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国台词范文
时间:2023-03-25 14:40: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三国台词,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2、既不做愚者也不做智者。看都没看出来,谈何坐失?
3、当然要防,不过凡事都有利弊。寄人篱下,万事都要忍耐。
4、用兵就是用险,无险就无胜。
5、财富不能动其心,爵禄不能改其志,生死不能阻其行,对于此人,别说我曹操天奈其何。如果连一人之心都不能收服,又何以收天下,又何以收天下人心。
篇2
论文摘要:随着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影视文化也应与国际文化相接轨,不断借鉴和吸收国外的先进文化成果来展现本国的文化,这是每个国家传播自己民族文化的必要条件。而今只有顺应文化全球化的时代潮流,拍出征服世界观众的电影,才能实现跨文化传播,把我国的民族特色发扬光大,在全世界树立起中国人智慧与文明的形象。本文以电影《赤壁》的视听语言来分析其中的电影文化,主要包括细节展示、人物塑造、节奏剪辑和台词设计四个方面。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历史的沉淀中逐渐形成自己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民族情感和价值观念,我们要本着中国电影全球化的原则,向全世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电影《赤壁》就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以中国文化为核心融入了好莱坞的风格,超越了国界,推广了中国文化。我们以《赤壁》为例研究其为什么在国内外都很卖座,具体在视听语言方面有哪些优势和特点,从而挖掘其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一、彰显特色的细节展示
在电影的开篇出现的是一把锈蚀的铜剑,那些斑斑锈迹正在慢慢剥落。宝剑逐渐显露出原初的锋芒。这把古剑的纹样雕刻精美,是中国古代特有的兵器,象征权利的争夺与智慧的交锋。接着曹操的出场镜头是腰部的特写,把观众的视线集中到他佩戴的一大串玉坠上。玉在中国古代使用时有明显的等级地位,君臣佩戴玉的规格和形制都有明确的规定。这里用曹操佩戴的玉之多凸显其至尊贵的地位,大权在握的他极为嚣张,容不下半句反对的言论,为后文一系列情节的发展打下铺垫。在第一次周瑜和诸葛亮上一阵法时,乌龟出现留下悬念。之后在八卦阵启用之时揭示了谜底,原来这种阵法源于乌龟背上的纹理,隐喻了我国古人的智慧和用兵的神奇。林志玲扮演的小乔尽显江南美女的婉约与柔媚,其服装的设计以柔和的波浪线表现古典婉约,色彩上华丽典雅。同时也不乏朴素。这种独有的凸显人物性格的纹样设计,也是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形式。在《赤壁(上)》的结尾出现了很多自由飞翔的白鸽,它们从两军对峙的江水上轻轻飞过。就好像跨越了战争飞向人类共同追求的和平。
二、性格鲜明的英雄人物
三国鼎立时期的英雄层出不穷,但却性格迥异。电影《赤壁》抓住了各个人物身上的主要特点,将中华民族的精神恰当的附加在他们身上,表现出对和平、自由、团结等精神的向往。在影片中首要表现的是人物的重情重义,在危难之时紧密的团结在一起。共同对抗强大的敌人。周瑜在练兵时就强调“东吴军队需要的,就是齐心”,之后又用编草鞋的草告诉大家团结就是力量。在《三国演义》中周瑜和诸葛亮本是不合的,周瑜不能忍受诸葛亮比自己更有才华。但在赤壁中的他们是彼此的知音,互相欣赏对方的才华。在合奏的曲子中就能读懂对方的心思。在《赤壁》中除了表现英雄人物在战场上的神勇和在战术方面的智慧,还表现了不少他们的个人生活,这样就摆脱了好莱坞电影平面的人物形象,使人物更有立体感。刘备多年保持编草鞋的习惯,拿起课本教书的关羽与在战场上勇猛无敌的他判若两人,而张飞放下丈八的长矛竟然拿起毛笔也挥洒自如,料事如神的诸葛亮亲自给鸽子洗澡并用扇子为其晾干。这些情节不仅让三国中的人物走下神坛,成为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而且在无形中融入了我国的历史文化,也是带有现代精神的历史传奇。
三、张弛有序的节奏剪辑
电影《赤壁》的节奏发展非常有规律,与好莱坞电影的节奏有几分相像。在松紧交替的节奏剪辑啊中,导演将中国的文化与故事情节巧妙的结合在一起。总的来看几场战役是紧张而激烈的,其中穿插了很多缓和观众紧张情绪的段落,从而防止审美疲劳。比如在紧张的练兵场忽然传来悠扬的笛声,随后摇入的几个远景镜头就像中国的水墨画,表现出大山的巍峨壮美、云雾朦胧。待笛声停止后。丢牛事件又让观众不由得的紧张起来,而为小马接生和小乔的出场又让观众悬着的心放松下来。接下来一段瑜亮的合奏非常激烈,用琴声展示了中国的古典文化。在《赤壁(下)》中主要是影片的情绪跌宕起伏,或喜或悲,或愁或忧,穿插变换,同时用两条主线叙述两军战前的准备过程。在孙权为染伤寒病去世的战士而忧虑时,曹操却大声吟唱“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无形中也传播了我国的诗歌文化,表现出曹操豪迈的气概。在赤壁之战的到来之前,小乔尽力为风向的转变拖延时间,劝曹操喝杯茶再去打仗,通过这一情节将中国的茶文化展示给世界。超级秘书网
四、超越时代的台词设计
篇3
对于电影《赤壁》上半部的评价最耐人寻味的版本不是来自网络,而是同样作为导演的高希希。这位本土培养的电视剧导演正在为自己的新剧《三国》做紧张的筹备,去电影院看《赤壁》也算是其中的功课。有意思的是,电影似乎给高希希提供了一个反面教材,他直截了当地告诉媒体:“确实学到很多东西,知道我们不应该怎么拍了。”
并非同行相轻的幸灾乐祸,这位导演诚恳地解释:《赤壁》不是为中国人拍的,中国导演应该拍一部给中国人看的《三国》。
