铃响了,同学们纷纷走进教室,等着老师来上课。同学们精神抖擞的坐在椅子上,就像一棵棵小树苗笔直、挺拔。老师走了进来,冲着同学们微微一笑,同学们用专注的眼神来回应老师那甜甜的笑容。老师走到讲座前,喊了声:“上课!”同学们回应老师:“老师好!”师生是如此的和谐!就像一曲美妙的乐章。上课期间,老师讲得很细致、认真,同学们也听得很认真、专注,上课回答问题也积极踊跃。45分钟的课让人意犹未尽。课下,同学们见到老师时都会主动跟老师打招呼:“老师好!”老师也和气的回应学生:“你好!”课间,追逐打闹的事情很少,说脏话的现象几乎没有了,随地吐痰的不文明行为就更加地在这个校园销声匿迹了,说明同学的素质在慢慢地提高。
放学了,同学们都礼貌地向老师说再见,下楼时都自动靠右行走,这幅画面既和谐温馨又整齐美观;走出校门后吧,同学们互相道别后,带着一天的收获回家去了。
这种美德不仅仅只在校园里出现,现实社会中这种现象也很普遍。
在寒冷的冬季,在车站等车,那滋味真不好受,跟在地狱里受刑似的,手冻得紫红紫红的,两脚发木,这时心里直抱怨着天气一点也不给力。就在这时一声:“煎饼!热乎乎的煎饼!”车站旁不知什么时候来了一辆餐车,可能是太冷了,没注意到。看看要等的车还没来就去买了一个,老板看起来挺忠厚老实,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买了一个,正准备走,这时老板一声:“小伙子,怪冷的,喝杯热茶再走吧!是免费的,现在车还没来,上那儿也冷,不如喝杯暖茶再走。”说完老板就递来一杯热乎乎的茶,顿时心里暖暖的,吃着煎饼喝着热茶,所有的一切寒意都忘却了,留下的只有满满爱的暖意!过了一会儿,车来了,和老板道过谢后,就冲上车了。今天的人比较多,所以比较拥挤,别说没有空座位就连站的人也是摩肩擦踵。唉!北京的交通向来如此拥挤,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只好将就着了。
到了下一站,走上车的人只增不减,其中还有一位老奶奶,老奶奶艰难地挤上来了,环顾了一下四周,座位全满了,无奈只好站着了。在她旁边的的人仿佛没有看见这位老奶奶,一个让座的都没有。这些人怎么不知道尊老爱幼呢?真是缺少公德心!老奶奶看没人给她让座,便叹了口气,握紧扶手。车子启动了,刚行驶了一会儿,司机不知怎么了,突然来了个急刹车,大家都差点就摔倒了。老奶奶就更是如此了,她重心不稳,轻轻向前倾,这时在老奶奶旁边的一个男孩扶住了老奶奶。老奶奶握住他的手,激动地说:“谢谢!谢谢!”这时有个小女孩从座位上站起来,把老奶奶扶到她的座位上,笑眯眯的,用她那天真无邪的声音说:“老奶奶,您坐吧!”车厢的人都震惊了。一个小女孩自己都站不太稳,还给一个老奶奶让座,明明自己还需要别人帮助!老奶奶慈爱地抚摸她的头说:“小朋友,谢谢你啊!”小女孩摸摸头说:“没事,妈妈教我要尊敬老人!”那些有座位的成年人看了,都红着脸,低下了头!
篇6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
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2.
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另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过程与方法:
1.用举例、分析、综合、概括的方法,对物质的变化进行比较分类。
2.通过具体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可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地变化着的。
【教学重点】:能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教学难点】:能分析和阐述一些物质发生变化的异同点
【教学准备】:
教师:冰块、橡皮泥、酒精灯、火柴、烟花、白糖、铁勺等
学生:蜡烛、火柴、米粉、橡皮擦、细铁丝、记录纸等各一份。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认识物质
1.谈话:上课之前我想请同学们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有谁可以说说我们教室里是由哪些物体构成的?
2.学生观察,举手回答。
这些物体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我们能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物体都可以叫做物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我们身边的物质吧。板书课题:《我们身边的物质》
我们的教室其实不仅存在这些可以看的见摸的着的物质,还有我们不能直接感触到的空气、声音、电、光,它们是物质么?
我们间接能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物体也叫做物质。
5.小结:
板书:物质:是指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
我们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二.物质在变化
同学们刚刚列举的这些物质都是一成不变,没有任何变化的么?
物质在变化
学生举例说明,小结:物质在变化
(二)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物质世界其实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今天老师举出几个例子,我们一起看看它们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1.(出示橡皮泥)橡皮泥被压扁,发生了哪些变化?