相对网络铺天盖地的骂声一片,这个评价算是中肯。对于即使没看过陈寿的《三国志》,也读过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没看过央视的84集同名电视连续剧,至少也听过袁阔成的评书“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对三国故事早已家喻户晓、耳熟能详、了然于胸的中国观众来说,吴宇森的《赤壁》是令人失望的。
用6位编剧之一、未能享受到署名待遇的芦苇的话说:中国电影冲击历史正剧高峰的理想,又一次被证明失败了。
也许只是巧合,从公元208年湖北发生的赤壁大战,到2008年以“赤壁”为名的电影全国热映,其间相隔了整整1800年的时间。对于当年的三国故事来说,1800年太短,弹指一挥间,匆匆那年发生的战争,中国人至今记忆犹新。然而对于电影《赤壁》的导演来说,1800年太长,只争朝夕。要让历史人物活在当下,活成当下。近在咫尺,就像你们家邻居二大爷。于是有了大叔尤勇版的刘备,英俊混血儿美少年金城武版的诸葛亮,目光迷离、神情恍惚的色戒新郎梁朝伟版的周瑜,还有那节外生枝、婀娜多姿的广告美女林志玲版的小乔。
在历史上,赤壁之战的意义在于它真正奠定了三足鼎立的格局,因此被作为划分三国时代的起点。这个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激发了久居海外的黑帮片导演的创作热情,令人意外的是,在他的演绎里,历史大片儿朝历史的相反方向如翻滚过山车般冲刺,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只剩下三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爱恨情仇。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继《夜宴》之后,台词又一次成为笑柄,让人联想到当年周晓文的《秦颂》里那句台词:“你的语言支离破碎,毫无独到之处,跟六国昏君如出一辙,令我失望。”心存善念的观众在百般无奈之下费尽心思地为导演找辙:这也许是用心良苦地模仿周星驰的路子做一部无厘头的史诗大片吧。
当然,有《无极》《英雄》《十面埋伏》《夜宴》这些先行者垫底儿,观众对所谓大片儿的容忍尺度已经无限放大,正因为如此,尽管《赤壁》在还原历史和戏说之间摇摆不定最终露出了太多的马脚,尽管电影院里笑成一团,它却并没有在恶搞声中陷入万劫不复。毕竟,亚洲电影史上史无前例的巨额投资换来的堪与《指环王》《特洛伊》相媲美的宏大场面和逼真特效令人震撼,长江之上惊涛骇浪,旌旗蔽空,天堑变通途的气势磅礴,八卦阵内刀光剑影,狼奔豕突,血雨腥风的奇门遁甲之术也令人叹为观止。其实观众和吴宇森原本也是惺惺相惜。这位上世纪80年代香港电影教父级人物放弃了好莱坞的高片酬,誓言将弘扬中华文化为己任,让中国电影真正地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甚至为培养国内电影人才在剪辑时不忍剪去年轻人的制作,同时又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种种坎坷磨难的62岁华语导演,其付出的心血与劳动令人尊重。
也因此,赞同的声音理直气壮起来。
最典型的评论是香港影评人列孚在《中国新闻周刊》上撰写的文章《吴宇森与内地导演有什么不同》,其别强调:
吴宇森们与陈凯歌们完全南辕北辙,他们从来就很草根,香港导演出生在跑马地(传统富人区)的绝无仅有,反而多数出身于廉租屋村。市井化的审美情趣早早就注入于他们的血液,类型电影的大众化则向来最能迎合他们的审美追求,看电影不过就是追求娱乐而已。而拍电影则是因为觉得电影很有魅力,很有趣,并能谋生,而从来不会觉得电影如何伟大。
两种电影观,必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电影效果。
究其实,陈凯歌们还不全懂何为类型电影,想通俗但又不甘于俗。这样不成熟的美学概念,当然跟不上努力要与观众保持零距离的吴宇森,更难与《赤壁》的成就相比。我想,这应该是对我们内地电影人应获得的启示。
这篇评论以毫不掩饰的倾向将大片战役中伤痕累累的第五代导演再一次推向电影观众的对立面,以出身论和血统论为前提将当年的五代领军人物陈凯歌和田壮壮等人置于根本不可能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的死地。我们当然能够容忍《赤壁》在一片骂声中顽强地存活下来,并一路收获金银财宝,票房全线飘红一直红到大洋彼岸,但如果因此就试图活成类型片的榜样和旗帜,就显得有点儿得理不饶人了。在华语大片儿的探索发现之旅上,吴导与第五代同样水土不伏,如履薄冰,不存在成熟与不成熟的优劣差异,只有五十步和一百步的微小区别。
2
遥想当年,香港电影风起云涌的1980年代,吴宇森的确曾经凭借《英雄本色》《喋血双雄》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多少年后人们仍然对小马哥的装扮和台词津津乐道耿耿于怀。导演本人似乎也同样念旧,有太多的人在电影《赤壁》中看见了当年黑帮片熟悉的套路。无论是白鸽、双枪/双剑,还是兄弟情谊,英雄不死,类型电影的成败在吴宇森的身上都体现得淋漓尽致。
按照类型电影的商业规律来研讨《赤壁》的观影心理,不难得出结论,一部分观众是奔三国去的,8500万美金砸出的赤壁该是怎样的气吞山河,惊心动魄,毫无疑问挑战了观众的想象极限;另一部分是奔导演来的,在香港电影巅峰时代绝尘而去留下小马哥一般的高贵背影,如今从电影帝国载誉归来,衣锦还乡,这本身就是一个充满悬念的传奇故事。毫无疑问,吴宇森的电影以其彻底的娱乐性和通俗性在80年代红极一时,创造了香港主流类型片的神话,但同时其中也始终携带着商业电影与生俱来的致命缺陷。他的电影从来不讲究剧本的扎实细密,而只一味地强调故事和画面的好看,依赖外部动作塑造人物而忽略了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层探讨。
联想到《赤壁》引发的争议,哪怕是对演员的挑选都受到广泛诟病。吴挑选的演员本身也许具有个人魅力,但他们是明星而不是演员,对演员来说,是角色大于自己,他们出场时观众只看到角色而看不到他们,明星则与此相反,他们站着不动时也许很迷人,但他们一开口就让观众大笑不止,按照原编剧芦苇的说法,“其实是(观众)对电影人物产生了智力优越感。”
即使是在今天的香港,那些玩儿熟了商业的类型片导演也已经开始懂得有意识地回避或改进这一类问题以适应观众与时俱进的审美趣味。事实上,当杜琪峰凭借《十万火急》《暗战》《枪火》等在香港电影重塑警匪片形象,就有人将他与前任大师吴宇森做了对比。到几年前《铁三角》上映时,更有人指出:杜琪峰英雄电影流露的悲天悯人的情怀,对现实的自觉,对自我的挑战,在当前香港影坛的浮躁中自显一种清新脱俗的品格和难得的清醒,比吴宇森更具广度和深度,从某种意义上已经超越了吴宇森。就像第五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授予《枪火》最佳电影奖的评语:气氛与风格冷峻不凡,一众演员含蓄而具神采,隐喻香港人死拼尽忠,复能绝处逢生的灵活精神。……导演于黑帮类型片上另创新境之作。
1500个拷贝和不断攀升的票房纪录已经不能改变失败的定局。我们已经知道赤壁的下半部赵云会为报周瑜一箭之恩与周联手搭救小乔。赤壁不再是三国的赤壁,但江湖也同样不再是吴宇森和香港1980年代的江湖。这也许意味着,小马哥的时代一去不返了。
当你坐在电影院的一片笑声中,看着银幕上林志玲与梁朝伟笨拙地调情,看着金城武扇扇子,喂马,放鸽子,想起那位62岁依然雄心勃勃的华语片导演,心头荡漾一片惆怅,恍惚听到很久以前小黑的那首《大哥》在银幕外响起:
我不做大哥很多年,我只想好好爱一回。时光不能倒退,人生不能后悔,爱你在明天……
3
在成都武侯祠举办的电影《赤壁》首映礼上,中国电影集团董事长韩三平把《赤壁》说成是《无极》,引来台下观众的窃笑和媒体的起哄,他本人在几分钟后才意识到错误。这也难怪,两部电影都是他十分看重的生意。赤壁的国内市场全权交给了韩三平,韩则召集橙天娱乐,CCTV电影频道,北京紫禁城影业等10多家国有、民营企业作为共同出资人加入,国内收入归这些投资者分配。尽管如此,国内的投资额也仅占9000万人民币左右。相当于2.83部《英雄》,2.42部《无极》,7.5部《集结号》,2部《投名状》的电影赤壁的投资,更大部分是来自海外,有报道称最大投资方是日本,50%出自艾娱乐有限公司。因此,吴宇森从一开始就明确表示,拍《赤壁》的初衷就不是只给中国人的,要“给全世界讲三国的故事”。
这个美好的愿景令人雀跃。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不仅是体育的梦想,对于电影和文化我们也始终志存高远,背后是5000年的历史,我们所向披靡也是理所应当,只需假以时日――只要有了充足的资金,我们也就自然拥有了与世界对话的话语权。用这个理由来解释为什么电影中看到的不是三国故事而是三角恋爱,为什么英雄说出来的话总是令人啼笑皆非,为什么熟悉的历史被演绎成了一段陌生的镜像,为什么风云变幻间不见了长使英雄泪满襟的荡气回肠,也许都能勉强成立。我们当然不能满足于自言自语,我们要让世界人民听得懂我们的故事。但是,就像闻一多的《发现》里说的:“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电影《赤壁》当然也没有我们的三国,一切的历史都面目全非,不对,不对!
最痛心疾首的评论莫过于此:亲爱的,你为什么叫赤壁?
一位网民在博客中写道:“世间有一种痛,叫做独孤求败,曲高和寡。你的痛,我能明白。亲射虎,看孙狼,让你很时代感地演绎成了‘郑龙造虎’,英雄相惜,被人误解成有断臂情缘,你的白鸽冲入曹军大寨,绝不简简单单只为营造和平庄严的意境,它的红外远程拍摄的间谍使命不仅欺骗了曹军,更让无数无知观众茫然,这一定让你很疼,很伤心。可是亲爱的,你知道吗,周瑜有多痛,孔明有多痛,曹操鲁肃有多痛?这滚滚的长江水,这被历代吟咏,舳舻千里旌旗蔽江的千古赤壁又有多痛,千千万万的熟悉三国故事的中国人,又有多痛!”
其实还是老生常谈的问题:电影的功能和属性,是应该更强调它的商品属性还是作为产品中的文化属性。或者如何能巧妙地掌握好平衡。无论如何,即使是商业电影,也承载着文化传递的功能。要让世界正视中国的历史与现实,就必须用本土化等手段将中国景观生动展现给世界观众,正确地引导世界认识中国。本土化不仅仅是北京后海的胡同儿和桨声灯影,也不仅仅是798当代艺术家的政治波普,不仅仅是从几千年文明史中选取素材,也不仅仅是一味迎合,以不顾一切的姿态飞身扑上,迫不及待投入对方的怀抱。
我们在商业大片中看到的是一个不仅仅在电影中,更在多个不同的艺术领域不断重复的现象:“中国电影走向西方的过程变成了一个不断失去本土的过程,一个不断认同于西方关于艺术电影的标准与尺度,认同于西方之于东方的文化期待视野,认同于以误读和索取为前提的西方人心目中的东方景观过程。此时本土已经不是本土,本土变成了一个全然丧失话语权利的空洞所指。”[1]
“这是一个没有解决好的叙事难题,它也会更长久地摆在新世纪身处跨文化语境的华语大片面前。”[2]
注释
[1]蓝爱国《后好莱坞时代的中国电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82页。
篇4
当然我们在看片之前都有几个预设,
其一,三国的故事都是耳熟能详,因此故事不存在任何悬念——马伯庸大神已经论证过三国演义也是可以剧透的,因此当剧透不存在的时候,大约乐趣也只剩下了此前中国式大片的传统欣赏套路,媒体先捧,观众开骂,然后有胡戈一门出来恶搞,进而堕入全民口水的大海并永世不得超生,当然,票房一定是非常可观的。
其二则是,有央视的珠玉在前,任何翻拍都要超越一个在观众想象中被无限放大的高峰。倘若央视三国再晚拍几年,相信风评不会比水浒高多少。那么似乎又回到一个很套路的表达,当观众们的信息量几乎和导演对等的时候,那些“未曾说出已然说出”的东西,和那些“为了说出必须说出”的东西本身成了一个巨大的表述困难,那么任何试图攻击观众的固有想象的尝试就如同堂吉诃德与风车的战斗一般不自量力,于是似乎只剩下两条路,一是保守,最多搏一个没有胆量没有创新意识的名头,而另一条路则是屡试不爽且前赴后继的中国式大片悖论。《赤壁》的选择我们都知道了……
于是我们看到各种超乎想象的东西,当然主要的是对白,相信不久之后网上就会有《赤壁》语录出现。其次则是已经严重审美疲劳的战争戏,虽然观众们大都会把这些场面忽略不计,但是仍然是不想拍却不得不拍。这一点倒是很值得说道,大约观众们不会津津乐道其中的运动镜头,而只会各取所雷地铭记那些文戏的台词。