学生回答交流(形状……)
2.
(演示冰融化成水的实验,大家都知道水和冰是同一种物质)冰融化成水后会发生哪些变化?
(体积、形状、状态、温度……)
3.这两种变化的速度是一样的吗?(物质的变化有快有慢。)
4.这两种变化有哪些相同之处?
(三)产生了新的物质的变化
老师这里还有两种物质也发生了变化:
1.(燃烧一根烟花),烟花燃烧,发生了哪些变化?
学生回答交流(形状、颜色、温度、产生光、产生炭……)
2.
(加热白糖)加热白糖后会发生哪些变化?
学生回答交流(颜色、形状、产生碳……)
3.
这两种变化有哪些相同之处?
(产生了新的物质)
4.那么你再看看前面橡皮泥被压扁和冰融化成水的变化有什么相同之处?
(没有产生新物质)
5.交流:世界上有不变的物质吗?
6.小结:世界上没有不变的物质,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这些物质的变化有快有慢,有的只改变了形状和状态,而有的变化不仅仅是改变了形状和状态,还产生了新的物质。
三.让物质发生变化
我们所说的这些变化,有些是自然发生的,但更多的是人们有意识的活动造成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体验一下物质的变化吧。
在每位同学的桌上老师都准备了纸和蜡烛,我们有哪些方法使这些物质发生变化呢?在实验前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实验要求和说明。
实验要求和说明:
A.试一试用不同的方法让物质发生变化。
B.把变化的情况记录在实验记录单上。
C.提示:实验中要合理分工,合理使用各种实验材料,注意安全!
大家动手试试吧。看看哪组的使用的方法最多,最新颖。
2.学生动手操作。
3.实验结果交流。
篇7
还记的四年前,自己刚来到这里,刚刚成为一名满怀希望和期待的大学生。不知名的学长帮我带路,系里的老师热情的招待……当时充满希望的第一天现在还能清晰的浮现在自己的脑海当中,好像一切就发生在昨天的样子。但是,睁开眼看看现在的自己,自己已经不再是当初的大一新生,身边经过人也都成了自己不认识的学弟或同级。没有变化的,只有这倒大门,四年不变的静静伫立在这里。只不过,这次站在这是为了向这里道别罢了。
四年的学习生活彻底的改变了我,放下了青春的稚嫩,带着一些在社会中学到的成熟。这场大学生活,在这里彻底的结束了。
四年的学习,四年的转变,我们在学校和社会这两个学堂辗转,早已经大大的改变了自己当初的模样,而且得到的不仅仅是成长。
在大学的学习中,我认识到自己的狭义,过去在高中里,自己的圈子永远只有那么小,自己的前方,永远只有大学。自己没有为了向一个方向拼命努力,却将身边太多的东西抛下。
但是在大学中,我却重新将他们拾起。在大学的圈子里,这里远比过去宽广和自由,自己身边出现了无限的选择,前方也没了明确的目标,但是身边的却多了更多的朋友。在三年的学习后,我变得更加开朗,在学习上也更加的努力!因为我看到了自己的未来,一切的变化都变得清晰,自己看到自己做出的选择会对将来做出什么样的影响——不去努力,过去的一切都会白费!