第三,电玩一代登场已经若干年了,虽然我没有看电玩电影的里程碑式作品《见龙卸甲》,然而一场赤壁便已经让我这个平日不玩游戏的人看的各种开心,其中的电玩式调度主要还是集中在打斗场景中。
第四,两个重磅雷点明显是赵薇和林志玲。赵薇脸上的褶子都能看见了,还义无反顾地做小燕子状,传统三国那里哪儿有孙尚香这个人的位子呢。林志玲不开口则以,开口之后真是雷倒一片人。
第五,则是什么叫做好莱坞。提两点,好莱坞重要的意识形态之一,精神分析的表达方式已经被吴宇森大人内化《赤壁》中了。曹操当然可以为了一个女人去打一场赤壁大战,孙权也可以在父兄的光芒下找不到自己,周瑜则成了孙权的精神分析师,要他去面对状如曹操的老虎。如此之类,随手拈来。第二则是所谓的女性主义,君不见赵薇大人自从小燕子开始,独立自主的女性形象简直是屡试不爽,万绿丛中一点红,衣服还真是红色的。这个女人在这里是好莱坞的标签,请不要奇怪。于是我们可以兴高采烈地坐在电影院里看一部陌生化的赤壁,看一个陌生化的中国。
于是大约我们可以知道这部《赤壁》是怎样一部电影。它遵循的只是好莱坞的逻辑,是制片方的逻辑,是资本的逻辑。于是我们看到,两个最大牌的明星成了主角;于是我们看到,宛如七剑下天山一般的并辔而行镜头里,站在中间的明显是某几人;于是我们看到,八卦阵一战,关羽张飞打着打着就不见了踪影,因为他们不是名演员。日本人中村狮童和比起关张更有知名度的胡军占据了主要位置,后半场几乎只剩他们两个。稍微一看,凡是众人并排站着的镜头,关张二人总是最边上的两个。再稍稍推进一部,《赤壁》的诉求大约也不是华语片市场。于是我们记忆中的三国必须被资本的力量改写,因为我们知道的事情,太平洋那边的人不知道。
篇5
电视淡季来了,就没有什么时事可说。只好翻翻皇历,说说电视剧《蜗居》。
去年它很火――有点像今年头几个月的《非诚勿扰》,要没看过会被认为是孤陋寡闻。不过那时我还真没看过。
直到暑假开始,我把早借来的、一直放在电脑旁边的、此前看过开头两三集但没看下去的碟片塞进电脑。这一看不要紧,整整耗我两夜一天,看得天昏地暗。
剧中最有戏的人当然是宋思明。喜欢宋思明的戏,其实和我们都是宋思明有关。我没敢问男孩,但问了些女孩,几乎一致的也都喜欢他。这就跟火热期的《非诚勿扰》搭上点儿关系了。
我一直很奇怪年轻人怎么会喜欢许三多以及《我的团长我的团》这一类其实跟他们没关系的东西――据说《士兵突击》等等近年来火的电视剧都是网上炒热起来的。
《武林外传》大概是最早被网络炒热的剧。那还有点道理,凭那从《大话西游》化来的语言功夫。不过它不属中国电视剧的正餐,它好像更该在网上看,叫它“网剧”也可以。
《潜伏》热映以后,南方电视台开研讨会我去了。听着台里人说他们从剧本起就看好,我就奇了怪――那他们咋不全额投拍呢,让一个公司做了正主儿?尽管我赞成制播分离,电视台应该以播出为主,给看好的剧本投点儿资等于出版社预支作者稿费。
我只是以为,电视剧火不火是谁也不敢拍胸脯的。至今中国电视界应该没人在哪部电视剧的收视率上来前就打包票。硬要找一个,那还不如大街上随便找位大妈呢――她们才是电视剧真正的观众。刚才说《武林外传》不属中国电视剧的正餐,也就是说大妈大婶们不中意。
今年头半年几家卫视一起播的电视剧《手机》,我们都爱看,但也做不得数,因为大妈们不会太当回事。
当然“新三国”这样的剧,只要编导不脑残,十有八九可以先叫好。但这只是例外――也就只有四大名著。《手机》也惨在此――跟“新三国”有一阵儿同时竞技。
说回到《蜗居》。
电视剧的大餐须与现实相关。著名的《24》也是现实的反恐,尽管它其实是“炫技派”,跟《007》一路的。《蜗居》里干脆就不断地拽出有关时局的人物台词,大段议论房价、股市及种种时弊。
我有很长时间在琢磨什么样的电视剧收视率会好。尽管一直无解,但算有点心得,大致有如下几条――
一、自己喜欢的,一定不会好;
二、大制作,一定不会差;
三、还是题材决定论。电影已经琢磨出来了,比如警匪、谍战。
《蜗居》属于哪类题材呢?好像跟电影确立的题材无关。
篇6
字字珠玑的台词、演技老到的戏骨,使得《大秦帝国》在2009年岁末正式夺回谍战剧霸占已久的荧屏,让历史剧重新回到观众视线。事实上,网络首播已让这部剧集汇聚了大批粉丝,《大秦帝国》不仅在网上拥有几十万的下载点击率,而且在百度、天涯等论坛上关于该剧的讨论发帖量也有十几万条。
整部剧集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其韵律独特的语言。其实国内不少历史剧也都专门设计了自己的语言风格,严肃如《三国演义》,轻松如《康熙微服私访记》,但比较起来,未免一个过于艰涩,一个又太过卖弄。而《大秦帝国》则将那个时代的血性大义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语言魅力发挥到极致。
一些简洁有力的单字,如公子赢虔时常挂在嘴上的“鸟”,士子高论时得到众人喝“彩”,玄奇说渠梁时的“粗”等都让人耳目一新。秦孝公与商鞅之间“信君如信我,终我一生,绝不负君!”“公如青山,我如松柏,粉身碎骨,永不相负!”的肝胆相照和英雄主义气势如虹。而秦孝公病逝前登临函谷关一段的内心独白,以及秦孝公颁发的求贤令更是荡气回肠。
配合以或磅礴或纯美的风光背景,这些华美至极的台词很难不被人牢记。
黄健中的古装剧总是不乏秀丽风光。比如《笑傲江湖》里令狐冲和任盈盈一曲琴箫合奏,天地悠悠;比如《越王勾践》中西施与范蠡山涧戏水,瀑声阵阵;《大秦帝国》,更是集各式风光于大成,既有少梁之战时长河落日、雁过长空的神圣与悲壮,亦有赢渠梁墨家论政时连绵巍峨的壮丽,更有商鞅与白雪执子之手时红尘烟雨的柔媚。
这是《大秦帝国》的又一点睛之笔,不过也无形中成为《大秦帝国》的“硬伤”。以景取胜的黄健中虽不乏局部的巧思与聪慧,却在整体上把握略弱,全剧情节稍嫌拖沓,时不时就出现一次的壮美山川不免让人产生审美疲劳,且不少更是雷同景观一再使用。
和场景重复利用一样的还有那句耳熟能详的“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虽然是气势恢宏的口号,但全剧出现次数太多,几成烂俗桥段。另外在细节部分仍有瑕疵,赢虔斩断的食指奇迹复原,已逝的太后眼皮仍然强劲跳动,商鞅忽长忽短的胡须,更有多次在不同国家及不同场合出现的超级龙套兄……
篇7
面对这一切,庄文强和麦兆辉表示,他们将给观众呈现一个完全不同的关云长。
在这个时代,狼已经是好人了?
大众电影:有关关羽的电影有很多,《三国》里面也有曹操、诸葛亮孙权等一些更具光彩的人物,你们为什么还选择拍关羽呢?
麦兆辉:因为我们一直都在拍一些警察和现代的故事。当时我跟庄文强都想拍些不同的题材,《关云长》里面既有古装,又有武侠,对我们来讲很有新鲜感。2009年年终时候,这部戏的投资人来找我,他就给了我们六个字“关云长、甄子丹”,于是《关云长》就这么开始了。投资人认为,关云长是个享誉四海的人物,这是票房的根本保证。我们对关云长有兴趣,因为他是忠义的代表。熟悉我们的观众都知道,在我们以前拍的警匪片中,从来都是对“忠义”有很深入的探讨,我们常常都怀疑“忠义”这种精神是否真的存在。
庄文强:我们在香港长大,受了很多漫画影响,漫画里对曹操、关羽刘备的描述都跟内地传统的《三国演义》是完全不一样的。
大众电影:在《无间道》系列,《窃听风云》系列,里面都在探讨“忠义”这个话题。
庄文强:对,一直以来都是,因为我们从来都认为,人都是利己的,没有一个人可以完全无私地为另一个人奉献。《无间道》和《窃听风云》里面的人,都已经不再讲忠义了。人们都知道,关云长就等于忠义,但他真的没有怀疑吗?真的能有一个人能完全地不怀疑去信奉某种宗教,相信某个信念,那这个人岂不是很笨吗,如果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忠义是一种宗教狂热。我们戏里讲的关羽,他受到曹操的诱惑。在《关云长》中,曹操是以一个救世主的形象出现。如果翻历史书的话,曹操一直都在强调;为什么好马不吃回头草?是因为回头草不新鲜。在电影中,曹操一直给关羽灌输一个理念,刘备已经不是新鲜货色,曹操才是最新鲜的。这时候,关羽面临一个选择,他的忠义到底是针对一个兄弟还是整个国家。
大众电影:这其实是每一个现代人面临的问题。
麦兆辉:过马路闯不闯红灯,这已经是一个忠义的问题了。我们有一天拍场戏,戏里有一句台词,说现在是狼的天下,拍完以后,我们到棚外面休息。休息的时候演员们都说今天这个台词蛮好。坐在旁边晒太阳的姜文搭话说,在这个时代,狼已经是好人了。如果关羽不怀疑忠义有没有价值,他就是一个笨蛋了。
投资甄子丹就像买红酒
大众电影:甄子丹自从《叶问》爆红后,两年接拍了8部电影,他A都被质疑“审美疲劳”,甄子丹在《关云长》中,将会给观众带来怎样的新鲜感?
麦兆辉:这个话题我也跟甄子丹探讨过,审美疲劳是媒体的说法,而不是观众的说法,喜欢甄子丹的观众不会审美疲劳,他们还是一直在等甄子丹的电影。一年三、四部电影,对于喜欢他的观众,还是会觉得不够。所以我就对甄子丹说,没有所谓审美疲劳,人们对真正美的事物是不会疲劳的。
庄文强:八十年代,周润发在香港很红,他的每一部戏都是手里拿着两支手枪,我们每一部都去看,不会觉得疲劳,还觉得他出片不够快。类似的例子还有刘德华,刘德华一骑摩托车我们就去看。那为什么到了甄子丹就有“审美疲劳”这个话题呢?因为甄子丹突然间大红,作为一线巨星,他的家庭的部分,当然没办法炒作,媒体当然会想出别的话题来。
大众电影:我听说过这样一个趣事,有个做买卖的人,但不是很懂电影市场,他只投资甄子丹的电影。这个人是农村出来的,他跟别人说自己投资了甄子丹的电影,村里人都不相信,后来他很生气,索性在《陈真》里串了一个只有一个镜头的群众角色。电影拍出来以后,他在村里免费放了20天,才堵住了所有人的嘴。
麦兆辉:《陈真》的十几分钟片花,在欧美卖出了令人吃惊的价格,所以投资甄子丹就跟买红酒一样,会升值。
大众电影:怎么会想到用姜文演曹操,来搭配甄子丹演关羽呢,
麦兆辉:因为我们要给甄子丹搞一个厉害的对手后来很自然想到姜文。因为姜文是一个大家一看,心里面的第一感觉肯定是个“斗不过”的人。在现场姜文会把很多戏的空间留给甄子丹,让他去发挥。他们第一场拍的戏是喝酒,本来喝的是白水,后来姜文说不来劲,索性把水换成黄酒。姜文的酒量很好,甄子丹酒量却很差。那天晚上,他们两个都喝醉了。
成本核算:好看就要花钱
大众电影:一亿五千万是一个很宽的预算吗?在美术上你们是怎么考虑的?