在第四年,自己出门了,经过老师的指点,来到了自己第一次工作的地点。这里的变化是突然的,突然结束了学校那种轻松的节奏,突然回到了高中那样的固定作息。但是,对于做好了准备的自己,这也不过是花点时间适应就能轻松应对的难题。
篇8
一、关注生活,从价值出发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内容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幼儿在教师的支持和引导下,认识周围世界,获得知识、经验的重要途径。扩大幼儿的视野,使幼儿获得早期科学经验的积累。指南中也明确指出,幼儿活动的内容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体现教育内容生活化。
活动片断一:我们身边的话题
在自然角中观察种子发芽的实验时,我们都有会把一些豆类放在水中浸泡,再观察种子发芽的变化过程。可是幼儿会这样表述:“小绿豆和小黄豆变大了,发胖了”。他们很好奇种子的变化,有的幼儿说得更形象化,“因为它们喝了水,吃饱了啊。” “不是,是它们被水浸胖了呀。”这些豆子用水泡过后,就变大了, “它们都鼓起来了”……原来黄豆、绿豆、蚕豆都是因为遇水产生了膨胀现象,幼儿对这种现象不能用科学的概念去描述。
分析:我把幼儿在自然角中关注的话题,设计了一节大班的集体教学活动。为了使活动更加丰富,我上网对膨胀的现象进行了百度查找,了解它的科学概念。再结合幼儿的生活为幼儿设计了物质遇水、遇热和遇热油的产生膨胀现象的科学活动。为了使这个膨胀现象能让幼儿在操作中建构新的概念,在遇水膨胀环节中,我带来了幼儿熟悉的黄豆、绿豆及幼儿平时不喜爱吃的黑木耳。为了让幼儿能更清楚、有效地在课堂上展示其他物质的膨胀现象,我用视频的手段,把生活中常见的爆米花、虾片的膨胀过程,搬到了课堂上,扩大幼儿的学习空间。科学教育活动是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二、关注幼儿,从问题出发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科学的兴趣
《纲要》要求我们“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使幼儿主动地探索,从中获得经验和乐趣。在科学活动中,根据自己的需要与兴趣选择材料是幼儿主动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条件。为此,我们为幼儿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材料激起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探究科学的欲望和培养科学精神。
活动片段二:感知乒乓球的遇热膨胀
在这一环节中,我问:“这里有两个瘪的乒乓球,你有什么办法让它鼓起来,变回原来的样子?杰杰说:“用手扳一下嘛。”他试了试,不成功。强强说:“用手搓一搓。”这可能也是个不错的办法,可是他试验没有完全成功。“有又快又好的办法吗?”大家陷入沉思。当我班的那个大龄孩子吴比提议:“把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试试。”老师按他的方法作了试验:将瘪的两个乒乓球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观察它们的变化(放在透明的容器中)。果然,试验成功了,全班幼儿都很兴奋。我又接着追问:“为什么乒乓球放在热水中会鼓起来?”这是一个比较深奥的问题,幼儿又一次陷入沉思。我又作一提示,说“它里面有什么?”(用保鲜袋装空气,引导幼儿说出乒乓球里有空气)“乒乓球里面的空气受热会怎样呢?”
分析:在这一环节中,让幼儿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让幼儿根据平时的生活经验和猜想来解决问题。“为什么乒乓球放在热水中会鼓起来?”而且在提问时我没有急于告诉幼儿答案,给幼儿一段期望期。由于问题难度比较大,在提问时我视幼儿回答的情况,给予幼儿适当的提示“乒乓球里面有什么呢?”幼儿立即根据自己的经验作出判断。
三、关注环境,从经验出发给幼儿学习探究的机会
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幼儿的学习是一个主动获得经验的过程,而幼儿有意义的学习经验往往在一定的环境中获得的。
片断三:再现生活情景
“请你仔细看看桌上的这些东西,它们放在水里会有什么变化呢?”幼儿耐心地等待着,观察着这些平时不起眼的材料被水浸泡后的变化。在集体交流操作结果时,幼儿有条理地回答了三个问题。“我把什么放在了水里?”“发现了什么?”“为什么?”
还有那些爆米花和虾片,它们又是怎么膨胀的呢?和幼儿一起观看了爆米花的膨胀过程。幼儿欢呼雀跃,亲历了再现生活中的情景,看到了膨胀的过程。在活动结束时,又将继续探究的问题抛给了幼儿,“那生活中还有哪些膨胀的现象呢?”
分析:在“遇热和遇热油膨胀现象”中,我把生活中的实例――爆米花、炸虾片用录像的形式“搬”到了课堂上,再现了生活情景。幼儿在活动中,建构新的知识经验,给幼儿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教育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让幼儿联系生活,拓展幼儿的经验。“生活中还有哪些膨胀现象?”让幼儿走出去,看看人们在生活中是怎样利用膨胀现象的。“下次活动我们再来一起找找生活中哪些地方有遇冷膨胀的现象?”又将探究活动继续引向深入,使活动终而不止。在生活中,我们要做个有心人,尽量给他们“活”的教育,抓住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对幼儿进行引导。
篇9