麦兆辉:这个故事在整体风格上,不可能是一个很华丽的风格。因为在汉朝开始的时候,一共有9000万人,连年战乱一下子死掉2000多万所以那个时候的每个人都不可能穿得很华丽。那时候的兵器,当然以实用为主但简朴不是简陋,简朴只是一个概念,我们的理念是简朴又要好看,好看就要花钱。
庄文强:我在香港拍一个武打的镜头,一般流程是,我们先跟完成动作的人谈怎么做,然后再跟他讲这个动作的危险性,然后谈价钱。做动作的人收了钱,就要完成这个动作。结果到了这边,我们拍一个战争场面,一群马跑过来,突然有人要倒下。倒下来的人要500块,我们说没问题,然后开始拍了,拍了18条。收工的时候付钱,人家要我们500块,但后面多了一个乘以18。我说为什么,因为他们说是500块一次,而且试戏也要算进去。500乘18就差不多是―万块。拍戏的时候,我觉得一个人倒下效果不够,最好要10个人一起倒场面才漂亮。最后这几个镜头拍完差不多花了一百万。
大众电影:那你们有没有研究过,内地的合拍大片,比如《锦衣卫》《画皮》《叶问》,它们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麦兆辉:失败的例子永远举不完。我觉得一个片子最重要的成功秘诀是这个故事好不好看。有些人问我,中国的市场那么大,为什么你们不找一些人,做一个庞大的市场调查,然后再去拍戏。我说做很大的市场调查,调查出来又怎么样?调查出来的结果肯定很简单,找刘德华、梁朝伟、张曼玉来演一个爱情片,不会错的。我觉 得好的电影,一定要有创新的地方,这个戏永远跟以前其他的戏不一样,这样才是一部好电影。
警匪片、古装片都是外衣
大众电影:你们是怎么开始拍电影的?后来为什么会选择拍警匪片?
庄文强:因为受家庭影响,我是从小玩股票长大的,记得上世纪70年代时我用很低的价钱买了和记黄埔股票,所以如果我不做现在这份工应该也会活得很好。我念电影的目的就是单纯念电影而已,我不觉得自己有天分,特别是进到学院里面,见到我的那些同学,觉得他们个个有天分。当时一边念书,一边还在兼职做外汇还打算念完书就继续回去炒股,但后来鬼使神差,大学第二年,因为失恋,要交作业,就开始写剧本,越写越觉得其实自己也蛮懂的。我的毕业功课就是一个长篇剧本,老师就把这个剧本给很多人看,最后因为这个本子入了行。
麦兆辉:我没有明星梦,第一份工作是在保险公司上班,但我很爱看电影,有一次看西班牙的电影《卡门》,看到紧张处,全影院安静三秒,然后长舒一口气。那种奇妙的感觉让我印象深刻,这时候香港演艺学院招生,我就想去试试了。毕业后本来有机会跟TVB签约,但要签7年,人工费非常少,那时我住港岛,如果每天到TVB返工我的人工就差不多只够支付交通费。后来TVB有个监制,叫向立行,在做舞台剧,问我要不要加入,我答应了。过了两个月,他打电话给我,说他要开部,即《旺角马场》,问我有没有兴趣做助手,我什么都不懂,就这样入了行。还记得当时他跟我谈人工,说照规矩是完成一部电影算一次酬劳。他告诉我,一部戏一般就三个月,超过了他都要赔钱,这部戏他给我9000块,我想想,那即是一个月3000块,也不错。于是,从试镜、服装到道具、茶水,我每天大小事务什么都要管,拍完了再帮他剪辑配音……我们是圣诞节开工的,结果到拷贝出来,是下一年的圣诞节。最后,这一整年,我还是就收了9000块酬劳。不过那时香港电影市道很好,每天都有很多新电影开拍,一部电影开工,就找个临时的办公室,通常上午可能才三张凳子,到了下午才有人又搬两张桌子进来。这部戏还没拍完,我就被人介绍到其他剧组去做场记之类的工作了。
大众电影:内地观众熟悉你们,大多还是从《无间道》系列开始,你们的合作方式是怎样的?
庄文强:《无间道》是麦兆辉先写的,他写了50多页写不下去,我就打电话跟他说,如果你还不给我看,我就不会帮你提意见了。他就把剧本寄给我结果我把他写的50多页全部改掉,除了那场影院交易的场景,然后我便上飞机度蜜月了。他打电话问我,为什么你把我的剧本全部改掉了7我说你不觉得这样比较好一点,如果你不喜欢你可以不用,他就说改得是不错,但我就不想被你改得那么厉害,于是他就又改了稿,再发回来给我看。然后我又改回去这样来来回回许多次。
大众电影:内地的大银幕的警匪片主要来自香港,你们写警匪故事最大的心得是什么?
庄文强:其实对我来说;警匪片一直也只是包装,所有的故事都跟我的感情、心态有关,像写《伤城》的时候,我刚结婚一两年,对于结婚这种事情我不在行,因为没有经验。失恋是跟一个人分开,结婚是跟一个人永远在一起。那时候我的婚姻生活就不是很开心,我就写了梁朝伟那个角色,有些闷闷的而且常常跟徐静蕾冲突,甚至想杀死徐静蕾,我还暗示过给我老婆听。他们两人需要平衡,所以剧本中就出现了金城武这个角色。《伤城》是我这几年来写得最辛苦的剧本,因为剧本要将自己不开心的事情写进来,有种很撕裂的无力感,写的时候手会抖。不过跟演员讲角色的时候,我没有把这些事情讲给他们听。同理,《关云长》虽然是武侠片,对于我们来说,不过是换了个包装还是讲我们的心情故事。
篇8
——题记
四月,百花盛开的季节;四月,和风吹佛,阳光灿烂;四月,也是我们的节日;这一天,我们学校举行了一次大型的艺术节表演。
这周,我的心情也异常激动,因为艺术节上,我有两个节目,其中练习最辛苦的是拉丁舞。因为在之前,给我伴舞的几个人都没学过,只是临时我来辅导。这周,我们晚上、下午的时间都在练习拉丁舞,十分辛苦,尽管在练习中有的同学闹情绪,又做了很大的改动,但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然而我的另一个节目:三句半,它们相对来说就比较简单了,但我们的语文老师和前任数学老师把三句半的台词改了又改、改了又改,我们背了又背、背了又背,终于在艺术节前期定下来了。经过我们辛苦的练习,两个节目都已经练好了。
周四这天晚上,我和班上的其他表演者怀着激动、兴奋的心情来到了新歌剧院。新歌剧院里,宾客满堂、灯光闪烁,随着美妙的乐曲,帏幕徐徐拉起,艺术节表演开始了。因为我们的节目是第14个,第18个,所以前面的节目我们还可以用来练习节目,我们四人拿好道具到新歌剧院外继续排练三句半。时光在人激动时好似过得特别快,一会,就到了我们的三句半,我们背好道具,走进了新歌剧院的后台。在后台时,我的心里似乎揣着几只小兔子,七上八下的,生怕忘台词,我的手心都出汗了。“下面有请三句半《三国演义》上台表演。”主持人的声音落下。我赶忙定了定神,敲着锣鼓,走进了舞台。“我们四人上台来”咦,我的话筒怎么没有声音?又到了我的句子,我再洪亮的说了一句,还是没有声音,还好后面老师递给了我一个话筒。表演继续进行着,每当陈宝宝说完,台下便会哄堂大笑,看着他们的笑容,我能感到他们对节目的喜爱,想到这,我又放松了一些。陈宝宝讲完拜拜后,我们又敲起了锣鼓走下了台。“耶”我们互相击手,庆祝这次表演的成功。有了前面的成功铺垫,我后面的拉丁舞也顺利成功,没有很多大的错误。这个夜晚使我感到从所未有的快乐!
艺术节开了近两个小时我认为我看到的每个节目都非常精彩。每个演员表演的过程中,他们都非常认真、努力地在做动作,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灿烂,看来他们也都被自己的表演陶醉了。在这些节目结束后,我都在热烈地鼓掌。
艺术节就是一个学生和教师们自我展现,尽情发挥的舞台。它供大家尽情享受青春的美好,释放青春的激情。我从参加活动的每位表演者的脸上飞扬的神采和观众席上的阵阵掌声和喝采声中,深刻感受到了艺术节的作用,它不仅是我们学校生活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还能我们了解更深一层的艺术的魅力。
篇9
1 吹笛。总是看到男主角含情脉脉地一边吹笛子或者弹琴,手指一边乱按,没有一次手指头合上节拍的。
2 面纱。女主角总是蒙着一层非常透明的面纱,男主角的眼睛总是好像高度近视,非要到面纱被掀起来才能知道女主角的真实相貌。
3 发誓。男主角举手发誓说:“如果我说的有半句虚假就……”女主角此时立刻会用手指放在男的嘴上说:“不要,我相信你。”
4 爆料,氲当剧中有人要诱露一个重要的秘密的时候,房间的门总是不关的,而且门边肯定有人偷听。这个秘密往往给偷听者以沉重的打击,以至于他或她手上的勺、杯子、药锅等器皿掉地上。
5 救命。主人公小时候逃命时,不论逃到哪里总能被人救,而且救命恩人最后总要为了主人公牺牲。
6 爱情。实力雄厚的大公司老板的女儿非要嫁给一个不爱她的下属。
7 走神。如果镜头中出现一个人在缝衣服,那她一定会被针扎破手指。女主角心情郁闷肯定去切菜,切菜肯定眼神发直,眼神发直肯定会切伤手指。
8 扫射。凶恶的歹徒拿着机关枪向主角扫射,子弹跟着主角的脚后跟,就是打不中。
9 暗算。男主角遭遇猝不及防的暗器攻击,多为毒箭、飞刀、子弹等等,女主角却能轻易发现,并且准确地挡在男主角身前,比防弹衣还好使。
10 最要命的台词――我明天就退休了;过几天我老婆就要生了;老婆还等我回家吃饭。讲这些话的角色死亡率是百分之百。
名著“偶像化”讨巧难讨好
明 前
大型历史剧《三国》不久前开机,据说该剧是中国电视史上迄今为止制作规模最大的电视剧。除了吴王孙权的角色由新人担任,其他主角都由大牌明星扮演。而新版《四世同堂》也是一部由偶像明星挑大梁的电视剧,导演汪俊说,他要打造的就是“偶像版”名著。除了名著改编的电视剧喜欢选用偶像派的年轻演员,主旋律电视剧也开始走偶像化路线。电视剧《雷锋》据说已经选择退役跳水冠军田亮担任主角。
有影视制作者坦言,主旋律电视剧走偶像路线是必然的选择,也是为了适应观众欣赏口味,并能吸引年轻的观众。
当红偶像明星拍摄的电视剧、电影的确能吸引很多人的眼球,也多少能提高收视率。但是众多明星集合的经典翻拍能让我们看到什么呢?
篇10
潜台词作为语言的一条面纱,使语言蕴含了潜在的、隐喻的、深刻的内涵,提升了语言的韵味、意境和表现力。在以语言为根基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们随处可见“潜台词”的行迹,甚至这些行迹表现在语文试卷当中。下面我们将从语文教学和试卷题目两个层面,以举例的形式来说明潜台词对理解文本和把握题目的重要性。
1 语文教学中的潜台词
名著之所以成为经典自有其独特的魅力,语言表达效果是其成为经典的一个重要因素。这其中,如果我们能够根据社会环境,人物心理结合语境去理解文本中未浮出水面的“潜台词”,必能使语文教学上一个台阶。
实例1:宝玉从梦中惊醒,睁眼一看,不是别人,却是林黛玉。宝玉犹恐是梦,忙又将身子欠起来,向脸上细细一认,只见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满面泪光,不是黛玉,却是哪个?宝玉还欲看时,怎奈下半截疼痛难忍,支持不住,便“嗳呦”一声,仍就倒下,叹了一声,说道:“你又做什么跑来!虽说太阳落下去,那地上的余热未散,走两趟又要受了暑。①我虽然挨了打,并不觉疼痛。我这个样子,只装出来哄他们,好在外头布散与老爷听,其实是假的。你不可认真。”此时林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泣噎喉堵,更觉得厉害。听了宝玉这番话,心中虽然有万句言词,只是不能说得,半日,方抽抽噎噎地说道:②“你从此都改了吧。”(《红楼梦》第三十四回)这里画线两句暗含潜台词,需要我们深入了解:①句中宝玉的话是真的吗?②句中黛玉的话有何意味?