关键词:春天;体验;综合性学习
正值万物复苏,杨柳依依,一片春光明媚之际,第二单元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也恰巧为“寻觅春天的踪迹”,高兴之余想道:岂能让这大好春色从孩子们身边匆匆溜过?于是决定让孩子们真真切切地感受春的到来。由于是初二下半学期,学生已失去了初一时的那份稚气与新奇,似乎也早已步入了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的轨迹中了,个个都忙碌于较为紧张的学习中。也许他们真的忽略了这充满生气的春了。为了让学生走进自然、亲近自然,擦亮那善于发现美的双眼,唤醒那易于感动的年轻的心灵,在进行这次综合性学习中,我设置了“跟踪观察”身边一种植物的环节。
[片段一]
我说:“春天应是一年中最惹人情思的季节,当你走出户外,不经意间会惊喜:路边的花儿似乎一夜间开了,枯黄的树枝上也冒出了点点绿叶。然而,我们似乎又忽视了这些春的使者的变化过程。今天老师给大家布置一项任务:请同学们下课后选择户外的一株植物,留意观察它在三个星期内的变化过程。每隔四天或一周记录它当时的样子。顿时,同学们好像都流露出了兴奋的神色,部分学生都在纷纷选择讨论自己所要观察的对象了。以致有学生问:“我家中栽的盆栽,可以吗?”学生的热情比我想象中的要高许多。
课间,部分同学是真正走进了校园,观察起其中的花草树木来了。第二天他们把所准备观察的植物名称写给了我。在这三周期间,我还不忘时常提醒学生们“跟踪观察”的完成情况,同时,还提示:若有条件、有能力的,也可以用相机或绘画记录下花草树木的变化过程。(有几位学生很赞同,并这么做了。)
[片段二]
同学们都摆出了这三周的观察成果,看得出大部分同学的脸上还是洋溢着抑制不住的激动。我让他们先在小组内交流,并由小组长选出较好的推荐给全班。在巡视中我发现确实有几份观察较细致的,最后也被推荐给全班了。
其中有一位学生所选的是学校进门处的一小片黄杨,我让她把记录介绍给大家,她道:“3月17日,我特意留意了校园中的一片黄杨,叶片只比米粒大一点,嫩绿中泛着点淡黄,稀稀疏疏的,但看起来很整齐。3月24日我发现它们的叶子变大了些,颜色好像也变绿了些,但还是嫩嫩的。3月31日,今早我进校门时,很惊奇地看到,黄杨已不再是稀稀疏疏的了,叶片比我第一次看见时大了两三倍,更绿了,你挤我,我挤你,很热闹的样子。4月7日,今天到了第三周的最后一天了,我刻意再望了他们几眼,令我没想到的是:在这片新新的淡绿的叶片丛中竟然有几片深绿的叶子,很不协调,赫然展示着,我不禁问自己:是我曾经没发现呢?还是它们在周末乘我不注意偷偷长出来的呢?”当她读完后,同学们不约而同地鼓起了掌来,还有同学感叹到:“观察真仔细!”――大约他属于那种为完成任务而观察的一类。
还有其他,如观察路边的法国梧桐的,小区墙角的无花果的,以及山茶花、樱花等等,虽然并非个个都精彩,但总的来说,同学们确实认真地留意了身边的花草树木,留意了春天的到来。我也就顺势问道:“那么通过这次观察和交流,你收获了什么了呢?”结果得到的答案也是五彩缤纷的。如:“我发现春天真美。”“春天这么神奇!”“原来好多事物都在我们不经意间变化着。”还有的说:“看来我们确实该多留心观察,才能发现这么多细小的变化。”……在这丰富多彩的答案中,我知道学生们真的有收获了。
[评价反思]
新课程要求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体验,并结合实践,通过与生活实践结合的教育,得到感悟,这样的教育就给了学生最深的体验,并在切身体验的认识过程中,实现自我教育。语文综合性学习必须提倡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作用主要是服务课堂,开放课堂,引入竞争,想办法刺激学生去学习,教师在课堂上应起到催化剂的作用,课内、课外都营造一种语文学习的氛围。这次综合性学习中的这个小环节设置也正是基于此。作为教师,为了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乐趣,为了学生的发展,我们应积极开展综合性学习,而且应以引导者、帮助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要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培育他们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基础。
篇10
小伙伴:
你们好!知道距离北京奥运会还有多少天吗?告诉你们,还有305天。2001年7月13,日,当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老爷爷宣布:“china.beijing”时,每一个中国人都无比自豪,中国人的百年梦想终于实现了。如今距离2008年8月8日的脚步越来越近了,我们也从蹒跚学步的小孩子成长为一名21世纪的小学生了,那么,我们是不是也该为2008年奥运会尽一份力呢?
也许,你们会说奥运会是一个全世界的盛会,北京又距离我们那么遥远,我们这些小学生又能做些什么呢?其实,奥运会传递的是一种精神,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
作为我们小学生就要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在平时生活中,也许不经意就有许多不文明的行为产生了:和同学打架了;随手便丢下一张纸屑;和同学玩闹中竟然满口脏话;洗完手,水笼头竟哗哗流着``````这些,虽然都是小事,但恰恰体现出一个人的精神风貌。为了我们共同的目标,从现在起,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我们是中国的小学生,我们要为奥运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