根据《红楼梦》原著,①句中宝玉的话当然不是真的,他故意把自己挨打的疼痛说轻意在安慰黛玉,以免她伤心难过,是对林黛玉爱意的体现。黛玉在《红楼梦》中和宝玉一样,厌恶为考取功名而死读书。如今②句黛玉却一反平时的性格,劝诫宝玉为考取功名读书,可想而知,这句话中饱含了对宝玉的体贴,对宝玉挨打的心疼,更表达了她在封建统治者家长专制面前的委屈、哀怨和无可奈何。如果学生能理解到这句话背后的深意,才不会觉得这一情节与黛玉性格矛盾,相反,对黛玉这一形象的理解更加丰满。
实例2:“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觉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绝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鲁迅《呐喊》自序)
要想让学生理解鲁迅写《呐喊》以及《呐喊》所表达的主题,这两段话中加点词的含义是关键。我们都知道,这段话中加点的词是有暗指的,即潜台词。为降低初学者理解这段话的难度,老师可为之铺设“梯子”——给出“铁屋子”和“熟睡的人们”这两个词的解释(铁屋子:比喻黑暗的社会,熟睡的人们:受封建社会思想的毒害,精神麻木尚未觉醒的国民),再让学生揣摩品味“大嚷起来”和“较为清醒的几个人”的深意。不难得出,“大嚷起来”是指为呼唤民众而发出的呐喊,“较为清醒的几个人”是指在新思想的宣传鼓励下开始觉醒的人。
2 试题中的潜台词
试想,我们把语文中考试卷比作出题人与考生的一场对话,那么,试卷中的题目就是出题人的台词,试卷上的答案就是考生的台词。考生要想避免“驴唇不对马嘴”的情形出现,就得不仅读懂出题人的“台词”,有时还得读懂出题人的“潜台词”。
试题中的潜台词归结起来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直接考察深层含义题,一类是间接考查深层含义题,即题目中蕴含隐含条件,学生只有读懂这层隐含条件才能把题目做对。
2.1 直接考查深层含义题。这类题的特征是直接让学生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一般情况下,学生需要结合上下文,根据具体语境及作者的思想情感,才能挖掘出深层含义。
实例3:用直白的语言写出画线句子的真实含义,并指出其表达效果。“我万一跑了呢?”“你不会离开爷爷的。”“万一有这种事,爷爷你怎么样?”“万一有这种事,我就驾了这只渡船去找你。”翠翠嗤地笑了。“凤滩,茨滩不为凶,下面还有绕鸡笼;绕鸡笼也容易下,清浪滩浪如屋大。爷爷,你渡船也能下凤滩、茨滩、青浪滩吗?那些地方的水,你不说过全是像疯子,还怕大水大浪?”祖父说:“翠翠,我到那时可真像疯子,还怕大水大浪?”(沈从文《边城》节选)
结合上下文,爷爷把自己说成像疯子,不怕大水大浪。其言外之意是:如果我的孙女不见了,那我会不顾自己的生命发疯一样的去找你。不顾自己的生命要去找孙女,由此,可进一步挖掘出爷爷对孙女深沉的爱,爱孙女胜过爱自己。
实例4:选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潜台词是什么?平曰:“吾累随丞相经阵,每到之处,丞相尽意指教。今观此山,乃绝地也:若魏兵断我汲水之道,军士不战自乱矣。”谡曰:“汝莫乱道!孙子云:置之死地而后生。若魏兵绝我汲水之道,蜀兵岂不死战?以一可当百也。吾素读兵书,丞相诸事尚问于我,汝奈何相阻耶!”(罗贯中《三国演义》之《失街亭》)
“丞相诸事尚问于我”意思是平时丞相尚且向我询问一些战事上的事。这是《失街亭》中王平和马谡的对话,两个人都提到了丞相。王平的意思是我经常得到丞相指点,看出这个地方是安营扎寨的“绝地”,而马谡也把丞相搬了出来,说丞相还向我询问军事,他的潜台词是我对军事上的学问比你王平多的多了。由此,我们也看出马谡性格上的弱点——纸上谈兵,目中无人,更不难找到失街亭的原因了。
2.2 间接考查深层含义的题。这类题的问题呈现形式比较隐晦,并不直接以考查言外之意和深层含义为题目。其特点是考查学生自己在题干中寻找“潜台词”的能力,只有找到这些潜在的信息,才能真正的理解题意,做对题目。
实例5:根据所给例句,再仿写两个句子。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洒下一片阴凉;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就滋润一方土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题考查的既是续写又是仿写,学生除了要把握好仿写的句式(如果……就……)及修辞(比喻、排比)外,更重要的是别偏离所给例句的中心——奉献精神。此题中,奉献一句并不在需仿写的例句当中,但它作为整个句子的中心句对后面的句子有统领作用,所以,在这里出题人将它作为“潜台词”旨在考查学生对中心句与举例句之间潜在的统领关系。
实例6: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子,在横线上填写内容。要求运用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形象。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冲它哭,它便冲你哭;你冲它笑,它便冲你笑。这恰如:悲观的人,把挫折视为烂泥潭,一点一点陷入人生的困境;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做这道题的时候,有的同学继续仿写了与“挫折”表意相近的句子,我们说这是错误的,是没有审清题意。其实,例句给出了“哭”和“笑”两个层面,这里分号是个明显的语言标志,出题人潜台词是让考生从“挫折”的反面角度(即与“乐观”相近的词)出发去仿写横线上的句子,以达到表意完整。所以答案应为“乐观的人,将失败当做垫脚石,一步步走向人生的成功。”那么,怎么能够一下子就抓住出题人的“潜台词”呢,我们还应以出题人给出的“台词”为根据去寻找。题目中“这恰如”三个字就是理解出题人潜台词的提示,暗示出仿写句与例句之间的对应关系。
总之,汉语语意丰富,讲究韵味、意境,有很强的表现力,加之文学作品多讲究含蓄,旨在不同心境的人听后会有不同的领悟与感受。因此,“潜台词”是语文教学活动中不可绕过去的“墙”。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必要教会学生翻越这道“墙”的方法。在此,我们对理解文学作品和考试题目中的潜台词的方法予以简单总结,以增强语文教学的实效性。